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15:45: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比舒适的游览过程更让朋友难忘的,是这个景区对于本地村民的安置。有一技之长的,可以“技术就业”,捏泥人、做灯笼、唱大鼓都行;没啥技艺的,既可以在景区里的商店、餐馆务工,也可以在景区里提篮叫卖,卖些有乡土特色的农副产品。由于游客众多,村里人都闲不着,收入也都不错。
和这个村子一样,“旅游+”这种三产融合发展方式正改变着不少乡村的面貌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在这个村里,虽然改变是由外来的社会资本所带来,但原本在这里生活的村民并没有被“抛弃”,而是参与到这种变化之中,也享受到了村庄变化带来的好处。
实际上,并非所有的三产融合发展都这般美好。之前就有报道显示,在有的地方,社会资本下乡经营乡村旅游,中式西式的楼台亭院建了一堆,游客却没来多少,盈收惨淡,撤资走人。可原有的乡村格局被破坏了,甚至有的“洋建筑”还占用了耕地,村民不只是得不到好处,想恢复原本平静的生活都挺难。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发展不足;规划建议
农业发展规划,是指各个地区根据当前的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状况与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而制定的具有综合性、长期的一种计划形式。本研究以简阳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5 ―2020 年)》纲要,分析简阳市的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规划存在的不足与短板、并提出对规划的优化建议。2020 年是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简阳市的现代农业规划成效初显,但是在规划的执行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与短板,研究分析这些规划实施中的不足与短板,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关优化建。一方面可以为简阳市制定后续的农业规划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能将相关的不足纳入后续规划中,完善后续规划。
1 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 综合生产能力
简阳市粮油播种面积239.93 万亩,粮油总产量72.4 万t;发展特色水果30 万亩,总产量10.95 万t;发展蔬菜29.9 万亩,总产量47.68 万t。全市已建成万头规模猪场28 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36 个,成功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场3 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5 个;生猪出栏125.10 万头,羊出栏92.70 万只,家禽出栏928.45 万只,肉类总产量12.13 万t。发展核桃14.4 万亩,花卉苗木2 万亩,香椿3 万亩,林下经济19.6 万亩。实现水产品总量3.1 万吨[1]。
1.2 产业化发展
简阳市着力规范土地有序流转,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实现耕地流转66.7 万亩。推进7 个乡村振兴连片发展示范区建设,整合项目资金2.4 亿元,撬动社会资本7.8 亿元,发展特色产业1.5 万亩,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50.24%,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87.56%,累计创建“三品一标”产品124 个[2]。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 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5 家。培育农业合作社1406 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2 个,省级示范社27 个;培育壮大集体经济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40 个村、集体经营开发公司24 个村、土地股份合作社114 个。登记注册家庭农场137 个,培育种养大户4000 余户。
1.3 农业品牌创建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完成投资6.28 亿元,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8.52 万亩,新增产业3.18 万亩。重点打造“简阳晚白桃”、“简阳羊肉”和“简州大耳羊”3 个区域品牌,注册了“力盛”、“福海源”、“蜀娇”、“天宫山”、“土荡荡”、“如林”、“蜀台红香椿”和“新星红山鸡”等农产品商标40 余个。简州大耳羊获国家级新品种审定命名,简阳晚白桃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并进入2015 年全国互联网地标产品(果品)50 强;“蜀新1 号”核桃获通过四川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6 年9 月获第13 届全国林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蜀台红香椿”椿芽获四川省森林食品“天府七珍”称号;注册农产品商标40 余项,其中驰名商标3 个、著名商标10 个。
2 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存在的不足
2.1 规划作用不够充分
简阳市制定了《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5 ―2020 年)》,但是在实际操作的层面,规划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产业准入条件与项目准入条件、园区建设方面的标准不够完善。简阳市纳入到成都市的代管区域的过程中,各方面的环境都在不断的变化与变革,许多在规划中制定的标准与成都市的一些上位规划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农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大并且不够精准,一方面在规划中相关农业政策的设计的扶持力度不足。另一方面就是在实施过程中,没有精准的定位,对于相关涉农政策没有精确实施。第三是规划中关于涉农的相关项目的整合度不够高,各个涉农项目之间联系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每个涉农项目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进行项目建设,整合度不够高。第四是在项目和业主引进方面存在随意性和不可控性,规划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强。
2.2 “农商文旅”融合不足
现代农业是一种多功能农业,应该强调现代农业的生态、观赏、休闲、文化等多个方面。简阳市的现代农业规划在设计过程中,对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构建、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发展、农业品牌建设等各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划安排。但是,对现代农业“农商文旅”融合发展规划不足,所以导致了现代农业的各个方面发展各成体系,没有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融合优势,没有充分激发现代化农村的发展优势。导致简阳市的农业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融合度不高,产业链条延伸不够长,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低,农民的收入水平增长受限。
2.3 对农村生产能力与生产技术现代化保障不足
简阳市2019 年GDP超过500 亿,农业对简阳市的GDP贡献超过百分之二十五,在简阳市的现代农业规划中,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方式能够充分的增强农业的发展能力。提升农村生产能力与生产技术现代化水平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生产能力现代化与生产技术现代化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但在简阳市的现代农业规划中没有提出如何提升农村生产能力与生产技术现代化水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则体现为大多数的丘陵地区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传统的种养技术、经营模式占比依旧较大土地规模化开发程度不高,农业科技程度不够高、产业链条不够长、市场竞争力不够强,农业和农村资源碎片化现象严重。农村的生产能力依旧落后,生产技术依旧没有实现现代化。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从而导致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不仅效率低,而且产量低、质量低且产量不稳定,没有经济效益。
2.4 对农产品深加工比较薄弱
简阳市规模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仅26 家、总产值约25 亿元,其中精深加工率仅为34.2%,产值仅占全省的0.15%、成都市的1.23%,且加工产品主要为泡菜、调味品、粮油深加工,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品牌影响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在简阳市现代农业规划中,对农产品加工的相关规划中,建设重点是建设农业生产园区,巩固现有老字号品牌生产规模。对果蔬的加工仅处于初加工的状态,但是这一类农产品可以进行精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而更多的农产品又处于未加工状态,在前期生产结束后就直接进入市场,价格与质量都不具备优势。完善规划中对农产品初加工,精加工的规划,有助于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增加农民收入。
3 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优化建议
3.1 坚持规划先行
首先,针对原有产业准入与项目准入条件、园区建设在规划中不够完善的问题,要充分的设计产业准入条件、项目准入条件、园区建设标准等各方面。其次,充分考虑简阳市融入成都市的政策机遇与挑战,以及“空港新城”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加强简阳市涉农规划与成都市的各项规划的衔接。第三,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加大农业政策的支持力度与精准性,按照规划的农业政策精准落实在相关的农业项目中。第四,在规划中加强各项涉农项目的整合度,统筹规划涉农项目建设,做到系统性与特殊性兼顾。最后,在规划中要注重项目和业主引入方面的随意性和不可控性,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3.2 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农商文旅体”融合是一个系统构造,其中的五个维度相互作用、彼此关联。“农商文旅体”融合是包括空间融合、业态融合、功能融合等多元融合,有助于形成新的及公共、生态、生活、生产于一体的城市发展模式,有利于更好服务城乡广大居民[3]。在规划中充分将“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可以借助农村特有的自然文化遗产、优美自然环境,培育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康养农业等各个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农业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科学把握城乡统筹和三产融合发展大势,以农业为本构建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拓展现代农业生态圈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4]。第一,实施“农业+旅游”、“农业+文创”、“农业+互联网”、“农业+品牌”等一系列计划,促进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坚持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鼓励各类主体将创意运用在各个涉农规划中去。积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应用,以“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以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等契机,着力构建品牌运营体系,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以田园综合体促进“农商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多功能、多业态搭建业务结构的综合运营,跨产业、多功能,就超于了原来的综合运营。综合体突破了原有的惯性用途,从而在思想上打破惯性思维。激发原来收到局限的资产和资源效能,形成乡村社会发展到广阔产业空间[5]。
