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旅游消费观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7 08:51: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旅游消费观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旅游消费观

第1篇

关键词:海岛型旅游城市;大学生旅游消费

青年旅游者,是旅游市场中最为活跃的生力军,大学生是青年市场的主要群w,是带动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世界旅游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旅游过程中,大学生自有求新、求知、求异的消费心理。随着90乃至95后大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特点成为推进旅游行业继续发展的首要课题。三亚市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重点发展的旅游城市,其在校大学生群体中来自内地的学生比重较高,研究三亚市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对于分析内地旅游市场对海岛型休闲度假方式的消费特点,以及了解海岛型旅游城市大学生旅游消费群体的旅游消费诉求,开发本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十分重要。

一、调查概况

1.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次调查选择三亚市三亚学院和三亚理工职业学院两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涉及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年级的文理学院的大学生,调查对象范围较广泛全面。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是研究分析三亚市高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习惯,包括岛内及出岛的旅游开销、出游时长、年出游次数,出游时间选择、和谁一起出游、旅游目的,岛内及出岛旅游选择的交通工具、影响出游的要素、倾向选择什么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信息的获取渠道等内容。通过了解三亚市高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习惯,分析提出三亚市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及提升策略,为研究海岛型旅游城市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及旅游市场开拓提供经验借鉴。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访谈地点主要设置在三亚学院,问卷发放地点选择在三亚学院和三亚理工职业学院。调查工作始于2016年9月,完成于2016年12月,问卷发放共计100份,收回问卷100份,其中无效问卷4份,有效问卷96份,问卷有效率96%。

通过整理回收的问卷,按照要求将基本数据处理,利用计算机软件EXCEL数据处理分析,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找出海岛型旅游城市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并提出有效开发提升建议。

二、海岛型旅游城市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习惯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人口统计特征分析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性别、年级、对旅游的喜好程度、是否经常出游。根据对收集的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分析,本次调查男生39人,女生57人,大一、大二、大三及大四年级各有涉及。

其中,在对旅游的喜好程度上,多数学生表示喜欢旅游,但就是否经常出游的选项,相当部分学生的选择是没有。这两项数据充分反映,三亚市高校大学生对于旅游这种休闲方式秉持支持的态度,可能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限制了他们的出游计划,导致他们的出游经历及体验不多。

1.旅游消费水平调查

(1)旅游经济来源

根据调查发现,大学生旅游经济来源依靠父母给予的比例占40%,通过生活费结余的比例占29%,自己打工做兼职的占16%,其他包括奖学金、恋人资助、其他途径分别占3%、5%和7%。通过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的旅游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另外,当代大学生的旅游经济来源正呈现多元化的结构特征,大学生在获取旅游资金的方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兼职和奖学金甚至依靠恋爱对象的资助等方式,并占有一定比例。

(2)每次旅游平均消费金额(岛内/岛外)

考虑到海岛型旅游城市大学生岛内外出游涉及交通、旅游动机有所差别,故而在调查统计旅游花销时,本人在问卷中进行了岛内和岛外的区分。根绝调查数据反馈,学生用于每次岛内旅游的平均花费在200元以下的占10%,平均花费在200元-400元的占39%,平均花费在400元-600元的占29%,平均花费在600元以上的占22%;学生用于每次岛外旅游的平均花费在200元以下的占4%,平均花费在200元-400元的占10%,平均花费在400元-600元的占19%,平均花费在600元以上的占67%。充分说明,三亚市大学生在计划岛内旅游和岛外旅游在消费支出上有很大的差别,岛内旅游消费集中在200元-400元及400元-600元的区间,岛外旅游消费区间主要为600元以上,三亚市大学生对岛外旅游的消费开支相比岛内旅游开支要大的多。

(3)平均出游时长

根据调查数据结果,三亚市高校大学生平均出游时间为1-2天的占比22%,3天-5天的为56%,6天-10天的为19%,11天以上的为3%。大学生的出游时长主要集中为10天内,11天以上的长时间旅游选择比例较小,这可能与高校学生的无固定经济收入来源,无法支撑长时间的旅游开销,以及高校假期时间安排较为固定有直接关系。

(4)每年出游次数

年出游次数是反映普通旅游消费者旅游消费意愿和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数据分析得出,年出游次数在1次及以下的选择比例为15%,选择2次-3次的人数比重为69%,选择4次的为8%,选择5次及以上的为8%。调查数据充分说明,三亚市高校大学生旅游意愿及旅游动机较为强烈,85%的学生每年都会有安排2次及以上的旅游计划,旅游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

2.出游方式选择

(1)旅游时间选择

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较多,包括寒假、暑假、法定节假日、周末以及五一、十一黄金周等。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学生们倾向于选择寒假(22%)、暑假(38%)和十一(16%)出游,其中在暑假时间大学生的出游意愿最强。暑假和寒假是学生一年中最长的两个假期,选择这个时间段出游方便自由灵活安排出游计划;另外,寒假时间正处于我国的冬季,气候较为寒冷,加之中国家庭春节要团圆的传统观念,相比较暑假,学生的出游意愿稍弱;十一国庆周使我们国家的旅游黄金周,景区客流暴增,出行困难,而大学生们更偏向于求新求异的旅游心理,对旅游品质和出行体验的要求较高,导致大学生对十一黄金周时间的出游意愿不算强烈。

(2)出游伙伴

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大学生选择和同学及朋友出游的比例占51%,选择陪伴家人出行的比例占24%。除此之外,还有选择和恋人(15%)一起旅游,以及独自旅行(8%)。大学生们乐于与交流情感,传递价值理念,和同学及朋友一起,彼此志趣相投,更有交流沟通的共同语言,加之他们的闲暇时间较同步。选择与家人出游,在旅行过程中增进与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维系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备受中国家庭重视。15%的大学生选择与恋人一同旅游。大学生情感生活日渐丰富,保持与恋人的良好关系,旅游过程中增进情感,赢得好感,可以说,旅游是当下大学生为感情生活加分不错的选择。另据调查发现,选择独自出游的这部分群体多为单身大学生,且他们对冒险旅游、徒步旅行等特色旅游项目比较感兴趣,求新求异求知和艳遇的心理需求较大。

(3)旅游目的

学生们选择娱乐放松、增长见识、人文体验的比例较高,分别为34%、18%、和14%。现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知识储备较丰富,求追自由舒适的生活方式,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成为首选。大学生的求新求知的旅游心理也使得大学生群体在选择出游目的地的时候与其他游客有明显区别,反映在数据中增长见识和人文体验的选择比例较高。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其中冒险刺激比重也比较高,且多为男生;选择的旅游购物群体多为女生,这和大学男女生不同的旅游心理及消费需求有很大的关系。

3.出游目的地选择

(1)出游交通工具选择(岛内/岛外)

鉴于海岛城市拥有独特的地理区位,游客进出岛依赖的交通工具的选择十分重要,加之海岛本身具有的地区性特色性的旅游资源特色,本地大学生在选择出游交通工具时会对岛内和岛外做区分。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三亚市大学生在岛内旅游时选择的出行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火车和市内交通,分别占比37%、29%和25%。汽车作为旅游交通工具具有灵活、方便停车、实现点对点的送达等特点,大学生岛内旅游选择汽车作为首要出行工具,主要是基于短途旅游情况下的选择;另外,海南岛建设有环岛铁路线路,也方便了岛内旅游的交通;同时,旅游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丰富的市内交通系统,也是游客依赖的重要交通工具。

通过对大学生岛外旅游交通的数据分析,与岛内旅游情况相比大为不同。大学生选择岛外旅游考虑的出行交通工具主要为飞机和火车,分别占比56%和27%。充分说明,大学生在选择出岛旅游时,更多考虑的时间成本,以及出游的体验;由于海岛型城市的地域性特点,出入交通工具选择性较少,飞机和火车成为必选项。

