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知识管理的技术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7 15:45:2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知识管理的技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知识管理的技术

第1篇

    我国企业中,目前在知识利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创新能力比较薄弱,这主要指企业的集体创新能力比较薄弱,跨企业的合作创新能力则更加有限;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强。我国企业一直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但对这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以及进一步的创新能力显得比较薄弱;员工头脑中的知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企业一方面缺乏技术创新成果,另一方面许多员工的知识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员工的知识素质较低,这也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多个,但缺乏有效的知识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预言,只要有真正方便实用的技术与工具问世以利于企业的知识管理,就能为企业所欢迎,并能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为它:①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②有利于促进企业群体协同创新能力的提高;③有利于提高制造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④有利于培育企业的人才资源。

    1 企业知识管理技术与工具研究的主要内容

    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一般是指可以编码和度量的、可以由计算机处理的知识;而后者一般是指人们头脑中的经验、诀巧、灵感等知识。面向企业知识创新的知识管理技术与工具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知识在员工之间容易地传递,使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容易转变,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的知识创新。

    知识管理中有4种不同的知识转化过程:

    (1)知识的社会化过程。指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即隐性知识在人之间的转移和重用的过程。

    (2)知识的外化过程。指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即将人们头脑中的经验和诀窍进行总结,并以文字、图形等形式表现出来,使隐性知识得以保存、传播和重用。

    (3)知识的转换过程。指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即对显性知识重新进行整理,或将知识存放在知识库,或从数据库中抽取知识,或对知识进行集成,以利于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重用。

第2篇

论文摘要:在以客户为导向的今天,客户知识已经成为企业中比设备、物资更为重要的资源。在对客户知识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客户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并详细分析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为企业的创新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

客户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的技术创新只有不断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如果做不到通过不断改善自己而取悦客户,其客户就会很快流失殆尽。创新永远是持续的流程,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基于客户知识管理的技术创新体系。

1客户知识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1)客户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知识的有序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企业可获得的知识数量空前增大,知识传播速度和更替周期空前加快,知识创新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客户知识管理作为企业客户管理的新理念,通过对客户知识的整理和分类,通过数字化和知识化将大量无序信息有序化,将客户需求具体化,使技术创新的过程流畅,各个阶段紧密有序,为员工提供知识共享的环境,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改善服务质量。

(2)客户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规避。企业技术创新是具有风险的,创新成果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可能根本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种风险主要是由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新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所决定的。客户知识管理可有效降低这种风险。客户知识管理并不是从技术开始的,它始于商业目标、过程和对共享信息需要的知识。现在许多企业已认识到,企业应该到客户那里获取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通过对知识的传播和收集,通过企业与客户的互动沟通.企业可从市场得到更多的信息,为技术创新作依据和参考,减少技术创新方案中不完整之处以及可根据市场信息的反馈而及时调整创新方案。

(3)客户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反馈的监控。技术创新的每个阶段的产出都应该反馈到技术创新系统中来。通过对每个阶段成果的评价来不断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目前大多数企业做的只是将技术创新知识整理与存储的工作,客户知识管理应该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结合起来,将客户知识作为流程来管理,使企业的资源和客户知识形成一条知识链,让每一阶段的技术创新过程都可以得到检验与评价。而且,企业可以通过对每个阶段反馈信息的分析,相应调整创新战略,领导市场潮流。

(4)客户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优势的保持。技术创新是能够扩散的,尽管企业可以对自身创造的技术采取足够的保密手段,但一旦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取得竞争优势,其它企业将会扩大资源的投入进行模仿技术创新,从而削减技术领先企业的竞争优势。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实施客户知识管理的企业就能保持技术创新的优势,及时适应改变了的创新环境。有调查报告发现,成功实施客户知识管理的企业,其产品开发实现生产能力所需要的时间平均削减了11%,实施客户知识管理不太成功的企业平均只减少了1.6%的时间。

2基于客户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型

目前企业的技术创新已经走向多机构系统集成网络联结的道路,但是就联盟内部单个企业而言,本文认为技术创新是从创新决策的产生、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到产生新的创新决策的循环过程fJ]。在这一循环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客户知识管理。目前,很多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忽略了客户知识管理的重要性.采取的都是从客户到营销部门。到研发部门,再到生产部门的价值链直线型模式,客户知识的这种传递路径严重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和创新目标的明确性。因此,企业技术创新的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直接面对客户,直接与客户接触,既可以把客户请进来。也可以让工作人员走出去,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掌握客户需求的相关知识,从而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链圆环结构。

我们从客户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一个简单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见图1)。

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从创新决策开始,经过研发、生产.将技术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后,由销售部门将产品或服务转化为企业的效益。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考察市场客户的需求,并且结合现有的技术成果.企业又产生新的创新决策,指导下一轮的技术创新。所以,本文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客户知识管理的内容贯穿始终,指导每一个部门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循环模型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客户知识互联”(1inking knowledge)网络。明确要求各部门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合作与协调,跨部门交换客户知识和分享经验。企业将客户知识存储于动态知识库,分发到需要的终端。客户知识管理系统为更好地制定与客户有关的战略和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应用环境。客户知识管理系统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将与创新密切相关的客户知识分发给需要的职能部门和人员,达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协同工作的目的。比如针对某个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生产部门会接收到CKM系统分发的客户知识,以此为依据开展制造加工.并将制造流程信息反馈给客户服务部门,客户服务人员会结合相关客户知识.通知该客户详细的供货细节。图2即为简单的客户知识共享示意。

