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5 10:39: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国有资产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财产和财产权益,国有资产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国民经济的基本,也是社会主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加强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实现资产增值保值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维持经济稳定的关键成分。
一、目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管理工作力度不足
由于企业是国有资产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国家和政府将国有资产委托给企业进行管理,以促进其保值增值。由于国家和政府对于资产管理的力度不足,很多企业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或者没有按照规定对其进行经营。按常理企业应该出台有关的政策对于国有资产进行特别的管理,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对于国有资产的数目没有很清楚的明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缺失导致国有资产运营过程中频频丢失,造成账目和实际有很大的差距。并且由于我国长期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国企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存在“重购轻管”的问题,只是利用大量的资金去采购,承包大量的国有资产,但是对于购置之后如何处理却没有足够的重视,这一切都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不扎实造成的,给国有资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2.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国有资产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资产,另一种是经营性国有资产。而流失的主要是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一般是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由于管理者、经营者的策略问题造成了管理失误,或者违反了国有资产的管理条例,人为造成国有资产处于险境中,最终导致国有资产浪费流失。笔者对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有资产流失的数量每年呈上升的趋势,经过推算,每年由于管理不善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数额能够达到五百多亿人民币,平均到每一天都在一亿以上。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国有资产流失,这里面不乏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种。外部原因就是我国的国企管理体制以及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政策问题,内部原因指的是国企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疏漏,导致国有资产人为流失。无论是内部问题还是外部问题,都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资产的流走对企业而言是巨大的损失,严重困扰着企业的发展和改革。
3.预算管理制度缺失
作为国有企业,无论是国有资产还是企业自身资产,在使用之前都应该做好预算,这样支出和收入才会形成比例,不断增强企业的实力。但是目前在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却存在国有资产运用预算不完善的情况,这就导致国有资产的使用过程中没有足够的依据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导致资产的流失。具体体现在下面这几个方面,首先就是账目和实际出现不符合的情况,这样就给财产的清算工作带来很大的考验,由于无法实现有效的统一,缺乏对于存量资产信息的全面掌握,也就无法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导致预算失去了应有的效果,这就让国有资产的效果得到了很大的削弱,给企业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加强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通过对于目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加强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方面主要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保障政府的双重职能得到分离,将更多的权利交给企业的管理者、其次要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利的分离,保障分权机制进入企业。为了保障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控制,第一,政府机构要进行配套改革,为国有资产管理提供足够的外部环境;第二,企业内部要采取措施加强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的保护,出台足够的资产保障体系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尤其是要针对国有资产浪费的情况出台专门的资产管理制度,并且在资产使用时进行合理的预算编制,有了预算作为后盾,财产使用过程中能够避免很多的风险,提升资产的利用效率。下面就提出一些加强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1.发挥国资委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已经让国资委员会成为了企业资产的出资人,但是依旧存在较多的问题。国资委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最高领导部门,因此在国资委改革中应该从现在开始使用委员制,从而正确定位自身的职能。并且国资委根据情况授予国企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由于国有资产数量巨大,国资委不可能对国有资产直接进行管理,国资委担任的角色是本地区内所有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为了不断地让国有资产增值保值,需要将国有资产交给国企进行运营。这样在国资委的统一领导下,国企在使用国有资产的过程中机会有所谨慎,有利于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逐步形成“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局势。
摘要:文章对精细化管理的特点和内容进行了分析,针对政府部门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要求和内容;通过构建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模式,改变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更新管理观念,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精细化的目标。
关键词:政府部门 国有资产管理 精细化
一、政府部门国有资产的含义
国有资产是指由政府部门占有并使用,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并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国有资产是确保政府部门作为行政机关正常运转和所属事业单位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优化资产配置,实施国有资产精细化是促进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迫切需要。
二、政府部门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的特点和内容
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精细化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它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体现了服务质量精细化和社会分工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要求。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并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简单说精细化管理体现在精、细、实三个方面。精:要求关注和精通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效利用场地、设备、物资、设施,减少浪费,提高管理效益。细: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注重工作的过程和细节。实:要求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国有资产管理程序多流程长,各部门在工作职责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落实相应的流程和细则,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运行成本,减少国有资产的浪费,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
三、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基本要求
1、明确的工作目标。要求各项工作制定明确的工作目的、内容、完成时间、负责人等,确定明确的目标,对工作任务定量,使责任人正确理解和领会工作,并完成任务。
2、规范的工作制度。制定工作管理制度和流程图,并确定详细地操作规程,使各项工作有规可循。
3、确定的工作责任。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员,特别是在流程交接的环节,做到责任到位。
4、标准的工作管理。各级人员按照岗位职责和分工,制定职责权限、管理要求,制定验收核查标准。
5、全程的过程监督。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各个环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政府部门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容
1、制度管理精细化。精细化管理,精是管理的关键环节,细是关键环节的主要控制点,这两点都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建立完善国有资产预算采购制度、储存发放制度、调剂和处置制度、维护保养制度等,在现有基础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部门职责、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工作规程,采取先确定过程再确定管理要求的做法,建立起内容全面、程序严密、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长效性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全覆盖,做到事事有规定、有程序、有人办、有记录,确保工作规范、顺畅、严谨、高效。
2、政府采购精细化。结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将过程方法理念体现在政府采购工作过程中,通过严格执行采购制度规定,做好相关记录,确保政府采购工作完全在综合管理体系的框架内运行。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要求体现在政府采购工作整个流程中,通过将政府采购工作的职责予以明确界定和划分,分析出关键程序和关键环节,接受财务和监察部门监督,确保这些程序和环节不出问题,努力实现采购工作过程的顺畅、高效、透明、廉洁。
3、日常管理精细化。规范国有资产的采购、验收、使用、报废等各环节,完善出入库登记手续,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坚持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保证国有资产管理三定,既定人、定位、定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安全。落实国有资产在各时间段、各环节、各具体岗位的衔接情况和人员责任情况,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通过零库存、低消耗、高品质、高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在国有资产投入的成本。在国有资产处置环节,建立健全,优先利用多余存量国有资产满足资产增量需求。
