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2 08:58: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法治思维的养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激趣阶段思维培养
包括“铺垫激趣,导入新知”这一环节,这一环节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复习铺垫,包括知识方面和思维方面。知识铺垫要做到: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如我在教圆柱表面积时,首先使学生回顾长方形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再通过实物演示,将圆的面积展开,观察其特点,明确圆柱表面展开后得到两个相等的圆和一个长方形(侧面)。通过演示观察,学生很快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就是圆柱的高。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其二是导入新知。即教师通过创设富有激发性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兴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巧妙导入新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上进心强,喜欢表现自己。这一阶段从开始的复习铺垫到设疑激趣、导入新知,进而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新知的活动,激励学生质疑释疑,使思维积极地活跃起来。
二、启思阶段的思维培养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没有思维就谈不上数学教学,更谈不上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因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思维活动空间,使他们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知识构建。这包括:“引导参与,探究新知”和“质疑释疑,理解新知”两个环节。
“引导参与,探究新知”就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这里要着力于发展两个过程:一要展现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即将课本上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学生动态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未知的领域中,付出与前人发现这些结论时,曾经付出大体相同的智力代价,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智力的价值。二是要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即引导学生开展思维,各抒己见,自由发挥,特别是要注意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凡是学生能探究得出的,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如:1.我在教学环形面积时首先出示环形图,告诉学生什么是环形。剩下的由学生自己探索,从而发现环形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如果外圆半径用R表示,内圆半径用r 表示,你能进一步推导出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很快得出结论:S环=π(R2―r2)。这样的启思,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2.根据“幼儿园买来120张彩色电光纸,比买来的白纸少2/5。”这两条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此时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经过分组讨论交流后,孩子们提出了如下问题:买来白纸多少张?这两种纸一共买来多少张?买来的彩色纸和白色纸的比是多少?等等很多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回顾已学过的知识,试试看,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学生们的思维再次被调动起来,进入了积极思维过程。经过一番讨论交流后,得到了多种解法。又通过对比,选出了最优解法。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改变了传统的师生一问一答的教学方法。
三、巧练阶段的思维培养
巧练包括“巩固练习,运用新知”,主要通过练习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方面,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难易适度。即从基础题入手,过渡到变式题,发展到综合题,引申到思考题,让然学生在基础题中得到巩固,在变式题中得到加深并能灵活运用,在综合题中得到沟通,把内化了的知识随时归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在思考题中得到深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如:在学习了正反比例应用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习题1,幼儿园买来一些苹果,按3:4的比例分给一班和二班,一班分了60个,买来苹果共多少个?习题2,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生产32个,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25%,实际完成这批零件用了12天,原计划多少天完成?习题3,两个圆A、B重叠在一起,重叠部分的面试是A的1/4,是B的1/6,已知A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那么,B的面积比A的面积大多少平面厘米?
[关键词]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控制论;思维方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1-0055-03
0 引言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一套控制理论,是经典控制理论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之初,注重的是理论教学,强调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学形式是以课堂授课为主,教学内容以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这使学生初步领悟到控制论的深奥,也领会到控制论的缜密性、逻辑性和系统性[1,2]。但是,由于学生的数理基础和机械工程专业背景有限,普遍感觉课程内容抽象,而且理论性太强,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接受这些理论和方法,往往感觉力不从心[3-5]。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逐渐体会到在“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通过生活实例和典型工程案例巧妙地将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工程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无形的理论有形化,将缜密的证明过程简单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控制论的思维方式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的实践问题,使该课程逐渐成为广受学生欢迎的实用性较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1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特点
