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管理心理学情绪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7 08:51: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管理心理学情绪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管理心理学情绪

第1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目前国内外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有三大研究内容:积极情绪和体验、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其中,积极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健康情绪作为人类情绪中很有适应意义的一类情绪,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发人类生命活力,改变不合理认知,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调整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具有广泛的功能与意义。当今高校大学生由于情绪管理问题而导致的身心受到伤害,成长成才中的阻碍等相关问题的不断发生,是摆在当今高校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解决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策略,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管理在解决大学生情绪问题中的指导作用,不仅是适应当前高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更是满足提高大学身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一、发挥积极心理学功能作用,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兴起,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不断拓展延伸,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也从以往对消极情绪、对人类的疾病和弱点的对比分析中转向更加关注人的健康情绪体验,关注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培养与美好心灵的挖掘。

1.积极情绪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由于缺乏情绪管理教育指导而导致大学生中出现的人格问题、道德问题、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就业问题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现象的不断频发,积极开展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积极情绪管理的策略研究,可以进一步发挥积极心理学引领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通过探寻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更好地发挥积极情绪管理在解决大学生情绪问题中的主导作用,科学利用积极情绪会汇聚的正能量效用,助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的引领、指导、激励和升华的心理功能作用,充分体现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在促进大学生为引领,以大学生情绪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依托,以积极情绪汇聚的正能量为载体,以有效发挥积极心理学重要的功能作用为目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制高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预防和矫正心理问题和关注发展和幸福并存,因此,必须把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科学有效地心理健康模式,科学利用积极情绪会汇聚的正能量效用,助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更好地实现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的引领、指导、激励和升华的心理功能作用,对于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大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才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明确目标任务,激发大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积极心理学的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更高目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其目的就是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因素。

1.发挥积极情绪管理汇聚正能量的积极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更高目标;积极情绪管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为高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明确而目标任务。它以全新的视角改变了以往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将关注心理问题消极方面产生的不良影响,转向关心大学生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塑造,关注大学生的积极认知加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社会行为,并将如何培养积极健康的快乐的人才作为未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提出,为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管理汇聚正能量的积极作用,让积极情绪管理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助力正是本文开展研究的亮点所在。

2.培养大学生个体发掘自身的潜能与力量,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大学生好学、乐学、勤学与积极乐观向上。运用保护性因素促进心理弹性的形成,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以充满快乐的希望和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心灵状态,运用科学有效利用积极情绪管理策略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不断增强大学生积极情绪的感受力,提高大学生情绪智力,挖掘潜力、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提升幸福指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发挥积极情绪管理作用,提高大学生情绪智商,让积极情绪在情绪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积极情绪在情绪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势在必行。

3.开发大学生情绪智力,自觉养成积极的品质,塑造积极的自我,追求积极的改变,营造积极的关系。调节情绪健康应重在关注人的积极面,调动人的积极性。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 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资源来帮助一般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努力获得美好的生活。科学有效利用积极情绪管理的方法策略,就要学会积极认识情绪,积极表达情绪,积极地调整情绪。从认知、情境、平衡、社会支持等角度全面调节情绪,达到情绪健康。调节情绪、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应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为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加油。

4.以积极情绪心理学“培养个体积极心态”理念为指导,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积极心理学这种关注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从关注负性情绪转向关注积极情绪。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心态,通过自我教育实现积极的认知加工,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如乐观、希望、自我接纳、自尊、宽容、逆境中的心理弹性、审美体验、智慧灵性等;人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包括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流畅感、快乐感等;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包括社会凝聚力、利他行为、社会责任感、宽恕、仁慈、爱的能力等,为大学生拥有阳光心态,闪亮青春给力。

三、发挥积极情绪管理策略效用,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全新研究价值取向,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以新的启示。随着当今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伤害事件不断频发,加强高校大学生积极人格塑造,进一步发挥积极情绪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成长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

1.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研究需考虑性别、年级、生源以及产生情绪障碍原因等差异。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逐步由依赖走向独立,进入成人社会的关键时期。许多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因而出现不适应现象,包括奋斗目标的失落、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学习适应的不良、交往的困难等。相应地采取的对策就应该不仅包括树立牢固的科学人生观、在学习中探索“适应期”规律、进行“适应期”的心理调整、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等,更应该考虑大学生情绪管理中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生源差异、产生情绪障碍的原因差异,充分利用策略去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专注、快乐、兴趣、挑战性,干预的关注点在学生体验主观幸福感受、成功感和学习乐趣,建构学生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满意度,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战胜挫折的心理弹性,而不是单纯的克服消极情绪,这样才能通过积极心理学更有针对性地发挥大学生人性中的积极情绪的功能。

2.发挥积极情绪效用,增强学习动力。积极心理学的关注点在积极的情绪和动机。积极情绪具有更加持久的适应功能。比如,失败的反馈会造成对悲观的夸张,夸大危险,令人焦虑;而成功的反馈造成人对成功的整体的“乐观偏向”,使人积极克服困难,低估危险。研究发现,伴随着正性情绪的积极状态的认知,产生了不同寻常的思考、灵活和创新的学习,对新知识的接纳变得更加敏感。对大学生情绪问题的产生与影响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比中性的和负性的情绪更能促进大学生学习、提高智力,挖掘潜能,激发创造力。且积极的情绪还有助于消除负性情绪、扩大人的心理资源,使人在逆境中具有容忍挫折的心理弹性。积极的情绪更能维持长久的行为动力,更加有利于人们发挥潜能,尤其是高级的学习、创造性智力。积极情绪使人变得更加稳定,目标明确,效率更高,目光更加深远,力量更加强大。这种积极性不是一时的热情和冲动,而是永久的、可持续发展的、稳定的,它能引导大学生在幸福感中学习,幸福快乐成长。

3.运用积极情绪管理的方法策略,客服消极情绪带来的影响。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压力会越来越大,挫折如影随形,增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尤为重要。作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积极情绪管理心理素质。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专门机构,如何发挥情绪的主要作用,有效利用积极情绪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克服不良情绪带来的影响,调动积极情绪汇聚的正能量,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效果。情绪管理隶属管理心理学,是寻求激励人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生活质量,幸福程度。

4.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大学生不合理认知。管理情绪要运用改变认知是一种非常重要情绪管理策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积极的认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面的同时,更能看到积极的一面,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满。 调节情绪要注意行为调节。不良情绪已经发生时,可以通过一些行为上的改变而加以调节。也许这些行为是琐碎的,但却是获得良好情绪的有效途径。加强情绪智力的培养,积极的方法手段应对不良情绪,调整解决副性情绪带来不良影响,帮助大学生自觉养成积极的品质,塑造积极的自我,追求积极的改变,营造积极的关系。开发大学生情绪智力,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关于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当前,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很多,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等,都成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新的热点。关于积极情绪与健康关系。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对保持或促进生理健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第2篇

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情绪是人类活动的动力源泉。企业的发展前景、领导的情绪行为、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工作压力、职位晋升、薪酬状况及在企业中的安全感,甚至个人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否、父母的身体状况等,都会影响员工的情绪。一般来说,处于情绪低潮的员工身心能量内耗较大,工作效率大大下降,绩效完成不佳,管理成本加大。大量实践证明情绪管理对现代企业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重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数据表明,我国每天产生职业病人5000个,企业界每天为其支付2000万元人民币。在职业病人中因压力等诱因引发的心理情绪类疾病占的比重较大。

传统的组织设计的本质目标是为了控制情绪。很多人认为,一个运作良好的组织应当能够成功地消除挫折感、愤怒、爱恋、憎恨、喜悦和悲伤等情绪,这些情绪被认为是理性的大敌。但是,传统观点的局限性在于,过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强烈的情绪上。其实,情绪在大多数时间里是处于温和的激活状态之中的。以前企业管理者误认为任何形式的情绪都是破坏性的。当考虑到情绪时,人们总是集中讨论强烈负面的情绪,如愤怒、挫折感等,认为这些情绪会干扰员工的工作能力。情绪很少被看为是建设性的或者能够刺激、改善工作绩效的因素。

