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8:51: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全托管服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监管;托管;中介组织;引入安全托管服务
中图分类号:X9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2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49-02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的中小企业数量每年都在快速增长,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几百人要监管上万家企业的安全生产,人力明显不足;在技术上,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也是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安监工作人员的安全检查技术已跟不上行业的要求。在企业里,负责安全生产的部门大多缺乏专业的安全技术知识,有些企业是为了应付检查,安监部门检查什么就做什么,不检查就不做,还有一些企业想做好,但又没有专业的整改方案,不知道如何做。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引入安全托管服务后,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基于此,深圳市开始尝试安全托管服务,帮助安监部门履行部分监督职责,同时安全托管服务中介组织为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提供整改方案、监督整改执行等一系列的创新举措,随着这一服务的不断推广,安全生产问题在深圳市有了明显的好转。以深圳龙岗区为例,实施安全托管服务前,区内86%的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无人管,施行托管服务后,区内的企业伤亡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42%;再以龙岗区内的龙辉电路板有限公司为例,2006年发生1起死亡事故,4起工伤事故,在接受中介机构托管后,2007年安全生产现状有了很大改观,再没发生过事故。可见,企业安全托管服务是非常有效果的。在深圳的成功经验下,带动了成都、宁波等地也开始引入安全托管服务。
一、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分析
以吉林省为例,中小企业数量占总企业数量的98%,且中小企业数量还在快速增加,尤其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带动下,势必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前来投资。根据调查:2010年仅长春市一地的中小企业就已经达到54381家,众多的中小企业在为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安全生产问题也日益突出,伤亡事故多发。据统计,2010年全省中小企业伤亡安全事故342起,死亡389人,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平均每年都有1-2起。由于监管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保守估算会在3000家以上,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上述问题已得到省市相关领导的重视。因此,大力做好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的重点,事关地区经济是否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在安全生产监管上,政府需要转变角色,需要借助中介组织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更有效的发挥监管作用。政府职能的转变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才能提供政府职能转变赖以生存的土壤,同时,要想推动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又需要政府职能的彻底转变,否则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便失去了动力,成为无源之水,走向衰亡。[1]引入安全生产托管中介组织将会对安全生产监管起到重要作用。
二、同安全托管试点城市比较分析
目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内的中小企业大概有12万多家,从发展前景来看,四年后先导区内的中小企业预计会增加至20万家以上。据调查,深圳市2010年底有32万家中小企业,深圳市是安全托管服务做得最到位的城市,在试行的几年里,签订托管服务的企业已经达到1万余家,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加。按照这个比例,吉林省内需要安全托管服务的中小企业将会有3000家以上,随着先导区的规模扩大,中小企业数量增加,需要托管服务的企业将会更多。
在我省安监部门监管如此多的企业,也面临人力和技术不足的问题,完全可以借鉴深圳、成都、宁波等地的成功经验来解决我们的安全生产问题。关于安全托管服务,在深圳市企业安全托管工作服务手册中对安全托管服务的概念和范围做了明确的解释:安全托管服务是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为委托企业提供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服务或其他形式服务。为企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安全检查、安全文化、政策咨询、隐患整改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为企业各项安全工作和活动提供专业知识、技术和人力支持,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为企业提出的某一项或多项安全工作进行短期的专项指导服务,对企业的安全工作实行全面的、长期的管理,托管的企业给中介组织相应的服务费用。其托管服务的范围:三类企业必须强制施行托管服务,其他企业可自愿施行托管,三类企业包括:当年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高危行业和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此外,在深圳市自愿加入托管服务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
关键词 农村沼气;全托管;服务模式;效果;广西恭城
