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5 10:39: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经济生活的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教学;汇率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经济生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也反映在了高中教育教学中,高一开设了《经济生活》的课程,该课程以马克思注意理论为指导,以经济生活为基础,以经济学相关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掌握有关经济学的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经济生活,最终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下面我们就以高一政治《经济生活》这门课程中有关“汇率”的部分内容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有关“汇率”的概述
从定义上来说,教材中这样阐述汇率,它是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实际上汇率是一种价格,是一国货币单位表示另外国家货币的价格,实际上汇率表示的是一种价格。正是因为不同国家其货币币值不同,因此两国货币在兑换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应的比率来进行兑换,所以汇率还可以成为兑换率。在货币兑换的过程中,两种货币均可作为对方货币价格计算的标准,所以汇率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标价法,前者看成外国货币数额不变,这时随着外国货币币值的变化本国货币数额随之改变,在这种标价法之下,外汇汇率升降与外币币值的升降之间为正比例的关系,同时与本币币值的升降呈现出反比关系;后者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标准,表示为折合成多少的外国货币单位,也就是说在这种标价法下,本国货币的数额始终是不变的,随着本国货币币值的变化外国货币数额发生变化。尤其是人民币加入“SDR”,将对美元汇率造成极大的威胁,人民币纳入SDR后,将有更多国家和地区与内地相关机构加强合作的意愿,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区域结构亦加快调整。因此,人们对汇率相关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高中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讲明,不管是采用直接还是间接标价法,都要看货币换算是否便利,同时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先明确使用何种标价法,然后再确定汇率在当时是上升还是下降,这样才能避免误解。
二、《经济生活》教学中的汇率问题
1.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在国际之间的贸易网络过程中,汇率是始终发生着变动的,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国际收支的变动。一国国际收支如果发生了顺差,那么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长以及外国货币的供给将会增加,这时的外汇会供过于求,出现该国货币与外国汇率分别上升、下降的现象,相反的若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逆差,那么这时该国为了支付对外债务,其对外国货币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这时外汇将会供不应求,出现了该国货币汇率与外汇汇率分别下降与上升的现象,纸笔流通制度之下汇率变动主要由一国国际收支情况决定;第二,通货膨胀。一国物价上涨的同时,其出口商品的成本就会提升,随之减少出口商品的數量,但是进口商品的价格几乎没有变化发生,将增加进口商品数量,这时容易出现逆差,外汇汇率随之上升。通货膨胀基于外汇汇率的影响,是新课标要求学生理解的知识点之一,自从新课改试点开始以来,它就是高考的常考点,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点时,教师应注意多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这样学生很容易会学会如何判断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相关问题,则对于提升学生解答这一知识点的能力非常重要;第三,利率。一般一国利率提升,将会引发资本内流,资本流入之前需要兑换成该国的货币,这时容易出现外汇市场供不应求的现象,进而出现该国货币汇率上升,反之则该国汇率下降;第四,中央银行的干预。中央银行可以按照既定的政策目标,合理选择实际利用政策性工具,适当该与外汇市场,成为汇率短期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一直以来,人民币汇率升降的问题都是高考的热点,因此必须深刻理解人民币汇率升降对经济有何影响。首先,从有利方面来分析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上升,各种国外消费品价格降低甚至低于进口成本,这种情况下有利于促进进口,这时国内资本转到了国外投资上,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国外投资能力,这无疑为我国企业销售渠道的开拓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在讲述这部分知识点时,注意要简洁明了,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与理解;其次,从不利方面谈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影响。虽然人民币汇率上升会对国家经济带来一些益处,但是也存在一定负面影响,如抑制出口增长、增加就业压力、外债规模扩大等;第三,从不利方面分析人民币汇率下降的影响。人民币贬值随之而来的就是物价上升,扩大国内生产者的生产成本,这时人们将会将资本投到国外,以赚取外汇,与此同时大大降低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购买力。要答好这方面的问题,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人民币升值将会对我国各企业造成何种影响,分析判断怎样的情况下可以促进我国企业发展。
结语:
世间万事万物,多了就得分类。
天文上有星系分类方法、地上的岩石圈有岩石分类方法、生物圈有生物的分类方法、人们的劳动也有行业分类方法、商场超市有商品货物分类方法,各种固体废弃物也需要有相应的分类方法。
2002年,欧盟已经颁布了所有固体废物的分类标准,共分三个层次20大类、111种类、838小类,其中生活垃圾是最后一类,分3个种类、40个小类。
二、生活垃圾为什么要分类
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生活垃圾分类理念,理由主要在于:
第一,生活垃圾中含有部分材料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从生活垃圾中回收材料,比从自然界获取更便宜、更经济。
第二,将可堆肥垃圾或可焚烧垃圾单独分出来,有利于后端堆肥设施和焚烧设施的稳定处理。
第三,在源头分流出一些材料,可以减少剩余需要清运和填埋的垃圾量,不仅可以节省清运费用和处理费用,还能节省填埋库容延长填埋场使用年限。
第四,将一些有毒有害废物分离出来,对整个环境和社会具有较大的外部性。
三、生活垃圾分类的本质
越纯净的材料越是好原料,价值也相对较高。在自然界,纯净的材料是很稀罕的,故非常珍贵。比如通过科技手段从自然矿物中提取高纯度的材料,如铜、铁、盐等。所有的固体废物都是各种材料的混合体。在各种固体废物中,有的数量巨大但成分相对单一,如粉煤灰、高炉渣等,因为成分单一,于是相对容易资源化利用。而生活垃圾是成分最复杂的一类,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将其作为原材料的价值很低,只能采用焚烧或填埋这样广谱性的方法进行处理。所以,生活垃圾分类的本质是精细化。精细化就是“提纯”或者说是“除杂”。
四、生活垃圾分类要分到多精细
“管理层面的分类方法”和“实践层面的分类工作”是两个层面。管理层面应统筹考虑各种情况,分类应详尽;实践层面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种类或细分种类开展回收工作。
生活垃圾分类的精细化层度至少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一)层次A:1类,混合生活垃圾。
(二)层次B:2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三)层次C:10类左右,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废造纸原料、废轻化工原料、废玻璃、可降解有机垃圾、砖瓦等惰性垃圾、家庭有害垃圾等。
(四)层次D:100类以上,将层次C的固废各细分5-10类
(五)层次E:1000类以上,将层次E的固废进一步细分。
一般来说,在源^仅分类到层次C,在回收站或集散点可细分到层次D,而在专业资源化利用厂可通过提纯或除杂工艺,进一步提升材料的纯度和利用价值。
