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5 10:39: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现代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有这样的特点:医学理工相结合;多学科的交叉性;实践性较强。在现代化的治疗方式中,医学成像设备多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起来,这就为现代化的医学成像人才有了大量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很多医学高校都开设了这门专业课程,但是笔者要着重强调的是这门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对于该项课程教学的研究工作就显得非常有意义起来。
二、现代医学成像技术专业要求分析
众所周知,二十世纪医学成像有了巨大的突破和近战,现如今,随着各种医学成像系统和设备的出现,这些装置都成了现代医生进行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所在。相关资料显示,很多知名企业像是西门子、飞利浦、GE等大型企业都开始设立了专门的医学成像设备研发部门,再加上医疗机构的需求,这直接导致了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巨大的高端人才缺口所在。笔者要着重指出的现代设备需求的都是应用型的复合人才需要有极强的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的类型和具体要求所在。
三、现阶段现代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所在
第一,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内容较多,课时量相对较少因而对于某些成像技术和一些基本算法实现的过程讲解不深入,甚至一略而过,致使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对于医学成像技术这门课的认识和理解仍然停留在比较肤浅的阶段,很难有效地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第二,教学方法不够丰富目前课堂多采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但是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而单纯的多媒体教学又会使学生产生偷懒情绪,一晃而过的幻灯片并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的效果。第三,现有的考核体系不够完善医学成像技术具有医理工三结合的特点,融合了当今诸多高新技术,不仅注重基本成像原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更注重对仪器设备的实际动手操作。传统教学体系,已然不适用于现代医学教学了。
四、新时期现代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一)关于教学内容的改革
笔者认为要针对当前社会需求在具体选择合适教材,主要教材是《医学成像系统》,辅教材可以选择《医学影像成像理论》和《医学成像技术》。同时,笔者将为学生准备自编的讲义和其他辅助参考资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方法来综合利用其次,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多媒体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关于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现代教学中实践性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将复杂的额理论荣辱到实际动手当中,主要体现的实践性的基本特点。高校应当开设必要的相关医学实验室,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际动手机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以来,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会真正了解到自己的缺点并努力进行系统性的改进。
(三)考核体系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考评体系中,仍采取的是笔试考试为主,实践考试为辅。然而,这种模式并不能真实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操作能力。笔者在实际考核过程中会逐步加强实践环节的考试并将这些成绩融入到期末考试总评成绩当中。
五、结束语
专业名称
4月18日(星期六)
4月19日(星期日)
课程 代号
上午 (9:00-11:30)
课程 代号
下午(14:30-17:00)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代号
下午(14:30-17:00)
000004 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方向)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6217 人机工程学 04490 室内设计原理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6219 建筑工程管理与法规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0104 财税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07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67 财务管理学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20106 金融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76 国际金融 00078 银行会计学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67 财务管理学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79 保险学原理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20110 国际贸易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45 企业经济统计学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97 外贸英语写作 00101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00096 外刊经贸知识选读 00099 涉外经济法 00100 国际运输与保险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102 世界市场行情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5844 国际商务英语
020177 投资理财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15 英语(二) 00067 财务管理学(**加试)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258 保险法(**加试) 00103 证券投资学(**加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250 投资学原理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8019 理财学 04762 金融学概论
08591 金融营销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53 质量管理(一) 00015 英语(二)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0204 会计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9 高级财务会计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60 审计学 00158 资产评估 00162 会计制度设计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0210 旅游管理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98 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 00200 客源国概况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58 市场营销学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067 财务管理学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99 中外民俗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213 企业财务管理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46 中国税制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160 审计学 00158 资产评估 00157 管理会计(一)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208 国际财务管理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20222 物业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5831 房地产财务管理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8264 房地产市场与营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6400 物业服务经济概论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404 物业管理国际质量标准 030106 法律 00230 合同法 00227 公司法 00167 劳动法 00015 英语(二) 00249 国际私法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58 保险法 00226 知识产权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5678 金融法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233 税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30107 经济法学 00231 市场竞争法概论 00257 票据法 00258 保险法 00015 英语(二) 00249 国际私法 03349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169 房地产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5678 金融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917 仲裁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19271 外商投资企业法
19270 商法概论 030302 行政管理学 00318 公共政策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16 西方政治制度 00015 英语(二) 00320 领导科学 00319 行政组织理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34 社会学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322 中国行政史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1848 公务员制度
00261 行政法学(替代原0092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040102 学前教育 00398 学前教育原理 00883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0401 学前比较教育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402 学前教育史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0108 教育学 00452 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00469 教育学原理 00449 教育管理原理 00453 教育法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468 德育原理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00472 比较教育
040120 基础教育(中文方向)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683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04578 中国小说史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4577 中国通史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541 语言学概论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579 中学语文教学法 040202 思想政治教育 0047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00479 当代资本主义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34 社会学概论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481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00312 政治学概论 040302 体育教育 00498 体育统计学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97 运动训练学
