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儿童英语教育课程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7 08:53: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儿童英语教育课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儿童英语教育课程

第1篇

关键词:英特尔 未来教育 新课程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信息时代,英语教学除了要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外,还应积极利用其它信息资源以及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其英语的听、说、读、写的整体能力,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通过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结合英语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所谓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探究实验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学习方式是以活动为中心,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路径,开拓“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学习。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从网络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增加学生知识应用和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知、探求知识,形成技能,发展个性。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所呈现出的集声、光、色彩、图片、动画和影像等于一体的影音效果,使学生接受多种途径的感性刺激,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学生利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搜索、筛选、选择和分析相关信息以及有关音像资料,拓宽视野,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发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有创造力创新意识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单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创设模拟环境为英语学习营造自然的环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激发强化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当受到外部刺激的学生内心接受并肯定看到的交际情景,自然进入角色。学生可根据情景自编自演分组练习,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比如读完The supermarket near my home一课中问:“Do you think Price—Low is a nice place to buy things? Why do you think so ?”学生有这样的回答:“1、Because the workers there work hard all day. 2、 Because the workers in the supermarket are very friendly. 3、 They are glad to answer your questions.4、 You can buy all kinds of things there。”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创新的前提。

再如在学习fruits这一单元时,设计到Do you like……?时,利用实物让学生编一些简单的对话感受新知识,又如学习what sports do you like ?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几项体育运动的语言交际情景:play basketball, play bowling, play golf, play volleyball等,学生可任意进入某一种情景的课件中并运用学过的句型在小组中进行情景对话、角色扮演,从而很好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才能够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而现行的教与学的方式却远远不能适应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处处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帮助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应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学习目标。

英特尔未来教育要求教师创建演示文稿、网站,并指导学生创建演示文稿和网站,并进行联网,使资源共享,这样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互通教学信息,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而学生也可以把有关英语学习方面所收集的信息到他们的网页上,因而教师可以把英语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外,给学生和教师提供课外交流机会来促进英语学习,提高成效。

第2篇

关键词:童谣;幼儿教师;口语教学

语言文字工作事实上生根发芽在各行各业、各种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离开语言文字,人类社会的沟通、传播将会成为无源之水。因此,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践行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各个专业、行业理应结合自身特点,从整体中出发,落到细节中思考。本研究试通过对课堂情况的具体情景分析与童谣文本的内容分析,言明童谣作为一种文本在语言教育中,尤其是学前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

教育作为一种工具或者技艺,同时与社会稳定的国家发展与政治诉求相勾连。举例来说,为解决19世纪50年代英国社会出现的青少年犯罪问题,英国公立学校开始将现代体育运动纳入体系之中,旨在将中低产家庭的子女培养为符合现代社会气质的“文明人”,运动由一种消遣休闲成为教育体制的一部分,乃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工具。关于幼儿教育或者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培养中心,其本质上应当是一种以学前教育专业为核心的质量评估,其内涵和发展应当依托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开发与打造,然而对于学前教育质量的评估和探讨,尤其是幼儿教育,主要集中以“幼儿园质量”或“托幼机构质量”为题[1],而忽视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关注学前教育专业本身的教学质量,其本质上是一种对于“元教学”的回溯和重视。而无论是幼儿的教育还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语言都是其中一个尤为突出的部分。2001年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中,将语言与健康、社会、科学与艺术等五个领域作为教育内容,明确指出了语言教育在该阶段的重要性。在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看来,语言区别于言语,是意义和音响形象的结合体,是一种符号。而在近年来,幼教事业的高速推广中,对于语言事业的普及却似乎发生了一种意义与音响形象的分离,尤其是专科学校中,很少有专门的专业,甚至是教研室来负责相关学科的教学,相应的教学任务要么落在了一些来自北方方言区的、普通话发音相对标准的教师身上,要么干脆并入文学、语文的教学之中,这样的行为造成了两种后果:一是将语言的教学等同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阐释,忽略了普通话教学本身所需要的一些技巧;二是将语言的教学单纯视作一种语音的规范纠正,缺失了语言的应用功能。基于上述情况,结合笔者的教学总结与反思,本文旨在回应以下几个问题:高职高专学校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中存在问题的症候是什么?童谣作为一种文本,在相应课程中的应用角色应当是什么?是否能对幼儿教师口语课程进行完善与补充?

二、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内在症候

(一)体系不完备

高职高专学校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中,首先教师队伍体系存在问题。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课程中缺乏展示的机会,教师教授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2]。表面上看,这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所引发的,而本质上,这与授课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知识背景相连。有学者将这种教师层面的问题归结为教师意识不到位、教学方法落后以及准入门槛单一这三个维度[3]。毋宁于此,这种教师体系的偏差,或许在教师的选择方向上就已经存在了问题。传统的观念中,教学是一种“给与拿”的授受关系,而语言类的课程,更多地要求互动性,其性质上不是一种文化类课程的输出,而像是一种艺术类课程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些拥有播音主持类背景的教师,更容易理解在语言类课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把课程的更多时间让渡给学生;而事实上,这在整个教师队伍的配比中只占到了很少的一部分。乃至在对于课程教师的招聘上,仍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姿态,没能拥有一个清晰的学科定位。体系不完备的另一个方面体现在关于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如果说,通过教师梯队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问题的话,那么课程体系则是更高层面的一种问题的反映。首先,在课时的设置上,一般幼儿教师口语课程均被压缩在一个学年内完成。而事实上,除了教育原理、教学心理学等主干课程外,口语课程应该被视作与幼儿文学、人文素养乃至幼儿心理健康等课程相关联、相辅助的内容,始终贯穿于整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理念之中,语言不光是一种自我表达的工具,同时能够陶冶情操、提升品质,甚至通过语言时刻监视幼儿心理发展情况。除此之外,从普通话的训练本身来看,它也包含了字音、语流、语调的规范训练以及对应到不同作品中应用,绝不应当被教条化、简单化、平面化。

(二)定位不清晰

教师体系和课程体系的不完备直接导向了课程定位的不清晰,又或者说,二者是互为因果的。幼教口语课程在课时设置、师资、教学与评价方法、教学资源以及教材中存在的问题[4],实际上就是一种关于课程的定位不清晰造成的误用。对于幼儿教师口语中的重教轻学现象,有学者认为应当通过向实践教学倾斜来改变这种现状[5]。事实上,这种关于实践与理论的比重问题,便是笔者所指出的在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中的定位问题。在整个幼教行业,尤其是高职高专类院校,对于能力的内化与实际应用,都应该优于对理论的灌输。这并不是意味着一种理论的轻薄,究其根本,理论始终应当是服务于实践的,语言类课程更是这样。许多学生反映,即便掌握了语流音变、语调等知识内容,仍然无法很好地演绎一部文学作品,甚至生动、富有吸引力地讲好一个故事。因此,幼儿教师口语的课程定位,必须由纯理论式的灌输转向一种实践的应用与互动。

三、童谣在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中的应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有许多,本文只试图通过其中一个维度做出一些可能的尝试。本文该部分尝试从教学内容的改良出发,探索将童谣作为幼儿教师口语可能的内容是否所有裨益?如何发挥作为文本的童谣在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中的作用?尽管对于童谣的定义不一而足,依照国别、语言、年代等划分标准也产生了许多不同的门类,对于童谣特点的认知还是相对统一的,一般地,认为童谣通俗易懂、节奏明快、语言活泼[6]。不过,也恰恰是因为这些特点,导致了童谣难登大雅之堂,在很多程度上受限,甚至被落以“俗”的外衣。近年来,学者们也开始结合童谣的艺术特征对其教育价值进行了相应的阐释,童谣的真实美、自然美、形神美以及情趣美使得其在美学特征之余,也兼具一定的教育价值[7],能够帮助儿童在道德、口语表达、想象力上有着能力的提升[8]。本文结合地方文化,提出以下几点针对性意见。

(一)让渡教学时间,实现翻转课堂

美国学者MaureenLage等人在21世纪初期提出了“翻转教学”(InvertingtheClassroom)的概念,认为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转变角色,以问题辅导、提供帮助为主要目的。事实上,这种模式十分契合高职院校的语言类课程。翻转教学在技术上必须基于多样化的信息化手段的支持,而这些多样化的信息化手段恰恰能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进一步地,童谣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一种生动的、具有临场感、情景感的环境,加上信息化手段的配合,学生无形中能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加深知识掌握的程度、激发主动求知的欲望、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首先,高职院校的生源普遍较为一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优于填压式的输出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其次,语言类课程的教学除了纠正学生的语音问题,更重要的应当是一种氛围的营造,通过具体的文本来进行演绎,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更容易适应日后的教学。这也正是本文提出的,高职院校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应当是一种“教学之教学”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讲,童谣成为衔接这种教学与教学之间的重要桥梁。作为一种入门级的文本类型,它能够深入浅出地达成教学目的,在训练语音面貌、韵律的同时,也克服了学生的害羞心理。成年人的尊严使得他们通常认为在大庭广众下演绎童谣是“可耻的”“不成熟的”,童谣的教学意义则是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在讲台上放开自我。