(2)出游目的地影响因素

影响旅游者出行的因素主要包括:闲暇时间、可自由支配收入、旅游目的地情况及出行安全考虑。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三亚市高校大学生认为景点知名度及吸引力是影响出游目的地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占比31%,选择知名景点和有吸引力的景点仍是大学生首先考虑的要素。另外,选择假期时间和路程距离、门票价格、地方治安也占有一定比例,分别是19%、18%、16%和11%,大学生没有固定经济收入来源,在旅游过程中会注意控制旅游开支,对旅游目的地的路程距离和门票价格比较关注,当然假期时间够充裕也是旅游成行的保障。另据走访调查,出游影响因素选择地方治安的多为女大学生,年轻女性在生理体能和社会经验上处于弱势,她们在外出游对人身安全的保护格外重视。

(3)旅游目的地类型选择

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凸显了他们的旅游动机和休闲需求。在调查结果分析过程中,可以发现自然风光类旅游景点仍是大学生的旅游主流选择,占比33%,其次是休闲度假类,占比21%,当代大学生普遍展现对高质量生活品质追求,通过自然观光和休闲旅游陶冶情操,以及在旅游过程中增长见识,提升对人生对世界的感受和认识。另外,大学生选择城市旅游(13%)和探险刺激旅游(12%)的也占一定比例,充分体现大学生旅游类型丰富,对特色旅游消费需求呈现上升趋势,这是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的新的形势。

4.旅游信息获取渠道

旅游者信息获取渠道直接影响旅游者出游的选择和旅游市场营销效果。根据调查数据反映,无论陌生还是确定的景点,大学生相关的信息获取渠道都以互联网主要的方式,占比分别为45%和49%。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作为适应能力最快的群体,他们对新事物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接受使用互联网的热情更高,对他们进行互联网营销效果更直接有效。通过朋友介绍的选择比例也比较高,其他还有书刊杂志和广播电视及旅行社推荐等传统信息传播渠道。朋友介绍,是口碑宣传的重要手段,是个人经验的传授和推广,大学生群体性极强,周边同伴的意见建议对其做选择很有影响。

三、调查总结

大学生是青年旅游市场的主体,其旅游消费需求是未来旅游消费的趋势。根据以上调查分析,大学生对出游旅行的需求很大,出游频率相比增加,尤其随着80后,90后成为社会生产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活习惯引领社会消费的新趋势,包括旅游经济来源呈现多元化;出游时间相对集中,且时间较长;求学求新求异的旅游心理明显;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互联网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等。海岛型城市大学生旅游消费特征差异性明显。如三亚市大学生旅游消费存在岛内岛外的差别。第一,大学生在岛外的旅游消费明显高于在岛内的旅游消费。大学生岛内旅游多为近距离的短途旅游,加之多乘坐汽火车,交通成本较低,出游时间多为周末,时间不长;与之相反,岛外旅游出行距离远,多乘坐飞机出行,且时间一般安排在寒暑假及十一黄金周,旅游消费动机较为强烈。第二,出游交通方式也有明显的差别。受地理区位的限制,大学生岛内旅游多选择火车、市内交通和汽车,岛外旅游主要依赖飞机和火车,三亚环岛高铁也为大学生出游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通过调查研究三亚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习惯,有助于开发海岛型旅游城市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整海岛型旅游城市季节性短板,提升旅游城市内需性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观教育

“90后”大学生是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在校大学生。网络的发达,使得他们不仅聊起名牌如数家珍,中国经济腾飞带来的家庭物质条件的提高,让“90后”大学生对世界品牌不再停留在“可望不可及”的层面上,他们吃着麦当劳,用着苹果,穿着耐克,看着美剧……品牌使用多样化。“90后”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直接影响其在校的生活状况和发展状况。

一、“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传统和经济水平下形成的,左右人们消费行为的思想认识。“90后”大学生消费观念是指一种约束和指导“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思想和认识。“90后”大学生在消费观念上呈现超前性、享乐性、模仿性的特点。

(一)超前性

“90后”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其消费观念往往超前于社会发展,引领着消费的时代潮流。“90后”大学生在已经超越“生存型”消费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处在“享受型”消费时期,因此在消费的内容与结构方面就有了更多的追求。“90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社会角色变换最为频繁、自我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渴望展现自我价值,彰显自己的个性。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时尚、新潮、前卫甚至是标新立异来展示自己的青春活力,显示自己的能力,以便在现代社会中引起人们的认可。”90后”大学生超前消费观念还体现

在他们敢于“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一方面,这与整个社会的透支消费意识有关。当今社会,“信用和借贷消费”作为一种消费方式,逐渐被大家认可和接受。这种消费思想与消费方式对”90后”大学生群体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二)享乐性

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享受生活逐渐成为他们的重要消费目标,其根本指导思想就是,“享乐型”消费观念。所谓“享乐型”消费观念,就是不过多考虑未来消费的压力,只是根据当前的消费需求而付诸行动。在这一观念指导下,为了享受生活,他们用钱来买时间、买快乐、买形象、买环境,似乎一切都可以用金钱来买到。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同学拥有电脑、手机、数码相机,有的同学还嫌台式电脑不方便换成了笔记本,有的为增加手机的功能,不断更换手机。有的在宿舍购置了洗衣机,或把衣服拿到洗衣店去洗,自己宁愿付费也不动手;有的同学买东西不看价格,只看品牌,崇尚品牌和时尚。尽管大多数人的经济来源于父母的资助,“90后”大学生是带有浓厚“寄生性”特定的群体,但并没有影响到他们享乐性的消费观念。

(三)模仿性

“90后”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变动时期。在这一时期,必然存在相互模仿的倾向。在消费领域也普遍存在着这种模仿的倾向。有些同学喜欢崇拜明星,盲目追逐名牌,即使是“山寨”版,也乐此不疲。有些同学喜欢网络购物,有的同学喜欢炫耀性消费,即使借钱也要整门面;有的同学看到一些人在追求女友时的出手阔绰也不惜代价重金购礼以博其美人一笑。在这些较强模仿性的背后,是“90后”大学生追逐新潮、表现自己、博取认可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90后”大学生为实现自我的一种心理需要。但在客观上,这种模仿会造成“90后”大学生的盲目攀比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给自己和家庭造成较重的经济负担。

二、“90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及其协调程度。

“90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指 “90后”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各种消费资料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本费、学杂费、考证、电脑等)、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旅游、娱乐)、人际交往消费(手机、人情、恋爱)等方面。

(一)基本生活消费

“90后”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主要表现在饮食、服饰、住宿和交通方面。

1. 饮食消费:很多学生每月的消费主要用于饮食消费。一般都在食堂就餐,到校外就餐也大有人在。到校外吃饭的原因一般有三种:一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不满校内食堂的饭菜质量;二是请客吃饭;三是学习或外出错过了学校食堂的就餐时间。但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他们都会选择那些适合自己口味、自我感觉较好且比较划算的地方就餐。一日三餐只是一些“90后”大学生伙食费的一部分,零食也是“90后”大学生饮食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零食有水果、瓜子和点心等。

2. 服饰消费。一般以休闲装为主,T恤、牛仔裤和休闲运动鞋是“90后”大学生中最为流行的服饰。而且带有名牌表示的T恤、鞋子、内衣、皮带、化妆品也开始走进“90后”大学生的生活,来显示自身的价值。“90后”大学生在服饰方面也是很大的消费群体。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每年投在服饰方面的消费。随着“90后”大学生年级的升高,服饰消费也有上升趋势,特别是大四临近毕业,为在找工作过程中给用人单位留下好的印象,为提高自身档次、增强信心,“90后”大学生都投入很多,会购买职业装,部分女生还会在面试前刻意打扮,如烫发、染发、买高档化妆品,使得“90后”大学生花费在服饰方面的支出大大增加。

3. 住宿消费。“90后”大学生一般在学校的公寓宿舍居住,但是,有的“90后”大学生并不满足几个人合住一间宿舍,条件好的或个性比较强的学生一般会选择在学校周边租房,有的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合租一套房间,还出现了异性合租的现象。“90后”大学生租房的主要原因有:有的不合群,喜欢独住;有的不适应室友的一些生活习惯;有的是为了学习不受干扰,还有的是为了谈恋爱方便等。

