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信息化建设案例及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5 10:39: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信息化建设案例及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企业信息化建设案例及分析

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环境建设

随着信息时代的形成,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但是,我国各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均衡,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因为自身与外界原因的影响,使其存在很多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因环境影响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为研究优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有效对策提供基础。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受环境影响而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使用范围小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技术主要体现在会计电算化以及办公自动化这两个方面。根据相关的调查,在我国各大中小企业中,虽然基本所有的企业均纷纷达到了办公自动化的水平,但是使用范围却非常小,仅仅使用在文件编辑和打印等基础工作上,但是企业的内部信息管理,比如说内部邮件、电子文件传递等业务管理系统还没有被使用。大约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企业已经达到部分会计电算化的水平,而全面达到电算化的企业仅仅只有8%,由此证明我国中小企业还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

2.信息化成效低

根据有关的调查发现,我国大约超过一半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效普通,三分之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非常成功,换一种说法也就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将其效用完全发挥出来。造成该情况的原因包含多个方面,分别有:(1)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难以发挥。(2)企业缺乏资金投入,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3)大多数企业不重视开展信息化建设。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的环境原因分析

1.缺乏资金投入

我国政府给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非常低,加上中小企业风险抵抗能力极其低,发展规模不大,由此造成信息化建设资金非常缺乏。另外,我国现阶段信息化软件市场上,大部分成熟的软件以高端产品为主,投入在中小企业信息管理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并且后期维修费用也不低,因此致使中小企业对其望而却步。

2.企业管理效果不佳

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依旧处于传统的管理状态中,时常会出现以下问题:职员工作效率不理想、财务管理规范性低以及管理标准化不高等,非常容易造成外国优秀管理理念以及技术被引入到企业管理过程中。另外,中小企业现存内部管理体制比较陈旧,非常容易拉低信息化建设水平。据统计,我国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构建起完整的现代管理体制,并且建设时极其容易忽略业务流程的再次建设。由此造成信息管理方法不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致使投资浪费现象的产生。

3.缺乏资金和政策扶持

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在起步状态中,大部分信息化资金主要使用在硬件投资方面,但是相关的配套软件资金却非常有限,从而造成硬件设备效益不高。现阶段,市场上中小企业信息化出来方案成本很高,融资问题时常会出现,可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很大,尽管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效果并不乐观。

4.软件供应存在问题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管理变化快,由此对管理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产生限制作用。现阶段我国不少软件供应商给中小企业提供的软件在功能方面存在很多缺陷,软件使用在管理过程中,并不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另外,外国管理软件不符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使用时难度不低且费用很高。另外,服务人员有限且流动性低,导致售后服务难以开展,因此致使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不低。

5.存在第三方咨询商现象

我国当前擅长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咨询机构很少,而主要对企业信息化工程进行监理的机构也非常少,由此造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估认证由于没有形成标准以及监理制度而难以开展,项目质量难以评估[4]。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管理咨询公司只能够部分软件产品,至于软件在企业中的实施了解并不多,由此造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纠纷非常多,从而难以给信息服务质量提供确切的保障。

三、优化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状态中,因此政府应该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并且积极构建一个宽松的环境,建立健全多元化配套对策。政府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充分发展其作用:(1)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同时实施试点示范政策,引进和应用成功的案例,同时在有关方面扶持中小企业进行创新,从而增强企业信息化使用效果。(2)政府应该拟定配套法律法规,确保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的优化举动可以得到法律上的支持,另外,政府需要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以及工程做出合理的资金安排,并且大力扶持可以起到示范与带动作用的项目。(3)构建一个完善的服务机制,给满足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广阔、富含技术以及优势较大的中小企业应用软件开发项目提供各方面的扶持,同时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完善的撤出机制以及风险管理模式。

2.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地域不集中、技术低下以及缺乏资金这些问题长期存在,所以,政府应该尽可能调动一切相关社会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的作用,把软件提供商、管理咨询公司以及工程监理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集合为一体,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完善的集合支持、服务以及保障的体系,从而可以保证中小企业获取大量先进的应用优秀软件和人才,为其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对数据环境进行构建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中,数据环境的建设属于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其基本内容所在。虽然企业信息化基础设备可以使用资金来获取,但是信息资源开发以及使用更多的金钱也不可以获取,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均能够合理地设计基础信息,做好交易数据采集以及储存工作,可是企业的管理效益并不高。对此,应该对数据环境进行构建,对交易数据进行加工、分析以及使用,同时按照数据分析信息对管理流程开展合理的调整,并且制定合理的策略,从而保证中小企业信息化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4.合理建设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在内容上主要指:对某组作业进行整合,对输入资源进行增值处理,然后提供给客户需要的资源,旨在构建科学且清晰的业务流程体系。业务流程重组属于一个缓慢优化的流程,其可以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因此,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业务流程重组进行合理的构建,从而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不仅正确且有效,为有效监控业务过程提供确切的保障。

综上所述,信息化建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生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以及政府应该详细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环境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环境,构建与之匹配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与机制,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模型,建立中长期发展实施战略,从而刺激我国中小企业健康良好发展,积极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国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娜.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0(07):112-113.

[2]吴思莹.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环境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3(03):256-257.

[3]孙蕾.中小企业如何腾“云”驾“务”——中小企业云电子商务战略思索[J].中国商贸,2012,14(14):178-179.

[4]陆岷峰,李正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多尺度视角分析——基于创业板融资方式的探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02):259-260.

