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传统文化市场化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7 15:45: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传统文化市场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传统文化市场化

第1篇

【关键词】市场化;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6-012-01

淄博市位于华东地区,山东省的中部,二而环山,北部有黄河和小清河流经,还有发源于淄博的沂河、淄河和孝妇河等河流,城市山水环境优美,同时,淄博也是齐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市场化进程中,淄博市必然会而临城市传统文化的断裂,但是城市传统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内部基因,因此,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城市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长期以来,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淄博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来带动生产力的提高,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城市生态格局受到威胁。因此,淄博市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政府重视环境保护,落实相关法律制度,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并重。从全球范围看,各国在应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上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我国在应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而也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但是相关的制度法律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尽管各级政府已经制定出台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有些制度在一些地方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仍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第二,企业重视环境保护,从源头上进行环境治理。工业是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博山区是淄博市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博山区是全国著名的陶瓷琉璃生产区,但是博山区的很多企业技术含量较低,生产工艺落后,节能减排措施不健全,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尤其是当地中小企业的生产。并且大部分企业并不重视自身的生产行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因此,淄博市企业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完善企业节能减排设施,从源头上进行环境治理。

二、推动城市规划的多样性,建设城市文化特色

城市规划的实施是将城市发展蓝图变为现实的过程,城市文化传承和保护同样离不开城市规划。在我国,城市规划一般是由各级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来设计和执行,不能够发挥社会各界的人民群众的聪敏才智,因此,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政府部门为了追求现实利益,破坏城市原有的传统文化,照搬其他城市的建筑风格,尤其是发达城市的风格,造成城市规划的单一性,没有属于本城市自己的特色,就更没有城市文化创造力和竞争力。因此,淄博市必须推动城市规划的多样性,建设城市文化特色。

(一)科学规划,凸显特色

每一个城市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产物,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应该凸显该城市属于自己的文化产物,既不能完全仿照其他城市的风格,形成千而一城的现象,也不能肆意破坏本城市自己的传统文化,没有属于白己文化特色,这样,既让这个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也使该城市丧失其自身发展的竞争力。因此,淄博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不能照搬其他发达城市的建筑风格,根据白己本地的城市特色,因地制宜,建设凸显本地文化特色的城市。

(二)以人为本,公众参与

社会公众是构成城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门,城市规划同样涉及到社会公众的利益,而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城市规划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并没有咨询当地居民的意见,而单纯的依靠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城市规划,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为了本地经济水平的提高,盲目批土地给房地产商,尤其是在一些传统文化建筑区域,例如淄博市周村的古大街现在已经完全被打造成古商城,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因此,淄博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相关信息要透明化,支持社会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的过程中。

三、重视城市文化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在市场化进程中,文化竞争力在一个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但淄博市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方而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文化建设急需发展。因此,淄博市必须重视本城市文化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适应。

(一)重视文化建设,保护文化遗产,推动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相统一

淄博市必须转变城市发展观念,发展是根本,保护是关键。重视文化遗产,由单纯的文物保护向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转变。淄博市淄川区的蒲松龄故居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对它的保护不是单纯的保留故居这一地方,而对于蒲松龄故居的历史环境也需要得到很好地保护,这不仅是对城市记忆的保护,更是对城市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淄博市在进行传统文物保护的时候,不能单纯的把文物保留下来,还要重视厉史环境的整体保护。

第2篇

1现代服装上的传统元素

传统文化符号以各种形式和形态表现在服装当中,使服装散发着民族气息,呈现出民族特色,其体现在服装设计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显性表达,一类为隐性表达[3]。显性表达是将文化的内涵用直观可视的符号表现,如在服装设计中,通过服装的外部结构、款式造型、色彩、装饰等形式表现出来。而在有的服装中我们看不到文化符号的直观存在,却能感觉到服装所散发的民族气息。这种隐性的符号也许不能被人们即刻理解,但通过对服装的穿着方式(休闲、放松、随性等)却能逐渐地体会感悟出来。传统元素即服装上具有传统和民族风格的材料、造型、色彩、图案、款式及工艺等,如范思哲春夏男装上的中国龙,迪奥高级时装中的旗袍造型等,它们对体现服装的风格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典型的中国元素已经成为世界服装设计大师们的创作源泉[4]。

1.1材料

我国传统的服装材料为丝、麻和棉。丝绸织物是我国服装面料的经典品种,主要有纱、罗、绫、绢、纺、绡、绉、锦、缎、绨、葛、呢、绸、绒十四种,其以高贵华美的风格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到了清朝,我国的丝织物已有云锦、宋式锦、蜀锦、古香缎、织锦缎等许多品种,其中以真丝织成的缎类织物最为富丽,最能显示丝绸平滑、细腻、光亮、柔软的特点,最能表现出其作为服装面料的典雅、高贵的外观[5,6]。2001年“APEC”会议中,各国贵宾身穿的唐装面料就采用了传统的团花织锦缎,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1.2图案

中国传统服装的面料图案包括动物、植物、人物、景观、物品及文字等,形成团花或散花造型。清朝早期的服装面料的纹样多用拱壁、福禄寿喜字、团花、团鹤、万字联、八宝、暗八仙等;后期多用写实纹样,如折枝花、大朵花、缠枝花、云鹤、寿桃、蝴蝶、山水、亭台楼阁、仕女人物等,改团花为六合同春,鹤、鹿、松枝也变化为团花图案,其中有许多吉祥图案[5]。