4. 交通消费。现在校园面积较大,偌大的校园给学生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学生自己花钱买了自行车或电动车。“90后”大学生平时以学习为主,外出次数不多,但是在课外或周末,“90后”大学生都有外出习惯。有的三五成群一块去逛街购物,也有外出兼职或访友。出行必然带来交通方面的花费。但“90后”大学生每月花费在交通方面的费用并不高。如果大四,由于要出去找工作,交通花费会增加。

(二)“90后”大学生的学习消费

“90后”大学生的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杂费、考证费和电脑消费。

1. 学费,是“90后”大学生消费支出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占所有消费支出的一半左右,占学习消费的60――80%。

2. 书杂费。“90后”大学生除了购买教材外,其学习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教辅资料、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其他考试用书及辅导资料上,还有部分同学喜欢购买休闲书和休闲杂志。

3. 考证消费。各种证书无疑是体现“90后”大学生素质和价值的最好凭证,以便更好地就业,于是考证热在大学校园悄然兴起,而且热度不减。这其中主要包括各类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研和辅修、公务员考试、各种专业证书。

4. 电脑消费。随着电子产品价格的降低和电脑的普及,很多“90后”大学生都自己拥有电脑,一般情况下,“90后”大学生买电脑以组长的兼容机为主,还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90后”大学生买的是价格稍微高点的品牌机或笔记本电脑,以满足日常的学习、娱乐需要。上网费也成为日常消费的开支之一。

(三)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娱乐、旅游)

1. 休闲消费。“90后”大学生休闲是指在课堂之外,如何利用闲暇时间全面、健康地充实、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方式和状态。“90后”大学生闲暇生活中,最经常做的事情是上网、去图书馆学习、运动、购物、参加社团活动或看电影等。

2. 旅游消费。利用各种闲暇时间外出旅行也成了“90后”大学生的一种流行休闲娱乐的方式。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每个班都会以班级为单位一年外出旅游一次或两次,而利用节假日外出旅行的“90后”大学生更是达到80%以上。一般遵循就近原则,在学校所在的城市或周边的旅游景点,也有的喜欢长途旅游,所以“90后”大学生的旅游消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3. 娱乐消费。“90后”大学生的娱乐项目也很多,小范围的活动有打台球、打牌、KTV,开party,还有的学生喜欢到电影院去看“大片”。大范围的活动是指参加各种竞赛,比如篮球赛、排球赛、运动会、趣味活动等,加上服务队和拉拉队,基本上是全员参加,而且这基本上属于“公费支出”。

(四)人际交往消费

1. 手机――“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工具,人手一部。“90后”大学生的手机消费总体上比较理性。购买手机时更注重功能,品牌和款式其次。手机费也成为“90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不小的开支。

2. 人情消费。现在,学生过生日、当选了学生干部、获得了某种荣誉、拿了奖学金、比赛获奖、找到好工作、有了异性朋友等,只要是沾得上边的“好事”“喜事”,都会成为“请客”的理由,否则就“不够哥们,不够意思,小气”等。“90后”大学生请客一般都会选择学校周边的小饭店或快餐店,以炒菜为主,一般还有烟酒消费。

3. 恋爱消费。比如情人节礼物、生日礼物、圣诞节礼物和玫瑰花等这些所谓的“爱情象征”都是“90后”大学生在恋爱期间必不可少的支出项目。

三、“90后”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一)实用性突出

从“90后”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可以看出,不论是“90后”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中的衣食住行消费,还是“90后”大学生学习消费中的学费、书杂费等,不论是休闲娱乐消费,还是人际交往消费,都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

(二)阶段性

从年级上来看,高年级学生更懂的享受生活,大一年级的学生可能会更多的关注基础性消费,但大四的学生休闲娱乐方面的消费比重更大。大一,“90后”大学生生活消费和旅游消费比重较大;大二,学习方面支出开始加大,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考级;大三,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自己的衣着、容貌方面的花费开始增加,各种考证费用也增加。大四,消费集中在就业和毕业交际消费上。

(三)多元化

“90后”大学生消费支出种类繁多,多元化。过去的“90后”大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伙食、日用品、生活用具、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级书籍等学习用品上,现在的“90后”大学生的消费除了传统的衣食住行外,还包括各种考试消费、旅游娱乐休闲消费、交际消费以及手机、电脑等消费。

(四)消费差距拉大

学生日常消费的经济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家庭提供,二是学校提供的奖助学金三是“90后”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勤工助学活动,获取一定的报酬,四是社会、亲戚朋友的资助。“90后”大学生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基本决定了“90后”大学生了的消费水平。家庭收入的两极分化决定“90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的差异性。一些家庭条件好的“90后”大学生衣食无忧,出手阔绰,一身品牌,经常换手机,经常校外就餐。而许多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要为自己的学费、生活费担心,他们需要去做兼职或者在校内勤工俭学挣钱,有的还需要靠国家、学校的助学金或银行的贷款、亲朋好友的资助,才能勉强维持下去。

四、“90后”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90后”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

2. 大学生消费没有计划性。现在很多大学生进行消费时“都是凭感觉”、“高兴了就买”、“觉得什么东西好就买”、“没有计划性”,也不管自己能不能真正用得上。有的大学生遇到商场打折“觉得东西便宜就买”或者轻信广告“什么广告做得好就买什么”引起不必要的消费行为。

3. 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是购买生活用品与学习资料“在生活费用方面”用于饮食的费用是最重要的!但在现实中“大学生往往咬紧牙根”“压缩开支”把省下的费用用于人际交往、恋爱、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随着手机的普及。很多大学生的电话费用成了日常消费中的重要部分。

(二)加强对“90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

1. 加强对“90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是对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及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积极回应。“90 后”大学生的攀比、炫耀炫富消费容易产生消费心理的畸形和异化。对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这样的消费心理如果难以满足,就会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有时会在这样的消费欲望驱使下,为满足消费目的而采取极端手段走上犯罪道路,例如偷盗抢劫等犯罪现象。另外 “90 后“大学生消费观众中的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和享受主义,不懂的创造和回报,容易造成 ”90后“大学生责任感和道德感的丧失,价值选择出现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90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途径。首先,“90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要以高等学校为主导,发挥高校的主体地位。“90后”大学生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大学校园的教育和校园风气对“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影响是极大,因而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其次,“90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要家庭为核心,发挥家庭的关键作用。一是家庭要弄清楚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收支情况,然后才决定给予他们花费。二是家庭要提倡节俭舒适的生活,父母亲在孩子面前要起一个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父母亲的消费理念会直接影响自己孩子的消费理念。再次,要充分发挥社会在“90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中的载体作用。一是社会要净化那种奢靡的消费风气,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和消费环境,反对消费大手大脚的浪费和非名牌不消费的不良消费风气。二是“90后”大学生要摒弃那种不良社会消费观念,反对面子消费和过度的自身包装消费。

参考文献

[1] 洪守义.青年行为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 唐国战.大学生生活方式论=Life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3] 郑玉香,范秀成.炫耀性购买行为的社会心理动因与管理启示一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多角度解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 董婷婷.90后大学生消费观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及思考[J].江苏商论,2010(1).