3.3 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与生产技术现代化水平
在规划中加大对农业生产能力与生产技术现代化水平给提升计划,第一需要确立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重点研究降低成本与节约资源,建立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技术体系,不断的提高常规农业技术的科技内涵和组装配套程度,大力发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设施农业等为主体的农业高新技术,合理开发和保护农业资源,形成高效利用的农村能源与环境保护技术体系[6]。第二,需要全面拓展和延伸农业科技领域。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体系的配套和产业化开发[7]。促进农业各个科技领域相互衔接、紧密结合、协同发展。充分利用多方力量完成对农业生产能力与生产技术现代化,例如,农业科研院所、技术市场、电视大学、技术讲座等一系列的力量和活动。在简阳市的涉农规划中,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与生产现代化水平。在后续涉农规划设计与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对农村农业生产者的技术培训与农村生产设施的完善。促进传统农业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并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
3.4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
第一,简阳市的樱桃、晚白桃等果蔬具有易腐败,保鲜难度大的特点,在采摘下树后,能够销售的时间便迅速的变短,所以在简阳市现代农业规划中应该注重对这一类易腐果实的保存。第二,就是演唱这一类农产品的产业链条,为其增加附加价值。第三,完善农产品的挑拣分级,做好差别化分类,细分市场消费类型,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在简阳的现代农业规划中应该注重农产品产后粗加工与精加工的品类与种类,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增强简阳市农产品加工业的产能。做好简阳市的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一方面,对于传统的以泡菜、调味品、粮油、面食加工等老牌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提升这些企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程度,加强品牌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于简阳的樱桃、晚白桃与猕猴桃等果蔬类农产品,要逐渐完成从粗加工到精加工的转化,充分利用粗加工与精加工这两种加工模式,衍生农产品的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参考文献
[1]简阳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乡村发展服务中心2019 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工作总结和2020 年工作安排
[3]叶国伟,杨坤,李玲玲等.成都市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30 (22 ):199-201.
[4]李燎.推进融合发展筑牢乡村振兴产业――大邑县推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探索与实践[J].先锋,2018 (9 ):35-36.
[5]杨海峰.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对策[J].文化产业,2018 (16 ):1-2.
关键词: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近年来,社会信息化发展进程加快,尤其是互联网得到高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较先进的商业模式在我国快速兴起并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的特点和市场全球化、交易连续化、成本低廉化、资源集约化等优势,市场份额逐步扩大。秀洲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区域经济增长势头强势,电子商务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受到区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电商换市”工程,将其作为秀洲区经济体质增效的重要抓手,电商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远景。
1.电子商务定义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分为ABC、B2B、B2C、C2C、B2M、M2C、B2A、C2A(即C2G)、020等。
2.秀洲区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2.1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但增长势头明显
秀洲区电子商务起步于2000年,起源于企业在自身经营发展过程的无心之作,最初发展比较缓慢,电子商务产业链条不完整,大都借助第三方平台运行,因缺乏电商管理理念和运营团队,出现很多僵尸店铺,近年来,秀洲区积极实施“电商换市”工程,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工作,2016年,实现网络交易额约151.2亿元(秀洲区大口径),同比增长30.27%,位列嘉兴市第三,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根据调查摸底,全区电子商务企业超300家,从行业分类角度分析,秀洲区电商发展较好的行业前三为服饰鞋包、家居家装、食品保健;分平台看,销售平台倾向于淘宝、天猫、京东,一季度在三个平台销售占全网销售总额分别为50%、35%、10%,苏宁、国美、一号店等也在选择范围内,但偏少。
2.2传统企业为发展主力,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立足秀洲区智能家居、毛衫业、食品等优势产业的发展,聚集了一批龙头企业,探索实体企业和虚拟网络融合发展,成为秀洲区电子商务发展行业领头羊,在毛衫、厨卫家电、丝织产品、粽子、家居用品等多个领域的都拥有电商市场占有率靠前的企业。2016年,宝家洁、金三塔、五芳斋等都是天各行业的销售头排兵,其中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入围“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中农网承接了“淘宝中国嘉兴特色馆”的运营,2015年5月已正式开馆,五芳斋和真真老老粽子行业中销售额始终保持前列,龙头示范作用明显。
2.3电商园区集聚资源,竞争力得到提升
秀洲区电子商务发展较快的主要集中在高新区、洪合镇两大区域,依托楼宇经济发展的契机,电商园区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秀洲区发展电商的园区共5个,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其中上海交大产业园、北科建位于高新区,已成功列入市级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楼宇)创建单位,据调查显示,两个园区已聚集电子商务企业92家,其中平台企业18家,销售企业62家,服务企业12家;洪合镇依托毛衫业特色产业,积极打造嘉兴毛衫城电商众创基地,打造“互联网+”的毛衫生产交易提升发展平台,实现线上和线下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电商园区集聚功效初显,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
2.4农村电商初步发展,网络建设逐步优化
目前,秀洲区农村电商发展初具规模,拥有一批龙头企业,其中包括五芳斋、真真老老、中农网、九禧、乐丰年、张萃丰等13家以销售农产品及农副产品为主的电商企业,五芳斋为单品销售冠军;拥有一批电子商务集聚村,依托羊毛衫、小家电等产业优势,鼓励农民在家创业,目前,洪合镇拥有一批村民成功注册以销售羊毛衫为主的淘宝小店,其中良三村成功被列入淘宝村,王店镇国庆村依托物流园发展优势,已发展为电子商务专业村;拥有电商服务网络,目前,秀洲区依托邮政局村邮站建设、各银行助农服务活动等,已建设电子商务农村服务站超80家。
3.存在的问题
3.1电子商务产业链有待完整
电子商务并非一个孤立的产业或系统,它是一个产业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产业链,需要融合企业、平台、人才、会展、物流、第三方电子商务、软件、信息化等对象。目前,秀洲区电子商务发展大都属于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销售的发展模式,发展模式比较单一,电子商务产业链条有待完整,形成系统的发展链条,提升整体电商的核心竞争力。
3.2电商发展意识有待提高
新经济对电商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企业拥有创新发展意识和品牌发展意识。目前,秀洲区多数企业对电商任务不充分,工业企业更多把竞争焦点放在实体市场上,企业电商发展的普及率有待提高,僵尸网店较多,电商对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发展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并且企业创新能力有限,品牌创建意识不足,要进一步提高电商发展意识,充分发挥融合发展功效。
3.3园区服务功能有待提高
目前,秀洲区电子商务园区服务功能尚不完善,秀洲区园电商发展特色、软环境建设、园区定位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系统性的规划。从走访情况看,缺乏专业机构指导,缺乏电商专业人才,集聚效应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3.4农村电商发展有待加速
目前,秀洲区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瓶颈,一是农产品优势不明显,秀洲区农产品以生鲜类为主,在网络销售上缺乏先天优势,尤其是物流仓储、保鲜保质难度较大;二是农村电商发展意识薄弱,秀洲区的区位交通发达,农民习惯于直供批发市场,网上销售认同感不强,农民大都各自为阵,技术能力弱,提升空间有限,专业人才和资金缺乏,后继发展乏力。
4.对策建议
4.1强化政策引导
在现有政策扶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制定秀洲区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强化政策扶持,完善支撑体系,培育壮大标杆引领企业,优化发展环境。依托实体市场优势,加大政策供给和要素供给力度,深入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与人才政策的互动发展,为秀洲区留住电商专业人才,进一步推进电商健康发展。
