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5 10:39: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临床应用
手术室作为临床外科手术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尽管手术患者在手术室内只有短短几个小时,但此时的患者心理比较脆弱,加上手术治疗手段的特殊性,会使患者内心感到恐惧与不安。本科在我院护理部的支持下,于2008年5月积极采取多项临床护理措施对手术室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本研究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来我院手术的308例手术室患者,并对临床护士的基础护理的质量进行评估及考核。经过3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系统、科学、行之有效的人性化护理体系,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于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来我院手术的308例手术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3例,占65.91%,女性105例,占34,09%;年龄16~89岁,平均年龄(49,01±8.67)。包括普外科手术患者98例,占31.82%;骨科手术患者87例,占28.25%;妇产科手术患者56例,占18.18%;腹部外科手术患者53例,占17.21%;胸外科手术患者14例,占4.55%。
1.2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来我院手术的308例手术室患者分为人性化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4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术前常规准备、宣教及术前护理,而人性化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手术前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与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交谈,交流的主题围绕需要手术的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手术的必要性和术前需要做好的准备等,其次,认真倾听患者的意见和要求,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告知患者相关心理问题应对方式。
1.2.2手术室手术中的护理
在患者进行手术的当天,为手术准备好相关的手术器械等,将手术室温度保持在适宜的温度。患者进入手术室,护理人员主动问好,为患者遮蔽手术需要外的身体部分,在对患者进行各项临床操作时,动作轻柔,并向患者说明这些操作的目的。麻醉师对患者进行操作时,护理人员在旁守候,必要时与其进行有效交谈,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操作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在进行交流时言行要和蔼冷静,不交谈和此次手术无关的事情,避免引起患者的不良情绪的发生。
1.2.3手术后手术患者人性化护理
认真填写巡回记录单,包扎手术伤口,清洁皮肤,擦干手术患者切口周围的血迹,帮手术患者穿好衣服和裤子,移动手术患者时动作轻柔,手术患者身上的各种管道妥当安置,护送手术患者到病房并与手术患者的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交接。向结束手术的患者讲明麻醉和手术后需要注意的注意事项,并且在手术后3天内继续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让患者手术很顺利,病灶已经切除,在麻醉作用过后切口疼痛是正常的。
1.3效果观察
基础护理合格率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测评,患者满意度由患者在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
1.4统计分析
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后导入SPSS16.0,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及t检验。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
应用人性化护理前,2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用人性化护理后,干预组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0.26%(139/154),基础护理合格率为80.52%(124/154),2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一个新的现代化护理的理念,其本质就是“以患者为中心”,全方位为患者服务,用护理人员的细心、诚心、爱心来换回患者的放心、安心、舒心[1]。在手术室应用人性化护理的目的是为手术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大限度地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分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红霞.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18-219.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21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是护理工作现代化和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1]。手术室是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 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 因此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如何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是手术室管理的重要内容[2]。本院自2015年1月制定并使用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项目,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 对比护理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6月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61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另选取2015年1~6月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41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女性。
