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2 08:58: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公路运输管理实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日益进步,我国交通运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公路运输的发展速度最快,已经成为了当前交通运输最为主要的方式。公路运输以直达运输、投资少、方便简捷、建设周期短、机动灵活等显著特点而备受青睐。由于公路运输网的建设密度较大,已经成为货物运输的主体,既可节约动力消耗、运输时间,又可减少周转费用,还能够缩短货物运输距离。然而随着物流行业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公路货物运输事故发生数量和发生率逐年增多,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公路货物运输风险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广大关注。
1公路货物运输风险分析
据统计,路(环境)、车(物)、人是对道路交通运输风险造成较大影响的三大因素,其中,人的影响程度最大,占到了68%以上;路(环境)的影响程度占到了20% ,车的影响程度占到了10%
1.1人员因素
1.1.1驾驶人员
在公路货物运输过程中,驾驶员是对交通事故造成较大影响的主体。驾驶人员的驾驶水平、应急能力以及驾驶人员对环境、车辆的熟悉程度都会对事故的发生造成较大影响。驾驶人员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驾驶员的驾龄、年龄、行车记录、个人嗜好、性别、驾驶时间、技术等级、健康状况等。
1.1.2装卸工作人员
装卸工作人员若不熟悉货物装载方式及货物性质,再加上工作粗心,较易出现公路货物运输风险。务必要加强装卸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并且装卸工作人员要认真、仔细地装卸货物,并且还要准备好所需的相应管理措施、工具、设备等。装卸工作人员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装卸队伍是否固定、装卸人员是否有工作经验。
1.2物的因素
1.2.1运输工具
车辆安全防护装置、车辆保养情况及维护情况、运输车辆车型、运输车辆里程数、运输车辆年限等指标都会影响到运输工具的风险水平。
1.2.2装载与固定情况
据统计,50%的公路货物运输事故都是由于装载与固定情况不当所造成的,而其中装载方式的影响程度更大。首先,从业人员的规范操作、安全意识、知识水平与装载、固定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关系;其次,固定装置的影响程度较大,虽然很多货车都有一系列的固定装置,但并没有明确描述固定装置的拴紧力、规格、强度、尺寸,很难绝对保障货物在运输时的安全。
1.3环境因素
1.3.1行驶环境
行驶环境主要是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所行驶区域的道路交通状况、地形地势等。不同的道路等级、不同的道路环境都会与公路货物运输风险的发生率造成较大影响。高等级公路的道路安全标志完备、管理严格、路面平坦,通常运输风险较小;而低等级公路的道路安全标志不完备、管理不严格、路面不平坦,通常运输风险较大。
1.3.2自然环境
道路交通状况往往会受到气候变化的较大影响,尤其是在雷暴、大雨、大雾、大雪等恶劣天气下,运输风险往往较大,稍不注意就较易出现交通事故。
1.3.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社会治安状况、人的法制观念、人的安全意识等。从目前来看,公路货物运输风险大多都是由于闯红灯、抢道等一系列违反交通规则的不良行为所导致。与此同时,货物运输途中沿路人员及财产密度、交通事故出险记录、社会治安状况都会影响到公路货物运输。
2公路货物运输的风险特点
2.1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指公路货物运输风险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众所周知,公路货物运输的复杂性较大,且涉及因素较大,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稍不注意都有可能会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由此可见,公路货物运输风险的随机性较大,很难有效预见发生原因和未来结果。
2.2频发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日益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货物物流运输量越来越大。由于交通管理、人员、环境、车辆等因素的影响,公路货物运输事故日益频发,无论是财产损失,还是人员伤亡都较大。据统计,公路货物运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到了1%国民生产总值。
2.3社会性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公路货物运输已经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工厂利用公路货物运输来购买原料、销售产品,商家利用公路货物运输来进行买卖货物,普通人利用公路货物运输来进行接收材料、递日用品等,这样一来,导致公路货物运输频率日益扩大,公路货物运输风险也较大。
2.4突发性
公路货物运输风险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没有先兆性,通常都是在瞬间发生,驾驶人员往往没有充裕的时间来操作和应变,很难有效应对公路货物运输风险。再加上驾驶人员的操作技术、心理素质不同,也有可能会导致出现公路货物运输风险。
3加强公路货物运输风险管理的措施
3.1强化道路普通货物运输市场事中事后监管
3.1.1严格安全条件,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
明确货运企业办公场所、停车场地、驾驶人员、运输车辆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关要求,确保企业安全运行。
3.1.2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推进企业建立“一人一档”、“一车一档”档案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车辆维护、检测及审验;严格驾驶人员驾驶时间,连续驾驶时间不超过4h, 24h内累计不超过8h;重型货车按规定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并接人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
3.1.3完善考评考核,健全安全监管缺失退出机制
明确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初评时限,未达标企业给予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许可;根据企业年度自评总结进行质量信誉考核,根据考核分级开展监管;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
3.1.4坚持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
认真执行《公路安全保护条例》、《道路运输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把货物集散地和货运站场作为超限超载运输源头治理的重点。通过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执法手段,加强对非法货运车辆的打击力度,为维护货运市场的正常秩序提供有力保障。
3.1.5坚持路面执法与源头监管相结合
加强道路货运市场监管力度,创新思路、转变方式,建立路面执法与源头货运的监管,形成全方位、无盲区的治超监控网络体系,最大限度地把超限超载车辆堵在运输源头。将运输源头治理作为道路货运市场监管的有效载体,强化管理手段,取缔非法运输,建立货运市场诚信考核体系,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3.2强化源头监管、严把货运车辆市场准人关
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重点监管不符合规定的货运车辆,不得发放道路运输证件,同时根据要求,一年内累计违法超限运输超过三次的货运车辆,吊销其道路运输证;一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三次的货运车辆驾驶人,责令其停止从事营业性运输;道路运输企业一年内违法超限运输的货运车辆超过本单位货运车辆总数10%的,责令企业停业整顿,将车辆超限超载运输违法行为纳人道路货运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考核管理,并向社会公告。与此同时,从出库、配送、运输、使用等各环节有专人监管,不留漏洞和盲点,确保物品不流失、无事故。同时落实货运物流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内部管理和自查自纠,做到审核到位、实地检查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从源头上杜绝隐患事故发生。