4.2鼓励招大引强
在招商引资方面,充分发挥秀洲国家高新园区的品牌优势,创新电商产业招商路径,一要重点围绕电商平台企业、电商经营企业等进行招商,鼓励以商引商,充分发挥本地企业的电商资源,积极引进产业互补型、产业链补缺型企业,努力在项目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突破。二要做好电子商务园区的提升工作,做好电商园区的二次招商,推进企业引进、培训机构、物流平台搭建等工作鼓励主动走出去与联系商会进行沟通与洽谈,寻求项目的引进与合作。
4.3普及电商发展理念
发挥区电商协会资源整合功效,充分调动上海交大、北科建园区的积极主动性,为企业开办专业的电子商务培训班,一方面针对企业管理层,做好政策普及和经典案例交流,普及电商发展理念,自上而下传达电子商务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从而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和电商历史机遇;另一方面是针对企业电子商务具体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网络营销、物流管理、平台维护等技能。
4.4提高电子商务应用覆盖面
一要培育重点标杆企业,鼓励现有电商企业及触网的传统企业创新发展思路,做大做强电商企业,积极推进有条件的企I争创市级、省级示范企业。二是创新企业发展模式,积极发展020(线上线下交易)、P2C(产品从生产企业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M2C(制造业直销模式)等电子商务新模式,大力推动电商换市,帮助企业拓展网上市场,加快形成“互联网+制造”的发展模式。三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普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引导中小企业线上线下聚集发展,鼓励企业设立电子商务部门或运营中心,实现线上和线下渠道在经营、管理、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资源整合、协同发展。
4.5强化电商平台集聚功效
一是注重线下集聚。深入打造电商集聚区,突出特色发展,进行差异化发展,北科建、上海交大、中节能等园区进行差别化定位,鼓励园区提档升级,在现有园区的基础上,力争打造省级电商园区,并积极建设镇、街道电商创业园,鼓励发展众创空间模式,提升线下集聚度。二是注重线上集聚,探索与阿里巴巴等第三方平台建立“秀洲区产业带”,组织各产业集群优质企业与品牌产品组团入驻,构建独具地域特色的优势品牌集聚区,在互联网领域全面提升“秀洲制造”的影响力,形成秀洲区智能家居、毛衫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全面开展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融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安徽省;产业融合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9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9-0006-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9.003
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应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支撑,以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为抓手,培育新模式新业态。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能促进相关产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安徽省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大力推进电子信息技术在其他产业的应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的发展空间较大,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产业综合竞争力较弱。政府、行业和企业应协同发展、协同创新,实现“弯道超越”,全面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
1 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近年来,众多学者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从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和出口水平等视角研究了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如长沙经济开发区提出以纽曼科技、创芯电子、蓝思科技为产业基础,培育壮大长沙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不断提升长沙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何悦(2013)认为,重庆市依托国家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通信设备制造业、汽车电子、信息化仪器仪表和信息家电六大信息产业集聚,并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基础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创新竞争力和成本竞争力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处于全国中等水平。柴红旭(2013)系统分析了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进行了空间分布分析和空间差异性分析,运用区位商理论以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数和总产值为分析指标,得出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竞争力较弱。盛培宏等(2014)通过分析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运用钻石模型分析了苏州在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竞争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认为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对外技术交流频繁,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有较强的竞争力。温敏(2015)通过分析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现状,运用钻石模型确定要素指标,构建出口竞争力优势,提出全球战略化、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升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从学者们的研究发现,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多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产业规模逐年扩大,逐步形成产业集群,部分区域集聚效应明显,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较为突出。
2 基于信息技术的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综述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多个产业的广泛应用,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多个产业创新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电子信息产业的推动作用。涂远博(2013)在研究新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过程中,提出了新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在全国比较滞后,电子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无力支撑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但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仍然能对工业经济增长带来动力,工业经济增长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仍然较弱。新疆应利用后发优势,在政府主导下推动“两化融合”,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通过电子信息产业的超越发展,推动新疆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王征(2014)以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例证,认为产业融合发展正在加速产业结构的变动,也在推动着产业转型升级。产业之间的渗透与融合促进了新兴产业的诞生,新的业态开始突起爆发,这种趋势为产业发展带来了一股全新的力量,应当以此为发展契机培育新一代产业新的增长极。程金龙(2015)以协同创新为背景,研究了信息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具有高度开放性、需求导向性和综合效应性的特点,协调创新是融合发展过程中创新的要素的全面共享与深度协作,是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与重要动力,信息产业能够有效促进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黄挺(2016)分析了江苏省积极探索和实践“三产融合”理念的历程,提出了“三产融合”可以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李士强(2016)认为,以信息技术、物联网应用为主,构建现代农业新型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组织农业生产要素,实现一体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陶长琪等(2015)依据信息产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耦联,对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效应进行定量研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是政府应建立动态调节机制,化解信息技术的空间壁垒、模糊产业耦联边界,发挥区域高新技术的竞合优势。
从国内现有文献看,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工业经济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多个产业,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发展模式发生了变革,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营模式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电子信息产业在不同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
