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云计算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7 15:45: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云计算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云计算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

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前言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当中,并已经成了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在当前网络信息化新时代的背景下,经济与科技不断的更新发展,因此分析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有着重大的意义。

1互联网+时代的基本论述

步入新世纪以来,对人们的生活,生产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互联网技术,随着互联网+的提出,由大数据、互联网与云计算同现代制造行业强强联合,高效稳定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工业、金融互联网,从而在国际互联网市场站稳脚跟。现如今,我国已经率先引领了世界第五次的技术革命,在信息化、移动互联、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技术上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引领全球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对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改变。

2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由美国军方研制出来,ENIAC计算机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导弹的实际弹道数据进行精密的计算,在当时,美国因ENIAC计算机的诞生,军事实力大幅度提升。ENIAC计算机有着较为庞大臃肿的体积,计算速度极慢且使用成本过高等特点,在军事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更是有着井喷式的发展速度,这一现象引起了各个国家的政府、科研机构以及大型企业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对其他领域中运用计算机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并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计算机在真正进入到人们生活的时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美国IBM公司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与民用的个人计算机,当时在计算机的硬件价格上已经得到大幅度的降低,这种亲民化的表现使得计算机在社会中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3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3.1极快的更新速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硬件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因此拥有了极速的运行速度和优质的用户体验,这也是未来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政府的相关部门在计算机系统的投资力度上逐渐加大,使得计算机的更新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了颇具成效的超算中心。

3.2强大的运行功能

目前,计算机普遍应用的是微处理器,虽然极大的缩小了体积,但其运行能力却是以往处理器的数十倍,这得力于精细工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有效的提升了微处理器的运行能力。

3.3强大的实用性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更加强大,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某些电商企业的系统就是由计算机科技技术构建的,使得购进、销售、储存三位一体的管理,企业的运行效率得到了良好的提升,相关的成本费用也控制在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点上。

3.4预防与控制风险

企业在生产运营当中总会存在着各种风险,这也是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利用计算机技术,与其他相关的设备仪器相连接,搭建一个有效规避风险的系统,不仅使得企业自动化水平有效提升,还可以对未来即将面临的风险作出预防措施。

4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技技术的发展趋势

4.1发展趋势朝向精密化发展

随着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计算机的性能与运行速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这对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精密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诞生至今的英格尔公司,计算机芯片集成度达到了一万三千倍,由当初的十微米发展到如今的零点一三微米,芯片速度有2.8GHz达到了现在3.2GHz。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芯片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其耗能方面不断出现问题,当前计算程序是由CPU异构协同计算的,是通过多核处理器与定制加速协处理器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异构混合体系结构进行处理,从根本上高效完成高性能计算任务[2]。

4.2普适化的发展趋势

当前由于网络信息化在社会中不断的发展,在企业与互联网相关联的同时,也给予自身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良创新。这使得社会上各行各业更加的依赖互联网,互联网的普适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成本与消耗程度较为低廉,普适化对于计算机科技技术有着强力的推进性作用。因此,在经济建设中以及国家安全领域广泛的进行应用。

4.3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是新世纪人类的发展的方向,我国对此有很高的重视度,例如在二零零九年的北京建设成为我国首个无线城市,由此可见,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就是信息化、智能化。相关的理念也逐渐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数据与指令通过智能化计算机来传达,拥有着普通计算机所不能比拟的运算速度,在短时间内能将大量的数据模拟进行处理,并提高精准程度,智能化除了在军事领域与科研领域广泛应用外,目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充分的体验到了智能化生活,例如,智能化小区,或者智能型家具以及家用电器等等[3]。

5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技术的新鲜血液是由互联网+来提供的,通过技术的不断革新,智能化的发展也得到了收获,这是发展革新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方式,为了了让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当下应掌握互联网+时代下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与多领域进行联动,使得我国在计算机技术领域获得新的突破与更好的发展。

引用:

[1]钟锋.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9:18-19.

[2]李峰泉,苏培华.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探索研究[J].电子测试,2015,(23):56.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发展趋势;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引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类产品在各大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无论是教育培训、家庭娱乐,还是办公设备等,都会应用到相关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我国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研究起步较晚,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技术还不成熟,系列产品得不到有效的推广应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内技术人员积极探索,成就了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发展,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

1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

1.1普及性与深入发展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在信息化和数字化不断发展的时代下,人们越来越喜欢应用计算机类的科技产品来方便自身生活。根据相关调查人员的一项市场调研结果显示:全国有84%的家庭已经安装并使用计算机类的科技产品,94%的公司和企业运用计算机网络化的操作和管理形式。计算机科学技术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提高了工作和学习效率,丰富了日常生活[1]。

1.2专门化与综合化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活也丰富多彩。生活中的每一个事件都离不开高科技,简单到生活中的洗衣做饭,复杂到公司组织结构的管理等,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高科技。如今市场上各大技术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产品的专业性和后期的服务性,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这里的专业性含有两层的意思:一方面,企业要提高自身现有技术的质量,不断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创新;另一方面,企业还要深入市场调查研究,真正了解人们所需,根据市场需求来开发相关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自身竞争力。尽管如此,我们还要注意相关技术之间的联系性,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分开阐述研究,而要真正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不断优化升级改造[2]。

1.3突破性与深入性

当今计算机产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技术革新水平与企业发展存在密切联系。企业要积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从第一台计算机出现到如今,我们可明显地感受到此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且这种进步程度也变得越来越快。我国正在倡导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努力提升综合软实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需不断地突破一些技术瓶颈,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培训力度。

2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2.1朝着更深层次发展,信息智能化程度更高

虽然当前社会已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但是在其网络技术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在防御问题上就存在很多漏洞,许多黑客利用网络存在的这个问题,进行一系列的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侵害了许多人的隐私,严重时可能也会损害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这个问题影响是非常之大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网络服务并不完善,有许多客户对其进行了投诉,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对这一项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3]。各大媒体之上看到过智能机器人的报道,在该报道中机器人几乎可以帮助人类做任何事情,当然考虑到种种因素,该项发明还不能投入市场,但这也充分证明了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4]。

2.2多领域广泛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普及

智能自行车是谷歌集团推出的一款新的产品,这款自行车安装了遥感系统,不仅可感应到“主人”的需求去自动识别地址,还可实现自动驾驶,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交通事故率,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便利。经过市场调查分析,该项技术产品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如果这项技术足够成熟,价格也在普通家庭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款产品将会主宰几乎整个市场。这些产品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是否能够得以推广应用,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企业才会获得成功,人们也才会真正享受到技术社会带来的乐趣。