1.3色彩

东方传统色彩观念源自于特有的东方古典哲学理念,在于超越科学思维体系的对世界更深沉的探索。我国服饰色彩的主流,渊源于传统的五色,是民族传统色彩的继承和发展[7]。我国传统色彩有“正色”与“间色”之分。“正色”即纯色,“间色”即杂色。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不正谓五方间色也,绿、红、碧、紫、骆黄是也。现代服饰的色彩五彩缤纷,通过颜色来表达离不开红、黄、青三种基本色的调配,这三种色称为“原色”,利用三种原色可以调和成各种不同的颜色。我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色彩文化,红色在民间象征吉祥喜庆。我国历来就是对红色有着特殊的感情,红色的婚礼,红色的灯笼,红色的春联等。

1.4造型

我国服装的发展如果从《周易•系辞》中所说的:“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的时代算起,已经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从保存下来的大量图形及文字资料可发现,中国传统服装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各具特色,但其共同的特点是服装造型宽松、采用直线式裁剪以及平面化的结构处理,只是不同时期服装的宽松程度和长短上有所不同,这种服装宽大平直,浑然一体,忽略人的具体形体而突出其精神气质,具有飘逸、动态之美,不强调人体的形态特征,而是用式样、色彩和装饰来区别男女装。这种将人体隐于服饰之中,不造成视觉上的性感刺激的含蓄性装扮,即削减了服装反映人体活动的敏捷性,又弱化了服装表现人体活动的程度,与中国传统礼教所推崇的审美标准和情趣完全吻合[8]。我国传统服装在加工中也很重视细节部位的处理,如采用立领,衣襟为偏襟或对襟式,门襟处用带或盘扣系结,并沿着衣领、门襟、袖口下摆等处作线形装饰等。

2市场调研与分析

2.1商场的选择

调研时间为2011年4月1日~2011年4月7日;调查分三个年龄段:17岁以下、17~40岁、40岁以上。郑州地处中原地带,服装行业发展迅速,此次服装市场调研的选择考虑服装的价格、地理位置和年龄段的不同,选择在以下6个服装商场进行。

2.1.1银基商贸城:位于繁华的市中心,属于中低消费水平的大众服装市场,主营各年龄段服装;

2.1.2中原商贸城:位于中原区,属于中等消费水平的服装市场,经营服装范围是各年龄段服装;

2.1.3人民路丹尼斯:位于管城区,属于中高等消费水平的服装市场,经营服装范围是各年龄段服装;

2.1.4金博大:位于管城区,属于中高等消费水平的服装市场,经营服装范围是各年龄段服装;

2.1.5北京华联:位于二七区,属于中高等消费水平的服装市场,经营服装范围是各年龄段服装;

2.1.6裕达国贸:位于中原区,属于高等消费水平的服装市场,经营服装范围是青少年和中老年服装。

2.2调研元素的选择

结合笔者对近几年服装市场的观察,此次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立领、偏襟、吉祥图案、刺绣、中国红、改良中山装、改良旗袍、剪纸工艺、缀加响片、高腰、汉字、青花瓷、泼墨手法、细密繁花13种元素进行调研,而其在服装中出现则视为该品牌服装应用了传统文化。

2.3调研结果与分析

此次调研共计6个商场403的品牌,计算得到所选传统元素在各个年龄段所占的比例如表1。所调研服装市场共有品牌403个,除去重复出现的品牌外,其中:17岁以下,25个;17~40岁,225个;40岁以上,153个;由表1可以看出,在17岁以下服装中,所调研的元素总体应用较其他年龄段少,应用最多的传统元素分别是:细密繁花72%、中国红68%、刺绣36%,改良中山装、旗袍、缀加响片、青花瓷、泼墨手法几种元素在17岁以下的服装中几乎没有应用;在17~40岁的服装中应用最多的元素是:立领59.1%、中国红58.2%、吉祥图案56.9%,而应用改良中山装、旗袍、汉字三种元素的较少;在40岁以上的服装中,应用最多的传统元素是:立领65.4%、中国红59.5%和细密繁花53.6%,汉字元素的应用较少。不同年龄段的服装应用的传统元素不尽相同,较年轻的人性格比较活泼,形象阳光,思想不是很成熟,与青花瓷、泼墨手法、中山装和旗袍这种时尚成熟元素不符,从安全健康方面考虑,缀加响片这一元素就不易运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阅历更加丰富,对服装的要求和搭配也开始讲究,传统文化也是经过多年沉淀而成,二者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针对所调研的不同低中高消费市场,从表2可以看出,低、中等消费市场上,立领、中国红、吉祥图案、细密繁花四种元素应用都超过了50%,汉字、改良中山装和旗袍在低等消费市场的应用在10%以下,改良旗袍在中等消费市场的应用在10%以下;中高等消费市场上,立领、中国红和吉祥图案应用超过50%,改良旗袍应用低于10%;高等消费市场上,仅有立领应用超过50%,汉字、泼墨手法、改良中山装和旗袍应用低于10%,其中改良旗袍和汉字元素没有应用。

在中低、中高消费市场中我国的传统元素应用的较多,而这些服装大都是我国自有的品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的服装品牌要走向世界,充分应用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其发展的一个途径;而高等消费市场中(如裕达国贸)经营的服装品牌主要以国外品牌为主,我国传统元素在这些服装上也有应用,就是意味着国外的服装品牌和设计师在服装的设计上也正在运用我国的传统元素,但对传统文化了解的多少也会限制其设计服装的灵感来源,我国的传统服装旗袍、中山装和唐装在世界上比较有名。因此,在高等消费市场上的立领元素所占的比例较大。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更多的传统元素来设计服装,创建拥有我们自己风格的服装品牌,让世界可以通过服装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第3篇

酒品包装,其主题为“唐宋元明清”,那么该酒瓶在结构造型上就采用了“冕旒”和古代建筑的组合方式,在色彩上运用了具有历史感的古铜色,在酒瓶和外包装盒上配上传统的“铺首”和传统纹案就将此酒品包装中的历史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2在家居饰品中传统文化如“福禄寿喜”“八吉祥”等这些具备吉祥寓意的传统造型也应用非常广泛。