随着控制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掌握“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已成为机械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机电液产品设计、制造、生产管理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的数学建模、时域性能分析、频域性能分析、稳定性分析、性能校正及其控制系统设计。“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系统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导致学生普遍感觉这门课程学习难、作业难、实践难。要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提出三个基本要求:较好的数理功底、一定的工程背景、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尤其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前期学习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方式,现在如何从让机器动起来的形象思维方式成功转型到只用数学公式表达机器运动的抽象思维方式,然后再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实践化、工程化,教学过程中应在以下6个方面下功夫[6]。
2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学方法探索
2.1 给学生一个控制论的大概念,引导学生以最 快速度掌握控制论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在第一堂课上,首先向学生介绍控制论的产生、发展以及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整体概念,看到的是控制论这片森林,“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就是这片森林中的一片小树林。强调控制论是一种方法论,是研究广义系统在一定外界条件下的动态历程,是适用于发展变化的任何事物,包括自然、社会、经济、工程领域发展变化着的事物。然后,再介绍控制论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以我国的人口发展为例,介绍计划生育政策在人口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无计划的情况下,人口是爆炸式增长;在有计划的情况下,人口是以最低的增长速度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就是控制策略,充当了一个控制器的作用,控制着整个人口发展的这样一个动态历程。再以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例,分析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由于国家方针政策的作用。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都可以用数学公式来描述,这就是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控制论来分析系统的发展和变化规律,最后制定国家的方针政策来调整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进行人为的控制,从而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包含着系统的数学建模、性能分析、性能校正,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控制过程。用这两个实例使学生初步了解控制论这个大概念,引导学生登高望远,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控制论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控制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神奇作用和力量。
2.2 介绍“系统”这个概念,让学生明确这门课 程的研究对象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是由系统数学建模、时域性能分析、频域性能分析、性能校正等主要章节组成,每一章节都包括多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学生如果只是掌握了这些孤立的知识点,很难将这些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控制论的整体概念,所以首先应该向学生介绍“系统”这个概念。从上面人口发展实例中让学生得知人口组成就是一个系统,再如,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抽水马桶就是一个控制系统,是由水箱、杠杆、浮子、进水管和出水管组成,通过浮力与弹力平衡原理控制水箱内的水面高度。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分析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绘制控制系统结构方框图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引入系统的概念,系统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构成的,并且是有一定的目的或运动规律的整体。这就是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在以后各章节学习系统数学建模、性能分析、性能校正等知识点,最后利用这些知识点对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和性能评价,引导学生以“系统”的观点认识、分析、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的问题。