第2篇

1.1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使管理更加直接

信息化本身的过程就可以使信息从传递到决策的过程更加便捷,大大缩短了反馈的时间,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信息化使得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决策层与基层之间连接更为紧密。

1.2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

在当今这个时代,现代的消费方式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消费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家上网购物,传统的零售业离不开供、销、存等各个环节,而当今的消费时代,可将这一切环节都应用于网络,它减少了销售过程中的风险,也使得各个环节更加畅通无阻,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让顾客能从多个角度对产品进行全面的了解,更有利于商家实现他们的销售行为。

1.3 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利于它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的行情,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做出符合市场规律的相应的举措,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可以收集竞争对手信息、行业信息、产品信息,这些都是有利于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获胜的重要资源。每个企业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信息化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它能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今的社会形式。

2 推进企业信息化的重大意义

2.1 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

企业的信息化可以优化企业供应链和产业链,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有效地提高企业内部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它能提高企业市场反应能力,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

2.2 信息化可以促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形成

没有企业信息化就没有企业现代化,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企业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程序,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局面,很容易会被市场竞争淘汰。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我们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企业的信息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它是促使管理制度形成的必要保证。

2.3 推进企业信息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推进企业信息化可使企业融入经济全球化,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有利地位,根据市场形势,企业可以完成产品的个性化生产,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融入全球的经济格局;围绕互联网开展企业信息化应用工作,可实现企业的扁平化管理,提高资金周转次数和使用效率,特别是在资金流、物流上可以实现实时监控与决策,这样做不仅降低了能耗和库存积压,还能提高资金周转次数和使用效率;以信息技术与设备为依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在能源上降低能源的使用率,同时也促进了信息技术与产业的结合,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

2.4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企业信息化能更有效地推进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国民经济信息化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领域信息化和区域信息化,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只有将企业信息化搞好了,才能有效保证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实现。

3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二是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通过公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间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

3.2 未能充分认清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自身业务运作之间的关系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看不难发现,在以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迷信洋货,系统功能求大求全,所建造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大相径庭,以至于实施后成效甚微。

3.3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针对性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缺乏大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的软件公司协助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有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方案论证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实施过程中又缺乏量身定制的二次开发能力,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效果不理想。

3.4 没有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

在建立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同时,企业的基础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要先行一步,我们要把基础信息建设摆在首位。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我们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只有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企业各种信息资源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企业信息资源的规划、收集、整理必须与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同步进行。

4 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1 选准企业信息化突破口

从企业信息化突破口的选择原则上讲,信息化应该自下而上、由里而外,因为这样数据才能取自于源头,真实、有效。

从企业生产经营瓶颈突破。根据木桶理论原理,信息化建设选择企业管理最薄弱环节、最需要解决的环节作为突破口,可以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上升。

从企业独有优势入手。每个企业在市场上生存,能够适应竞争,一定有它独有的优势。从企业独有的优势入手,可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见效快,也为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整个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信心。

4.2 员工培训应在信息化实施前

我们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信息化过程中,具体的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理论基础,以便于未来的计算机理论学习;第二,员工还要有一定的应用基础,不能对计算机应用一无所知,在实际工作中要能跟得上企业的进度。

这样一来,我们就必须将员工培训放在信息化实现。

4.3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流程重组应互相推进

成熟的软件代表着一种先进或标准流程,必然与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别,这就涉及到业务流程重组问题。是先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还是先实施信息化,一直是困扰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难点问题。建议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选择先进行局部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局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循序渐进地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即企业在运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实施管理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解决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出发,一方面着手对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基础工作进行整合与提升,使之适应先进管理软件的要求,这是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工作;另一方面,对软件所要求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对一时难以达到的部分管理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修改某些难适用的部分,使之能与企业的现状较好地融合在一起。不把引入的软硬件看作是“死”的东西,而是作为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具,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所在。

4.4 软件的选择至关重要

企业信息化建设对软件的选择不只是选择产品,更重要的是选择未来长久的合作伙伴。软件选择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①选择商誉卓著、经营绩效良好、经验丰富的公司。②选择的产品既能满足企业长期发展成长的需求,又满足未来多样化的需求,质量要稳定,维护要容易。③选择的公司拥有完整的售后服务机制,可提供满足自己需求的服务。④选择的公司拥有广大的满意客户群,最好有其同行案例客户。⑤尽量选择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上线的方案。⑥在各方面的条件都一致的,选择成本较低廉的解决方案。

5 企业信息化成功之路

5.1 企业内外部环境要求企业必须信息化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所面临的信息化环境可概括为:外逼、内需、信息化意识逐步增强、客观条件基本具备。外逼内需都客观地要求企业重塑自己的神经系统,以信息化的手段支撑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

5.2 冷静面对企业信息化的常见问题

企业领导受外逼、内需所迫,心急求成,全力支持信息化。领导为信息化批了钱,给了人,信息部门喜出望外,粗粗调研,匆忙规划,急速上马,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营销系统、外部网站等等,硬软件一同采购开发,想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信息化水平是常见问题之一。面对众多的ERP厂商,多数管理咨询商与ERP厂商明分暗绑,前咨后卖。对企业提出的模糊需求一概应允,先签单后对付。企业失去自我,迷失方向,生搬硬套。把自己本来既能走又能跑的脚硬塞在那好看不好穿的鞋子里是常见问题之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本身在信息化方面失败过,今天又看到别的企业失败的残局,就缩手缩脚,错失良机是问题之三。

第3篇

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 信息化建设 高职高专

一、企业信息化概述

1.企业信息化定义。企业信息化是指以业务流程为中心,以网络和通讯技术为依托,应用计算机、数据库和软件技术,在企业纵向和横向业务发展上实现数字化扩展,对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活动中的所有数据和信息进行管理和控制,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所需的详细准确的数据,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重点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使传统的企业管理经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由传统的“人治”向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控制进行转变,同时信息化要求数据信息的准确和高速共享运转,弥补了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方法存在的不足。

