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城乡一体化调查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2 08:58: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城乡一体化调查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城乡一体化调查

第1篇

一、组织安排到位,工作保障有力

自工作启动以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就把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工作纳入日常工作重点来抓。一是及时成立了以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分管统计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联系调查点社区的机关干部、财政所所长、统计干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了工作组织领导协调到位;同时落实专门指导员1名,调查员3名,确保了具体实际工作有人做。二是及时制定《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方案》,确保了工作开展有的放矢。三是全力保证工作开展中办公经费、人员务工补助等日常费用开支。

二、服务到位,基础工作开展扎实

辖区涉及3个调查点,分别是南街社区点、普贤路社区点、公园路社区点,每个点抽取10户调查户,共30户调查户。一开始,被抽中的少部分居民户对这项工作都不理解配合,不愿意接受登记,甚至在工作人员上门的时候有相当大的抵触情绪,推这推那。为此,办事处工作组领导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到3个社区点逐一登门做宣传解释,现场办公解决被抽中的困难家庭户的实际困难,并落实1+1对口帮扶措施,从而赢得了调查户的理解与支持,维护了调查网点稳定。一年来,帮扶调查户8户,解决就业岗位8个,临时救助1户3000元资金。

三、调查工作开展到位,各项任务落实有效

严格按照《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方案》,组织开展一体化住户调查工作,按时完成了各阶段工作任务。

1、基础培训工作落实。协调市农调队对调查员、调查户进行了基础培训,明确账页所需填写内容,强调摘要填写方法,确保了日常业务水平规范。

2、日常指导到位。建立健全入户指导登记台账,包括调查户的家庭人口、基本情况、从业情况、收入情况等,并不断加以完善。通过掌握调查户的总体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提高了入户指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一是及时检查账页上存在的问题,跟调查员沟通,提高其业务水平。二是将记账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及时反馈给调查员,通过调查员反馈给调查户,由调查员指导调查户解决这些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记账户的记账水平,保证记账质量。通过以上举措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如调查户收入出现明显波动时可以及时了解具体情况,确认是否符合实际,便于及时纠正错误,确保调查数据质量真实可靠。

第2篇

一、现状分析

(一)郫县城乡教育布局概况

全县幅员面积432平方公里,辖14镇,261个行政村,总人口48.1万,其中农业人口38.2万。郫县现有完中4所,职中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4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农村单设初中15所、城镇小学2所,农村中心校19所,村小36所。农村中小学现有教职工3617人。在校学生小学36728人,初中17859人,普通高中8304人,职业高中3331人。

(二)目前城乡教育发展现状

自1998年接受“两基”复查验收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全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经过6年的发展,全县城乡基础教育已达到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各项指标在全省位居前列。一是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城乡学校基本排除C、D级危房,全县新扩校地570余亩,新建校舍20多万平方米。全县中心校以上学校基本实现“校舍楼房化、路面硬质化、环境生态化、设备现代化”,小学“五室”、中学“七室”齐全。所有中心校及以上学校达到成都市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配备执行标准。二是农村学校布局得到适度调整。采用拆、并、联等方式共调减村小30余所,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两所,改、扩建镇中学、中心校10余所,义务教育阶段初步形成“一镇1所初中、1所中心校、1—3所村小”的格局。三是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大。先后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1所、省级重点中学2所、市级重点中学1所,省、市级校风示范校10所。四是教师素质大幅度提高。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具有大专、本科学历和研究生比例分别达到58.5、52.3和30.2,培养了15名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五是办学水平显著提升。20__年,全县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9.9,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8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5,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我县先后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两基先进县”称号,被教育部确定为四川省唯一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二、当前郫县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存在问题

在郫县城乡教育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巩固“普九”成果的标准也在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人民群众对教育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教育经费增长速度的相对缓慢,我县教育资源短缺以及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性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制约了我县城乡教育发展的一体化步伐。主要表现为:

(一)经费投入不足,农村学校硬件建设进展迟缓

农村学校硬件普遍不硬。农村初中、小学同城镇中小学相比,在设施设备上存在较大差距,普遍表现在校舍面积不足,教学用房陈旧,功能用房不配套,教育信息化水平较低,60以上的村小教学用房仅仅达到“排危”要求,迄今没有一所村小有水冲式厕所、图书室、实验室、电脑、钢琴等,办学条件改善步伐跟不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二)大部分城区学校班级“超载”严重

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聚集效应使外来人口逐年增加,造成了城区学校学位紧张,郫筒一小、郫县实验学校、犀浦实验学校等大多数班的学生人数都在70人以上,最多的已近90人,超过教育部颁发的每班上限45人的标准近1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村小布局调整任务艰巨

目前,全县尚有村小36所,教学班221个,在校学生1万余名,分别占全县小学班数和在校学生人数的38和26。由于村小普遍规模过小,分布极不均衡,条件简陋,生源不足,使村小办学效益低下,有限教育资源浪费较大。要完成农村小学的科学布局,压力很大。

(四)农村师资整体力量薄弱

由于生源的激增,全县每年新增教师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得不到及时的充实,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为严重。目前,我县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比例已超过50,有的学校已超过60,这部分教师大多是当年的“民转公”教师,其综合素质跟现代教育的要求之间差距明显。

上述现象的存在,体现了我县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这种现象,使我县农村中小学教育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相适应,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和“平等性”不能落到实处,若不及时扭转这一现状,必将致使我县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影响“西部新中心”的建设进程。

三、对策建议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建设西部新中心的必然要求。在工业向重点区域、土地向业主、农民向城镇“三个集中”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一体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快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

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必须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按照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一次规划与突出重点分层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中小学校舍建筑标准和技术装备标准,新建九年制学校、改扩迁建现存农村中小学,基本实现全县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标准化、规范化,至20__年全县农村基础教育实现“4所完中、2所职中、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单设初中、17所小学”的目标要求。要加大利用市政府投入 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资金的力度,积极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从而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

(二)加快实施“教育强镇建设工程”