此外,还有几类特殊的产品,纯度高、数量大,也可在源头回收,如矿泉水瓶(PET瓶)、易拉罐、玻璃瓶等。
五、如何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是一个方案可以解决的,也不是一次性投入多少装备就可以解决的,更不是加大宣传把分类投放做好就可以了。而是需要一套有计划、有步骤的系列专项回收计划形成的“组合拳”。
所以,应针对各种特定品种的垃圾开展专项研究,建立专项活动计划。从前端收集、到中转运输、再到后端处理全过程考虑,利用可依托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并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开展全过程经济性分析和评价,建立合理的财税机制,制定专项回收方案。通过各种专项回收方案的推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逐步从生活垃圾中分流出高品质的材料,用于资源化利用,减少剩余垃圾清运量和处理量。
山东潍坊烟草有限公司寒亭营销部山东潍坊261100
摘要:新时期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既面临机遇,也存在挑战,而挑战的主要原因在于群众思想逐步转变,不断提高政府部门控制和引导的难度,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腐败、颓废的观念逐步侵蚀思想政治工作者,部分西方意识形态已经渗透到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造成新时期政治思想工作质量差、效率低的现状。如何面对挑战,则需要提高政治思想工作的主动性、时代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问题;措施
政治思想工作是党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生命线,是国家和党拥有的政治优势,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出现变化。在此新环境、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遇到新问题和新矛盾。所以要以政治工作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了解思想活动的新规律和新变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可持续、长治久安的发展。
1 正确认识现在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政治思想工作并非像部分人理解的那样,其是呈现在书本上、教条化的理论,只要在需要时读一读就可以全面解决问题。而是要求我们按照其基本原理,和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努力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资本主义国家也有思想政治工作,而且在某些方面做的比较好,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其有价值的经验。政治思想工作并非摆样子、虚工作,而是实在、具体的工作,是新时期中国获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科技快速发展所需求的,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这并不是某些单位、某些人的工作,而是艰巨、长期的系统工作,只凭借局部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各阶层、全社会的参与。由于政治思想工作与社会主义事业、民族未来、国家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其意义深远而重大。所以改进政治思想工作势在必行,应该逐步创新机制、手段、方法、形式、内容,尤其要提高时代感,在主动性、实效性、针对性等方面多下功夫。
2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新时期政治思想工作缺少导向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手机、电脑等现代化设备的普遍使用,各种言论、思潮对人们思想观念具有一定冲击,群众接触到复杂化、多样化的思想言论,人们从传统思维模式逐渐转变成现实化、经济化的模式,人们思想政治的趋势会体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现象,如:重钱重权思想,不正确价值观,对社会缺乏责任感、诚信,逆反思想严重等。如果不正面引导和及时调整此多元化思想,则会对单位的顺利发展造成影响。
2.2 政治思想工作系统性和持续性较差
受传统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的影响,在新时期政治思想工作中,其工作状况比较滞后。而在实施政治思想工作时,没有深入触及矛盾本质,暴露出制度不完善,考核、监督标准不规范等问题。职工和干部间缺少直接交流,对职工的个体诉求和思想状况了解较少,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等。进而造成干部职工的倦怠思想和心理不平衡现象,还会产生政治思想弱和腐败等问题。
2.3 没有以实际为切入点,没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新时期,快速发展的经济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生活水平。但是当物质生活到达某种标准时,人们更重视实现自我价值并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传统政治思想工作已难以跟上形势,其没有以实际为切入点,比较重视给予单位职工生产和物质方面关爱,忽视职工在精神上的诉求,造成职工缺少工作积极性。职工中有较强的利己主义、本位主义思想,且缺乏大局意识。
3 新时期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3.1 增强政治思想意识,健全保障机制
新时期、新形势下,政治思想工作要为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为职工建设精神文化家园提供服务。所以要重视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提高其对政治思想工作的认识。要逐步健全政治思想工作的保障机制,完善政工队伍,为增强政治思想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要逐步开展职工信念和理想教育,运用不同的主题活动,引导职工正确认识自身重任、认清形势,提高他们的政治责任感;面对利益关系时要引导职工正确的处理,积极转变工作方式和思路,让单位实现平稳中求突破、求发展的目标。另外,要提高单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培养起职工的团队精神,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建立起活力迸发、健康向上团队,统一所有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推进各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运用信息平台,实现政治思想工作的目标
充分运用现代化载体和媒介,与时俱进的提高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时效性和时代感,符合网络发展的要求,全面分析和了解多元化的媒体,构建起政治思想工作的网站,借助网络优势,组建传递正能量的QQ 群及其他网络平台,传递和渗透正面、积极的政治思想。要开展较高参与性、趣味性,受群众喜欢的政工活动,重视网络热点新闻中人们的思想动向,从而有针对性的指导职工思想,使其建立起健康思维。另外在新时期要按照职员的接受特点,由单向训导拓展成统一培训模式,贴近工作和生活,积极将空泛的灌输式转化成为渗透式教育。
3.3 重视学习教育,严格组织纪律,提高大局意识
要健全学习制度,重视学习市场经济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拓展创新能力,科学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领导重视培养党纪党性观念,严格遵守组织原则,并对民主决策机制予以完善。此外,要培养大局意识、重视配合与沟通,领导与职工间要真诚善待,树立全局思想观念,增强工作的管理能力,促进创新与改革,运用新方法、新思路处理政治思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4 结束语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重新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社会上各种思潮也出现冲突和矛盾,让政治思想面临缺少导向性、系统性和持续性较差、没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等新问题。只有认清目前形势,逐步增强政治思想意识,健全保障机制;要全面运用信息平台,实现政治思想工作的目标;还要重视学习教育,严格组织纪律,提高大局意识。这样才能全面、系统的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庄文林.浅析新形势下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3(14).