1. 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手术护理:按照患者病情及手术情况, 手术室护士配合手术医生及麻醉师进行手术。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 包括:①科室成立护理质控小组, 护士长为组长, 按护理安全管理、急救物品药品管理、护理文书书写、医院感染管理、护理培训及满意度进行分组, 评选5名质控护士, 形成护理部领导下-护士长-质控小组三级管理体系。②组织全体护士学习护理工作持续质量改进评价标准。③按照月计划、周安排、日重点采用定期或随机对护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对存在问题及安全隐患及时分析原因, 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跟踪, 使护理工作“常态化”。④对患者及手术医生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手术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 找到护理过程的不足, 转变护理服务理念, 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⑤加强业务知识、核心制度及专科操作培训考核, 定期组织技能比武, 提高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判断和应急处理能力。⑥每月召开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质量分析会, 对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不良事件, 进行讨论分析, 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⑦成立品管圈, 利用管理工具, 开展自下而上的工作模式, 让护士主动参与到科室管理中。⑧根据护理质量督导检查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安全隐患修订与完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流程, 做到“调查-试行-修订-培训-执行”。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对两组的手术等待时间、服务满意度、护理工作纠纷、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每组发放患者及手术医师问卷调查表300张, 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 每项分为满意或不满意, 问卷全部收回且有效;对手术护理质量进行评分, 满分100分, 其中护理安全管理30分, 急救物品药品管理10分, 护理文书书写10分, 护理培训及满意度20分、医院感染管理30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的手术等待时间比较 对照组的手术等待时间为(24.12±11.29)min, 观察组为(13.36±10.47)min, 对照组的手术等待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的满意度情况比较 对照组满意263张, 不满意37张, 满意率87.67%;观察组满意292张, 不满意8张, 满意率97.33%。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的护理纠纷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护理纠纷19例(0.35%), 对照组发生160例(2.85%);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4 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4.56±4.78)分, 对照组为(78.75±5.69)分;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传统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片面性, 以注重项目管理为主, 缺乏科学系统的综合评价标准, 不利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管理, 给患者的手术带来不利的因素[3]。随着现代手术学科的不断发展, 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手术室的管理需求, 需要借助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对手术室进行全程管理[4, 5]。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护理工作纠纷率及手术等待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对照组护理质量的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
综上所述, 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 可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减少护理工作纠纷, 缩短手术的等待时间, 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临床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1] 王方.现代化洁净手术部护理工作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19.
[2] 冯翠翠, 刘冬华, 陈雪莉, 等.术后急性疼痛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中华护理教育, 2015, 12(8):614-618.
[3] 董新华, 李欣.持续质量改进在感染疾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28):3406-3408.
[4] 郝梅, 王彩云, 王韬.手术室信息化管理的研究进展.护理管理杂志, 2009, 9(3):25-27.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人员管理方式不同分为柔性管理组60例和常规护理组30例。
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对护理人员投诉率、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结论:柔性管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后,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柔性管理 肝胆外科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68-01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服务质量的进步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柔性管理是在探寻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之上,采用非强制或者是自愿方式,在人们的心理心目中产生的一种内在的说服方式,从而把组织意志和思想变成人们自觉行动的一种管理模式。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肝胆科收治的患者护理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3月肝胆外科收治的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23~75岁,平均(46.7±12.1)岁。手术原发病:急性阑尾炎25例,急性胆囊炎20例,肝胆管结石20例,腹部外伤25例。患者文化程度:初中及中专22例,高中及大专28例,大学及以上40例。职业类别:脑力劳动者50例,体力劳动者40例。90例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护理人员管理方式不同分为柔性管理组60例和常规护理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原发病、文化程度、职业类别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肝胆外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柔性管理:①积极鼓励年纪轻、资历低的护理人员向资历高、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请教和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经常组织护理人员经验交流会,培养护理人员的学习习惯,使其在工作技能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②采取弹性排班,给予护理人员最大限度的排班安排,提高护理人员主动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与护理人员交谈,倾听护理人员内心深处的感想,启发护理人员的困惑,缓解不良心理压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达到全科室最佳的工作状态。