在义务教育工作中,义务教育阶段继续实施“两基”年审制度,大力推进“教育强镇建设工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把创建县级“校风示范校、实验教学示范校、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列入各镇教育工作目标,作为农村学校均衡发展的基本标准。在此基础上,创建一批教育强镇和市级义务教育示范学校,犀浦、红光、郫筒、花园、三道堰等镇要率先进入市教育强镇行列,郫筒一小、花园中学、三道堰小学等一批学校要率先进入市级义务教育示范学校行列。

(三)促进教育交流,加快实施“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工程”

县内四所普通高中分别辐射一个片区,从硬件、师资、管理等方面向所辖片区初中和小学实施扶持,部分教师实行双向交流、定期轮换;依托友爱职业技术学校组建全县职业教育中心,将乡镇化技术学校作为其延伸点,实行统一管理。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一一结队挂钩,联动发展。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和担任领导职务,建立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中心校教师到村小轮岗制度。

(四)统筹社会力量,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帮困助学工程”

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统筹社会力量,组建“郫县教育发展基金会”,实施“帮困助学工程”。切实保证每一个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城乡贫困户子女公平地接受教育,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县、镇两级政府均应设立“帮困助学”专项资金,不断扩大全县接受“两免一补”(免杂费、免课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学生范围,逐步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免杂费、免课本费,经济条件较好的镇可率先开展此项工作。

(五)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实施“农村优质师资建设工程”

整合城乡师资力量,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认真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逐步推行师德诚信卡制度,家访制度,将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聘用和确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支(送)教下乡、集中培训、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与农村教师结队等多种形式,尽快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教师继续教育,重点解决农村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等问题。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强化骨干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学历水平、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均衡化。

(六)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按照“整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逐步实现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具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和闭路电视系统,所有高中和职业学校建成校园网,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通过宽带接入实现“校校通”。初步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第3篇

关键词:二元税制;城乡税制一体化;物业税延伸到农村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3-0024-02

一、农业农村税种税制的现状

由于二元经济(税源)的长期存在的事实,即使在号称是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奠定财税体制基础而施行的1994年新税制,也一样刻下深深的二元税制的特点。当年,在新的农业农村税制中,原有的畜牧交易税、集市交易税一并取消,屠宰税的开征权下放地方,即便如此,农业税(牧业税)、农林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号称农业四税,存在于1994年的新税制中,并由基层财政所征收。2005年农业税废止、农林特产税停征(对烟叶部分征税除外,并独立为烟叶税)正式表明国家和政府对农业税这一古老税种的最后态度。至今,农业农村的税种有:耕地占用税、烟叶税、契税(至于屠宰税,在现行的农业农村税制上是存在的,在各省是停征的,属于“睡眠”的税种),并处于由基层财政所向地方税务所局移交的过程中。

二、现行农业农村税制下我省征收水平和特点的个案分析

――现行农业农村税的财政贡献缺欠与增长的非经济正相关

梅州也是农业大市。农业农村税收收入占当地税收收入的比重和地位相近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业农村经济和税源管理、培育,不但是梅州的一项政治任务,同时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任务。梅州是我省少有的开征烟叶税的地区之一,产地分散在大埔县、五华县、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在这些县烟叶种植有传统,一乡一镇大面积种植,烟叶税占农业农村税收的比例约两成,但笔者在走访调查里,从梅州农业局得知今年梅州烟叶(2007年)20.4万担,大致与去年持平。烟叶生产计划性很强。总价格617元/担。种烤烟对地方经济、税收有一定好处,按国家标准收购价格的20%征收烟叶税。烟叶企业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方式。但当地村民种烟的不多,主要是租给福建等地的农民种植。烟叶每年只能种一造,按国家计划生产。可见,烟农的烟叶生产从秧苗、种植面积、肥料乃至收购价格等等由中央政府委托当地烟草公司进行控制,并通过卫星进行监控,体现对烟业这一从健康角度是落后与限制发展的行业、从现实税收贡献与就业贡献角度则是不可小视,对中央财政有重要意义(增值税分成、消费税、所属所得税及分成)对某些地方政府乃至有支柱的意义的行业,承认现状、从源头上原料予以限制的特殊政策。烟农扩展生产、扩大税源的灵活性和可能性基本不具备,“烟财政”确实存在,但仅仅是定额的烟财政,不能成为当地政府和农民们努力的方向和行业。

可见,中国在农村农业目前开征的所谓农业农村三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和烟叶税,都不是随着农业农村的增长发展而税收自然会增长的税种,即现行的农村农业三税不会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形成“经济决定税收,税收调节经济”的正相关关系,相反,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负相关和不规则的关系,政府预算收入的提高和编定,不能倚重于此。但决不能说提高地方的财政预算收入几乎可以不再考虑农村农业,而是要跨越某届政府政绩的视野角度,跳出现行的农村农业税制,为将来的城乡一体化,进行农村农业税源的培育,毕几届政府之力成就丰沛税源之功。

总之,农业可说是中国最大的免税产业,农村可说是最大的低税区。

三、城乡税制一体化前瞻

1.城里的所得税制应在农村缓行,有税基不一定要征税

后农业税时代,农村纳税人的税收意识、纳税意识与公民意识、国民意识,需要重新培育、确立现代意识,此时,农民纳税的自豪感和对税款使用监督的公民责任心一样强烈,税收的丰沛要与村民家园的不断优美、便利、宜居相匹配。不可机械地直接沿用城市中的个人所得税免税额标准。至于个人所得税的正式开征,也宜先启动“城乡工商个体户”税目,予以延伸到农业大户,试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让农业大户以户为纳税单位,上承历史上“以户度税”、“以户缴税”的习惯性做法,下启规范账务、准确计算收益的标准做法,即使尚处于免税期,也应该履行财务报表申报义务,处于税务部门对税源的检测和掌握中。

2.对农产品的增值税问题

现行增值税的下步改革是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移,在开征范围上会逐渐向原营业税的开征范围延伸,当农、林、牧、渔的大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高技术后,增值税的大农业税源已经具备。

首先,将增值税管理方式推进到农户,专业农户销售农产品可暂免增值税,可农户必须接受税务部门的管理指导,将农产品销售行为纳入增值税发票管理系列,开具发票,成为收购单位必备的增值税抵扣依据,也就是说,将现行的增值税发票链条前移到产品的上游源头产地,增值税发票链条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形成到终端的完工产品都由增值税发票相连接。

