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语文古文翻译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7 15:45: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语文古文翻译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语文古文翻译

第1篇

[关键词]古文教学兴趣缺失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32

文言文可谓是承载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其中还蕴含着古人博大精深的智慧与文采。在高中语文课本中节选的各类古文,对于已经有了一些文言文学习基础的高中生来说,可谓是经过精挑细选最适合的古文基础读物。因此,不管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为了满足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学习古文必须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被重视起来。

然而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热情却并不如预计中的那么高涨。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下面就来简单分析一下几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一、高中古文教学中学生兴趣缺失的原因

1.古文晦涩难懂,学生能力不足,接受困难

文言文产生的环境距离现代生活较远,而且与现代汉语在语法、构词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陌生感。许多字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十分简单明了,一旦到了古代汉语中就大相径庭了。比如,“汤”在现代汉语中是“煮东西的汁液”的意思,而在古代汉语中则多是“热水”这个意思。《两小儿辩日》中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一句,“探汤”就是把手伸进热水里的意思。

还有各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句式。古代汉语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就分为:用“者”或“也”表判断,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用动词“为”“是”表判断,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判断,还有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语法学习与现代汉语学习区别较大,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地方也不多,因此很难融会贯通。

2.古文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热情

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上,文言文教学仍是“阅读―翻译―背诵”这样的“三段论”式教学方法居多。因为大部分文言文都要求背诵,而且在如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大部分学生与家长把成绩放在学习的首位,忽视了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少学校为了提高高考升学率,依旧在实行“填鸭式”的灌输知识教学,完全没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

比如,在文言文阅读训练过程中,许多教师在讲解翻译题的时候,只顾要求学生记住答案和死记硬背答题技巧,而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不给学生时间来融会贯通,久而久之,很有可能让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是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把对文言文的好奇扼杀在摇篮里。

二、培养高中生古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1.利用多媒体课件,打造现代化课堂

在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的当下,教学过程中借助幻灯片放映音乐、视频相结合的形式越来越普遍。作为一门偏工具性且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课内外的名篇佳作,以此帮助学生将单一的书面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多维理解。

同样,在古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扩大课堂知识容量和提高效率,应该被教师作为辅助讲解的首选。比如,可以提前在备课时选用PPT课件,增加知识的补充。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四单元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教师备课时在PPT课件中加入课文朗诵的小视频或者音频,同时还有关于“完璧归赵”这个典故的由来拓展课外知识,利用有趣的网络视频或动画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还可以加入介绍古文时代背景的PPT内容,丰富课堂容量,拉近学生与古文之间的距离,把枯燥的文言文课堂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生动有趣的课堂。

2.加强古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2篇

关键字:苏教版;古代文学;教学策略

步入高中阶段,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针对古代文学教学部分具有明显的不同,教授初中这一部分的时候老师要淡化语法、词法、句法,学生在学习时,要借助课文注释和辞典工具书解读课文文章内容,但是对古文知识没有进行明确的梳理,因此教师上课时,会自觉降低教授的内容难度,不易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造成学生在对古代文学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散乱。新课改之后,高中的语文学习要求提高了,学生本身就对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句式这些知识很迷惑,而且还要掌握实词,虚词等词性内容的困扰。学生在考试时,普遍古文方面的得分比较低,这不得不引起我们上课教师的高度重视,因此,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根据课堂教学实施教学策略。

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化传承灿烂的瑰宝,对于它的精华我们要发扬继承,高中生正处于建立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因此学习我国古代文学知识,以史为鉴完善自己,但是鉴于学生对这方面知识薄弱的学习状况,教师在设计语文课堂教学时,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整合学生思路,使学生学习得到提高。