00453 教育法学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499 体育游戏 050104 秘书学 00320 领导科学 00261 行政法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523 中国秘书史 00524 文书学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312 政治学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527 中外秘书比较 00511 档案管理学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525 公文选读
00526 秘书参谋职能概论 050105 汉语言文学 00037 美学 0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540 外国文学史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41 语言学概论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50113 汉语言文学教育 00037 美学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0540 外国文学史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453 教育法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41 语言学概论
04579 中学语文教学法 050201 英语 00087 英语翻译 00830 现代语言学 00832 英语词汇学 00603 英语写作 00600 高级英语 00831 英语语法
00604 英美文学选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840 第二外语(日语)(选考)
00841 第二外语(法语)(选考)
00842 第二外语(德语)(选考)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50206 英语教育 00087 英语翻译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832 英语词汇学 00453 教育法学 00600 高级英语 00831 英语语法 00838 语言与文化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603 英语写作
00604 英美文学选读 050302 广告学 00037 美学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选考) 00015 英语(二)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选考)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34 社会学概论 00662 新闻事业管理(选考)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18001 CI原理与实务(选考) 00040 法学概论(选考)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18002 广告经营管理学(选考) 00244 经济法概论(选考)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50305 新闻学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659 新闻摄影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015 英语(二)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658 新闻评论写作 00662 新闻事业管理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660 外国新闻事业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50412 环境艺术设计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6217 人机工程学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6219 建筑工程管理与法规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70102 数学教育 02009 抽象代数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201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 00453 教育法学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 02194 工程经济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19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2240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238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 02245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02243 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02200 现代设计方法 02241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220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80702 计算机及应用 02324 离散数学 02326 操作系统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331 数据结构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2325 计算机系统结构 02333 软件工程 04747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4737 C++程序设计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0705 电子工程 02194 工程经济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19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2365 计算机软件基础(二)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354 信号与系统 19280 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356 数字信号处理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0707 通信工程 02194 工程经济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19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2373 计算机通信网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2363 通信原理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2356 数字信号处理 02364 数据通信原理 02365 计算机软件基础(二)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19128 分组交换工程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0709 计算机网络 02331 数据结构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335 网络操作系统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2379 计算机网络管理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49 网络工程 04751 计算机网络安全 03142 互联网及其应用 04747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742 通信概论 080719 计算机软件 02324 离散数学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7311 多媒体技术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18016 软件开发方法 04737 C++程序设计 07844 人工智能导论 08674 计算机网络基础
080806 建筑工程 02439 结构力学(二)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440 混凝土结构设计 02198 线性代数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442 钢结构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347 流体力学 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2446 建筑设备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2404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2447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448 建筑结构试验
080825 土木工程 02439 结构力学(二)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198 线性代数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442 钢结构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347 流体力学 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2404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448 建筑结构试验
080902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02439 结构力学(二)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198 线性代数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459 水利工程经济与经营管理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82208 计算机信息管理 00910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142 数据结构导论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2628 管理经济学 02323 操作系统概论 02375 运筹学基础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3173 软件开发工具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2378 信息资源管理
04737 C++程序设计 04757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90102 农学 02539 化学基础(**加试)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677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 00015 英语(二) 02672 作物育种学 02666 普通遗传学(**加试)
02680 农产品加工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678 农业推广学
>> 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推进蔬菜标准园建设 现代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行政工作效率 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加强乡镇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现代科学技术对体育的挑战 浅谈现代科学技术下版画艺术 现代科学技术打造乐学课堂 专题十三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让现代科学技术为中国水利服务 现代科学技术视域下的“美女经济” 现代科学技术是促进安全生产的根本力量 论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及其发展规律 现代科学技术与体育产业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展示行为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 从人类的生存危机看现代科学技术的负效应 让现代科学技术为音乐教学助航 现代科学技术对当代体育教育的影响 浅议现代科学技术影响下的非物质设计 试析现代科学技术对提高行政效率的影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农业部办公厅.农办农[2010]61号,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规范(试行),关于印发农业部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规范的通知[EB/OL].(2010-05-10)http:///govpublic/ZZYGLS/201007/t20100716_1601154.htm.