很多设计师喜欢借用传统纹样所传达出的吉祥寓意在家居饰品中体现出来,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表达一种全新的时代感,也体现出了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中的带动性。家居装饰花瓶,此设计在结构设计中采用鲤鱼抢珠这一动态造型,加上泛起的浪花形成了一幅吉祥喜庆的画面感。此花瓶在鱼翼、鱼鳞以及浪花的设计中都采用了传统吉祥纹饰卷草作为设计元素。设计师采用鲤鱼作为花瓶的载体,是因为在传统文化中就有着“鲤鱼跃龙门”的吉祥寓意,所以将设计加入具有喜庆、吉祥、希望等寓意的元素,会使得家居装饰品和家居装修更具有文化魅力,从而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注。

3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其结构、造型、色彩、装饰等方面,它所体现的形式更多是一种意向的表现。

例如中国馆,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标志性建筑中国馆“东方之冠”,整体红色的格调,寓意热情开放的中国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它的造型一高一低的交织成体,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解读。它的里面很丰富,是多层次的,外观颜色选为鲜亮的红色,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矗立在广阔的世博园区里非常醒目,外墙颜色选为与故宫外墙的颜色,也是中国的特色。这些传统的文化元素在建筑上的体现的淋漓尽致,让人赞叹不已,同时吸引了无数人的来到上海参观,这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也侧面带动了上海的一部分经济发展。

4在纺织品中也很常见传统文化的应用,融入文化元素的图案与设计题材相结合,将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展现更多的时代感,焕发鲜活的生命力。

现代旗袍设计中,将传统吉祥纹饰、色彩和造型充分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之中,打破了传统旗袍造型单一、拘谨的局限性,为传统文化产品拓展了新的市场,带动了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设计风格。传统的文化在整个设计中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而且更好的提升了传统文化在纺织品中体现的商业价值。

5在视觉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就更加广泛。传统文化的设计元素以一种创新的姿态呈现给大众全新的视觉享受。

在2008年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设计是运用了传统文字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传统汉字的造型设计,巧妙的与奥林匹克精神相结合,会徽是中国传统印章,成为“肖形印”,同时也正式更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印章作为最终表现形式,又与中国书法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又将两者和运动元素相结合,在整个奥林匹克会徽设计史上是一次重大的突破与创新,体现了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字的精美结合,让人体验着浓浓的中国韵味。这些设计都反映出中国元素设计领域的文化灵感,这些元素不仅仅体现在外观上,整个制作,消费以及体验的过程都应该感受得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存在。

6结语

第4篇

当人们在这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中掂量着中国市场遭受了多-大的冲击时,聒噪的当代艺术市场保持了近些年来前所未有的观望态度。尽管如此,中国的艺术市场还是让人兴奋,市场如同一杯之前掺杂了水垢的白开水,在金融危机的过滤下,慢慢沉淀下来。近期,被誉为业界风向标的中国嘉德的四季拍卖市场成交结果可以看出如此端倪:12月11日-15日,在北京举行嘉德四季拍卖会,作为2008年的收官之战,总成交超过1.56亿元,其中7个书画专场80%的成交率,让我们看到了近些年淹没在当代艺术市场喧嚣中的中国传统艺术的复兴。传统文化价值在当代艺术的泡沫与浑浊之后,成为艺术市场的价值取向,而英国《独立报》日前发表的《世界震惊中国艺术复兴》,声称全球最好卖的20位当代艺术家中,中国占据了11位,皆为油画艺术家,《独立报》因此认为,中国艺术已经狠狠摇撼了“西方艺术”在艺术市场上长达500年的统治地位。这番言论在金融危机下国外资本抽空后的当代艺术拍卖的中国画拍卖成功之后,变得具有讽刺意味。

正如近日在“中国艺术产业论坛”中所分析的,全球金融危机对艺术品的大盘,单价和成交总量将会形成极大的影响,但对于具有战略眼光的长线投资者是个收藏的绝好机会,具有学术价值的艺术品在商业市场的波动下的改变是微小的,市场的严冬带来的却是艺术收藏的阳春。这正好印证了嘉德拍卖中国画的成功,近几年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如火如荼,聚集了太多市场不良资金,艺术家、当代艺术收藏家、画廊等等艺术商业组成部分在外表光鲜的市场带动下,盲目或者过早进入市场,此是其一,第二,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群体中,国内收藏群体相比国外当代艺术投资是弱势,导致中国当代艺术对国外资本和市场的过分依赖,一旦国外资本抽回,国内艺术市场投放资金就被抽空,即便有市场,也是有价无市;第三,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法制与安全体制不健全,纰漏众多,很容易形成资金链的不良循环;第四,2008年艺术圈里波澜壮阔地上演了一场“市场揭黑”与“学术打黑”的战争,天价做局引发的诚信危机,吴冠中批“美协”的行政不作为,苏富比与佳士得秋拍“f4崩盘”,市场真正回到了关注学术价值这一主线上,价格更趋近于真正的学术价值,诚信回归市场原点,导致学术、市场重新洗牌,促进了国内拍卖、画廊等艺术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危机来临之前,市场的潜在的威胁被看成是怂人听闻之言辞,可是,在艺术价值规律的惩戒下,却不以人为的意志发生了。无论是收藏的艺术爱好者或收藏者也好,还是目前继以投资的投资商,当代艺术被冷落了,蓦然回首,或是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情感或是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在资本紧缩,投资理性化的时刻,这种文化价值成为我们紧抓不放的精神安慰。