一、注重学生课文预习,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文预习习惯,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又提高了学生的翻译能力,就教师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能有的放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对于古文的预习,教师应该教授给学生分析、阅读、翻译古文的方法,比如要求译文准确精炼的表达原文的意思,在翻译文言文时要遵循“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并且要符合现代人语言的表达习惯,力求通顺优美,语言丰富有张力。其次,学生在获知方法后,教师在每节课的讲课之前,要把下节课课文预习的内容当做作业布置给学生,也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己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对课文内容基本的整体认知目的。学生在课下预习时可以自由结成兴趣小组,把预习的内容分小组讨论,小组成员都有问题的内容,向老师提问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自身感受古文魅力,阅读课文,感受文章作者的思想,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努力培养他们自主求知的能力。

二、重视诵读培养语感,激发学生潜能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课文,特别是古代文言文、诗词等的语感培养与训练,高中语文古代文学知识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进行课文句子的翻译和词语解释。诵读是学习古代文言文、诗词基本的能力,用心领悟通过反复背诵,获得丰富的文言语感,才能在考试做题时精准的知道作者的用意。学生只有对文章诗词熟读的基础上,才能对词语进行有效地学习和记忆,增强对课文的理解。熟读和背诵一些诗词名篇,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

古文用语凝练简洁,为学生想象再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在学生在充分理解原文内容后,引导学生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描写的景物和人物等方面进行创作,通过对原文内容设计新的场景环境,进行合理想象,增补内容情节,对课文内容进行改写、补写和续写,增加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古代文学知识的魅力,忽视了对它的学习价值,大多数学生迫于考试的压力学习古文,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一小部分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是因为认识学习古文可以陶冶情操、充实知识。例如,有的是爱好古代文人写作中透露出的那种古香古色的韵味,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有一种新鲜感;有的同学就是为了获得高分,在考试中力拔头筹。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区分学生学习中不同层次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兴趣引导,在提高成绩的同时,也增加了个人修养。

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因人而异,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面对学生,要采取多种方式,达到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运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把学生分成小组,来促进朗读或背诵,激发其好胜心;注意文章对美的探索,构建优美的情境,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讲解古文的文学价值和文章的背景情况,使学生理解其意义,增强学习的使命感;设计层次合理、适当反例的习题,摸清其思维规律,举一反三,促进学生对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古代文学的学习,要积累丰富的知识,要懂得一定的古代文学常识,阅读量积累的越多,同样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就越强,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文诗词 教学模式 创新

语文中的古文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其自身具有很深的意义。学习古文诗词既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陶冶情操,提升自身修养的途径。由于古文诗词博大精深,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等现象,这些现象会极大影响正常的古文诗词教学质量。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对现有的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是很有必要的。

一、现阶段语文古文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的主要参与者,这是新课改的理念,但是目前存在的现象却是学生作为了授课的客体,学生完全在教师给设置的环境中学习,学生自身的兴趣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学生上课过程中听课效率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缺乏对古文诗词的兴趣,使得学生感觉知识很难学会,逐渐丧失了学习古文诗词的动力。

学生的自律性差,上课不认真也是造成教学质量差的又一因素,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不认真听讲,又由于古文诗词需要学生认真听讲,逐渐融入其中,一旦走神就很难在跟上老师的步伐,从而失去了听课的积极性。

2.教师方面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担任引导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在课堂上逐渐引导学生去探索,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引导学生跟随自身所讲内容,使学生融入古文和诗词的环境中去。然而现在的情况却相反,教师只注重自身课堂的讲授,不注重学生的理解,或者是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反映,经常导致情绪失控,影响课堂发挥,打乱课堂教学规划。

同时,古文和诗词与现在的白话文相比有一定的不同,学生在理解时会遇到一定的麻烦,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导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缺乏相应理解,而和课堂脱节。部分教师则过于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带领学生进行全文翻译,这样造成了学生对教师很大的依赖性,和新课改的自主学习的理念相悖,同样也不合适。

二、新教学模式对古文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从现阶段的教学现状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质量差和学生、教师都有关系,而这种弊端的存在,则和现有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联系,传统的“教”“授”已经满足不了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必须进行创新,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对于古文诗词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在古文诗词学习中能够表现出足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

