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15:45:2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企业和谐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协调性 一是财务关系是协调的;二是财务活动是协调的;三是财务管理系统与企业其它管理系统是协调的。当然协调性仅仅是一种定性描述,还难以定量化表述。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怎样才算是协调的,只能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并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定量标准。
(二)均衡性 一是财务关系人之间的均衡;二是财务活动的均衡,如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现金流转等的均衡;三是财务管理与其它管理的均衡等。最优资本结构理论可以说是均衡性的具体体现,它体现为资本成本与资本收益的均衡关系。企业财务管理的均衡发展需要在筹资、投资、财务分配、财务关系处理、财务文化建设、财务状况改善等诸多方面得到彼此相适应的全面发展。
(三)稳定性 企业和谐财务管理只有在稳定的前提下才有其长期存在的价值。稳定性是一种抗干扰的能力。如果企业财务管理不具备抗干扰的能力,也就失去了稳定性,也就难以实现财务管理的和谐。企业财务管理的稳定性越好,其生命力就越强。如企业有稳定的销售收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企业就有可能实现和谐财务管理目标。虽然市场不断地变化,企业也能排除干扰,使财务管理处于稳定状态。这就说明企业财务管理的稳定性较强。
(四)优化性 企业财务管理如果仅仅是协调的、均衡的、稳定的,但收益不高,不是处于优化状态,也不能称为和谐财务管理。企业和谐财务管理必须是处于优化状态,即相关财务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处于最大值或最小值状态。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和谐财务管理的优化性是指企业整体达到最优化,而不是局部或个体的最优化。优化通常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优化,并无一个绝对标准。什么样的财务状况算是最优状态,要依据具体情况来分析。构建企业和谐财务管理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要在协调、均衡、稳定的基础上,创造条件,追求财务管理的最优化。
二、企业和谐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互惠、共赢”原则 如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贯彻“互惠、共赢”原则,实质上就已经开展了和谐财务管理。讲和谐财务管理,也是很务实的活动。如果将和谐财务管理作为一种理论层面的认识问题,那么“互惠、共赢”就是实现和谐财务管理的具体方法。
(二)坚持“财权受监督”原则 企业由财务管理到和谐财务管理的建立,还任重道远。仅仅有组织高层的和谐财务管理意识还不够,还需要开展艰苦的工作。特别是对有很大财权支配共同财产的人的监督非常重要。财权无约束是实现和谐财务管理的最大障碍。只有当财权受到监督和约束,和谐财务管理才有可能实现。
财务管理就是理财,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其一般含义就是企业通过对财务关系、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实现理财目标的过程。理财目标对财务工作的开展原则及工作方法具有决定性作用。[1]价值最大化是财务管理中需遵循的重要原则,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价值最大化原则
(1)基本内涵。对于财务工作来讲,价值最大化的内涵可以从下述方面去分析:提升企业价值是现代企业财务工作的重要目的,对于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所以,财务管理的工作目标中就包括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项要求指的是通过优化财务结构、改善经营、结合资金价值以及风险等,以不影响企业稳定发展为前提,实现价值最大化。其侧重点在于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特点在于以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2)科学性。本质上来讲,价值最大化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则是相符合的。[2]后者是经济管理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企业属于社会的一部分,在企业管理能够达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前提下,社会福利也会朝着最大化迈出一大步,因此,企业价值与社会福利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按照产权理论的观点,企业为其所有者与利益关系方所共有。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这些关系方的根本要求就是企业利益最大化。然而,他们却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具体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经营者在负责。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营者属于接受股东委托的管理当局,在其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要为股东的利益考虑;另一方面也在兼顾自己的目标,难以避免地会与股东利益出现分歧。另外,债权人的利益跟上述两方也存在差异。[3]而价值最大化的内在要求与产权理论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有助于理顺各方利益关系,使企业系统高效运转。
(3)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区别。对于股东来讲,企业是其扩大财富的有效途径,但是,这种获得财富的方式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以某企业为例,其资产总值与债务总值分别为8000万、4000万,债务期限5年,市场无风险利率10%。根据期权定价中的BLACK SCHOLES模型进行分析,该企业的股东财富与企业价值分别为3831.1万、8000万。企业后投资了一个净现值-500万的高风险项目,经计算,此次投资后,该企业的股东财富与企业价值分别为4718.9万、7500万。也就是说,企业投资该项目,使得股东财富扩大了,但是,企业价值却下降了(从原本的8000万降为投资后的7500万)。因此,二者是存在一定差别的。
三、价值最大化原则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作为现代企业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价值最大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主要应用在投资政策、筹资政策、股利政策等方面,本文尝试对此进行简要阐述。
(1)投资政策方面的应用。一般来讲,企业价值的表示方法为DCF法,即折现现金流量法。价值最大化可以看作是贴现自由现金流量在一定风险条件下的最大化。投资决策是一个项目目标实现的前提,所以企业均对此比较慎重,而这其中就应用了价值最大化原则。例如,当前的投资决策中多以净现值、内涵报酬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对于备选项目来讲,可以它们的折现值与投资额间的差值比较为依据,选取其中比较高的那个。在投资额已经被限定的情况下,备选方案就是其中现金流入回报率较高的那个。证券投资和项目投资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决策时都应用了DCF算法。对于投资政策来讲,价值最大化还可以起到目标指引以及定性导向的作用。部分长期项目需要较高的初始投资,且这部分的投资对其以后的发展影响非常大;还有某些特殊项目,短期内很难获得投资回报,成效往往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出来。对于上述项目,在投资决策中不能只看短期收益,而是要立足长远发展,遵循价值最大化原则,对备选项目进行科学比较和合理筛选,避免因为初期投资高或者起效慢而错失投资良机。
(2)筹资政策方面的应用。筹资是企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企业筹资时,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一般包括筹资方式以及各部分比例等,筹资决策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的。筹资决策中最终选择的筹资方案将会间接影响到企业价值,所以,决策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融资方式可分为两种,即债务筹资以及权益筹资。这两种筹资的比例不同,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造成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筹资决策中的价值最大化原则指的就是要适当调整筹资比例,以优化资本结构,进而带动企业价值的提升。相关研究表明,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选择的筹资比例不同,其资本结构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企业通过比例选择,能够限制资本结构,进而寻求发展的最优结构,提高企业价值。所以,筹资政策方面的价值最大化原则主要应用在筹资比例调整方面。
(3)股利政策方面的应用。当前,很多关于财务工作的研究都是针对股利政策开展的,研究中的基本论点分为两种:一为股利无关。二为股利相关。归根结底,这两种论点的根本不同就是盈利分配与企业价值究竟是否存在关联。对于股利政策来讲,企业价值就相当于一个方向标。若实践能够证明企业价值会因为盈利分配而出现好的变化,那么企业在发展中就会试图通过调整股利分配比例来达到提升价值的目的;但同时,若实践不能证明盈利分配可以给企业价值带去积极影响,那么企业同样也会对股利政策进行相应调整。价值最大化原则在企业股利政策方面的应用,实际上就体现在股利分配上,分配形式的差异就是企业追求更高价值的表现。企业往往会以股票分割为手段,对每股市价进行调整,以激发投资者的股票购买欲望。借助此种手段,企业能够实现对股票价格的有效控制。所以,为了提高价值,企业通常会将其控制在某个特定范围,以保证其与发行数相乘结果最大,即以乘积最大化带动价值最大化。另外,考虑到市场低谷的影响,为了稳定股票市值,也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企业可以股票回购为手段,保证其价格。同时,这样做也能够提升投资者的信心。股票回购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调控手段,除了上述作用之外,其还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树立和改善,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较为有利。
四、结语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稳健性原则
日本的《企业会计原则》中指出:“稳健主义原则”是在有可能对企业财务产生不利影响的场合,应有所备而进行的适当健全的会计处理。它要求:为防止不确实的将来所带来的风险,必须根据适度而审慎的判断进行会计处理。”
一、稳健主义原则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1、风险与受益的矛盾产物
稳健主义原则是以风险的客观存在为前提的。在风云变幻的市场大潮中,竞争和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风险是个阴魂不散的恶魔;但受到风险威胁的企业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来取得充分的犒赏――收益。风险与收益是密切相关的:风险越大收益越大,对企业而言是动力;收益越大,随之而至的风险也就越大,对企业而言是压力。
会计的稳健主义原则正是解决“风险与收益”这对矛盾的良药。由于会计职业本身就是在破产、倒闭、舞弊和争议的企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个环境使会计人员时刻充满了“强烈的灾难意识”,即危机感。会计人员秉着稳健性原则责无旁贷地承担起驯服风险的使命。同时,相当数量的会计原则和方法,虽然不是直接由稳健原则派生而来,却始终受着稳健原则的支配和影响。
企业经营风险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的客观存在性,决定了会计稳健主义原则的客观存在。可以说,稳健主义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内稳定器”。
2、不确定因素的约束
会计的不确定性是指在一种或几种情况和处境下的最终结果是得利或损失,只有在发生或没发生一个或几个不确定的未来事项时,才能加以确认的会计信息。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致使会计领域中信息的不确定性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会计不确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个。
(1)一个是外因,即由于会计系统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产生的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如企业的承诺以及与银行有关的资金借贷往来等信用,信用作为企业经营中一种必要的融通工具和交易保障,是企业会计不确定性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在外币业务中汇兑期限的不同而发生的汇兑损益、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合同生效的长短等,都会引起企业资产的不断变化。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了谋取超额的经济利益,就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由于这种风险性的存在,企业的会计信息中也就自然的存在着一种不确定性。另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那么会计信息就一定会受到税率例率、物价变动指数、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而使企业的资产不断发生变化。
