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早产儿护理最关键的措施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7 08:52: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早产儿护理最关键的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早产儿护理最关键的措施

第1篇

随着新生儿急救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医疗护理已成为新生儿急救的重点,合理的营养对早产儿的成活以及预后的影响起重要作用。加强对早产低体重儿的临床管理引进新观点,可以提高患儿的成活率,使这些正常儿得到正常生长与发育。为维护患儿的生长发育,生后的治疗和护理甚为重要,适宜的环境、精湛的医疗护理措施,预防和处理并发症,耐心细致的管理才能提高生存率。低出生体重儿是一组特殊的婴儿,由于各脏器发育不成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其中以窒息、呼吸骤停最为常见。医护人员采取积极的急救措施和精心的监护,极大地提高了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避免猝死。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6例患儿胎龄均为28~29周,男1例,女5例。体重

护 理

保暖:置患儿于暖箱内,室温低,减少辐射失热,必要时开空调调节室温,使室温保持在24~27℃,湿度维持在55%~65%。暖箱装置每日换蒸馏水。

喂养:早产儿应尽量争取母乳喂养,吸允能力差的可尽量缩短时间,每2小时1次,少量多次喂奶。如果吸允能力极差的,可将母乳挤出,用小滴管耐心地喂,喂后用小枕头垫高上半身。取右侧卧位,头部抬高30°,有利于胃内奶汁排空,防溢奶、呛奶。吸吮能力极差的患儿上鼻胃管供给营养。每次鼻饲前先抽吸胃内容物,如有残留奶,减量或停喂1次。少量多次间断喂养。鼻胃管3~7天更换1次。当日最后一次喂奶完毕拔管,次日晨间从另一鼻孔插入。

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是维持有效呼吸的最关键条件;是减少或杜绝患儿呼吸暂停、窒息最有效的办法。密切观察患儿面色有无青紫、呼吸、心率等有无异常变化。24小时守护不离人。有3例患儿频发呼吸暂停,均因细心护士及时发现,及时清理呼吸道,托背刺激,采取正压给氧。避免了因缺氧而致的多种并发症。

第2篇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复苏及护理。方法:对6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实施有效的急救复苏与护理。结果:经及时抢救与细心护理,痊愈出院36例,且无并发症发生;好转出院10例;转院5例;死亡1例。结论:新生儿窒息抢救是否成功取决于快速正确的评估、恰当的护理、娴熟的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的护理,分秒必争的抢救和医护紧密配合是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的有效保。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98-01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生后1min内尚不能建立规则有效的自主呼吸,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循环障碍,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1]。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是减少窒息儿并发症、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和伤残率的关键之一。本文将我科2008年1月-2010年9月共收治的6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复苏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中,其中男38例,女30例;足月儿32例,早产儿36例;轻度窒息(1min内Apgar评分4-7分)52例,重度窒息(1min内Apgar评分0-3分)16例;顺产40例,剖宫产25例,产钳助产3例;产前有合并症或并发症者35例。

2 复苏与护理

2.1 复苏原则

迅速而有效地实施ABCDE复苏方案。A(畅通呼吸道),B(建立有效呼吸),C(建立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监护)。其中,清理呼吸道,建立充分的通气是首要问题。

2.2 复苏时的护理

2.2.1 保暖 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置于事先预热的红外线辐射台上,擦干全身皮肤,产房的温度一般在20℃~30℃。所有新生儿都容易丢失热量而受抑制,处于窒息状态下的新生儿其调节功能不稳定,更容易成低温状态。低温会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妨碍有效的复苏[3]。

2.2.2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胎儿娩出后迅速挤出口鼻内的羊水和黏液,这是防止吸入羊水的有效方法。胎儿全部娩出断脐后,第一次呼吸前迅速擦干头部和身上的羊水,新生儿取仰卧位,头略后仰,颈部伸展,可在肩胛下垫一块毛巾,将肩抬高2cm-2.5cm,使婴儿鼻孔朝向天花板,也可将头转向一侧,这样可使液体积聚在口腔,而不是咽后部,再次用吸球吸净口腔、鼻咽部的黏液和羊水,先口后鼻,以免刺激患儿呼吸,引起吸入性肺炎。羊水混有胎粪的、胎身污染的,出生后数秒内,一名护士双手环压胸廓,防止新生儿呼吸,另一名护士快速清理呼吸道,必要时喉镜下进行气管插管,用胎粪吸引管吸净羊水、黏液、胎粪,边退气管导管,边吸引,3-5s将气管导管撤出,动作要轻柔,避免负压过大,损伤气道粘膜。

2.2.3 建立呼吸 擦干全身、吸黏液清理呼吸道的刺激,大多数患儿足以诱发呼吸,如新生儿呼吸仍不足,可给予额外触觉刺激,如:可轻拍或弹足底、轻柔摩擦新生儿的背部、躯体或四肢。对原发性呼吸暂停通常1-2次刺激,足够刺激呼吸,如仍处于暂停状态,应立即行复苏气囊面罩或气囊连接气管插管后加压给氧,通气频率30~40次/min,呼吸比1∶2,压力20~30cmH2O。对早产儿动作要轻柔,不要用力过度,以防颅内出血。自主呼吸建立后,拔出气管插管,改为面罩或鼻管给氧。

2.2.4 维持正常循环 30s有效人工呼吸后,如心率持续60次/分,停止按压,以更快的节律(40-60次/分)继续正压人工呼吸,如心率>100次/分,自主呼吸建立,慢慢撤除正压人工呼吸。

2.2.5 药物治疗 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应用 新生儿出现心动过缓通常是因为肺部充盈不充分或严重缺氧,而此时最重要的步骤是充分的正压人工呼吸。在至少30s的充分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后,如心率持续

2.2.6 评价、观察自主呼吸情况 皮肤颜色是否转红,颈动脉博动情况,以及股动脉搏动情况。

2.3 复苏后的护理

2.3.1 继续保暖 维持合理的热平衡状态是新生儿医疗、护理的重要任务之一[4]。患儿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保暖,维持患儿肛温在36.5~37℃,以免体温过低而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并要随时观察患儿的体温。室温应控制在26-28度,相对湿度50%左右,WHO将皮肤温度保持在36.5-37.5度左右定为新生儿正常温度,称最佳体温[ 5 ]。

2.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取右侧卧位,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呕吐物,防止再度窒息和并发吸入性肺炎。吸痰以低负压[6]。一般情况下,2小时吸痰一次,每次操作不低于15s,操作过频,时间过长必将影响患儿通气,对患儿造成损害,吸痰前后给高浓度的氧气。