4、维护保养精细化。加强国有资产的维护保修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完好程度和利用效率。针对国有资产的不同状况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大修有计划,小修有安排,尽可能提高其使用率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5、信息管理精细化。通过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有效进行资源共享,了解国有资产状况,实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集成,对国有资产纷繁复杂的业务流程及时作出迅速、灵敏的反应,实现全过程、全寿命、全方位的有效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确保账、卡、物保持一致,提高财务预算的透明度,实施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
6、过程监督精细化。把推行精细管理和9000质量管理体系工作引入过程监督。对精细化管理实施监督评价。对国有资产的采购、验收、配置、使用、报废等各个环节均进行监督和考核。
通过构建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模式,改变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更新管理观念,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精细化的目标,为促进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一、高职院校资产信息系统管理建设的意义
(一)客观要求
高职院校国有资产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学校资产的管理效率,资产资源的配置使用情况,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投入的不断加重,高职院校的教育资产规模不断增加,这对高职院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财政部《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财资〔2016〕2号),对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清查。高职院校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是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开展其他资产管理工作的前提,并且对高职院校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完善,实现国有资产动态管理提出进一步要求,高职院校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势在必行。
(二)主观需要
高职院校资产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四大职能的物质保障。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办学功能的实现质量。由于起步时间、投入经费和技术等方面的差别,不同的高职院校在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发展上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迫切需要强化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从而解决长期存在的由于历史原因、政策原因或管理技术原因等造成的传统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完整、及时、高效地实现高职院校资产数据收集工作,保证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全程动态监管,切实做到资产管理过程的账表、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二、高职院校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现状
之前很多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部门使用的资产管理系统用起来不方便,效率低,因此,多数职业院校研发或购买了符合校内资产管理需要的网络版资产管理系统,虽然使资产管理工作进入了新局面,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产原始数据不准确、不规范
当前,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是2006年、2007年全国资产清查后的资产管理存量信息,信息大而全、多而乱,不是动态的信息数据。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固定资产价值评价标准已发生变化,但原始数据更新工作滞后。同时,在工作中存在资产使用人、存放地点、使用情况等发生变更后,资产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并没有随之变更现象,这些都导致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不准确,无法体现资产的实际状态。再者,受历史原因、政策要求或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原始数据中没有记录固定资产的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出厂日期等重要信息,致使原始资产数据不规范。
(二)资产数据增加缺少主动性、自觉性
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相当严重。资产的使用部门,注重资产的采购、使用,但对新增资产的信息数据缺乏收集、整理意识。当前,多数职业院校虽然设置了专职或兼职资产管理员,但实际管理水平仍达不到要求,尤其是责任意识薄弱。甚至出现设备到货后尚未验收,与设备相关的说明书、合格证已丢失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资产验收的工作进度和使用部门对设备资产的正常使用。工作不到位、数据不完整,导致与资产管理相关的“物”“信息”“流程”不能有效衔接,形成“资源孤岛”。
(三)资产变更无手续、无记录
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在部门调整、人员变更时,存在物随人走、人走物留、人换物换等不同情况,固定资产的衔接管理就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资产的使用人、管理人、存放地点、使用状况等发生了变更,但相关的资产变更手续和变更记录却没有跟进,与之相应,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在账资产数据变更也无人处理。
(四)资产报废流程不完善、不规范
资产报废处置是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实际工作中,被淘汰的仪器、设备等,往往因不能及时办理报废手续,导致实物堆积在实验室或办公室,严重占用学校教学办公场地。同时,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上废旧资产的相关信息一直留存,不能根据设备实际状况变更,导致资产数据不准确,且严重占用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空间。报废管理工作滞后加上学校管理人员轮岗变动,资产管理工作衔接不畅,最终导致资产数据信息混乱、管理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教学科研工作。
三、高职院校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探索和建议
当前,高职院校资产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已经引起了管理部门的关注。建立完整、准确的资产信息系统,实时、便捷地提供资产设备的基础数据,进一步理顺资产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工作,对确保资产管理线上信息系统和线下管理机制的有效结合,网络动态管理,确保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是十分必要的。建设网络版的资产管理系统,顺利发挥其优越性和实用性,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相应的保障措施。
(一)重视制度建设和完善
规章制度是行动的准则,资产管理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对新的制度规定,要积极组织研学,并及时根据新的规定,出台和修订诸如《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物资设备采购细则》《高职院校国有资产验收管理实施细则》《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员制度》《高职院校资产信息系统使用手册》等相关制度文件,梳理、制定相关工作流程和指南,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的职能和责任,规范办事流程,使资产管理做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为资产信息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二)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制度需要人落实,高职院校要改变过去“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必须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地位和作用要有足够的认识,必须对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学习能力有相应的要求。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高职院校资产信息系统的建设进程,影响资产管理的效率。资产管理工作本身有一定的连续性,要求管理人员相对稳定且工作责任心强,人员调整时,要及时交接资产管理账目、实物。资产管理信息建设要求对系统软件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对管理人员学习能力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要定期组织资产管理人员对相关政策法规、信息系统操作方法和信息系统升级发展学习的培训,加强业务交流和学习,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资产信息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加快资产信息系统建设
资产管理的性质要求对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版的信息系统权限要开放给二级资产管理单位(即仪器设备的使用部门),方便资产管理员及时建账、实时查询。因此,信息系统“云平台”必须具备两大功能:一是静态数据查询功能。用户能实时掌控资产的总量、存量以及变化情况,也能实时查询每一资产的状况明细或每位教职工占有和使用资产的相关信息。二是动态数据处理功能。系统涵盖资产验收、入账、调拨、变更、报废以及通知通告等业务处理模块,保证实现高职院校国有资产从配置、建账、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增减变动网格化管理、动态监控。通过信息系统“云平台”的建设,实现相关部门协同办公,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使资产管理工作更加有序、高效、安全。
(四)加强资产处置的规范建设
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中关于资产处置的规定,高职院校的国有资产处置必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对处置事项进行批复,资产处置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同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规定上,要求强化对资产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当前,高职院校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实行归口管理,如,办公通用设备归各使用单位,科研仪器专用设备归实训中心,图书杂志归图书馆,家具、用具归后勤管理处,同时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资产的综合管理。学校应当对处置资产开展定期或专项盘点,利用资产信息系统,对处置资产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报告、分析,实现资产处置的程序完整、手续规范,确保对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到账、卡、物相符。
(五)强化资产清查的管理落实
高职院校资产清查是指按照国家及高校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财务工作的管理流程对学校国有资产的账目、卡片、实物及资产状况开展清查,对资产损益情况进行认定的资产管理工作。定期或专项的资产清查,能够摸清学校一定时期或一定范围的资产使用情况,便于及时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使用资产效率。当前,高职院校资产清查过程中的帐、卡、物不符,资产账目混乱,其中一项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水平不高,导致资产清查流于形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未解决、未落实。因此,资产清查过程,可采用条形码或二维码识别技术,在每台仪器设备上粘贴条码标签,方便快捷扫描信息核实。资产清查后,必须及时将真实的资产使用情况反映到资产系统上,做到管理的动态化,同时发挥相关部门日常网络化的监管作用,对国有资产的盘盈、盘亏情况及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保障资产信息的完整、真实。
参考文献:
[1]李健.加强与推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发展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6).