【关键词】生活品质;消费高级化;消费水平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5-0042-03
生活品质,是指人们享受物质和文化发展的水平和对于这种享受的主观感受与满意程度,它包括客观的生活品质和主观的生活品质。客观的生活品质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收入和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获得的包括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在内的服务;主观的生活品质是指人们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收入以及对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获得的包括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在内的服务的主观感受和满意程度。居民消费高级化是指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从较低生活质量标准的消费结构向较高生活质量标准的消费结构演变的过程。
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与居民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面,生活品质的评价指标很多跟居民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的指标相关联;另一方面,一个地区居民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的转变升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高低,合理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能有效增进居民生活的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以浙江省会城市为例,杭州正在着力打造“生活品质之城”,体现了浙江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发展理念。为了更好地衡量生活品质,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2007)形成了以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和环境生活品质5大维度、20个领域、50项指标为内容的生活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这个评价指标体系,笔者提出促进消费高级化的路径。
一、从经济生活品质角度促进居民消费高级化的路径探索
经济生活品质维度由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居民收入满意度(主观)、服务性消费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新产品产值率、国际开放度、人均GDP和创业环境满意度(主观)等9项指标组成。根据经济生活评价主要指标,扩大居民消费并提升经济生活品质需要从“两个提高”着手。
(一)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
以浙江省为例,虽然居民收入居全国前列,但自2000年以来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速,也低于GDP的增长速度。所以,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从GDP的增长中获得的福利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从这个角度我们认为,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有三个。一是合理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并在制定收入分配政策时针对不同的收入群体要区别对待,比如通过“补低”、“扩中”和“调高”等措施,缩小浙江省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二是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深入挖掘其潜在的消费能力,具体的途径包括:调整农业结构,确保第一产业收入稳定增长;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途径;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考办技能培训班,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等。三是大力开展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着力改善城镇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把持续增加居民收入作为主要目标,不断增加社会现实购买力。
(二)提高服务性消费比重,改善消费结构
以浙江省为例,从居民服务性消费发展变化看,具有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可以在较长时间里拉动消费市场的繁荣。要在政策层面和产业层面采取有力措施,将居民的消费需求潜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增强居民消费信心,让居民消费需求得到有效释放,尤其要做好消费政策的调整,引导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为此建议:一要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基础上完善社会保障以增加居民服务性消费能力;二要进一步优化服务性消费结构,必须在保持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加快信息中介、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人文旅游、农业旅游和工业旅游等行业的繁荣发展,以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三要加强对居民服务性消费价格监管的力度;四要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立健全物流、金融、邮政、电信、运输、旅游、体育、商贸和餐饮等行业服务标准,并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及有关社会机构的作用,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水平。
二、从文化生活品质角度促进居民消费高级化的路径探索
文化生活品质维度有平均受教育年限(15年教育普及率)、教育满意度(主观)、市民文化程度(主观)、人际关系满意度(主观)、文娱消费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高雅艺术活动满意度(主观)、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满意度(主观)、享有休闲时间的充分程度(主观)、本地休闲旅游活动满意度(主观)、平均预期寿命、体育人口比重、医疗卫生满意程度(主观)和心理健康自我关注度(主观)等13项指标组成。如何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推动杭州经济、社会的提升与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两个。
【关键词】 导向系统;设计;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人们一般会用多种元素来衡量对一个城市的印象,并以此产生对其的联想和定位,这其中就包括导向系统。在高速发展的城市中,许多城市建设表现为楼房增高,马路变宽,却缺乏个性,原因是缺少独有的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因而,降低了我们的城市生活质量。城市中无所不在的导向系统,是否完整科学,直接影响着人们居住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许多城市在创造具有自我特色的城市面貌方面不断在探索,不断在思考。建立一个具有自己城市内涵的、个性化、科学化的城市,城市公共环境向导系统在城市的塑造上是不可缺少的。城市公共环境导向系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展现。它是城市的信息媒介,是把流动化的的信息,通过视觉化的、记忆性的手段,以可视的形式固定下来,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服务,为现代文明、现代交通、现代城市的整体形象服务。因此,导向系统是识别城市结构与环境的重要定位因素,它强调了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识别能力,判断能力,定位能力,更是人们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1.城市公共环境导向系统在城市生活质量中的价值体现
1.1实现城市生活质量的社会价值
城市导向系统,在城市生活中能够明确引导外部对城市的认知。系统中有效的空间信息,更清晰完成引导和规范着人们行动的区域、方向及活动范围的目的,它可以有效、科学地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和塑造城市的亲和力,从而全面改善城市的视觉环境,使导向系统实现最大化社会发展价值。1.2扩大城市生活质量的经济价值
导向系统是在城市生活中扩大城市节能、节时、方便、快捷功能的基础。导向系统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划分,在设计上统一思考,统一实现,能够让人们迅速地找到目的地,并以最快的时间、最短的距离到达目的地,在经济能源的消耗上,在制作实现的成本上都有着其固有的经济价值。1.3深化城市生活质量的文化价值
导向系统是城市生活中城市文化的反映,又是城市文化的延续,同时也是时代对传统的继承与再认识。城市视觉导向系统的往往深入折射出城市的文化底蕴、时代精神、管理水平和公民的整体文化素养。
1.4发展城市生活质量的美学价值
城市视觉导向系统在城市生活中除了具有社会、经济、文化价值之外,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就微观而言,视觉导向系统是通过具体的形态、点线面元素及系统的连接,给人们以视觉上、心理上、时间上、空间上的审美愉悦感。从宏观上讲,城市视觉导向系统在美化环境、陶冶性情、满足视觉及精神审美需求的同时,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品位及美学品味。
2.城市公共环境导向系统设计整合与城市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2.1规范严谨的公共交通导向系统设计与城市生活质量
我们的城市公共交通导向系统是指城市道路以及道路与道路之间的视觉设计及其导向联系。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导向系统还处在地域性发展阶段,以长春为例,长春的此项发展还是在以往陈旧性导向系统的基础上逐步改进,对国际的通用导向系统还处在学习、研究、总结时期,更因为城市整体规划的滞后,导致交通系统也相对落后。导向形式不统一,形象不统一、位置不统一、色彩不统一仍然存在。这些弊端降低了我们的城市生活质量。交通是城市的动脉,交通视觉导向系统是城市视觉系统的重要部分,是城市交通组织与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整合交通视觉导向系统设计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按法规规范整合交通导向系统,规范的导向系统直面交通参与者,通过国际通用的交通符号来规范、约束和引导交通行为,在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避免交通冲突、减少交通事故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是要严格临时性指示导向。临时导向有其不固定特性,其不规范的设计也给交通带来众多麻烦,只有严格统一,向规范性靠拢,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所以,规范严谨的导向交通系统是提升城市生活质量不可缺少的。
2.2统一和谐的城市公共商业导向系统与城市生活质量
公共商业导向系统是指城市商业区域内的以及商业区与商业区之间的视觉设计及其导向联系。在我们现有的商业街中甚至是商场中,人们感受不到依据商业性质统一和谐的分类,即使是有所分类,也是形形,纷杂无序,这使我们在一个复杂多样的环境中常常身陷迷离。所以,统一和谐是城市中商业导向系统要遵循的。我们要向国际商业规范统一化看起,以一定的理念为指导, 将印象、空间、时间、文字、图像等通过整合互动交流方式结合在一起,以高度概括、清晰、明快、强烈的平面化图形语言, 传达出特定的商业信息,从而使人们在消费购物中得到明确的指示,并感到生活质量的切实提升。
2.3.独特现代的城市公共文化、公共行业视觉导向系统与城市生活质量
