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会计核算重要环节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5 10:39: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计核算重要环节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会计核算重要环节

第1篇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事业单位在各个环节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事业单位为了提升自己在经济管理方面的能力,就会通过会计信息和开展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调节,以避免财务流程出现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健全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和一套系统性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是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问题越发凸显,致使严重制约了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本文首先阐述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意义,其次根据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阶段,会计核算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就需要事业单位就具体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我国市场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促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逐渐显露,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标准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为了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积极作用,各事业单位应该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做好会计核算工作,才能使事业单位资金成本的使用效率提升,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意义

合适的会计核算制度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也是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体现。若事业单位缺少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将难以保证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单位内部的真实资产状况将难以体现[1]。由于事业单位在性质上与普通企业存在区别,其所有活动的费用大多数来源于政府拨款,所以,必须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对于普通企业而言,会计核算内容主要偏重于利润方面,而事业单位更偏重于收支和分配的核算。会计核算主要有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事前核算相当于预算,影响着单位进行各大重要决策,事中核算是检验预算执行的重要手段。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基础保证。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环节薄弱会计基础环节薄弱,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其一,财务人员的财务意识较差。当前的财务人员由于受事业单位编制的影响,使得其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上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一些财务人员并没有系统的经过岗位培训,并且缺乏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也不够,最终致使会计核算在基础环节上就出现问题,对会计核算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2]。其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主要是通过原始凭证的核查来评判的,但是由于单位内部管理上存在缺失,致使会计凭证存在各种不规范问题。会计凭证由于缺少稽核责任制度,事业单位在稽核方面的工作存在不规范,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履行职责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大大增加了稽核工作出现失误的情况。会计凭证问题主要分为四点:第一,原始凭证失真,例如编造劳务款项;第二,记账凭证不规范,不符合单位内部现实状况;第三,账簿设置不合理,账目混乱;第四,财务报告不完整,不规范。

(二)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由于国家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视,更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是会计信息真实的有效依据,但是,从当前的事业单位现状来看,单位缺少依据会计准则而制定的单位会计制度。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缺少与财政改革相适应的修正策略,且并未遵守新准则的原则。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建立会计制度时,并未考虑使用我国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致使会计核算权责不明,会计核算效率和准确性较低。在会计工作中,对资产、负债和收入费用的会计处理也没有依据市场的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同时对负债进行会计核算时,没有充分考虑事业单位存在潜在的风险。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形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信息质量问题。

(三)会计核算缺乏监督机制会计监督检查是会计核算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当前的事业单位在会计监督检查方面还未多加重视。一般情况下,会计核算监督不仅包括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而且还包括各监管部门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督。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是审计监督,监督检查缺少针对性,缺乏实效性。事业单位外部的监督约束力和控制力较差,检查监督的作用难以发挥。

三、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做好会计核算的制度建设提升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是做好会计核算的制度建设的重要部分。由于会计核算人员是影响会计核算工作过的重要因素,所以,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会间接地影响到核算工作的信息质量。事业单位首先需要保证财务工作的相关人员都是持证上岗的,再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或者指导等方式来提升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还需要执行考核制度。会计核算人员的核算意识得到提高,制定会计核算制度就会更加顺利。完善会计核算制度需要考虑三个因素:首先,考虑会计核算的会计准则;其次,会计处理方式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最后考虑单位现实状况,分析财务风险。另外,之前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其之所以未能客观的反应事业单位的具体经营状况,是因为缺少权责发生制的约束[3]。采用收付实现制,不仅难以真实体现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状况和当期具体的收支状况,而且也不利于单位间收支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而权责发生制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二)做好会计核算的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审计监督检查是会计核算工作一项重要内容。而要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各种与核算相关的内容要实现透明化,其中包括各项财务支出,收支范围和标准以及审批程序等[4]。同时,核算过程要公开,其中不仅包括会议费、车旅费、专项业务以及基本建设费等既定范围内的内容,而且也要包括超支部分的内容。最后就是需要成立监督审计小组去执行相关制度,审计方式要符合事业单位现状。除了事业单位内部做好会计核算监督检查工作,各相关审计部门也要加大管理力度,重视对事业单位进行审计监督。这样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才能确保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发挥效用。

(三)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若不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就难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应用在会计核算基础环节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原始凭证真实有效、记账凭证准确、财务报告完整的重要方式。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在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发票、票据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信息[5]。若会计核算方法不规范,很可能造成这些基础信息不准确,从而造成资产流失等现象。因此,必须确保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确保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会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以及财务报告等在管理上,要有严格的管理规范要求,否则,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以及财务报告会出现虚假等情况;其次,由于事业单位类别较多。所以,在提取折旧方面也要做好规范要求;最后,会计核算操作流程要进行具体的规范要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财产安全和完整的有效保障。事业单位必须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中加快改革步伐,通过提升会计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好会计核算的制度建设,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以及做好会计核算的监督检查工作。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同时也要做好会计核算相关知识宣传工作来营造良好的环境,让会计核算的作用充分发挥,为推进我国事业单位市场化进程做出贡献,帮助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走的更加稳健。

参考文献

[1]齐丽英.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若干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2:76-77.

[2]王洪萍.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291.

[3]牟广敏.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9:139-140.

[4]杨勇.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04:203.

第2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为改善自身经济效益,通过控制成本进行优化改善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主要方式。现代化市场经济中,物流成本在生产经营总成本中占据较大比重,已经成为现代物流成本管理中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故而,依据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能够合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强化成本管理,优化经济效益,提高自身市场竞争优势。本文主要从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所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改进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也得到了长足进步,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充分认识到了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对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具有显著作用。实现合理的物流成本控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在其逐渐应用中成为除物质与人力资源之外的第三利润源泉。但是,在重视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同时,由于相关业务活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运作中仍然存在问题,影响着企业成本管理效果[1]。所以,在对其所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现实可行性的改进策略,对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

就先进会计核算制度而言,并未形成单独的物流成本核算机制,导致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使得物流成本往往在其他会计科目中进行核算,使账目存在混乱现象,且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并不能直接获取相关的有效信息。此外,在缺少针对性及独立性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前提下,导致会计核算思路不够清晰,相应的专业化人才及标准、规范的操作方法均有所欠缺,直接影响到企业依据自身经济发展思路选择适当的成本核算模式与方法,进而影响经济效益。