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有机体生理和心理的任何变化与发展,都是为适应环境所必需的,我们的情绪本身具有功能上的有用性。 管理者对员工情绪管理要转变传统思维,以心理学作为新的管理工具,以正面的心态去面对员工的情绪反应。将情绪出现视为问题的信号,将问题出现视为学习的开始,辅导员工、帮助员工利用情绪能量,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以下针对日常工作中,员工经常出现的情绪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之道。

一、不愉快

1、员工情绪感受 情绪感受并不是特别强烈,但有可能持续延绵时间较长。最大的困扰是造成好像诸事都不顺的假象,进而会导致精神不振,不耐烦、不安、沮丧、无奈,工作和生活没有奔头和热情。这类情绪被形象的比喻为“梅雨情绪”

2、诱绪的原因 目标进展不顺利;与目标相关的事情或某个环节处理起来有麻烦;结果与预期有差距。

3、解决方案

方法一:确定员工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并探讨目标的可行性 ,协调好“想要、需要、能要”的关系。一是使“想要”真正满足现阶段的“需要”,而不是好高骛远、贪慕虚荣、在职务、薪酬、生活水准上盲目攀比。二是检验“需要”是否匹配“能要”的标准,既自我现阶段的能力、未来的潜力能否支撑需要达成。

方法二:确定员工达到目标的动机强度。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并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力。只有强烈动机才会推动员工愿意去行动,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一会交流目标的确定是内在还是外在诱因引发,是自己想要,还是他人的期待。二会探寻是正诱因还是负诱因,凡是个体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时为正诱因;凡是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时,为负诱因。遵守考勤制度不迟到、早退的正诱因是拿到全勤奖;负诱因是不愿被批评、扣奖金等。总之要从不同维度帮助员工找到实现目标的动力。

方法三:评估员工实现目标做法的可行性、坚持性。在管理经验中发现,正确目标确定后,达成的方法是否可行至关重要。有的员工采用的方式方法与实现目标不能匹配,甚至是背道而驰,都会造成目标实现的流产。比如有个车间的组长为自己确定的目标是要提高班组的凝聚力和协作力。他的方法是自己承担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同时用一些小恩小惠感化组内不愿配合的人。其结果是组内积极向上的风气非但没有树立,年终对组长的民主评议是不称职,该组长非常不解,情绪不振。除了方法要可行,坚持去完成匹配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利用科学的激励措施和目标管理是帮助员工实现持之以恒的有效方法。当员工开始行动、并用正确方法、坚持不懈去做的时候,不愉快的情绪就会消弱或者消除。

二、害怕

1、员工情绪感受 害怕的范围由于强度不同,其表现可以从最轻微的关注到强烈的担心、焦虑、恐惧。对现实的影响是因过度紧张制约正常的工作所要求的思考和行为能力。有的员工会畏手畏脚,甚至以逃避的方式化解害怕。

2、诱绪的原因 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处理不力;对预计发生的事情没有做好心理和能力上的准备;认为可能会出现不利的结果。

3、解决方案

方法一:从害怕中发现自己要什么。害怕意味着在意、重视,害怕指向哪里,也是对自己要达到目标的一次重新确认。比如,害怕即将到来的竞聘上岗不能有满意的职位,既表明自己要求上进,又表明权利动机可能是自己的内驱力。

方法二:想方设法弥补以往的不足和损失。对于已成事实的不足和损失引发的害怕情绪,立即止损是最有效的。针对出现的问题,迅速制定补救的方法。比如出现了轻微的事故,员工既害怕惩罚又不敢在原有岗位继续工作,认为这样可以规避风险。针对这一情况,即要客观及时的给出处理方案,并做好情绪安抚的同时,从正确的操作方法上强化训练,不仅会消除害怕担忧,也提高了安全生产的意识和能力。

方法三:认可做防卫性悲观者。有的员工有适度的害怕、焦虑情绪是值得尊重和倡导的,这表明对工作的敬畏,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紧急的工作之前。管理者要做的是帮助员工把事前担忧转为制定防卫性的策略,把担忧视为隐患,迅速落实防范措施。从心理学的视角看,事先的直觉是有价值的,是多年经验和知识积累后的感性呈现,要做到不忽视、不放大,而是有效利用。

方法四:利用墨菲定律尽快弥补预想问题。墨菲定律是美国的一名工程师爱德华·墨菲作出的著名论断:“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更为直接、简单的表达形式是越怕出事,越会出事。害怕与侥幸的情绪常常并存,遵循墨菲定律就是帮助员工要聚焦害怕所指,平时清扫死角,消除不安全隐患,不存侥幸,降低事故概率。

三、生气

1、员工情绪感受 范围包括从轻微的不悦到愤怒、大发脾气等。 生气的级别越高,会从心理的感受影响到身体。有的员工会有心脏、血压异常,慢性病发作。这也是引发职场中员工恶性冲突、损害公物设施的诱因。

2、情绪诱因 因为有人触犯了自己的原则和别人生气;因为未能坚守自己的原则跟自己生气。

3、解决方案

方法一:辨识自己的原则是否正确。有的员工可能由于个性特质、成长环境的因素,思维比较固执,缺乏变通,表现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遭到其他人的质疑、不解,会引发激烈的情绪反应。对此类员工,在平时要多选择与本人利害相关度小的问题,引入多维理念,训练接纳与融通的能力,提升反思、自省的能力。

方法二:以惯有行为昭示自己的原则。如果员工的自我原则是正确的,要告知员工在日常工作和互动中,以惯有的言行彰显自己的原则,不要言行飘忽不定。这样利于其他人对自己心理行为模式和规律的了解、理解、熟悉、匹配。

方法三:有效地表达被冒犯后的不满。如果与同事间发生争执、或者被冒犯,过度压抑情绪、委曲求全是不可取的。要训练员工用科学的表达情绪的方式,如“我信息”交流法、“三明治”法等表达情绪,化解关系的紧张与冲突,推进职场关系良性发展。

四、挫折感

1、员工情绪感受 个人需要未能得到满足,心灰意冷,万念俱灰、悲观、忧郁,甚至还会出现攻击。

2、情绪诱因 认为自己能比现在做得更好,但没有;现在所采取的办法都无效;没有找到解决问题更好的办法。

3、解决方案

方法一: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员工受到挫折时,除了要对原有目标评估外,也代表旧的方法不适合,要帮助员工利用各种资源,集思广益开展头脑风暴找到新的解决方法。

方法二:通过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挫折也代表员工的能力出现一些欠缺和短板不能应对局面和问题。抓住巩固和提升的良机,从能力的维度帮助员工成长,会极大地保护其自尊不被伤害,并看到成长的期望。

方法三:寻找新的社会支持资源。告知员工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谁能帮助他,如何获得帮助,会让员工有效的降低挫败感,树立信心和勇气。

五、失望

1、员工情绪感受 因希望未实现而不愉快。它会使意志消沉,长久或永远地丧失追求。职场“混一族”,有相当一部分由此类情绪长期不能释怀引发。

2、情绪诱因 对期望值和达成的方法都存在困惑;尚未看到阶段性的成果。比如员工感到加薪和提职的承诺并没有兑现,就不再信任组织和管理者,并感到失望,甚至对未来不报希望。