城市公共文化视觉导向系统是指城市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区域以及它们之间的视觉设计及其导向联系。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它集导向性和说明性于一体,形成一种轻松愉快而又安全的心理感受。导向系统可否与传统文化相互结合,传统文化源于流长,如何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是导向系统设计的一项重要课题。导向系统是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体, 体现着现代文化精神, 反映了现代文化的面貌和民族、时代、地域等文化特色。它不仅是指示, 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要体现出一种新的文化。同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其独特功能, 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文化心理, 引导人们的审美理念和审美需求。因此, 公共文化、公共行业视觉导向系统就其本质意义来说, 是一种文化创造行为, 我们承担的是文化传播者的角色,独特现代的同时,体现着城市文化内涵并决定着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城市魅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经济地理;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经济地理》的教学中,某些方面理论与实践脱节、感知与学习脱节、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脱节等问题对经济地理教学成效的提升产生了很大不利影响。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育在不断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这就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培养会在现实世界中生存的人,即会做事,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人。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校是小社会,社会是大学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正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整合所追求的结果,也是新课改对教师所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对此,笔者认为在中职《经济地理》教学中应当贯彻生活化理念,进行“生活化”理念的渗透与运用,将枯燥的教材知识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不再局限于教材与课堂。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学习、感悟,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学以致用。笔者这样考虑的原因有三方面:
(一)从学科特点出发:“生活化”是《经济地理》的学科优势
《经济地理》是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内容有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交通运输地理、贸易地理、旅游地理、城市地理等布局现状和特点,并预测其发展方向,这是一门实用性的人文地理课程。经济地理知识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出现或遇到的许多经济现象,都有一定的地理背景。如我国南方和北方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差异,就能用经济地理的知识来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有用的经济地理观念、知识和技能。如一个商场的位置选择,一家大型超市连锁店的布局,公交车站点的布局等,都需要用经济地理知识来分析,才能做出合理、正确的选择和布局。
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经济活动也与经济地理密不可分的。如现在的学生喜欢逛商场、逛超市购物。会有一些问题:商场超市这些商品主产区在哪里?为什么产在那里?它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哪些是农业原料产品,哪些是工业原料产品,哪些是高科技产品?哪些是重工业产品,哪些是轻工业产品等。
生活处处有经济地理现象,生活处处可用经济地理知识。“生活化”是《经济地理》学科的巨大优势。
(二)从中职《经济地理》教材现状看:教材的处理需要贯彻生活化理念
我们现在所用的经济地理教材是2009年出版的,案例、数据等没有及时更新,最新的数据2008年的资料,这些教学内容不能紧跟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日新月异,涌现出很多新兴事物,是以前闻所未闻的,而我们的学生就是在这样一个新的环境中成长的,如果教学过程中还在例举四五年前发生过的事件,教学案例与学生的距离太远,脱离鲜活的现实,学生难以接受和喜欢。
书本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严重,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突破多年来紧扣教材、忠实教材的传统观念,根据课程标准、自身特长、学校条件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需要,贯彻生活化理念,重新整合延伸教学资源,灵活拓展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创作,优化教学,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
(三)从中职生的特点而言:“生活化”教学理念切合中职生学习的实际需要
据调查,我校中职学生有努力上进型的,这些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较为认真,并能不断进步。但比例较少,约占班级的18.6%;有得过且过型,学习积极性不高,怕苦畏难,学习效率低,只求过关。这类学生是主体,约占52.1%;有消极应付型,在学习中表现出很强的惰性,整天无所事事,表现出很强的逆反心理。这类学生约占29.3%。
由此可见,职校生的主体是学习被动型,主要的问题:缺乏自信,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基础太薄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恰当的学习方法。但他们在学习中也有自己的特点:如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动手能力强,乐于实践;可塑性强;对感兴趣的事物爱思考;有责任心。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如何努力建立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成功的地理课堂教学应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应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借助学生容易理解概念、规律、原理的生活背景及熟悉的生活事例、现象作为支架,恰当地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将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更多的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努力价值和成功乐趣,培养起他们积极进取的心态和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乐学并且学有所得。
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中职经济地理的教师应依据新课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采用有效的生活化经济地理教学策略,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经济地理课堂充满了活力,而且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化解教学中的重、难点,促进经济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二、“生活化”理念融入中职《经济地理》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经济地理“生活化”教学概念的界定
生活化教学就是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既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关注学生现实生活,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且要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改善当下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经济地理生活化教学是指在经济地理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包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学经济地理,把生活问题经济地理化,经济地理问题生活化,体现“经济地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在经济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以知识结构为中心的教学思维方式,用更为生活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通过生活化的引入设计、情节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掌握知识、技能与学习方法。
经济地理“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特征是:从核心价值上,坚持以“学生”为本;从课程的建构方式上,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的统一;从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上,坚持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统一;从评价机制上,倡导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二)经济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20世纪以来,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他指出:“学校最大的浪费是学生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学校教育应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在社会环境里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教学走向生活,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学应该然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根据现代教学观,结合经济地理学科的特点,多数专家和学者认为:到生活中去是学生学会经济地理的最终目标。因此,生活化问题在经济地理学习活动中非常重要,一方面,生活化问题是学生学习动力的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经济地理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发现、分析和解决生活化问题的过程。教师通过创设对学生有用的生活化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让生活化问题成为学生掌握经济地理知识的纽带。