2.会计核算内容不全面

企业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具体管理相对复杂,导致其运作具有极大的隐含性,所以,诸多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内容缺乏系统性与全面性,进而限制整体运作效益。通常,在具体核算过程中,企业多重视货物的生产及采购等环节,而对于企业内部的一些物流成本则未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与核算,如物流设备租用费用、逆向物流成本等,进而影响到最终的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结果,不利于管理者做出切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决策。

3.会计核算管理混淆不清

诸多实践活动表明,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着同企业会计核算相混淆的现象,进而影响管理效果。在现代化经济发展中,物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各个经济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导致其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均有体现,使得相关信息相对混乱,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物流成本信息获取难度,并难以在经营过程中有效反映,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管理[2]。

二、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改进策略分析

1.强化物流成本管理意识

针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的核算混淆及不全面现象,企业管理者需在明确物流成本管理重要性的前提下,针对其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强化管理,诸如对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强化生产经营主体对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关注度,优化运作及生产经营效益。此外,企业管理者还需明确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具体对象与内容,进而开展相关系统性、全面性的会计核算工作,使其在各个环节及企业部门有所体现,明确具体的工作内容,避免出现混淆不清,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2.设立专门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机构

企业需依据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特点设立专门的机构,为其工作及运作的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条件,并且在创建良好整体环境的前提下,在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中设立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项目,以确保各项核算管理工作的整体完善。可依据企业物流成本运作特点设立明细分类账目,如可在二级账目的基础上,依据仓库、运输、采购等不同项目的费用设置更加明确细致的分类科目,再依据企业对物流成本的实际核算需求设计相应的会计凭证,以更加直观的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数据信息[3]。

3.制定完善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于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而言,完善的相关制度是其具体工作运行的基础与前提。首先,需建立科学完善的会计核算方法、核算程序及审批程序等相关制度,使相关核算工作达到制度化与规范化的要求;其次,在创建良好运行环境的前提下,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需加强核算监督管理,对物流成本核算中费用的开支、审批手续等进行严密管理与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从各方面防止及杜绝贪污、浪费等不良现象;最后,建立完善、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使具体工作中工作人员对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有统一的认知,进而从各方面确保其会计核算及相关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发展,物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成为另一全新的利润源泉,所以,强化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成为企业发展中,以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但就其实际发展应用来看,依然存在诸多运作问题,这就需企业在明确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重要性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改进与管理措施。在该过程中,强化其会计核算意识是基础环节,在创建良好运作环境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核算制度与体系,依据物流成本具体特征开展会计核算,以最大化调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物流成本,解决其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充分改善经济效益,强化市场竞争优势。

作者:张妍 单位:大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彩凤.基于效率改进的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研究[J].江苏商论,2010,(10):55~57.

第3篇

关键词:科研纵向课题 经费预算科目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审计

中图分类号:F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235-02

随着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科研投入不断增加,科研课题数量及经费类型也种类日益增多。如何使科研纵向课题经费预算与会计成本核算科目合理有效的结合,即做好科研经费的合理有效执行又在实际运作中符合《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成为在编制科研预算、执行科研预算、完成财务决算、达到项目验收审计合格的重要环节,给纵向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和核算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1 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管理协调中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弱化

近年来国家国力的提高,国家对科研的投入日益加强。每年申报各类科研项目、项目立项、获批科研经费是科研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有创新、有热点、有前景成为申报项目的重要关注点,相应的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合理、执行中符合会计核算制度投入的精力和思考不足;在获得立项批复,得到经费后的项目执行过程中,经费执行的合理、符合会计核算科目的要求时常常遇到问题,出现项目预算没有列支的项目,在实际科研实验过程又必须开支,产生计划与保障、监督与控制脱节,降低了经费整体使用效益。

1.2 科研纵向课题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协调力度不足

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隧道视野”影响对科研经费全面管理的效率。在项目申报、立项中科研管理部门和课题组更关注的是课题选择、资源开发、项目设计,重视申报、立项的成功率,课题的技术质量;在经费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及核算人员并不了解项目申报的过程、课题技术指标,只能按部门从各自的角度来管理,只照财务政策规定的原则和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形成了:科研项目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靠核算人员进行整体理顺和协调力度不足。

1.3 科研纵向项目预算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难点

第一,科研纵向课题和经费预算,主要是科研管理部门与科研课题组人员根据科研实验条件资源的配置及课题需要,预测、估算的基础上编制,财务人员及核算人员并没有参与编制,使项目经费与会计核算科目从项目预算开始就存在差异;第二,科研工作存在着不确定性强,不能像其他工程和生产产品一样有规范遵照,能比较准确地预测进度和制定预算;第三,有些科研项目批复经费时,不会完全批复申报的预算经费,需要有自筹资金配套。

会计成本核算:经费到位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和核算人员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科目对每一笔发生费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审核,在满足会计科目要求的情况下与科研项目预算相符的达到执行项目预算的目的。

科研纵向课题在运作管理过程中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务决算、审计验收、申报成果、专利等环节。在预算环节,课题组科研人员按照预算科目体系申报经费支出项目;在预算执行环节,财务人员使用的是《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在财务决算环节,财务核算人员与课题组科研人员协同从《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中按照科研预算体系将支出成本分类;在审计环节,审计人员为了弄清楚科研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详细内容及符合法律法规性,掌握科研预算、决算与实际支出的差异,就要在科研预算科目体系与会计核算科目体系之间困惑地反复切换。

2 改进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科目管理与协调措施

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从项目立项、项目执行到项目结题、验收全过程的管理。项目申报时按照相应的项目经费申报政策指导制定项目预算;再根据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准则与项目批准计划书监督科研项目的经费执行过程;在项目验收结题时对项目经费进行合理规范的处理。

2.1 创新科研管理体系,加强科研纵向课题管理

针对科研项目多,纵向科研经费来源不一,预算科目不同的特点,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协同项目课题组及核算人员共同组成纵向课题经费管理架构体系,从项目申报、立项源头开始,编制既符合科研项目预算要求,又不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合理可行的预算。

