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15:45: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旅游景区管理体系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旅游景区;景区管理
中图分类号:U47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2
一、广西旅游景区现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要求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景区做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是吸引游客的首要因素,旅游景区的服务优劣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因此旅游景区的质量管理是保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根基性因素。
表1 广西、全国景区分布情况一览表
广西旅游景区的分布如表1,可看出广西4A和3A旅游景区在全国旅游景区的占有量为10%左右,5A和2A级景区的数量较少。广西近些年逐渐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式发展,广西旅游市场所占市场份额。在广西166家2A级以上景区中,35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基本为4A级和5A级景区。在贯标认证的旅游景区中,“世外桃源”景区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二、旅游景区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竞争优势
1987年3月首次颁布了ISO9000族标准,QMS认证制度开始在全世界各国范围内得到普遍推行。先后经历了ISO90001:1994、ISO90001:2000和ISO90001:2008三个版本,它是全球第一个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熟的质量管理框架,目前全球有161个国家/地区的超过75万家组织正在使用这一框架,每年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最早应用于工业企业,最广泛的应用于工业企业,逐渐延伸到财务、医院、学校、环保、旅游和服务等行业,旅游景区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最早始于年黄山景区。笔者通过广西世外桃源等景区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实践的深入剖析认为旅游景区贯标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取得竞争优势的新增长点。旅游景区贯标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树立品牌,更重要的是可以内强管理,表象于游客的满意度的增强。
1. ISO9001质量认证有利于旅游景区塑造品牌、增强品质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具有对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规范、统一、基础、指导作用而被市场认可。在申请贯标认证的过程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每年都进行复审,因此它具有保持品质的外在因素。它为A等级的评定提供有力的内部管理规范,为旅游景区在综合管理的模块提供制度保障。随着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支柱型产业,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将成为游客选择旅游景区的重要因素,贯标认证对游客发出清晰的信息:这个旅游景区致力于实现高标准和持续改进的旅游景区。
2.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有利于旅游景区的内部管理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将内部工作流程经过拆分、重组和优化,以文件的形式规范员工和组织行为使其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反映时间,以提高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满意度。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需要一个全员参与的工作环境。当全员都参与到ISO9001的过程管理之中,每个人都是文件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严格按照文件规范完成规定行为,而当出现新的问题时,通过集体研讨的方式寻求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并确以文件的形式规范,形成全员参与的持续改进的过程。当实现全员参与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内部沟通和信息的传递,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提高内部管理的工作效率。
3.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游客满意
以游客满意为导向是旅游景区贯标认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ISO9001标准规定了QMS要求,并不规定产品要求,其适用于所有行业。旅游景区所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服务和有形的景区建设,目前我国游客的特点主要以观光为主,游客的满意主要集中于对景区建设的满意和景区服务的满意,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关注于游客对旅游景区服务的满意。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从游客进入景区直至离开景区都以文件化的形式规定了QMS的要求,并具有持续不断改进的机制,为游客满意提供的制度保障。
三、广西景区应用ISO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被誉为被遗忘的故乡―广西“世外桃源”旅游景区成立于1999年5月,成立之初便贯标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笔者通过对广西贯标认证的旅游景区调研发现,贯标认证与否在景区竞争优势中没有突出表象,旅游景区的贯标认证既没有达到对外塑造品牌、增强知名度的目的,也没有达到对内优化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没有真正的发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应发挥的功能和效果。笔者认为存在的主要原因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自身的行业限制导致的游客认可度不高,以及对旅游景区内部从贯标认证动机、领导的重视程度到实施过程的形式化,导致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作用不明显。
1. 游客对旅游景区贯标认证的认可度不高
通过调研68.7%的游客不知道旅游景区也可以贯标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这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最早应用于工业企业的起源有关;81.2%的游客将旅游景区的A等级做为考虑是否游览景区的首要因素,可以看出相比A等级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未得到市场游客的认可。多数游客不关心旅游景区是否贯标认证,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是游客选择景区游览的主要因素,因此贯标认证对于旅游景区只是一个保健因素,它不能引起游客的消费欲望,不具备刺激游客消费的功能。
2. 旅游景区贯标认证的初始动机不单纯
部分旅游景区贯标认证是一种市场的虚荣表现。
由于很多景区已取得ISO9001质量认证,自己如再补取证,在市场竞争中就慢了一拍,输了一招。为与其他景区相同而取得认证。将ISO9001认证做为一个任务而完成,不是将其思想贯彻于管理之中。并且也意识到贯彻ISO9001标准是世界性的趋势,是进入国际市场应备的“通行证”,晚贯标不如早贯标,有备无患。为争取领先、主动而申请认证。市场虚荣。只是将取得贯标认证做为一种标识,一种向外展示景区管理的资本。
3. 旅游景区领导的重视程度不高
领导对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贯标认证的重要意义。贯标认证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质量管理与国际接轨,有利于组织提高市场竞争力。领导者应造就一个良好的环境,使组织内部上下都对满足顾客要求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并全力参与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4. 旅游景区贯标认证实施过程流于形式
由于贯标认证的动机不端正、领导不重视等原因,最终导致旅游景区贯标认证后的实施过程流于形式,不按照规定执行标准文件,而是为了检查而准备各种文件。虽然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提出适用于所有行业,但在其操作指南上对旅游景区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不是很强,影响了操作环节的实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四、改善旅游景区贯标认证的几点建议
质量管理体系的真谛是预防问题发生,是事前管理的有效手段。预防为主和持续改进机制是质量管理体系生命力的核心。正如世外桃源的企业精神:“说你做的,做你说的,记录你做过的,查验你所做的,更改不对的”。笔者就旅游景区贯标认证提出几点建议:
1. 基于内强管理的贯标认证动机
罗曼・文森特・皮尔和哈瑞尔都提出“态度决定一切”,心理的内生变量决定外在的行为表现。旅游景区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思想基础是基于增强内部管理的贯标认证动机,只有正视贯标认证的目的与意义才能从行动上支持、认可和遵从标准性文件。
2. 领导重视是前提,全员参与是基础
全员参与的前提是领导的重视。让贯标认证的思想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领导的重视,是一贯的重视不是一时的重视,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将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当成管理的主线,与旅游景区的战略保持高度一致。突出领导在QMS中的责任和作用。因此,各城市政府应根据城市本身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以促进国际旅游城市的持续发展。
3.省略ta.省略.