3基于客户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模型分析

3.1企业技术创新决策分析

技术创新决策指为了解决企业面临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问题或者为完成某项技术创新活动,企业家选择技术创新项目和技术创新活动方案的过程闭。企业家要作出科学的技术创新决策,除了要明确自身的技术水平外,还必须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

客户导向性、技术与客户需求匹配的先进性和协调性是技术创新决策的主要特征。技术创新活动是介于技术与经济之间的一个特殊环节.是技术发明的实用化和实用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相统一的过程。因此,技术创新决策必须从市场出发,以客户需求为落脚点。以客户为导向是技术创新决策的主要特征。技术创新的实质,就是利用某种技术满足客户的某种新需求,或者以更高级的方式满足这种需求.或者发现潜在需求与创造新的需求。技术创新决策是技术与客户需求相匹配的产物。匹配的好坏,标志着技术创新决策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技术创新的成败。如日本为了抢占高清晰度电视机市场。以模拟电视技术为基础来研究.用了20年时间,投资16亿美元,结果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因为日本的产品与美国的全数字技术生产的高清晰度电视机相比.技术档次和质量水准都差了许多。日本这次创新的失败就败在“新产品概念”的构想上,失误在技术档次与客户需求的匹配上。

3.2企业研发分析

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应该根据市场中客户对产品性能的要求,打破科研机构“理论一技术一产品一市场”的传统模式,建立“市场一产品一技术”的研发新模式。企业最直接的客观环境是市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对象是客户,离开市场,忽视客户,就谈不上创新。通用汽车2005年春天推出的悍马H3,比起它的前两代产品有了很大不同。原先被认为太花俏的水箱护罩,做了内缩,让车头显得更扎实;两侧头灯改成扁平造型,以增加气势;车门也有了人性化的细节设计等。通用希望H3承担起改变悍马品牌定位的重担.从一个传统的大型SUV向中型SUV转变,以吸引更多的消费群,扩大市场占有率。

从销售情况看,这款车没有让人失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欢迎。H3的设计是这样进行的,400多位运动休旅车的车主被分成5批邀请到公司.在3天内轮流对6款不同的新车设计评头论足。这时,设计师团队就在隔壁.把听到的各种建议和灵感在图纸上不断修改成型。可以这样说,是H3的目标客户决定了它将会成为一辆什么样的车。因此相比于通过各种访谈和调查询问客户对新产品的要求,另一种方法更能贴近了解客户,并有助于分析市场的潜在需求。那就是像悍马尝试的那样,让客户直接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创新中来,和设计师、工程师们一起工作,直接表达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3.3企业生产分析

在管理学中,有一种激励理论就是参与式管理,通过让员工参与管理来提高员工的士气。这种内部的激励原则同样可以运用到外部,让客户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Toflier在其著作《第五次浪潮》中就曾使用过“Prosumer”来表示让客户参与生产过程。这样.企业就可以充分利用客户对产品的知识来取得切实的收益(比如产品的改进),而这种知识可能来自企业的竞争对手,也有可能来自别的客户或者客户自身。请客户参与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方面使客户能够从自己的立场对企业提出要求,让企业一开始就将这种要求考虑到自己产品的生产中去,这样的产品面市后不太可能遭受到客户的拒绝:另外一方面客户感受到一种尊重和关怀.这种感受将换来长久的忠诚。这种参与使客户在遇到问题时,由原来的和企业对立的立场,不知不觉转移到共同思考谋求问题的妥善处理的立场上来。

3.4企业销售分析

销售流程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客户,并和客户进行知识的双向交流。把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信息有效地传达给客户。这一过程建立在对客户需求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事实上也就是销售线索的挖掘在了解我们的客户之后,要不断地和客户进行双向交流,把产品信息传达给客户,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产品知识培训、现场展示等活动。从这些活动当中,我们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客户内在的真正需求和想法,以此作为重要的客户知识。另外,由于准确的目标客户知识对于企业的市场活动和销售活动至关重要,而客户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因此企业需不断地对客户动态知识库进行更新。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有关客户的知识”和“为了客户的知识”。

3.5客户知识库系统分析

企业的客户知识库本身是在不断更新和变化中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不断吸收客户知识,同时又将新的客户信息反馈到客户知识库中,使客户知识在它的不同存在形式间不断转化,实现了螺旋形的增值过程。客户知识分为显性客户知识和隐性客户知识。客户知识的创新要经过以下4种转化模式。

(1)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社会化模式。公司客户知识的社会化.是企业员工与客户或者内部员工问通过相互交流、学习与合作.创造新的隐性知识,如共享的心智模型、技能、想法等的过程。

(2)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外化模式。客户知识的外化过程是把隐性客户知识表达成显性的概念的过程,它是客户知识的4种转化模式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只有将隐藏在公司客户或员工头脑中的有关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创新思想明确表达出来,才有可能借助集体的力量将其实现。

(3)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综合模式。客户知识的综合是利用多种渠道和方法搜集散布于公司内外的显性客户知识,经过排序、增减、分类、综合等分析处理后,将它们存储积累于公司客户知识库中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够产生新的、更加系统化的客户知识。

(4)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内化模式。当通过社会化、外化、综合获得的知识被内化成个人的隐性知识,形成一种共享的心智模式、认识想法和经验诀窍的时候,才会变成有价值的资产。

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与之相对应,客户知识的4种转化模式相互连续、螺旋上升、逐渐扩大,同时新知识不断被创造出来,显性知识不断得到积累,客户知识库的储量也不断增加。例如,关于客户需求的隐性知识可以通过社会化和外部化转变为新产品概念,这种概念化知识又可以通过组合化产生系统化的知识.如开发出新产品原型。而系统化知识又可以通过内部化转化为运营知识,如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基于经验的知识又启动了新一轮的知识创新过程。

