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化学化合物汇总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7 15:45: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化学化合物汇总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化学化合物汇总

第1篇

[关键词]引导;兴趣;效率;趣味;理解

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也是九年级新增设的课程。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让学生爱上化学,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那怎样让学生爱上化学呢?下面就自己在这几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注重引导,激发兴趣

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满腔热情的学习,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兴趣培养的第一步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有明确的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健康的学习心理,转变学习观念,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进而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阶段, 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对化学还是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化学有特点的课程。初中化学在设计上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开始只是安排识记的知识比较多,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慢慢加深知识深度。比如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这些知识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要想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除了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外,教师语言要有艺术性。口头语言要简明扼要、生动、幽默、活泼、声音要有高有低,态势语言要准确、形象,板书要整洁、美观,这样能保持学生积极主动并渴望吸收知识的状态。

二、精讲多练,提高效率

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率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键是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精讲要结配合教材内容和面向全体学生两大因素。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明确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在这个实验中细节比较多,需要记得的知识也比较多,可以对上述实验编成顺口溜一氧化碳——灯——灯——一氧化碳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合实验 增加趣味

初中化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一个动手的环境。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实验,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四、课后复习、加深理解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选归纳、补充的能力。对这些内容仅仅靠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一定在课后多多复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为了检查学生课后复习的情况,会不定时间的进行抽查,再把抽查的结果汇总,仔细分析,对学生仍存在问题的知识点给他们详细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要让学生爱上化学,兴趣是关键,想让学生有兴趣,除了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你会发现学生变得聪明多了,自己课堂变活了,学生的成绩也提高了。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承”即强调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重视基础知识点的“厚积”之功

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有扎实的基础,化学也不例外。基础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复习兴趣、自信心,使成绩稳步提高。复习时仍以课本为主,以教学大纲和考试纲要为指导,将知识点以问题形式呈现(印发导学案),通常一个单元为一课时,知识点由简而难。本人的具体做法是:首先为了学生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题目。每个单元中总是一个知识点集中3-5分钟先不看书独立回忆写,实在想不起时再看书,写完后小组里统一答案,然后选一名代表展示。同学们交流讨论有不同意见的,教师点拨答案统一后,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把不同章节的相近的知识点总结在一起复习,促使学生将知识网络化。知识点一课时后进行知识点的运用,第二课时对应练习,通常是限时三十分钟的闭卷练习,这样做可以加强学生集中精力做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

除在课堂上有要求,在课下要求学生自己学会注意几点:(1)学会整理、归纳。掌握主干脉络,辐射相关知识点。(2)要重视理解,不要机械记忆,学会融会贯通。才能应用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才能在考试中审清题,进行合理的推理。(3)多读多记、巩固记忆,化学知识点和要记忆的内容很多。有些知识需经过反复记忆才能永久性记住,做题时才会用的得心应手,沉着应考,考出好成绩。

二、“启”即在扎实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之上“有所思”,通过积累汇总合并串联相关知识点

《论语?为政》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化学复习同样不复例外,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点的目的就是在于铺垫“思”的基础。有所思,才能有所得。在化学复习第二阶段,教师应该将复习重点转移到“启”的方面来。

承上的目的即是启下。初中化学专题复习分为五个专题进行复习,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不再注重简单记忆性的复习,而要注重对重要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揭示其内涵和外延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尤其是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例如: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分子和原子、单质和纯净物、化合物和混合物、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酸碱性和酸碱度等。这些概念的应用试题往往都是学生在考试中易丢分的地方。所以,在复习中应对这些概念仔细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在具体情境中加强对概念和原理的灵活运用。

科学探究的专题复习,是以化学实验为依托的试题,这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复习中应明确实验考查要求,掌握大纲中规定的实验:(1)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2)掌握使用仪器、实验操作的技能;(3)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常见气体,常见的酸、碱、盐等;(4)能对问题的可能的答案做出猜想或假设,能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重点复习实验探究,如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对容器内压强增大或减小相关内容的探究,辨别黄金饰品的真假等。

自2005年河南省课改后的中考试卷把过去的化学计算变为综合应用题中的一部分内容的考查,分值也从5分降为3分化学计算对于中考来讲,计算的总体难度下降,但是对计算能力的要求并没有降。对应的措施是(1)认真审清计算题的题意,从自己的知识网络中找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2)从题意中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遇到混合物的质量一定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再计算。(3)通过典型的例题来提高审题的准确性和做题的规范性,做到思路清晰、步骤规范、答案准确;(4)让学生总结出解题的规律;(5)关注本年度与化学有关的国内、省内的重大事件相关内容的有关计算。

三、“链接”即在横向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纵向知识点串接,打造系统知识体系,冀求知识点的“薄发”之功

苏轼在《杂说送张琥》提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通过对基础知识点的重点掌握和知识点体系的横向汇总,通过大量而充分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主体必然会自我要求在化学复习之中达到“薄发”的思维欲求。

第3篇

关键词:分组 合作学习 化学教学

当今社会是一个崇尚个性的社会, 也是一个崇尚合作的社会。个性使合作成为必要和可能,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能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此大背景下,合作学习便诞生了。合作学习可以将一般的学习落到实处,它要求合作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相互沟通和彼此帮助,形成团结和睦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学效果的最佳化。本文拟简要介绍分组式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引言

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和合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个人责任感,协调人际关系。而分组式合作学习则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的任务由组内成员共同分担,通过过组内的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统一的结论,在思想上达到共鸣。在初中化学学习中采用分组式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且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 分组式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

1、将所任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基本组,组的多少按学生具体情况和活动内容自行决定。原则上老师安排,也可学生自由组合(实践中发现自由主合活动开展情况较好,但必须保证有一名学优生)。

2、各小组内选出一名领导者(小组长),负责本组的活动安排。

3、课前将学习的材料分配给每个小组,让每个组内成员熟悉所分配材料并提出至少一个自己想知道(疑惑的)的问题。

4、各小组长收集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先组织讨论。不能解决的,汇总专家组(学优生组成且每个小组至少一名成员,科任教师带队)讨论。

5、解散专家组,回复基本组,并由专家组成员进行组内交流。

6、课堂教学答疑并进行检测。

三、分组式合作学习的应用

1、研究对象和内容

选取初三年级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像,两班分别为58人。选取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作为研究内容。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进而得出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总结归纳出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概念。学习的重点集中在电解水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上。

学习时间为一个课时。学习方式为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法及学生自学;实验班采用分组式合作学习。