中图分类号 F323.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232-02
1 农村沼气“全托管”服务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政府重视农村能源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截至2013年底,广西已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403万座,入户率占适宜沼气农户数的50%,入户率居全国第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户分散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市场要求。同时,随着农村单个养殖户大量减少,沼气池老化,沼气原料不足,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等,致使沼气使用率受到影响。如何提高利用率,提升沼气综合效益,成为摆在广西农村能源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2011年3月,广西提出开展沼气“全托管”服务模式试点工作。
沼气“全托管”服务是一种协议委托式管理,主要是对已建有的沼气池进行统一维护管理,通过市场运作,将沼气池运营、管理与供气服务全部“托付”给沼气服务网点或沼气服务公司操作,解决沼气使用后续服务难题,以提高沼气入户率、使用率和综合利用率[1-2]。为使沼气“全托管”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广西确定10个县10个村作为沼气“全托管”服务模式开展试点,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建安村兰家屯是其中试点之一。
2 农村沼气“全托管”服务试点开展情况
2.1 试点基本情况
栗木镇建安村兰家屯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的北部,距县城32 km,全屯共有农户53户,建有沼气池的农户50户,其中停用9户,进料口开裂1户,发酵系统损坏的6户,缺少发酵原料的34户,管道老化的50户,灶具需要更换的50户,3年以上未大出料的50户,农户沼气每天只能煮1餐饭的有43户,能煮2餐饭的有7户。由于沼气池原因及发酵原料问题,50户的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气都不能满足农户正常生活用能需求。
2.2 试点运行情况
为确保沼气“全托管”服务试点的成功运行,满足农户沼气需求,由建安村服务网点与50户农户签订沼气“全托管”服务合同。在签订合同的同时,服务网点收取农户200元保证金和50元用气预付金,农户用气时实行刷卡消费。
建安村服务网点从以下3个环节开展沼气“全托管”服务:一是检修维护“全托管”。服务网点与沼气农户签约后,立即对农户沼气池、沼气灶、净化器、输气管道及配件等进行全面维护与检修,恢复沼气池的正常使用,并负责日常的维护与检修。二是进出料“全托管”。服务网点分别与兰家屯周边3个规模养殖场达成协议,由网点负责从养殖场向50户签约农户运送发酵原料,每月定时进料2~3次,保证原料供应,并且每月出料1次,每年抽渣1次。三是刷卡使用。网点除收取签约农户保证金和用气预付金外,通过安装刷卡沼气流量表,农户按1.5元/m3向网点交费,用气时刷卡消费。
2.3 “全托管”服务的效果
开展沼气“全托管”服务,建安村兰家屯签约农户无需参与管理,便可保证有充足的沼气原料和稳定的沼气使用,解决了生活用能的后顾之忧;服务网点每个月也有了稳定的收入,保证了网点的正常运转。网点除收取保证金和用气预付金外,根据试点运行结果,服务网点每月还可收取用气费3 000余元。而农户方面,与使用液化气相比,每月每户可节省开支65元,全屯每年可节约能源开支3.9万元。另外,服务网点在给农户建沼气池、更换配件、出售沼渣肥、技术服务等方面还有可观的收入。现在服务网点添置了多种服务设备,网点工作人员每天开着抽渣车,一是负责进、出料,二是将沼液、沼渣抽走,出售给水果、蔬菜种植大户。沼气“全托管”服务使签约农户和服务网点实现了“双赢”。
2.4 “全托管”服务的效应
沼气“全托管”服务模式在恭城县栗木镇建安村兰家屯试点取得了成功。在此基础上,从2013年6月起,恭城瑶族自治县逐步试行推广沼气“全托管”服务,组建了桂林市新合沼气设备有限公司恭城分公司,以“公司+服务中心+服务网点+农户”模式对农户沼气进行协议委托式管理服务,即农户家用沼气全权委托公司管理,公司负责沼气池的进料、出料及日常维护,确保农户基本生活用气,农户按使用沼气数量付费。在具体运作中,公司与当地规模化养殖场签订合作协议,出资购买养殖场的牲畜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时为村民沼气池补充原料。公司再将沼气废渣处理为商品肥料,有偿提供给当地规模种植场、种植大户。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循环经济的效益。
3 “全托管”服务运行效果
3.1 “全托管”服务盘活了沼气池硬件,实现了双方共赢
恭城瑶族自治县开展和推广农村沼气“全托管”服务,得到了当地农民的普遍欢迎。通过推行沼气“全托管”服务,恭城县盘活了沼气池的硬件,初步建立起政府扶持、企业管理、市场运作、独立核算、多方共赢的农村能源发展模式。让农户用沼气与城镇居民使用煤气一样便捷。服务方式征求群众意见。农户得到实惠,公司得到发展,实现了双方共赢。这对广西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3.2 “全托管”服务巩固了沼气发展成果,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推行沼气“全托管”服务,巩固了恭城县农村沼气建设成果,解决了沼气农户的后顾之忧。同时,实施沼气“全托管”服务,为沼气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从而大大提高农村清洁能源使用率,使得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助推了“美丽乡村”活动的开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4]。
4 结语
恭城瑶族自治县开展沼气“全托管”服务试点比较成功,“全托管”服务既解决了农户后顾之忧,又能保证沼气服务网点或沼气服务公司可持续经营,成为新形势下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范例。
沼气“全托管”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农户沼气原料不足、缺乏技术等问题,使农户得到方便、实惠,又充分利用了养殖场大量的粪便,解决了规模养殖场的排污难题,也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清洁模式和途径。
5 参考文献
[1] 刘德源,朱丽清.广西沼气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J].广西农业科学,2008(4):138-141.
[2] 李潇晓.广西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08(3):135-136,138.
