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重症医学科小讲课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7 08:51: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重症医学科小讲课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重症医学科小讲课

第1篇

七(2)班胡晴

时光匆匆,流年似水,蓦然回首,我早已进入了每个小学生都所向往的美好殿堂——初中,虽然初中与小学有许多相同之处,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环境,换了一个学校,换了一个班级,换了许多老师与同学而已………但是,教学方法却是截然不同,“高效课堂”这个词,相信大爱并不陌生,在小学六年级时,学校就对这种教学方法有过尝试,而那时懵懵懂懂的我们根本就不懂这些,就只是一味地写小黑板,以为这样在进行高效学习,而现在初中这一年来的实施,让我对这一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的学习观念与行为在这一年里也有了巨大的改变与突破。

“课堂因互动而精彩”—我的良师

经过班主任的一番番说明,我们也已渐渐地听懂了高效课堂所要学会的事,曾几何时,我只是一丝不苟地滋润着老师授予我们的营养;曾几何时,我只是冥思苦想着老师为锻炼我们而出的那一道道奥数题………而现在,我并不是只会一直呆呆地听老师讲课,而是让我们自己走上讲台,为其他同学们讲课,那一刻,锻炼了我的胆量,告别了以前那个胆怯的我。以前,只要听到老师念到我的名字时,就像怀揣了一只小兔子,心怦怦直跳,手心也直冒汗;而现在,一次一次地举手发言,一次一次地上讲台,一次一次在投影仪下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就这样,我已慢慢地征服了自己。当然,我的书写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甚至拿到了书法比赛三等奖;自学中,我已不再是教辅书的“搬运工”,而是在一本本新教材上写下我的心得与体会,写下我的真知与灼见。看!高效课堂,它的本事多大啊!让我一次一次摆脱缺点,朝着成功的彼岸一点点地靠近!高效课堂,你就如我的良师一般,教会了我许多许多………

“学生因自主而发展”——我的益友

因为“高效课堂”中有一项是座位的高效编排,这种编排与以前有着很大的不同!分别是6人一组,这六人既有学习上的尖子,也有劳动上的强人,还有书写上的能手……成绩好差搭配,男女比例适中,各自取长补短,认识到各自的缺点,互相提醒并监督,既自主学习,又督促他人,既做学生,又当老师。每个小组各有一块小黑板,人人轮流写,不分好与坏,只看勤与懒。不管你之前是多么的懒,轮到你了就必须是你写,不管你之前字是多么的丑,但只要多炼就一定会变美………

高效课堂,它就是我的益友,帮助了我许多,以前觉得枯燥乏味的语文,天文数字般的数学,催眠曲般的英语,现在早不这样看了,而是一反常态,觉得这些课程是那么的有趣了。

“合作因团结而成功”——我的钥匙

第2篇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进修医师; 临床教学

近年来,医疗知识及技术正快速更新,特别是对于重症医学专业来说,几乎每一两年都有颠覆性的理论出现,这对于从事重症医学专业的医师来说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及时更新理论知识以跟进当今医学进步步伐。然而针对于广大基层医院的临床医师普遍情况,由于各种资源的短缺,往往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医学理论知识,而通过前往医学相对发达、综合水平较高的三级甲等教学医院进修学习,是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而对于提供进修途径的三级教学医院来说,如何更好地对进修医师进行教学培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永恒主题。本科是国家临床重点学科科室,每年带教、培养来自区内各地的大批进修医师,在带教培养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就此谈一些心得体会。

1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众所周知,当今医患关系非常紧张,大多数的医疗纠纷往往都是由于医患之间沟通不畅造成的[1-3]。大量事实证明,具有良好医德的医务人员,治疗效果好,漏诊、误诊少,医疗纠纷少,反之,医德不良的医务人员往往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即使技术水平较高,也常常出现责任性差错和事故,不仅给患者增加额外的痛苦,甚至造成伤残、死亡。特别是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而言,由于入住ICU的患者生命危在旦夕,家属往往处于精神极度紧张甚至崩溃的边缘,但凡一些小的医疗失误或者言语过失便会造成矛盾的放大,为此,要积极搞好医德医风建设,促使每一位从事ICU的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光荣的、重要的,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与患者安危有关,对患者承担着道德上的责任和义务。如能把这种道德责任转化成信念,医务人员就会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以患者利益为中心,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而带教老师作为进修医师接触最多的人,老师的言行对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每一位带教老师要有高尚的情操,既要关爱患者,也要关爱进修医师,以身作则[4-5]。

2 因人施教,个体化原则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域的科学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多数进修医师以来自基层医院居多,他们的医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要善于洞悉进修医师的知识水平,采用因人施教,个体化原则进行教学指导:(1)对于年龄偏大的,接受能力不强的进修医师,可以采取少排夜班,多跟班,多课时的理论授课方式,甚至在平时授课时,尽可能采用举例的方式传递知识,便于理解和掌握,平素多说些鼓励的话,可以提升他们的信心。(2)对于年纪轻,富有活力的进修医师,可以采取鼓励多动手,多提问,甚至发现问题当场提出当场解决,鼓励出现激烈讨论问题的情况,避免打击这类进修医师的积极性。(3)对于理论知识薄弱的进修医师,鼓励其在空余时间多阅读,并且适当推荐通俗易懂的医学书籍供其阅读。(4)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进修医师,可以通过多带教,增强其信心、勇气,不厌其烦的多讲解操作细节,提高其技能水平。

3 加强理论培训,培养正确严谨的临床思维

正确严谨的临床思维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的,要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必须先掌握准确的医学理论知识。对于从基层医院前来学习的进修医师来说,薄弱的医学理论基础是其最大短板,受制于基层医院的条件,很多进修医师毕业后往往缺乏足够的条件提升基础理论知识,而当今医学信息的更新却是如此之快,特别是重症医学专业的知识,相关诊疗规范、指南不断更新,如不注重对进修医师的理论培训,则会造成诊疗的不规范,降低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增加发生医疗纠纷的风险。