2.3.3 合理给氧 原则是间断、低浓度吸氧,新生儿一转红,逐渐停止给氧,直到呼吸室内空气仍能保持红润。无论何种给氧,均应注意氧气湿化;吸氧时,一定注意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分泌物阻塞,影响吸氧效果。

2.3.4 加强监护,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除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心率、呼吸外,还要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前囟门张力、肌张力、是否抽搐、吸吮反射、尿量、皮肤颜色及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血糖水平等。

2.3.5 合理喂养 患儿脱离危险后,要注意营养供给,因窒息导致胃肠道缺血、缺氧,应适当延迟喂奶时间,经口喂养应在缺氧改善后,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吸吮力弱,宜用鼻饲管喂养,不能接受胃管者应静脉补液,病情允许时,应尽早母乳喂养。

2.3.6 保持安静 避免刺激患儿,各种护理操作要轻柔。

2.3.7 药物预防 给维生素K1预防出血,给抗生素预防感染,肌注鲁米那以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7]。

2.3.8 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能充分刺激脑细胞发育,对改善患儿智力状况,挖掘智力潜力起到很大作用。比如多抚摸患儿,定期改变姿势及活动四肢。

3 结果

经积极抢救、精心治疗及细心护理,36例轻症窒息患儿全部复苏成功,痊愈出院,且没有缺氧缺性脑病发生;16例重度窒息患儿中,10例好转出院,5例转上级医院,1例放弃治疗死亡。

4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与母亲因素、胎儿因素及分娩时情况有密切关系[8],是围生儿死亡和儿童神经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围生期和分娩期的监护,及时处理高危因素,产程中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如有异常做好剖宫产及阴道助产准备。估计胎儿娩出后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者,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最关键是争分夺秒、准确无误、熟练掌握每一项操作,要求护士有娴熟的技术、严谨的作风、默契的配合能力,在新生儿窒息急救复苏时,能快速地作出正确的评估、有效的护理措施,娴熟地实施复苏技术。

本组有8例复苏后4~5 h后突然出现全身皮肤发绀,呼吸减慢(

本组重度窒息复苏新生儿有8例在复苏后4~12 h内仍处于低体温状态,尤其是早产儿,6例早产儿合并硬肿症。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各种护理操作要集中进行,注意严密监测患儿体温,防止低体温对患儿造成二次损害,复苏后的新生儿第一天环境温度须比正常高。

病情变化是协助医生诊断的重要依据,预见性观察,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挽救生命和减少后遗症的重要保证。同时加强复苏后的监护及护理,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减少远期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Chee -Awei RA, Chandhoke PS, Koyle MA. Laparoscopic nephrectomy in children. Semin Laparosc Surg, 2003,5:47.

[2] Black RE,Morris SS,Bruce J,et al.Where and why are 10 million children dying every year.Lancet,2003,361(9376):2226-2234.

[3] 刘陶,王以新,王惠.新生儿复苏进展.中国医刊,2002,37(5):29 31.

[4] 魏克伦,陈克正.新生儿临床手册[M].广州:广州科技出版社,1998:9.

[5] 徐素珍.新生儿体温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9):520.

[6] 徐继君.吸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12.

第3篇

【关键词】母婴;优质护理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08-01

随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在全国各级医院深入开展,新的护理模式、护理理念不断涌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也留下思考。我院是一所县级妇幼保健院,全县有一半以上的婴儿出生在我院。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生人口相对固定,综合医院的(县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快速发展,如何在这众多医院中有一席之地?我院根据我们医院患者护理特点和专业定位,构建适合我们的优质护理模式,彰显妇幼系统护理特色。母婴优质护理模式是通过助产士门诊的建立,产房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病房母婴一体化护理、NICU支持性照护等相关功能区间的护理协同变革,构建母婴健康优质护理服务链,承担孕育咨询、分娩助产、母婴照护、康复支持等全方位系统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母婴优质护理模式的构建,迎合了孕产妇的健康需求,顺应了市场的发展需求。

1 助产士门诊的开展

1.1孕育咨询。由高年资的助产士坐诊,给准备怀孕的妇女及怀孕的孕妇进行健康宣教和指导。人类的繁衍是一个自然过程,怀孕、分娩是每个已婚妇女必然经历的过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优生优育的意识增强,人们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县级医疗机构没有专门的孕期健康咨询门诊,给孕产妇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助产士门诊的建立,正是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助产士给这个特殊时期的妇女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她们安全的渡过这个时期。帮孕妇树立正确的孕育观念,自然分娩是对产妇和婴儿最好的分娩方式。提供孕期健康指导,孕早期是胚胎、胎儿分化发育最关键阶段,易受外界因素及孕妇本身疾病影响,从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流产发生。应尽早到医院确诊,初检筛查高危妊娠,指导合理营养、饮食、适度运动,并保证足够睡眠,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放射线等。孕中期是胎儿生长发育较快阶段,应加强胎儿B超监测,监测胎儿生长发育各项指标(双顶径、股骨、胎心及胎盘功能等)。应注意加强营养,适量补充铁、锌、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孕晚期是胎儿发育最快、体重明显增加阶段,营养的补充关键时期。注意: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矿物质(钙、铁、锌、硒)。监测胎儿、胎盘功能,做好准备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1.2产后康复训练和指导。由于产后特殊的生理特点,产妇好发多种健康问题,如产褥感染、乳腺疾病及产后抑郁症、乳汁不足、身体臃肿变形、肌力降低、骨盆底肌肉松弛等,甚至到老年出现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等。助产士针对产妇面临的这些问题进行个体化分析,帮助产妇做好母乳喂养指导,指导合理膳食,做产后康复操恢复形体,做盆骶康复训练,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促进母婴健康。

1.3孕妇学校的开展。定期组织孕妇学习孕期健康知识,让临床有经验的医生给孕妇讲课,让她们知道孕育不同时期健康知识。给孕妇一个认识交流机会,让她们一起交流怀孕期的心情和感受。

1.4孕期健康知识的宣传。医院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如在孕妇待诊区电子屏滚动播放孕期保健知识;把孕期保健知识制成精美的画册,免费为孕妇提供;在本地电台固定的时间开展孕期知识大讲堂,由产科专家讲孕产期保健知识;在本地报纸刊登孕期保健知识,为每一个孕产妇提供健康知识。