3 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据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统计,2015年,安徽省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达280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20亿元,软件服务业规模达325亿元,消费电子中家电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15.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8%。电子信息产业在安徽省工业发展中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安徽省工业发展创新动力。目前,安徽省拥有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园区)近20家,1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1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安徽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主导产品的产量在全国排名中比较靠前,笔记本电脑和彩色电视机的生产规模居全国前列,智能穿戴设备研发有所突破,如智能手环累计出货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三。本土龙头企业在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滁州天康、铜陵精达入选“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安徽铜峰、博微田村列入“中国电子元件百强”,拥有国家光伏规范公告企业8家。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1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十二五”以来完成投资总量已是“十一五”期间的4.8倍。2015年,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集成电路等新兴领域一批重大项目投资,对产业快速成长发挥出重要支撑引领作用,联想笔记本电脑基地项目使合肥经济开发区迅速跃升为国内第三大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力晶科技、通富微电子、群联电子等龙头企业落户安徽,使安徽集成电路产业成为全国发展最快、最有成效的地区之一。
从全国范围比较分析来看,安徽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较小,湖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81亿元,工业增加值1184亿元,产业规模和对工业的贡献度远远超过安徽省。浙江省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6501.6亿元,工业增加值1388.8亿元,是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2倍。广东省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3.27万亿元,占全国的28.9%,实现工业增加值7175.24亿元,安徽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仅为广东省的十分之一。
近年来安徽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但其产业规模与周边省份相比仍差距较大,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链中,还处于中低端水平,产业竞争力较弱。在认识到差距的同时,应看到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前景较好,产业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安徽省各级政府应以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逐步实现集聚效应、辐射效应,推动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发展、创新发展,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的竞争力。
4 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安徽省“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拓展信息经济新空间,全面系统推进创新改革试验,以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致力于大数据开发应用,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创新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安徽省工业经济的重点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有利于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驱动,提升竞争力。
4.1 以融合发展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
安徽省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应发挥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以制造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在经济社会多产业的融合渗透。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以电子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生产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推动传统产业发展方向改变,逐步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和服务化转型。实施“互联网+服务”行动计划,推动生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生活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在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下,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4.2 以融合发展拓展信息经济新空间
国家“十三五”期间主要目标和任务提出,促进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广泛应用,运用信息网络等新一代技术,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安徽省应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制定“智慧安徽”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提升区域各领域的信息化水平。首先,建设泛在网络基础设施,支持城市无线网络全覆盖、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互联技术和物联网应用等;其次,建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平台和应用中心,加快大数据应用,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合理布局,逐步推进;最后,建设城市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安全监测评估、监督管理、标准认证和创新能力体系。
创新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泛在应用,加快互联网与多行业的深度融合,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促进新技术、新业态的蓬勃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城市各类服务、管理和休闲”等重点领域建设,实现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慧经济、智慧城市和智慧服务等,通过融合发展,合力打造和拓展安徽信息经济新空间。
4.3 以融合发展推进创新改革试验
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的竞争、是创新的竞争,安徽省应立足已有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园区),形成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国家级科技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首先,应形成万众创新的体制机制,政府应建立创新服务平台,从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激励和集聚、创新投入和融资模式等方面形成一体化服务的体制机制;其次,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从生产设计、技术研发、运营模式和产品服务等开展全面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量子通信、智能语音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引领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最后,推动全民创新创业,政府应积极建设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激励科研院所、高校等高层次人才投身到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创业,着力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孵化体系。
电子信息产业是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是一个区域科技创新综合能力的体现,安徽省各级政府应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合力打造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多方联动机制,落实电子信息企业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社会责任,从政策导向、人才激励、自主创新、集群发展等多方面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从而提升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何悦.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
[2] 柴红旭.河南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与竞争力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3.
[3] 盛培宏,张勇.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4] 温敏.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竞争力优势及情景分析[J].广东科技,2015,(16).
[5] 涂远博.新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中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
[6] 王征.产业融合助力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基于信息产业例证的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7] 程金龙.协同创新背景下信息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暨洛阳论坛会议综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9).
[8] 黄挺.“三产融合”助推农业现代化[J].江苏农村经济,2016,(3).
[9] 李士强.“互联网+农业”助推产业融合发展[J].中国合作经济,2016,(3).