2、 分组式合作学习的组织过程

将实验班分成8个组,每组8人,其中两组为9人。课前让学生自己先预习教材内容――水的组成,经过思考后提出至少一个自己想知道(疑惑的)的问题交到小组长处。

小组长汇总后进行初步整理并组织组内成员进行讨论、交流,对问题进行处理。小组讨论问题举例:1、为什么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2、检验电解生成的气体时,为什么要控制玻璃管活塞的开启速度,使气体慢慢的放出?如果气体快速放出,对实验会有什么影响?3、为什么在点燃氢气前要进行验纯?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等等。

各小组长将组内所遇到的困难问题(组内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上交到教师处,教师组织专家组进行讨论、交流。完成答疑后,解散专家组学生,使其重新回到基本组并负责解决组员的疑难问题。专家组讨论问题举例:1、如何知道氢气中混有一定里的空气或氧气?2、为什么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3、电解时,为什么是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等等。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并对学生所提之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并测试学习结果。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班级的成绩较高于对照组班级的成绩。

通过实验表明,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材料,对照组班级的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学习形式,学生很难进行真正的自主学习。而在分组式合作学习的模式中,由于每个学生在对教学内容和材料的预习后,必须至少一个自己想知道(疑惑的)的问题,并在组内论文,交流。这使得学生在压力和责任心的驱使下,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认真讨论、做笔记并进行反思。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合作的意识。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回头看” 策略

初中化学虽然是启蒙学科,但对初中生来说,知识点比较繁琐。因此,有的教师往往乐于将知识点教授一遍再进行练习,即进行“回头看”。教师总结得很全面,分析得很细致,条理分明,节奏紧凑,时间非常容易控制。但是,实际教学中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停留在原有水平上:教师在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对学科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缺少判断、选择的思维过程。时常有学生感叹:上课听懂了,自己遇到题目根本不会做。为了改变这种情形,提高“回头看”内容和学生参与度的匹配性,研究“回头看”的有效性十分必要。

“四段一案一回头”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和核心工程,是我校打造“自主、灵动”高效课堂的关键。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努力践行这一理念而进行具体实施的时候,我摸索了一些“回头看”的策略。

1.重视5分钟小练习

现代教学心理学、教育统计学表明:学生课堂思维的水平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前10分钟内,学生的思维逐渐集中,所以应力求在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题上,加大输入的强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有趣味的课堂小练习能迅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化学学科特点上看,很多知识点比较繁杂,在系统复习时很难周详实施,而5分钟的时间正好可以解决这样的一个个小课题。每课小小的一回头,有利于记忆的加深,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初三化学课堂趣味小练习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以下主题:(1)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其原理;(2)阅读短文,分析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4)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分析;(5)氧气、二氧化碳、水的基本性质;(6)氧气、二氧化碳的获得、装置、用途;(7)水的净化方式,硬水和软水的区分;(8)用微粒观点解释一些生活现象;(9)常见物质的构成微粒;(10)通过微观图例分析物质变化中微粒的变和不变、物质的类别;(11)看图观察原子形成离子时微粒体积的变化;(12)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13)常见化学用语及其意义,包括元素符号、微粒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14)物质分类;(15)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及其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16)常见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简单判断;(17)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18)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9)金属性质、合金特性;(20)生铁冶炼原理;(21)铁生锈的条件;(22)碳酸盐的检验;(23)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的变化;(24)溶液的形成,以及几种常见溶液中的存在微粒;(25)一些水溶液的性质;(26)溶液的组成;(27)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8)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液组成、溶解度的计算;(29)酸碱度和酸碱性的区别、联系;(30)常见物质的电离;(31)常见酸碱盐的性质;(32)铵态氮肥的检验;(33)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34)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35)光合作用及其能量变化和葡萄糖氧化放热;(36)淀粉检验;(37)蛋白质性质和检验;(38)材料种类;(39)酸雨的形成。

2.以解决问题为主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能激活人的思维,推动人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从学生的角度看,愉悦地解决问题是产生学习愿望的根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问、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问题中发现自己的缺漏,从而主动参与“回头看”,提高“回头看”的有效性。

例如,在酸碱盐的教学中,“回头看”可以设计运用物质的不同物理、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然后根据这个情境,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出最佳方案。比如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区别方法有哪些?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如何鉴别?厨房里的食盐和纯碱有哪些区分方法?如何实现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CuCuSO4,Ca(OH)2NaOH,等等。这些“回头”内容,学生积极参与,互相纠正、补充,气氛很活跃,既能达到梳理知识的目的,又能提炼出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

3.不断整合教材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提出,学习和做学问,都要“从薄到厚,从厚到薄”。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日积月累,知识变厚了,而对知识的统摄梳理,即是从厚到薄。在“回头看”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精心选择,用一种物质或者多种物质巧妙地对多章节知识进行串联整合,形成有效迁移并且内化吸收。

比如:在进行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第二课时的教学时,可以从氯化钠这种物质入手,引导学生在回头看时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

教师:取氯化钠固体。请同学们根据前面所学,说说对这种物质的认识。

学生:氯化钠化学式NaCl,钠元素+1价,氯元素-1价。

学生: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钠离子符号Na+,氯离子符号Cl-。

学生: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没有变化。

学生: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是1∶1。

学生:氯化钠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微粒是:氯离子、钠离子、水分子。

……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那么,如果有一瓶氯化钠溶液经测定,溶液中钠离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是1∶30,则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

又比如,在完成生铁的冶炼后,可以通过这样一道推断题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回头看”,

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序梳理,建立联系,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E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已知C与丙均为黑色粉末,C和E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丙和D,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试推断:

(1)C物质的化学式?摇?摇 ?摇?摇;D物质的化学式?摇?摇 ?摇?摇。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甲+B:?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甲E:?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

甲C:?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

总之,在“回头看”中,将教材知识点不断加以重组、改造,从新的角度把知识串珠织网,不仅易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实践证明,这种整合形式比单纯将知识点教授一遍再进行练习有效性更高。

4.联系生活

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根据这个理念,课堂教学中的“回头看”必须联系生活,适当联系社会热点,联系化学生产工艺,通过一些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实际事例,把化学问题嵌入其中,让学生学到活生生的化学知识,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或增强资源观念、环境观念、是非观念,也增强社会责任感。

例如:载人航天工程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舱内气体净化就是其中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准备探究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的方法。

查阅资料:

超氧化钾固体(化学式KO2)可做氧气源,用于呼吸面罩,供水下、矿井、高山、高空作业时使用。利用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的原理,可作为密闭系统(如潜艇、宇宙太空舱等)的氧气再生剂。

提出问题: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转变成氧气的方法是什么??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除了生成氧气以外,还生成什么?