3.1 直接理论知识培训 可以通过举办小讲课、教学查房的方式。由于ICU涉及的专业知识十分广泛,对临床医师的要求较其他专业偏高,所以授课或查房所涉及的知识面应当广而深,既涉及到基础理论知识如病理生理、生物化学、解剖等等也应涉及到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必要时授课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教授进行理论培训[6]。

3.2 运用相关工具 借助医学书籍以及检索文献资料是学习基础理论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途径[7]。另外通过使用现代化软件如ppt、Excel、word等做病例总结性分析,往往对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3 实行启发性教学,培养整体性思维 要实行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带教老师要对本专业的知识掌握全面、深入,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进修医师敢于提问,敢于思考,敢于刨根问底,回答正确者能说清病理机制,错误者能找到原因,做到知其然亦知所以然[8]。对于散在的疾病线索,带教老师要善于学会总结性归纳,启发进修医师的整体性思维,能够做到将各种散在的线索归于一个病因,尽可能用整体思维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用一个病因解释所有相关的病情变化[9]。

4 重视临床技能培养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在医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临床技能培养长期以来较临床知识而言,往往被临床医师忽略,然而临床技能水平的高低往往是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低的关键因素,特别对于重症医学科这个专业而言,更突显其重要性。ICU是一门很注重临床技能的学科,在临床工作中,往往需要紧急的插管、穿刺、先进仪器的操作等,这些情况常为突发,一线医师往往等不及上级医师前来指导抢救必须原地紧急实行抢救措施,此时,抢救医师的技能水平高低就成为决定着患者的生命是否延续的关键因素,所以必须注重每一位临床医师的技能培养。

在进修医师进入临床时,要了解每位进修医师的技能操作水平情况,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不同等级的操作机会,特别是针对那些在基层医院鲜有机会的技能操作,但是如果过度放手往往因容易发生并发症而损害患者的利益,所以应“放手而不放眼”,保证医疗安全。

设立全面的临床技能教学平台,包括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科学研究等平台;要配备有完善的教学资源,如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等;加强临床技能教学与相关科室的合作关系,如可以与呼吸内科合作学习纤维支气管镜操作,与耳鼻咽喉科合作学习气管切开术,麻醉科学习气管插管术等[10]。

5 增强科研兴趣,培养科研能力

医学是一门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的学科,只有从事医疗行业的医务工作者具备有较高的科研能力,方能够时刻把握最新医学信息的进展,及时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将这些最新理论知识及早应用于临床实践工作中,不断累积经验教训,书写并发表相关医学论文,这样才能达到同行业内的先进水平。而笔者发现,前来进修的医务工作者的科研能力普遍较欠缺,他们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及对如何开展临床科研工作毫无头绪,认为在基层医院受制于体制、医疗资源、医疗水平等相关因素的制约,根本就不适合开展临床科研工作,即便有好的思路,也往往因为各种原因难产。这就造成我国基层医院的医学理论、科研水平普遍较弱的现状难以改变的尴尬局面。而国外,如美国的医学信息学教育就比较成熟,其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与成熟的学科培养体制,能够对各层次从事医学工作者进行针对培训,达到满意的效果[11]。为了提高进修医师们的科研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5.1 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掌握现代医学进展的主要工具就是能够熟练使用医学英语,方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国际上最新医疗进展情况。医学专业英语的熟练掌握和自如运用对于个人知识面的拓展以及今后专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往往最新的医学进展来自于国外的英文文献,只有掌握较高水平的英语阅读能力,才能利用空余时间“随心所欲”的汲取医学信息。而我国的医学生普遍英语水平较低,往往是学而不能致用,特别是对于基层医院的进修医师这一群体,英语阅读能力普遍较弱[12]。为提高其英语能力,首先要做到提高其对医学英语的兴趣,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在平素教学工作中让其感受浓郁的英语氛围,如在交班、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小讲课等相关场合适时的用英语表达,让其自然地融入此氛围中,主动接受相关的英语教学,反复听到常用的英文单词语句,自然会掌握本专业的相关英文单词。其次,可以采取利用小讲课的方式,对最新的外文文献由带教老师进行逐句翻译,并适当讲解语法,培养进修医师的阅读思维,后期还可以通过指导进修医师如何检索英文文献,培养其查阅相关知识的能力[13]。

5.2 提高搜索文献的能力 通过医学文献检索可以提升医术水平,既是科学研究选题的需要,也是科研成果的主论依据,更是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需要[14]。当前传统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普遍采用大班教学、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教学安排不合理、考核方式不合理等。要提高文献能力,应适当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以教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通过思考、讨论、查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改革课程内容: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文献分析、课题查新和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等内容;优化教学效果: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如利用微博、QQ、微信等社交平台,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任课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实时指导学生学习[15]。

6 采用双向考评制度

在进修结束时除了应该对进修医师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水平进行考核之外,同时亦应该进行对进修老师带教模式的反馈意见进行调查,及时发现带教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纠正改进,这样可以促进今后的带教水平进步。

通过多年的进修医师培养,总结了上述的带教经验。通过在本科的进修学习,绝大多数进修医师圆满完成了进修任务,回到自己所在医院后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在临床实践中,提高了所在医院的重症医学专业的诊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又宁.医患矛盾如此尖锐的根源到底何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6):401-403.

[2]刘雅莉,景涛,田金徽,等.新西兰医疗风险防范及监管机制现状的循证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9):673-680.

[3]刘霁堂,殷猛.浅析医疗纠纷的根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42-143.

[4]王晶,庞莉,张捷,等.浅析低年资临床住院医师医患矛盾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150-152.

[5]范顺阳,张德银.临床教学中医患沟通技能培训方法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3):147-148.

[6]潘彭飞,于湘友.重症医学教学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2):195-196.

[7]苏晓英.住院医师医学文献检索培训的实践与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5):488-489.

[8]王涛,熊建琼,张雷.提高重症医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234-235.

[9]陈宏.危重症医学教学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7,16(5):1016-1018.

[10]盂卫东,杜娟花,陈东,等.医学临床技能教学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0):968-970.

