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影学发展前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7 15:45: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影学发展前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电影学发展前景

第1篇

[关键词] 电影艺术;美术设计;现状;前景

我国的电影事业蒸蒸日上,经过电影工作者们(特别是电影美术设计师)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2009年我国电影票房突破60亿,而到了2010年我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100亿。一部好的电影总是给人带来震撼、感动、回味无穷,它的艺术创作无论是从空间、人物,还是各种镜头画面,都给观众带来视觉的享受。这都是电影美术师努力创作的成果。英国电影美术师协会主席迈克尔-斯特林格有句话最能说明他在创作电影中的地位:“任何一部故事片,无论是全部在外景场地拍摄的,还是在摄影棚内拍摄的,电影美术设计师自始至终是影片的主要创作者之一。”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是通过声音和图像来展现它的艺术魅力,而电影美术则是为创作电影艺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门。在电影的创作中电影美术包括设计部门和制作部门,通过设计人物造型、场景造型、道具造型以及服装和化装等,并将这些设计造型制作出来,赋予它们现实和历史的空间、时间,打造生动富有内涵的电影影像。可以说,没有电影美术的电影可能就不是一部好的电影,而一部好的电影必须有一个让人赏心悦目的电影美术。以下是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探讨电影美术的一些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并浅析电影美术的现状以及前景展望。

一、我国电影美术的基本现状分析

上文我们讲述了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也谈到了电影美术在电影艺术中的创作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和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一部艺术效果好的电影完全取决于电影美术制作水准。但现实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电影事业中,电影美术以及服装、道具、化装等艺术创作人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常常被人们忽视。只有当电影要开拍时,由于需要为各种人物设计造型形象以及需要创设每个人物角色所在的特定的典型环境空间,人们才会想到服装、道具、化装等造型形象设计师,才会想起电影美术。然而,在一部电影拍完结束以后,人们又会将电影美术和电影美术设计师们抛之脑后。

我国电影事业辉煌历史进程中,电影美术也随之发展起来,它不断创新进取,吸收来自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灵感,打开了我国包括戏曲、舞蹈、文学、音乐、书法、绘画、建筑以及雕塑等在内的艺术宝库,汲取各个学科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政治学以及哲学等精华,将其融入电影美术设计创作当中。因此,我国电影美术创作突出表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我国电影美术的设计观念正在逐步转向多元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电影事业也从曾经彷徨、低迷、不知所措到现在硕果累累、任重道远。这都归功于电影工作者们对电影的热爱、挚诚和奉献,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由于电影美术的创新意识多元化,其设计理念与电影导演、录音、摄影相互融合,使得我国电影美术正在为创作具有独特的、新的观念和视觉电影呈现给观众。二是由“银幕”上“荧屏”看电影,成了我国电影美术创作的一大触角。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为我国的电影美术设计师们的创作又开辟了另一块天地。比如当代一些著名的电影导演韩小磊、郑洞天、张暖忻等优秀电视剧作品开炉,就很好地体现了“电影美术”向“影视美术”的延伸。我国电影在创作和设计的转变过程中,从突破传统的戏剧式电影模式如电影《生活的颤音》,到写意影像美学观念的形成如电影《都市里的村庄》,到写意影像学观念的成熟如电影《花样年华》。

二、我国电影美术发展前景展望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后,国外影片相继引入,给国产电影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面对外国竞争加剧,我国电影美术更应该进一步发展壮大,使电影业真正进入国际竞争市场。然而电影美术的发展需要众多有才华、有奉献精神、对电影美术热受的电影美术大师。电影美术的发展前景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应当明确电影美术师的任务,绝不是只限于搭布景。电影美术师的任务是对电影进行造型总体设计,他们运用技术与造型手段对电影造型进行创作构思和宏观艺术把握,确保艺术构思和设计的质量,使电影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绝对不是简单的搭布景而已。就算是现代剧拍实景,电影美术师通过摆摆道具,搭搭布景,也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很强的技术性,是其他任何部门无法做到的。况且,在不需要搭布景的现代剧中,电影美术师要根据剧本选择适合的场景,画出场景的平面图纸,并为人物设计制作道具、服装、化装等。美术师还要根据剧本构思出电影图画,提供给导演先期案头创作。因此,可以看出电影美术师所承担的任务范围很多、形式多样、性质各不相同,包括电影场景造型、人物造型、镜头画面造型以及艺术和技术等方面。我们可以形象地将电影美术师比喻为是电影导演的“左膀右臂”,这也是一位美国电影理论家对电影美术师能够协助导演进行深层创作的很好评价。可见,一部影片的外部形式的风格是什么样的取决于电影美术师对电影的创作、造型、设计,他们的美术创作的成功与否,都会直接影响着电影影片的艺术水准。美术师在对影片进行整体创作时,在导演的总体构思下,将剧本的环境、人物形象等转化为具体形象,从而打造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设计制作出有时代的、有特色的、有生活气息的、有性格特征的电影艺术效果。

第二,不能墨守成规,闭关自守,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电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我们对欧美的数字电影有着极大的兴趣,并把学习与借鉴它的所运用的整体数字技术制作和部分启用数字合成影像镜头运用到自己的电影创作中来。比如在影片中运用长镜头,不仅能够让观众总览整个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现实空间的全貌,又能展现出空间、时间的真实性,摈弃了戏剧的严格符合因果逻辑的简略方法,再现了情景事物的自然过程。电影《悲情城市》是运用长境头的典范,通过长镜头将故事情节真实展现了当时年代的生活,巧妙地将琐碎的家常细节穿插在其中,使观众和银幕之间产生一种距离感,有让观众独立思考的空间。为了尽快使我国的电影艺术得到发展,我们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开展了对电影艺术语言的研究,对世界电影艺术语言的变化和发展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总结,以便借鉴和吸取到我们自己的电影中来,从而促进我国电影语言的更新和进步,促进我国电影艺术更好的发展。由于电影语言的现代化,打破了我国先前许多电影语言的陈旧,电影镜头节奏明快,语言简洁而富有内涵。如电影《盗马贼》《喋血黑谷》《猎场札撒》《邻居》《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十面埋伏》《双旗镇刀客》《天下无贼》《手机》等。

第三,要加强中外电影文化的交流和中外影人的合作。目前,有许多中外拍的电影,比如《中国人民的胜利》《解放了中国》这两部中苏合拍的彩色纪录片;近期在上海热拍的中法合拍的影片《真实》;还有《大长今》《从北京到首尔》《成都,我爱你》等,近些年来,我国与国外电影的交流和合拍逐渐增多,中外影人一起创作交流合拍电影,在影界已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我国的电影美术师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吸取国外电影美术艺术与技术的精华,为我们全国观众和世界观众献上的经典之作。当下,摄制合拍片的意义不仅在于探索和反映人们共同感兴趣的生活主题,而且还促进国与国之间在电影技术方面的沟通交流。这种合作拍片的方式扩大了我国电影美术工作者的艺术创作视野,积极探索新的电影艺术风格,提升了我国电影美术事业的发展。

第四,加快中西文化的融合。艺术家叶锦添先生在与李少红导演合作时,为电视剧《大明宫词》和《橘子红了》进行了美术设计。人们可以发现,他的设计作品中融入了对中西文化的创新思维。他充分运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元素,但是又对剧中人物形象造型和空间环境组织进行艺术处理,不再是简单的还原历史。这种中西合璧的美术设计,贴切表现了人物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心理情感主色调。值得一提的是,人物服装和随身道具设计为电视剧的大获成功增色不少,丰富了人物形象传递出的特定社会信息及文化底蕴。在电影《英雄》和《十面埋伏》中,美术设计艺术手法运用得更加极致,美术创作思维的艺术想象力已经完全游离于历史真实之上。这种以“幻”式的创作思维更符合现代艺术中的简约风格,电影人物、场景的色彩鲜艳亮丽,造型飘逸洒脱,并无过多的修饰和点缀,使电影画面营造出中西电影文化浑然天成的造型设计。同样,电影《无极》中的美术设计风格也属于这种“幻”式思维,在中国古典美中实现了与现代艺术简约特征相结合。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步迈加快,电影制作科技的不断发展,这种中西文化融合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三、结 语

我国电影经历了百年的沧桑变化,进入21世纪后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据统计,2010年我国电影的票房创纪录地突破了100亿。在这种良好的态势下,我们的电影人更应当努力奋发,给广大影迷创作出更多的优秀影片。在这个团队中,作为电影美术更应当发挥自身特点,为每一部优秀电影创作出最佳的美术特征。

[参考文献]

[1] 宫林.论中国电影美术之“意象”与“造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05).

[2] 张鹏.艺术中的理想――浅述中国电视剧美术设计近30年的发展[J].中国电视,2009(11).