(二)正视童谣价值,传承地方文化

第一,正视童谣价值。学前教育事业是一种关于“教学的教学”,是在培养教育儿童的教师,如果没能在这个阶段锻炼、改造关于童谣的认知,那么他们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对于这种文本材料的应用必然是残缺的。他们已有的知识框架,束缚了他们对童谣背后描绘的精彩世界的想象,失去了对童真的期待和展望。因此,如果说童谣对于儿童教育而言是一种传承的话[9],这种传承应该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开始。由于童谣特殊的在节奏、语流方面的特点,其对于幼儿教师口语课程而言,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童谣的教育价值不仅局限于其在文化方面的意涵,作为一种文本本身,便于理解、记忆,优于阐释、演绎,实际上也为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提供了一个舞台,有效填补了课程在实践上的空缺,给予了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语言的教学从来就不是纸上谈兵,童谣相对于高深、晦涩的文学作品,更适应于该阶段学生的能力。第二,童谣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有着深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传承意义。以闽南地区为例,如《天黑黑》这样耳熟能详的童谣,已经被编织入现代流行音乐的谱系中;还有像音乐人小河在近年发起的“胡同童谣”计划,试图在现代性与城市推进过程中,保存文化和地方特色。“胡同童谣”本质上是对语言、艺术、音乐乃至城市与现代性、民族与地方等诸多话题下产生的一种反思与实践。发起人小河在参加2020年见地·创造者分享季时强调,寻谣计划中找到的童谣其实本就属于这片土地,只不过人们眼前充斥着太多的信息,也没有途径可以听见这些童谣a。因此童谣的不被看见本质上时一种地方文化的流逝,是一种现代高速的文化旋涡中被无意间冲刷走的遗珠。类似“寻谣计划”这样的关于童谣和民间、地方文化的复兴运动,其本质上也与国家、民族在意义上相通。小河找到的第一首童谣是来自北京的《卢沟桥》,它通过低吟浅唱事实上复刻了当下孩童关于国家、民族以及战争的创伤记忆。将上述内容纳入教育体系(尤其是学前教育的内容改革之中),正是对国家大力强调文化自信的呼应。同时,以地方文化自信为根基,通过教学的方式,推广地方童谣,不仅是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同时增强学生对地方的认同感,对于地方就业、教育资源的补足意义也不容小觑。

(三)明确课程定位,转变授课思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课程体制的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人员上、专业上对相应学科的教学体制、课程进行调整,本质上不仅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还同时面临着就业、编制乃至社会结构、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本研究试图言明的是,首先通过文本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改,起到明确课程定位、转变授课思维的作用。语言文字工作不是沉闷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和模仿,同时有着许多可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灵活空间。以童谣为例,其中有许多包含方言的地方性文化特征的部分,然而将其①《见地·创造者|知名音乐人小河:我为什么要去找失去的童谣?》,据搜狐文化:灵活运用在语言类课程,尤其是学前教育、幼儿教师口语的课程中,不应将其视为“推普”工作的反面。恰恰相反的是,将方言与普通话等多个维度的语言教学都涵盖学前教育事业语言教学的广义范畴之内,在具体的实践和操作中,更能深刻地推广文化、理解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以童谣为案例并不在于非此即彼的一元论,其本质仍是我们所言及的:试图将一种实践化的思维融入语言教学之中,结合特殊的语境,将语言文字工作当中许多可能抽象化的、理论化的概念,掰开了、揉碎了,方便理解和实践的行为内涵。它在本质上也与幼儿教师口语这门课程所面临的特殊对象相关。

四、结语

从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Collins)与迈克尔·马可夫斯基(MichealMakowsky)对社会科学的概念与思想述评看来,社会科学的研究思想史本质上就是一次对社会的探险之旅,研究者们在社会现实这块大陆的不断移动的过程中,探索更多新的模式、过程、机制等[10],而所有的这些工作都基于我们对幻象的突破,所有的这些工作也都是我们打破幻象的一个个切面罢了。童谣也仅仅是本研究选择来“击碎”原有的语言研究中存在的幻象的一个工具,或者说打开学前教育事业中语言研究的一个切面,这个切面的意义在于更新相关教育工作者对于从事该门课程教授到课程建设的思路与视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前教育理念一方面应当区别于一般的师范类专业的教学思路,穿梭于活泼与严肃、成人与幼儿等不同的思路与身份之中;另一方面,也应当区别于幼儿园教育事业本身,考虑教育对象的传承感、使命感等因素,将地方与国家、文明与文化等概念深深根植于教育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杨晓萍,李敏.焦点与转向: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教育研究,2016,37(4):74-80+104.

[2]李娟霞.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幼儿教师口语》教学的创新路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1):103-108.

[3]杨亚梅.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口语课教学浅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6):58-60.

[4]李梅.高职《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0):52-53.

[5]管雪梅,王立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策略探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0(5):86-88.

[6]胡建林.童谣教学浅谈[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6(6):116-118.

[7]蔡根畅,刘玉亭.童谣的美学特征与教育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12(3):61-63.

[8]李永婷.民间童谣的教育价值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4(6):47-49.

[9]郑薏苡.民间童谣在当代儿童教育中的传承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11,27(1):10-13.

第3篇

【关键词】“儿童英语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 情景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63-02

课程是教学必要的程序,这个程序包括课程的定位、选择和组织内容,决定方法,设计检测和评价的手段等环节。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核心问题,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肯普(J.E.Kemp)在《教学设计过程》一书中指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与技术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和途径,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系统的计划过程。“也就是说,课程设计就是对教与学这个程序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设计。本文对“儿童英语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的情景教学设计进行探索。

一、课程定位

“儿童英语活动策划与组织”是应用英语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总课时64,学分4分,教学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它是一门培养学生儿童英语教学能力的技能技巧课。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儿童英语教学技能(一、二)、儿童游戏活动组织与设计,该课程的后续课程应当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专业课儿童英语教材教法和班级管理。

在课程理念上,我们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依据技术领域合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整合课程内容。坚持“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理念设计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特征分析,“儿童英语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并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任务导向以及“教、学、做”一体化来整合课程。

根据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与行业专家的交流和研讨,我们梳理出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岗位上的能力要求,即学生应能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掌握的教学技能开展儿童英语教学实践,包括能根据教学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灵活使用教材、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难点讲授清晰等,为教育实习和适应未来教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确定了“儿童英语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起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儿童英语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学习任务的设计在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同时,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习任务的设计除涉及儿童英语助理教师必备能力的训练,还让学生在儿童英语教培机构进行真实的工作体验。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相处等基本素质,特别是加强学生弹性素质的培养,着眼于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以及职业情商的养成,着眼于个人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转换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儿童英语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内容为儿童英语培训机构岗位需求调查、儿童英语助理教师工作过程分析、儿童英语教育培训机构参与研讨以及在儿童英语培训机构工作的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信息反馈。据此,我们把“儿童英语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确定为13个学习子项目。

教学活动的安排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为主,充分体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按任务需要合理安排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的组织

本课程组教师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以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内容。

1.自编讲义。课程组在参考国内主要幼儿英语教学法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色,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儿童英语助理教师实际工作需要和学生的具体特点,自编一套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讲义。

2.模拟教学。每一次的教学任务实施都要进行多次的模拟教学,让学生扮演好教师的角色和扮演小朋友学习者的角色,在模拟的课堂中让学生锻炼教学技能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为真实的教学任务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

3.把课堂搬进英语教培机构,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充分利用本校附属幼儿园的有利条件,与行业紧密结合,在教学基本技能初步形成阶段就开始到幼儿园领真实的教学任务,由学生组成的“教研组”在培训机构指导老师和本课程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使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巩固和完善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锻炼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材使用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受到《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这本教材在语言难度和编写体系上更适合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因此把这本教材作为主教材使用。为了补充课外英语活动策划与组织的知识,还选择了英语培训机构的一些内部活动策划方案作为该课程的辅助教材。