2.2 规范项目预算的编制

科学的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构成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体系的基础。为了充分解决科研项目技术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相对脱节的问题,在项目立项时就加强项目经费预算的管理,使经费预算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科研管理部门在指导项目组科研人员填报项目申请、将立项思路表达出来的同时编写科研预算科目过程中能有财务或核算人员参与一起制定。首先科研项目课题组成员从专业技术角度上建立科研项目的任务及目标,根据历史数据分析,设置环境假设,确定限制因素,协调限制因素,最后产生项目的基本预算;其次财务部门或核算人员根据国家的财务相关法律、法规,从财务管理制度的角度为项目基本预算提出指导和修改建议,特别是项目预算支出中的支出类别及额度的合理控制。在考虑到项目研发不确定性、专业性留有适当的调整和追加范围。

2.3 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科目管理体系的具体比较探索协调办法

(1)科研纵向项目预算科目。

目前在研发中的纵项科研项目可以分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973、863)及科研支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院所技术开发项目;重点新产品项目;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项目;技术攻关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军品配套项目;省部产学研项目;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1]等仅项目分类就多达十多种,经费来源也各不相同。在做项目预算时的要求也有区别,那么如何掌握好政策法规,合理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就愈发显得重要。

中央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科目规定支出预算十二个科目,名称及反映内容为: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交流与合作、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其他等。

(2)会计核算科目。

国家对科研项目的预算科目进行了规范,对科研项目支出的会计核算科目还没有严格统一的规定,承担国家项目的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级次或管理模式不同,执行的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也就会与科研项目预算科目产生差异,在项目执行、项目财务决算、项目验收和审计过程中就要反复进行不同科目的切换。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科目,按会计准则规定:基本工资、补助工资、材料费、水电燃料费、设备购置费、差旅费、修缮费、养老保险、业务招待费、其他业务费、劳保用品等。

(3)比较与协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科研纵向课题国家项目的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名称及其所反映的内容,可以看出某些对应关系:①国家项目预算科目的名称与会计核算科目完全相符(相同关系)差旅费、材料费;②名称不同内容相符(基本相符)燃料动力费;③一个会计核算科目对应多个预算科目:设备购置费对应设备费、设备管理使用费、租赁费、修缮费;其他业务费对应劳务费、研究生培养费、国际交流与合作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会议费、专家咨询费等。

可见,在科研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之间既有相同可以完全对应的科目,又有基本相同,名称有别,内容基本一致的科目以及包含多项目的科目。在执行科研项目预算过程中有效地区分好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合理地将会计核算科目中的“其他业务费”项拆分合理,对应上科研预算科目的要求,才能在科研项目财务决算、审计验收中顺利通过。尽可能地减少审计师审计过程中的困惑切换。

(4)发挥三级核算会计优势,合理设置科研项目执行科目。

针对科研项目预算科目体系与会计核算科目体系的区别,结合各类纵向科研项目预算科目的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科研成本核算科目,每月根据会计核算科目总账,统计汇总编制符合科研预算科目的要求的专题成本帐,跟踪科研预算执行进度,根据经费执行进度情况,提醒科研人员在下一步科研预算执行过程中经费支出的针对方向,做到科研预算执行进度与科研项目试验进度保持一定的同步,使的科研预算科目有效地与会计核算科目相结合。尽可能地提高预算管理有效性和科研效率,特别是在科研项目预算执行及中期审计检查过程中极大地方便了按照科研预算科目进行经费支出的统计,提高了科研效率和财务数据统计的准确性。

(5)借助现代科技,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为科研预算执行服务。

在高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人类迈入了全球信息化和知识经济,以软件、硬件、网络、通信、多媒体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管理、生活的各个领域,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与科研预算科目、会计核算科目有效结合,共建一个高效平台使得两种核算科目得到相符、相容,实现既满足科研项目预算执行的要求,又符合会计核算科目、会计制度的法规、制度实现双赢是势在必行的发展道路。

3 结论

(1)科研纵向课题课题种类多,渠道多、经费类型多,科研预算科目各不同,在执行预算中如何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科目有效衔接存在差异。

(2)合理认识差异,掌握国家科研纵向课题经费预算支出规则,运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法律法规,探寻有效解决途径,减少项目计划执行、中期检查、审计、财务决算的困惑。

(3)发挥三级核算优势,建立科研纵向课题经费预算支出与会计核算科目有效结合平台实现科研项目经费执行与科研开发进度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 蔡斯.运营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第4篇

关键词:国库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监督效能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3(3)-0090-04

国库会计风险作为中央银行的高风险区域,是资金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随着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的推广运行,国库会计组织体系和会计核算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导致会计核算和风险分布呈现诸多变化。国库会计数据集中核算监督的意义在于对国库会计核算过程和环节加以预测分析,是实施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检验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国库资金风险在国库会计核算过程中的表现作为切入点,提出在国库会计数据集中核算新形势下,由单纯针对核算结果的事后监督到面向核算过程的全面监督转变的整体思路,并给出有效提升国库会计核算监督效能、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的相关建议。

一、国库会计核算过程风险分析

(一)内部流程的操作风险往往与资金损失事件构成共同体。内部流程的操作风险是指操作人员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因工作疏漏、不规范的业务操作、对核算系统功能不熟悉或风险意识不强等原因所造成的风险。基层人民银行国库人员如果主观上对操作风险认识不足,没有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全员参与的过程,就可能出现内部控制松懈、制度执行不严,从而引发资金案件。某支行员工挪用公款7000万元一案,经办人员在审核时发现原始凭证有三处明显瑕疵的情况下,依然受理了该业务,最终导致挪用公款事件的发生,这正是相关业务人员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引发资金损失的教训实例。目前,在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的大环境下,国库数据在实现集中化的同时,也逐渐实现了网络化和无纸化管理,国库人员只需打开系统菜单,做相应的点击操作即可完成某项国库业务的处理。这样一来,在减轻国库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了国库人员对计算机及网络的依赖性,如果不注重学习新知识新业务,可能导致国库人员对国库业务的理解把握能力、灵活处置能力和应急控制能力的弱化,那么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国库人员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就可能导致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同时,如果国库操作人员的素质跟不上国库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对新推广的硬件设备、软件程序和服务功能不熟悉,极易因操作失误引发风险。