[3] 赵泉.独具特色的中国电影美术史[J].美术之友,2008(01).

第2篇

一、基本概念介绍

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和把握往往是研究的开端和必须。笔者将结合对视听语言和影视视听语言,影视动画以及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的概念进行简单的分析,为后面的论述坐下铺垫。尽管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之迅猛,但是电影电视在我们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仍然非常的重要,对一些老年朋友他们甚至扮演者更加重要的陪伴角色。视听语言的产生就是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地成熟的,它的产生是图像语言和声音语言完美结合的产物,基本的特征就是将我们所看到的客观事物通过银幕或者是屏幕进行准确的表达和艺术化的再现。而影视语言的出现则是更高形态的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毫无疑问它的最终创造过程就是人类利用对现代会的科学技术的掌握和驾驭,在依靠眼睛和耳朵两种感官进行沟通交流时所使用的一种语言,它的构成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来进行感情和思想的沟通与交流。从动画的本质而言,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以动画形式呈现出来的影视艺术,根本特征就在于它的假定性,即它其中所包含的环境或者是角色因素都是想象的产物,而不是现实中所存在的真实的场景和构建的产物。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的思维基础就在于形象思维,它与形象思维构成表象形式上的表里关系。从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的基本机构来分析,它与自然语言有着相似的分析逻辑,故对于自然语言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拿来分析视听语言。如视听语言的层级机构就在于镜头,镜头组,镜头句,镜头段等相关的结构的组合,在构成上的相互关系上也有组合和聚合两种关系,作为一种语言,它也有自己的语言使用的规则上的要求和规律,当然也有自己的修辞上的特色。其基本功能与自然语言大致相同,即是作为沟通和交流的基本工具性的价值是不会变化的,也就是作为语言的基本的表意功能并没有丧失。

二、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的发展现状

影视动画的发展,在国内的速度不可谓不快,应该说行业的发展潜力是较大的,众多高校也在逐步的设置相关的专业和课程。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动画从产生以来,就在语言的适用上借鉴了电影电视的视听语言的相关规律性的东西,但是既然作为特殊性的动画的视听语言,也有其不同于其他电视语言特色存在。如它的主要的欣赏对象的不同,它的制作方式方法不同,它的经营模式上的差异性规定等等。通过对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相关文献的检索,笔者发现,目前国内的学者在有关影视动画自身所拥有的语言视听模式化的研究尚不丰富,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的薄弱。其中只有少数的关于动画段落的断层性的研究,片面性的研究,而缺少整体化的构建和完善。而在教学上的安排,局限性也是十分的明显,传统化的教学模式,专业化但是有十分单薄粗糙的教学内容,缺少对影视视听语言的规律性的把握和认识。

第3篇

关键词: 动画教育 现状 问题 策略

一、我国动画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动画教育机构的分类。

在市场的要求下,动画教育机构迅速发展起来。这些动画教育机构大体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1.高等院校的动画教育。

(1)影视专业院校。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

(2)艺术院校。如吉林艺术学院。

(3)综合院校。一些综合院校利用自身的条件,从事动画教学,例如很多理工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动画专业。

(4)社会力量办学。即独立的二级学院、民办高校等。其中有的同正规院校合作、有的民营、有的合资。

2.各种短训、培训班。

主要是就动画制作应用技术进行培训,以达到技术入门的目的,尤以电脑动画制作为代表。

3.动画产业中心和动画教育研究中心。

这些机构多以传统动画为中心,同时发展电影、电视动画和新兴的电脑动画教育。

(二)我国动画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长远观点来看,动画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基庞大的“金字塔底”作为支撑,但如果这些教育机构的教学条件和资质达不到标准,又必然为动画事业带来隐忧。加之由于时间短,经验少,目前,我国动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

1.师资严重不足。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种,中国动画发展停滞了几十年,这必然会造成动画人才匮乏,相关的老师也缺乏,但高速发展的动画教育大量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于是很多本来艺术类的老师也就仓促上岗。

2.动画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虽然师资一时半刻不能满足需求,但是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是可以人为操作的。目前,有些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针对基础技术进行普及型教育,已经难以适应市场、行业越来越细化的社会需求,同时也导致了其课程和教学模式与现实存在某种程度的脱节现象。另外还有一些院校以CG、多媒体教学内容代替动画教学内容。以三维CG技术代替动画技术教学,无异于用教授文字处理软件代替教授文学艺术,这种缺乏科学性的专业设置和不重视艺术创造力的培养目标将会阻碍学生的成长,更不符合动画市场发展的需求。

大多数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数是工匠型动画人才,动画创作及经营型人才极少。有的院校投资不足,或出于利益追求,连起码的线拍动检设备都不具备,更不要说动画生产的完整流程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就靠输送到动画公司去实习,而实习的动画公司又多数是动画制作公司,这样的情况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动画的正常发展。我们的动画产业急需的是原创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3.缺少科学系统的动画理论研究。

动画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历史很短,相应的理论研究基础也比较薄弱。与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相比较而言,动画学术研究与理论建设方面相对滞后。许多年来来自工作实践的理论文章和著作十分少见,结合生产实际的学术研究和艺术探讨数量也很少。这种情况不利于提高动画队伍水平,不利于提高动画产品质量,不利于整个动画产业的发展。因此,重视学术研究,加强理论建设,应该引起动画专业工作者的关注。

研究型教师队伍的建立对于动画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它关系着动画教育水平的高低和动画教育的深入发展。教师们在研究动画艺术创作理论的同时,还必须研究动画制作技术理论。

4.动画教育与动画产业脱节。

动画产业的发展是动画教育的基础,同时又受到动画教育发展情况的制约。但是,目前我国动画教育仍然存在着教育与产业脱节的现象。著名动画导演、“黑猫警长”之父戴铁郎就提出:中国动画界缺少的不是技术人员,而是有创意的编剧。中国很多可称之为大片的动画作品只是机械地完成国外的创意,缺少自己的东西,只是一个执行者。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副院长石民勇教授也强调:“动画产业是文化产业,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这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最重要任务。”中国动画业最缺少的是“十字型”人才,除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外,还要对市场、国际贸易、法律及外语都有一定的掌握,而高校在动画人才的知识结构培养方面目前还很难达到这一点。

动画教育的目标是为动画产业提供人才支持,因此动画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动画产业的发展为导向。闭门造车式的教育模式只能阻碍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二、应对策略

(一)动画产业与其它文化产业一样,也要保持合理的人才结构。

从产业的角度看,动画制片由前期策划、中期制作、后期合成三部分组成,呈现中间(制作)大、两头(前期策划、后期合成)小的格局。前后两头需要具有较高文化和艺术修养的创作人才,而中间部分则需要责任心和动手能力强的制作人才。美国、日本和韩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将动画制片的中间制作部分分离出来,发送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家,中国就是其中之一。中期加工是我国动画业的优势,我国动画业目前最需要的是数量巨大的中期制作人员。因此我们的动画教育要形成阶梯化教育体系。

根据这个需求,我们可以把动画教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层。

研究生教育:通过研究生教育来完成动画创作与产业人才的培养任务。

本科:本来本科教育是培养动画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合成人才,但本科动画毕业生数量众多,加上培养质量的问题,需求量不是很大的前期策划与后期合成只能部分容纳这些毕业生,本科生向动画中期制作高端人才方向就业,等达到一定的水平再过渡到前期制作人才是可行的。

高职教育:用于培养动画等初级技术人才。

(二)完善教学模式。

动画的专业性质决定了对行业人才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应具有相当的艺术修养、文化修养和造型表现修养。而高级创意人才实际上是决定动画作品优劣的核心,必须经过具有良好艺术培养氛围的高校系统性教育模式的培养。

动画专业是与实践环节和市场密切联系的专业。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它不但可以利用双方的各自资源与优势,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培养动画原创性人才,而且可以将企业优势和优质学校教育品牌结合起来,在就业与实践方面开拓新的渠道,走学习与实践、教学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的“产、学、研”路子。

(三)把握教育规律,培养素质型人才。

在动画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创作能力的培养。动画是文化内容的产业,形式和工艺则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核心价值是艺术创作。未来的动画无论怎样发展,艺术创作的比重只能越来越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漫画作为动画的原创阶段,将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将是重要的就业、创业渠道。

同时我们还要将动画教育作为一种艺术素质教育,通过加强学生的艺术底蕴,培养通用型人才。在动画教育中除了对动画本身的学习外,还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动画情节结构能力的培养。动画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是美术、音乐、文学等共同合作的结果。所以,动画专业的学生应从不同的学科中广泛吸取营养,具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艺术修养。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就一直注重培养学生全面艺术素质,学生的动画作品在国内外动画节上多次获奖。