四、课程实施情况

1.教学模式。“儿童英语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遵循“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设计,学生、校内专职教师、校外兼职教师、英语培训机构四方共同参与课程。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校内外教师与培训机构搭建的良好实践平台中将知识与教学技能融会贯通。在课程教学中,为达成教学目标,课程采用任务驱动、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来代替传统的常规讲授和工学结合模式,力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归纳和提炼,开发典型的工作任务,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出任务―合作―问题―解决―反思的反复循环模式,逐步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校企互动”的“互动式”和“合作式”教学模式。同时创新教学,课堂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上的演课活动和活动策划组织真正在英语培训机构当中进行,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2.教学方法:在教学方面尝试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突出行动学习的特点:根据行动学习法的原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同时在教学中采用课堂的案例分析、课堂外的模拟训练、儿童英语教学机构的实地实践等方式来实践教学。

3.课程课例:以儿童英语课外活动设计与组织为例,教师以英语培训机构组织的典型特色活动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任务,如“六一英语活动方案策划”、“圣诞英语活动方案策划”、“英语演讲比赛方案策划”、“家长汇报课活动方案策划”等。学生以完成这些任务为载体,通过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模拟、汇报交流等方法来策划该项目,通过到英语培训机构实地现场调研,校外兼职教师给予指导后编写符合培训机构要求的一份活动方案。完成后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互评修改,然后提交报告,根据培训机构的需求跟进该项目的实施。

4.教学手段:(1)课程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授课。(2)实物、模型、教具。(3)教学课件、优秀教师教学视频。(4)网络共享资源库,英语培训前沿资料、网络相关教学视频等。同时,通过在儿童语言实训室与英语培训机构进行模拟教学。通过仿真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在相应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中完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

5.课程教学团队。本课程教学团队目前有校内专任教师7人,副教授1人,讲师6人,中高级职称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00%;所有教师均获得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占教师总数的100%;校外兼职教师3人,来自南宁周边的英语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担任课程校外课程实训指导和课外英语活动策划与组织的教学任务。

6.课程实训情况。实习实训设施与基地。在实习实训硬件保障方面,学校现有2间儿童语言实训室,多间多媒体教室,能满足该课程校内实践、实训教学。同时,学生还在校外6所英语培训机构进行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英语培训机构现状和发展方向,密切融合在实际教学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过程中。

7.考核方式。(1)出勤和课堂纪律(10%)。(2)课堂展示(50%)(分组演课、项目策划)。(3)期末个人展示(20%)(个人教案设计、课堂教学片断演示15分钟)。(4)期末集体展示(20%)(分组设计儿童英语活动策划方案)。

【参考文献】

[1]张志远.儿童英语教学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张明红.儿童语言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张翠云.低幼儿童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4]张鹤.活动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4

[5]杨静.关于幼儿园英语活动设计问题的思考[J].广西教育,2003(12)

第4篇

【关键词】家长参与;儿童; 英语教育;有效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外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民学习英语的起始年龄也降至小学甚至幼儿园。家长参与儿童英语教育是适合我校学情的一种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这个课题是在新课标背景下伴随着基础教育外语改革的探索提出的,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在儿童双语教育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有效的父母参与能够促进儿童各方面更好的发展。

课题组成员在课题准备阶段,由负责人向成员介绍课题实施的大体情况及课题现状。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分析儿童心理及语言发展规律,总结儿童学英语的特点和方法.加深对课题的理性认识。共同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课题实施方案,明确分工任务,建立家庭档案,设定初步实施方案。

在课题的实施阶段,主要从问卷调查、活动指导和实验对照三方面入手:

1.设计家长参与儿童英语教育的调查问卷,总结家长参与儿童英语教育活动的现状以及家长参与研究的可能性,形成调查报告。

我们在对家长参与儿童英语教育活动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儿童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但家长们普遍都认识到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占受访总人数的91%。从参与水平看,大多数家长对参与孩子的英语教育活动都较为被动,停留在检查日常英语作业或让孩子参加英语兴趣班之类的方式,属于低水平参与。家长参与英语活动的意识不足,表示自已没有时间的占49%,担心自已英语不过关的占77%。家长希望学校和老师能经常指导家长进行英语教育,家长有参与活动的愿望,占受访人数的86%,这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2.选取实验班和普通班,指导家长参与英语教育实践性研究。

(1)选取三年级学生作为课题研究实验班,加强家长培训。

①组织家长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语言习得理论”,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

②定期组织家长培训会,学习简单的英语日常交际用语,和家长进行日常口语对话,培养家长的英语综合素养。同时组织家长学习《校园英语》、《江苏教育》等杂志上有关英语教育方面的文章,浏览相关儿童英语教育的网站,参与儿童英语教育的学习和研究。

(2)开展一系列家长参与儿童英语教育的指导活动。

①在课题实施初期带领实验班家长观看家庭英语教育方面的光盘和影音资料,例如省教育部实施的英语共享资源,小学英语空中课堂和迪斯尼英文动画儿歌等。定期观摩学校优秀教师的英语教育展示课,与儿童一起参与游戏活动,老师与父母彼此交流好经验,来共同帮助儿童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②指导实验班的家长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适合儿童年龄发展特点和语言习得规律的英语教育内容,遵循趣味性和渗透性原则,深入家庭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英语教育环境,让家长作儿童英语学习的决策者、鼓励者、陪伴者,鼓励儿童多读、多说、多看、多活动。运用游戏教育法、情景教育法等多种手段,积极参与到儿童英语教育有效方法的实践中。

③定期开展实验班家长教育专题研讨活动,安排家长介绍家庭英语教育的好方法以及存在的困惑,及时处理和反思,借鉴好的家庭教育经验和英语教育方法。使家长共同围绕“家长有效参与”的课题展开实践研究,避免研究走弯路。

④在课题实施末期对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学习英语情况进行比较,形成对照表格,总结切实有效的家长参与儿童英语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认真进行反思,及时做好经验总结,形成资料,鼓励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案例。

3.对照家长参与儿童英语教育实验前后的教育效果。

两年多的实验班级和普通班级的比较性研究表明,我们用不同手段,不同侧面指导儿童的家长在家庭中创设英语听说环境,实践和探索有效的家长参与儿童英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效果是显著的。实验后大部分家长能有效引导儿童用第二语言作为工具和人开展交往,在儿童学英语遇到困难或有疑问时给予必要帮助。在实验中有80%以上的儿童能大胆开口说英语及在日常生活中能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流,显示了实验前后儿童学习英语态度的转变。家长感到儿童最喜欢最亲切的是与父母开展亲子游戏,对儿童英语听说能力提高极有帮助。

“家长参与儿童英语教育活动”是我校一项全新的“家校共育”活动,我们要做到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结合,必须为儿童的成长努力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也是为了更好的贯彻课改精神,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在研究中取得的良好效果和宝贵经验,是与家庭配合的默契,以及广大家长的关心和学校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今后的实践中,将进一步做探索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促进家长参与儿童英语的可持继性发展。通过我们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余珍有 《试论幼儿园双语教育》(载唐淑主编《幼儿园语言和科学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3页)

[2]余强《从第二语言敏感期的特点,看学前双语教育的重点》(载《早期教育》2003年第5期,第11页)

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 英语教学 问题 对策

幼儿园英语教学,主要指的是在幼儿园针对幼儿开展的英语教育活动。它同一般中小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活动不同,主要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游戏,将日常生活中的部分内容融入一起,创设一定的模拟英语环境,以培养幼儿参与英语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英语交流的能力,利用幼儿语言学习的敏感性特征,夯实其英语学习的基础,为以后教育阶段正规的英语学习做好准备。

目前,我国的幼儿园英语教学的开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国家教委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明确提出,“在幼儿园进行两种语言教育”以后,我国有条件的发达地区,如上海及东南沿海地区的幼儿园都开始展开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相关实践。随着相关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具体工作不断深入的进行,幼儿园英语教学基本形成了科学的教育理念,探索出了一些较成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给幼儿创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的环境。但同时,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问题。

一、幼儿园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育理念依然存在传统性,多数幼儿园仍然把英语教学当做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单纯死板的传授,而没有树立起培养幼儿能力、引导幼儿全面发展的意识,这与现代性的教育新理念是不相符的。这种认识的不足,也使得幼儿园和老师没有给予幼儿英语教学充分的重视,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整体教学状态呈现出随意性的形势。

其次,没有专门为幼儿英语教学编制的权威教材,市面上贩卖的教材,质量层次不齐,若不能准确辨析,有可能就给幼儿传递了不恰当的学习内容。由于幼儿心智尚未发育健全,没有具备足够自觉的学习意识。对幼儿进行教育,通常都会选择游戏的方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用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向他传达教育性的信息。对于幼儿英语的教学,在教材上就需要录像带、磁带之类形象生动的材料,才能调动幼儿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这类生动又权威的教材更是十分欠缺。