新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环境下的一个必然要求,要想适应现阶段对教育水平的要求,就必须进行模式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对语文古文诗词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三、语文诗词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1.优化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同传统的师生尊卑的教学观念不同,在新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把握住学生的内省活动,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出具体的教学方案。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进行古文诗词授课是,要担任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课文的背景相关内容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同时要摆脱传统的教学中的偏激教学,保持一个愉悦的课堂气氛,彻底改变课堂上学生怕教师的现象,教师在和学生的问答中,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和课本内容的掌握,一步步将学生带入到古文诗词的意境中去,真正理解到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这才是学好古文诗词的关键。

3.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创新。古文诗词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将就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所以阅读古文和诗词能够增加对其美的感受。快乐诵读是一种新的理念,要求学生在大声诵读、反复诵读,自身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要求学生摆脱各种参考资料的干扰,采取封闭式阅读的方式,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揣测古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这样能够极大程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待揣摩完后再去看课下注释或者相关参考资料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在诗词的的朗诵的过程中,还可以配以相关背景音乐做陪衬,同时还可以采取一些比赛的形式,彻底激发学生对于古文诗词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文诗词中学习的知识进行文学创作,教师提供一些比较好的例子,同时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建议,学生可以先模仿,模仿所学课文的形式,逐渐的进行创新,应用是学习的最终归宿,同时也是学好知识的关键,学生在学习中去应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古文诗词的学习。

四、总结

古文诗词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质量低,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进行新教学模式的探索,能够极大程度地改变现有的状态,提升学生对古文诗词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教学状态,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秋云.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创新初探[J].现代语文,2014,(12):101-102.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99

学习文言文的目的,首先是学习语言知识,获得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其次是掌握有关的文化思想。掌握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学生其它文言文各种知识储备要求比较严格,并且文言文所涉及的文化常识内容庞大。综合来说,对于文言文的学习需要学生花费较多时间来慢慢学习,同时要求语文教师对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科学的规划,并进行学法上的指导。那么,面对内容庞杂的文言知识,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呢?

一、从课文学习入手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入了众多优秀的文言文篇章,比如:《阿房宫赋》、《前赤壁赋》、《劝学》、《庖丁解牛》等,这些文言文篇章中涉及了高中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的文言知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教材文言篇章的学习。教材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学好文言知识必须从课本入手,而不能舍本逐末着重文言课外书的阅读。那么,对于文言文课文,教师如何进行讲解并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呢?首先,文言文课文的阅读是学习文言文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对于文言文语的阅读不像现代文那么简单,首先学生需要对文段进行恰当的断句,正确的断句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作者意思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语感,为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学生对文本能够进行熟练阅读之后,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进行文段的分析,在文段的分析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古文的翻译。对于古文的翻译要求做到“信达雅”三个要求,在翻译的过程中教师宜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文本的翻译,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翻译找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对问题进行专门强化,帮助学生解决不足。翻译过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对文言虚词,文言文法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言文学习习惯。

二、强化背诵

文言文课本的深入学习是学生快速背诵的前提条件。在高考语文的考察中对文言文名句背诵以及翻译都有所涉及,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强化文本的背诵。文言文背诵是学生主要背诵内容,不过对学生而言其难度也是很大,因此,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文言文背诵的指导。对于文言文背诵指导,教师可以采取四种指导方法,即参照译文背诵、化整为零背诵、抄写背诵和抓三点背诵法。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篇章大多比较长,对学生而言背诵起来难度大,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背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的指导,依据篇章的整体结构采取恰当的背诵方法,帮助学生缩减背诵时间,提高背诵效率,以此节省时间完成其他内容的学习。此外,文言文的背诵还涉及到字词意思的背诵。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技巧的前提是对古文字词意思的了解乃至背诵。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法现象比较常见,因此,对于文本下面的小注释要求学生认真熟读乃至背诵,它的掌握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着极大的帮助。