③积极组织科室活动,发挥每一位护理人员自己独特的作用,定期召开学习讲座,通过每个人定期上讲台演讲,不仅提高护理人员知识掌握水平,同时增强了科室护理工作的凝聚力和创造性。④鼓励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从患者家人角度出发与患者进行交谈和聊天,增加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相互信任,介绍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基本过程,向患者介绍同室病友成功例子,消除患者紧张和孤独感,有良好的情绪面对治疗。⑤加强护理人员奖励机制,通过向院领导申请奖励经费,对于年底评选的先进工作者,以颁发证书和奖金形式,鼓励护理人员最大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工作动能。通过柔性化的奖励机制间接的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提高护理人员在本科室的归属感,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投诉率、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度情况。
1.4 评价标准。
1.4.1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通过护理部统一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术前基础护理质量、手术室管理质量、手术消毒工作质量、术中急救物品完好率、基本护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
1.4.2 疼痛评分标准。参照疼痛(NRS)评分标准:0分:无痛;0~3分: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应给予临床处置;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剧烈或难忍。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和X2检验分析,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术后疼痛评分的比较:见表1。
2.2 两组护理人员投诉率、差错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见表2。
3 讨论
柔性管理实际上是人性化管理方式的一种,其主要是以尊重人、理解人为管理基础,以管好人、用好人为主要目的。柔性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是通过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柔性管理在护理中的应用特点,柔性管理在护理中的应用应体现情感管理、民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管理及激励管理等方面内容。肝胆外科是医疗事故易发生的重要场所,由于诸多因素引起护理工作质量下降下降,激化患者的不良情绪,引发护患矛盾,进而导致医疗纠纷,甚至影响患者的康复。加强护理人员的柔性管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采用柔性管理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对护理人员投诉率、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胡德英,方鹏骞,赵光红,等.血管外科护理专科化建设中的柔性管理与成效[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0):68
[2] 胡德英,现代管理的柔性化发展趋势对护理管理工作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09,22(6):27
[3] 董继红,付慧,鲍兰香.手术室柔性管理的成效[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3):377
[4] 秦二英,高秋玲,宁玉环.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4):272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手术室3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⑴志愿参与本次研究;⑵身体健康;⑶会使用微信软件;⑷一年以上工作经验。排除标准:⑴不愿参与本次研究;⑵实习护士或是外来进修护士;⑶不会使用微信软件。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9.7±2.4)岁,护龄1~20年,平均护龄(8.7±2.3)年;中专12名,大专10名,本科及以上8名。2组护士在年龄、护龄、学历方面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医院手术室建立起微信信息管理平台,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加强护理信息沟通和交流,进而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具体内容为:⑴对微信平台使用进行培训,要求无微信的护士注册微信号,并对微信管理平台的使用方法进行图文介绍,要求护士熟练掌握相关的操作方法。⑵建立微信群,民主选举微信群主,负责在微信群中护理管理信息,并安排一名专职经验丰富的护士安排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内容。⑶建立微信使用管理制度,由群主将相关信息下发给群成员。⑷在护理管理中充分应用微信平台,如手术室晨会管理、手术室护理业务学习、手术室风险管理、手术室信息管理、护士的人性化管理等。2组均在护理文件书写、安全用药、护理感染管理、仪器设备使用维护、病理标本留送管理、三方核查等方面进行护理质量评价并评分。
1.3观察指标
1.3.1医生满意度
采用自制量表分别统计微信管理平台使用前后医生对护士在手术配合质量、危重抢救配合、服务态度、护理工作整体性方面的满意度。每一项采用Lakit满意度5级进行评分,即1表示很不满意,2表示不满意,3表示一般满意,4表示较满意,5表示很满意。
1.3.2护理质量评定
按照我院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微信管理平台使用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评定。评定具体内容包括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护理文书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安全管理等内容,每项内容得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医生对2组护士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医生对2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使用微信管理平台后,医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各项护理工作内容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2组护士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变化