2.3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性能品质越来越高

当前技术革新速度快,相关产品的性能与品质也越来越高。以手机软件为例,几乎每个软件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新一次,而且更新后的软件比先前更加优越,使用起来也更加便利,获得人们更多的欢迎。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相关企业与科研人员便可根据收集回来的客户反馈信息,来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以便于给客户带来更高级的体验,提升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对社会而言是有利的,所以客户的认可才是企业最大的成功,遇到问题要积极解决,而不是置之不理。针对这种情况,相关企业一定要做好客户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否则企业经营也会有所影响。

3结语

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高科技产品已与我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只有遵循客观规律,在科研领域不断努力探究,就必定可以将社会创建得更美好,也会加快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当前,我国相关技术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改变我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不利局面,我国科研人员也需密切关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5]。

参考文献

[1]马维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5):218.

[2]高俊,熊淑云.分布处理计算机系统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3):81-82.

[3]熊淑云,高俊.计算机技术在通讯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6):118.

[4]谢平.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5):125-126.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简化操作程序,优化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智能信息时代,计算机软件功能齐全,能够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对此,需要提升对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重视程度,并结合其具体应用,分析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

1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

1.1技术应用得到重视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快速,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对各个行业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计算机软件功能不断拓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本身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人们对计算机安全性、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对于计算机行业本身而言,软件开发技术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1.2市场竞争激烈

计算机软件开发本身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因此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相对于传统行业,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成本相对较低,这为中小型甚至是微型企业都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但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较高,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程序编写能力以及丰富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市场的发展变化以及人们的实际需要,设计出相应的软件产品。

1.3生命周期差别较大

生命周期差别大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的重要特征。计算机软件本身从开发到具体的应用都需要经过相对繁琐的流程,具体包括初期的设计修改、后期的调试以及用户的反馈等环节。对于不同的用户群体而言,计算机软件自身的功能也会被用户选择,因此计算机软件的生命周期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1.4应用覆盖面广泛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以群众的实际需要为依据,不断扩大潜在的用户群体,为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2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

2.1开放化的发展趋势

由于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本身的特点,其发展的长远性是需要人们关注的重点方面。并且对于计算机软件技术而言,依托互联网需要保证其可拓展性,结合社会的发展情况,对当前的功能和服务进行优化。开放化的特点,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以开放的眼光从多个角度看待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这就需要行业从业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着手点,推进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进步与发展。

2.2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和自动化是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的优势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方便越来越明显,涉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多。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效率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对于计算机软件的智能化以及自动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人力和物力,利用程序控制,可以使用机械设备代替传统的人工生产。

2.3融合化的发展趋势

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软件开发的速度不断加快。市场对软件功能的需求也成为推动软件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逐渐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其优势通过与计算机硬件的融合,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4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过程中,功能的不断增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利用现代智能技术,计算机软件能够对用户的使用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根据用户群体发展的具体情况,为用户推送针对性的服务。这些服务可以通过链接或者广告的方式发送到目标用户的手机终端中,从而为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提供渠道。在功能不断增加优化的同时,多元化的服务也会随之出现。生活工作精细化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多元化也将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2.5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技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通过与其他领域的充分融合,提高社会的发展速度,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价值得以体现,计算机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就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角度而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与网络的发展有很大的联系。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在通信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数据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并且传播的稳定性非常强,互联网作业也逐渐演变成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方式。因此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2.6共享性的发展趋势

目前计算机软件中邮件开发技术的使用情况,各大企业之间的资源优势各有特色,但共享性不强,技术相对封闭,甚至部分技术被行业内部垄断。就社会发展的层面,技术垄断不利于技术的完善和进步。由于软件开发的工作相对繁琐,如果不能提升相关的技术,将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这种模式的建立,营造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在今后也会有更多的企业共享自身的源代码和相关技术,助力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全面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提升工作效率,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就当前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而言,应进一步拓宽应用渠道,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更好地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和智能终端技术,不断提升技术和服务的精细化程度,开放共享、多元智能也将成为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魏岸若.浅析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21,22(11):167-168.

[2]冯卫刚,张超,高新宇.解析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分层技术的实践运用[J].长江信息通信,2021,34(10):113-115.

[3]李想.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数据库测试技术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19):39-40.

[4]杨海红.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19):47-48.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工业;设计系统;体系结构

将计算机与现代工业结合在一起,形成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不仅符合现代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使现代工业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现代工业设计需要考虑的不仅是工业产品的设计目标,还要做到产品与人、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基于这样的发展目标,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可以使现代工业设计向这一方向进行深化发展,实现深层次的发展目标。

1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概念

要想对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进行分析,就需要先对其概念进行相关分析掌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这一系统之所以会得到应用与发展,主要还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工业设计发展这两方面主要内容上的,这两方面的发展是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得以产生的重要基础。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主要指的就是在工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与相关内容中,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引入应用,让计算机技术对现代工业设计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与辅助作用。这一系统的主要应用,可以帮助相关人员将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工业设计中的内容进行整合联系,使现代工业设计得到更为合理的发展。与此同时,将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工业设计进行结合,主要可以在工业设计中的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色彩设计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体系结构及主要技术

2.1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体系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体系架构,主要是根据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体系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所确定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应用软件、应用技术及相应的设计方法。基于以上三点主要内容,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体系的架构可。可以清晰看出,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主体系之中,有设计方法学这一主要层面,在这一层面中,还包括了相应的知识基础与设计方法的相关内容层面。在知识基础这一部分相关内容中,主要包括了相关的设计符号、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等多种内容,并且还包括了工业设计的相关知识与计算机知识。这一部分的重点内容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工业的应用过程中与工程技术等进行交叉,在交叉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新的方法与知识。此外,这一部分的设计符号、计算机图形学等主要内容在该系统未来应用中会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这些相关内容的深化发展不仅可以推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合理运行,还能实现较为先进的人机交互及智能设计等。这一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层,也可以被称作是系统的支持层,内部主要包含了工业设计所要使用的主要方法及工业设计的相应基础。在工业设计的基础部分内容中,主要包括了工业产品自身的模型与实现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工业产品的自身模型就是为了将工业产品的各种内部信息进行统一的整合与分类,如产品的设计过程、用户的具体需求及产品本身体现的信息等。这些信息被整合在一起,可以利用相应的框架来进行表示,将工业产品的整体设计过程全部表现出来。信息交流平台是为了产品的各部分信息进行沟通交流才建立的,为的是提高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各项信息之间交流的准确性,为工业产品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提供相应保障。工业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信息在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类的方式或组件方式。采用这两种方式进行交流,可以很好地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保证信息交流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为产品设计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除了上述两个层面之外,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还包括了设计应用层这一主要内容,这一部分主要就是为了体现计算机技术在工业设计的相关过程当中到底是如何进行的。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需求分析、概念设计、再设计等环节,可以很好地将用户自身的具体需求与工业设计的主要环节进行紧密结合,保证产品设计可以符合用户的具体需求。这样一来,就使得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体系具备了较强的实践作用,保证了工业设计的具体过程与内在的科学性。