三、课外阅读的选择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不仅数量浩繁而且艺术成就都非常高,其阅读的价值大,高中语文教师在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应该对古代文言作品进行筛选,帮助学生把握阅读训练的难易程度。不可否认有些文言作品对于高中生来说阅读难度大且阅读价值不高,所以,为了避免学生多走弯路,在课外阅读内容上教师要把好关,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既具趣味性同时又能提高阅读能力的文章进行延伸阅读。课外文言读物对学生的帮助主要体现在语感上。语感是学生学习一门语言的隐形能力,语感一旦形成对学生阅读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因此,为提高学生文言考试答题能力,教师不能固守课本文章而应该多方面对学生阅读知识面进行扩展,帮助学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四、加强试题训练和练习反馈

学生在高考中要想取得较好的文言文阅读理解成绩就必须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具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其考查的能力具备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的学习中加强某些方面的学习。文言文习题训练的目的并不在于提高学生答题正确率,而在于对学生文言知识的重点考查。学生通过对不同类型文言文阅读的训练,对文言文考察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的做题能力都会具有全面的认识,在认识之后反过来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语文文本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再学习。在反复的对知识进行回顾与训练之后,学生才能初步掌握基本的解题能力。当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文言文解题能力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解题进行及时的反馈。这个阶段教师反馈和指导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做题能力,提高答题正确率。此外,为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课本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在课外习题的讲解中对于学生存在较大疑惑的知识点应该再次回归到课本中,将课本知识点与习题知识点进行联系学习,这样帮助学生建立课文文本学习的动力。

五、正确对待专有名词和文学常识

第5篇

关键词:学困生;积极性;学习技巧

学困生是高中生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应当被足够重视,以使他们轻松处理好学习过程中的负面情绪,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进而改善高中语文教学的学习效果。

一、学困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要表现

在语文实践教学过程中,学困生的表现及成因略显复杂,有的高中生是因为小学初中阶段语文科目基础知识薄弱,无法接受高中语文的学习内容;另外由于受到自身理解水平的局限,导致学习效果不够明显;还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有负面情绪,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语文科目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造成语文成绩较差。综合几种情况来说,在高中阶段语文科目学习中,学困生的主要类型有基础知识薄弱型、学习能力不足型以及情绪负面消极型三类主要表现形式。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对学困生进行思想及情感上的引导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一大部分的学困生情绪尚未稳定,学习兴趣不足,心存畏难怕苦思想。想要对学困生实施转化策略,应当从思想和情感上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摆脱学习中的负面情绪,积极融入语文课程的学习行动中。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温暖的教学气氛,使每一个高中生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待遇,如此的教学氛围对于引导学困生的学习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消除学困生心中的焦虑,使其以轻松自如的心态学习语文课程。其次,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不管他们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还是在思想上遭遇困境,教师都要给予最真心的关切,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要经常表扬学困生,激发他们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潜力,对他们的进步和认真都加以夸赞,加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困生打好知识基础

大部分的学困生是因为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而形成的,因此,教师一定要从根本上使其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有针对性地补上之前学习阶段过程中落下的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进行测验,掌握学生过去时间段内的学习情况。考试内容应当包括语文常识、语法、字词、段落阅读等,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全面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发现他们在语文知识上存在的问题。在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后,教师应当针对具体的问题制订具体的解决方案,在学困生薄弱的知识环节上有针对地予以辅导。比如有的学困生语文常识错误率较高的,应当要求他们将尝试的内容系统化,并制作成小纸片随身携带以便及时复习。有的学困生阅读能力较差,教师则应以小组的形式让他们深入探讨做题的技巧性。