3、解决方案

方法一:检查目标可行性和付出的持久性。失望往往是由此类问题引发。

方法二:重新设定能调动追求兴趣的目标。动机和兴趣是激发行动激情的重要因素,一些员工设定的初始目标缺乏动力,就不能坚持,进而感到失望。

方法三:制订阶段性目标并从成果中得到鼓舞。帮助员工设计阶段性目标,要注意可量化、感知到完成的进展、便于实际操作、周密具体。

方法四:寻求其他更容易获得成功的方法。有效的就多做,多做对的就没时间做错的;无效的就探讨新的试一试。

六、后悔

1、员工情绪感受 对没有做到、做好的的事感到懊悔,或者是事后对结果的一种不认可、不甘心的反思状态。

2、情绪诱因 原有确定目标的价值观与当下的价值观在重要性的排序上发生变化;本来有一个更好效果的作法但没有采纳或应用。一个主动选择销售岗的员工,最初的想法是有提成,收入会高一些。但是面临经常出差、业绩指标压力大的现实,就对当初的选择很后悔,感到目前自己最需要的是工作生活平衡,而不是收入高。

3、解决方案

方法一:价值观变化的需求确认。当价值观变化后,需求和目标也会发生变化,此时要告知当初的选择是当时的利益最大化;同时对当下需要和能要做评估、平衡。

方法二:改变现状的动机确认。对现状不接纳,可以确定新的改变目标,评估动机的强烈和持久度。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 情绪管理 团体辅导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他们的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大起大落,摇摆不定,跌宕起伏,时而激动时而平静,时而积极时而消极。学习成绩的优劣、同学关系的好坏、恋爱的成败等等,都会引起大学生情绪的波动。他们的喜怒哀乐常形于色,处在心理发展由未成熟走向成熟的大学生,经常被自卑、过度焦虑、抑郁、易怒、恐惧、嫉妒和冷漠的情绪困扰。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的“情绪管理工作坊”在调查中发现,在18个备选项目中,420位参加调查的同学最感兴趣而又最觉无力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1]。有研究发现,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2]。因此,大学生特别需要情绪管理。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运用团体动力学、精神分析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作指导,将有同质性问题的学生组织起来,在具有专业辅导经验老师的带领下,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心理辅导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情绪的类别,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对自身发展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影响,掌握发现快乐的方法,学会恰当表达愤怒的方法,学会运用理性情绪疗法来调节情绪,并将学到的新知识新经验应用到自己日常生活中,在日常交往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3]。这对于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合理、科学的情绪应对方式,增强自身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通过在校园中张贴海报,采取自愿原则招募符合相关要求的大学生。并根据问卷调查和面谈,从中筛选出遵守团体约定,愿意交流情况的10名学生。结合他们的情绪管理特征进行干预。

(二)方法。

1.SCL-90 症状自评量表。由Derogatis,L.R于1975年编制,王征宇等1984 年修订,共计9个因子,为9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症状从没有到严重,依次为1、2、3、4、5。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分数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该问卷是标准化的症状自评量表,能较好地反应大概一周来病情变化和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真实性,问卷是标准化的症状自评量表,能较好地反应大概一周来病情变化和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真实性。

2.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采用王飞飞编制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4]。问卷包括5个主因素: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采用五级评分标准,其中19道为反向记分。总问卷的同质性信度为0.8276,各因素的同质性信度在0.5957~0.7829之间,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6683,各因素的分半信信度在0.5145~0.7522之间,说明本研究所构建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和维度模型是比较稳定和可靠的。量表总分为5个维度的题项分数之和,即38个项目的题项分数之和,分数越高情绪管理能力越好。

3.反馈及自我评价量表评估。每次活动后团体成员填写本次活动的《团体单元回馈表》,活动结束后填写自编的《团体活动成员反馈表》,该问卷主要收集团体成员对团体目标达成、团体凝聚力、团体的满意程度,以及团体成员对情绪管理的改善状况等各方面的评价。并对本次团体心理辅导进行个人总结,以了解团体成员对本次辅导活动的看法和感受。

(三)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由5次活动组成,每次活动时间为1小时,每周活动1次,采用游戏、讨论、行为训练、心理剧等形式进行。

(四)活动方案。

第一单元,相见欢。使成员之间尽快认识,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澄清团员的期待,了解团体目标,订立团体规范,建立团体的共识和默契

第二单元,情绪明晓。进一步增进成员的了解和接纳,增加团体凝聚力和成员的归属感。使成员辨别各种情绪,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对自身发展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影响,提高情绪表达能力和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

第三单元,情绪万花筒。使成员了解不良情绪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害处,识别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掌握发现快乐的方法,学会恰当表达愤怒的方法。

第四单元,情绪ABC。使成员了解“想法”对情绪的影响,意识到可以通过改变“想法”来调节情绪, 树立合理的信念,改变想法,改变情绪,进一步探讨调节情绪的方法。学会运用理性情绪疗法来调节情绪,将学习到的新知识新经验应用到自己生活实践中,在日常交往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第五单元,珍重再见。引导成员回顾整个团体历程,检视自我的成长,分享收获,处理离别情绪,给予彼此祝福。使成员能够彼此保持联系。希望给团体成员留下美好的印象,圆满的结束团体。

(五)数据统计分析。

辅导前后测所有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7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结果

(一)症状自评量表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四个因子上,团体辅导前后测具有显著差异,经过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后,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四个因子上有显著提高,说明团体辅导的效果显著。

表1:症状自评量表数据分析结果(M±SD)

注:*表示p

(二)团体辅导前后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因子及总分上都具有显著的差异。经过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后,学生在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积极补救能力有显著显著提高,说明团体辅导的效果显著。

表二: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 均值比较(M±SD)

注:*表示p

(三)团体辅导后成员自我评估。

每次团体活动结束后,都请成员填写《团体单元回馈表》,以此对单元活动进行评估。由下表可以看出,团体成员对这次团体辅导活动场所、时间、内容、团体氛围、团体互动、带领方式等方面都比较满意,都给予好评,平均得分在7.9至8.9之间。

表三:团体单元回馈表

在最后一次活动结束后,请团体成员对团体效果进行评估,填写《团体活动成员回馈单》。从团体成员对活动的意见反馈的结果来看,大部分成员对团体心理训练是满意的,认为团体的目标圆满完成的占85%。在满意程度上,非常满意为73%。在效果上,认为对自己的情绪管理有帮助的占68%,认为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有明显改善的有72%.其它如团体的凝聚力、团体成员对自我和对他人的了解程度,对团体的喜欢程度都达到80%以上,说明情绪管理团体对改善成员的情绪状况是有效的,团体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从成员在团体辅导后自我评估看,团体成员加深了对自我和对他人的情绪的了解,大部分团体成员认为自己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处理情绪方面明显改变。认为自己在团体辅导后能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情绪管理中。

三、讨论

(一)团体辅导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学生后测与前测的总分和平均分比较显示,辅导后学生的总分和各项得分均低于前测的分数。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四个因子自评分量表上前后得分呈现显著差异(p

1.团体心理辅导感染力强,提高了辅导成效。团体心理辅导,对于个体来说,存在多个影响源,除了团体领导者,也包括其他的成员。在团体情景中,组员在宽松的启发式的环境中通过讨论和交流,产生多种价值观、人生观的冲击和交织,促使个体在参与中观察、学习他人的情感反应及对待事物的看法,同时还可以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角度分析和方法。这样,可以做到彼此启发、相互反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源。

2.促进自我认识,提高自信心。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同学都会被负面的情绪困扰,长期的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懂得表达,最终导致伤人伤己。团体心理辅导注重建立一种良好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产生一种安全、温暖、被接纳的感觉。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通过团体活动,观察到他人在相同情况下如何自处,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可以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另外,团体心理辅导提供相互的交流,成员常会发现其他人也有与自己一样的困扰,这会缓解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也会改变自己的自我评价,从而提高自信心。

3.提供了宣泄情绪的机会,使成员认识到有些负面的情绪是可以调整的,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合理的宣泄。团体心理辅导能把过去的社会生活情景再现,借着不拘形式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为参加者提供改变自己的机会,促使成员去深入探讨怎么管理自己的情绪,从多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总结出实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也可以促使成员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形成对他人的理解。一些情绪自然而然的就管理好了。同时,还可以借由“心情释放”这样的活动把埋藏心底的感受,平时压抑的不满或不敢说的话说出来,坦率地表达内心的愤怒、苦闷和抑郁情绪,这样可以减轻成员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从而更能理性地分析问题。

4.通过相互作用的体验,得到多方面的反馈,使成员获得他人对于自己情绪的看法,从而有利于成员反省自己身上存在的自卑、偏激、固执、嫉妒、怀疑等不良品质,并使成员有意识的去学习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

5.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内容合理,能让学生真正投入活动当中。在团体心理辅导之前,首先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征和常见的情绪困扰,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结合成员所做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结果,分析了成员的情绪管理特征和常见的情绪困扰,为后来的团体辅导认清了辅导的侧重点所在。团体辅导的活动内容设计针对性强,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除此之外,每个单元活动都严格按照团体心理辅导的标准模式分为热身阶段、运行阶段、结束阶段。每次活动后都要完成对本次活动的总结,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及时总结学习到的技巧和个人问题所在,使辅导达到最佳效果。

四、结论

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干预是有短期效果的。在大学生中进一步广泛尝试情绪管理的团体辅导,对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学红.浅议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学术论坛,2007,(36):152—53.