3.3全面摸排,掌握信息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全面加强辖区内货运物流业的摸排工作,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其经营状况、员工情况、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以及运输市场秩序情况,并按照相关的管理规范对辖区内的货运物流业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工作台账,为下一步的行业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此外,务必要坚持行政执法与为民服务相结合。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违规现象的同时,与各企业运输公司签订《运输企业治超承诺书》,积极增强服务意识,千方百计为车主、货主排陇解难,切实保障和维护合法利益,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保证运输源头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维护道路货运市场的和谐稳定。
3.4加强人员的风险控制
第一,加强货车驾驶员进行培训。要对长期参与公路货物运输的驾驶员予以定期培训,驾驶员既要具有娴熟的驾驶本领,又要有一定应对突况的处理能力;第二,提高货物装卸人员、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水平,要让他们具有一定的应急能力;第三,务必要加强货物装卸人员、驾驶人员的心理教育,要对他们平时的思想动态予以及时了解,尽量要让广大员工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
关键字:高铁无拉杆墩身 施工技术质量管控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其运营里程及在建里程均在世界前列。在高铁设计中,因具有占用耕地少、行车干扰小、工后沉降风险较小等优点,桥梁技术被广泛使用到高速铁路中,因此在各条线路设计中逐年提高桥隧比例,使得桥梁施工在高铁施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无拉杆墩身模板施工具有模板自重轻、施工速度快、不用搭设外部支架等优点,因此,施工单位越来越广泛地采用无拉杆墩身模板施工技术。现以新建南广铁路NGZQ-4标墩身施工为例,说明在无拉杆墩身模板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及质量管控要点。
1 设计概括
新建南宁至广州铁路NGZQ-4标项目部郁江双线特大桥引桥桥墩共计280个,均为矩形实心墩,墩顶为花瓶状,其中低墩(7~12米,截面为2.3×7米)242个, 高墩(10~20米,截面为2.5×7米)38个,桥台一个,采用空心桥台。墩身截面尺寸分为7米×2.3米、7米×2.5米两种,墩顶高4.0米,截面尺寸统一为7米×3.2米,墩身与墩顶纵向采用圆弧过渡,横向一坡到顶,桥墩顶部中央开一个1.5米×1米的检查凹槽。
2施工技术方案的选择及其技术特点
根据业主的要求,墩身采用无拉杆模板,我单位根据现场施工的特点通过比选最终采用轻便型钢模结合桁架作围带,经过受力检算,满足了模板的刚度要求,与大型工字钢作背带的定型钢模相比,每平方米减少50kg的钢材,减轻了模板的自身重量,利用自身模板桁架作施工平台不用搭设外支架,节约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4模板的设计及加工
采用可调式桁架无拉杆高精度模板,根据墩身的高度和预埋件位置需求,同时考虑施工的方便,单节模板高度不应大于2.0米,墩身模板节高分为一下几种:2.0 m(标准节)、1.0 m(调整节)、0.5 m(调整节)。由于墩顶高4.0米,与墩身过渡段为圆弧,墩顶模板采用了整体设计,高3.95米。
模板采用钢板和型钢定型加工制作,选用6mm厚钢板作为面板,横向加强筋采用δ10*100的扁钢,竖向加强筋采用[100*8的槽钢,横纵向法兰采用δ10*100的扁钢,钢模板的横纵向连接均采用平口对接方式。钢模板外侧设置水平桁架,绗架采用双[140*10和[100*8的槽钢制作而成。
钢模板的横向加强筋上每2米设置一个22mm的拉筋孔,用Φ20的勾头螺栓将模板和桁架连接成整体,竖向加强筋上每隔0.5米设置一对22mm的孔,用于安装牛腿,每一层桁架在模板一侧设置两个牛腿。
图1墩身模板拼装侧面图图2墩身模板拼装正面图
图3墩身模板拼装俯视图
模板四周的桁架通过水平拉杆(Φ32的Ⅳ级光圆钢筋)连接成一个封闭箍圈,从而使自身达到设计刚度,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模板拼装详见图1-图3所示。
5模板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
5.1施工准备
(1)模板进场检验及试拼:模板进场后需要各部门联合检查各构件质量,特别是要现场试拼,确保在安装到墩身之前,将模板缺陷和不足,查找出来,及时改正或更换。另外,进场模板需详细打磨、清理然后在模板表面涂刷脱模剂,以防止模板生锈。
(2)测量放样:墩台身施工前先进行施工放样,技术室用全站仪放墩身四角,并用墨线弹出墩身边线。
(3)基础顶面凿毛及清理:在承台顶部立模位置内侧用风钻进行凿毛,凿除表面浮浆,直至露出新鲜的石子面为准。凿毛完成后用清水冲洗表面,直至无杂物和灰尘。
(4)搭设脚手架:采用φ50钢管搭设双排脚手架作为钢筋施工作业平台,钢管横、纵向间距为1.2米,竖向间距为1.0米,钢管间采用连接器连接,顶部用3米长、30cm宽、3cm厚木板搭设作业平台,木板与钢管支架用8号铁线绑扎牢固,支架底部设安全网,防止高空落物伤人。。
(5)钢筋加工及安装:除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施工外,还要特别注意:墩身钢筋统一在钢筋加工厂集中加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加工后由汽车运至工地后现场进行绑扎。墩身钢筋一次绑扎成型,采用钢管搭设胎驾,钢筋绑扎作业在固定胎架上绑扎;采用统一订购的混凝土垫块,混凝土垫块按梅花型布置绑扎在墩身的最外层钢筋上,垫块横纵向间距为0.4米。
5.2 模板施工
(1)模板安装前应再次清洗打磨,先用洗衣粉将模板进场时涂抹的脱模剂清洗干净,再用磨光机进行二次打磨,打磨完成后涂刷脱模剂,采用统一发放的调和油(新机油和柴油按1:1的比例调和)擦拭,要用棉布擦拭均匀,对光不出现油槽为准。
(2)根据量测的基础顶面高程与设计高程的对比结果,可适当凿除基础顶面或砌筑砂浆垫层找平模板底面高程,以确保墩身模板高程准确就位。
(3)拼装完第一层模板后,应先调整模板结构尺寸和水平,并锁紧螺栓,然后进行牛腿安装,牛腿是桁架的安装定位的辅助工具,最后安装桁架,并用勾头螺栓将模板和桁架连接成整体,待模板四周的桁架全部安装就位后,用拉杆将桁架固定牢固,使模板和四周的桁架连接成一个封闭的箍圈。第一层模板安装完成后,以第一层模板为基础,安装第二层、第三层的模板。当模板组拼成形后,所有螺栓不必拧紧,留出少量松动余地。测量后某一模板前后方向偏斜的调整通过手拉葫芦拉至正确位置。通过拉杆的连接作用,把模板固定在设计的几何尺寸上。
(4)待墩顶模板安装完毕后,测量组用全站仪将墩顶平面的纵、横向十字线放样在顶帽模板上,施工人员根据十字线的位置调整模板的平面位置,根据墩身高度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当墩身高度低于6米时,一般采用千斤顶顶推模板的方法调整,将两个螺旋千斤顶均布于偏位的反方向模板底部,顶高模板,使模板的顶面位置规正。当墩身高度高于6米时,模板四周设置缆风绳,通过调整缆风绳长度,调整模板的位置。模板位置调整完毕后对模板与基础的接缝进行检查,如接缝空隙较大,可用砂浆填补空隙,防止漏浆。
(5)墩身灌注前保护不容忽视,墩身施工周期长,模板空中时间长,受环境和外界不定因素干扰大,像大风砂天气,焊接电弧和焊渣、钢筋安装人员的磕碰等。要在拼完模板灌注混凝土前做好对模板的覆盖保护工作,焊接时,用铁皮挡板;大风砂天气,用篷布或彩条布覆盖;并尽可能加快模板施工周期。
(6)墩身模板拼装完毕后,必须由专职的安质工程师和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检查,主要包括模板拼缝、错台、平整度、钢筋保护层、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等,待检验合格后按报检程序请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校。
5.3浇注混凝土
混凝土施工采用2HZS90型强制式搅拌机拌合,欧曼8m3混凝土罐车运输,极东五十凌混凝土泵车泵送混凝土入模,墩身内设直径40厘米,节高1米的串筒连接至墩身底部,在施工过程中,逐步拆除串筒,始终保持串筒底部至混凝土顶面的高差不大于1.5米。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厚度在30~40厘米,混凝土摊铺必须均匀,不能靠混凝土自流或振捣棒输送。
墩身内预留脚手架作为振捣混凝土作业人员的施工平台,每次浇注墩身混凝土时专职振捣人员不少于4人,振捣器不少于3台(使用2台,1台备用)。混凝土采用2台50型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插入式振捣器的有效半径为45~75厘米。插入间距一般控制在50cm以下。振捣时要求“快插慢拔”,由于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坍落度相对较大,振动力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振实的标志是:在振捣过程中,当混凝土无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泛浆并不产生离析。