2.企业信息化内涵。企业信息化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企业自身的门户网站,将企业的文化精神、产品研发、规划建设等信息通过互联网门户向全世界,在最短时间内加速了企业信息流通;二是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企业进销存等生产、销售环节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系统;三是实现企业在人事、财务等各部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完成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二、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分析

1.管理者理念淡薄。中小企业处在发展的起步和上升阶段,需要资本的支持,企业关注的是成本管理和销售经营,以期为企业发展打好经济基础。随着时间推移,决策者更突出重视企业发展实用性和短期效益,忽视了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长期效益,企业信息化管理经营理念渐渐淡薄。部分管理者理解信息化建设为计算机简单应用和操作,不理解这是一项繁杂的系统项目,仅仅对软硬件的完善就认为完成了信息化建设。

2.信息化人才缺失。中小型企业受规模小、业务单一的限制,很少能建立自己的信息化团队,因为待遇问题,也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端信息化建设人才,既掌握计算机技术又熟悉企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就更少了,没有自己的人才队伍,很难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长期规划和建设任务。同时,外包软件企业因为无法全面掌握公司内部状况,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

3.企业管理不规范。中小型企业多数没有建立完善系统科学的管理规章,经营管理多采取传统模式,人为因素和凭经验做事情况较多,导致各部门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由于缺少总体规划,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无法及时共享,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影响了科学决策的制定,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阻碍。

4.客观条件制约。信息化建设需要长期投入费用,中小型企业因自身综合实力较弱,在长期的建设维护信息建设过程中无法坚持下去。此外,国家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电子交易、物流配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对病毒、黑客等系统统计企业也心存顾忌。

三、高职高专对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

当前,我国对高校职能的普遍认识有三个: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中小型企业对高层次大学人才吸引力很小,对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培养的人才重要去向就是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部分,高职高专理应在地方科技发展中发挥科研带头的作用。近些年,高职高专院校和中小型企业都在积极努力地解决更好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问题,比如实践基地建设、教师和学生顶岗实习等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效。本文认为高职高专还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

1.增强交流,提高中小型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实践证明,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深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仅仅是信息化建设方案和进程有所差异。中小型企业要保证科学持续发展,完善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为管理和经营提供极大的帮助。高职高专应主动联系当地中小型企业,建立长期交流合作关系,通过具体案例向企业管理层传输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提高企业认识,帮助企业制订科学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明确目标。

2.高职高专加强对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社会和高校近年提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但实践证明,真正的复合型人才很难培养,如果培养不到位,复合型人才可能就是对几个方面都懂一点,但都不精深的技术人员,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所以企业要强化对“专才”的需求:企业管理的专才,营销的专才,信息化建设的专才等,发挥整个专业团队的合力推动企业发展。在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规划之后,培养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多数才能补充到企业IT团队中,解决企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问题。

3.企业走进高职高专,主动寻求提高科学管理的方法。中小型企业也要积极联系高职高专院校,充分吸收高校在企业科学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建立企业自身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明确部门分工和权责,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只有把管理和经营各环节的关系理顺了,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体系才能建立起来并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这样的交流也能让高职高专院校认清中小型企业自身的经营和管理流程,明确企业需要,有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管理和信息化人才。

4.高职高专服务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面临的信息化建设资金问题和信息化发展有待完善的问题,通过与高职高专院校合作,也能得到较好解决。高职高专院校以项目开发、团队建设为基础,由高校的团队开展课题研究,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维护、长期规划等工作提供支持,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费用。高校专业团队开展的科学研究,可帮助企业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病毒和网络防范、电子商务等方面不断完善,切实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同时锻炼高职高专师资队伍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

五、结语

通过研究,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早一步规划、实施,就能占领发展的先机,面对困难和问题,只有迎难而上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无法回避。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而言,教师的实践和科研能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和锻炼是重点,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既能帮助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又能促进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质量的提高,是一条双赢的途径,也是一条成本低、见效快的途径,如何克服实际困难,具体实施,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第4篇

本文关注了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走访调研的形式分析了其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来通过开展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形式逐步推动乡镇企业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的思想。在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实施研究中,重点分析了其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本文的研究对以后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

一、绪论

乡镇企业是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乡镇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信息化社会和时代的到来,受乡镇企业本身和外部条件的束缚,乡镇企业的信息化问题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着重关注了乡镇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主张从教育入手逐步解决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重点研究了乡镇企业中关于信息化内容的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以推动乡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乡镇企业信息化及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力度的扶植举措,目前,乡镇企业中基本都引入或采用了一些信息化的技术和管理软件等。作者通过调查走访的形式对锦州市部分乡镇企业进行了信息化的走访。走访中发现几乎所有乡镇企业都使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并配备了相应的互联网系统。同时,财务信息化软件如金蝶的财务系统和会计信息化系统已成为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构成。但乡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认识程度不足,信息化程度低,缺乏有经验或专业的信息化人员,乡镇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杜娟等在“关于推进乡镇企业信息化问题的思考”中指出了合理化信息开发方式,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重点培养信息化人员等建议。在走访中作者发现乡镇企业信息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乡镇企业的在岗人员信息化相关专业知识往往局限于在大中专院校的学习积累,只有少量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还有很多人员则完全是自己摸索着学习,信息化的知识和技能严重匮乏。而目前受管理者的意识影响和企业资金的问题,乡镇企业的企业培训形同虚设。在走访中75%以上的人员没有接受过企业的信息化相关培训。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乡镇企业的信息化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现有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中只有大力开展信息化继续教育,才能提高现有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和员工的信息化技能水平,最大限度的提高乡镇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率,进一步推进其信息化的未来发展。

