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8:52: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产品安全溯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 F3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312-02
近年来,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应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1]。
1 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控制现状
1.1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控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此,欧盟专门制定了更加严格的食品标识与可追溯法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也要求在美国国内和外国从事生产、加工、包装或掌握人群或动物消费的食品部门,于2003年12月12日前向该局进行登记,以便进行食品质量安全跟踪与追溯。日本有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包括对食品的生产、经营记录,保证了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追溯,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可以及时追溯到根源,从2001年开始,日本开始试行并推广农产品与食品的追踪系统。
1.2 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控制现状
我国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很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如《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溯源控制工作提供了保障。此外,农业部的“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实施的“中国条码推进工程”等,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的部分省市区都已经在开发与实施农产品的可追溯系统,如北京、上海、宁夏、山东、江苏等地[1-2]。
2 主要特点
追溯系统的数据主要来自4个部分,一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信息,包括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本情况等介绍;二是农产品生产环境(空气、土壤、水质)等化验信息;三是农产品生长过程中的管理信息,包括所使用的农药化肥等信息;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部门对农产品上市前的检测信息。采用严格的身份验证技术手段,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权威、有效。追溯系统的数据采集必须由具有数据采集资格的人员进行操作,对于所采集的数据进入追溯系统数据库则由质量安全部门进行统一审核。其特点:一是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农产品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和检测机构的检测数据。能够唯一准确标志农产品的信息,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身份标记。二是市、镇、生产基地三级追溯系统应达到实时连接与监控,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部门的随时监督与管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时准确反映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方面可以省去人工处理检测结果,避免人为将数据修改,保证检测结果和追溯结果的准确、公正和有效;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实施动态监控和直接获取检测、追溯数据。三是追溯系统可以满足当前农产品安全发展的急迫需要,为农产品上市前、流通和消费期间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满足消费者了解所购买的农产品的信息的要求。从技术上保证所购买的农产品是经过产品质量部门检测的产品,一旦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能够根据追溯系统追溯事故根源及相关责任人员,从而可以做到明白消费、安全消费的社会要求。四是可以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部门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管理和控制,引导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食品安全的有关标准和法规进行安全生产,预防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功能。五是满足农产品合格上市的要求,具有追溯功能的农产品不仅可以在进入国内市场上增加安全保障体系,而且满足当前国际形势对食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要求,从而可以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开拓市场,带来更高的经济收入。
3 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追溯难度较大
目前,农产品的信息追溯难度较大,主要是由于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人们在对农产品进行销售时并不提供其相关的产品信息,使得处于供应链中下游的销售者和消费者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地向上追溯。
3.2 信息真实性缺乏监控
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要保证农产品信息录入的真实有效性。目前,我国尚无有效的机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录入的信息进行有效监管,信息的录入真实性仅靠工作人员的诚信和自律,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追溯造成一定的影响。
3.3 系统不兼容,造成资源浪费
目前,各个地区都在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建立了不同的追溯系统,但是由于各个地区建立的追溯系统不能够互相兼容,不利于信息的追溯与政府部门的监管,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3]。
4 建议
4.1 加强指导,提高信息传递意识
加大对农产品生产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宣传力度,提高其质量安全意识和信息传递意识,使其能够自觉地在进行农产品销售时附上该产品真实有效的生产信息,为日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提供信息源。
4.2 整合资源,实现数据互通共享
虽然目前各个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不同,但是其基本结构大同小异。因此,可对这些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建立1个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分拨中心,将各地、各种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信息均录入,使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都能在网上查询到农产品的信息,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2]。
4.3 强化质量,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通过科技立项、拨付专项资金等方式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开发、研制和整合,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在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要加强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培训,既要培养一批能准确把握体系建设要点、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人才队伍,又要形成一批能掌握追溯信息技术要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专业人才队伍[4-6]。
4.4 完善制度,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提供法律依据
尽快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明确追溯管理职责,界定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加强追溯信息的核查,针对提供虚假信息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严厉打击失信行为,以保障追溯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结合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生产档案记录、包装标识、市场准入等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3]。
4.5 推行编码,推广农产品产地编码溯源制度
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溯源制度,实现产品安全信息的可溯源管理,实现快速定位、快速跟踪、快速反应,最大限度降低农产品安全问题可能带来的危害[2,7-9]。
5 参考文献
[1] 高云峰,任萃文.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研究现状[J].饲料博览,2011(4):19.
[2] 陈松,钱永忠,王为民,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现状与问题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1):50-52.
[3] 阮桂丽,赵爱鸿,王黎,等.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2):73-75.
[4] 刘俊华,金海水.国外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的现状和启示[J].物流技术,2009(11):251-253.
[5] 周琼,曾玉荣,翁伯琦,等.台湾畜禽产品履历制度及其对福建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启示[J].台湾农业探索,2009(4):42-46.
[6] 方海.国外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7] 张利国.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0,23(5):53-56.
