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建筑学习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2-10-14 10:33: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建筑学习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建筑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学校建筑;抗震设计;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陆续发生的大小不断的地震对中小学教学楼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震害。据不完全统计,汶川地震中仅四川一省倒塌的校舍就有6898 间,死亡学生4737 人,伤者1.6 万余人,重灾区学校倒塌面积达199.7228 万平方米,占总倒塌房屋面积的7%。汶川地震中学校受到的冲击十分厉害,倒塌校舍多,师生伤亡也多,引起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影响。据统计,我国共有普通中小学50 多万所,在校生人数达到2 亿多,约占到全国人口的17%。另外,学校建筑内人口密度很高,流动量大而且频繁,教学和附属生活设施相应集中,学校建筑的结构形式比较特殊,难以承受特大地震的冲击以及严重的破坏,在地震发生时,学生疏散集中在楼梯间,走廊、等建筑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由地震灾害及其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性要比其它类型建筑大得多。因此,想要最大限度地减轻学校建筑地震灾害,就必须合理的设置抗震设防标准,这将是减轻地震灾害对策中最积极有效的措施。 本文通过对诸城市繁华中学教学楼设计的分析总结,以新抗震设计规范为依据,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设防基础上,提出了学校类关键建筑“大震可修”的更高级别抗震设防标准,以提高学校建筑抗震安全性能,使其成为更牢固的建筑物;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诸城繁华中学新建教学楼,东西长109.8米,南北宽29.3米,六层,局部一层,总高度23.55米,建筑面积为11146平米。

二建筑设计 本项目以简单明了为设计指导思想,通过高低错落,虚实对比,空间渗透来实现教学楼的现代美感。功能布局为,一层为图书馆阅览室及大空间报告厅,二层至五层为教室及生物、化学、物理实验室,六层为教师办公楼,满足教学使用要求。采用框架结构实现教室空间要求,框柱外凸出,增加立面观感,使建筑立面简练,丰富,体现校园建筑特点。屋面设计造型构架,突出立面,力求使建筑外观具有现代感。

三 结构设计

(一)结构方案 结构方案的确定是整个房屋设计是否合理的关键,结构方案的选择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结构形式,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本建筑采用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因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造价低,取材丰富、强度高、刚度大、耐火性和延性良好的特点,且它的结构布置灵活方便。框架结构的特点是由梁、柱承手竖向和水平荷载,墙仅起围护作用。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好过混合结构,且平面布置灵活,可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也可构成丰富多变的里面造型。框架结构通过合理设计,使之具有良好的延性,成为延性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这种延性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本教学楼处在7度抗震区,采用框架结构是合理的,同时它能完全适合本工程的平面设计,得到较大的空间,尤其是报告厅,宽度为18x18米,高度为7.8米。采用框架梁柱,屋面采用钢网架屋面,既满足使用,又满足美观。

(二)结构布置选定结构方案,结构布置便成了解决方案合理性关键。

柱网的选择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与经济性,不同的功能与功能布置方式采取不同的柱网布置方式。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布置,确定跨数和跨度,柱网力求整齐统一,以利于构件的统一化及立面造型处理。柱网根据教室需要空间大小采用9x8.4米,走廊设在建筑物中间。楼层平面及布置是对称形式,从而使楼层的结构刚度中心保持在楼层平面的中心处,可避免房屋的扭转效应。

根据混凝土规范规定,当现浇框架结构房屋长度超过55米时,除基础外,上部结构用伸缩缝断开。考虑不同的结构形式,缝宽应满足相应规定。在地震区,如果设置伸缩缝,缝宽也要符合防震缝缝宽的要求。根据规范要求,当采取施工后浇带减少温度和收缩应力时可不设伸缩缝。即在施工时每隔30-40米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可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用膨胀性混凝土,宜在2个月后浇灌,浇灌时的温度宜低于主体混凝土浇灌时的温度。但后浇带不能代替伸缩缝。本工程设计的建筑长度为109.8 米,超过现浇框架结构的伸缩缝最大间距55米的规定。考虑结构受力的合理性,建筑中间设伸缩缝,缝宽为150mm。缝左长度为52.2米,缝右为56.85米。

楼、屋盖结构是抗侧力结构间传递水平力的主要构件,通常作刚性楼板假定进行结构简化计算,因此楼板采用现浇楼板,板厚为100mm,局部受力较大,跨度较大(板跨大于3.9米)的房间板厚加厚为120mm。梁柱截面的选择,根据主梁取跨度的1/10~1/18,次梁去1/12~1/18,确定梁截面。柱截面根据轴压比及抗震要求估算截面,最小截面为500x500,经计算为600x600,底部个别柱子加大截面至700x700。

(三)结构计算要点及抗震措施

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本工程为学校建筑,根据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范学校类建筑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抗震等级按提高一度选用,即按8度查表,建筑物抗震等级为二级,安全等级为一级。根据建设方提供地质报告,本地区场地类别为I1类,特征周期为0.30s。本工程地质情况良好,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250Kpa,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加连系梁。从计算系数提高学校建筑的抗震性能。

现在设计院多数采用计算软件计算,本工程采用结构设计软件PKPM建立结构模型,采用SATWE软件计算,完成整个建筑的结构计算与分析,采用天正建筑绘制整套结构施工图。计算过程中,按正确参数输入软件,并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查看计算结果控制周期,扭转系数,位移,位移比,轴压比,质量参数,对个别位移较大部位,采取加大柱截面处理,对扭转系数比较的处理方法是,加大边跨Y向梁截面。