第3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知识管理的内涵和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指出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的本质都是创造新知识。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有效选择是决定创新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根据创新知识的四个维度即知识的宽度、知识的深度、知识的紧迫度和知识的重要度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型。

关键词 知识管理 技术创新 创新模式选择

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动力。技术创新模式,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方面的组织方式和整体谋划。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有效选择是决定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

知识管理是顺应时展而形成的新型管理模式,它是通过确认和利用已有的和获取的知识资产,对各种知识进行的连续的管理过程。

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企业利用内外部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过程,技术创新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知识活动的发生,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实施知识管理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速度和成功率。本文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根据创新知识的特征来探讨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

一、企业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

(一)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

企业知识管理是指企业把知识看作企业的资产而进行的管理活动,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创造出新知识,并应用新知识的一系列过程。目的是以满足企业现在和未来的需要,扩展新的市场和机遇,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的能力。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活动是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知识获取是知识管理的初始活动,获取知识的来源既包括企业内部知识,也包括企业的外部知识。而这些知识又可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如企业员工的个人经验,丰富的阅历等)的获取,对后面的知识创新具有很大的帮助。在获得了一定量的企业内外部知识后,就需要共享这些知识,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特别是隐性知识的共享,往往能产生出新知识的萌芽。新知识萌芽产生后知识管理便进入了创造新知识的过程。新知识是通过知识转化产生的,根据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知识转化主要有四种模式,即知识的社会化、外化、组合化和内化。通过这种循环转化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知识创新过程。新知识创造出来后就是最大化的运用新知识,充分发挥新知识的作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定义及过程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①。

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有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的一般过程包括技术创新构思、新技术开发和新技术的应用。在技术创新构思阶段,由于市场需求刺激,企业为满足消费者需求便产生了技术创新构思。有了技术创新构思后,便要进入技术开发阶段,这是技术创新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利用已有的资源和技术,对技术创新构思进行完善和开发,使其从构想变成现实。技术创新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对新开发的技术或工艺进行应用。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技术创新过程,从表面上看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思想到物的过程,实质上是从知识到知识的过程。首先,从技术本身来看,技术是指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具体生产流程以及在实施这种转化中采用的构成这些活动的知识和技能的总和(Linus kim,1997)。技术的本质就是知识,技术是知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次,在技术开发阶段,把技术创新构思变成新技术其实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最后,技术的应用阶段也是一个新知识的应用过程。

(三)企业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由以上分析可知,技术创新的每一个阶段都要与外界不断进行知识和信息的交换,并且伴随着一系列的知识交互过程。能否充分利用和管理创新过程所需的内外部知识将成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效率和效益和推动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而知识管理就是对企业中知识的生产、流动、使用等活动的管理,通过知识管理,企业的知识活动能够变得有序而高效。知识管理可以充分发掘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效控制技术创新各阶段知识的流动,加快创新的速度,降低创新成本,减少技术创新的风险,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二、企业技术创新模式

(一)技术创新模式的内涵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是指企业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的整体描述。它是一个完整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包括创新思路的确定、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技术创新的方法、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品的市场推广等一系列技术创新过程的完整描述。

(二)技术创新模式的类型

企业的创新模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傅家骥,1998)。自主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获得商业利益的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是指企业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产品为参照物,利用自己已有的技术条件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充分吸收学习率先者的各种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使产品和服务达到或超过市场上现有产品和服务的水平,并最终占领市场的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是指企业之间或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凭借各自的技术优势共同完成技术创新活动的模式。

一个正确的、适合企业自身现状和发展水平的技术创新模式能够促进新知识的创造,提高技术创新的速度和成功率。但如果企业选择了错误的或不适合企业发展水平的技术创新模式,则会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并且阻碍企业的发展。既然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对技术创新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选择一个好的、适合企业发展水平的技术创新模式便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首要工作。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一)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只有建立在有效的知识管理基础之上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更好的创造出新技术。而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在本质上都是为了创造新知识,因此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谋划和组织方式的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也必须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根据其创造的新知识的特征来选择,如图1所示。

(二)知识维度蛛网模型

借鉴前人对知识管理中知识特征的研究结果,本文将技术创新产生的创新知识的特征用4个维度来表示,分别是:知识宽度、知识深度、知识紧迫度和知识重要度。创新知识的宽度指的是知识覆盖的学科领域的广泛程度;知识的深度代表了知识在某个知识领域的纵向深入程度;知识紧迫度代表了知识对企业发展的紧迫程度,即越紧迫的知识越需要尽快获取;知识重要度则表明知识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程度,通常根据是否为企业核心能力的核心知识成分来判断知识的重要度。

通过对知识的4个维度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如图2所示)。一般来说,需要获得的创新知识的重要程度越高,企业就越会选择能独自占有创新知识所有权的技术创新模式,这样才能形成难以模仿的核心能力,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与此相反,当创新知识的紧迫程度高时,为了尽快地获取所需要的新知识,企业往往会借助外力,联合其它组织共同进行新知识的创造与开发,并共享新知识的所有权,如采取合作创新模式。

当知识的宽度广、深度大和重要程度大的时候,企业一般需要采用自主创新模式,如图2中的甲企业。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创造的新知识一般都具有广泛程度大和专业化程度高的特征,所以分析的重点在于所要创造的新知识的重要程度。而当知识的重要程度高,即企业所要获取的创新知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企业通常会采用能独占创新知识所有权的技术创新模式。而自主创新的优点就在于能在一定时期内掌握和控制某项产品或工艺的核心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行业或产品技术发展的进程和方向,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因此,当知识的宽度广、深度大和重要程度高的时候,企业一般需要选择自主创新的战略模式。