2.2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主要使用的技术

2.2.1CAD技术在工业设计的过程中,CAD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CAD技术的具体应用,可以很好地将设计师自身的内在创意进行很好地体现,并且可以进行效果很好的视觉传递。将CAD技术用于视觉传递这一环节,主要需要依靠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CAD技术的的传播性相对较好,可以帮助设计师完成视觉传递,保证产品的视觉效果。

2.2.2ASP技术ASP技术主要指的就是动态服务器页面,在工业设计中应用这一技术,可以使工业设计变得相对柔和,更好地满足制造业发展。某工业设计公司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就应用了ASP技术。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先将ASP技术作为一种媒介,再利用CAID软件进行相应的计算,让ASP技术提品的部署、托管等服务。这样一来,ASP技术就发挥了自身的实际作用,也保证了工业产品设计的最终效果。该设计公司在应用了ASP技术之后,不仅保证了工业设计的合理运行与相关发展,也使产品的设计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及市场需求,保证了产品的设计效果。

3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符合现代工业在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知识库。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在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就体现在知识库的建立方面。工业设计师可以将所要进行表达的产品内在形态、产品的外在颜色、产品设计所使用的材料等集中建立在一个知识库中。这样一来,就很方便工业设计师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型产品设计,加强工业设计具体效果。第二,丰富生成方法。目前,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在产品生成方法方面相对较为薄弱,设计师一般都是通过将点或线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来生成曲面造型等不同的产品造型。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在未来的应用与发展,可以让设计师通过草图就将产品形态进行生成,提高产品生成效率。第三,虚拟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体系在未来的发展,还可以进行虚拟设计。设计师只要将这一系统应用在特定环境中,就可以进行虚拟设计,实现多种感官的同时交流。一般来说,要想实现虚拟设计,离不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及虚拟的网络环境。

4结语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不仅可以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工业结合在一起,还能保证现代工业设计的效率与效果,促进其未来的合理发展与深度转变。想要合理应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需要相关人员先对其自身的概念及系统体系进行分析,还要着重把握系统内部应用较为广泛的CAD技术,并且要对这一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见性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党倩.基于ASP技术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07):8-10.

[2]张文.CBD为核心的网络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0):257-259.

[3]李振方,苟秉宸,卢凌舍.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化工业设计系统新模式:云设计[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07):152-155.

[4]朱伟,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222-224.

[5]杜刚佶.浅谈工业设计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5(04):111-112.

[6]李响,许征尼,樊雪.基于案例推理技术的图书馆危机管理预控系统构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04):87-89.

[7]冯畅,赵廷弟.基于案例知识的系统安全风险模型[J].航空学报.2010(04):724-731.

[8]张军,赵江洪,孙宗禹.网络协同数控机床工业设计系统中的知识获取与应用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4(06):149-154.

[9]高剑峰,蒋华,张申生.CBD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1998(06):44-46.

[10]曾宇,王洁,吴锡兴,等.工业云计算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机械工程.2012(01):69-74.

[11]张永兵.云计算安全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09):93-94.

[12]罗润洲,陆长德,余隋怀.工业设计信息管理及查询系统建立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01):125-128.

[13]黄晓波,余隋怀.CAID网络协同设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09):127-129.

[14]景韶宇,王展,余隋怀,等.基于ASP模式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0):1184-1190.

[15]刘利.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3(07):166.

[16]孙守迁,黄琦,潘云鹤.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研究进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3(06):643-650.

[17]马鹏鑫.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J].价值工程.2012(22):223-224.

[18]李世杰,陈杰武.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07):89.

第5篇

,企业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持续竞争优势?作为新的信息技术服务模式,云计算在近年来

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为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创造自身竞争优势带来了契机?本文首先

应用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对我国云计算的未来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并结合云计算在中小企

业中的实践应用来说明云计算是促进中小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并在此基础上

,基于企业资源观理论深层次分析云计算如何影响中小企业竞争优势?

〔关键词〕云计算;企业;竞争优

势;资源观理论;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

DOI:10.3969/j

.issn.1008-0821.2014.01.028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0821(2014)01-0128-04

How Cloud Computing Affects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SMEs

——A Resource-based View

Zhu Zhangxiang1 Zhao Kun2

(1.Business Schoo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2,China;

2.Information School,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6502

21,China)

〔Abstract〕”BZ〗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companies can app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

reate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As a new IT service model,cloud computin

g has rapidl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and brought a new opportunity for SMEs t

o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actual situatio

n that cloud computing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SMEs to enhance and maintain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this paper applied Gray Linear Regression Combinatio

n Model to make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loud comput

ing,and at last,combines with resource-based view to make a deeper analysis on t

he question about how could cloud computing promot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he SMEs.