对存在的问题,杭州市分管副市长何关新并不避讳:“这些问题背后的问题以及建议,我们会逐条梳理,并且付诸行动。”
人大代表直言不讳
河道被污染,养殖户只好买水
生产环境,直接决定了农产品安全。
“如果农业种植、养殖基地的环境受到破坏,产品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赵天行直言不讳。
他以萧山围垦水产养殖户为例,“养殖户本可以从附近河道取水,但附近河道污染严重,鱼虾成片成片死去,无奈,他们只能通过从外地运水买水、自行蓄雨水等方式解决,但成本很高,养殖户承受不了。”
“窝窝头”事件暴露7个职能部门监测不力
进入杭州才一两个月的玉米窝窝头,却很快在全城开起连锁店。
而被媒体曝光添加了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添加剂后,它迅速地从风靡走向落寞。
市人大代表王中感慨地说:“如果说掌管食用农产品安全的7个职能部门,在媒体报道前,就能有意识地提前去检查检测,就不会被动,而效果也会更好。”
分散的农产品生产有没有用农药,监测几乎是空白
王中说,“目前,各区、县、市农业主管部门监测的重点,仍停留在农业生产基地,而且力度偏弱,对分散的生产点的监测,几乎是空白,仍无法杜绝禁用农药或是添加剂。”
“如果可能的话,可设立一个机构,进行长期的监督工作,并能在最短时间内应对、处理市民的农产品质量投诉,从源头把关,这样才能保证百姓的食品安全。”
他同时建议,把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流程,作为领取营业执照的准入标准。
农贸市场检测,靠人工记录很不可靠
“现在杭州80多个农贸市场的农产品,每天使用的快速检测设备,每台只要1万多元,但检测数据要靠人工记录,很容易出现人为干扰因素。”赵天行建议,换成3万多元能打印数据的检测设备,实现多部门联网,避免人情因素干扰。
副市长表态:为农产品建“身份证”
“代表们的建议很中肯,我们会加紧研究,尽快弥补薄弱环节。”何关新态度明确。
他表示,在新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等措施的基础上,杭州还率先学习国外做法,准备推出农产品安全追溯源体系。
追溯源体系的设立,主要从基地管理入手,通过为农产品建立“身份证”、查询系统,以备意外发生时的责任追查,并能迅速控制影响范围的扩大。
内容摘要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体系越来越受政府、企业、消费者的重视。与此同时,高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构建成本由谁来负担问题也亟待解决。本文就可追溯体系的构建成本归宿进行初步的探寻。
关键词:食品安全 可追溯体系 成本归宿 受益原则 成本摊派 成本内化
食品可追溯体系概述
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已经从原来的对产品的质量、外观、价格的重视逐步向产品质量安全倾斜,更多关注的是产品本身是否对人类健康有害。这就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带来新的考验。尤其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成为政府、食品行业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所以,建立一种全面可靠的食品安全体系是关系到社会是否和谐、企业能否发展、消费者能否健康地使用产品的重要内容。
就全世界范围来看,通用的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实施的方法是HACCP、GMP、ISO9000。但是三者有一个共同的缺陷,都只是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而在流通领域是无能为力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克服了这三者的这一缺陷,增加了食品供应、生产、流通的透明度,提高了消费者的放心程度,真正做到了“从农场到餐桌的风险管理”。根据国际标准组织ISO(8042:1994)和欧共体管理法规将食品可追溯体系定义为“在生产、加工及销售各个环节中对食品、饲料、食用动物及有可能成为食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追溯或追踪能力”。它是一种连接生产、流通、消费,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让消费者放心使用产品的信息管理系统。
国内的可追溯体系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起步相对于国外来说是较晚的,也可以说是被动实行的。从国际形势看,欧盟、美国早已率先提出并实施了食品可追溯体系,这实际上是对食品制造业、流通企业形成的新的技术壁垒。而欧盟、美国是我国大的贸易伙伴,如果要使农产品行业稳步健康地发展,就必须适应这一大趋势。
从2002年开始,我国逐步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制度和标准。如为了应对欧盟在2005年开始实施水产品贸易可追溯制度,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出境水产品溯源规程》。我国物品编码中心会同有关专家在借鉴了欧盟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牛肉制品溯源指南》。陕西标准化研究院编制了《牛肉质量跟踪与溯源系统实用方案》。2001年7月,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提出了在流通环节建立“市场档案可溯源制”。2005年9月,北京市顺义区在北京市率先启动了蔬菜分级包装和质量可溯源制;同时,建立了大量的可追溯食品和可追溯企业;形成了一系列的追溯子系统进行食品可追溯系统初步试点。可以看出,我国正在逐步的实行食品可追溯体系,确保食品安全。不管是水产品、禽类产品还是果蔬产品,从供应到销售,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能迅速地查到,追根溯源。
可追溯体系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不断的努力实践,我国在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相对于国外,在基础上仍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我国连锁经营协会于2007年4月在京《食品安全可追溯研究报告》时指出,我国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面临六大困难,分别是:我国食品尤其是农产品的生产比较分散,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科技化、标准化水平较低;食品流通方式还比较落后,传统的流通渠道如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还占有相当比例,现代流通渠道如连锁超市还不够普及;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标准体系不够健全,有关规定和标准缺失、滞后于现实发展,与国际标准无法对接的情况还很多;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系统性、统一性还不够;全社会对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认识不够;建立可追溯系统的成本较高,企业缺乏前期投入的动力。
从现阶段我国可追溯体系的建设来看,其重点是理论意义研究方面,即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重要性,可追溯体系如何建立等。但在可追溯体系的成本如何分摊等领域探究尚少。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体系越来越受政府、企业、消费者的重视。与此同时,高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构建成本由谁来负担问题也亟待解决。本文就可追溯体系的构建成本的归宿进行初步的探寻。
