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职业教育重要意义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2 08:58: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职业教育重要意义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职业教育重要意义

第1篇

1.1日式礼仪教育介绍

日本的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就要进入到家庭礼仪教育的系统影响中,父母根据惯例坚持培养孩子学习基础的礼仪日常口头用语,同时身体力行地教孩子日常生活中最基础的那些行为准则和规范;到了孩子入读幼儿园和小学后,他们就进入到更成熟的礼仪体系教育中。礼仪是日本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的必修课。在日本小学生的礼仪守则里面,包括了接人待物的礼仪规范都有详细的介绍。当日本人长大成年走上社会后,他们进一步接受社会的礼仪教育,日本企业对新入职的职员进行入职培训中,也包括礼仪训练,其中包括坐姿、站姿、发型、衣着、鞠躬的角度、打电话的口气、不同场合的用语,以及个人适合的表情,甚至包括如何为他人带路和开门,以及如何端茶奉茶、如何和主管交谈等等,都有相应的礼仪规则。不少用人公司甚至把数百页的礼仪手册发给新员工,旨在规范每个人的行为和举止,提升礼仪水准。此外,日本还有不少机构和组织以及个人投入到推广和开展各类礼仪培养活动。

1.2日式礼仪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里,礼仪对每个人来说,将会成为一个人内涵思想、文化背景、社交技能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说,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素质水平和生活品质的体现。在各行各业中,大家同时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处理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更使得礼仪文化变得尤为重要,礼仪使人和人之间更有效的沟通,社会更多了一种判断个体与机构竞争力的参考值,而企业也能够通过礼仪水准在竞争中另辟蹊径,获得成功。礼仪教育是每个人综合竞争力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人的礼貌程度、对礼节的重视、对自己仪容的把控、在仪表上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这个人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只有通过礼仪教育和长时间的内化个人礼仪修养的实践训练,调整不合适的、违背礼仪准则的言谈举止,才能够使原有一些不理想行为慢慢转换为得到认可正面行为,对学校而言,也可以培养出比一般人更高水准的内在修养,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竞争力。而在服务类的行业中,这种个人综合实力的提高,无疑会使得个人有很好的职业发展,也会使得企业实现健康有竞争力的发展。

2.航空服务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

2.1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航空服务

在航空公司的服务体系中,乘客对不同航空公司提供的空中服务这一板块感到比较强烈的同质化程度。换而言之,每个航空公司在空中的服务流程、内容、环境和服务的方式往往大同小异,很难做到有差异度。这是由于对空中服务这一环节而言,现行的服务品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飞机的机型、座位空间布局这类硬件,以及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硬件这部分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技术、成本等现实因素,短期之内很难有很大程度的改观。然而提升工作人员的软能力,能很大程度提升航空服务的体验,乘客的大量时间集中在空中服务的环节内,客户体验成败皆在细节,客户体验的第一线即服务人员与客户的互动,所以提升服务人员的服务无疑是最有效的。

2.2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企业文化

要真正让一个企业实践“以客户体验为中心”这样的管理与培训理念,就要让关注客户体验这种意识落实到企业的文化中,形成一个内化的价值观。因此可以驱动整个企业以及企业里的员工。所以,想要建立以客户体验为目标的服务文化,就要调整与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制定出可以衡量的客户体验检验模式,辅以不同类型的奖惩体系,鼓励相关人员走进客户、了解客户的真实感受、倾听客户的声音,继而推动整个企业的服务品质。

3.日式礼仪在我校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2篇

【关键词】 医学检验 职业道德教育 措施和途径

1检验科医生在医疗行为中的特点及存在的矛盾

医学检验工作在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医疗行为中检验科医生和临床医生不同,检验科医生较少直接接触患者,主要是对患者各种标本进行检验,临床医生根据检验科提供的检验结果,对患者疾病进行诊疗;但是在检验过程中所用的标本的种类多,采集和运送中间环节多,容易发生纠纷。其次在检验分析过程中,由于检验方法、试剂、仪器的选择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娴熟度等影响会导致检验结果的异常,容易造成与患者间及临床医生间的纠纷。如若检验科提供的数据资料不准确,就会影响临床医生对疾病的有效诊疗,而影响患者的诊疗效果,造成检验科医生与临床医生以及患者之间的矛盾连锁发生。