[2]安静.ABC理论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启发—基于一项调查的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08,(4):103-106.

[3]张改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的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与实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4):288-290.

[4]王飞飞.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5]杜继淑,王飞飞,冯维.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9):75-80.

[6]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l996:l2.

[7]尚云,李辉,高俊.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5):369-371.

[8]刘海燕,郭德俊.近十年来情绪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4, 27(3): 684-686.

[9]吴娟,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实证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第4篇

关键词:中学生 情绪智力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88-01

1 引言

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普遍重视。有关研究表明我国有10%~30%的青少年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1],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而查阅相关文献可知,以往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某一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调查[2-4]、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培养措施的探索,也涉及到心理健康与自我概念、父母教养方式、社会适应、应对策略等因素的相关,但考虑到情绪智力的文献很少。情绪智力最早由Mayer和Salovey于1990年提出[5],一般被定义为个体适应性地知觉、理解、调节和利用自己及他人的情绪的能力[6-7],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健康[8]。作为正处在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他们具有很多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其进行情绪智力的培养和提高,将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求为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提供相关资料。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遵义地区四所学校的1200人进行调查。

2.2 研究工具

中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由黄辛隐教授编制,共有37个项目,包括八个因素。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由王极盛教授1997年所编制,由60个项目组成,分为10个分量表。

2.3 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3 结果

3.1 遵义市中学生情绪智力的一般特点

经描述性统计可知,中学生情绪智力总分得分在46-115之间,平均数为83.66,标准差为12.05。对数据进行次数分布统计,中学生情绪智力的八个因素和两个维度上的得分都近似正态分布,其总分也呈近似正态分布状态。

3.2 中学生情绪智力在男女性别上的差异

经独立样本T检验,在性别维度上,中学生在情绪智力的八个因素、两个维度和总分上都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并且所有的差异性都表现为女生得分要显著高于男生得分。

3.3 中学生情绪智力在不同生源地上的差异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在不同生源地维度上,中学生在情绪智力的八个因素、两个维度和总分上都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体现为城市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得分。

3.4 情绪智力不同水平下的心理健康差异分析

参照高低分组法,将情绪智力得分划分为高、中、低三组,对其进行心理健康差异性的研究,经方差分析,不同的情绪智力水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显著(F=32.78,p

4 讨论

4.1遵义地区中学生情绪智力的一般特点

通过次数分布统计,中学生情绪智力的八个因素、两个维度及总分上的得分都近似正态分布,说明遵义地区中学生的情绪智力及各因子的发展处于正常状态。

4.2 性别差异

在性别维度上,女生的情绪智力总体好于男生,在处理“自我情绪”和“他人情绪”的各种能力要明显好于男生。这是由于男女生自身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所决定的,女生的情感相对男生比较细腻,内部心理反应比较敏感,此外,女生的角色被社会要求更加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理解他人,注重生活细节;最后,女生相对比较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的心理活动,情感上容易得到宣泄。

4.3 生源地差异

在生源地维度上,城市学生情绪智力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原因在于,首先,城市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高于农村,从事的职业的多样性,对教育子女的方法也呈现多样性,从而在提高子女情绪智力上提供了先决条件;其次,在家庭环境上,城市学生大多数处于良好的环境中;第三,在教育程度上,城市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所受到的重视程度高于农村,因此,城市中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水平要优于农村学生。

4.4 相关关系

由前文可知,情绪智力三个等级两两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很显著,说明情绪智力的发展状况,对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客观上,情绪智力比较高的中学生,由于善于认知自己和对方,因而能很快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和谐;在主观上,情绪智力高的人在情绪及情感上能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把握,能够经常持平和心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效的情绪处理,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提高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情绪智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景英.中学生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2007,(5).

[2]叶曼.湖南省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湖南:中南大学学报,2008,(5).

[3]周春兰等.寄宿制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广东医学,2009,(9).

[4]邓厚才等.贵阳市城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8).

[5]MAYEP·JD, GEHERG.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emotion [J].Intelligence.1996,(2).

[6]Salovey P, Mayer J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1990,(9).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4例中,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龄46~77岁,平均(62±11)岁;疾病分类:高血压患者22例,冠心病患者15例,慢性心力衰竭12例,心肌梗死患者5例;NAYA心功能分级:Ⅱ级25例,Ⅲ级29例。观察组54例中,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45~79岁,平均(62±12)岁;疾病分类:高血压患者21例,冠心病患者54例,慢性心力衰竭13例,心肌梗死患者6例;NAYA心功能分级:Ⅱ级24例,Ⅲ级30例。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各自疾病临床诊断标准;②对本次研究知悉,于知情同意参与书上签字确认。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统严重功能障碍;②高危类需要实施个体化护理而不适宜参与本次研究;③意识障碍;④合并精神疾病。2组患者年龄、性别、心功能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同时实施心内科临床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健康宣教、用药、病情观察、康复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入院后主动而温和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详细为其介绍住院环境及诊治程序,给予足够的关心与尊重,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信任度,以减轻患者的自卑与紧张。②加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做好全面的健康教育工作,根据患者接受能力采取发放图画手册、视频教学、一对一讲解等方式令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知识、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向患者详细讲解各检查项目及治疗措施的意义与重要性、治疗方案的优势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等,以全面提升患者对疾病、治疗、康复的认知度,减轻担忧、恐惧等不良心理。③针对性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互动与交流,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告知其当前所存在的不适症状属正常现象,以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同时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与鼓励,令其能感受到亲情般的关怀,树立起治疗、康复的信心;另外,要积极动员患者家属,指导家属积极引导患者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并协助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放松、转移注意力等护理,同时叮嘱家属日常不可在患者面前表露出悲伤、不耐烦、厌烦等情绪,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安抚与鼓励,令其获得足够的家庭支持,进而勇敢面对自身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实施。

1.3观察指标

[2]:①观察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改善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SAS与SDS均包括20个问题条目,总评分范围均为25~100分,SAS评分>50分即存在焦虑情绪,SDS评分>53分即存在抑郁情绪,且评分越高,焦虑、抑郁状况越严重。②观察对比2组护理后治疗依从性,向每位患者责任护士发放自制治疗依从性评价表,评价2组患者住院过程中治疗、护理配合度,量表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三项,计算完全依从率与部分依从率为治疗总依从率并用于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护理后,观察组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62,P=0.064),见表2。

3讨论

心血管内科是临床重要科室,诊治患者为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类心血管疾病,而此类患者多以中老年群体为主,且具有病史长、发病急、病情严重、死亡率高的临床特点,常会对其生理及心理两方面造成严重创伤,而其中心理创伤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对该类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外,为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也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既往,心血管内科临床中常规护理的实施多以疾病为中心,以生理创伤为护理重点,而缺乏对心理创伤的干预,导致患者负性情绪无法得到改善,而优质护理的实施是以患者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不仅重视生理方面的护理,同时也针对患者心理创伤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如入院早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有效提升患者的信任感,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及临床治疗的认知度,心理护理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进而能明显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3]。在本次观察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SAS、SDS量表评分以及治疗总依从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也可表明优质护理的实施效果十分显著。综上所述,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优势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对提升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有着重要作用,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海芳.优质护理对心血管科患者负性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9,27(6):167-168.