由于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添加的外加剂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较长,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浇注速度,每小时的浇注速度不大于1米,并派专人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进行模板的检查和监控。
5.4模板拆除
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方可拆除墩身模板,拆模需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拆模时严禁使用撬棍猛烈锤击,防止损坏混凝土表面和造成模板变形。拆模时用吊车将模板用钢丝绳牢固连接,松动可调桁架丝杆,拆除螺丝和斜拉杆。模板拆除后,将模板清理干净、上油和分层堆码整齐,层间用方木支垫,避免损伤模板板面。施工中发生变形的钢模板,调校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5.5混凝土养护
在砼浇注完成后,12h内即开始予以洒水养护保证砼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准,养生期不少于14天或监理工程师批示的天数。拆除墩身模板时,在砼表面盖上保持湿润的塑料薄膜等能延续保持湿润的吸水材料,桥墩顶设养生筒,桶内存水由漫流管逐渐漫流至墩身,保持混凝土表面始终是湿润状态,养护用水及材料不能使砼产生不良外观。墩身混凝土养护由施工队派专人负责,养生要及时、到位,避免遗漏。
4质量管理
对于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方面,我们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开工前就成立QC小组,制定质量管理目标并且建立质量管理架构。采用PDCA质量管理循环,每一个关键工序均执行这一流程,这样对于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安全质量隐患,在这个循环中就得到预防、整改和强化。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建立质量管理台账,将施工中出现的质量管理漏洞,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整改措施、施工效果等信息详细记录在台账中,并根据质量管理技术要求,绘制因果图、直方图等,总结出质量管理经验,以便于后续项目借鉴!
摘 要 公路货运大型化和信息化管理为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首先介绍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然后点明公路运输中的公路货运大型化和信息化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公路货运大型化 信息化管理 公路运输经济 影响
公路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能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系起来。我国公路运输市场的特点是多、小、散、弱,运输成本高,运输效益低下。以下我们探讨公路货运大型化和信息化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到来和发展,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作为服务社会化生产的公路运输业,以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立足于社会,它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极大地提高整个运输业的能力和工作质量,改善国家各经济区之间的运输关系,安全迅速,经济合理的组织旅客和货物运输。另一方面公路运输又可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因为优良的公路运输,对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各地区潜在的资源,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能起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二、公路运输中的公路货运大型化和信息化管理
(一)公路运输经济中的公路货运大型化
以采用重型、大型、长大列车等运输车辆的方式提高单元运输能力的做法,一般称之为公路货运大型化。货运大型化运载能力强,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货运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运输效益。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大型、特大型工业生产设备越来越多,运输企业必须考虑这些设备的运输需求。另一方面,对生产企业而言,公路运输具有快速、灵活、安全、方便的特点,可实现“门到门”运输,因而成为它们的最佳选择。
(二)公路运输经济中的信息化管理
公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易于操作等多方面的优势,在物流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公路运输行业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创造了客观的经济价值。在公路运输经济中,需要信息化管理的工作非常广泛,内容涉及客户订单、运输车辆、负责人员、运输里程、运输货物、客户档案、投诉反馈等。客户从来电时起,运输公司一般要将客户的基本信息登记注册,记录所需运送的物品,并安排相应人员完成收货与派送。货物经过包装时需要将条形码扫描,确认订单号和负责人员。运送的过程中车辆的进程也需要由公司全面掌握,以便及时回复客户。一旦发生客户投诉,公司不仅要追溯本次运输的所有记录,还应记录在案,防止同类问题发生。因此,公路运输经济在创造产值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化管理的支持。
三、公路货运大型化和信息化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公路货运大型化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影响
公路货运大型化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运输成本方面。一是可以减少驾驶员工资开支。二是可以减少燃料消耗,节约油料开支。据统计,燃油消耗约占运输成本的22%。大型化的运输车辆自重利用系数高,单位运输工作量的燃油消耗量比一般车辆少。美国西部使用长大列车的运输公司的资料显示,汽车列车化,可以节约运输成本20%-50%;与普通半挂列车相比,长大汽车列车可以节省燃料10%-45%。三是适应计重收费,降低高速公路通行费。计重收费体现了“少载少缴,多载多缴,空车受惠,超限受罚”的原则。四是货运大型化可减少超载现象,保证车辆的正常使用,从而降低车辆保养和维护费用,降低成本。五是车辆轴载在公路允许范围内,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寿命。超载超限车辆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急剧缩短,远远达不到公路设计规范的沥青路面15年、砼路面30年的使用寿命。货运大型化,车辆轴载在公路允许范围内,可减少公路维修保养费用。六是满足市场需求,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在其中占接近50%的比例。有些产品的运输费甚至高于生产费。1999年,美国的运输开支占当年物流总成本的59.57%,欧洲发达国家的运输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1/3以上。企业物流的运输量大,适宜组织大型化运输,实现规模效益,减少运输成
(二)信息化管理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是信息化管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公路运输公司可以全面搜集区域范围内的市场信息,竞争对手的状况,然后综合分析制定本公司的竞争战略,集中优势资源入主市场,获得竞争主动权。此后,公司按照月度、季度、年度周期,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对资源布局与应用的效果进行统计,在分析中明确资源分配不足的领域,及时加以调整。因此,公路运输经济在长期发展中可以使内部资源配置逐渐优化。二是信息化管理有助于降低运营风险。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风险比较多,其中尤其常见的是天气风险和交通风险。北方冬季常常经受风雪考验,南方多雨季节也给交通带来不便,甚至要受台风影响。为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公路运输经济不可能绝对独立发展,而是要获得广泛的信息供给,才能规避风险,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三是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公路运输既要与其他运输方式竞争,又要经历行业内部的竞争,最终服务质量成为考评的依据。在安全方面,收货人、送货人与货物的一一对应都可以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体现,客户因为运输质量问题投诉也能追根溯源。公路运输经济想获得长期发展优势,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客户服务质量,信息化管理从根本上奠定了客户服务的基础。