〔Key words〕cloud computing;

enterprises;competitive advantage;resource-based view theory;gray linear regress

ion combination model

1 研究背景

大型企业由于信息化基础较好,加上管理较为规范,其在实践过程中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

自己创造竞争优势?但是中小企业的情况却与之相反,由于资金?人才的短缺,他们并不能

够像大型企业那样为自己构建数据中心并自行维护,加上社会环境不完善等原因,信息化水

平低,系统集成度不高以及应用层次差异大等现实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阻碍中小企业有效利用

信息技术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比传统信息技术而言,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新兴信息技术服务模式?它不

仅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对信息资源的动态需求,满足其自身业务的需要,还能解决中小企业

信息化过程中的成本等问题,弥补中小企业的不足,使其专注于核心优势业务的发展并获取

持续竞争优势?现实实践中,云计算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所关注,并应用其开展相

关业务活动?因此,探讨云计算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

研究工作?但是笔者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发现,云计算如何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研

究虽然已有所涉及,例如,A.Bajenaru(2010)研究了SaaS服务模式如何应用于中小企业

信息化建设;M.Srinivasan(2010)研究了中小企业应用云计算存在的安全性问题;陈铁

东(2009)以及董炎(2011)初步探讨了云计算应用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新模式,等

等?但就云计算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方面,这些研究尚缺乏一定的深度和连续性

,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

另外,以Barney(1995)?Powell(1997)?Bharadwaj(2000)和Wada(2004)等为代表

的众多学者近几十年以来分别从不同角度基于企业资源观理论探讨了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竞争

优势的价值,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由此可知,企业资源观理论是解释信息技术如何为企

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较好框架[1]?鉴于以上分析,本文首先运用短期预测性能

较好的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定量分析云计算的发展趋势,以此来说明云计算应用于中小企

业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资源观理论,对云计算的IT能力及其如

何促进中小企业建立持续竞争优势进行深层次定性分析,以期在当今云计算技术广泛应用的

背景下,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 云计算及其发展趋势

2.1 云计算的概念及其服务模式

自从IBM和Google于2007年宣布了在云计算领域的合作后,云计算开始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

和应用计算方式被提出,并迅速成为产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Google的Google Apps?A

mazon的EC2?Microsoft的Azure和IBM的“蓝云”等云计算平台都已经出现在了市场上

[2]?云计算可以理解为一种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它将计算能力从用户终端集中到

“云”,作为应用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计算通过分布式计算和并行计算等技术由“云”

端计算机群共同完成,用户则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网络获得应用所需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等

资源?应用的实现和维护全部由“云”服务提供商完成,用户只需关心应用的功能而不必关

心应用的实现方式?

云计算实现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数据存储技术?数据管理技术?编程模式以及虚拟化技术等

[3],并通过软件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平台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和基础设施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等3种方式提

供服务[4]?

(1)SaaS服务模式属于软件定制服务,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业务需求,通过互联网向

服务提供商定制所需的应用软件,支付的服务费用取决于获取服务的多少和时间长短?

(2)PaaS服务模式属于开发并托管网络应用程序的平台服务?低层技术问题对用户是透明

的,方便用户应用开发平台和语言,根据自己的需求部署需要的软件运行环境和配置?

(3)IaaS属于最低层服务,服务提供商为了方便用户能够部署操作系统和运行软件,通过

虚拟化等技术为用户提供存储?计算处理?网络带宽以及其他物理硬件资源方面的服务?

另外,由于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以及

成本低廉等特点[5],为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

2.2 云计算的发展趋势

为了分析云计算的发展趋势,本文运用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对我国云计算未来市场规模进

行预测?鉴于预测模型当中灰色GM(1,1)模型没有线性因素,而多元

线性回归模型没有指数增长趋势的不足,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将两种相结合[6]

,既有严格数学保证,又弥补了两种模型各自的不足,短期预测精度较高,且最重要的优势

是所需的样本数据量少?本文选取2008-2013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数据如表1所示,数据

来源于在线信息服务平台——赛迪顾问在线,该网站面向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来源

真实可靠?3.2 影响途径的定性分析

由于中小企业受资金短缺和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等条件的限制,他们的企业竞争优势应建立

在创新以及与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协作方面?而云计算能够整合中小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所需

的IT资源,满足稀缺?有应用价值?不能完全被其他企业模仿以及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等4个

条件?促进他们所提品和服务的价值的提升,使他们有别于其他行业竞争者,因而能促

进中小企业提高包括财务等各方面的组织总体绩效,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

3.2.1 客户服务定制提高组织创新能力

由于当今大多数中小企业所处外界环境的动态不稳定性,对于它们来说自身的创新能力是取

得成功的关键?云计算出现之前,中小企业很难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获得定制的IT资源,且IT

资源提供商提供的服务大多是标准化的,因此无法满足资源观理论所述的资源稀少和不可模

仿的特性?云计算的客户定制服务能够使中小企业根据他们的业务需要从“云”服务提供商

定制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有别人他者的IT资源,满足自身业务情况,且这些IT资源将是有价

值?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例如,云计算技术的PaaS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应用开发平台,

允许它们根据自身特殊业务需求开发应用程序并运行于“云”服务提供商的云计算平台,使

其获得有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信息化服务;而SaaS服务模式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诸如

ERP?BI以及CRM等信息系统和各类业务软件,成本低廉,业务针对性强?这种IT能力使得中

小企业不仅能专注于自身业务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且这些IT资源能够与他们的企业战略目

标相匹配,进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进程,提升组织绩效,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3.2.2 资源内部调度与互联提高组织创新和协作能力

云计算技术能在一个特定的云环境中,根据一定的资源使用规则,通过高速互联网连接分布

于世界各地的虚拟资源池,根据用户不同的资源需求,在用户之间进行资源调整过程?根据

不同的资源调整策略提供给中小企业的IT资源也是稀少?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这种IT能

力所能提供的IT资源共享的优势不仅能方便中小企业与它们的利益相关群体建立广泛的跨国

合作关系,而且能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内部人员之间以及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之间的

信息交流与共享,发掘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另外,IT资源内部互联性

也能通过工作流以及彼此信息的交流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内部以及它们与相关群体之间在工作

方面的协调能力,进而提高中小企业业务活动的运营效率,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3.2.3 IT服务匹配提升组织协作能力

云计算技术提供的IT服务需要确保与中小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方面具备很高的匹配性?从技术

角度来看,中小企业自身IT设备水平参差不齐,而云计算技术所提供的IT服务具有灵活性,

提供的IT资源具有很高的价值和不可模仿性,与中小企业及其利益伙伴现存的技术能达到很

好的兼容与匹配,进而缩小企业间的信息化差异,提高企业内部个部分以及企业与外部利益

相关群里的业务协作能力;而从管理角度来看,云计算提供的IT服务也能够与中小企业的各

类信息化战略目标达成较好的一致,避免出现目标冲突的同时,增强中小企业的协作各项业

务的能力,这个重要优势使得云计算技术区别于其他信息技术?

另外,正如图3中所示,虽然云计算技术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带来了巨大机遇,但潜在阻碍因

素也是存在的?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影响云计算技术应用的主要问题是其用户数据存储的

安全性以及隐私性,服务的兼容性和可靠性等[12]?这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将会直

接影响云计算所提供的IT服务能力,并对中小企业建立持续竞争优势产生一定限制和阻碍?这些

问题将在今后的研究中作进一步探讨,受篇幅限制,本文就不再赘述?