在实际工程中,计算机软件只是帮助我们实现意识的工具,是我们的得力助手,所以手算是非常重要的,人是工程设计的主体,通过手算校核又凸显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对理论的清晰理解及准确运用。本工程对标准层楼盖,一榀框架,及独立基础采用手算进行验算,不仅学会分析结构受力和简化结构计算简图,也掌握了结构设计过程的原理,通过与计算程序比较,了解结构整体设计与手工分析的差距,对结构可靠度概念有更深理解。

第2篇

关键词:大学文化主体设计教育质量实践体系

大学文化的形成是长期积淀与主体设计有机统一的过程

大学文化可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形成一所大学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文化氛围;同时也可以通过发挥办学者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主体设计,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出标志性成果。这两方面既相辅相成,也相互制约,影响着大学文化建设的进程和效果。

从更深一层意义上讲,长期积淀也不是一个无指向、无目的的过程。任何长期积淀都是在一定的办学指导思想指导下、在办学实践中完成的,虽然没有有意识地进行主体设计,但这种主体设计是一种隐性存在,也就是说,任何大学文化的积淀都是一定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的必然反映。之所以提出主体设计的概念,主要是为了强调文化建设对大学发展的重大意义,强调文化建设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归根到底是要强化文化建设对大学发展的引领功能。

目前,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对大学文化建设的规律认识不透。认为大学文化建设只能依靠长期积淀而自发形成,任何主体性设计都是揠苗助长,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根本目的是用长期积淀否定主体设计。这种观点恰恰掩盖了某些人对文化建设的功利性态度,由于文化建设大多属于软指标,而且建设周期长,很难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所以很多决策者对文化建设不屑一顾。二是对大学文化的内涵认识不清。往往把大学文化等同于校园文化、等同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等同于大学生第二课堂,无形中缩小了大学文化的内涵。既没有认识到大学文化是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人文环境文化等内容的一整套文化模式,也没有认识到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大学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参与建设的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解决上述问题,前提是对大学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关键是找到大学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的结合点,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办学特色紧密结合起来,立足实践,强化主体设计,形成标志性成果,使大学文化建设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大学文化建设的主体设计应致力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提高教育质量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根本要义所在,也是主体设计的立足点和最终归宿。但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既缺乏理论上的深刻认识,更缺乏实践中的操作程序。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还是把教育质量的提高仅仅看作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其操作手段主要从教学研究、资金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备和设施的更新与完善等方面入手。也就是说,把人才培养质量等同于教学质量,而没有从一所大学全方位育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种理论和实践的错位,正是提高教育质量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才质量不仅仅在于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主要的在于人格的完善。由于社会因素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个人主观因素等原因,每个人的人格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是人格各个部分发展不均衡,知、情、意不协调,内心存在不同层次的冲突;或是人格系统不健全、缺乏稳定的结构,各部分缺乏协调性,内心冲突十分剧烈;严重扭曲的人格还会导致人格结构的瓦解与崩溃。所以,育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大学生的认知进行改组,并导之以行,实现人格的矫正,促进人格的完善。

适应性和创新性是良好人格的基本特征,也是人才质量的根本标准,集中体现在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大学文化是大学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既包括大学及其成员所持有的思维和言行方式,也包括他们所期待、所追求的生活理想,以及对其共同生活起实际作用的物质存在。大学文化不仅可以影响学生的认知体系,而且还可以影响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对培养大学生良好适应性和创新性、塑造其良好的人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说,办大学就是办文化,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大学文化建设的主体设计应致力于特色文化的打造

特色是一所大学的生命力。一所成功的大学必定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大学。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大学不应该是一种模式,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构建鲜明特色。但是,由于评价标准的单一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资源分配的单一化,最终导致了大学发展的同质化,众多大学为了在发展中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都会按照单一的标准朝着单一的方向发展。其实,任何一所大学,只要致力于特色发展,就能够达到高水平,就可以成为一所成功的大学。大学特色的形成与大学文化的发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一所特色鲜明的大学,必定有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也会成为大学发展的一种永久的动力。

一所大学的特色,最初往往表现为学科上的特色,进而表现为人才培养的特色。这种局部的办学特色只有进一步扩展和升华,才能融入大学发展的各个方面,表现为广大师生员工一种共同的价值追求。

大学办学特色的扩展,依赖于独特办学思想的支撑。强化办学特色,必须致力于大学文化的创新,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从不同角度来阐明办学主体对大学本质和大学使命的认识,表明办学主体对体现大学本质、完成大学使命的途径。因此,创新教育思想是创新大学文化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大学办学特色的扩展,还必须致力于营造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充分彰显一所大学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的具体化,只有把理念变成标准,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理念才会发生作用,并通过师生员工的行为,演化为一所大学的校风、师德师风和学风。因此,如何推进办学理念的具体化,构建相应的价值体系并使之深入人心,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课题。

办学特色成熟的标志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文化模式的形成。这种文化模式就是一所大学的文化体系,这一体系,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有一系列的文化成果,而且这些内涵和成果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这种独特的文化模式,不仅要有明确的办学思想,而且更要致力于文化建设标志性成果的产生,尤其要致力于制度建设,把文化成果用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化,使之成为学校的文化传统。