四、结束语
公路货运大型化是满足经济发展需要、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货运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举措。信息化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推动力,有助于公路运输业合理配置资源,加速行业整合与细分,从而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经济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交通报社.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实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关键词:运输管理实务 四基原则 物流业务 流程 教材开发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22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运输管理实务》教材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强调工学结合,并且积极向德国等发达国家学习,虽然职业院校加大力度进行相应的课改,但仍存在以下几个通病。
1.内容与实践脱节。在五种运输方式中,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有明显的不同: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公路运输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但现有的教材在内容上基本还是几种运输方式均衡组合,没有将公路运输方式的比重体现出来。类似的还有对企业已经广泛开展的项目物流(运输),从招投标、简单运输方案设计、流程设计、KPI关键指标考核等内容也很少涉及。
2.有些教材限于各学校的实训条件不足,可操作性不强。有些教材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职业发展更高层次的需求。而实际上,高职类《运输管理实务》偏向操作,忽视运输管理,这和中职《运输实务》没有实质差别。
3.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严重缺乏。我国职业技能教学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要素是配套教学资源建设,包括硬件资源(专业实训设备、图书资料等)、基本教学资源(学生实训手册、题库等)和辅助教学资源(视频资料、案例资料等)。
二、基于“四基原则”《运输管理实务》教材开发思路
出现上面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与实践实际脱节。因此,开发以培养社会化、职业化的物流专业人才为目的,以企业真实业务运作为基础,按照人才培养“基础操作・基层管理・中高层管理”的训练过程,遵循“四基原则”及“基于物流业务流程的梯进式模块化”教材非常有必要。所谓“四基原则”,是指基于职业岗位变迁来设置课程模块;基于物流业务流程来设计课程内容;基于职业能力培养来创建教学情境;基于综合素质培养来完善教学资源体系。下面将以新开发的《运输管理实务》教材为主,详细论述基于“四基原则”《运输管理实务》教材开发思路。
新开发的《运输管理实务》教材结构包括运输管理概述、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多式联运货物运输管理、运输合同与运输保险及综合技能测试,部分项目内容如附表1所示:每个项目都以企业真实业务运作为基础,比如项目2公路运输项目,教材编写组调研了中外运、招商局物流等整车运输代表企业及德邦物流、天地华宇等零担运输市场领头企业,详细讲解了公路普通货物整车及零担运输组织。其中,运输车辆的选择、运输成本测算和运价制定、配载配装等内容运输教材中第一次如此系统深入地阐述,每个项目先讲项目相关知识,再讲操作要点,最后总结项目管理注意事项,为学生将来走向基层管理及中高层管理岗位打下基础。
(一)基于职业岗位变迁来设置课程模块
教材编写组会同企业人员一起,根据运输岗位及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将工作过程中实践活动及技能进行设计,设置课程模块,在构建中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复合、从初级到高级的排序原则,以真实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依据来“整合、序化”课程内容,以典型任务为项目载体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工作任务对应了相应的运输岗位,形成模块化项目课程。
(二)基于物流业务流程来设计课程内容
物流业务流程优化是企业关注的问题。只有业务流程顺畅了,企业才能高效运转,因此教材内容基于物流业务流程来设计,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全局观。比如“项目三水路货物运输管理”,由真实的水路货物运输任务驱动,阐述了货物由托运人发货到收货人提货的整个运输组织过程,对应订舱专员、操作员、单证员、报关报检员等岗位。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来创建教学情境
高职教学情境的创建有其独有的特点,即学习与工作结合、岗位真实以及具有企业文化性。教材每个项目开始都设置了“项目导引”,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并且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每个任务后面附加课堂练习任务,对运输岗位所需技能进一步进行巩固,教学做一体,边学习、边实践、学练交替、循环渐进,创建学习与工作结合、岗位真实以及具有企业文化性的教学情境。
(四)基于综合素质培养来完善教学资源体系
我国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兴趣或存在疑问的地方,在学生指导书和微课教学资源中会详细讲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思考。此外,教学资源中提供了拓展课题和资料,将学生分为若干团队,每个团队负责一个专题,在准备专题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地参与,群策群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和授课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充分的理解,而且通过大家相互协作可以更进一步的增进其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后续研究的设想
(一)“一带一路”大背景下,《运输管理实务》教材如何与国际接轨
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在此背景下,运输体系的发展加快,这就需要教材融入国际交通运输行业法律法规和标准,改进和提升国际运输发展服务水平。
(二)中高职衔接《运输管理实务》教材一体化设计
近年来,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成为研究热点。然而,中高职衔接还是一个相对新鲜的课题,即作为教育中的重要因素――教材。对教材进行开发设计尤为重要。我们如何坚持“中职课程重基础和操作,高职课程重内容的深化和拓展”这一原则,明确中高职阶段必修和选修单元,这一研究和实践显得很有意义。
(三)现代学徒制下,如何开发设计《运输管理实务》教材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现代学徒制实施后,学生在企业的实训时间大大增加,考核主体和标准都有所变化,课程的整体架构脱离了原有的学科课程模式,将以职业实践为中心和主线,因此使用高效的教材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季永清、江建达.物流运输管理实务――理论、实务、案例、实训[M].2012.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公路运输;重要作用
[DOI]10.13939/ki.zgsc.2015.45.092