2 产房全程陪伴分娩。

2.1助产士一对一陪伴分娩。助产士一对一陪伴分娩属于保健新模式。产妇从进入产程到产后两小时得到一名助产士不间断的全产程陪护,为其提供专门的服务:即负责其全产程的观察和接生,并包括在产前、产时及产后给产妇生理、心理、情感上的支持及产后母乳喂养指导等卫生科普知识教育。“一对一”陪伴分娩服务要求助产士专一地陪伴在待产妇身旁,仔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产程中的异常情况和危及母婴安全的因素,及时向医生汇报,同时负责产妇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并对待产妇腹部等部位进行按摩,以达到减缓疼痛的效果。助产士还要每隔一小时把产妇的情况向家属汇报一次,使家属能够及时了解产房内的产妇情况。这项业务的开展,克服了旧的助产模式中助产士8小时工作制度带来产程观察不连贯、产程处理不及时的弊端,使产妇得到更多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确保了母婴平安。

2.2丈夫或信任的亲属陪伴分娩。分娩虽然是一自然的生理过程,但分娩对于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准妈妈们既兴奋又紧张,但更多的是焦虑和恐惧,她们恐惧生孩子时的疼痛,又担心分娩时是否会发生意外等,致使临产后情绪紧张,常常处于焦虑、不安和恐惧的精神状态。产妇的这种情绪改变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致使子宫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头下降受阻,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同时也促使产妇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茶酚胺,血压升高,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出现胎儿窘迫。丈夫和亲人给予产妇精神及心理上支持,让产妇从丈夫和亲人那里获得分娩的力量和勇气,增加自己分娩的信心,促进自然分娩。

3 病房母婴一体化护理。责任护士为产妇、婴儿提供的新的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为产妇和婴儿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

3.1产后康复指导。产妇经历了艰难的生产的过程,身体需要时间修复和复原。在这时尽量让产妇多休息,合理饮食。我们推出了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包床制,一名责任护士分管8张床位,根据每个产妇的情况、个体差异,予适时地护理措施、健康指导和帮助。责任护士一对一的为产妇提供母乳喂养指导和宣教、营养指导、按摩,会阴护理等,从产后第二天开始做产褥期保健操,帮助产妇产尽快康复。

3.2.母婴床旁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在母婴同室内为分娩后的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是一种新型的产科服务模式,强调“以母婴为中心”,体现以回归家庭为目标的服务特色。作为新妈妈和新爸爸,刚生下的婴儿既让他们高兴,也让他们无所适从,不会护理新生儿困扰着他们。医院推出了母婴一体化护理,责任护士不光帮助产妇恢复健康,还教会爸爸妈妈学习护理新生婴儿的技巧。新生儿的一切护理均在妈妈床旁进行,让妈妈在保证休息的前提下学习婴儿护理知识:给宝宝换尿布、给宝宝洗澡、包襁褓、护理脐带等等让爸爸参入与新生儿护理创造条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母婴同室。

4 NICU支持性照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高新技术的应用,使生命支持水平得以提高,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存活率不断提高。然后,随生命的延伸,在NICU接受治疗、照护的时间延长。生活在NICU环境中的早产儿,既有安全的一面,也要承受所处环境造成的各种压力刺激,影响其生理功能、生长发育,可能诱发呼吸暂停、颅内出血,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影响到将来的生命质量。在无生物学危险因素时,环境因素对早产儿的影响尤为明显。人性化护理标志着现代文明的进步,现代NICU医护理念已从单纯救治为主转向关注早期生命支持与改善远期预后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早产儿发展性照护、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为早产儿营造优质环境,提升早产儿的生存质量,给家属提供心理护理和技术支持。

第4篇

反应堆攻略一:保持肌肤清洁干爽

如果宝宝被汗液浸渍的皮肤得不到及时清洁,很容易造成毛孔堵塞,甚至诱发细菌感染,而宝宝更可能因为忽冷忽热的骤变而罹患感冒。可见,宝宝夏日护肤之道,首先是要保持肌肤的“清洁干爽”。

一般来说,0~3岁宝宝一天洗一次澡即可,早产儿可隔天洗澡。如果宝宝出汗多,可在其背部、腰后垫块柔软的吸汗毛巾帮助吸湿(汗湿的毛巾必须注意及时更换,以免宝宝着凉感冒),同时适当增加洗澡次数,但每天最好不超过两次。宝宝饮食之后一小时内,也不提倡洗澡。

护肤攻略二:滋润、保湿、防过敏

宝宝角质层薄,皮脂少,锁水功能差。夏天天气闷热,宝宝皮肤水分更易流失,因此,更要一丝不苟地为他们做好护肤措施――滋润、保湿、防过敏,一样不能少。

为宝宝挑选护肤品时,要注意选择那些不含香料、乙醇(酒精),温和、刺激性小且锁水功效好的婴儿专用滋润保湿护肤品,最好是含有天然萃取物的产品,禁止使用含抗生素、激素的产品。

护肤玫略三:日光浴别伤了皮肤

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能有效预防佝偻病。此外,在阳光照射下,宝宝外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增强宝宝的心肺功能。且阳光中的紫外线可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防止贫血,并能杀灭皮肤上的细菌,增强皮肤抵抗力。

由于玻璃会滤掉阳光中的紫外线,故想宝宝真正享受日光浴,还得移至室外。夏天,为宝宝设计日光浴,必须选择适当的时机和讲究一定的方法――

出门前,最好先为宝宝抹上婴儿专用防晒油(霜)。

选择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日晒不太强烈的时候出外。

日光浴时,宜给孩子戴上帽子或用遮阳伞,以防强光刺激宝宝的眼睛。

应避免阳光直射宝宝头部,也不要让宝宝直接在太阳下暴晒。

日光浴时间建议夏天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并以宝宝的皮肤不发红不烫手为宜,具体可根据当时天气状况和宝宝的体质及耐受性而定。最好晒一会儿,到阴凉处休息一会儿。

晒后须为宝宝适当补水。如出汗较多渗湿衣衫,要及时为宝宝沐浴更衣。

此外,夏天风雨雷电相对频繁,特别是南方,家居物什易潮湿发霉,衣物特别是汗湿的衣物要注意及时清洗。条件允许的,每周宜将宝宝的被褥、枕巾、衣袜等各种用品,用热水洗一次,并放在太阳下晾晒,让平时为宝宝殷勤服务的它们,也好好享受一下日光浴。