2组护士手术室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有较大差异,微信管平台实施后,护士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3讨论
3.1微信应用在医生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中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建立微信管理平台后,医生对护士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显著改善,这表明微信管理平台的应用可以提高护士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微信平台可以容纳较多的人员,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即时传递信息,确保每一位护士均可以了解和掌握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护士还可以依靠微信平台与管理人员和群成员之间进行互动,即时反馈医生的要求和建议,进而不断提高自身参与护理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这样使得每一项护理管理工作均可以高效地落实到位[3]。同时微信平台还可以分享较多的专业护理知识,便于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这样可以满足各科医生在手术室中的要求。
3.2微信应用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在建立微信管理平台后,护士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各项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这表明微信平台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在使用微信管理平台过程中,可以不断培养护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手术室可以依靠微信平台强化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指导护士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不断降低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各项风险,规范手术室护理操作行为,预防护理风险的出现。以往的口头书面通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微信可以及时完成沟通,有助于提高沟通效率和学习效果,进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综上所述,使用微信管理平台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而确保手术室工作更有效率,更具安全性,同时还可以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尹佳灵 梅方 单位: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质量控制;手术护理管理;临床效果
近年来随着社会还有科技的不断发展,也直接的推动了医学技术的进步,在临床上面使用手术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比例也在逐年的呈现出增高的趋势,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更加彻底的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是在手术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各种不能预知的因素,这些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面对患者造成影响,为了防止这些因素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需要医院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概率。医院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1]。护理质量控制指的是通过全方面的方法还有措施,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院自2010年始在手术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手术室的工作人员根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评价标准》当中有关"手术护理质量评价与管理标准"的部分规定,和本院手术科室护理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针对性的制定手术科室各项护理工作的相关指标以及质量标准。
1.2质量控制
1.2.1术前质量控制 进行手术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手术是否能够成功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护理人员应该为手术患者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让患者不会因为首次进行陌生环境后产生紧张不适感,而这样的环境也能够提升患者对于手术治疗成功的信心;接着护理人员要对手术病房进行术前访视,对各种手术患者的相关心理情况有充分了解,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尽可能的让患者在平稳的心理状态还有生理状态之下进行手术;最后护理人员要向手术主管医生,主动的了解其关于手术的临床资料,诸如疾病史、手术位置还有手术方式选择等,根据患者的不同手术状况准备好不同的药物还有器械,确保手术过程能够通畅顺利的进行。
1.2.2术中质量控制 手术过程中手术护理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有:①应用手术查对制度:在切皮还有关腹前后这3个阶段,对手术过程中使用的所有器械物品数量进行核对还有记录,以免在手术中因为术者大意而将器械遗留在患者体内;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要贯彻无菌操作。主管护理人员每天都要进入手术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督促,确保无菌操作规范成为其手术基本理念;③加强术中配合:护士的工作各有不同却又互相配合,想要让手术的时间缩短以及顺利程度增加,护士之间的高度配合必不可少。对手术需要有所了解,关注手术金盛,根据术者需要准确传递手术器械;巡回护士则专门协助麻醉医生对手术当中的异常状况进行处理,准确有效的完成医嘱要求还有操作的流程,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应该要立即报告主管医生,尽快采取对应措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出现。
1.2.3术后质量控制 在手术护理中术后质量控制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一般包括了以下几个步骤:①术后患者护理:患者效未过,麻醉期间护士需要对患者情况进行严密观察,不能够解开患者的约束带,直到患者完全清醒;②手术间管理:手术在完成之后需要及时的对手术间里面手术床、器械车、地面等各种物品进行仔细的拭擦还有清理,还有消毒。如为普通手术的则用含氯消毒剂拭擦,而手术是针对特殊感染的则选择浓度较高的过氧乙酸拭擦。最后再使用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消毒时间不得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相对于应用质量控制之前,应用控制管理之后各项指标对比具有显著优越性,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质量管理在医院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质量管理的中心内容为质量控制。手术室在医院中是一个重要科室,本身作为外科治疗还有抢救的场所,护理质量还有管理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手术患者的生命健康还有疾病预后状况,因此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术质量控制体系,对医院还有患者而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2]。