(二)制度性问题将成为核算业务操作风险防控的基本着力点。制度是所有业务活动的基础。从国库现存的相关制度看,核算业务还存在着部分制度与业务发展不协调及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这也是诱发操作风险引起资金损失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体现在:国库现有制度及规定不能涵盖国库各类业务的全部过程,使部分业务环节可能存在无法有效监督的状态。如国库预留印鉴方面,国库预留印鉴用于国库库款支拨、更正、退库和对账等相关业务凭证及报表上,随着财政部门、征收机关和银行业务的细化以及内设部门增加或变更,新旧预留印鉴变更情况时有发生。目前指导国库会计业务行为的重要规章制度中,对预留印鉴的启用、变更、遗失及注销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对预留印鉴中印章的种类是行政公章、财务公章还是业务公章,以及印鉴的形状、大小、字体及是否可以带日期等并未进行统一规定。在国库业务实际监督工作中发现,留存在国库部门或监督部门的预留印鉴种类繁多,有行政、财务、业务和柜台印章,而且有的印章带有核算日期,有的印章没有带核算日期,这给国库部门和监督部门核对印鉴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时常会因预留印鉴问题产生疑问,给国库的资金安全带来风险隐患。

(三)业务核算集中和系统设计的缺失可能形成新的核算监督风险。由于国库核算系统的更新及业务模式的改变而产生的新的风险点,使得核算监督进一步复杂化,如果监督水平跟不上,容易造成因监督缺位而产生的风险。一是集中支付业务先支付后清算的方式使资金出口监管处于被动地位。由于国库集中支付银行较多,办理清算时间集中,因此对于大量的明细支付信息难以进行审核。目前对该业务的审核主要集中在支付申请划款凭证票面要素的完整和合规方面,对于资金支付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资金用途及科目使用是否符合规定,则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督。二是业务处理差错及风险的可控性有待提高。TCBS是一个扁平化伞状结构的业务系统,地方各级国库在拓扑结构上均为相互平行的远程客户端与TCBS中心相连接,因此省分库对地市中心支库及区县支库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有所削弱,下级国库的业务处理差错和业务操作中的风险上级国库无法直接控制。三是系统参数设置规则和程序较为复杂,不利于基层业务人员掌握。TCBS参数设置规则复杂,而且需要各级国库之间联动,某县支库的参数设置错误可能会导致全省所有国库的参数设置无法生效。根据对陕西辖内县级国库现状的分析,目前普遍存在人员老化、业务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TCBS参数设置工作对人员素质的较高要求是基层国库面临的严重挑战。

二、现行会计核算监督模式存在的弊端

(一)受传统监督模式制约,国库会计核算的风险点依然存在一定的隐蔽性。目前,事后监督工作的定位是在对国库会计核算业务实施全面监督的同时,对涉及国库资金风险的业务和操作环节实施重点监督。从当前事后监督部门的监督实践看,全面监督至少要完成“一折角”、“二审核”、“五核对”等一系列工作,以保证原始凭证和印章印鉴的真实性、各类凭证要素的合规性,以及各类会计资料账证、账表、账账相符;此外还要承担会计资料的排序整理、装订编码、入档保管等大量辅工作,在业务高峰期更是埋头于大量的会计核算资料中。如果完全靠手工处理,事后监督人员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暇对国库会计核算业务进行深层次监督分析,难以发现隐藏其中的一些风险隐患。因此受这种传统监督模式制约,事后监督工作很难向纵深发展,导致国库会计核算的风险点依然存在一定的隐蔽性。

(二)实施非现场监督,难以全方位把控会计核算风险。目前事后监督部门单独承担会计核算监督工作,其实施对象是对国库会计核算结果而非国库会计核算过程的监督,这种监督模式只是依据国库部门提供的静态核算资料,根据监督人员对被监督资料可能存在的问题来审视业务操作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目前,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操作从受理会计资料开始到记账凭证、账表以及系统相关凭证输出打印是一个动态过程,事后监督人员要从核算后台角度来全方位分析和判断国库会计核算过程是否存在作案动机和违规操作的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前台会计核算人员是否违规兼岗、操作人员离岗是否及时退出操作界面、操作人员名章、预留印鉴及重要空白凭证是否按规定妥善保管等,这些情况仅站在事后角度实施非现场监督是难以判断和发现的。从近年来人民银行通报的会计核算中发生的经济案件来看,发案过程主要是在核算过程中,如以习惯代替制度、以信任代替管理、以情面代替纪律,有章不循,随意减少必要的操作环节等等,都是产生风险的重要因素。而事后仅靠静态的会计资料实施非现场监督,在相关会计资料中是很难发现问题的,因此现行事后监督模式难以全方位控制国库会计核算风险。

(三)部分县(市)支行国库会计核算监督机制有待提高和完善。依据现行规定,对未成立监督部门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原则上实行跨部门监督,由本行视具体情况确定。在部分未上收国库事后监督业务的县(市)支行,其国库事后监督实行了跨部门监督。事后监督岗位从国库部门分离出来后,在部分未上收国库事后监督业务的县(市)支行,有的设在办公室,有的设在内审纪检部门(事后、内审、纪检岗位合署办公),从监督管理层面上看是增强了国库事后监督岗位的独立性,但实际上可能让该监督岗位处于懈于管理的境地,即本部门主任不好管,该部门与上级行事后监督部门不对口而无法管,被监督的国库会计部门管不了,从而可能导致部分县(市)支行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流于形式,形成了新的监督风险。

(四)国库会计核算的现代化与事后监督手工操作的差异,可能形成国库核算监督的操作风险。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系统的建设,从全国统一设计推广应用的国库会计核算系统(TBS)1.0版一直到4.0版,再到目前逐步在全国推广应用的现代化的TCBS,国库资金在途时间明显缩短,国库数据进一步集中,国库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高,国库工作效能有效提升。而多年来,事后监督部门对国库核算业务一直实施手工监督,这种国库会计核算的现代化与事后监督部门传统的手工监督方式之间的差异,与当前央行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形势不相匹配,不利于充分提高监督部门的工作效率,难以真正发挥风险防范的作用。