当知识的宽度较广、深度较大、重要程度较高和知识紧迫度较强的时候,企业一般应采取模仿创新模式,如图2中的乙企业。当企业要获取的创新知识对企业比较重要时,企业往往希望能独自占有创新知识的所有权。而对于较紧迫的、需要较快速获取得的创新知识,企业一般会采用能做出快速反应并紧跟市场领先者的技术创新模式。因此,当知识的宽度较广、知识深度较大、知识重要程度较高和紧迫度较强的时候,模仿创新模式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最好选择。因为模仿创新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能对市场领先者的创新知识快速做出反应,并且对模仿创新出来的创新知识能独享所有权。同时这些模仿创新的新知识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较好的满足市场需求。一个成功的模仿创新往往能够后来居上,实现低成本和低风险,并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当知识的宽度广、深度大和知识紧迫度强、需要快速获取的时候,企业一般采用合作创新模式,如图2中的丙企业。企业通常采用能最快获取创新知识的技术创新模式来获取紧迫度强的创新知识。当获取的创新知识宽度越广、深度越大时,表明新知识的难度就越高。知识难度越高,在技术创新中人力物力等各种相关资源的投入就越大,与之相应而来的风险程度就会提高,为了降低和转移风险,企业一般会避免选择自主创新模式。另一方面,由于此时的知识的重要程度不是很大,即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会产生根本的影响,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没有明显的促进。因此,随着创新知识的难度提高,企业通常会通过合作创新的模式来获取创新知识。因为合作创新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分摊风险,缩短创新时间,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

四、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环境异常激烈,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必须建立在企业有效的知识管理基础之上,通过知识管理的实施促进创新知识的产生,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选择模型的提出,能够使我们抛开技术创新不同阶段的外在形式,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深入地理解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知识本质,从而正确地选择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而把握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转化规律,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注释:

①1999 年8月颁布的对技术创新概念进行的界定.

参考文献:

[1]柯平.知识管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李江,和金生.基于知识管理的技术创新决策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7.

[4]马家喜,仲伟俊,梅姝娥.企业技术创新组织模式选择范式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5.

[5]谢洪明,刘常勇.技术创新类型与知识管理方法的关系研究.科学学研究.2003.10.

第4篇

关键词:知识;知识管理;技术创新过程

企业持续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全过程中,始终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技术创新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知识及知识管理

知识是通过学习或经验获得的事实、选择、思想、理论、原理和模型等,知识所构成的框架可以不断的吸收新的经验和信息。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可以用语言表达清楚,并且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源于个人信仰,洞察力和价值观的长期经验积累或难以言传的技能的提升。知识管理是确定、收集、传播和共享组织中的知识,包括知识的管理和运用知识的管理,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以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活动。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研究

(一)技术创新过程

技术创新是把研发技术、研发成果用于商业化的过程,是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的过程。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型经历了技术推动型、需求拉动型和联接模型,分别从研究开发、市场需求及其二者的结合来研究技术创新过程推动力。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

无论哪一种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都是将知识、技能和物质转化成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也是知识的产生、交流和应用的进化过程。技术创新的思路形成、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和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知识的投入和应用,要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管理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

1.获取知识形成具有创意的技术创新思路

技术创新源于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思路是获取了新的市场需求知识和新的技术知识,对刺激技术创新的知识进行识别,提出对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有益的创新观点。获取实用的知识不是广而泛的搜集来自市场和技术的数据,而是要在企业的一定的知识积累基础上才能获取到有意义的知识。技术创新的目的是创新成果商业化,企业根据已有的关于客户消费倾向,潜在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等基础知识上有目标、有选择的获取知识。知识获取的途径知识学习和知识创新。

(1)激发技术创新思路的知识学习

学习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企业技术知识的转移、交流和使用,以及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提高具有较大价值。创新思路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性的学习活动,是以一种开放式的思维在企业内外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对市场潜在需求的观察和感知,对顾客消费倾向的预测,以及判断技术发展的速度和影响范围等。

(2)激发技术创新思路的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是对企业中积累的、流动的知识进行整合产生原创性知识的过程。企业技术创新思路除了来自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学习之外,还可能是来自企业内部的知识碰撞--知识整合。知识整合是把企业已积累的知识加以规划、整理和重构,创造出满足技术创新要求的新知识。

2.开发与创造的知识激活

企业拥有了技术创新思路之后,需要进行产品技术开发或工艺技术改进,这一环节是把获取的知识进行激活的过程。技术创新过程第一阶段获取的知识不经过知识激活对企业的创新是毫无意义的。知识的激活是通过调整组织内部机制,最大程度的活化附着在员工身上和组织内部的知识资源,使其知识资源通过创新活动转化为外在的技术竞争优势,知识的激活包括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重构两个方面。

(1)知识的应用

Demsetz(1991)认为:知识应用就是把各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以获得产品和服务。知识联合包括知识收集和知识转化。知识联合的过程包含了隐性知识显性化和显性知识综合化两个模式的知识转化。隐性知识是存在一员工身上的经验、技能等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述的知识,也存在于组织中的程序和惯例,在开发制造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员工的隐性知识并使其显性化为组织的知识。显性知识综合化是研发人员和制造人员把企业已有的显性知识进行联合,解决创新的知识缺陷问题。

(2)知识的重构

知识的重构是建立在知识应用的基础上的,是一个内部升华过程。知识的重构包括知识的变异、知识的选择和知识的保持。为解决开发制造过程知识缺乏问题,企业个人或群体产生了一系列处于萌芽状态的想法,这是新知识的变异阶段。知识选择是为正确研发和制造出有巨大市场需求的产品,客观、公平、公正对新知识进行筛选。知识的保持方便企业对知识进行评价、分析和处理,否则知识无法应用到技术创新中。

3.客户知识管理

技术创新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实现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这一环节的关键是要做好客户知识管理,为企业下一次创新积累客户知识,客户知识管理包括客户对产品或服务存在缺陷的反馈信息,客户对未来产品或服务的期望,把客户的个人基本信息及反馈意见进行分类、归纳,构建企业客户管理的知识库,方便员工查询,也为企业未来的创新作好知识积累。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如图一所示(附后):

参考文献:

[1]柯平.知识管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7.