3.指导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技巧

语文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应当重点注重对学困生这方面的教学,要求学困生能够随时回忆起语文课程中最为重要的方面,并对其进行技巧上的引导。另外,结合学习时的反馈进行方法指导,使其有针对性地提高语文成绩。如果学困生是在古文学习时存在障碍,那么,教师可以指导他们掌握五步训练法。第一步是分段背诵古文的内容,在背诵之前需要将古文的内容及层次理解清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步是提问法,在学习课文之前进行充分的预习,罗列出学习的重点难点,并在课堂上以提问的方式提出,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回答问题,锻炼学困生的思考能力;第三步是语意联想推断方法,使学生掌握通过联系文章的上文和下文来推断文章中心思想,帮助其解决文字难以理解的问题,降低学困生翻译古文的难度;第五步则是积累归纳法,这部分要求其可能在平时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养成积累与记忆的好习惯。长此以往,学困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将得到明显的提高。学困生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之后,学习的障碍将会减轻许多,特别是教师对于语文语法及古文阅读等部分的方法指导,可以使其迅速找到解题的正确途径,有效地帮助其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对于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教师需要对这类特殊群体进行深刻、彻底的研究,正确认识学困生的成因及表现特征,有目的性地对其进行转化,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转化的任务,提高其高中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爽.学困生成因分析与转化措施[J].考试周刊,2011(29).

[2]胡胜利.中学生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及再归因[J].心理学报,2013(3).

[3]文海山.如何培养语文学困生的语文能力[J].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11(8).

[4]巢卫媛.对高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4(88).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标 ; 高考语文 ; 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39-01

语文是每一个中国学生的必修课,在每年的高考中是作为开考的标志性科目存在着,其考试的内容也是被讨论得最多的,由此可见其在高考中的重要性。高考语文复习主要是老师们按照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将高中语文所涉略的各类考点分门别类的整理、疏通。并在此基础上,将各个知识点一一突破,夯实其语文基础。最后将这些知识系统化、综合化,提高语文的运用能力和素养。

语文的学习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提高高考语文复习质量,就应当根据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及考纲的变化,理解新的高考精神,从实际学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制定相应的计划,安排好各个考点的复习。

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推陈出新,并注重回归课本,抓住语文学习的本质

一直以来,在高考升学率的重压之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练习。对考点反复练习,总结经验,将学生训练成为解题得分的高手,而忽略了语文学习的本身在于语言的运用和交流,以及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了解。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学生们渐渐失去那股子对语文的热情和灵性,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的学习,有的甚至对阅读产生了抵触,失去了情感的共鸣,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悲哀。然而,随着教育的改革,《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要求是: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1]这与我们的语文学习的宗旨完全一致。因而,在面对高考语文复习的实际情况时,老师应该将“练”和“读”结合起来一起实施。在“练”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希望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在“读”的过程中,不仅要诵读、吟咏,培养学生语感,情感共鸣。还要多读,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有益身心的读物。比如说《读者》、《青年博览》、《视野》、《美文》、《语文报》等报刊杂志,其文章短小精悍,富有哲理,言辞优美,阅读不会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量,开拓学生的视野,多角度理解和思考,发散思维,积累作文素材。[2,3]

针对高考语文复习,我们一方面要根据《新课标》的实际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注重以高中语文教材为蓝本,回归课本去复习。

“回归课本”除了需要提升对课本本身所包含的字音、字形 、字义和名家名篇之类的能力层次低的识记性内容的巩固外,还应该包括理解、分析 、 鉴赏、 表达应用、探究等较高能力的提升,能够举一反三。例如利用课本中所学习的解析古诗词的方法去鉴赏、分析课外的诗歌;运用古文学习中所积累的古文知识点去翻译和理解课外的古文阅读;将自己在课本中积累的字词句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另外,语文复习时还要将课后的课外阅读也一并纳入,因为在名家名句填空的选考题部分可能会涉及这一部分知识的考察。