三、中职《经济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经济地理“生活化”教学,是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因素和生活中的经济地理素材,创设生活化情境,走进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实现让学生掌握知识,达到知与行的结合。笔者在中职《经济地理》教学中,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优化教学内容,为“生活化”教学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只是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书是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一种‘做’的工具。工具是给人用的,书也是给人用的。”“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科书是死教科书。”“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目前经济地理教材是以单元为体例进行编写的,如《中国经济地理》教材编排的内容章节按生产活动分别为: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交通运输业地理、贸易地理、旅游地理、城市地理等章节。如农业地理的不少内容和工业地理的内容互有联系,但教材安排在两个不同的章节,上课时内容就孤立、枯燥,学生不仅很难有兴趣,也很难将其联系理解,进行综合分析。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整合,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备课过程中注重设计适合学生和贴近生活的场景,创设一些生动形象、符合实际的案例,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化的教学中,感受经济地理的魅力,进而促进学生积极感悟,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案例1:《丝绸之府看丝绸》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分属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蚕茧的生产分布是属于第二章《农业地理》中的经济作物类中的纤维作物(见图1),丝纺织是第三章《工业地理》中纺织工业这部分的内容之一(见图2)。如果是教教材,就是把教材里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讲完了事,教材上有什么内容,教师就讲什么;教材里怎么说,教师就怎么讲。内容分散,知识不连贯,学生不感兴趣,就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案例2:原第二章《农业地理》和第三章《工业地理》的知识结构分别如图1和图2:
为了把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笔者进行教材内容的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把“教”教材为“用”教材,把蚕茧的生产分布与丝纺织工业整合为一节课,并取课题名为《丝绸之府看丝绸》(见图3),从杭州的金名片---丝绸引入,引出丝绸工业的基础原料---蚕茧的地区分布;丝绸工业的分布。杭州有丝绸之府的美誉,在这节内容中引入杭州这个“丝绸之府”丝绸业的发展,对身为杭州人的学生来说,是乡土经济地理的特征,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亲切感,有用价值,能激发学习兴趣。
除了章节之间的知识整合外,在《丝绸之府看丝绸》的教学中,也有机地整合本地的教学资源:杭州有丝绸之府的美誉,桑蚕的养殖和丝织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水平高。万事利集团是杭州高端丝织业代表。将教材围绕“丝绸即面料”到“丝绸是文化礼品”,再演变为“丝绸是新材料”这条主线进行重组、处理,使教和学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变成富有生活气息、有生活实用价值的教学内容,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外的延伸作业也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分组布置走访中国丝绸博物馆、杭州中国丝绸城、万事利集团、杭州历史档案馆、浙江丝绸工学院等,更全面地了解杭州的丝绸发展,完成拓展性学习的作业。以此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二)创新教学方式,为生活化教学提供切实的措施保障
根据课程标准和生活化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以多种形式展现生活的多彩,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经济地理的关注度。
1.剖析时事热点,开展“生活化”教学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很难适应当今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把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新闻事件”内容,有选择地纳入到经济地理教学中,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地理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积极意义。因为“新闻”中的每件事都和一定的地理要素相联系,更因“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贵在“新”,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普遍关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责任感。笔者在经济地理的教学中每节课课前5分钟安排地理新闻事件演讲,让学生从经济地理知识的角度进行点评,既关心社会时事,也提高分析能力,又复习和巩固了地理知识。在新课内容的教学中,也重视时事新闻事件中所蕴含的经济地理要素,选用合适的事件成为课堂教学的案例。
案例1:2011年3月11日 日本东海岸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
(学生课前演讲)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发生了规模9.0级大型逆冲区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首府仙台市以东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测得数据为24.4千米(15.2英里),并引发最高40.5米的海啸。此次地震是日本有观测纪录以来规模最大的地震,引起的海啸也是最为严重的,加上其引发的火灾和核泄漏事故,导致大规模的地方机能瘫痪和经济活动停止,东北地方部份城市更遭受毁灭性破坏。
分析:这则新闻事件中就包含了不少地理知识,地震、震源、震中、地震级别、海啸、核发电等。学生把这则灾难事件做成了课前演讲的内容,笔者就地震、震源、震中、震级、海啸、核发电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讲解外,更是让学生普及“预”、“防”、“救”的地震知识。使学生知道简单辨识地震前兆期的几种方法;地震发生时的几种紧急避险方法,如:室内避险,室外避险,野外避险等;逃生原则、应急小常识,自救与互救的知识等。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学生以后的生活中可能会起到作用,这就是生活化知识的教育。有用,学生有学的动力。
案例2:日本地震核电站危机致国内抢盐风波的事件。
2011年3月16日,网上盛传日本核泄漏将扩散到国内,补碘可以防止核辐射,而海水质量将受到核污染,今后产的海盐不安全。谣言最终导致我国食盐抢购的发生。
学生很关注这则新闻,有学生的家长也在抢盐,学生一早在公交车上遇见我就问:“老师,你昨天有没去抢盐?我妈妈抢了一箱呢!”
经济地理的教材中就有一节是介绍我国的制盐工业,教材介绍了我国四种盐---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的地区分布、储量等。笔者就把这部分知识提前讲授,拟题为《从“抢盐”风波说开去》。除了教材的必修资料,还补充介绍盐的概念,工业用盐和生活用盐的区别及我国盐业的政策等,希望学生把这些知识也告诉家长,不必跟风去抢盐的!
当今世界变化很快,新事物、新事件、新问题层出不穷,教材内容更新速度太慢,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为此,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及经济地理教材偏重人文地理的特点,及时将社会焦点热点事件引入课堂,并且引导学生对生活密切相关的这些热点焦点事件进行深入思考、认真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联系时事热点、焦点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思维空间较大,而地震是环太平洋地区较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学生对它较熟悉;抢盐风波发生就在我们身边,盐是每家每户每天的必需生活品,教师创设学生身边生活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
2.借助生活经验,深化“生活化”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生活中的经济地理如果是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则触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提高他们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成为学生最感兴趣的材料。
教师所教的内容如果与学生生活经验产生碰撞,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作为教师不仅要多体验生活,更要善于抓住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经济地理事物和经济地理现象,加工设计成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例子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分析、思考和掌握新知识。课本中的有许多知识都都是学生看见过、经历过的生活实例。如:
案例3:农业生产特点的教学
农业生产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和不稳定性。这些特点对农业生产的要求是要做到因地制宜,不违农时。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完全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通俗易懂。
在讲授新课时,笔者出示了四幅瓜果的图片:桔子、香蕉、甘蔗、哈密瓜。
问题1:上述瓜果的著名产地分别是哪里?哪些是当今的时令瓜果?
问题2:著名的产地的物产就称为这个地方的特产。同一种瓜果,能种植的范围比较广泛,为什么这种作物在某地能形成特产?
问题3:有没有同学看到过或买到过浙江地区产的哈密瓜?为什么?
这样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唤起以往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发现学习,构建新的知识,使教师达到不教而教的理想效果。
只有适用才是最好的,教师要从纷杂的实例中挑选出适合教学需要、有助于目标达成的生活实例。笔者认为:首先要“鲜活”,即选取刚发生的或正在发生事例,其次要选择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生活体验的、最好是当地的学生身边的事例,与此同时要注意所选事例能否引起学生共鸣,进一步探究的冲动。
另外,许多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不是全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也有些生活经验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干扰作用,如案例中没有学生知道或认为我们这里南方能种植哈密瓜。又如学生身边可能存在的一些工农业区位选择或城市、交通布局不尽合理的现象,也都起到了干扰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回避这些问题,而应该把它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使它有利于教学。
3.捕捉生活现象,探索“生活化”真谛
教学过程的社会化、生活化是知识活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如果要使一堂课具有生长性,就必须使课堂的生活案例丰厚,就必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并把它转化为教学材料。
案例4:什么样的天气看烟花最妙?
如第6章旅游地理,介绍我国的旅游资源,杭州这个世界旅游名城的旅游资源是重点推介之一。杭州从1998年起的一年一度的烟花大会成了吸引各地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有人这样描述烟花大会的盛况:明月。烟火。不夜城。
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出了一道题:什么样的天气看烟花最妙?学生议论纷纷,给出的答案大多是:天晴、碧空、无云最好,这样我们才能看到夜空中烟花绚烂绽放的美景。这种说法是不是有科学的道理呢?