再次,幼儿英语教学虽已经在针对幼儿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特点上进行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总体上依旧是强制性灌输知识的模式,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负担。幼儿的发展应该以适应其身心发育的特点而循序渐进,过多的学习压力会抑制幼儿的天性,不利于其正常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幼儿园英语教学中最突出体现的问题,就是幼儿教师的英语基本素养不够。我国现有的幼儿园英语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培训,自身英语水平不高,对幼儿教育方式、方法的了解和学习也不足,这就直接导致在幼儿英语的教授过程中,运用英语的几率较低,语言表达质量也不高,这就是幼儿学习英语的情境氛围欠缺,幼儿能够运用英语的类型和机会都不多,整体上也无法培养出幼儿英语语言的能力。

二、幼儿园英语教学的改进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要解决幼儿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要探索和研究出相应的策略,以更好地引导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推动有缘英语教学向良性方向发展。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第一,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通过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依据相关理论探讨幼儿园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明确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构建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理论理念指导。

第二,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除了幼儿园要持续提高在职幼儿英语教师的素质外,专业的幼师教育机构和学校还应该尽快开设专门的幼儿园英语教育课程,教授幼儿园英语教育相关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培养专业化的教师,从根本上解决幼儿园英语教育师资问题。同时,国家教育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要对幼儿教育事业引起重视,加大幼儿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为培养出适应迅速发展的幼儿园英语教学需要的幼儿教师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改进教学模式,合理设置幼儿英语教学的内容。在幼儿园采用全英语的交流,建立英语学习的情境氛围,弱化英语课的概念,强化幼儿学习英语的无意识性,充分认识幼儿语言的局限和个体差异,从幼儿感兴趣的日常生活和交流中将英语教学内容恰当地融入其中。为了更进一步地激发幼儿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教材,还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教学内容。同时,在这种无课堂形式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正确地引导和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

第四,幼儿园和家长要形成良性互动和密切的配合,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仅仅依靠课堂来促进幼儿英语语言的发展。幼儿园可以通过墙饰布景等细节,构建立体式的英语教学环境;组织情景式英语教学,并与家长做好交流与反馈,建议家长配合在家中也创造出良好的英语学习的环境条件和模拟情境,使幼儿在家中也能获得同样的感受,从而强化了幼儿在课上的所学。

参考文献:

[1]张志远,高云智.儿童英语教学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马旭红.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初探[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

第6篇

【关 键 词】具身认知观;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儿童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050-03

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后出现的一种认知方式,其观点的核心思想是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认知是通过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1]国内外众多语言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语言的形成和身体有着本质的联系,语言是人类独特的交流工具。人类的身体机能与语言认知直接指向外部的语言行为,从而使人类得以在相互交流和行动中生存和繁衍生息。而通过语言,人们将注意力指向人、物、事件及可能发生的行为,从而使我们置身于周围的现实世界之中。[2]由此可见,语言与身体以及外部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的语言理解离不开具身认知的作用。根据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前运算阶段(2~7岁)被认为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此时儿童的智力发育已经达到成人水平的70%。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始外语学习,学习效率较高。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初步具备了心理表征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其主要的认知活动还是需要依靠感觉运动来支撑,即他们的语言认知能力绝大部分程度上依赖于身体与外界环境接触所获得的各种感觉运动经验。因此,运用具身认知的观点去深入理解和研究儿童语言认知能力的发展,对促进儿童英语课堂教育和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将具身认知的相关指导思想引入教学实践中,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具身认知观的基本内涵

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是美国著名语言认知学家Lakoff和哲学家Johnson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理论范式――embodied philosophy的基础上所拓展而来的。他们提出的具身认知观包括三个基本思想:心智是具身的;隐喻是思维的核心;认知是无意识的。[3]其中最为核心的观念即是“心智是具身的”。人类的一切认知活动都是建立在自身的生理结构和感觉运动过程中的,而且在这一过程当中,身体与环境无时不刻在相互作用着。

Thelen认为:“认知是具身的,就是说认知源于身体与世界的相互作用。[4]依此观点,人类的认知活动是依赖于认知主体的各种经验,而这些经验来自具有独特知觉和运动能力的身体,而与这些经验就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记忆、情绪、语言和生命的其他方面等编织在一起的机体。

我国学者叶浩生在总结国外具身认知的前沿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身认知的中心含义包括三个方面:(1)认知过程的进程方式和步骤实际上是被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2)认知的内容是身体提供的;(3)认知、身体、环境是一体的,认知存在于大脑,大脑存在于身体,身体存在于环境。[5]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不难发现,认知与身体有着密切的联系,认知的发生是基于“脑―身体―环境”这个系统的,身体是认知的基础,是认知过程发生的核心。认知是在身体与环境的联系中所获得的外部经验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认知的发展取决于具身性的行为所提供的经验。

二、具身认知观与儿童语言习得

实际上,具身认知的观念要追溯到皮亚杰在认知发展心理学中所做出的相关研究。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中暗含着认知的相互作用论,即认知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基础上的进化和历史的建构;高级水平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最初身体活动的内化。

根据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尽管已经具备了心理表征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但其主要的活动还是需要靠感觉运动来支持。身体在语言知识的内化过程阶段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身体不仅仅联系着大脑的镜像神经细胞,而且还要通过与环境的积极体验来指导语言在正式情境中的运用。

许多研究证明,2~3岁是人初学说话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词汇增长非常迅速,几乎每天都可以掌握新词。而到了3岁左右,儿童已经能够掌握1000个左右的词了,且能够说出完整的简单句。3~4岁时,他们的言语开始由对话言语逐步过渡到集体独白言语的状态。5~7岁时,儿童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谈才开始。儿童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2~7岁)与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前运算阶段大致相吻合。而儿童最初接触的简单语言和词汇主要是通过模仿而得以实现的,即在模仿发音中和对具体事物的指向中习得的。比如:我们教一个4岁的小孩学小汽车“car”的英文发音时,通常会手指着窗外奔跑的汽车说:你见到这个有四个轮子、会跑的东西,就要想到这是car[k:]。在通过发音的模仿练习后,儿童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内化这个单词的发音和具体事物指向,那么在下次见到汽车的时候,他们的头脑中就会调动在大脑中已有的语言符号储备,指着奔跑的汽车将单词说出。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显然是不容忽视的。通过手势语的指向,儿童去注意所指向的事物,通过嘴型的变动和声带的震动,儿童模拟出单词的发音。由此可见,具身认知观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有着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三、具身认知观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具身认知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事实上,教师在儿童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使用到具身认知的原理,从教儿童学习第一个英语单词的拼写和读音开始,到指导儿童演出一台英语小话剧等。近年来广泛用于儿童英语教学的“全身全反应法”是具身认知观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一个例子。此教学法是由加州心理学家James J.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全身全反应教学法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这一教学法在我国儿童英语教育专家杨文老师的吸收与借鉴之下,发展为其独创的“全息全感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法都主张使幼儿在自然状态下学习英语、学好英语。而后者更注重的是通过制造语言环境,加强言语输入,在语言信号的反复刺激中,让孩子脑中的语言神经接受站不断链接,形成记忆。[6]全息全语教学法其中渗透着关于具身认知观的思想,这种将语言情境、认知和行动充分调动起来的方法无疑给儿童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教学策略中无不蕴含着具身认知的相关思想,笔者就以下两方面展开论述:

1. 具身认知观在儿童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词汇教学中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视――听――运用”。儿童在大脑中看见所要学习的词汇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词汇进行反复的操练。词汇的发音和拼写正是通过口、耳、大脑的相互作用来熟练的。而大脑的记忆也会呈现具身性的影响,当儿童要回忆起所学的单词时,他会通过口形发声和手指笔画,将所学的单词在大脑的认知模块中抽调出来。在记忆词汇的同时,模拟词汇在句中出现的真实场景,能加强对词汇的意义理解。因此,教师在教授儿童学习词汇的时候,应该将儿童的口、手、身体同时调动起来,准确的口型发音,手势在脑海中的笔画,身体在词汇游戏场景中的参与都能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

2. 具身认知观在儿童英语口语训练中的应用。口语是儿童英语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传统的儿童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反复强调机械记忆,使得学生记忆起来十分吃力,提不起学习口语的兴趣。具身认知观认为同步的身体状态和行为促进认知共享的实现。[7]教师在设计口语教学的时候,应该利用儿童爱动爱参与的特点,通过教育游戏的设计,让学生在对话发生的不同游戏情境中进行体验,将儿童的各种身体感官调动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将学习融入游戏,学习口语起来既不枯燥也不乏味。而身体在游戏活动的参与中会将英语口语知识的情境运用形象地植入儿童的右半球记忆库,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儿童学习口语的积极性。