[2]嵇国光,等,ISO9001标准解析与应用[M].中国标准出版社.
[3]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M].中国标准出版社.
关键词:泛北部湾;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当前随着泛北部湾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其对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根据泛北部湾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培养出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广西,以泛北部湾的国际视野审视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特征,在这种国际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把握形势,探索泛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该区域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一、制定科学的国际化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计划是教育部门培养学生的总体方案,它包括培养目标、学制、课程安排、考核方式、课外活动、校外实践及毕业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泛北部湾区域高校要培养出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的国际化合作人才培养计划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途径。其中,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中又以培养目标的制定和课程的安排最为关键。就培养目标的制定而言,该区域高校应明确自身特色与办学优势条件,科学选择合作伙伴及合作方式,并根据相关政策、市场需求和学生自身条件与意愿,将旅游管理按照专业方向细分,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就课程安排方面而言,一方面,泛北部湾区域高校可依据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与国际关系和区域合作领域相关的公共基础课,以国际关系学、跨文化交际、东盟客源国研究等有关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通过优化课程结构的手段,适当调整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安排,突出创新性、时效性和国际性。另一方面,在旅游业的国际化竞争中,语言是基础,该区域各级政府部门也应鼓励当地高校适当增加双语教学比重,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的优势,提高旅游服务和交流能力。
二、增加资金投入,拓展国际化合作的层次及范围
充足的资金是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合作的基础。为加快泛北部湾的旅游合作,培养出大规模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当地政府应该主动增加投资力度,引导高校多渠道筹款,从政策高度上降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合作人才培养的门槛。而泛北部湾区域高校则应激活自身的产业性,走产学结合的道路,从而降低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的准入门槛,资助参与国际化合作的学生,吸引更多学生就读;此外,该区域高校还应增加建设资金的投入,改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环境,完善国际化合作基础设施,多渠道实现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国际化的师资队伍能够促进学术的交流、互补、碰撞与融合,通过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方式推陈出新,产生学术研究上的新增长点,进而形成教学与学术上的良性循环和优势互补。泛北部湾区域旅游高等学校要走国际化合作培养之路,构建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该区域旅游高等学校要采取“请进来”策略,在充分考虑其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最优方式引进国外旅游学科专家及高水平人才,从而加强该区域教师队伍结构的国际化。另一方面,泛北部湾区域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化也应采取“走出去”战略,与东盟各国高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和互访活动。首先,当地旅游高校要加强对本校教师国际化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以提高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其次,该区域高校应给本校教师提供更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与国外高校进行科研合作的机会,提升教师科研学术水平;第三,泛北部湾区域旅游高校要加强与国外一流大学的合作,尽可能多的为本校教师提供外出考察访问及公费留学名额,派遣本校教师出国学习、深造,使其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国际化合作的大环境中,增强其国际化教学能力。
四、构建国际化合作人才培养评价与反馈机制
早在2007年,云南省就已构建了云南省高校国际化办学评估体系,这为泛北部湾区域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提供了经验。且随着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合作的深入发展,旅游高等院校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课程体系、培养模式都朝着全球标准化和统一化的方向前进,尤其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的出台,对泛北部湾区域内构建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合作的统一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反馈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反馈机制,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它将实习单位评价结果直接反馈到学校,或以学生的就业信息为向导,由用人单位定时将实习学生的绩效考评以量化的数值反馈给学校,以检测合作办学质量。而国际化合作人才反馈机制的建立也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适时调整人才的培养结构,不断改革、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合作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以适应现代市场变化、发展的需求。构建泛北部湾区域内旅游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可以由政府出面委托相关单位,以国外的人才评价体系与管理经验为借鉴,由学校与社会共同参与评价,明确量化评价标准,建立国际旅游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制度或者国际化办学的学历认证制度,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国际对接。
关键词:服务;质量;满意度;景区建设
一.景区服务质量的具体内容
(一)服务的内容
国际标准化组织认为,服务即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供方与消费者进行接触活动以及供给方内部活动所衍生的结果。这个服务的概念的内容包括:服务的设施设备、服务人员的素养和能力、从事服务人员的数量以及服务所需要的材料的数量等方面。
旅游景区服务的概念。旅游景区的服务是指景区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在一定的旅游资源的环境下,依靠景区的旅游服务设备及通过一定的手段向游客提供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方便利益。从而让游客的各种显性和隐形的需求得到满足并实现享受的过程。
(二)旅游景区服务的内容
旅游景区所供给的服务具备很高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它包括很多内容。当然,由于旅游景区的类型各异,譬如风景名胜专区、专门旅游度假区、历史悠久的古镇、特点鲜明的主题公园、异彩纷呈的博物馆等,定位的景点体系在特色、地理位置、主要功效上形成独具独色的景区。每一个景区在服务组合的定位上都会做很大的思考,从而营造风格迥异的特质。