[11]吕少妮,任淑敏,王倩飞.美国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中国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11):13-17.

[12]刘彤,陶英,李培,等.医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病案,2012,13(4):78-79.

[13]刘震雄,闻勤生,黄裕新,等.浅谈如何做好进修医师的临床教学工作[J].西北医学教育,2012,18(3):632-634.

[14]许笛.论医学文献检索对提高医师自我素质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137-138.

第3篇

1急诊医学的教育目标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急诊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急诊医学的教学必须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常难以达到培养学生急诊临床思维方式和掌握临床技能的目的,这一方面由于原有急诊医学教学培养计划的局限性,使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脱节,从而无法适应学科快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招生人数的增多,医学发展观不一,使得其经过原有教学后仍有在临床思维局限、实践操作水平不高等问题。作为教学医院,我院已开展急诊医学教学18年,从开始把急诊医学作为选修课到现在列入必修课,由面向医学本科生教育到现在普及到七年制教育和急诊医学硕士生的培养,这些变化,对我们的急诊医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急诊医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急诊医学及相关人文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能够适应急诊医学飞速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对急诊医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以满足和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2充实急诊教学内容,紧扣医学发展

急诊医学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知识,目前我国急诊医学教育仍没有统一的教材,虽然卫生部先后组织专家编写并出版《急诊医学》及《急危重症现代救治方略》两本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但急诊教学时间较短,要全面学习急诊急救知识仍较困难,要使学生达到从整体上认识常见急危重症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能熟练进行急诊的基本操作的教学要求,必须要紧扣医学发展培养急救意识和能力,充实急诊教学内容。笔者先后多次在学生中进行急诊教学内容调查问卷,开展带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定了与学生需求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选择重点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真正实用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外急诊急救最新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当今世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此起彼伏,如早期的SARS、禽流感爆发、当前的甲流肆虐,地震、矿难等天灾人祸,使我们要及时修改急诊教学内容,力求做到既符合现代急诊医学特点,又言语通俗、准确,深入浅出,使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先进性、适应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及时了解和接受新理论、新进展,让他们牢固树立求新、探索及创造的思想,有利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授课质量,为医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目前医学生临床急救课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体模型和常见急救术作为教学小课补充引入教学内容。这样以来,在理论知识学习后进行人体模型操作训练,能充分利用模型训练感性、直观、易于记忆等特点,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具体操作方法,还能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相互联系和拓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急救技术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3改进急诊医学教学方法,提高急诊临床实习质量

我们从几年前开始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进行急诊医学教学。充分发挥我院急诊科急危重症多的资源优势,带教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急诊医学教学数据库,在平时临床工作中,通过用数码相机拍摄实物标本、典型病例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对一些成功病例急救过程进行录制,收集大量医学图片素材。把抽象的、复杂的理论通过表格、图片、照片、动画及录像等多种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多媒体模拟现场或者模拟人进行情景式教学,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急诊氛围,增加学习兴趣,又能向学生灌输急救理念,让学生学到更多急救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带教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自己作出诊断并拟出诊疗计划,带教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通过提问、引导和分析,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临床逻辑思维,加深理解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又能培养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习教学要求,制定完善临床实习计划和要求,明确急诊实习中必须掌握的内容,重点强调急诊中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此我们编制了常见危重病急诊救治技术的规范操作流程图,对于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呼吸机使用等等由带教教师除结合病例进行分析讲解外,还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查资料进行解答,对急救技术进行规范操作示范,让学生反复进行训练,使其掌握要领。学生实习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考核,考核合格方可出科。与此同时,为在有限的实习期间内见到更多的急诊病例,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识与技能,达到急诊实习效果,我们灵活调整实习时间。如根据下午急诊患者较少,住院观察患者事情不多而晚上急诊及抢救患者较多的情况,让学生下午看书,晚上来科里参加急诊及抢救工作,这样以来,学生见到了更多的急诊抢救病例及急诊抢救技术,急诊实习兴趣也随之更浓了。

4加强急诊教学管理,提高带教教师素质

科室领导要重视和支持教学工作。在急诊临床实习过程中,设专门教学辅助人员进行临床实习管理,加强与实习生交流,了解实习生在急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实习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各带教小组的带教教师,从而不断改进临床带教工作,尽可能地满足实习学生的急诊实习要求,增加急诊实习兴趣,在有限的急诊实习期间内,见到学到更多的急救知识与操作技能,更好地完成急诊实习任务。要求临床带教教师正确协调处理医疗、教学、科研三重任务的关系,纠正重医疗轻教学不正确观念,把完成教学任务情况纳入到年终考评中去。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及时了解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新动向和相关文件,使教师真正认识到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培养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通过观摩教学活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青年教师试讲课及小讲课、参加教学竞赛等来积极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关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要求教师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以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关爱学生,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以教师的榜样、风采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激发他们对急诊医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对急诊医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培养学生换位思考及医患沟通能力,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第4篇

1理论教学

1.1学生情况的调查目前我科承担的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急诊医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是安排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回校等待毕业的期间内,而此前已经有部分学生在相关教学医院急救医学科(中心)实习,接触过急救医学;急诊医学是选修课,且一些学生由于忙于找工作等原因,常有部分学生旷课的情况。为提高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我们以实用性为原则指导教案与授课方式的选择,获得了学生的好评,选修人数逐年增加,从最初的开课班级学生上课率的70%提高到今年的90%,同时也提高了授课老师的综合素质。

1.2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学生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有一定的内外科知识,已经历了临床毕业实习阶段,在这个时段学生求知求新欲望强,渴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高,这是开设“急诊医学”选修课的较适宜时机。且他们即将成为一名临床医师,作为一名临床医师,无论从事何专业,面对的患者是一个整体,可遇到各种本专业或本专业外的突发急症,故必须具有一定的急诊基础理论,掌握基本的急诊抢救技术,熟悉常用的监护技术。我们以集中大课授课形式进行教学,并以多媒体教学。