2008年,是中国饱经考验的一年,从年初雪灾,到年中地震,再到年末的经济危机,中国在灾难面前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悄然间,中国文化的价值在危难时刻惊起我们那温存的精神关怀。恰巧,2008年与2009年具有太多的纪念意义,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又将是90周年,改革与传统,新文化与旧体制话题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推进将是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全球中的中国在遭遇国内大灾难,国外资本冲击的双重危难,困境之后冷静下来深思,如何依靠自我力量,重建信心,重建中国的文化价值体系。当然,逃离过分依赖的西方文化不仅是中国市场资本体制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次文化重审与过滤。年末,中国文艺界掀起了众多对传统文化价值探讨的话题:电影陈凯歌的《梅兰芳》唤起对中国文化国粹“京剧”的一往情深,北京文艺论坛――“传统与文艺”中对传统文化在时代创新中的价值判断的肯定;国家教委“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继对中国传统曲艺大放送之后,由中国美术馆承担起造型艺术进高校计划;广东省将书法教育定为中小学教材以重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信心……。

诚然,如同陈履生所担忧的那样,传统文化在20世纪经历太多的风雨,从19世纪末开始的改良,到后西方思潮在中国掀起的浪潮,再到改革开放30年来的全球化经济文化大融合,西方文化的过多植入,使得中国文化偏转了方向,今天的年轻国画家恐怕极少能写软笔书法,更谈不上赋诗作词的高雅。对中国书法、戏曲的积极投入也许会唤起老辈的怀旧热情,但是对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能产生多大的共鸣是值得商榷的,特别是1980年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现代社会生活模式与传统艺术之间难免有隔阂。但是,正如总理所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2008年可以说是一个历史从落人低谷的小节,这正带来了我们反思文化传统的契机,即:传统文化+当代表达+独创性=当代学术价值的成功实践。

第5篇

在传播范围方面,网络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要广得多,网络媒体可以通过互联网全天候不间断的向世界各地传播信息。网络媒体上的内容是全面的、海量的,它保证在诸多信息中,任何一个读者总能找到自己需要的。而传统媒体在这方面,其内容就显得有些单薄,它要受到版面等限制。因此对于一些可报可不报的新闻,传统媒体选择了舍弃。这样其信息的全面性也不如网络媒体了。

在传统媒体品牌的逻辑延伸上,无论是电视还是报纸,它们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早已有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媒体的公信力是难以挑战的。传统媒体正是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品牌得以积淀。例如每天晚上七点央视的《新闻联播》。它是央视经过多年专业的打造与磨练,在每天的黄金时段为观众们呈现的精品节目。这对公众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与那些在网络上刚刚起步的新闻网站相比,传统媒体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公众对它的品牌比较容易认同。

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是共存共融的,就像我们现在虽然有了电视机,但依然有人爱听广播一样。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依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传统媒体必须找到真正适合网络时展的路径,才能够在网络媒体的不断挑战中更好的发展、创新。

如今,众多的传统媒体也认识到网络强大的号召性和包容性能吸引来众多受众,于是纷纷吹响进军网络的号角,如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当前,各网站也正与众多传统媒体合作来拓展自己的信息来源和渠道,搜狐、新浪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开设视频栏目,将中央电视台等各大电视媒体的节目上传,实现网络再次播放。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相互交融与合作还将不断地加深。

唐山广播电视台也进行了网络融合,成立了唐山网络广播电视台,加强了媒体宣传方式和力度。

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击中了社会之痛,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道德和爱心的思考。然而,发生在河北唐山的“拯救小佑佑爱心大行动”,却让人们看到了这个社会并不缺少关爱:面对一名18个月大的眼癌患者小佑佑(高嘉艺),唐山网络广播电视台用微博唤起了社会的良知,近30万的捐款以及无数温暖的问候纷至沓来,真诚和关爱让唐山的“小佑佑”与佛山的“小悦悦”有了不同的命运。唐山网络广播电视台不仅用网络微博挽救了“小佑佑”的生命,为了给小佑佑筹集更多的治病费用,唐山网络广播电视台和唐山音乐广播、曹妃甸广播举办了大型爱心现场捐款公益活动,仅仅3个小时的活动就募集捐款126486元,捐助活动提前结束。在这些通过微博捐款和到现场捐款的人中,有来自唐山本地的网友,也有的来自牧区的网友,更有来自大洋彼岸美国的华人网友;有开宝马车放下一万元拒绝拍照的中年人,也有骑着三轮车收废品的老大妈;有妈妈带着来捐款的少年儿童,也有拄着双拐的残疾朋友。在广大博友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小佑佑一家三口踏上了飞往美国治疗的旅程。小佑佑之所以能够得救,唐山网络广播电视台作为新闻媒体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正是因为唐山网络广播电视台在发现这个事情并经过认真核实之后,没有像18个路人那样“冷漠”而置之不理,而是勇敢地承担起挽救小佑佑的责任,才没有让小悦悦的悲剧重演。由此可见,当有重大社会价值的议题出现时,往往会引起社会关注,如果媒体能够因势利导,把事件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引导,就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个正确的方向,就是“主旋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作为引领时代风尚的传媒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新兴网络媒体,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大局意识,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发挥好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更为我们探索出一条在网络世界搭建公民道德建设平台的有效途径,也为广大媒体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第6篇

【关键词】 传统文化;设计艺术教育;营销传播;市场;传承;发展

一、 中国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播现状

(一) 中国设计艺术市场、教育现状:回顾设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在中国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历史,我们的设计艺术,是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而兴起的,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产生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在商品化经济的大潮中,急匆匆地紧随商品化经济爆炸式的发展,追逐潮流、赶超世界,却无法冷静下来,审视自己的文化,研究自己的教育。诚然,新的设计形式的不断涌现,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设计作品和造就了一批艺术家和设计师,但总体来看缺乏原创性和个性语言,形式与语言一直是在跟着外国走,具体的陈述与表现上也失去了该有的民族人文精神,丢掉了民族的风格和传统的神韵,是令人深思的。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存在空间被改变之后,设计师的责任是重新营造一个适合现代人的人文语境和存在空间,而不是打破重来或盲目模仿、移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物质虽然丰富了,但地方文化溃散、传统文化失根、民间技艺失传已成为现实。面对如此的文化缺失,作为传承文化与创新未来,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应从全民教育入手,从设计艺术教育做起,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融本土民族文化资源于设计艺术教育中,探索和建立中国特色的现、当代设计艺术理论和教育,是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二) 传统文化在当今教育中的传播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根植于中华大地,世世代代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当今的传统文化教育对我国现实的教育体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点中:

1.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开拓进取、积极上进。

2.厚德载物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人格与品质。

3.和谐思维,有利于帮助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妥善的与人交往。

4.“以义导利”观点,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5.爱国主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与民族精神。

二、 传统文化教育在设计艺术教育中传播的重要性

(一) 传统文化观念在现代设计教育中传播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即能体现文化的独特性又能彰显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符合东方传播语境下的内在要求,因而在设计所涉及的领域中广泛运用,掌握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优秀的经验,我们才能够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二) 传统文化的元素、形式在现代设计教育传播中的重要性:优秀的设计师需要的不仅仅是设计的技巧,更重要的还包括设计师的修养和对设计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以及对市场的把握,若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与元素的设计则更要求设计师及其设计团队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扎实的修养积累,能够在运用的过程当中抓住精髓,而不是肤浅的搬用模式化得样式与元素。

三、 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一) 国际化背景下现代设计观念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的传播思考对于现代设计发展起步较晚的国家来说,只有从认识上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才有可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西方现代设计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确实具有可供借鉴的实际意义,高起点上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设计后,再进行设计上的创新。民族性是指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设计者应有意识地挖掘民族文化的精神,应将民族文化放在全球的背景上,以全球的视角来俯视民族文化,这样才能设计出全球所认同的精品来,在国际市场中建立有效的传播需要有世界语言的民族文化。

(二)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增强文化的归属感: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无数的璀璨文化宝藏,对于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应该珍视、继承、发扬,设计师作为不同时代新观念、新思想、新事物的创造者,就更应该对于本民族的文化充满认同与归属,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文明之根,我们应该把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当做一种责任,一种自豪。这种观念和思想应该渗透到我们艺术设计教学的整体活动中。

2. 设计呈现形式与元素的提炼要具有时代性:人类的审美是存在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不同时代背景下人的审美与需求呈现的趋向是不同的,设计师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应该只停留在形式与元素的生搬硬套,应该传承文化中的精神内核,以具有时代特征的形式语言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的审美特征。

(三) 在设计艺术专业基础教学环境中如何有效建立传统设计艺术的传播。

1. 改进设计史论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传统的史论教学更多的是偏重系统的理论讲述,理论考试结束课,这种学习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知识传授系统完整,但忽视了学生的因素,难以实现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互动的方法,要求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根据课程所讲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传统设计艺术观念、元素形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全新表达方式,总结学习不同人物、时期、风格、流派、的设计表达方式,设计思维观念,更深刻的理解传统文化在当今的传播语境中的传承。体味中国传统审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现实意义。

第7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 金融技术分析 有效性

Charles Dow于20世纪初提出道氏理论(Dow Theory),标志着技术分析的诞生。MURPHY(1986)对技术分析的定义是:“技术分析是以预测未来的价格趋势为目的,主要通过使用走势图,对市场行为进行的研究”。(爱德华迈吉,股市趋势技术分析,1992)。因此技术分析是一门科学,它通常以图像的形式,记录某一股票或者某个“平均值(Averages)”交易的实际历史(价格变化、交易量,等等),然后,从勾画出的历史里推导出可能的未来趋势。由此可见,技术分析(Techn ical A nalysis)是对历史数据进行特定的处理, 寻找股价起伏的周期,从而建立起买卖证券的规则,以优化收益、规避风险的一种投资理论(韩杨2001)。

一、关于技术分析有效性的争议

金融技术分析研究对象是金融市场种金融产品价格行为的规律,决定技术分析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金融市场价格行为的规律是否客观存在,对此分歧一直很大。在金融分析流派中基本面分析派坚持“股市趋势不可知”的理念,认为金融市场无趋势、无规律、不可预测,因此技术分析无效。随机漫步理论流派(Random Walk)也坚持在金融市场中价格的变动是随机的,更谈不上预测。这种随机性是非理性的,并不具备操作的有效性。

二、现代经济理论对于金融市场技术分析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在现代主流经济学中,对技术分析持否定意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效市场假说(EMH)(Fama,1970,《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回顾》)。他们认为技术分析所谓的原理与弱式有效市场理论是冲突的。技术分析根据历史价格走势分析出未来价格趋势,这一点有效市场理论坚决反对,他们认为众多投资者已经通过对历史的价格信息的研究,做出了自己该做的投资选择,目前的价格实际上已经反应了过去的历史信息,以后的价格只能随机波动,和以前没有任何联系,因此在弱有效市场成立的条件下技术分析无效,不能获得额外收益。

三、基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下的现代金融技术分析有效性的解释

美国技术分析师.艾略特(R.N.Elliott)根据道琼斯工业指数平均(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DJIA)发现股价结构性形态和宇宙中一些自然现象相吻合。提出波浪理论,用来解释市场的行为,并强调波动原理的预测价值。而对于通过观察宇宙规律硌芯咳死嘈形,中国古代亦做出过不少的努力,比如古人的天人合一等等,因此我们能否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里找到现代金融技术分析有效性的解释,从而说明技术分析的有效性及其存在的意义。