第3篇

一、由注重物质方面的消费观转向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观

过去由于受物质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消费结构中,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注重物质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强化,他们不再满足于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越来越迫切。也就是说,在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扩大交往等方面的消费愿望明显增长,改变了过去注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文化消费的消费观。据有关调查表明现在大学生中用于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订买报刊杂志书籍、人际交往、文体娱乐、休闲旅游等方面,从现在大学生所拥有的物品也可明显看出目前大学生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情况。目前电脑、手机、MP3、CD、录音笔已成为大学生追求的“五大件”,可以说现在大学生对电脑、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已被大学生所认可。总之,精神文化方面消费成了大学生整个消费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这方面的消费比例还会增长。

二、由注重物质实用性的消费观转向注重实用和美观相统一的消费观

过去大学生的消费观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只注重物质的经久耐用,而不在乎物质的新旧和式样,随着大学生知识层次、审美观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变了过去只注重单纯满足需要的消费观,而转向把物质实用性和审美融为一体的消费观,他们力求花钱少、收益高,购物时既注重于物质的实用性,更侧重于美的体现。特别是现在大学生消费支出主要靠家庭的特殊情况下,这种消费观更明显更普遍。特别是在生活日常用品方面更为明显,如手机、MP3、CD、眼镜,以及女同学的服饰物品,既求实用又求精致美观、漂亮。他们在消费上这种把实用和美观统一的消费观,使绝大多数同学不再把花钱购物作为一种单纯的消费手段,而成为增进精神需要,体现对美的追求,极力表现他们这一特殊群体文化素质的一个方面。

三、由单一保守的消费观转向多样开放的消费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变了过去单一保守的消费观,而转向多样开放的消费观念。他们不再满足于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单调生活和单一呆板的消费习惯,而是寻找更丰富、更充实的生活内容,从而使消费模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使学生中出现了多样化开放的消费渠道,如卡拉OK、聚会、健身、社交以及摄影、休闲旅游、打台球、看电影、看体育比赛等已成为部分学生的消费去处,特别是双休日大学生参加课外学习如购买参考书、参加电脑、外语及导游证、会计证、驾驶证等各类证书学习的比例达到30%。这些都是为将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准备的,因为大学生懂得面对全球化的激烈的人才竞争,只有提升自我的实力才能获得成功,现在的社会不是以往计划经济时代靠关系、走后门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的,一切只能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所以用于自身发展的投资性的消费是大学生多样开放消费表现特征之一。

四、由从众模仿的消费观转向在消费中突出追求个性的消费观

第4篇

【关键词】本科生 支出结构 消费观念

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形成特有群体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特征。在消费率较低的中国,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将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会直接影响他们消费习惯的形成。本文以徐州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为对象,研究他们的消费内容和消费结构,把握其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以培养和改善他们的消费行为。

一、徐州师范大学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所需方面、通讯费方面、购物方面、学习方面、娱乐方面及其他方面的消费等。此次调查的问卷设计及数据处理主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和群集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主要分析软件为SPSS;以全校学生为总体,在一到四年级中按1∶1∶1∶1的比例分层抽样,用样本调查结果推断总体。共发放调查问卷160份,各年级男女各20份。经调查发现,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的占13.87%,300-500元的占44.41%,500-1000元的占32.07%,1000元以上的占9.65%。每月生活费为300元以下的消费群体的比重与月生活费1000元以上消费群体的比重差不多,反映了目前社会分配逐渐趋于两极化。

1、基本生活所需方面

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应该是重中之重。按徐州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10元左右用于基本消费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调查发现,有83.7%的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只选择廉价的饭菜;60%的男生达到了每月净饮食费用300元的标准。

2、通讯费方面

大学生每月的手机费一般不低于30元,因为他们大部分加入校园集团网或组建了亲情号码群,所以每月的消费会在30元以上。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在30-50元;而谈恋爱的学生一个月的电话/手机费都会高于未谈恋爱的学生。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已覆盖了许多大学的宿舍,在宿舍上网已成为时尚,很多同学都已经配备了电脑,上网费也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开支的一部分,有的大学生每月的上网费高达50元以上,甚至更多。通常男生的上网费用高于女生,主要是因为男生经常上网玩游戏。

3、购物方面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女大学生特别喜欢逛街,购物方面的消费占她们消费支出中的一大部分。有些女生往往会因为买一套名牌化妆品或一件名牌服装而花了自己大部分的生活费,甚至不惜向别人借钱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同时,男生花在这方面的消费也不少,有些男生更换手机的周期很短,有时为了追求一双名牌运动鞋或名牌服装花费太多……一些大学生不懂得量入为出,攀比心理明显。

4、学习方面

学习方面的消费包括文具、书籍、复印、考证等消费。调查发现,学习方面的消费和基本生活消费这两个方面在大学生月生活费中占了很少的比例。但是随着年级的增加,离毕业越来越近,出于求职的需要,很多大学生都卷入了“考证热”的浪潮中。现有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考证方面费用支出为300元以下的占了一半左右,在300-600元之间的占15%,有的则超过了1500元。这使得大学生在学习上的支出比重有所上升,但仍然不及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

5、娱乐方面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和健康方面的需要,他们的娱乐内容包括外出旅游、跳舞、健身、去练歌房(KTV)等等。近年来,大学生已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他们每年都会花一些时间外出旅游,在旅游内容上更注重自然风光和文化品味。据调查,大学生中每年外出旅行消费在200元以下的占29.1%,不外出旅游的大学生占26.9%。而从不外出旅行的人主要集中在大一新生身上,这与他们进入大学时间较短有很大的关系,但随着年级的增加,外出旅行的消费比重会增加。在外出旅行支出中,25.9%的人每年要花费200-600元,此外近45%的人每年外出旅行支出在1000元以上,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目前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宽裕了。同时,女生在娱乐方面的支出要稍低于男生,这与女生们的休闲娱乐时间主要用于购物上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6、其他方面

爱情和友情是大学生校园里两件较为重要的事情,人情消费在大学生日常消费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同学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等等都要请客,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够意思”。据统计,60%的大学生各种形式的聚会聚餐花费每年在500元左右,30%的大学生每年这类花费在800元左右,有的甚至更多。人情风的蔓延,给一些经济不宽裕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

结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用于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费比重在下降,而用于改善学习的消费比重在提高,用于满足精神文化需要的消费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当前的大学生正处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情消费比重在上升。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分析

据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的定义,消费行为是“感情、认识、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动态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攀比消费

追求品牌,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共同特点。有些男生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生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会缩减自己的必要开支,向别人借钱甚至欺骗家长获取额外的生活费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可见部分大学生不懂得适度消费,盲目地过度消费、高消费,存在着严重的攀比心理。大学生受社会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很深。当代大学生重视商品所传达的社会和个人信息,于是他们选择和消费的产品或品牌成了自我表现、体现社会地位的象征。

2、情感消费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他们的消费行为体现出追求新潮、时尚的特点,相对于其他群体而言,他们的消费行为更容易受到感情的支配,更容易注重感官的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也不只关注物品的价格与质量,而是更注重物品是否能赶上潮流,能否在使用和观赏物品的过程中获得精神和心理的满足。

3、形象消费

由于人力资源过剩和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们更加重视自己的形象消费。吉登斯说过,我们的身体越来越成为自我审视、反思、规划和改造的对象。当下的大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自己的外在形象,不惜一切代价购买各种化妆品和衣服,以求自己的形象较原来有所改变,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使自己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此外,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应用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加快捷,大学生已成为善于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的一族,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形象消费。

三、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形成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今天的莘莘学子们已不再是“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儒生,他们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他们受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不仅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还注重精神生活的满足。

2、家庭、学校的引导

当代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消费行为。在大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初期,如果父母和老师不能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就会影响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形成。对家庭而言,家庭收入越高,一般对其子女的经济供给就越多,学生的消费行为就容易出现以上的现象。

3、自身消费心理的驱使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活动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映,是消费行为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在消费心理的影响下,他们往往在消费时追求知识性;由于对新鲜事物的热衷,在消费时追求时尚性、潮流性,强调美观大方;由于个性强烈,会即兴消费,冲动性购买往往多于计划购买;由于富有创造性,也会在消费时注重个性,追求与众不同。

四、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1、家长要改变传统的子女观念,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

应从各方面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成才理念,要做到该严格的就要严格、该监管的就要监管,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学校应加强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以及风险意识教育,开展消费道德理财教育,积极改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环境,帮助大学生合理、适度消费,进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2、强调“合理与适度的消费”

合理消费是指大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消费。适度消费是指在保证大学生的自然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在不超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消费。要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等不健康的消费倾向,提倡“量入为出”;反对非理性的盲目消费,包括盲目攀比、盲目从众的病态消费等浪费现象。应强调节约、勤劳、俭朴等节约消费观,强调理性消费,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行为。