其实,碧空无云并非是最好的施放烟花的气象条件,无云的天空好比一个黑洞,很难衬托出强烈的烟花效果。
看烟花最妙的气象条件是:有较多的分散性的低云、碎积云,云底高度在1000米左右,相对湿度70%以上,有较多的水汽,风力小于3级,能见度6公里以上。有毛毛雨、有薄雾也无碍。
在上述的气象背景下燃放烟花,通过云中小水滴微粒散射和折射作用,能烘托出意想不到的灿烂背景,达到梦幻般朦胧境界。加上云层对声波的多次反射,延长交混响时间,天地共鸣,更有气吞山河之势。
学生听了老师给出的答案后,一脸的诧异,然后又是一阵讨论,恍然大悟般吸收了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它不是唯一的资源。将生活搬进课堂教学,教师除了自身解读教材外,还应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做新内容的教学案例,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使生活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经济地理知识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4.自创虚拟假设,模拟“生活化”情境
“自设虚拟假设,模拟‘生活化’情境”是指当这部分内容学生既没有生活经验,也没有生活现象可作很贴切的案例时,假设一个情境,可以用人、地、事、物、时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求。虚拟假设要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带到一定情境中去,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实现知识的迁移。
案例5:如在学习影响经济布局的主要因素时,笔者给出了这样一道虚拟假设的情境题:有一位职高毕业的学生想自己创业,家里能提供他足够的创业资金,他有两个方案在选择。方案一是在某一学校大门口附近开一家奶茶店;方案二是想在浙江开发煤矿,成为煤老板。你们帮他分析一下,哪种方案更具有现实可操作性?说说理由。
这两种方案,对学生来说,目前都还不具备生活经历,但利用假设提问,问题是生活化的,是有现实性的。
学生很有兴趣,开始有学生说开发煤矿好,能成为大老板。但这很快被大部分学生否定了,有个别同学已经在书本P150页找到了我国煤矿资源的分布图,发现浙江煤矿资源非常贫乏,不具备开发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对方案一的可行性认可度很高。认为奶茶店门店小,投入成本低,技术要求不高,可以创业。
笔者又抛出问题:开店能不能成功,选址很重要。请大家帮他参谋一下奶茶店的选址,哪里更合适?说出你的理由。
店址:幼儿园学校门口附近;一所寄宿制的学校门口附近;一所小学校门口附近;一所通校生的职业高中校门口附近。
通过讨论,学生会有比较统一的答案。从假设题中,学生能比较容易理解影响某一经济活动布局的一些因素,如:资源、资金、消费人群(数量、年龄构成等)、技术、店址、交通等等。事实上影响经济布局的因素很多,不同的产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对象,要考虑的因素侧重点有所差异,要根据实际情况再分析选择。
上述生活情境是虚拟的,但问题完全是现实的。通过自创设虚拟假设,模拟“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分析、思考和探究,实现知识迁移。当学生把自己当成是情境中的一个主人时,就能主动、深入地思考和讨论,学习的效果更好。
5.走向社会,尝试“生活化”研究学习
经济地理学特别强调区域性,因此在教学中,“乡土”地理显得非常有实际意义,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教学内容的最理想平台。在经济地理教学设计中,为了让学生走向社会,尝试“生活化”研究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实际的动手、动脑分析、团队合作等能力,笔者特意将“乡土地理”以实践探究型活动课开展,内容围绕杭州经济发展的课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人口、环境、道路、交通、工业、农业等专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搜集等方法进行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的调查研究,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
案例6:《寻找杭城“新”丝路》
在《丝绸之府看丝绸》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在课前一个月就布置了实践探究的课题:---《寻找杭城“新”丝路》。让了解杭州丝绸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为振兴杭州丝绸业出谋划策。
选题阶段(结合教材内容,确定课题) 活动课课题的确定 开学初,根据教学内容,列出杭州“乡土地理”课题。
第二单元农业地理:纤维作物----蚕茧,
第三单元的工业地理:丝纺织工业。
笔者整合这两部分内容,因为丝纺织工业的基础原料就是蚕茧。根据杭州是一个有“丝绸之府”美誉的城市,丝绸织就了杭州的部分历史,确定《寻找杭城“新”丝路》为课题,旨在使学生通过对杭州丝绸业的寻访,了解杭州丝绸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同时锻炼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确定活动课寻访地点 (1)杭州中国丝绸城;
(2)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
(3)浙江理工大学(前身---蚕桑馆,浙江丝绸工学院);
(4)河坊街卖丝绸的店;
(5)万事利集团公司和其他的丝绸生产企业;
(6)图书馆、网络查找历史资料,主要包括:杭州与丝绸有关的地点、名人等。
组织落实阶段 经全班讨论,自由组合,分成6组,各选一个寻访点,进行寻访,记录和分析
方案的实施 各组学生,利用双休日及节假日时间,分别对本组的调查内容进行统计、调查,并查阅了相关资料,拍摄了相关照片,每组交一份调研报告,包括小论文(文字资料)、照片和PPT课件。
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的总结 1.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人人各抒己见,为小组研究性小调查工作出谋划策,特别是一些平时成绩较差的同学,在此活动中找到了参与的价值。
2.探究过程中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熟悉了调查研究的手段和方法,而且大量的数据统计汇总和报告的完成,既巩固了学生的统计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写作的能力。
3.增强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精神。
实践活动要求人人参与,组内通力合作。时隔一个月后,各小组将实践活动成果写成报告,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学习成果由教师、学生、各小组间共同评议,最后将三方评价的分数加以平均,作为这学期每个学生的平时实践活动分。
走向社会,尝试“生活化”研究学习,开展乡土经济地理研究性学习不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它还加强了学生非智力素质的提高,可以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可以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领导与被领导的能力,可以养成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不畏困难的顽强意志。以生活的观念进行经济地理教学,充分挖掘乡土地理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以生活的意义。便于使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四、“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笔者在中职《经济地理》教学中实践生活化教学,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经济地理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经济地理的运用能力。另外,还培养了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增强了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本领,让学生知道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合理布局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要考虑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仅仅就学习兴趣而言,笔者欣喜地发现学生的作业、课堂及对老师的评价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给师生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传统课堂 “生活化”教学课堂
抬头率 30% 90%以上
交作业情况 个别学生比较拖拉,甚至不肯交 95%以上及时上交
对老师的满意率 80%左右 92%左右
笔者所在的学校一直倡导要“背起书包抬起头听课”,在原来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抬头率在30%左右,也就说10多个乖学生在听课,如果要统计有兴趣在听的,数据还要低;在进行“生活化”的经济地理教学后,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明显增强,参与课堂发言的学生更多了,抬头率更高了,达到了90%以上,这在中职学校里已经是很不错的情况了!学校每学年一次的教学效果调研,学生的满意率都在90%左右以上,超出学校的平均满意率10%多,远远超出笔者所在的政史地教研组的平均满意率。
同时在考试成绩上,也发生明显的变化。进校第一节摸底考试,考查最基础的地理知识,平均分24分;学期结束,经济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平均分82.5分。 这是一个让人惊喜的提升。
(二)思考
在中职经济地理教学中实施了生活化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持之以恒的达到经济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1.鲜活的生活案例——生活化教学的前提