(2)另一个原因为内因,即指由于会计系统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而引起的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如在会计人员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中,因自身业务水平或职业道德素质的限制,而使企业的会计信息不断发生变化。总之,会计的不确定性所直接针对的就是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决定着会计不确定性的必然存在。
“不确定性”这一普遍约束因素已经成为稳健主义这个传统会计概念的依据,如一般所述,稳健主义概念不是会计上的一种假设,也不是一种约束因素,但在运用上却被作为展示那些不太可靠的相关数据的一种约束因素。稳健性原则是人们对会计不确定性的一种必然反应。会计是经济、技术与人结合的产物,会计不确定性的存在,就意味着风险的存在,存在着风险人们就自然会采取措施,寻找一种稳健的方法来回避风险,保护自己。会计工作中的稳健性原则就是人们所采取的一种方法。例如,面对会计工作中的不确定性,财产托管人,审计人员和投资者出于减轻受托责任,减轻审计责任,以及避免或减轻投资风险和进行正确合理的决策的不同目的,他们要求会计信息的披露必须采取稳健性原则。
二、稳健原则在企业会计应用的重要体现
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中的应用归纳如下。
1、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存货和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可采用成本与市场孰低法,即可以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并将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损失。另外,企业应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定期地逐项进行检查,如果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其差额先冲抵该项投资的资本公积准备项目,不足冲抵的差额部分应确认为当期的投资损失。
2、加速折旧法的采用
1992年颁布的会计制度对加速折旧法的使用范围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而股份公司的会计制度中对加速折旧法的使用范围没有加以限定,企业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适当地选用折旧方法。
3、无形资产的摊销
按合同或法律规定的期限与经营期孰短的年限摊销,如果合同或法律没有规定年限的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进行摊销,而行业财会制度规定是不少于10年进行摊销。对于开办费的摊销,行业财会制度规定按不少于5年的期限进行摊销,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具体准则中改为不超过5年的期限平均摊销,如果开办费不大的,也可以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一次摊销,计入损益。
4、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规定,以放弃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按所放弃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公允价值超过所放弃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未来应交的所得税后的金额,作为资本公积的准备项目,如果所取得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更为清楚,也可以取得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确定。长期投资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时,投资企业的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股权投资差额,国家规定应按一定的期限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关于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期限,合同规定了投资期限的,按投资期限摊销;没有规定投资期限的,投资成本超过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一般按不超过10年(含10年)的期限摊销,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一般按不低于10年(含10年)的期限进行摊销。以上对长期投资股权投资的增值和减值与长期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期限,之所以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正是遵循了稳健性原则。
5、收入(投资收益)的确认
行业会计制度对收入的确认做了比较简单、硬性和表面化的规定。而《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对收入的确认标准规定得比较原则化,比较注重交易的经济实质。如在商品销售的交易中,要求企业正确判断是否企业已经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在实质上转移给了卖方;是否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的权利,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是否与企业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是否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只有企业的销售满足了上述四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都不能确认收入。又如,在企业提供的劳务收入的确认上,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且在资产负债表日能对该项交易的结果做出可靠的估计,应按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如果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不能对交易的结果做出可靠的估计,应按已发生的共预计能够补偿的劳务成本确认收入,同时按相同的金额结转成本;如果已发生的劳务成本不能全部得到补偿的应按能够得到补偿的金额确认收入,并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结转成本,确认的收入金额小于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的差额,确认为损失;如预计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全部不能得到补偿,则不确认收入,但应将已经发生的成本确认为当期费用。可见,《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中规定的收入的确认原则更加稳健、可靠。
投资准则规定,除收到已经记入应收项目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外,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应在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而不得确认为当期收益。
三、稳健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正确处理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如客观性原则是反映以会计核算工作中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是稳健性原则要求反映的是企业会计实务工作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费用或收入、资产等。此外,稳健性原则在维护出资者和企业利益方面的倾向性十分明显,它以种种形式促使企业采取“谨慎”的行为来达到既定的目的。因此,它可能失去客观的立场。
由于上述原因,我们在经济活动中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来缓解其冲突。
(1)我们应合理地确定各项会计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在12条会计原则中,客观性原则居于首要地位,稳健性原则必须在维护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加以贯彻和运用。对于其他会计原则的使用顺序,由于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合理的确定。
(2)要对冲突情况予以充分披露。由于每个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不同时间、不同经营环境下有所不同,稳健性原则的应用时间、范围和程度也应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信息披露中充分说明稳健性原则的应用时间、范围和程度,揭示因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及其变动情况。充分的信息披露能有效地提高信息的可比性,从而使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信息使用者能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防止冲突进一步恶化而误导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
(3)要对稳健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操作上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能有效地预防和避免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4)要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由于稳健性原则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强的随意性和倾向性,因此,为了避免企业以运用稳健原则为借口,随意变更会计核算方法,高估损失、低估收入、虚列成本费用、歪曲真实的经营成果,把稳健性原则当作成本、利润的调节器,就必须加强审计监督工作,防止滥用和曲解稳健性原则,避免人为地加剧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2、稳健原则运用的关键是“度”的掌握
过度运用或运用不够都可能降低稳健性原则优点的发挥,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准确的揭示,从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决策方面受到误导。
在现时会计纷繁复杂的环境下,会计不确定性程度逐步提高,稳健性原则既然体现了人们对会计不确定性因素的谨慎小心的态度,就应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政策方案的选择时应寻找一个应用稳健性原则的平衡点,以使稳健性原则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将其自身的缺陷约束在一个最小的范围内。我们在把握稳健性原则的“度”时,应将会计信息按其不确定性的大小分为“很可能发生”、“可能性极小”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三类。在充分考虑了相关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及配比性原则的前提下,将稳健性原则与会计不确定性的分类结合起来。即对于那些“很可能发生”的费用或负债,应加以确认,并反映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中;对于“很可能发生”和“可能性极小”之间的费用或债务,只要求在会计报表中加以反映和披露;而那些“可能性极小”的费用或债务,企业可以不在会计报表中的附注中加以说明和披露。至于对预计的收入和资产,只有那些“很可能发生”的应在企业的报表中加以披露和说明;而对于那些“可能性极小”的,应从谨慎的角度出发,不必在会计报表中及其附注中加以说明和披露,不进行任何处理。但最重要的是,在按上述分类执行稳键性原则时,必须认真合理地考虑权衡相关性、客观性、配比性与稳健性原则之间的成本效益,而不能片面地“教条化”执行。
为了保证我们既体现稳健性原则,又不致于损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国家在具体会计准则中做了如下规定:一是要研究和控制操作性较强的“适应运用”的具体标准或规范;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外部的约束机制;三是要研究和协调会计准则与财务制度、税收法规之间的关系,调整现行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评价方法,以增强企业适度运用稳健性原则的内部动力和承受力;四是要遵循财务报告的充分披露原则。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合理运用稳健性原则,使其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不仅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对象、目标、机制、职能等基本问题的科学反映、理性认识和系统概括,而且还包括一些对现代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约定(如图2所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应根据“管理”这一普遍存在的、作为管理者的人的主观活动所应包括的要素,以及对各要素的具体内涵的哲学思辨演绎而来。管理应该包括对象、方式和目的三个基本要素。