文档管理
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
如今,企业组织推广和开展业务的方式正飞速发展。企业虽然已逐渐意识到需要更为深入地了解信息与文档工作流,但实际上对与此相关的具体支出情况仍知之甚少。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尚缺乏对其可见成本和不可见成本的整体认识。此外,企业高管对文档管理战略能够对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推动业绩所产生的正面影响认识还不够充分。如何将文档和流程中所包含的信息作为公司的核心资产加以利用正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因此,以全球MDS 文档管理服务为核心,理光正在加速向此类服务转型,以帮助客户在行业迅速变化的背景下对持续信息流做出迅速响应。
理光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近藤史郎表示:“理光意识到,全球人力资源发展趋势、新技术发展趋势以及经济发展趋势都在对客户文档管理的方式产生影响。企业首席信息官必须首先确保企业为应对这些挑战做好准备。因此,我们正在加大投资,以帮助客户实施安全信息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以期提高企业的灵敏度、响应能力和生产率。我们将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支持帮助客户将精力集中于能够产生收入的业务,而将理光的长项——工作流优化,交给我们。”
文档管理
整体的办公解决策略
理光对MDS 文档管理服务的投资将用于增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并预期在 2013年前达成MDS年收入33亿美元的目标。这笔投资将重点用于巩固理光核心实力,包括:增强理光的适应型客户导向策略,理光将与合作伙伴一同帮助客户实现企业目标。这一策略包括:以Prosci's ADKAR变更管理策略为基础,发展理光的全球变更管理专业服务系列。该策略旨在帮助员工永久改变容易造成高昂成本的文档相关行为。此外,理光还在全球范围内采用了ITIL服务交付框架,该框架是使用广泛的IT服务管理策略。理光还进一步增加了通过ITIL和ADKAR专业认证的服务团队数量。
改进理光的多厂商型信息、基础设施与流程管理整体策略。该策略能够帮助理光管理公司的全部资产——无论这些资产是否来自同一厂商。随着理光加速发展用于设备和打印管理、优化与决策支持的云计算工具,这种整体解决方案将得到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公共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服务的创新能带动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创新,对所有工作具有推动作用。图书馆服务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紧迫的课题,实现服务创新是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基本取向。
1.开拓创新是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图书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图书馆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是一条创新之路。纵观图书馆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时代赋予了图书馆不同社会职能,发挥着不同的社会作用,通过不断创新与发展,使图书馆取得了辉煌成就。
图书馆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发展的核心, 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传统服务模式由于受条件限制,图书馆的活动少、读者少、影响小,服务对象比较固定,服务形式单一、服务具有被动性、封闭性、服务大多局限在本图书馆之内,逐渐形成自我封闭的服务摸式。随着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日益迫切,对信息的需求量也大量增加,同时,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服务为永恒主题的图书馆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许多严峻的挑战。
为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图书馆需要在转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功能和扩大服务范围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体现公共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自身价值。只有创新服务才能重建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与社会形象,创新服务是时代的要求,读者的期盼,是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公共图书馆开展创新服务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主要途径
2.1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服务理念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作为信息来源地之一的图书馆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在过去以文献为中心服务理念下,图书馆服务环节却很薄弱,很少考虑如何方便读者、主动为读者提供多样化服务。这种以书为中心的思想,增加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困难,从而影响和制约了图书馆更好的发挥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图书馆要创新发展,必须首先创新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 的服务理念, 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
所谓“以人为本”, 就是把满足读者需求作为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维护和保障读者在利用图书馆中的各种合法权益,尊重读者、平等享受图书馆服务、平等享有接受教育的权益。体现在图书馆服务中, 就是要以读者为本,以读者的需要为服务导向,一切工作围绕读者这一中心环节来进行,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在服务的过程体现出“以人为本” 和“人文关怀”的思想。
所谓“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就是要创造读者高效使用图书馆文献的宽松、便利、快捷的环境,设身处地的为读者着想,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体现在服务的各个环节中。要采取措施打破馆员与读者之间的界限,以真诚、平等、友善的态度为使用者提供服务。努力形成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需要为目的的新型图书馆服务体系。在为读者服务中实现图书馆自身的价值。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图书馆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会把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落到实处,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开展得更好。