(一)现代金融技术分析的核心概念――趋势

趋势的概念是技术分析的核心。技术分析要求必须研究判断市场趋势,然后顺应趋势交易,决不可逆趋势而动。而且市场的趋势不会朝任何方向直来直去,市场运动的特征就是曲折婉蜒。因此我们从技术分析的核心概念--趋势入手,看看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趋势的存在和有效性的研究,从而论证技术分析的有效性。

(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下对于趋势的理解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整体,并制约于一个自然法则,这个自然法则无论在自然世界还是人类世界都起作用,否则就会混沌,出现秩序上的紊乱,而就算是人类社会行为如果按照自然法则运行一定会很顺畅,完美,包括有生命的东西和无生命的东西时都按法则运行,比如四季交替就是很典型的自然法则秩序规律的严格运行,这种秩序,按照古代传统文化的假设就是恒定不变。无论是自然还是人类社会的群体行为,都会重复秩序,那么人类社会曾经的群体导致的事态周期性变化,也将重复,也就是历史会重演,而且如果我们掌握了这种秩序,甚至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地上预测未来,以为事态会顺着历史的规律进行,趋势就是其中一种。

中国古人一直很强调对“势”的把握,著名军事家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提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责人而任势”;再有《孟子:公孙丑》,“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t基,不如待时。”

对于趋势的力量论述,孙子兵法也上有记载,“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激烈的流水能冲走巨石,这就是趋势的力量,在宋代,学者陈亮的《上孝宗皇帝第三书》中提到:“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就谈到社会运行的趋势不是人能改变的,也间接论述了趋势的自主性。战国商鞅《商君书・禁使第二十四》中也有关于趋势的论述,“凡知道者,势、数也。故先王不恃其强而恃其势;不恃其信,而恃其数。今,夫飞蓬遇瓢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探渊者知千仞之深,县绳之数也。故托其势者,虽远必至;守其数者,虽深必得。”这段文字也承认了趋势是存在的,而且应该顺应趋势,可以借助趋势的力量发展的更好,也体现了趋势的力量具备自我发展性。

四、结论

“势”字,从“力”,与力量有关,古人解释“势”为“盛力”、“权”。古人从经验直观中很容易发现“力”是决定事物成败、发展的关键,而概括出“势”这一重要范畴。“势”作为一种客观力量决定着世界中事物的兴衰成败,而人作为是生存于世界之中,通过与世界万物打交道的方式以维持其存在和发展的一个物种。客观的“势”所造成的结果对于人而言则有利害两种情况,人作为具有能动性的智慧存在当然不会也不应该被动地接受“势”所造成的结果,而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势”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对于有利之势则积极利用,以造成有利于自己的最大成果;对于不利之势则尽力回避,以免造成损失。同时,在有些人类活动中还可以人为造势,以获得尽早和更大的结果。就技术分析而言,由于市场行为的庞大性,当然很难造势,通过对“势”(趋势)的研究,人们还是可以对趋势加以把握和利用,以获得投资利益。中国古人对“势”的理解和运用,坚定了我们对技术分析之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信心。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古人是认为趋势存在的,而且主张要顺应趋势,只有顺应才能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获得更大投资收益。这和现代金融技术分析不谋而合,哲学层面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墨菲著.期货市场技术分析[M],地震出版社,1994.

[2]向文葵,胡忠林.论技术分析在我国证券投资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8(3).

[3]韩杨.对技术分析在中国股市的有效性研究[J].经济科学,2001,(3).

[4]胡荣才,龙子泉.我国证券市场技术分析理论有效性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1(2).

第8篇

[关键词] 促进 文化产业化

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也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今天,在全球经济化和加入WTO的挑战面前,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化。

第一,要提高自己的认识。实践证明,文化不但能成产业,而且可以做强做大。但有两点必须注意:(1)文化产业必须以促进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出发点。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市场需求,但并不是所有市场需求都合理,文化产业不能完全市场化,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二者最佳结合;(2)文化产业的建设关键在人的观念和智慧。好莱坞电影业称霸世界,每年出口达数百亿美元,主要是因为那里聚集了一大批世界知名导演、演员和制作人员,还有大批市场营销人员。文化产业是消耗自然资源较少,但对知识、技术和人才要求却很高的产业。不要一讲发展文化产业就进行大规模基本建设,投入大量资金。

第二,当务之急是建立文化企业,发展中国的文化跨国企业。实现文化产业化,市场化是前提,企业化是基础。有市场就必须有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文化产业化是为市场而生产的文化企业和为文化产品而流通的市场有机统一。同物质产业一样,文化产业必须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企业。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动力是资本的全球化,而它的直接发动者和组织者是跨国公司和跨国的经济组织。中国的文化产业要走向世界,不可没有自己的跨国公司。因此,认真研究跨国公司的发展规律,加快壮大自己的文化跨国公司,是中国文化产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第三,要完善产业运作机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更多地要依靠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进行管理,减少直接的行政管理手段。要改革文化产业投资体制,完善文化产业投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运用投资控股、金融信贷、资本融资等手段,建立多渠道投资文化产业的体制和有效的筹资机制,形成一个综合性投资融资格局。要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造, 同时,动员全社会力量实施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要通过完善以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以及相应的文化投资体制改革,构筑应对WTO的国办、民办一体化的“文化产业方阵”。

第四,要打造响亮的中国品牌。鼓励文化经营单位之间优势互补,促进资产、人才、技术的合理组合,形成优秀人才、高新技术、名牌产品、高效益经营单位为龙头,资产为纽带, 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乃至跨国经营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发挥它们的骨干作用。同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相比,我国文化支柱产业还没形成气候,国家应制定扶持政策,扶持文化支柱产业的启动,支持重点项目的开发。比如,我国国土辽阔,风光秀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积极鼓励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就是个好举措。应该让旅游拉动内外需求,带动经济增长。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 加速文化产业实现两个转变的步伐,打造中国文化产业的品牌。