1.2.1大课教学内容我们参考目前主要的急诊医学方面教科书。内容包括了急诊医学的专有概念和理论,提供了实用的诊疗知识和具体的急诊抢救操作步骤。力求条理清楚,叙述简洁,通俗易懂。授课过程中,授课老师以教材为基础,对某些知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校正和补充,如讲解心肺脑复苏这一章节时,以“2005年复苏指南”为依据,也结合讲述相关的急诊医学进展性知识,并举了许多亲自诊治的临床实例,增加了内容的生动性。在授课休克章节时,增加休克治疗指南方面的知识,在介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时,增加目前主要器官功能支持的技术进展,讲解多发伤章节时,增加损伤控制外科和损伤控制手术;同时介绍重症医学方面的进展。随着急诊医学发展,我们逐年增加授课内容,并贴近现实。

1.2.2大课教学方式全部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由中、高级职称医师负责授课。对教学各环节质量监控。急诊医学教研室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制定了急诊医学教学的质量标准,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到成绩考核及记载等均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首先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对年青医师授课前科室先进行集体备课,并严格执行试讲制度,先在科内试讲,经教研室考核合格后方可授课。保证授课内容的准确与课时安排的合理性。其次严格按照按教学计划编写教案,保存教案以供检查。按教学计划的进度教学,按规定时间辅导答疑。定期征求学生教学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做好课程结束前考试复习和命题工作,及时阅卷并进行试卷分析、报送考试成绩,按照试卷分析报告,改进教学方法。

1.2.3多媒体教学具有极大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巨大优势:1)丰富和增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可及时获取、充实和更新课堂授课内容,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进度,实现了多种教学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2)通过大量的图像、视频及动画,使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抽象、静止、局限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动态和全面。有效改善学生的认知环境,教师的描述性讲授大为减少,可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启发学生思考疾病产生的原因、机制及疾病发展的趋势等,从错综复杂的症状中找出影响生命体征的要害因素,提出治疗要点,活跃学生思维[2],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具有可重复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对某一重点、难点或课堂反馈上来的问题,可反复点击图片或点击寻找图文并茂的相关内容,进行多次演示和比较,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有利于师生共同分析和总结。有些课件学生可以带回宿舍复习。4)时间利用率高。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节省大量板书和悬挂挂图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扩展了教学内容,有利于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为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提供时间上的保证。从而引发了教育思想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当然现实中,学生长时间、单一的注视大屏幕投影,因视觉上的疲劳,容易使大脑进入抑制和嗜睡状态,根据多媒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反映,学生上课打嗑睡现象明显高于传统方式的授课,还有部分同学反映教学节奏快,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路等。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避免出现这些缺点,老师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保证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幻灯片上的文字要少而精,提纲携领、简明扼要,切忌全文照搬教科书。2)把握教学的节奏和气氛,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消化。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及时掌握和解决学习中反馈上来的问题[3]。3)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4]。4)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

1.3教学结果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采用期末书面的考试方式,有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考核成绩合格率达99%以上。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是因缺课之故,而考核的知识点正是对书中知识点的校正或补充,学生很满意。

2临床教学

由于学生在实习前理论学习主要按系统疾病学习各科科危重症。它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而明显地横向性联系不足,使急诊教学内容凌乱,影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使学生在较短的急诊科实习期内了解更多的急危重症,并且将各科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我们对照具体病例加强急诊理论知识的教学。

2.1多方面提高教师水平我们对急诊带教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我们有两位赴香港学习,取得急救医师培训导师资格。当前医学教育发展较快,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必须要提高急诊医学教师的素质,这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而且在师德、人文素质方面也需要培养。近两年,我教研室认真进行集体备课制度、试讲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认真撰写教案,并对年资较低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以利于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融教于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于高年资教师,一方面提高自身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学习,同时对低年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从多方面促进全教研室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2多元化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5]提高诊断、鉴别诊断的能力及处理疾病的水平。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对实习生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1)通过带教教师在临床工作当中实行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流程来进行临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对某一种疾病采用规范化诊疗程序,以便使学生形成一个惯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特殊的急诊思维方式。从急诊医学实际出发,针对急诊患者个体差异大、疾病症状暴露不充分,临床诊断时间紧、资料收集可能不完整的情况,运用综合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科学判断。2)专门安排小讲课,对于临床常见疾病和症状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对实习生进行讲授,以培养实习生知识的全面性和对医学理论知识的归纳性。3)开展疑难危重病讨论和典型病例讨论制度,由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指导,对此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先由实习生自己讨论并提出诊断处理意见,后由教师进行临床病例分析及点评,以纠正实习医生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概念和补充不全的知识点。4)开展教学查房,针对某一典型病例或有较强鉴别意义的病例,由带教老师充分准备后带领实习生进行教学查房,同时规范实习生的临床查体操作,培养实习生的对疾病的整体观念。5)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诊断及治疗预以总结,帮助分析把握不同病症的根本区别。6)进行道德意识和良好心理素质的示范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就可以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

3模拟教学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诊疗安全知识的空前强调以及医学伦理学的发展[6],模拟教学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医学临床教学[7-8]。我院教育科引进了一批辅助模拟设备,为我们的模拟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急诊最大的特点是“急”:病情急、时间急、患者与家属的情绪容易急。因此急诊医学中任何工作失误和差错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直接威胁生命,易产生医疗纠纷。因而模拟教学规避了包括患者由于所接受的操作不当而引发的伤害甚至死亡以及受训者本身可能因操作缺陷受到的伤害。

3.1通过单项操作模拟教学可以进行各项重要的急诊抢救技能的标准化、规范化练习,包括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呼吸机应用、除颤机的应用和深静脉穿刺置管等,可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并可在阶段训练后考核技能掌握情况,我们有两位专门在香港培训的两位高年资医师辅导。我们有专门的操作训练室,在心肺脑复苏(CPR)的临床教学中,学生在模拟人进行CPR测评。测评中男生初次胸外按压合格率为45%、女生为23%。有些学生在观摩其他人行CPR时,可以提出其缺点和不足,自已操作时却犯同样的毛病。我们多次训练,使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要领,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模拟教学,使胸外按压合格率男生达90%,女生达87%。