公路交通是众多运输方式中的一种,公路运输与空运、航运以及铁路运输相比,其所占的比重更大,特别是在内陆地区,空运成本非常高,内河缺乏,铁路运输非直达,公路运输方式成本相对较低,并且随着公路建设进程的加快,公路运输已经成为最有效、最直接的运输方式。根据相关统计,发达国家公路运输里程在各种交通运输综合比例的60%以上,并且公路运输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公路运输作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构建了健全和完善的交通网络,交通运输能力显著提高。公路交通运输具有直达运输、适应性强、机动灵活、用户操作方便、资金投入少以及周转快等优点,在交通运输行业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逐渐地向城市靠拢,更多的家庭购买了小汽车、机动车,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需求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客货运输量显著增加,导致城市交通运输不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我国许多城市对于土地使用和交通运输的利用尚不完善,并且尚未创建健全的交通管理体制,导致公路交通存在严重的拥堵现象,交通事故频发。因此,通过对城市土地资源、公路交通运输行业进行规划和完善,能够满足人们对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并带动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2 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以某个区域生产总值作为评价区域经济的指标,采用全社会货运量、全社会客运量以及公路里程作为评价公路运输发展状况的指标,以此对区域经济和公路运输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研究随机变量关系的统计方法之一,以此统计实务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全社会货运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890,并且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全社会货运量和地区经济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根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全社会客运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981,并且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全社会客运量和地区经济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根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公路里程和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980,并且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公路里程和地区经济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
3 公路运输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3.1 微观角度
3.1.1 激活公路沿线资源
公路交通对于改善和激活沿线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地资源与旅游资源,按照区位理论,交通运输可以改变区域的区位,在没有修建公路时,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等不能和其他资源相匹配,一旦改善公路交通,能够实现上述资源的有效结合,将潜在的价值转化成市场价值,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3.1.2 提高企业、组织效率完善区域公路交通运输,能够有效地提高其他要素的利用率,例如劳动力以及其他资本,提高地区企业、组织的获利能力。提高区域生产要素组织效率,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以及交易成本,企业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提高产品生产量和研发新型产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1.3 调整企业生产布局与物流规划
公路运输是企业物流的重要载体之一,区位的改变,会影响企业的物流体系和发展战略,改善企业附近交通条件,改变企业和需求市场、材料市场的距离,对企业的战略布局进行改善。根据国内外许多成功经验,一条高速公路建成后,将会带动整个沿线经济带的发展并且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不仅能够加快地区信息流、物流以及人流的循环速度,还能够实现区域内各个经济单体的相互连通,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企业在选址时,应该尽可能选择公路交通便利的位置,以完善的交通带动企业运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2 宏观角度
3.2.1 改变区域产业结构公路交通运输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还能改善区域产业结构。现代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对交通运输的要求包括:运输条件要求严格、随市场状况灵活变动、运输频繁、批量小、时间性强、附加价值高以及产品体积小等,而公路交通运输能够满足现代企业上述的所有要求,因此,高速公路沿线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首要选择。此外,新经济、知识经济的特点,现代企业对高速公路的依赖性不断提高,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便于高新技术企业和城市核心人才的沟通和交流,在核心高素质人才的推动下,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改进、优化与完善。
3.2.2 改善公路沿途投资环境
公路建设对沿线经济的推动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公路建设本身就是一种投资活动,会对区域经济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对于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公路建设完成之后,区域的交通条件显著改善,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运输时间,还能够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公路运输维修费用,同时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在自然资源丰富但是交通不便利的山区,建设便利的公路交通网络,其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吸引众多的投资商,将山区自然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3.2.3 消除地区经济差异,实现均衡发展根据增长极理论,不同地区不可能按照相同的速度发展,不同的地区按照不同的速度不均衡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使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管理经验、技术、人才以及资金等向落后地区扩散,对不同地区的资源进行调整,实现不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公路建设项目能够带动区域各项产业的发展,连锁反应下带动其他行业、部门的发展,同时还能够分配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各个领域和行业协调和均衡发展。
3.2.4 开放经济市场大门,健全投资环境通过对公路运输网络进行改进和完善,能够实现对整个交通网络结构的优化,逐渐地完善区域经济投资环境,逐渐打开经济市场大门,加快市场经济转型,逐渐地完善投资环境,促使地区经济向全世界开放,以此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加快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进程。
4 结 论
总之,公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地区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通常,公路运输和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成正相关,如果区域的公路运输条件非常发达,则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经济水平也相对较高。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公路运输建设速度,以此带动公路沿线区域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曜光.浅谈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J].时代金融,2013(6):170.
[2]周培东,吴慧,阙科昌.玉林市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公路运输,2014(6):67-69.
[3]马郁.宁夏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山西建筑,2014,40(35):244-245.