4 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的优势正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认可,而它对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也必将

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研究对云计算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前景,以及中小企业如何应用云

计算创造竞争优势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随

着今后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笔者的研究将更多地集中在如何进一步结合企业竞争优势

与信息技术的其他相关理论,结合实证方法对本文的相关研究结论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1]张嵩.信息技术如何创造持续竞争优势—一种基于资源的观点[J].管

理工程学报,2003,(17):108-110.

[2]陈康,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软件学报,2009,20(50):1337-13

48.

[3]陈全,邓倩妮.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9,29(9):2562-2567.

[4]Luis M.Vaquero,Luis Rodero-Merino,Juan Caceres,Maik Lindner.A Break in th

e Clouds:Towards a Cloud Definition[J].ACM SIGCOM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

iew,2009,39(1):50-55.

[5]Harry Katzan Jr.On the privacy of cloud computing[J].International Jour

nal of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2010,14(2):1-12.

[6]鲍丹,吴艳萍.基于GM(1,1)模型和线性回归的组合预测新方法

[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3):95-98.

[7]陈博,王建国.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算法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5(1):82-85.

[8]Barney J.B.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

al of Management,1991,17(1):99-120.

[9]Petaraf M.The Cornerston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A Resource-based View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3,14(3):179-191.

[10]Thomas C.Powell,Anne Dent-Micallef.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competitiv

e advantage:The role of human,business,and technology resour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5):375-405.

[11]Anandhi S.Bharadwaj.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on information technol

ogy capa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MIS Quarter

第6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建设模式 发展趋势

[分类号]G250.76

上世纪90年代数字图书馆概念首先由美国提出,并迅速得到发展,短短20年时间数字图书馆已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水平的重要标志。世界各信息强国都十分重视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并投入巨资建设各自的数字图书馆项目。我国于1996年开展相关研究与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依据其建设理念的不同可划分为多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建设模式都应在前一阶段原有建设模式的基础上探究其新的发展趋势,从而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模式。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趋势研究是构建新模式的基础,对提高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水平,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

1、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研究现状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1996年5月国家图书馆提出了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经文化部组织与协调,上报国家计委,并于1997年获得批准立项,标志着我国在数字图书馆领域实际研究工作的开始。经过15年的发展,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的理论研究上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2003年,徐引篪、黄颖首次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概念进行阐述,他们认为,“所谓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简单地说就是由谁(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以什么样的机制(出钱,还是出力?如何实现成本、价值和收益的平衡?),在什么样的法律和制度环境中建设的问题”,并提出数字图书馆公私合作建设模式…。陆宝益等学者则以此概念为基础将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划分为三种模式,暨国家中央政府部门主导建设模式、地方政府部门主导建设模式和图书馆自主建设模式。此外,还有学者从组织管理、数字资源建设和数字图书馆服务等方面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进行论述和探讨等。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其长效发展。2渐变中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个淅变的过程,随社会环境和数字图书馆建设理念的发展完善而不断发展创新。数字图书馆产生之初仅是为了满足人们通过互联网来保存、获取与共享数字资源的目的,但随着人们认知水平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希望能从数字图书馆中获得更多的深层次服务,从而推动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依据数字图书馆建设理念的不同,可以将数字图书馆建设划分为多个不同阶段,如CALIS中心陈凌教授将数字图书馆建设划分为资源数字化阶段、关键技术研发阶段、综合应用阶段、后数字图书馆时代4个阶段,还有学者则将数字图书馆建设划分为资源库的开发阶段、技术研究阶段、综合研究阶段三个阶段。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同阶段,其建设模式也发生着变化:①建设主体的变化。在资源开发阶段,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主体一般为传统图书馆,到了技术研究阶段,建设主体不仅包括传统图书馆,还包括各类科研院所及信息技术公司,而在综合服务研究阶段,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主体进一步扩展到几乎所有的信息服务机构。②运行机制的变化。从最初的政府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逐渐转向多元化投入建设、混合化运行机制。③法制环境的变化。从最初的无法可依到现在已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这些变化因素使得数字图书馆建设产生了众多的建设模式,如前文所述的公私合作建设模式等。

数字图书馆每一时期的建设模式都有其自身特点,因此不可能完全照搬前一阶段的建设模式来构建下一阶段的数字图书馆。特别是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的研究,不仅要借鉴国外建设模式的发展经验,更要结合国情,时刻把握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新的与之相适应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从而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发展趋势展望

数字图书馆建设主要涉及管理(政策环境)、资源建设、技术支持和服务4个部分,其整体构造见图1。笔者结合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建设所取得的新进展,从上述4个方面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分析。

3.1 数字图书馆建设管理发展趋势

3.1.1 从相对无序到统一规划 统一规划是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划,各数字图书馆建设单位仅针对自身发展目标来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这导致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目前处在一个相对无序的发展环境中。这一方面使得我国在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出现大量低水平重复性建设,另一方面由于各建设单位采用的建设标准与规范没有统一,在系统结构、功能、通信协议、元数据格式、检索方式、用户界面等方面各不相同,导致各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兼容性较差,难以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相反,国外在建设数字图书馆时一般都将国家总体规划、统一协调作为其重要指导原则,如数字图书馆建设起步较早的美国和俄罗斯目前都是由一家机构协调,联合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和建设数字图书馆。我国目前也在加强相关研究,在资源建设的标准化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进展。

3.1.2 从自主建设到协作建设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目前处在一种相对独立的环境中。一方面各数字图书馆建设单位之间受管理体制的约束及基于利益诉求等原因缺少必要的协作,另一方面由于数字图书馆在传入我国之初就被看作是传统图书馆的网络延伸,这直接导致博物馆、档案馆等其他非图书馆单位被排除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之外,使得这些单位只能自立门户建设数字博物馆、数字档案馆等类似数字图书馆项目。随着近几年数字图书馆理论研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内涵得到充实与扩展,以美国为代表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强国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已开始与出版业和信息服务业(包括情报中心、博物馆、档案馆等)相结合。“数字图书馆是一个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宏大系统工程,这一认识已被广大数字图书馆研究者所认同。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者也已经开始意识到协作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2007年7月26日,文化部、国家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中国图书馆学会、上海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CALIS管理中心、CADAL管理中心、中央党校图书馆、国防大学图书馆共同组建“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联席会议”,并共同了一系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指南。

