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5 10:39: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对素质教育的感悟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对素质教育的感悟

第1篇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阿德福韦酯/干扰素;疗效对比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近年来推崇核苷类药物较热衷,与干扰素比较疗效如何。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与2007年8月至2008年9月对98例慢性乙型肝炎适用抗病毒患者,分别予以阿德福韦酯49例和干扰素49例抗病毒。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9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符合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标准[1],并出现ALT≥2X正常值上限,HbeAg阳性或阴性,HBVDNA≥105copies/ml。随机应用阿德福韦酯组和干扰素组抗病毒对比观察。一般资料见表1。

1.2 治疗方法 阿德福韦酯组(商品名:名正,江苏连云港正大天晴医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日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1片。干扰素组(商品名:隆化诺,深圳海王生物制药集团生产)每隔日肌肉注射a-2b 干扰素500万U。两组疗程均1年。

2 结果

2.1 用药半年及满1年后监测ALT、HBVDNA指标,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例)

组别男女年龄(岁)ALT>80%HBVDNA/(copies/ml)

≥105>106>108

阿德福韦酯组391018~6337122116

干扰素组40917~5935142115

注: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表2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例)

组别6个月12个月

ALT

阿德福韦酯组45404441

干扰素组31222924

χ2组11.48814.2212.0813.21

注:χ2值均>χ2=0.01(1)=6.63,阿德福韦酯与干扰素比较P

2.2 疗程结束过了3个月后追踪复查HBVDNA,了解抗病毒后对HBVDNA的抑制率。见表3。

表3

两组 HBVDNA抑制率比较(例)

组别(例)104拷贝/ml抑制率(%)

阿德福韦酯组4944589.79

干扰素组49282157.71

3 讨论

对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众所周知,目前国内外各类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只能抑制HBV的复制而不能清除病毒,这给临床的治疗带来很多的困难[2]。近年随着核苷类药物的不断问世,有报道对慢性乙肝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治疗取得的较好疗效[3],但国内外[4,5]在乙肝防治指南中均不推荐联合治疗初治的患者,表明联合治疗还需要深入研究。从笔者近年单独应用临床观察回顾分析:单用阿德福韦酯抑制HBVDNA复制疗效确切,追踪复查HBVDNA>103拷贝/ml仅5例,占10.2%;单用干扰素抑制HBVDNA复制疗效也过半,HBVDNA>103拷贝/ml有21例,占42.9%。本世纪初干扰素是已证明有效的抗HBV复制的一类药物但疗效报道不一。曾有文献报道治疗一年HBVDNA阴准率在38%~59%[6]。关于慢性乙肝治疗的目标、终点,公开认为HbsAg

作者单位:436000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感染科

转阴或HbsAg血清转换成抗HBs阳性,但难度很大。抗病毒治疗虽然不能清除HBV,但能抑制HBV复制,使HBVDNA低于检测值下限,ALT恢复正常。从本文资料表明,单独使用抗病毒治疗都有效,但从阿德福韦酯与干扰素比较而言,其疗效既时对HBVDNA抑制率明显高于干扰素(P

参 考 文 献

[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241-247.

[2] Wong K,Sun G,Zhang X,el al.PEL-B-chitosan, a novel gene delivery system with transfection efficency comparable to Polyethylenimine in Vitro and after Liver administration in Vivo.Bioconjug chem,2006,17:152-158.

[3] 胡远顺,李红艳.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对乙肝标志物影响分析.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9,4(24):45-46.

[4]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421-429.

第2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素质教育简介

狭义的讲,素质教育可以从生理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来看,简单说可以理解为遗传素质。主要是指人的先天性的生理特点,包括感官系统、神经系统等等生理器官,就是人心理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基础”。生理条件是心理条件发展的基础,但并不能决定心理发展的水平。广义的素质教育的重点在素质上,相对于狭义的讲解,更注重在先天生理基础上的发展,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生理基础上,通过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后天条件下的教育,使人能够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以及长期发挥效用的心理特征和基本的品质,就是所说的素养。素养包括很多方面,道德素养、职业素养、智力素养等等,我们通常所说的素质教育都是指广义的素质教育。在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在《教育法》中也有相应的介绍,即“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素质教育,把我我们的工作方向。