1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构建了健全和完善的交通网络,交通运输能力显著提高。公路交通运输具有直达运输、适应性强、机动灵活、用户操作方便、资金投入少以及周转快等优点,在交通运输行业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逐渐地向城市靠拢,更多的家庭购买了小汽车、机动车,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需求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客货运输量显著增加,导致城市交通运输不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我国许多城市对于土地使用和交通运输的利用尚不完善,并且尚未创建健全的交通管理体制,导致公路交通存在严重的拥堵现象,交通事故频发。因此,通过对城市土地资源、公路交通运输行业进行规划和完善,能够满足人们对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并带动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2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以某个区域生产总值作为评价区域经济的指标,采用全社会货运量、全社会客运量以及公路里程作为评价公路运输发展状况的指标,以此对区域经济和公路运输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研究随机变量关系的统计方法之一,以此统计实务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全社会货运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890,并且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全社会货运量和地区经济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根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全社会客运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981,并且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全社会客运量和地区经济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根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公路里程和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980,并且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公路里程和地区经济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
3公路运输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3.1微观角度
3.1.1激活公路沿线资源公路交通对于改善和激活沿线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地资源与旅游资源,按照区位理论,交通运输可以改变区域的区位,在没有修建公路时,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等不能和其他资源相匹配,一旦改善公路交通,能够实现上述资源的有效结合,将潜在的价值转化成市场价值,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3.1.2提高企业、组织效率完善区域公路交通运输,能够有效地提高其他要素的利用率,例如劳动力以及其他资本,提高地区企业、组织的获利能力。提高区域生产要素组织效率,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以及交易成本,企业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提高产品生产量和研发新型产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1.3调整企业生产布局与物流规划公路运输是企业物流的重要载体之一,区位的改变,会影响企业的物流体系和发展战略,改善企业附近交通条件,改变企业和需求市场、材料市场的距离,对企业的战略布局进行改善。根据国内外许多成功经验,一条高速公路建成后,将会带动整个沿线经济带的发展并且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不仅能够加快地区信息流、物流以及人流的循环速度,还能够实现区域内各个经济单体的相互连通,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企业在选址时,应该尽可能选择公路交通便利的位置,以完善的交通带动企业运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2宏观角度
3.2.1改变区域产业结构公路交通运输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还能改善区域产业结构。现代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对交通运输的要求包括:运输条件要求严格、随市场状况灵活变动、运输频繁、批量小、时间性强、附加价值高以及产品体积小等,而公路交通运输能够满足现代企业上述的所有要求,因此,高速公路沿线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首要选择。此外,新经济、知识经济的特点,现代企业对高速公路的依赖性不断提高,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便于高新技术企业和城市核心人才的沟通和交流,在核心高素质人才的推动下,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改进、优化与完善。
3.2.2改善公路沿途投资环境公路建设对沿线经济的推动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公路建设本身就是一种投资活动,会对区域经济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对于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公路建设完成之后,区域的交通条件显著改善,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运输时间,还能够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公路运输维修费用,同时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在自然资源丰富但是交通不便利的山区,建设便利的公路交通网络,其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吸引众多的投资商,将山区自然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3.2.3消除地区经济差异,实现均衡发展根据增长极理论,不同地区不可能按照相同的速度发展,不同的地区按照不同的速度不均衡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使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管理经验、技术、人才以及资金等向落后地区扩散,对不同地区的资源进行调整,实现不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公路建设项目能够带动区域各项产业的发展,连锁反应下带动其他行业、部门的发展,同时还能够分配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各个领域和行业协调和均衡发展。
3.2.4开放经济市场大门,健全投资环境通过对公路运输网络进行改进和完善,能够实现对整个交通网络结构的优化,逐渐地完善区域经济投资环境,逐渐打开经济市场大门,加快市场经济转型,逐渐地完善投资环境,促使地区经济向全世界开放,以此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加快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进程。
4结论
1.1专业资源
专业资源主要包括专业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教学进程、实践教学体系等教学资源。首先,对公路运输管理专业的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深层次、广泛的调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形成专业调研报告、人才需求分析报告和就业分析报告;其次,在专业调研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将核心能力筛选、序化和重构形成专业核心课程;最后,建设和完善专业考核标准、毕业条件等教学资源。
1.2课程资源
在调研的基础上,初步确立了《运输管理实务》、《运输安全管理》、《汽车客运站务管理》、《城市公交管理》、《运输市场营销》五门核心课程,构建五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核心课程标准:每门核心课程负责人在课程调研的基础上深度分析该门课程映射的核心能力,并将核心能力进行筛选、序化和重构,形成课程内容框架,构建该门课程的课程标准。
(2)教材及校内讲义:每门课程根据实际情况建设课程教材,作为教学资源的教材可以是公开出版的教材,也可以是活页讲义。
(3)教学课件:开发独立的教学课件及课件辅助资源。作为教学资源的课件,不是传统简单的PPT电子资料,而是将任务单、教学案例、视频资料、动画等集成一体的现代化教学课件。
(4)题库资源:一改传统任课教师独立开发题库的做法,课程小组共建题库。每门课程开发试题库十倍量的题库资源,题库题型丰富,能够满足日常教学后的课后练习及考试需要。
(5)案例库资源: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教学案例库,案例素材均来自于企业生产实践一线,由企业真实案例编撰而成。
(6)视频及动画资源:开发适合课程使用的视频资源,将企业真实的运输生产过程情境通过拍摄小视频的方式做成视频资源,方便学生形象地掌握和了解真实的生产流程及所需的业务技能。
2教学资源包建设的展望
1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要理解物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内涵,必须理清物流业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物流业的发展是前提,可持续性是关键。也就是说,没有物流业的发展,也就谈不上物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但是没有可持续性作为保障,物流业发展也就行将终止。物流业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物流业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物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共生为基础,寻求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是物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的一种平衡。以科学发展观的观点来看,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涉及发展、资源、环境三位一体的辩证关系。
2余杭区物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分析
物流发展的可持续性应该在资源的量化使用和与环境的兼容性这两点上达到统一。所以本文将从这两方面来分析余杭区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1资源的量化使用方面。