解决我国可追溯体系建设障碍的建议
在我国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实施过程中,其最大的阻力是企业初期的投入成本太高,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复杂,这是阻力的根源。在完善可追溯体系时,必须紧紧地围绕这个问题出发。
对于政府,它的目标是追求社会的福利最大化,谋求政治选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是其目的;对于企业来讲,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其目的;对于消费者而言,需求是否被满足是决定其支付意愿的重要条件。本文推论,当企业实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后,三者都是受益的主体 :政府能谋求到社会和谐,企业能够更好地生存发展,个人消费也能够确保安全,各得其所。那么,这个可追溯体系构建成本的归宿在哪里?即企业的这个有价值活动的支付成本由谁来承担?对此,本文可以建立一个成本归宿模型,从短期和长期两个阶段来分析。
(一)短期阶段成本归宿
在短期阶段,企业初期的构建成本是很大的,企业无法独自承担。对此,我们可以根据受益原则来摊派成本,即短期的可追溯体系成本由受益的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者共同承担,如图1所示。
成本摊派前:
,j=m
其中,C为全社会构建可追溯体系的总成本,Cij是各环节不同企业的构建成本。
成本摊派后:
,j=1,2,…,m企业
,j=1,2,…,m政府
,j=m 消费者
其中,yi为各环节政府成本的补助率,Wj为企业成本内化率,Xj企业成本转移率,并且, yj+wj+Xj=1 。
在短期阶段,可以用多种情况来确定 yj、wj、Xj的大小,即政府、企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分摊比例是多少。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按三者的经济强弱势来确定,谁的经济承受力大谁就多摊派。在短期的成本摊派模型中,源供应企业将一部分成本内化,另一部分成本转移到下游的生产加工企业,一部分由当地政府来补贴;生产加工企业同样也把一部分成本内化,一部分成本转移到流通企业,剩余的部分由当地政府补贴;在流通阶段流通企业的构建成本也由流通企业、消费者、政府共同分派。这样,就能在受益原则下共同承担可追溯体系短期的构建成本。
当短期的可追溯体系构建成本由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分担,有没有其现实性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成本摊派原则是受益原则,是公平的。
从政府方面看,有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必要性。随着我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我国的农产品要想在国际上增强竞争力,增加出口,就必须遵守国际规则。对于可追溯体系,早在2005年1月,欧共体就制定新法规,要求在欧盟销售的牛肉制品和生鲜水果、蔬菜都必须具备可追溯功能,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此外,还禁止不具备可追溯性食品的进口。其余的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也建立起可追溯体系,限制不具备可追溯功能的农产品上市销售,形成一种新的贸易壁垒 ,这对于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挑战严峻。在可能性上,我国是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 ,有强大的财政来支持这个体系的建设及运行。
在企业方面,实施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也有其必要性。企业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当环境发生变化,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也必须适时地调整以适应环境。在国际环境当中,确保食品安全、人类安全俨然是一种趋势,企业要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适应它;国内环境中,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偏好的改变,也为企业施加压力,适者生存。在可能性上,企业的生产基本标准是收益大于成本,当成本得不到弥补时,企业是不会去实施可追溯体系的。但是,企业克服这种困难不是没有办法。第一,企业的生产是一个创造消费者接受价值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差异化来消除一部分可追溯体系建设成本带来的劣势,尤其在今天的消费观念中,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也为其差异化提供基础;第二,以波特教授提出的价值链来分析,企业可以在价值链的任何一个环节节约成本,从而降低总成本;第三,企业在建立可追溯体系时,可将其与HACCP、GAP、GMP体系相结合使用。可追溯体系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与其它的质量管理体系结合使用,协同发挥作用。这样,可以谋求一种类似“范围经济”的好处,以节约成本。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现代消费观念的形成,消费者对健康、绿色的关注的重视,只要需求被合理地满足,其承担一定的成本不是问题。
(二)长期阶段成本归宿
随着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不断完善、修正,在经验效应和规模效应的作用下,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是下降的。这时候,企业能够单独地承受这个成本,即模型中企业各自全部内化成本。这时,政府和消费者就退出成本负担范围,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监督市场的运行,企业就执行这个规则并承担成本,消费者就放心使用产品。即Xj=0,yj=0,wj=1。当然,由于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是小于1的,企业会转嫁成本给消费者,但是,由于成本的下降,消费者也会接受。自此,真正地解决实现从田野到餐桌风险管理的成本问题。
政府、企业、消费者在进行可追溯体系成本摊派时,必须在其他的方面进行有效地配合,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的方面进行:第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增加监督的力度,规范企业执行行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到多方主体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党委要把它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可追溯体系,可以采取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级管理模式,相互监督。第二,对农村加大科学技术支持,确保农产品供应源的安全。农产品安全的源头在农田,农民由于受到科学技术、信息闭塞和收入偏低的限制,过多地追求产量,投入过多的添加剂、化肥等,而忽视了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所以要从源头抓起。