三、乡镇企业信息化培训内容

1.信息化基础培训信息化基础培训包括两个部分:围绕计算机的使用展开的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和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可开展是以计算机的应用为基础,企业和员工需要使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参与到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成为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基础技能。其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和日常维护,计算机网络功能的使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日常多媒体(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信息的编辑和应用等。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是一个广泛的基础概念型培训,其目标是提高整个乡镇企业的信息化意识,针对企业的管理者和相关企业员工,了解企业信息化的意义、方针、内容、实施方法、风险规避和发展趋势。其具体内容包括:乡镇企业信息化概述、常见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案例分析等。

2.专业化培训专业化培训是针对乡镇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展开的,基于所从事专业管理职能的信息专业化培训。依据所从事工作管理职能,专业化信息培训包括:销售与市场信息化培训,和生产相关的生产线、生产流程等生产信息化培训、包括采购、收货、库存控制和发放等管理活动的物资供应信息化培训,财务和会计信息化培训、包括人员录用、培训、考核、工资和聘用等业务的人事信息化培训,以高层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化培训,信息化处理系统培训。

3.个性化定制培训个性化定制培训以乡镇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切入点,针对性的,以解决实际信息化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目标的培训。如针对企业新近信息化设备进行的使用培训等。

四、乡镇企业信息化培训形式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比较灵活多样,借鉴已有的企业培训形式,结合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目前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形式主要包括:企业短期集中培训,小范围实战培训,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培训和学习交流社区等。企业短期集中培训是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基本形式。其内容多为广泛系较强的基础性内容培训,主要问题是需要再用乡镇企业的生产时间或员工休息时间。其实针对提高整个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基础技能极为重要;小范围实战培训具有一定或较强的针对性,是开着专业化信息培训和针对性信息化培训的主要载体;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培训是近几年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其包括大型的在线课程、基于信息共享的丰富的教学资料及网络交互平台等内容,由于其具有不限时间、不限空间、接入方便、免费学习以及内容个性化定制等优势深受在职工作人员的欢迎,是主要的自我学习模式;学习交流社区是在乡镇企业内部开放交流学习的场所,并配以专业的指导人员,是一个自由的可交流环境,更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五、结论

信息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如何在企业中进行信息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经过长足的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很多经验,ERP系统实施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乡镇企业所面临的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如何解决是乡镇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教育是发展的基础,可以看到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面临严峻的资金问题,但信息化的意识、信息化的普及程度和信息化的利用率更是制约乡镇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根本,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在乡镇企业大力开展信息化的教育来解决。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问题,分析了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本研究势必会对乡镇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春青.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6-19.

[2]蔡志坚.乡镇企业信息化模式及特征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42(3):75-82.

第5篇

关键词: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

一、绪论

乡镇企业是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乡镇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信息化社会和时代的到来,受乡镇企业本身和外部条件的束缚,乡镇企业的信息化问题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着重关注了乡镇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主张从教育入手逐步解决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重点研究了乡镇企业中关于信息化内容的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以推动乡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乡镇企业信息化及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力度的扶植举措,目前,乡镇企业中基本都引入或采用了一些信息化的技术和管理软件等。作者通过调查走访的形式对锦州市部分乡镇企业进行了信息化的走访。走访中发现几乎所有乡镇企业都使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并配备了相应的互联网系统。同时,财务信息化软件如金蝶的财务系统和会计信息化系统已成为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构成。但乡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认识程度不足,信息化程度低,缺乏有经验或专业的信息化人员,乡镇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杜娟等在“关于推进乡镇企业信息化问题的思考”中指出了合理化信息开发方式,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重点培养信息化人员等建议。在走访中作者发现乡镇企业信息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乡镇企业的在岗人员信息化相关专业知识往往局限于在大中专院校的学习积累,只有少量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还有很多人员则完全是自己摸索着学习,信息化的知识和技能严重匮乏。而目前受管理者的意识影响和企业资金的问题,乡镇企业的企业培训形同虚设。在走访中75%以上的人员没有接受过企业的信息化相关培训。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乡镇企业的信息化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现有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中只有大力开展信息化继续教育,才能提高现有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和员工的信息化技能水平,最大限度的提高乡镇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率,进一步推进其信息化的未来发展。

三、乡镇企业信息化培训内容

1.信息化基础培训

信息化基础培训包括两个部分:围绕计算机的使用展开的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和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可开展是以计算机的应用为基础,企业和员工需要使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参与到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成为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基础技能。其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和日常维护,计算机网络功能的使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日常多媒体(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信息的编辑和应用等。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是一个广泛的基础概念型培训,其目标是提高整个乡镇企业的信息化意识,针对企业的管理者和相关企业员工,了解企业信息化的意义、方针、内容、实施方法、风险规避和发展趋势。其具体内容包括:乡镇企业信息化概述、常见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案例分析等。

2.专业化培训

专业化培训是针对乡镇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展开的,基于所从事专业管理职能的信息专业化培训。依据所从事工作管理职能,专业化信息培训包括:销售与市场信息化培训,和生产相关的生产线、生产流程等生产信息化培训、包括采购、收货、库存控制和发放等管理活动的物资供应信息化培训,财务和会计信息化培训、包括人员录用、培训、考核、工资和聘用等业务的人事信息化培训,以高层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化培训,信息化处理系统培训。