[3] 王树进.蔬菜标准园服务区的项目设置与经营探讨[J].长江蔬菜,2013(5):1-3.
[4] 王华,朱爱云,何文娟,等.蔬菜标准园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109-110.
[5] 任厚斌,林文忠,姜公武,等.蔬菜标准园创建要点[J].新农业,2011(8):28.
[6] 张瑛,王娟娟.蔬菜标准园创建及关键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2,28(5):26-28.
摘 要 在行业渗透、学科交叉的今天,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的关系日渐密切。因而,文化产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基于此,提出以创新为主的青岛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新模式,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创新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青岛市兼具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但长期以来,青岛旅游业整体文化含量不高,难以给游客带来深刻的文化体验,而从国内外旅游需求的变化趋势来看,文化旅游已是一种潮流(张河清等,2009)。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日渐融合的背景下,借鉴文化产业相关理论,构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新模式将有助于提升青岛文化旅游的整体水平。
一、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的关系
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文化活动,在外在形式上都是融文化经济为一体的产业(胡惠林,2006),因此二者关系密切。首先,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的产业特征,即虽然有其物质化的载体,但它所体现的是内涵的精神内容。其次,在产业运作方面,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都可以通过其产品所具有的文化的、精神的、知识的和意识形态的属性构建产业价值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因此,在产业间的关联性以及对最大化效益的追求下,文化旅游可以利用自身与文化产业的共性与联系,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及运作方面,充分借鉴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及模式,实现最大价值。
二、青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历赋予了青岛许多极具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如民俗节庆文化、欧陆文化、奥运文化、啤酒文化以及创意文化等等。但现阶段青岛文化旅游发展明显偏重于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且开发程度较低,缺乏创新。
(二)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不足,发展规模有限
目前青岛文化旅游虽然有了“跨界”的迹象,形成了工业旅游、农业观光游等一系列新业态融合模式,但从总体上来看,因政策、体制所限,青岛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商贸休闲业、制造业等融合度偏小,整体消费方式单一,消费结构偏窄,制约了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同样,多业融合不足也极大限制了文化旅游的扩展规模。
(三)缺乏管理人才和高科技术手段,文化旅游产品创新不足
青岛市目前的文化旅游产品从总体上来说还是以传统文化旅游产品为主,创新能力不强和技术含量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旅游产品普遍缺乏吸引力,文化旅游产业链条的延伸也受到限制。
因此,为使青岛市文化旅游获得更大成长空间,应在充分意识到多业融合重要性的前提下,改变传统旅游发展观念,加强与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等相关产业的结合,以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创新设计,增强产业关联度,延伸产业价值链,增加文化旅游产品附加值,从而使文化旅游充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青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新思路
综上所述,基于与文化产业结合的角度,创新是最值得文化旅游借鉴的部分,要深度开发文化旅游资源,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资源创新
文化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领域得到拓宽。与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相比,新模式下的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更丰富,范围更宽广。新模式中,在创意理念与技术创新的支持下,第一、二产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的资源,尤其是文化产业资源皆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动青岛文化旅游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理念创新
强调内容创意在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即在文化旅游产品设计阶段,注重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以增强新奇性和趣味性为目标,充分引入文化创意理念,赋予原始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文化内涵,用创意全面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最终促进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从资源向创意的转变。
(三)技术创新
强调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引入现代科学技术的必要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之间进行扩散,是各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旅游业具有信息密集性和信息依赖性的特征,这正为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迅速普及和运用提供了基础。基于此,在产品设计、营销推广等诸环节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将有利于提高文化旅游产品技术含量以及行业发展整体水平。
(四)产业链创新
注重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以促进产业链延伸,强调后产品开发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补充作用。这是基于产业链角度对传统模式的创新。与传统模式相比,增加了文化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以及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更符合文化旅游产业总体大发展的趋势。