特别是在我国,农产品生产分散,规模小的前提下,可以建立农业合作社,农产品收购站,统一收购制度,统一管理。第三,加大可追溯体系及其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消费者的重视程度、认识度,对可追溯体系进行及时的反馈、监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实现全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体系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对于企业来讲,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为了在市场经济潮流中立稳脚步,就得实施这种体系,实现差异化。本文为此提出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成本分摊模型,为政府、企业建立可追溯体系探明一条道路。因此,在解决可追溯体系构建成本分摊的问题时可以借鉴本文的这种模式,即在短期阶段,可追溯体系的构建成本由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分担;在长期阶段,由企业独自承担。
参考文献:
1.刘艳,刘阳.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研究[J].品牌与标准化,2009(16)
2.贵新.今天,我们还敢吃什么―农产品安全浅议[J].决策探索,2001(04)
3.卢俊.农产品安全是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2(12)
传统中秋佳节和国庆即将来临,为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根据农业部《关于做好中秋和国庆期间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供应工作的通知》(农市发[2007]25号)精神,结合正在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抓好节日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证上市食用农产品数量充足、品种丰富、放心消费,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源头监管,把好产地准出。各地要严把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三个关口,深入开展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大力开展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的检查,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做好法律法规和国家禁用、限用和淘汰农业投入品目录和范围的宣传工作;要加大对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监管,加快实施农产品产地管理制度,健全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档案,加快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行统一的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对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强制推行;加强基地农产品上市前监测,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产品进入市场。
二、突出关键环节,严格市场准入。各地要根据省政府通告要求,大力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有“三品”证书或当地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合格报告(或证明)的外省农产品实行免检,其他外省产品必须经市场抽检合格后方可进场销售。同时,要深入开展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工作,各市场要切实负起责任,不断健全市场准入工作的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三、强化例行监测,抓好产品溯源。各地要实行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相结合,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测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重点要加强对生产、流通环节的蔬菜农药、畜产品“瘦肉精”残留开展定量定点的检测,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及时调查、及时处理,加大跟踪督查力度,对问题产品及时追溯源头,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四、完善应急机制,防控突发事件。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不断完善应急机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工作快速、高效、有序开展。一旦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要快速反应,果断处置,有关情况要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涉及跨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各地要及时沟通,加强协调,保证事件及时处理。要严格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活动,确保公众充分享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知情权、监督权。
北京作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如何保障首都食品供应安全,从流通领域为首都食品安全把好关键一关,既是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京城百姓关注的头等大事。
2010年8月,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新发地国际绿色物流区(简称国际绿色物流区)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作为推动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简称北京农科城)建设的重点项目,在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看来,国际绿色物流区是北京农科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希望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走一二三产融合之路,通过资本、技术、信息等现代服务要素的聚集,打造国际化的绿色农产品交易平台,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带动农业企业增效发展,促进优质、安全、生态、高效的农产品产业链建设,保障首都食品供应安全。”
三年来,国际绿色物流区建设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构建与首都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相适应的现代化、多层次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走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子。