(四)加强国内、国际院校专业活动的交流。

2001年北京电影学院创立了动画学院奖,为真正热爱动画艺术的人提供尝试与交流的机会。2001年,第一届动画学院奖还属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的校内评奖活动。到2002年,动画学院奖已成为全国性的专业动画赛事,从全国各地特别是动画院校专程赶来参加晚会的有五百人之多。2003年,第三届动画学院奖从纯粹评奖形式向电影节形式过渡,除颁奖晚会之外,还有参赛作品观摩、世界优秀动画作品观摩、学术交流会等活动。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介绍我国优秀动画成果、与国际动画界进行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应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审美教育,并积极将其融入到中国动画教育当中,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教育模式和教育机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产业模式。加入WTO后,市场开放将是双向的,这就要求中国的动画业不仅要面向国内市场,而且要面向国际市场。

三、结语

我国的动画教育的大发展已经有几年的时间,这几年我们应该探索到一些经验,现在也是调整的时候了。我们应形成阶梯化教育体系,完善教学模式,培养素质型人才,加强国内外院校专业活动的交流,等等。

参考文献:

[1]贾否,路盛章.动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颜慧,索亚斌.中国动画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3]谭玲,殷俊.动画产业[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第4篇

[关键词] 互联网;电影制作;大数据;叙事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高校质量工程教研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20202069);“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项目成果;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成果。

互联网正在“颠覆”旅游业、图书业、金融业等行业,当前传统电影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变革。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先生认为:“未来传统电影公司将为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打工。”互联网是否会颠覆传统电影业也成为2014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中的热门话题。2014年6月19日笔者采访了阿里巴巴副总裁高红冰先生,他认为:“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不改变就面临出局的危机,传统的电影业也已经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电影业到底是被动颠覆,还是顺势变革呢?互联网对电影制作、传播、营销等各个环节都已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重点从电影制作角度来论述。

一、互联网与电影发展的时代背景

目前互联网公司已陆续将电影产业列入其发展战略,并涉足电影产业的多个环节,包括制作环节。2014年3月27日,优酷公司宣布成立青年导演电影基金,未来5年将投拍约30部影视作品。4 月 16 日,腾讯公司了引人注目的泛娱乐战略,该战略涵盖了影视、文学等业务,并明确把电影纳入未来重要业务之一等。一系列关于互联网公司涉足传统电影产业的“新浪潮”一浪推一浪,使得不少传统电影从业者感到担忧和困惑。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了《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约5亿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成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亮点。2013年12月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发放4G牌照,标志着我国4G网络时代的到来。高速的4G网络技术进一步加速影视产品走向移动端,以影视为代表的视频业务已经成为三大运营商4G移动业务发展的重点。随着4G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在线观看电影的网民将越来越多。移动互联网也将进一步加速对传统电影业的“颠覆”。所以电影产业已经站在一次重大转型的新拐点上。

二、互联网对电影制作的影响

(一)对制作资金的影响

制作资金是电影制作能否持续的关键。娱乐宝、众筹等新兴的互联网电影融资方式备受关注。互联网企业的融资速度,是传统电影公司无法想象的,互联网未来可能成为电影制作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从这个角度正呼应了互联网是传统电影之“颠覆者”一说。2014年3 月26 日,阿里巴巴公司推出了娱乐宝预售平台,网民支付 100 元人民币便可投资影视产品娱乐宝,首期推出的产品包括《小时代3》《小时代4》《狼图腾》等电影,4月3 日,首批约78 万份娱乐宝都被售完,数十万网民通过娱乐宝参与到电影投资中,成为准投资人。娱乐宝第二期总投资额达9 200万人民币,支持了《露水红颜》《绝命逃亡》《老男孩》等电影项目。娱乐宝实现了普通网民都可以成为电影投资人的梦想,并能获得7%的年化收益,网民和电影企业都能从中受益,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众筹也是备受关注的新型融资模式。网络动画连续剧《十万个冷笑话》通过众筹为其电影版的制作成功融资。“在5 400位网友的支持下,项目资金已达135万人民币,已经超过预定的100万人民币筹款额。”[1]电影版《十万个冷笑话》的制作资金,因借助互联网众筹和社会化平台的力量,极大地提高了网民的参与度。动画电影相对实拍电影一般制作周期更长,制作成本更高,常让不少动画项目因为资金问题而无法启动或夭折。所以互联网众筹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全新的融资模式,这也为国产动画电影制作带来了新的启示和希望。

(二)对叙事方法及故事内容的影响

电影所发生的变革正在形成世界性的新潮流,以美国著名学者列夫・曼诺维奇为代表的理论家已经在探索互联网电影理论与叙事理论,其代表性的理论有数据库叙事(Database Narrative)等。数据库叙事是基于互联网数据的叙事方法,其与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大数据思维又是互联网思维的集中体现,尤其强调市场与观众的重要地位,强调电影制作要尊重观众与市场的回馈,注重双方互动,如果只是表达创作者个人意愿的电影,已经很难满足观众和市场的需求,也难以适应未来影视行业的竞争。观众的体验和需求成为电影内容选择和评价的重要依据。所以电影创作者更要避免单向叙事和内容的自我陶醉。

2013 年美国电视连续剧《纸牌屋》的火爆也引起电影制作人对大数据思维的关注。从故事内容设计到导演、演员的选择,都是视频网站 Netflix 通过研究网民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和使用数据来决定的,因此深受广大网民欢迎。行业相关报道显示,“Netflix 每天收集网上产生的三千多万个用户行为,包括每个用户观看视频时会在哪里回放、暂停、快进,以及评论和搜索请求等,将其记录下来进行统计分析。虽然无法知道单个用户行为的动机,但通过行为的集中度可以分析出什么样的情节关注度高,观众喜欢哪位演员的表演等。Netflix 根据研究结果来调整剧情和演员。”[2]乐视影业公司有着明显的互联网基因,该公司投资并发行了电影《小时代》,也运用了大数据思维来制作这部电影。据公司CEO 张昭先生介绍,制作团队制定了“一定三导”的策略。所谓“一定”,就是用数据来定位观众和影片。团队通过分析《小时代》在文学网站上的点击量,定位影片未来的核心观众和第一、二圈观众。 “三导”即导航、导流、导入。就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社会化沟通。经过长时间社会化发酵导航以后,才有了导流。把各种互联网平台上部落里的网民们想办法导入电影院。[2]互联网公司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在互联网数据分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观众需求的了解。如果互联网公司拥有了足够的电影制作人才,具备了更强的内容制作能力,将进一步促使观众的观影习惯发生变革,促使实体影院和“互联网影院”去更好地满足观众和市场的需求。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互动叙事方式也可以总结为UGC模式,UGC就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即用户将自己喜爱的内容通过互联网进行展示或者共享给其他用户。UGC互动模式下观众不只是普通观众,而同时转变为电影内容的创作者、共享者与传播者等多重角色。当红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传播,其编剧也体现了UCG互动模式,编剧团队密切关注网友的想法,进行互动式编剧,通过互联网追踪市场的反馈,并根据观众的需求灵活调整剧情,甚至根据观众的需求调整拍摄进度,整个过程非常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市场风险。这种创作模式也完全适用电影的创作。单向、被动的叙事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发展趋势,但无论互联网对电影叙事方式和内容怎样“颠覆”,好的故事内容和合适的情感表达依然是不变的王道。

(三)对制作技术的影响

2014年6月13日笔者采访爱奇艺CEO龚宇先生时,他说:“爱奇艺已经联合TCL、创维等公司推出了互联网电视,把电视与互联网连接,可以让一家人在客厅通过电视下载和观看影视节目。”2013年1月腾讯公司与环球、米拉麦克斯等著名电影公司达成协议,开创了全新的互联网电影业务――“好莱坞VIP”,网友可以在腾讯互联网平台上观看到与院线同步的好莱坞影片。这样观众不用去实体影院也可以看到新上映的电影,“互联网影院”对实体影院必然会带来强烈冲击,观众将不愿意去实体影院观看缺乏视觉冲击力的电影,而会转向“互联网影院”。有强烈感官刺激的奇观电影、立体电影更容易吸引观众去实体影院观看。所以进入实体影院上映的电影将更重视感观刺激,这将促使奇观与立体电影更快地发展,观众对视觉刺激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互联网将加速电影技术的变革,数字技术是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趋势,这也促使电影与科技的进一步结合,不只是表现为3D立体电影,还包括4D、5D电影的发展,目标吸引网民走出“互联网影院”,转而走进实体影院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

不少学者认为视觉特效只是故事的附庸。但2014年6月11日在北京电影学院的中外电影导演交流会上,张艺谋谈到其执导的最新电影《长城》的创作时说:“故事和视觉特效的重要性对于电影已各占50%,电影《长城》会非常重视视觉特效,我们将与全球许多特效公司合作。” 2014年6月27日《变形金刚4》在我国上映,该电影首次使用了被誉为业内最先进的、全球仅有三部的 IMAX 3D数字摄影机来拍摄,这样的视觉大片更容易吸引网民走出“互联网影院”,走进实体影院。感官刺激和故事一样成为吸引观众走进实体影院的关键因素。