2.3 基于所学理论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是应用数学手段,基于物理学、电工电子学、力学、机械原理等知识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将机电液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的形式,进行性能分析和设计计算。因此,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物理、力学、电学、机械学的基础,有一定的机械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多学科的知识积累。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学生首先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复数、复变函数、拉氏正逆变换、傅氏正逆变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定理。如果学生之前没有学习工程数学,这里需要有针对性地补充与本课程直接相关的知识,尽量做到教会学生怎样应用定义、定理,而不是定理的证明过程。有些涉及到物理学、电工电子学、力学知识,学生们虽然学过相关课程,但是时间一长就印象不深刻,因此,在每次课程结束之前把下次课程会用到的有关知识点给学生一一列出,让学生课后提前复习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在下次课堂上只需对要用到的基础知识作些简单的提示或回顾,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新旧知识有效衔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系统建模这章中,用到“牛顿第三运动定理”、“基尔霍夫定律”等知识,在系统时域性能分析这章中用到一阶微分方程和二阶微分方程的求解知识。这时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或者点到为止地重复这部分内容,这样学生在建立数学模型时就会很清楚地知道这些数学模型是建立在哪些理论基础之上,并且知道如何应用原来学过的定理或定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建一个完备的知识框架,也能够从中体会到原来各门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只有融会才能贯通,学生自然逻辑清晰,分析能力自然提高。
2.4 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实践化、工程化
控制理论中大部分定义、理论和方法都是比较抽象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限于理论的介绍和论述,学生不仅会感觉空洞乏味,而且有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感觉。如果教师能够结合一些具体而又形象的例子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系统的稳定性这一章中,系统的稳定性是这样描述的:“系统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初始状态,或者是输入引起的初始状态的影响下,由它所引起的系统的时间响应随时间推移,逐渐衰减并趋向于零”;系统不稳定性的定义是“系统在初始状态的影响下,由它所引起的系统的时间响应随时间推移而发散”,教师要花很多时间解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是学生还没有直观形象的感觉。每当讲到系统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定义的时候,笔者就列举两个实例,一个是倒立摆试验台,一个是起重机的起升机构的末端部分——钢丝绳、吊钩和货物组成的正摆机构。倒立摆源于火箭发射瞬间的状态,是一种不稳定的系统通过稳定控制手段,使其稳定倒立的一个典型教学实例;而起重机货物摆动是在受到外界干扰作用下在铅垂方向附近摆动,最终在空气阻力作用下恢复到铅垂方向,这个铅垂向下的方向就是它的平衡位置;而倒立摆的平衡位置是铅垂向上的位置,在外界干扰作用下离开平衡位置,如果无外力作用再也无法恢复到它的平衡位置。通过这两个工程实例形象直观地介绍了系统稳定性与不稳定性这两个抽象的概念,不需要太多的解释。
2.5 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 生的洞察力
减少抽象模型例题,增加生活实例和机械工程典型案例,同时把机械领域的前沿课题以及研究结果作为实例引入到教材之中。例如在讲解时域性能分析这章中的二阶振荡环节的时域响应这部分内容时,涉及到振动频率、系统激励、系统响应、响应幅值的概念,将货郎担振动现象作为典型实例。货郎行走就是系统激励,货郎担的上下振动就是系统响应,振动的大小就是振动幅值。不同材质、不同尺寸、不同截面形状的货郎担振动的频率不同,如果货郎行走的频率与货郎担的频率一致,这样就发生共振,货物按照货郎行走的频率,在随着货郎向前运动的同时,做上下振动,这样货郎挑着货物就省力,这也是人们不把货郎担做得太硬,而是有一定弹性的原因。例如在二阶欠阻尼系统中介绍无阻尼固有频率、有阻尼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等概念时,列举行驶在马路上的汽车发生上下颠簸的现象。汽车底盘下都有减振弹簧和阻尼器,目的是为了降低由于路面起伏引起的车体上下振动问题。汽车的质量是 ,减振弹簧刚度为 ,阻尼器阻尼系数是,则系统固有频率,阻尼比,有阻尼固有频率 。如果弹簧太硬、阻尼系数太小起不到减振的作用;如果弹簧太软、阻尼系数太小消振太慢,路面没有起伏的情况下,车体还在振动。因此,如何设计、计算汽车的减振弹簧和阻尼器参数,使汽车有合理的振动频率和阻尼比,得到缓冲减振的效果,同时,还要避免汽车振动频率与路面起伏频率相一致的情况。介绍从具体生活实例或工程实例到各个环节模型,最后到数学模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从具体实例到数学模型的建模能力。
2.6 培养学生用控制论的思维方式解决机械工程 实践问题
要实现机器运动可以通过机构驱动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控制手段,还可以通过机构与控制系统相结合的方式。不同的机器具有不同的固有特性,只有在掌握了其动力学特性的基础上,才能确定驱动方案,其中必有一种方案是最佳的。学生在机械原理课程中学习了各种机构,掌握了机构的运动规律。而本课程教会学生除了应用机构驱动机器,还可以应用控制手段实现机器更加复杂的运动,让学生了解如何将经典控制论应用于机械工程实践中,根据“时域性能分析和频域性能分析”的知识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根据“系统性能校正”的知识设计控制系统,改变系统的运动特性,达到期望的运动目的。
3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多年从事“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门课程的教与学实践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杨叔子,杨克冲,等.机械工程控制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孔祥东,群.机械工程控制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周先辉.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高教论坛,2010,(1):81-83.
[4]雷文平,郝旺身,等.关于“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68-69.
【关键词】高中数学知识;思维能力;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知识根本上推动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问题活动过程中引导发现、感悟内化、解决提升,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有效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一定要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还要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在注重数学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其思维能力。
1利用数学知识加强学生思维能力