第五,要扩大文化资源的配置范围。中国家喻户晓的《花木兰》,被迪斯尼公司拍摄成动画片,将它打向世界,仅在上海就创造票房价值230多万元;好莱坞巨片《侏罗纪公园》和续集《失落的世界》,采用了中国的恐龙蛋化石资料,让全世界的大人和小孩惊叹不已。事实说明,全球化的文化资源配置,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潮流。中国文化产业要从过去主要依赖国内资源,逐渐发展为依赖国内和国际两种文化资源,做到天下财富为我所用,天下人才为我从善。当今世界,谁能够做到这一点,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

第六,放宽市场准入,制定投资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文化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加盟,但当前我国只有很少的企业和个人投资于此,并且规模都不是很大,比如说中国的文化产业企业没有一家名列中国企业500强,这和国外的文化产业极不对称,以卵击石,何以竞争?国家应对那些投资文化产业的个人或实体(无论是国有还是私有)采取免税、减税、贴息贷款、税利返还、差别税率等经济手段,鼓励向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使得有逐利性的资本转向文化产业,从而从总体上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七,注重文化市场的全面培育。对我国文化市场的培育首先是行业性市场的培育。我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市场,如图书市场相对完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更多的文化市场,如竞技市场、艺术类市场等还需要更大的开发。其次是对东西部地区市场的开发,文化市场的东强西弱客观上要求随着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政策也来个文化西部大开发,从根本上改变西部文化市场的落后状况,从地理层面上清除壁垒,完善全国市场;最后是要注重城乡文化市场并重,努力改变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市场产品单调的状况,避免文化层面上的城乡差别,使两头并举,全面发展。

第八,开发传统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化。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厚的文化积累,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独有文化类型,这是一种难以估量的文化资源。传统文化资源为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中国文明长盛不衰从远古洪荒一直延续到现代。这一历史事实表明,传统文化主导的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世界其它文化所不具有独特文化价值。其生存智慧和文化魅力本身就是一个极富吸引力的谜,具有吸引文化市场目光和思维的奇异性。(2)传统文化在其演化的历史过程中留下了文化瑰宝,这些珍奇的文化遗存从上古时代一直排列到现代的整个中国文明史序列,而且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从漠河到海南的山山水水之间,谱写着中华大地上勤劳的人们从石器时代走到网络时代的壮丽诗篇。辉煌的故宫,巍巍的长城,谜一样的秦皇陵,神秘的三星堆,神圣而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不胜枚举的古迹如星斗一样闪烁在中华大地。这些古迹都是富有世界竞争力的中国独有的品牌资源。(3)传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兼收并蓄,融合外来文化,并在六朝以后以儒释道为主流的文化形态,遗留下许多灿烂的文化圣地,儒教的文庙,佛教的寺院,道教的宫观,成为文化旅游的热点。(4)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既吸取着传统文化的营养,又在各民族的地理环境中保有和发展着自己的传统,其民情风俗、工艺技术和构成一道道多姿多彩的文化风景线。总之,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资源既是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财富,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化的宝贵财富。

市场就是现实中活生生的需求,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将使传统文化更多地获得被社会接纳和发展的可能性,使中华文明获得新生,以自己的独特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此首先要科学评估和保护好传统文化资源。科学评估就是要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社会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社会伦理和宗教价值、艺术价值和满足文化市场的经济价值等等进行评估。保护好传统文化价值就是要建立切实的制度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造成对文化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尤其应对具有品牌价值的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其次,把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框架中,给予法律和政策上的合理地位,发挥文化产业化在整个产业化中的作用。最后,把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同国际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结合起来,使文化产业化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又成为中外经济技术交往的契机。

第九,加大培养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投资。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是人力资本主导的新经济,它的发展主要依赖“有腿资产”,需要用“资本”来追逐“知本”,因而,对文化产业人力资本的投资是有巨额回报的。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无论在大学,还是在企业, 很少有专门培养这类人才的科目,更多的焦点是放在第一、第二产业人才的教育。这就需要国家通过在高校设置相应的文化产业院系、设立与此相关的基金会或采取奖励的方法鼓励社会对文化人才的培养。通过培养懂专业、会管理、能运作的文化生产者、文化经纪人、文化企业家,不但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理论的探索,而且可以使真正懂得文化、市场和经济的综合型人才投入到文化开发的浪潮中去,加快文化产业的快 速发展。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壮大自己的文化产业,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发展现代化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细胞、社会大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显然不能与市场毫无关联。相反,由于高校校园文化本身是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体系,这正好是最有利于引入市场机制并发挥作用的空间。据此,笔者提出了校园文化市场的概念,并结合组成这个复合概念的相关概念,如校园文化、市场和文化市场诸概念,对校园文化市场作出如下界定:校园文化市场是校园文化产品和服务实现其教育和娱乐功能并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中介,是实现校园文化产品和服务从生产者、提供者转移到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

1把握好校园文化市场建设的主导方向,解决好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关系

培育校园文化市场,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特别是解决校园文化市场深层次的价值取向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校园文化市场建设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是校园文化市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建设的校园文化市场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只有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的市场产品才具有时代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给予人们充足的精神营养;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的市场产品才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的校园文化市场才能繁荣兴旺,才有广阔前景。

同时,还要提倡多样性,这既是党的文化工作的“双百”方针在校园文化工作上的具体体现,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广大大学生身心特点的需要,更是文化主旋律本身的要求。因为文化主旋律内涵丰富,反映主旋律的校园文化产品在题材、形式、风格和表现方法上要求多样化,而且更因为社会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广大师生对校园文化的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这就决定了校园文化产品从内容到形式的多样性。