其次,在理清农产品的增值税发票使用和责任关系时,正式开征增值税。

总之,增值税具有中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并对农产品的出口可以真正实行零税率,促进外向型、出口型农业的发展。

3.物业税开征与延伸到农村的问题

在上述提到的由于增值税制在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征税范围的扩张造成对现有营业税征税范围的挤压,拉低营业税在地方总体税收收入的上主体地位,由主体税种降为辅助税种,由拓新税基的物业税补位成为地方税收财政上的主体税种。

4.城镇社保费改税不足为训

中国城镇社保费经过长期的实践,在征收范围、征收部门、基金管理部门、基金账户管理等等方面,都不断改进和发展,目前各界正在热议是否可将城镇社保费改为社保税的问题。我国城镇社会保障,涵盖医疗、失业、退休等项目环节。现在,政府和社会各界都正在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限制,还农民的国民待遇,保障农民的各项基本公民权益,进行着新一轮的全社会的现代化事业,推动农民、农村农业的现代化要素增长,而超越微观主体视野、超越一般行业视野的、具有市场经济“减震器”和“安全网”公共产品属性的社会保障,则是必备的制度之一。这几年农村正在有条不紊地推广自愿的合作医疗制度,我省的效果较好,笔者此次调研所到之处,听到干部和农民一致的叫好声,经过三年的施行,农民的自觉参保率已经达到90%以上,这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配备资金、审批发放方式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目前农村最大范围的低线保障依然是农民拥有的一块耕地,是一代农民工进城的退路,有了它农民心理就塌实许多,受很多气也可忍了,“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唯一保障,这个保障很便宜,只要和劳动力结合,就可满足一个农户最起码的生活所需,土地是一个蓄水池,可以蓄留富裕的劳动力”[1]。

5.“农村土地使用税”、“农产品销售税”的开征问题

有些学者认为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应该取消,但同时应该开征“农村土地使用税”、“农产品销售税”[2],这一设想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一想法与取消农业税的精神和城乡一体化的税制前景不相符,这两个具有农村农业税制特点的税种,其实质是退回到1994年以前的二元经济分治税制的思想,与1994年取消的牲畜交易税、集市交易税一样,局限于小产业、小税种,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6.关于城乡税制一体化推进的时期与步骤

日本农业税制的淡出模式可资参考。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建立以土地为核心的农业税制体系,20世纪30年代转向以土地的收益征税,50年代将地租并入固定资产税,强调居民每户的所得和土地评估值,地不分城乡,城乡一体化的税制开始呈现。当然,日本是以土地私有制作基础进行的城乡一体化税制的推进,我国不可照搬。发达国家和新兴发达国家,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农业税逐渐淡出,并将农业税并入工商税制。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垃圾处理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垃圾处理作为城乡一体化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缩小城乡差别、加速城乡一体化,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决策,实践性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城乡环境卫生状况也是反应一个地方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解决好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改善环境面貌、推进社会主义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紧迫任务。对于以上的情况,我于2017年对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菜园村以及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进行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的调查,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做对比,为政府决策方针提供参考。

二、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及乡镇所属主要行政村的生活垃圾清运现状调研得出:现有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方式基本采用“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置”模式,并形成一定规模化,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其不足之处还是显而易见的:

1.农民本身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在处理成分复杂、数量较大的垃圾时,采取的方式往往是沤肥、焚烧和填埋等看上去科学的手段。但是这种方法本身便是不彻底的,会导致严重二次环境污染的出现。前端垃圾收集采用露天垃圾池,池内蚊蝇丛生,雨天污水横流,居民素质较低,垃圾随弃严重。

2.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民共同参与,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但现在农民的思想比较落后,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都比较差,思想上面认识不够,这也给垃圾处理更好的进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中转采用敞蓬车转运,垃圾及污水沿路抛洒,二次污染严重。

3.采用填埋、焚烧或直接露天堆放,对水及空气环境再次污染。

4.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村庄可支配的公共产品有限,村庄自身无法拿出大量的资金来处理村庄内部的垃圾。而上级部门也没有用来处理垃圾的专项资金,因此农村产生的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环卫工人人员不足,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积极性不高。

5.村里没有设置专门的垃圾分类设施,包括分发到每家每户的垃圾桶、村里的垃圾敞篷车,都是一体的,并没有具体是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部分,增加了处理垃圾的难度。政府没有建立垃圾分类的配套设施,缺乏垃圾分类回收、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后续手段。没有规范的垃圾回收点,目前的废品收购仍处于自发的废品市场化状态。

6.农村垃圾桶一律采用绿色的方形垃圾桶,并没有根据当地特色设计一款可分类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和垃圾中转敞篷车。

7.机械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农村全部采用环卫工人隔几天每家每户进行垃圾清理,清理效率低。

三、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几点对策

1.进行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网络的建立和健全。想要城乡环卫真正的实现一体化,需要进行工作网络的健全,需要加强领导,进行专门机构的成立,需要专门进行这项工作的负责。需要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纳入到平时的工作和考核中去。将城乡的管理体制真正理顺,实行县、镇、村三位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体制,打破城乡环卫一体化结构,走村收集、镇中转、县集中处理的一体化之路,最终实现统一化管理。

2.积极做好线上线下宣传工作。重视各个方面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将各方面的优势真正的发挥出来,进行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从而给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将地方电台等媒体手段利用起来,宣传工作开展的意义,让人们认识到其重要性。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激发群众参与环卫一体化工作的自觉性。

3.加快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根据新编制的《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统筹考虑我县城乡环卫设施发展相对不平衡的实际情意,逐步完善县、镇、村环卫基础设施。要大力提高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收集设施上,逐步淘汰简易垃圾堆放点、露天垃圾桶点,实现垃圾收运的分类化、容器化、密闭化和机械化。