三、会计核算监督由事后监督向核算过程监督转变的必要性

(一)会计核算监督是一个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和事后检验的有机整体。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应该是核算部门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以及监督部门事后检验的一个三位一体、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国库部门和监督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对国库业务实施有效监督。国库部门负责对国库业务进行事前柜面审核、事中风险控制,事后监督部门负责对核算结果进行检验,两个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实现国库业务的全方位的监督。认真、细心、扎实地做好事前审核可以及早发现票据差错和风险隐患,防患于未然;事中控制可在业务处理的动态过程中将风险排除或降低到最低程度,达到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及时防范和控制风险发生的目的,促进国库制度落实、业务操作规范,确保国库资金安全。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可以弥补事后对会计资料静态监督不足,将风险隐患消灭在问题发生的萌芽阶段,而事后检验是过程控制的延续,是对会计核算业务存在问题的复查和审核。因此,事前、事中和事后风险防控手段的相互补充、互相配合是防范和降低国库资金风险的有效手段。

(二)事后监督与事前、事中监督构成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从监督性质来说,事前监督是对国库核算资料的合规性、真实性、有效性进行监督,事中监督是对国库资金操作过程风险的监督,事后监督是对内部资金风险结果的判断和检验,发挥着最后“防火墙”作用,三者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共同构成内部资金风险监督机制。其共性体现在:都必须严格按照人民银行有关制度规定、业务处理办法和操作规程,规范国库会计核算业务行为,保障资金安全运行。区别体现在:事前监督把握制度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事中监督是对业务操作环节的基本风险单元进行控制和监督,是业务过程中实现风险防范的一道重要防线;事后监督虽然是对国库核算最终结果的监督,但存在时效性较差等问题,只能对国库部门提交的日常核算资料进行监督检验,为防范后发风险提供防控分析和监督依据,对核算中已发生的风险则无能为力,在风险控制体系中属风险识别和预警环节。由此可见,事前审核是基础,事中控制是关键,事后检验是保障。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三位一体是人民银行国库资金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需要认真加以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三者监督效能的有效途径。

(三)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配合有利于提升资金风险的控制能力。事后监督的工作载体主要是国库部门的凭证、账表等会计资料,这是国库会计核算结果的集中反映。风险产生于过程,反映于结果。在结果中发现问题时,风险早已在过程中发生,控制措施已经失效。因此,事前制定详尽全面的各项制度、操作规程,事后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其目的都是为了防范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国库会计核算监督如果仅局限于对结果的检验,仅靠事后监督部门的力量来完成核算监督是远远不够的。倘若在事后监督过程中对核算结果未发现问题,并不能排除核算过程不尽规范的可能性,仍存在形成国库资金风险隐患的可能性。因此,将国库会计核算的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与事后对核算结果的检验相结合,构筑国库部门与事后监督部门相互配合的统一监督体系,是提升国库资金风险控制能力的有力保障。

四、提升国库会计核算监督效能的新思路

要提升人民银行国库会计核算监督效能,事后监督部门在强化监督工作的同时,要注重突破监督理念,增强与国库部门的监督合力,把握好各个会计核算操作环节的风险点,提出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策略。

(一)建立核算过程监督标准化操作流程,将风险控制于会计核算整个环节。现行的会计核算监督机制侧重于对核算业务结果的事后审查,而对于防范性的事前及事中监督则相对缺失。要防范核算资金风险,仅仅局限于对核算结果的检验是不科学的,必须将风险控制的重心放在核算过程。因此,新形势下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的重点,应在提高事后监督效能的同时,与核算部门共同研究确定每一个核算环节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杜绝业务操作人员违规行为,进一步提高操作人员业务处理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二)合理设定现场监督内容,灵活采用现场监督方式。事后监督应在日常监督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向风险性监督过渡。通过对核算业务办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关键点进行观察、识别和分析,实现对相关风险的持续监控和有效管理,做到核算结果监督和核算过程监督的多渠道控制。建议合理设定现场监督的内容,灵活采用不定期监督与突击监督相结合的方式。一是对外来会计资料的交接、重要物品保管、会计重要事项、柜面监督情况、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核算等进行现场监督;二是根据日常监督中发现的涉及账务参数或财政体制参数设置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检查TCBS中相关模板的参数设置和变更情况;三是对重大节日、重点业务、重点岗位进行有目标、有针对性地重点查验。总体来说,要做到现场监督内容客观扎实,不留“死角”和“盲点”,使风险隐患降至最低。

(三)创新会计核算监督手段,提高国库业务监督效率。在TCBS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国库会计核算监督系统,并与国库业务系统连接,实现数据的充分利用。通过向事后监督部门提供国库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日常监督数据、业务操作日志监测数据和关键业务的重点监控数据,从而实现对TCBS业务处理、参数设置和账务记载的全面监督。监督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将把监督人员从大量机械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率。此外,可在应用监督系统的基础上,对日常监督过程中积累的监督业务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对风险产生的正向成因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并将该模型程序化并嵌入监督系统中,由监督系统根据该预警模型的建模原理,自动识别、计算并预警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发现国库业务潜在风险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不断增强国库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安喜锋.新型信息系统下央行国库监管问题探讨[J].西部金融,2011,(2):52-53。

[2]白守应.事后监督部门实施国库现场监督的难点分析[J].西部金融,2011,(11):77-78。

[3]高锐.提升央行事后监督效能的途径探析[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35-37。

第5篇

(一)边防部队的基建会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边防部队的基建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边防支队工程的施工质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边防支队基建工程的项目中,由于会计核算人员并没有有效地将其工作与其他部门结合起来,从而大幅度影响了基建资金的合理分配,最终导致整个基建工程中的资金核算出现严重的问题。第二、边防支队缺乏专门的财务监管人员。在基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计核算人员仅仅进行了施工前的预算,并没有监督整个施工过程,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边防支队的施工进度,而且还对财务资金造成了大量的浪费,最终就很有可能影响其稳定发展[1]。

(二)边防支队的基建会计核算体系还不够完善

从我国边防支队基建会计核算的现状来看,其内部体系还不够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影响了基建会计核算的效率。一方面来说,边防部队的基建会计核算体系还缺乏整体性,这样就会大大影响有关领导对部队整体的认识,从而阻碍边防支队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来说,基建会计核算体系缺乏一个统一的计算标准,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会计核算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够对财务情况进行清楚的计算。