四、具身认知观对儿童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作为21世纪广泛使用的国际用语,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处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随着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英语考试已经成为小学升初中的必考考试科目,社会和家长对小学英语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但不管是在学校英语教学中还是在校外辅导机构中,教师大多都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只重视儿童脖颈以上的学习,将儿童的大脑当成一个急需填满知识的容器。这种不尊重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特征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儿童产生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和厌恶感,势必会对近一步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具身认知观所强调的身体性、情境性和交互性对当前的儿童英语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释放”学生的身体。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身体的各个部位不但具有运动的能力,而且能够极大地影响我们的认知。身体与心灵的感受是相一致的,倘若身体受到了束缚,心灵也同样会感到压抑。因此,儿童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多注重身体在认知活动中的参与性和动态性。在国外语言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选择令其舒适的姿态来听课,而在国内的语言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严格禁锢学生的身体,让学生端正地坐在座位上,学生的心智也会显得拘谨和疲倦。适当地鼓励身体在课堂中得到释放,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身体体验,可以让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教师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鼓励儿童模拟语言发生的情境。具身认知可以是离身的,即具身认知能使我们置身于非现实世界,通过心理模拟获得对描写非现实世界的语言的理解。[8]例如,教师在教授儿童著名的伊索寓言故事《Three Little Pigs》的时候,应积极鼓励儿童在边听故事的同时,在头脑中模拟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或者将头脑中想象的画面用笔画出来。而角色的扮演让语言情境更加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更有助于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基本句型的掌握。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爱听故事,也爱练口语,同样也有助于调动他们运用“心智”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教师应该注重语言学习的交互性,创设出能让儿童广泛参与进来的语言活动。身体的状态影响着大脑的认知神经机制,相对于缺乏身体与话语对象之间的联系,那些代表身体与对象之间高度联系性的话语更能让人理解。[9]口语是语言教学的本质,而与语言相关的身体行动能促进语言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广泛增设语言活动课程,创设有特色的语言小游戏,让学生广泛参与其中进行相互交流,这样才能让身体在语言活动中进一步建构所学到的语言知识。

五、总结

认知是“脑―身体―环境”相统一的认知系统,语言是身体参与认知活动,人类语言的获得离不开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关注有机体内部的认知过程去理解认知,其解释力比较低,因为它不重视理解认知发展所必需的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具身的,一是有机体必然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而依据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前运算阶段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身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内化的过程。具身认知观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广泛地被运用着,但是如何将具身认知观有效地运用于儿童英语教学中,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应该作为英语教育者所共同研究和广泛探讨的话题。本研究在具身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前运算时期儿童学习的特点以及儿童英语课堂中具身认知观的体现,最后为具身认知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较有实践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5]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趋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5):705-710.

[2][8]官群.具身认知观对语言理解的新诠释――心理模拟:语言理解的一种手段[J].心理科学,2007(5):1252-1256.

[3]Lakoff G M, Johnson. 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Basic Books,1999:3-36.

[4]Thelen E, Schoner G,Scheier C, Smith L B. The dynamics of embodiment: A field theory of infant perservative reaching[M].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2001:1―8.

[6]陈希娟.全息全感幼儿英语教学法探索[J].科技信息,2010(6):307-308.

[7][9]Dwight Atkinson.Extended,Embodied Cogn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pplied Linguistic:2010(4):599-622.

[10]许先文.具身认知:语言认知研究的跨学科取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96-97.

[11]Clark A."An embodied cognitive science?"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J].1999(3):345-351.

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学习资源;支持工具;儿童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050―04

引言

2001年我国开始在小学阶段实施小学英语课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将英语作为交流与描述的工具,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从课程标准的一级就开始强调了听说能力的培养。至此,我国儿童英语学习走入了研究人员、教学人员以及广大家长的视野。然而我国儿童英语教学也不得不面对这一现状――语言学习环境的缺失。De Bot[1](1997)等人研究表明,大多数的第一语言词汇习得是通过非故意的方式被伴随习得的,因为学习者有机会频繁地在不同的情境下接触他们。相反,在外语语言教学与学习过程中,这个过程基本是不可能的,而且对于新词汇的接触通常没有那么深入,变化形式也很少。Singleton [1](1999) 曾经估计了一下,对语言一年时间的自然接触相当于在18年课堂时间的接触。可见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儿童而言,语言环境的缺失是造成其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2]。面对这一客观缺憾,英语教学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与语言接触的机会与实践机会来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一 计算机技术在促进儿童英语学习上的优势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儿童在英语学习上的这一客观缺憾,国外的诸多学者提到了计算机技术在儿童语言学习方面的优势。Van Scoter, Ellis, Railsback等人[3](2001)提出,如果能够对网络进行合适的选择与组织,网络可以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机会,使其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情境进行外语学习。Donato[3](1994)指出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故事的交互性会促进儿童对英语的学习。Brett[3](1995)与Fidelman(1997)也指出外语学习中的多媒体应用可以给学习者提供更为真实的画面,不仅仅包括语言上的,也包括如肢体语言、身势语、韵律等其他方面。可见,多媒体网络环境以其自身的情境性、交互性和动态信息的组织方式等特点在促进儿童外语学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首先,多媒体资源能将文本、声音、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多媒体学习材料更为形象、直观,更具有真实性和情境性,也可以使语言学习的环境更为生活化、更为真实。其次,多媒体网络资源可以保证学生学习语言时的输入量,突破了以往局限于教材与教师讲授的输入方式。

二 计算机技术促进儿童英语学习现状

尽管研究者们阐述了很多关于计算机技术在促进儿童外语学习上的优势,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计算机技术对于儿童英语学习的促进却没有研究者所预期的那样乐观。2001年美国学者Cuban在Computers Oversold and Underutilized: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一书中提出了计算机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出现了投入过度而使用过少的现象。Dolores Ramírez Verdugo[3](2007)也认为这种情况在现代外语教学中正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而且显得更为明显。很多外语教师或许会被网络上大量的外语学习资源所吸引,但是这些材料却经常超出学生的语言水平与技术能力。教师在确定如何使用以及如何将这些材料整合到传统教学中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往往是他们所无法承受的。

纵观目前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促进儿童英语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侧重于利用多媒体学习资源促进儿童英语学习,另一类则是侧重于通过多媒体学习工具来促进儿童英语学习。以下笔者将结合具体的研究实践分别介绍并分析目前两类研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为后期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1 利用多媒体学习资源促进儿童英语学习相关研究

(1)Learning English with the Internet at school: A longitudinal research study in Madrid:通过互联网学习英语:马德里的长期研究项目[3]

西班牙的Dolores Ramírez Verdugo 与 Isabel Alonso Belmonte在其研究中调查了使用数字化故事帮助6岁的西班牙儿童学习英语口语的效果。该研究于2005年1月-6月在马德里北部郊区的六所学校中开展,研究人员根据六岁西班牙儿童的接受程度从Kindersite(省略)中选择了69个多媒体英语故事,保证每周有一节课让学生听并且模仿与表演6-9个多媒体英语故事。其中这些故事是通过主题(Animals, Body, Family, Fairy tales, Food Friends, Games Home & House等)与概念(Abilities, Actions, Colors, Feelings, Numbers等)来区分的,其资源组织形式如下图所示:

研究者发现,多媒体英语故事提高了儿童对于所接受的语音输入的关注与注意,而且每个儿童表演几次故事也保证了儿童对目标语言的长时间接触。此外,研究者还提到由于网络上可以使用的大多数学习材料不是由语言与教学专家所开发,部分故事的讲述节奏对于本国语言者而言太快。因此对于非本国语言者,合适的语言输入,即开发出适合本国儿童学习非本国语言的学习资源与材料,如考虑到学习者的年龄和发展,要有高质量的语音、相对慢的节奏、逐级发展的教学任务等,是非常迫切的。

(2)攀登英语项目

攀登英语项目是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系统地探索中国儿童英语学习规律和特点,以解决影响我国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中的系列问题为核心目标的应用研究项目。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英语专业师资匮乏、英语语言环境缺乏、优质英语学习资源缺少、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培养的忽略以及地区间英语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等等[4]。该研究以促进小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为切入点,其教学资源的设计不与教材相配套,而是自成体系,学生可以通过课上与课下进行跟读、模仿、表演等方式实现说的训练。多媒体技术为儿童营造了真实、生动、丰富、愉悦的英语学习环境,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我国多媒体环境下的儿童英语教学有借鉴意义。资源部分样式如下图所示:

(3)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教育(小学英语)跨越式发展项目

“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教育(小学英语)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所带领的团队长期探索的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内如何发挥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来促进儿童英语听说能力发展的项目。该项目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思想为指导,以网络环境与丰富优质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为支持,以课堂为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主阵地,在全国近两百所中小学中开展了近八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儿童英语教学与学习的系列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我国儿童英语学习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具有借鉴意义。该项目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与学生的教材相配套,每节课都为学生提供除了教材以外的主题相关的对话、故事或者陈述性材料7-8篇,多为图文音并茂的情景对话,儿歌,小故事等。组织形式如下图所示:

(4)产业界英语多媒体学习资源

目前儿童英语学习音像产品也是琳琅满目,其中洪恩、新东方、金太阳、碟中碟等机构开发的各种多媒体英语学习资源成为了市场上的主打产品,它们主要包含以下几大类:童谣、动画集以及主题故事。童谣类如新东方欢乐英语童谣(收录了60首童谣)、洪恩的巴迪英文童谣、金太阳歌谣全集(收录了270首歌谣);动画集多由若干个相应主题(如购物、生日、游戏等)的小动画构成,如金太阳儿童英语故事、奥林匹克儿童英语;主题故事即整个故事,由固定的主人公贯穿而成,如洪恩的Gogo学英语、三只小猪系列、小乌龟学英语、碟中碟的迪斯尼英语。

上述产品中除了金太阳部分产品是与新起点教材相配套外,其余均是自成体系,更适合在课外完成。在构成形式上多为VCD/DVD加上相应的学习手册。在多媒体学习资源的设计上考虑到了儿童学习的趣味性、主题性等,给儿童的英语学习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输入。此外,为了降低儿童学习英语的困难,很多产品选择了如下几种方式:汉语讲解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英语语音+中英文字幕,只有少数产品全程使用英语。在学习手册的设计中,多数产品会呈现多媒体资源的中文翻译、对重点词句的讲解以及学习建议。

2 利用信息化工具促进儿童英语学习的相关研究

目前有关促进英语学习的信息化工具多达上百种,其中以词典、测试等功能居多,而且多数是针对成人学习者或者大学生,针对中小学生尤其是促进儿童英语学习的特色信息化工具还较少。Reading Assistant和E佳教是调研中较有代表性且研究较深入的两款工具,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促进儿童英语学习的信息化工具的研究现状。

(1)Reading assistant[5]

Reading assistant是美国科学学习公司开发的一款产品,它以全美阅读研究小组(National Reading Panel)的研究报告为基础,结合语音识别技术从而为小学或者中学学生提供干预,增强他们口头阅读的流畅性、词汇以及理解的能力。Reading assistant能够根据学生在口头阅读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的反馈,并给学生进行再次阅读的机会来纠正这些错误,如学生阅读到某个单词时对其发音不是很明确,Reading assistant会马上提供该单词的发音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阅读过程。它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提供了1-11级的课程,其中1-5级的课程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包含了Carus Publishing和Lerner Publishing两大出版社的人物传记、小说、诗歌、历史题材的小说等。在帮助学生学习词汇方面,Reading assistant提供了发音、词典中的定义、有语境的句子,且多数例子中都伴有图片呈现。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流畅性方面,其提供了口语阅读练习、支持性的干预、重复阅读、回顾单词以及在流畅性方面的反馈。在提高学生理解方面,该软件在每篇阅读材料的后面都呈现了相应的理解性问题,学生必须要读完全文才能够进行问题回答。其部分界面如下图所示:

(2)E佳教[6]

E佳教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美国语音识别研发机构(Saybot)联合推出的。该款软件结合新标准英语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设置有对话、游戏、歌曲等模块,可以作为课前的预习资料与课堂教学的辅助内容。值得一提的是,该款软件具有语音识别与纠错功能,初步实现了简单的人机对话功能,如下图所示,当窗口中出现麦克风的图标时,学生可以通过耳机进行口语练习。

该软件能够对学生的口语发音以及语法错误进行纠正。此外,该软件还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并通过Excel表格导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口语训练过程中的学习程度。

三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通过上述的相关调研,我们发现在学术界以及产业界尤其是产业界在儿童英语学习资源以及学习工具的开发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随着儿童英语学习在我国的不断升温,新课程标准对儿童英语听说学习能力的强调与重视,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给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的必要性,然而我们也发现了如下的问题:

1 运用多媒体学习资源促进听说能力的结合培养,尤其是语言的交际与运用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而言,对于输入的关注由来已久,1980年克拉申就提出了可以理解的输入假说,这一假说也启发鼓舞着数十年来的研究者针对输入的类型与数量进行不懈的研究以促进学习者对于第二语言的理解。然而有研究发现,以言语的交际与运用为中心才能真正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7],这与Swain在研究加拿大学生在浸入式班级学习法语时的发现不谋而合,Swain发现,沉浸班学生的输出非常有限,学生课内外很少有机会用法语进行表达,表达时话语的长度也极其有限[8]。回顾我们之前调研的项目与产品中,在少数注重培养学生听说结合的产品与项目中,对于说的培养多数限制于童谣、歌曲以及故事的模仿、扮演、复述,只有极少数关注到了语言的迁移、交际与运用。因此,对于目前运用多媒体学习资源促进听说能力的结合培养尤其是要强调语言的交际与运用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考虑如下问题:首先,需要对输出做何种设计才能够将输入与输出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听说学习的结合培养。其次,如何能够帮助儿童将其听到的内容更好地迁移运用到不同的语言情境当中。

2 课堂环境需要走入英语学习支持工具开发的视野

从上述的几款儿童英语学习工具的介绍与分析来看,目前很多训练儿童英语学习的软件所提供的资源更多的是自成体系,如选择经典的小说、人物传记、历史故事等,与教材相整合的还较少,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工具对于儿童英语学习的促进更多是在课堂之外,课堂教学则成了儿童英语学习工具支持的空白地带。Tsou[9](2005)指出在课堂上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对于学习者的语言发展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因为大多数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实践机会是发生在课堂上的。因此,课堂环境迫切需要走入儿童英语学习支持工具的开发视野,在现有工具功能的基础上如何能够密切地结合教材、结合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开发出能够支持儿童英语听说学习的软件,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3 支持工具的开发要能够体现对学习者输入的深度加工以及言语交际与运用的支持,尤其要能够体现听说的结合培养

由于儿童学习者的自身特点,支持工具的开发要能够为其提供过程性的支持。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的感知输入――理解性输入――吸收――整合”的过程应该是为学习者的输入提供支持的过程,即为学习者的听的学习提供支持,能够促进对输入的深度加工;此外,“整合――输出”的过程应该是为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提供支持的过程,即为学习者的说的学习提供的支持,能够促进语言的提取与迁移。如前所述,听说学习应该结合起来,因此从整个过程来看,支持应该要促进语言的深度加工与提取以及迁移运用。上述介绍的Reading assistant以及E佳教,已经开始关注对于听与读的过程性支持,然而对于输入的深度加工以及对语言的提取与迁移运用方面,还不能做到兼顾。有效的语言学习需要从一个更为系统的角度来考虑,将听说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听说学习的全过程提供支持,从而帮助儿童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内实现语言的快速发展。

4 支持工具与资源的绑定限制了工具的应用

目前所调研到的英语学习支持工具几乎都是将工具的相关功能与学习资源绑定在一起,限制了学习工具的应用范围,即学习者只有在学习支持工具自带的学习资源才能使用相应的功能,而无法对其感兴趣的其他学习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因此新型支持工具的开发应该考虑对于通用学习资源的深度加工,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工具自带的资源的深度加工。随着互联网资源的不断丰富与完善,英语支持工具的开发无疑将会大幅度提高网络学习资源对于儿童英语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Peter J. M. Groot. Computer assisted second language 驶vocabulary acquisition [J].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2000, 4:60-81.

[2] 何克抗.语觉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92-193.

[3] Dolores Ramírez Verdugo, Isabel Alonso Belmonte. Using digital stories to improv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with Spanish young learners of English [J].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2007, 11: 87-101.

[4] 王文静,董奇.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匮乏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方案――现代信息技术在攀登英语学习实验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7,251:77-80.

[5] Scientific learning. [DB]< 省略/, 2009-02-05>

[6]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DB]

[7] 何克抗.语觉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6-117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程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160-01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生活化的英语教学不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呢?