3.个性化定制培训

个性化定制培训以乡镇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切入点,针对性的,以解决实际信息化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目标的培训。如针对企业新近信息化设备进行的使用培训等。

四、乡镇企业信息化培训形式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比较灵活多样,借鉴已有的企业培训形式,结合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目前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形式主要包括:企业短期集中培训,小范围实战培训,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培训和学习交流社区等。企业短期集中培训是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基本形式。其内容多为广泛系较强的基础性内容培训,主要问题是需要再用乡镇企业的生产时间或员工休息时间。其实针对提高整个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基础技能极为重要;小范围实战培训具有一定或较强的针对性,是开着专业化信息培训和针对性信息化培训的主要载体;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培训是近几年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其包括大型的在线课程、基于信息共享的丰富的教学资料及网络交互平台等内容,由于其具有不限时间、不限空间、接入方便、免费学习以及内容个性化定制等优势深受在职工作人员的欢迎,是主要的自我学习模式;学习交流社区是在乡镇企业内部开放交流学习的场所,并配以专业的指导人员,是一个自由的可交流环境,更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五、结论

信息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如何在企业中进行信息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经过长足的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很多经验,ERP系统实施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乡镇企业所面临的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如何解决是乡镇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教育是发展的基础,可以看到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面临严峻的资金问题,但信息化的意识、信息化的普及程度和信息化的利用率更是制约乡镇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根本,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在乡镇企业大力开展信息化的教育来解决。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问题,分析了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本研究势必会对乡镇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春青.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6-19.

第6篇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经营管理 模式分析

一、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含义

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是企业面向供应链,以市场的观点对整个商务活动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的整体结构,以及从组织上提供的为保证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和发生意外时能保护系统、恢复系统的法律、标准、规章、制度、机构、人员和信息系统等结构体系,它能对系统的运行进行跟踪监测、反馈控制、预测和决策。通过企业信息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设计,使企业信息化项目能够被客户接受,并为企业的持续经营创造条件,同时保证信息化项目的良性运营。

二、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1.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的确定,一般要明确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一般有以下五种建设模式。

(1)企业――行业互动模式

企业――行业互动模式是指某个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该企业所在的行业信息化之间存在互相约束和促进的很强的互动关系,并由这种互动关系形成的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它最先是一个或多个企业带动,然后是推动行业的信息化,最后是行业信息化又引导大规模的企业信息化。

(2)挑战――反应模式

挑战――反应模式是根据美国桑塔费研究所创造的概念而命名的,企业面对现实或未来的挑战而采取积极措施,在企业选择各种对策措施中,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各种对策的关键方案。企业面对未来的挑战,未雨绸缪,将企业自身作为挑战对象,积极投资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模式适合于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

(3)雁行模式

雁行模式是指由于企业信息化时间和起点不同,造成行业内部的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距,进而使得企业信息化水平犹如大雁飞行形状,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太快,信息化项目成功率不高,使得信息化项目比一般的项目风险更大,这就导致大多数企业都愿意“跟跑”,不愿意“领跑”,具体表现为在同行业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之间实施信息化建设后,吸取经验和教训,再建设自己的信息化项目。雁行模式可以分为企业间的雁行模式、企业内的雁行模式、行业间雁行模式和地区内雁行模式四种。对于企业间雁行模式,先行信息化的企业为后进企业提供经验和样板。在实际实施信息化建设中,通常采取信息化示范工程来使用这种企业间雁行模式。

(4)地区互动模式

由于企业所在地区或地区政府推动而主动提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种良好环境,或者由于企业所在的某个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内企业间相互影响,或者区域内信息传播成本低而促进企业间相互交流和影响,这种由于地区因素的影响,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而形成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称为地区互动模式。

(5)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互动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中小企业在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浪潮带动下,可以充分利用大型企业信息化提供的经验和发展环境,进行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然后再为大型企业提供信息,由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好,所以信息化的成功一般来说能率先实现,这样大型企业会将自己的某些经验辐射给与自己有业务来往的其他中小企业,从而带动自身产业链的增值。

2.电子商务的企业组织形态分析

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步骤是在公司组织结构上进行科学设计,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组织形式演进的过程是由实体企业到虚拟企业再到企业电子商务,最后发展到电子商务企业。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最终将使企业成为电子商务企业。

(1)虚拟企业

一个虚拟企业是由一些独立公司组成的临时性网络,这些独立的公司包括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他们通过信息技术组成一个整体,共享技术、共担成本并可以进入彼此的市场。虚拟组织没有办公中心,也没有组织章程;没有等级制度,也没有垂直体系。

(2)企业电子商务

企业电子商务就是指传统企业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三大技术平台来配置资源,进行生产经营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电子商务组织是网络型的组织结构,打破传统理念与地理、产品范围,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经营,进入全球化的网络经济领域。

(3)电子商务企业

在企业实现商务电子化的同时,商务主体直接交易便捷性得到了空前提高,交易成本大大降低。电子化交易手段大大扩展了交易主体的选择空间并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交易主体之间“多对多"的交易关系推动“全球网络化供应链”的形成。纯粹的电子商务企业是组成全球网络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标是通过提供交易信息和交易平台公共服务,提高交易主体之间的交易效率。

3.电子商务的企业资源管理分析

企业电子商务活动需要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以保证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发挥最大的功效。企业电子商务资源可以分为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无形资产以及客户关系资源。

(1)企业电子商务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在企业电子商务运作中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利用和保持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其直接目标就是保证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得以实现,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2)网络财务管理