本次研究中,应用质量控制之后的手术室各项指标,相对于应用之前的手术室有着显著优越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提示在经过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之后,手术护理质量得到了质的提高。在手术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能够收到突出的临床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健康宣教;普外科;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2-141-01
健康教育是为了满足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护理工作质量的需求,依据标准健康教育计划为普外科手术患者或正在执行某种特殊治疗的患者制订的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的路线[1,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患者护理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2月普外科收治的患者14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90例,女50例;年龄20~69岁,平均(45.7±11.8)岁。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指征:阑尾炎56例,急性胆囊炎54例,急性胰腺炎20例,外伤10例。文化程度:高中或大专以下60例,大学及以上80例。职业类别:文职80例,体力劳动者60例。140例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健康宣教联合常规护理组)10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术式、文化程度、职业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依据患者手术特点不同,实施普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宣教。入院第一天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形式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防止患者因对病区环境不熟悉,寻找辅助检查科室麻烦,耐心讲解辅助检查的要求、注意事项;讲解普外科常见手术疾病及外伤机制,病情发展、变化及预后;讲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以及预防、护理方法,请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以减轻患者对手术创伤后功能恢复的担忧,因术前过分忧虑导致的失眠、易激惹等不良心理情绪;术后向患者耐心讲解外伤知识,介绍临床治疗的基本过程,向患者介绍同室病友成功案例,消除患者紧张和孤独感,有良好的情绪面对治疗。健康饮食宣教帮助补充手术导致的蛋白质丢失和机体负氮平衡,加快伤口愈合。采取不同的疼痛护理方式,如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通过谈话、听轻音乐的形式缓解疼痛。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通过护理部统一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术前基础护理质量、手术室管理质量、手术消毒工作质量、术中急救物品完好率、基本护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
1.3.2 疼痛评分标准 参照疼痛(NRS)评分标准:0分:无痛;1~3分: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应给予临床处置;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剧烈或难忍。
1.3.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选用Schwadzert和张建新等设计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版进行测量,共有10个条目,项目主要涉及个体对自我、环境挑战和控制感的认知,按1~4评分,分值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建立数据库并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比较
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也随之不断提高,尤其是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舒适护理模式”、“健康宣教护理模式”等护理模式已经逐渐走进广大医院,并被越来越多的普外科患者所接受[3,4]。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宣教方式对于临床护理效果和质量的影响不断凸显。通过向手术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对于自身在手术后出现的异常症状能够做出及时的判断,从而立即就诊或寻求帮助。健康宣教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自知能力,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合理地安排患者日常生活,消除患者心理负担,减轻了家属对患者的歧视、排斥和害怕的心理负担,更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5,6]。本研究通过健康宣教联合常规护理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前基础护理质量、手术室管理质量、手术消毒工作质量、术中急救物品完好率、基本护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疼痛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明显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健康宣教增加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建立起了信赖的关系,对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华. 影响护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 护理学杂志,2006,21(7):80-81.
[2] 胡忠华,朱丹,赖莉. 影响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7):612-613.
[3] 胡友花,宋祝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86例围手术期护理[J]. 吉林医学,2009,30(20):2436-2437.
[4] 韦桂源.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活动干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2009,16(20):44-45.
[5] 孙迎春,常连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J]. 新疆医学,2009,39(7):114-115.