3、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增进储蓄观念

“理财能力”,即罗伯特・清崎所说的“财商”,“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财商与智商、情商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必须具备的三大素质。大学生应该学会正确认识与运用金钱,把钱用到实处,并能将剩余的钱储蓄起来,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理性的消费者,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袁卫、庞皓、曾五一、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甘碧鲁: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 手岛佑郎:犹太人为什么优秀[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当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和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态度、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与以前相比也也正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已成为引导消费潮流的一股中坚力量。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主要运用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天水四所高校的1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20名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最后利SPSS16.0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共发放问卷970份,回收有效问卷957份,回收有效率为98.66% 。调查对象中,男生436人、女生521人,农村693人、城市(城镇)264人,大一298人、大二506人、大三117人、大四36人,独生子女118人。问卷主要从大学生群体的基本消费情况入手,调查大学生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态度和消费心理,检验了大学生的消费认知、消费倾向和消费观念。

二、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分析

(一)消费水平分析

1、以家庭供给为主,消费来源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调查显示:有88.92%的学生消费仍以家庭供给为主,而选择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奖助学金为消费主来源的大学生分别只占3.4%、1.2%和2.9%。

2、个体差异大,消费水平两极分化严重。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月均消在300元以下占6.8%,300-500元占19.64%,500-700元占23.92%,700-1000元占32.29%,1000元以上占13.38%。不难看出,部分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不足以满足日常学习生活需要,属于贫困生的范畴;但消费总体水平适中,以中低消费为主,月消费支出集中在500-1000元之间,占总人数的56.21%。

(二)消费结构分析

1、基础性消费仍占主导地位。调查显示:在饮食支出方面65.4%的学生每月花费在500-700元之间,有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的饮食花费较少,占总消费的37.5%;在服装支出方面70.01%学生每学月支出在200元以下, 7.63%的学生每月支出在 300元以上,而且大部分是女生,并且以来自城市居多;在购买学习资料支出方面58.72%学生每月花费在50元以下。

2、消费构成的多元化、个性化和时尚化趋势明显。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许可情况下, 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 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 其次是"买电脑", 这些都反映出大学生消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有23.51%的学生每学期外出旅游的费用在300-500元之间,有9.2%的学生每学期外出旅游的费用在500元以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比较注重与同学之间交流和沟通,在同学过生日、比赛获奖、老乡聚会等方面都要请客吃饭或者娱乐,而且校外请客的居多,这表明人际消费已经进入大学生日常消费中,并处于中高档消费的已占有一定比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热衷于通过电子信息进行人际沟通,这其中最为主要的沟通工具是手机和电脑,此次调查中有98.04%的学生拥有手机,其中有32.6%学生大学期间更换过2部以上的手机;有40.43%的学生拥有电脑。当代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 不难看出,尽管书籍仍是他们主要的消费对象, 但已不是首选的, 更不是惟一的消费项目,手机、电脑、旅游、运动、影音器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

(三)消费行为分析

1、消费影响因素多,理性消费行为趋势明显。通过对家庭收入、所在地、年级与大学生月消费支出构成的相关性分析,家庭收入的影响最大;在购买商品时,有78.68%的学生把质量和价格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而注重品牌的仅占18.4%。

2、盲目消费、无计划消费突出,消费心理不够健全。对"你认为自己是否会计划性的消费"这一问题的回答,仅有40.02%的学生会"进行该时期的预算,做好消费打算", 有14.3%的学生"没什么安排,想到用什么就用什么"。调查发现,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而盲目的购买许多脱离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东西。容易受外界刺激物、商品广告宣传及周围环境及周围人消费的影响,他们往往感情用事,形成从众消费。

(四)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分析

1、攀比消费、炫耀性消费存在。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受虚荣心的驱使去购买名牌商品,有68.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就应该适当追求时尚",而只有5.1%认为大学生应该固守传统时尚;在追求时尚的路途中,时装杂志和网络媒介成了大学生们的"引航者",大学生追新求异.又远离父母少了管束.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个性,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得到自己心仪的时尚用品而节衣缩食省下生活费去购买。

2、勤俭节约观念淡薄。调查表明,大学生在消费时,勤俭节约观念较弱,有57.7%的大学生认为会在自己热衷的方而大肆花钱;在问到对"在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的看法时,只有一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可见,在意识上他们就没有对节约产生共鸣,意识反作用于其行为,才会导致高消费、"月光族"的出现。

3、受享乐主义影响,超前消费突出。在提及"对超前消费所持态度"时,有68.2%的大学生表示认同,只有17.8%大学生不认同此观念;被问及"未购买名牌奢侈品"的原因时,回答多为"现有经济条件不允许,如果有条件还是愿意购买"。调查中发现,有41.6%的大学生有过借钱的经历,即当月的生活费花完而父母还未给下个月生活费之间,或多或少向同学、朋友借过钱,这种月光消费、超前消费不在少数。

三、解决当前在校大学生消费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当代9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有了许多新的变化,特别是在消费需要、态度、行为和心理方面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应借鉴西方"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做法,加强教育、合理引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1、从自身角度出发,大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增强理财意识,树立正确、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念。首先,大学生要学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合理规划可支配收入,增强理财意识,积累消费经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克服攀比心理和盲目跟风,选择适合自己的消费标准和消费方式。其次,大学生要正确看待自己的经济现状,养成良好心态,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加强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注重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2、从家庭角度出发,要进一步优化家庭教育方式。作为社会的基本消费单元,家庭的财产状况、理财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等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态度,父母的消费行为、消费观念更是给孩子极大的影响。首先,家长应多关心孩子,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消费情况,帮助孩子制定消费计划,有节制地提供生活费。其次,父母应改变自身一些不良的消费习惯,率先垂范,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3、从学校角度出发,学校应加大对大学生消费意识的教育力度。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度过,所以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大学生的消费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首先,辅导员应当随时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增加对大学生消费课题的研究,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合理引导帮助大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消费结构,提高大学生在经济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其次,学校也可以开设有关消费、理财知识的选修课,加强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教育,丰富大学生的消费知识和技巧,从理论上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消费。再次,要积极倡导减少人情消费,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消费意识,科学规划安排,树立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4、从社会角度出发,要为大学生健康消费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社会角度来说,大学生消费观念往往是各种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尤其易受社会高收入阶层示范效应的影响。首次,要在社会范围内,力求使节约成为每一个公民的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营造出浓厚的节约资源的社会氛围,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其次,要加强社会消费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再次,要加强市场调研和监管,加强对电子游戏、互联网等不健康文化产品的管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最后,要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减小贫富差距拉大给大学生生活各方面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涂庆皓.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消费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余琼,余江.人学生消费误区及其教育「.T7.经济师,2005, 6:109.

[3]张振良.大学生消费状况的社会学分析[Dl.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观 问题建议

当代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承者和生力军,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注重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塑造与培养,对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促使其成长为社会栋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手段的日趋增多,大学生的消费观也出现了盲目攀比、储蓄观念淡薄、超前过高消费等问题,本文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调研,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意见与建议。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借鉴吴 等人的调研方法[1],选取周口地区的周口师范学院、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周口幼儿师范学校等五所大中专院校的四万多名在校生为研究总体,从中随机抽取500名学生为样本,对样本进行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采用德尔菲法)。在调研过程中,总体控制调研对象的男女比例、年级比例等因素,保证调研的真实性、全面性、典型性,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在问卷调查时,除了必要的解释说明,调查者不能对调查对象进行过多的干扰,确保每一份调查问卷都是调查对象的真实反映,并且当场回收问卷,回收率100%(无效问卷除外);问卷阶段结束后,及时对问卷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分析,总结问卷的突出特点和反映的具体问题。

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做到合理消费,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似[2-3],但是,现代大学生的消费形式更倾向多样化,除了日常学习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外,恋爱消费、网络消费、通讯消费、社交消费、旅游消费、娱乐消费、购衣消费、培训消费等也同时存在,不同的学生,消费心理、消费结构以及各个消费形式所占的比重呈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其中两名学生的消费结构如图1。总体来看,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有:

图1:学生甲、学生乙的消费结构图

一是感性消费大于理性消费。大学生缺乏经济来源,没有独立的经济实力,消费没有经济支撑。这种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很少有自主消费计划和消费经验,对消费缺乏理性的判断,对商品的需求缺乏理性的控制,对价值和成本缺乏理性的比较[4]。他们要么是一味地节约吝惜,要么是毫无节制的消耗滥用。可以说,大学生基本上尚未完全形成稳定的、完整的、成熟的消费理念,自控能力较差,很多消费都没有必要性,而是受社会、学校、宿舍周边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冲动消费、随机消费[5]。