网络财务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财务、业务协同,支持电子商务,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及其各种功能的、全新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MRPII或ERP将企业业务和财务、物流和资金流、信息流集成起来,也可以开发或引进网络财务软件得以实现网络财务管理。

(3)电子化采购管理

电子化采购是通过互联网络,借助计算机管理企业的采购活动。在网络上公布所需产品或服务的内容,给供应商选择;采购企业通过电子目录了解供应商的产品信息;通过比较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通过电子化手段下订单及后续的采购管理工作。

(4)电子商务的服务管理

电子商务的机遇需要靠优质的服务去把握,客户的选择标准将会集中于服务,电子化交易呼唤人性化服务,服务是维护客户忠诚的基本条件,服务是增强员工凝聚力的重要因素。这样就要求服务为客户着想,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设计独特的网站,努力成为一流的客户服务提供者。

三、企业环境的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在进行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分析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信息化建设采取哪种模式?

2.客户搜寻商品和服务信息的渠道与方式有哪些?商品展示采取什么方式?客户与企业的信息交流采取什么方式?

3.商务咨询洽谈的方式与途径是什么?交易订单签约方式是电子化的还是纸质的?

4.交易的货款支付采取何种方式,具有什么特点?商品的物流配送采取哪种方式,具有什么特点?企业提供什么样的电子化服务方式?

5.企业信息化组织采用何种形式,具有什么特点?

6.企业的业务流程具有什么特点,是否适应电子商务的信息化要求?

7.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服务管理等专业管理是否采用电子化的手段,有什么特点?

8.企业信息化管理具有哪些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来保证信息化活动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司林胜 周 宏: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08

[2]杨学山: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08

第7篇

【关键词】ERP系统 大型企业 信息化建设 实践 探索

ERP系统作为先进的企业管理平台,用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管理者提供了创新型的管理理念。在这一过程中,ERP系统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整合与分析,为企业在计划、运营、控制与决策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加快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提高了企业对信息的利用率,将信息与管理有效地融为一体,使企业管理更趋于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和科学化。尤其是大型企业,通过ERP实施与应用可以提升成本控制管理水平,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ERP系统在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合理应用应受到管理者重视。

1 大型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1.1 企业内部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

大型企业由于规模庞大,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企业内部机构庞大,层次复杂,冗员较多,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影响工作效果;其次是领导者比较注重日常的业务性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督导,造成部门人员虽多但实际工作效果较差;第三是企业生产与市场脱节,企业不能深入的实时的掌握市场需求情况和发展情况,难以做出有效的产品结构调整和生产科学的目标定位,缺乏新型产品和技术创新,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第四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人力资本投入较少,使很多企业出现人才短缺和人才流失的现象。

1.2 信息传递与方案落实过程存在的问题

除了人员设置方面的问题,大型企业在信息传递与方案落实过程同样存在问题。首先是大型企业管理层级较多,在具体工作落实过程中会经过多个部门、多道程序和多个审批环节,这虽然加强了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严谨性,避免一些管理漏洞的出现,但是企业管理者和基层人员之间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效率受到影响,导致沟通效果较差,存在不及时、不准确和缺乏真实性的现象;其次是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竞争力是信息技术的竞争力,信息化规划与方案落实不到位,对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阻碍;第三是企业各部门之间协调性较差,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和基层人员之间的沟通较少,导致难以有效的获取基层意见,这就导致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能及时进行优化和整合,形成各部门之间“信息孤岛”,降低了工作的实效性。

1.3 企业资金管理与流动中的问题

大型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还体现在企业资金管理上,首先是以利润指标考核作为主体的内部承包责任制,只考虑了短期利益的获取,缺乏长远规划,导致经营者耗费大量内部资源,获得的仅仅是暂时性的表面利润;其次是利用现有资源获取资金,增加了企业的负债率;第三是企业在对每个部门进行业绩考核时,经常出现表面的利润和现金的实际支出不符的问题;第四是一些单位为了快速达成业绩目标,没有对项目投资进行详细的、准确的判断,致使项目考核无法有效进行,导致项目投资过于盲目,即使获得一定的效益,也是微乎其微,没有实现资金使用价值的最大化,得不偿失;第五是无法对企业的实际运营、资金的流转过程、资金链的管理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控,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除此之外,大型企业关系复杂,决策者较多,意见不统一、部门协调较差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企业快速发展。

2 ERP系统在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实践

ERP系统有效地整合了企业的资源,实现了对整个供应链的科学管理,将企业的产品链、成本链、价值链、管理链等方面有效的融合,形成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集成共享的新型管理系统,促进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2.1 ERP信息平台管理措施

(1)以ERP系统的信息平台作为支撑,将人员管理进行责任划分,将各部门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增强交流和彼此间的协调性,及时的、动态的掌控各部门之间的作业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管理过程的透明度;将生产、采购、财务、人力资源、销售等环节整合成一个价值链,可以使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和高效。

(2)利用ERP系统合理的分配员工工作,并且对员工工作业绩进行自动化评价,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采取优胜劣汰的原则,注重年轻人才的引进,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保持企业的年轻状态,更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运行;加信息化建设方面一些理论的学习和一些成功案例的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深度思考,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对信息化的ERP的概念都要进行详细的理解,从意识上增强该方面学习和使用的积极性。

(3)ERP系统能够将产品技术信息及物料供应、库存、生产计划、生产控制、生产能力平衡、销售分配等信息进行集成,实现企业管理的全面化和系统化更好;进行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增强企业外部与内部之间的协调性。尤其是在处理客户对产品的反馈意见时,能更直接的给出解决办法,进行意见的搜集,改善原有的不足之处。