四、生活垃圾分类的具体解决方案

1.了解到农村日常生活垃圾比较多,农村自家种植蔬菜和厨余垃圾比较多,从颜色具体分类的垃圾桶,蓝色:厨余垃圾,包括剩饭剩菜、蔬菜叶等;绿色: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张、金属、塑料凳;红色:不可回收垃圾,包括瓜果壳、灰土等。

2.了解到农村日常生活垃圾比较多,农村自家种植蔬菜植物比较多,我们可以从颜色具体进行分类:不同垃圾不同时间进行回收,每户发放统一的表格,写着每日可以扔的垃圾种类和时间。如可回收垃圾是每周一、三、五进行回收,每周二、四、六回收菜叶、植物等垃圾。

3.政府对可回收垃圾进行统一采购,使用户在生活垃圾分类也能收到益处。

五、调查结论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城l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一定要注意“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难解之题,必解之题,各地环卫管理部门应该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当地的垃圾收运、处理方案。同时建议我们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共创美好的卫生环境。需要政付部门在日常运作过程中根据各自特点不断的进行实践和总结.找到合适于本地区的行之有效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吉崇矗张云,隋儒楠.沈阳市典型农村生活垃圾调查及污染防治对策[J].环境卫生工程,2006(2).

[2]单华伦,朱伟,张春雷,李磊.发达农村生活垃圾特性调查及治理技术探讨[J].江苏环境科技,2006(6).

第5篇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2)06-0028-03

北京市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是指打破北京市相对发达的城镇地区和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体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北京市城乡体育人力资源、设施保障、资金投入等要素相互融合,逐步达到北京市城乡体育协调发展的过程[1]。为了解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本研究围绕相关问题设计了问卷进行调查研究。问卷设计征求了20多位体育社会学专家的意见,进行反复修改,并进行较小范围重测,以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问卷发放中利用分层抽样的办法,从北京市18个区县各随机抽取30名大众体育管理者(包括乡、镇),从市体育局抽取2名大众体育管理者,共计542人。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100%。现将调查的情况分析如下。

1 体育工作者的评价

1)对北京市城乡体育发展的总体评价。

调查发现,认为“城乡体育发展差异正在逐步缩小”的占62.18%;认为“城乡体育发展差异很大”、“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农村体育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且还会持续较长时间”的,分别占34.13%、36.53%、36.53%;认为“城乡体育发展很协调”的仅占18.82%。可以看出,大多数北京市城乡体育工作者认为北京市城乡体育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对于这种状况,大部分人(62.18%)持乐观态度,认为城乡体育发展差异正在逐步缩小。

2)对差异的主要原因和表现的评价。

调查发现,认为造成北京市城乡体育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占75.65%,其次是地域,占55.54%,是体制、文化、政策的各占37.08%、41.14%、33.95%。认为北京市城乡体育发展差异的主要表现是经费投入、设施条件、体育观念的分别占68.71%、57.56%、50.55%;认为是体育政策导向、体育管理体制和体育活动内容的分别有31.00%、36.90%、29.34%。

3)对衡量指标的评价。

调查发现认为衡量北京市城乡体育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指标为体育经费水平的占68.82%,认为体育观念和意识水平的占64.58%,认为体育场馆数量及开放程度的占64.09%。这与北京市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地域原因和文化原因导致了城乡居民体育观念上的差异以及体育发展水平不平衡有密切关系。体育经费水平依然是衡量北京市城乡体育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2]。

2 社会体育要素分析

1)体育锻炼场所。

体育锻炼场所是城乡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良好的体育锻炼场所对促进城乡居民从事体育消费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2]。调查发现北京市城乡居民的主要锻炼场所排在前3位的是全民健身路径、公园、文化广场。60%的被调查者认为北京市体育锻炼场所能够或基本能够满足大众体育健身的需要。

2)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和组织。

北京市城乡体育工作者认为开展和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应考虑的因素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体育活动场地条件”(74.17%)、“群众的体育兴趣”(73.80%)、“体育活动经费情况”(71.40%),这表明场地因素、观念因素和经济因素是北京市城乡居民开展和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3)体育经费。

体育经费指政府经办事业支出的费用,一个地区体育经费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该地区体育事业的开展[3]。北京市各区县是否有足够的体育经费保证是城乡体育发展一体化的考察指标之一。31.73%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区县的体育经费入不敷出,46.73%的认为所在区县的体育经费勉强够用,仅有17.90%的认为所在区县的体育经费有保证。

4)体育资源。

调查发现北京市主要体育资源排在前3位的是“体育场馆资源”(60.14%)、“体育自然资源(山、川、水等)”(45.20%)、“体育人力资源”(45.20%)。体育场馆资源能否向广大城乡居民充分开放,成为人们锻炼的主要场所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山、川、水等体育自然资源在农村地区尤其丰富,但目前还有待开发和利用。体育人力资源包括体育运动员、体育教师、体育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是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资源。北京市城乡体育还没有固定的项目资源,缺乏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4]。

调查发现,49.08%的人认为所在区县城乡间体育资源差异程度较大,44.46%的认为有差异但不明显。城乡体育资源的差异既有量的差异,又有质的差异。农村缺乏现代化的体育场馆,但体育自然资源丰富,如能与体育旅游相结合,合理开发利用,将会促进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

3 各区县体育发展差异

1)体育发展水平。

调查发现,20.11%、53.87%、24.17%的人分别认为所在区县体育发展处于北京市前列、中等及落后水平。48.52%、43.73%、6.64%的人认为北京市各区县体育发展基本平衡、不平衡、很平衡。通过调查,94.09%的人认为北京市各区县体育经费不平衡,56.96%和54.00%的人认为北京市各区县体育产业开发和体育活动组织不平衡。

2)影响体育发展的客观因素。

认为影响体育发展的客观因素中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经济状况”(83.21%)、“居民素质”(52.21%)、“地理位置”(50.00%)。这与之前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首先,各区县的经济状况是本地区体育发展的决定因素;其次各地区居民的素质决定人们的体育观念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第三,各区县的地理位置影响了各地经济发展状况,远郊区县与近郊以及城区的体育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体育传统和历史文化并不是影响本地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客观因素。