财务管理的对象,无非是客观存在于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收回和资金分配等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它反映着企业经济活动过程的价值方面。就财务管理的方式而言,管理者的意志只能通过对资金运动过程进行组织、控制和协调来得以体现,
管理目的也只有通过管理方式对管理对象的作用才能实现。就财务管理的目的,它不仅要与现代企业目标一致,而且会在财务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更加具体。
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的概念应表述为:以现代企业财务为对象,通过组织、控制和协调资金运动的过程,并在正确处理这一过程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保证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
从对财务管理概念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的资金运动和它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是现代企业所要组织、控制和协调的客体,从而也构成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质的规定。
现代企业的资金运动是通过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分配四个阶段,即五种财务活动的依次顺序来实现的,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关系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序问题。这种资金运动是通过资金不断周转来实现的,但资金周转的实现是以资金循环为基础的,对这一实现方式的研究,关系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问题。
现代企业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即财务关系,主要是以企业为中心所形成的企业与国家、企业与金融机构、企业与其他企业、企业与职工以及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图2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既是财务管理工作的起点和终点,也是财务管理方法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还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学科体系体现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
概念中“组织财务活动”说明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企业的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处理财务关系”是指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那
么,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和特定社会的经济模式就成了决定财务管理目标的微观和宏观的决定因素,也可称其为财务管理的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这二者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为了达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同时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表述为:经济效益最大化,在财务管理中具体化为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支付能力和营运能力,这样做,不仅避免了抽象的表述,而且使财务管理的目标变得可以计量。在此同时,兼顾企业的社会效益最优化,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优化这两个目标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达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双赢。
(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机制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对财务管理客体作用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决定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是由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一般来说,健全、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应该包括:①动力机制,这是保证财务活动具有持续动力,促进财务活动有效运行的机制;②约束机制,这是控制、制约不合理和不合规财务活动,以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机制;③调节机制,这是自动协调财务管理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消除障碍,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协调进行的机制;④风险机制,这是应付财务活动中意外情况和意外后果,保护企业利益、争取进取机会的机制。
(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是财务管理机制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根据我国目前市场发展已经达到和将要达到的水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职能主要有以下四种:①决策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计划的能力;②调控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资金供求的调节能力和对资金使用与资金耗费的控制能力;③反馈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根据回输的信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再管理的能力;④监督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可以保证企业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能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上述四种职能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四者共同处于财务管理系统内并发挥作用。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理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结构理论,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过程等组成性问题的科学反映、理性认识、形象表述和系统概括。因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结构理论应集中研究两个相似而又不相同的问题:一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二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如图3所示)。
图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延伸,是在财务管理这个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它是由资金运动过程即财务活动过程所固有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集中表现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与资金分配四种重大财务行为的顺次发生和顺次进行。与此相对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应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资金筹集管理。资金筹集是现代企业从有关渠道,采用一定方式取得经营所需资金的行为。就资金取得的方式与渠道别不赘述,但由于采用不同方式所取得资
金具有不同的资金成本,而筹资方式的不同组合又会给现代企业带来不同的风险,因此,资金筹集管理,就是选择最适当的资金筹集方案,规避财务风险,在最有利于企业的前提下获得经营所需的资金。
2.资金投放管理。资金投放是现代企业将从有关渠道取得的资金投入其内部或外部以谋取收益的行为。一般来说,不同的资产项目会对企业的效益在时间和形式上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不同的投资去向及投资去向的不同组合会产生种类和程度各不相同的风险。因此资金投放管理就是选择最恰当的投资方案,在成本与效益、风险和收益最优组合的条件下使用资金。
3.资金营运管理。资金营运是现代企业对通过资金投放所形成的各项资产的利用、调度和管理行为。资金营运管理就是选择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最大限度的利用各项资产。
4.资金分配管理。资金分配就是现代企业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自身经营的需要,将从经营过程中收回的资金分配用于不同方面的行为。资金分配管理就是选择最佳的利润和税后利润分配方案,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同时,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得以改善,财务能力得以增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四项内容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前一项内容都是后一项内容的前提和基础,后一项内容都是前一项内容的继续和延伸,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每一次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它会使各种财务行为更加合理和有效,从而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过程,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延伸,它是由财务管理的科学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决定的,由此,它应该由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五个具体环节顺次构成。
1.财务预测。财务预测是财务管理人员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指引下,根据企业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和其他相关信息,结合企业的现实条件和未来可能具有的条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趋势及可能达到的状况进行判断和测算的过程。作为整个财务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财务预测是进行财务决策的基础,编制财务预算的前提,是实施财务控制的标准,是开展财务分析的根据。
2.财务决策。财务决策是对财务预测所提出的诸多财务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从而选出最优方案的过程。它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本着成本与效益的原则,主要研究企业经营决策中的资金的筹集、投放、营运、分配的时间、方向、数量等问题,是各项经营决策的核心和综合反映,其科学性直接决定着财务预算的合理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分析的有用性,没有财务决策,财务预算、控制和分析甚至财务预测,都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3.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对财务决策所选定的最优方案的数量化、具体化、系统化的反映。他为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确立目标和任务,既为财务控制提供依据,也为财务分析和业绩评价提供尺度。财务预算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全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更有秩序,它以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为前提,又是财务控制和分析的基础。
4.财务控制。财务控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利用有关财务信息,影响与调节企业的财务行为,使之按照预定目标运行的过程。它既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也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手段。