关键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产城融合;战略
0 引言
近几年,河南省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前提,把城市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平台,积极建设新城区,逐步改造老城区,推动产城融合,致力于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存在着产业布局不合理、城市公共服务薄弱、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阻碍了产城融合战略的推进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结合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研究并提出基于新型城镇化目标的河南省产城融合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产城融合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关系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新型城镇化目标则是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市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与农村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市的智能化发展,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适宜居住、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新型城市。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就是聚集效益好、辐射能力强、途径多元化、人本气氛浓厚。
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城无业不行,有业无城也不行。新型城镇化是产城融合的战略目标,产城融合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与关键突破口,为合理解决区域产城分离现象,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奠定扎实基础。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产兴城、产城互动、双向融合。首先,从根本上来讲,城镇化是实现产业、要素及人口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而人口与要素集聚以产业集聚为前提条件,同时产业集聚也是实现城镇化目标的基础。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坚持以产业的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的原则展开。其次,城市发展过度依赖工业化,而忽视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也不利于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产城分割必将带来各种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影响城市发展质量。因此,只有坚持产业与城市的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
2 基于新型城镇化目标的河南省产城融合协调发展战略
(1)提升河南省城镇化水平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城镇率已经超过70%,我国城镇化率在2014年也已经达到54.77%,而同年河南省的城镇化率仅为45.2%,落后于全国水平9.57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目前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劣势,十分不利于新型城镇化推动产城融合协调发展。为此,笔者认为针对于目前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的现状,应加大力度提高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根据河南省“十二五”规划,今年河南省城镇化率要比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大约今年需要增加300万城市人口。因此,我省应在初步形成的城镇体系条件下,加强城市规划与产业升级,推动具有产业特色的小城镇建设,尤其是要重视中小城市发展,实现以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核心,以周边中小城市功能逐步完善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不断加强城市人口承载力,推动产城融合与新型城镇化的共同发展。
(2)以完善产城融合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为动力源
目前,河南省社会保障、户籍及土地制度的不完善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产城融合协调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此,笔者认为应以完善产城融合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为动力源,为河南省产城融合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扫清障碍。
以郑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在改造过程中,只重视了政府、开发商和居民的经济利益,并带动了房价的上升,但是却忽视了低收入农村务工人员及新毕业大学生群体,这部分人群由于收入水平有限,只能搬迁至房价更低廉的城市,这就阻碍了他们与整个城市的融合,不利于城市化进程与产城融合的实现。对此,应加强对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有效保障低收入者的生存与发展权利。既要积极完善户籍管理制度,为农民在城镇落户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改变农民在城镇落户难问题,又要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用地流转方法,允许进入城镇的农民保留其农村承包地的使用权,促进农村居民分批入城。此外,还应加强这部分进程农民的社会保障,为其在子女教育及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
(3)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
目前,河南省第一、二产业高于全国水平,而第三产业低于全国发展水平,三大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也已经成为其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因此,应以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为主要方式,推进河南省产城融合战略的实施。
导致河南省三大产业结构比例失调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急于求成,大力发展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尽管第二产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在吸纳人口、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是在短时间内获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显著成果。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由于过度重视第二产业而忽视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就会造成城市畸形发展状态。当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于城市建设规模时,将出现由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而导致的城市入住率低、周边商业发展缓慢等情况。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河南省产城融合战略的推进。为此,应做好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结合,着力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根本上形成城镇与产业发展的互动与融合。从河南省产业结构及城镇化发展现状来看,其发展规模仍有很大提升潜力,缺少了服务业的发展,就会失去产城融合的动力,因此,要抓住第三产业发展契机,推动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
目前,河南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来,已经形成了以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旧城改造、新型农村社区、特色商业区等多种形式的城镇载体,城镇人口规模逐步扩大,其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明显不能跟上硬件设施建设步伐,无法满足新定居城市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需求,阻碍了河南省产城融合互动。对此,笔者认为应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打破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对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等多种城镇载体产城融合的束缚。一是要具备科学的城市发展意识,在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城市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为产城融合战略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强化产城融合在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二是针对多种形式的城镇载体制定相应的产城融合战略,从医疗、教育及服务等公共服务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为城市低收入人群提供有效的生活保障,推动河南省成为宜居、宜工作、生态良好的城市;三是政府与市场应各司其职,发挥各自在产城融合中的作用,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及社会组织进入到相关公共服务领域,企业及社会组织也应积极投身于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当中,力争通过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加快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城融合战略的实施。
3 结语
综上所述,以实现新型城镇化为目标的产城融合战略,无论是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还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产城融合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关系的解读,结合河南省产城融合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从提升城镇化水平、完善产城融合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以及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四方面,分析了基于新型城镇化目标的河南省产城融合协调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刘瑾,耿谦,王艳.产城融合型高新区发展模式及其规划策略――以济南高新区东区为例[J]. 规划师,2012,04:58-64.
[2]贺传皎,王旭,邹兵.由“产城互促”到“产城融合”――深圳市产业布局规划的思路与方法[J]. 城市规划学刊,2012,05:30-36.
[3]李文彬,陈浩.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 城市规划学刊,2012,S1:99-103.
>> 印度的新媒体发展现状及影响 新媒体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报业发展策略研究 媒体融合新业态发展研究 新媒体创意产业的发展研究 略论新媒体时代农村广播电视的发展 印度传统媒体的发展态势 地方电视媒体应对新媒体挑战发展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研究 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新媒体对农村社会交流方式的影响研究 农村地区新媒体使用现状与问题研究 媒体发展新常态 新媒体与发展 基于移动新媒体特征对新媒体短片创作与发展趋势研究 拓展新媒体产业研究与发展的国际空间 新媒体语境下河南本土动漫产业发展研究 纸媒的新媒体融合化发展研究 运用新媒体引导高校青年的发展与研究 新媒体艺术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0]What’s The Deal With The Group Buying Space In India?One HUGE Positive,on June 28th,2010,http:///2010/06/223-whats-the-deal-with-the-group-buying-space-in-india-one-huge-positive/.
[11]wearesocial.sg.
[12]Tallberg M 2005,“Handset Bundling”,http://lab.tkk.fi/tutkimus/lead/leaddocs/tallberg.pdf.
[13]71 Million People Claimed to have used Internet in 2009,New Delhi,Delhi,April 5,2010,http:///pressrelease/internet/2010040547312.htm.
[14]I-Cube Report 2008.
[15]Microsoft India’s Free Trial Of Online Services For SMBs;No ERP,on July 21st,2009,http:///2009/07/223-microsoft-indias-free-trial-of-online-services-for-smbs-no-erp/.
[16]Ibibo Integrates Telco Billing For Micro-transactions In“Great Indian Parking Wars”,on May 17th, 2010,http:///2010/05/223-ibibo-integrates-teleco-billing-for-micro-transactions-in-great-indian-parking-wars/.
[17]Social Network IndyaRocks Raises Strategic Investment From ValueFirst,on May 19th,2010,http:///2010/05/223-social-network-indyarocks-raises-strategic-investment-from-valuefirst/.
[18]Ad Network Komli Media Raises $6 Million In Funding For AsiaPac Expansion,on July 14th,2010,http:///2010/07/223-ad-network-komli-media-raises-6-million-in-funding-for-asiapac-expansion/.
[19]India Government Develops $35 Tablet;What Can It Do?Features,How It Was Built,on July 23rd, 2010,http:///2010/07/223-india-35-tablet-laptop/.
[20]I-Cube Report 2009.
[21]Give TRAI’s Broadband Plan a Hand–Ajit Balakrishnan,on July 1st,2010,http:///2010/07/223-give-trai%e2%80%99s-broadband-plan-a-hand-ajit-balakrishnan/#more-18301.
[22]IAMAI’s Comments To Standing Committee On The Copyright (Amendment) Bill 2010,on June 15th,2010,http:///2010/06/223-iamais-comments-to-standing-committee-on-the-copyright-amendment-bill-2010/.
[23]Times Audience Network To Open Up Its API;“Video Ad Inventory Has To Be Sold By The Publisher”,on March 16th,2009,http:///2009/03/223-times-audience-network-to-open-up-its-api-video-ad-inventory-has-to-be-sold-by-the-publisher/.
[24]Sify Consumer Biz Revenues Down 35% YoY;ePorts,Subscribers Decline,on April 26th,2010,http:///2010/04/223-sify-consumer-biz-revenues-down-35-yoy-eports-subscribers-decline/.
[25]April 2010:9M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dia;16.9M Wireless Connections Added, on May 31st,2010,http:///2010/05/223-april-2010-9m-broadband-connections-in-india-16-9m-wireless-connections-added/.