科技护航
引领农产品安全模式
据介绍,国际绿色物流区是北京市科委为解决首都食品安全而启动的“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安全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的重要成果,项目整合了京郊科研院所、企业、检测机构等食品安全方面的科技资源,开发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安全追溯系统、网上拍卖及电子结算系统、交易管理信息系统、农产品安全预警与应急系统等五大系统和农产品进出口“一站式”服务模式,为新发地批发市场农产品安全监管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天都会有农产品质量检测车,在市场巡查和抽样检测。工作人员主要测农药残留、致病性微生物、重金属等,30分钟就能出检测结果。对于检测合格的蔬菜,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都会发放“放心菜证书”。
批发商在与客户交易时,通过IC卡驱动电子秤,可打印出带有生产企业、批发市场、批发商、产品信息的一维条码与二维条码产品销售单;还可以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集成条码、手机短信、触摸屏计算机、扫描枪和互联网终端等技术,实现多种方式产品溯源。一旦产品出现问题,可通过相关信息追溯到批发商及原产地。同时,农产品安全预警与应急的系统运行,对农产品安全风险的监测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悉,该项目从检测和追溯两个环节严格把关,实现了“生产可记录、运输可监控、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进出北京的农产品安全,探索总结出大型批发市场农产品安全流通的成功模式。
目前,该模式已经推广到北京其他5家批发市场及天津、云南、山东、辽宁、山西等省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积极的影响。
项目落地
描绘都市农产品物流前景
按照北京农科城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连续支持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实施重大科技改造项目,引导技术、信息、资本等现代要素向新发地聚集,改变传统物流交易模式,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的物流科技园区,带动优质安全食品与农产品产业链建设,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带动农业企业增效发展,带动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基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安全科技示范工程”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借助北京农科城新发地国际绿色物流区这个平台,2010年以来,新发地承担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应用示范、新发地农产品现代物流科技示范、北京绿色农产品(果蔬)供应链科技示范等科技项目。
这些科技项目的研究成果通过国际绿色物流区高效、便捷的服务面向国内外客商,带动了全国各地的高端农产品在京销售,实现了“农产品品牌和营销管理在京,生产加工在外”的总部经济发展模式,体现了北京农科城建设发展思路,并科学有效地落实在新发地“内升外扩”发展战略的细节上。
这些项目的一大特点,就是将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和产品、信息传输技术产品、信息融合与决策方法与系统等成果应用到市场经营管理中,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带动上游生产基地,辐射下游超市分销,实现了农产品物流品质监控动态化、物流组织有序化,呈现出物流、人才流、信息流高效运转形成的价值体现,全面提升了北京市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和市场供应保障能力。
统计数据显示,仅通过打造农产品(果蔬)供应链体系,就可带动新业务增收2亿元以上,净利润增长2000万元以上,农产品物流成本可降低10%-15%。
重新布局
化解流通环节难题
近年来,在“内升外扩”战略的指引下,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了全面的提档升级,以国际化标准为八方客商提供农产品交易、流通、加工、检测、展示、展销、直销等全方位服务。此外,新发地采用承租、托管的方式,大力推进“市场扩张”战略,分别建立了“一大四小”农产品批发市场,把新发地批发市场打造成首都高档农产品交易中心。目前,已经在上海、石家庄、张家口、赤峰、鞍山、襄阳等建设了批发市场,并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连锁经营模式,极大地保障了首都农产品供应。
在科技部启动的“十二五”农业科技计划项目中,“绿色储藏与冷链物流”重大项目也将应用于北京农科城。今年5月,北京新发地高碑店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将在河北省高碑店市奠基。该项目重点打造21万吨级现代冷链物流园,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冷库集群。
同时,国际绿色物流区的发展也吸引了南非、德国、加拿大等16个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商入驻,常年展销100种来自不同国家的绿色果蔬;促成了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台湾最大贸易商成立新发地国际贸易公司,实现国外基地直销;京郊10个区县、100家绿色农产品合作社也从这里将自己的高端绿色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实现增值增收,助推了北京向国际化城市迈进的步伐。
应该说,北京农科城构建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通过订单销售、定向配送、定制服务,降低流通成本,打造出安全、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带动了100个安全生产基地和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提高了京郊名优农产品在首都高端市场的占有率,保障了首都农产品应急供应和质量安全。
数字对接
盘点新发地增长变化
今天的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天向各地提供各种农产品。北京70%的蔬菜、80%的水果和90%以上进口水果都来自这个市场,成为首都名副其实的大“菜篮子”和大“果盘子”。
三年来,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借力科技项目,从需求入手,将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产业链注入创新要素,用一组鲜活的数字告诉人们,现代都市农业农产品流通产业蕴藏着的巨大潜力。
三年来,国际绿色物流区对接泰国、智利等国的7个生产基地、20个品牌超市,以及和北京200多个社区便民店进行直销,衔接完成流通环节的“最后一公里”,构建起“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的快速安全配送体系,实现从生产基地到消费市场的全程物流监管和食品安全监测。