猜想与假设:(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是氧气和化合物X,X中一定含?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元素。

实验验证:

(2)兴趣小组同学设法排尽A中的原有空气后依次连接装置A、B、C进行实验(仪器b为U型管,超氧化钾)。装置A的作用是?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按装置A,B,C依次连接,在C装置的后面连接一个量筒,收集氧气所排出的水,可以粗略测量氧气体积,但小敏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利用该装置测得生成氧气体积偏大的最主要原因是?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3)小米同学在B装置和C装置之间连接一个与装置C相同洗气瓶,瓶中放半瓶澄清石灰水,反应刚开始瓶中出现很多气泡但石灰水几乎没有浑浊,过了一段时间后,石灰水出现大量的浑浊,这一现象说明?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5.建立题库资源

题库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学生的错题。错题呈现了学生知识接受上的疏漏。经过“回头看”对错题的讲评更正,学生可以准确完善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每次批改作业时应对学生易错题进行汇总并且再次进行备课,然后作为“回头看”的重要内容。这样有的放矢,可以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另外,教师应该善于识别习题的功能,尽可能提高习题的使用功能。“回头看”的题库资源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不断与时俱进,不能简单照搬照抄各种参考书和各类中考题,坚决摒弃耗费师生大量精力的旧题、偏题、怪题。

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对有效“回头看”的策略研究属于初级阶段,需要全体同仁不断探索、相互借鉴,努力促进教学质量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备课方面

把课备得精、备得细,是保证课堂效率的首要前提。备课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如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实验、备重点难点、备问题设计和教学方式等。把知识脉络理清理顺,同时要特别注意思维引导,即教师一堂课要用什么思路引领学生理解知识,怎样更易于学生理解,最后的知识着落点怎样能尽可能地少和轻。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弄清楚,学生认为难,难在哪里,哪里突破不了。

二、上课方面

1.认真组织教学。提前进入教室,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所谓的准备包括教材、笔记本、练习本以及思想上的准备。

2.激发兴趣,培养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乐学。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兴趣,对于新开科目尤其重要,教师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

3.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必须根据课堂实际灵活决定哪些该讲,哪些计划讲却可以不讲或少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多进行思维引导和方法指导。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并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

三、作业布置方面

1.要控制作业量。作业太多学生就容易应付,要不就抄,抄的时间长了,就不会思考了。

2.要控制作业的难度。太简单学生不在乎,太难学生不会做就干脆不做,作业起不到应有作用。

3.要精选题。选一些与课堂新授知识有关的重点题、典型题以及促进学生从不同侧面理解主干知识的题目,考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4.要进行一些有必要的重复,必要的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这样可以巩固知识。但是不必要的重复一定要避免,否则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

5.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布置作业。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就做最基本的,比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配套习题认真做。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要求配套习题认真做;对于学习比较轻松的学生,要求要高,注重知识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6.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

四、质量检测

1.即时检测。课堂上,利用课堂前几分钟的时间默写,检查上节课所学化学用语,写完收起来等讲完新课学生做练习的时间,当堂改出来,进行反馈。

2.阶段性检测。学完每一个单元,都要对学生进行测验,并且认真批改,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了平时的测验。

3.在课堂上处理习题时,老师要少讲,让学生起来讲,尽量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对于重、难点知识,最好的突破就是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解决问题。

4.每次测验完,都要有目的的找一些学生谈话,及时给以肯定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并和他们一起制定下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

五、适当的激励机制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并能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高效的有效方法。

在当前课堂教学时间如此短的情况下,要想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预习是学习的起点,在听课之前把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先学,了解学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同时,把预习过程中感觉有困难的地方做标记,上课时可作为重点听讲。

2.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经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不懂的地方作为上课的听讲重点,这样听讲效率比较高。听讲时要认真作好必要的课堂笔记,把教师讲的重点知识与知识形成过程记录下来,已备复习时用。课堂上要及时配合教师,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教师的思维。认真听讲,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就要把它完成。下课前要把本节课重点知识进行回顾,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问老师。

3.课堂反馈。做题时必须强调的是做而不是抄。教师讲评过的题尽量做到不再出错。

4.复习课时,要事先把知识点进行分类汇总,使散碎的知识能够前后衔接起来。比如,对溶解度的复习,把有关这部分的习题汇总起来进行复习,这样知识点比较集中,遇到问题时,及时问老师,但必须经过自己思考后再问。拿到题目时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并做好与题目相关的知识储备,自己先做,做题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再及时问老师,这样经过思考再问就会产生顿悟。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化学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98

高中化学各个部分的理论教学内容具有共同的特点,从这些特点出发,决定了基本理论教学的共同教学规律。因此,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师要深刻地理解各个部分基本理论的本质内容,采取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逐步推进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为学生的化学能力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就共同来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基本理论的特点及其教学方法,希望为广大化学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些许借鉴。

一、高中化学基本理论的特点

(一)基本理论的思想性

高中化学的基本理论在教材内容中突出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例如,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教学中要着重抓住随着原子序数的改变而出现的各化学元素在性质上的变化,培养学生关于自然界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过程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指出元素一般都具有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两种性质。如果以非金属性为主的则为非金属元素,以金属性为主的则为金属元素。通过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相对性的分析,帮助学生建立“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位置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和“矛盾统一”等观点。同时,又要使学生对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二)严密的逻辑性

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很强,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教材,教师在讲解和分析时要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电解质通溶液理论时,为了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结构上的不同,可以从导电性的强弱来分析。溶液导电性的强弱跟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多少有关。从这一点出发,分析离子化合物和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由于键型的不同,在水中受水分子的作用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得出强弱电解质的区分是由于键型的不同所引起的结论。典型离子键化合物如强碱、大部分盐类,以及强极性键化合物等,在极性水分子作用下能够完全电离,导电性很强,是强电解质。而弱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在水中仅部分电离,导电性较弱,是弱电解质。再从离子在相互碰撞时又互相吸引重新结合成分子,导出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个可逆反应,由此推导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在教学过程中用这样的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基本理论的抽象性

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例如,物质结构理论中的电子云、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化学键、分子结构等内容都很抽象,常会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建立起有关的理论模型。根据化学基本理论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或许是有益的。