[26]Report:Cybercafes No Longer Gaming Hubs In India,on January 15th,2010,http:///2010/01/223-report-cybercafes-no-longer-gaming-hubs-in-india/.
[27]International Music Videos On Hungama;Why Download?EMI,on February 24th,2010,http:///2010/02/223-international-music-videos-on-hungama-why-download/#more-15446.
[28]Social Network IndyaRocks Raises Strategic Investment From ValueFirst,on May 19th,2010,http:///2010/05/223-social-network-indyarocks-raises-strategic-investment-from-valuefirst/.
[29]Saregama Net Profits Up 42.4% On Flat Revenues;Revenues From Film Down,on January 20th,2010,http:///2010/01/223-saregama-net-profits-up-42-4-on-flat-revenues-revenues-from-film-down/.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农业是我国“互联网+”的行动计划的重要领域。新常态下,“互联网+农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对于引领“三农”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和提升农村服务水平意义重大。山东省宁阳县在推进“互联网+农业”上不断探索创新,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加快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1发展现状
1.1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质量快速提升
近年来,宁阳县作为农业大县,围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质量明显提升。目前,宁阳县建设基站1080个,其中3G基站260个、4G基站270个;建成远程教育资源卫星接收点120个;在行政村和中小学建成信息点798个;建成县、乡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单位间进行电子公文交换。顺风、中通、申通、圆通、汇通、韵达等多家较大的快递公司都已入驻宁阳,2015年,全县固定电话用户数达21.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3.3万户,因特网用户数达8.4万户,改善了农民生活品质,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1.2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日益增长,在农产品、家电、百货、农资等农村网购发展上产生了极大影响。宁阳县农村电子商务初现雏形,形成了能覆盖到乡镇一级,相对完善的物流体系。凌云、华联、万达、不老枣等涉企业均已在阿里巴巴、邮政网等网站上销售产品;另外,“爱尚家”等网络购物平台也在逐步兴起。宁阳县在网上销售产品主要有大枣、核桃等宁阳特产。2015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5.3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2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3.5亿元。
2主要问题
2.1互联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差
目前,宁阳县农业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农业网络信息不全面,不能及时解决部分农业从业人员的难题,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阻碍。农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电脑在农村应用少,缺乏一定的硬件设施,不能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电子支付信用制度还不健全,农民不敢在网上从事经贸活动。农村电子商务网络不安全,安全技术支持不到位,经常会发生网上诈骗。
2.2互联网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低
信息技术人员缺乏是个普遍现象,农业从业人员缺少专业知识培训,不能较好的进行农业生产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实践。根据实地调查,宁阳不老枣、凌云商贸等少数企业在淘宝等购物网站上销售产品,能掌握丰富的信息,发展良好,大多涉农企业计算机数量少,经常进行财务、打字、文件应用,电子商务应用差。
2.3网络农业营销物流平台缺乏
农业物流平台硬件设施不足,信息化产品不完善,共享物流信息有很大难度。物流公司缺乏与网络农业营销物流平台衔接,不能及时运送产品,客户的一些利益受到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经销商的经营活动。
3对策建议
3.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互联网+农业”发展意识
随着“互联网+”行动的深入开展,“互联网+”在“三农”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互联网要积极参与在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把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活动有效串联起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农业效应。3.2完善机制体系,加强网络农业平台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资金投入,健全完善农业网络体系,不断拓宽农业从业者信息渠道。加大网络环境优化力度,排除网络使用障碍,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强农业网络体系建设宣传,增强网络信息安全性,从而利用平台及时农业发展信息。
3.3提升能力水平,加强网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落实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研发和推广适合农民的智能控制系统及先进的技术设备。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力度,加快研发农业生产新技术,提高新智能设备普及应用水平,夯实农业现代化建设基础。
3.4狠抓培训教育,优化网络农业技术人才队伍
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提升互联网农业人员素质。引导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资源等现代科技要素向农村流动,加大互联网农业生产理念和互联网技术学习应用力度,把先进国家或地区发展经验学习好、利用好。综上所述,“互联网+农业”发展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围绕信息社会发展新形势,快速统筹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农业大数据、信息进村入户等重点工作,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作者:吴秋红 单位: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柳彩莲.论“互联网+农业”的新经营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5(19).
一、尤溪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尤溪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水平不断提升。2015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76.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 213元,同比增长10.3%,一二三产业比重优化到25.3U43.4U31.3。纵观尤溪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多年来,尤溪县围绕“茶叶、金柑、芦柑、优质稻、食用菌、蔬菜、烟叶、毛竹、绿竹、油茶、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把产加销连成一片,实行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催生了一批种养加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济实体。
目前,全县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9家、县级龙头企业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56家。
农业产业化组织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全县四万多户农民从事特色主导产业生产,建立产业化基地5万多公顷,构筑特色农业“块状”经济,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的发展,促进农户提高单产、节本增效、土地租赁、参股分红等,有效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发展,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拉长了产业链条。
2. 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形态在尤溪县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蓬勃发展。
截至2015年年底,全县各种休闲农业实体达57家,直接从业人数达2195人,带动农户5300户。2015年接待游客76.9万人次,年经营综合收入达1.23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0.89亿元。同时,全县也创建一批休闲农业品牌。目前,拥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项、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1个、中国美丽田园景观1个、全省休闲农业示范乡镇1个、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和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1个。
休闲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主导产业在品相、品质、品牌、品位上的提升,拓展了农业原有功能,从过去只卖产品的传统模式转化到卖风景、重观赏,卖感受、重参与,卖绿色、保健康的新型模式。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增加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3. 发展园区经济,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尤溪县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科技支撑、高水平经营”的原则,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着力打造省级农民创业园、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高新农林创业园和设施农业示范园四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从一产向三产融合,实现“接二连三”的发展目标。