建设发展中的国际绿色物流区,推动农产品出口量增加20%;“一站式”服务为海外客商节省成本30%,使进口绿色食品价格明显下降;实现与65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和150个国内外安全生产基地对接;促进了31个省市和世界23个国家的农产品来新发地进行交易。
2012年,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达600多亿元,比2011年增长23%;2013年上半年,新发地市场交易额260.04亿元,交易量564.65万吨,其各项经济指标显示: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严峻的形势下,交易增幅放缓,呈逐月上升的走势,为完成全年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物联网 RFID 农产品 溯源
前言:现今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为了能够对食品安全事故当中的事故责任进行有效追踪并且杜绝该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现必须要通过比较先进的农产品溯源标签系统对农产品从终止到销售全过程的信息进行性有效跟踪、查询与监控,为此有必要对基于物联网的RFID农产品溯源标签的优化与实现进行探讨。
一、溯源标签优化设计
1、架构优化设计。农产品溯源标签系统主要连接RFID读写器,由工作电脑、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加之局域网的辅助共同组成(图1)。在该整体架构中,工作电脑上的软件能够对通过对RFID读写器进行控制操作RFID标签的读写,此时数据库服务其则能够对农产品种植、加工、运输等溯源数据进行存储,应用服务其则能够根据Web应用软件的部署对用户进行远端访问。此时,农产品上粘贴的RFID标签便能够存储溯源编码。
2、功能结构优化设计。在农产品溯源标签系统当中存在后台管理和查询两个子系统,其中,后台管理子系统为整个系统的管理员修改系统数据使用,查询子系统则为用户提供查询界面,用户只要进入到查询界面便可以手工输入农产品上粘贴的RFID标签编码,而后根据RFID读写器进行标签编码的读写,并且在数据库中进行查询讯。若在系统当中存在该编码所对应的农产品批次记录,则在屏幕上便会相应的显示该批 产品农药施用、病虫害、加工、运输、质检、生产企业等诸多信息。对于系统管理人员而言,前期登录后台管理子系统能够对与农产品溯源标签相关的信息进行维护和修改,一般分为产前、产中、产后和系统管理四个部分,如图2所示。
二、溯源标签实现关键技术
1、RFID集成技术。为了在基于物联网的RFID农产品溯源标签系统当中实现RFID的读写命令,必须要将RFID的读写操作设置成为一个用户空间,对RFID读写器驱动程序中的API方法进行调用,在Web页面上使用该用户控件。具体的RFID集成技术操作当中,首先要在页面当中对用户控件的对象进行声明,而后使用JavaScript语言对用户控件进行操作,进行RFID读写前便将端口打开,读取RFID读写后将端口关闭,并将读写的RFID存储在用户数据当中[1]。
2.2页面响应与简化编程技术。若要有效实现基于物联网的RFID农产品溯源标签的优化,必须要恰当的应用页面响应与页面简化编程技术。首先,在页面响应技术的应用方面,主要目的在于加快查询结果的显示,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体验,因此在查询页面使用了Ajax技术,即近年来应用十分广泛的客户端页面交互技术。同时,页面响应技术中亦使用了JavaScript语言向服务器发送XMT HTTP请求,此时服务器的查询结果便会在XMT HTTP响应中传回到客户端,提高响应效果[2]。其次,在页面简化编程技术应用方面大量使用了JavaScript代码和jQuery技术,目的在于将页面程序简化。jQuery技术属于轻量级的、开源的库,其能够对JavaScript编程提供强大功能,例如在设置页面上轻松的实现Ajax功能等[3]。
结论:基于物联网的RFID农产品溯源标签系统当中主要由主要RFID读写器、工作电脑、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局域网几个部分共同组成,并且分为产前、产中、产后和系统管理四个功能模块。该系统的实现必须要依托于RFID集成技术、页面响应技术以及页面简化编程技术,从而便于对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信息追溯。
参 考 文 献
[1]高飞,尤明,高鹏.基于物联网的蔬菜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世界,2013,03(03):8-10.
什么是农产品(食品)溯源
究竟什么是农产品(食品)溯源?其中又包括哪些过程?农产品溯源体系专家、浙江鸿穗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平向与会代表做了详细介绍。他说,所谓农产品(食品)溯源又称农产品(食品)安全溯源,是指在农产品(食品)生产供应销售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还是消费终端到消费源头,其相关信息都能被追踪到,从而使农产品(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处于有效监控之中。农产品(食品)溯源全过程包括农产品(食品)产地、生产记录、加工、生产者信息、物流、食品认证等。很多消费者对于食品溯源了解不多,他们往往忽略了其中的物流追溯环节。
农产品(食品)可追溯体系是一套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路径,通过条码能追溯到产品的生产班组、时间、流程。它是通过追溯管理,对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实行质量追究,从而强化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建立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农产品可追溯制度,使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等所有环节的每一步都有记录,是保障农产品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农产品(食品)溯源能够帮助企业有效管理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防止窜货,以次充好的现象,同时系统的数据能够支持公司销售决策,辅助管理。食品溯源系统不仅可以保障消费者权益,而且是食品企业维护诚信经营、建立良好品牌形象的重要利器。
追溯体系作为保障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早已受到一些国家青睐并被广泛使用,其优势在于,一方面,降低监管部门信息获取成本,提升监管效率;另一方面,倒逼企业提高安全意识,主动进行风险控制。
建立农产品(食品)追溯体系,可通过向消费者提供生产商和加工商的全面信息,使消费者了解食品的真实情况。农产品(食品)的来源地及生产流程信息可从计算机或移动设备中查看,消费者可以掌握供方消息并决定是否购买。有关部门在监管过程中一旦发现某种农产品(食品)存在安全隐患,便可根据溯源信息迅速追溯到产品的原料来源、生产加工过程、仓库管理、物流运输、销售环节等信息,查出问题所在,尽快采取相关应对措施。此外,在农产品(食品)可追溯体系的监管环节,监管部门可将严重存在农产品(食品)安全隐患的食品企业逼退市场,帮助生产质量好的企业建立信誉,从而保证食品产业链上诚信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的农产品(食品)追溯体系还处在试点推广阶段,因此在很多地方,老百姓对于农产品(食品)追溯还很陌生,更谈不上有效运用了。纵观各地实践不难发现,区域分割、部门分治、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仍比较突出,没有形成有效的标准体系及高效的地方联动、部门合力。以食品为例,目前国家层面就有几个部委在推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不同体系之间的融合并不理想,需要把几个追溯体系统一起来协调推广。