第6篇

[关键词] 冠心病;术后;抑郁;负性情绪;护理干预;P物质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0-0082-03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群高发病,是我国因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主要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资料显示,冠心病患者多有情绪障碍,且以抑郁为主要表现。在众多冠心病危险因素中,抑郁已经被确定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1]。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患者抑郁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常表现出机体内环境中细胞因子的改变,并对负性情绪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P物质(substance P,SP)是与机体负性情绪相关的介质,其异常表达时可以引起相关的神经疾病和症状[3]。本实验观察特定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术后患者的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特定护理干预后对血清中SP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术后患者作为干预组,共260例,其中男168例,女92例,年龄46~78岁,中位年龄59岁,平均(59.7±8.3)岁。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②伴有严重内脏器官疾病的患者;③近6个月家庭中有重大变故的患者;④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或不能正确理解量表中内容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排序,之后依据随机数字表的随机原则分为干预组(130例)和对照组(13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中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专科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包括常规的基本护理、专科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特定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积极的心理干预、放松疗法、细化的健康教育、促进家庭社会支持等系统护理干预。主要内容:①积极的心理干预,主要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分四个阶段进行(每天1次,每次0.5 h,共4周)。第一阶段(第1周)为心理诊断阶段,和患者及其家属形成良好的关系,努力探寻患者内心的不良问题,和患者积极进行沟通,找出患者发病时不良心理问题的根源。第二阶段(第2周)为领悟阶段,针对第一阶段我们找到的原因,使患者积极面对问题。第三阶段(第3周)为修通阶段,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主要包括使患者对病因进行积极正确的认识,使患者对疾病后周围人们对其态度改变的正确认识,并让患者内心形成与错误观点做斗争的方法,使患者对其观点进行内心自我辩证,努力自已纠正。第四阶段(第4周)为再教育阶段,也是治疗的巩固阶段,让患者强化治疗效果,并逐渐养成与错误理念进行辩论的方法。②放松疗法:应用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等帮助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放松疗法包括头部放松法、四肢放松法等,每日3次,每次30 min。音乐疗法可选择舒缓的轻音乐,如《梁祝》、《天鹅湖》等,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减轻压力反应,降低对当前应激事件的敏感性[5]。③细化的健康宣教:通过系统化健康教育流程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成功病例等,给予患者关于疾病的正确导向,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认知水平,需注意的是应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理解及接受水平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和技巧。据报道,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心理相关性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躯体症状的改善[4]。术前做好患者的指导、饮食指导、排便指导、术后康复指导等,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行为方式,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解答,消除患者的顾虑,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有重要帮助。④促进家庭社会支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兴趣专长,参加适宜的文娱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减少对疾病的过分注意。鼓励亲朋好友进行探视陪护,给予患者关爱和鼓励,鼓励患者增加社会交往,消除其孤独感。干预共进行4周。

1.3 抑郁量表的应用

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纳入对象进行评定,分数20~80分,分数越高抑郁症状越重[6]。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时间为25~30 min。于干预前和干预3周后的次日进行评定。

1.4 满意度评价方法

应用自制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包括服务态度、基础护理工作、护理知识告知、病房管理、患者关爱、工作能力、技术操作7项[7],计算“满意”人数的百分比。

1.5 SP的检测方法

SP的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抽取纳入对象的空腹静脉血,应用ELISA法进行检测,严格按实验步骤操作,并均由同一技师完成,努力减少误差。于干预前和干预三周后的次日进行抽血检测。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AS 6.12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以P=0.05为检测水平判断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干预后抑郁评分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抑郁评分的比较(x±s)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干预后SP表达的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P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血清中SP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清SP表达的比较(x±s,pg/mL)

2.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满意率的比较

干预组干预后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满意率的比较

3 讨论

冠心病作为一种心身性疾病,受心理因素影响。现代医学证实,长期的情绪郁闷和精神紧张是冠心病诱发的重要因素之一,焦虑和惊恐直接引起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兴奋交感神经和冠状动脉,诱发并加剧心肌缺血,从而影响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其活动耐量。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冠心病有效的重要手段,但该技术属创伤性操作,手术风险较大,而且医疗费用高,加之患者对介入手术缺乏足够的了解,可引起患者强烈的心理、生理反应,其中焦虑、抑郁是最常见的应激反应。这些不良情绪已被研究证实可以引起体内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理病理改变,如儿茶酚胺的过量分泌、心率加快、脂类代谢紊乱和血压上升等,对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8]。而SP是一种脑肠肽类的激素样物质,也是最早发现的神经肽类物质,SP不仅调节神经递质,还可以调节机体多种免疫和内分泌的反应。SP主要分布在与情感调节相关的部位,如下丘脑、杏仁核、海马、蓝斑、伏核等处,也有观点认为SP分布在与情感行为及应激调节相关的交感神经末梢[9]。SP作为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具有促进焦虑和抑郁发生和进展的作用。因此SP表达失调或失平衡是抑郁障碍情感异常表现的病理机制之一[10]。

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干预组可以改善抑郁评分,且临床满意率高,提示临床中可以针对抑郁情绪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和负性情绪。通过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使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降低,治疗依从性提高,抑郁程度明显降低,也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担心程度下降,因此临床意义明显。干预前两组血清中SP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血清中SP表达下降,由于SP与抑郁的发生和进展均相关,因此护理干预的良好效果与对SP的有效下调有关,也充分证明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SP异常表达均是引起情感相关细胞因子级联反应的始动因子,SP也可能是与疼痛相关的物质,因此冠心病患者继发SP升高,可引起一系列情感相关指标的改变。如果治疗有效地下调血浆中SP的表达,可能对治疗及负性情绪的恢复有一定价值。SP异常表达时可通过对下丘脑或杏仁核的刺激使HPA轴活性增强,促进抑郁的进展。SP异常表达是引起情感相关细胞因子级联反应的始动因子,血浆中SP的改变可以促进抑郁的发展。抑郁水平和SP的高表达也直接影响心脏自主神经失衡的程度[11],因此护理干预下调血清中的SP表达,对治疗或改善冠心病术后抑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术后患者抑郁情绪有明显改善作用,同时能有效地下调血清中与抑郁情绪进展相关的SP的表达,临床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邓建新. 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31):1091-1093.

[2] 高筱雅,李玲,王慧杰. 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P物质水平的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5(34):308-309.

[3] 杨斌,王有德,张兰,等. 抑郁症患者血浆P物质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06,2(39):78-80.

[4] 陈晶.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手术前后焦虑与抑郁调查及心理干预[J].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1711-1713.

[5] 李建美,卢竞前,杨蓓,等.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焦虑、抑郁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9):213-214.

[6] 庞久玲,张静涛,刘军,等. 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3):325-326.

[7] 陈佳. 开展无缝隙护理对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4): 134-136.

[8] 吴敏娇. 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4):85-86.

[9] 翁孝琴,陈佐明,杨宾.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P物质水平与抑郁焦虑症状的相关性[J].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3):512-514.

[10] 廖继武,潘集阳,刘亚平. 双向抑郁障碍血清神经肽Y、P物质水平及相关因素[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5):273-275.