护肤攻略四:谨防红屁股

第5篇

【摘要】新生儿科作为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新生儿新生儿许多器官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容易受到感染,要加强对医院新生儿重症病房的干预和护理,使之得到有效控制.对NICU来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分析、防控措施

新生儿许多器官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容易受到感染, 不可避免地成为院感的高危人群,其感染管理及医疗安全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据2005年全国院感调查显示,我国院感发生率大约为5%,因此,要加强对医院新生儿重症病房的干预和护理,使之得到有效控制.对NICU来说是重中之重。

一 院感易感因素分析

1.1 自身的特殊性:新生儿的免疫力特征常表现为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功能尚欠完善,易导致感染的发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时间长,有研究资料显示,住院时间 4d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1.2 科室的特殊性:病房布局合理性差国内新生儿科病房少、密度高、病区面积小、仪器设备多、患儿多,治疗、护理均在一起,是引起院感的主要原因。病房环境拥挤,各种疾病患儿相互接触的机会多,隔离条件差,交叉感染的机会也增加。

另外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国际上NICU患儿与护士比例国际上NICU患儿与护士比例一般为1∶2~3, 国内为1∶0.5左右,而且存在其他科室护士顶替补充NICU护士的现象,其结果是护理质量下降。

1.3 治疗的特殊性: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气管插管呼吸机机械通气作为抢救重症新生儿的治疗手段,使患儿的救治成功率提高,但也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侵入体内的通道.改变了机体内及呼吸道环境,增加了院内感染风险。有研究表明气管插管患儿感染率明显高于未插管患儿(检验P

1.4 医源叉感染:医护人员与患儿接触频繁国内一组对医护人员带菌情况监测显示:新生儿室护士上班后、操作前手带菌率为100%, 平均菌群数20.3cfu/cm2。操作后手的染菌量均超标平均菌落数48.3cfu/cm2。医护人员通过治疗、护理等行为,不断接触身体抵抗力差的患儿,使得病菌通过医务人员手或者日用品传播到新生儿体内。有研究表明经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院感约占30%。

2 防控干预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规章制度、感染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范院内感染的意识;加强检查督促规章制度的落实及操作的规范性;定期进行考核,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感染控制工作达到规范化和制度化。

2.2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布局合理,保证病室建设要求符合新生儿指南中的要求;新生儿的床距不能少于1m;

2.3 医务人员的双手又是接触新生儿最关键的一环,所以做好医务人员手部的消毒工作是非常关键,规范手消毒,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在房间内设置感应龙头水池、一次性擦手纸、洗手液、每个患儿床边配备免洗手消毒液,以方便医护人员使用。医务人员应该互相监督,严格要求自己和别人做好消毒无菌工作。

2.4 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合理用药,保护患儿免疫机制,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而发生的二重感染,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对于有使用多种抗生素、住院时间过长、有并发症和存在侵袭性操作等高危因素存在者,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2.5 加强新生儿护理:患儿物品尽可能采用一次性物品:如尿不湿、一次性奶瓶、一次性毛巾、一次性吸氧装置等;患儿物品专人专用;小于1000克的患儿衣被用物高压消毒后方可使用;极低出生体重的患儿采用专用的听诊器;

刚出生的婴儿有很多皱褶处,容易有细菌滋生,护理人员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采用流动的温水清洗,对于病情较重的患儿应该使用床上擦浴的方法,保持皮肤的清洁完整。每日进行脐部护理1次,口腔护理2次,眼部护理2次,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患儿的脐部应由内向外螺旋状消毒,并保持干燥,避免感染。医务人员要勤换新生儿的尿不湿及每日更换新生儿衣被,如果遇到患儿呕奶,应该及时清洗,更换清洁的衣被。在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的患儿要和非感染性的分区放置,避免非感染性患儿被病毒或细菌传染,医务人员在处理感染性的患儿应该做好隔离措施,放进隔离房间或者医务人员穿好隔离服,避免交叉感染给非感染性患儿。

加强呼吸道管理,特别是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新生儿,应抬高床头约30°,采用密闭氏吸痰管,及时吸痰,避免分泌物排出不畅诱发感染;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呼吸机加湿应采用灭菌注射用水;加强口腔护理,避免口腔细菌进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

2.6 治疗器械的消毒隔离:所有物体表面包括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呼吸机表面、电脑键盘、水龙头、室内台面等每日用消毒液擦拭;

暖箱每周或出院及时更换并彻底消毒,外表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尤其是暖箱门;湿化水槽每日浸泡消毒后加灭菌注射用水;并且定期对暖箱表面、内侧面、湿化水进行培养监测;

2.7 抢救物品的消毒:抢救物品譬如面罩、复苏囊等应该采用一人一用一消毒制度。喉镜片采用低温等离子消毒。气管插管、吸痰管用完后投入到污物袋中集中处理。所有的病房物品,只要是患儿用过,都应该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完全消灭院感是不切实际的,但如果我们切实重视预防感染工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保证每位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节省有限的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 搜狐健康. 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五项行动防控医院感染[EB/OL].(2008-02-25).

[2] 中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分析.李思杰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年5月第5卷第2期

[3] 刘晓聪,葛振香.提高NICU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方法探讨.广东医学.2010(12)

[4] 周晓春. 新生儿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4).

第6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如何以新的医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小儿保健,防治小儿疾病,促进我国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未来,所以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每年出生儿童约800名左右,新生儿体重1.9-5.2千克。其中男婴约占新生儿的55,4%,女婴约占新生儿的44.6%。新生儿脱离母体而独立生存,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其适应能力尚不完善。因此,提高新生儿保健水平和护理质量,减少新生儿疾病和死亡,就成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我们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和大家共同探讨。

1 保 暖

新生儿出生后应注意保暖,产房温度应以22℃左右为宜。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不成熟,环境温度低时,其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调节功能差,使体温降低。且新生儿躯体小,总液体含量少,体内储存热量少,对失热的耐受能力差,寒冷时即使有少量热量丢失,体温便可降低。所以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用预热的毛巾擦干皮肤,并采取各种保暖措施,使新生儿处于中性温度中。【可用预热的被毯包裹;也可放置于红外线保温台上或暖箱中数小时】。