二、基本理论的教学方法

(一)分析和处理教材,正确讲清基本理论

对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首先要认真地分析和处理好教材,分清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最根本的,哪些是由此引申出来的,从而抓住主要矛盾,把握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把教材中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讲清楚。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详略适宜。例如,电解质溶液的教学内容的学习难度较大,其汇总第一部分主要讨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从电离平衡引出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概念,定量地说明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程度。从水的电离平衡引出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再在水的电离平衡的基础上学习盐类的水解。这一章的内容虽然比较多,但有一个最基本的论点,那就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其他一系列的理论都是从这个基本论点展开的,只要讲清这个关键内容,其他内容就能迎刃而解了。

其次是要抓住化学基本理论的内在联系,使基本理论知识系统化。化学基本理论在很多内容是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在学习某一理论知识时要运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作前导,做到新旧知识紧密联系。学习到一定阶段时,还要讲有关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和归类,使之系统化。

(二)紧扣教材内容,注意基本理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新课改后的化学教材内容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将教材规定的基本理论知识讲清楚,不要任意延伸和拔高。同时,还应注意同一个化学理论知识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在每个阶段都要把握住基本理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例如,物质结构理论,在初中化学中只涉及原子的基本组成和少数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以及核外的电子数的内容,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运动状态和排布规律都是高中阶段要深入讲解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紧扣教材,掌握深度和广度,是教材内容适合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形象的比喻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新课程 错题集

九年级化学的一大特点是:知识点多而散,内容繁杂。这一特点使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知识难以掌握,方法难以寻找,学习的兴趣难以提高。因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技巧,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乃成为摆在农村化学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许多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让学生构建化学错题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那么,如何构建和有效的利用化学错题集呢?下面我谈以下几点:

1.构建化学错题集的原因

首先,错题集是对自身错误的系统汇总。可能很多人会说,这些错误就让它放在卷子上不也一样吗?将来看卷子就是了。其实,不然。当我们把错误汇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规律性,尤其是当我们对错误进行了总结之后。比如:我们将化学错题集上的问题总揽一下,可能很容易就发现,一遇到化学用语、有关溶液的计算和酸碱盐的问题时,自己就很容易出错,那么,我们在这部分的基础方面就需要下点功夫了!

其次,很多学习比较浮躁的同学满足于知道自己这道题错了,但是,认识往往不是很深。有时,即使让他马上重新做一遍,可能还是拿不到满分,其关键是步骤和过程。这时,建立错题集,将错题抄录下来,并重新分步解出就显得很有必要了,而且能够起到巩固作用。

2.构建错题集的方法

2.1 选题。构建错题集的关键在于选题,并非是把所错的题目通通记录下来,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1 记下自己认为重要的和容易忘的知识点。

2.1.2 记下联想到的知识。复习时,看到某一个知识点,你可能会联想到曾经做过的一道与该知识点紧密相关的习题。这时要把该知识点和与之相关的题记下来。

2.1.3 记下规律性的知识。如: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元素周期表的变化规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等等。这是记的重点,即使会了,也要整理一下。

2.1.4 记下特殊的知识。可以说,考试一半是考规律,一半是考规律中的特例。规律好记,但特例就容易忘。如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金属的锈蚀、氢氧化钙的溶解度等等。

2.1.5 错题集上也可以记载一些非常典型、考查知识全面、解法灵活多样的优秀习题。

2.2 根据不同的错题特点,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2.2.1 尚未理解、掌握的。这类习题往往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弄清题意,找到解题关键、理清解题思路、原则、方法等。然后在习题旁注明简要解题过程或关键。但更为重要是从解题过程中出的解题规律,也应收录在集,以达到举一反三。

2.2.2 特别易错题。这类题关键是如何抓住关键,要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更为重要的是要从学生心理上来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如急噪心理、恐惧心理、失落心理、标尺心理等等,在以后的学习中如何避免这些不正常的心理状态,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2.3 难记题。这类题型往往需要学生及时总结并不断补充。教师首先教会学生如何从外界获得信息、整理信息,其次要指导学生把看似乱如麻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有效地发展能力。同时注意应用一些记忆技巧:韵语记忆法、分类记忆法等。

同时当老师讲解出正确答案时,要学会用不同颜色的笔随着老师的讲解,在原题下面空白处记下自已没有做出来或做错的原因分析,最后按老师讲的正确思路,一步一步地把原题做一遍,以便加深印象和逐步形成能力。如果此题有多种解题思路,可以在旁边用另一色笔把几种解法的简要思路写上。并定期所犯错误进行归类整理,把它们分成知识型错误、思维方法型错误、运算错误等几部分。这个过程是我们再学习、再认识、再总结、再提高的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加牢固。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的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解绝问题的方法及技巧,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通过构建错题集确实能够起到很大作用。但是,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一些不良的习惯,树立一种正确的学习观。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做好、用好错题集是自己学习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第8篇

从生活和学科的视角看待糖类,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的旧知和新知产生碰撞并促进知识体系重组;教学设计中多处用化学视角理解生活中的糖;强调学科观念建构,特别彰显变化观和能量观;渗透科学阅读的学习策略,将科学新闻、社会报道、化学史、科学数据等文本,作为教科书之外的学习资源。

[关键词]

化学性质;科学阅读;能量;生活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基本营养物质》是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学与生活实际的重要连接点,我们选取了糖类这种人类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此时学生已经学习过甲烷、乙烯、苯等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也了解了乙醇、乙酸这两种生活密切关联的烃的衍生物,继续学习糖类等基本营养物质,可促使必修阶段有机物的知识体系相对完整,也为以后学习选修做准备。

学生在小学科学和初中生物及化学阶段就已经接触了糖类,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不少认识,但也存在着一些错误前概念。良好的认知基础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而课堂之内的正式学习更有必要修正学生的科学前概念。

由于糖类的结构和性质错综复杂,必修阶段教学不宜在结构上盲目拔高,课标建议要从生活经验和实验探究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所以我们着重将糖类的性质和用途紧密联系,结合化学史、新闻、生活经验、明星食谱等文本素材,引导学生联系基础知识开展科学阅读,尝试以各种糖类性质的应用串联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学习意义,凸显对事实证据的阅读分析以及随之带来的逻辑推理,这是尝试的一种创新。科学阅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分为先存知识的唤起,知识概念的完善和分享式阅读三个阶段,而不只限于情境的简单呈现。

但如果一味停留于联系生活科普化,不免失去了化学味道。所以从体现化学性质的多元变化以及体现应用意义的能量释放,两个角度帮助学生强化学科观念,是本设计反复强化的线索和思想。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必修二糖的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我们的设计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所以并没有割裂两课时;适当拓展内容,也意在丰富中学生在必修阶段学习有机化学的实用性,强调学科观念和学科逻辑。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糖类的常见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及主要性质。

(2)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基本鉴别方法,能简单辨别葡萄糖和果糖。

(3)了解糖类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以及糖类摄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结合化学史,生活经验,实验探究等基本方法,讨论交流,了解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的主要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辨识科学信息真伪,追求科学逻辑思维。

三、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回顾旧知

【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你们吃糖了吗?请谈谈在初中阶段你对糖化学的了解。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糖的已有认识,活跃学生思维。

(二)基于糖类化学式的分类和归纳

【教师】请同学根据所查资料,将糖类分类汇总。

【板书】

[分类\&元素组成\&代表物质\&化学式\&来源\&______糖\&\&葡萄糖、______\&\&______、\&______糖\&\&蔗糖______、\&\&______、\&______糖\&\&淀粉______、\&\&______、\&]

【过渡】根据表格填写情况,老师进行补充说明。

【教师小结】如何根据化学式初步判断单糖、双糖和多糖?