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体系应致力于标志性成果的产生

强调大学文化建设的主体设计,必须致力于标志性成果的产生,要针对大学文化建设的不同层面,凝练好建设项目,构建起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体系。在推进建设项目时,要引入项目管理机制,对项目进行校内外公开招标,由学校相关部门组织课题申报,专家审核,校内立项,严格验收,把投入和实效有机统一起来。

1.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标志性成果:一是要形成文字凝练、师生认同的办学理念与核心价值。对这些内容,都要经过提炼,形成准确的文字表述和科学的解释。二是要形成完备的文化符号识别系统,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

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与一所大学对大学本质的认识紧密相关,与一所大学所确立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密切相关。任何一所大学的发展必须由自身鲜明的办学理念和核心价值来支撑。这些精神文化既是学校推进改革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广大师生员工的行为标准。因此,构建 “办学理念、价值标准、大学精神” 三位一体的精神文化体系,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校徽、校歌、校标、校旗、校服、节庆活动等作为大学文化的载体和外显,共同构成了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文化符号,是一所大学的精神表征,是一所大学地位的代表和形象的展示,对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规范使用校标、校徽、校歌、学校名称及中英标准字体以及学校标准色,并出台相应的使用办法;规范各类宣传品、办公用品、礼品指示牌、名片以及建筑的命名等。

2.制度文化建设方面

标志性成果:总的来讲,就是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具体来讲,重点在以下两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制定大学章程,大力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二是实施制度创新,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任务,构建学校方方面面的制度体系,完善大学内部的治理结构。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一所大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建立起合理、健全的制度,将大学所拥有的所有资源,包括人、财、物,以及大学的精神、传统、追求等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很好地整合利用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稳定的制度化保障机制,大学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才会成为可能。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内核,它要以法的形式确立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目标以及相应的战略体系,它要彰显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和办学特色,规范校内各种关系,明晰领导体制、治理结构、管理模式,规定教职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把大学与教师、大学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突出教师的办学主体地位和学生在育人中的主体地位。

除去制定大学章程外,还必须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通过废、改、立,精心构建一系列相应的制度,使之与大学章程一起,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人们知道一所大学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奖励什么,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包括大学章程在内的制度创新的过程,实际是一场改革,重点是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关键是形成政治权利、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相互支撑与相互制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对大学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的诠释。但对于学术权力而言,还存在很大问题。一是学术权力缺位,在大学管理体系中,除去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外,没有任何组织机构可以保证大学学术权力的运行。学术权力被行政权力所侵占是一种普遍现象。二是对学术权力缺乏应有的监督。对于大学的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有上级相应的主管部门和大学的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制约和监督,但对于大学的学术权力,还没有任何明确的、有效的监督机制的存在。如果说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高居于大学上层和管理层,那么学术权力则蛰伏于院系等基层的教授群体,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在院系一层,学术权力被滥用的现象比比皆是。正因如此,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从宏观来讲,学术权力缺乏运行平台,没有应有的地位;从局部来讲,学术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又肆意而为。如果说这是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一大弊端是一点不为过的。

制定大学章程和相应的制度体系,就是要通过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但在这方面,大学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迎难而上,而是绕道而行。一方面这和大学办学自的不落实有关,同时也和大学对社会发展需求反应迟钝,缺乏强有力的反应力有关。解决这一重大问题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立足点。

3.行为文化建设方面

标志性成果:一是引导学院文化建设,力求形成数个特色鲜明的学院文化模式。二是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形成数个有一定影响的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三是实现网络文化的创新,创建数个代表大学形象的综合性网页。

首先,在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上加强学术文化建设。在学校层面上,关键是加强政策导向;在学院层面上,关键是在实践中出品牌。在师德和学术道德建设方面,在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学术自由的学术环境方面,在加强科技创新和团队合作,促进学科交叉、文理兼容、理工结合、相互渗透方面,学校应以政策形成良好的氛围,学院要根据自身特点创建各具特色的学院文化品牌。

其次,以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形成文化品牌,要发挥一所大学的专业优势,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在大学生科技文化建设和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制度体系和文化氛围;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将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中,创新文化活动品牌。

再次,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关键是整合力量,出拳头产品,如对大学管理部门的网页,要改变各自为战,低水平、低效能的局面,集中力量建设好学校主网页,建设好新闻网、思政网、教学网、科研网、招生就业网等,形成强大的功能,树立良好形象。

4.人文环境建设方面

第3篇

网络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对实现教学目标并达到教育目的,尤其是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3].

1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网络教学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相互关联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可通过全方位的感官接受信息.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背景、知识结构等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自由探索,并且可以因人而异地以最佳学习方式和自身的特点学习,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形成了自行控制的学习系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构建创新性学习模式

网络教学是以超文本等技术支持的非线性学习过程,而不是以线性的从易到难或从前到后的组织方式,蕴含着学习自主性和探索性等特征,突破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模式,有助于构建学生创新性学习模式.

3提高信息加工的深度和效率

丰富的教学资源、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实时的学习测试和教学反馈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享受到的.处于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都是学生可以参考和学习的内容,如此大容量的信息是传统的课本或者多媒体CAI课件难以比拟的.以多媒体超文本组织的学习资源分担了学生的部分认知活动,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高级思维活动上,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创造性地应用.

4创建教师和学生关系的网络化

在网络辅助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学信息的唯一组织者及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而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或者可称为具有较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学伴.网络环境中提供的同步和异步的交互机制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一般需求,特别是当他们试图将听课或自学的内容转化为实际的学问时,容易与其他学习者(或教师)建立真正及时的联系,网络上每个信息都可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4].