2 喂 养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喂养,保证充足的热量供应。新生儿喂养主要依赖母乳,母乳是最佳的天然食品,母乳中所含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分等,含量适中,比例适当,质地优良,最易于新生儿消化吸收。母乳中还含有多种抗感染因子,如分泌型IgA;乳铁蛋白;溶菌酶及各种细胞成分,可明显减少婴儿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采用母乳喂养是最经济;简便;安全的方法,同时通过喂奶的过程可增进母子感情,密切母婴关系,良好的感觉刺激使婴儿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婴儿的心理发育。而且应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乳汁的产生是泌乳激素和泌乳反射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要鼓励母亲让婴儿勤吸吮,哺乳时不要限定间隔时间和次数。婴儿哭闹;母亲感到奶胀;母亲认为孩子需要时均可喂哺,新生儿胃容量小,胃排空时间短,应按需喂哺,一般每天不少于8次。因各种原因母乳分泌不足时,每次应先喂母乳,将吸空,不足部分用其他乳品替代和补充。合理的奶粉调配在保证婴儿营养摄入中至关重要,有统一规格的专用小勺,4.4g奶粉勺宜加入温开水30ml(水温约60℃),调配奶粉时一定要注意做好奶具的消毒。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刚出生的婴儿嘴里常常会有一些粘液,而且常常伴有恶心的症状发生,那是因为在母体里或分娩时吸入羊水所至。所以应把新生儿头略偏向一侧,随时擦去新生儿吐出的粘液。新生儿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或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差可出现反流。而且新生儿的胃处于水平位,韧带松弛,易折叠,大脑皮层控制呕吐反射的能力又不完善,故易发生漾奶。此外,如喂养方法不当,如过大,吞入气体时,婴儿往往也会发生溢乳。因此每次喂奶后,将婴儿抱起,头靠在母亲肩上,轻轻拍背,等吞入空气排出后再将新生儿放在床上,【俗称拍嗝】。

4 预防感染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皮肤薄,吞噬细胞少,抗体水平低,造成新生儿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而且局部感染易扩散。如脐炎;尿布疹;牙龈炎;皮肤小脓疱。处理不妥当,会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为预防感染,每次接触婴儿前均应严格洗手,护理和操作也应注意无菌,指导妈妈每次喂奶前不但要洗手,还要用温水洗,以免病从口入。

5 护 理

5.1 皮肤护理 保护皮肤,使皮肤清洁,经常洗澡,在脐带脱落前,不要把新生儿全身浸在水中洗,以免脐带被浸湿后污染,也可用防水脐贴来保护脐部,洗澡水不宜过热,一般在38℃-42℃。洗澡前准备好替换的衣物,可选用专用的婴儿皂和浴液,忌用刺激性肥皂。洗脸部时应用干净棉球清洗眼部和鼻腔,洗身体时应注意洗净皱褶处,尤其是颈部;腋下和大腿根部。臀部清洁尤为重要,大便后用温水将臀部洗干净,要遵循从前向后的顺序即从会阴到的顺序,以预防来自的细菌污染会引起感染。替换的衣物和尿布应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纯棉制品,化纤类织物对新生儿是不适宜的。给婴儿洗澡,动作要快;轻柔。洗后立即擦干,穿好衣服,以免受凉。洗澡时间不可安排在婴儿吃奶或要睡觉时,可在婴儿吃奶后1小时,婴儿觉醒时为宜。婴儿排便后及时清洗臀部,以免因尿便刺激而发生臀红和尿布疹。

5.2 脐部护理 脐部护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脐带未脱落之前,此时脐带残端是一个创面,脐带内血管尚未完全闭合,有时还会渗血容易发生脐炎并导致败血症。脐炎可表现为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脐部有渗出物,严重时新生儿可表现为精神弱;吃奶差,甚至发热等全身症状。因此这一阶段,脐部护理尤为重要。首先要保持脐部干燥,经常检查脐部是否有红肿,渗出。可用碘伏擦拭脐带残端和脐轮周围,保证脐部清洁干燥。如有结痂者,对结痂下有无渗出物或脓性分泌物更要关注和清洁处理。并且每天更换脐部保护带,如脐部保护带被新生儿尿液及粪便污染,应及时更换。脐带脱落之后,仍会有少量分泌物,每日用碘伏棉棒擦拭,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即可。

5.3 眼部护理 新生儿要有专用的脸盆和毛巾给婴儿洗脸,洗脸时用干净的棉球沾水清洁眼部。应由内眦擦向外眦。有时新生儿两眼红肿,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睁不开眼,临床上用小乐敦滴眼液效果较好。在做眼部护理前必须注意洗手。

5.4 口腔护理 口腔黏膜不宜擦洗,在新生儿的牙龈上常客看到白色的小圆点,一般高出牙龈,像小米粒一样习俗称它为“马牙”实际上它是角化的上皮细胞团,不用处理会自行脱落,但老人们常常用黑布去擦它,这样做往往损伤了新生儿娇嫩的口腔黏膜造成感染,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我们要加强健康教育,向年轻的父母讲清危害。在新生儿的口腔还经常可以看见白色斑点状或泡状膜样东西样子像奶块,但基底部潮红,不易擦去,在医学上叫“鹅口疮”多半是由于喂奶时不注意卫生,也可能是宝宝服用抗菌素造成的。鹅口疮会令会令宝宝感到很疼影响吃奶。妈妈要注意卫生喂奶前要洗净双手,还要勤换内衣。

5.5 衣物及尿布的选择 新生儿的衣着应选纯棉制品,宜宽大质地柔软,不用纽扣,无接缝,清洁舒适即可。尿布的选择尤为重要。新生儿吃的都是液体食物经常会尿湿尿布,如更换不及时新生儿会出现臀红和尿布疹。它就是由于尿布更换不及时,大小便污染尿布后刺激皮肤而形成的。当尿布不透气,尿布用洗衣粉洗后未漂净,残留较多碱性药物均可发生。开始仅为臀部,外皮肤发红,严重者可使皮肤糜烂,溃疡。应选择柔软透气好的纯棉制品,颜色以浅色为主。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嫩,对一些重色或化纤类的衣物会产生过敏反应,还易受空气中的杂质等外界刺激,导致在脸部,前胸,后背等部位经常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如红斑较重时,临床上用百多邦脓泡膏效果较好,轻者无需处理会自行消退。

5.6 新生儿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宝宝出生后2-3天皮肤会发黄,这就是新生儿黄疸,一般出生后7-10天会自然消退。吃母乳的宝宝黄疸持续时间可能会长一些,早产儿的黄疸比足月的要重一些,消退的会慢一些。如果黄疸出现的早,黄的厉害,排除病理性黄疸后,用茵栀黄口服液效果不错。