第5篇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急诊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急诊医学的教学必须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常难以达到培养学生急诊临床思维方式和掌握临床技能的目的,这一方面由于原有急诊医学教学培养计划的局限性,使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脱节,从而无法适应学科快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招生人数的增多,医学发展观不一,使得其经过原有教学后仍有在临床思维局限、实践操作水平不高等问题。作为教学医院,我院已开展急诊医学教学18年,从开始把急诊医学作为选修课到现在列入必修课,由面向医学本科生教育到现在普及到七年制教育和急诊医学硕士生的培养,这些变化,对我们的急诊医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急诊医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急诊医学及相关人文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能够适应急诊医学飞速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对急诊医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以满足和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2充实急诊教学内容,紧扣医学发展

急诊医学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知识,目前我国急诊医学教育仍没有统一的教材,虽然卫生部先后组织专家编写并出版《急诊医学》及《急危重症现代救治方略》两本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但急诊教学时间较短,要全面学习急诊急救知识仍较困难,要使学生达到从整体上认识常见急危重症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能熟练进行急诊的基本操作的教学要求,必须要紧扣医学发展培养急救意识和能力,充实急诊教学内容。笔者先后多次在学生中进行急诊教学内容调查问卷,开展带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定了与学生需求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选择重点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真正实用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外急诊急救最新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当今世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此起彼伏,如早期的SARS、禽流感爆发、当前的甲流肆虐,地震、矿难等天灾人祸,使我们要及时修改急诊教学内容,力求做到既符合现代急诊医学特点,又言语通俗、准确,深入浅出,使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先进性、适应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及时了解和接受新理论、新进展,让他们牢固树立求新、探索及创造的思想,有利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授课质量,为医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目前医学生临床急救课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体模型和常见急救术作为教学小课补充引入教学内容。这样以来,在理论知识学习后进行人体模型操作训练,能充分利用模型训练感性、直观、易于记忆等特点,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具体操作方法,还能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相互联系和拓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急救技术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3改进急诊医学教学方法,提高急诊临床实习质量

我们从几年前开始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进行急诊医学教学。充分发挥我院急诊科急危重症多的资源优势,带教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急诊医学教学数据库,在平时临床工作中,通过用数码相机拍摄实物标本、典型病例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对一些成功病例急救过程进行录制,收集大量医学图片素材。把抽象的、复杂的理论通过表格、图片、照片、动画及录像等多种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多媒体模拟现场或者模拟人进行情景式教学,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急诊氛围,增加学习兴趣,又能向学生灌输急救理念,让学生学到更多急救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带教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自己作出诊断并拟出诊疗计划,带教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通过提问、引导和分析,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临床逻辑思维,加深理解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又能培养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习教学要求,制定完善临床实习计划和要求,明确急诊实习中必须掌握的内容,重点强调急诊中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此我们编制了常见危重病急诊救治技术的规范操作流程图,对于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呼吸机使用等等由带教教师除结合病例进行分析讲解外,还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查资料进行解答,对急救技术进行规范操作示范,让学生反复进行训练,使其掌握要领。学生实习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考核,考核合格方可出科。与此同时,为在有限的实习期间内见到更多的急诊病例,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识与技能,达到急诊实习效果,我们灵活调整实习时间。如根据下午急诊患者较少,住院观察患者事情不多而晚上急诊及抢救患者较多的情况,让学生下午看书,晚上来科里参加急诊及抢救工作,这样以来,学生见到了更多的急诊抢救病例及急诊抢救技术,急诊实习兴趣也随之更浓了。

4加强急诊教学管理,提高带教教师素质

科室领导要重视和支持教学工作。在急诊临床实习过程中,设专门教学辅助人员进行临床实习管理,加强与实习生交流,了解实习生在急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实习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各带教小组的带教教师,从而不断改进临床带教工作,尽可能地满足实习学生的急诊实习要求,增加急诊实习兴趣,在有限的急诊实习期间内,见到学到更多的急救知识与操作技能,更好地完成急诊实习任务。要求临床带教教师正确协调处理医疗、教学、科研三重任务的关系,纠正重医疗轻教学不正确观念,把完成教学任务情况纳入到年终考评中去。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及时了解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新动向和相关文件,使教师真正认识到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培养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通过观摩教学活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青年教师试讲课及小讲课、参加教学竞赛等来积极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关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要求教师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以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关爱学生,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以教师的榜样、风采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激发他们对急诊医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对急诊医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6篇

1.1学生情况的调查目前我科承担的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急诊医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是安排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回校等待毕业的期间内,而此前已经有部分学生在相关教学医院急救医学科(中心)实习,接触过急救医学;急诊医学是选修课,且一些学生由于忙于找工作等原因,常有部分学生旷课的情况。为提高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我们以实用性为原则指导教案与授课方式的选择,获得了学生的好评,选修人数逐年增加,从最初的开课班级学生上课率的70%提高到今年的90%,同时也提高了授课老师的综合素质。

1.2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学生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有一定的内外科知识,已经历了临床毕业实习阶段,在这个时段学生求知求新欲望强,渴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高,这是开设“急诊医学”选修课的较适宜时机。且他们即将成为一名临床医师,作为一名临床医师,无论从事何专业,面对的患者是一个整体,可遇到各种本专业或本专业外的突发急症,故必须具有一定的急诊基础理论,掌握基本的急诊抢救技术,熟悉常用的监护技术。我们以集中大课授课形式进行教学,并以多媒体教学。

1.2.1大课教学内容我们参考目前主要的急诊医学方面教科书。内容包括了急诊医学的专有概念和理论,提供了实用的诊疗知识和具体的急诊抢救操作步骤。力求条理清楚,叙述简洁,通俗易懂。授课过程中,授课老师以教材为基础,对某些知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校正和补充,如讲解心肺脑复苏这一章节时,以“2005年复苏指南”为依据,也结合讲述相关的急诊医学进展性知识,并举了许多亲自诊治的临床实例,增加了内容的生动性。在授课休克章节时,增加休克治疗指南方面的知识,在介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时,增加目前主要器官功能支持的技术进展,讲解多发伤章节时,增加损伤控制外科和损伤控制手术;同时介绍重症医学方面的进展。随着急诊医学发展,我们逐年增加授课内容,并贴近现实。