二、音乐教育简介

音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音乐这一外界条件来改变人的心理特征,它将审美作为核心手段来教育学生,并不是简单的技术讲解。以钢琴教育为例,钢琴老师如果知识讲解如何弹钢琴的技术要领,让学生学会弹奏就行,这并不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而是通过学生感悟钢琴音乐中的感性美,达到使自己更高水平的审美能力,提高对美的感悟力。所以钢琴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审美体验的过程,是对艺术的 感悟。

三、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最终是要提升学生的素质,学生的素质也包括多个方面。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素质教育的有机部分。我们通过讲授音乐,让学生经历审美体验,让学生感悟艺术,通过艺术反应某种思想,进而培养学生的心理特性。例如,学生的审美、表达能力、鉴赏力以及认识和感悟生活的能力。使我们的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四、音乐教育的作用

1、音乐教育是实现审美教育的途径

音乐教育进行途径主要是通过我们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来实现作用的。优美的音乐,舒缓的节奏,传达着高尚的情操,通过音乐艺术感染学生,让学生深刻领悟艺术,让艺术的思想激励、净化学生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音乐教育,音乐只是一种形式,或者教育手段,它通过创造音乐的意境实现审美教育。情感的体验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美的魅力。但这种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可塑性和审美主体之间的差异性。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审美体验,所以它一定是审美教育的最好手段。

2、音乐教育的技巧传授是审美教育的工具

在音乐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即要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动作技能的学习往往是与认知学习交织在一起的。音乐教育的认知领域、动作技能与审美等其它领域的教育相互影响、互为条件。我国近现代教育家的美育思想,以及陶行知曾大力提倡的“手脑相长的动脑、动手教育,都对此作过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其实践与结果至今对我们的音乐教育研究、实践仍有借鉴、启示的作用。音乐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学生多参与音乐时一间活动,把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技能技巧的培养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音乐技能技巧的传授是为音乐审美教育服务的。

3、音乐教育兼具开发和调节功能。

音乐教育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心智,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催化剂。大量的研究证明了,音乐教育有利于人右脑的开发,对认得形象思维的发展极为有利,所以音乐教育也是提高学生智力素质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除了欣赏还需要学生自己表达出音乐,所以不仅仅是感悟,还有动手能力的培养。优美的音乐需要演奏者的身体和心理的完美结合,默契配合,音乐也有助于对学生协调性的培养。

4、音乐教育让学生感悟灵魂的升华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总是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去探索美,寻找审美的趣味。感悟美的能力是一种内心的历练,一个相对稳定成熟的心灵才能感悟到美的存在,一个美得心灵才能体会审美的趣味。音乐总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然改变着学生心灵,是一个人灵魂升华的阶梯。音乐教育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教育更有生命力。

5、音乐是陶冶情操, 优化心理应该是素质的熔炉

心理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个体发展中更重要、更深层次的内在要素。音乐教育在这方面同样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能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陶冶, 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以致罗曼・罗兰不禁岑出这样的赞叹“ 不可能有什么能使我们认为还有比本身就是时代海洋的音乐更美好的东西。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也说过“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 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 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独特功能, 努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感受到音乐语言的内容、形式、哲理的美。如在教唱或欣赏《长城谣》、《我的祖国》、《春江花月夜》、《我为祖国献石油》、《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等歌乐曲时, 教师将技、情、趣融于一体, 让学生在不同的旋律线条中体会到人间美好亲情、友情和爱心, 感受音乐艺术美, 产生联想, 引起共鸣, 培养深层的情感, 提高审美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心理素质水平, 必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如在每节音乐课的前五分钟, 安排一至二人唱歌或指挥、弹唱、歌表演等, 使人人都有机会表演, 人人都能欣赏他人的表演。通过这种训练逐渐学会恰当地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也学会冷静、客观地体悟他人的思想感情。这样使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音乐是心灵的直接语言” , 具有强烈的情感教育作用, 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有力手段。譬如:热情、乐观的音乐可以使人更加奋发向上;优美抒情的歌曲可以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昂扬的进行曲则可以激励人们奋勇向前;健康而进步的音乐则可以鼓舞人们热爱生活和工作, 是建设美好未来不可缺少的力量; 高雅的轻音乐可以调节身心, 使人们消除工作中的疲惫。总之, 音乐艺术美淘冶心灵美、个性美, 使人性更加丰富、更有涵养。