网络辅助教学的实施效果

在有机化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中,网络教学平台在校园网上运行了三年多,受到广大学生和相关专业教师的好评.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经常浏览网络平台,对该课程的网络教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其中78%的学生用网络平台进行课下复习,40%的学生用于习题解答时的参考.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辅助课件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并能够充分利用其优势加强自主学习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网络教学强调了教学的个性化和交互性,具有独特的教学优势.网络辅助教学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自学平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提高书写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学完烃后引导学生对链烃与环烃的性质进行归纳总结,比较烃的饱和性与不饱和性、共轭与非共轭、链共轭与环共轭、环共轭与芳香性能,从分子势能的高低、体系的离域性及苯分子的圆形结构等方面去认识、归纳和总结.从学生总结的书面作业可以看到,学生不仅对纵向规律进行总结,甚至可以对横向规律进行思考和归纳,开阔了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网络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新要求

网络环境是一个充分体现个性的学习环境,是以“学”为中心.运用现代的先进技术,推广运用网络教学手段是一个发展趋势.网络教学的潜在优势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学生开拓的创新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网络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5-8].

1教师面临新的挑战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将面临着地位、作用和能力的三种挑战.网络教学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从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教师将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唯一来源.网络教学昭示着教学必须要从以教师教为主向学生以学为主的转变,教师将不再是知识信息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现在大学生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水平,往往超过教师的平均水平.这些挑战,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定位必然要发生很大的变化,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 会计制度 优化

本文以建筑施工类企业的会计制度优化作为考察对象。实践表明,会计制度能否植根于建筑项目施工之中,将关系到能否建立起一种良性的资金管控机制。从目前业内对该问题的讨论来看,尽管同行都从财务管理流程的合理化上进行了思考,但却未能充分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特点相联系,从而在措施构建上则显得应用性不强。

那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特点又是怎样的呢。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其特点可归纳为:周期长、生产要素投入大,以及不可控因素比较多等方面。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将生成大量的可变成本,并因不可控因素使然还将为此追加预算资金。从中可以看出,建筑工程会计制度优化的着眼点就在于施工成本控制,以及合理配置企业资金。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面临的挑战

由于固定成本主要以折旧的形式而发生,限于本文篇幅并打算详细讨论对它的控制问题。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对前面所提炼出的成本要素进行考察。

(一)人工成本控制面临的挑战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往往呈现出规模较大的特征,关于这一点在财政拨款的项目上表现的更为突出。因此,随着大量劳动要素的投入,必然发生数目可观的人工成本。然而,在团队作业模式下的成本控制,难以区分员工个体的成本控制绩效,从而因“产出/投入”比并不理想而变相增大了人工成本发生数量。这便是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二)原料成本控制面临的挑战

根据劳动价值论原理可知,原料成本的发生根源于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两大因素。从目前原料成本控制问题来看,集中在了活劳动领域。即当员工在施工过程中的有效劳动不足,将降低原料的成材率。从而,增大了单位项目原材料的投入数量。 其结果,必然导致原料成本的虚高。

(三)风险成本控制面临的挑战

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时常因地质原因、产权原因而陷于停工,或者追加资金投入的局面。这种风险成本则是事先难以预料的,但在实践中也是难以避免的。

二、挑战应对下的经济学分析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阐述,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则成为会计制度优化的切入点。在进行具体的路径构建前,还须对它们展开经济学分析。

(一)人工成本控制方面的经济学分析

在项目制施工背景下,团队作业模式成为了施工形态的主要特征。在这种特征下,团队成本内部形成了共同利益驱动,进而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可能隐藏生产效率信息。另外,受到施工技术流程的不可分性的影响,团队成员之间所形成的有机分工导致了难以从边际上获取他们的工作绩效,进而从项目整体下所开展的成本控制监管,将可能激励团队成员个体实施搭便车的行为。这样一来,将使得人工成本控制难以在本质上得到改善。

(二)原料成本控制方面的经济学分析

前面已经从劳动价值论原理下进行了初步分析,即员工在施工中通过具体劳动将原材料加入到工程项目之中,同时又通过自身的抽象劳动将新增价值加入到工程项目之中。这就意味着,原料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提高抽象劳动的有效性,进而通过社会劳动时间的节约来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发生量。由此,这里就将问题转换为了提高“产出/投入”比的环节上了。

(三)风险成本控制方面的经济学分析

正如奈特所指出的,不确定性因素无法通过概率来给予算计。这就意味着,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中,有许多风险是依靠经验总结所无法知晓的。因此,针对这一棘手问题,则需要借助建立风险基金的形式来给予应对。毕竟,它的自然属性更大一些。

三、分析引导下的会计制度优化路径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经济学分析引导下,会计制度的优化路径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构建。

(一)建立项目导向下的组织

因职能型组织结构的封闭性,导致了财务总监难以获得部门内部真实的经济信息,这实际上也激励了负责人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结合其它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经验,可以根据项目制来进行团队组建,企业财务部门对项目设计、施工进行经费额定,由项目负责人通过申报途径来获得经费。

针对建筑项目的专业性因素,可以借助矩阵式组织结构,来设立预算资金预算审批和结算的组织。在开展资金使用监管时,可以将资金额定之后放大项目负责人的支配权限,在配合了绩效考核机制后,将促使负责人严格成本控制监管。