1.1高中数学知识对动手实验有着刺激大脑思维的作用,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这样大大地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增强数学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中,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总结论证中,提高主动参与的机会,以便学生在“做数学”过程中启迪思维,突破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努力后才会有所增强。
1.2例如:学习“展开与折叠”时,我们可以先做一个漂亮的五棱柱的纸盒,在做纸盒的过程中,感悟“展开与折叠”,平面与立体之间的联系,发现问题的实质,进而总结出所有棱柱的共同特性:a、两底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b、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与侧面长方形的个数相等;c、底面多边形的边长与相接侧面长方形的边长依次相等;d、展开图中两底面分别在侧面展开图的两侧;e、n棱柱有3n条棱,n条侧棱,(n+2)个面(n个侧面,2个底面)。这些规律一旦总结出来,有关棱柱的展开与折叠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悟出数学的真谛,学习数学就会轻松愉快,就会体会到“数学好玩。
2对于高中生,我们对注重教学知识来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才可以为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数学探究性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得到发展。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教师的教法常常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能及时为学生注入灵活思维的活力。特别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出新,它也可以被理解为引人入胜教学法。如通过叙述故事、利用矛盾、设置悬念、引用名句、巧用道具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及早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因此,数学教学中应将阅读引入课堂,并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去,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积极思维,对教材中提供的原材料主动进行逻辑推理,通过发现与文本下文所给结论相同或相似的结论,体验发现者的成就感,培养推理与发现的思维,从而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总结
总之,高中数学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有着重要作用,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数学教学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常汝吉.《数学课程标准》,P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数学教与学》,P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指出,未来20年,中国城镇一半以上住宅得拆了重建。
据陈淮介绍,1949年以前的房子除了有历史文物价值的都要拆;1949~1979年建的房子,包括50年代大规模工业建设中形成的工人新村,及60、70年代建的只准备住3~5年的简易房,迄今已有50年的房龄,需要拆;而1979~1999年建的“房改”房为了满足脱困,没有规划可言,迄今有30年的房龄,再经过5~10年的发展,老百姓有从脱困型到改善型住房的需求,也需要改建。
陈淮认为,未来5~20年,中国城镇住房有四个主要目标: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最终实现人人有房住;解决农民工进城实现城镇化、城市化问题;解决中国城市中危旧房、老旧房改造问题;完成老百姓住房从脱困期向改善期的转变。
(《第一财经日报》)
西部大开发十年成效显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相关部门日前的《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0)》认为,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西部大开发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十年来成效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2000~2008年,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4%,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9个百分点;地区经济呈现高速增长,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逐年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化快速推进,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新华网)
我早就知道会这样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和伙伴一起出行,你建议走一条路线,伙伴偏走了另一条路线。结果,麻烦来了,路上堵得水泄不通。你是不是会说:“我早知道这条路不好走!”你和朋友一起看球,大家都不看好那个弱队。你有点不平,心想,也不一定会输吧。结果,弱队还真赢了。这会儿你的口气是不是已经变成了:“我早知道它会赢!”某天,你隐约觉得今天可能会出什么岔子,右眼皮总是跳。于是,你唠叨一句“总觉得今天不对劲”。到了下午真的出了一档麻烦事,你是不是会强调:“我就预感一定会出事!”貌似你料事如神,可事实真是这样吗?还有你看侦探书,总是在结局揭晓之后,发现前面其实埋了很多线索,在看到结局之前,这些线索在你看来可能就是些琐碎的枝蔓,但一看到结果,你会觉得自己其实早有预感。
你早知道路不好走?就算走的是你建议那条路线,也未必就不堵,不过是别人的失误给了你自我安慰的借口,让你觉得自己似乎挺明智的。你早知道弱队会赢?请注意你的措辞,你最初不过是觉得它未必会输,“未必输”和“一定赢”之间,差别好像还不止一点半点,不过被你刻意忽略了。还有你的预感,那不过是小小的第六感。事实上你的第六感很多,有应验也有失误,不过,你总喜欢把应验的拿出来说事,把失误的甩一边,不是吗?
当我们知道结果时,总是顺着结果给出的线索去寻找论据,然后告诉自己,“当时是感觉出什么来的”。事实上,你什么都没有感觉到,那些经提醒的所谓预感,不过是你重建的记忆而已。这就是“后视偏差”,即个体面临不确定性事件新的信息时,往往对先前获得的信息有过高的估计,进而在决策上发生偏差。
是的,我们每个人的想法,都被“倒回去”修改过了。后视偏差让每个人都有一种所谓“我早就知道会这样”的怪异心理。
类似错觉,一般不会产生严重的日常烦恼,你可以把这当做安慰自己的一种手段,“让自己心里舒服”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过,总是这样自我表彰,多少让人觉得自我感觉过于良好。
“先见之明”通常都是别人给你的评价。试想,如果一个人总说自己有“先见之明”,别人会觉得他料事如神,还是觉得他就是一个事后诸葛亮?
(《中国青年报》)
忙碌的人更快乐
人类似乎生性懒惰,旨在保存精力。但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快乐的秘诀就是让自己忙起来。
该研究发现,让自己有点事情可想――无论是多么没意思的事――都有助于抵制消极情绪。