3.2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发展趋势

3.2.1 从资源数字化到数字资源采集 数字图书馆

的资源建设,依据工作重点,可以划分为文献资源数字化和数字资源采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各种非数字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第二阶段则是强调对数字资源的采集、加工、保存与利用。数字资源建设初期各种历史文化资源都是以非数字化形态存在的,同时大量新的文献资源也是以非数字形态出版的,因此需要将这些非数字资源进行数字化,以便实现资源共享与利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纸质文献出版量正在逐渐减小,同时各出版社都已采用电子排版技术来出版纸质文献,这也意味着新出版的纸质文献都有数字化版本无需进行二次数字化工作。此时数字资源建设重点将是对各类数字资源的采集、加工、保存与利用。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还停留在第一阶段,但笔者认为经过多年建设,非数字资源已非常有限,我国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即将进入资源采集阶段。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服务联席会议所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指南》中已将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定义为“对信息资源进行选择、采集、组织和管理,使之形成可利用的数字资源体系的过程”。由此可见,我国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正由资源数字化向数字资源采集发展。

3.2.2 从版权规避到版权保护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是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者对此缺少足够的认识。陈兴良诉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案、郑思成等7位知名知识产权专家诉北京书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案等无不在说明一点,即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一直在规避版权问题。相反,发达国家却非常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因为规避将抑制知识产品的生产,而保护基础上的利用则能促进知识产品更大规模地被创造出来。1996年欧盟颁布了《关于数据库法律保护的指令96/9EC》,2000年美国政府《防止数字化侵权及强化版权赔偿法》。近几年,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上逐步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等。特别是《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并且《纲要》在知识保护方面提出“修订惩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法律法规,加大司法惩处力度。提高权利人自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有效遏制侵权行为”。同时对于合理使用知识产权,提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界定知识产权的界限,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公众合法权益”等建议。

3.2.3 从政府投入到多元化投入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经费来源应向多元化发展。目前还主要依靠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公共部门以及部分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出资建设,而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经费来源除了政府与商业公司外,还包括各种基金会、民间组织、行业协会、企业、个人等。如“美国记忆”项目,有4500万美元的经费是由AT&T电话公司、柯达公司、福特基金会等私人企业、公司、基金会和个人资助。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公民社会服务意识的提高,我国出现了大量由组织、协会及个人创办的各类型基金会。此外,国家出台了包括《企业所得税法》、《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及相关管理问题的通知》等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扩大了基金会公益性捐赠免税范同,促进了中国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但由于国内的基金会目前一般专注于慈善、扶贫、教育等领域,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的捐赠较少,这需要数字图书馆界加强宣传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2010年5月27日由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公布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指南》在建设经费上就明确提出“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吸纳社会多元化资金投入”。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完善,笔者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行业协会、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投入到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来。

3.3 数字图书馆技术支持发展趋势

3.3.1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技术支持与资源建设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一直存在重资源轻技术的问题,各数字图书馆项目中虽然都建有技术支持部门,但其地位往往被边缘化,始终缺少技术领域研究部门的有效参与。同时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往往采用“拿来主义”,在技术开发上无法取得重大突破。数字图书馆的每一个阶段性发展,无不与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有关,一定意义上而言,技术是推动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有学者已指出“数字鸿沟主要不是在资源数量的差距上,而是在数字技术的差距上。不了解这一点,我国将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家863攻关项目《知识网络――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在对美国DLI项目承担机构进行分析后说明,“由图书馆或情报学院系牵头的DLI-2项目只占少数,多数研究项目是由计算机专家而非情报学家领导的”。近年来我国各数字图书馆建设单位已开始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等部门的合作,共同开展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的研发。

3.3.2 从单一共享到复合共享 “云计算”将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由单一共享向复合共享转变。2009年被认为是“云计算”元年,“云计算”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又一次重大变革。简单地说“云计算”就是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采用“云计算”构建数字图书馆,一方面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从云计算平台获得更加巨大的计算能力和海量的信息存储能力,彻底摆脱硬件设备的限制。另一方面,各数字图书馆项目之间可以共同构筑信息共享空间,分享基础设施,并提供共享数据资源、特色服务等。可以预见,未来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所共享的将不再仅限于数字资源,而是包括所有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笔者将这一共享机制称之为复合共享机制。当前国内在建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中已有部分项目开始采用云计算技术,其中做得比较好的当属由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LS)承担的分布式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系统三期项目。该项目在建设中提出结合云计算、SaaS、Web2.O、SOA等技术打造CALIS数字图书馆云战略。该平台可以为各高校图书馆提供本地化的私有云方案,并可构建多级的CALIS云服务中心 。

3.4 数字图书馆服务发展趋势

3.4.1 从追求私利到回归公益 回归公益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起源于美国的数字图书馆,在建设之初就注重公益性,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国记忆”,其建设目标是要让“所有的学校、图书馆、家庭同那些公共阅览室的长期读者一样,能够任意从自己所在的地点接触到这些对他们来说崭新而重要的资料,并按个人的要求来理解、重新整理和使用这些资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组建的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其建设目标是将世界各国图书馆和其他文化机构所拥有的珍稀罕见的资料进行数字化,并通过网络供所有用户免费访问。在我国尽管数字图书馆项目主要由政府主导建设,但基本上都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以盈利为目的,偏离了其公益性。这一现状直接导致数字图书馆与用户之间渐行渐远,从而阻碍了数字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促使我国数字图书馆回归公益本性,由国内8家主要数字图书馆建设单位组建的“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联席会议”在上海了《数字图书馆服务政策指南》,其中明确提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应立足于公益性,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提供广域网范围的免费服务”。

3.4.2 从“用户一馆”到“用户一云”

服务是数字图书馆核心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各种传统信息服务机构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云计算”理论及其相关技术的成熟与发展,未来的数字图书馆将联成一片包含各种数字化资源的“云”,每个数字图书馆都是这片“云”的一个结点。传统“用户一馆”的服务方式将被“用户一云”的服务方式所取代。各信息服务机构都将通过这片“云”提供服务,而对于用户而言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统一的“云”服务界面。用户所有服务诉求都将通过“云”分配到不同的信息服务机构,由各信息服务机构协作回答用户诉求。如对某些交叉学科领域专深的服务诉求不仅要求本领域专家的协作,还要求相关领域专家的支援,并且其最终资源可能分布在多个数字图书馆中,这就要求各数字图书馆进行服务协作。服务协作化是数字图书馆价值最大化的根本保证。