笔者认为“互联网影院”与实体影院之间的竞争将会更激烈,互联网对实体影院的冲击将加速立体电影、奇观电影的发展,也将给国产电影制作技术带来严峻挑战,目前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大片的数字技术有着明显优势,以卡梅隆为代表的具有科技教育背景的导演已经掀起了电影制作技术的革命。国内许多电影都对国外特效公司存在一定依赖性,所以国内本土电影特效公司急需提高制作技术。笔者基于互联网带来的技术冲击,专访了著名电影学者、北京电影学院陈山教授,他认为目前中国电影制作技术和人才培养都亟需改革,电影学院亟需招收和培养有理工科背景、精通数字技术的科技型电影人才,只是培养艺术、文学型人才将难以适应未来电影技术的挑战。中国亟需更多像香港徐克先生一样在数字特效电影领域大胆探索的导演。

三、结 语

2014 年互联网已经注定成为这一年电影产业的关键词。互联网不只是一个传播平台,更是一种思维和产业运作方法,也为电影业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在互联网时代,以《小时代》《后会无期》、电影版《爸爸去哪儿》《人再途之泰》为代表的没有大腕导演的电影也能获得成功。年轻化、互联网化将成为电影业发展的新方向。互联网公司直接参与电影制作,必然挤占传统电影公司的市场空间,制作电影也不再是传统电影公司的专利,传统电影行业终将遭受互联网的冲击和“颠覆”,但是互联网绝不是传统电影的“终结者”,每次“颠覆”也会带来变革与重生。电影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传统电影业只有加强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才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 许嘉.点名要答到――众筹改变电影业生态的一种可能[J].大众电影,2013(19).

[2] 蒲剑.基于互联网的贺岁电影分析[J].当代电影,2014(04).

[3] 杜静芬,孙玉强.浅谈数字电影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从《变形金刚2》效谈起[J].电影文学,2009(20).

第5篇

[关键词]中国;独立电影;发展

一、什么是独立电影

“独立电影”的概念来源于20世纪中期的好莱坞,是相对于当时好莱坞所谓“电影公司”提出的。好莱坞电影拍摄的运作遵循步骤严谨的“制片人制度”。 “制片人制度”的目标完全瞄准市场,期望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尽管这种制度为电影事业带来的大量资金,但也限制了电影创作者的发挥空间。于是,一批电影人摆脱“电影公司”的控制,自筹资金,甚至自己编写剧本,自己担任导演,拍出了许多与商业电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强的电影,被人们称为“独立电影”。

最早的独立电影,可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托马斯·爱迪生与竞争对手美国幕镜和拜奥公司共同创建的电影专利公司,在电影摄影机、放映机、底片格式方面垄断电影的拍摄与放映体系,而部分小型业者起而对抗。在中国,独立电影的制作更多指一个行业体制内制作相对应的行业体制外的制作模式。该类作品尚未进入体制内审批程式或无法在主流媒体中播放。独立电影要依靠制片人或者导演本身通过各种渠道融取资金。本文主要论述的独立电影是指以此为职业的青年导演进行的创作。

二、中国独立电影发展史

历史上,青年导演一直为推动电影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电影史上最出名的一次电影运动——法国电影新浪潮——就是由青年导演发起的,在世界电影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国独立电影始于1989年由张元导演自筹资金拍摄的影片《妈妈》。随后,王小帅、何建军、贾樟柯等导演用同样的自酬经费的方式拍摄了《冬春的日子》《悬恋》《小武》等影片。这些电影以全新的纪实手法,独特的观察视角,非专业演员表演的制作方式,摆脱了中国电影长期以来被16家制片厂垄断的制片局面,给中国电影带来无限生机,并在国际各类电影节展露头角。截止到2000年,中国独立电影问世将近30部。其中在国际影展上入围的已有20多部,获得各类奖项(包括几项金奖)的已达10余部,将近占独立制片总数的一半,赢得了良好的海外声誉。

这批青年导演的创作开启了中国独立电影制作的先河,不管是否出于电影美学观念的自觉或者下意识的择取,青年独立导演以“民间”作为都市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价值支撑点,关注城市边缘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不仅源自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政治转型广泛而深刻的影像,而且也反映出独立导演面临国际、国内文化现实与市场生存压力的自我叙事调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民营开放了电影制作,电影工业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许多更年轻的电影制作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在国营电影体系之内工作,而独立导演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借助民间电影“俱乐部”、网络下载和盗版影碟市场进行播散。[1]他们所选取的题材,力求生存还原,自觉摒弃民族神话,关注当下个人的情感表达,将个人从重重符号中释放出来,展现生命的真实体态。他们着重表现时下小人物的困惑及窘境,以一种疏离的视点面对世间纷乱。其中,有些情节的连接毫无逻辑,但正是这种毫无逻辑,成了这一批青年导演的某种叙事风格,这种叙事风格正趋向于成熟。

数码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拥有一部DV再也不是十几年前遥不可及的梦想。高清摄像机越来越普及,文艺青年人手一台单反照相机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为青年(主要是在校大学生)的独立电影制作提供了全新的传播途径。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激发了青年创作者的拍摄热情。这种个性化的影像表达似乎也成为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途径。一些专业院校的学生依托学校提供良好的器材与拍摄条件,为我们呈现出不少佳片。例如,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张内咸在2010年拍摄其处女作《待业青年》。影片讲述常常喜欢在楼顶上坐着的大学生小吉,在即将毕业的时候作出了退学的决定。他厌倦了在学校中生活里遇见的很多事物,开始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怀疑,不知道人为什么而活着。小吉不甘心于从出生就被规划好一切的生活轨迹,他决定要用一年的时间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他开始用DV去记录身边很多人的生活,去观察他们的每一个举动,用大量的时间去思考青春的意义。影片结构别出心裁,采用半记录半剧情的方式,记录部分与剧情部分来回穿插,结合章节体的分段方法,将几十个似乎毫不相关的小人物命运串到了一起。他关注的焦点集中在“80后”这一群体中,探索其自身价值以及在成长中遇到的种种窘境。《待业青年》荣获土豆影像节最佳影片奖,导演张内咸被《旅伴》评为北京十大新青年。

三、中国独立电影面临的困境与解决途径分析

(一)面临困境

事实上,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影坛,大多数中国青年导演早已接受了人生的残酷。“客观上,市场空间对小片不利,市场份额每年就这么多。大片占得多,小片就占得少。”青年导演张扬说,“但实际上这还是电影发展到什么阶段的问题,艺术片应该有艺术片的渠道和空间去发行,否则就淹没了,这本身是不合理的,是有缺陷和局限的。”中国独立电影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筹集资金是青年独立导演面临的最大困难。他们的作品并不以商业利益为第一目的,因此,他们想尽一切方法节约成本。《冬春的日子》前期资金依靠一些朋友拍广告片的收入补贴,导演王小帅逃票到保定低价买回了黑白乐凯胶卷。[2]拍《小山回家》时,很多拍摄器材都要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贾樟柯听说有单位新买了一部摄影机,他就想办法借出来,每次只能将就着用五天。[3]从这些导演的例子可以看出,拍摄资金支撑整部片子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再好的构思也无法得以实现。

2技术条件面临考验

随着数码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DV、单反等数码产品的拍摄效果已经可以与16mm胶片摄影机相媲美,成为新的影像叙事介质。随着DV、DC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独立短片的制作当中。然而,一段影像的叙述主要还是依靠后期剪辑来完成,因此,后期制作成为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拿最熟悉的Adobe Premier、Edius来说,其功能满足独立影片的剪辑需要。然而,如何使剪辑技术与影像的表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3发行渠道不畅

在2004年上海电影节上,一度遭遇封杀的“地下电影”导演王小帅、贾樟柯等人集体亮相。这场从“地下”到“地上”的集体“浮现”,再加上2003年底电影局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的“七君子事件”,公开宣布第六代导演正式回归中国电影市场体制和文化认同体系之内。[4]随着各大高校影视相关专业的开设,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投入到了独立电影的创作之中,他们不乏好的创意和好的思想。他们大多熟悉影片的构思与制作,但对于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将作品推向市场显得准备不足。因此,将好片子推出去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与商业电影相比,独立电影偏重对艺术的探索和对现实的伦理关怀,但缺少最起码的市场竞争力。有的影片费力挤进院线,却只能在“一日游”或“三日游”后就匆匆下线。[5]第六代导演在发行渠道上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过程,影视市场涉及多方面因素,他们需要时间来找到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平衡。