(1)旅游的设施和相关的活动服务。这里包括一些固定的景物,比如已建成或还在建设中的建筑物,一些形态各异的雕像,以及自然着生的自然之景。相关的活动,比如进行的准时的表演,或者可流动式的演出,这些节目一些是只能纯粹的欣赏的节目,还包括一些观众可参与的节目。
(2)相关的配套设施的服务。比如一些生活方面的服务,餐饮的位置设置,一些必备的零用品的出售服务,还包括交通,卫生和住宿,娱乐等一系列与旅游生活休戚相关的服务。
(3)其他服务。比如一些游览指导服务,售票的服务,旅游照相、摄像的纪念服务,以及存取物品和休息服务。都是景区服务质量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内容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利用设施、设备、消费环境和产品,提供服务劳动,在使用价值方面适合和满足游客需要的物质和心理的满足程度。景区的优质服务是为了满足旅客的需要。这个服务围绕的核心是游客。景区服务质量是指充分的运用已有的设备和设施,实现旅游产品和消费环境的消费,为游客提供有形的劳动和无形的服务,从而实现游客旅游的实际物质和期望心理的满足。
质量是无形的,无法触摸,更无法评估。一般来说,对质量的评估主要是用标准这个尺度进行量度的。由于旅游资源的特殊性,让这个标准本身的测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限制。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是为了适应旅客的需求和不同特点的服务,这就要求景区规划管理部门构建景区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遵照质量管理的相关原则,在确定有市场的游客需求的前提条件下,制定本景区的质量目标方针,并及时把质量要达到的目标分解细微,层层落实,形成一道完整的质量管理的系统。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还包括许多其他的工作,比如对不同阶层的员工实行培训,使这个景区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被广大的员工接受。建立起员工参与的景区服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及正常的运转准备必要的条件。
二.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1)价格的影响。无论到什么地方旅游,价格都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游客满意度的测评指数体系来进行说明,显得更具说服力。通过测频指数体系的数值来分析游客对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的感受,能得出满意度的高低。根据市场的供需关系来看,旅游价格的攀跌直接影响游客的数量。正常情况下,价格定的越高,游客的消费群数量就会响应的减少,反之,价格被调控的比较低的时候,游客的数量就会以及相应的增加。总之,价格是影响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一个要素,更是直接关系到游客对景区资源和服务的满意度。
(2)社会服务配套服务的影响。旅游服务的主体是具备一定特色和集群的旅游资源,其次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就是与旅游主题资源相配套的社会服务环境。游客对环境的感知分为三大类,即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和对文化景观环境的感知,以及对与之相关的社会配套服务环境的感知。从一些景区的调查可以知晓,这三种对环境的感知直接影响到游客对旅游资源和景区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的评价。因此,社会服务环境对游客的满意度起着重要的影响。
(3)旅游前的心理预期和实际情况的差异影响。旅游之前,我们都习惯先搜集相关的视听资料对该景区进行了解,并不自觉的行成一种心理预期,这种前期的心理预期和游客到达景区后的实际体验,也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如果游客前期的心理预期和实际的旅游体验成一种负相关,即前期期望和实际情况相比有较大的落差,很显然会造成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大大降低的情况。例如有些游客在游览海南的天涯海角景区之前,对前期的总体期望,旅游前的自然环境的预想以及景区的服务态度都有很高的期望,可是实际旅行之后,对该地区的旅游价格、配套服务、交通住宿、人文景观、管理服务等实际大感知远远不及前期的预想,不满意的因素很多,满意的地方很少,就很容易造成旅游之后的总体评价、“故地重游”率大大降低。
(4)旅游的安全保障。这个安全所指,不仅是游客的人生安全一方面,更涉及到饮食的安全和保卫的安全等许多方面。还有旅游景区是否认真执行有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是否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该旅游集散地是否有紧急救助救援的预案和机制,能否及时有效的处理好突发的各种状况,这对游客的安全保障十分必要,也是游客能真正享受景区资源的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当然,也是游客对景区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5)环境卫生。这个环境卫生的范围包括很广。不仅涉及到景区的食品安全,还关乎垃圾箱的设置,以及公共厕所的建设和卫生维护等许多方面。只有充分保障这些方面的卫生,才能让游客在享受当地的景区资源之余,能够正常的生活,当然也就能赢得游客对景区服务的满意度。
三.TSL的计算方法
上面谈到,游客对旅游环境的感知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即对文化景观的感知,对社会服务质量的感知,以及对景区的自然景观的感知。这个对游客的旅游环境的感知和游客对价格的感知形成对比,并初步实现对旅游景区的整体的游览价值的感知。这样形成的实际数值与期望的心理数值之间的差异,会直接的影响游客对景区整体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两位有名的学者在借鉴美国的顾客对商品的满意度指数ACSL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旅游的景区游客对其质量的满意度指数TSL测评的公式模型,这个计算顾客满意度的公式如下:
这个具体的公式中,TSL代表旅客对景区服务质量的总体满意的程度。E[TS]、max[TS]、以及min则分别代表旅游者相对应的感知到变量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四.景区服务质量提升的对策思考
景区服务质量的提高,是景区生存和竞争的必然选择,要么不断创新,要么从景区这个名称里堙没无迹。所以,景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节下求得生存和发张,必须看清景区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的问题想出具体切实可行的办法。
(1)制定和旅游资源相匹配的合理价格。没有一分钱改变不了的顾客忠诚。价格是制约游客进行景区服务消费的及其敏锐的因素。游览价值的高低和顾客的满意度存在很大同等契合度。游客对景区的服务质量越满意,旅游的需求就越强烈。在旅游业日渐兴盛的今天,人们的经济观念也与之相应的发生了变化。愿意旅游的游客,既注重自己的旅游经历,更注重旅游对自己的价值满足。只有旅游能够满足自己的心理要求和前期的心理预期,旅游花费的数额又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就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对景区服务资源的体验,也满足游客旅游出行的初衷和目标。
(2)关注景区的细节。俗语有云,细节决定成败。关于对旅游景区的细节的关注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好的细节的关注和设置,往往能够给游客惊喜,对垃圾箱的摆放,和垃圾箱的外形设计,以及休闲座椅的设置,各种标示的陈列,公共厕所的位置选择,都是景区应该关注的重点,只有关注到细小的细节,才能给游客以家的感觉,给他们营造温馨的环境和美好的记忆,这样才能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真正的享受到景区服务的质量,也能增加他们的满意度。
(3)强化对社会服务环境的管理。在中国的旅游地点,普遍存在小商贩,让景区的环境变得杂乱起来。这些小商贩的服务质量差,地方狭小,导致购买的拥挤,也不能保证商品的质量。有些卖家还强行进行强卖,破坏了景区的名声和信誉,这必然影响到当地的经济的更快的提高,同时导致游客对这样的环境的不满,让游客的心理产生极大的逆反心理。导致整体的景区服务的努力功亏一篑。所以相关的管理部门要充分重视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以满足服务消费者的享受服务的意愿。提升景区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五.改善旅游景区的软环境是关键
旅游景区软环境,是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保证。其中基础的是一些基本的设备、住宿饮食、等相关的硬件设施的质量的保证。还非常重视景区的社会价值,游客印象,以及方便快速的社会化的软环境的构建。一些旅游景区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导游素质的不高,对旅游相关的咨询服务不到位,引导物标示的不够明确和清晰,公共卫生服务的保障不够好,导致景区的服务质量与游客之间的期望形成很大的差距,而这些因素又是对景区的服务和管理相关联的较为显著的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旅游景区软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此,对软环境首先得有足够的重视,然后在以后的规划和建设中不断的改善以前的不足,做到提升整个景区的旅游环境的目的,从而来提升游客对景区服务的满意度。