3)急需解决的问题。

调查发现,73.62%的人认为“增加体育场馆、降低收费标准”和“政府多组织群众体育活动”是区县体育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学校体育场馆应尽量向公众开放,社会体育场馆应降低收费标准。政府应多组织群众性的大型体育活动[5]。

4 对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的认识

1)对城乡体育发展主要差异的认识。

调查发现,认为北京市城乡体育发展主要差异依次体现在“体育设施的差异”(62.55%)、“大众体育的观念及参与度的差异”(60.52%)、“社区体育管理的差异”(41.33%)。良好的体育设施是大众进行体育锻炼的必要条件,目前农村体育设施条件依然与城市有较大差距。大众体育的观念及参与度是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一部分农民对体育锻炼与日常劳动之间的认识存在误区,体育观念不强。在农村地区缺少社区体育管理机构,对农民日常体育锻炼和赛事组织缺少必要的管理措施。科学锻炼指导上的差异、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发展的差异、学校体育发展的差异3项排名靠后,说明在北京市城乡体育工作者看来,科学锻炼指导、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学校体育发展并不是城乡体育发展的主要差异。

2)对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的认识。

调查发现,57.01%的人认为构建北京市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非常有必要,40.77%的认为有必要,仅有1.29%的认为没有必要。74.54%的人认为构建北京市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对体育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仅有1.29%的认为不重要。可见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必须要构建北京市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

3)对促进城乡体育一体化策略的认识。

调查发现,73.43%的人认为促进北京市体育城乡一体化首先应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众体育的发展程度与人均经济实力有着较高的相关度,因此促进北京市城乡体育一体化、缩小城乡体育差距,首先必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农民真正有余暇时间和经济条件进行体育活动。68.53%的人认为应该在体育公共资源配置方面向乡镇倾斜,加大乡镇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体育事业是公益事业,政府在体育公共资源配置方面理应增加向乡镇倾斜的力度[6]。农村拥有巨大的体育自然资源,加快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把两者合理充分地整合起来,是统筹城乡体育资源的关键。

5 对北京市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1)在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方面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城乡体育发展方向。

相关部门在为城乡体育发展的方向进行规划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政治、体制、经济、地域、文化等多重因素[7]。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近期目标,以确定符合自身地域文化特色的体育发展方向,真正把农村体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

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城乡居民的健康意识,引导体育消费观念。

更新农村居民的体育观念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介和组织体育活动的方式,进行广泛的体育文化宣传和健康教育,让人们在耳濡目染及亲身领悟中产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对健康的新认识。

在体育消费宣传方面,应引导人们将体育消费逐渐纳入自身传统消费领域中,促进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体育服装,体育信息,体育食品、饮料,体育彩票等消费普及和高调发展。

3)整合城乡优势体育资源,加大农村体育支出。

应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体育的支持力度,实施城乡帮扶机制,促进体育均衡化发展,整合城乡优势体育资源,开放部分学校场馆。鼓励民间资本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健全体育市场体系,加快培育和建立一个统一开放与竞争有序的城乡体育市场体系。

运用体育彩票公积金扶持农村体育,建立农村专项体育基金[8]。逐步加大场地设施建设投入,尽快改善北京市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匮乏的现状。

4)健全管理体制,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建立和完善市、乡镇、村3级体育网络,完成各类体育协会的组建,加强对协会的指导和管理。实施体育发展工程,完善组织建设,加强体育管理,优化管理制度,使有限的农村体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大力推动北京市农村体育发展。使乡镇“村村都有篮球场,村村都有篮球队,家家都有运动员”[9],积极推动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5)加大农村体育人才培养力度。

北京市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应大力实施人才开发战略,鼓励优秀人才投身农村体育事业。加强对农村体育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与此同时,应积极组织编写一些适合农村特点的体育教材,适应农村中小学校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 骆秉全,郑飞. 首都城乡体育发展一体化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J]. 体育科学,2010,30(11):24-33.

[2] 骆秉全. 对北京市全民健身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J]. 体育科学,1997,17(4):23-26.

[3] 代金明,黄延生. 城乡结合部社区流动人口的体育管理体制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08,30(2):35-38.

[4] 骆秉全. 北京市农村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 体育文化导刊,2007(5):13-15.

[5] 骆秉全,孙文. 多元化筹集农村体育经费问题研究[J]. 体育科学,2007,27(4):31-38.

[6] 北京市体育局. 北京市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S]. 2000.

[7] 朱建民. 政府在体育管理职能中的定位思考[J]. 科技信息,2006(3):35-40.

第6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住户调查 现状

一、关于城乡一体化及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的意义

所谓城乡一体化,即为了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统筹规划建设城乡之间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而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由农 村向城镇集中,使城镇工业由分散向园区集中,农村耕地由一家一户经营向规模经营集中,使现代文明由城市向农村传播,公共财政由城 市向农村覆盖,公共设施由城市向农村延伸,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实现整个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为国民经济核算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权重制定提供基础数据。监测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和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生活质量,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一体化调查体系。基尼系数是用来反映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居民收入方面的调查是城乡分开的,且城乡差距较大。实行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会为计算全国居民统一的基尼系数提供资料基础。

二、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工作总体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调查数据质量和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影响。

(一)几个不到位

首先,督导不到位。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辅助调查员只是在平时见面时进行口头的督促,每月亲自入户辅导督促记账的力度不够,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起到检查指导记账的作用。

其次,宣传不到位。由于宣传不到位,导致个别调查户对记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记账只是大概记一下自己或家庭主要的现金收入和开支,对于其他成员或一些琐碎的或实物方面的认为不用记,他们的记账笔数少,出现漏记,没有做逐日逐人逐笔。

再次,重视程度不到位。个别调查户怕麻烦不愿记账。从目前城乡一体化调查入户检查情况来看,因为觉得前期的开户调查摸底工作比较繁琐,就出现个别记账户怕麻烦、有为难情绪的现象。此外,调查户对于银行存取现金账不重视,他们的家庭日常生活开销没有计划,对于家庭每月花多少钱心中无数,甚至不结算收支总额。更有甚者,很多家庭都不愿意透露自己的收入详细总额。经调查人员再三询问,他们也只是说出一个大概数,极为模糊:几百或是几千。