(二)针对审批流程进行考核

不难知晓,审批流程仍然属于财务审批制度范畴,而目前工程施工企业基本都有自己的制度安排。为了解决“有法不依”的局面,便需要将部门人员的经济利益与审批流程是否完善、资料是否齐备、部门间是否配合得当相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以部门绩效考核的形式来完成。关于其中的指标体系,这里则不做具体讨论。实践证明,诸多建筑施工类企业都存在着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但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因软约束而走样。为此,接下来的工作就在于减少关系性影响力对管理会计工作的影响。当然,在审批中还应强化对风险基金数量的管控。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对于本文主题的讨论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展开,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对文章主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四、小结

通过三个方面的经济学分析,建筑工程会计制度优化的着眼点就在于施工成本控制,以及合理配置企业资金。最后,文章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刘涛.关于企业财务审计问题的新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7)

第5篇

秘书部:秘书部将继续统计好系部学生管理的资料,做好每次会议的记录,监督好学生会干部的出勤情况,严谨的统计好每一次的考勤。

学习部:学习部将紧紧围绕学风的建设开展各项活动,学习部将狠抓学风的建设,以学生干部为榜样鼓励学风,新生到校后学习部将开展新老生的学习交流会,具体的事宜学习部会有另外的活动安排。总之学习部本学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抓学风,鼓励老生努力学习专业课知识,引导新生认真的对待学习,让新生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

保卫部:保卫工作重于泰山,保卫部将继续完善晚查寝的制度,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保卫部这学期将在每个班设立一个安全通讯员,目的在于能够及时,快捷的将问题反映到西部,让我们的工作占据主动的地位,天气逐渐转凉了,保卫部将加强力度查公寓的大功率用电器,及时的及时的将情况反映到系部。

公寓部:公寓部新学期刚开始的工作比较繁忙,需要统计系部公寓的住宿情况,安排新生的入住,公寓部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公寓五星级寝室的评比工作,认真踏实的检查每个寝室的情况,及时的上报到院学生会,有利于院学生会总体工作的开展。

劳动生活部:劳动生活部将继续以高标准的检查,检查系部每个班级的卫生情况,协助公寓部搞好星级寝室的评比工作,本学期劳动生活部将加大对普通寝室的卫生检查,制定相应的方案的检查的标准,让普通寝室的卫生情况将更上一层楼。

体育部:体育部将继续围绕早操质量下功夫,让早操越跑越好,让大家的身体切实的到锻炼,新生到校后将开展一场新老生的篮球对抗赛,目的在于增进新老生的感情,发现新生中的篮球能手,为以后系部的篮球赛作准备。

宣传部;宣传部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筹备迎新晚会的节目,加大力度的宣传系部,让新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系部,做好各项工作的宣传工作。

女工部:女工部将继续认真检查好女生的就寝工作,做好女生的工作,协助其他部门的工作。

主席团:主席团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确保各个部门的工作切实的落实到位,主席团的成员要切实的分管好各个部门的工作,统筹兼顾的完成各项工作,认真负责的完成好系部的工作,主动积极的支持好院学生会的工作。近期的主要工作就是1做好迎新的工作,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将工作很好的分配到位,让每一位新生都满意,让每一位新生从心里觉得选择选择建工系没错。2很好的开展好新老生的学习交流会,让每位新生对自己的专业都有一个很好的认识。3组织好新老生的篮球对抗赛,让球赛增进我们的感情。4新生到校后最重要的事学生的管理工作,对新生管理一定要严格要求,一开始就要把新生的管理工作做实,做到位,严格的管理师为以后工作可以很好的开展,一开始就是把新生的管理带到轨道上来,严按照系部的要求来,这样话对于以后的管理我们的系部才能做到主动。

第6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数字化技术;应用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不断应用为建筑设计提供了高质量的技术支撑,它全面地提高了建筑设计的工作效率。在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构思建筑设计的方案,提升学生的绘图能力。因此,面对当前建筑设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高效地运用数字化进行数字化教学,对建筑设计的教育领导者是一个长期的考验。

一、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和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学生使用计算机参与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学生不会利用网络的优势对资料进行整理和搜索,在建筑设计的构思和创作上对环境和建造技术缺乏关注,只注重建模。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传递好的设计思路,无法显现设计中的图示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关注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和绘制图形,而缺乏对建筑本身的关注,导致建筑设计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创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建筑设计的数字化教学

1.整合课程资源,向研究型教学转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设类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建筑的功能和造型也有了多元化的要求,因此传统的建筑设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建筑业发展的需求。传统建筑设计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建筑设计的教学要转变教学方式,要让数字化教学向研究型教学的方向转变。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设计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用创新思维进行建筑设计。在数字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整合教学内容,构建起建筑设计的基础性知识体系,让学生尽快了解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对于低年级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基本的建筑知识仍旧停留在识图、制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三维模型,设计多种方案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图式设计和数字化之间的关系。在小建筑的设计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构思草图,对建筑的场地、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

2.信息化与资源数字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建筑设计师必须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实现建筑设计的数字化,合理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建筑设计进行充分的构思和分析。在建筑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建筑设计资源的搜集和整合,充分利用数字化的设计资源。例如,可以利用各种网站资源、Google Earth等地图软件对环境调研和大师的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为建筑设计构思提供更多有效的资源。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对建筑的实景、模型以及与城市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建筑。学生通过对大量的数字化分析和应用,能提高建筑设计的研究质量,为接下来的设计过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3.设计过程与成果的数字化表达