5.7 新生儿抚触 婴儿的抚触是指在科学指导下有技巧的对婴儿全身进行抚摸。婴儿有被爱的需求,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除了有喂养和睡眠这些生物性需求外,更有情感上的需求,需要有人对他讲话,经常给予肌肤上触摸和抚爱以满足肌肤饥渴。早期婴儿抚触密切了亲子交流,是孩子情商发育的最关键的要素,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抚触让大量良好,温和,适度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达到婴儿大脑,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减弱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应答,提高免疫力,增进亲子交流,亲子互动,减少哭闹改善睡眠。做抚触时婴儿应处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清醒、半空腹、沐浴后为最佳时间。抚触时应先洗手,用婴儿润肤油或爽身粉擦于手掌侧,边和孩子说话或放些轻柔的音乐边做抚触。手法要轻柔,逐渐增加力度。抚触按照头、胸、腹、四肢、背部、臀部的顺序进行,每个部位4-6次。每日1-2次,时间5-15分钟。抚触时应注意婴儿的反应,一旦孩子觉得足够了,或者哭闹不配合时需停止操作。

第7篇

新加坡总统李光耀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一直在想,如何死去。我生命的终结是伴随着心脏突然跳动停止,还是长期卧床不起,慢慢耗尽?我当然希望是来快的。”为此,李光耀签过一份“生前预嘱”,大意是,如果有一天,他陷入必须插管维持生命,而又不可能再恢复健康的情况时,他希望医生为他拔管,不再继续维持。

抱持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认为,人应该选择更自然的死亡方式,而不是让插满管子的身体再痛苦地延续生命,他们把这称为“有尊严地离开”。

在中国,也有一家提倡“尊严死”的机构,是开国大将的女儿罗点点在2013年成立的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生前预嘱在中国的推广已经有些日子了,有人会纠结在技术层面上,比如,什么状态是“不可救”,什么时候可以选择放弃治疗、有“尊严”地走?

但除了这些,我们其实还想关注背后的故事。比如,老人或者患者如何面对离开世界的这个决定?儿女或者家属又该如何放手?在选择生死的问题上,会反映出怎样的家庭关系?让我们先从面对生死时,那些纠结或者不纠结的故事开始了解吧……

“我不想让自己遭罪,也不想让孩子们‘遭罪’”

她在医院看到太多病友浑身插满管子的痛苦模样,也看到太多儿女心力交瘁的无奈表情。她不想让这样的情景发生在自己家里,既不想让自己遭那些不必要的罪,更不想让孩子们因为为难“遭不必要的罪”。

哈尔滨市84岁的老人田桂云主动找到媒体,说她写了一份生前预嘱,希望媒体能成为“见证人”。

“如果有一天,我突发疾病昏迷不醒,如果没有抢救价值,千万不要过度抢救治疗。生命到了终点无须徘徊,那种全身插满管子的艰难求生,那种不死不活的苟延残喘,那种将家人拖得精疲力竭,没有品位、没有尊严的生命延长毫无意义,反而给我带来痛苦和悲哀。我想要的是‘有尊严地离开’。”

田桂云老人原本有着平静快乐的晚年生活。但2004年的一次体检,打破了一切,她被查出肾病综合征。此后,住院便成了“家常便饭”。

立生前预嘱的念头,源于老人在医院里看到的一幕。

那一年,同在医院治疗的一位病友病情恶化,最终失去意识,只能靠机器维持生命。医生告诉家属,老人已经没有治疗价值了,老人的儿子仍不肯放弃。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并没有被钱吓倒,执着地站在医院的走廊里,四处打电话借钱。田桂云不知道小伙子最后借到钱没有,只知道他说,打算要卖掉房子给老人筹集医药费。

“当时,听到他打电话时颤抖的声音,我的心都碎了。他一个个求着,就是为了要救病床上已经没有了意识的父亲,那个被医生告知已经没有了治疗价值的人。”田桂云说,“我在医院看到太多病友浑身插满管子的痛苦模样,也看到太多儿女心力交瘁的无奈表情。我不想让这样的情景发生在我们家里,既不想让自己遭那些不必要的罪,更不想让孩子们因为为难‘遭不必要的罪’。为了避免同类事情的发生,我想趁自己身体还算硬朗的时候,把自己的意愿提前告诉孩子们。我给孩子们写了这封信,作为自己的生前预嘱。”

为了使生前预嘱具有法律效应,田桂云老人想去公证处公证,可打电话咨询了两家公证处,对方都说目前还未开展此类公证业务。公证这条路行不通,怎么能让孩子们认可呢?老人跟老伴一商量,决定趁春节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召开个家庭会议,让儿子、儿媳等全体家庭成员都在自己的生前预嘱上签字。不仅如此,她还找来自己的弟弟、弟媳,让他们作见证人。

至此,老人的心愿“完成”。

“我的两个儿子都是医生,比一般人更了解现代医学能做到什么以及不能做到什么,所以我并不担心当那一天来临的时候,两个儿子会违背我的意愿。”但老人也有顾虑,就是怕这份生前预嘱未经公证,在法律上不被认可,所以她又找到媒体,希望借助媒体,再次为她和老伴儿的选择做一个见证,“让我们的生前预嘱在某一天更具有执行力”。

“我们事先把后事安排好,心静了,对你们对我们都是好事。”这是田桂云老人在生前预嘱中给两个儿子留的话。办完让媒体“见证”这件事之后,老人就彻底心静了,在生死选择的这件大事上也就圆满了。

痛苦的他们为谁而“活”

这世上,有多少是为亲人而活的“活”,又有多少是折磨人的“长寿”?

让我们再来听一个女儿的讲述。

母亲于2006年2月被诊断为癌症晚期,并转移到肝脏,我们姐弟几个向母亲隐瞒了病情,一直到她临终。

母亲临终前,有两周的时间都处于肝昏迷的状态。之前,她一直感觉疼痛难捱。看母亲那么痛苦,我去找医生寻求镇痛帮助。医生给了我些药,并小心叮嘱:要谨慎使用,有些身体虚弱的病人服用后,可能会长睡不醒。

我拿药回来,却纠结着该不该让母亲吃?母亲眼巴巴地看着我手里的药,那眼神我一辈子难忘,可我最终还是没有让她吃。母亲勉强挤出笑容问我:“你是怕我睡过去吗?”我说:“是啊,妈妈,我舍不得你离开我。”母亲听后,仿佛是喃喃自语:“舍得,舍不得,又能怎么样,该走的,还得走啊!”