(二)解决途径

当前,中国独立电影的发展虽然遇到了种种困难与问题,但是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认为,独立电影突破“瓶颈”,走出发展困境要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合作,构建交流平台

高校相关院系应加强与影视公司或新闻媒体部门的合作,使在校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为影视公司注入新生力量。由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高校于2007年联合成立的“高校视友联盟”,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整合高校优势资源,建立了一个专业、开放、健康的网络视频互动平台。与国际上的独立电影支持计划相比,国内的独立电影支持计划发展较晚,数量也比较少。目前国内主要的独立电影支持计划,包括:栗宪庭电影基金纪录片项目支持计划,草场地青年纪录片训练计划和CNEX纪实影像项目计划。这几个计划均仅面向纪录片,并不能满足独立电影的发展需求。同时,各媒体部门应加大重视,增强宣传力度,为独立电影的宣传作出贡献。近年来,各大视频门户网站的发展壮大,为独立电影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例如,土豆网于2008年3月发起了首届土豆网电影节的评选活动,除了常规的最佳剧情片奖、最佳纪录片奖、最佳动画片奖之外,还设立了最佳分享大奖、最感动大奖、土豆大明星奖等。这样的活动一来向全国各地的优秀独立电影制作者提供了增进交流的平台,二来对独立影片的推广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加强政策鼓励,加大资金投入

国家应设立相应的鼓励政策,拓宽优秀影片的发行渠道。其实,培育市场应与培育观众素养可以同时进行。我们不妨调动所有可调动的资源,采取多种措施或寻求多宗渠道。让独立电影到大学、中学、小学去放映和研讨。一方面宣传了影片本身,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观影人群的素质。电影制片厂、制片公司、电影资料馆、电影博物馆、放映厅以及各团体电影放映场所,都可展开这些独立影片的义务放映和宣传。既分享了优质电影,又将其传递到下一代年轻观众中,成为新的电影生力军的电影艺术素养的主要构成要素。[5]

3积极参展,扩大海外市场

随着电影文化事业的兴盛,全世界范围内影展的数量越来越多。前文提及过,截至2000年以前,中国有20多部作品入围国际影展,其中获奖作品达10余部。2000年以后,中国独立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步加强,获奖影片数量相比之前的10年亦翻了几番。贾樟柯的《三峡好人》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王全安《图雅的婚事》获柏林电影节最高奖金熊奖;李欣的《自娱自乐》获美国好莱坞贝弗利山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其中,纽约独立电影节是被界内公认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独立电影的节日。它以“独立电影的新声音”而蜚声世界。由孔令晨、谭琛联合执导的中国纪录片《你听我跟你说》在2008年纽约独立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国际艺术纪录片大奖,也是当年中国参展的惟一一部电影。国内方面,上海国际电影节于1993年成立,这是中国国内第一个电影节,也是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多举办并参加类似的影展不仅可以增进各国、各地区电影界人士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同时也能促进我国独立电影的发展和世界电影艺术的繁荣。

[参考文献]

[1] 鱼爱源.看不见的中国电影[J].上海文学,2004(01).

[2] 程青松,黄鸥.我的摄影机不撒谎[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312.

[3] 贾樟柯.我独立表达我所看到的世界[N].新快报,2003-11-11.

[4] 聂伟.华语电影与泛亚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99.

第6篇

关键词:动画;动画教育;起源;发展;创新;动画片

在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下,我国动画产业也在飞速发展。动画的收视人群从小孩逐渐扩展到成人;动画的应用领域由单一的影视欣赏扩展到设计等其他商业领域;动画的传统手工制作已被电脑等现代高科技所取代。现代动画的这些显著发展都是动画人才的手笔,对于动画产业的现在和未来都至关重要的动画技术人才,是当前高校动画教育的任务。动画专业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性学科,正好适合动画行业所需的综合型人才,所以,当前高等动画教育要研究现代动画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了解社会对动画人才的要求,制定准确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方案,为社会输送优秀动画制作人才,这样动画专业的教育才是与市场接轨、与经济发展步伐一致,紧扣时代脉搏,这样才能实现中国动画的良性发展。

一、中国动画教育研究的背景

相对于日本、欧美等西方国家,我国的动画教育事业起步晚,发展也是一直处于较滞后的状态,但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动画产业迅速发展成新兴的朝阳产业,掀起了一阵动画教育热。为了繁荣我国动画产业,政府先后颁布了一些鼓励政策推动动画教育健康发展,实质上也是为了改革、创新动画教育来适应日益兴盛的动画产业的发展需求。据相关调查表明,2001年全国仅有三十多所高校设立动画专业,一年之后发展到71所,四年之后增长到170所院校开设动画学院或专业,六年之后,全国已有一千多所院校开设动画专业。目前动画教育火热进行,我们可以从这一片繁荣中预知中国动画的光明未来,但动画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背后隐藏着一些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动画教育将难以又好又快的发展,动画人才的输送也会出现短缺。

二、中国动画教育的发展历史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以“万氏三兄弟”为代表的动画人成为中国动画的开山鼻祖,中国动画在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三人的带领下正式在神州大地发展蔓延。但是,开始培养动画人是在上个世纪中期,1950年,钱家骏、范敬祥等动画大师在颜文梁先生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开设动画科,标志着我国动画人才培养摇篮的出现。1952年后毕业的动画人才人数明显增多,被分配到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动画名家和名师的输送地。1952年秋,动画科并入北京电影学院。1959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成立,但在1963年被迫停办。十年期间,我国动画教育停滞不前,北京电影学院仅仅培养了两届动画专业的学生,而后成为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定点培养基地,间虽然北影两届招生不足50人,但还是为中国动画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础。结束后,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开始招收动画本科学生,中国动画高等教育开始起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国产动画片由于内容低龄化、幼稚化,传播和普及范围逐渐缩小。相反地,大规模的美、日系列动画席卷中国,迅速占据国内动画市场的大半江山。这些外来的动画工厂聚集在东南沿海,凭借高额报酬吸引大量中国动画专业人才为他们制作动画的中后期工作,导致国内动画人才大量流失,这也是影响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将动画置于文化的边缘地带,直到90年代中期,政府和社会各界才开始颁布相关的政策,限制境外动画、保护本土动画。我国动画产业落后的现实和国家文化繁荣的愿景,教育界已经意识到动画教育的方向是培养人才,推动动画产业发展,促进中华文化大繁荣。自此,高等动画教育就火热开展起来了,专门的动画院校、开设动画专业等等,动画专业成为新兴专业。

三、中国动画教育的现状

动画专业多而不精。动画专业不仅需要艺术还需要技术,这样导致很多院校涉足动画教育,既有艺术院校又有理工院校,例如美术院校、传媒院校、科技院校等,这些高校在动画专业的名称设置上又存在差异,例如动画、动画设计、动画艺术、影视动画等等,尤其是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和网络动画的应用方向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学习内容,可能开设的课程名称却是不同的。大多数院校的动画专业设立时间短,教学还处于尝试阶段,并没有培养高尖端动画人才的条件。动画专业频被“红牌”警告。所谓“红牌”警告,是指失业率比较大而就业率比较低,同时月收入低就业满意率低的专业。教育质量评估机构三年给予动画专业红牌警告,而且红牌居于首位。面对动画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和动画企业动画人才短缺的难题,高校动画教育需要了解行业、了解市场、了解社会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来解决当前的尴尬境地,作为很有发展前景的动画行业,中国动画教育需要排除盲目性和功利性,才能培养真正的动画人才。

四、中国动画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专业雷同高校在动画专业设置上大同小异,由于学习的内容相似度高,又是一些基础公共课程,所以在专业设置上、制作环节上、专业方向上差异很小,而一些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缺失严重,如动画策划、制片管理、版权、营销推广等。专业设置雷同导致同专业动画人才过剩而对口动画人才却不足,这样会使同专业出现恶性竞争,而动画产业链因为对口专业人才不足断裂。

2、课程宽泛当前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动画专业是依附在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软件学院等学院,动画专业开设的课程会和艺术专业的有重合的地方,这样就以公共课的形式进行,但这些课程其实对动画专业并不是很重要,只是因为缺少专业的动画教育人员,动画专业和其他专业的课程上就出现重合。对于一些非常有专业性的动画课程,会存在课时减少或无法开设的情况,取之以一些可有可无的公共课代替。所以,动画专业课程设置内容广泛。

3、教材不权威目前市场上的教材大多是软件应用、动画制作、造型制作等方面的,而且这些书籍是对前人书籍的转述,录入新内容的东西很少,市场的调查度和适应性不高。而一些适应性很高的书,如动画编导、动画营销、创业策划、版权等书籍很少。所以,市场上的书作为教材是不能告诉学生动画的真实动向和未来走向。