(二)记账不够规范和完整

首先,家庭收支填报不准。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四种情况:一种是少报收入,即在登记收入时不记零头,只报整数。另外一种是瞒报收入,即有些家庭出于思想顾虑,怕露富,将个人的部分收入隐瞒不报。第三种情况是农村外出打工人员的打工收入和其他零星收入做不到如实记账。第四种是嫌麻烦。少数人任凭调查员苦口婆心的劝说与讲解,他们仍嫌记账麻烦,为了图省事,他们会把账单纯记成家庭主妇购买食品和日用品的生活账,或只记少部分收支情况,而不是家庭全部收支情况。上述这些情况的存在导致上报的收支缩水很大。

其次,现金和实物收支日记账表及家庭成员就业情况等信息填写不够完整。个别记账户有在外饮食和互联网购物支出发生时,也没有如实地将用餐人数和支出金额等信息填写在日记账表皮的相应信息栏中。住户调查内容还包括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就业情况以及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等问卷信息,由于调查内容比较细比较多,个别记账户嫌烦或觉得涉及个人隐私,不愿意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

再次,工资收入中未纳入代扣款。在填写工资收入时有时只记“实发工资”,而对于单位或雇主按月从工资中代缴的各种社会保险缴款(如五险一金、个人所得税)等未得到反映。此外,还有由单位或雇主从应发工资中代扣的房租、水费、电费、托儿费、医疗费、借款等,只记实发工资自然会出现反映不全不实的现象。

第四,漏记利息收入。银行存款利息至少每季度要计算一次,在调查期内,如果有记账户提取储蓄存款或定期存款自动结存、转存利息的现象,当笔存款的利息并未被记入当月帐本,就会出现漏记。特别是工资收入的发放大多数不是以现金方式而是直接打入工资卡,这笔钱所产生的利息就更容易出现漏记情况。

第五,医疗费支出和报销医疗费的记录不全。在日常消费支出中,医疗费是很多家庭的必要部分。对于使用医保卡即时报销的,在调查记录中一是没有根据单据将报销部分记入“转移性收入”中的“报销医疗费”,二是没有将全部医疗费用记入“医疗总费用”。尤其对于公费医疗免费拿药或进行治疗的,其账中划走的部分就更是没有被作为报销的部分进行记账。

(三)样本结构不合理,代表性较低

把统一抽选的一千多户调查户的资料放在国家统计局的大样本库范围内,数据代表性还是可行的。但是这样随机抽选样本户如果缩小范围比如到县市一级,那么这些数据的代表性就不够了。比如某市经济情况相当的两个县,其农村户都是以种植经济作物如大棚蔬菜、工业辣椒、工业番茄等为主,因其中一县被调查的80户农村户中有属于种植大棚蔬菜的大户10户,每户有几百亩的种植面积,调查所得此县收入和邻县农民纯收入相差两万多元。这样出现的差距就是由于样本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这种差距就导致出现较大的偏差性,难以真实反映被调查县的整体农民收入情况。

(四)数据评估难

数据评估制度不能很好反映实际情况,数据评估难。如某市参考了各省辖市的收入评估标准评估了各县区城镇、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理论上看,这种评估做到了尽可能全面、客观。但实际上,居民的实际收入生活状况并不能由这个评估标准得到客观真实地反映。比如在城镇居民评估标准中,有两项即在岗职工工资和财政支出和城镇居民实际的关联并不多。而国家所抽选的样本户中,多数为普通打工工人,只有极少数是享受财政供给的人员。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问题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urban and rural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improve transit service and management level, accelerating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Adhere to public transport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ing services polic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breaking the du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public transportation, building policy coherenc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coordination of interests, moderately competitive, sustainable urban and rural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for the people of the city to provide safe, convenient, favorable and comfortable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 the promotion of economic, soci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bus; construction;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U126文献标识码:A

近期,我们对该市城乡公交一体化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到该市长运公司、市通达公共交通公司和侯镇、羊口等城乡公交线路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与市交通局、长运公司和通达公共交通公司等部门相关负责人的座谈会,围绕加快推进该市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进行了座谈讨论。

一、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基本情况

该市客运市场一直是城乡分割二元经营的局面。农村客运和城区公交分别由市长运公司和市通达公共交通公司管理运营,2010年该市拥有市内农村客运班线35条,车辆176部,城区公交线路7条,车辆96部,从事农村客运和城区公交的车辆80%为个体挂靠公司经营。

为适应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2010年该市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启动,在深入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先农村、后城市,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思路,几年来,该市稳步推进改革进程,运输资源不断整合优化,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覆盖网络不断扩大,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不断向规范化、集约化、公司化方向迈进。

城乡公交改革进展顺利。截止去年底,通过货币收购和出租车置换相结合的方式,市长运公司筹资近5300万元,先后收购了寿光至岔河、寿光至羊口方向共90辆农村客运班车,新投入37辆新型清洁能源公交车,开通了101、102、103路城乡公交,运行这两条主干线路,同步开通运行部分镇村公交线路。同时,该市结合新汽车站的启用,调整了全市800多辆客运车辆的运行线路,扩大了城市公交的运行覆盖面,城市公交线路由原有的7条线路增加至8条,其中2路、8路终点向东延伸至羊田路,结束了东城工业园十多年来不通公交的历史。

公交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通过调整城乡公交线路,优化站点设置,逐步使城乡和镇村两个公交网络实现了有序衔接。新购公交车全部是新型清洁能源车辆,用LNG作燃料,做到了低碳环保。新型城乡公交全部安装智能化公交系统,实现了GPS监控、视频录像、移动电视及语音播报等基础功能的运用。所有公交车采用智能IC卡付费,在原来票价的基础上实行20%的折扣优惠。因为部分线路途经寿光大型工业园区,还特别针对务工人员推出了包月卡服务,优惠幅度更大。同时,注重引导和支持有关镇街进行镇村三级公交公益性试点,羊口镇开通的镇村公交线路,贯穿镇域范围内全部22个村,6个居委,先进制造业园区,渤海工业园,高新技术园区等三大工业园区及新、老镇区,所有线路实行镇区范围内上车全部免费,镇区范围外上车只收1元的优惠政策,镇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进行公交补贴,将这件为民实事落到了实处。