二、夯实基础,明确重点

众所周知,高考的第一轮复习是针对各科的基础知识的复习,在高考复习中尤为重要,根据《新课标》的考纲安排,字音、字义、字形、病句、标点符号、文学常识、语言运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以及写作仍是高考语文考察的几个方面。在复习时,老师要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点的复习和衔接,面面俱到,各个击破,引导学生找出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学生则要积极配合老师,在复习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善于积累和灵活运用,按照自己真实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复习计划,尽最大努力去夯实基础,力争在考试时不心虚、不焦虑。

高考语文的复习还要注重明确重点,任何一个科目都有自己的重难点,语文也不例外,区分出重难点,有利于复习计划的安排,调整复习时间。从历年来的高考试卷可看出,其阅读和作文所占分值的比例是绝对的,同时也是最能区分出考生语文能力的部分,尤其是作文,其语文功底一看便知。所以,我们在备考时必须重视这两部分的复习。阅读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方面,可以加大阅读量,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来训练,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方法或规律,运用到其他文章的分析上。比如可以从整体上先了解整篇文章的体裁、结构和作者背景,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后,再结合训练时碰到此类文章如何应对的经验和方法来具体分析。也可以根据试卷的侧重点来实际考量,揣摩出题者的意图进行下一步分析。古文阅读方面,主要还是多读多记,回归课本。因为古文阅读中出现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和翻译的考查,都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其解决办法基本类似,只要古文基础扎实,应对高考不是困难。[4]

作文的写作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训练。由于高考作文绝大多数都是自选文体,所以在复习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较为擅长的文体多多练习。如擅长想象的同学,可以尝试小说体裁;擅长实事求是的,可以尝试议论文、杂文等体裁;文学功底好的同学可以尝试散文等体裁。

三、系统复习,综合运用

每年的高考,是出题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的一场就较量。尤其是语文考试,纵观五千年来的华夏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且不说现代文阅读的可考范围有多广,就说古文阅读和诗歌鉴赏,“二十四史”、“诸子百家”、“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一些经典之作,可用来考试的地方不胜枚举,多如牛毛,不若理科考试那么固定,所以,对于语文的复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面系统的复习,并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不能暗藏侥幸。一定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掌握好最基础的知识点和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考试的过程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总之,高考语文的复习要顾虑到方方面面,既要考虑新课标的要求,又要帮助考生在考试中从容淡定的应考。语文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积累和反复巩固,要注意的是回归课本,创新固本;稳扎稳打,夯实基础;灵活运用,系统复习。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语文).

[2] 杨勤霞,抓根固本全面出击快乐学习[J].语数外学习,2013(09).

第7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趣味课堂;实践

一、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很长一段时间得不到重视,甚至很多师生对于语文的认识存在巨大的偏差,认为语文学不学没什么区别,反正考试也不会出现答不上、交白卷的情况。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长期处于随意性之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很多学校的语文课课堂氛围不足,都是由教师先主讲二十分钟的新课内容,其余的时间安排学生自行看书。

二是高中语文课本中古文、文言文、诗歌体裁的内容居多,而现代白话文和散文等自由的体裁较少,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对于语文的教学更是长期处于主抓古诗和古文上,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感觉特别枯燥无聊。

三是对于语文科目的考试题目,除了一些有固定答案的填空、选择、古文默写等基础知识需要死记硬背外,阅读、作文等都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而且随着客观试题在整个卷面成绩当中所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小,主观性试题的分值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把自身学习和复习的精力转移到数学、文综或者理综上面。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师也就长期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角色之中。总之,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课堂上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文化修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予以重视才行。

二、高中语文趣味课堂开展的意义和重要性

1.趣味课堂教学形式,有助于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其枯燥性和单一性,学生的学习内容并不丰富,能够吸收和获取的知识不多。而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很多的与课程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大家都参与进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课本上屈原的作品《离骚》时,可以采用诗歌朗诵的形式,或者以话剧表演的形式加深大家的印象。可以将作品中的文字通俗地翻译出来,让大家理解,了解诗人屈原当时的写作背景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加深对这篇作品的理解,甚至多年以后也不会忘记。这样学生的记忆就不再吃力,也就达到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总体教学目标,提升了教学质量。针对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很多其他内容,教师都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灵活地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形式,鼓励大家参与。