(三)基建会计核算体系还不够全面

当前,我国边防支队的基建会计核算体系还不够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影响了整个基建工程的顺利施工。第一,如果国家的基建资金不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到达边防部队,就会延误了整个工程的开工时间,甚至影响其工程的实际价值。第二,国家在向边防支队发放基建资金时,会经过很多个审批部门,这样就难免会出现贪污受贿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边防支队在基建施工时,没有安排专门的监管人员对其进行监督,这样就不能够确保基建资金的正常使用,最终便会影响整个边防支队的工作效率[2]。

二、加强边防支队基建会计的相关措施

(一)提高基建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想真正提高边防部队基建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就要先努力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只有保证每一个会计核算人员都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才可以更加顺利地开展基建会计核算工作。第一、会计核算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强化业务能力,这样才能保障基建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第二、作为一名边防支队的会计核算人员,他们不光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工程概念。因为会计核算人员只有懂得多方面的知识,才可以将基建会计核算工作落实得更好。

(二)要加大对基建资金的监管力度

由于我国边防支队都位于国家的周边地带,与国家政府机关距离较远,所以就更加要加强对基建资金的监督管理。从一方面来说,对于那些贪污受贿的工作人员,国家一定要严厉处罚,绝不允许这种犯罪行为的发生,这也是为了确保将基建资金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从另一方面来说,边防支队中的会计核算人员一定要及时与基建工程施工部门沟通、交流,让资金可以准确地使用在每一个环节中,同时相关负责人还要安排专门的监管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以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3]。

(三)建立健全的基建会计核算体系

边防支队要想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就要建立完善的基建会计核算体系。基建会计核算体系,不仅可以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可以保障其内部制度的完整性,从而推动整个基建会计核算工作的发展,最终为我国边防支队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要加强基建会计核算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边防支队在进行基建会计核算工作时,主要是以传统的账目核算方式为主,但是由于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使得原有的核算方式还存在着很多的漏洞,所以,边防支队的相关负责人要努力加强基建会计核算方式的改革,争取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地反映出边防支队的基建财务情况,为推动我国边防事业的不断发展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结束语

第6篇

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作用如此突出,许多企业纷纷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来讲,我国许多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问题还比较突出。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来讲,会计核算工作更加重要。国有企业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药的作用。所以说积极加强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尤为重要。

一、现阶段国有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对会计核算工作认识程度不足。许多国有企业的领导将工作的重点局限于日常的业务工作,单纯的认为会计核算只是日常那个的一项管理活动,并没有将其纳入重点关注的领域,这就致使许多会计核算工作得不到重视,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没有被突出。一些会计人员对会计制度和相关规定并不熟悉,同时对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和信息也不是太了解,对会计核算自身的工作认识程度不足,导致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出现比较多的问题。

其次是会计核算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许多国有企业在实际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出于自身的考虑,虚假核算的问题还是比较普遍的。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各种日常活动进行监督从而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依据,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加强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但是许多国有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往往采取有针对性的会计处理,致使各种会计核算工作缺乏精确性,导致会计核算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第三是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制度是进行会计核算的主要依据,如果会计核算工作没有相应的制度作为支撑,所有的规将会流于形式,就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建设实际来看,缺乏一套系统完善的制度。许多要么没有相应的规定,要么相应的规定散落于其它的规定之中,缺乏一个独立、系统完善的制度体系。

第四是会计核算方法和手段落后。国家十分重视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相应的会计准则都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从实际来看,许多国有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手段和方式比较落后。许多企业在核算过程中依然沿袭以前的手段和方式,核算过程缺乏效率性和有效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对会计核算的要求。致使核算经常出现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情况。

第五是会计核算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存在问题。人员是进行会计核算的人力基础,随着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以及会计核算工作的复杂化,对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对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许多会计核算人员自身的能力不足,不能胜任相应的工作。许多会计核算人员自身缺乏职业道德的约束,人为地导致一些会计核算问题的出现。

第六是会计核算不规范。不规范存在多种情形,主要的有以下内容。一是会计凭证不规范许多企业在日常的核算过程中对一些会计凭证的要求不够严格,不符合日常的规范,甚至有一些不符合相应的规定和标准。二是会计账目不清晰。会计核算过程中日常的报账工作不够及时和明确,同时在账目的做账过程中不够规范,缺乏对许多账目的明确和规范。账目混乱应有的作用就不会被突出。三是数据的不规范,许多原始数据的收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始资料的处理缺乏规范性。

第七是监督机制不完善。企业的管理活动都是有所依据的,特别是会计核算方面,许多企业都做了相应的规定,但是相应的规定必须有所监督,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但是现阶段许多会计核算工作缺乏监督制度的建设,许多规定流于形式,会计核算过程流于形式,许多规定不被遵守。而且出现问题就容易导致追究责任的时候缺乏必要的力度,责任追究机制不够健全。

二、应对的策略

首先是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认识。国有企业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建设良好的企业氛围。特别是领导要从自身出发,同时教育全体员工的会计核算意识,将会计核算工作纳入到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上来。

其次是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杜绝弄虚作假现象的出现。针对于企业会计核算中弄虚作假的问题,首先企业要构建一个企业决策者、会计部门管理者、会计人员三方为一体的责任保障体系。在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要对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负主要的监管责任。同时,为了最大限度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准确性,企业决策者必须要参与到会计核算工作中去,以资金为导向做好每一项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率,为企业的可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度是企业发展建设的重要支持,是其前提和基础。因此,企业决策者要在会计核算部门内建立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要根据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同及能力不同分配相应的任务,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核算人员身上,以避免小事抢着做、大事没人做的问题发生。要在企业会计核算部门内建立一个健全的工作惩罚机制,对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的会计核算人员要给予精神及物质上的奖励,而对于工作态度及责任心较差的核算人员,要给予严厉的批评,并对其进行物质惩罚,以视警戒,从而规范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态度。

第7篇

郑洪涛(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萨班斯法案对财务报告的质量提出了苛刻要求,要求公司管理层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承担法律责任。会计核算、报表合并是进行集团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其工作质量也是财务报告真实可靠的保障。而作为会计核算、会计报表载体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统一,是实现集团公司内部会计核算统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防范与控制财务报告风险的重要手段和必经之路。对于大型集团来说,只有通过重建或整合会计核算系统、建设集团公司集中的合并报表系统,实现会计核算的统一和财务集中管理,才能进行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及风险管理,满足萨班斯法案的要求。