五、结束语

教育一直是人们最为关心的焦点,素质教育也是我国所提倡的。音乐教育在以前的教学中仅仅是作为技巧讲解,忽视了对学生艺术细胞的培养。音乐教育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它和我们的素质教育相辅相成。根据音乐的特点,通过普及发展音乐教育是实现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最终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大典. 上卷[M]. 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5.(4):11.

[2] 吴跃跃. 新版音乐教学论[M]. 湖南: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8).

第3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理论素养 创新人才

素质教育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人的素质得到可能和充分的发展。发展的方式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而不是机械的、呆板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关注的还是怎样“教”课文,怎样引导学生领悟教师研读文本时获得的一些感悟。其实学生的感悟和教师的感悟完全是两码事,要求学生去感悟教师的感悟,课堂中教师势必过度辅导,导致学生活动时间被教师讲述分析所挤占,被表面热闹,实质上低效甚至无效的讨论所占用,而原本应该用大量时间完成的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往往被边缘化。如何在转变教学理念,改革语文教学方法,增加语文课堂,中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提高业务水平

“建设高素质的建设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现代教师在思想政治方面,应具有崇高的理性信念,热爱祖国,富于献身精神,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在知识能力方面,应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教育科学功底,要富于创新精神。此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以及文明的行为规范学习。在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同时,应着重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和学识修养,鼓励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因为“人的素质跟文化知识是离不开的,不把文化素质提高,就不能领会,或领会不了教育的规律,心理学的规律。”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习惯于因循守旧,乐于模仿而怯于创作,热衷于“标准答案”的“唯一确定性”,讲课时照本宣科,虽无错误,但学生缺乏兴趣,根本原因是专业知识不博不精。专家之所以为专家,在于他们具有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诀窍。所以,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用素质教育的要求审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发现其存在着诸多弊端。首先从培养的目标看,它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其他素质,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教学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其次,就教学过程看,教学只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其兴趣爱好、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压抑。再次,从课堂结构及教学手段看,传统的教学结构单一,大多是“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而且教学手段陈旧,黑板、粉笔、讲台三位一体,学生感受到乏味,无法启迪灵感,谈不上活跃思维。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改革课堂教学,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掌握知识。为此我们实施了“四循环教学模式”,即自学质疑,合作释疑,展开评价,巩固深化。从而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小老师,使课堂实践不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落实在课堂上。语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心里鲜活起来,意向在学生那里丰富起来,言感悟在学生那里深刻起来,情感体验在学生那里充盈起来,语文技能在学生那里发展起来了。

三、改进教学评价制度,促进师生健康成长

语文课程是一个综合整体,评价语文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而不能像以往那样只重视阅读与写作的评价。就评价领域而言,它的范围不能仅限于知识与能力,即认知领域,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也就是说,评价既要对产生这一学习的结果进行描述和判断,又要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多种因素和动态过程进行描述和判断;既要看到学生和智力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们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作用的一面。

在评价手段上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注意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评价中鼓励发展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和兴趣。

总之,中学要适时素质教育,学校首先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其次要克服对素质教育的错误认识。这样,在尊重我国目前的社会客观现状和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家庭、学校、社会协调一致,共同努力,中学的素质教育就能逐步实施,就能够培养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学文摘杂志 2011年第20期

[2]《素质教育》2012年2月上

第4篇

一般认为,认知性的教育范畴主要针对的是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思想认识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它在认识论上的特点是从现象中抽象出概念,从概念中理解现象;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思维,其在德育、智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技术性训练主要针对人的某种操作技能的形成而实施的一种教育。它在教育上的特点,是在认知原理的基础上,以模仿为途径,以形成某种程度上的表现能力或操作能力为终极目的。这种教育主要在职业教育和行为能力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小学音乐教育就其自身规律来看,把教学追求的重点放在对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术的训练上都是不适宜的。这种追求,说明普通音乐教育还没有找到适合自身规律的方式方法,仍然是专业音乐教育模式的模仿。