五、给予动画教育的几点建议

1、区分专业设置动画是一条有很多环节的产业链,区分专业设置,能动画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适应市场需求。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在师资力量上差异设置专业,尽量开设一些市场需求大的专业。同时,学校还可以统筹规划,将动画专业与其他专业合作,如动画专业和财经管理专业合作开设动画营销、动画衍生品等;和中文专业合作开设动画策划、动画编剧等;与艺术专业合作开设动画造型设计、制片管理等,利用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来完善专业设置,培养有秀动画人才。

2、权威教材我国动画教育起步晚、发展滞后,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借助国外优秀的教学经验,翻译一批优秀的国外教材,再结合我国动画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动画专业的特点,改编教材,创造出中国特色很强的动画专业教材,既解决教材问题,又培养学生对本土动画的艺术的热爱。要利用便捷的高科技将纸质的教材扩展成电子教材,便于知识的传播。

3、建立国家级实训基地我们培养的是高尖端的动画人才,那么教育人员的能力和技术要求就要更高,需要利用国内外的优秀师资力量,以及第一线的专业动画人才组成的教师队伍,在他们的指导下加强实践创作,让我们培养出的动画人才不仅能够生存还能让产品走出国门。

六、结语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短短的二十年,中国高校在动画教育的规模和数量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动画产业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但是,高等动画教育却是存在很多问题,如不得到解决,对动画事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当前国内动画质量无法满足市场要求;动画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端技术动画人才对未来动画产业中的重要性。政府和有关机构可以增设一些专门的动画人才培训基地,了解国外市场需求,提高动画质量,实现产品出口,不仅结果动画人才短缺问题,还可以开拓国外市场,这才是实现高校动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黄宗贤.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2]许博蕊.从日本地区动画业的崛起浅析中国动画市场的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10(2).

[3]吴娟.基于能力导向的高职动漫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价值工程,2015(3).

[4]李振宇.高校动画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6).

[5]杜广中.世界动漫产业链模式对中国式动漫产业链构建的启示[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50-54.

第7篇

关键词:青春类型电影;青少年;审美情趣;价值导向

第一章项目总体概况

第一节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

本作品的目的旨在于厘清青春题材电影对于青少年影响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通过正确运用政治,文化,法律等制度措施,强化提升电影的先进文化价值品味,以此来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塑造优良的社会公民群体,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本项目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从理论来讲,本作品尝试总结与建立青春类型电影和青少年价值导向和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丰富在电影界,青少年成长方向的理论。并且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将概念划分成可以测评的唯独,在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群体中进行调查。通过获得的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能够丰富电影学界相关理论和青少年群体中审美素养和价值导向上的实证研究。从实践上讲,研究这一课题之后会引起相关部门单位对于青春题材电影的重视,并对其对于青少年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扬弃,从而更好的促进青少年审美情趣和价值导向的正确培养与良性发展,以达到给予青少年正向良性引导的作用。我们借此课题向相关部门呼吁,应当对青春题材电影更加重视,给予更多的关注,扶持和斧正。

第二节项目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项目主要内容

本项目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选取几部深受青少年喜爱的青春题材电影,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特点。2.对青少年群体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探究其喜爱的电影类型以及对青春题材电影的看法和期望等。3.探究青春题材电影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成因,分析得出解决方案。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如何发展思想健康,情趣高尚,且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青春题材电影,以及青春电影如何在潜移默化中给予青少年在价值导向和审美情趣上的正面积极影响,是当下电影行业尚未解决的问题之一。当下的青春电影在中国的发展遭遇了一定的困境,由于其商业价值得不到保证,电影创作者积极性受到影响,市场一度被制作低劣的所谓“青春微电影”占据。这类电影严重受到恶性商业竞争影响,为强调单一噱头,大量出现低俗性暗示、暴力情节,夸大九零后青少年的叛逆、幼稚、无知和自我放纵。给成长中的青少年极坏的影响和暗示。另外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目前的大众传媒中一些消极的价值观和低级的审美情趣正在充斥着年轻一代的视线。青少年的价值观呈现出对崇高理想追求的淡化,并且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主义趋向增强,其行为和思想观念呈现功利性和实用性趋势,青春电影亟待一个强大的引导和助推力。

第三节预期成果

通过对青春电影的分析和对电影受众群体(即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研究总结出一份较为详细的报告,对青春题材电影和青少年价值导向、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和总结。分析得出青春电影的发展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青春题材电影的前景作以较明确的定位,提出参考方向。从而促进青春电影的良性、正向发展,也能使得青春电影给青少年的价值导向和审美情趣正面引导。达到中国电影艺术事业的繁荣。

第二章青春类型电影发展现状

第一节大陆青春电影发展情况分析(研究背景)

“青春电影”追根溯源是从美国的校园电影演变而来的,70年代末“青春片”的概念由日本影评人首次提出。此类电影在国外已有系统的研究和梳理,并有其固定的模式及套路。在中国,“青春电影”的含义尚未被准确界定,但此类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也占有一席地位。

从1905年电影进入中国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发展到一个崭新时期,伴随着救亡图存运动和新文化的兴起,中国电影适应时代需求,涌现出大量具有浓厚社会批判和高呼救亡图存的影片。如应云卫1934年作品《桃李劫》、沈西苓1937年作品《十字街头》、袁牧之1937年作品《马路天使》等这些影片可谓名副其实的成长写照。

1976年随着结束,中国电影有了很大的发展,出于对流逝青春岁月的无限追怀,无处安放的梦想成为这一时期电影创作的主要潮流。

近几年来的青春电影,开始重新重视时代的共性,以怀旧、爱情、友情、梦想等为基调,点燃观众内心的共鸣,从而获得商业上的成功。煤气罐、热水壶、阮玲玉、张国荣、新白娘子传奇,这些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具标志性的年代记忆。男生群架、女生夜话、借酒消愁、阶梯教室自习、毕业时的歇斯底里,这是中国式青春的集体回忆,每个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或者身边的影子。在中国社会的急速转型期,这种怀旧情怀所产生的共鸣变得弥足珍贵。

第二章青春类型电影对青少年审美情趣和价值导向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中国青春电影的艺术表达

巴赞曾经说过:一部好的电影其实中间是有“空洞”的。所以能够留下一些意境和氛围,让观众有遐想和思考的空间的电影,才能称之为引人入胜的电影。当下,很多年轻的内地导演也遵从于这一理念,对镜头语言表达技巧的学习与运用加以重视,以至于他们能够对视听化的语言有着更强的主观驾驭能力。

1.青春专属的镜头语言

1.1写实性

所谓写实,即电影呈现出的视觉效果最大限度地再现生活,将"写实性”这一审美词汇嫁接到电影影像风格当中,多体现为强调影片的镜像语言多表现纪实风格,尽量减少艺术修饰痕迹的处理方式。

1.2写意性

“意境”是中国传统审美的重要范畴之一,以这样的手法引导人们感悟生活,使得人们体悟到人生的真谛。若想让电影有写意化的风格,那么利用镜头语言表达,是一种绝佳的办法。

2.青春电影的色彩

在电影中,色彩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旨在于增强电影艺术的视觉表现力,辅助影片营造情境,表达中心思想。

3.青春题材电影的音乐

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导演在以他们的视角来展现当下青少年的生活,。而若想要使得青春题材电影能够更好的具有代入性,用背景音乐来烘托气氛,彰显主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章青春类型电影的主题

第一节主题分析

电影从诞生之初就是作为一种科技发明和工业生产而问世的,在梅里爱等电影先驱发现它可以作为艺术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之后,艺术与商业的缠绵与纠葛就在电影艺术中久久扎根。

其一表现在目前国内电影市场的评价体系上。

其二体现在“青春电影”的艺术表达上。随着青年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突显,青年文化也益丰富和发展。

其三体现在大陆“青春电影”如何实现从边缘身份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电影类型,有稳定的观影群体。

第二节前景展望

青春电影在我国,尤其是大陆的发展前景很不明朗。不成规模的发展和业界“拼大片、拼票房、拼噱头”的不良发展趋势使得青春电影的类型化发展举步维艰。忽视青春不仅是对青少年的不公,更体现着民族文化在某些方面的狭隘与缺失。笔者呼吁尽快确立青春电影这一类型,并鼓励此片种的发展与创新。在借鉴他国青春电影优劣之处的基础上,开启青春电影在我国发展的新篇章。

首先,在主题的选择上有着可开拓的空间。

青春电影以成长中的青少年生活为主,其不可或缺的元素无外乎校园和家庭等与少年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受客观环境的限制,我们无法添加新鲜的花样来丰富青春的内容,但创作者们大可在主题、情节上做文章。正剧、悲剧、喜剧皆可以存在于青春中,友情、亲情甚至懵懂的爱情也应该获得应有的地位。