5.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根据财务预算、财务报表以及有关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借助有关指标来了解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能力,考核企业财务效果,以便为其它管理环节反馈信息的过程。财务分析作为财务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标志着上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完成,也意味着下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是两个循环交替的转换点。
总之,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这五项财务管理具体工作的各自特征,决定了它们在财务管理全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职责、完成不同的任务、发挥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决定了它们作为财务管理全过程的五个具体环节,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只要财务管理人员能保证财务预测的准确性,财务决策的科学性,财务预算的真实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分析的有用性,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就能够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观念、原则等相关问题的科学反映和系统概括,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所处的环境,是确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和制定财务管理原则的前提,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和原则都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如图4所示)。
图4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相关理论研究的起点
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多变的工作,因为它处一个多元冲击,竞争激烈的动态环境中,企业欲获得财务管理的成功,必须首先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自己所面临的环境,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观念,才能制定具有现实意义的财务管理原则。
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导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内外部客观条件和因素的集合,这些条件和因素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财务行为,这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决定内部环境,而内部环境始终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而外部环境是存在于企业外部的,并对企业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客观条件和因素。它也可以分为无形环境和有形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种经济政策和管理制度,将构成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无形环境,或称为软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完整的市场体系,将构成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有形环境,或称为硬环境。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有形环境,会在时空条件和规模上影响和制约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和规划;而无形环境则会在观念上影响和制约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和规划。
就现代企业而言,其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财务行为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密切的联系,即财务管理环境制约着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应根据自己所面临的环境来选择和规划自己的财务行为。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财务管理必须与时俱进,突破传统观念的局限和束缚,并确定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选择和规划企业财务行为中的能动作用,也才能提高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实现其目标。由此,财务管理应确立以下几种新的观念:
1.竞争观念。市场经济是通过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竞争促使现代企业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寻求更有效的经营方式和更有力的经营方法。由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在进行充分市场调查的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强化财务管理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及收益分配中的决策作用,并在市场竞争中增强承受和消化冲击的应变能力,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
2.效益观念。取得和提高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对现代企业的起码要求,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以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时间耗费来完成其生产经营过程,而这种时间的节约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节约来实现,这就需要有有效的财务管理。现代企业按照“开源”和“节流”并重的原则来组织财务活动,选择财务行为,并促使财务管理人员注意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加强对经营活动的全面财务监督。
3.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货币时间价值即一定量的货币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其差异称作利息。利息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宏观方面可以动员社会闲散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微观方面,可以刺激企业合理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投资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货币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确立货币时间价值观念,重视利息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并且按照经济上合理性和可能性的要求,进行最优方案的选择。
4.风险观念。风险是现代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差异,从而使企业有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现代企业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益取得等方面的风险日益加大,另外,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给企业的财务活动带来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通过风险回避、风险转嫁、风险接受、风险分散等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加以控制,以正确有效的实施财务决策。新晨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是作为管理者的人在对财务管理环境有了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制定的,它是将已经形成的对财务管理环境的理性认识(财务管理观念)再回到财务管理实践中去的过程,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它将具体承担起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任务。企业财务管理除了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外,还应遵守以下具体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耗用一定的成本应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在效益一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在较长的时间内,成本必须呈下降趋势,而效益必须呈上升趋势。这是投入产出原则的价值体现,是社会再生产活动得以延续的发展的基本要求。
2.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获取收益使企业经营的基本出发点,而风险则是由企业未来情况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所引起的。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不能承担超过收益限度的风险,在收益既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内涵
外延
基本理论
相关理论
结构理论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是对财务管理的概念、范畴、规律等基本问题的科学反映,理论认识和系统概括
是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过程等组成性问题的科学反映,理论认识和系统概括
是对财务管理的环境、观念、原则等相关问题的科学反映,理论认识和系统概括
图1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不仅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对象、目标、机制、职能等基本问题的科学反映、理性认识和系统概括,而且还包括一些对现代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约定(如图2所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应根据“管理”这一普遍存在的、作为管理者的人的主观活动所应包括的要素,以及对各要素的具体内涵的哲学思辨演绎而来。管理应该包括对象、方式和目的三个基本要素。
财务管理的对象,无非是客观存在于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收回和资金分配等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它反映着企业经济活动过程的价值方面。就财务管理的方式而言,管理者的意志只能通过对资金运动过程进行组织、控制和协调来得以体现,管理目的也只有通过管理方式对管理对象的作用才能实现。就财务管理的目的,它不仅要与现代企业目标一致,而且会在财务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更加具体。
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的概念应表述为:以现代企业财务为对象,通过组织、控制和协调资金运动的过程,并在正确处理这一过程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保证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
从对财务管理概念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的资金运动和它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是现代企业所要组织、控制和协调的客体,从而也构成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质的规定。
现代企业的资金运动是通过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分配四个阶段,即五种财务活动的依次顺序来实现的,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关系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序问题。这种资金运动是通过资金不断周转来实现的,但资金周转的实现是以资金循环为基础的,对这一实现方式的研究,关系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问题。
现代企业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即财务关系,主要是以企业为中心所形成的企业与国家、企业与金融机构、企业与其他企业、企业与职工以及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基 本 理 论
是什么?
能干什么?