综上所述,青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新思路是在综合分析青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文化产业相关理论,分别从理念、技术、资源价值链四个角度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各个环节进行创新性的引导与再设计,从而为青岛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专毕业;小语教师;素质
20世纪是创新的世纪,科学技术有了迅猛的发展,它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并把人类带入了信息化的时代。21世纪更是创新的时代,教育在20世纪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末,教育改革得到了深化,教师的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面对新时代的教育,小教高师到底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成了高师重要的任务之一。大专毕业的小教高师到底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除了对事业的满腔热情,高尚的职业道德及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外,还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质。
一、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大量信息的输送者
中国教育的发展,既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又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是国力竞争越来越依靠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时代。作为大专毕业的小语教师必须充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大专毕业的小语教师,必须应用这些教学的科学技术以便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他们应是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者和推广者,是这些方面的行家里手。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全世界每天都在产生上万个新信息,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时说:“在过去的十年中,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以成为人类能力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发达国家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一种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作为未来人才的培养者,必须了解这些信息,特别是与小语教材有关的科学信息,并把这些相关信息在有效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教师还应能帮助学生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把这些资源吸收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变成自己的知识,再传授给学生。
二、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教育教学科研的先锋
社会的飞速发展与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要求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一定要适应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为学生的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的基础。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是教师怎样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曾经在带领学生深入小学课堂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有些小学教师的课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反思。引起反思的课分为两类:一类是特别吸引学生的;一类是远离学生的。学生通过看、思、议充分感受到,吸引小学生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模式非常适合他(她)所面对的教材、课标及学生;而远离小学生的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模式正相反,一点也引不起小学生的共鸣,产生了教师讲的累,学生闲的累,二者既忙碌又松懈。所以从这不难看出,一节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往往起决定作用的是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大专毕业的小语教师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广博的教学实践,可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走入实际工作中,在与教材与学生相磨合,新版的小语教材在最大限度下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作为小语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熟悉学生,研究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切实承担起小学语文教师这一神圣的职责。
三、丰富的文化底蕴
新课标对语文学科重新定性,开篇就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语文课固有的传播文化的功能得到恢复。因此分析课本中固有文化底蕴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组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什么是文化?《中国文化概论》中的定义是:“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既是文化’”这说明,反映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的成果是文化,反映人类个体及群体不断提高完善成果更是文化。在专科师范学习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学科接受文化底蕴的学习与提高,特别是两大类的文化底蕴,更是大专毕业的小语教师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1、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反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物质文化遗产,诸如颐和园等名胜古迹的介绍;有精神文化遗产,如风格各异内蕴丰富的古诗、名著节选。有已沉淀为民族心理的爱国情感和奋斗精神。这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一种沉淀,需要人类把它继承发扬下去。2、当代先进文化,中国当代先进文化是百余年来通过激活传统文化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整合而成为最具活力的文化,是民族的、大众的科学文化。具体表现在:一是开放意识。中国当代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从封闭走向开放,与世界多元进行交流;二是科学意识。中国传统文化重德轻智,重人伦轻自然,重直觉轻分析,以至于阻碍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科学意识逐渐加强。三是生命意识。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怎样的人生最有价值?生命科学启示我们,人的自然生命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有生命力的存在。因此,人活着如果符合生命的本性,就活得最有意义最有价值。所以,应该激发保持和加强生命的力度,有限的生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四是环保意识。“天人合一”,即“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越来越被世界上有识之士所接受,融入全球化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