2. 检验工作中常存在的医患纠纷

检验科经常碰到的纠纷一般有两种,一是与患者间的直接纠纷,二是与临床科室间的纠纷。检验工作与临床科室存在较大差异,检验科主要为患者和医生提供检验数据资料,以此作为临床分析和诊断疾病的基础,这就要求检验结果必须真实、准确、可靠。检验科一旦发生纠纷不仅影响患者的就医检查权利,影响临床医生对疾病的正确诊疗,导致患者造成各种损失,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和经济损失,医院为了解决纠纷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1]。

3. 目前检验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于笼统,书面化,形式化[2] ,教学主要落在德育课教师的身上,使职业教育和专业教师脱钩,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情感的培育;医学伦理学等相关课程开设也较少,重理论、轻实践的医德教育方式使学生知行难以统一,学生对教师灌输的道德信念无法主动认知和内化,无法实现自觉的道德行为。医德教育内容陈旧,缺乏创新,目标单一。

4.医学检验技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医学检验医生为临床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直接服务于患者和临床,因此对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更高,为使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就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在以后的临床实习乃至临床工作中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群体,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在社会层面,职业道德水平是衡量从业者素质高低的核心要素。职业道德教育对各行各业都是必需的、有益的。它有助于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在高职学校层面,学校办学起点较低.生源素质不太理想;不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长远看会影响学生整体素质、就业前景及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因此医学检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重要而必要的[3]。

5.提高高职院校检验学生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医患矛盾,保证检验工作质量,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在培养职业道德的过程中,既需要检验者自身的主观努力,也需要外界施加一定的影响。

5.1在实践中加强自我医德修养,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作风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加强医德教育,通过医德教育,可以提高认识,培养医德情感,锻炼意志,树立坚定的医德信念,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加强医德监督,可采用舆论和制度两种方式对检验工作者医德行为的,对检验工作者通过自我医德修养、接受医德教育后的效果进行监督,有利于深化医德修养,同时有利于促使检验工作者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4]。检验人员在从标本的采集到检验、检验后必须严肃认真、细致准确;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具体地说,采集的标本要符合检验要求,接收标本要认真查对;操作时,仪器、试剂和标本要适宜;按操作规程进行,结果可疑要复查;填报结果要准确。任何环节出错都会影响工作质量。

5. 2 急患者所急的同情心并对患者一视同仁,尊重患者人格。检验工作往往先于诊断和治疗工作,因此报告必须及时,这就要求检验人员要平等地对待患者,尊重其人格,要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出优质的检验结果;以便临床医生尽早明确诊断,高效治疗患者。

5.3 检验人员要刻苦钻研检验技术,检验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决定检验工作质量好坏的关键和重要因素,检验技术是基础,医德是保证。因此,要求检验人员既要有高尚的医德,同时又要有过硬的技术。故检验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也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培养;使之在校学习期间更好的把职业德育培养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结合。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忽略道德情感的培养模式。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培养良好职业道德习惯,通过营造职业道德的大环境来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医疗环境及医患关系等因素下,加强检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时不可待,高校和社会要改进教育方法,积极营造氛围让其在临床实习中尽快适应检验工作,从而获得良好的就业计机会,在临床工作中更优质的完成检验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惠聪,林洁.检验科医患关系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10年06期

[2] 闾秋敏.高职学生道德观念缺失的原因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8):146―148.

第3篇

[关键词] 一体化 精馏 教学 应用

高职教育是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生产技能的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人的职业教育机构。因此,在搞好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拉近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职工之间的距离,这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

为了使高职的教学工作更充分地实现这一特征,走教学一体化的路子势在必行。目前一体化教学在实际运用中有两种形式 ,即课程一体化教学和教师一体化教学。所谓课程一体化教学就是由不同教师分别担任理论性强的教学和实际操作要求高的教学。教师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与实际合二为一,即与教学、与课程相关的所有授课内容均由一位教师担任。这对理论实际的有效结合、融会贯通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要求,拆细教学课题;对课题中理论实际的比例、教学手法、教学形式等根据学生以及教学条件加以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的这两种形式均可使用,课程一体化对教师的全面要求相应比教师一体化要求低,因此职业学校应侧重运用教师一体化教学。

1、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教师可以反思一下,学生在学习《化工单元操作》的各项实训项目时,是否真的有兴趣,学的过程是否充满乐趣,并在乐趣中真正学到知识,并深刻掌握了其中的原理及要点,真正到了企业中的生产环境是否可以胜任该岗位?回答是否定的,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教学的方法,实现“一体化”教学,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统一。