不断完备景区的投诉服务的体系建设。开设专门的投诉绿色通道,妥帖的处理游客对景区服务质量的投诉和抱怨,从而有效的提高景区的美誉度和顾客对景区的忠诚度。景区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尽量的避免与游客之间进行争吵等不理智不专业的行为。当游客对景区的服务不满时,要耐心的倾听,及时的帮助游客解决问题,不要推诿责任,导致游客不满情绪的升级,不满和愤怒达不到释放。首先得充分尊重游客,然后进行适当的换位思考使游客在旅游中真正感受到景区的服务品质,为景区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人缘基础。
六.结束语
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价格、前期期望、服务配套设施、安全保障和卫生,管理多个方面。只有这些因素共同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有效的整体效果,才能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也才能不断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游客的满意度做到量化的计算,并根据这些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对的解决举措和改善建议,譬如对价格的合理定位,对细节的特别关注,以及对硬件的不断完善,对软环境的不断合理化处理和构建,真正做到关注游客的满意度,从而提升自己的信誉度,让优质的质量保证成为最好的广告和名片。
参考文献:
[1]焦中宁.论导游讲解对提高游客行程满意度的作用[J].管理学家,2011(4)
[2]董观志.杨凤.影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2005(01)
生态旅游主要是基于生态环境景观的一种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遵循,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具有特色的人文生态系统为对象,包含了生态体验、认知、教育等内容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的特点在于生态旅游以自然环境或者是有特色的风土人情为主,旅游活动对于环境不具有破坏性,而且生态旅游发展主要目标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效益,而是以保护景区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提供高质量旅游经历、带动经济发展之间的有机融合为目的,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旅游方式。
2目前我国生态旅游景区经营模式理存在的制约问题分析
2.1生态旅游景区建设管理水平不高
生态旅游景区虽然旅游资源以生态、人文特色环境为主,但是同样也需要对其进行管理维护。一些生态旅游景区对于景区管理维护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对于一些由于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态旅游景区破坏问题,未能及时地进行修补维护。同时,在生态旅游景区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缺乏全方位的监测管理,造成了生态旅游景区内一些旅游资源破坏严重。
2.2生态旅游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缺少品牌特色
目前我国一些生态旅游景区在经营管理阶段中存在着盲目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问题,破坏景区内的地形、植被,随意改造景区内的自然生环境,这些看似是对生态景区内旅游资源的开发,然而却取得了适得其反的效果,造成了景区内生态整体性以及生物多样性严重破坏,甚至是造成了生态旅游景区内出现了景观污染,景区的审美价值大幅降低,不利于塑造生态旅游景区的品牌特色。
2.3对于生态旅游景区的营销力度不足
做大做强生态旅游景区产业,必须在旅游市场做好产品营销,但是我国生态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往往对于生态旅游景区的营销工作重视不足,未能及时总结生态旅游景区的经典特色、文化氛围,缺乏品牌效应,造成了生态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消费市场过于狭窄、消费层次不高的问题,不利于生态旅游景区的运营发展。
3生态旅游景区经营模式创新研究
3.1创新生态旅游景区的经营模式
实现生态旅游景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应该充分考虑到生态旅游景区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依赖程度相对较高的特性,分类开展旅游景区的建设管理。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将生态旅游景区进行功能分区,以协调旅游资源的人为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可以按照生态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将整个景区划分为自然保护区、特殊自然保护区、公园发展区以及特别适用区等几个功能分区,根据分区不同分别确定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级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主要集中发展公园发展区与特别适用区,通过这样分层次的规划设计来保护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景观,同时也可以提高生态旅游景区对游客的新鲜感与吸引力,这对于景区的发展非常有利。
3.2完善生态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体系建设
对于生态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体系,重点在于确保管理机构运转顺畅,各项服务内容规范化开展。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上,首先,应该结合生态旅游景区的实际特点,建立机构健全、职责分明、统一管理的管理组织,并完善游客接待、旅游项目的经营管理、旅游投诉处理、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管理规章制度。其次,应该针对生态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餐饮设施、住宿设施、购物设施等方面的管理制定系统全面的管理规章制度,尤其是安全管理,必须加强安全、消防、卫生等方面的安全意识、知识、技能的培训,确保医疗救护、危险警示等旅游安全配套设施齐全。
3.3不断提升生态旅游景区的知名度
当前生态旅游逐步发展,在现代旅游需求下游客对于旅游景区的需求内涵也更加的丰富,包含了审美需求、愉悦需求、健康需求、文化需求、求职需求、精神需求、道德需求等一系列的内容,在这种形势下,生态旅游景区更应该注重对旅游景区产品的开发,要在特色美食消费、旅游纪念产品、游客居住环境、出入交通、精神享受与冲击等各方面对生态旅游景区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逐步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旅游客户提供更多的多样性旅游产品。此外,应该结合现代游客对于旅游参与与体验的新要求,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开发各种创新性的旅游产品,例如探险、自助旅游等突出当地特色、多样化的旅游服务,不断提高生态旅游景区的知名度。
3.4加强对生态旅游景区经营开发的营销管理
【关键词】休闲旅游;品牌建设;营销策略
休闲旅游是当下颇受欢迎一种旅游形式,它以当地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以基本的旅游设备为条件,并配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休闲服务项目,人们离开常驻地而游乐、观光、休息的活动。从目前旅游市场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旅游竞争已经进入了品牌化竞争阶段,众多国内旅游景区的管理者都能够持有类似观点,那就是旅游景区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景区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形象。因此,需要加强对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不断提升旅游景区的品牌度和美誉度。加强品牌建设能够为景区带来更多更好的市场认可和经济效益,是当下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