二是存在盲目攀比现象。现在大学生整体消费能力有很大程度提升,但也滋生了一些攀比心理。比如,部分同学为了能拥有刚上市新款手机、品牌手机、平板电脑,或者一件品牌衣服、名牌化妆品,就拆东墙补西墙,就从自己固定的生活费中,“勤俭节约,省吃俭用”,省下的钱仅仅是为了满足爱慕虚荣的心理。

三是恋爱消费不容忽视。大学生谈恋爱时的开销往往远远大于没谈恋爱的时候。这是因为,恋爱中的双方,为了取得对方的欢心、满足对方的要求、展示自己的魅力,就会用很大比例的费用来进行物质、娱乐、旅游消费。现在大学生为了所谓的爱情,而节衣缩食甚至借钱度日的情r,在很多高校已经屡见不鲜,严重影响着学生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水平。

四是缺乏理财储蓄意识。在校的大学生,其消费费用的主要来源,排在第一位的仍是父母,其他来源则是做社会兼职获得的报酬或在校获得的各项奖学金,而后者不论是数量还是持续性都远低于前者(如图2),在适应了向父母“钱来伸手”的习惯后,就很少有同学会有理财储蓄意识。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

图2:大学生消费费用的主要来源

五是过度超前消费。由于社会上不良的消费风气、家庭消费观教育的缺陷、享乐消费主义的影响、消费心理的不成熟等原因,目前的大部分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消费欲望,加上不断增加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很少有大学生会对每次的消费进行记账,大多数同学的开支往往超出消费计划范围,个别同学在月初时,就常常不自觉地超支,甚至有些同学在学期末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

三、强化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建议

强化大学生健康消费观,需要大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四方共同努力。

一是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很多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而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家庭,在我们毫无理智、大把花钱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冲动消费的误区。有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供我们读书、上大学,当我们在学校大吃大喝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想到,父母还没有买一件新衣服,父母可能正在为几毛的菜钱而和别人讨价还价。所以,无论从家庭孝顺角度,还是从社会风尚角度,大学生都应该增强自控能力,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不能盲目的陷入感性消费误区。

二是对于学校而言,应增强对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教育。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习、生活、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学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责无旁贷的承担着对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培养义务。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的培养,加大对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强化“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指导,进一步塑造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消费的意识;要开展宣传培养大学生健康消费风气的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努力构建节约型校园。

三是对于家庭而言,家庭教育对健康消费观念的塑造具有潜移默化和永久性的影响。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转变观念,注重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从小、从小事中锻炼孩子的理性消费意识,使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快的适应新环境。针对大学生,可以帮助建立具体合理的消费计划,适当控制花销,形成正确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法。

四是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拓展校园周边、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杂志、报刊等途径,宣传理性消费,引导大学生反对奢侈浪费、攀比消费,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氛围。

大学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消费观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能培养好,就会受益终生,反之将不利于人生发展,相信在大学生的自我学习与家庭培养,以及社会与学校这个集体环境的重视关注和努力之下,大学生消费必然是科学消费,良性消费,生态消费,大学生消费的成长之路一定会走好。

参考文献:

[1]吴h, 荆姗姗.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32).

[2]武小莉.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 (12).

[3]梁丹丹.大学生消费观现状及其教育策略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2013.

第7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健康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要经历上述三种过程。由于大学生所受教育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并表现为不同的消费行为。同时,大学生是大众文化及消费的排头兵,研究和分析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评述

由于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对整个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的研究目光。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几个方面,从这些消费当中透露的数据可以大致看出当今大学生消费的基本情况。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理性消费占据了主流,健康的、合理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正在形成,但在大众消费的影响下,由于受到一些不良社会影响,一些消极的、畸形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也露出了苗头,并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1.大学生的生活消费

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加之大学生个人家庭情况、个人因素等情况,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出现分层次现象。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元~300元的占3.87%,300元~500元的占44.41%,在500元~700元的占34.17%.在700元以上的占9.33%。大部分大学生消费额度分布在300到700元之间,这一区间段的人数比例达到78.58%。可以明确地说,大学生的消费已经呈现出高、中、低等三个不同的层次,消费的分布呈现正态分布,但消费的总额却在逐年增加。

2.大学生的学习消费

大学生的学习消费占据了大学生消费当中的很大一个比例。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杂费、考证消费和各种学习辅助设备(包括电脑、文曲星、复读机等)的购置费用。大学生学费因学校所处的地域、类别、专业等的不同有所区别,纵观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的收费,基本在2500元~10000元之间,这笔费用是大学生消费的一个主要内容,且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除学费以外,考证费用和电脑费用在大学生消费中也占据了比较大的比例。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学生为了自身成长的需要经常参加各种等级考试和专业技能考试,以增加职场竞争中的筹码。名目繁多的考试相应的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的价格也水涨船高,考试费用逐年增加。电脑也成为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资料之一,无论是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还是家庭经济条件差的,都想方设法为拥有一台电脑而努力。

3.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

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中,最重要的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源于同学感情的消费,另外一个是恋爱消费。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期间曾举行过生日宴会的占70.1%,宴会费用花费在200元以下的占65.7%。恋爱消费是人际交往消费中的大项支出之一,调查数据表明,有65.0%的学生曾经有过此方面的投资,有35.0%的大学生曾拿出过其生活费中的15%以上的钱进行此消费。另外,现代的通讯工具也被运用到人际交往中,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手机拥有率达70.6%,而对大学生购买手机的原因的调查中,有62.1%的学生选择了“联系方便”,而25.4%的学生选择了“显示身份”。

4.大学生休闲及娱乐消费

大学生的娱乐休闲消费包括了在大学生活闲暇时间内所从事的一些活动,如上网、读消遣杂志、书法音乐绘画、旅游、迪厅、打台球、遛旱冰等,这些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单就旅游一项,有70.4%的大学生在假期参加过旅游,有40.4%的被访学生平均每次旅游花费在800元以上,其中花费在1500元以上的占34.9%。

二、大学生的畸形的消费观念有众多表现

1.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消费“前卫”,存在攀比心理

大学生消费“前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以及理性、成熟三个方面。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得知:有的学生对品牌的追求达到了一种狂热的地步,名牌衣服、鞋帽,高档手机,成了一些学生的时尚追求。受虚荣心的驱使有部分学生产生了无休止的攀比心理,有的学生甚至通过借贷等方式超前消费。

2.模仿性的消费情结日趋明显

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化,今天的大学生消费深受社会的影响,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征,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大学生不断追求一种既有物质享受,又讲求精神生活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他们虽然不能拥有很多高档物品,却能对许多时尚品牌如数家珍。与此同时,他们更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消费的选择,他们注重讲求生活的品味和质量,宁缺勿滥,宁高勿低。

3.人际交往消费成本昂贵,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比重逐渐加大

据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40.3%,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16.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元~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4.经济独立意识较弱,储蓄观念淡薄

从大学生的消费来源来看,有87%的学生全部由家庭供给,由勤工助学获得生活费的学生仅占9%,与同龄的欧美学生相比较,我国的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比较薄弱。另外,由于没有储蓄观念,有些大学生回家的路费都要通过借贷的方式来筹凑。

三、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的塑造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将会给社会带来重要的影响,引导大学生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华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社会风气,加强对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的培养与塑造,使大学生养成健康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要从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着手。

1.高校要切实承当起对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培养的重任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问题,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它也是高校教育当中的一个问题,高校要在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塑造中承担起引导者和教育者的责任。

(1)高校要教育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高校要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培养中加强光荣传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要引导他们在进行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充分考虑到个人消费与家庭经济状况的关系,不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

(2)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引导。当今的大学生有强烈的从众心理和白领情结,相当一些大学生崇尚品牌、讲究品位。部分学生面对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奢侈消费,难以把握消费时的心理平衡,消费仍处于无序、盲目乃至从众状态。高校和教师要通过心理咨询、课外沟通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以遏制部分学生膨胀的攀比心理和近乎失控的超前消费。