一、以生活为基础,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

教学应该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从而使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一)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英语作为人类交际工具之一,本身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因此,就要求老师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努力营造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会表达思想,学会选择学过的、合适的语言,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的语言交流中不断巩固、不断更正、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

(二)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游戏活动有助于儿童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使英语教学活动充满活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刺激,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变被动为主动,变乏味为有趣。开展一些与该课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游戏来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习动机。它通常用于对所学材料的巩固,帮助教师将乏味的单词复习,巩固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三)运用直观教具巧设情景。在教授学习用品、交通工具、服装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用实物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而对于sun、moon、run、jump、hot、cold等单词,可借助彩色图片、简笔画、表情或动作进行教学。在教circle、diamond、square等表示形状的单词时,我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谈谈“What shape is the……?”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

(四)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英语教学是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完美结合。在英语教学中,外语教师除了发挥自己的表演才能外,还需认识到学生是英语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真正体现其主体作用。学生表演不仅能使教师在轻松、自由、愉快的气氛中组织课堂教学,而且还能培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通过表演,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交际活动中。

二、以作业为桥梁,实现生活化的再扩展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做到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能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作业,如:

(一)交流性的。课外,把所学的内容表演给家长看,有时可以让家长一起表演,并请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

(二)习得性的。让学生每天坚持听读课文录音,听儿童英语广播,把自己模拟最得意之处录制下来,和同学一起欣赏或进行评比,选出“英语小能手”。并鼓励、培养学生阅读英语卡通故事书,看英语VCD,欣赏儿童英语歌曲。

(三)操作性的。如布置学生为家庭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贴标签,学生自己设计课程表、描画动物图、做各种调查、描写自己的作息时间等等,学生因为对这些比较感兴趣,所以他们就会非常用心,这样既可帮助他们在生活中用英语,记忆单词,也能提高书写水平。通过这类作业,学生会为自己的创作和学到这么多的课外英语而高兴。

(四)探究性的。低年级学生可以布置一些观察类的课外作业。如“What colour is the……?”apple有哪几种颜色?高年级学生可布置一些稍有难度的作业,如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捕捉butterfly、dragonfly探究ant、bee的生活习性等。以上这些方法简单易行,关键就在于坚持,使其成为常规。

三、以实践为导向,生活中再现英语

如课后同学之间互相借东西,平时大家见面打招呼等,都可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会话,并且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的布置,如班级墙报、年级橱窗;校内外英语活动的开展,如利用节日、生日,开展英语主题活动、采访外籍教师、参观英语俱乐部,来帮助学生拓宽英语使用的环境,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向生活,用英语交流。

教师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方法和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力等进行全面考察、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评价应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形成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形式尽量生动活泼。

【参考文献】

[1]郭玉海.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第9篇

项目实施旨在通过持续跟进的培训活动,全方位、立体化提升4个远郊区县参训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帮助参训教师更新英语教学理念、提高英语教学技能、拓宽英语教学视野,全面促进北京市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推进北京市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均衡、优质发展。

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暑期集中培训,紧紧围绕跟进式、可持续教师培训模式的特点,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一、深入调研,根据参训教师需求确定培训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雪中送炭”的项目定位,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以切实解决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满足教师最迫切的需求,在项目立项和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先后进行了两个轮次的调研活动。

根据调研结果,项目组将培训目标聚集在了北京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专题。针对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的困惑,项目组调研获取了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3个最主要困惑:“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如何科学地开展阅读教学研究”。参训教师还要求项目组针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在“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阅读教学研究指导”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

二、量体裁衣,为提升参训教师阅读教学能力设计科学的培训内容

根据对参训教师的调研结果,结合北京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背景和特点,项目组与多方人员经过多轮次的论证,精心设计了内容高度续接的培训内容和研修活动,并组建起了多层面专业化的培训团队,在本次暑期集中培训会上从新课标的多层面解读、国内外儿童英语阅读研究的前沿理论学习、来自北京市的优秀阅读教学课例观摩、实践模拟和专家点评以及论文写作指导等多个角度和层面为参训教师展开了深入系统的讲解和指导。

在课标解读层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付宜红处长从国家战略和政府视野角度以国际对比的方式做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解读》的讲座;在参训教师对课标、阅读前沿理论以及阅读教学实践有了较为深入认识的基础上,项目组邀请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制定组核心成员、小学英语教育著名专家李静纯老师为参训教师深入解读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在阅读研究前沿理论学习方面,项目组围绕着参训教师对于教学策略构建的需求,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深入讲解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两大核心规律——儿童脑与心理的发展规律和汉语背景儿童的英语阅读规律。王文静教授所做的《中国儿童英语阅读研究与实验》、罗良副教授讲述的《小学生大脑发育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李燕芳副教授为参训教师分析讲解的《儿童英语阅读的关键技能——发展与促进》等系列报告帮助参训教师深刻了解了儿童英语阅读的两大规律;杜霞副教授讲解的《图画书与儿童阅读》和解会欣老师与大家分享的《选择适合儿童的英语阅读资源》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此外,项目组还特别邀请了北京市大望路小学的赵红枫老师与参训教师分享了所在学校在“英语特色校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以上讲座的内容彼此呼应,以“理论解读+实践指引+经验分享”的方式帮助参训教师实现了对英语阅读教学规律的深度理解与学习。

在课例观摩方面,项目组特别选取了北京市海淀区西苑小学的一节优秀阅读教学课例,并邀请了做课教师李润利与参训教师一起进行了深度解析和反思,为教师实现阅读理论学习成果“落地”课堂教学提供了示范。

为帮助参训教师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层结合,本次培训会以“情境浸入”的学习方式,组织了一次“小学英语阅读课模拟”评比。由大兴区、房山区、怀柔区和延庆县的老师分区县展示一节20分钟的阅读微格课,并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解会欣老师、北京市教研中心小学英语教研员王建平老师、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英语教研员李静老师等专家进行了现场点评和指导。

在论文写作指导方面,项目组结合调研结果认真分析了参训教师在阅读教学科研方面的困惑与不足,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师》杂志社副主编林静博士为大家讲解了《教师如何写论文》,针对目前教师在论文写作方面的困惑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三、构建“无缝隙”的组织管理体制,为项目实施提供全方位保障

项目组为了保证充分实现项目的预设目标,在充分发挥已有的“自上而下”组织管理模式基础上,围绕教师研修共同体建设、活动设计和评价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事实证明,这些精心设计的组织管理策略,为本次培训会取得圆满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多举措并行打造教师研修共同体

合作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参训教师的学习效果以及为后续的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奠定基础,本次培训在打造充满活力的教师研修共同体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工作。2012年7月15日报到当天,项目组引导参训教师以区县为单位组建了班级,推选出了班委会成员并组织教师们为自己的班级制作了班旗、拟定了班歌和班级口号并发放了统一的班服(见下图)。此外,在后续的培训活动中,项目组以评价墙为核心的过程评价体系,激励着参训教师们以合作方式参与到培训学习活动中。

2.周密设计,多方式推动参训教师积极参与培训活动和体验

在学员管理方面,项目组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吸引着参训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天的学习和活动当中,规避了频繁考勤等硬性管理措施可能引发的抵触情绪。

值得强调的是,每一天的活动设计,尽管形式各不相同但都与培训内容高度续接。2012年7月17日晚间安排的电影赏析活动,所选影片《地球上的星星》讲述的就是一个极具绘画天分和创造力的阅读障碍儿童在传统教育中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以及怎样在尼克老师的爱护下大放异彩的故事。许多教师在看完电影以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而后续讲座中培训专家以小主角为例子的理论讲解,也因为教师们在情感上的深刻触动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再比如图画书制作活动,当阅读研究前沿理论讲座中与图画书相关的内容讲授完毕之后,项目组及时安排教师着手设计和展示图画书。在制作图画书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回顾、反思和整合相关讲座的内容与要点,在设计出精彩的图画书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对相关讲座内容的不断强化和深度理解。在本次培训活动中耗时最多的模拟阅读微格课的准备和展示,更是以情境浸入的方式帮助参训教师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实现对所学理论的深度理解以及理论学习成果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此外,充分发挥过程评价制度在提升参训教师参与培训活动积极性方面的作用,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研修共同体和参与式活动设计,为教师们参与培训活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但是,如何吸引教师积极参与到合作研修活动中来,需要过程性的评价管理制度。本次培训,利用评价墙和多种奖励措施,实现了对班级、教师个体以及二者相结合的过程评价。通过细化评价标准,不仅为教师营造出了宽松的培训成长环境,还有效地提升了教师参与培训活动、分享学习成果的积极性以及集体荣誉感,保证了培训活动的活力与质量。

四、精细化服务,促进培训活动质量升华

本次暑期集中培训,是一次大型的集中封闭式培训,千头万绪的会议服务工作对项目实施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保证参训教师们能够以饱满的状态在舒适的培训环境中学习提升,项目组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详细分析了会议实施的流程与工作,制订了“会务实施分工表”和“会议组织流程及进度核查表”,保证每项工作都落实到具体的实施负责人,以完善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措施,确保项目服务工作的精细化和专业化,为高质量的项目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制度保证。