[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第5篇

知识管理是现代社会比较重视的一种管理方式,通过知识管理来加强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是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知识管理,图书馆利用馆内的各种相关的资料,不断学习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而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该篇文章主要对知识管理的含义进行介绍,就如何在知识管理下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提供相应的策略。

1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介绍

随着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知识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现代图书馆中知识决定着一个图书馆的发展状况。我们平常所说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指的是在图书馆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图书馆的员工可以及时的从图书馆内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利用得到相关的信息和知识,图书馆各部门的领导者制定相应的方案,逐渐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促进现代图书馆的快速发展。通过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知识管理的原理是把知识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知识的内容涉及到图书馆各部门管理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知识的管理可以提高图书馆各方面的管理水平,还有利于图书馆自身文化的建设[1]。在经济社会不断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图书馆应该随着世界发展的潮流不断进步,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融入到现代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当中,更好的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现代的知识管理都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网络信息就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图书馆各个部门的管理当中,将知识管理运用到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上满足时展的要求。

2 图书馆管理中的相关现状

现在许多图书馆的管理水平都很低,主要的管理方式是上级下达命令,下级就进行执行的管理方式。上级在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时,都是根据自己的相关经验,没有充分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制定的决策一般会出现很难完成或是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出现。在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上下级领导缺乏沟通,很多领导只注重产生的结果,没有重视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情况,忽略了图书馆员工的感受,也没有建立相关的薪酬激励机制,图书馆员工在工作时没有积极性,降低了图书馆工作的效率,这些都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的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缺乏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利于对现代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3 在知识管理下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的相关策略

3.1 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

图书馆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要让图书馆的领导者和相关管理人员从思想上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理念,这就需要把先进的管理知识理念应用到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工作中。例如在给图书馆的员工分配任务时,要详细的介绍图书馆的总体任务分配情况以及所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让员工在知道自己任务的同时,也能够清楚的知道其他同事的任务,这样在工作中能够增加同事之间的合作,还能够减少重复工作的进行,同时也增加了工作的效率[2]。

3.2 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

图书馆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才能够将知识理念更加方便的运用到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图书馆的领导者要收集图书馆管理的相关经验,管理的理论知识,并且把这些资料弄成电子资料,放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当中。图书馆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管理知识、经验的学习,并且把学到的相关管理知识运用到图书馆管理之中,图书馆内部加强对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要逐渐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图书馆还要加大对知识管理的宣传力度,通过开展相关的交流会、座谈会来加强图书馆员工对知识管理能够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的重要性的认识[3]。

3.3 加强培训,建立奖罚制度

图书馆要不断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加深他们对管理知识更进一步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对管理知识的创造力,这样可以在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为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管理指导,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图书馆还要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出现相关管理失误的人,要给予一定的惩罚,这样不仅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还加强了图书馆管理人员对管理技术的认识。在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人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增加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4]。

3.4 增强创新力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图书馆要在服务方式上不断创新,图书馆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观念,这是当今时代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图书馆应该以快捷、准确、广泛为主要的服务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加强对图书馆的建设,提高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图书馆要抛弃过去纸质的材料收藏方法,要把纸质的资料经过电子扫描转化成电子版的资料,这样把资料存放在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中读者就能够非常便捷的进行查询、学习。

第6篇

图书馆知识管理属于广义知识管理范畴,强调显性和隐性知识的综合管理。其非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文献书刊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不仅将知识作为管理的对象,还对知识进行增值演变,循序渐进地创造新的知识、新的价值。

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在新思想的指导下将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搭建起一个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人、知识与组织的桥梁,形成一个庞大、有机的图书馆知识网络,使知识的传播与创新相结合,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应变和预见能力,实现图书馆知识共享、知识自由获取、知识创新和知识增值的目标。

1.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

图书馆知识管理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图书馆管理和运营机制进行改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图书馆的竞争力和创新力;二是作为一种服务,建立知识获取和转化机制,支持读者有效地获取信息,提炼知识,创新知识。

图书馆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建立在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上,可与信息系统互相兼容,利用信息系统中的数字化数据进行资源建设,节省物力、人力和财力。同时,知识管理系统利用数据库整合技术、灵活定制功能及智能、知识挖掘等新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原信息系统所不能提供的服务。除原信息系统内容外,还包括采访管理系统和知识库建设系统。

2.图书馆知识管理流程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流程包括五个知识环节:从外部获取知识和信息并生成新知识、共享知识、利用知识、存贮知识、创新知识以及向外部提供增值知识服务。通过知识环节,图书馆实现其知识功能,对内保持可持续知识创新,对外实现知识增值服务。

2.1知识共享与知识网络

知识共享是指图书馆馆员或团队在图书馆内部或跨行业之间,彼此通过各种渠道(如讨论、会议网络和知识库)进行交换和讨论知识,其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交流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并产生知识的效应。