2.趣味课堂教学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在每天紧张的高中各个科目的学习之中,学生的思想长期处在一个紧绷的状态,而语文科目自身灵活性的特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活跃整体的学习氛围。高中语文教学采取趣味性的课堂教学形式,改变了教师的被动状态,更好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性沟通和互动交流,可以改善学生的疲劳状态,改善原有死气沉沉的学习氛围。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本来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具有个性化的思想,对于同样的作品各抒己见,保持每个人独到的见解,鼓励大家用自己的眼睛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用自己的脑袋重新思考问题,有自己的逻辑思想和判断角度。采用趣味课堂的教学形式,让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有助于每位学生个性的舒展,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下,学生才有可能学到真正对自身以后的人格发展有意义的知识和内容,从而促进语文课堂不仅仅只局限在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记忆上,也就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在课堂上所能学到的内容。

3.趣味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

因为课堂的定位是趣味教学,因此课堂的趣味性要充分展现出来,它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高度凝练、简洁而且富有幽默性,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如果总是做那么几个游戏,或者总是那么几套思路,学生也就慢慢失去原有的好奇心。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积极寻求独有的创新模式。而长时间的大脑思维活动,也会促进学生养成动脑的习惯,并且培养出一种创造性的学科思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能力也同样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面,使学生的身上散发出一种人文情怀和气质,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真正适应学习型社会,实现高中阶段的总体教学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余国良,辛自强,林崇德.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4).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古诗词教学 高中古诗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112-01

古诗词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最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但是对于古诗词的鉴赏是大部分同学的弱势。这样的情况在各大高校表现明显,原因有两点:(1)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只是简单地翻译字词,顺带疏通大意,这样肤浅的教学,很难让学生深入理解,也就达不到教学目的。(2)教师的点拨并不能让学生的兴趣提升,也就达不到想要深入理解的层面,因此鉴赏能力肯定不会有所提高。针对以上情况,对古诗文鉴赏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读——读出情、韵

情、韵是能表现古诗文美的最显著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最应当注意的就是“读”,只有通过感受诗词的节奏,我们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其情感和意境。古诗文的“读”,我们可以从音、意、情、悟四个方面感受。音就是很基础地进行正确化的朗读,初步对文章有个了解,找好其停顿和节奏是我们理解古诗词的一个门槛。意的读法是在音读的基础上,一边读一边根据注释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要弄懂词句和诗的意思,诵读的同时根据自己的领悟进行表演。古人云:“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杵也能磨成针。”邓先生在《面观》中也说:“要经常读书,把文字的无声变成为语言的有声,感情要读出来,气势也要读出来,把书读得就像从自己口里面读出来,把书读得就像自己的心一样。”尤其古诗词的美、古诗词的意味,大部分在读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得到。也要同时读出古文、诗词的态度和气势,假如读不出态度和气势,就不能理解作者笔下的意思,就不能直接地在诗词文中体会到沉郁顿挫,激越奔腾的情感。

二 品——品语言、品内涵

一首优美的古诗词值得去品味的“知识点”很多,例如文字美、感情美、表达美、欣赏美等。想要“把大象一口吞下”那是不太现实的,所以,教学当中对古诗词的赏析要学会运用语言的技巧,慢慢地深入进行欣赏。譬如杜甫的《北固山下》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中诗人以“烧、尽、吹、生”四个极为简洁的词,将一幅大火情景、春风吹拂、小草、春天到来的景色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最后领会古文、诗歌的含义,古诗词学习的写作要求。让学生在这里可以自由朗诵、寻找诗词最能表现情感的部分而且说明原因;也可以报名学习,把学生划成几个部分,在班上让他们共同合作,提出遇到的不易解决的事情,老师学生一起讨论来解决问题。如讲李清照的《多兰剑》的时候,课前播放音乐,把学生带到学习的情景中;接下来让学生去读词,检查熟读情况,并谈谈词的感情倾向,了解词的写作背景。学生随即背诵,一起讨论,寻找最能体现词人“感情”的句子与同学一起学习。这样学生既可以深入了解词的意思,又了解了词作的含义,知道了词作的愁绪。