(4)ERP系统将每个部门科学的组合在一起,加强了企业内部的联系,实现了企业一体化,有助于企业团结统一,通力协作;各部门之间也可以相互了解,促进彼此间的合作和理解。ERP系统无论是对内或者对外传达信息时,都能更直观的观察到信息的内容,提升了工作效率,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优质高效进行的前提。

2.2 资金管理更加科学

资金的良好管理能促进大型企业的成本降低,与此同时,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企业销售过程和资源引进过程变得清晰透明,使管理者明确资金的走向,把握资金的动态,为企业决策制定提供依据;资金作为一个企业的血液,它的流动情况决定了企业成本管理情况,企业的生产与发展需要良性的资金流动作为支持。ERP对资金方面有着明确的分类,将其分为总资产、负债、收益和盈亏等不同类型,并形成《现金流量表》,减少人工输入带来的难度,且准确度较高。与此同时,该系统还能够进行资金流向分析,对资金的具体流动方向进行专业化的标注。

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IT行业的产物,ERP系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保障。ERP系统将人员、产品、资金等进行了融合,通过物资运转情况,评价资金流状态的好坏,通过资金产生效益的盈亏来判断企业目前的发展状态,然后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益。ERP系统消除了传统资产管理中的弊端,实现了降低成本扩大生产的目标,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资金损失,让企业管理者能够更有效的掌控内部风险,消除隐患,科学决策。

2.3 ERP在时展中适应性较强

物联网、工业4.0新型技术崛起,企业信息化刻不容缓, ERP作为信息行业的先进业务管理思想,更加专业和智能,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各行各业中应用广泛。ERP系统的实际价值在不断提升,认可度在不断提高,发展趋势良好。ERP对于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互联网社会,让ERP系统与互联网更好的结合,更好的服务于新领域,比如机械制造行业,ERP系统可以与机械制造行业采用的PLM、MES、资产管理等软件的数据接口相结合,徐工集团等国际知名公司均是在使用ERP系统作为企业数据的后台管理工具。

我国企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人性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从而使企业更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提高经济效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推广,ERP系统所具有的信息共享功能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将企业内部信息与市场信息及时的进行整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中国企业在提高自身生产力的同时,要注重借鉴国外企业的发展经验,注重本土企业文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运行,改善企业生产运营、市场营销、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提高企业的济效益;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生产力离不开技术,技术离不开管理,而信息化建设大大完善了企业的管理制度。ERP作为先进的管理平台,将先进管理思想和计算机技术融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该系统的使用还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和科学技术,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3 结束语

为了保证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优质高效地进行,我们将ERP系统引入到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这一过程中,要保证ERP系统应用的科学性及高效性,企业管理者就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努力解决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相关的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沈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ERP系统的实施[J].财会月刊,2016(16):92-93.

[2]李海生.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ERP系统的运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6):80-82.

[3]闫志勇.刘杰.ERP系统在油田设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化工管理,2016(32).

第8篇

[关键词]高职类 电子商务专业 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体系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从2004年开始就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有接近80%的学生不能够及时就业,这与电子商务巨大的人才缺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核心课程体系的设计是造成培养与就业脱节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是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体系建设直接影响高职类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效果。

一、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信息化建设课程定位

作为高职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具备大专生应有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知识,熟悉经济管理与现代商务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电子商务技术与政策法规,了解电子商务活动基本流程,掌握一定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能力,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能够掌握和具备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应用与管理、网络贸易与营销活动、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作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核心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更是一个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实践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来进行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训练。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网站如何设计实现,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的技能。

二、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建设现状及问题

1.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构建与企业工作技能脱节。高职类院校在对电子商务专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构建时,有相当大一部分只是单纯从知识构建角度规定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相关企业对人才技能的具体要求,这就造成了两种局面,一种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毕业进入企业之后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空有抱负不能施展;另一种局面是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在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和技能没有在学校的学习中得到学习和掌握,增加了企业对人才二次培训的投入;以上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众多的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和顺利就业。

2.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之间存在隔阂。目前,我国各类高职院校均都开设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课程,其课程体系主要依据课程性质将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种课程之间相互分离,各自进行,这就使得课程之间缺乏沟通、产生隔阂。学生在传统课堂上吸收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实践巩固,在实训实验室进行动手操作时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做指导,不仅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叠加和重复,也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时间,使得学生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知识和技能的同步掌握、真正提高。

3.模拟实验室仿真度较差。企业信息化课程的学习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众所周知,计算机是一门技术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技术,并且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当快,这就对高职类院校的模拟实验室的仿真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模拟实验室是学生锻炼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实训基地,其仿真度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对相关职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目前,很多高职类院校模拟实验室的不足之处在于仿真度较差,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相关行业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更有甚者,其模拟实验室从建成开始就没有更新过,设备落后,内容缺乏深度,软件陈旧,考核方法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学生对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练习需求。

三、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建设完善策略

1.根据实际技能需要选择专业课程。各高职院校应立足本身的资源优势和学生的就业特点,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信息化建设课程进行准确定位,同时结合相关行业的企业实际人才需求将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结合岗位职业资格的要求作为标准,来选择相应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群,并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形成自身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优势,并且专业技能的锻炼与企业工作岗位能力的需求相对应,满足了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2.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联系。打破原课程体系存在的课程隔阂,以内容层次为课程的划分依据,实现理论教学与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的对接,明确理论课程的指导意义和创新基础,以此满足专业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需要,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模拟实验室来提高学生技能的形成能力,使学生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明确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课堂教学环节通过教学实践和不断深入的校企合作,使课堂教学的内容落实到“实务”上,突出课程的核心专业基础和技能属性。