2、“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过去很多年,高职教学倾向于理论课教师专职带理论课,实训课教师专职只带实训课,一旦让专职带理论课的教师去带实训课,带理论课的教师便会措手不及,而且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带;而带实训课的教师大多是从工厂及企业请来的老师傅,如果让他们来带理论课,似乎根本不切合实际。因此,很多高职及中职学校在近几年开始从企业招聘一些具有工程师资格的优秀人才来到学校来担任教师,这些教师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并具有多年的现场工作经验,到了学校之后可以很快的适应职业院校的理论课教学,并经过简单的培训便可进行实训课教学,这在很多实训课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并可实现“一体化”教学。

3、“一体化教学”在《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精馏”单元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精馏”实训中,理论课教师只是单纯的给学生讲解精馏的理论知识及相关计算,但是学生在学习完之后只是掌握了理论知识,而并不知道精馏设备具体的构造及各部件的用途,更不会操作精馏设备,因此只是“纸上谈兵”。而当进行“精馏”实训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已将精馏塔的基本知识忘记,实训的时间又非常紧,因此实训课教师也只能粗略的给学生们回顾一下,便开始实际操作的练习,许多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按照步骤操作,并没有熟悉“精馏”过程的工艺流程,单纯的靠“死记硬背”来进行操作,结果学完之后仍是“一知半解”。

近年来,许多高职加快了一体化教学的步伐,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实践证明,推行一体化教学,把专业理论和生产实习这两种教学任务集于一人,有诸多好处,是一件既势在必行又势在可行的事情。可以避免理论课与实习课脱节的现象。这里所说的脱节,有两种突出表现;一种理论课教师和实习课教师对各章节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往往不一致,给学生带来一定困难,而实行一体化教学则完全可以在这些问题上保持一致性,使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另一种是往往出现理论课与实习课间隔时间过长或实习教学先于理论教学的情况,这都不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当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时间过长时,在学生实习前还得再次讲解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造成课时的浪费。当实习教学先于理论教学时,因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实习起来不仅很费劲,而且也很难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实行一体化教学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和错位,大多是由理论课教师或实习课教师的特殊情况而不能按教学计划实施教学造成的。在推行一体化教学的情况下,如果教师有特殊情况,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可以同时推迟或同时提前,不会发生脱节或错位的问题。

这些年我在“精馏”教学中探讨了我的一套教学方法,“精馏”单元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方案是通过课堂内的开放式互动教学与课堂外的计算机仿真、实训教学以及工厂实习的现场教学等动态教学方法相结合,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操作谢练有效地融为一体。

3.1课堂内的开放式互动教学在精馏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既担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又同时担任该班“精馏”实训课的教师,在“精馏”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校的精馏设备的资源,带领学生参观精馏设备,并在现场讲解精馏的原理及各部件的用途,这样学生便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高职学生动手能力非常强,结合实物学生学习的效果非常好。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将学生分为几组,并选出组长,给每个小组提出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去讨论,在讨论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主动思考的习惯,并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便是课堂内的开放式互动教学的效果。

3.2课堂外的计算机仿真在精馏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采用的是北京东方仿真公司的《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的仿真软件,通过DCS系统真实模拟工厂的操作环境,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学习仿真操作的初期,要使学生熟悉工艺流程,有了前面精馏理论知识的学习作为铺垫,学生可以很快的将理论与仿真操作系统的实际结合起来,因此学习的效率得以提高,并可以在后续冷态开车,事故处理中根据精馏的原理来进行分析,而不仅仅是依靠提示步骤“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在学习起来变得更加轻松,而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感觉轻松许多。在实际的精馏仿真操作过程中,学生更多的像是在经历一次次新奇的体验,因为,在有些步骤的操作过程中,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高的效率,便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自己去探索的习惯。实践证明,凡是在学校学习过DCS仿真操作的学生,到了企业可以很快的适应真实的操作环境,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3.3实训教学在精馏教学中的应用