第7篇

【关键词】 运动活动;情绪;自我概念;精神卫生;回归分析;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G 80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7-0792-03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 Mood, Self-efficacy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mong College Students/LIU Hai-yan*, KONG Qing-xiang, WU Xin-le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225009),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act of sport on mood, self-efficacy and mental health and to develop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MethodsThe inventory of POWS, GSES and SCL-90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mood, self-efficacy and mental health of 468 female-collegians. 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mood, self-efficacy and mental health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group and non-physical exercise group(P

【Key words】 Motor activity; Emotions; Self concept; Mental health; Regression analysis; Students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日益下降。研究表明,情绪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1-3]。自我效能感因其在人类动机和很多情境的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已成为临床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主要变量[4]。该研究旨在探讨运动、心理健康与情绪、自我效能感之间是否有更深的内在联系。如果能证明运动既能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又能通过影响其主要诱因(情绪、自我效能感)间接促进心理健康,将会为缓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拓思路,为更具针对性地制定缓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运动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扬州大学在校女大学生,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由专业心理学教师使用统一指导语进行测前指导,问卷填写完后当场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回收问卷512份,有效问卷468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91.41%。在468份被试样本中,一年级学生占20.94%,二年级学生占27.14%,三年级学生占24.79%,四年级学生占27.13%。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5]。心理健康水平的测定选用王征宇修订的心理卫生调查问卷SCL-90量表,该表共90个题目,包含10个因子。量表的效度系数在0.77~0.90之间,评定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评价时常用总均分和因子均分,SCL-90总均分分值小,表明心理状况较好,同样,因子均分分值小,表明某因子的不良症状较轻,健康状况较好。(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6]。由王才康等编制修订,该量表为单维量表,评价时只统计总量表,即把所有10个项目的得分加起来除以10即为总量表分,分值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较高。量表的效度系数在0.60~0.77之间,评定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3)心境状态量表(POMS)[7]。采用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祝蓓里教授1994年修订的心境量表(POMS),其信度在0.60~0.82之间,平均为0.71;问卷共分7个维度: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慌乱、自尊感。采用5级量表的形式(几乎没有=0分,有一点=1分,适中=2分,相当多=3分,非常多=4分),问卷的总分,即情绪状态总估价(TMD),其计算方法是:5种消极情绪(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得分的总分减去2种积极情绪(精力、自尊感)得分,最后加100。总分越高,表示情绪越差。 POMS是一种研究情绪状态以及情绪与运动效能之间的良好工具[8]。

1.2.2 运动群体的界定 运动群体定义为:除体育课之外,每周参加运动的频次为2次或2次以上,每次运动的时间为30~60 min,每次运动达到中等强度,此运动情况持续10周或10周以上。不能满足这个特点的即非运动群体[9]。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与非运动组女大学生情绪、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从表1中可知,运动群体的女大学生情绪、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均显著好于非运动群体(P值均

2.2 运动组女大学生情绪、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 从表2可知,运动群体女大学生的情绪状态与SCL-90总均分以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值均

2.3 运动、情绪、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它们之间相互关系,以心理健康(用y代替)为因变量,根据温忠麟等人建议的关于中介效应的程序[8],以运动(用x代替)、情绪(用G代替)、自我效能感(用Z代替)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表3显示,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受到运动的影响效果非常显著(P值均

综合上述结果,使用标准化系数绘制出分析图。见图1。

2.4 情绪、自我效能感在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中介效应的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一方面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直接正效应;另一方面情绪、自我效能感在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均起部分中介效应,即运动通过改善情绪状态、提高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有间接正效应,为了探索情绪、自我效能感在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均起多大的中介效应,哪个因素的中介效应最大。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ab/(c+ab)可以衡量中介效应的大小(a,b,c分别代表情绪、自我效能感、运动的标准化系数)[10]。依次计算了情绪、自我效能感在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中起的中介效应大小:情绪的中介效应=0.395×0.245/(0.456+0.395×0.245)=17.51%。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0.367×0.217/(0.456+0.367×0.217)=14.87%。结果显示,情绪在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的中介效应稍大于自我效能感,但差异不大。

3 讨论

3.1 运动对女大学生情绪、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发现,运动群体的女大学生情绪状态、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非运动群体。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是人格系统中的动力源泉,受环境、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等因素的影响。运动对调节情绪有积极的作用[11]。因为运动本身蕴含着许多对人的各种刺激,如克服困难、竞争、冒险、把握机会、追求不确定结果、达到目标、控制、成功、挫折等,这些也相应地引起人的各种情绪体验,同时还具有宣泄、中和、抵消和对抗负性情绪的作用。人们通过身体的活动,释放的不仅仅是能量,同时也释放了积压的负性情绪,引起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了人的心境状态水平。体育锻炼活动具有平衡效益,可产生“情绪改善”现象,即愤怒、抑郁、紧张、疲劳、慌乱(POMS)情绪降低,精力比原来充沛。在心境状态方面,愉悦性提高,愤怒性和抑郁性降低,因此运动群体的女大学生较少存在情绪状态方面的困扰。有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情绪状态;其次,经常参与运动的女大学生有较强自我效能感,因为运动促使她们的脂肪减少,肌力增强、弹性提高,体型改善;另外随着运动能力的提高,受到同伴的认可、鼓励,内外因素的影响促使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高[12-15]。已有大量研究证明,运动对心理健康的明显促进作用,与本研究完全一致[16-19]。

3.2 运动、情绪、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发现,情绪与SCL-90总均分以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女大学生情绪状态越积极,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情绪在运动影响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应显著。当3个指标同时预测时也是显著的,所以是部分中介效应。说明,一方面运动对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正效应,即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运动通过情绪对心理健康水平有间接正效应,稳定的情绪及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能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悲伤、抑郁、焦虑、恐惧、愤怒、暴躁等不良情绪都可能给心理健康带来危害[20]。而运动通过缓解抑郁、降低慌乱、增强精力、提升自尊,对心理健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对非运动群体女大学生,应引导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每周至少活动2次,每次30 min以上),经常性地参加运动以提高精力、增强自尊感、缓解抑郁、降低慌乱,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研究结果还显示,GSES总均分与SCL-90总均分以及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呈负相关关系。说明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将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地减少抑郁、焦虑、强迫、偏执等。这与钱铭怡等[21]的研究成果相一致。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中介效应显著,表明运动通过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水平有间接正效应,这是因为自我效能感通常被认为是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较高的自信心,这种较高的自信心会使个体更可能以乐观、求助和问题解决等积极的认知或行为方式应对各种生活事件,减少焦虑情绪,产生良好心态。提示应引导运动群体的女大学生多参与一些比赛项目,让她们展示自己,多次的成功经历和来自同伴的肯定、鼓励,能够有助于自我效能感提高,更好地改善运动者的心理健康。

4 参考文献

[1] 侯洋,李施漫,李毕琴,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情绪管理团体咨询效果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9,30(3):219-221.

[2] 李年红,章建成,夏文.内部和外部表象训练对篮球熟练者与初学者投篮技能学习的影响.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4):63-66.

[3] LANG PJ.A Bio-informational theory of emotional imagery. Psychophysiology, 1979, 16:495-512.

[4] BANDRUA A.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1986.

[5] 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上海精神医学,1984,2(2):68-70.

[6]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应用心理学,2001, 7(1):37-40.

[7] 祝蓓里.POMS量表及简式中国常模简介.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10(1):35-37.

[8] 黄晓东,黄永良.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对大学生心境和情绪的影响.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5(2):33-34.

[9] 殷恒婵,卢敏,王新利.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体育科学,2007,27(5):41-47.

[10]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11]卢敏,殷恒婵,薛红.情绪在运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应.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1):51-55.

[12]WEINBERG R, BUTT J, KNIGHT B,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 and effectiveness of imagery: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J Appl Sport Psychol, 2003,15(1):26-40.

[13]HALL CR, MACK DB, PAIVIO A, et al. Imagery use by athletes: Development of the aport imary questionnaire. Int J Sport Psychol, 1998,29(1):73-88.

[14]PAVIO A. Dual coding throry: Retrospectand current status. Can J Psychol, 1992(45):255-287.