建筑设计利用计算机辅助是当前建筑设计发展的主要潮流,计算机的强大运算能力再加上建筑设计的突出造型产生了许多形态各异、复杂的空间建筑作品。因此,在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简单易于操作的SKetch UP等软件构建建筑的三维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从构思方面开始,把草图生成三维的建筑模型,重点研究建筑的空间、形体和构造等,对建筑设计的全过程进行直观的了解和把握,有利于节约设计的时间,提高修改的效率。设计的成果是对整个设计过程的考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绘图把建筑设计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同时综合利用模型照片、电脑排版等手段,辅助运用三维建模和渲染,将建筑设计的整体思路和成果呈现出来。

4.数字化的教学支撑平台

在建筑设计的数字化教学中要注重对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整合,因此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教学中建设动态的、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资源的支持系统,不断优化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数字化要建立有效、直观的资源综合利用平台,对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网络建立多维的教学支持平台系统,建立有关建筑设计的资源支持库,帮助学生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搜集资源,进行设计构思。数字化的教学支撑平台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优化建筑设计,从而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总之,数字化教学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为建筑设计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资源支撑,优化了教学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了设计的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第7篇

1.1中化656浆材

中化656浆材又叫丙烯酸盐类浆材,这种浆材对于各类预制构件以及混凝土结构的防水防漏有着非常有效的作用,它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施工领域当中。中化656浆材具有良好的可灌性能,且其浆液的起始粘度也比较低,通过调节其固化时间可以从2秒到十几分钟,有时还可以更短。中化656型浆材由于其优异的性能曾获得过我国科学大学的表彰。

1.2水泥水玻璃浆材

水泥水玻璃浆材一直被用在建筑施工中的补强加固中,该浆材的制作成本较低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除了浆液耐久性优良,填充率较高之外,该浆液还具有以下特点:该类浆液的凝黪蚤间可能够被精准的控制在几秒到及时分钟的区间;该浆材结石能力强,且其形成的结石体可以达到20兆帕的抗压强度,石体具有8到10cm/s的渗透系数;该浆材可以有效的使用在粒径大于1毫米的砂层及缝隙大于0.2毫米的裂缝当中。此外,水泥水玻璃浆材的取材较广泛,故成本较低,经济性较好。

1.3改性环氧树脂浆材

改性环氧树脂浆材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注浆材料,它除了具有价格低廉、强度及粘度性能优良的特点之外,其凝固时间也可以实现调节,材料的力学性能也较为优良。改性环氧树脂浆材结固以后可以达到每平方米1200千克的抗压强度,其抗拉强度也能达到七十到三百的范围。使用改性环氧树脂浆材进行灌浆处理的操作步骤为:第一,查缝,于积水潮湿处将水分排干并用棉布处理干净,然后检查出漏水缝隙、孔洞及混凝土中的砂眼、蜂窝等漏水位置;第二,开槽,于漏水位置开凿一定的U型凹槽,通常开槽的深度要大约到达除砂浆保护层以下混凝土深210毫米处,开槽宽度只要保证松软漏水混凝土被清理掉维持,一般为0.5毫米。第三,清理,清理掉槽内的混凝土废渣,通过棉布将其中的水分粉砂等清除出去;第四,铺管,将适量长度的铝管竖直插入到漏水孔洞的地方,给四周铺设碎石块,然后利用水泥冰剥离进行埋管封槽,之后则通过外加剂对其进行抹平和封顶;第五;灌浆,根据实际需求调好浆液浓度、粘度、固化时间、硬度等,通过手压泵的作用将浆材灌注到裂缝内;第六,封孔,待灌浆满足标准以后,将高出基面的铝管切除掉,并对管口实施封闭处理,最后对灌注表明进行一定的修复工作。

2建筑施工中化学灌浆的应用

2.1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因此各种高层建筑逐渐步入人们的视眼,随着地下室深度的不断加大,基坑支护也较容易出现一定的问题。高层建筑的基坑支护多设计有灌注桩加旋喷止水,以及深层搅拌桩止水等止水帷幕,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止水,其都会由于施工的地质条件或施工工艺等产生不同的施工效果。在诸如长江三角洲等地质条件进行基坑的开挖时,很容易由于地下的低水位而引起漏水现象,此时就可以使用化学灌浆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并及时排除有关的漏水隐患。笔者经理过某市某建筑地下室的施工,该工程采用的是喷锚及搅拌桩联合支护,由于施工现场处在淤泥层中,开挖锚杆时西部发生了漏水和渗透的问题,施工队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泥浆注入处理,最终达到了很好地补漏效果,此后该工程建设也没有出现相关的安全事故问题。

2.2基础纠偏、补强中的应用

由于高层建筑高度不断上升,很多建筑的基础会因为基础承载力不足而引发偏斜或下沉,有时还伴随着桩基质量不合格等严重问题,此时就可以通过化学灌浆法对其进行一定的补强和纠正。在笔者参与的某市某高层建筑的施工中,该建筑主楼前的高层台阶在施工完以后出现了混凝土两侧下沉的现象,其产生的裂缝最终使得主楼墙面上的花岗岩石发生拉裂。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商议以后对该台阶进行了双液注浆的补强处理,施工后台阶下沉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之后其裂缝也为发生继续扩大和恶化。

2.3补漏和防渗中的应用

在有关堤坝或者地下室的防漏防渗中也经常使用化学灌浆法。由于地下室的混凝土构造在建立初期就会存在一定的裂缝,经后期温差作用,钢筋及混凝土由于具有不同的收缩率,就会引起底板、墙壁等位置裂缝的产生,这又会进一步近期漏水渗水现象的出现。堤坝的结构较长,所以在外界水力载荷的作用下也易出现裂缝,从而出现渗漏现象。实际工程中对于地下室及堤坝的漏水渗水现象,可以通过化学注浆法进行处理,处理之后期就会具有优良的防漏防渗水功能。

3结束语

第8篇

终于让我等到一次机会,我有了一个月的假期,我也可以到学校实习当老师了,挺兴奋的!找到了一所小学,校长批准我到他们学校实习,当然是没有工资的,不过我也是很高兴!