有了计算机仿真教学作为铺垫,下一步便是利用学校真实的精馏操作设备,带领学生从计算机仿真系统中走出来,真正的进行精馏装置的操作。

在精馏实训教学重,我们采用的原料液是“乙醇和水”,实训思路如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多参数是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逐步去探索调整的,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关键的地方进行提示,并在必要时亲自去调整并演示,这样在不断调整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只要是在控制的范围内,怎样操作可以使效率达到最高,而这一点结合前面精馏仿真操作意义非常重大,精馏仿真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比如在塔釜加热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塔釜的温度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有些学生会按部就班的逐步将塔釜的电压升高,这样升温所需时间较长;但有些同学在做几遍之后,便会想到更快捷的方法,比如先快速升高电压,当温度快接近所规定的温度后,再降低电压值,这样既达到了规定的塔釜温度,又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比较这两种同学的做法不难发现,后一种同学善于思考问题,如果在真正的企业生产环境,既可以很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又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只需起到引导与总结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我学习,学生在自发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学到了经验与知识。

3.4工厂实习的现场教学在精馏教学中的作用

进入企业之初,我们会邀请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相关厂方负责人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我们还安排各实习小组在进入每个生产车间时,先邀请车间里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对车间环境、工艺流程、注意事项作专题讲解,使学生预先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带着问题进行实习,避免了盲目实习的现象。改革实习单一考核方式传统的实习考核只需提交实习日志、实习报告。这种考核方式只能造成学生对车间表面现象的了解和报告的抄袭,不能真正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新的考核方式应由日常出勤、平时表现、实习日志、实习报告、总结答辩、实习考试等几部分组成。考核不及格的学生来年必须重新参加生产实习。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生产实习的重视,还能更进一步提高生产实习的效果。

第4篇

职业院校/礼仪教育/重要性

近几年,国家更加重视发展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在校生和毕业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职业教育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多数为中考失利者,经过几轮淘汰后不得不选择职业学校,其中有多数为“问题学生”,导致职业学校的学苗素质不佳。这些刚刚进入职业院校大门的学生,出现不敬师长、不知礼、不守礼等一系列不良的行为,礼仪素养较差。针对上述情况职业院校要开展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素养,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职业院校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是以学生的生活和技能为培养目标,从市场需求作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职业院校的老师不单单要教会学生专业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一)礼仪教育作为我国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进行高职院校的学生比高中比较自由,但高职院校生源不足,大多数为“问题学生”。礼仪与道德密切相关,礼仪作为有效调节人际关系的工具,原因是礼仪的核心是以道德规范为基础的。礼仪作为道德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思想道德则是礼仪的灵魂,两者有机的统一在人的言谈举止中,因此礼仪教育离不开道德修养。青少年时期没有学习相应的礼仪而出现诸多问题,尤其是考虑到这些学生即将迈入社会,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重要力量,想想他们即将服务的人群,高职院校强化礼仪教学显得非常重要。

(二)礼仪教育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展礼仪教学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觉悟、文化修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职业院校学生交流应酬的能力,让他们在职场上成为有风度、有吸引力、受人尊敬和欢迎的人。开展礼仪教育可以又能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高铁职业礼仪需要培养的内容

礼仪是迈入现代社会的通行证,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重视培养自身的礼仪,才能保障达到社会的职业道德要求。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这一独特环境下的特殊礼仪,高铁礼仪使用范围较小,具有专业性的特征。

(一)学习高铁专业的相关知识

高铁是目前铁路系统中的高新力量,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话题,高铁的快速发展让社会各界更加重视高铁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对其职业礼仪提供更高的要求。因城市轨道交通相关高校的学生就业与铁路的发展密切先关,针对这种情况,职业院校必须强化在校学生的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学生基本的社会礼仪,让他们树立良好的形象,并让学生掌握高铁相关的专业礼仪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高铁源自1964年的日本,至今已有50多年的发展史。目前,全世界刮起修建高速铁路的浪潮,高速化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必然趋势。此时,学习了解高铁的专业知识成为掌握高铁礼仪的基础。

(二)学习基本礼仪

实际人际交往中,礼仪成为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高职院校的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拥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高铁作为新兴的事物,其专业性注定其服务礼仪要求更为严格,搭乘高铁的人员大多为社会中上阶层人士,这些乘客对于铁路公司提供的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除具备基本礼仪之外,还要有优良的个人素养。对客人服务时必须保持微笑,不管遇到的客人是彬彬有礼或蛮不讲理都必须有耐心,迎送客人要落落大方。目前,高铁的乘务员不论形象气质、服务态度都可与空姐想媲美,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应该提升这一素质。

(三)学习相关的医护知识

火车上免不了出现紧急情况,作为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相应的医护知识,必须熟记常见的急救知识,关键时刻才能挽救客人的生命,这是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