[15]周秀军.不同目标设置对男大学生篮球个人技术和心境状态的影响.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3):30-311.

[16]付奕,于芳,刘定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中国体育科技,2006,42(5):120-125.

[17]喻坚.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福建体育科技,1997,16(2):52-54.

[18]李薇,陈莉萍,魏秀云.健心运动处方对提高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2):144-146.

[19]漆昌柱,徐培.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5): 117-119.

[20]朱风书,颜军,陈爱国.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139-141.

第8篇

【关键词】 心理健康;焦虑;唾液皮质醇;睡眠质量;医学生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 Salivary Cortisol, Sleep Quality, Menta l Health in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Guan Ruiyuan,Qian Mingyi,Liu Fang,N ursing School of Peking University,Beijng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salivary cortisol level, sleep quality, mental health in medical college studen ts under the pressure of terminal examinations.Methods The Stat e-trait anxiety in ventory (STAI-Form Y), salivary cortisol level,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 PSQI), and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were investigated in 43 medical students.The test was conducted twice, which were five weeks and three days before the te rminal examinations separately. Results The group with higher a nxiety showed wor se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level,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aliv ary cortisol compared to the other groups. Four weeks later, there was a signifi cant decrease in the little anxiety group in salivary cortisol, but no change insate anxiety.Conclusion Anxiety was steadily related with sl eep quality andmental health, where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 salivary cortisol w as unclear.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Anxiety; Salivary cortisol; Sleep quality;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医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考试频繁,处于长期应对压力的状态中。已有研究显示,医学生的 焦虑情绪和睡眠问题较为突出,而焦虑情绪对睡眠质量也有较强的预测能力[1,2] 。以往关 于医学生焦虑的研究多采用自评量表的测量方式,得到的测量结果多为主观评价,缺乏一些 客观评价的测评工具。唾液皮质醇作为反映应激状态的一个指标,近年来也被用于学生考试 应激的测评。有研究发现,高中学生在考试当天唾液皮质醇的含量有显著升高,而心理健康 水平也与皮质醇的变化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3]。而关于皮质醇在长期应对考试压 力的慢性 应激状态中的变化规律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测量医学生的焦虑状态、唾液皮质醇、睡眠 质量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等因素,考察不同焦虑状态医学生的生理指标、睡眠质量等方面的差 异,并考察自评焦虑状态与唾液皮质醇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其稳定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在某医学院校药学专业二年级学生中进行广告招募,排 除口腔溃疡患者,对4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唾液皮质醇的测量。其中有2名同学在测量 过程中脱落,有效被试为43人,平均年龄19.44±1.08岁,其中男生22人,女生21人。

1.2 调查工具

1.2.1 焦虑水平的测量 采用Spielberger等人(1983)[4]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 问卷(ST AI-FormY)。由2个分量表(分别测量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共4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按1 ~4级评分,各分量表分别累积计分,总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高[5]。

1.2.2 睡眠质量的测量 采用刘贤臣等译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6](Pittsburg h Sleep Qu ality Index, PSQI) 作为评价睡眠质量的工具。PSQI由23个题目构成,可划分为主观睡眠质 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应用和对日间功能影响7个成分, 每个成分按0~3分4个等级评定,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5]。 由于大学生都是集体住宿,作息时间基本一致,对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等因素的干扰较大, 因此本研究主要考察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以及对日间功能影响3个因素。

1.2.3 心理健康水平的测量 采用症状自评表(SCL-90)共90道题[7],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 、焦虑、 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等10个因素。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为0~4级评分,总分 作为反映综合心理健康状况的指标[5]。

1.2.4 皮质醇标本采集 于21:00收集唾液,被试被告知在收集唾液前3小时内不能饮酒、 咖啡等刺激性饮料。被试采集前漱口,静坐5分钟后,自然低头让唾液流入试管,最少收集2 ml,-20度冻存过夜至分析前,离心取上清测定。皮质醇的测定按照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 术有限公司所提供的碘(125I)- 皮质醇(Cor)放射免疫分析药盒说明书加样测定。

1.2.5 统计分析 所有原始数据均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1.0 统计软件包处理,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1.3 研究步骤 考试前5周对被试进行各个量表测量和唾液标本的采集,考试前3天重复收 集唾液标本,并填写状态焦虑量表。测量皮质醇的试剂盒采用同一批号,所有测量由同一名 实验人员完成,以减少测量误差。

2 结 果

2.1 男、女生的焦虑、唾液皮质醇、SCL-90和睡眠质量的状况及差异 按照性别将被试分为两组,比较男女生在焦虑、唾液皮质醇水平、SCL-90总分和睡眠 总分的差异。发现女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分均高于男生,而在其他指标上没有显著差 异,见表1。

2.2 不同焦虑水平的被试在皮质醇、SCL-90和睡眠质量上的差异按照状态焦虑的不同水平将被试分为3组,无焦虑组≤38分,轻焦虑组39~47分;高焦 虑组 ≥48分,3个组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都有显著差异,见表2。比较3组在皮质醇、 SCL-90和睡眠质量方面的差异,发现3个组SCL-90总分、日间功能和主观睡眠质量方面有显 著差异(见表2)。两两比较的事后检验显示,高焦虑组的SCL-90总分、日间功能和睡眠质 量均高于无焦虑组和轻焦虑组(P

2.3 4周后唾液皮质醇水平和状态焦虑的变化 在第一次测量(考前5周)之后,即期末考试前3天,收集被试的唾液标本,比较2次唾液 标本中的皮质醇含量。对各组唾液皮质醇和状态焦虑分别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Repeat ed-measures ANOVA),结果显示,唾液皮质醇和状态焦虑的时间主效应以及交互作用均不 显著(P>0.05)。组内t检验发现,轻度焦虑组的唾液皮质醇水平有明显的 下降趋势,而其它组没有显著差异;组间方差分析显示,状态焦虑的组间差异仍十分显著, 而唾液皮质醇的组间差异仍不显著见表3,表4,变化趋势见图1,图2。

2.4 焦虑与各因子相关分析 将第1次测量(即考前五周)的各指标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状态/特制焦虑因子与SCL -90总分、睡眠总分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皮质醇和年龄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而在第2次 测量时(即考前3天),状态焦虑与皮质醇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3.讨 论

孟昭瑛[2]刘贤臣[8]等人调查发现,医学女生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男生, 而本研究结果显示 女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这一结果不同于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其原因可能在于已往 相关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涉及多个专业、多个年级的医学生,从整体角度来评价医学生的性别 间差异,而本研究的调查对象都是二年级药学专业的医学生,取样的不同可能导致了研究结 果的差异。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也对研究结果影响。本研究中,高焦虑组在SCL-90总分、日间功能和主观睡眠质量几个方面都显著高于无焦虑组 和轻焦虑组。说明高焦虑群体的综合心理健康水平较差,还会出现困倦、精力不足以及睡眠 质量较差等状况。医学生的学习普遍比较紧张,考试较多,压力较大,高焦虑的学生存在较 多的身心症状和睡眠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同时,焦虑水平与身心症状的高相关关系,也提 示我们在关注医学生焦虑的同时,应当对他们的综合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以利于及时调整。由于唾液皮质醇的采集无损伤、简单易行、能够反映血清游离皮质醇的水平,因此近年来被 用作应激测量的常用指标。但是,由于测定方法和测定时间(多为早晨)的差异,唾液皮质 醇的正常参考范围很大[9],而本研究于晚上9:00进行唾液皮质醇的测量,主要考 虑学生在 这一阶段的活动内容类似,多为学习状态,而且可以避免一些刺激性饮食的影响,但是所得 结果还无法与现有的一些正常对照相比较,还需进一步以对夜间唾液皮质醇分泌的正常范围 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林实(1999)[10]对高二学生的研究显示,在考试当天测量皮质醇时,皮质醇水平 较平时( 考前五周)有显著上升,从而支持应激理论,即短期的自然应激源可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 腺皮质轴激活、使体内皮质醇升高。本研究在期末考试前3天测得的大学生总体唾液皮质醇 水平较平时没有显著变化。其原因可能在于考前3天时,学生虽然压力较大,但还未进入应 激状态,因此皮质醇水平没有明显变化。不过,将被试分成3个焦虑组时,轻焦虑组的皮质 醇表现出显著的下降水平,而其余两组呈现上升趋势,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这一结果提示 轻焦虑组的唾液皮质醇水平在考试前呈不稳定的状态,但是其下降趋势是否表明轻焦虑组更 容易放松?其中是否有其他因素(如个性因素[11])的影响?本研究还无法提供足 够的证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显示唾液皮质醇与主观感受到的状态焦虑的变化规律不一致。在相关分析中,状态焦 虑与皮质醇呈不相关或负相关,即对于自觉焦虑水平较高的个体,其皮质醇水平可能处于较 低的水平,提示在非应激状态下唾液皮质醇的水平增高不能代表主观焦虑感的增加。同时, 不同焦虑水平的被试之间的皮质醇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提示皮质醇对于评估日常慢性压力缺 乏敏感性。