根据我国目前消费者水平来看,旅游景区在休闲旅游与其他旅游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但是这并不代表不需要对景区进行品牌建设,相反却需要景区管理者不断更新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品牌意识,在自身建设和发展中不断对照市场查找问题,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景区的品牌建设。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都拥有自己的休闲旅游项目,但这些休闲旅游项目大多只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像是一个个街头门市部一样,来一个顾客就接一个顾客,没有考虑过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以及发展规划的拟定。想要把休闲旅游做成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真正为国民经济增长出力的产业,就需要从源头抓起,进行品牌建设的相关策划。
一、目前我国休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品牌建设问题
(1)对生态资源维护力度不够。如何把握好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平衡是休闲旅游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因为只有休闲旅游景区向游客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才能让游客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获得身心的净化与放松,逐渐培养起游客的忠诚系数。假如休闲旅游景区只注重娱乐设施的建设开发,不对生态环境进行维护,那么将使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失去持续性。目前我国许多休闲旅游景区都在原有生态资源基础上建设了现代化的娱乐设施,但是在豪华舒适的休闲环境背后却没有完善的废弃物处理系统与之相匹配,存在诸多卫生和安全隐患。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对生态环境资源维护不够不仅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还会给休闲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严重障碍。(2)对旅游设施完善力度不够。旅游业的配套设置一般包括“吃住行游娱购”等六大项目,只有这几个基本要素都达到接待游客的水准才能营造出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同时,这六大项目与游客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给游客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品牌形象的代表。假如景区在这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方面做得不好,那将对景区的整体印象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在黔东南的休闲旅游场所,本身具备优越的自然资源及人文条件,但是由于是新开发建成的景区,所以在交通以及购物等项目上欠缺专业支撑,欠缺有特色,有品位,高质量的旅游纪念品,影响了游客的游览及购物,不利于整个景区的品牌体现。只会让游客觉得那里是临时搭建的村庄,不具备接待能力。(3)对旅游服务提升不够。对于休闲旅游来说,一个景区的服务就像血液一样能够渗透到景区的各个细枝末节。不管是餐饮还是娱乐或者购物都是体现景区服务水平的窗口。因此,在完善景区基础设施的同时,需要着重提升服务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服务质量上不去其实就是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尤其是我国一些休闲旅游景区,基本上都是家族经营模式,从业人员大多来自当地农民,他们服务意识差,小农意识强,很难能够真正掌握景区要求的服务理念。另外,景区中高层管理人员管理效率的缺失,也是造成整个景区服务提升速度慢的原因。
二、休闲旅游的品牌建设
(1)注重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和其他商品一样,休闲旅游开展品牌建设是以良好的基本设施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的,也可以说,日常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维护就是品牌建设的一部分。因此,应该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生态环境之间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保证基础设施建设不会与生态环境产生冲突。首先政府及景区管理方应该加大对游客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环保、节能、低碳消费模式,逐渐提升消费者的环保理念,同时还能够树立景区的绿色品牌形象。在这个基础上,加强景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在充分保护原生态地貌、景色基础上加大对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建,同时还要完善景区内的卫生环保系统,增加引导性标识,使游客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既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又得到了身心素养的提升。也只有做好了品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才能促进景区品牌建设与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2)注重提升服务品质与树立景区人文氛围相结合。休闲旅游品牌的发展不仅要达到休闲娱乐的“硬件”建设,还要提升旅游景区的“软件”品质,使游客有宾至如归的贴心享受。而休闲娱乐景区的“软件”质量不仅要体现在服务上,还要体现在人文氛围上。首先,景区要做的就是要树立工作人员以及当地村民的服务理念,以真诚的服务态度来呈现当地的人文风情。随着央视新闻对香格里拉等旅游景区强制消费的曝光,纯朴丰厚的农家情怀成为人们追求的服务标准,而在商业化日渐浓厚的各个休闲旅游景区中,浓厚的乡土气息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环境。因此,景区管理人员不仅要对服务质量提升要求,更要及时更新服务观念,以敏感的市场触角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纠正提升。其次是可以定期在景区内开展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基本的服务常识,还应该涵盖富有内涵的当地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景区内形成良好人文氛围。最后,景区管理人员及开发商应该不断发掘属于本地的人文知识及文化背景,以此为突破口不断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将属于景区的休闲旅游窗口擦亮,才能在不断发掘新产品的同时,将景区品牌做大做深。(3)注重完善管理体系与创新品牌营销模式相结合。完善的管理系统是景区展开品牌建设,创新营销模式的基础,所以在真正开展品牌建设活动之前,应该对景区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规范,在完善的管理体系下,才能对景区的品牌营销方向以及营销方法有准确的定位,促进景区知名度及美誉度的全面提升。具体品牌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种营销模式中开展。比如绿色营销,景区在开展接待服务时时刻坚持绿色环保的服务理念,无形中就将自身绿色环保低碳经营的形象树立在游客心中,这样就能够逐渐树立起绿色健康的品牌形象。同时,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应该将绿色产品、绿色营销、节约式消费建立在一个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营销服务体系中,使游客从服务意识,到旅游纪念品,再到日常休闲活动中都能深刻理解景区品牌的重大意义。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整合营销的方式来塑造景区品牌。景区应该在完善的管理系统中,引进整合营销的理念,从公共活动、节日、各种媒体的广告、口碑传播、数字化营销等角度入手,为游客传递一种自然清新的景区印象。还可以通过统筹景区营销资源的方式,对品牌化较强资源进行统一策划,使潜在游客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不断获取景区信息,形成品牌诉求完整的体系,增强景区品牌知名度。
此外,我国休闲旅游景区应该正视互联网对于景区品牌建设的巨大作用,寻找合适的营销方式,大胆利用事件营销、“饥饿营销”等互联网营销模式,为景区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品牌建设策略。
参 考 文 献
[1]王敏.浅谈黄金周的调整对休闲旅游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9)