实践证明,可追溯机制是目前农产品(食品)质量管理和危机控制中最重要的武器,也是一条非常成功有效的安全监管经验。作为追溯系统的参与方,都要从维护最广大公众利益出发,各司其职、相互支持、紧密配合,尽快实现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溯源体系与精准扶贫
自中央提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后,精准扶贫已成为各地政府的首要政务。但在扶贫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存在很多难点,比如帮扶措施主要为提供部分资金、赠送生产资料、修改或改造贫困群体住房,甚至只是提供一些生活用品而已;绝大多数对贫困户的产业帮扶实施依然是重生产轻市场,只关注生产环节,比如更换品种,扩大生产规模,但是无法得到市场营销方面的帮扶, 完全脱离产业发展规律;绝大多数的减贫帮扶措施依然侧重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很少根据贫困户所处的实际环境和优势尝试新的产业。
针对以上问题,溯源体系可以在精准扶贫上起一定作用。溯源体系可以连接消费端,将产品的品质、特色甚至产品的故事传达给消费者,使产品得到消费者青睐。通过生产信息记录和消费行为分析,可以帮助产品实现精准营销,将产品卖到需求者或潜在需求者手中,增加销量。溯源体系功能丰富,可以帮助产品实现电商引流,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关注,逐渐增加产品销量,同时也可以增加旅游宣传等功能模块,拓展新的帮扶产业及销售渠道。
1、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是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者在自我管理、自控自检的基础上,自我承诺农产品安全合格上市的一种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制度。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者在交易时主动出具合格证,实现农产品合格上市、带证销售。通过合格证制度,可以把生产主体管理、种养过程管控、农药兽药残留自检、产品带证上市、问题产品溯源等措施集成起来,强化生产者主体责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更加有效的保障质量安全。
2、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从五个方面扎实做好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一是全国试行,聚焦重点品种、重点主体和重点问题,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取得明显成果。二是细化试行方案,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立主体名录,广泛宣传发动。三是分级分层开展大培训,确保掌握合格证内涵要义和开具要求。四是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探索行之有效的推进办法。五是强化日常检查,严格执法监管,开展网格化管理,严厉打击虚假开证、冒用他人名义等行为,严防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可追溯
一、引言
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对农产品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可追溯流程管理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对可追溯技术与可追溯技术对线下农产品意义的研究,例如文献主要研究整个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文献主要研究可追溯在生产中的检测技术;文献主要介绍了当前主流的个体标识技术;文献主要研究系统构架的组成。对于可追溯的意义研究也颇有成果,文献阐述了可追溯系统对食品安全的意义与整体系统的构建。
近些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而农产品由于其一些特有的性质,一直没能够在电商领域有良好的发展。但是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运营模式的转变,有更多的商家与消费者开始尝试这一领域。2012年仅淘宝网经营农产品的网店26.06万家、销售额达198亿元。可是农产品电商发展落后的事实摆在眼前,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实体农产品的价值总额为2.45万亿元,占当年社会物流总额的1.4%。而可追溯技术并没有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没有将技术的创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运营模式的不断变化,可追溯概念的出现与技术的创新引领了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新一轮创新。
二、当前农产品电商瓶颈分析
据我们对宁波两家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的调查显示结果如下,就目前两公司的发现状况,不容乐观。七禾有机蔬菜每天仅有200-300单,而且采用会员制销售的情况下新增会员数量几乎为0;乐活厨房的用户数量偏少,其中活跃用户约占总注册人数的35%,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每天都会接到40到50个订单,每个订单的消费金额基本在100元~150元。从宁波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电商可以折射出农产品电商这个行业的现在遇到瓶颈。
针对农产品电商遇到的瓶颈现状,我们特地对消费者群体进行了调查,部分数据显示如下:
图1 图2
图1结果显示,顾客对网购农产品的最大的担心还是在食品安全问题,物流运输占第二位,这恰恰反映了农产品电商的生产和流通环节是消费者最担心的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消费者存在这样的疑虑,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1.商家对农产品质量的不重视
在农产品的生产方面,主要存在产地环境污染、生产主体缺乏培训、商家道德素质低下等问题。而在在流通方面,农产品完全不能靠普通的物流系统实行,商家们在运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配送的成本高、速度慢等。冷链配送也在近年来兴起,这也受到了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的关注,但是企业自己建立冷链配送系统成本高,如果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运输,又不能完全确保农产品的安全。
图2显示了绝大部分消费者对网购农产品的质量不放心,蔬菜、水产等生鲜农产品保质期不长,经过长途的运输,质量问题也是消费者最在意的。
仓储也是对农产品质量的一大考验,对不同的农产品需要使用不同的储藏方式,有冷藏、冷冻、干燥或脱水、常温湿润等等不同的环境。企业必须保证在交到顾客手中之前,食品的质量是没有问题的,但也正是储存过程会频发安全问题,比如没有按照规定冷冻导致食品变质,或者冷冻温度不够低,新鲜蔬菜没有在湿润环境中导致水分流失等等,因此农产品的仓储也是一大问题。
2.监管不力
政府监督机制是否执行到位对农产品安全有着严重影响。中国食品安全体系在法律标准和技术保障等方面存在差距,我国的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未能形成紧密的链条,尤其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这类新新产业而言,监管处于真空期,不法商家容易钻空子。