来到实习的小学后,校长就给我派出了教学任务!

我在六(4)班作见习班主任,协助施老师共同管理班级各项事务,我要感谢学校给我们新教师提供了这样好的一个学习的机会。按照学校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计划,我自己也列出了一份计划。

一、 班级基本情况:

六(4)班本学期全班有男生21人,女生21人,共42人。本地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本地学生的特点是学习的自觉性很高,有较强的上进心,自制能力强,上课时认真听课,班上学生比较活跃,课后作业能很好的完成,但在学习习惯上有所欠缺。从外地学校转来的几位学生基础很差,而且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都赶不上本地学生,在作业规范方面不及本地学习。

二、本学期工作重点:

1. 大力指导学生干部工作,依靠干部及班集体的力量,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加强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用“激励教育”、“成功教育”等科学手段,引导、转化后进生。

2. 组织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法制、理想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教育;广泛开展爱校、爱班等活动;学习“校规”、“校纪”,切实落实《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细则》。

3. 严格实施德育,制定《值日生安排》、《班干部值日安排》等班规并严格实行。利用班会课或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三、采取的具体措施:

1.抓好升旗、早操、值日、卫生、墙报、行为规范等。

2.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施教,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关心学生。多与学生和家长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发展情况,争取使后进生在学习和纪律方面都有进步。

3.对学生认真负责,经常深入班级,严格课上、课间的纪律要求,仔细检查班级和寝室的卫生,勤看、勤管,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对于个别学习不积极或学习不专心的学生,及时找学生谈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4.对于个别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与家长及时联系,要注重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坦诚相待,才能使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只有经常与家长沟通交流,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同家长达成共识,才能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一个人的终生发展受益非浅。因此,在班级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是班主任经常的一项工作,也是差生转化的中心,班主任讲清一般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它的作用和意义,并要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认真上课,课后及时复习,反复复习,适当练习。要反复布置,了解后再采取措施纠正,直到这个学习习性养成,还需要针对每科的具体情况对具体科目的学习方法全方位的指导.织兴趣小组,作为学习扶贫小组,让学生教学生,提高其集体自力更生的能力,同时也让小组的同学在提高自身的同时让自已的能力也上一个新台阶。

6.及时了解学情: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材施教,在重点难点上下工夫,以促进全班成绩的平稳、扎实地上升

7.家教结合:经常保持与否学生家长联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不厌其烦的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抓两头、促中间,使全班形成一盘棋,真正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8.培养班级干部: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尤其是班级的示范员,更要要求他们及时协助班干部作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求他们注意班干部成员之间的合作,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尽力在同学之间树立他们的威信,创造机会,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能力。

9.抓好团队工作:班级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班主任工作,是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本学期将积极配合学校,结合实际搞好各项活动。

10.重视文体工作:教育学生上好所有学校开设的课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文娱活动,重视各项比赛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

在这里我做见习班主任虽然只有一个月,可是我学到的东西却是有很多的,通过实习,我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这就可以让我在回到校园后积极学习,来改正我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了。

大学生无论是什么专业,真的是要出来实习感受一下的,感受一下校园外面的社会,这会让你受益匪浅的。现在全球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极度的困难,一般的公司都不会招人的,大学生失业的有很多很多。他们中的很多就是缺的是实践经历,没有手上操作能力和水平,只能被淘汰。

第9篇

关键词:建筑规划设计;重庆天地人和国际学校;校园选址

1现代学校建筑规划设计

1.1校园选址

(1)校园选址必须满足安全性的要求。①对目标区进行地质勘察,尽可能地避开不存在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山洪和山体滑坡等常发地;同时,目标区域的地基承载力应较好,若是存在土质松软等问题,则需采取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②对土壤中有害气体进行检测,避免其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2)校园选址必须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在进行校园选址的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废旧用地,禁止占用大量的农田、森林等资源;其次,不得破坏当地的历史文物建筑、自然水系以及风景名胜区等等。

(3)校园选址还须满足出行方便、快捷的要求。小学校园应处于居住区内或是靠近居住区地段。

1.2校园场地设计

(1)校园内部具有价值的建筑、水塘和树木等均需保留,并可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

(2)利用基地原本的地形地貌,合理地调整场地竖向标高设计。

(3)对校园各功能建筑进行合理布置,例如:教学楼、办公楼等应布置在校园较为安静的角落。校园内应建设绿化隔声带,从而减少场地周边噪声对教学产生的不利影响。

(4)合理组织校园内人流、车流。在进行校园场地规划设计时,应重视交通线路的规划,教师车辆以及接送学生的车辆应在学校入口就可以直接进入地下车库(也可设置校外停车场),从而防止校园内出现流线交叉的问题。