从小学音乐教育目的来看,开设该课程绝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个音乐专家,而是为了让学生――未来的公民获得一定的音乐素质和得到一定的音乐审美陶冶,是从建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结构的角度来设置的。因此,音乐既不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智育的客体,又不是受教育者获得生存手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内容,而是让受教育者获得音乐素质和得到音乐审美陶冶的“美育”范畴。

从课程特点性质来看,在学术上,音乐有着显著的知识性和技术性,但作为小学的教育客体,知识性和技术性的深度和难度在大纲和教材中有着恰当的限定,主要内容都是针对培养音乐基本素质的感悟性内容。从教材四部分的内容来看,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对音乐的感悟过程。在对音乐的感悟中,教师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等。在培养这些感受力的同时,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为达到这一目标,相关知识的认知是不可缺少的。但这些知识内容不是音乐欣赏教学要追求的目标,而是为目标服务的辅教学内容。学习这些内容也不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必要条件。孔子对音乐的感受力非同一般,他有过听音乐三月不知肉味的体验。但他并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他的音乐感受力来自音乐的熏陶和自我丰富的人生感受对音乐的移情。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感悟音乐是教学的核心。

唱歌教学的主要目标仍与音乐欣赏教学目标一样,只不过是客观对象和教学途径有所改变。音乐欣赏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审视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而唱歌教学则是按客体符号――音乐乐谱的要求来实施的一种主体活动――歌唱,从而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审视和表达音乐和音乐的美来达到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正确的歌唱方法――一种音乐表现力。唱歌教学有技能训练内容,诸如吐字、发声、音准训练等,但对这些追求的目标不是专业要求,而是普及性要求,只要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个体的歌唱潜力得到一定的发掘,就能达到教学目标。

从表面来看,音乐知识的教学是纯粹的认知性教学,与感悟音乐无关,实际上并非如此。音乐知识是对音乐现象、音乐符号的逻辑性界定和诠注,或是人对音乐感受经验的抽象表达。因此,音乐知识教学除具有文化传承目的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逻辑性、抽象性的理解力之外,还具有培养学生对音乐感受力的辅助作用。音乐感受力是一种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的情感判断力。音乐知识教学能强化学生对音乐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在音乐感悟中了解形象思维活动的定位和情感活动的定势。

小学音乐课中的听觉训练内容其教学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它是纯粹的音乐感受力的培养内容。只不过教学中感悟的不是音乐作品,更多的是感悟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感悟来培养音乐感受力,全部听觉训练教学活动就是感悟音乐活动。

并非小学音乐教学排斥认知活动,相反,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所有教学内容中都会运用到,否则,教学就无法进行。问题的关键在于,认知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认知,主要的认知目的是为学生更好地感悟音乐服务,本末不能倒置。一般认为,小学阶段是掌握音乐技能的最佳年龄段。作为课外活动,广泛适度地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音乐技能训练是可取的,但课堂上的教材教学,音乐技能训练的范围、内容、程度一定要把握适度,要以感悟音乐为重点,为学生音乐基本素质的良好和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这种重知识认知和技能训练的倾向有其客观原因。一方面,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等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的确是一个难以考测的能力素质,目前,教育界还没有一个认可的评估标准和考测办法。如果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对这种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教学成果就难以显现,更不易被人们认可。这样,实施这种能力素质教育就缺乏动力和大环境的配合。另一方面,诸多学校管理者缺乏对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和音乐教育特点的科学认识、教学引导,特别是教学评估死搬硬套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评估方法,以音乐知识掌握的量,识谱、歌唱等技能的提高程度等内容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种导向作用下,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被弱化了,真正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被忽视了。

第5篇

关键字:高职;素质教育;人才培养

我国从1999年开始办高职教育以来,就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问题,教育部先后有三种主要提法,分别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000年)、"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006年)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022-02

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011年),不同时期的不同提法,基于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反映了我们对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不同认识水平[1]。

招生制度的改革,使高职生源多样,如我院主要有普通高考的文理科学生、自主招生的职业高中及中专学生、初中起点"3+2"升入的学生等,这些学生前期教育形式不同,文化课基础和各方面素质差异很大。