[2]赵翠芝.优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7).
[3]吴平.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4).
[4]史晓仙.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新探[j].职教通讯,2014(8).
[5]姚琴.论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关键词】抽油机设备 自动化生产管理 功能应用 应用效果
1 基本现状
目前抽油机设备有413口,螺杆泵16口,由于设备多、分布分散加之人员少、治安环境复杂等因素造成的停井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天气、设备故障、人为因素造成的停井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使日常管理难度大幅度上升、采油时率下降、躺井率上升,严重影响了原油产量。因此如何改变现有依赖人工的油井生产管理方式,使油田的生产、安全管理由传统方式向自动化方向发展,提高机采系统的管理水平,是当前形势下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0年,自动化油井生产管理系统在管理区及各小队安装应用,现场安装300台油井生产管理监控装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该装置分别安装在控制柜、返杆、变压器上。在当前油区综治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油井生产管理系统是油田生产企业提高采油时率,增加产量,减少被盗损失,提升企业效益和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2 自动化油井生产管理系统介绍
系统共使用2台高性能服务器、7台终端计算机、一台大显示器。系统软件分客户端版和网络版两种。六个小队及调度室安装的是系统客户端软件;一台服务器安装的是网页程序,生产系统有关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计算机登录到指定网站,应用系统网络版软件。
油井生产管理系统以先进的通讯技术、电测量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为依托,采用GPRS无线通讯,不受地域的限制,有效地解决了分布广泛、位置偏远、环境特殊的抽油设备的数据采集和传输问题;系统实现了对抽油机井停井停电及时报警、对开、停井全天候实时监控;通过遥控反馈巡井信息;具备电参数计量功能,提供电能数据;系统与信息中心源点数据库对接,可以分析油井的生产状况,电机运行的电参数,根据停井时间推算影响产量,核算采油时率,实现了油井生产的数字化管理。
3 自动化油井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应用
3.1 停机、停电报警功能
现场抽油机因停机、停电时自动化油井生产管理系统会实时报警,值班人员可及时清楚的了解现场情况。根据采油厂油井现状设定的停井原因类别以及具体原因类型,进行选择上报。可根据需求选择查询任意时间段整个管理区或各小队的详细停井原因、停井时间。通过点击选择按钮可将原因类别分解成具体原因并至详细单井情况,使生产管理者能够清楚掌控停井情况。
系统停机报警功能在夜间应用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对于不法分子破坏偷盗造成的停井能够及时发现处理,从而有效协助了夜间的巡查工作,与去年同期对比:井口盗油由84井次减为61井次,单井管线打卡盗油由88井次减为26井次;井口设备破坏由16井次减为3井次,综合发案率较去年同期相比降低40%。
3.2 遥控巡井功能
职工在巡井过程中用遥控器对着监控装置点按并伴有声音提示时,便可将巡井信息实时传输到系统中。同时系统配置了每口井或每个小队的巡井信息,以及是否巡井、白天巡井次数、晚上巡井次数,根据配置数据自动计算巡井率,从而掌握职工巡井情况。3.3 电参数计量功能
通过现场监控装置的定时采集传输,从系统实时数据中根据需要点选显示参数,从而查询到井的运行状态及瞬时各项电参数情况。同时可以从系统历史数据中查询到井的连续运行状态及选定时间段的各项电参数,能够较为直观的了解油井生产过程中电参数的变化情况,便于对电机的运转情况进行监控,从而辅助我们的生产运行工作。
3.4 生产管理数据分析功能
系统中的日报表数据对接于源点数据库却更优于源点数据,能通过监控装置自动计算日耗电及吨液耗电指标,避免了源点数据中由人工核算、人为调控电量的一些弊端。同时系统可以根据所选时间段自动比对井的耗电量,并能将单井的电能值绘制成曲线,形象描绘单井电能变化情况,为我们的能耗分析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便及时开展调整工作。
我们利用系统电量进行了一些生产管理数据分析工作,核实了管理区300口抽油井的百米吨液耗电数据、对17口上提泵挂井的优化效果进行了对比,同时将系统电量应用于源点数据库,更正了电量数据,使机采系统的信息化资料更加准确完善。
另外,系统在统计井时率区域中能根据所选时间段自动完成对开井时间、停井时间、井时率的统计计算,管理人员只需结合相应时间段的停井原因查询,便可分析出影响采油时率的具体原因。由于采油时率指标透明化,对各队的现场精细化管理起到了非常大的督促作用。在生产管理工作中,干群做到停井及时处理、作业井及时抢开、减少日常维护性工作停井时间,使工作效率不断提升,采油时率提高了0.8个百分点。
4 应用效果
(1)油井生产管理系统的声音报警及时提示给我们停井、开井信息,从而方便掌握现场动态,对于非正常停井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进行处理,减少了该类原因影响的产量损失,也防止了因停井时间过长而造成的砂卡躺井;对于正常维护停井,有了该系统的存在,职工则在无形中自觉加压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使采油时率指标通过该系统的运作得到提高。
(2)从系统中可以获取到电流、电压、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电能等数据,可以反映抽油设备的运转情况,通过及时调整,达到地面和井下的协调生产;同时为我们解决了单井电表短缺、无法及时准确掌握油井耗能以及新工艺新技术应用、调整优化工作无法对比节能效果的问题。
(3)系统具有独特的遥控巡井功能,职工在巡井过程中利用配备的油井遥控器对巡过的油井发送信号,巡井信息就会及时地反馈到系统程序中,从而对职工的巡井工作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4)在当前油区综治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油井生产监控装置的安装对不法分子的偷盗、破坏行为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有效地减少了辖区内生产物质的损坏和丢失,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体制 模式构建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资产类似于国外的公共部门资产。国外公共部门资产的主要管理模式有日韩模式、德澳模式、美加模式、巴西模式。日韩模式是由财政部门负责综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由各主管部门负责资产具体管理;德澳模式是由财政部门所属的专门机构负责,并在全国成立分支机构管理全国的公有资产;美加模式中,财政部负责政府资产预算管理,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法规,并单独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负责政府资产管理的具体事务;巴西模式可以概括为由计划预算管理部的联邦资产秘书处负责日常管理。上述资产管理模式,对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1995年,财政部和原国有资产管理局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多年来,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规章制度滞后、管理体制未理顺等原因,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制度规定已不适应国有管理工作的需求,迫切需要出台新的管理办法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为此,财政部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2006颁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并从2006年7月1日起执行。从宏观角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进行了规范,提出了“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并规定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本文以“两个办法”为指导,从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方面,构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的构建
(一)管理体制的功效
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是指管理单位的决策权限、隶属关系、机构设置、调控机制、监督方法等方面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建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与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理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根本保证。
(二)“三级”资产管理体制的构建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理方式集约化、管理流程规范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机构专门化、管理规则法制化为目标,建立起以财政部门主导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管理体制。“两个办法”确定了“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各部门分工负责,单位占有使用”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分级管理的框架,目的是建立清晰、公正、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即财政部门作为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宏观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和具体管理。财政部门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实行综合管理,履行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职能,特别是在资产配置标准的制定、闲置资产的调剂利用、资产收益的征缴等方面一系列监督管理职能。各级财政部门应按照财政部令的要求和统一部署,尽快把此项职能承担起来,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创新管理模式,强化工作措施,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三级”资产管理体制结构按照这一框架,构建了行政事业单位“三级”资产管理体制,即一级资产管理部门――二级资产管理部门――三级资产管理部门(部门落实到个人管理或使用)。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即资产宏观管理部门,是国家的各级财政部门:二级资产管理部门,即资产所在的行政事业单位;三级资产管理部门,即微观管理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和使用的部门或个人。(1)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各级财政部门作为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宏观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一级部门。按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算”的体制,我国政府财政可分为“两层五级”,即中央和地方两层,地方分为省、市、县、乡,共两个层面五个级次。