第7篇

【关键词】主体 云计算 产业化 系统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TG3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204-01

0引言

目前国内外对云计算作出了大量研究,对于云计算的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安全风险等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于云计算产业化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尤其是将云计算产业化视作一个动态演化过程的研究并不多见;对云计算的研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得到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结论的文献资料还较少。系统动力学被誉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验室,运用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建立的模型能够充分反映系统的非线性结构和动态变化趋势。实施主体是云计算产业化过程中各项事物发展的提供者,在系统模型中起着核心作用[2],虽然有从主体角度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但从主体出发建立云计算产业化系统模型,并从系统动力学角度来探讨主体的作用及其关系的文献缺乏。

1 基于主体的云计算产业化系统的概念

云计算产业化系统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政策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支持、投资机构资金支持、企业的综合管理支持、消费者的市场支持,这些主体要素的活动及其相关之间的互动关系,促使产业化活动的成功。

2 基于系统动力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系统动力学综合了信息论、决策论、反馈控制论、系统论、计算机仿真及系统分析方法,是一种处理复杂问题、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系统方法。它强调以系统思维的方式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因果反馈关系描述系统的动态复杂性,特别适合于解决经济、社会、生态等非线性复杂大系统问题,以帮助人们了解系统动态行为的结构性原因[3]。

3 基于主体的云计算产业化系统动力学模型

3.1 科研主体子系统

本文的科研主体包括高校和科研机构,两者的研究活动一致,包含云计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即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等云计算主要基础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应云计算发展趋势的要求,政府加大对云计算研究的支持,从而使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注重对相关课题的申报,增加云计算的科研人数和科研项目数量,使科研成果(论文和专利)数量大大增加。企业可以通过与科研主体的合作,使科研机构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基础研究,并将科研机构的成果转移到企业。同时,风险基金组织看到技术成果的利润前景,加大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反过来,当企业和风险基金组织对科研主体合作力度增强时,政府就会减少财政支持,使得科研机构的成果有更多的市场应用前景,不局限于研究课题。

3.2 投资主体子系统

投资主体主要指企业和高校外部融资机构,主要包括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机构的融资,其中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机构对政府起着负反馈的作用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使云计算规模化发展,获取高额利润和效益,这里的投资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

3.3 企业主体子系统

云计算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在其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顺应国内外互联网发展趋势,调查消费者需求,与科研机构联合,吸收资金,将基础技术应用于云计算服务商品的开发中,并进行大规模推广,提高云计算商品的市场占有率。

从商业的角度,成功的产业化必备的要素包括市场规模,市场潜力和经济光景[5]。对于云计算来说,要从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入手,使得消费者对于云计算相关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随着消费者需求不断增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更多企业开始转向云计算产品的研究开发,投资力度加大,获取高额利润。相反,利润增高使成本不断降低 ,逐渐有企业推出市场,从而形成负反馈作用。

3.4 动力学模型及分析

云计算产业化发展的过程包含多个连接在一起的正负反馈回路,连接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产业化发展系统的复杂成长特性。云计算产业化系统分析框架表明,产业化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其内部促进发展和环境条件限制其发展的正、负反馈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促进产业化发展的正反馈起主导作用时,云计算加速产业化发展;当限制产业化发展的负反馈起主导作用时,新兴技术产业化进程放缓。

为了实现云计算产业化健康发展,必须在科研主体、投资主体和企业主体3个系统中对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得出因素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规律,从而把握云计算产业化的发展规律。通过对模型动态过程的研究,可以找到促进云计算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以及限制云计算发展的瓶颈,从而降低产业化内部能量的消耗,提高产业化效率。通过对模型中重要因素的动态分析,可以考察实现云计算产业化的优化路径,为云计算产业化发展提供完善的产业化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4 结语

本文在研究云计算产业化路径和相关主体的基础下,提出基于主体的云计算产业化系统的概念及其特征,在对云计算产业化机制进行细致思考后,借鉴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针对科研主体、投资主体和企业主体分别建立分析模型,并对模型的内部关系和运行机制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对3个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建立3个主体之间的系统运行模型。本文的研究为定性分析云计算产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定量研究产业化投入产出、制定相关发展政策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将以此研究为基础,根据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内部运行机制,建立数学模型,调研相关数据,通过各种分析方法描述变量关系,并应用netlogo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模拟,为云计算产业化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

参考文献:

[1]詹洪文.云计算核心技术及其产业化浅析[J].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1:30.

第8篇

关键词:石油;工业;信息化;数字化;管理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且全球化、网络化的趋势越来越快,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数字化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中,信息技术具有准确、规范、快捷以及可靠性高的特点,这些优点是传统的管理和工程方式难以实现的。在未来的发展中,信息化、数字化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转变方向,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途径。

1 石油工业信息化管理的概况

不论是对于什么企业而言,生产与管理都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根据对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来针对性地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生产管理系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各个部门的信息综合和提供实现资源共享是石油企业不可避免的过程,尤其是石油企业作为一个管理系统的有机整体,必须通过部门之间的合作才能够做到高效的生产,从而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关于信息化,我国从多方面进行过研讨,在2006年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信息化做了正式和充分的界定,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勘探与生产进行强化,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采收率,数据统计可以达到10%~50%的提高;对于优化作业的操作成本也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基本上能够达到5%~30%;通过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10%,但是我们要认识到的是对于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发展,我们不能仅仅从信息化效益以及信息化项目本身来看,还要从业务角度进行考虑和衡量,信息系统对于设备故障造成的生产停止运行等问题造成的损失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2 石油工业信息化管理的方法

2.1 建立集中的管理平台

对于油田企业而言,信息化的管理首要条件就是要建立几种统一的运行管理方式和平台。数字油田的建设能够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现场的数据自动采集,并且对于运输也能实现实时的监控和科学的调度,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在石油工业领域,通过系统地掌握关于整个生产过程的计划、管理和执行,从而对于整个生产过程的管控进行全面的把握,在工程技术领域,通过对钻井、物探等作业生产数据实时共享,实现了重点工程跟踪、实时数据自动分析。