在会前准备阶段,项目组为参训学员精心制订了会议手册,将培训期间的注意事项和每一天的工作安排向参训教师做了详细的介绍。围绕着活动设计,项目组准备了十余种可能用到的材料和道具。在会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对于住宿、用餐、培训会议现场服务以及医药保障等各方面工作都强调不仅要从参训教师的角度想问题,还要做到比参训教师们多想一步,用心、用情为参训教师们提供发自内心的热诚关怀与服务。

在本次暑期集中培训的结业典礼上,项目组以短片的方式和与会人员一起回顾了本次培训从报到之初到结业典礼的整个过程。这部精心制作的特别礼物,在短短的10分钟时间里用一幅幅活动剪影激起了广大学员们的回忆,引领着大家重温了在这5天共同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情到浓处,老师们也随着短片情节的进展或是随着音乐打着节拍发出会心的笑声,或是红着眼眶甚至流下了不舍的泪水。

五、培训成效及下阶段工作展望

本次暑期集中培训尽管只是整个培训项目实施计划的第一阶段,但是培训效果已经得到了初步彰显。在5天的集中培训中,参训教师们通过聆听来自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专家的精彩报告,对儿童脑发育与心理发展特点有了初步了解,对影响儿童英语学习的关键技能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对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如何利用图画书进行阅读教学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通过录像分析,教师们和专家一起对小学英语阅读课进行了解剖分析,对利用图画书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及活动开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上模拟课并与专家进行现场互动,教师们亲历了英语阅读课,解开了长期以来心中存有的困惑和疑问;通过对教育电影的赏析,教师们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和感动;通过每日作业与展示,教师们与大家分享了每日学习的收获和心得,展示了北京市新一代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风采;通过论文写作指导,教师们了解了如何写论文、如何做研究,为实现“从发展到卓越”的转变,成长为科研型、专家型的小学英语教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本次暑期培训活动结束以后,项目组收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反馈,有学员写道:“对于本次培训,我认为可以用‘多元聚焦、前后续接、各有侧重、层层递进’来概括。期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类似模式的培训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自身素养,实现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次培训会围绕着小学英语教师阅读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我们精心准备了前沿的通识理论培训、高端的课程标准解读、直观课例的观摩讲解、优秀教师的经验分享,以及专家学者对我们的阅读模拟课的深入点评,所有的这一切,都从方方面面丰富着我的素养。”还有一位全程参与暑期培训的教研员特意发来信息:“本次培训让我听到了从未听过的讲座,读到了从未读过的书,看到了从未看过的电影,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培训体验。”

据本刊记者了解,在本次项目的后续环节,项目组将邀请北京市和全国英语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走进4个区县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对接受本次培训的学员进行“跟进式指导”,帮助其构建高效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型。项目组还将通过带领优秀学员外出游学,进行优秀课观摩体验等方式着力打造出北京市的“金色种子”,以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和学校英语教师团队建设,提升农村小学英语师资整体素质。此外,为了跟进和帮助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项目组搭建完善了包括电话、电子邮箱、QQ群、飞信群、门户网站、博客、工作简报和指导快讯等方式在内的多种交流途径,保证参训教师能够及时获取项目专家的指导帮助并了解其他区域在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以此助力培训内容高质量地迅速转化升华为教师们的实践探索,实现从固化式培训到动态化培训的转变……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领导发言

北京市教委人事处副处长 李海燕

北京市教委一直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这一重大课题。在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后,北京市以此为依据,先后制订了《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两个纲要是指导北京市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我们北京市教委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两个规划纲要展开的。

在规划纲要中,教师队伍建设被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国家的规划纲要还是北京市制定的纲要,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师德为先,教师为重”。好的教育离不开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展教师培训。培训质量的好坏,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作用。今年,我们依据国家和北京市的教育规划纲要出台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中小学干部教师培训工作规划。在这个规划中,我们列出了10项重点工作,并把远郊区县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质量提升放到了这10项重点工作的前列。此外,我们还有“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和“首都教育家培养”等多项各有侧重的重点工作规划。我们希望能够依托我们北京市优质的高校教育资源和北京市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打造出一支北京市的名师队伍。

本次培训在立项之初,北京市教委与项目组织团队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研讨。教委对培训团队的要求就是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立足课堂教学改革要求进行内容设计。培训团队根据这个要求与我们教委一起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模式,组建起了多层面专业化的培训团队体系,构建了生态型培训课程,精心制订了针对远郊区县教师发展实际的“低压力、小步子”的教师成长体系,以持续跟进的方式为我们远郊区县的教师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

本次培训是一次成功的培训,在这个培训当中,我们远郊区县的教师们享受到了一次量体裁衣式的高端培训。通过本次暑期集中培训,参训教师们在日常工作中所积累的一些问题已经得到了指导和解答。在本项目后续的工作计划中,项目组的专家团队还会深入到教学一线来为教师们面对面地提供更加富有针对性的指导。我们也希望并且相信,通过这样一个周期的培训,远郊区县的教师们能够获得非常大的收获和提升。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处主任 穆甫国

作为一名区域教研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从事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我曾参与过许多次由不同部门和单位组织实施的培训学习,也听过许许多多的讲座。通过这些培训和讲座的学习,我也深刻地认识到,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转换角色,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简而言之,面对课程改革,我们的教师必须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

本次项目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策略、培训方式,与我们历次参加的培训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新意和不同。尤其令我感兴趣的是本次项目第二阶段的“构建生态型培训课程”,届时项目组会把北京市的优质教育资源送到远郊区县,北京市的特级教师会与大家同台做课,他们在听了我们的课以后,会给予我们手把手的指导和点拨。作为一名参与教师培训组织工作20多年的老教师,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把培训与我们的课堂结合起来,是教师们最为期待的培训方式。

对于本次培训项目,我只想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好!我们房山区的教研部门,高度重视本次培训项目,选派了全区最好的小学英语教师前来参加培训。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希望老师们能够本着争当当代新型的优秀教师这一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培训中想方设法地努力打造自己,不仅要争取在本次集中培训中把先进的理念学到手,还要努力实现所学的先进理念能够落地课堂教学,为促进农村教育质量提升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感言

北京市延庆县西屯小学 吴敬华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路径,作为远郊区县的老师,我深感我们农村的家长和学校在为学生们提供优质英语读物的能力方面是有限的,我们一线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方面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如果说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改观学校和家长在儿童阅读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那么提升一线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了。可以说,本次培训会的举办切中了我们一线农村教师的需求。

本次培训会,在让我获益匪浅的同时,也使我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在知识素养和研究视野方面的不足。在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实践本次培训所得的同时,我也深刻地明白,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我必须坚持按照培训项目所期待的那样,做到在“做中学、做中研、做中求发展”,在不断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同时,把更多更好的理念和意识建构到自己的教学模式之中,让我们的孩子们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和成长的快乐。

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中心校 罗守利

可以说,这五天的培训让我感受多多、收获颇丰,但是又让我感觉意犹未尽。因为,这五天的学习,我们就像是一台电脑一样,在项目组的精心设计之下,将诸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基础汇编成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程序”,并存储在了自己的“硬盘”之中。但是,这些“程序”在运行的时候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都需要实践和时间的验证。因此,对于这次项目的“持续关注”特点,我寄予了极大的希望。我会在假期认真研读项目组所发放的学习材料,不断回顾培训的内容,与同事一起打磨切磋新建构起来的教学模式;在下学期开学以后尽快以比较成熟的教学设计来实践本次培训中的学习成果,认真反思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以便在项目后续的“生态课程建设——专家走进课堂跟进式指导”实施之时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引领学生们更加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成长。

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小学 崔维维

以往的培训会,在面上铺得比较宽广,各种讲座彼此之间的接续性、关联性是非常小的,我们在讲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疑惑,如果不能得到当堂解决,往往就不了了之了。但是本次培训会,将培训的焦点定位在了英语教学的重点课题阅读教学上面,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开展了系统深入的讲解,培训内容能够做到相互呼应、彼此支持,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与领会培训的内容,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为接下来的实践尝试打下一个比较稳固的基础。另外,本次项目的持续性和跟进指导,也让我这种新手型教师吃了一颗定心丸,本次暑期集中培训以后,我们还有机会得到项目专家深入课堂的指导,还有机会去其他省区交流研讨。另外,通过电话、电子邮箱、QQ群、门户网站、博客、微博、工作简报和指导快讯等多种途径,我们能够及时得到项目组专家的指导和帮助,这对于以前的我而言,是从来都没有想过能够得到但又特别热切地盼望能够得到的宝贵成长机会。

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中心校 邵丽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