三 析——典故分析

典故是古诗词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在提高作品深度的同时,也给读者的欣赏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因为典故有很强的总结能力,而且很有深度,所以只有知道古文的来源和意思,了解作者怎么借用典故来传达思想基调,才能够理解古诗词真正的意思,从而进一步掌握作品,提高赏析能力。用典分析即明确古文、诗词中用了什么古文,查看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典故的意思,知道作者用典的作用。如李白有一首诗中写道:“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经过用典故,李白在迷茫困惑的时候,突然想起两位在政治上命途多舛,但却成为厉害角色的人:其中一位是吕尚,九十岁的时候在磻溪钓鱼,见到了文王;另外一位是伊尹,在被召见之前晚上梦见自己坐船经过日月。提到这两位厉害角色的过程,又给作者添加了自信。他的那种自信地对待世界的态度,以及对世界的高要求,让他摆脱了郁闷、不得志的纠结情结,最后踏上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四 结束语

只有理解了典故的内涵,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对于用典较多的古诗词作品,只有把分析典故作为教学的重点,才能使学生轻松把握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1]孙玉亭.高中语文古代诗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Z].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9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381-01

高中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师的忽视点,但是这并不代表语文审美能力不重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多数高中语文教师以高考考试标准为教学目标,侧重学生逻辑能力和知识技巧训练,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让学生感受文字魅力,从课本中“看见”作者的当时写作的情景,体会到当时作者的心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对文章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中国文学底蕴深厚,提高高中学生语文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各个方面都得到锻炼,美的感受也能刺激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触发学生心底的追求美得欲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力。高中语文教育不仅能够传承历史的知识,也能够通过文学教材激励学生追求真善美,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现状

中国学生从启蒙教育开始一直接受语文教育,至到高中教育为止,语文教育一直占领着重要的地位,他不仅能够让学生读懂文字含义,更能够让学生从文字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但是现在我国语文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高中语文教学大多采用灌输式,将文章段落分成几个小节,再分别讲授每小节的段落大意,语句含义。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荷塘月色》时,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将部分经历用于分析课文中语句和文法,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主要思想一笔带过。造成这种教学现象是因为现在高考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训练、重视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策略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教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还要学会感受语文的美得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够感受文章的意境。例如《诗经》中《采薇》一文的学习,古文和白话文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在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机会较少,在学习上更应该利用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将简单的文言文用华丽的词藻翻译成白话文,让学生从简单的的文言文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意,“采薇采薇,微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室,;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为“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狁来厮杀。”将深涩难懂的文言文翻译成有趣的白话文,将当时少数民族侵犯国家,将士因为大战有家不能归,一年又一年的思乡之情,通过文字和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展现在学生脑海中,对文章有了深刻的意识,既能学到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深入挖掘课本中蕴含的美的元素

高中语文教材包含的文学体裁多种多样,既有深涩难懂的古代文言文,又有风趣幽默的白话文;既能学到我国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又能体会到优美抒情的古代诗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了文学美得熏陶,引发审美想象力。以文学作品为例,古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螟》一诗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句诗句中表达出来的艺术美,重点突出“浣女”及“渔舟”。只有洗衣女子的归来竹林才会热闹,渔舟摇曳荷花才会动摇,而正因为竹子林得茂密,莲荷的稠密,才能让作者从静景和动景的结合中,描绘出一副绘声绘色,动静结合的美好情境。通过对字词的深入探究,与作者共鸣,发掘出文学作品的内在美。

3、借助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