【过渡】这些糖类的化学式有什么特征,有什么规律可循,我们能不能归纳出一个通式来代表所有糖类?

【学生】发现规律,总结

【教师】是不是糖类都符合Cn(H2O)m这个公式?是不是符合这个公式的就是糖?

【学生】讨论、回答。

【补充】符合这个公式的不一定是糖,前面所学乙酸的化学式C2H4O2就是一个典型的反例。

鼠李糖的化学式C6H12O5:它是糖但是它的化学式不符合糖类的通式。

【教师小结】通式的应用是有限度的,因此糖类大部分通式是Cn(H2O)m,但不是全部。

【设计意图】作为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糖的已有认识,并更正部分错误前概念。

(三)从结构上辨别葡萄糖和果糖

【板书】绘制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式

【教师】葡萄糖和果糖,它们都是单糖。它们的化学式都是C6H12O6,但是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请同学们观察并发现结构式上不同的地方。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它们的官能团不同,结构不同。葡萄糖含有醛基,果糖含有酮基。两种物质拥有相同的化学式但是却拥有不同的结构,我们称之为同分异构体。

【教师】糖类中除了葡萄糖和果糖,还有哪些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做出猜想。

【教师小结】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但淀粉和纤维素不是,因为它们化学式不能确保一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两者的结构式,发现官能团差异,由此发现结构不同。它们是什么关系?这是学生脑海中的疑问,老师从而强化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必修阶段学生对醛基和酮基并不熟悉,但是简单提及、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是有必要的,不只是为选修做铺垫。更是为了建构学科观念必经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有机化学的复杂性是结构决定的。

(四)应用广泛的葡萄糖特征反应

(1)血糖检测――斐林试剂

【教师】有同学知道医院里血糖检测的原理吗?根据血糖试纸的变红程度,就可以大致推断出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高低。

【学生】回忆生物知识。

【演示】呈现照片或实验演示:实验过程中蓝色Cu(OH)2变成了砖红色沉淀。

【教师小结】葡萄糖的醛基决定特征反应,Cu2+变成了Cu+被还原。因此葡萄糖是一种还原糖。斐林试剂检验葡萄糖,作为葡萄糖的特征反应之一可以用来血糖检测。

(2)镀银的原理――银镜反应

【科学阅读】阅读科学史:13世纪后半期,威尼斯人制得了玻璃镜子,后来变为水银镜子,但因为水银有毒。直到一百多年前,人们才想出一个法子用金属银来代替水银镜子。在硝酸银的氨水溶液里加进去葡萄糖水,葡萄糖水把看不见的银离子变成银微粒,沉积在玻璃上做成银镜子。

【教师】根据该原理实验室里如何制银?

【演示】在银氨溶液中加入葡萄糖溶液,水浴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再次强调葡萄糖的还原性。并拓展以前家里用的水瓶胆,利用银镜反应的原理。

【设计意图】了解必修里的葡萄糖,一是对醛基的初步认识但不必深究,二是对有机化学中氧化还原的深入了解,不用太纠结于葡萄糖的氧化产物,却可以通过反应对象无机物的化合价改变来体会葡萄糖的还原性,这是学生建构变化观的重要过程:从初中分别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到必修一中整体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再到有机化学学习中重新“割裂”氧化和还原――这种回归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深层理解的必经阶段。

(五)由提供能量提到糖类的水解反应

【过渡】糖类对人类的最大意义是提供能量

【科学阅读】提供数据资料:“游泳界传奇人物、22枚奥运金牌得主菲尔普斯的一日食谱与众不同。早餐:3个煎蛋三明治、2杯黑咖啡、5个鸡蛋饼、3片法式吐司面包、3块巧克力小煎饼和1碗玉米粥。午餐:约455克的意大利通心粉、2个火腿奶酪三明治和特制的能量饮料。晚餐:约455克的意大利通心粉、1大块比萨饼和特制能量饮料。”

【提问】为什么菲尔普斯没有像很多其他运动员一样大鱼大肉补充高蛋白营养食品?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愿意结合自身经验谈下么?

【学生活动】发言

【补充】菲尔普斯的食谱中有很多碳水化合物,比如面包、小煎饼、通心粉等。这样的饮食结构特别适合菲尔普斯这样的运动员。人在运动时所需的能量来源有三种,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其中,通过食物摄入的糖变成血糖,而血糖供给能量的速度是最快的。也就是说,喜欢运动的人一旦有需要,其体内的糖将在第一时间变成能量“冲上去”。所以,人们如果经常从事短跑、游泳等需要短时间内爆发很大力量的运动,就应该多吃些碳水化合物,好保证能量的及时供应。

(1)如何最快获得能量――直接摄取葡萄糖

【科学阅读】提供新闻素材作为情境:2016年合肥某医院一医生在手术室内连续工作24小时,手术结束后疲惫不堪直接坐在地上喝葡萄糖液。

【教师】单糖是糖类水解的最终产物,单糖不发生水解反应。糖类水解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恢复精力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接受葡萄糖。

【板书】葡萄糖在人体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科学阅读】提供新闻素材作为情境:各类葡萄糖燃料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

【提问】如何设计葡萄糖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设计意图】具体事实的学习,是化学能量观形成的发展和基础,没有一定的事实积累,很难形成一定的化学能量观。(1)当实验无法表征葡萄糖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时,科学阅读的文本就成为一种间接素材。从最初的葡萄糖人体摄入,到葡萄糖燃料电池的前沿进展,给予科学视野的同时,更加引领学生对能量的转换途径有了更深认识。

(2)蜂蜜的水解切入到蔗糖的水解

【阅读材料】甜言蜜语,蜂蜜是甜滋滋的。蜂蜜可以减肥美容补充能量,恢复疲劳,蜜蜂从花中采得花粉,花粉中含有蔗糖,在体内多种转化的作用下,把花蜜中的多糖转变成人体可直接吸收的单糖葡萄糖、果糖。

【教师】根据阅读材料,填写下列表格,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蜂蜜\&反应物\&催化剂\&生成物\&应用\&\&\&\&\&]

【实验探究】取1mL 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min后取少量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调溶液pH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煮沸3~5min,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代表书写蔗糖水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拓展提问】为什么我们不直接使用蜂蜜来做这个实验?