生源下滑,素质下降是不争的事实。面对目前的状况,如何将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方案有机融合,体现教育平等,促使高职生成人成才,是高职教育工作者致力于研究的课题。

进入高职学院就读的学生,各方面素质都不足,尤其在公民素养、人文素养、学业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等方面,高职院校不得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补基础教育的课[1]。高职素质教育比中等职业教育或技工教育有更高的要求,而比本科院校更加强调专业素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该将"素能并重"的原则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1.高职素质教育的内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这给我们进一步指明了高职素质教育的方向。

1.1 职业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职业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德性",即做人品质[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对社会有益的人才,我们常说先做人后做事,也反映出做人比做事更为重要。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们深深感悟到,职业教育对学生一生受益的不是考试分数,不是专业知识,而是行为习惯、职业精神、价值观念、做人品质。

在人生价值教育方面,强调"以德育人",在立身处世教育方面,强调"以德立人",在与人合作教育方面,强调"以德待人"。高职教育应着力引导学生选对路,走好路,着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品质和能力,真正让学生在高职教育中,体验"立德"的价值,感悟德性的境界,以此激扬生命的正能量。

1.2 职业技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职业技能教育旨在解决学生"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即做事能力。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应把职业技能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先进的技术理念,稳定的技术心态,娴熟的技术能力,优良的技术品质。

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它是以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培养具备在这个岗位上所需要的知识和素质,是培养社会特定岗位上具体的职业人[3]。高职毕业生并不是在某些方面特别懂、特别内行的专家,却往往是某个领域的能工巧匠。

1.3 职业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提升。职业发展教育旨在引导学生的就业、择业与创业,即就业创业能力。就业能力是指学生毕业后以其素养、技能等谋取到能够胜任的社会劳动岗位,并取得相应报酬的能力;创业能力是指学生以其自身的的资源创建一定规模的经济实体,并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能力。

高职院校应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理念。从学生的气质、性格、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成长经历、爱好、特长等方面分析,结合专业发展及未来从业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职业特点,了解将来从事社会劳动所需要掌握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通过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来了解和感悟社会,在把握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4]。同时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的成才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素质教育的措施

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性质,决定高职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比中等职业教育或技工教育有更高的要求,应该具备解决现场新问题、新情况的出色能力。高职教育的职业教育性质,使之不同于本科的通识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要更加强调专业素养。

2.1 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要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突出地位,认识到大力加强素质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都在强调以能力为本,认为高职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不需要用太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素质;认为高职生只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很好就业就行了。因此,在面临压缩课时的改革时,不少人首先考虑的是减少有关素质教育的课程或学时;在涉及到具体课程改革时,往往强调专业技术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人文素质训练、道德实践等素质教育内容[3]。

高职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继续。不可否认,我国基础教育没有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而是把知识积累放在首位,"应试教育"很严重。在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总体水平不高的前提下,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都进入本科学校就读了,进入高职学院就读的学生,各方面素质都不足,高职学院不得不花一定的精力来补基础教育的课。

第6篇

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音乐课当做语文课、数学课一样来进行教学,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当我们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从该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的高度来审视小学音乐教学时,显而易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才是小学音乐教学应该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认知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不应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而感悟音乐才是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

事实上,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感悟的过程。在对音乐的感悟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养这些感受力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虽然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对相关音乐知识的认知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些知识内容并不是音乐欣赏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是为目标服务的辅教学内容,也就是说说学习这些内容不能成为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必要条件。

唱歌教学的主要目标与音乐欣赏的教学目标一样,只不过是客观对象和教学途径有所改变。音乐欣赏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审视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而唱歌教学则是按客体符号――音乐乐谱的要求来实施的一种主体活动,在活动中是通过感受、体验、审视和表达音乐和音乐的美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同时还可以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一种音乐表现力。虽然唱歌教学也有技能训练的内容,诸如吐字、发声、音准训练等,但是对这些目标的追求不是专业要求,而是普及性要求,只要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个体的歌唱潜力得到一定的发掘就算达到了教学目标。