如今想起来,这大概是我和母亲唯一一次面对面谈论生死,母亲对待生死的态度已经在这话里了:“该走,就得走,不必刻意强留。”

母亲在最后的阶段受尽了苦。由于久卧病床,她经常会无意识地掀开和蹬开被褥。怕她着凉,我们只得把她的手脚固定;因为输液,加上吸氧等各种检测仪器的使用,母亲从头到脚,几乎全身都被各类软管缠绕着。有时候坐在母亲的床边,看着她被“五花大绑”的身体,我就总想掉眼泪。

后来,母亲进入肝昏迷状态。她的眼睛长时间呈半合半闭状态,眼球微微外凸、周围发黄;喉咙经常有痰、呼吸困难,需要定时用吸痰器吸出。伴随着母亲沉重的呼吸,我经常能听到她喉咙里发出那种很奇怪的呼啸音。有时候夜深人静,听着这呼啸音,我感觉心里一阵阵发紧,很替母亲担心。那时候,母亲的面部表情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安详、和蔼,而是蜡黄、瘦削,还有因疼痛引发的痛苦。

很快,母亲出现了多器官衰竭,开始身体浮肿,腹部由于积水而胀得鼓鼓的,还出现血压低、脉搏微弱、呼吸困难、持续性昏迷等症状。医生告诉我,母亲的情况非常不好,抢救的意义已经不大了,问我是否还要抢救?

我舍不得母亲,不知道会不会有奇迹发生,不是有新闻报道说,刚出生的早产儿,虽然心脏已经停止跳动了,但医生最终还是把孩子抢救回来了。我也害怕背上骂名,如果我说不抢救了,别人会怎么看我,会不会认为我是个不孝女。后来,我还是跟医生说:一定要抢救!抢救的过程是极其痛苦的,我知道母亲受了不少罪。因为抢救,母亲重新“活”了过来,尽管她仍然处于昏迷状态,但我心里却好受了许多,毕竟我尽力了,而且还能继续在这世上看到母亲。

但母亲的生命很快就走到了终点。

我清晰地记得母亲最后一天的情景。那天上午,我轻轻地将吸痰器放入她的嘴里,仔细、小心地吸出她喉咙里咕咕噜噜的泡沫痰液,再用棉签一点点清理她的口腔,包括舌头、牙齿。之后,我为母亲梳理因化疗而剩下不多的灰白头发,还去打来热水,把母亲从头到脚擦洗一遍。一边擦洗,我一边在母亲耳边轻轻跟她说:“睡得好吗?这样洗洗身子、梳梳头,是不是会舒服些?”我不知道母亲能不能听到,我想跟她说说话。这些日子,母亲受了不少苦,可我却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可以为母亲减轻这份痛苦?

在为母亲擦洗身子的过程中,刚开始我还能感受到母亲的身体是柔软的、有温度的,只是她的呼吸音有些重,里面夹杂着尖尖的呼哨声。慢慢地,母亲的呼吸音小了,在一声长长的叹息声后,母亲安静下来。我尝试去摸母亲的脉搏,却发现已经感受不到了,而且母亲的手和身体开始变凉。我拼命地喊医生,让他们来救救母亲。

医生进行了一系列检查,最终神情严肃地走到我身边,低声告诉我:请节哀,老人已经走了,请通知其他家属,现在时间是……我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都没听进去,只牢牢记住了母亲去世的时间,就像母亲当初牢牢记住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间一样。

许多年后,我们姐弟几个在一起聊天时,谈论过这些问题:母亲怨我们吗?她对自己的病情有没有知情权?她有没有权利选择不受那些不必要的痛苦?她要不要为我们和我们的面子痛苦地“活”?一想到这些,我就有种隐隐的愧疚和自责在心头。

咨询师手记:

生前预嘱,

也是家属要思考的人生功课

专家支持 | 谢际春

生前预嘱的理念体现人性的尊严和对痛苦与生命的自主选择权,无疑是进步和值得广为推广的。但是,在中国,起码现在,对很多人来说,还是难以接受这个理念。由于生前预嘱秉承自愿原则,所以,签署生前预嘱的人并不存在接受的问题,最大的困难和障碍往往来自家属。

有一位40多岁的安先生,他将近80岁的母亲患有癌症、带状疱疹、股骨头坏死等多种疾病及并发症,每日被折磨得痛苦不堪、生不如死。母亲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她虽然没有听说过生前预嘱,但她重视生命和生活的质量,明确而强烈地表达了不希望被抢救、不希望苟延残喘或像植物人一样活着的愿望,甚至提出安乐死的想法。后者在中国是不允许的,但即使对于前一种选择,安先生也坚决不同意。他说:“我不管,不管她怎么说,反正我会用尽一切办法,延长她的生命。”

当我们谈起此事时,他表示自己在情感上无法接受,在心理上也无法承受母亲这样的选择。他的心情异常复杂:有沉重的不舍―不管自己年龄多大,只要父母在,自己就是有妈的孩子。

还有道义上的顾虑。“我又不是没钱,更不是无情无义,能让我妈多活一天是一天。要是我同意放弃抢救,别人会怎么说,还不得在我背后戳我脊梁骨,骂我是不孝子孙?”

他也怕担责任。“我负不起这么大的责任,我看我们兄弟姐妹几个谁敢做这个决定?”

他更有深深的死亡恐惧。“我没有准备好面对妈妈的离去,给我多长时间准备都不够,我怎么还能人为地提前呢?”他把死亡看作是绝对负面的恐怖事件,不但无法面对母亲的死亡,更联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不得不死去,这让他不寒而栗,引发出许多身心的症状。

他还有一丝隐隐的愤然,恨母亲竟然想抛弃他而去……

当我请他扪心自问:想留住母亲是他的需要,还是母亲的需要?他哑口良久,黯然承认是自己的自私。

我又问他,他是否爱母亲?他认为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

他声泪俱下,像个小孩子。他说,他爱母亲,也明白尊重她的意愿、以她需要的方式爱她才是真正的爱。可是,直到此刻,他才意识到,当他以爱和孝顺的名义想尽办法挽留母亲的时候,其实内心放不下的是对母亲爱他的渴望,就像小时候对被爱的渴望一样,虽然他已40多岁。

即便他在道理上明白了,但仍无法接受母亲放弃抢救的愿望,宁可看她忍受痛苦的折磨。他还有一些幻想和辩解:万一情况好转呢?万一不抢救母亲,她最后一分钟后悔了却说不出话怎么办?