作为教学的案例既是教学的素材,亦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内容必须贴近学生实际与生活世界。因此教学案例的选择,就要牢牢把握围绕在学生周边的各种各样的有趣素材,根据实际选用。选编恰当的案例,能为教学提供最有益的保障条件。用“生活化”给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教师提供的案例,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或是音频、视频形式,都必须具有适合逻辑分析的信息。因此,选择贴近生活的好的案例是该种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关键。
2.为生活服务——生活化教学的宗旨
让中职经济地理课堂充满生活化,是教师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填补了传统教学与生活脱离的鸿沟,丰富了学生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接受经济地理、爱上经济地理、学会经济地理。
为了更好践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经济地理存在并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世界,生活离不开地理,才能切切实实体会到地理的价值,学习的动机才能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地理知识及地理思想和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现实社会生活中,为生活服务,达到学以致用。
3.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生活化教学可持续的思想动力
中职经济地理“生活化”课堂的开设,对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教学素养和机智要求。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创新和实践。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懂得生活并不直接等同于教育,生活中因为世界的自发性、复杂性,决定了它的局限性。在建构生活化的经济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
一是生活化但不能庸俗化。既要联系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又不能忽视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如果把课堂教学停留在一个个孤立的地理现象层面,将会导致教学的庸俗化。
二是生活化但不能无序化。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决不能放任自流,目的要明确,要把学生的活动纳入学科的体系中来,促进知识的内化和系统化,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的经济地理内容,都应以实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教师通过备教材、备学生,找到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契合点,才能把“生活化”的理念贯穿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总之,通过在《经济地理》课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能丰满我们的课堂,充盈学生生活经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增加学习兴趣,学会学以致用,也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学得会”——来自一线的报吿[J]、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用得上”——来自一线的报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4)、(17)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 问题 解决对策
当今义务教育阶段的寄宿制学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已具有相当规模,如何办好寄宿制学校已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而想要办成一批高质量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当务之急就是培养一批高质量的生活老师。
生活老师是寄宿生在学校里的父母,他们照顾、管理、关心寄宿生的饮食起居、课余生活和身心健康成长。现在很多寄宿生,特别是农村的寄宿生很大一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他们亲情的缺失、道德的冷漠、心理的不平衡让生活老师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他们生活的管理者和心理疏导员等角色。尤其现在寄宿学生们待在学校的时间大大超过他们待在家里的时间,所以生活老师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作用不能被忽视,要实现寄宿制学校良性发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生活老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现在很多学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一、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的问题
现在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的问题还是相当突出的。我参与了重庆留守儿童4+1培养模式的推广实验,亲身参与到某所寄宿制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该校生活老师工作量极大,172个寄宿生只配有2名生活老师,每人要负责86个小学生。而且生活老师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在随后的调研中我发现,这种情况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很普遍。我根据调研情况,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的主要问题作了如下总结。
1.生活老师整体专业素质偏低。生活老师是除了老师外和寄宿学生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学校员工,是小学生成长的直接见证者和纠偏者,应竭尽所能帮助寄宿学生们合理管理自己的课余时间,但他们的专业素质让人担忧。在我走访的小学生活老师中67%学历为初中,高中学历的只占22%,小学学历占了8%,大专学历的仅1人。这些生活老师有的是在编退休教师,有的是普通农民,有的是学校老师的亲戚,还有个别学校没有专门的生活老师,由学校老师轮班管理寄宿学生。他们更多的是用耐心和爱心来协助自己完成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的,但缺乏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以及有效管理学生的技巧,一些人直接采取叫骂或者暴力行为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是极其不可取的。
2.生活老师工作压力与待遇不成正比。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的工作任务是相当繁重的,早上七点起就要安排学生们洗漱叠被吃饭,因为是小学,很多学生还没有完全学会生活自理,他们的服装或者被子不得不让生活老师重新整理或者返工。下午六点到八点要监督学生学习,时不时还要充当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作业中的难题。晚上八点半学生们就寝后生活老师们还要巡寝,保证学生安全、安静地睡觉。有的学生晚上睡觉爱乱踢被子,生活老师还要起夜帮这些孩子们掖好被子以防生病。如果碰上有学生不舒服的,那么生活老师还要一夜不眠地陪在他们身边。而他们的付出和回报却不完全成正比,生活老师没有学校编制,工资一般和学校协商。现在受一费制限制,学校能够自行处理的资金有限,因此生活老师的工资可以用微薄来形容,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责任让他们无私奉献。
3.生活老师数量不足,队伍不稳定。在很多农村寄宿制小学,由于偏远闭塞、交通不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更何况专门的生活老师了,往往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兼任生活老师,他们既要给学生上课,又要管理学生日常生活,但是却得不到任何的额外补贴。调查发现,有74%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量比非寄宿制学校教师的要大很多,36%认为他们的工资待遇要比非寄宿制学校教师的低。这些严重影响了教师们的积极性,任务的繁重和待遇的低下,让他们迫不得已地选择其他工作岗位,这使得生活老师队伍总是处于不稳定状态中。
4.学校不重视生活老师的工作,缺乏入职标准和工作考核机制。农村寄宿制小学对生活老师有个普遍看法,那就是“管学生生活的老师”,认为他们的任务无非是照看好孩子睡觉,关好门窗,等等,不明白生活老师真正的职责范围所在。他们不明白长期远离父母的照顾,在学校里求学的孩子一旦有了心理上的困扰是要由生活教师及时发现、先期及时排解的。单纯地看管孩子的“生活教师”是很难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洞察孩子的近期动向的,也很难承担起及时与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反映情况共同实施教育任务的。
很多寄宿制学校对于生活老师的入职和工作情况没有认真对待,没有严谨的入职标准和有效的考评措施。大部分寄宿制学校只以所有寄宿生是不是按时就餐、就寝,有没有突发安全事件等来考核生活老师的工作,而很少细致地考核他们的职业素养、责任心和道德品行等。寄宿制学校要有规范的入职条款和有效的考评措施,不能随便在教职工亲属或者学校附近的非农事主力的农民中挑选生活老师。
二、解决对策
以上生活老师的问题,使得农村寄宿制学校隐患重重。要解决这些问题,让农村寄宿制学校成为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父母的放心之地,成为孩子们更加安全健康充实的校园,改善生活老师的境遇是关键一举。