(四)掌握国际礼仪

随着我国对外开发的逐步扩大,更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工作、旅游、考察,高铁成为高素质、高收入人群最佳的交通工具之一,也会接待很多外国的游客。为展现我国礼仪之邦的文明,职业院校的学生应该更多的学习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饮食禁忌和特点,也必须掌握最基本的外交语言,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不单单在经济上突破自我,在国民综合素质上也是与时俱进。

三、结束语

总之,职业院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实用型的人才,而开展礼仪教育能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日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根据实际专业做好礼仪教学,确保培养的学生满足轨道交通行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滕芳.高铁时代的高职大学生礼仪教育[J].学园,2013,(17):52-53.

[2]王璐.浅谈职业院校学生礼仪教育培养[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4):120-122.

[3]张吉.基于学生礼仪文化现状探讨高职礼仪教育[J].成功(教育版),2012,(4):235.

第5篇

【关键词】 中职;艺术教育;综合素质;提升长期以来,我国中职艺术教育延续一种较为片面的培养模式,即对学生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了综合素质教育;对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标准大都只注重教师的单项专业技能,而忽视了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以至于学生掌握的综合技能十分有限。这种教学模式沿用至今,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了。特别是近几年来艺术毕业生就业率急剧下降,乃至全国的专业艺术教育院校都普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竞争、挑战和危机。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让学生进入社会就能有更多的就业方向和适应更高的岗位要求,成为艺术院校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因此,打造高素质的综合型师资队伍,继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成为艺术院校创新办学理念的必由之路。

目前,艺术院校延续的单纯注重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中首先必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加大投入;增加现代教学设施;建设生源基地;提高生源质量等措施来应对学校面临的危机。在这其中,建设一支高等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在改革中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一个问题。在这危机面前,教师同样也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特别是面临着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压力和挑战。知识和能力不仅是教师在教育舞台上赖以立足的两根支柱,同时也是学校赖以提高发展的根本办法之一。下面提出几条如何提高师资综合素质的具体方法。

一、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

教师是教学科研的直接承担者,教师的素质决定着一个学校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因为艺术教育在教与学之中,有学术的熏陶、道德的升华,也有技术的传授、知识的传承,更有对艺术的感悟。这就要求艺术专业的老师比其他专业的老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总书记曾经在第七次作代会的讲话中说到:“文艺工作者要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庄严职责,更使我们深感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重大,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战略的角度,考虑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力求在可行的范围内履行好自己的教育职责。”

胡总书记的这段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学校要根据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去改革当今的艺术教育现况。作为艺术教育者要顺应社会的进步,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履行自己的教育准则,一切都要围绕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一切的改革都是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质量是全社会方方面面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有质量才有生命力,才能占有市场,才有竞争力。质量是学校生存的保证,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很显然,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最急需的是要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二、提升教研水平,做研究型教师

1.新课程的改革更需“研究型”教师

所谓研究型的教师,是指能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程或教学实验和研究,从中总结教学规律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教师。今年,教育部对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改革已进行到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削减了国家统一的课程,鼓励教师开发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还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新一代教师的成功不单纯取决于其艺术技能的高超和学识的渊博,更取决于他的先进理念、创新的意识、研究的能力和教学的智慧。因为,现在的教学不光是传授知识,更体现在如何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在实施课程时,须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用实际研究的方法分析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反思,总结研究结果,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只有不断探索研究的教师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

2.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年轻教师应该要有继续提升学历的强烈欲望,积极拓宽自身的专业培训渠道,这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只有当你掌握了全面知识,让自身的整体知识结构不断的完善,才能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在拓宽知识方面还可以表现在其他几个方面:一是立足本专业,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相结合,有目的为自己充电。二是多听课,甚至是其他学科的课,特别是技巧老师多听理论老师的课,而理论老师多听技巧老师的课,多观摩他们的演出等,这样也能取得一个互补的作用。否则容易自我称大。三是鼓励年轻教师多写论文,认真地写好每篇论文,就可以从某方面扎扎实实地提高一步,它不仅加深了教师教学方法,同时也提高理论水平,从而达到提高自己教学的研究能力。四是要多了解信息,及时掌握各种专业信息和教学动态,它可以认识自身差距的机会,又是专业发展的推动力。