1.对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现状的分析
1.1缺乏耐心,心态浮躁
一个好的工业设计产品需要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创新。由于在商品社会、市场经济的今天,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缺乏足够的耐心,面对设计任务心态浮躁,过度的模仿与抄袭,图省事,走捷径,逐渐失去了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缺乏个性的思维方式和足够的耐心。
1.2对专业缺乏正确认识
工业设计作为新兴的专业未来有巨大的潜力,但目前惨淡的就业形势又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样的形势下,专业学生迷茫无措,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难以培养出合格优秀的人才。
1.3实践能力较差
很多学生直到毕业都还没有完成一次系统的设计,平时碎片化的学习不能全面的掌握产品设计能力,学校中理论化的想当然的设计与实际脱轨,使得学生在毕业进入社会后表现出极差的实践动手能力。
2.对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环境的分析
2.1师资力量薄弱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工业设计类的教师也逐渐增多,同时也更趋向于年轻化,缺乏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想要工业设计的毕业生生存发展的空间更广阔,作为工业设计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能力捕捉到新的信息并及时判断其价值,同时创造性地将它们转化为新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新的发展机会,好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2课程设计不合理
课程设计以拼凑为主,难以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专业不细化,一直以来惨淡的就业情况使得校方对专业不重视,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使得专业止步不前甚至倒退。课程设计中的人文教学是不可缺失的,应增强设计教育中的人文学科(包括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等)选修课程的课时比例。在设计专业课的教学中,应当注意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与渗透。艺术设计教学除了在公共选修课中讲授人文文化知识以外,还应将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融入设计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使二者有机的整合。除了在课堂上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以外,还应通过各种讲座、论坛、报刊以及其他舆论形式,在大学校园中唤起对商业化及功利主义的警觉意识,建立起对各种流行思潮的批判性思考。
2.3传统教育的影响
工业设计专业作为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有很大区别,这也反映在教育手法的区别上,而很多院校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使得教学停留在传统的授课和考量,没有与社会市场接轨,学生设计能力低,学不到实用的知识。比如,在讲工业设计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工业的意识形态功能,来强调设计人应该负有的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在讲授公益工业设计课时,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公德、环境伦理和全球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如环境保护、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等等),布置课题,让同学们通过作业实践,深入思考这些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培养他们的爱心、责任感与情操。而在工艺史、陶瓷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随时穿插,讲解一些人文文化知识和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以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对历史文脉的把握,从而使他们能够在设计实践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内涵。
3.对教育教学方法的分析
工业设计是艺术与设计的结合,也是方法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要传授学生科学的设计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应突破旧的思想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创新性的方法。
3.1合理安排课程
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以绘画为主,包括素描,色彩等等一些偏艺术类的学科。在这一方应该注重设计素描,设计线描,加强学生对产品形态手绘的能力以及观察力,接受,分析,表达新事物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而不是专注于绘画技巧以及过多的传授经验教训。工业设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型设计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实用性,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调研分析再设计。课程教育应该在实践中进行,让产品能够真实可行的存在,结合市场需求,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注重多个学科的综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新性思维。基础课程要满足专业课程的需要,注重基础课程的适应性和专业课程的实用性。
3.2变革教学模式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必须从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实际出发,对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变革,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动手解决问题的技能培训教育,建立以艺术设计、技术施工和设计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设计管理为目标的学科建设,强化以操作技能为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逐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在教学实践中充实现代科学技术和设计管理的基础知识。