本级财政部门受上一级财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管,主要负责宏观层面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如政策法规的颁布与实施等。(2)二级资产管理部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为二级资产管理部门。行政事业单位是资产管理的主体,接受所属财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管,负责管理本单位的资产。资产管理包括从取得、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确保资产的合理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3)三级资产管理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为三级资产管理部门。为了实现行政单位的国家管理职能和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职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设置各种职能部门,具体负责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事务,这些部门所需要的资产由他们来使用与管理,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指导与监管本单位各部门的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与使用效益最大化。部门内部要根据资产的特点具体管理,将资产管理责任到人,使用、保管责任到人。另外,在此“三级”资产管理体制之外,还有必要实行委托管理制。办法指出,在理顺职能的基础上,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本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可以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些具体工作委托有关部门负责,并明确财政部门、受委托部门和行政单位的具体职责分工,以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受托部门和行政单位的积极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的管理制度建设
(一)一级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一级资产管理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宏观管理部门,也是最高级次的管理部门。国家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财政部是我国有关财政法规制度制定颁布的主管部门,管理制度建设重在宏观层面的把握,根据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结合行政单位社会管理职能与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职能的特点,制定、颁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包括从资产取得、使用、保管、处置等各个环节,并及时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以便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如“两个办法”已经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搭建了框架,在“两个办法”的基础上,财政部要尽快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评估、统计报告及特殊资产管理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力求全面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具体来讲,配置环节主要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审批办法》,并完善资产的配置标准;使用
环节主要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剂使用审批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审批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办法》;处置环节主要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办法》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人管理办法》;评估环节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产评估办法》;统计报告环节主要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实施方案》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特殊资产管理方面根据资产性质不同主要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境外资产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及《行政事业单位rr资产管理办法》等。同时,还应该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理论为指导,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的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国家财政部颁布的资产管理相关制度,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办法,并指导其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
(二)二级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制度建设
根据一级财政部门颁布的制度,结合本单位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特别要注意具体、明确,便于落实。行政事业单位的第一负责人对本单位资产管理负责,这样可以加强单位对资产管理的重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与安全完整性。设置本单位的资产管理机构,独立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相互牵制,负责本单位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在设立专门资产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如规模、业务等,配备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具备财会、管理、金融等相关领域知识,并具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制度先行,制度创新,有效地管理单位资产。
(三)三级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制度建设
三级资产管理部门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与使用部门。根据本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具体落实到部门或个人。特点是更具体、更细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部门的第一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工作。委托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部门的第一负责人授权委托本部门某一副职,负责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工作。个人责任制。根据资产的特点与使用情况,落实管理人员与使用人员的责任,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和保管必须狠抓,做到职责分工,责任到人。第一负责人负责本单位资产管理的全面工作,并对本行政事业单位第一负责人负责。如高等学校二级学院的院长对校长负责。考虑到部门第一负责人事情较多,除特殊情况外,如国家统一的资产清查等,一般可采用委托制。委托人的责任制度,本部门某一副职接受第一负责人的委托,全面负责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工作,要立书面的委托受托书,并及时向第一负责人汇报资产管理工作情况,对第一负责人负责。主要工作是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具体办法,加强对本部门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管。关于资产分类、登记、购置、使用、处置等,与上级部门的管理要求保持一致。管理与使用人员的责任制度,具体负责本业务部门所使用的资产的管理,做到“谁使用谁负责”,公共用品制定专门人员负责,约束资产的使用与保管。问责制,根据资产的存量与使用、安全完整情况,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委托管理制制度建设
如果根据情况实行委托管理资产,应该明确财政部门、受委托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职责分工,将这些分工通过制度加以规范。制度在先,共同执行,以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受托部门和行政单位的积极性。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制度建设是基础。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在严格执行财会法规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内部的规章制度,严格资产购置、使用、调拨、报废等审批权限和手续,杜绝在资产管理中的主观随意性。同时建立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既协调配合又相互监督制约的核算机制,加强部门处室间的衔接和协作,使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及时反馈到财务部门,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手段
(一)资产管理硬手段
资产管理硬手段是指通过改善资产管理的硬环境,如配备先进的办公设施、应用高效便捷的软件等。配备计算机进行管理是资产管理的必要手段,信息时代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资产管理信息化是实现有效资产管理的重要途径,而配备较好功能的计算机是实现资产信息化管理唯一手段。同时,资产管理的硬手段还包括自主研发或购买功能齐全的、先进的资产管理软件,注意软件的更新与升级。在此基础上,安装宽带网络,实现信息的完全畅通,加速信息共享。此外,在设置专职的资产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改善资产管理部门的其他办公条件。
(二)资产管理软手段