2.2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创建优美环境
图书馆的环境对读者的思想品德会产生明显的陶冶作用,创造一个环境优美、舒适的图书馆环境, 能使人的心情开朗,精力集中,不仅能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能陶冶情操,培养读者的学习热情。
和田地区图书馆现有办公楼建成于1980年,建筑面积仅有700平方米,用房面积狭小,设施设备建设落后,功能不尽完善,随着各族干部群众对文化知识需求的日益增长和图书馆各项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每年到馆阅读的读者数量持续快速增加,现状条件制约了图书馆的提高服务水平和创造社会效益。硬件设施与图书馆长远规划和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飞速发展的要求差距很大,无法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图书阅览环境,现代化的活动场所以及高科技的资料信息查阅设施,不能满足现代化图书馆的使用功能需求。
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北京援疆的战略机遇,积极争取和田地区新图书馆建设项目立项。目前,该项目已作为北京市支持和田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正在进行开工前准备工作。该项目计划于2012年9月进行土建工程建设,2014年11月工程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新图书馆建成后总建筑面积达到12647平方米。新建图书馆建筑设计将适应现代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化,满足图书馆开架与闭架管理相结合、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利用相结合、提供文献资源与提供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服务模式需求。根据其规模和功能合理设计,在外观造型、室内装修和环境上,新图书馆将体现文化建筑的氛围特点,凸显和田地区深厚文化内涵和悠久历史底蕴,成为展示城市魅力和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
新图书馆其功能、流线、布局、设施的安排及内外环境的营造,将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读者为中心,给读者以亲切和关怀。通过加强硬件设施、不仅能为读者提供舒适、优美、开放、现代化的人文环境,而且有利于提高和田地区图书馆的公众服务与社会教育能力,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促进社会稳定及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2.3增强馆员素质,提高服务能力
馆员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拥有先进的服务理念,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基础。新的理念、新的服务模式,这一切要真正能得以实现,需要高素质的馆员作保证。美国一个说法,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的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图书馆员占75%,可见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馆员专业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图书馆工作的质量。科技的发展,向图书馆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代图书馆要求馆员成为信息资源管理者、网络向导、咨询专家,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成为图书馆员刻不容缓的任务。为此,馆员要重点加强以下两方面:
2.3.1加强专业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图书馆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必须有一只业务突出、技术过硬的队伍。图书馆要根据馆员所在部门及所属专业特长,有目的的加强对馆员的在职教育和培训,提供各种实用性强的短期“充电”服务,造就一批为读者提供高层次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巧、沟通技巧、社交礼仪上等多方面内容。我们通过馆际交流,举办讲座,派专门人才外出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培养,使每个馆员的潜力都得以充分的发挥, 同时建立竞争与激励机制,给馆员提供一个可以展示个人学识的平台,从而提高图书馆整体业务水平,确保馆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与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实示需要同步,达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2.3.2加强情感交流,营造温馨氛围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情感的作用显得重要。读者都有着丰富的感情,如果馆员通过与读者的接触、产生一定的认识和心理感受,从而抱有一定的好感,馆员的服务效果往往会很好。要搞好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必须与读者达成共识,与其心灵相通,感情一致。馆员一言一行直接反映出个人修养和服务境界,也直接代表着图书馆的形象,所以掌握语言艺术是必不可少的。馆员亲切温暖的话语,会让读者倍感亲切,也可避免流通服务中有可能发生的矛盾,现代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善于发现读者的需求,主动交流,帮助读者解决困难,用善意、委婉的语言提醒读者的不文明行为,营造文明的阅读环境。
新时期馆员要不断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这不仅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要求,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
2.4积极拓展延伸,主动服务社会
坐等读者上门查阅图书资料在当前新形势下缺乏主动性,创造性,与满足读者需求实现图书馆工作发展需要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措施,积极开展活动,把图书资料送到周边的社区、学校、部队、农村,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采取多样化的服务举措,增强服务辐射能力,扩大服务覆盖面,丰富服务内容与方式,使图书馆服务的广度与深度都得到延伸,让整个社会人人有机会享有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2.4.1“请进来”
我们邀请自治区消防教官到图书馆进行消防安全知识讲座,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防火的重要性,掌握消防知识,创建平安幸福家园。定期举办读者座谈会、“读书日”等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各族干部群众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举办“再现两会”图片展。集中展览“两会”期间重要图片,使各族群众了解“两会”,学习“两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2.4.2“走出去”