2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市场的结构,解决好“教育”与“娱乐’的关系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和娱乐师生两个功能,要坚持用健康、文明、格调高尚、师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优秀精神产品和娱乐方式,丰富和繁荣校园文化市场,不断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校园文化工作者负有正确引导校园文化消费,提高广大师生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责任,要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师生宣传介绍高雅文化、严肃音乐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要以重大“红色节日”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一二·九”爱国运动等为契机,用征文、演讲、辩论、革命歌曲演唱等形式,加大校园政治文化、高雅文化的市场占有率,增强校园文化的教育性,提高师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文化欣赏层次。要以提高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先进性为先导,以广泛性为基础,确立校园文化精品战略,组织好校园文化精品的创作和生产,通过实施校园文化精晶战略,创造一批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学校特点的,深受师生喜爱并有社会影响的文化力作,不断提高校园文化产品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冲击力。

同时,要抓好“雅”、“俗”兼顾工作,雅的主旋律的东西是实现校园文化教育性的需要,而校园通俗文化也是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实现校园文化娱乐性的需要,它在师生中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它有缓解压力,释放情绪的特殊作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缓冲器”、“剂”,同样不能被忽视。要针对校园娱乐场所、设施不足的现状,在学校政策措施导向下,重点用市场的手段,实现校园文化娱乐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适应和满足校园娱乐文化市场的需求。

3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校园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严格有效的管理是校园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没有有效的管理,校园文化市场就难以健康地发展,就不会有真正的繁荣。而这种有效管理是建立在校园文化市场繁荣和发展基础之上的,离开繁荣和发展的管理,就失去了工作的中心,就有可能成为阻碍校园文化市场发展的桎梏。抓管理,首要的是要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市场管理的法规和制度。这里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文化部门要对校园文化市场进行界定和规范,并制定和颁布管理法规;另一方面是高校校园文化工作部门,要结合各高校校园文化市场发展的实际,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规范校园文化市场行为,让更多更好的校园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其次是要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的手段打击校园文化市场中的各种违法违规经营活动,维护合法经营的正当权益。再次是要坚持“扫黄打非”,净化校园文化市场。另外,还要重视校园文化的非市场化管理,即那些不能被市场所包容的文化因素的管理,诸如政治文化类、思想教育类、纯艺术类等内容,校园文化管理部门要通过恰当的手段,发挥各方面的力量来保证其在校园文化市场中的份额,不能让“俗”的挤掉“雅”的,非主流的冲淡了主流的。

4以机制体制创新为重点,大力发展校园文化产业,健全校园文化市场体系

文化产业是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点所在。对高校而言,问题在于校园文化有没有产业化的条件和可能。应该说,有一部分校园文化是具有产业化发展前景的,如文化演出团体就可以作为市场主体进行产业化运作,形成演出产业公司;与社会经济联系紧密的科研院所也可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开拓科研文化产业,形成研发一体的产业集团;还有图书出版发行产业、体育服饰、设备产业、音乐美术品产业等等。

在建立校园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学校作为管理主体要发挥主导作用,对以前归属学校管理的有市场开发潜力的文化单位进行产业化改造,变主要靠学校经费投入为通过产业化改造达到经费自给自足,变高校文化优势为产业优势。

5认真研究和把握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增强校园文化的市场效益

高校利用校园文化开展教育活动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和规律;一是自主性和非强制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关系,教育者不具有强制力,受教育者具有自主自愿的较大自由度;二是寓教于乐,形式多样;三是关注热点,紧跟时代。市场规律主要表现在自由、竞争、效益等方面。校园文化工作者要善于研究和把握这些规律,重点要做好这样几点:

第一,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受教育者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提供什么,即校园文化建设要时刻以社会发展和教育对象的需求为中心来开展。同时,时刻关注教育对象的思想变化,它决定着我们下一步的“生产”计划和“生产”目标,决定着校园文化市场的有无及大小,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成败。

第二,要注重校园文化产品的“包装”。这主要是从形式上要求校园文化要形式多样,为广大受教育者喜闻乐见、乐于接受。有了好形式才能承载更多更好的教育内容,才能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校园文化市场建设要弘扬传统文化,高歌时代精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当代大学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民族精神具有无限神往,又具有完善自我的内在需要,校园文化工作者要因势利导,把大学生的这种内在需要转化为现实的需要和行动。

6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地区性校园文化市场

市场具有统一性和开放性,而校园文化市场目前却是条块分割的、封闭的。这是由于我们以前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市场的客观存在的结果。现在要改变这种状况,最便捷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高校间校园文化的交流和沟通,高校之间可以互通有无、相互竞争、共同提高。可以以省市为单位,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推动和协调下,对高校校园文化资源进行协调配置,在整体提高的基础上形成各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同时,还要加强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相互促进,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碰撞中得到优化,最终实现校园文化市场与社会大文化市场的对接与融合。

7用市场文化激活校园政治思想文化市场

校园政治思想文化是指一定社会政治态度、思想和感情在高校校园的反映。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扩大和深化主流政治思想文化在大学生中认同和接受的程度。如何更加有效地完成这项任务呢?我认为可以借助市场文化激活大学生对校园政治思想文化的关注和思考,在理性思索中接受和认同主流政治思想文化。

这里所谓市场文化是指观念形态在市场中的积淀和积累,是社会文化市场中的精神和魅力。就是说一旦建立了文化市场,那么这个“市场”就对各类文化产品、活动、现象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吸引力、渗透力、辐射力的综合效应,具有一种非人为的张力,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平常所说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作用下,可以激起人们对政治思想文化的思索。而且市场本身所具有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平等观念、自由观念、创新观念、民主观念、法制观念等等,都是同政治思想文化紧密相联的概念和观念,这本身也会激发人们对政治思想文化的兴趣。由此可以推论,我们借用市场文化观念,或许会对大学生接受主流政治思想文化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8培育一批校园文化市场经营者队伍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