研究人员请98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学生可以就近提交调查结果,或者步行至一个较远的地方递交结果。无论选择哪一种途径,他们都会获赠一块巧克力。其中,68%的人选择了走近路。
结果显示,赴远路递交结果的人感觉更加快乐。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家奚恺元在《心理科学》杂志上撰文称,该发现具有政策指导意义。他建议说:“比如,政府可以让没事可做的民众建造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处的桥梁来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就个人而言,奚恺元建议:“起来干点什么吧,做什么都行。就算你所做的事情没什么实际意义,你也会因此而感到快乐。你不需要东奔西跑,只需要有事情做,无论是体力上的还是脑力上的,思考和反省也是让自己动起来的一种方式。”
(《中国日报》)
“力学之父”钱伟长
2010年7月30日6时20分,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的应用数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弃文从理为强国
钱伟长1912年生于江苏无锡。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当时刚以高分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的钱伟长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毅然决定转系,改学物理。“我听到这个消息就火了,马上下决心不学历史,要学造飞机大炮。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事实上,钱伟长投考清华,历史和国文都是满分,而物理、数学成绩较差。
1939年,钱伟长以高斯坐标张量表达的微积分几何来表示变形和应力分析的创新思想,打破了当时国际力学界关于弹性板壳理论的混乱局面。1942年底,他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在“火箭之父”冯・卡门教授主持的喷射推进研究所工作,在火箭、导弹、人造地球卫星轨道计算研究等方面取得成果。
1946年,钱伟长回国,在清华大学任教。1947年,钱伟长获得再次赴美从事研究工作的机会。当他到美国大使馆填写表格时,看到这样一道问题:“如果中国和美国开战,你为美国效力吗?”钱伟长毫不犹豫地填了“NO”。
身体力行爱祖国
“从钱伟长院士的沧桑经历中,我们能够深刻理解什么叫纯粹的爱国主义。”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周哲玮说,即使在遭遇打击和迫害的特殊时期,钱老也没有放弃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他曾在李四光恳求下,研究测量地引力的初步设想措施;为国防部门建设防爆结构、穿甲试验、潜艇龙骨计算提供咨询;为人民大会堂眺台边缘工字梁的稳定提出增强方案;为北京工人体育馆屋顶网络结构提出计算方法……
“学到老,做到老,活到老”是钱伟长的口头禅。他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我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64岁以后学计算机……”
钱伟长始终觉得,学习应当涉猎广泛,不拘一格。在教育理念上,他积极倡导“拆除隔篱,教研相长”。1983年,钱伟长辞去长达38年的清华大学教授职务,只身到上海工业大学担任校长,立即倡议拆掉各系科、专业、部门,以及教育和科研之间的“四堵墙”,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他说:“我从美国回来就是为了报效祖国,我要培养更好的学生!”
1993年,上海工业大学合并了四所学校,成立了现在的上海大学,钱伟长继续担任校长直至逝世。
师生眼中的钱校长
“钱校长在我们看来是偶像级人物,但接触起来,你会越来越觉得他是一位可亲的老人。”曾文彪今年64岁,退休前是上海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在共事中,钱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要亲手为每位毕业生发毕业证书,他说:“钱校长90多岁时还在坚持这样做,最多的一次他在两天的时间里发了6000份毕业证书。”
在生活上,最让曾文彪感动的是,钱伟长名下没有房产,20多年来一直住在学校招待所,也未从上海大学领走一分钱工资。“钱校长从来不提特殊要求,他就像我们的长辈一样。”
“研究生学长给我们讲,钱校长身体好的时候经常来学生宿舍,与学生聊天,不像有的大学校长一年也见不到两次。”大一学生贺伟源告诉记者,“我们有一位亲民的好校长。”
(《北京青年报》)
全力以赴
蓝齿鲸是浅水动物,只能生活在不超过40米的浅水区,如果它游到100米以下的深水区超过3分钟,便会因体内的氧气耗尽而亡。但是蓝齿鲸的食物鼓嘴鱼偏偏就生活在100米以下的深水区,因此,蓝齿鲸每一次捕猎行动只有3分钟。从浅水区游到深水区要耗掉蓝齿鲸1分钟,返回也需要1分钟,实际捕猎时间只剩下1分钟。
但千百年来,蓝齿鲸却生存繁衍,代代相传。因为它们在这3分钟里,是以整个生命去投入的,是以或生或死的态度全力以赴,完成每一次捕猎的。一条蓝齿鲸的一生,每天都要在一个个短暂的生死3分钟中度过,完成着一次又一次生命的折返。
旱季,水鹿必须去沼泽里喝水,而沼泽里爬满了鳄鱼。水鹿不喝水,会渴死,去喝水,就要冒着被鳄鱼吃掉的危险。鳄鱼从水里扑向水面的速度只有两秒钟,水鹿在发现情况后,必须在两秒钟内跳开,否则,它就会葬身于鳄鱼的大嘴中。
整个旱季,水鹿的生命就在这两秒钟之内来回。在水鹿的一生中,这样的惊险要一直伴随着它,可谓天天惊险,时时生死。然而,这极其危险的状况,已经成了水鹿的生存常态。
在这个平凡的、伴随自己一生的两秒钟里,水鹿大都做到了完美,几乎万无一失。因为,它们每一次都是以生命的全部和所有的精力来对待这两秒钟的。喝水,每一次都成了它们全力以赴的内容。
世间的奇妙在于,有许多看似根本无法办到,或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就会发生惊人的变化。在这个世上,其实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许多心理学家都知道,一个人如果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中,效率就会提高十倍、百倍,甚至千倍。这与可有可无、漫不经心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天下许多惊人的奇迹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一切的不可能,皆可变为可能。
让我们同样以对待生的渴望去做事,在每一次机会里,全神贯注,全力以赴。这样,我们就会有更大的成功率,更好的结果,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收获。奇迹,往往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
(《思维与智慧》)
看似平淡的幸福
所谓“法治思维”,是相对于“人治思维”而言的,是指按照法治的标准和要求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是将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治理念付诸实施的思维过程。
法治思维首先表现为依据现有的法律规范来思维。法治思维首先要把合法性当作思考问题的前提,把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作为是否行事的判断标准。十报告指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领导干部在行使国家公权力时。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都应首先自问,法律对此是如何规定的?这样做合不合法?怎样做才合法?