[2]邹宏霞.浅析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主要障碍与解决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7(14)
一、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
智慧旅游是一种信息化的旅行方式,它以技术条件为支持,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移动客户端为平台,主动推动旅游信息,帮助人们制定旅游规划,引导人们更有目的性地进行旅游。智慧旅游是指,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网络云等信息技术,对景区旅游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整理,让游客借助移动终端,全面分析与认知旅游景点的信息。在游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他们可以自主进行旅游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带着明确的目的投入到旅游项目中,更能够节约旅游时间,全面优化旅游效率。同时,在智慧旅游中,游客可以结合大数据,了解当前游客的心得体会及相关评价,以便做出是否旅游、如何旅游的科学决策。在生态旅游管理体系中,智慧旅游的开展,它所辐射的群体是非常广泛的,不仅包括已经进入景区的游客,还包括其他社会大众。比如,某些没有旅游计划的人,通过大数据了解景区的特色景点,及其他游客的旅游经验后,也容易萌生旅游的想法。可见,智慧旅游还具备旅游推广的功能和作用。此外,在生态旅游如火如荼的今天,智慧旅游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条件,也具备法律基础的支撑。可见,智慧旅游是信息技术作用于生态旅游中的科学产物,是联系人们与旅游资源的桥梁。在智慧旅游视域下,生态旅游应该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不断优化技术条件,全面提升旅游资讯服务。
二、智慧旅游视域下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途径
在智慧旅游视域下,生态旅游应该积极建构完善的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力度,全面优化旅游资源,综合性提升生态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当前,智慧旅游开展中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技术条件不成熟,基础设施比较差,旅游信息更新不到位,旅游信息服务范围狭窄等。基于此,生态旅游管理体系应该积极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智慧旅游的发展。
(一)更新管理理念,明确智慧旅游
在旅游业全面发展的今天,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旅游的新选择。为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全面提升旅游水平,结合生态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全面更新生态旅游管理理念,全面提升生态旅游的发展水平,明确智慧旅游的发展理念。一方面,加强旅游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结合大数据,掌握游客的新需求,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更好地吸引游客投身到生态旅游中。另一方面,在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构建中,还应该以智慧旅游为指导,全面提升生态旅游的发展水平,明确智慧旅游的理念,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旅游。
(二)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旅游信息平台
在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中,基于智慧旅游的核心理念,景区应该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景区应该积极搭建旅游信息平台。一方面,景区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全面保护生态平衡,全面保护自然环境。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景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景区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投入,积极更新信息技术设施,不断提升景区管理人员的技术思维,引导他们通过技术投入,更好地开展智慧旅游。另一方面,景区在智慧旅游的开展过程中,还应该积极搭建科学完善的信息平台,全面覆盖景区的特色景点及旅游服务,同时定期更新和维护信息平台,积极吸引游客关注信息平台。此外,景区还可以借助信息平台,宣传和引导学生科学开展生态旅游,在旅游过程中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
(三)建立旅游管理体系,全面优化管理功能
在智慧旅游视野下,生态旅游景区应该构建完善的旅游管理体系,有效融合智慧旅游的理念,并以智慧旅游为指导,科学优化旅游管理体系的全面性,综合优化和明确旅游管理职能。一方面,在旅游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规范业务流程,明确工作权限,综合性提升旅游管理的质量。另一方面,在旅游管理中,还应该制定生态景区游览制度,对游客的行为进行相应的规定,从而减少游客对生态景区环境的破坏。
[关键词]投诉管理体系;品牌战略;PDCA循环;青岛海底世界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作者曾多年担任青岛海底世界项目的总经理,积累了一些服务质量管理和服务品牌建设的经验,现以青岛海底世界的实践为例,谈一谈投诉管理体系导入对于旅游服务企业的意义。
青岛海底世界开业以来,一直坚持市场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外树品牌、内强管理,积极导入以投诉管理体系为核心的四标整合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景区的品牌形象和服务口碑,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在业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1 导入投诉管理体系的背景
青岛海底世界基于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对景区面临的内外形势、竞争环境和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在全国旅游行业内率先导入投诉管理体系,实施包括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O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CMSAS86投诉管理体系在内的四标整合管理体系认证。
1.1 游客需求的变化对旅游服务业带来严峻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出游方式、消费观念产生巨大变化,需求层次不断提升。根据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游客属于来自购买者的议价压力。任何想要生存发展或者有所作为的旅游企业,必须积极适应游客需求的变化,不断抢占有限的客户资源,获取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而面对游客投诉增长的情况,国内大部分旅游企业尚未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迫切需要引入一套系统化的投诉解决方案。
1.2 市场竞争的加剧给企业发展形成更大压力
目前整个海洋旅游市场已趋于饱和,产品同质化趋势日趋严重,国内海洋馆项目大都内容雷同,新项目内容更为丰富,青岛海底世界并不具备明显特色。另外,产品同城化竞争出现。青岛极地海洋世界的建成开业对海底世界造成不利冲击。
1.3 企业自身发展给服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一些前期快速发展所积累的服务问题可能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不系统不明确;成熟经验未实质推广;对游客满意信息缺乏有效的监控渠道和量化评价标准;对服务品牌提升的思路缺乏清晰认识。
青岛海底世界正迫切需要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和机制,来不断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程度。
2 导入投诉管理体系,深化服务品牌战略
自2005年10月开始,青岛海底世界正式实施导入英国标准协会(BSI)四标一体的整合管理体系认证。
CMSAS86投诉管理体系的主旨是通过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为组织处理各种客户投诉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