知识网络是一种虚拟的网络,它的实体网络架构是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直接的),或者采用间接沟通。知识网络的发展随着组织结构水平发展而发展的。每个人都是知识主体,知识转化发生在一个主体与另一个主体之间。

2.2图书馆知识共享的特征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组织中所有知识的共享水平和知识创新的能力。知识产生于知识共享的过程中,而且交流和共享越丰富,产生出来的新知识就越多。许多创新的产生来自于使自己的知识在不同的学科或组织中交流与联系。

因此,通过图书馆员之间相互交流知识和工作经验进行知识的碰撞与融合,从而可能产生思想的火花,产生解决一个问题的新的办法,从而促进图书馆新知识的产生。

3.图书馆知识管理内容

3.1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工作的主要对象,它贯穿于图书馆工作流程中的每一环节,因此,信息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通过对文献信息等显形知识的收集和加工整理,将其中有价值的部分挖掘出来,进行分类存储,建立动态的知识库体系,激活固化静态的知识,使其得到有效的流通和应用。

3.2人力资源管理

人的能力资源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创新为目标的知识管理就是要挖掘人的智慧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将存在于头脑中的隐性知识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而显性化,推动图书馆的全面有效理管。

3.3信息技术管理

信息技术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图书馆工作的展开和图书馆的知识创新起着工具和保障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知识管理的产生,并根本决定着管理模式的变革。

3.4组织结构管理

传统的图书馆组织结构是种金字塔形的构架模式,实行的是从馆长到普通工作人员的等级管理制度,为便于知识在图书馆内迅速有效流通,需将图书馆传统的组织结构转变为扁平、网络化的横向组织体系,打破等级界限,增加横向联系,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促进图书馆的知识创新。

4.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途径

4.1创造知识共享机制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推动组织知识创新。图书馆要实施知识管理,达到提高自身知识服务能力的目的,在组织文化和组织结构上需要创造知识共享机制,营造知识共享文化,通过激励机制和知识交流机制,鼓励图书馆馆员主动分享知识,达到知识传递的畅通无阻;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人适其所,人尽其才,灵活调配合适的人力资源,发挥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创建学习型组织,通过组织的持续学习保证图书馆知识创新的可持续性。

4.2解决知识分散性和利用的矛盾

由于职能部门的划分,图书馆的专业知识分散在各个部门,这对于用户利用信息和各部门根据图书馆业务协调工作和交流知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即使在同一部门,由于图书馆知识共享尚处于较低水平,也会出现多人重复工作,造成图书馆的低效率。

如果图书馆长期容忍或者漠视个人垄断知识而拒绝共享,可能导致以下结果:一是管理失控,核心信息被少数人控制,难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二是人员外流导致知识资产外流;三是形成知识孤岛的局面,图书馆整体协调困难,效率下降;四是图书馆的知识不能发挥最大效应,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因此,图书馆知识的利用和知识分布分散的矛盾需要通过知识共享来解决。

4.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人是知识管理最核心的管理因素,也是知识管理中最活跃和最主动的因素。

图书馆是知识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其工作本身就是在创造新知识、探索新规律、发现新技术。当前,需要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完善馆员培训制度;广纳人才;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配置,如合理设置岗位、吸收优秀的人力资源、完善聘任制度等

4.4完善激励机制

图书馆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图书馆组织内,必须建立起一套促进馆员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行为的有效激励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和人才流动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同时还需要加强工作本身的激励,不断开掘有挑战性的工作岗位,对那些有创造力、有进取心的高绩效馆员委以重任,使馆员产生一种拼搏向上的动力,促进馆员提高绩效。

4.5提升知识导航服务

图书馆的知识导航服务是用户目标驱动的面向解决方案的服务,它需要图书馆馆员具有超前意识,把读者需求调研与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结合起来;重视读者需求分析,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重组来形成符合需要的知识产品,并对知识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与读者的联系更更紧密,建立起针对具体读者或读者过程的服务责任制。

5.小结

第7篇

一、关于知识管理和服务创新的概述

1.知识管理的定义和理解

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式,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图书馆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为了充分利用这些知识对组织进行的管理。图书馆将通过对显性与隐性知识的挖掘、汇集、整理、存储和应用,使管理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点是知识与人的结合与创新,强调知识流动和更新,并通过知识的有效利用,激发个人的创造价值和组织的协调能力。

2.服务创新的涵义和引申

服务创新有着自己特殊的定义和理解,它有着两层不同的涵义,总的来说,从广义上来讲,服务创新是指一切与服务相关或针对服务的创新行为和活动,从狭义上讲,服务创新就是指发生在服务业中的创新行为与活动。而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满足高校师生信息需求,为高校师生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逐步实现全方位、多样化的服务,适应多层次的读者信息需求。为此,我们为了更好的创新服务知识管理,将服务创新的基本理念融入到知识管理图书馆的方面,我们应该加强我们的知识管理体系和模式,更快更好的构建我们新发展的立体式服务框架,将服务创新真正的应用到知识管理创新的方面去。

二、高校图书馆进行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1.目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每个行业甚至知识的进步都需要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思维,我们的图书馆改革创新也不例外,在我们的国家,图书馆进行服务创新的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具有许多不足和欠缺的地方,特别是,我们的国家知识缺乏一个系统的管理方法和结构。总的来说,我国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滞后,服务对象较为单一,开放时间短,图书流通率低,服务项目少,服务水平较低,服务手段与方法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难以满足读者需求。