例如,尤溪省级农民创业园,于2012年开始建设,创建区域为洋中、西滨、汤川3个乡镇,总面积617公顷。重点通过绿色化、智能化、观光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组织化六化建设,着力提升食用菌、畜禽、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水平,把省级农民创业园打造成全省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窗口。目前,园区已入驻各类企业48家,累计完成投资9.1亿元,已形成“三园一走廊”即食用菌产业园、畜禽产业园、蔬菜产业园和休闲农业观光走廊,2015年创造产值13亿元。又如,投资三千多万元的尤溪县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是集油茶种苗繁育、生态丰产、科技示范、加工销售、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现代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分为“一园四区”:城关镇下村村、溪尾乡本洋村油茶生态改造示范区100公顷;梅仙镇梅仙村、洋中镇洋中村、官洋村新植示范区267公顷;县油茶苗圃基地示范区和油茶加工企业示范区,建设总面积367公顷。在油茶科技示范园的引领示范作用下,推进了尤溪县油茶产业的发展。2015年全县油茶产业产值突破5亿元,油茶种植者人均产值突破1万元。
目前,全h农业园区建设已初见成效,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三次”产业在园区内的融合发展,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4. 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农业价值链提升
2014年以来,尤溪县通过导入互联网基因,对传统农业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实行扬优去劣,并聚集信息化、集群化、智慧化、电商化等要素,将“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领域渗透,对传统农业实施全产业链再造。
创建闽中电子商务产业园,总建筑面积5万米2,设立电商服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电子商务学院、IDC数据中心、网货展示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等六大功能区,入驻电商企业62家,其中从县外引进的8家,大多从事本地农产品、林产品的深加工、创意营销、线上线下销售等。引进全国智慧农业领域标杆企业上农信公司,合作建立智慧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在食用菌、蔬菜、畜禽等重点企业新安装物联网数据采集传输系统250套,建立3个农业物联网应用展示中心,实现现代农业精确化生产及远程控制。建立尤溪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已收录生产食用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85家,其中61家企业已完成注册。发展“村淘”服务站51家,建成250个简易型、117个标准型和50个专业型村级信息服务站,累计提供服务14.17万人次,代缴费用1379万元、农村金融服务1320万元、农村电子商务交易1900多万元。
二、尤溪县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瓶颈与难题
虽然尤溪县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亟须破解的瓶颈和问题。
1. 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2.23万公顷,农民户均耕地0.23公顷,人均仅0.062公顷。大量的农业土地资源仍由农户分散经营,规模小、利用率低。加上受到信息、资金、技术、劳力、运输和销售等各种条件的制约,人均生产率过低,不足以吸引农户从事农业经营,影响到农户对劳动要素的合理分工,使经营者无法获得农业的规模效益。靠分户经营的市场主体与全球化市场竞争,既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 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短、融合度低
近年来,虽然尤溪县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从总体上来看,仍然存在着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实力弱,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紧密,大多处于生产导向型,消费导向型不足,产业之间互联互通性不强,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合作方式简单。
目前,全县产业融合多采取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流转土地租金、提供劳务,真正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不是很高,大宗农产品的产业链、价值链实现不充分,产品附加值低,致使经济总量增长相对比较缓慢、抗风险能力比较弱。
3.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新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做支撑。目前,尤溪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服务组织数量少、层次低,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服务功能不强。服务组织提供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尤其是农产品加工技术、信息、流通、金融和保险相关服务十分薄弱,服务管理也不尽规范,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4. 农村复合型科技人才缺乏
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专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特别是缺少既懂种植,也会经商,又了解电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全县从事种养业人才较多,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及商人才严重不足,这些已经成为制约尤溪县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贸易的“瓶颈”。
三、推进尤溪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破解“三农”新难题,也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要素集聚优化,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1. 做优一产,夯实基点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坚持把农业作为基点。一是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上着力。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经营机制改革,积极做好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流转市场建设,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深入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整治、土壤改良和田间配套设施建设,为粮食和农业生产夯实长远基础。二是从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上加力。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积极发挥尤溪省级农民创业园、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高新农林创业园和设施农业示范园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产业、塑造大品牌、开拓大市场为总体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尤溪县农业其他各类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有效聚集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进一步做优“优质稻、食用菌、蔬菜、茶叶、金柑、芦柑、烟叶、毛竹、绿竹、油茶、畜牧、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壮大特色农业经济板块,形成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带、产业园、产业区,使全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70%以上。三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发力。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契机,以规模生产基地为重点,分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积极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确保生产的规范化和产品的安全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与监管平台,将全县所有的农业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纳入农产品监管体系进行监管,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为百姓的餐桌和舌尖加上一道“安全锁”。
2. 做强二产,打造重点
依托当地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发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作用,延伸产业链条。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集中,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一是着力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采取科学规划、统一指导、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以产业聚集为核心,整合资源,培植和创建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使其逐步成为集农产品加工、展示、检测、研发、物流和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引领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跨越发展。二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着力推进光华百斯特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沈朗食用油、|源食品、嘉利得食品、祥云生物科技、海亮生态农业集团尤溪种植公司、沈佳有机农业和过山香米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大力发展冷冻保鲜食品、旅游休闲产品、方便即食食品、功能产品和生物制品。推进食用菌、油茶、果蔬、茶叶、药材、笋和畜禽肉加工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辐射发展产品包装、设计等关联产业,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前后延伸、融合发展。三是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培育各种专业型和复合型创新人才,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引导全县企业“引外智,借外脑”,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企业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内在动力,推进农副产品加工品种的多元化,力争每年开发新产品20种以上。四是加强品牌建设。以优质农产品为前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坚持部门联动、政企联手、市场运作的方式,建立层级递进的品牌培育机制,培育一批、提升一批、推荐一批、储备一批农业品牌,加快形成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以品牌建设助推尤溪县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为贯彻落实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支持各行政市县区域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河南省新野县是河南省首个获得批准建设的农业产业化集群示范区,该县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做出了卓越成绩。近年来,新野县凭借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了农业产业化集群区,以肉牛产业、蔬菜产业和纺织产业为代表的产业集群辐射周边乡镇共同发展,使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发展现状