资源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因素,要实现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可能的实现对资源和能源的减量化使用。通过调查发现,余杭区物流产业的物流服务主要以仓储及交通运输业为主。仓储业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交通运输业对资源的消耗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影响物流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通过分析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的可持续性来揭示余杭区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1.1交通运输业的资源利用情况。货运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货物数量,是研究运输发展规模和速度的重要指标。而运输发展规模和速度与资源的利用成正相关,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余杭区各交通运输方式的货运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由2006年的2820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7150.55万吨,并且从2008年以来,增长幅度大大增加,增长速度大大加快。从表中也可以看出近几年余杭区的物流产业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公路运输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公路运输货运量在逐年增加。当然,水路运输的货运量整体上也是在不断增加的。而铁路货运量占总货运量的比重本来就很少,在2010年,三者的比重大概分别为铁路0.44%,公路58.75%,水运40.81%,由此可见,当前余杭区货物运输几乎是由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来完成,省内运输网络以公路运输为主,而铁路运输占据份额很小。同时,表1表明余杭区的物流产业发展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这就加大了对各种交通工具的能源需求及对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仅公路运输的基础设施投入方面就占用了大量的资源。表2是余杭区的公路运输线路长度统计情况。由表2可以看出,2006年到2010年,短短5年时间,公路运输线路长度就增长了2倍多。其中高速公路里程也从2006年的59.52公里增加到了2010年的83.39公里,增幅达到41%。由此可见,余杭区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这其中不仅包括了大量的资金投入,还包括了对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的投入。根据欧共体2000年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为了完成相同的运输量,建设公路所需占用的土地一般要比铁路所需的多出3.5倍左右,如此推算,则一条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占地就约为一条复线铁路的1.6倍,而其运输能力却只为铁路20%~30%;水运航道只是在建设港口及相配套的基础设施的时候需要一定的土地;航空运输也只在建设机场等基础设施时需占用一定的土地。也就是说在运量与运距相同情况下,航空运输与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程度都要远远高于铁路运输与水运。
2.1.2仓储业的资源利用情况。仓储业在资源利用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劳动力资源的利用、对仓储设备及技术资源的应用和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它对资源的消耗及环境的污染都相对较小。余杭区大多数仓储企业一直以来都处在“小、散、差”的水平,在低层次物流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惨淡经营。余杭区在发展现代仓储业方面,进行了物流功能的聚集,规划建设了多个物流中心。其中仅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占地达到403公顷,建设用地面积271公顷,建筑面积近200万平方米;金恒德国际汽车城规划面积2000亩,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浙江亿丰建材城规划用地800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仓储业正在越来越重视对于土地的集中开发和利用。但其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劳动力资源方面,受整个国内仓储业的人力资源不容乐观的状况影响,余杭区从事仓储业的人员普遍文化素质偏低,年龄结构偏大,不利于仓储企业的长远发展。员工年龄老化和整体文化水平相对低下,意味着仓储企业要付出更大努力克服来自政策、体制、业务模式、技术装备水平、业务创新等方面的阻力。
2.2环境的兼容度方面
2.2.1声环境。据调查显示各国各地区的城市声环境的各类噪声源都基本相同,噪声源的等效声级和能量比例也大同小异。所以选取了我国城市声环境的各类噪声源的等效声级和量比来进行分析,如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交通噪声能量占环境噪声能量81%,等效声级也达到了68dBA,都远远超过了建筑施工、工业等其它的噪声源。可以说交通噪声已经成为了城市最主要的噪声源。但是在交通噪声中,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所产生的噪声也是各不相同的,可同一种交通工具在各国各地区所产生的噪声却是基本一致的。所以在这里以英国各种交通噪声源在总噪声中所占份额来进行分析,如表4。从表4中又可以看出,在交通噪声之中,以公路交通噪声的危害最为严重,占总噪声的66%,说明它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噪声源。铁路运输所产生的噪声只占总噪声的1%,十分微小。而余杭区的交通工具以公路为主,其声环境也不容乐观。
2.2.2大气环境。从表5中可以看出,余杭区几种重要污染物排放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主,这使得全区降水的pH平均值范围为4.22~4.53,属重度酸雨区。但是也可看出,无论是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烟尘的排放量还是工业粉尘的排放量,近几年都呈下降趋势,在逐步减少。各项污染物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3余杭区物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制约因素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余杭区物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3.1物流业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一方面余杭区正在蓬勃发展,区内各行业正在高速运转,对物流业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不管是对生产物料的购入还是对产品的输出都离不开物流业。物流企业已成为企业联系供应商和销售客户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余杭区的物流企业才刚刚起步,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缺少龙头的物流企业。大多数物流企业的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率都较低,无法满足生产企业的物流需求。使许多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制约了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物流业发展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余杭区物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物流业不仅仅和经济有关,更涉及到生态环境系统,随着现代物流的加速发展,物流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在交通运输方面,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过度依赖公路运输,而公路运输带来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与对物流业的持续发展十分不利。而在仓储环节,一些仓储中心占地过大,缺乏有效的集成,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比较严重。流通加工环节,一些边角废料、废气、废水,会造出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等;在包装环节,难以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包装和为了提高商品的奢华程度而对其进行重复或过度包装,会严重破坏环境,浪费资源。
3.3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当前,余杭区从事物流的人员多为实务经验型人才,从业人员大都未受过正式的、系统的物流知识教育。大多数物流从业人员是从其他行业转入物流行业的,绝大多数物流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造成了余杭区物流业的混乱,也不利于物流业的良性发展。
3.4物流政策和法规不完善。
余杭区目前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还不到位,除了《杭州市余杭区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外,余杭区区政府也下发了《余杭区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发展实施意见》文件,指出了余杭区的物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在扶持发展港口、海运、公铁物流企业,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物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扶持第三方物流,大型企业制造业物流剥离外包等的政策措施几乎空白。而且政府对物流主体的绿色环保行为很少有明确的扶持倾向,在一些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也并没有专门针对物流领域所作出的规定。
4余杭区物流可持续发展策略
4.1培育现代化物流企业,解决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为解决余杭区物流业存在着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矛盾,一方面企业自身应当增加物流营运效率。加强自身建设与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现代化物流基础设备、物流技术及物流人才,扩大规模与增强管理,提高自身的营运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区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撑,协同物流相关部门引进大型的物流龙头企业,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集中力量抓好物流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扶植一批有实力的骨干企业。政府应制定一些支持性政策,如规费减免政策、资金支持政策、土地政策等措施,及时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4.2宣传绿色物流理念。