法治思维其次表现为按照现行的法律原则来进行思维。相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而言,法律规范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一遇到实践问题都能在现有的法律规定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这时候就需要法律原则补充法律漏洞。法律原则不仅能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还可以有效指导和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防止由于法律运用不当而出现合法却不合理的后果。
法治思维更重要的是按照法治理念来思维。法治的基本理念包括人民民主、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和人权保障等。人民民主是法治的基石和本质,法律至上是法治的核心。权力制约是法治的关键,公平正义是法治的内在要求。十报告提出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人权保障是法治的根本价值和终极目的。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首先是要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加强法治理念的宣传和教育。需要通过更多的法律知识的普及、法律知识的培训来让公务人员了解法律、理解法律。需要建立一个常态化的、整体性的法律培训,在公务员的任职期间,每年都应该学习相应的法律课程进行法律知识更新。另外,还应该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法治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只有从法理上深刻认识和领会了人民民主、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和人权保障等基本法治理念,才能在思维上体现法治思维,在行为方式上呈现法治方式。
其次,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有赖于相关机制和制度的保障。一是要不断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促进已建立起来的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能够在监督合力和实效上不断增强。二是加强问责制度的完善与实施,如不断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保证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力有效。同时,在干部的晋升过程中,将法治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并且应该占较大的分量,只有这样才能让法治思维成为领导干部惯性思维方式。只有重视提拔使用法治意识强,善于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才能使法治思维成为领导干部主动、自觉的思维方式‘。
最后,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还有赖于良好的法治环境的形成。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多元主体的多元利益诉求是法治思维养成的基础。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要求能够强化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坚持党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执政理念。公民社会的形成是法治思维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公民意识的提高和公民社会的成熟,人们的权利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和民主监督意识将日益增强,这将形成倒逼机制,迫使公务人员及早养成法治思维的习惯。理性文化是法治思维的重要依托,理性文化要求每一个公民养成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习惯,在表达诉求、维护权益时,学会依法办事,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多种方式在法律的框架内维权和化解矛盾。
随着人类文明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现代化媒体的日益发达,时刻挑战着政府机关的公关能力和执政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培养法治理念,加快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诚然,法治理念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不断的外化和内化。作为一名政法学校的毕业生,我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也是从学校开始。即使经过四年的学习,我对法律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法律的条文和书本的案例,“法治理念”对于我来说,也只是书本上的一个概念而已。
真正开始建立起法律思维和法治理念还是到进入律师事务所从事法律事务之后。无论民事、刑事还是行政案件,讲究的都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准侧,法院的一纸判决代表的是绝对的权威。久而久之,潜移默化中我开始用法律的思维去思考,习惯以法律的角度去评判。或许正是这样一种“职业病”让我在进入政府机关工作时,能够更快的以法治的思维和理念去执行手中的权力和责任。
由于传统人本思想的根深蒂固,部分国家工作人员甚至领导未能较好地完成执政理念的转变,对法律一知半解,缺乏良好的法治意识,从而使得行政机关无法真正实现依法行政。就亲身经历来说,个人认为法治理念的养成还是需要一步一步的探索、积累和实践。
一是法律知识的不断积累。系统的法律知识储备,是树立法治理念的基础和前提。这不仅包括法律条文的学习,还包括法理的认识和研究。这其中,我认为法的理解的学习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它是准确理解、把握和运用法律规定的基础和前提。必要的法学者的传道授业解惑缺之不可。
【关键词】全面推进;依法治警;三个转变
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时代主题,贯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武警部队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依法治警从严治警的特点和规律,尽快实现“三个转变”,全面推进依法治警从严治警,不断提高部队建设法治化水平。
一、思维方式的转变