在CMSAS86投诉管理体系的导入过程中,青岛海底世界将投诉管理体系的理念和机制融入实践,打造一个从游客需求出发,全面覆盖服务设计(P)、服务执行(D),服务感知(C)、服务改进(A)的PDCA服务提供全过程,以观念变革为先导,以流程优化为手段,以游客满意为目的,以游客愿意为追求,并不断向服务品牌传导的服务全程管理体系,形成了服务管理的PDCA闭环,全面理顺企业与游客、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环境三大关系,成为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加速发展的催化剂。
2.1 游客需求
游客需求是投诉管理体系导入的基点和服务管理体系与服务品牌建设的基点。对于青岛海底世界而言,整个服务管理体系以关注游客的需求为始,以关注景区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游客的需求为终,服务形成闭环。青岛海底世界提出服务品牌战略管理的方针――“关注游客需求,倾听游客心声,努力提供不断创新的特色化旅游产品和持续改进的服务”。
景区如何获得游客的需求信息呢?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开发阶段,可面向目标客源市场进行专题调查;在提供阶段,可从游客不满意的信息中反向挖掘游客的真正需求。
2.2 服务设计(P)
服务设计的核心环节是服务标准的设计,包括规范、职责、权限和流程等。标准的设计来源于对游客需求的理解和把握。实践中公司对服务规范进行标准化、系统化提升,在面客服务上形成了《青岛海底世界景区共同服务标准》,在投诉处理上形成了《投诉管理控制程序》、《投诉升级处理程序》和《外部评审程序》三大程序文件。
投诉管理体系从设计成形到运行经过四个阶段,简称PTDO――P准备阶段、T培训阶段、D文件化阶段、O运行阶段。值得一提的是,投诉管理体系还将内部客户(员工)纳入进来。
2.3 服务执行(D)
借鉴酒店行业的先进做法,积极导入质检工作机制,以对服务进行过程控制并兑现即时激励。主要措施是以质量监督员为主体,建立四级质检管理体系。
2.4 服务感知(C)
服务感知就是获取游客对服务执行效果的评价,包括对景区服务的满意度和对投诉处理的满意度。
青岛海底世界建立信息监控渠道:游客满意度、游客投诉、游客意见、游客表扬与暗查暗访、股东方联合质检、公司质检和部门质检。后四项反映的是服务过程的执行信息,是基础;前四项反映的是服务结果的满意信息,是关键,但它们都反映了景区的服务质量和游客的满意程度。
2.5 服务改进(A)
服务改进是游客感知的服务向游客需求的服务转化的关键环节,以期弥补差距。方法是对各种服务质量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服务质量分析报告》,传递给相关责任位,讨论和制定包括流程优化在内的各种纠正预防措施。
2.6 品牌提升
品牌是青岛海底世界服务管理实践和投诉管理体系建设的最终指向。投诉管理体系实施后,公司员工获得了处理投诉的知识和技巧,坚持以游客为中心,使青岛海底世界找到了自己的特色定位。
然而,市场要求我们从“让游客满意”发展到“让游客愿意”。只有发展到游客愿意的阶段,企业在投诉管理体系导入、服务体系管理上的努力和成果才真正传导到服务品牌之上,这是青岛海底世界下一步的目标与追求。
3 导入投诉管理体系带来的管理绩效
CMSAS86投诉管理体系的导入带来了管理绩效的不断提升,为现代旅游服务管理探索出一条可供借鉴的道路。
首先,带来了观念变革。“投诉是最好的礼物”观念深入人心,“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文化初步形成。
其次,带来了管理的变革。其一,系统的原则,注重提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其二,流程的方法,通过关键业务流程的梳理实施过程控制;其三,持续改进的原则,流程的改进应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不断修正过程;其四,PDCA管理的闭环,管理是一个从策划到制定标准、到实施、再改进的过程。
再次,带来了效益的增长。在同质同城竞争环境下,青岛海底世界经济效益不仅没有下滑,反而取得进一步的增长。
最后,带来了品牌的成功。青岛海底世界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服务品牌“海底情深”在业界享有盛誉。“景色好、服务好”成为口碑,“没看过海底世界,别说你到过青岛”深入人心。
[参 考 文 献]
[1] 刘建军.《金牌服务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
[2]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黄静.《品牌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
[4] 余阳明,杨芳平.《品牌学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
[5] 《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 杨锡怀,冷克平.《企业战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7] 蔡树棠.《现代旅游服务业督导管理》. 中国旅游出版社.
[8] 鲍勃・菲费尔.《利润倍增》.世界图书出版社.
[9]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
[10]托夫勒.《未来冲击》.
嵖岈山风景区地处河南省遂平县境内,南临驻马店市,北靠漯河市,107国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纵贯遂平县境,距景区仅25公里。现已开通了郑州至景区、驻马店至景区的旅游专线,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嵖岈山风景区海拔786米,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辖嵖岈山主景区、凤鸣谷景区、龙天沟景区、红石崖景区和全国第一个旧址馆,是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十佳山水景区、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景区分会理事单位,同时也是中央电视台《西游记》续集的主要外景拍摄基地。
围绕把嵖岈山建成河南省重点单位和全国的知名景区,宋富锦先生于2004年9月正式注册成立了“河南嵖岈山旅游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按照科学规划、精品建设、强力营销、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经过五年多来的积极努力,使风景区的开发经营提升到一个全新水平。景区在全省率先通过了IS09001景区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等“三位一体”认证,新建的观光悬索桥、内环线观光大道、景观式生态山门、多功能生态广场、停车场、大型观光水车群组、环山水系、地质博物馆、西游记砖雕艺术馆、游客服务中心、天磨湖度假村、商业步行街和休闲游憩带等新景观、新设施把嵖岈山点缀的如诗如梦,风采迷人。形成了融观光、探奇、度假、西游文化娱乐和地质科普于一体的原生石景生态旅游示范区。
嵖岈山风景区不仅具有它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而且历史悠久。崦岈山峰奇石怪,九大名洞、九大名棚在南山、北山、花果山、六峰山中时隐时现,山中秀蜜湖、琵琶湖、百花湖、天磨湖点缀其间,形成山奇、水美、洞幽的一幅奇特秀丽的风光画卷,是山水景观中的精品、珍品、绝品,享有“华夏盆景”、“天下奇山”、“江北石林”、“伏牛奇观”之美誉。新开发的嵖岈山天磨湖和琵琶湖生态旅游景区四季风光如画:春有桃花迎细雨,夏有杜鹃满山红,秋有野菊迎风雪,冬有松柏傲霜寒。山上众峰峥嵘,奇石突兀,洞壑幽邃,古树参天,层峦叠翠,雄奇壮观,兼有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峨嵋之秀、雁荡之幽:山下流水潺潺、湖光倒影,既有南方青山之灵秀,又有北方峻岭之雄浑。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游此山后亲书“别是洞天”。明代礼部尚书、诗人许瓒曾在此写下了“嵖岈山秀寻仙踪,隐隐云壑十万峰”的著名诗句。当代大书法家李铎也在此留下了“漫道黄山天下奇,嵖岈峭丽世间稀。千重瑰壁嵯峨甚,绝献灵峰看欲迷”的赞美之辞。
嵖岈山风景区文化底蕴丰厚,与西游文化、石猴文化密切相联,源远流长。著名高僧玄奘早期在嵖岈山一带颂经修行,他的大弟子道全、三弟子道一就是嵖岈山人。淮安才子吴承恩为避祸远行,途径嵖岈山,从嵖岈山石猴、睡唐僧、醉八戒、白龙马、定海神针、老君花园、黑风洞、高老庄、流沙河等天造地设、惟妙惟肖的奇石景观中汲取灵感,撞开了酝酿已久的艺术闸门,创作千古巨著《西游记》,随着中央电视台《西游记》续集在此拍摄和在全国的播放,使嵖岈山风景区饮誉全国,名冠天下。
关键词:旅游循环经济;管理方法;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行业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旅游行业已经成为很多地方财政的支柱产业,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起步较晚,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想出相应的措施,以促使我国旅游循环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当前我国旅游循环经济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旅游市场管理体系建设滞后于旅游经济的发展