二、寿光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该市的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乡公交网络还不健全。还有部分农村客运线路没有进行公交化改造,覆盖城乡的公交网络还没有建立起来,大部分镇村还没有开通公交。

二是城市公交运力不足。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公共交通发展目标,人口100万以下的城市公交车万人拥有量要达到10标台。按该市当前40万城市人口计算,市区公交车辆应达到400标台,目前该市城市公交车辆仅110台,并且现有车辆老化严重、档次低。由于公交车辆不足,很多新建小区、商业网点、学校附近难以开通公交车,部分公交线路运行密度低,等车时间长,难以满足群众出行需要。目前该市城市居民出行普遍不能将城市公交作为首选,公交公司的市民出行承担率不足5%,远低于其他城市公交出行率30%以上的水平。

三是公交车票价定价高。目前,该市城区公交车票价为城区(老四环路内)2元,出城3元。101、102、103路城乡公交还执行原客运班车票价,全程票价分别为10元、14元、11元。票价高与公交车经营成本有直接关系,近几年来,该市公交车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公益职能,加之燃油价格上涨、驾驶员工资提高等多种因素,使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运营成本上升,大部分线路出现了保本现象,个别线路甚至亏损。对此,在缺乏补贴和补偿机制的情况下,个体经营业户通常以提高票价的方式来解决经营亏损问题。公共交通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先进地区普遍实行低票价,如黄岛区公交全部实行1元一票制。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交站亭、枢纽站、首末站、停车场等公套设施建设滞后,配套资金不足。目前,城区公交车辆尚无一处专用停车场地、换乘站或首末站,车辆随意沿路停发,影响了城区交通秩序,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101、102、103路城乡公交停车场地都是临时租用的。在公套设施建设方面,该市与黄岛、昌乐等县区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

三、推进寿光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对策建议

城乡公交一体化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是建设“城乡一体、均衡寿光”的重要内容。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规范的财政补贴制度,积极稳妥的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经济的公共交通服务。

(一)强化措施,尽快实现村村通公交。一是完善公司化运营模式。城乡公交的根本属性是公益性,而个体经营车辆往往追求利润最大化,公益性与逐利性的冲突,在实际运营中必然引发一系列问题。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齐抓共管,扶持市长运公司和市通达公共交通公司加快对个体挂靠车辆的收购整合,尽快建立公司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运营模式,并统筹协调城市公共交通、农村班线客运和汽车站的关系,明晰资产,整合资源,组建国有控股下的交运集团,最终实现公车公营。二是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提前预留出城乡公交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场地,同时加快城乡公交换乘站、停车场、加气站、站点亭等建设,满足乘客中转换乘及候车需要。三是构建覆盖城乡的公交网络。市交通部门牵头,根据各镇街村居分布情况和道路实际状况,合理设置公交运行线路,尽快构建起覆盖整个城乡的公交网络,争取“十二五”期间实现城乡公交全覆盖,村村通公交。

第8篇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统一;方法;数据;精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114

[中图分类号] F301.2;P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202- 03

我国的地籍管理规划中明确指出:土地调查的任务就是促进土地统一分类、统一调查、统一登记和统一统计,基本实现城镇土地和农村土地的统一管理,从而使土地管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在土地调查中反复提到的就是“统一体系”。然而,由于历史、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原因,在当前的土地管理和土地调查中,城镇土地和农村土地一直处于分开工作的状态。不同的工作人员从事不同区域的土地调查与管理,造成了接边图形和统计面积的困难,部分偏远地区甚至出现了由于土地调查数据不清造成的权属混乱并产生纠纷的现象。因此,在今后的土地调查和土地管理中,迫切需要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土地调查,并在调查的过程中制定和应用全国统一标准和精度,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数据系统。实施“在内业上以图管地,在外业上以证管地”的“高科技的地籍”管理方式,就必须走一条管理规范、科学、严谨、适用的城乡一体化的土地调查之路。

1 统一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促进土地管理部门的统一和整合

最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制约和限制,以及城乡土地资源存在的明显差异,使得我国的土地调查工作被人为地划分为农村土地调查系统工程和城镇土地调查系统工程两项,并且从事调查的机构和从事管理的部门各不相同,这就使得调查出现了数据重叠和图形接边上的矛盾,同时还加大了管理的工作量。统一城乡一体化的土地调查工作,就是要对土地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和融合,对土地调查工作进行统一规划与分配,避免人员的重叠与交错,从而进一步提高土地调查人员的管理水平,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2 有利于促进户籍制度和土地整理工作有效进行

现在全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水平持续上升,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等政策逐步建立,特别是城镇化的进程在逐步加快,城乡差异在逐渐减小。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权属状况的变化每天都有,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也是大量交错和结合,城乡区域的概念也在逐渐模糊。同时,近几年由于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人口转移,很多农村人口逐渐定居在城镇,这就无形地加快了农村土地和城镇土地之间的相互流动速度。再者,土地整理工作的不断实施,就使得废弃的独立工矿用地有变成良田的趋势、所属的建设用地有变为村庄的趋势。因此,统一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工作,加快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规范系统、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对提高土地管理工作的正规化水平,促进户籍制度和土地整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1.3 有利于促进土地调查工作的综合性管理

在现有的土地调查管理模式下,农村土地和城镇土地调查的侧重点不同。城镇土地侧重点是宗地,而农村土地侧重点是地类。实施统一的城乡一体化的土地调查就可以使农村土地在原来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主的基础上加强对土地权属的管理,使城镇土地在原来以土地权属为主的基础上加强对土地类型的调查。同时,在此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可以应用于实际工作的,信息资源较为完整、准确度较为合理、现实性较为良好的土地调查信息库,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可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工作的综合性管理质量和水平。

2 统一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的优势分析

2.1 一次调查,两套成果

在一套技术方案的指导下,通过数字化的新型测量技术,使用同一工作底图,就可以得到关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组成城镇土地调查和农村土地调查两套成果,这两套成果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土地调查工作的效率,从而达到节约土地调查成果经济成本的目的。