4 参考文献

[1]杨本付,张作记,岳喜同,等.医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关系的探讨.中 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9(5):346-348

[2]孟昭瑛.医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关系的调查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15(10):868-870

[3]林实,赵士芳,徐斌. 应激中唾液免疫功能变化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福建 医科大学学报,2003,l37(4):389-391

[4]Spielberger CD, Gorsuch RL, Lushene R, et al. Manual for the 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 (Form Y): Self-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Palo Alt 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1983,577

[5]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 3 1-35,238-240,375-378

[6]刘贤臣,唐茂琴,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中华精神 科杂志,1996,28(2):105-107

[7]金华.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 1 2(6):260-263

[8]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 .大学生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1):25-27

[9]龙国文. 唾液皮质醇及其检测应用评价.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1996,17(3),102-106

[10]林实,徐斌,钱忠明.考试应激中唾液皮质醇及SIgA变化与行为类型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51

第9篇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与舒适管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对其负面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病例采用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在上述方案应用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与舒适管理。结果:两组干预前抑郁、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心理干预舒适管理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负面情绪改善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comfort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 in the hemodialysis

Li Xiuhua,Wu Suzhen,Xu Jingjie

The Blood Purification Centre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Hohhot City,Inner Mongolia),01005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comfort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 in the hemodialysis.Methods:100 case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were selected from September 2012 to September 2013.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the digital table extraction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nursing program selection,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comfor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there was no difference of th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core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nd it was improved after the intervention,bu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Comfortable management;Diabetic nephropathy;Hemodialysis;Negative emotions;Improve

近年来,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进程加剧,以及公众饮食及生活方式转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率在我国仍呈上升趋势,对患者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影响,且使家庭和社会背负沉重负担。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opaphy,DN)为其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类型,最终转归为肾功能衰竭,是引发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仍多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方法治疗,以达到控制病情,消除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1]。但受疾病本身及对血液透析认识不足等多因素影响,患者负性情绪严重。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运用舒适管理模式,是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在医护全程增强愉悦体验的关键。本次选取相关病例,就上述内容展开探讨,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51~76岁,平均64.5±3.1岁,均与WHO于1999年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糖尿病肾病病程平均17.3±2.1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平均7.9±1.2年。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排除近期使用肾毒性药物者、心肝肺疾病者及其他肾脏疾病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护理,包括心理疏导、日常照护、病情观察、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上述方案应用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与舒适管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心理干预:①健康指导:了解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特征,针对存在的问题及顾虑,行个体化指导。如讲解疾病基础知识、血液透析必要性及优势、注意事项,使患者克服恐惧。②培养自我效能感:重视患者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使其主动参与在疾病治疗全程中,注意并发症防范,及时发现并向医护人员报告异常,利于病情控制。③榜样引导:向患者介绍同类型预后良好的病例,就坚持治疗的重要性及信念向患者强调,使患者可正视疾病,提高医护依从[2]。④家庭及社会支持:增强家属、亲友、同事的协助力度,给予更多理解和关爱,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解决患者所遇问题,以提高其安全感,保持乐观情绪,激发热爱生活的勇气和回归社会的信心。舒适管理:①环境舒适:营造安静、温馨、整洁的病房环境,保持室内相对湿度50%~60%,室湿18~20℃。床单、被褥洁净,病床可摇高坐起;配备电视机,依据患者喜好播放电视节目,以转移痛苦思路,增强感观舒适感。各种仪器音量尽量调低,避免外界噪音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刺激[3]。②透析中舒适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择穿刺点,并争取一次穿刺成功,不可反复在同一穿刺点穿刺;定时协助患者更换,帮助按摩肩颈部、背部、手臂,以使不适感减轻;加强饮食照顾,用餐时病床摇至半卧位,饭盒置于可取处,餐后协助行口腔护理,摇床至舒适[4]。③出院指导: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给,以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高能量、低盐食物为主,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避免剧烈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心境。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建立随访机制,以对院内护理内容加以巩固,并对患者现状及时了解以及到院处理情况。

指标观察:①心理状况:采用抑郁及焦虑量表(HAD)评分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共含14个项目。无症状:≤7分;可疑:8~10分;阳性≥14分。②舒适状况:应用Kolcaba简化量表评估,包括环境、生理、社会、心理、生理领域,分值越高,效果越好。③护理满意度评估: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评定,内容包括医护人员工作态度、责任感、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和关心程度、业务水平、病房舒适度等。总分100分:很满意:>90分;满意:75~90分;基本满意:60~74分;不满意: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结果

心理状况:两组干预前抑郁、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舒适状况:观察组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及整体舒适度评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经统计示临床总满意度90%,明显高于对照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我国医疗科技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带动了医护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性护理为其核心内容,即除重视疾病本身的护理外,心理、社会、精神方面干预的重要性也引起广泛关注。糖尿病肾病病程长,血液透析属终身替代疗法,期间患者饮水、饮食、活动受限,躯体不适,加之医疗费用高昂,在精神和经济上均背负沉重负担,故多有抑郁、焦虑、悲观、低落等负面情绪产生[5]。护理人员需重视心理干预的实施,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以温和的态度、娴熟的操作技巧、扎实的专业基础赢取信任,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为各项医护操作的实施提供有力条件[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使其掌握疾病基础知识,对血液透析有所了解,克服恐惧心理,提高医护依从;通过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和榜样引导,使其提高主观能动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完善家庭和社会支持,使患者在精神上和社会上保持乐观情绪,激发热爱生活热情,促进各项医护操作的开展。

随着医学科研人员对糖尿病肾病研究的深入,发现其病情变化速度快,甚至对生命构成威胁,患者身心均受到一定伤害。护理理念及现代医学水平的完善,使更多的患者在就诊过程中需体验生活、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舒适感。舒适护理以为患者提供周到、全面的服务,使人在心理上、精神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和缩短不愉快的程度为目的,对健康及疾病康复起到促进作用。其在实施过程中重视满足患者需求,如考虑房间的湿度、温度等,从细微处入手,创造舒适的环境,为患者提供方便的同时,提高了服务质量。在透析过程中行舒适护理,各项操作娴熟完成,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感到亲人般温暖,并掌握自我护理知识,方便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在医学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开展舒适护理,可为护士业务素质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促使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医院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心理状况、舒适状况、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加强心理干预与舒适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保障获得理想预后。

参考文献

1喻雅君.浅谈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72-73.

2黄郢荷.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53-54.

3李小云,龙海波,何井华.糖尿病肾病的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J].现代医院,2010,10(2):148-150.

4Hoshi H , Nakamoto H , Kanno Y , et a l. Long-term follow-up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continuous arnbulatrory peri- toneal dialysis and hemodialysis[J].Adv Perit Dial,2006,22(1):136-14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