首先,为在编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提供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教师培训的意义毋须赘述,但现在教师培训在许多农村地区沦为形式,更多的是教师自己掏钱学习,这给本就不宽裕的老师们带来了困扰,特别是工作动力不足的生活老师们。因此国家应该免费让生活老师们在上岗前接受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儿童保健学的培训,让他们能更科学更合理地管理和照顾那些寄宿生。同时注重在职期间与其他优秀的寄宿制学校交流经验、相互学习等。
其次,制定和完善有关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的政策,将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岗位纳入编制,让他们的权益有更好的保障。国家和下级政府部门应该在分配农村教师编制的时候划定出生活教师编制的数量,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可以享受到的政策服务。同时根据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工作的强度给予一定的岗位津贴,以增加其工作积极性。这样生活老师没有了后顾之忧,就能全心全意地为寄宿学生服务。
再次,加大资金投入,利用政策保证一批较高学历的大学生能投身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中,让他们发光发热。如免费师范生们在回乡就业时可以进入某些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当生活老师,或者给那些农村学校的生活老师们做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一批高学历的生活老师是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走向正规化、管理化的前提,他们可以注入新鲜的管理思想等。这既能补充农村生活老师的数量、保证生活老师队伍的稳定,又有利于生活老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最后,学校应充分认识到生活老师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制定严格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聘用标准和考核标准。要进行公开透明的招聘,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等徇私腐败现象的产生。在决定是否能胜任生活老师一职时,对于应征者的道德品行一定要特别关注,最好先做群众调查等。而对于生活老师工作的考核也应该由学校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及自我评价等几个方面构成,这样才能全方位地了解生活老师的工作是否到位。
参考文献:
[1]陈建平.农村小学寄宿制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影响的调查与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4.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投资的选择知识点
1、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期
2、比较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的异同点?储蓄存款作为投资方式有什么优缺点?
异同点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优点随时存取,流动性强,灵活方便利率较高,收益高
缺点利率低,收益低存期限定,流动性差
相同点(为投资方式的优缺点)储蓄存款是一种便捷的投资方式,比较安全,风险较低。存在因通货膨胀而贬值及定期存款因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3、投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投资才是科学的?
投资方式有:(1)存款储蓄:便捷的投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方式(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收益高于同期储蓄存款但低于股票,风险高于定期储蓄存款低于股票。(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注意:(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2)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带来了跟多的投资机会。(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4、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与主要业务?
(1)商业银行是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主要业务:①存款业务--基础业务,商业银行开展其他业务的基础。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③结算业务。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投资的选择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1.高中政治有关投资理财的选择的必背知识点总结
2.高一政治必修一投资的选择知识点
3.高一必修1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4.政治必修1投资理财的选择必背知识点
5.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民政局等部门关于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意见的通知》(京政发〔1996〕15号)规定,现就我市市、区、县属集体企业借支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北京市市、区、县属集体企业中的停产半停产企业和停产整顿企业(以下简称困难企业)中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简称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职工,其最低生活保障金由企业自筹资金解决;企业自筹确有困难的,由企业主管部门协助解决;仍解决不了的部分由市劳动局借支解决。
其它市、区、县属集体企业中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职工所需的最低保障金由企业及企业主管部门解决。
二、最低生活保障金(以下简称保障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如失业保险基金入不敷出时,按《北京市企业职工失业保险规定》(市政府1994年第7号令),由市财政予以补贴。
三、借支保障金程序
(一)职工本人按下列规定向企业提出申请:
1.职工家庭两人以上就业(含两人),在同一困难企业的,由一人提出申请;
2.职工家庭两人以上就业(含两人),不在同一困难企业的,由职工分别向所在企业提出申请。其保障金由就业人员所在企业平均负担;
3.职工家庭两人以上就业(含两人),其中有在困难企业的,由职工本人向所在企业提出申请,并出具家庭其它就业人员月经济收入的证明。其保障金由各就业人员所在单位平均负担;
4.职工家庭中只有一人就业且在困难企业的,由职工本人提出申请,并出具家庭赡养人口无经济收入的证明(失业人员和其它无经济收入人员由街道有关部门出具,在校生由所在学校出具)。
(二)困难企业职工家庭赡养人口为外埠或农村户口的,不执行本规定。
(三)企业收到职工申请后,应审核认定每名职工需补助的金额,填写《停产半停产(停产整顿)集体企业借支最低生活保障金职工名册》(样式附后),按隶属关系报区、县劳动局或市属企业主管局(总公司)。区、县劳动局、市属企业主管局(总公司)审核汇总后按统一管理软件输入计算机,写出报告并填写《停产半停产(停产整顿)集体企业借支最低生活保障金情况汇总表》(样式附后),连同数据软盘一并报市劳动局。
(四)市劳动局自接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以批复的形式通知各申报单位。申报单位接到市劳动局的批复后到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办理借款手续。
四、困难企业要认真审核职工的申请材料,如实填报借支数额。各区、县劳动局,市属企业主管局(总公司)要严格把关。如发现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的,市劳动局停止借支保障金。
五、困难企业在恢复生产半年内要归还借支的保障金。如企业被兼(合)并、撤销、破产的,在办理手续前须归还借支的保障金。
六、本通知由北京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七、本通知自一九九六年七月一日起执行。
停产半停产(停产整顿)集体企业借支最低生活保障金职工名册
----------------- ---
企业法人代码:| | | | | | | | |--| |
----------------- ---
企业名称(盖章):
单位:人,元
--------------------------------------
序|职工| |家|家|本|家|家收|向金|累 |累 |
| | |庭|庭|人|庭|庭 |劳 |计 |计 |
| | |总|就|月|总|月 |动 |借 |借 |
| |职工身份证号码|人|业|收|收|人 |局 |支 |支 |备 注
| | |口|人|入|入|均入|借 |月 |金 |
号|姓名| | |数| | | |支额|数 |额 |
--|--|-------|-|-|-|-|--|--|--|--|----
1 | 2 | 3 |4 |5 |6 |7 | 8 | 9 | 10 | 11 |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位负责人: 制表人: 电话: 邮编: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停产半停产(停产整顿)集体企业借支最低生活保障金情况汇总表
填报部门:
隶属关系: 单位:人,元
--------------------------------------------
序| |企 业|企 业|借支| |累 计|累 计|累 计|
|企业名称| | | |借支金额| | | |备 注
号| |法人代码|职工总数|人数| |借支月数|借支人次|借支金额|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