【设计意图】没有单独通过实验室中蔗糖的水解来说明双糖的转化,而是另辟蹊径,结合蜂蜜的制成来讲述蔗糖的水解――蜂蜜主要成分是蔗糖,不能发生和葡萄糖类似的反应,但是它水解后的产物有葡萄糖,可以根据葡萄糖的特征反应来判断,所以就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出双糖的水解反应方程式。

(3)多糖的水解供能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罗列其他糖类的水解。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畅所欲言。

【补充】淀粉和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

板书:多糖水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教师小结】糖类在实验室中水解常用H2SO4作催化剂,在动物体内水解则是用酶作催化剂。纤维素只有在食草动物胃中水解。淀粉可以水解为葡萄糖,为人们提供能量。纤维素帮助人们消化,有些营养学家称之为膳食纤维。

【科学阅读】回顾之前的菲尔普斯的食谱中进行分析:两次出现了“通心粉”。菲尔普斯为何对它情有独钟?

【拓展解析】这和通心粉在胃里被消化吸收的速度较慢有关系。对于喜欢运动的人来说,不应该让主食在胃里消化得过快,否则容易引起血糖的快速升高。而快速升高的血糖水平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又会迅速下降。于是,人又一下子没了力气。反观消化速度慢的食品,它们能够像“缓释胶囊”一样让血糖水平保持在相对平稳的状态,人的运动状态就会相应稳定,因此特别适合喜欢运动的人来吃。除了通心粉,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粗粮、豆类、薯类都是消化速度慢的主食,纤维素含量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淀粉的水解速率。它们比精米、白面更能让人在较长时间里维持不错的体能。

【教师】“饭要一口一口地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为什么吃饭时要强调细嚼慢咽,为什么仓促嚼的米饭味道和细嚼慢咽的米饭味道不一样?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交流,做出猜想。

【实验探究】探究淀粉的水解程度

【学生活动】边做实验,边观察现象。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请根据实验现象,做出相应的猜想。

[现象A\&现象B\&猜想\&变蓝\&未出现砖红色沉淀\&\&变蓝\&部分出现砖红色沉淀\&\&未变蓝\&都是砖红色沉淀\&\&]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通过先前的学习早已了解淀粉的水解反应,因此另辟蹊径,探究淀粉水解程度。影响淀粉水解程度的因素有:时间,温度和试剂的量等。运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可以科学地探究淀粉的水解程度。

【设计意图】围绕提供能量的主线来说明糖类的水解反应,最终还是为了给人体提供能量。化学能量观是一个不断深化、有机联系的结构化内容,因此学生的化学能量观建构应该注重认识和理解的重要性。(2)对于多糖的水解探究,终究还是一种科学方法的训练,化学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教学,需要重视方法教育。

(4)代糖不是糖――不提供能量

【教师】代糖结构和糖类相似,但是代糖不是糖。代糖不提供能量,只提供甜味,糖类既提供能量又提供甜味。

【补充】对于一些嗜甜却又必须要控制糖分的人时,除了控制糖类的摄取外,用代糖代替也是个很好的选择。但代糖不可以吃多,会消化不良。

【设计意图】选修才仔细通过结构来说明代糖不是糖,必修方面就一带而过。糖类在人们的认知中代表着 “甜”和“供能”。为了解决人们追求甜味,但也要抑制摄取糖类过度的问题,人们发明了代糖。但是人们解决了“甜”,也成功使血糖浓度保持稳定,但代糖无法解决“能量”问题,这是一种对比,更是一种观念强化。科学观念形成于学习、实践活动之中,又左右着人们的学习和实践活动(3),所以代糖的补充教学意义更在生活实践之中。

(六)课堂总结

用流程图表示糖类各个知识点。总结糖类是什么,糖怎么转化,糖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合理摄取糖类保障人体健康。

[参 考 文 献]

[1]姚远远,陈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能量观的建构[J].化学教育,2013,(5):7-22.

[2]梁永平.论化学学习中的能量观建构[J].化学教育,2008,29(8):7-12.

[3]何彩霞.对“科学主题”、“科学观念”的认识[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15(3):51-54.

第9篇

①生石灰——

CaO

②熟石灰——Ca(OH)2

③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④食盐——NaCl

⑤火碱、烧碱、苛性钠——

NaOH

⑥纯碱、苏打——Na2CO3

⑦小苏打——

NaHCO3

⑧铁锈、赤铁矿——Fe2O3

⑨赤铁矿——

Fe3O4

⑩金刚石、石墨——

C

⑾干冰——CO2

⑿冰——

H2O

⒀天然气(甲烷)——CH4

⒁酒精(乙醇)——

C2H5OH

⒂醋酸(乙酸)——CH3COOH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

红色的固体——Cu、Fe2O3

、P(红磷)

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MnO2

、铁粉

白色的固体——MgO、P2O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铜)、KCl、NaCl等

黄色的固体——

S

蓝色的固体——CuSO45H2O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溶于酸并二氧化碳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

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

蓝色的溶液——

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

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l2、Fe(NO3)2等含Fe2+溶液

黄色的溶液——FeCl3、Fe2(SO4)3、Fe(NO3)3等含Fe3+溶液

三、常见气体

(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干燥剂的选择:

1、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

、红色固体:铜,

氧化铁

2、绿色固体:

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

氢氧化铜,

胆矾(蓝矾、五水硫酸铜CuSO4.5H2O)

5

、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

干冰,金刚石

7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

、黑色固体:铁粉,木炭,

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

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

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

氯化铜溶液,

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

硫酸亚铁溶液,

氯化亚铁溶液,

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

硫酸铁溶液,

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

、紫红色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三)

、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

二氧化氮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常见沉淀及颜色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

3

浅绿色沉淀-----Fe(OH)

2

蓝色絮状沉淀----Cu(OH)

2

白色沉淀---

CaCO

3,BaCO

3,AgCl,BaSO

4,(

其中BaSO

4、AgCl

是不溶HNO

3

的白色沉淀,CaCO

3

、BaCO3

是溶于HNO

3

的白色沉淀)