如图1为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概念图。

图1

2.2 不断健全石油工程信息化数据中心

目前,我国的石油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在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不断进步,由于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石油工程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专业纵向信息库已经不能够满足石油工程发展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国的石油工业结合石油工程发展现状针对性地建立一个综合性的信息数据的处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将整个石油工程中的工业数据进行整合管理,从而为石油工业的生产提供精确可靠的数据,目前我国已经有一些石油企业建立了相关的数据中心,为勘探信息的手机和开发提供基础,在后续的发展中,我们要不断地综合目前的数据基础进行扩展,通过对数据的收录和采集来实现信息的整合,以及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的管理等内容,另外对于相关的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也要进行一体化的配套建设。

2.3 云计算管理方式

综合石油企业的发展方式和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的现状,假如云计算管理的方式,通过云计算的模式,将石油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分为以下四个基本级别:基础设施层、基础服务层、业务逻辑层、用户层。基础设施层主要是对基础设施资源的部署,目前石油企业更应该采取私有云和公共云的组合模式,作为整个云计算模式管理的中心,基础服务层是将石油工程的功能组件和系统环境进行科学的设置,业务逻辑层则是根据不同的业务流程,进行服务包整合,用户可以根据接口进行请求通过进行响应。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石油企业云计算的实施首先需要建立私有云,以满足企业核心业务的需求,然后进行数据收集形成规范化的云计算服务中心。总的来说,云计算作为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将会加快信息化在传统行业中的发展步伐,为整个行业乃至国家的发展提供高效推动力。

2.4 石油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石油企业要不断地推进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方式,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来实现现场手工作业方式的一个逐步替换,加强对全过程的管理,同时减少对油田开发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加强环保理念,提高环保技术,加大实时监控的力度,并且通过对油气的生产,炼制以及运输过程进行信息化的优化,实现整个生产以及输送的安全,不断加强关于云计算的技术应用,从而发挥信息系统集中统一的优势,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在信息系统运行中的能耗消耗,通过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低碳的发展趋势,加快石油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方式,实现整个石油工程的节能和高效运行。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发展中,石油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我们要把握这个发展趋势,全面加强信息化管理,从而为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文文.信息化环境下石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优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第9篇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预测;私有云

一、概述

科技的不断进步必然会为社会的发展带来变革,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也由以往的工业时代步入信息时代。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简单的数据信息处理和基础的计算机应用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全球数据信息爆炸式的增长和复杂化多方位的需求与应用,亟需新的科学技术来促进互联网产业的深度优化与改革。目前,科技信息行业的中心已经发生转变,全球各大IT公司也都将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信息安全作为日后发展的主要目标。由此可见一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信息安全的发展成熟度与完善度,必然会影响整个国家的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是在如今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下夺得一席之位的有力手段。在我国,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信息产业遍地开花,都已经得到相应的重视与发展,然而这些新型的信息产业如今的发展势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否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能否成为促进社会快速发展的利器,这都有待考究。所以对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学习与研究,对于了解我国新的科技信息产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策略以促进社会经济大跨越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数据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是互联网通信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个人电脑、企业服务器以及各种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的数据量从2000年以来,就以爆炸式的形式快速增长。尤其是在我国,国民数量基数非常大,这都无形之中使得大数据成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基本需求。2012年,我国工信部陆续推动了一系列的大数据相关的项目运作,加上相应的法规、政策的支持,在2014年底,大数据已经在我国各地得到广泛应用。首先,大数据涵盖了社会产业的很多领域,例如在电信与互联网领域,食品安全、医疗卫生、智慧城市与交通、科技服务等多个领域中得到快速发展。其次,传统的IT信息产业也都借助大数据的东风,积极响应深化改革,出现了一大批以大数据技术为中心的信息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最后,在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构建大数据中心,力图以大数据应用为支柱来加速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大数据的未来发展必定风云变化,主要发展方向大概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结构多样化

基于大数据的信息系统架构必然多样化,借助云计算的发展,实现分布式存储于管理的基本构架,对于图片、音频、视频等非格式化数据的存储与管理的计算框架以及对网络实时流分析与计算的基本框架将会并存。

(二)大数据预测

大数据的智能预测功能必然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阿里巴巴公司通过对淘宝网的用户购买行为的分析,发现包括欧美在内的大部分区域的买家询盘数急剧下降,也就提前预测了全球的经济走势,最终躲避金融危机的伤害。同样的,通过大数据预测未来的行为必然成为趋势,尤其是在经济金融、自然灾害等方面都会得到广泛的发展与应用。

(三)智慧城市的构建

智慧城市的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大数据技术成为智慧城市快速发展核心技术。智能交通、全民医疗、智能政府管理、企业发展等方面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相信大数据在智能城市构建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云计算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云计算是目前互联网发展的新的一次改革,将会以新的商业模式带动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云计算推出的商业模式主要由三种,分别是基础架构即服务的IaaS、平台即服务的PaaS以及软件即服务的SaaS,通过三种运营模式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基本需求。目前,云计算的发展仍以IT巨头为代表,主要包括谷歌公司、亚马逊、IBM以及微软。其中谷歌公司主要通过其硬件基础、大数据应用以及良好的搜索引擎构建其专门的云平台,通过分布式的数据存储与管理、智能的云计算应用来实现其云平台构架。亚马逊、IBM、微软也都推出了自己相应的云平台,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解决方案,极大地帮助客户提升自己的企业运行效率,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在电信运营方面,云计算也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通过将以往的IP网络、光纤网络以及HSPA等构建基础的无线通信云,极大地方便各个企业和部门使用,同时我国三大运营商也都推动各自的云计算平台的发展,力图构建一个即软硬件、网络、应用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为各个行业带来新的商机,以促进其快速发展,主要趋势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简化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轻便化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也是移动终端发展的必然方向。通过云计算构建的相应平台,将主要的应用转移到云平台上,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移动终端的压力,用户只需要通过高速的网络、轻便的终端即可访问云平台应用,从而使得移动终端的配置与成本大大降低。

(二)私有云的快速发展

随着公共云的快速发展和技术逐步成熟,私有云的发展及其产品也将必然成为趋势。通过构建私有云平台,实现私有的云存储、虚拟桌面等应用,以及对专门的系统通过云集成提供针对性的系统服务,这将大大提升部门的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投入。

(三)促进物联网快速发展

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延伸,是实现互联网与生活中实物联通的具体实现。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使得物联网发展的经济成本与技术成本大大降低,通过构建相应的云平台即可实现物联网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与服务的实现,从而加速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四、总结

大数据与云计算是目前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中心,也是IT产业改革新的机遇,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大数据与云计算都在蓬勃发展,如果把握机遇,顺应时代需求,这必然为为了的发展开启新的大门,趁着大数据与云计算的东风,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