要减少物流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必须重视绿色物流的宣传,这需要政府、企业及公众多方参与。政府在增加自身的环保素质的同时应强化对各级领导的环保教育和考核。制定相应的领导学习和考核制度,以确保政府能够提供合格的环境公共产品,推动物流业绿色化发展。对企业应强化经济行为的环境成本、间接成本等“大成本”概念,使企业自觉转向可循环的生产经营方式,主动进行经济行为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减少或杜绝对环境有害的经济决策和行为。对个人,则要将环保教育与日常行为紧密联系起来,要教育消费者积极向益于环境的生活模式转变,使消费者通过选择绿色产品、开展绿色消费,通过支持回收活动支持再生资源产品。
4.3充分利用科学技术。
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采取各种措施推行节能减排,减少资源消耗。一方面研究能使车辆燃料效率提高的技术。如对发动机、控制系统以及排气装置进行技术改造;或者推广使用含硫磺、笨较低的燃料等。开发并使用智能化的交通控制系统,以借此达到优化行驶路线、降低能耗与减少尾气排放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立体交通体系,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同时也能够减轻交通的拥堵,减轻城市环境的承载能力。利用高科技研究和建造消减噪音措施和方法,如噪声屏障、噪声隔离窗等。
4.4加强现代物流人才队伍建设
(1)强化物流职业教育,有效监督从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针对余杭区当前物流从业人员中绝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物流教育的现状,政府及相关单位应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短期培训,鼓励企业支持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引导企业联合各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同时,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物流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物流培训机构。
(2)采取积极措施引进物流人才。区政府应该鼓励区内各类物流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建立吸引人才机制,从全国各处引进各类物流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高级教育人才,使余杭区能够在短时期内建立起有效的物流管理和监督体系,以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4.5完善物流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1)环境立法,建立起污染者对他们所造成的损害应负的法律责任。比如通过法律限制废气排放量和噪音等级,规定废气排放量和噪音等级大的交通工具不能进入市区并且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对行驶在市中心公路上的重型卡车收取噪音污染费。重型卡车走国道或省道线等人流量小的路段,限制重型卡车进入市区。强制回收某些包装废弃物(主要是运输包装物)和限制非绿色包装材料的使用;对企业主动实施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策略给予某种补贴。并且在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拒绝实施绿色物流的企业进行处罚。
(2)政府建立绿色激励政策。对企业选择较为环保的运输方式如铁路运输和水运,或者企业花费一定的投资消减空气污染物的行为,如企业改用了清洁燃料,使用了环保车辆等,政府给予一定的绿色补贴。对排污量超标的企业征收重税;而对满足绿色要求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返还部分所得税,以鼓励其绿色经营行为。
(3)政府提供相应的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用以支持物流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和对区内的重点物流企业和重点物流项目的发展。如对企业引进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和设备给予财政支助。
【关键词】物流 运输 改革
《物流运输实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旨在为货物运输企业、物流企业运输作业部、兼顾生产企业和商贸连锁企业的运输部门,培养业务操作管理员、运输项目主管、运输部门经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市场处理和开拓能力,及具有制定运输计划和调度指令、整车货物运输作业及零担货物运输操作和作业流程设计、特种货物运输作业组织和关键作业优化、审定运输合同内容和处理货物运输事故、初步核算运输成本支出、初步评价运输服务绩效的能力,具备运输一线业务操作与管理的基本职业能力,具有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
一、教学方法的选取及改革
由于本课程设计的知识多、范围广、内容复杂、实用性强,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把握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灵活的运输活动融会贯通,难以解决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项目教学法”是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中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充分把实践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以我校为例为物流专业学生建立了《大学生速递中心》、《国际物流实训室》、《物流综合实训室》、《ERP软件实训室》、《报关与货代实训室》《采购管理实训室》等多个硬件和软件实验室。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理论与实践并重,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边学边做中掌握技能并巩固知识。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计算机模拟整车、零担货物运输组织的过程,计算机模拟单证的填写和流转;拟定运输合同组织调查活动,提交有关运输问题的调查分析报告,配合大量的生产场景图片、录像以及到相关企业参观实习,理论教学突出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案例、现场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现场教学的机会,增加学生对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改革
围绕该课程的知识目标以及采取项目教学的方法,本课程教学小组结合现有教材和教学经验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选取和整合,本课程内容由八个项目组成,具体如下:
项目一,物流与运输的基础知识:主要讲述运输的特点、运输与物流的关系、运输系统的构成、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说明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的内在结构关系等。项目二,公路货物运输组织与管理?:阐述公路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分析公路整车运输、零担货运的流程并填制相关运输单证,学会公路运输费用的计算。项目三,水路货物运输组织与管理:熟悉水路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掌握水路进出口货物运输的流程,班轮运输的主要货运单证内容,练习相关单证的缮制并学会计算水路运输费用。结合东莞地区的港口物流发展现状,这部分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项目四,铁路货物运输组织与管理,熟悉铁路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铁路货物运输的流程,学会计算铁路运输费用。项目五,多式联运管理:阐述多式联运的现状、组织运作程序、各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了解多式联运责任的划分方法;明确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应具备的条件和国际多式联运提单缮制和填写方法。项目六,货物运输合同管理:讲述货物运输合同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掌握货物运输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的程序和方法。项目七,货物运输保险与合同:阐述货运保险的相关规定、货运保险的类别、货运投保的程序、方法,相关保险金额的计算方法。项目八,物流运输决策:分析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进行运输线路的对比和选择;了解行车路线和时间表的制定方法;对船舶航线及不定期船航次进行决策。
三、课程考核及评价
在课程的考核及评价上我们改变了以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做法,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项目任务为准则,坚持用多元方式进行评价。学习评价以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结合学生平时课堂训练、课堂发言、任务模块测试等加强以鼓励为主的过程评价,主要通过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团队的形式完成项目任务并提交的的作业成果来衡量。
四、相关对策及建议
编写校本教材。课程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的选取应坚持“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指导思想,通过到企业调研,召开同行专题研讨会,搜集一线物流案例等编写集理论知识和操作演练为一体的适合高职特点的专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应根据物流企业岗位任职要求及基层管理岗位任职要求对任务进行分解,参照国家劳动部《物流师职业标准》确定课程项目模块,按照标准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并组织实施与考核。与此同时要注意新技术、新方法的引用,以满足运输发展的实际需要。
互联网网络课程的建设及利用。把课程有关电子教学资料如PPT课件、案例、习题、试题、学习网址等放在校园网站教学平台上,建成《物流运输实务》网络课程,把传统的纸质作业舍弃,实现网上作业,实现学生与教师的网上互动,目前该网络课程正在建设当中。
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及利用。目前已有的校外实践基地有中海物流有限公司、顺丰速运东莞分公司、嘉荣配送中心、虎门港等大型公司,可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一定的条件。日后应该继续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企业的资源,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开创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 潘意志.任务驱动法在运输管理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