第8篇

从曾经的《失恋三十三天》到《人在?逋局?泰?濉罚?再到今天的《捉妖记》、《煎饼侠》、《港?濉贰?《夏洛特烦恼》,国产喜剧电影正在异军突起;从被人人批判的以“庸俗”为代名词的国产喜剧到今天的人人赞不绝口的精神粮食,这其中必定是几经波折。于精神世界有所拓展、于世道人心有所补益、于价值构筑有所建树,才是文艺作品的立身之本[1]。就像开心麻花团队打造的《夏洛特烦恼》这样一部“三无”之作也能在今年电影的国庆档混战中完成漂亮的逆袭。其中的营销策略可谓功不可没,所以,研究电影营销对提高我国电影产业链经营有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喜剧电影现状分析

近几年,国产喜剧电影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开始备受瞩目。据电影票房数据库统计,从2004年到2014年,这十年的时间中国电影市场的电影票房增加了大约十五倍。2015年截止十月底,全国票房已经达到369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了50%①,其中国产喜剧电影功不可没,占据了高票房的半壁江山,它已经成为电影市场中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产高票房电影占据市场,喜剧电影正以其本土化的幽默,容易迎合市场的需求在今天取代了悲剧成为了主导的文化范畴,在当下的电影领域呈现出了一个最繁荣,也是最复杂的姿态[2]。

三、票房大卖的原因

(一)喜剧电影影片本身的卖点

现如今的国产喜剧电影似乎在极力走出“低俗”一说,除了让人笑到喷饭的桥段,不得不说作品能带给观影者的共鸣才是极大的成功。另外在制作成本方面,也并不是投入的越多,就一定代表电影会获得更高的回报,这些早就在徐峥的电影里得到证实。电影投资方大多也指出,他们投资影片主要是看内容,并不是根据现在的市场热度一味投资喜剧题材的影片。其实我想人们对故事情节及人物的关注是喜剧电影必不可缺的。一个演员演技再好遇到一个不好的剧本始终是发挥不好的,电影归根结底,除了炫技、特技,观众想看的还是电影的故事本身,所以剧本是成功的关键。

(二)人们生活的需要

俗话说的好:“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免也在加快,娱乐消遣必不可少的一个方式就是去影院看上一部电影,当然能看一部喜剧片来开怀大笑也是不错的选择。今年无论哪个档期的电影市场都是喜剧片的天下。导演车径行表示:“观察当下的电影市场,戏谑搞笑的喜剧片和追求轻松娱乐心态的观众正成为供需双方的主力军。”

(三)成功的商业运作

1、档期的设置和排片率。每部电影的上映都是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宜的时候在全国上映。一部电影的空间横向市场是发行区域,那么一部电影的时间横向市场就是档期。“档期营销”主要是指影片对于上线档期的战略性选择,是作为影响票房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2、制作团队和影院的营销。在《港?濉芳唇?上映期间,我们不难发现作为导演、编剧、演员的徐峥已经在各大电视节目中频繁出现,包括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金星秀》,最近很火的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等都能看到制作方的卖力宣传。针对电影本身的内容,影院也可以通过阵地广告、映前广告等向观众传达影片信息,或通过排片来影响观众的观影选择。

3、目标群体选择精确。时至今日,80后、90后观众已迅速成长为大银幕消费的主力。青年和大学生如今也是二、三线城市电影票房的主力军,艺恩数据同样显示,今年上半年喜剧在三级城市所占比例为34.97%,四级城市33.86%。

4、口碑营销。这几年“口碑营销”开始备受关注,这种创新的营销方式无疑是国产电影崛起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往往这种“小人物”、“接地气”电影的大卖都源于比较大众化的表达。像《港?濉非吧硎怯伞度嗽?逋尽贰?《人在?逋局?泰?濉范?来,在上映前期,人们早已对这部影片有所期待,电影《港?濉吩诓呋?这场口碑营销的时候,为了引起观众的热烈讨论和积极评价,选择了多种途径,比如在博客、论坛、微博、微信、QQ空间等社交平台上引发大量的话题,获得了几乎全面的好评,总之最大程度的扩大了它的影响范围。这样一“闹腾”,排片量也上去了。好的演员有票房号召力,这也是口碑在促使的结果。《夏洛特烦恼》在宣传力度上远远不及《港?濉罚?但是就是凭借它的口碑解救了它的排片率,因为开心麻花团队本身也是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一致好评的。口碑是它逆袭成功并赢得票房的最大基础。所以我一直认为成功的口碑营销是国产喜剧片的制胜法宝,这是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5、借助互联网+。“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3]。互联网公司熟知用户需求,擅长和用户互动沟通,有可到达的营销执行力,他们将这些优势与影片点映、巡回路演、口碑传播、网络视频营销等多种营销方式结合,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四、国产喜剧电影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题材缺乏创意,太过“山寨化”

在国产喜剧电影的世界里面,产品就是电影故事本身,就目前情况看来,国产喜剧真的还是太少了,好的作品更是屈指可数。正如电影学者尹鸿所说的那样:“值得警惕的是,由于喜剧片的普遍成功,很可能会带来中国中小成本电影越来越喜剧化的倾向,过多的影片互相模仿,题材缺乏创意,将产生大量垃圾作品。”我们不得不承认营销的基础一直都是内容为王。

(二)互联网弊端重重,营销手段夸张盛行

可以说没有大规模的宣传就没有媒体关注和观众关注。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已经和影片宣传密不可分,越来越多的影片开始依赖互联网这个平台,互联网营销的确给影片宣传带来很大帮助,但是也带来了很多电影营销的问题。俗话说:“电影需要营销,营销大于电影”。每部电影上映前夕,路演必定盛行,微博营销、淘宝营销、粉丝营销、微信营销也一同砸开锅,虚张声势无限噱头,“恶搞”一度成为宣传者的一大法宝,但影片上映后口碑严重跳水,换句话说,观影前影片能吸引观众眼球,观影后影片常常给观众带来的是无限失望,这种落差感有时甚至会大打折扣影响电影后期发展。

(三)电影带给人们的精神意义及传播价值太低,太过商业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一点在目前国产喜剧电影上并没能够得到体现,在国产喜剧电影一切以娱乐化为导向的大环境下,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便成为了一种附庸,电影并没能够真正的反映现实生活。就拿《夏洛特烦恼》中所表达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自己没有爱情,就断言爱情尽是虚妄;因为自己一无所成,就认定理想不必追求。看完整部电影,你会发现其实夏洛的什么问题都没得到解决,什么也都没有改变。唯一改变了的就是夏洛从对自己一无是处的不满与不甘,在最后成为了以阿Q式精神胜利欣然自居,仅此而已。

五、解决国产喜剧电影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监管力度,抵制盗版,深度思考后大胆创新。

电影产业本身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只有不断去完善,加大监管力度,抵制盗版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国内电影知识产权的运行环境。当然发现好的剧本也是导演的一个重要使命,在抵制抄袭的基础上,要有创新。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喜剧电影为了满足青年的需求,未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大量的单单通过强刺激、重口味的方式吸引眼球且没有文化价值的喜剧电影。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情趣,电影的制作人要全面关注观众和市场的需求,结合本国观众的心理契合,大胆创新,全力提升喜剧电影的叙事品格,用独特的亲和力保存自己的生存空间,最后通过深度思考努力创作出一些能够发人深省或者有哲学思考的电影,使电影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二)正确借助互联网,将营销传播进行整合运用

国产喜剧电影大多是小成本的喜剧电影,在市场运作过程中与商业大片比较,资金不足,宣传规模也没那么大,所以只能在宣传策略上花心思了。要想电影的媒体及观众的关注度大幅提高,那就必须加强影片的营销意识,借助互联网工具,筛选多种宣传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特色、切合自己的实际的宣传模式和营销模式,争取能够节约成本,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加强融合探索,科学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本土品牌

在国产喜剧电影票房大卖的同时,仍需要冷静的思考背后的问题,让国产喜剧电影产业走的更远、飞得更高,因此如何提高喜剧电影的质量、保持并巩固喜剧电影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喜剧电影的受众面成为喜剧电影创作不可忽视的部分。喜剧电影创作要将商业化和创新化有机结合起来。在注重观众需求、满足观众期望的同时,也要适当创新,同时,重视喜剧电影的内容,追求电影的内在蕴含,体现出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其次,合理科学地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六、总结