【关键词】 应急管理路径;急诊手术;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1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09—02
Emergency management path in emergency surgical care and experience
HU Qun—hua
Shuangliu County,Sichuan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Shuangliu 61021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pathways in emergency surgical care.Methods 280 cases of emergency surgery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 were randomly equally divided into the usual care group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groups,two groups of patients to take care measures.Results The quality of care of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usual care group,both groups the indicator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Key words】 Path of Emergency Management;Emergency surgery;Care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抢救和治疗的重要场所,其环境与工作的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使其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及高风险性[1]。安全、有序、迅速、有效的应急管理路径,对于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了280名急诊手术患者,在急诊手术护理中应用应急管理途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急诊手术患者280例,其中男164例,女116例。年龄15—82岁,平均年龄54.2±2.8岁。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常规护理组和应急管理组,每组140例。两组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调查分析急诊手术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所得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管理措施和科学的风险处理策略。根据卫生部医院质量管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评估常规护理组与应急管理组两组的护理质量。
1.3 护理方法
1.3.1 常规护理方法 遵医嘱执行护理任务,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做好基础护理与日常生活护理,准确及时地填写相关护理记录。
1.3.2 应急管理措施
1.3.2.1 评估高危因素及制定应对措施 ①手术前:急诊手术的危险度高于择期手术,准确识别急诊手术患者非常重要,尤其是昏迷、危重、无名氏、婴幼儿、语言不通、的患者,应仔细核对其“腕带”,明确患者就诊时间及ID编号。务必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手术前医生应该在手术部位做上标记,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外科医生等共同核对是否正确。②手术中:在手术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尤其重要,有效的沟通是指及时、完整、准确、用易被患者理解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手术药品要准确标志其名称和浓度,所有药品要留标本,方便术后核查。保证手术物品齐全,功能性良好。术后准确清点物品的数目,防止物品遗落在患者体内。③手术后:急诊手术由于需要及时抢救,未能对医务人员的手及患者的手术部位的皮肤进行有效的消毒;未能进行及时而充分的肠道灌洗准备;术中没有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或者手术器械消毒灭菌未达标;均可引起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并发医院感染。医护人员应该加强重视,采用应急管理措施,快速而有效地进行消毒,规范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严密监测消毒灭菌的效果,使患者远离医院感染。
1.3.2.2 制定应急管理路径 制定一套完善的、高效率的应急管理预案,其中包括停气、停水、停电、火警、抢救应急预案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控制医院感染等一系列的应急管理预案。
1.3.2.3 应急管理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的日常培训。每月组织急救技能培训和演练,规范医护人员的护理行为,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增强医护人员面对急症时的应变能力,要做到镇静,忙而不乱,正确地应对和处理急诊、危重、各类突发状况。拓展和提高护理队伍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能力[2]。一旦出现急救事件,立刻报告相关领导,统一指挥,组织相关科室人员配合手术,进行抢救。加强行为督导、人员调配、心理支持等职能作用,提高护理质量和医疗水平。
1.3.2.4 人力资源配置 明确工作的内容与分工,合理的定数与定位。按年龄资历和工作能力优化人力资源,充分开发个人的潜能,提高每个人的应对能力,加强培训护理人员的的急救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3],保证适当合理的人员分配。设立应急小组,成员应包括:护士长,当班急诊护士,急诊PRN护士,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对急诊进行援救。
1.3.3 疗效评价标准 手术的安全性可根据其风险指数来判断,风险指数=概率×严重程度[4],详细结果,见表1。
1.3.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软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当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风险指数比较 详细结果,见表2。
2.2 加强应急管理前后护理工作目标的完成程度 详细结果,见表3。
3 讨 论
急诊手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难以预测和估测,这使得急诊手术的风险指数大大提高。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责任感,提高护理质量,培养其灵活的应变能力,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使手术室护士的急救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在保障患者的安全方面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应用应急管理路径后,急诊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通过改进和完善工作制度及急救流程,评估急诊手术中的高危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全面、科学的应急管理预案。同时,加强对手术室医务人员的应急培训,规范工作流程,定期进行预案的演练,使手术室护理更加的安全、有效、有序,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应急管理路径在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非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缪春乐.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1C):264—265.
[2] 高琳,王世荣,刘静.护理风险管理在病人集体运转中的运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41—442.