服务进社区,开展“全民读书”进社区活动,提供多种图书到社区供广大市民现场阅读,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把社区敬老院作为图书馆流动服务点,长期为老人们提供优质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我地区和谐社区建设。服务进军营,和田地区驻有多家武警、军队,部队实行封闭式管理,生活相对单调,部队图书室远远满足不了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我们送书上门与部队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丰富官兵业余文化生活,服务部队的国防建设。服务进校园,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教育与引导方面有着良好优势,开展图书馆走进校园活动,为老师和学生现场办理图书借阅证,推荐红色经典图书,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服务进农村,和田地区广大农村经济落后,群众的文化生活贫乏,为此我们开展图书进农村,读书促致富活动。到玉龙喀什镇、吐萨拉乡等乡镇免费给农牧民赠送科普书籍和报刊杂志,既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巩固了农村文化阵地,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积极主动开展服务的同时,我们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对图书馆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促进图书馆和社会的沟通交流。让更多的人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加入图书馆,从而利用图书馆。我们深刻体会到图书馆只有广泛联系社会、融入社会,才能赢得社会对图书馆的重视、支持、参与,从而图书馆的地位形象也在服务创新中树立起来了。
总之,新时期图书馆必须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坚持服务观念的更新,服务环境的完善,并由此带动服务能力的提升、服务方式内容的拓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适应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花明.论以人为本观念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实施.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
顺应农民“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的需求,2010年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提出了“你在外打工挣钱,我在家帮你种田”的口号,开始为外出打工或无力耕种的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目前,合作社成员由初期的26户发展到336户,粮食耕种面积达到5000亩;托管服务面积120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3个乡镇20多个行政村3000多农户。
为了让服务更有针对性,让农户更有选择性,合作社实施半托管和全托管两种服务模式。一是半托管服务。农民根据自己的需要,按合作社推出的“菜单式”服务项目,将农业生产过程中某个或几个环节的服务项目委托给合作社。二是全托管服务。没有能力种地的农户把土地交给合作社,合作社提供覆盖一年两季粮食生产的“一条龙”式全程服务,按照本村同等级地块的上中等纯收入的平均值确定农户收益。合作社收取小麦和玉米(或大豆)两季粮食生产耕种管收等全部环节的服务费用,粮食收成全部归农户,实现了农民与合作社的双赢。莫庄村村民莫海三,夫妻俩与子女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75岁的老母亲和6岁的孙子,没有能力耕种。合作社就为他们提供全托管服务,一亩地收费660元,农民在家什么都不用管,粮食送货上门。
主要有两种盈利方式:一是生产服务盈利。以全程托管为例,与没有托管的土地相比,2015年托管土地平均亩产小麦增加85斤、玉米增加130斤,合计亩产增加215斤,可增收220元。再加上全程作业可降低5%~10%的成本约90元,每亩净收益比农民自种增加310元。合作社全程托管服务每亩收费660元,扣除成本525元,每亩净收入135元。二是销售仓储盈利。粮食收获后,托管农户大都委托合作社卖掉或储存在合作社,合作社组织服务车队,在田间将粮食装车,利用烘干设备烘干后过磅入库,由于合作社粮食储量大、议价能力强,适当加价后出售给粮食加工企业,赚取粮食差价。
此外,合作社建设了1500平方米的标准化粮仓,搞粮食储蓄服务,不愿意卖掉粮食的农户,将粮食存入合作社,可随时提取粮食或折现,还能按双方约定享受存粮增值,不要粮食时还可以换成米面油,当地农民把这种服务叫做“粮食银行”。“粮食银行”较好地解决了农民日常储藏保管粮食不科学和占地等问题,消除了农户对粮价波动的顾虑,解决了农户存粮的后顾之忧,同时也提升了合作社开展托管服务的能力。
1形成粮食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该区石港镇5家“全托管”经营主体相互学习、竞相发展,推动“全托管”形成产业集群,总经营面积533.33hm2,经营面积占全镇稻麦总面积的12%。农成、天泰、中联合作社均打造了自主无公害大米品牌,形成了粮食生产、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多层次、多环节增收、增效的渠道。
2存在问题
2.1从“全托管”经营规模看,“全托管”服务覆盖面小,满足不了农民的需求,全区还有不少镇还没有“全托管”经营主体。
2.2托管土地零星分散,难以成片经营,规模效应难以体现;从管理层面看,制度还不够健全,组织化程度低,将片段服务理解为“全托管”,不少经营主体与农户间没有签订规范真实的全托管合同。
2.3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不统一,工作不够扎实,去年全区仅有18家“全托管”经营主体通过市级考核验收。
3建议
3.1培育经营主体培育经营主体是实施粮食生产“全托管”的关键抓手。全托管经营主体要达到“三高”:政治素质高、科技种田水平高、经营水平高。不但要将农业(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大户作为“全托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点培育对象,还要动员和引导村干部、农机专业户、农民经纪人、农业技术人员创办、领办“全托管”经营。要加大对现有经营主体的培训扶持引导,不断提升农技知识水平、农机驾驶水平、财务管理水平;不断增加镇村干部参与度、农户满意度、社会知晓度。
3.2推广成熟模式“全托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货币结算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开展土地流转,让农民平等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这种模式就是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交给经营主体,经营主体每667m2支付年租地费用,粮食种植、收获物归经营主体所有,解决部分农民不愿种地的问题。另一种是实物结算型。针对部分农户既惜地种粮,又无力种田的情况,引导农户将土地交给经营主体全程打理,每667m2支付经营主体一定数额的托管费,收获物归农户,经营主体向农户承诺产量。也可以农户不支付托管费,经营主体在土地的全部产出中每年向农户交付一定数额的粮食,不断解决部分农户无力种地的问题。
3.3加大财政奖补对达到一定生产规模的“全托管”经营主体、对新建粮食烘干加工中心,区财政给予奖补;对烘干中心用电,要主动与当地供电部门联系申报,争取按农用电价计费;对通过市级验收的“全托管”经营主体,优先列入农药集中配送对象范围;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免费提供农业气象服务;实施“秸秆还田”作业补贴,将优先向“全托管”服务主体倾斜。对完成“全托管”目标任务好的镇,区级财政对其奖补工作经费。