1.2.2大课教学方式全部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由中、高级职称医师负责授课。对教学各环节质量监控。急诊医学教研室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制定了急诊医学教学的质量标准,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到成绩考核及记载等均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首先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对年青医师授课前科室先进行集体备课,并严格执行试讲制度,先在科内试讲,经教研室考核合格后方可授课。保证授课内容的准确与课时安排的合理性。其次严格按照按教学计划编写教案,保存教案以供检查。按教学计划的进度教学,按规定时间辅导答疑。定期征求学生教学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做好课程结束前考试复习和命题工作,及时阅卷并进行试卷分析、报送考试成绩,按照试卷分析报告,改进教学方法。

1.2.3多媒体教学具有极大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巨大优势:1)丰富和增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可及时获取、充实和更新课堂授课内容,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进度,实现了多种教学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2)通过大量的图像、视频及动画,使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抽象、静止、局限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动态和全面。有效改善学生的认知环境,教师的描述性讲授大为减少,可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启发学生思考疾病产生的原因、机制及疾病发展的趋势等,从错综复杂的症状中找出影响生命体征的要害因素,提出治疗要点,活跃学生思维[2],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具有可重复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对某一重点、难点或课堂反馈上来的问题,可反复点击图片或点击寻找图文并茂的相关内容,进行多次演示和比较,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有利于师生共同分析和总结。有些课件学生可以带回宿舍复习。4)时间利用率高。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节省大量板书和悬挂挂图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扩展了教学内容,有利于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为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提供时间上的保证。从而引发了教育思想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当然现实中,学生长时间、单一的注视大屏幕投影,因视觉上的疲劳,容易使大脑进入抑制和嗜睡状态,根据多媒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反映,学生上课打嗑睡现象明显高于传统方式的授课,还有部分同学反映教学节奏快,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路等。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避免出现这些缺点,老师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保证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幻灯片上的文字要少而精,提纲携领、简明扼要,切忌全文照搬教科书。2)把握教学的节奏和气氛,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消化。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及时掌握和解决学习中反馈上来的问题[3]。3)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4]。4)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

1.3教学结果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采用期末书面的考试方式,有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考核成绩合格率达99%以上。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是因缺课之故,而考核的知识点正是对书中知识点的校正或补充,学生很满意。

2临床教学

由于学生在实习前理论学习主要按系统疾病学习各科科危重症。它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而明显地横向性联系不足,使急诊教学内容凌乱,影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使学生在较短的急诊科实习期内了解更多的急危重症,并且将各科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我们对照具体病例加强急诊理论知识的教学。

2.1多方面提高教师水平我们对急诊带教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我们有两位赴香港学习,取得急救医师培训导师资格。当前医学教育发展较快,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必须要提高急诊医学教师的素质,这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而且在师德、人文素质方面也需要培养。近两年,我教研室认真进行集体备课制度、试讲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认真撰写教案,并对年资较低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以利于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融教于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于高年资教师,一方面提高自身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学习,同时对低年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从多方面促进全教研室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2多元化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5]提高诊断、鉴别诊断的能力及处理疾病的水平。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对实习生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1)通过带教教师在临床工作当中实行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流程来进行临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对某一种疾病采用规范化诊疗程序,以便使学生形成一个惯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特殊的急诊思维方式。从急诊医学实际出发,针对急诊患者个体差异大、疾病症状暴露不充分,临床诊断时间紧、资料收集可能不完整的情况,运用综合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科学判断。

2)专门安排小讲课,对于临床常见疾病和症状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对实习生进行讲授,以培养实习生知识的全面性和对医学理论知识的归纳性。

3)开展疑难危重病讨论和典型病例讨论制度,由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指导,对此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先由实习生自己讨论并提出诊断处理意见,后由教师进行临床病例分析及点评,以纠正实习医生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概念和补充不全的知识点。

4)开展教学查房,针对某一典型病例或有较强鉴别意义的病例,由带教老师充分准备后带领实习生进行教学查房,同时规范实习生的临床查体操作,培养实习生的对疾病的整体观念。

5)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诊断及治疗预以总结,帮助分析把握不同病症的根本区别。

6)进行道德意识和良好心理素质的示范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就可以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

3模拟教学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诊疗安全知识的空前强调以及医学伦理学的发展[6],模拟教学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医学临床教学[7-8]。我院教育科引进了一批辅助模拟设备,为我们的模拟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急诊最大的特点是“急”:病情急、时间急、患者与家属的情绪容易急。因此急诊医学中任何工作失误和差错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直接威胁生命,易产生医疗纠纷。因而模拟教学规避了包括患者由于所接受的操作不当而引发的伤害甚至死亡以及受训者本身可能因操作缺陷受到的伤害。

第7篇

关键词:妇产科;实习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89-02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它是学员从教室走向病房、从理论走向实践,进而向临床医生转变的重要阶段。然而目前的临床教学状况并不尽人意,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妇产科学,其特殊性在于面对女性群体,易于涉及隐私,容易使实习教学受到阻碍,处理不当甚至会引发医疗纠纷。为了能更好地进行临床教学,本文对近几年来笔者科室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妇产科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患者隐私权与医学生实习的矛盾。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加,享有隐私权和要求保密是患者的正当权利。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妇产科患者尤为突出,由于妇产科患者的诊疗和操作常常涉及患者的敏感部位和隐私,很多患者不愿意过多的人参与诊疗,尤其不愿意男学生在场,这种状况影响和阻碍了临床教学的顺利进行,使学生的实习热情受到打击。