医院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两部分[1]。手术室是患者进行手术的场所,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极易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近年来,循证医学已被证实其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促进作用[2]。本研究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建立手术室感染控制流程,对手术室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情况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70岁;择期行手术治疗者;非感染性疾病;思维正常,具有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入院后48h内发生感染者;伴恶性肿瘤者或其他严重慢性疾病者;精神病史者或意识障碍者,听力功能障碍者。其中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308例,女248例;平均年龄(48.73±4.31)岁。其中妇产手术198例,普通外科手术91例,骨外科手术145例,其他手术12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64例,高中以上392例。观察组男324例,女260例;平均年龄(44.81±7.12)岁。其中妇产手术208例,普通外科手术96例,骨外科手术152例,其他手术12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73例,高中以上41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护理流程进行口头及实际操作形式的护理,由责任护士分管负责,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依据循证医学的基本模式进行管理。
1.2.1建立循证医学护理小组由研究者担任循证医学护理小组的负责人,同时纳入具有丰富妇产科、普外科、骨科及胸外科等手术经验的副教授及以上医生3人,护士15名。护士入选标准:具有护师及以上资格证书,并有3年及以上有护理经验;本科及以上学历;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自愿参加本研究等要求。其中工作经历超过10年的3名护士担任护理组长,每组1名,共3组,每组4名护士,分管不同的患者。
1.2.2具体措施
(1)培训:以科室为单位,纳入包括妇产科、普外科、骨科及胸外科等科室护士及手术室护士进行医院感染控制流程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医院感染意识,树立预防为主的手术室感染控制理念。培训以PPT讲解或视频播放的方式,每次培训后,护士要对培训内容进行总结,一旦护士中发生与内容相关的医院感染,视情况追究护士的责任,并与奖金挂钩;
(2)规范消毒操作步骤:根据手术器械的不同,规范其消毒操作步骤,并严格要求消毒护士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消毒;
(3)建立器械污物去除评价标准:每次对器械进行清洗去污后,由护理小组组长对去污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且护理组长定期对器械去污情况进行抽查,以完善检查监督制度;
(4)个人防护指导:由经过培训的责任护士,对患者预防医院感染的防护措施进行介绍,保证个人卫生。由研究者向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流程及个人防护措施进行指导,严格要求医务人员保证手卫生、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5)评估与改进:对实施循证医学模式后的手术室感染控制质量给予及时跟踪和评估,发现不足及浪费资源现象及时改正,并进行持续改进[3];
(6)停止收部分诊疗费:以往的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医疗费用将大大增加,对于医院来讲,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医院的收入越高,本研究同时创新采用停止支付部分诊疗费用,从而从政策上促进多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护理质量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调查问卷[4],包括环境管理、护理人员培训、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监控及人文关怀及护理文件管理7方面内容。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共分离菌株50株,革兰阴性杆菌较革兰阳性球菌略多,共29株(58.00%),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共19株(38.0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株(2.00%);观察组共分离菌株26株,革兰阴性杆菌较革兰阳性球菌略多,共15株(57.69%),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共10株(38.4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株(3.85%)。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47(3.23%)22(8.20%),2=6.94,<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人员培训、消毒隔离、护理监控、人文关怀、护理文件管理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14.63±2.47)(7.22±4.13)、(14.01±2.05)(9.04±2.79)、(14.05±1.64)(8.26±3.15)、(13.90±2.33)(9.00±2.84)、(13.74±3.19)(8.91±2.96),≥7.58,均<0.05]。
3讨论
3.1手术室患者感染的原因分析
导致手术室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因素和手术因素两方面。而患者因素多受患者年龄、性别及机体免疫等因素影响。其次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会增加患者术后感染的概率;手术因素主要包括护士对相关手术了解较少,术前对患者、仪器等准备不充分,手术室的清洁不到位,术中、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控不及时,术后营养摄入不足等。同时手术时间过长、切口暴露时间过长、手术切口大及失血过多等均可能造成手术切口污染。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大量致病病原菌出现耐药性,这也是导致手术室感染的因素之一。本组研究显示在导致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中,革兰阴性杆菌较革兰阳性球菌略多,其中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因此对于术后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菌分析及药敏试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两组发生感染的患者均给予药敏分析,并根据药敏分析结果选取了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3.2循证医学模式对手术室感染的影响
循证医学是依据遵循证据进行医学决策的方法创立的。建立科学的手术室流程管理对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利姑等[5]研究表明,手术室感染控制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内容,流程控制强调的是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需要对其控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促进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更加贴近临床,简洁、有序。而循证医学模式的建立,使各项操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从而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循证医学对于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控制具有很好的效果。
3.3循证医学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循证医学模式的建立,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的流程进行了系统化,每个流程都有护理组长的检查与监督,从而保证了每个流程的质量,也达到了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目的。本研究结果提示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及医院感染管理学科的迅速发展,医院在护理安全及环境管理方面均有了较大的改善,故应用循证医学模式前后环境管理、护理安全评分并未得到改善。而应用循证医学模式后,对护理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对消毒隔离、护理监控、人文关怀、护理文件管理进行了严格的把关,从而保证了每一个护理过程的质量。说明循证医学对于手术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具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石松华,刘秋云.我国医务人员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现状及其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1):1358-1359.