其实,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重知识认知和技能训练的倾向有其客观原因。一方面,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等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的确是一个难以考测的能力素质,目前教育界还没有一个认可的评估标准和考测办法。如果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对这种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教学成果难以显现,更不易被人们认可。这样,实施这种素质教育就缺乏动力和大环境的配合;另一方面,诸多学校管理者缺乏对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及音乐教育特点的科学认识,在教学评估上死搬硬套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评估方法,总是以音乐知识掌握的数量和识谱、歌唱等技能的提高程度等内容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种导向的作用下,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被弱化了,真正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被忽视了。为此,这种倾向必须予以纠正。首先,教师要深刻领会课程标准对课程目的和任务的要求,使教学能够围绕实现这个总目的和总任务而进行。其次,要真正实施音乐素质教育,以感悟音乐为核心,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作为教学追求的首要目标。第三,由于音乐素质主要表现为一种形象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和心理能力,因此教学中要结合对音乐的感悟,重视开启学生的心理动力,诱导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第四,教育管理者要正确引导音乐教学的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以及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发展提高情况纳入到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和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中去,激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基本素质的教学活动。

总之,教学中追求对音乐的感悟就是要求教师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核心目标,转变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以感悟音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

第7篇

做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有感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老课题,但不同的时代应赋予不同的内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问及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几乎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流利地回答: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得到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但广大教师恰恰对备课、上课和评课这些日常的工作感到茫然,在课堂实践中常常面临这样的困惑:老教材能体现新理念吗?如何体现开放?研究性学习是怎么回事?怎样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如何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黑板还要不要?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怎么办?如何体现算法多样化?……说明“怎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和“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仍然是他们最为关心而又把握不定的问题。于是,在课堂上,就难免看到一些与素质教育要求相违背的做法。

本书作者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陈述对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怎样上好课,怎样备好课。而下篇则以一个个案例为主,从案例中分析,透视,反思,从一个个课堂片段中理解新课程,新数学,针对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而解决的。这是一本实实在在的书,以一名小学数学教研员的旁观者的身份去感悟课堂,从许多的发生在日常教学中的生动的具体的事件,有些是课堂教学创新的亮点,也有些是令人惋惜的课堂败笔,但他们都是来自于外我们对课堂的潜心探索和事件,都曾是在每一位执教老师的教学生涯中有过里程碑意义。通过这些案例,本书的作者用心感悟,他的体会与思考,都有着冷静和理性的思考。本书的所有案例都来自第一线,来自一位小学数学教研员的一本厚厚的听课笔记,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财富。

看了这本书,让我感悟到:每一个人的一生所拥有的时间都差不多,但是所做工作的数量和业绩相差就比较悬殊。这就要看一个人做事是否有恒心和勤奋的程度。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勤看、勤听、勤记、勤问,就能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育现象,把握教育规律,做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第8篇

【关键词】 素质教育;理论素养;业务水平;教学模式;评价制度;自主探究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关注的还是怎样“教”课文,怎样引导学生领悟教师研读文本时获得的一些感悟。其实学生的感悟和教师的感悟完全是两码事,要求学生去感悟教师的感悟,课堂中教师势必过度辅导,导致学生活动时间被教师讲述分析所挤占,被表面热闹,实质上低效甚至无效的讨论所占用,而原本应该用大量时间完成的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往往被边缘化。如何在转变教学理念,改革语文教学方法,增加语文课堂,中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提高业务水平

“建设高素质的建设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现代教师在思想政治方面,应具有崇高的理性信念,热爱祖国,富于献身精神,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在知识能力方面,应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教育科学功底,要富于创新精神。此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以及文明的行为规范学习。在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同时,应着重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和学识修养,鼓励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人的素质跟文化知识是离不开的,要领会教育和心理学的规律。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习惯于因循守旧,乐于模仿而怯于创作,热衷于“标准答案”的“唯一确定性”,讲课时照本宣科,虽无错误,但学生缺乏兴趣,根本原因是专业知识不博不精。专家之所以为专家,在于他们具有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诀窍。所以,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用素质教育的要求审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发现其存在着诸多弊端。首先从培养的目标看,它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其他素质,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教学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其次,就教学过程看,教学只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其兴趣爱好、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压抑。再次,从课堂结构及教学手段看,传统的教学结构单一,大多是“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而且教学手段陈旧,黑板、粉笔、讲台三位一体,学生感受到乏味,无法启迪灵感,谈不上活跃思维。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改革课堂教学,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掌握知识。为此我校实施了“四循环教学模式”,即自学质疑,合作释疑,展开评价,巩固深化。从而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小老师,使课堂实践不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落实在课堂上。语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心里鲜活起来,意向在学生那里丰富起来,言感悟在学生那里深刻起来,情感体验在学生那里充盈起来,语文技能在学生那里发展起来了。