1.2 医学生的实习兴趣不高。相对内科、外科这些大科室的实习而言,妇产科属于小科室,而且实习内容琐碎,使得刚接触到临床的实习医生容易产生误解,认为只有到内、外科才能学到将来工作所需要的临床技能;另外妇产科实习接触到的均为女性患者,学生问诊时又常常涉及特殊问题,交流起来会产生一定的困难,从而得不到患者的很好配合,导致动手操作机会减少,从而削弱了同学们的实习兴趣,影响了实习效果。

1.3 教师带教意识不强。临床带教老师担负着临床医生、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等多重角色,而妇产科的工作特点又是忙碌劳累。临床工作的繁重琐碎,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及患者的手术治疗,占用了妇产科临床医生的多数时间,使得临床带教时间减少,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教学指导。

1.4 教学查房不规范。以前笔者科室的教学查房虽然是由高年资的临床医生担任,但是由于缺乏统一培训,导致查房目的不明确,查房形式的个体化明显,有的教师甚至将教学查房与医疗查房混淆,也有的教师图省事甚至将教学查房变成了一次理论授课,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大大影响了实习效果。

2 加强妇产科实习教学的相关措施

2.1 建立严肃的诊疗态度,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入科后,由科室主任和专职教学干事对他们进行岗前相关知识教育,加强爱伤教育及接诊患者时的严肃性,使他们认识到妇产科实习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强调男实习医生接诊患者时,应有老师在场,避免单独接诊时可能出现的尴尬情况,影响学生与患者的沟通,从而影响其实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带教过程中,教师向患者讲解医学生是未来医学界的接班人,而且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只有实践才能提高,力争取得患者的理解,给实习生争取更多的检查及操作机会。通过这些细节上的调整,医学生们很快适应了实习环境,学习兴趣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实习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2.2 根据妇产科的特点,修订笔者所在科室的教学计划。在实习中,每隔几周轮转科室是实习的特点之一。由于每一学科实习的内容不同,所以对于实习医生来说,每一次轮转科室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实习生的实习效果。为了使实习生更好的掌握实习内容,我科制定了自己的教学计划。

2.2.1 临床小讲课。学生入科后首先由高年资的医生进行临床小讲课,熟悉理论知识,指导学生预习,明确妇产科各分科实习必需掌握的内容。

2.2.2 进行常规内容指导。要求带教老师,对学生讲解临床的一般内容包括

体格检查、该科室的病历书写规范、常用药物的使用等,分配实习生主管2~4张病床,通过收治典型病例,指导学生系统管理病人,使他们逐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

2.2.3 着力培养操作能力。妇产科是临床操作性很强的科室,对妇科患者从妇科检查等基本操作开始,整个诊治过程围绕手术进行,包括巩固外科的无菌术,例如从洗手、穿脱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消毒铺巾、缝合、打结、换药、拆线等;产科患者从产科的“四步触诊”开始,诊疗过程围绕孕妇各个孕期的特点及不同孕期的诊疗常规对学生进行教授,逐渐过渡到高危妊娠及产程的处理及分娩的处理,要求带教老师结合具体病例的分析,指导学生建立临床思维,逐渐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

2.2.4 教会学生斌人器官。妇产科的诊治还包括人工流产术及内镜的基本操作等,手术时向同学讲解解剖关系,辨认各器官的毗邻。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调整改革,增加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机会多了,实习兴趣性、主动性提高,实习效果好。

2.3 实行带教老师责任制。针对妇产科临床工作的繁忙琐碎,而学生们实习时间短且实习内容多等特点,笔者科室对带教工作进行了调整改革,即建立师生互相评分制度,学生进入笔者科室后,科室选拔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医生作为临床实习老师,责任到人,教师按实纲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同时要求学生必须严格完成老师的各项实习安排,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学生和老师互相监督;实习阶段小结时,对实习表现优秀的学生及带教认真、学生评分高的老师进行表彰及奖励。这样,科室每个医生的教学意识明显增强了,做到尽量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了医学生的成长,也督促了带教老师的自身学习和进步,真正地做到了“教学相长、医教并重”。

2.4 规范教学查房制度。教学查房主要目的是使实习学生能有机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医学生的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而医疗查房的目的是解决病人诊断及治疗问题,对病人病情发展变化提出治疗方案,根本目的在于解决病人的治疗问题,临床医生不应将二者混为一谈,因此规范完善的教学查房是提高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关键。在总结了以前教学查房的弊端后,我们对教学查房进行了规范,首先教学查房任务均由临床一线的高级职称的医生担任,他们的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同时对参加教学查房的医生进行了统一培训,要求教师查房时尽量采用“互动式教学”:教师将查房主题分别做成问题,让同学提前准备,查阅书籍及文献,提前引发和激励医学生主动参与到临床实习中来,查房时师生互相交流,相互沟通,共同探究如何更好地诊疗病人。“互动式教学”查房,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3 结论

通过对笔者科室临床实习教学的改良,笔者科室临床实习教学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教学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受到学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王志虹.医学生临床实习方法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08,20-21

[2] 李靖年,王鸿飞,朱桂香,等.教学查房规范化的基本理解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12):71-72

第8篇

【关键词】儿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临床实习是每位医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儿科临床教学实践中,应按照儿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儿科的特点不断提高儿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我院儿科承担临床实习带教多年,积累了一定的临床实习教学经验,提高了儿科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

1对带教老师进行岗前培训

一名合格的儿科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充分掌握本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且近年来很多青年教师参与了临床带教工作,没有经过专门的带教培训,经验不足。针对上述情况,在实习生入科实习前,对青年教师进行带教方法的培训,并敦促青年教师牢固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2加强实习生入科教育

实习生人科当天,由我科主管教学的老师对学生作入科教育,主要介绍本科室的概况、儿科的学科特点、实习生组织纪律、查房制度、各专业组轮转安排、出科考试时间及形式。同时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并且使学生意识到儿科临床实习是整个临床实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经之路,儿科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能因为将来不从事儿科工作就忽视儿科临床实习。