(3)高校要进行适当的消费和理财培训。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追求的不再是温饱,而是如何实现理性消费、如何提高消费品位。从消费内容上看,大学生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费用会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学习条件及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费用会提高。因此,适当的理财知识应纳入高校的辅导或选修课程,通过灵活的形式和鲜活的内容对大学生消费和理财行为进行培训,以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理财及消费习惯。

(4)高校要将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2.大学生个体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和消费心理水平,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

(1)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2)大学生要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这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保留所有的收支单据,做一个简单的记账簿,抽空整理一下,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无的支出,对症下药,对今后的开支作出必要的修改,达到控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一祥等: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5)

[2]王永杰等: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6)

[3]唐沙等: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4(156)

第8篇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消费习惯 学生管理

当代大学生是不断享受着改革开放卓越成果的一代人,享受着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带来的便捷,同时形成了这一群体特有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状况。大学生消费与社会未来发展息息相关,一直广受外界关注。只有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与消费习惯,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消费观,才能更好地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实现消费模式的转型。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现阶段大学生消费行为具体表现在成熟与冲动同在,热情与冷静兼有,人情消费渐增,攀比心理显著,同时受到朴素消费观、超前消费观和享受消费观的影响,分别形成了以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1]。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涌入的多元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状况,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逐渐趋于多元化。总体说来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消费差异逐渐扩大

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消费水平两极分化趋势明显,个体间消费差异日益显著。整体消费水平的两极分化现象,直接体现了家庭收入的贫富差距。而不同个体间,又存在由于所在年级、地区、性别等的不同,形成个体间消费差异[2]。

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5年的调查结果的比较中显示,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正在朝着两极分化的方向发展。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消费水平普遍较高,相比较而言,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则普遍偏低。这和学生所处的环境、家庭的影响、成长的背景有很大关系。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这种反映在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差异不会消失,可能会进一步扩大[3]。

在探究大学生群体差异的同时,个体间的差异同样引人注意。在大学校园中,男生的生活消费和总消费显著高于女生,这主要是由男生的伙食和通讯交通费用多于女生造成的。但在装饰品方面,则有95%的消费来自女性群体[4]。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有不一样的消费,这主要取决于群体所面临的环境存在较大差异[5]。大四学生主要面临考研和就业的压力,在学习和交际方面的消费明显高于大一学生。大一学生刚步入大学校园,面对轻松的学习环境,在娱乐、恋爱和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更多。

2.消费结构逐渐转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网络信息的快速普及,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正在不经意间慢慢转变。在饮食消费、学习消费和娱乐消费的基础上,逐渐兴起的数码消费、通讯消费、旅游消费、人情消费等慢慢占据了一席之地。以前的大学生消费领域主要是饮食和服装,属于生活消费,在学习方面主要是教材和考级消费,但现在休闲娱乐型消费所占开支越来越大,已经超过了学习型消费。这部分消费主要用于旅游、KTV、听演唱会等。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支配时间较高中时期显著增多,旅游消费逐渐成为流行趋势。娱乐型消费的比重逐渐增大折射出当代大学生注重生活享受的特点。

人际交往消费支出偏高是消费结构中日益突出的问题。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在经济支出方面的一笔不小的支出,更是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价值观和消费观的巨大冲击。部分学生为加强人际交往,扩大人际圈,在总消费水平不变的前提之下,减少自己的生活消费和娱乐消费。以请客吃饭发展关系,交友模式越来越依赖于人情关系[6]。这样的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及,人情消费变成一种不可缺少的消费。样本显示,近八成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高于自我发展消费[2]。一些本不该在大学生身上存在的消费,或不该占据如此大比重的消费,在当代大学生的消费领域越来越明显。

3.消费规划不完善

消费规划的欠缺具体表现在自我发展消费不足和金钱支配缺乏独立性。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更侧重于当前需求,往往与自己的人生规划无关,在对自身的发展及职业规划方面的消费意识极为欠缺。即使大学生是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群体,但仍缺乏对于消费的控制和计划。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大学生在月初过着很舒适的日子,但到了月末则极为拮据,更有学生形成了“没钱―借钱―还钱”的恶性循环。即使学生有闲置资金,也不知道如何处置,更倾向于存在卡上,以备不时之需。这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对自己未来消费的不确定。当代大学生消费规划的欠缺,是造成“月光族”消费群体存在的重要原因[7]。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

虽然消费差异一直存在,但当代大学生仍普遍具有以下三种消费习惯。

1.注重生活享受

现在大学生的消费早已不仅仅是满足生活的需要,更多的是追求感官上的享受。在吃穿不愁的当今社会,如何让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成为当代大学生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外出旅游是大学生选择较多的放松方式之一,即使是短短的三天假期也会吸引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同学之间的娱乐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增多,同学聚餐,再相约KTV,就算不出去逛街,也会一起逛淘宝,便捷的生活方式,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更趋向于享受型消费。

2.品牌倾向

“品牌”在当代大学生的心里就是保障的和炫耀的代名词,从生活必需品到休闲娱乐用品,大部分人更倾向于品牌产品。大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的渐趋成熟,对新事物的向往和媒体信息的普及使得他们开始关注流行,追逐时尚,崇尚个性,注重社交活动。更倾向于品牌的消费习惯是当代大学生鲜明的消费特点,大到衣服鞋子,小到袜子,无不要刻上品牌的标签。这些品牌无论从感官设计,还是销售方案,以及所选择的代言人,都彰显着青春与朝气,这也是广受大学生群体喜爱的原因之一[3]。

3.攀比心理严重

攀比心理是消费观不正导致的不良心理,不仅不利于个人消费,反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便拥有父母所能给予的最好的,一旦进入大学,发现别人有的更好,将会造成冲动消费和盲目消费。更有的大学生为追求品牌效应,完全不考虑自身经济状况,最终导致自己消费支出的不平衡。当代大学生将花费与贫穷挂钩,进行攀比消费以证明自己并非穷人。攀比心理的存在使得当代大学生存在高消费的奇怪现象。

三、结语

通过以上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概括、养成的消费习惯和消费习惯的变化规律,能够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大学生的主体和客观环境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主观方面有来自自身家庭、生源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家庭经济条件对主题的意识形态影响等方面;在客观方面有来自家庭的教育理念、社会环境、教育背景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是朝气蓬勃的新一代青年群体,乐于接受潮流,追求个性独立与张扬。这一类特殊群体的消费习惯、形成规律分析、成因剖析对于做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罗超良.当代大学生经济状况调查分析及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2(3):304-306.

[2]李林娟.透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J].商场现代化,2015(14):29.

[3]杨春红,吴楚明.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15):84-87.

[4]荣梅生,明丽娟,马文静,纪小平,熊韵波.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与分析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4(5):44-49.

[5]郝占辉,周洲.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7):54.