虽说2015年国产喜剧电影票房创造了多项记录,未来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能“吸金”的关键原因当然还是内容品质的提升,但不得不说中国电影市场存在的这些诸多问题和隐患有待解决。电影工作者要发掘喜剧电影的深度内涵,重视喜剧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在给观众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要让观众学会思考,领略喜剧电影的真正魅力,这样才有利于国产喜剧电影产业的长远发展,喜剧电影才能真正的繁荣。总之,喜剧电影能让观众满意的绝不仅是廉价的笑声,能对我们的生存状况作最真诚的揭示和反思,具有一定的审美品味,能给观众带来审美享受,更应该成为喜剧电影所追求的艺术境界[4]。(作者单位:宜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9篇

考。微电影源于传统的视频音像作品创作而又明显不同于传统电影电视剧作品。微电影以其灵活多变、便于制作及即时消费的特点赢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将传统影视剧及广告的文学意象表达和传播模式的研究运用于微电影研究并不能完全合乎具体实际。而微电影作为一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迅猛发展变化的事物,有必要去探究和思考其存在的一系列意义和问题。希望通过比较浅显的分析研究来初步探索我国目前微电影中的文学意象。

关键词:微电影;信息化;文学意象

一、微电影的产生发展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时代背景下脱胎于旧时代的信息传播媒介和产物,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包括普通大众和专业人士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探讨。之所以说微电影脱胎于旧时代,是因为微电影本身深深地打着从百年前走来的传统电影的烙印和痕迹。本文将通过传统影视作品的文学意象研究来探讨微电影中文学意象的体现和表达,并且进一步探析微电影的传播模式。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虽然发展较为迅速,但其从发端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繁荣起来是经历了一个孵化过程的,目前,国内外较为公认的微电影雏形是诞生于2007年的恶搞无厘

头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部视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音像传播时代。2010年,由优酷和中影公司合力打造的《老男孩》更是一炮走红,一举赢取了亿万受众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该片一度成为各界舆论的焦点话题。但接踵而至的由凯迪拉克携手吴彦祖拍摄的《一触即发》则首次正式打出了微电影的旗号,该片以其精良的制作和饱满的叙事成为一部成功的营销影视作品,自此微电影开始走上了与传统的电影电视剧有明显差异化的迅速发展道路。

二、微电影中所蕴含的文学意象浅析

文学意象是文学理论当中的一个概念,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在其千古名篇《文心雕龙》中首次提出了“意象”的概念,他所提出的意象理念可以理解为被彻悟人生的艺术家运用笔墨所描绘出的其想象中的景象。随后的千百年间,虽然经历了朝代更迭和汉语言文学主流文体的不断变更,但意象这个文艺理论概念却最终传承发展了下来,成为一代代文艺理论家、艺术鉴赏家和批评家们去探索和研究层出不穷的文艺作品的有力工具和武器。

自1905年《定军山》出品,中国开始了自己创作电影的道路,而如影随形的是关于电影的评析和鉴赏的发端和不断发展流变。影视剧作为以文学作品为蓝本的一种存在于人类社会不过一百余年的传播媒介,文学意象的概念也是注定地蕴含于每一部饱含着创作者们心血的电影和电视剧当中的。

“意象是现代文学批评中最常见,也是最含糊的术语”,美国知名学者艾布拉姆斯如是说。而脱胎于文学作品的影视剧作品内所蕴含的意象则更为抽象和模糊,需要我们深入浅出、细致入微地进行探究。

下面笔者将从文学意象理论的四大基本特征着手,对当前中国互联网上较有影响力的部分微电影作品进行有关意象特征的分析。

1.微电影中所蕴含的哲理性意象

在文学理论上,哲理性是至境意象的本质特征。微电影作品蕴含的文学意象所表之“意”,这个“意”就是作品传达给人们且他们在心目中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哲理性观念。

2012年北京电影学院的联合作品《惊喜先生》就是一部典型的富含哲理性的微电影。电影的主角是一个玩具店的整蛊小丑,名为惊喜先生,他生活的全部就是藏在盒子里不断地弹跳出来吓唬人们,给人们以惊喜和刺激。然而,他逐渐厌烦了自己的生活,决心出走开展另一种生活,能够像洋娃娃那样被人喜爱和赞扬。经过一番周折,惊喜先生摆脱盒子里的藩篱和束缚成功出逃,却跌落在地并被老店长放在展示台上。然而,他并没有像洋娃娃那样获得人们的关注和赞扬。逃出后的生活并不比原来的生活美好。这部微电影所蕴含的不正是现代人心灵感受的一个重大哲理问题吗?人类自产生了自我意识以后就开始了关于自我与他人的对比思索之路,彼岸心理应运而生,几乎每一个心智正常的人都思索过其自身生存的意义和方式并与别人对比孰优孰劣。有人从个人享受与获得的角度探寻,有人从个人付出与贡献的角度思索,有人从人生经历的角度去追寻,但大多数人不约而同的心理暗示都是别人的好过自己的,脱离现在的自我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诉求。

惊喜先生将当代社会人群中不断生成发酵的彼岸心理浓缩到了弹簧小丑这一形象上,使之成为表意之象。运用简短的故事透露出这样一个简单的哲理――做到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因为别人的生存方式和意义并不能说明你自己成功与否或生存有没有意义。

2.微电影中体现的象征性

象征是意象的基本表现手段。微电影当中意象的哲理性并非开门见山地表现出来,作为一种文艺或者商业性质的影视作品,微电影主要是通过形象的象征或暗示来表达出其核心价值理念或商业推广诉求。

《过年回家清单》这部贺岁喜剧微电影就主要采用了象征的表达方式,影片中男主角所代表的就是初入职场不久的80后群体,有理想、重面子、想征服全世界,却唯独腾不出时间空间留给家人。创作者用相声式的文案调侃了以上这些心态,让观众忍俊不禁之际也让人们自然而然地开始反思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情感观念。

3.微电影中透露的荒诞性

荒诞属于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当前网络上走红的微电影创作风格千奇百怪、表现方式也各有不同,但很多都采用荒诞无厘头的方式显现出非理性和反传统的意象。

微电影《起死回生》讲述了来自山东的王二自幼是个学习差、招人烦的男生,在大学结识了美丽女孩小雪并成为恋人。女友给王二3天时间,若不给买3万块的名包就分手。对于家境一般、无能懦弱的王二来说,3万块就是天文数字。万般无奈的王二决定借高利贷给女友买包。拿到钱后,他回忆起了往昔青涩的美好日子。然而,在地铁上失神回忆的王二却被神秘打劫了,可戏剧性的是“劫匪”抢走的却是包在黑塑料袋里的一本书,放高利贷的老刘和小伙计以及合谋的小雪发觉后意外地出了车祸。本来差点坑害王二一辈子的阴谋没有得逞,心灰意冷的王二将钱捐给募捐点却又结实了另一个名为小雪的女孩……整个故事脱胎于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却又给人以光怪陆离、荒谬可笑的感觉,让人可乐可恨、可悲可叹的故事背后却让人想到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欲望、阴谋、背叛、欺骗,这一切都让人无奈却似乎又不能逃脱,阴差阳错地死里逃生又让人悲喜交加。总之,形象上怪诞,生活逻辑上的不可理喻是古今意象的一般特征,微电影虽然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媒介也是具有这样的传统特性的。

4.微电影中所探寻的求解性

求解性体现了当代微电影的意义所在。通过对微电影中展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和现象的思索和求解,观众可以慢慢领悟意象所负载的某些观念和哲理。

我国传统的影视剧作品无论是否是以弘扬主旋律为核心理念进行创作的,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一些生活或者人生哲理,有些好的作品还会引发人们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深思、求索和讨论。优酷出品的美好2012系列微电影中有这样引发笔者深思的作品,那就是《康桥的午夜电台》。

微电影《康桥的午夜电台》讲述了一个电台主持人张羽和自己爱人康桥一段甜甜的爱情,一个朝九晚五,一个昼伏夜出,她让他哭笑不得,他让她牵肠挂肚。他俩每天的共处只有在晚上6点到9点间见面吃饭。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让两人渐渐没了亲密和激情,一天张羽因助人为乐而彻夜未归,让康桥前所未有地意识到两个人的关系是多么的重要。自此以后,每天下半夜张羽下班开车回家的路上,康桥都会为张羽开通专门的“午夜电台”,让张羽在路上不会感到寂寞。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时间和平凡,多少对爱人失去热恋时的激情和甜蜜,多少个家庭陷入亲情的冰窖,多少好朋友因为忙碌渐渐没有了联系。本作品带给人们一个朴素的哲理,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因为所有的一切都不是理所应当、都不会一成不变,只有珍惜当前才能找到被平凡所掩盖的幸福。

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往往给人以共鸣和沉思,能够让人们在剧情间思索人生和生活的意义所在,除了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休闲娱乐外,更能达到一种求解哲理或伦理问题的层次和水准。这一点也应该是微电影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杨洋.新媒体语境中的微电影研究[D].重庆大学,2011.

[2]刘青.基于微电影起源的特点分析[J].现代视听,2012(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