三、改进教学评价制度,促进师生健康成长

语文课程是一个综合整体,评价语文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而不能像以往那样只重视阅读与写作的评价。就评价领域而言,它的范围不能仅限于知识与能力,即认知领域,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也就是说,评价既要对产生这一学习的结果进行描述和判断,又要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多种因素和动态过程进行描述和判断;既要看到学生和智力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们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作用的一面。在评价手段上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注意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评价中鼓励发展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和兴趣。

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给予学生生动课堂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创设课堂教学最佳学习情境,能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契机。创设问题情境能触动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和讨论,教学中,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或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不一致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悬念、疑虑;恰当的问题,能使学生展开联想;合适的问题情境,能触动学生反思,触发学生开展讨论。

综上所述,中学要施行素质教育,学校首先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其次要克服对素质教育的错误认识。这样,在尊重我国目前的社会客观现状和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家庭、学校、社会协调一致,共同努力,中学的素质教育就能逐步实施,就能够培养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初中版新课程教师教学培训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教学.2010年第二期

第9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小学的音乐教学通过美妙的歌曲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及行为的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少年儿童的发展规律来为学生构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在学习的乐趣中掌握知识和技能。音乐教师应将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结合进行教育。在现代教学理论中,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理论体系的特征之一,它将培养重点放在了人文素质的教育上。在当今社会,这一教育内容已经成了教育体系中的重中之重。作为音乐教师,如何通过现有的小学音乐课堂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学生发自内心去感悟音乐,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点。

一、 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

人文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古书云:"观乎天文,以察;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这里的"化"是教化,即教育的意思。可见,人文教育在古代就已经得到了重视。人文素质表现在一个人的气质、修养等方面。人文素质教育强调的是素养和品质,它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和学会做人,这种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小学生整体的素质教育大多数都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小学音乐除了传授基础教学之外,同时也向学生们教授健康的、全面的人生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人的知识的统一与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意味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二、 小学音乐揭示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观

对于学生而言,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艺术。都说音乐是无国界的,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多多的向学生传输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音乐,让学生通过聆听和学习各种各样的音乐来了解到各地的文化差异性,并提高她们的文化素养。音乐教学是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我们不能继续采用的传统化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这种传统模式已经被窄化为一种输入--产出,或手段--目标的过程,这样的方式完全不能将丰富多彩的音乐感染给学生,无法让学生从内心爱上音乐,感悟音乐的真谛。音乐本身是有灵魂的,如果我们还坚持这种强制灌输的教育方式,就大大的忽视了音乐的多元价值、文化内涵及对人文精神的关注。三、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落实人文素质教育

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要想真正的落实人文素质教育还需要教师的实际行动,身为教师,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是重大的。教师要不断的改革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行为,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以前的教育方式是将重点放在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而今不仅要抓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

小学生因为幼小的原因,所以一直都保持着活泼、开朗、好动的基本个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在学习中抓住这一鲜明特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不能反对她们玩,相反还应该好好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要抓住学生这些心理个性,开展多种多样的游戏与活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融入到游戏与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活力、有乐趣的课堂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些同学间、师生间互动性质强的模块,在提高教学氛围的同时,还能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注意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灵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以及欣赏音乐。好的音乐可以给学生带来好的启发,可以帮助学生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应当要给他们营造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心理充分放松自由,要使小学生从内心深处感觉到民主、安全、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这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只有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她们充分发挥自己,带给她们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高文化素质。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上要尽力营造出一个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多用歌声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要逐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氛围之下,学生才会大胆地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师才能够知道学生内心在想什么,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质。

(三) 音乐教学中要多运用诗歌音乐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