白色微溶于水------Ca(OH)

2,CaSO

4

初中化学推断题常用“题眼”归纳

溶液颜色

蓝色:CuSO4

、Cu(NO3)2

等含Cu2+的溶液

浅绿色:FeCl2

、Fe(NO3)2

、FeSO4

等含Fe2+

的溶液

黄色:FeCl3

、Fe(NO3)3

、Fe2(SO4)3

等含Fe3+

溶液

紫红色:KMnO4

溶液

火焰颜色

淡蓝色:

H2、S(空气中)

蓝色:CO、CH4

蓝紫色:S(氧气中)

常见气体

无色无味:O2、N2、H2、CO、CO2、CH4

有刺激性气味:SO2、NH3、HCl

常见固体

黄色:硫磺(

S)

暗紫色:高锰酸钾(

KMnO4)、碘(

I2)

绿色:Cu2(OH)2CO3

(铜绿)

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

红色:Cu、赤铁矿、铁锈主要成分(Fe2O3)

、红磷(P)

黑色:Fe3O4

、CuO、MnO2

、C

粉、Fe

白色沉淀(可溶于酸)

:CaCO3

、BaCO3

、Mg(OH)2

白色沉淀(不溶于酸)

:BaSO4

、AgCl

3

元素之最

1.地壳(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O)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Al)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Ca

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碳(

C)

其它

1.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

但通入CO2

后变浑浊的溶液不一定是澄清石灰水,也可以是Ba(OH)2

溶液。

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4.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C)

5.吸水后由白变蓝的是无水CuSO4

6.最常见的液态物质是H2O、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7.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CaO

8.常用的食品脱氧剂是Fe

9.与酸反应有CO2

产生的物质是碳酸盐(或NaHCO3

10.与碱反应(研磨)有NH3

产生的物质是铵盐(铵态氮肥)

11.常温下唯一有氨味的铵态氮肥是NH4HCO3

(碳铵)

一些常用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H2O-18

;CO2-44

;CaCO3-100

;HCl-36.5

;H2SO4-98

;NaOH-40

;Ca(OH)2-74

一些物质的俗称

NaOH-

烧碱、火碱、苛性钠;

Na2CO3-

纯碱、苏打;

NaHCO3-

小苏打;

Hg-水银;

CO2-

干冰;

CaO-

生石灰;

Ca(OH)2-

熟石灰、消石灰;

CaCO3-

石灰石、大理石;

CH4-沼气、瓦斯、天然气;

C2H5OH-

酒精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

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除CO2

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

溶液、KOH

溶液、碱石灰等

除HCl

气体可用:

AgNO3

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

溶液、KOH

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二)、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

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

还原CuO、Fe2O3

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

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

CO

点燃烧掉;

SO2、NO2

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

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

-

5%

NaHCO3

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

要除的杂质:水蒸气(

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

要除的杂质:水蒸气(

H2O)、氯化氢气体(

HCl,盐酸酸雾)

(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

要除的杂质:水蒸气(

H2O)、氯化氢气体(

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

浓流酸、CaCl2

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

和CaO)、生石灰、

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

气体的试剂:

AgNO3

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

溶液(或固体)、KOH

溶液(或固体)[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

气体反应]

(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

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

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

象:黑色CuO

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

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

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

中。现象:黑色CuO

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

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

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Mg+O2

=

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点燃

S+O2

=

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

点燃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

C+O2

=

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点燃

2C+O2=

2CO

现象:燃烧现象外,其他现象不明显

点燃

4P+5O2=

2P2O5

现象::生成白烟

点燃

3Fe+2O2

=

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MnO2

2H2+O2

=

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2H2O2

=

2H2O+O2

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MnO2

2HgO=2Hg+O2

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2KClO3

=

2KCl+3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KMnO4

=

K2MnO4+MnO2+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点燃

跟氢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

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Zn+H2SO4==ZnSO4+H2

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

Mg+H2SO4==MgSO4+H2

现象:同上

Fe+H2SO4

==FeSO4+H2

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2Al+3H2SO4

==Al2(SO4)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

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H2+CuO

=

Cu+H2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

高温

2Fe2O3+3H2

=

2Fe+3H2O

现象: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银白色

点燃

跟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C+O2

=

CO2(

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生成能让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高温

2C+O2

=

2CO(

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不明显高温

高温

C+2CuO

=

2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3C+2Fe2O3

=

4Fe+3CO2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黑色的固体减少,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CO2+C

=

2CO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

点燃

3C+2H2O

=

CH4+2CO

现象:生成的混和气体叫水煤气,都是可以燃烧的气体

点燃

跟二氧化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

=

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a(OH)2+CO2

=

CaCO3

+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CaCO3+CO2+H2O

=

Ca(HCO3)2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

Ca(HCO3)

=

CaCO3

+CO2+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Cu2(OH)2CO3

=

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2NaOH+CO2=Na2CO3+H2O

(也可为KOH

现象:不明显

CaCO3

=

CaO+CO2

现象: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跟一氧化碳有关的,但同时也跟二氧化碳有关:

高温

Fe3O4+4CO

=

3Fe+4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FeO+CO

=

Fe+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Fe2O3+3CO

=

2Fe+3CO2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

高温

浑浊的气体生成

CuO+CO

=

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跟盐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NaOH(

也可为KOH)+HCl==NaCl+H2O

现象:不明显

HCl+AgNO3==AgCl

+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这个反应用于检验氯离子

CaCO3+2HCl==CaCl2+H2O+CO2

现象:

百色固体溶解,

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a2CO3+2HCl=2NaCl+H2O+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aHCO3+HCl=NaCl+H2O+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固体逐渐溶解,形成黄色的溶液

Fe(OH)3+3HCl=FeCl3+3H2O

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形成了黄色的溶液

Cu(OH)2+2HCl=CuCl2+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形成黄绿色的溶液

CuO+2HCl=CuCl2+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黄绿色的溶液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

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硝酸一般具有氧化性,所以产物一般不为H2

跟硫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NaOH(

或KOH)+H2SO4=Na2SO4+2H2O

现象:不明显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OH)2+H2SO4=CuSO4+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H2SO4+BaCl2=BaSO4

+2HCl

现象: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CaCO3+H2SO4=CaSO4+H2O+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现象:这三个反应现象同与盐酸反应现象一致

Zn+H2SO4=Zn

SO4+H2

现象:同上

Mg+

H2SO4=Mg

SO4+H2

现象:同上

Fe+

H2SO4=Fe

SO4+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3

H2SO4=Al2

(SO4)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跟硝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NO3=2Fe(NO3)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CuO+2HNO3=Cu(NO3)2