第9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消费现状;广西财经学院

一、引言

消费是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的连接点。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的性质是衡量其消费特性的重要指标。自2009年至今,199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纷纷走进大学,开辟了90后大学生时代。良好的物质环境、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以及网络的普及与快速发展,对90后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其消费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90后大学生拥有强大的消费力量,是中国未来消费市场的引领者。他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是否合理,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笔者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90后大学生消费结构、消费态度及消费行为的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解在校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

二、调查方式与内容

为确保调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我们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广西财经学院随机抽取七个学院,调查对象界定为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大学生,包括明秀校区和相思湖校区两个校区。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600份,实际回收580份,有效问卷580份,回收率96.67%。此次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问卷回收后,通过对各项指标数据的汇总分析研究被调查对象的消费情况。其中,调查问卷主题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设计的问题包括性别、年级、校区、月生活费等;第二部分是被调查对象的消费情况,包括消费内容、消费金额等;第三部分是被调查对象的消费态度。与此同时,本次调查还结合文案调查方式,通过阅读相关文章,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90后大学生的消费来源

问卷调查结果(图1)显示,广西财经学院68.68%的大学生的生活费由父母给予;12.45%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奖学金或助学金;11.42%的大学生通过做兼职来挣取自己的生活费;还有7.45%的大学生则通过其他的方式获得生活费,比如贷款、炒股、炒期货等。由此得出,90后大学生的生活费仍然主要来源于父母,但他们的经济支持已经开始呈现多元化,主要是奖/助学金、贷款、炒股等。

(二)90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1、月家庭收入与月生活支出

从统计结果可知,广西财经学院将近60%的大学生来自农村,月平均收入在1000以下的占39.88%,在3000以上的仅占12.46%。而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以下的占14.45%,3000以上的占48.44%。受家庭经济条件约束,广西财经学院大学生的消费额普遍不高。从数据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费普遍处于500-1000,占58.82%;其次是500以下的占21.63%。(见图2)

2、地区差异

通过表1可以看出,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每学期的总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每学期总消费多数处于2000元以下和2000-4000元;而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多处于2000-4000元和4000-6000元。此外,每学期总消费在6000元以上的全部为城镇大学生。城乡大学生在消费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三)90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1、基本消费

基本消费是指维持我们日常衣、食、住、行等的消费。图3数据显示,90后大学生学习消费占19.05%,饮食的消费占32.33%,日常通讯费用占15.17%,衣着方面消费占16.41%,化妆品消费占4.09%,旅游消费占3.49%,恋爱消费占2.94%,游戏费用占1.14%,其他费用占4.69%。

图4数据显示,大学生月饮食消费处于300-500元的占55.37%, 500-700元的占24.83%。饮食总体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其中,女大学生的月饮食消费大部分处于300-500元之间,男大学生则多处于300-700元之间。

2、学习消费

(见表2)从纵向来看,大一至大四的学生的消费情况没有太大区别;从横向来看,各个年级学习消费多处于100元以下和100-200元。我们了解到,有些学生忙于考各种专业资格证;有些学生攻读双学位、双专业;有些学生则因考研需要教科书以外的书籍等。整体上,校园学习氛围良好,学生求知欲较强。

3、交际消费

目前大学生恋爱已经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图7数据显示,70.59%的大学生处于单身,16.78%的大学生每月的恋爱消费在100元以下,7.96%的大学生每月的恋爱消费在100-200元,还有4.67%的大学生处于200元以上。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宽松,平时的约会以及在特殊节日为对方购买礼物是增加恋爱消费的主要因素。

目前高校周围的娱乐场所越来越多,如KTV、咖啡厅、烧烤城、电影院等,因此朋友聚餐、生日聚会等成为当前大学生热衷的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图8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每月娱乐消费在50-100元和100-150元的分别占27.81%和10.36%。比较各年级的数据(见图9),大二的学生在娱乐消费方面占比最大,分析其原因,大一刚刚步入大学,对周围环境较为陌生;大二是大学最潇洒的阶段,也是学生会、社团、协会高层管理者中的佼佼者,内部联谊、聚餐、郊游不可避免;大三的学生忙着考证、考研;大四的学生忙于毕业找工作。

4、旅游消费

90后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图10数据显示,34.84%的大学生每学期是从不旅游的;42.11%的大学生的旅游消费在500元以下,主要是在广西区内的一日或两日游;11.09%的大学生每学期的旅游支出在500-1000元;11.96%的大学生每学期旅游消费在1000元以上。图11数据显示,大二学生的旅游支出最大,这反映出在大二阶段学生有更多相对宽松的时间,大三、大四的学生则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

(四)90后大学生的消费态度

1、消费者类型

图12数据显示,大学生的理性消费是主流,一半以上的学生在消费类型上更趋向于节约型和规划型。其中,节约型占31.55%,规划型占31.03%。可以得出,90后大学生仍以学习知识为首要任务,而不会沉迷于玩乐。因为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会谨慎挑选,不会一味求贵。

2、消费观念

图13数据显示,在消费观念上,大学生更加注重实用性。其中,追求实用,理性消费占81.55%,而超前消费与攀比消费占比较低,分别为6.03%和1.38%。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消费观念更趋于实用化。但同时也可看出,在消费上追求个性,从众心理淡化的现象也初见苗头,占1.38%。由此可知,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更趋于理性化与实用性;而在理性消费的前提下,个性化消费会越来越突出。

3、消费方式

从图14可以看出,60.76%的学生倾向于在实体店消费,39.24%的学生倾向于网购。这反映出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逐步得到了90后大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四、90后大学生消费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针对上述出现的大学生消费的一些现象,从南宁市的经济情况出发,进行分析。南宁市是一个欠发达城市,经济总体水平与一二线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从调查结果来看,该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不高,家庭月收入层次较低,尤其是在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这也直接导致了大学生日常消费在500-1000元这个区间居多。生活费水平较低,除去饮食方面的费用,能够用来进行额外消费的资金较少。因此,在消费时,选择规划型消费成为主流。再者,由于经济条件的约束,该校大学生趋于节约型消费,在消费时,能不消费就不消费,争取把每一分钱用到实处。

(二)学校因素

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引导和规范的作用。在校园里,不合理消费氛围容易左右学生思想。这种隐性影响对在校大学生的刺激是巨大的。学生日常生活被灌输的思想以及价值标准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其行为。因此,一个学校的消费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消费行为。除此之外,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同样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周边环境在刺激消费的同时,会传达一些错误的消费信息,极易引起学生盲目消费。

(三)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所以父母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结构、消费态度等表现是否合理,对子女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为了让孩子养成合理健康的消费习惯,必须从家长自身开始做起。其次,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对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作为父母,应该关注自己孩子的消费开支,对合理的消费给予支持,对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及时制止。

五、90后大学生消费教育的对策

(一)构建和谐消费观

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个人消费要与个人现状及社会环境相协调。提倡大学生进行健康消费,反对不健康消费。针对大学生消费,鼓励各种学习益智型消费,反对一味娱乐与享乐消费。在和谐消费观下,学生更易树立科学的消费态度。一方面,可以促进和谐氛围的形成;另一(下转第233页)(上接第231页)方面,对形成大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大有裨益。

(二)构建良好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环境是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活动及发展的一种环境。她有丰厚的校园历史文化及现代的社会文化,她依托整个校园以及校园人而存在。因此,培养大学生合理消费习惯,可以采取优化校园消费环境,积极营造校园合理节约的消费氛围,批判盲目消费、攀比消费来实现。在校园内,在以优美的客观物质环境来陶冶情操为基础的前提下,还应该通过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环境来渲染和衬托。通过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做人起码的修养,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应该懂得什么是感恩。大学生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少些抱怨,多些宽厚;少些仇恨,多谢友善;才会对他人施以爱心,对工作投入激情,对生活寄以热盼,对社会予以回报;才能在社会中与人和谐相处。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报恩之举,应当成为每个大学生的行动准则。为此,大学生应该做到三点,一是对父母的养育怀有感恩之心;二是对师长的教导应有感恩之意;三是对社会的救助应存有感恩之情。

(四)加强大学生的自身管理

首先,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御外界的诱惑。大学生的经济能力有限,生活费更多地由家庭供给,所以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消费。其次,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大学生需要一定的判断力和意志力。此外,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很多,休闲娱乐的时间也相对较多,如何合理安排这些时间值得每个大学生思考。针对该校情况,大学生可以选修一些有关投资理财的课程,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正确认识金钱,合理使用金钱;同时,每月对自己的消费做出计划,消费时尽量按照计划进行,并及时总结和反思,为以后的理财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黎明.“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7):95-97.

[2]杨乐敏,孙艳香.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和价值观调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21):128.

[3]徐丹丹.90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

[4]张耀荔,刘艳荣,陈静.大学生消费教育现状研究[A].中国商品学会.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商品学会,2010:9.

[5]李碧君.在校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趋势分析[J].大家,2012(11):84.

[6]蒋琦玮,马灿.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J].消费经济,2010(2):38-40.

[7]李木梓,霍如桃,罗然,伊欣琳.大学生消费结构的调查和研究[J].中国物价,2010(4):57-60.

[8]黄雪园.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及合理化消费的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3(14):51-5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