概 念
职 能
对象
机制
目标
演化 作用
图2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既是财务管理工作的起点和终点,也是财务管理方法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还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学科体系体现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
概念中“组织财务活动”说明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企业的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处理财务关系”是指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那么,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和特定社会的经济模式就成了决定财务管理目标的微观和宏观的决定因素,也可称其为财务管理的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这二者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为了达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同时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表述为:经济效益最大化,在财务管理中具体化为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支付能力和营运能力,这样做,不仅避免了抽象的表述,而且使财务管理的目标变得可以计量。在此同时,兼顾企业的社会效益最优化,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优化这两个目标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达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双赢。
(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机制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对财务管理客体作用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决定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是由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一般来说,健全、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应该包括:①动力机制,这是保证财务活动具有持续动力,促进财务活动有效运行的机制;②约束机制,这是控制、制约不合理和不合规财务活动,以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机制;③调节机制,这是自动协调财务管理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消除障碍,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协调进行的机制;④风险机制,这是应付财务活动中意外情况和意外后果,保护企业利益、争取进取机会的机制。
(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是财务管理机制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根据我国目前市场发展已经达到和将要达到的水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职能主要有以下四种:①决策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计划的能力;②调控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资金供求的调节能力和对资金使用与资金耗费的控制能力;③反馈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根据回输的信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再管理的能力;④监督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可以保证企业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能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上述四种职能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四者共同处于财务管理系统内并发挥作用。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理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结构理论,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过程等组成性问题的科学反映、理性认识、形象表述和系统概括。因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结构理论应集中研究两个相似而又不相同的问题:一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二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如图3所示)。
结 构 理 论
财务管理客体
财务管理主体
对象的客观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门学科
一项工作
边界认定
顺序认定
内容组成
过程组成
对象的规律性
人的认识的规律性
资金筹集管理
资金投放管理
资金营运管理
资金分配管理
预测(提出)
决策(选择)
预算(落实)
控制(执行)
分析(检查)
出发点
考 虑
形 成
所解决的主要问题
引 起
依 据
则 有
图3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延伸,是在财务管理这个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它是由资金运动过程即财务活动过程所固有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集中表现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与资金分配四种重大财务行为的顺次发生和顺次进行。与此相对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应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资金筹集管理。资金筹集是现代企业从有关渠道,采用一定方式取得经营所需资金的行为。就资金取得的方式与渠道别不赘述,但由于采用不同方式所取得资金具有不同的资金成本,而筹资方式的不同组合又会给现代企业带来不同的风险,因此,资金筹集管理,就是选择最适当的资金筹集方案,规避财务风险,在最有利于企业的前提下获得经营所需的资金。
2.资金投放管理。资金投放是现代企业将从有关渠道取得的资金投入其内部或外部以谋取收益的行为。一般来说,不同的资产项目会对企业的效益在时间和形式上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不同的投资去向及投资去向的不同组合会产生种类和程度各不相同的风险。因此资金投放管理就是选择最恰当的投资方案,在成本与效益、风险和收益最优组合的条件下使用资金。
3.资金营运管理。资金营运是现代企业对通过资金投放所形成的各项资产的利用、调度和管理行为。资金营运管理就是选择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最大限度的利用各项资产。
4.资金分配管理。资金分配就是现代企业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自身经营的需要,将从经营过程中收回的资金分配用于不同方面的行为。资金分配管理就是选择最佳的利润和税后利润分配方案,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同时,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得以改善,财务能力得以增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四项内容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前一项内容都是后一项内容的前提和基础,后一项内容都是前一项内容的继续和延伸,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每一次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它会使各种财务行为更加合理和有效,从而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过程,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延伸,它是由财务管理的科学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决定的,由此,它应该由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五个具体环节顺次构成。
1.财务预测。财务预测是财务管理人员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指引下,根据企业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和其他相关信息,结合企业的现实条件和未来可能具有的条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趋势及可能达到的状况进行判断和测算的过程。作为整个财务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财务预测是进行财务决策的基础,编制财务预算的前提,是实施财务控制的标准,是开展财务分析的根据。
2.财务决策。财务决策是对财务预测所提出的诸多财务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从而选出最优方案的过程。它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本着成本与效益的原则,主要研究企业经营决策中的资金的筹集、投放、营运、分配的时间、方向、数量等问题,是各项经营决策的核心和综合反映,其科学性直接决定着财务预算的合理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分析的有用性,没有财务决策,财务预算、控制和分析甚至财务预测,都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3.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对财务决策所选定的最优方案的数量化、具体化、系统化的反映。他为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确立目标和任务,既为财务控制提供依据,也为财务分析和业绩评价提供尺度。财务预算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全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更有秩序,它以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为前提,又是财务控制和分析的基础。
4.财务控制。财务控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利用有关财务信息,影响与调节企业的财务行为,使之按照预定目标运行的过程。它既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也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手段。
5.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根据财务预算、财务报表以及有关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借助有关指标来了解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能力,考核企业财务效果,以便为其它管理环节反馈信息的过程。财务分析作为财务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标志着上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完成,也意味着下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是两个循环交替的转换点。
总之,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这五项财务管理具体工作的各自特征,决定了它们在财务管理全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职责、完成不同的任务、发挥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决定了它们作为财务管理全过程的五个具体环节,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只要财务管理人员能保证财务预测的准确性,财务决策的科学性,财务预算的真实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分析的有用性,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就能够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观念、原则等相关问题的科学反映和系统概括,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所处的环境,是确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和制定财务管理原则的前提,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和原则都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如图4所示)。
相关理论
财务管理环境
实 践
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
无形(软)
有形(硬)
制度、管理者水平、企业文化
条件、能力
市场体系
政策与制度体系
商品、劳动力、资金、技术
财政、税收、产业、收入、外汇
财务管理观念
认 识
竞争观念
效益观念
货币时间价值观念
风险观念
财务管理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
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
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再实践
决定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图4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相关理论研究的起点
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多变的工作,因为它处一个多元冲击,竞争激烈的动态环境中,企业欲获得财务管理的成功,必须首先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自己所面临的环境,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观念,才能制定具有现实意义的财务管理原则。
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导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内外部客观条件和因素的集合,这些条件和因素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财务行为,这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决定内部环境,而内部环境始终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内部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并对企业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客观条件和因素。它可以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无形环境,也称软环境,主要由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企业管理者的水平、企业素质等因素构成;二是有形环境,也称硬环境,主要由企业的各种内在条件和能力构成。有形环境主要影响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而无形环境既影响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也影响财务管理自身目标的实现。
而外部环境是存在于企业外部的,并对企业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客观条件和因素。它也可以分为无形环境和有形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种经济政策和管理制度,将构成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无形环境,或称为软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完整的市场体系,将构成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有形环境,或称为硬环境。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有形环境,会在时空条件和规模上影响和制约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和规划;而无形环境则会在观念上影响和制约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和规划。
就现代企业而言,其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财务行为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密切的联系,即财务管理环境制约着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应根据自己所面临的环境来选择和规划自己的财务行为。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财务管理必须与时俱进,突破传统观念的局限和束缚,并确定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选择和规划企业财务行为中的能动作用,也才能提高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实现其目标。由此,财务管理应确立以下几种新的观念:
1.竞争观念。市场经济是通过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竞争促使现代企业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寻求更有效的经营方式和更有力的经营方法。由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在进行充分市场调查的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强化财务管理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及收益分配中的决策作用,并在市场竞争中增强承受和消化冲击的应变能力,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