三、可追溯系统技术
可追溯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指能够追溯食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任何指定阶段的能力。因此,对于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关键技术的分析也可以从三个环节,即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着手。
可追溯系统整体框架图如下所示:
对农产品实行可追溯制度,可以利用现有先进的技术,如环境因素检测技术实时监测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基因分析技术确定产品的来源与成分;质量安全监测技术监测最终商品的保质期、质量、安全状态;地理空间科学与技术包括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从生产、加工、存储、运输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个体标识技术区分了不同的农产品,需要对所有农产品进行标识,并且这个标识在整条供应链中必须保证是唯一、清晰的;数据库技术整合了所有追溯信息,便于信息的统一管理与查询,其中包括了十分关键的编码技术,统一编码是开展追溯的基础。
四、可追溯系统对农产品电商的创新
1.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表示,在网络上购买农产品时,绝大部分消费者最关心的是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农产品电商采用可追溯的农产品管理系统,记录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同时通过网页终端显示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看到网购到的农产品的所有信息,提高了对所购产品的信任,从而乐于从网络上购买农产品。
2.加强监管
对于电商卖家,可追溯的农产品管理系统有益于对农产品安全进行监控。 目前我国的质量安全监测主要采用抽检的方式,但是农产品种类繁多,在安全标准上也有一定的差异,采用这种方式往往会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不全面,导致近几年国内农产品农药、激素过量使用等安全问题的爆发。可追溯系统追踪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全过程,可以从根本上监控农产品质量,当出现质量问题时也可以快速追溯寻找到问题环节,及时处理危机,降低成本。
3.减少自身损失
农产品对仓储与物流要求比较高,不同的农产品需要使用不同的储藏方式,不同的运输方式,如何控制好农产品的仓储物流问题,成为局限现阶段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之一。使用可追溯的农产品管理系统,可以方便电商卖家监控农产品的仓储运输。根据文献 《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研究进展》报道,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为 25%~30%, 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 5%以下。如何高效地转运农产品,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可追溯系统能够记录农产品生长、采摘、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记录农产品从源头到终端的所有信息,那么在仓储调度的过程中能够清楚地统计流动信息,通过分析农产品销售的各个渠道以及流量,可以及时准确地对市场做出的预期,从而设计出优化的运输路线,降低仓储损耗,加快运转周期。
4.促进品牌建设
农产品的价格受到农产品市场供需的影响比较大,价格不稳定。可追溯农产品做为一种比较新型的农产品,目前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价格。通过使用可追溯的农产品管理系统,将安全健康的理念附加到农产品上,让可追溯农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价值,与一般的农产品差异化,从而有效减少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冲击。同时可追溯系统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消费者能对产品有更深的了解,在购买的过程中,能够慢慢地积累起对产品品牌的认知程度,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可溯源的产品对于农产品本身的品牌建设有一定的效用。
5.拓展市场
在国际贸易层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国家针对于我国技术上的弱点在农产品出口上设置绿色壁垒,经常受到各种打压。在农产品上增加可追溯技术,从科技上提升农产品的价值,这有助于我们打破绿色壁垒,将我国的农产品销往海外市场。
五、可追溯农产品电商创新意义
由于农产品电商的特殊性,在生产、流通、储存、销售环节中相比其他商品有一定的难度,其主要问题存在于产品的安全问题与标准化问题。全程可追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消费者在电商网站上购买农产品的疑虑,监督权从第三方交到了消费者自己手中,减少信息不对称。通过可追溯系统,不仅可以完善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降低损失与运营成本,在种植、流通、贮存、销售等环节都有重要意义,还能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为农产品电商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海龙,蒋平安,张霞,等.基于Web的农产品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新疆农业科学,2010(9)
[2]王纪华,陆安详,马智宏.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7(增刊):26—28
[3]王纪华,陆安详,马智宏.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7(增刊):26—2.
[4]谢菊芳,陆昌华,李保明,等.基于NET构架的安全猪肉全程可追溯系统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6):218—220.
[5]张爱学.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6):255-256.DOI:10.3969/j.issn.1672-3198.2011.16.160
[6]《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2)》
[7]《2013-2017年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全景调研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8]殷梦华.农产品安全问题研究述评[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7:14-17.
[9]方炎,高观,范新鲁.我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5(02)
[10]王纪华,陆安详,马智宏.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7(增刊):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