“理念”指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在认识一件事物或事件的时候,只有具备正确、合理的理念,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得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资产管理软手段是指通过狠抓以人为本的管理,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如新公共管理、职能渗透式管理、精细化管理等,实现资产的管理目标。(1)人本管理理念。人本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根本的管理理念。在所有因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调动好了人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建立从上到下的人管人的管理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人为中心,实现责任到人的管理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有效地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成本。所以,树立人本管理理念是重要的管理手段。(2)新公共管理的理念。新公共管理(NPM,New Public Management)运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新西兰,其理念是在不断推进政府职能市场化和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基础上,主张将私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引入公共部门,倡导“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达到追求经济、效率和效益的3E(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目标。新公共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从传统的行政“旧管理”(Administration)到商业化的“新管理”(Man-agement),包括在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个人行为方面的诸多变革。在实施过程中,新公共管理要求:在政策制定层面,对总支出进行战略性控制并根据各支出项目的优先次序安排预算;在操作层面,执行与个人责任制相结合的充分授权,关注成效;在信息支持方面,建立高效的支持决策的信息系统,包括预算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和国库监控系统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虽然不像企业那样追求利润,不计算成本,但以尽可能少的资产消耗实现尽可能多的办事效益,少花钱多办事,是公共部门工作的指导方针,将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引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才能达到资产管理的经济、效率和效益的3E的管理目标。(3)职能渗透管理理念。职能是某一部门或岗位人员应该完成的工作职责。渗,是指液体慢慢地透入或漏出。透,是指穿通,通过。而渗透,则比喻一种事物或者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职能渗透就是指不同工作部门或不同岗位的人员,为了实现某一工作目标而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涉及多单位、多部
[论文关键词]高校 国有资产 管理 竞争力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对高等院校的各种投资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积累所形成的资产,是整个社会国有资产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高校国有资产普遍表现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及对外投资等形式。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主要是对高校所拥有或控制资源的具体运用和优化配置,以资产的价值动态管理为基础,以获取价值增加为目的的管理过程,表现为高校资产数量及其结构的不断变化以及不同资产形态之间的不断转换。与其他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一样,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也存在着管理主体的“越位”、“缺位”、“虚位”等现象。如何进一步增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助推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是高校管理部门当前积极探索的课题。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动力、活力与竞争力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动力源自于高等教育与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决定高校发展活力的决定因素和源泉所在,也是进一步提升高校竞争力的内在需要。
1 强化资产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对高校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是从传统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延续过来的。传统高度集中的教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计划经济发展的需要,但背离了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现代大学的发展方向,严重阻碍了我国大学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对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化,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投入日趋多元化,使得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愈来愈明显,迫切要求高校按照市场规律来经营学校资产。
2 强化资产管理是提高学校办学活力的现实需要。受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高校长期在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开展管理,其运行状况对高校的发展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内在驱动力。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必然要求高校按市场规律办事,进一步盘活高校的存量国有资产,提高办学活力;要求资源管理走向精细管理、运作管理,提升办学活力并进一步拓展高校办学动力。
3 强化资产管理是提升高校竞争力的重要形式。高校竞争力是一个多维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人力资源固然是高校竞争力的关键与核心因素,而高校的物质资源和管理资源也是高校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物质载体。高校的物质基础资源是为高校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的要素资源,它包括经费来源、基础设施(校舍、办公设备、教学设备、实验条件、图书资料等等)、高校信息化资源等多个方面;管理资源则是虚拟资源,体现为对高校运作过程的控制能力,是构成高校竞争力的软要素,能够保障高校整体价值与职能的切实履行和发挥。两者的有效结合集中体现了高校资源管理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
二、当前高校资产管理缺乏动力、活力的表现
由于历史原因和计划经济的影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动力、活力,比较轻视国有资产管理对高校竞争力的实质影响。
1 树立国有资产全员管理的理念比较困难。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师生缺乏全局意识,以局部利益为出发点,被动接受的多,主动争取的少,“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亟需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积极争取项目,盘活资源,树立全员管理学校国有资产的理念,不断提升学校的活力。
2 管理机构设置分散,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资产管理往往分属于多个部门,有些资产的责任主体不明确,部门之间工作缺乏相互衔接,甚至出现部分资产管理交叉或真空的现象。高校内部存在信息“真空”、不对称、不完全等问题,领导与下属、主管领导与分管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都存在着程度不等的“信息鸿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整体力量的发挥,有些时候难免出现“1+l
3 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管理不规范。高校的资产管理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缺乏系统、规范、相互衔接的规章制度,存在“人治”大于“法治”,人情、面子大于规矩、制度的问题,更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无法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无法适应高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影响到高校竞争力的集聚与提升。
4 信息化程度较低,难以适应精细化管理的需要。由于高校对资产管理的不重视,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已完成的信息化系统多是零碎的、不完整的,滞后于高校规模的快速增长,难以适应高校资产管理精细化的要求。
5 实验室管理基础薄弱,大型仪器设备难以充分共事。目前多数高校的实验室是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以理论教学为依托、以科学研究为导向而建设的,存在设置小而全、管理较为松散、部分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等问题,致使大型仪器设备难以共享,功能的深度开发较为困难,影响了各类资产的运行效益。
三、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竞争力的途径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应以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规定为依据,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为目标,以国有资产的高效运行和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全面构建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教学科研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1 管理理念由粗放式走向精细化,不断提高资产的运行效率。高校资产管理一直是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高校总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资产规模的扩大,资产管理也处在不断改进之中。我们要更新观念,树立购置设备重要、管理设备更重要的思想意识;要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投资效益;要以“确保非经营性资产合理有效地使用。确保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为指导思想,构建转型时期的高校资产管理体系。
2 以优化机构设置整合为切入点,为学校资产管理奠定基础。为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高校应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依据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暂行办法》(财政部第36号令)逐步改革校内机构设置,构建符合学校资产管理需要的管理体制。随着学校机构的优化组合,逐渐明确资产管理责任主体,提升资产管理的竞争力,继而提升高校的整体竞争力。