2.效益观念。取得和提高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对现代企业的起码要求,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以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时间耗费来完成其生产经营过程,而这种时间的节约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节约来实现,这就需要有有效的财务管理。现代企业按照“开源”和“节流”并重的原则来组织财务活动,选择财务行为,并促使财务管理人员注意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加强对经营活动的全面财务监督。
3.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货币时间价值即一定量的货币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其差异称作利息。利息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宏观方面可以动员社会闲散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微观方面,可以刺激企业合理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投资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货币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确立货币时间价值观念,重视利息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并且按照经济上合理性和可能性的要求,进行最优方案的选择。
4.风险观念。风险是现代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差异,从而使企业有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现代企业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益取得等方面的风险日益加大,另外,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给企业的财务活动带来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通过风险回避、风险转嫁、风险接受、风险分散等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加以控制,以正确有效的实施财务决策。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是作为管理者的人在对财务管理环境有了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制定的,它是将已经形成的对财务管理环境的理性认识(财务管理观念)再回到财务管理实践中去的过程,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它将具体承担起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任务。企业财务管理除了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外,还应遵守以下具体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耗用一定的成本应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在效益一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在较长的时间内,成本必须呈下降趋势,而效益必须呈上升趋势。这是投入产出原则的价值体现,是社会再生产活动得以延续的发展的基本要求。
2.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获取收益使企业经营的基本出发点,而风险则是由企业未来情况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所引起的。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不能承担超过收益限度的风险,在收益既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3.资源合理配置原则。财务管理具有价值管理和综合性的特点,使得各项经营要素的搭配情况直接体现在有关财务指标和各相关财务项目上。资源合理配置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的相关财务项目必须在数额上和结构上相互配套与协调,以保证人尽其才、财尽其用、物尽其用,从而获得较为满意的效益。
4.利益关系协调原则。利益关系协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利益关系协调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现代企业在收益分配中,包括税金的缴纳、股利的发放、利息的支付、工薪的计算等方面,既要保证国家的利益,也要保证自身和员工的利益;既要保证投资人的利益,也要保证债权人的利益;既要保证所有者的利益,也要保证经营者的利益,以此不断改善财务状况,增强财务能力,为提高效益创造条件。
【内容摘要:】财务管理理论的新颖性、系统性、科学性,对于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应包括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范畴、规律等基本问题为主的基本理论、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和过程为主的结构理论以及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观念、原则等相关问题为主的相关理论。这三部分紧密相连,使得财务管理理论形成了一个内容完整而又逻辑严密的体系。
处于市场经济体条件下的现代企业是一个不断失去平衡又必须不断争取新的平衡的矛盾体。在争取新的平衡的过程中,毫无疑问财务管理是一个重要角色。作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财务管理理论的新颖性、系统性、科学性,对财务管理能否扮演好这个角色起着决定作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是一个庞大的,但层次、线条、结构又都非常清晰的理论体系。笔者认为这个体系应该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范畴、规律等基本问题为主的基本理论;二是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和过程为主的结构理论;三是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观念、原则等相关问题为主的相关理论;这三部分紧密相连,使得财务管理理论形成了一个内容完整而又逻辑严密的体系(如图1所示)。
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内涵
外延
基本理论
相关理论
结构理论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是对财务管理的概念、范畴、规律等基本问题的科学反映,理论认识和系统概括
是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过程等组成性问题的科学反映,理论认识和系统概括
是对财务管理的环境、观念、原则等相关问题的科学反映,理论认识和系统概括
图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不仅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对象、目标、机制、职能等基本问题的科学反映、理性认识和系统概括,而且还包括一些对现代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约定(如图2所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应根据“管理”这一普遍存在的、作为管理者的人的主观活动所应包括的要素,以及对各要素的具体内涵的哲学思辨演绎而来。管理应该包括对象、方式和目的三个基本要素。
财务管理的对象,无非是客观存在于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收回和资金分配等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它反映着企业经济活动过程的价值方面。就财务管理的方式而言,管理者的意志只能通过对资金运动过程进行组织、控制和协调来得以体现,管理目的也只有通过管理方式对管理对象的作用才能实现。就财务管理的目的,它不仅要与现代企业目标一致,而且会在财务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更加具体。
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的概念应表述为:以现代企业财务为对象,通过组织、控制和协调资金运动的过程,并在正确处理这一过程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保证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
从对财务管理概念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的资金运动和它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是现代企业所要组织、控制和协调的客体,从而也构成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质的规定。
现代企业的资金运动是通过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分配四个阶段,即五种财务活动的依次顺序来实现的,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关系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序问题。这种资金运动是通过资金不断周转来实现的,但资金周转的实现是以资金循环为基础的,对这一实现方式的研究,关系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问题。
现代企业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即财务关系,主要是以企业为中心所形成的企业与国家、企业与金融机构、企业与其他企业、企业与职工以及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基本理论
是什么?
能干什么?
概念
职能
对象
机制
目标
演化作用
图2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既是财务管理工作的起点和终点,也是财务管理方法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还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学科体系体现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
概念中“组织财务活动”说明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企业的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处理财务关系”是指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那么,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和特定社会的经济模式就成了决定财务管理目标的微观和宏观的决定因素,也可称其为财务管理的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这二者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为了达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同时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表述为:经济效益最大化,在财务管理中具体化为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支付能力和营运能力,这样做,不仅避免了抽象的表述,而且使财务管理的目标变得可以计量。在此同时,兼顾企业的社会效益最优化,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优化这两个目标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达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双赢。
(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机制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对财务管理客体作用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决定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是由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一般来说,健全、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应该包括:①动力机制,这是保证财务活动具有持续动力,促进财务活动有效运行的机制;②约束机制,这是控制、制约不合理和不合规财务活动,以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机制;③调节机制,这是自动协调财务管理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消除障碍,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协调进行的机制;④风险机制,这是应付财务活动中意外情况和意外后果,保护企业利益、争取进取机会的机制。
(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是财务管理机制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根据我国目前市场发展已经达到和将要达到的水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职能主要有以下四种:①决策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计划的能力;②调控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资金供求的调节能力和对资金使用与资金耗费的控制能力;③反馈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根据回输的信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再管理的能力;④监督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可以保证企业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能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上述四种职能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四者共同处于财务管理系统内并发挥作用。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理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结构理论,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过程等组成性问题的科学反映、理性认识、形象表述和系统概括。因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结构理论应集中研究两个相似而又不相同的问题:一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二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如图3所示)。
结构理论
财务管理客体
财务管理主体
对象的客观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门学科
一项工作
边界认定
顺序认定
内容组成
过程组成
对象的规律性
人的认识的规律性
资金筹集管理
资金投放管理
资金营运管理
资金分配管理
预测(提出)
决策(选择)
预算(落实)
控制(执行)
分析(检查)
出发点
考虑
形成
所解决的主要问题
引起
依据
则有
图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延伸,是在财务管理这个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它是由资金运动过程即财务活动过程所固有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集中表现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与资金分配四种重大财务行为的顺次发生和顺次进行。与此相对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应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资金筹集管理。资金筹集是现代企业从有关渠道,采用一定方式取得经营所需资金的行为。就资金取得的方式与渠道别不赘述,但由于采用不同方式所取得资金具有不同的资金成本,而筹资方式的不同组合又会给现代企业带来不同的风险,因此,资金筹集管理,就是选择最适当的资金筹集方案,规避财务风险,在最有利于企业的前提下获得经营所需的资金。
2.资金投放管理。资金投放是现代企业将从有关渠道取得的资金投入其内部或外部以谋取收益的行为。一般来说,不同的资产项目会对企业的效益在时间和形式上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不同的投资去向及投资去向的不同组合会产生种类和程度各不相同的风险。因此资金投放管理就是选择最恰当的投资方案,在成本与效益、风险和收益最优组合的条件下使用资金。
3.资金营运管理。资金营运是现代企业对通过资金投放所形成的各项资产的利用、调度和管理行为。资金营运管理就是选择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最大限度的利用各项资产。
4.资金分配管理。资金分配就是现代企业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自身经营的需要,将从经营过程中收回的资金分配用于不同方面的行为。资金分配管理就是选择最佳的利润和税后利润分配方案,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同时,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得以改善,财务能力得以增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四项内容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前一项内容都是后一项内容的前提和基础,后一项内容都是前一项内容的继续和延伸,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每一次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它会使各种财务行为更加合理和有效,从而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过程,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延伸,它是由财务管理的科学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决定的,由此,它应该由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五个具体环节顺次构成。