[2]肖玲莉.手术室责任小组对手术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41-42.
[3]张亚莉,于芳,周浩,等.百级层流手术室动态条件下空气细菌数量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2352-2353.
[4]戴晓琴,李疆,章玉英.胃癌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12):1434-1436.
关键词:术前访视 多元化 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229-01
麻醉与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常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为代表的心理应激反应[1]。过于强烈的应激反应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对患者治疗和护理的效果。通过对2008年至2009年的250名病人术前访视回执单的研究发现:(1)访视效率低,方式以探视为主,病人接受效果差;(2)护理人员专业性不强,访视效果不理想;(3)护理人员资源不足,护理工作量大,术前访视流于形式;(4)缺乏沟通技巧;(5)缺乏有效的质量评价标准。我院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逐渐从单一的探视患者发展成一套较完善的术前访视制度,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至2011年在我院普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500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55岁。对照组:2008年至2009年普外患者,其中小学以下文化20例,初中文化200例,高中以上文化30例。试验组:2010年至2011年普外患者,其中小学以下文化20例,初中文化200例,高中以上文化30例。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对照组
常规术前准备及宣教。
2.2 实验组
(1)把手术室的环境,术前常规准备及注意事项做成幻灯片在住院部的大屏幕滚动播出。
(2)针对每个手术科室做简单的宣传小册子发放给病人。
(3)定期下病房进行特色小讲课。
(4)访视的内容有:①查阅病历并核对访视单,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重点查对与手术护理有关的项目如生命体征、药物过敏史、月经史、备皮及备血情况、各项生化指标、手术部位,注意有无传染病,以便术中术后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②了解诊断、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如果需要可以为患者演示或指导患者摆放麻醉。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及患者认识、理解、接受能力。④到病房与患者交谈,先做自我介绍,说明自己在术中担当的角色,手术经历的大致时间。发放术前访视单和印刷的一些小宣传单,不能简单的以阅读为主,应图文并茂的给患者做讲解并具体说明术前准备及术中注意事项,介绍手术室的环境、仪器设置等,耐心的给有疑问的患者详细讲解。⑤重点做好心理护理,了解患者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应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与患者接触,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讲出自己的疑问,解答其提出的问题,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提高患者的安全感。⑥有方言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沟通效果,如果需要可以与患者的责任护士共同完成术前访视。⑦并告知手术室外显示屏滚动播出可显示每个手术病人手术的进展情况。
3 结论
术前访视多元化大大提高了术前访视效果,更有效的减轻了病人的恐惧和焦虑,减少了病人的血压及心率的波动,大大的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率。
4 讨论
(1)护理工作的术前访视应重点放在对手术患者的心理疏导,因此术前访视不能简单的以宣教为主,必须有针对性地予以心理疏导,采用问答形式提高了访视效果。
(2)手术室进行专业分组,派各专业护士进行各专业的术前访视,针对每个患者的提问给予专业性的回答和指导,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了患者心理压力,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率。
(3)组织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要求护士不仅具备较强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水平,还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从而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
(4)术前访视正是人性化与个体化服务理念在手术室中的再现,完善了患者访视反馈表,提高了术前访视质量。
(5)利用幻灯片、宣传单、特色小讲座等多种形式提供手术护理,获得了患者的信赖和主动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