3日常管理

儿科实习期间要求学生独立管理3-4张病床,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进病房,先查看所管病人,掌握病情。在正式查房时,先由实习生汇报病情,提出诊治意见,再由带教老师结合病人病情,讲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提出病人的诊治方案,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带教老师在平时值班中,对遇到的每个专业组的典型病人要进行查房示教。收治新病人开医嘱时,先让学生口述,老师给予补充指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4开展专题讲座

进入儿科实习后每两周安排1次小讲课,内容包括:儿科病历书写和体格检查,儿科液体疗法,儿科用药特点,儿科危重症抢救。刚进入儿科实习的学生,对儿科病史的采集和儿科病历特点不熟悉,因此,儿科病历书写和体格检查安排在第一周,强调病历书写的重要性,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按照病历书写规范,严肃、认真地书写。同时讲授问诊的技巧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的技巧,如何系统地询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的内容。讲授体格检查时,先进行理论培训,着重于儿科体格检查特点,随后应用教学模型,安排每一个学生在模型上完成一遍儿科体格检查,及时指出每个学生的错误并予以纠正。自学生进入儿科实习的第二周起,再分别安排其余小讲课。通过一系列的小讲课,加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5教学查房

每周安排一次教学查房,主要是针对各专业组的重点病例进行讨论教学,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新生儿黄疸、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应用病案教学法的方式,每次教学查房前均提前两天通知学生所查病人及病种,发放病例资料,让每个学生在查房前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方式查找和搜集相应的文献资料或相关知识,认真准备。教学查房当天,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和课前所查资料进行讨论,探讨答案,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病案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将来独立工作打下基础。

6建立健全儿科临床实习的评价体系

第9篇

【关键词】中重型颅脑损伤;家庭护理;需求率;调查研究

颅脑损伤(TBI)是外科常见病,由暴力作用造成的意外损伤,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我国TBI年发率为783/10万,其中中至重型占10%[1]。重型TBI存活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甚者遗留终身,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故选择家庭康复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日趋增多。但在康复过程中,出现如植物人状态,有形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肢体瘫痪),无形的行为认知功能异常(哭闹、痴呆、神智错乱),以及随时可能突发的癫痫抽搐等重症颅脑损伤中较为严重棘手的病况,给家庭康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此,笔者对本科出院的86名进行家庭康复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他们的护理需求,以有针对性地促进家庭护理的改进。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收集本科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均是家庭康复患者,其中男50例,女36例,平均年龄49.6岁±10.6岁。纳入标准:经颅脑CT或MRI证实为颅脑损伤,GCS评分>5分、病情稳定后采取回家进行康复的患者。排除标准:既往患严重心脑血管病、痴呆及精神病史、活动性肝炎、肾功能不全等。一般资料见表1

1.2 调查方法

根据临床的护理要求及患者在家里康复时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时间安排等内容,该问卷在查阅大量中外文献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访谈部分患者后,形成问题库,然后由专家对问题进行逐条修改,并通过预实验对问卷内容进一步完善后,形成最终问卷,问卷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及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每项设“需要”或“不需要”2个答案,需要计为“1”分,不需要计为“0”,86份问卷结果中“需要”的百分率≥60的项目定义为需求率高。调查时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来意取得理解支持,然后采取按问卷顺序逐一深入地询问的方式获取原始资料。

1.3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 v19.0软件。调查问卷信度分析采用Alpha 信度系数法,a≥0.8为信度可接受。

2 结果

共出问卷86份,收回86份,有效问卷86份,有效率为100%。

2.1重症颅脑损伤家庭式护理内容调查项目分析

重症颅脑损伤家庭式护理内容调查项目经统计分析显示信度可接受(a= 0.882)。家庭式护理内容的需求情况从表2中看出,需求率由高到低的排序为:疾病的相关知识、功能锻炼、口腔护理、翻身的技巧、房间的布置、皮肤的护理、专职护工的需求等。

3 讨论

3.1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出院时病情,决定了家庭护理需要的延伸性[2]。

根据需求的时间性,采取最佳的家庭护理方式。早期患者行动不便,需求以上门服务为主,在病人即将出院前,责任护士应向病人了解其家庭 、地址及电话号码,设立护患联系卡和护理档案,然后安排其责任护士上门对家庭护理进行指导。同时积极联系社区,以使病人的家庭护理有所依托,护理过程中遇到自身难以应对的问题时能得到就近及时处理,以利于疾病的康复。中期安排专人定时进行电话随访,加强沟通,指导护理。后期根据需要,就常见问题进行小讲课,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3.2调查中还发现:部分有一定自理能力、年龄较轻、学历较高的患者及家属对家庭护理的相关内容需求很高,主动和医院科室人员保持联系,掌握的也较快。并将自己的康复情况及时和康复机构的人员沟通,在指导下按计划执行。但也存在部分患者或家属因种种原因未能按要求执行,从而给患者造成了不良后果和终身遗憾。因此应着重加强对这部分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宣讲,以取得更好的家庭护理效果。

3.3 建议

3.3.1 加强心理疏导:由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的特殊性,尤其是存在青壮年患者较多,患病后患者及家属心理上难以接受的特点。故应针对病人的不同时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以成功病人为榜样,增强家属的信心,常与患者家属交谈,做好心理疏导。

3.3.2家庭式护理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目前社会大众对于家庭式护理的服务模式、法律法规、护理标准、护理流程等相关知识仍然缺乏,同时由于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导致家庭式护理在国内难于普及。未来需加强家庭护理的科普宣传,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而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

4 小结

护理人员的定期随访和指导,可以帮助患者制订详细的家庭自我护理计划,指导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增强患者和家属在预防并发症方面的意识。患者家属对责任护士提供的护理指导比较信任,对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较好,有问题也会主动打电话找护理人员咨询。从而使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到最低程度。这也要求护士必须努力学习多学科知识,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丰富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外,还应重视人的素质、注意人的社会性、研究人的需求,这样才能针对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患者的接受程度,因人而异地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有关所患疾病的基本知识,以符合现今的生理-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并在实践中更好地解决家庭式护理的现存问题。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