3 以制度建设为导向,提高资产管理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制度建设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应加快出台资产管理、公用房调配、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制度,逐步形成资产管理从购置、管理、使用到处置整个周期的系统规章制度,使资产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使国有资产处于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之中,为资产精细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高校竞争力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或是一种服务,而是一个系统,它全方位地反映了高校组织系统在社会大系统中发现价值、寻找价值、利用价值、提升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作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者,首先要学会自我管理,不断修炼自我素质,塑造出向上的、自信的、严谨规范的职业形象。
4 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栽体,加强国有资产的精细化管理。通过不断完善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立即时、动态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准确地掌握高校国有资产的数量、价值、分布、购置日期、使用与经营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为购置、管理、使用、调配、报废处置提供决策依据,加强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
5 以方法创新为途径,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的过程管理。为了使资产管理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认真落实校院两级资产管理责任体系,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层层分解资产管理的责任,使每项资产都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同时认真摸清家底,建立国有资产报告制度,并对各学院、直属单位开展资产管理与使用评估;根据资产处置的程序、方法和权限,在资产报废处置过程中,采用招标竞价的方式,使整个资产处置过程透明化、公开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制定资产管理考核评价标准,从资产的计划采购、保管使用、报废处置等环节考核二级单位资产管理是否规范,调动二级单位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积极性。
论文摘要:实现科学化精细化财政管理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具有现实迫切性。科学化精细化所要突破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主要是预算编制管理、收费资金统管、专项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外部环境助推和内部协同整合来提升财政管理的效能与效率。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紧扣当前财政管理的脉搏,深刻精辟地揭示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理财新方略,抓住了公共财政管理的灵魂和财政工作的活力源泉。我们必须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贯注到、落实到财政工作的全程运行之中,使之发挥出强劲而持久的重大作用。
一、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具有现实迫切性
首先是政府转型需要财政管理“转轨”。责任型、法制型、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履行离不开公共财政的高效精确运作来体现与实现。另一方面,也是民主政治不断进步的紧迫要求,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有权利、有意愿知晓其来龙去脉和效益如何。其次是应对财政收支矛盾尖锐的根本对策。县乡基层财政持续困难,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资金缺口持续扩大,迫使财政部门必须精打细算,分厘必较。即通过各项财政管理制度的细化完善,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好用活,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可信度。其三是确保资金安全有效和消除资金管理风险的必然路径。近年来各级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反复披露出一个“顽症”:资金紧张与铺张浪费并存现象较为突出,且屡查屡犯,屡禁不止,人、车、话、会、接待费等行政成本快速膨胀,这种粗放型管理被讽喻为“官油壮捻子,头比身子大”。加之资金运行过程中风险失控的隐患继续积累,骗套财政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现象日益突出,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套严密清晰、刚性系统的管理约束机制。其四是建设廉洁型财政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财政部门在管理分配资金的过程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利益诱惑,关键环节和核心岗位的权力过于集中,工作透明度不高,导致自由裁量权失范,索贿受贿现象时有发生,《财苑警示录》中的违纪违法案例启示我们,必须运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机制缩短权力半径,强化监督制衡,从业务操作层面上有效化解和预防各种不廉洁行为。
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突破,点难点
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以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人民群众期待的民生热点和社会公众不满的管理弱点为重点;以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为主线,敢于抓主要矛盾、抓源头控制、抓权力分解、抓程序制衡、抓机制透明,防止避重就轻,重表轻里,只说不做。
(一)尽快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
一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预算编制的级次顺序,增加预算编制时间,提高预算的精确程度。二是建立健全预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完善行政开支定员定额标准。构建部门机构编制、业务计划与经费预算衔接对应机制。三是预算编制终端必须数据化和具体化,提高预算的预测性、前瞻性和控制力,尽量减少“以基数定预算”的惯性方法。当前有必要实行“开门预算”,加强人大财经委员会的专门审核与监督,引入公众质询参与机制,增强预算的公开性和公信力,以真正解决预算报告“内行说不清,外行看不懂”。“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的根本缺陷。四是要加快建立预算支出的绩效考评机制,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围绕重大资金项目、民生项目、行政成本项目推行预算支出绩效考评试点,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编制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逐步建立绩效考评结果公开制度,提高绩效考评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二)细化收费资金统管
以当前正在开展的“小金库”专项治理为契机,彻底清理预算外资金账户,严格规范各单位财务管理,建立“零户”统管机制,取消各单位收入过渡户,实行票款分离,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要全面推行综合财政预算,把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各类非税收人纳人预算管理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使各类收费资金在科学化精细化机制引导约束下发挥应有的使用效益。
(三)强化专项资金管理
由于缺乏系统严密的管理方法,相当一部分资金被挤占挪用充做公用经费,有些甚至被截留贪污。因此要从源头上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设置,严格控制新增项目,规范现行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一要提高专项转移支付管理透明度。其设立要做到有合理明确的分配依据与标准,有操作程序,真正体现公开、公正、透明、效率原则,及时公布各项转移支付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减少随意性。二要加强监督考核和问责力度,使各类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益有一个明显提高。
(四)要严格国有资产管理
切实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全面衔接和有机结合,制定操作性强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更新报废标准和相关配套制度,依法规范处置国有资产,切实加强新增资产配置专项审核和资产收费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完整安全,保值增值。
三、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需要外部环境助推和内部协同整合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整改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优化国有资产结构,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所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产权主体明晰化,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能力、资产运行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国有资产存在账实不符、闲置、处置不当的问题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来源于政府购置、建造、有偿或无偿、置换取的、盘盈、接受捐赠等来源。这里的账实不符并不是单纯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记账与实物记录不相符合,而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账务与资产的管理不相符合。虽然国家近几年出台了很多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办法但是似乎忽略了基本的问题。财务相关管理单位的管理人员(库管)及财务记录人员并不清楚资产的具体情况,即使清楚也对不准号,财务上也没有任何的相关记录。其次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闲置。所谓闲置资产是指该资产停止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且不需用的,或者是已经被新购买的具有同类用途的资产所替代。然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这些闲置资产大部分来源于二手资产(暂时无用、有些许损坏但并没有维修就用新的替代)、一次性资产(为某些工作专门购买的资产,工作做完后就不在使用),时日累计这些资产就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再次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监管力度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处置不当,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未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记录入档,特别是在国有资产配置、处置环节;单位领导及仓库管理人员不清楚具体资产的调拨、变卖、报损、报废,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违规处置,擅自报废、报损;报废的资产不进行处理及违规操作。