+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OH)2+2HNO3=Cu(NO3)2+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NaOH(

或KOH)+HNO3=NaNO3+H2O

现象:不明显

Mg(OH)2+2HNO3=Mg(NO3)2+2H2O

现象:白色沉淀溶解

CaCO3+2HNO3=Ca(NO3)2+H2O+CO2

Na

CO3+2HNO3=2NaNO3+H2O+CO2

NaHCO3+HNO3=NaNO3+H2O+CO2

现象:以上三个反应现象同与盐酸反应现象一致

跟碱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

或HNO3

、H2SO4)=NaCl+H2O

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CaO+H2O=Ca(OH)2

现象:放出大量的热

NaOH(KOH)

+FeCl3(Fe(NO3)3

、Fe2(SO4)3)=Fe(OH)3

+NaCl

现象:生成红棕色絮状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2NaOH(KOH)+FeCl2(Fe(NO3)2

、FeSO4)=Fe(OH)2

+2NaCl

现象: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括号里面的反映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2NaOH(KOH)+CuCl2(Cu(NO3)2

、CuSO4)=Cu(OH)2

+2NaCl

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NH4Cl(NH4NO3

、(NH4)2SO4)+NaOH(KOH)=NH3

+H2O+NaCl

现象:有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

MgCl2(Mg(NO3)2

、MgSO4)+NaOH(KOH)=Mg(OH)2

+NaCl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NaHCO3+NaOH=Na2CO3+H2O

现象:不明显此反应的

Na

换成K

是一样的

Ca(HCO3)2+2NaOH=CaCO3

+Na2CO3+2H2O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此反应把Na

换成K是一样的

2NaOH+CO2=Na2CO3+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此反应的

Na

换成K

是一样的

Ca(OH)2+CO2=CaCO3

+H2O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此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NaHSO4+NaOH=Na2SO4+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

2NaOH+SO2=Na2SO3+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

跟钡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

+2NaCl

现象:有白色的不溶于强酸的沉淀生成

BaCl2+Na2CO3=BaCO3

+2NaCl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但可溶于盐酸和硝酸,其实也溶于硫酸,但生成硫酸钡沉淀,不容易看出来

跟钙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aCl2+Na2CO3=CaCO3

+2NaCl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CaCO3+CO2+H2O=Ca(HCO3)2

现象:固体逐渐溶解

Ca(HCO3)2+Ca(OH)2=2CaCO3

+2H2O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跟几种金属及其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高温

铜:

高温

CuSO4(5H2O)

=

CuSO4+5H2O

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高温

CuO+CO

=

Cu+CO2

现象:

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H2+CuO

=

Cu+H2O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生成

Cu+2AgNO3=Cu

(NO3)2+2Ag

现象:铜表面慢慢生成了银白色金属

CuCl2+2NaOH=Cu

(OH)

2

+2NaCl

现象: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

(OH)

2+H2SO4=CuSO4+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Fe(Zn)+CuSO4=FeSO4+Cu

现象:有红色金属生成

Cu2(OH)2CO3

=

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铁:

Fe+2HCl=FeCl2+H2

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

FeCl2+2NaOH=Fe(OH)2

+NaCl

现象: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4Fe(OH)2+O2+2H2O=4Fe(OH)3

现象:氢氧化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红棕色

Fe

(OH)

3+3HCl=FeCl3+3H2O

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Fe

(OH)

2+2HCl=FeCl2+2H2O

现象:白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Fe+CuSO4=FeSO4+Cu

现象:铁溶解生成红色金属

Fe+AgNO3=Fe(NO3)2+Ag

现象:铁溶解生成银白色的金属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的溶液

Zn+FeCl2=ZnCl2+Fe

现象:锌粉慢慢溶解,生成铁

银:

AgNO3+HCl=AgCl

+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强酸

AgNO3+NaCl=AgCl

+Na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强酸

Cu+2AgNO3=Cu(NO3)2+2Ag

现象:红色的铜逐渐溶解,同时有银白色的金属生成

2AgNO3+Na2SO4=Ag2SO4

+2Na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补充化学方程式:

3Ag+4HNO3(

稀)=3AgNO3+NO

+2H2O

现象:银逐渐溶解,生成气体遇空气变棕色

Ag+2HNO3(

浓)=AgNO3+NO2

+H2O

现象:银逐渐溶解,生成棕色气体

Cu+2H2SO4(

浓)=CuSO4+SO2

+2H2O

现象:铜逐渐溶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FeCl3+Fe=3FeCl2

现象: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

2Na2O2(

过氧化钠)+2H2O=4NaOH+O2

现象:有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生成

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

1.

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2

2MgO

点燃

=

2.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Fe3O4

点燃

=

3.

铜在空气中受热:

2Cu

+

O2

2CuO

点燃

=

4.

铝在空气中燃烧:

4Al

+

3O2

2Al2O3

点燃

=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2H2

+

O2

2H2O

点燃

=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2P2O5

点燃

=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SO2

点燃

=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2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

+

O2

2CO

点燃

=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

+

O2

2CO2

点燃

=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2

CO2

+

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2H5OH

+

3O2

2CO2

+

3H2O

通电

=

二.几个分解反应:

=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2O

2H2+

O2

MnO2

=

14.加热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2CuO

+

H2O

+

CO2

=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2KClO3

2KCl

+

3O2

16.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高温

=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H2CO3

=

H2O

+

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

+

CO2

加热

=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高温

=

19.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Cu

+

H2O

高温

=

20.木炭还原氧化铜:

C+

2CuO

2Cu

+

CO2

高温

=

21.焦炭还原氧化铁:

3C+

2Fe2O3

4Fe

+

3CO2

加热

=

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2C+

Fe3O4

3Fe

+

2CO2

高温

=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CuO

Cu

+

CO2

高温

=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

Fe2O3

2Fe

+

3CO2

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4CO+

Fe3O4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

盐+氢气(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铝和稀盐酸2Al

+

6HCl=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Zn

+

CuSO4

=

ZnSO4

+

Cu

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

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水

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CuO

+

2HCl

=

CuCl2

+

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

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

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

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

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

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

+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

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

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

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

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

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

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

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8)盐

+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

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

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

Na2O

+

H2O

=

2NaOH

加热

=

75.三氧化硫溶于水:

SO3

+

H2O

=

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

CuSO4·5H2O

CuSO4

+

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

CuSO4

+

5H2O

=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