广大武警官兵是依法从严治警的关键因素。他们的思维方式不仅事关个人,还关系到部队的生存和发展。
法治思维核心是“法律至上”。“法律至上”要求法律应当是充分体现正义原则的良法,依社会成员的合意而成立并获得普遍遵从。军人的思维结构中必须有法治思维的一席之地。武警官兵应当重视树立法治思维,思考、判断、行动,必须以法为据。
法治思维可以使官兵面貌一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有灵魂的军人必定是心中有正确规则的人。依法治警的基本精神与我军的历史传统一脉相承,个人意志不能超出法律之外,官兵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严格遵循法治的轨道。法治思维让官兵在勇敢、顽强的军人品格之外多了理性、平和。
法治思维需要长期养成。法治思维的外在体现就是官兵的遵纪守法。而法治思维的养成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一,深刻理解法律价值。“法律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别的发明使人类学会了如何驾驭自然,然而法律使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己。”法律对个人、社会、国家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只有深刻理解法律的价值,才有学习和掌握法律的自觉意识。第二,自觉学习、掌握法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求强化官兵法治理念和法治素养,把法律知识学习作为部队官兵必学必训内容”。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是官兵履行好自身职责的基础。知法才能守法,懂法才能执法。第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对武警官兵来说,法律信仰和政治信仰同等重要。一个把法铭刻在心的官兵必定是视信仰高于一切的人。武警官兵对法律的信仰将成为其行为上的强大动力,是严守纪律,严格履职的重要保证。
二、领导方式的转变
一个组织,管理的成效如何,取决于领导者的领导方式是否得当。
领导方式决定依法治警成效。一支部队的领导方式决定了它运行的方式,也决定了这支部队的秉性。科学的领导方式让武警部队走在正确的轨道上,部队建设和遂行任务有条不紊。而不科学的领导方式则可能陷部队于秩序混乱、事故频发之中,更妄谈部队战斗力。
领导方式法治化势在必行。少数领导干部以非法治的方式行使手中的权力,以个人意志代替党的意志、国家意志。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提出,从德、能、勤、绩、廉五个维度构建军队好干部的标准。其中的“廉”是军队领导干部是否讲法治的风向标。军队好干部必定是具有法治思维,领导方式法治化的干部。国家法治进程的加快,军队政治工作的推进,要求领导方式必须向法治化迈进。
实现领导方式法治化从点滴做起。领导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从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的领导方式转向以执行法规制度为中心的领导方式。
第一,正确对待自身权力。权力对应着职责。领导干部担负着保障部队正常运行和遂行多样化任务的重要职责。权力对应着权利。维护官兵合法权益,就是“权为民所用”的外在表现。权力对应着责任。领导干部必须对其权力行使和职责履行行为承担责任后果,做到违法必究、失职必问责。第二,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是党员必须遵守的法则。党性原则的核心就是规矩。领导干部坚持党性原则,就要给自己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立规矩,就是要明确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规定得明明白白;讲规矩,就是要坚持真理、坚持原则,真正用规矩管人管事管思想;守规矩,就是要提高制度执行力,让制度、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第三,切实做到德、法并举。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德是他的灵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德、法并举,既依法行事,也以德服人。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本身就是最好的法治实践。
三、管理方式的转变
部队管理工作以提高战斗力为最高标准。因此,部队管理必须做到与法有据、井然有序。
管理方式法治化迫在眉睫。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习惯用行政手段和方法开展工作,逐步形成了以行政命令为主来处理军队建设中各种关系的人治型管理模式,与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求不相适应。部队只有依法管理和运行,才能确保秩序正规,官兵思想纯洁,最终在遂行任务的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管理方式法治化的关键是抓住重点方面。实现管理方式的法治化非一日之功,需要抓住重点,逐步推进。
法治与文明的对接
世代相传、辗转相承的有关法治的观念、制度的总和是法治传统的题中应有之义。法治传统必须在现代文明中受到洗礼获得重生。有的法治适应了社会文明的需要,实现了自身的现代化;有的法治不具备文明的条件,在自然演变中被人为改变,在外力的冲击和作用下,在反复博弈中向文明方向迈进。
法治与文明的内在联系决定了法治文明的地位和意义。法治的公开性、法治的目的性、法治的普遍性、法治的层次性、法治的确定性、法治的可诉性、法治的合理性、法治的权威性等诸多因素都需要文明尺度的评价,同时文明更需要法治的保障和推进。当法治和文明相得益彰时,必将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当法治与文明背离时,必定会阻碍社会的进步进程。
法治与思维的联姻
法治与思维联姻的成果是法治思维。法治是化解社会冲突的正途,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法治思维是运用法治价值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法,是法治价值在人们头脑的思维形态中形成的思维定式,并由此产生指导人们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理论。法治思维不可能自发地形成或者突然发挥作用,必须通过法治宣传教育逐渐养成。
法治思维在法治价值判断中,特别重视作为行为规范的法律在构建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要形成法治思维,必须不断学习法律知识,不断进行法律实践,努力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做守法的模范,牢固树立规则意识、程序意识、权力制约意识。