2.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缺乏重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环节比较薄弱,管理目标不明确,思想认识不够,不能够正确看待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没有资产管理意识,进而出现国有资产清查与盘点不配比、规定标准与使用标准不相符、实用性与使用性脱轨。(1)所谓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与盘点不匹配是指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定期对国有资产进行盘点但盘点完之后只有盘点报告和盘点表,相关管理人员并没有及时对资产进行清查(账务清查与实体国有资产清查)并没有根据盘点报告进行整改,从而造成的后果就是盘点报告与年度国有资产清查出现不配比情况。(2)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有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个人不得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置、拍卖、报废等处理。但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仍然从在对国有资产处置随意化、个人化的现象,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规定标准与使用标准不符。(3)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对某些特定的工作配备特定国有资产,而这些特定配备的国有资产并没有单独做过资产处理,进而造成行政事业单位部分国有资产流失、浪费的现象,使国有资产的实用性与使用性脱节。
3.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会计核算系统未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相互对接、管理职责不明晰,比如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系统、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出借管理系统等。这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仍然单独运行,管理制度缺失,不同资产管理部门重复,使国有资产造成重复、浪费,不同单位资产管理人员对相同的资产进行统计、报告不仅加大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造成资产重复盘点、命名,最终造成虚增国有资产,不利于国有资产的管理。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1.培养国有资产管理队伍,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道德品质是管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必要条件;转变工作理念,改变工作方式,定期举行专业培训,进行实际调研活动,确保国有资产做到账目清楚、账实相符。对专业管理人员采取绩效考核的办法进行奖罚分明,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水平;设置专业资产核算岗位;严格执行管理规定有必要时应建立合理的资产交易平台对需要处置、拍卖、转让的国有资产进行公开、公平、透明的交易并建立处置台账,做到“进来有物,出去有据”的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实物清查与盘点,做到盘点报告与清查账务同步;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闲置国有资产。
2.建立“统一所有、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系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统一所有、归口管理是指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配、使用、出租、出借、拍卖、处置、报损等一系列资产活动中应该遵循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运行管理规律;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互制约、协调、形成一种有机的管理体制。为使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安全完整就应该做到国有资产统一所有、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理念。比如在行政事业单位综合办公室设立资产专管人员,专门负责资产购入、领出、借用等登记,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并建立资产明细账。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外其他部门均应明确有专门兼职人员负责本部门的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员有变动的应有对本单位资产盘点及交接记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的重视程度,转变思想,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执行,建立系统、规范、透明的管理体系使资产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做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
3.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主体明晰化、精细化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权责清晰化、精细化,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管理体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监管并着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征收、使用、分配。加强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处置的科学规范、统一的管理机制,并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跟踪档案,对资产的拍卖、置换、报废、出租、出借的收入上缴情况进行追踪,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合理、规范。对未经批准出租、出借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不按规定上缴国有资产收益的应及时查处、追踪,对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应利用法律武器进行制裁、处罚。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监缴工作,确保国有资产收益应收尽收。
4.加强国有资产信息化动态监管,提高国有资产运行效率在互联互通的时代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调度、利用网络化是很有必要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据动态化管理实现财政资产管理和部门单位资产无缝对接,利用条形码技术实现对实物资产的实时盘点,有利于资产查询及使用效率分析,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网上审批功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正规化;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流失、浪费;节约国家财政支出,建立、建全国有资产电子信息平台,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透明、真实可靠,为建立节约型政府保驾护航。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研究
一、引言
我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医院从事医疗、教学、科研等业务活动的重要载体。医院固定资产配置是否科学、合理,日常管理是否严格、规范,是否能做到保值增值等,对医院的正常运营和快速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研究和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程的推进,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都加大了对医院财务资产的精细化管理的力度,再加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公立医院年度资产报表和年度国有资产分析报告提出的硬性报送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的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特别是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现状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个别医院在规范性方面还存在多多少少的问题。(一)没有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流于形式,不能对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保值增值等情况实行有效的日常监管。(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管理等日常活动缺乏制度依据,科室与科室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职责不清,沟通不畅。造成工作扯皮、管理缺失、风险增加。(三)固定资产配置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固定资产配置不科学、不合理。一方面情况是购置盲目,导致过度配置,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情况是资产配置缺失,不能充分发挥资产的支撑效益,限制和影响资产性能的发挥。(四)固定资产的绩效评价缺失,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使用后评价。既没有充分调动现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潜能,也不能为医院下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配置医院固定资产提供参考和依据。(五)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不规范。一是应该列入固定资产管理的图书、小型设备等直接列支,没有按固定资产进行归类管理,造成固定资产账外流动,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风险;二是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入账,没有按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监管和提取折旧,导致医院资产及当期费用数据失真,存在很大的资产管理风险;三是在建工程项目早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但迟迟不办理决算审计及转固定资产手续。