1.财务预测。财务预测是财务管理人员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指引下,根据企业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和其他相关信息,结合企业的现实条件和未来可能具有的条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趋势及可能达到的状况进行判断和测算的过程。作为整个财务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财务预测是进行财务决策的基础,编制财务预算的前提,是实施财务控制的标准,是开展财务分析的根据。
2.财务决策。财务决策是对财务预测所提出的诸多财务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从而选出最优方案的过程。它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本着成本与效益的原则,主要研究企业经营决策中的资金的筹集、投放、营运、分配的时间、方向、数量等问题,是各项经营决策的核心和综合反映,其科学性直接决定着财务预算的合理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分析的有用性,没有财务决策,财务预算、控制和分析甚至财务预测,都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3.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对财务决策所选定的最优方案的数量化、具体化、系统化的反映。他为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确立目标和任务,既为财务控制提供依据,也为财务分析和业绩评价提供尺度。财务预算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全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更有秩序,它以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为前提,又是财务控制和分析的基础。
4.财务控制。财务控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利用有关财务信息,影响与调节企业的财务行为,使之按照预定目标运行的过程。它既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也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手段。
5.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根据财务预算、财务报表以及有关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借助有关指标来了解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能力,考核企业财务效果,以便为其它管理环节反馈信息的过程。财务分析作为财务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标志着上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完成,也意味着下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是两个循环交替的转换点。
总之,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这五项财务管理具体工作的各自特征,决定了它们在财务管理全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职责、完成不同的任务、发挥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决定了它们作为财务管理全过程的五个具体环节,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只要财务管理人员能保证财务预测的准确性,财务决策的科学性,财务预算的真实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分析的有用性,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就能够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观念、原则等相关问题的科学反映和系统概括,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所处的环境,是确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和制定财务管理原则的前提,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和原则都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如图4所示)。
相关理论
财务管理环境
实践
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
无形(软)
有形(硬)
制度、管理者水平、企业文化
条件、能力
市场体系
政策与制度体系
商品、劳动力、资金、技术
财政、税收、产业、收入、外汇
财务管理观念
认识
竞争观念
效益观念
货币时间价值观念
风险观念
财务管理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
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
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再实践
决定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图4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相关理论研究的起点
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多变的工作,因为它处一个多元冲击,竞争激烈的动态环境中,企业欲获得财务管理的成功,必须首先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自己所面临的环境,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观念,才能制定具有现实意义的财务管理原则。
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导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内外部客观条件和因素的集合,这些条件和因素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财务行为,这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决定内部环境,而内部环境始终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内部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并对企业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客观条件和因素。它可以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无形环境,也称软环境,主要由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企业管理者的水平、企业素质等因素构成;二是有形环境,也称硬环境,主要由企业的各种内在条件和能力构成。有形环境主要影响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而无形环境既影响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也影响财务管理自身目标的实现。
而外部环境是存在于企业外部的,并对企业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客观条件和因素。它也可以分为无形环境和有形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种经济政策和管理制度,将构成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无形环境,或称为软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完整的市场体系,将构成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有形环境,或称为硬环境。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有形环境,会在时空条件和规模上影响和制约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和规划;而无形环境则会在观念上影响和制约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和规划。
就现代企业而言,其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财务行为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密切的联系,即财务管理环境制约着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应根据自己所面临的环境来选择和规划自己的财务行为。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财务管理必须与时俱进,突破传统观念的局限和束缚,并确定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选择和规划企业财务行为中的能动作用,也才能提高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实现其目标。由此,财务管理应确立以下几种新的观念:
1.竞争观念。市场经济是通过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竞争促使现代企业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寻求更有效的经营方式和更有力的经营方法。由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在进行充分市场调查的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强化财务管理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及收益分配中的决策作用,并在市场竞争中增强承受和消化冲击的应变能力,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
2.效益观念。取得和提高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对现代企业的起码要求,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以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时间耗费来完成其生产经营过程,而这种时间的节约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节约来实现,这就需要有有效的财务管理。现代企业按照“开源”和“节流”并重的原则来组织财务活动,选择财务行为,并促使财务管理人员注意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加强对经营活动的全面财务监督。
3.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货币时间价值即一定量的货币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其差异称作利息。利息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宏观方面可以动员社会闲散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微观方面,可以刺激企业合理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投资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货币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确立货币时间价值观念,重视利息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并且按照经济上合理性和可能性的要求,进行最优方案的选择。
4.风险观念。风险是现代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差异,从而使企业有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现代企业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益取得等方面的风险日益加大,另外,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给企业的财务活动带来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通过风险回避、风险转嫁、风险接受、风险分散等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加以控制,以正确有效的实施财务决策。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是作为管理者的人在对财务管理环境有了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制定的,它是将已经形成的对财务管理环境的理性认识(财务管理观念)再回到财务管理实践中去的过程,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它将具体承担起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任务。企业财务管理除了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外,还应遵守以下具体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耗用一定的成本应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在效益一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在较长的时间内,成本必须呈下降趋势,而效益必须呈上升趋势。这是投入产出原则的价值体现,是社会再生产活动得以延续的发展的基本要求。
2.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获取收益使企业经营的基本出发点,而风险则是由企业未来情况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所引起的。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不能承担超过收益限度的风险,在收益既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3.资源合理配置原则。财务管理具有价值管理和综合性的特点,使得各项经营要素的搭配情况直接体现在有关财务指标和各相关财务项目上。资源合理配置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的相关财务项目必须在数额上和结构上相互配套与协调,以保证人尽其才、财尽其用、物尽其用,从而获得较为满意的效益。
2006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企业财务通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财政部执行国务院授权,对我国企业财务制度建设所作的1项重要调整。这对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协调企业内外的各项利益关系,保障财务资源的安全性,协调并提高企业综合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1定的现实意义。
新的《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新《通则》),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中的基础工程建设,我们可以将新《通则》理解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准则。
(1)新《通则》的适用性
新《通则》的第1章第2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具备法人资格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适用本通则。金融企业除外。”同时,该条款又规定:“其他企业参照执行。”
由此可见,新《通则》的适用范围包括两层含义:(1)本通则的条款适用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非国有控股企业或者其他性质的企业,也应当参照本通则的适用部分对企业财务行为进行规范。
在实际运行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内部财务制度及其执行,需要保持与新《通则》的1致和协调;非国有控股企业和其他性质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及其执行,需要在不涉及国有资产决策权等方面,保持与新《通则》的1致和协调。因此,新《通则》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准则,对各类企业都具有相当广泛的适用性。
(2)新《通则》的原则性
新《通则》对企业财务管理具有严格的原则界定,其中,第1章第3条规定: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应当确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控制财务风险。”同时,该条款又规定:“企业财务管理应当按照制定的财务战略,合理筹集资金,有效营运资产,控制成本费用,规范收益分配及重组清算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监督和财务信息管理。”
以上条款的原则性体现在:
1.制度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是建立在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和制度基础之上的,离开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制度建设,就丧失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原则。
2.稳健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坚持稳健的原则,以规避和控制财务风险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3.战略指导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具有长远和统筹的战略观念,将企业财务管理的战略目标与当前财务工作内容紧密联系在1起。
4.效率原则。
企业的各项财务资源都需要合理筹措,优化配置,高效低耗地运营,以实现企业各项财务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
5.合法公平原则。
涉及企业内外利益关系的处理需要贯彻合法公平原则,财务监督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合法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的贯彻。
(3)新《通则》所界定的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各方职责
1.财政部的职责:
根据国务院的授权,财政部负责制定企业财务规章制度。
2.主管财政机关的职责: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财务的指导、管理、监督。
3.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职责:
依据法律、法规、本通则和企业章程的规定,履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职责。