南阳市促进农村土地托管的做法与成效
南阳市是河南典型的农业大市和粮食大市,全市耕地面积1060万亩,总人口10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近700万人,常年外出务工近300万人,粮食产量541.05万吨,占全省的9%。该市2015年6月启动土地托管工作,并迅速推展开来,目前土地托管已经占到全市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做法与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供销社组织发起。南阳市土地托管大多发生在以粮食为主的大宗农产品生产领域,形成新型规模经营主体主导型和供销社牵头带动型两种模式。新型规模经营主体主导型即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依靠自身的技术、农机等优势,直接与农户洽谈,提供托管服务,主要以唐河、社旗等地为代表;供销社牵头带动型即由县供销社作为牵头单位,整合各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专业社,成立联合社,联合社负责农资货源组织供应、农机调配,专业社依托村“两委”负责做好耕、种、管、收系列服务,主要以方城县为代表。托管组织一般都按合作社章程规定,设有专门的理事会和监事会,大多都成立有专业服务队伍,并聘请生产经营专家及农业技术专家作咨询。
2.农民自主选择合适的托管方式。就南阳三县的情况看,在托管过程中,一般由土地托管组织将农业生产中的秸秆还田、深耕疏松、种肥同播、病虫害防治、机收、烘干、储存、加工、销售等服务项目制成“服务菜单”,农民自主选择托管方式。目前主要有“半托”和“全托”两种模式。半托,就是一些季节性在外打工和家庭劳动力不足的农户,根据自身需要选取一个或多个服务项目,与土地托管服务主体签订服务协议,服务结束后由农户与托管主体结算服务费用;全托,即一些常年外出打工或无劳动能力的农户,将土地委托给托管组织全权管理,托管组织实行从播种到收售全程服务,托管组织收取服务费,并向农户进行产量保底,增产部分按约定分成。农户一般都按约定预付一定的服务费,收获后最后付清。
3.政府出台文件进行引导规范。南阳市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山东等地做法,在全市范围内引导规范推进土地托管工作。2015年9月,成立了南阳市土地托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制订工作方案,确立目标任务。2016年3月,颁布了《南阳市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托管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南阳市土地托管服务组织监管考评办法》《南阳市土地托管合同管理监督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土地托管工作原则、推进措施、扶持政策以及加强监管、实施考评的具体办法。同时,制作“专业合作社托管种植合同书”,明确托管方式、托管服务内容、托管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确保托管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4.在短期内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土地托管推进速度快。该市从2015年6月启动土地托管工作,至2016年上半年,土地托管组织发展到4676个,托管土地356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4%。二是在粮食市场价格明显下行的情况下稳定了粮食生产。从调研情况看,方城、社旗、唐河3个县托管土地中从事粮食生产的占91.5%,流转土地中从事粮食生产的占75.1%。三是提高了粮食单产和收益。调研中,社旗县盛康家庭农场负责人告诉我们,土地托管以后,亩均增产100斤左右,通过农资集中采购、机械化作业和订单预约,全程生产成本可降低10%左右,“一增一降”,亩均收益增长30%以上。全市平均托管农户亩均可增收300元。
土地托管迅速推开的原因
在转包、出租、入股等诸多土地流转方式和各种社会化服务方式中,土地托管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彰显出很强的生命力,就在于这种服务方式一开始就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而是小规模农户和规模化经营主体缘于土地流转中遇到的困难和约束,在不断磨合和博弈中自发生成的。
1.较好地满足了农民的现实需求。一是契合当前农村人口的转移方式。相对于土地转包、出租等土地流转方式,土地托管的灵活性、自主性和可逆性比较强,农户可托可不托,可半托可全托,很贴切地满足目前阶段农民在城乡之间半工半耕的候鸟式转移方式。在调查时了解到,选择土地流转的大多是在城市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的农户;选择土地托管的则大多是家里还有老人、妇女兼营农业的农户。二是契合了农民的土地情结和承包地的产权状况。农民土地情结重,且目前承包地确权没有完全到位,很多农民不愿意长期流转土地,担心在流转的过程中会丧失自己的承包经营权。而土地托管不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而且很自主,农民就比较容易接受。方城县供销社赵河土地托管服务中心挂出了“农民出去打工,我为农民打工”的标语,很好地迎合了当前农民的这种心态。
2.缓解了规模经营主体资金压力。当前,土地流转普遍采取预付租金的模式,流转方需一次性支付给农户下一年度的流转费用。而土地托管,是由农民先预付给托管方一部分服务费用,收获后再全部付清,托管方只需筹措生产服务所需的流动资金,其资金压力相对较小。以方城、社旗两县为例,同样1000亩耕地的规模经营,按照当地每年每亩900元的流转费用,土地流转需一次性预付支付农户90万元租金;而土地托管则是农户预交一定比例的托管费给合作社,即合作社可预先收到一定数额的生产服务费,这就大大减轻了托管主体的资金压力,缓解了普遍面临的贷款难问题。
3.降低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风险。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规模经营主体获得的是土地的经营权,承担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有的风险,一旦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往往损失惨重;而在托管过程中,托管主体承担的仅仅是一些生产环节的“服务权”,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由供需双方共担,托管主体可能损失的仅仅是服务费和流动资金投入。去年以来,面对粮食价格大幅度下跌,相当一部分流转主体退地甚至“跑路”,而托管主体多得以保全,就是这个原因。
几点思考与建议
1.土地托管具有很好的成长性。土地托管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化服务。但是在调查时发现,土地托管组织具有一种十分明显的实体化取向。调研中,南阳市农业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土地托管这种服务方式由来已久,很多农户先是选择半托管,继而嫌费事就变成全托管,最后又嫌一季(年)一签麻烦,就将土地长期交给托管组织了。很显然,在这个过程中托管主体就自然而然地由服务主体演变成了生产主体,外部规模就转化为了内部规模了。实际上我们在调研时发现,全托管和土地流转的界限在实际中已经很难区分。从土地托管的约束条件看,完全可以预料,随着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稳定性的增强和农村产权确权到位,土地托管可以很自然的过渡到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甚至土地交易,实现更高层次的规模化经营。