陈沛(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财务部会计处经理):统一会计核算不仅仅是萨班斯法案的要求。作为一个大型企业集团,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集团公司内部各成员,都必须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在统一的规则下进行会计核算。在此基础上,才能使集团合并报表满足会计准则的要求。统一要有统一的元素,如同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象征国家统一的基本元素,如果没有这些基本元素的统一,就谈不上秦朝的统一。会计核算也一样,要实现集团内部的统一,必须做到会计科目、会计报表、会计政策等会计制度以及支撑会计核算的会计信息系统等会计基本元素和手段的统一。从这个意义来讲,中国联通会计核算的统一是满足会计准则和适应公司内部管理的内在要求,不单是为执行萨班斯法案。

韩向东(北京诺亚舟企业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信息系统是对制度、流程的固化,可减少人为干预,减少人为操纵的可能性,减少风险,以保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在引入信息系统之前,统一管理变革的思路,构建完整的管理框架是很重要的。而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时,有很多方案可以选择,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效果,对不同的企业也有不同的要求。联通的信息化选择,既保留了原有的投资,又采用了最先进的报表合并系统,也证明了统一并不一定就是简单地推倒重建,更重要的是在现有基础上,快速、高效地达到目的。

陈沛:管理变革需要信息化来支撑,信息化去推动管理变革。有时管理设计得非常好,没有手段,无法完成管理,管理或控制可能变得非常复杂和低效。如果用系统来代替,控制将变得非常简单,解决了人为干预的风险问题。会计核算是公司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基础,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使我们的会计核算发生变革,会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使财务人员从具体、繁杂的会计核算事务中解放出来,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由原来的核算逐步转向管理。同时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也推动了公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财务管理、业务管理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第8篇

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企业会计的成本核算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成本会计利用收集、整理的会计信息可以为企业的工业生产、生产经营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做好成本会计的核算是工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利润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重要性;完善

工业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进一步提高自己所处地位和经济利益,就要在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上下功夫,因为成本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合理利用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但如今的工业企业还存在着一些成本会计核算工作问题。本文就从工业企业成本的重要性和现存问题的完善方法来阐述成本会计在工业的地位。

一、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做好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企业的生产部门,管理部门,行政部门还包括企业的在职人员及关于企业成本合算的其他业务。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要利用好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带来的信息,积极编制相关条款制度减少成本的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工业企业的重要性原则的应用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在核算成本的过程中就要根据构成成本价值的基础来采用不通的核算程序,例如对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的核算中就要通过制造费用专用账户进行费用的分配再核算到相关到成本中。重要性原因影响成本的核算,从而影响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并进而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对相关业务的决策,所以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处理会计业务,并在财务会计报表中予以重复、准确的披露。会计的重要性原则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重要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与成本核算之间的比较。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比较复杂,要将所有的零散数据在期末编制会计报表是详细罗列出来,而重要性原则,则可以减少这些工作量,因为重要性原则能够分清主次,业务的重点,减少工作量。

三、工业企业所面临的成本会计问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的业务核算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而在实际的成本会计核算中发现,我国工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一)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起步较晚,有些工业企业的领导对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没有太过于重视,应用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传统观念来过于强调原材料的节省和缩减相应成本上的开支,忽视成本效益。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这是在牺牲产品的质量带来的结果。现如今的市场经济,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了,买方对企业的商品的差异率逐渐重视。所以,如果企业还是重视追求狭义上的收益,忽视成本效益带来的产品差异率,就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失去根基,失去竞争机会,这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影响。

(二)成本会计核算范围较为狭窄

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一般都会扩大其经营的业务范围,会计核算的范围也会随之扩大,但是在实例中可看到,工业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范围并没有扩大,这会导致在期末财务报表的成本效益出现差错,影响领导的决策。

(三)成本会计核算不规范

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重要的组成。因为规范的成本会计核算可以清晰明了的反应企业的资金运作情况,这可以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来创造更多的资产。然而,有些工业企业存在着会计核算不规范现象,主要体现在应摊费用和非摊费用处理不当,费用和生产成本核算不当,这会致使企业的成本效益降低。此外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也有脱节现象,对资金的运转和资金投入效率在沟通与交流甚少,导致企业的无法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

(四)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落后

有些企业不能根据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来完善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而以往的会计成本核算是不能适应当代会计核算标准的,这会导致企业在成本效益上落后,失去竞争优势。

(五)成本会计监督不到位

成本会计监督有效的落实,可以促进会计工作的质量水平。而有些企业并没健全的监督会计工作的体系,这会使成本会计监督无法详细,严格的监督会计工作的合法性,合理性,规范性。有些企业只重视短暂的利益,不重视会计工作的监督,而有些成本会计人员会利用自身工作的优势性谋取私利,致使成本会计信息不真实。由此可见,成本会计的监督非常的重要,若忽视它就很可能导致成本核算失真,进而不能够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的有效进行。

四、针对成本会计工作出现问题的完善建议

工业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即积极解决企业现存的成本会计工作出现的问题,完善成本核算工作,下文就根据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的建议。

(一)提高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职业道德

成本会计的工作水平主要取决成本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所以提高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是企业做好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企业可以从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关于成本会计的法律法规,从而约束他们在工作中的规范。企业还可以从外界招聘优秀的成本会计人才,让他们给企业带来“新鲜空气”,提高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水平。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该制定一些相关激励政策,一次提高会计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

(二)提高成本会计效益重要性的认识观念

在现代化的今天,工业企业想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就需要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完成企业的近期所定的目标和制定远期计划。那么企业就应该摒弃以前的成本会计核算观念,树立符合现代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观念。在全新的成本会计制度下可以提高成本效益,再根据成本效益进行合理的决策。

(三)扩大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范围

企业应根据企业新增的业务范围来调整相关成本会计核算范围,这样可以及时、全面、系统的反映企业的经济范畴,让企业股东全方位了解企业的经济业务和资金在成本的运转状况。

(四)规范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

企业应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关于成本会计核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在成本会计科目上进行详细的划分,规范记账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成本会计财务报告水平。企业在逐步加强规范成本会计工作的同时,逐步建立一个完整、高效、科学、合理的工业企业内部成本会计核算机制。进而加强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获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与有效性。