三、在广博的基础知识上掌握学科前沿信息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终身的、连续的发展与提高过程。教师在整体知识结构自我完善的同时,必须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掌握信息应用能力,才能了解本专业、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改革中更主动,更有效的发挥作用。关注学科前沿,了解同类专业发展情况是专业教师认识自我差距的机会,是专业发展的推动力。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掌握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新理论、新材料、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广博的基础知识上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使之运用到课堂上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才能够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不断提高新能力的过程。

四、教师的素质教育与艺术修养

艺术即审美,艺术教育本身也有审美价值,作为教师也应具有美的教师形象,他在课堂上既是审美主体,又是审美对象。教师的仪态、服饰、表情、动作、语言、气质等都会构成学生的审美趣味中心。另外,教师的审美修养还表现在有目的的塑造自己美的教学形象,这种教学形象对学生时刻起着熏陶、感染和审美教育的作用。比如美的仪态、举止应是自然、高雅、有号召力;美的语言应是生动、形象、幽默、有感染力、逻辑性强。精当、优美的语言不仅能准确表达你要说明的意思,而且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学气质是教师人格和个性特点的外化,体现着教师审美修养的鲜明个性,因此,美的教学形象不能只有一个模式,凡是体现了教育目的性、审美愉悦性、个体创造性的教学形象都是美的,都会给自己塑造一个美好的教师形象。只有老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担负起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第6篇

医学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良好而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就不可能有医学的卓越成就。失去人文精神的医学至少会导致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医学本身会朝着其目的相反的方向发展,从而变得越来越不关心人;二是人文医学发展的滞后会成为医学科学整体化趋势的瓶颈。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与才关系的警钟,而对当代的大学生来说道德修养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只有真正拥有德和才的学生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术行为不端,学术打假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这么多年学术打假一直在不断的进行,但学术造假依然屡见不鲜,面对清华、北大、武大等国内知名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学术抄袭行为,社会反响极大,也引起了当代大学生的反思。当前大型医疗职业剧《医者仁心》眼下正在央视八套黄金强档热播,该剧掀起了荧屏一股强势“白色风暴”。该剧不仅全景式反映了医生的职业生活,还将鲜为人知的医疗界学术腐败现象搬上荧屏,引起社会的严重深思。类似这样的事件国内外屡见不鲜,而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缺失的原因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体立,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不少人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

(2)对思想道德知识的了解不足。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成才方向和目标,总是和社会性的需要,时代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脱离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和为人类造福,为社会作贡献的思想,人的才智就会受到抑制。当代大学生如果缺乏报效社会主义祖国之心,没有为实现四代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大志,即使只为个人“名利”在某一时期对人的才智发展有某种刺激作用,那也毕竟是不长久,不稳固的。这样的人只会被社会所淘汰。道德修养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人们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具有社会思想指导性,表现在个人身上某些稳定的特点和倾向。它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会,好友感情的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4)师资队伍建设不足。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

(5)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一部分孩子自私,狭隘,惟我独尊的习惯。

另外,在当前形式下,许多学生对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有时尚不能加以正确选择,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有的大学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脱节。因此提高大学生文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已势在必行。

医学生的道德教育不仅要求医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同时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在整体教学工作中,渗透更真实更具体的道德理念更应该被提倡,因为老师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更需要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范围。

以往对于教师的要求主要是搞好本专业的知识,使学生在专业水平上有所建树。但同时,教师的优秀品质,为人师表,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随着道德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要求不同学科的教师除了掌握好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在从事具体的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使道德教育的力度不仅仅表现为潜在的影响,而是形成对学生思想的显著感染与激发,使每个学生从他身边的教师那里体会更真实更具体的道德理念。

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深厚人文修养、较宽知识面、有学术造诣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关键。此外,在道德教育中注重情感教育,提高道德行为的主动性,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等也是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文素质的手段。总之,正确认识道德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是进行道德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出发点。然而,我们整体的道德教育历程还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道路,我们只有积极探索、真抓实干、大胆创新、弥补不足,才能使高校整体素质教育顺利进行。

第7篇

关键词:中职英语 教学 个性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1-0205-01

英语,作为中职学校一门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学生之间较大的基础差异以及语言能力差异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若仍采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 无视学生的差异, 束缚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势必会导致两极分化日益加剧的尴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分析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中职英语教学也需要“量体裁衣”,正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个性化教学法,真正有效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效果,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 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1 什么是个性化教学