3.3创新教育的思考
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工业设计。教学在于创新,创新才有进步。在产品形态设计中,灵感是设计师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联想,是灵感生成的源泉。从根本上讲要学习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直觉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增长艺术设计创造的能力,并及时转化为社会经济价值,提高中国工业设计教育水平,是我国21世纪民族工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创设不同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在适当的环境状况下充分发挥思维活跃、大胆创新的潜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争取进步的欲望。
【参考文献】
[1]徐方瞿.创新与创造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王英杰,刘宝存.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光纤通信网络技术应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光纤通信的应用给了人们很大的便利,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人们并没有局限于当前的光纤通信技术水平,而是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创新,开发与利用新的光纤通信网络技术。
一、光纤通信的特点
1.通信容量大。
2.中继距离长。
3.保密性能好。
4.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5.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施工维护。
二、光纤通信的应用
光纤一方面可以传输数字信号,另一方面可以传输模拟信号。因此,光纤应用非常广,目前在广播通信网以及计算机网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光纤通信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信网,比如全球通信网、公共电信网、电力、铁道等各种专用的通信网、石油与化工等领域的特殊通信手段等。二是计算机局域网以及广域网。比如光纤以太网以及路由器间光纤传输链路等。三是电视干线与分配网,工厂与银行等电视系统的监控数据传输等。四是综合业务的有源接入网与无源接入网。综合业务是指可以实现电话与视频,还有多媒体技术业务等综合接入的核心网络,以提供多种的社区服务。
三、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要让光波可以成为携带各种信息的有效载体,就应该对其给予调制,可以在接收端再将信息于光波中正确检测出来。但是,当前检测技术水平是有所限制的,对光波给予频率调制以及相位调制仅仅在实验室中进行,还没有达到实用化的水平,所以目前多数运用强度调制跟直接检波的方式。
光纤通信系统(数字)一般来说,由光发送机、光纤以及光接收机等部分组成。
光发送机之功能就是将输入电信号顺利转换成光信号,并运用耦合技术将光信号尽量全部注入光纤的线路中。光发送机主要是由光源与驱动器,以及调制器等部分组成的,其中光源属于光发射机之核心部分。光纤线路之功能就是将从光发送机发出的光信号,以比较小的失真与衰减成功传输到光接收机当中。光纤线路主要由光纤与光纤接头以及光纤连接器等部分组成。光接收机之功能就是将从光纤线路输出、产生失真与衰减的微弱的光信号顺利转换成为电信号,并且经过放大以及其他处理以后恢复成原来发射前的电信号。光接收机主要由光检测器以及放大器等部分组成。其中,光检测器属于光接收机之核心部分。
四、光纤通信系统新技术探索
1.全光网的光复用。波分复用、光时分复用与光码分复用是当前光网络的光复用技术的主要种类。波分复用比较简单,也比较实用,在现代通信网中可以说发挥了非常大、积极的作用。
2.光通信用微波副载波复用。光通信用微波副载波复用系统(SCM),它是把微波设备跟光纤传输技术进行复用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事实上,它是将基带信号先调制于一个频率为几吉赫(微波频率)的副载波,接着使用数个不同的频率的副载波进行合起来,对一个光源给予光强度的调制。此种微波频率一般叫做副载波频率,这个光波就叫做光载波,那么整个复用方式则叫做微波副载波的复用。此种复用系统有许多优点:一是微波信号并不是空间传送,它是在光纤当中进行传输,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微波信号受到其他微波的信号饿干扰。二是一个光源能够同时承载数个微波副载波,每一个副载波能够分别传送出各种类型不一样的的业务信号,所以是容易实现模拟信号以及数字信号之混合性传输,并且信号之间容易分离。三是传输容量比较大、抗干扰能力强、所传送信号的质量比较高等。
总之,光纤已经成为当前全球信息宽带传输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媒质,相信光纤通信系统必会成为将来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柱。
参考文献
[1]邱昆.光纤通信系统[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专业 科学素养 培养对策
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肩负着未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启蒙教育的重任,提高其科学素养是基础教育对小学教育专业学校的基本要求。科学素养的培育是一项持久繁杂的工程,其提高是不可能通过短期或突击式努力能完成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过程中,提出系统合理的教育对策,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
1创新小学教育专业科学素养培养方案,有效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1.1整合理科教学,开设跨学科选修课程
现阶段小学教育专业科学素养的培育更多的是依靠单科的科学知识教育,并没有体系化。这与现在小学教育的学科特点是不相符合的,急需完善小学教育专业科学素养培养方案,重新构建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体系。
现在小学课程如语文、数学、品德、科学等课程中出现了大量与科学素养相关的综合性知识,尤其是科学课程,在《科学((3- 6年级)课程标准》中,小学科学课程分为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这些内容融合了生物、物理、化学及地球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这就要避免单学科教学的重复性和单一思维模式。例如讲“能量”,化学上讲的是物质变化导致的吸热及放热反应,物理上讲的是能量之间的转化,生物上讲的是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这样既浪费时间,还不能使学生对“能量”有一个系统正确的理解。如果把不同学科中的“能量”知识整合在一起,以科学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就能更好地融会贯通。