(五)完善企业成本会计

工业企业也应该随着科技的进步改变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利用现代会计软件系统来完善成本会计工作。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专用的计算机会计信息核算系统,因为计算机会计核算软件的出现能够减少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够高效率、快捷的处理大量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从而也可以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成本。

(六)建立健全的成本会计工作监督体系

对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监督主要是为了强化对工作流程的控制,包括成本会计核算人员的出勤率及工作效率。通过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核算机制能够不断强化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控制、监督。企业根据内部成本会计所出现的不足,应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来规范、监督企业成本会计工作。

五、结语

现代的工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成本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有效地降低现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提高成本效益,加快企业资金运用和循环的效率,提高企业在事成综合竞争力。但事实上,我国的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所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并不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就对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提出相关完善的意见,希望能够对成本会计核算在出现的问题有所帮助。

作者:谭振华 单位:武汉文景钙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会计;重要性;完善

工业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进一步提高自己所处地位和经济利益,就要在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上下功夫,因为成本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合理利用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但如今的工业企业还存在着一些成本会计核算工作问题。本文就从工业企业成本的重要性和现存问题的完善方法来阐述成本会计在工业的地位。

一、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做好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企业的生产部门,管理部门,行政部门还包括企业的在职人员及关于企业成本合算的其他业务。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要利用好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带来的信息,积极编制相关条款制度减少成本的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工业企业的重要性原则的应用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在核算成本的过程中就要根据构成成本价值的基础来采用不通的核算程序,例如对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的核算中就要通过制造费用专用账户进行费用的分配再核算到相关到成本中。重要性原因影响成本的核算,从而影响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并进而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对相关业务的决策,所以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处理会计业务,并在财务会计报表中予以重复、准确的披露。会计的重要性原则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重要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与成本核算之间的比较。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比较复杂,要将所有的零散数据在期末编制会计报表是详细罗列出来,而重要性原则,则可以减少这些工作量,因为重要性原则能够分清主次,业务的重点,减少工作量。

三、工业企业所面临的成本会计问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的业务核算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而在实际的成本会计核算中发现,我国工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一)成本控制观念落后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起步较晚,有些工业企业的领导对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没有太过于重视,应用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传统观念来过于强调原材料的节省和缩减相应成本上的开支,忽视成本效益。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这是在牺牲产品的质量带来的结果。现如今的市场经济,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了,买方对企业的商品的差异率逐渐重视。所以,如果企业还是重视追求狭义上的收益,忽视成本效益带来的产品差异率,就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失去根基,失去竞争机会,这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影响。

(二)成本会计核算范围较为狭窄

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一般都会扩大其经营的业务范围,会计核算的范围也会随之扩大,但是在实例中可看到,工业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范围并没有扩大,这会导致在期末财务报表的成本效益出现差错,影响领导的决策。

(三)成本会计核算不规范

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重要的组成。因为规范的成本会计核算可以清晰明了的反应企业的资金运作情况,这可以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来创造更多的资产。然而,有些工业企业存在着会计核算不规范现象,主要体现在应摊费用和非摊费用处理不当,费用和生产成本核算不当,这会致使企业的成本效益降低。此外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也有脱节现象,对资金的运转和资金投入效率在沟通与交流甚少,导致企业的无法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

(四)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落后

有些企业不能根据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来完善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而以往的会计成本核算是不能适应当代会计核算标准的,这会导致企业在成本效益上落后,失去竞争优势。

(五)成本会计监督不到位

成本会计监督有效的落实,可以促进会计工作的质量水平。而有些企业并没健全的监督会计工作的体系,这会使成本会计监督无法详细,严格的监督会计工作的合法性,合理性,规范性。有些企业只重视短暂的利益,不重视会计工作的监督,而有些成本会计人员会利用自身工作的优势性谋取私利,致使成本会计信息不真实。由此可见,成本会计的监督非常的重要,若忽视它就很可能导致成本核算失真,进而不能够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的有效进行。

四、针对成本会计工作出现问题的完善建议

工业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即积极解决企业现存的成本会计工作出现的问题,完善成本核算工作,下文就根据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的建议。

(一)提高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职业道德

成本会计的工作水平主要取决成本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所以提高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是企业做好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企业可以从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关于成本会计的法律法规,从而约束他们在工作中的规范。企业还可以从外界招聘优秀的成本会计人才,让他们给企业带来“新鲜空气”,提高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水平。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该制定一些相关激励政策,一次提高会计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

(二)提高成本会计效益重要性的认识观念

在现代化的今天,工业企业想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就需要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完成企业的近期所定的目标和制定远期计划。那么企业就应该摒弃以前的成本会计核算观念,树立符合现代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观念。在全新的成本会计制度下可以提高成本效益,再根据成本效益进行合理的决策。

(三)扩大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范围

企业应根据企业新增的业务范围来调整相关成本会计核算范围,这样可以及时、全面、系统的反映企业的经济范畴,让企业股东全方位了解企业的经济业务和资金在成本的运转状况。

(四)规范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

企业应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关于成本会计核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在成本会计科目上进行详细的划分,规范记账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成本会计财务报告水平。企业在逐步加强规范成本会计工作的同时,逐步建立一个完整、高效、科学、合理的工业企业内部成本会计核算机制。进而加强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获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与有效性。

(五)完善企业成本会计

工业企业也应该随着科技的进步改变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利用现代会计软件系统来完善成本会计工作。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专用的计算机会计信息核算系统,因为计算机会计核算软件的出现能够减少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够高效率、快捷的处理大量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从而也可以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成本。

(六)建立健全的成本会计工作监督体系

对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监督主要是为了强化对工作流程的控制,包括成本会计核算人员的出勤率及工作效率。通过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核算机制能够不断强化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控制、监督。企业根据内部成本会计所出现的不足,应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来规范、监督企业成本会计工作。

五、结语

现代的工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成本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有效地降低现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提高成本效益,加快企业资金运用和循环的效率,提高企业在事成综合竞争力。但事实上,我国的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所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并不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就对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提出相关完善的意见,希望能够对成本会计核算在出现的问题有所帮助。财

参考文献:

[1]张继颖.试论工业企业成本会计[A].华章(2014)[C].2014: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