我国旅游行业起步较晚,旅游经济的发展速度却十分惊人,但是旅游市场管理体系尚未健全。一是旅游法规有待更新与完善,与旅游发展需要不相适应。二是旅游企业相关管理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很多地方对旅游规划开发与利用缺乏长远性考虑,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三是旅游主管部门职责缺乏明确性,管理水平较低,对各级部门的协调组织能力较弱,难以发挥职能部门的整体合力,因此,其旅游管理显得苍白无力。
(二)旅游投资存在着不合理性
旅游是一个黄金产业,旅游产业对交通业、饮食住宿行业、旅游业、娱乐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带动一个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是由于投资少,导致旅游基础建设严重滞后。一些地方虽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因为没有经费投入进行合理地开发,就会造成优秀旅游资源闲置问题。二是由于投资较少,其基础设施的落后影响了现在旅游服务质量,让很多旅客对这些建设较差的景区没有留下好的印象,回去后就会将一些不好的言论进行传播,就会对景区造成不好的影响,严重地甚至会给景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三是由于投资较少,景区配套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交通道路主要是借助原有的公路,很少专门设置的旅游了交通。有的景区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对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旅游景点只眼前利益,没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体系
从很多旅游景区的行为来看,一般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的获取,而对长远利益缺乏必要的规划。一是盲目开发、随意开发和过度开发,极易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这种以破坏为代价的开发方式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少数导游为了获得不正当的利益,甚至不惜采取一些手段坑害游客,严重影响了导游天使的阳光形象。
(四)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旅游文化经济乏力
一是从很多景区的产品来看,存在着盲目模仿的现象,缺乏自身的特色。没有将本地区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地发掘,没有充分地利用旅游文化这一亮点。二是对游客的供需分析缺乏针对性和发展性,存在着产品重复开发问题,文化产品缺乏自身的个性价值,无法满足各种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由于产品的同化现象严重,就非常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五)旅游景区接待管理不规范,严重超过景区的承载极限
在景区接待时,往往容易出现超限的情况和旅游开发过度的问题,对旅游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性影响。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很多景区在旅游黄金时段常常出现接待人员超标的问题,远远超过了景区环境的承载极限。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容易加速旅游资源的破坏进程,如果不加以及时治理,久而久之就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
二、优化中国旅游循环经济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旅游市场管理体系,为旅游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针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迅猛,旅游市场管理体系尚未形成,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一是不断更新和完善旅游法规等管理体系,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确保管理机制与旅游发展需要相适应。二是不断完善旅游企业相关管理运作机制。各个地方对旅游进行开发与利用时,应该站在长远性发展的高度进行考虑,制定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三是明确旅游主管部门职责缺,提升管理水平,切实对各级部门做好协调组织,促使职能部门整体合力的有效发挥。
(二)解决旅游投资不合理问题,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效益
一是加强对旅游基础建设。对当地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尽可能地开发,加大经费投入,提升优秀旅游资源的开发率。只有将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了,才能夯实旅游经济基础,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积极发挥游客口碑相传的广告作用,就会对景区带来很好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方面的损失。二是加强对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的投资。在旅游产业带动下,对饮食业、交通、不仅仅借助原有的公路,专门设置的旅游了交通。不断完善景区的配套设施。
(三)立足景区实际,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体系
一是作为旅游景区的行为来看,不仅应该注重眼前利益的获取,更应该对长远利益缺乏必要的规划。在进行资源开发时,必须充分考虑到长远利益。二是规范导游管理制度。对于导游的规范化管理,通过行业自律和相关制度,对导游行为进行规划化管理。加强对旅游服务行业中导游的监督管理,提升导游队伍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导游的职业道德修养,用国家法律和行业自律的方式加大对导游行为的监督力度,尽可能地减少损害游客利益不正当商业行为,维护导游天使阳光、绿色、文明的美好形象。
(四)打造旅游产品缺乏特色,促进旅游文化经济的发展
一是从很多景区的产品来看,应该想方设法避免出现盲目模仿的现象,突出自身的特色。很好地将本地区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地发掘,充分地利用旅游文化这一亮点。二是对游客的供需进行分析,不断地研发出新的产品,张扬文化产品的个性价值,想方设法满足各种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五)大力促进消费观改革
旅游循环经济要求人们改变消费观念,提倡旅游的精神文化消费、适度的物质消费,尽可能做到消费文明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提倡合理、健康、有限量的消费行为,努力使旅游消费行为不破坏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旅游绿色消费要求以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促进一次性产品和包装容器的再利用。完善产、学、研、官、民的合作体制,以及产品的标示制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旅游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坚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结合起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走一条旅游循环经济管理发展的道路。我们应该不断创新旅游循环经济管理方法,能够促使我国旅游业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下,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国旅游循环经济管理的相关问题,想方设法创新利旅游循环经济的管理,完善旅游市场管理体系,为旅游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不断提高旅游循环经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齐敏敏.论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旅游经济管理[J].中国商贸,2011,(03)
[2]杨俊中.中国古代农业生态保护思想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19).
[3]吴丽云.旅游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研究——“蟹岛模式”剖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