是的,对他来说,支持母亲的愿望不是件容易的事。他需要克服由此引起的死亡焦虑,调整死亡观,不只看到死亡恐惧、黑暗、吞噬的一面,也需要理解死亡解脱、超越、升华、回归的一面。他需要更深刻地理解爱和尊重的意义,不以自己的意志和自以为的好强加于爱的人。他还需要变得更成熟和坚强,学会承受生离死别。只有这样,他才可能放手让母亲离去。

我只能鼓励他和母亲多沟通、交流,但具体的说服工作只能由母亲来做,这不是咨询师能做到的。结果是,他到底也没有按照母亲的意愿行事。

不只是他,相信很多面临相似处境的家属都有类似的矛盾纠结心理,所以,死亡以及生前预嘱,不仅是本人要面对的事情,也是家属们不得不做和思考的人生功课,这份人生功课包含了生命最深刻和终极的主题:死亡、尊严、爱、尊重、离去、抛弃、孤独、放手等等。从好的方面讲,也正是死亡,往往带给人最深刻的领悟和成长。

有人提到,选择“不遭罪地离开”,算不算逃避或者自私?

“自私”是针对家属而言,因为人活着,不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但人首先应该爱自己,当自己感到生不如死,已经没有希望抢救回来、过上有质量生活的时候,他(她)应该有权利为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的。要求一个濒死的人为了活着的人的念想而痛苦地苟延残喘,是不人道的。

小链接:

标准是什么?

谁来制定标准?

面对“生前预嘱”,医疗界的人士又会怎么看?

“如果有了生前预嘱,有些医患矛盾也就不会出现了,现在很多医患矛盾是家属觉得医院抢救不力而引起的。”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南省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刘晓红,对于生前预嘱抱着积极的支持态度,她觉得人要正确对待生死。很多时候,“生死”是由医学来决定的,但“生前预嘱”是把生死的决定权交给了自己。

“人们对于死亡是很忌讳的,所以目前推广起来应该有不少难度。另外,在具体操作上也是很严格的,要把握好分寸。比如,标准是什么,谁来制定标准。标准应该包括三个等级层面,最高的是法律层面,其次是行业层面,再次是个人的层面。”

刘晓红说,执行力的最高层面是法律,能不能立法,这是最关键的;不能立法,那么就意味着要不要执行都是可以的。除了法律,对于行业来说,也应该有标准,这个标准也一定是可以量化的,比如脑死亡、心跳停止就是一个可以量化的医学标准,那么执行“生前预嘱”的时机又是一个怎样的量化标准呢?“不可挽回”又应该是一个什么概念、什么标准?

“不可挽回”可以有很多情况,它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的数据到底应该在哪个峰值点上,才能认定它是不可挽回?“很多事情是动态的,处理是动态的,观念也是动态的,要把握好,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

除了法律和行业,再就是个人自我层面的问题。

在肿瘤医院工作了30多年,刘晓红什么样的病人都见过,正因为如此,她对于“生前预嘱”非常理解,也非常能接受,但她绝不会去“说服”身边任何人,“这样的事得看个人的价值观和个人的喜好。”

就像刘晓红所说的“个人喜好”,说到底,是个人的事。至于怎样选择,并无对错或者好坏之分,没选择这种方式的也绝非没有“尊严”。“尊严死”和“生前预嘱”不过是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给要或不要医疗护理多一个选择的机会和权利,是把死亡的权利交由本人做主,但绝非强迫人人如此,或鼓励人们放弃生命。

安乐死与“尊严死”

安乐死是通过注射药物等措施帮助患者安详地结束生命,是积极的、主动的,带有协从性质的“助死”,目的是为了结束进入临终状态患者的痛苦。而尊严死是一种自然死亡状态,是指对没有任何恢复希望的临终患者或植物人停止使用呼吸机和心肺复苏术等治疗手段。目的是减轻肉体痛苦使其处于安详状态的一种“等死”,尊严死是消极的、被动的,是医疗措施的不作为。

安乐死的死期很明确,而尊严死的死期认定并不确定。

“生前预嘱”是建议人们在疾病和生命的终末期、在健康或意识还清楚时签署一项文件说明,一旦身处不可治愈的病痛末期或临终时,放弃使用那些只是在延长死亡过程而生存毫无质量的生命支持治疗,比如人工呼吸器、心肺复苏术或喂食机器等,让生命自然逝去。

“我的五个愿望”电子表格

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开办的“选择与尊严”网站,除了宣传推广“尊严死”的理念,还有一项核心功能,即让注册人填写“我的五个愿望”电子表格,它让人们准确说出当自己病危时希望被如何对待。

这是一份生前预嘱样本。文件的5个基本要点是:

“我要或不要什么医疗服务”;

“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支持生命医疗系统”;

“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

“我想让我的家人朋友知道什么”;

“我希望让谁帮助我”。

在这些要点之下,又细分了小条目,便于人们用打钩的方式来填写。其中包含许多细致的选项,基本上涵盖了你进入生命末期时会遇到的大多数问题。

“生前预嘱”你应该注意的

“生前预嘱”应该什么时候签?签之前应该注意些什么?签之后,还能不能改?这些都是你不能不知道的。

1.事先充分了解和讨论。

讨论和签订“生前预嘱”的最好时机,并不是在“危机”出现的时候,而一定要“事先”。甚至提倡在健康情况较好、心智未出现任何问题的时候。地点最好也不是在医院抢救室或加护病房,而是自己家里。因为这种在正确时间和正确地点展开的讨论,才可能是真正充分和明智的。

2.与专业人员沟通并获得共识和认可。

做决定时,不仅要与专业工作者讨论,更要征询经治或主治医生的意见,因为他们更了解病情。虽然普遍认为,现时的临床医生在这些问题上往往缺乏最基本的意识和职业训练,但是,如果你真开始这样的沟通,往往会发现情况比想象的好。

3.明确表达自主意愿。

如果你是要做决定的那个人,那么你始终要明确的是,这是你本人的意愿。你是在维护自己的尊严,表达自己的愿望。你不必猜测或迁就任何他人的想法。

4.可随时改变主意。

疾病和死亡毕竟是一件复杂的事,不是事到临头,很难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所以,你有权利在任何时候改变你过去已经做出的决定和选择,完全用不着迟疑和难堪。合格的“生前预嘱”不仅会提醒你发生这种改变的可能性,更会提供简单和可操作的修改或撤销原有决定的办法。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