2、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的必要组成部分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发展的需要,国家对企业的设立、运营、税收、会计等诸方面都建立了必要的法规、制度。《企业财务通则》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准则,也是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的必要组成部分,这对于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指导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财务制度,明确企业各方的权责利关系,合理界定政府管理与企业自主管理的界限和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众所周知,1993年7月1日开始,财政部就颁布了《企业财务通则》 (以下简称旧《通则》)。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制约,围绕旧《通则》的争议也很多,主张“《企业财务通则》无存在必要”的观点比较盛行。将坚持这种观点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4条:
1.财务通则与会计准则存在1定的内容重复,取消财务通则,可以使“两则”变“1则”,从而解决内容重复问题。
2.财务通则与税法以及公司法也有内容1致之处,财务通则独立存在的意义不大。
3.根据国际通行的做法,1般只有会计准则没有财务通则。
4.取消财务通则可以使企业理财自主化,只要企业依法纳税,国家不必对企业财务行为进行干涉。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基本原则;制定要求
财务管理是组织好资金运动,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财务管理所应达到的预期效果和基本要求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其目标与企业的目标应该保持一致,因而确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所希望实现的预期结果,它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全部理财活动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并且是连接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纽带。
二、制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原则
一是相关性原则。即与企业目标相关,与财务管理工作相关,符合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规律,与财务关系人的利益紧密相联二是明晰性原则。即企业财务目标是清晰的,便于理解、操作和执行,容易计算和考核。三是精简性原则。企业总的财务目标指标数量不宜太多,但也不能只用一个指标来表达,要有几项主要指标。当然,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情况,其财务目标可以有所不同,各种具体的财务目标差异可能还比较大。因此在制定企业财务目标的时候要做到科学性和灵活性的辨证统一,要适应财务环境的变化。
三、财务管理目标新认识
1.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目前就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方面的研究,各自都是就自身提出的目标本身或相互比较来分析其优缺点,未能使用一个科学的可共大家共同使用的客观评价标准对其进行评价,反过来,要想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达成共识,就必须寻求一个能够客观评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优劣的科学评价标准。笔者认为,应该依据目标管理基本理论和我国推行目标管理的经验,所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对企业财务活动实行目标管理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现代激励制度。它的核心是企业财务主管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管理企业整个财务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使企业的一切财务管理行为和活动都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行动指南。对企业财务活动实施目标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在企业中建立一个目标激励机制,以此来调动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主体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其树立起完成目标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励其为自觉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而共同奋斗;其二是建立一个目标约束机制,以此来完善企业的经济责任制,对企业内部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予以约束,使之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要求和企业的整体利益;其三是在企业的内部实行民主理财,用以确认广大职工群众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完善企业的监督机制,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既然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伴随财务目标管理而产生,它又为企业的财务目标管理而服务,那么所提出的财务管理目标能否适应财务目标管理的基本要求、能否达到财务目标管理的三个目的,就是评价该目标是否正确的科学评价标准。
2.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趋势。市场经济是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为基础的竞争经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 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这样才能满足各方利益要求,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1)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保持一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所以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保持一致,以便通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管理最高目标的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应将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我们确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首先考虑的问题。
四、制定企业具体财务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1.企业具体财务目标要定量化、责任化。企业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日常资金管理,收益分配工作都要有财务目标,至于各个具体的财务目标是什么,应当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有一点应当强调,即具体的财务目标要能真正指导和激励企业有关部门去搞好财务工作。具体财务目标不要定得时间太长,当然也不要太短。有关部门完成了财务目标,及时加以奖励,对今后制定具体财务目标意义重大。
2.企业具体财务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各种理性因素的影响,又要考虑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企业是营利性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获利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理财观念。技术的不断变化,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直接制衡和影响着企业理财行为和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与实现。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虽然经历了“利润最大化”到“每股收益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再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但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陷,即只考虑所有者和股东的利益,忽略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正常需要,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即应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玉荣: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四川会计,2002(9).
[2]王学龙 王宝麟:论企业财务目标及其创新.财会研究,2006(5).
[3]黄 鹏:新世纪财务专论.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前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从各方面采取措施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成为必要的选择。将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一环节做到极致,最大程度上挖掘财务管理工作的潜力,为企业的运转提供更科学的财力支持,才能最大程度上实现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和原则进行研究,从而找寻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一、现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主要指在规范企业的运作以及明确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对财务等管理的方式进行细节化和创新化,从而在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得以落实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上整合企业的各项资源,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企业财务进行精细化管理主要需要保证合理、科学、有效这三点,利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来控制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并保证财务管理相关信息的准确性,从而根据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合理的管理。可以说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要保证各项工作都以保证企业效益为目标,将各阶段的生产工作进行细致的划分,制定科学的管理条例来进行财务管理,从而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分解、细化,从整体上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专业的指导,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转,实现精细化管理能够对财务工作进行科学、细致的安排,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财政信息,规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实现资源的整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为科学、长远的目标。
二、现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现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首先需要遵循法治原则,根据现代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企业运转过程中各项工作和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有效落实各项工作。同时需要保证企业内部的监察机制的不断完善,对员工进行监督,保证领导者可以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安排,各部门人员能够在领导者的带领下根据规章制度开展各项工作,实现企业的法制化运行。只有保证了法治的原则,对企业财务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有迹可循,并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实现科学的运转。其次需要遵循优化工作程序的原则。即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针对市场形势以及企业的实际运转状况制定科学的依据,并针对各项主客观因素的变化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严格把控企业运转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消耗和落实情况,并根据企业的发展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现精细化。要保证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不断拓展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领域,发挥好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作用,不断细化财务管理的内容,在不断优化工作程序的条件下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在财务管理工作的规划下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最终目标,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灵活开展,取得更好的效果。最后需要遵循“三个转变”的原则。三个转变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向着经营管理方向转变,工作领域向着动态管理和控制相结合方向转变,工作作风向着服务型方向转变。遵循这三个转变的原则能够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综合发展,保证财务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的密切联系,实现各部门工作在领导者的科学决策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的正确引导之下高效运行。企业财务化管理只有在遵循以上三个原则的情况下才能更为科学有效的实现精细化管理,并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现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首先需要明确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从整体上来说,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最终任务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为了保证最终任务的实现,其他各项工作的展开都需要围绕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来进行。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严格保证相关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并针对各部门工作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调查与整合,最大程度上为企业的运转提供更为充足的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要保证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与企业运转过程中各项工作密切联系的,能够及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在资源得到科学的整合的基础上完成财务管理工作。其次需要实现财务管理工作操作的精细化。在明确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目标的基础上需要保证操作过程的精细化,根据企业的发展对各部门的财务工作进行综合化的管理,并针对不同的部门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在各部门的配合之下完成财务工作。必要情况下可以根据各部门的不同制定细致化的财务管理工作章程,保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精细化的完成财务管理工作。最后需要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保证财务管理人员明确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任务、操作方式和管理过程中的具体措施,不断提升其对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以良好的工作状态完成每天的财务管理工作,以严谨、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落实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对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落实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针对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内容以及原则,找寻相关措施,不断提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云.关于现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问题的几点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2,05:90-91.
[2]董洪伟.论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09,11: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