根据调研和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建议将理科进行整合,前三年分别开设自然科学基础、科学与生活与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三门通识课程,其中自然科学概论,主要是讲授基础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与生活主要是让学生以科学思维方式去理解生活,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则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培养其科学价值观。第四年开设选修课,兼顾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开设科学与艺术、科学技术哲学导论。并且以专题研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科间知识交叉点的训练,让学生将其融合,在训练中形成综合能力,从而开拓视野,将知识系统化。
1.2有机融入“小学课程的相关科学知识”
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孩子的科学素养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小学的各门课程都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例如语文课内容丰富多彩,课本中约有30多篇课文与科学教育有关,《祖冲之》中了解了“月食”,《我要的是葫芦》里介绍了植物的生长过程,《航天飞机》则展示了飞机的特点和功能……
为了更好地适应小学教学,在课程改革中,要先总结小学各门课程的科学知识点,将其纳入《自然科学概论》课程中;总结各门课程的科学实践活动,将其纳入《化学与生活》课程中,将其延伸拓展。例如在五年级下学期《科学》中有“身边的植物学”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自然科学概论》详细讲解植物的器官;在《化学与生活》课程中,让学生做植物标本或叶脉书签;在六年级下学期《科学》中有“电磁奇观”这一节内容,我们在《自然科学概论》中讲述关于各种能量;在《化学与生活》课程中自制电池,以及各种小学实验教具。这种整合方式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小学课程,还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从做中学”,在做的技能形成的同时,体会到科技创作的方法,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1.3将科学史作为“隐性课程”
通过学习科学史,可以逐步了解和掌握科学家探究科学的方法,对概念和理论有所理解,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这是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要素。因此有很多学校开设了《科学史》这一门选修课,但若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开设过多的科学教育课程,可能负担过重。因此我们建议精研小学教育专业的各门课程,将零散的各门科学史以“隐性课程”的形式加入到这些课程中,这样既减轻了课程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语文》课本中有鲁迅的《铸剑》一文,语文教师可以讲述金属的冶炼史,猜测铸剑所用金属,理解金属出现时间先后的原因,加深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在《自然科学概论》课程中讲解《元素周期律》时,可以讲述门捷列夫及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历程,使学生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上都能有所收获。
1.4开设小学科学教学法
由于最后两年学生忙于就业或升学考试,时间紧张,学校不再安排科学必修课程,但基于以下两个原因,我们建议在第四年开设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法,最后一年开展科学课教育实习:
(1)根据调查,农村小学由于各种原因,科学课程基本没有专职教师,所以很多都是通过在职教育后兼职科学课程的,在科学素养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很多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大多直接在农村小学从事教育工作,也有一部分兼教科学课程的,由于学校以前没有开设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法,他们很难适应这门课程的教学;
(2)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是基于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其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在课程标准、教学理论、教学设计、资源开发等方面有很大不同,开设小学科学教学法课程,能使学生更加熟悉科学实验的设计,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既提高了科学素养,还能对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游刃有余。
2构建新型科学教学模式
实行以STS教育理念下的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采用探究―合作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构建综合数字化实验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1以STS教育理念为指导
STS教育是一种科学教育思想,具有显著的交叉学科性质,突出了对科学的文化解读、对科学的社会价值与人生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中,STS教育更加注重探究与体验,重在唤醒主体的自我意识及情感体验,这将促进学生构建科学理念,理解科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批判性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效提高科学素养。
2.2采用探究―合作教学方法
探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合作性教学是指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两种教学方法优点多多,但也各有缺点。我们建议将两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合理分组,优势互补。教师合理安排好探究过程,在课堂上合理干涉,及时引导,让学生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提高效率。
2.3运行
课前,制定STS教学目标,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合理分组,优势互补。课中,采用探究―合作教学方法,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充分体现个人的独特价值,优势互补;实验操作结合使用多媒体,多层次、多场景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构建综合数字化实验平台。课后,实施全面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性良性发展,并进行网络群讨论,分享个人成果。
3建设多元立体的校园科学素养教育环境
3.1充分利用宣传资源
例如利用学校的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站,以及飞信、QQ、微信软件,定期向学生推出环球科技资讯、健康常识、流言百科、时事科学等栏目,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3.2开发特色课外实践资源
例如有的学校可以利用空余土地较多,山区资源丰富等特点,成立了“少年农科社”,建立“生物观察园”,种植蔬菜,养花养鱼,积极开展农科活动,并使用各种实验器材,开展相应课题研究。最后完成科研小论文或进行农技比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其科学素养。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