3.增强模拟实验室的仿真度。为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要尽量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作为实践教学环境,以更直接、真实的方式加深对相关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促进工作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案例引导教学、真实场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模拟实验室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职业素养的形成,改善教学效果。在考评方法上,参照企业用人考核标准,增加实际操作技能问题和主观分析问题,着重考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作为高职类院校,要始终明确一个概念,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体系的必要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各高职院校应当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科学地设置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体系,这样才能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养成,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庆波.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IT类课程体系的研究[J].教育观察,2009

[2]谢康,陈丽.信息化课程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5,(3)

[3]沈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于开发[J].商场现代化(下),2008,(9)

第9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7

信息技术发展早就了全球市场的统一,企业的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大,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传统企业管理不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由信息技术支撑着的企业管理有着与时俱进的战略意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更高层的全新管理革命。

1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效用

扩展人信息功能的技术都可以被称作是信息技术,这是信息技术基本的定义。信息技术主要指通过计算机或者现代的通信手段获得、传递、存储、处理、显示和分配信息等相关技术。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两大支柱,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地位。与生物、航天、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一起被视为20世纪重大的科技成果。信息技术在当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信息化是把企业生产过程、现金流动、事务处理、客户交互业务的过程数字化,用信息系统网络把它们加工成为新的信息,给各层人们提供洞悉观察各动态业务的一切信息,从而作出更好决策,使得企业资源分配合理,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不同企业信息化建设着重点不同,方向和规划不同,但都要考虑的因素却不变。信息组织架构分为两种:一种为内部信息资源,生产计划、产品、财务、人员信息等,另一种外部信息资源,宏观经济、竞争者信息、国际信息和市场等。信息基础设施决定企业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能力的重要方面,由网络、软件和硬件组成。硬件有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办公和生产自动化设备等。软件有各种专业软件工具盒面向企业的应用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水平和企业规章制度是否规范有密切关系,信息化建设要有规范合理的流程作支撑,而合理规范的流程则需要制度保证。

2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具体实现策略

2.1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指在管理、作业、经营各个层次、环节,选择先进适用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充分开发以及广泛的利用企业信息资源,实现企业运行全面的自动化。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构建对市场快速作出反应的现代企业过程。企业信息化核心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是将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全过程加以运用,使得企业高起点的采用世界先进信息技术研发和生产,从而带来相关技术和产品的跨越发展,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的利用效果,会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状况。通过改造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加强技术和产业结合,节能降耗,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数量;以信息技术和设备作为依托,实时监控和决策,提高资金的周转次数以及使用效率,降低库存积压和能耗,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开展企业信息化应用使企业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赢得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2.2现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分析

美国是信息技术以及高新技术创新发源地,美政府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发展。80%的美国制造商拥有自己的网站,电子商务交易使用率达到32%,采购商电子商务利用率达38%。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美国提出企业资源计划,标志着当前信息化技术发展最新趋势和方向。美国各行各业,率先兴起电商的零售业,金融服务业,汽车飞机传统制造业,在线经营管理和支付从趋势变为商务惯例。美国近年的经济繁荣,同信息化程度有很大关系,信息技术行业在经济中比重,从90年的5.8%到2000年的8.3%。过去5年,美国超过33%的经济增长是信息化带来的。

日企在信息技术方面重视市场调研,分析消费需求变化,行业间信息的共享,以确保信息渠道畅通。日本政府推进网络建设,完善信息网络的布局,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同行业之间技术、经营、市场等资源信息以及数据的共享。日本企业利用ERP(企业资源计划)改造生产经营模式做了很多工作,根据传统的习惯,修改软件,使先进手段适应过去工作习惯,使科学的管理软件丧失先进性和统一性,不能发挥作用,日企主导思想和管理模式和欧美企业信息化水平存在差距。2002年7月25日,中国通钢开始第一笔电子商务交易,外商样惊奇这个偏远的钢铁企业,竟拥有如此先进技术。如今通钢集团通过电子商务注册的供应商两千多家,电子的招标达到100多场,交易额超过20亿。特别在2008年非典期间,电子商务发挥它独特优势。通钢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在全国钢铁行业处在前列,部分技术领先地位。成功案例还包括海尔和联想集团企业,这都是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的结果。20多年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尤其是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达到新高度。

2.3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职能分析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组成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前提。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管理重要性,纷纷的上ERP、CRM系统,却忽视了计划策略等高端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做好,不仅买电脑设备、搞网络、建系统的问题,重要是使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或者信息服务网络。企业管理是“策略、计划、执行和控制阶段循环交叉过程”,企业信息化管理,是用IT技术,提高管理阶段效率准确性。传统企业管理是按照职能开展,这种组织结构使内部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散重复,很难发挥企业各个部门合作主动性,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加大。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各种办公自动系统,使得企业扁平化管理成为现实,实现了各部门运作并行化,大大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4发展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能快速准确分析信息数据,并且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类,从而避免人工处理的遗漏或者滞后等弊端。节约了企业的资金和人力,为决策者提供真实有效数据信息,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前提。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在根本上解决困扰企业的部门、财务、仓库和车间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帐证不符等问题。全面的实现了信息自动化管理,同时也发挥了财务部的能动性。企业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销售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于控制经营成本,带动销售额增长,增加企业利润有重大作用。

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发展时代,很多企业都在与国际社会快速接轨。为巩固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必须接受现金管理理念,大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升企业销售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用信息技术打通走向国际市场的快速通道,保持企业持久竞争力。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现代化经营管理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丁秋林.现代企业信息化重构[J].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