2.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新学科,新知识的不断涌现,使人们过去所学的知识不断老化。这都需要人们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新的形势对图书馆事业特别是高校图书馆事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3.图书馆服务创新是图书馆服务与大学教学科研的必然要求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和侧重点不断调整,向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有用人才的方向转移,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学校在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社会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1.理念创新的定义和理解

理念创新有着两个方面的内容,理念和创新的结合。首先,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纽带。理念的创新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网络技术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是高校图书馆理念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用户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及其服务的需求是进行理念创新的根本动力。

2.服务内容创新的涵义和引申

服务内容的创新和理念创新不同,它侧重的是服务的方面,当然这里所说的服务内容主要是指信息资源的建设,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文献服务中心,在重点学科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文献保障作用,是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我们要想在服务内容创新方面有着根本的改革,我们必须要对学科方面和科学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做到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我们的服务创新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和进步。

3.服务方式创新

服务方面的创新不仅仅代表着服务的内容创新,同样重要的是我们的服务方式得到创新。服务的方式分为许多种,但在我们的知识管理下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却是独特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和其他内容不一样的。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和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读者越来越倾向于利用网络来获取他们所需的信息。

4.人力资源创新

人力资源是我们社会发展的根本来源,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要的人才很大一部分是由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决定的,特别是在我们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中,我们的人力资源主要体现在我们的管理者和馆员方面,管理者要求有着自我的判断和一定的洞察力,必须有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我们的馆员的素质也是高校图书馆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根本保证。

第8篇

关键词:元数据;指标;知识;管理

1 项目背景情况

吉林经营分析系统作为面向企业运营的统一数据信息平台,它的元数据管理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元数据管理贯穿经营分析系统构建、运行和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是经营分析系统构建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同时,在数据仓库构建的整个过程中,如数据源分析、etl过程、数据库结构、数据模型、业务应用主题的组织和前端展示等,均需要相应的元数据的有力支撑。

①元数据概念。元数据,从定义上讲,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或者说是关于数据的结构化数据。现在元数据研究的重点主要是网络环境下数据的描述与数据管理问题。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管理包括经营分析系统表结构、程序的处理规则、指标定义等技术元数据、业务元数据、管理元数据的管理。②集团公司试点。集团公司制定《元数据管理规范v1.0》,鉴于吉林移动具有良好数据质量、技术和业务基础,委托吉林移动根据规范进行元数据管理试点建设,通过实际的探索,总结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省的元数据建设及规范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③省内需求。为更好地及时分析、查找、评估和解决省级经营分析系统各环节的数据质量问题,保证数据质量的稳定可靠,需要构建一套经营分析系统内部控制的管理体系,为数据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系统支撑。

为了保证经营分析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提高数据质量,要求构建以元数据管理为核心和基础的统一经营分析系统指标管理体系。

2 建设目标及要求

①元数据基础平台。吉林移动元数据试点项目的建设目标是构建一个体系结构独立,具备良好开放性和扩展性的元数据管理基础平台,具体要求如下:元数据管理系统的构建工作完全遵循集团公司cwm标准;提供元数据系统外部访问接口;在实施深度劈面,构建从源系统一直到olap分析、报表、kpi等方面的元数据管理系统,完成“数据流图”的构建过程。②指标管理体系。根据boss和bass内数据指标的标准定义及处理过程描述,指标间依赖、关联辅承关系,以及这些指标的业务应用情景,建立一个完整的指标管理体系和指标库,具体要求如下:统一定义指标的业务术语、业务口径和相应的统计逻辑等信息,使之成为指标定义的字典;建立指标的层次结构,保证指标间的关联关系;业务交流、业务学习、知识传承的平台,加强对业务指标的理解,减少歧义,增加业务人员对业务系统的信任;业务管理、业务开发和系统管理的素材库和依据;加强对报表的管理,提高统计结果的重用度,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满足表内、表间平衡关系和校验审核关系。

3 项目建设

①元数据基础平台。元数据管理基础平台是在metacenter的基础上进行本地化改造后完成,改造工作主要涉及metacenter的元数据获取,元数据展现,元数据外部访问接口3个方面。在元数据获取上,增加了datastage,essbase的自动元数据获取功能,以及对非自动获取的元数据提供一个批量的xml导人接口;在元数据展现上,增加影响分析及字段映射分析的图形界面;在元数据外部访问接口上,增加符合集团公司规范xmi及corba idl接口,以及供指标系统调用的url api接口。②指标管理平台。吉林移动元数据管理在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集团公司及cwm规范,并结合实际需求开发符合业务人员使用的指标管理平台,功能模块完整,结构清晰,系统间是一种松耦合的关系,符合扩展性及灵活性的建设要求。

4 效果与作用

①试点项目评审结果。吉林移动元数据管理系统在基于cwm模型的元数据管理方面,达到了国际移动通信领域的先进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②效果与作用。元数据管理系统已经在经营分析系统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核心作用:知识中心,需求管理平台,数据对象的准确描述,全局视图;日常维护支持,分析数据对象的变更影响,集成监控;数据质量控制,监控数据统计过程;前端应用支持,提供数据对象的语义层。

通过使用元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展示系统数据对象的全局视图,快速搜索、定位所需数据对象,保存数据对象的全局统一定义,跟踪每个数据对象的生命周期,分析数据对象的变更影响。元数据管理系统成为了经营分析系统数据质量的保证、信息集成的基础、知识管理的引擎。

第9篇

摘要:知识管理是管理学的新领域,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了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理论,本文从基本理念、管理内容、管理职能、管理原则几个方面论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巨大创新能力。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创新