所谓英语课堂个性化教学,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其制定专门的教学方案,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的结合,让学生发挥自己特点,轻松主动全面地学习英语。目前中职英语课堂普遍存在这样的现状:教师讲课枯燥乏味,教材脱离生活实际,课堂气氛压抑,最终影响学习效果。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中职英语教师要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中的主角。目前新课程改革中,提倡“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个性化教学正适应了这一要求。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智力强项,在教育实践中因势利导,创设课堂教学活动情境,针对学生个性的不同特点开展教学,实施激励评价策略。

2 为什么要实施个性化教学

笔者所任职的是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在常规英语教学中, 教学进度划一、教学内容划一和授课方法划一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严重存在着,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习惯难养成,怕学厌学英语,两极分化剧烈。针对这种情况,个性化教学势在必行。

3 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

3.1因材施教,关注个性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大多数中职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中职英语教师因材施教、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置英语教学的情境来进行直观教学。充分发挥PPT多媒体材料展示能力和网络功能,将虚拟现实引入课堂教学,从而将学生带入一个在课堂中永远也不会出现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参与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扮演服务员、扮演导游角色等。例如,在教授How do you spend your spare time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的情境教学:上课时,展示一些关于去公园、去影院、去书店等多种休闲图片,让学生讨论他们是如何度过spare time?然后教师以幻灯片的形式布置任务:将全班分成一对一或小组合作形式运用课文里的短语、句式描述图片。在活动过程中每一个小组成员均有任务,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总结发言。接下来由各小组展示其成果,老师做总结。在整个分组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英语水平,自主选择内容,自定先后顺序,自控时间长短,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师也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3.2营造氛围,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利用教室文化的布置、学校的宣传橱窗的布置等,营造一个英语学习的环境,课堂内外有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学生所感兴趣的欧美大片介绍,流行乐手简介等。其次,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从课堂的主宰者变成学生的学习合作者,重视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校中澳班(与澳大利亚TAFE学院联办班级)自2004年创办至今,之所以能发展为省内具有办学特色的专业,就是因为中澳班创造了良好的学生英语学习氛围,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强。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制作和完成课堂教学需要的短文、图片、表格、卡片等资料;自发组建和管理语音角。因此,我校中澳班的学生尽管大多数人入学时英语成绩不及格,但是在这样一个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发挥学习能力也得到极大的提高。经过2年的努力,大多数学生参加雅思考试都能取得5分甚至更好的成绩。

3.3创设情境,激励评价,增强学习自信心

喜爱游戏是很多中职生的天性,巧妙地创设游戏情境可活跃课堂气氛,张扬学生个性。如教单词时可开展单词接龙赛,将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由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一个以某字母为词首的单词,前一个单词的词尾字母,作为下一个单词的词首字母。在规定时间内哪一组接的词最多为优胜。如:eat-tour-run-no,等。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是另一种很好的学习实践方法。利用中职生好动、好表现、善于模仿等特点,在教授完课文对话后,给他们几分钟时间准备,分角色记台词,再分组进行练习。然后上台代表本组进行表演,最后对其发音及表演技巧进行点评;也可以让学生互评。如营销英语专业的学生可模拟推销产品,一个当推销员,一个当顾客。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英语学习才会有趣,有意义。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力所能及的教学活动来获取成功的体验,并及时给予恰当的激励评价,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英语个性化教学的实质就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寻求各种不同的途径来完成一般的教学目标。在目前英语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只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注意技巧,多钻研学生,才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空间,从而真正提高中职英语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树敬.分析学生个体差异,探索因材施教有效途径[J].外语界,2006( Z).

第8篇

一、确立教学目标,突出专业性

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确立能力培养的“专业化”导向,必须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专业性,“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这既是完成职业教育的培养任务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要求。具体说来有一下几点:

1 应把教学和学生的专业教育要求结合。不同的专业有自己不同的专业职业特点,对语文教学也有不同的专业性要求,这就要求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把基本教学任务和专业教育的要求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 应根据学生专业选择教学内容。语文教师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具有专业性。

比如,选择一些名家名作、名言警句、优秀学生作品等,作为计算机专业班学生文字录入练习实训的录入练习材料,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无意识的增大了课外阅读量,使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学美,让他们受到情感的冲击,达到提高语文阅读与鉴赏水平的目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语文学习。语文教师可利用学生从网上获取的课文朗读录音、配套图片或者课件等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目的。