(一)总体情况
新野县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地势平坦,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县。该县农业生产发达,经济发展迅速,多次被国家列为先进示范区域和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新野县向来以蔬菜生产、棉纺织业闻名,近年来的肉牛产业发展更为新野县的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带动了新野县的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新野县作为河南省首个获得批准建设农业产业化集群区的县级区域,其先后建立了肉牛产业化集群区、蔬菜产业园区和纺织产业集群区。在政府的扶持下,先后有多家著名企业进驻该县,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纵横延伸,形成产业集群,进而推动产业集群化快速发展。
(二)主要特点
新野县肉牛产业是三大产业支柱之一。随着肉牛产业链条的持续拉长,新野县形成了肉牛产业园区,不断扩大的养殖规模促进了当地农民土地流转;持续引进的国内知名企业解决了当地人口就业问题。如果说之前养殖大户对养殖肉牛的产加销方面有所顾忌,那么科尔沁公司入驻新野后,养殖大户的肉牛便有了归处。新野县全力打造牧农工商一体化发展的现代产业集群,很大程度地提升了其产业价值链的发展。科尔沁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在肉牛产业示范区内建立包括种牛、繁殖、畜肥、肉牛电商平台在内的一系列配套服务项目,除此之外,其还充分利用当地农业发展优势,鼓励农户种植甜玉米。为保证产品质量,企业实行统一管理,定时定点耕种灌溉。符合要求的玉米产品经过再次加工便可运往全国各地超市商场销售,而玉米秸秆被科尔沁公司高价回收,经过进一步加工变成饲料喂养肉牛。牛的排泄物则经过有机肥加工厂加工后变成绿色肥料养殖蔬菜,从而又带动蔬菜业的发展。肉牛产业链拉动了新野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民就业,促进了土地流转,使新野县领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沿。
新野县的纺织业发展也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领头羊,该县的纺织产业一直领先于河南省其他地区,位居前列。经过过跌宕起伏后的棉纺业如今迈上了新的台阶。目前为止,新野县共有121家纺织服装企业,直接带动就业人数高达4万多人。随着罗蒙服饰的入驻,纺织业实现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南阳作为国家4个原棉供应基地之一,其主要储存和加工集中在位于新野县的诚德贸发有限公司,该公司集棉花收购、储存、加工、贸易于一体,已成为新野县纺织业中的重要一环。
除了肉牛养殖业和纺织产业集群,新野县蔬菜产业也是带动该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产业园区占地面积高达30平方公里,形成了以下的蔬菜产业园区总体布局。
在蔬菜产业园区的规划上,新野县综合考虑周边地区的发展情况,将总体布局分为四部分:展示区、核心区、辐射区和加工区。展示区总面积1200亩,主要包括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核心区重点发展精细菜;辐射区则包括周边5个乡镇,着重处理订单蔬菜;加工区包括蔬菜成品的脱水加工,主要与公司企业合作,带动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新野县肉牛产业集群、蔬菜产业园区以及纺织产业集群区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高农民就业率,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出了榜样。
二、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三产融合程度较底
新野县三产融合带动了该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就三产融合程度而言,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融合模式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都制约着三产融合的发展程度。目前来看,新野县对三产融合问题仍沿用传统的发展理念,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发展没有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索,模式单一化使得三产融合程度低。基础设施不完善也制约着三产融合的发展程度。农村道路、水利、公共卫生以及对农民文化教育的程度高低都影响着新野县一二三产业能否有效融合。作为养殖基地和种植大户,水利和卫生设施是食品安全的首要保障。但目前为止,在农村地区居民饮用水以及肉牛养殖业所需的大量水资源都是直接汲取地下水,并未经过净化处理。除此之外,农民在文化教育方面也有所欠缺。现如今,新型农民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要素,若想更好地使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农人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加强对农民文化的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知识水平是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关键,是促进新野县一二三产业紧密融合的重中之重。
(二)产业融合存在要素瓶颈约束
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主要还是受限于土地、资金、科技等要素。一是土地流?D制约。新野县在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形成以农业为主题的休闲娱乐场所。休闲观光区占地面积较大,其中包括饮食住行等各种必须的建设。国家政策规定用地面积需要按照建设用地统一管理,使得该项目投入资金成本居高,且大规模占地导致农产品仓储用地面积较小。另一方面,土地流转问题也是制约土地要素的关键因素。领导阶层思想认识不统一造成土地流转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土地流转双方也各有担心。农户担心土地流转后自己丧失了经营权且得不到补偿金,承包商则害怕政策不稳定带来的风险损失过大以及一些农民出现“扯皮筋”现象。二是信贷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自形成产业化集群生产后,从生产基地建设到养殖培养管理再到产品加工销售,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国际规定标准进行严格把控。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带来的便是资金的大量投入。成本上涨使得农民的最终比较效益降低,许多农民在资金周转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因此农民养殖的积极性便会受挫。农户作为产业链条的第一道接力者,自身没有富裕的资金投入产业链建设中去,再加上其自筹能力较差,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要求。三是科技成果利用率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教育、科研和产业三者之间独立存在,导致相互之间的不了解。一些科研人员虽然拥有高学历高知识,但是缺乏实际经验,他们在研究某项科技成果时不能很好地考虑到消费者的切身需要。只依靠理论研究出来的专利产品若是不能够广泛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便实现不了其最大价值。另一方面,从科技研究管理层方面分析,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管和考核系统,使得一些研究人员在申报研究项目时难以得到科研基金的支持。科研资金的缺乏也让研究过程中所用时间过长,造成科技成果利用率低的问题。
(三)产品输送物流体系发展滞后
随着第一产业的不断扩大,新野县的物流体系也逐渐显示出其自身不足。货多车少的问题阻碍新野县新鲜蔬菜和牛肉向外大量销售。仅仅依靠当地企业和经销商的运输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道路运输规模尚小,蔬菜和新鲜牛肉等食品的保鲜度无法保证。若是遇到高温天气,食品安全问题更加令人困扰。其次,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电商成为销售渠道之一,消费者通过网络下单直接与农户建立供销关系。但是由于网络平台的缺乏,使得农民不能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而消费者也错失优质蔬菜的购买机会。这样便造成社会资源的社会成本的无端浪费。物流体系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产业集群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一)提升三产融合程度
创新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加深三产融合程度、挖掘三产融合深度的重要措施。不仅要形成“1+2+3”的产业发展模式,也要推进“1+3”“2+3”等产业融合的发展。龙头企业要起到带头作用,要发展以工促农模式,更要以农带工发展,相互促进使得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更加多元化、发展程度更加深化。对于农村存在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问题,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广修路、修好路,保证农产品的运输流通;对于饮用水,也应做出相应的处理。通过在各个主要汲水系统增加净化装置来确保水资源的卫生安全问题。农民文化素质教育是农村基础建设的重要一环。提高农民认知能力、增强农民管理理念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具有长久意义。为此,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平台的作用,通过“互联网+”云平台服务给农民提供网络学习环境,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使农民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提升管理能力,向新型职业农民迈进。
(二)突破要素瓶颈制约
若想更好地促进新野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破要素瓶颈制约是关键一步。针对土地流转问题,应坚持依法办理、自愿参与、有偿流转的原则,政府要加强引导作用,以保护农民利益为主,给土地流转双方签订三方合同,政府、农户和承包商各自保存一份,使土地流转公正透明;其次,要统一政府管理人员的思想,消除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工作作风,把农民土地流转问题作为其考核机制。面对资金缺乏的问题,政府和企业应联合为一股力量,在建设担保公司给农户提供担保方面出资出力。目前,南阳市政府针对这一问题已经做出回应,由南阳市财政和新野县财政以及入驻新野县的龙头企业科尔沁公司联合出资建立担保公司,为养种植业大户提供担保,以解决资金周转困难问题。对于新野县科技成果利用率低的问题,企业要加强与当地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互动关系,企业领导也可走进高校兼职校外导师,给高校学生传授实践经验,学校也可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切身融入产业集群发展的内部,在参与过程中发现问题,以便在做科研项目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外,企业也可以设立科研基金,根据自身发展过程中所需攻克的一些技术与高校研究该项科研的研究人员直接对接,这样可大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