知识管理研究已开始拓展到图书馆管理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和趋势。当前知识管理研究大部分是介绍国外知识管理的理论进展或企业知识管理的,而对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互动的研究涉及不多。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以促进图书馆学的创新和我国图书馆管理的全面发展[1]。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与图书馆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将从基本理念、管理内容、管理职能、管理原则4个方面创新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理论。

1基本理念的创新

图书馆管理是指应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动,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资源,发挥其最佳效率,达到预定目标和完成图书馆任务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和发展了图书馆管理。什么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笔者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由此看来,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有如下不同:①理论基础不同。从上述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图书馆管理是以传统的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图书馆知识管理则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②管理对象不同。图书馆管理对象是由人员、文献信息、建筑、设备、经费、技术方法等要素构成的图书馆系统;图书馆知识管理对象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它是由信息与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资资源、技术与图书馆文化等要素组成;③侧重点不同。尽管图书馆管理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但是在实践中,很少有图书馆贯彻了这一基本管理思想,而只是忙于一般的事务性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力资本管理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服务与知识创新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html/jianli/

2管理内容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将实现图书馆管理中人事管理、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整合和创新,突出如下主要内容:

2.1 知识创新管理。它主要包括:图书馆学理论的创新研究,以“知识”为主要对象和核心概念,革新图书馆学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基础等;图书馆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的创新研究,以“知识流”为主线,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与创新,探讨从文献采访过渡到知识采集、从文献组织过渡到知识组织、从文献服务过渡到知识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图书馆管理的创新研究,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研究。

2.2 知识应用管理。图书馆需要为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建立虚拟图书馆或信息中心;为用户开拓多样化、深层次服务;构建复合型图书馆。

2.3 知识传播管理。主要是为了促进知识寻求者与知识源之间、知识寻求者与知识提供者之间的及时准确的匹配和传送。

2.4 知识服务管理。图书馆应帮助用户开发知识和运用知识,使图书馆能在更高层次、更直接方式、更关键性活动和更全面过程中支持用户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

2.5 人力资本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十分重视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培养胜任知识管理的知识型馆员。

2.6 知识产权管理。图书馆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遇到的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和新办法。

3管理职能的创新

一般说来,图书馆管理具有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六种基本职能,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职能体现为:

3.1 外化,它是以外部贮藏库的形式捕获知识,并根据分类框架或标准来组织知识。

3.2 内化,它是设法发现与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在内化过程中,从外部数据库里提取知识,并以最适合的方式重新布局或展示信息,通过信息过滤来发现与用户相关的信息内容或知识。

3.3 中介,它是指把与某一研究领域相关的人和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软件、内部网、工作流程和文件管理系统进行明确、固定的知识匹配和传送。

3.4 共享,即帮助员工从知识库中发现有用的知识甚至从中获得启迪和智慧。

3.5 学习,即帮助图书馆与个人解决学习问题,包括学习的目的、内容、程度与方法等,涉及知识的收集、整理、储存、共享,从而激励员工不断学习与更新知识,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html/jianli/

3.6 认知,它是在外化、内化和中介的基础上创造知识的过程,即知识创新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可以帮助用户获得相应的知识,并提供最新的信息;也可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知识生产等过程,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有机组

成部分;更关注知识在社会和用户间的扩散和传递,促进知识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4管理原则的创新

图书馆管理往往强调系统原则、集中统一原则、民主管理原则、动力原则、效益原则[2]。图书馆知识管理将突破图书馆传统管理的一些条条框框,突出如下原则:

4.1 开放性原则。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图书馆知识管理平台,让所有成员能把自己的新知识添加到知识管理平台中去,同时也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识,丰富图书馆的知识库。

4.2 共享性原则。当图书馆成员间的知识得到共享时,图书馆的知识存量将成倍地增长,而转让知识并不损失成员任何东西。而且由于知识的共享是一个过程,需要转让者和接受者共同的参与,因此成员在转让知识的过程中能使自己的知识得以深化,或者获得一些新的知识。

4.3 激励性原则。图书馆通过建立知识管理激励系统,包括知识运行机制、知识明晰机制、知识绩效机制和知识奖惩机制,就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型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或者针对职业生涯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3]。//html/jianli/

4.4 发掘性原则。图书馆应该认识到知识在图书馆产品及其服务的价值创造中所具有的关键作用,图书馆需要明确知识的价值,并将其挖掘出来。

4.5 合作性原则。基于知识共享性,图书馆团队间的协作活动变得非常重要。只有团队活动才能真正将知识资本挖掘出来并加以形式化和资本化,因为只有在知识得到共享之后,知识才能与知识的拥有者——图书馆员的个人相对独立,才能说明图书馆对知识有了更大的所有权。当某个图书馆员离开图书馆时,他们的知识才会留存在图书馆中。

4.6 增值性原则。由于知识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图书馆员工通过知识共享,可以分享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减少团队的学习时间,实现知识价值的增值与功能放大。

4.7 层次性原则。图书馆知识管理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信息管理,是对信息的收集、整理、贮存、查找和利用的过程;二是对知识的管理,即包括对用户、供应商和图书馆内部员工的知识加以识别、获取、分解、储存、传递、共享、创造、价值评判和保护,并使这些知识资本化和产品化的过程;三是对图书馆知识资本的管理,也就是对图书馆人力资本、市场资本、结构资本和知识产权资本的管理。

4.8 创新性原则。图书馆应本着创新性原则来实施知识管理策略,也就是说要用知识创新的观点来构建图书馆知识管理理论,并加强其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html/jianli/

参考文献:

[1].邱均平.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创新[j].情报资料工作,2002(3):5

[2].潘寅生主编.图书馆管理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