3 应重视知识拓展环节,把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拓展结合起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知识拓展”这一环节尤为重要。

例如,在旅游服务专业教学《藤王阁序》一文中,用藤王阁图片让学生以感性认识,再把相关历史故事联系起来,还可延伸南昌其他名胜古迹,甚至与本地的一些名胜古迹联系起来,如我们赣州的八境台、郁孤台等。学生从学语文也学到了旅游方面知识,使语文学习专业化。

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1 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

2 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利用课堂教学,讲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加强写作训练。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进行日常应用文和公文的写作。

3 应培养快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也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能力,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美化他们的自我形象。

三、改变教学方法,突出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1 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这种角色的变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引导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意见、见解,即使学生的见解不完满甚至错误,也要用心呵护学生的思想火花,允许不同观点的讨论与争辩,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2 进行参与式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生动起来,就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从线型思维、单向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和创造思维中。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充当“导演”,发挥主导作用。为此,教学中,可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去分析课文,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9篇

关键词: 赏识教育 素质教育 后进生 可持续发展

全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中,只有赏识教育是中国本土的。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以欣赏、鼓励的态度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对受教育者的进步和成功予以重视和赞扬。赏识教育的提出者是周弘,在他的赏识教育下,聋哑女儿周婷婷成为留美博士。在这样一个典型成功案例下,赏识教育在各地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展开。笔者认为,在职业学校也有大力开展赏识教育的必要性。理由如下:

一、赏识教育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赏识性语言与动作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它缷掉压在学生心上自卑的巨石,激发他们的热情,开发他们的潜能。正所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走向失败。很多学生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甚至一个肯定的眼神而喜欢上一门课程;或者因为老师的一句鼓励而积极向上、勤奋努力。被关心被肯定的意识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相反,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讽刺、挖苦将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显然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书育人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赏识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

赏识教育既可以是一种教育观念,又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中,对我们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转化后进生有重要作用。赏识教育就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逐步缩小差异,促进后进生转化。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三四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要不断激励。但现实情况是,老师对学生的赏识远没有达到理性的高度和人性的广度。老师对学生的赏识往往停留在一事、一时的褒奖和激励,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很少被提到促进终身发展的高度去强化和发扬。另外,老师的赏识往往针对优秀学生及学生的优异之处,而对于后进生则往往着眼于其身上的缺点大加批评,缺少积极的发现,从而忽视他们的优点,漠视他们的进步。真正的赏识教育应该是教育者运用理性的眼光面向全体受教育者,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则。

再说后进生具有相对性特征。后进生的“落后”往往表现在学习上或纪律上,但老师若注意观察,偶尔在他们身上会看到“进步”的一面,如某后进生在一次劳动别卖力,这时候老师的鼓励就相当重要,甚至是转化一个学生的最佳时机。后进生,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处于“亚健康”心理,如果教育策略得当,就能回到健康心理状态。老师应及时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怀着“点石成金”、“因材施教”的赏识心态予以肯定和赞许,这是赏识教育的价值所在,符合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原则。

三、赏识教育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1.现在技术工人尤其是技师是一个很大的缺口,国家很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6年11月,同志在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特别指出:“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中,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重要位置。”各地都在推行“职业教育优先发展观”。但政策上的高度重视并不意味着在学校层面令教师们头疼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生源质量低下、社会评价不高一直是困扰职业学校教师的隐痛,老师很难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缺乏教育的动力,使整个职业教育陷于被动状态,甚至在教师中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有碍师生的双向互动,进而导致职业教育的恶性循环,十分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2.职业学校的生源一般都是学习成绩不佳而做出的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可以说职业学校实际上面对的是同龄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学习成绩和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弱势特征。据统计,职校学生家长在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就职的比例不足5%,一般家庭从事工业或务农或经商。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教育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教师不仅要从教书育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更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对未来的信心。

3.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敏感而脆弱,却又趋于成熟。正如马斯洛的需要论一样,他们一样渴望被理解被尊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既要关注其能力提高等外部特质的形成,更要关注其内在的需要、动机、理想或困惑。如果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感到受尊重和被鼓励,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是最大的成功。教师应将“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这三个“一切”落到实处,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和职业理念,提高其职业素质,使学校吸引更多的学生,保持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和尊重,同样可以赢得学生的欣赏和爱戴,达成双向理解和信任,形成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保持职业教育的旺盛生命力。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