2.2 避免干扰,实现对接

地类图版与宗地的统一是城乡土地调查一体化的基础,它为同步进行地类管理与地籍管理提供了基础,同时避免了对宗地和地类利用电脑进行自动分析时出现的冲突、交错和缝隙等。从而使得大数据在管理中实现无人工干预的自动验算以及纯自动化的功能。

2.3 数据位置,保证一致

统一的城乡土地一体化土地调查的实施,能够真正保证城镇土地调查与农村土地调查数据汇总在空间位置定位上与统计数据结果上的一致。

2.4 数据对应,全面应用

建立城乡土地调查一体化数据系统,实现城乡土地调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就是全国的土地统计数据都建立在每一个图版的准确的面积上。并且通过城乡土地一体化调查可以逐步实现调查和数据的对应化,数据可以直接应用于地籍管理、耕地的保护、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不动产登记等各个方面。

3 统一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具有利用价值的数据,调查成果衔接性不畅

我国正在进行的土地调查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现有的三种土地调查在标准、方法、技术和制度等多方面都难以满足土地调查日趋变化的需求。在以往的这三种土地调查中统计出的数据甚至还经常会出现在范围划分、土地分类、调查精度等方面与现实的土地需求相矛盾的地方,因而对土地调查数据利用价值有较大影响。现在,二元体系的城乡土地调查要逐步转变为一元体系的城乡土地调查,从数据上实现全面衔接,这样才会有利于对城乡土地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应用和全面统计。

3.2 缺乏统一的数据坐标系统,调查成果共享度不够

为了使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调查可以更为有效地进行,我国曾经出台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这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建立,就为城镇土地调查和农村土地调查划分统一了分类体系和数据标准体系,同时也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利用数据系统提供了方便。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城镇土地数据系统和农村土地数据系统在数学基础、调查方式及精度、地类分类编码、比例尺、覆盖区域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见表1,影响了不同地区以及城乡之间调查成果的共享利用,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目标的实现。

3.3 缺乏统一的数据精度,调查成果应用值不高

通过调查分析,由于调查方式的不同,加上城乡土地一体化调查精度的分区不够准确,导致农村土地调查的比例尺是1∶2 000,而城镇土地调查的比例尺为1∶500。在现有的数据资料中,农村土地调查的精度会更为粗略,而且不同精度间数据缺少相互换算,很多因为精度不够而缺乏应用价值。

4 统一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的方法和途径

4.1 建立统一的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方法

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工作应统一调查程序和方法,严格按照“三个步骤、五个阶段”进行,即按照先准备、再外业、后内业的步骤,落实好准备阶段、权属调查阶段、地类调查阶段、地籍测绘阶段和内业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标准要求,做到调查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包括人员准备、资料准备、技术准备、组织准备。这是进行土地调查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应该对城乡土地一体化调查的精度和仪器精度有提前的运筹。

(2)权属调查阶段:权属调查阶段主要包括界址调查、地籍区、地籍子区划分、宗地草图绘制、宗地权属状况调查、填写土地权属调查表等。

(3)地类调查阶段:地类调查阶段主要包括图斑调查、线状地物调查、零星地类调查和填写土地调查记录手簿等。

(4)地籍测绘阶段:地籍测绘阶段针对调查精度不同,测绘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5)内业阶段:内业阶段主要包括对外业资料进行整理和对土地调查数据系统进行建设等。

4.2 建立城乡一体化统一数据库系统

基于目前国家对县级土地调查的数据管理和应用有着如此迫切需求,应用国土资源日常管理中的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并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就必须要求土地调查工作在数据统计方面建立并应用一体化的土地调查数据库系统。建设要以县级土地调查数据系统为主,同时还必须规范并整合市(地)、省、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从而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调查数据系统。城乡土地一体化数据的建设主要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1阶段为建库准备,第2阶段为数据采集与处理,第3阶段为数据入库,第4阶段为成果归档,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4.3 建立城乡一体化统一数据精度和标准

在城乡一体化的土地调查中,最为棘手的问题是标准体系的建立,一旦有了标准体系,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由于城镇和农村的土地调查数据,在数据组成、数学基础、尺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城乡土地一体化调查要对土地调查数据重新整合,从而实现城乡土地调查数据在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属性内容等多方面的统一和衔接。城乡一体化的土地调查必须符合已经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部门标准。同时,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别需要考虑实际工作的需要,结合实际问题的需求,对原有数据进行一定修改和补充,从而制定一套具有适用性、层次性、系统性的数据标准规范。针对不同地区范围的土地调查工作对数据的统一要求,制定出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并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数据标准,实现城乡土地调查数据资源共享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黄亮,姜栋.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理论与方法初探[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26(6):79-83.

第9篇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为建立科学统一的城乡一体化居民收入调查体系,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居民收入状况,根据《国家统计局全国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总体方案》和《调查总队关于城乡住户一体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和要求,经县政府研究决定,于起在全县开展城乡一体化居民收入抽样调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实行城乡一体化居民收入调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制定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开展城乡一体化居民收入抽样调查工作,是更好地了解我县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支出水平、结构以及增长情况,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制定政策、宏观调控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参考依据。因此,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居民收入抽样调查工作,切实加强对此项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明确责任,密切配合。此次城乡一体化居民收入抽样调查工作由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统一布置,组织各有关乡镇调查实施。本次调查范围广、样本量大、技术性强,涉及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调查人员的选聘、培训、样本抽选、摸底调查、新调查户落实和新旧样本轮换等多项工作,工作量大、难度较高。各有关乡镇和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主动配合,统筹规划,周密部署,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共同做好城乡一体化居民收入抽样调查工作。国家统计局调查队要切实做好城乡一体化居民收入抽样调查工作的宣传、居民收入样本数据的收集、基层调查户的确定、基点调查员的选聘和培训,确保各项调查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严格制度,保障质量。此次城乡一体化居民收入抽样调查工作,要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的《国家统计局全国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总体方案》和调查总队制定的《调查总队关于城乡住户一体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调查,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各项调查结果真实、准确,严禁弄虚作假和篡改调查结果。一经发现,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