法治思维的特征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工作,摒弃关系思维、特权思维、人治思维等与法治思维相悖的思维定式,以信念、决心、行动,努力做尊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努力做学法的模范,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努力做守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努力做用法的模范,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
法治与方式的结合
法治与方式的结合生成了法治方式。以法治方式解决现实中的难题是实践中凸显出的最有效的途径,侧重法治价值对人们行为的直接指引和规范作用。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以改革破除利益藩篱,以法治减少社会震荡,是适应新常态、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基本保障。
法治方式更为重要的是要排除传统思维模式下形成的处理问题方式。在传统的处理问题方式中,遇事找关系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第一选择。人们通过“关系”进行资源之间的互换很常见,致使法治失去了应有的公正性。尤为突出的是,法治机制在实际应用中,一些人逃脱了法律的制裁,由此出现了“法不责众”的消极心理,最终导致社会失序、法治权威受损。
法治方式有其更宽泛的外延,“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就是法治方式的范畴。在作出决策、处理问题时,要先找法律依据。具体而言,有法律依据的,要研究法律规定,看制定的措施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在没有法律依据时,要学习上位法、宪法中是否有原则规定。有原则规定的,一定要按照法律原则办理;没有原则规定的,也要按照法律的基本原理进行比照处理,做到符合法治精神。
两天的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丰富的学习内容却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既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又让我明确了肩负的责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对依法法国、治省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而大力建设法治交通,是贯彻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实际工作,我谈几点学习贯彻体会:
“最好的法律不仅仅是印在纸面上的条款,也不仅仅是写进判决书里的文字,而是铭刻在公民内心中的行为准则。”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关键在于让法治成为党员干部的共同信仰。作为领导干部,首先就要带头学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要养成运用法治思维的习惯。一是要把“按法规程序办事”、“合不合法”当成自己的常用语,使法治思维成为自发的一种心理需求,养成依法履职、依规办事的习惯。二是在遇到权力与权利冲突、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时,要主动运用正当程序和法律原则处理问题,坚持依法办事。三是要处理好政治思维、经济思维、道德思维与法治思维的相互关系,使决策既合法合规、又合情合理。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交通,就是要在交通运输行业中依法行政,依法履职,通过规范行政行为,落实岗位责任,完善监督机制,建立责任追究等制度体系建设,使行业管理在法治的轨道上得到加强,行业在法治的轨道上规范发展。一是要进一步提升执法队伍综合素质,通过加强执法队伍全员培训教育、执法责任量化到个人、执法岗位交流、交叉执法、编制执法手册等措施,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执法队伍素质。二是要着力减少制度执行自由裁量空间,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对行政处罚裁量权的适用范围、裁决幅度、处罚标准、处罚程序作出准确、科学、详尽的规定,保障裁决合法、合理、公正。要建立重大行政复议诉讼案件报备制度和重大责任行政复议诉讼案件通报制度,加大对典型行政复议诉讼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交流,出台应对和防范措施,保障程序和结果公开、公平、公正。三是要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引发行业重大矛盾的决策,建立完善风险评估机制,综合评估确定决策事项的风险等级后再进行区别决策。严格决策后评价和责任追究。通过民意反映、抽样检查、事后评估等手段,跟踪重大决策执行情况。对违法决策以及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
法律是保障人民权利的武器,是为民众谋福利的工具。只有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出发,法治建设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更有影响力和说服力。要把法治建设与服务民生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提供法律服务、满足群众需求的过程。作为与群众联系紧密的交通运输行业,我们要提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服务能力。一是优化行政审批服务。要进一步减行政审批事项、减审批环节、减审批时限、减审批费用,着力提高行政效率。继续优化和完善各环节工作流程、管理规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一站式办公、一个窗口服务”制度,进一步完善“一门受理、统筹协调、规范审批、限时办结”的运作方式,真正做到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一个窗口对外、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二是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涉及交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求意见。对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交线路开辟调整、运力投放、运输票价制定调整等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三是拓宽外部执法监督渠道。增加来自营运车辆驾驶员、经营业户和普通市民的执法监督员,将事后外部监督与事前内部监督相结合,将查案纠错监督与超前防范监督相结合,将个案监督与全面监督相结合,推动形成全市交通行政执法监督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