2.土地托管具有很强的草根性。土地托管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兼容性,可以说它严丝合缝地兼容了我国的半城镇化、小农意识和农村产权状况等问题。为什么能够做到“严丝合缝”,就是因为这种方式不是自上而下推进的,而是在种种限制条件下自发形成的,是基于约束最小化而非优势最大化的理性选择。人为的规范和大范围的推进,很容易扰动土地托管特有的适应性,使其走形变质,从而不能与变化中的各种外在约束条件保持动态性嵌合。南阳根据现阶段城乡关系和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借鉴山东省的经验推进土地托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土地托管模式演进的内在机理,要让土地托管随着各种约束条件的变化而渐次演进、升级。
农业部日前宣布全国夏粮“十一连丰”,这是我国新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后的第一个大丰收。夏粮丰收对于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江苏省农委农情系统调度分析,我省今年夏粮长势良好,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一、如皋市全年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2013年我市夏粮播种面积74.42万亩,平均亩产349公斤,总产259956吨,同比分别增长1.34%,2.65%和4.03%;秋粮播种面积88.74万亩,平均亩产541公斤,总产480456吨,同比分别下降1.11%,0.92%和2.00%。2013年由于玉米扬花授粉期遭遇持续高温,产量明显降低,这也是秋粮总产略有减少的主要原因。
二、如皋市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作为我省农业强县,如皋在经济总额竞争实力持续进位的同时,耕地面临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的趋势。如皋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已逼近联合国提出的粮食安全警戒线,保障发展和保护耕地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是随着城镇化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消费快速增长的趋势还会持续,粮食供需紧平衡的状态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改变。这“一减一增”,凸显的是粮食供需形势的严峻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如皋应当更有作为地种好“责任田”,主动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地方责任。
三、如皋市提高粮食生产的几点举措
为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我市从稳定耕地面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等方面,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供给。
一是建立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综合管理机制,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者有机统一。首先,以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为重点,以推进土地整治为主抓手,大力开展耕地保护工作,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其次,加强科学布点,测土化验,配方施肥,强化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信息管理,通过科学养护促进耕地质量稳定提升。最后,要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利用耕地的生态调节功能。
二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抓手,以万顷良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初步建成5万亩高标准农田区。同时,通过土地整理,将小规模经营、分散零星、区块差异较大、高低差明显的耕地,整治为集中连片的优质农田,实现新增耕地面积4000亩。通过大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道路交通、供电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利、农业、林业、农机和科技等综合措施,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农机化,农机化,科技新,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可持续发挥效益的高标准农田,逐步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基地。
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多元经营主体并举的农业生产经营新格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利用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设备上的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带动散户、组织大户、对接企业、联结市场上得优势,和粮食大户、家庭农场在示范带动小规模农户上的优势,充分发挥各类新型主体在粮食产业链中的作用,形成利益共同体,保持粮食产业持续的发展活力。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958家(合作联社23家),其中500多家已进行商标注册,30多家已取得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2013年,全市共申报登记备案家庭农场374个,其中通过工商登记注册的有20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兴起有效地化解了农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四是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实现农业“全托管”服务全覆盖。“全托管”服务组织具有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经营优势,目前全市申报开展全托管服务的组织达100多家,托管服务面积5万亩。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从种到收实行集中育秧、病虫害防治、机耕作、机种机插、机灌溉、机收割、粮食烘干、秸秆综合利用等,从而实现产前生产资料统一购置、产中统一技术服务、产后统一烘干销售的“三集中”的全程化服务。“全托管”服务不仅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农药残留,实现秸秆全量还田,而且提高了单产产出,有力提升了粮食质量安全水平。
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如今,这已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新“三农”问题。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山东58%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比重超过40%,面临的种地困局更加突出。
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山东省探索“3公里土地托管圈”的土地托管服务模式,把分散的土地经营主体通过服务联结起来,对一些外出务工或劳力不足的农户,实施“保姆式”、“菜单式”服务,有效解决了耕地闲置、经营粗放等问题,开辟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新路径。