已投入使用项目不能正常按固定资产管理并计提折旧,造成资产不实,费用不准;四是医院设备采购入库使用后财务报账不及时、会造成使用年限和财务折旧年限不一致,带来对账、财务审计等一系列管理不便;五是固定资产折旧提取随意性强。没有按规定的使用年限和折旧方法进行提取。有些医院为了满足绩效核算,计提折旧存在忽高忽低、科室间政策不一致、少提折旧、甚至超期超原值计提折旧的情况,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账务处理混乱,主要经济数据失真。(六)固定资产出租、出借、出售及对外投资管理不规范。存在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而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的行为及现象,固定资产处置收入私自留存,没有按规定上缴国库。事实上,国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国有资产的对外出租、出借、出售及投资有着严格的规定,资产价值在规定限额以内的处置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报财政部门备案;对于资产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投资,要报上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出租、出借、出售收入及对外投资收益必须按规定及时上交国库。凡是没有按上述规定办理的行为均属违规。(七)固定资产报废管理不规范。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报废必须履行严格的报废审批手续,而现实情况是:有些医院固定资产到期或损毁报废没有履行报废审批手续,自行进行账务资产核销或核减;有些医院固定资产毁损报废多年,实物早已不存在了,但迟迟不走报废处理程序,资产长期挂账,造成账实不符,资产不实。(八)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缺失。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相关人员固定资产管理能力和水平不高,日常固定资产管理流于形式或管理出现盲点及空白。主要表现在: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固定资产台账设置不规范,没有实行动态化管理;没有实行固定资产卡片式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没有对医院固定资产实行日常巡查和定期盘点,没有固定资产盘点表;固定资产使用科室没有明确资产管理责任人,科室管理缺失等。(九)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还停留在手工操作或者单机版的阶段,在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没有设置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及精细化程度不高,不能提供科学的资产分析报告,不能科学合理配置医院资产,不能有效促进医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能保障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三、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目前,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及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持续要求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不断努力下,各级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不断规范、水平不断提高,国有资产在为人民健康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之所以有些医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领导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医院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日常固定资产管理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不单独设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配备专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不重视在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方面进行投资;对国有资产的日常规范化管理监督落实不到位等。(二)国有资产管理以及相关财务人员国有资产管理经验不足。他们的管理知识及实战技能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医院国有资产日常规范化管理需要。(三)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缺乏考评监督机制。职工工作责任心不强,人浮于事,不能按固定资产管理相关要求完成日常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四、解决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针对目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引起医院管理层的重视,并尽早尽快采取措施给予解决。可以采取如下主要措施:(一)从领导层面提高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重视程度。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必须纳入医院的年度工作计划,并明确由医院主要领导亲自抓。对于涉及固定资产购置、对外投资、报废处理等重大事项,必须经党委会或院长办公会等集体研究决定。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分管领导必须经常过问;对于固定资产日产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研究解决。(二)加强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应当建立医院内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并配备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医院固定资产的入库、日常动态监管、处置等工作。把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具体到部门、具体到事、具体到人。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让专门的人专一专心去管这件事。同时,也能更好地增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及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把医院固定资产管出规范、管出成效。必须建立健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制度控制是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之一。我们必须使用好制度控制这个法宝,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必须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我们要用行之有效的制度来管理事,靠科学规范的制度来约束人。这样一来,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也就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靠,管理失职也可以做到有责可追。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系统化、体系化,要细化、具体到固定资产论证、采购、入库、日常监管、处置、分析评价等各个环节。(三)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工作要干好,人才是关键,要加大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环节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一方面要注重对相关人员专业理论知识的提升;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职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培训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请进来,聘请专家搞内部培训;也可以走出去,参加针对性的培训班;甚至可以分期分批选派骨干人员到管理好的医院现场观摩、跟班学习,去直观性地学习兄弟单位规范化、专业化的账务、实物日常操作管理,包括学习人家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为创新创造性的做好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思路和借鉴。(四)加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力度。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自行开发、委托专业团队开发,也可以购买市场上已开发成熟的适应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的软件。总之,要不断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力度,并在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需求,增加涵盖固定资产管理功能的模块。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丰富资产控制手段,实行医院资产管理精细化;积极运用资产状况分析数据为医院业务运行管理服务。(五)实行资产管理评价及责任追究机制。医院应该实行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地日常考核评价机制。考核既要涉及到资产管理部门,也要涉及到各级资产管理人员。1.要建立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部门。考评部门可以是专门建立的资产考核评价小组,也可以归口审计或质控部门进行考核。只要能有专业甄别能力,又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即可。2.要根据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求,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考核评价标准,考评标准要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要做到考核评价有据可循,不当儿戏。3.考核评价结果要和个人绩效相挂钩,奖优罚劣。对由于管理失误给单位带来重大损失的,要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责任。实行资产管理工作后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目的就是督促资产管理人员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心,把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地更实、更细、更好。
参考文献:
[1]郭兴利.对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12).
[2]王俊辉.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J].中国商界,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