(5)严格按照场地地形高差关系,组织好场地的排水。①优先考虑绿地浅沟、渗水地面,尽量将场地内水渗透到土壤中。②若是降水量较大,可结合饮用混凝土排水沟系统,使得校园内的雨水迅速排放至市政管网或校园蓄水池中。

(6)做好校园绿化规划设计,通过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提高学校的绿化率,降低热岛效应。

1.3校园单体建筑设计

1.3.1平面分区

(1)主次有别。在进行校园建筑规划设计时,应做好平面分区工作,可将主要功能房间,例如:教室、学生活动室、教师办公室等住址在采光通风优良、安静舒适的一侧;将储藏室、厕所、楼梯间等布置在采光差、热舒适质量差一侧,例如:建筑的东西两侧。

(2)建筑进深设计。房间进深设计越深,则房间的采光效果就越差,对此必须合理控制好房间进深。单侧采光房间进深应是窗户顶端高度1.5倍,从而使得室内可获得足够的自然光;针对教室等房间,还要控制好开间的大小,开间越大,则坐在后排的学生看黑板困难,因此教室开间宜处于8-10m之间。

1.3.2建筑体型设计

小学教室作为一个人员集中、环境安静的学习场所,需要通过自然通风,以达到室内通风换气、除菌去尘的目的,因此,可以适当地提高教学楼建筑体形系数;而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办公楼等建筑,因单一空间内人数不是很多,可以选择控制建筑体形系数,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1.3.3建筑立面设计

(1)学校建筑是区域建筑的一部分,在选择建筑墙面色彩时,应结合学校既有教学楼颜色、周边建筑色彩以及整个城市色彩进行设计。(2)在颜色选择上,还要考虑日照影响。结合当地日照条件,合理选择建筑色彩。

2工程实例--以重庆天地人和国际学校为例

2.1工程概况

重庆天地人和国际学校位于化龙桥旧城改造区的西端,北邻红岩纪念馆,其东北面为新建的化龙桥片区消防特勤战。B20-3地块面积约1.98公顷,呈不规则的长条形。

2.2工程定位

重庆天地人和国际学校包括5层的主教学楼和7层的宿舍楼组成。人和街小学包括200米室外跑道,36班教学楼和配套设施。利用地形高差,设计为高度4-5层的板式建筑,包括主教学区、辅助教学区、室外运动区、后勤部分、宿舍等。

2.3校园总体规划设计

2.3.1分区

本地块较为狭长、曲折。只有东北面一条短边和规划道路相接。本方案为尊重红岩纪念广场,将地块紧邻红岩广场的东北部分作为开场的操场,尽量留出远离广场的地块深处空间作为建筑用地。根据现状,地块内有涵洞在东南侧通过。建筑不能进入涵洞保护线,利用这一区域,设置车行流线和室外停车区域。

2.3.2空间序列

在国际学校的前区广场设置大门,作为整个前区广场空间的控制点,同时形成了整个项目的入口和"指向标"。沿着指向标向用地深处,经过操场就是人和街小学的主楼。面对操场最近的市行政楼。再往里面走,就是整个教学楼的主入口。教学楼尽端,布置学校后勤用房--食堂和宿舍,作为整个空间序列的结尾。

2.3.3竖向和交通

本地块地形复杂,边界参差,高差较大,加上涵洞等因素,限制条件较多。本设计力求尊重现有的周边建筑和广场,尊重现有地形并有效降低土石方开挖强度和护坡、保坎的工程量。合理利用现有地形高差和不能占用的涵洞保护线,清晰地设计了人车分流的线路。

学校建筑内部,利用各个连廊、开放空间、楼梯间等公共区域,将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便捷的步行交通体系,满足疏散要求。

2.4单体建筑设计

2.4.1平面设计

本方案为多层公共建筑,主体高5-7层。(1)将教学楼划分为主教学楼、辅助教学楼。鉴于用地紧张,本设计利用高差,将小礼堂和食堂、餐厅等设置在一层部分。这些人流较多的大空间设置在一层,有利于疏散,而且主体建筑的体量被大大缩小。行政楼主题设置在靠近操场的位置,利于学校形象的展示,也把较为安静的地方留给了教学楼。教学楼通过两层通高的架空层形成自然的入口形象。架空门厅和人流密集的小礼堂结合紧密,通过门厅,可沿台阶步行进入教学楼的庭院。通过这里,联系各个教学区域。(2)在西南端将厨房、餐厅、宿舍设置在一起,处于地块的最深处,减少了后勤用房对于学校整体形象的干扰。(3)厨房处于低处,正好处于车行流线的尽端,餐厨流线互不干扰,厨房废渣的处理也不影响整个校区的其他部分。

2.4.2立面设计

本地块紧邻红岩纪念馆旁边,位置比较敏感。为配合整个项目的教育氛围和周边建筑的风格,本设计考虑采用青砖为主的外立面形式,青砖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外墙材料,符合国际学校的文化属性。在此基础上,精工细刻,反映中国的传统元素。

2.5景观设计

本工程充分利用红线内不可修建部分布置实土绿地,同时结合本地块的特色,设置主体广场,在广场上充分利用垂直绿化,提高整个用地绿地覆盖率,并创造和建筑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现代校园建筑规划设计时,应重视以下几点:(1)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校园选址应便于出行;(2)重视校园绿化、生态保护,充分利用原有地形进行规划布置;(3)建筑设计上,应做好合理的平面分区设计,确保立面形式美观。在上述实例中,建筑设计效果良好,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盛同辉,王卓君.学校建筑的规划及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56-5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