土地“合作”新模式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导致农民粗放种粮、少种粮、甚至抛荒不种粮的现象日益增多。“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耽误挣钱、土地撂荒又不甘心”。在农忙时节,很多农民工不得不中途返乡抢种抢收。“候鸟式”的生产方式,使得农业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同时,由于地块零散,难以形成规模,管理难度大,加上农户种地科技含量低、机械化程度低、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成本高,造成种地效益低,农民对经营土地没有积极性。
针对这样的种地困局,2009年7月,山东省平原县前曹镇成立了益民土地托管专业合作社。发起人是原乡镇种子站站长,他后改行从事种子和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一方面发挥他经营农资的优势,另一方面发挥他的技术优势,连片承租农民土地,种植优质高效的玉米良种。
合作社建立了三种土地托管模式:全程托管,菜单式托管,农田承租。其中,运行最好的是菜单式托管,在菜单式服务中做得最多的是播种、收割和病虫害防治。全程托管因为存在经营风险,加之大部分农户家庭还有剩余劳动力,不愿意参加;而且土地难以成片经营管理,资金压力大,所以实际操作难度较大。承租托管由于地块零散不利于管理,同样存在经营风险。
土地托管合作社在各地发展迅速。有的土地托管合作社由农技人员发起成立,如从事育种、植保等技术人员带头组建;有的由农资经营者发起,如经营种子、化肥等人员带头成立;有的由农机户组建,还有的由村干部发起成立,也有由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等。不同合作社经营业务也各有侧重,有的各种土地托管模式同时运作,有的只运作其中一种模式。
目前,土地托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土地全托经营模式。即全程托管模式,土地从种到收的所有环节,全程托管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合作社保证粮食产量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或保底亩均纯收入,合作社的农资、劳务投入按市场价格计算,在粮食收购后由农户支付给合作社。
另一种是土地半托管经营模式。即菜单式托管模式,根据合作社提供从种到收各环节的服务,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自愿选择项目,合作社提供服务,服务结束后由农户验收作业质量,合作社和农民结算服务费用。
相比原来简单的土地流转或供销服务,土地托管服务规模化实现了农业生产分工合作,建立合作社与农民的深度联合,真正具有“合作”色彩。
“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
土地托管合作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探索过程中不可避免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发展初期,为争得有限的土地,合作社之间往往形成恶性竞争。
2014年麦收前,高密市一下子收到辖区合作社小型粮食烘干设备购买申请30份,引起巨大争议。90万亩小麦,有10套足够了,如果都上,肯定是小而全重复投资。烘干机争议折射出土地托管的深层问题。发端于山东的土地托管面积占到全国的97%,然而却遭遇了托易管难、重托轻管的瓶颈,近千万亩的托管土地分散在上千家合作社家庭农场,意在解决一家一户小生产的托管,再次遭遇小而全。
土地托管,托是手段,管是目的,关键在管。高密市是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县和农村合作金融专项试点县。高密市与山东省供销社一拍即合,2014年双方联手,建设以“管”为圆心、半径为3公里的为农服务中心,也就是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
这“3公里服务半径”是经过反复实践得来的。根据过去的实践经验,如果服务范围过小,发挥不出规模效益;如果范围过大,则出现“规模不经济”的问题。而“3公里服务半径”,即单个为农服务中心服务3―5万亩土地,既能实现最佳规模效益,又符合最佳农机作业半径,还与山东省乡镇合并前的行政区划基本吻合,便于整合资源。
每个服务圈平均投资在400万元左右,由县级社注资成立农业公司,参股服务圈30%股份,圈内农民合作社成立联合社持股70%。按照到2020年山东省为农服务中心基本覆盖涉农乡镇的目标,需要建设1500处,平均每年200处左右。据测算,每年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投资在10亿元以上,至2020年累计总投资达到60多亿元,其中供销社自筹15亿元,社会筹集15亿元,需政策支持资金30亿元。
山东省供销社从2014年起全面实施2000万亩土地托管5年规划,目前托管面积已达到1310万亩,完成测土面积1124万亩、智能配肥1034万亩、飞防作业1110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均减少20%左右。服务圈业务各有专长,股权分配却大致相似,那就是供销社持小股,农民持大股。只有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才能保证服务圈为农兴农的性质。
托管与流转的比较优势
过去,各地一直把土地流转作为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手段。但在实践过程中,土地流转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现,特别是非粮化倾向,甚至“非农化”。
由于近年来土地流转费水涨船高,一般都达到了1000元每亩左右,超过了每亩粮油的纯收入,所以流转后只能非粮化,选择种植高收益经济作物。有些地方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审查监管不严格,造成“非粮化”、“非农化”现象蔓延。
而土地托管后仍多以种粮为主,因为托管后的种植主导权在农户手中,农民种粮意愿更为强烈。种植经济作物所带来的收益虽高,但技术复杂和风险很高,农民不愿承担生产风险。而近年来粮食作物价格相对稳定,使得种植粮食基本上不存在经营风险。
作为被托管方的农民,土地托管过程中必然要对生产服务进行监督,而粮食生产是农民最为熟悉的领域。托管方负责人基本上以农民为主,具有相对成熟的粮食生产服务体系,这种共同点促使双方更容易形成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合作关系。
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土地托管同样优势明显。托管后经营权仍归农户,不需要支付高昂的土地承包费,有效缓解了土地流转中的融资难问题。传统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作物收获时需要集中晾晒和存储,需要筹措大量资金建晾晒场地和仓库。土地托管后,农户各自保管自己的农产品,不需要托管机构再建晾晒场地和仓库,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
更重要的是,土地托管降低了农业规模经营的经营风险。规模经营主体在土地流转中,承担了农业生产的全部风险,一旦出现重大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化,流转方就可能面临难以承受的巨大损失,对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村稳定形成了较大隐患。而土地托管的经营风险由农户和托管方分散共担,托管方对自然灾害的风险承受力相对较强。
在土地流转模式下,农户仅能得到定额的流转费。在托管模式下,农民得到了规模化生产所带来的农业生产全部利润,如农业科技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加和农机、农资集中供应所带来的成本降低等多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