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7 15:45: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

第1篇

在华中师范大学有关本科生创新创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借鉴同行经验[8-9]并结合专业特色,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1.1立项学院每年的。9月对下一年度的计划项目进行宣传、培育和遴选。教师们填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介》,介绍项目主要内容及完成目标,并备注对完成该项目学生的要求,由学院统一向学生。学生也可以与导师协商申请提出自己的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进入不同的研究室和指导教师,1~5人组成一个科研小组,成员可以跨年级。项目课题、导师和成员确定以后,学生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学院在每年年底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立项评审并公示。立项项目分为A、B、C三个档次,学校划拨经费资助。对于通过立项答辩、学校未资助的项目,学院自筹经费予以资助。1.2项目建设。项目的执行期原则上为一年,必要时可延期一年。项目组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申报表》开展项目建设与研究工作。建立每个项目的进展档案,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填写。要求项目组成员每周和指导教师见面一次,汇报研究进展,商谈下一步研究工作,并听取指导教师的指导意见。小组成员做好会谈记录,指导教师签字。研究组成员每两周到学院学生科研秘书处签字,检查、督促科研进展情况。项目负责人需协调项目组成员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安排好。项目进度和分工,做好项目组讨论纪要、项目进展和季度总结、项目经费使用登记等与项目有关的进展日志。项目导师需定期检查项目进展情况,提供书面指导意见。1.3中期检查项目运行半年后进行中期检查。由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中期检查报告》,导师对项目的进展及经费使用情况等提供书面意见。中期检查的结果分为“合格,继续资助”“不合格,同意整改”和“不合格,项目终止”3种。对于“同意整改”的项目,整改期为一个月,整改期结束时学院应给出整改意见,确定项目为继续资助或终止。对于未通过中期检查(含整改未通过)的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终止申请表》。1.4结题验收。学院组织专家开展项目的结题验收评审工作。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结题报告》,参加结项答辩,同时要求提交项目成果原件、电子扫描件以及项目经费使用登记表,导师对项目的完成及经费使用情况等签署结项意见。结题验收的结果分为“优秀,同意结项”“合格,同意结项”和“不合格”3种。1.5奖励制度。学院设立经费用于评审和奖励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根据科研项目的结题审查结果,确定每届学生的获奖者名单及奖励等级,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在奖学金评定、推荐免试研究生等活动中,对参与项目的学生予以奖励加分。对于指导教师,根据结项结果年终认定工作量。

2现阶段手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自2002年学院内部开始推行本科生科研立项以来,一直是手工管理、纸质存档。初期由于项目少,管理起来难度不大。随着国家对本科生创新创业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导师开始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2018年学院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达65项,参与人数184人,覆盖学院所有专业,学生参与率超过50%。大量学生的参加给项目的管理带来了挑战,也暴露出了手工管理的问题。2.1选题问题。在选题阶段,师生间缺乏足够了解。教师方无法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学生刚刚进入大二年级,很难深入、全面地了解项目的具体要求,比如课题研究对象的性质、开展课题研究的必备专业知识、软件工具、实验技能等。信息不畅通导致师生双向选择满意度不够高。2.2项目进行阶段存在的问题。在项目进行阶段,可能会出现师生交流不够充分和及时,甚至缺乏沟通和交流等问题[10-11]。有的原因在教师方,如指导教师因个人事务或其他原因,并未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未给学生明确的任务,不进行跟踪检查等。有的原因在学生方,如不主动和指导教师联系,不积极参与讨论,不提交进度材料等。学院对项目的中期过程管理缺乏有效手段,往往在项目终止或结项不合格时才发现问题。2.3归档阶段存在的问题。项目结项以后,每个项目将相关材料装入档案袋,贴上材料目录,存放于学院档案室保管。由于需存档的材料较多,包括项目申请书、经费使用记账本、研究记录手册、中期报告表、结项申请书、个人总结、成果等,后期查阅调档工作量较大。

3管理体系设计

为了建设本科生创新创业质量保障和管理体系,同时运用现代化和网络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系统的构建,使得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各个主体都通过该系统来完成本科生科研工作,从而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可监控的目的。3.1用户需求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系统用户包括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和评审专家4部分,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见表1。3.2功能要求分析。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的实际需求,我们概括出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1)教师管理功能。管理人员能够导入指导教师的个人基本信息,指导教师能够修改并完善个人信息以供学生选题参考。(2)学生管理功能。管理人员能够导入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学生能够修改并完善个人信息以供导师确定选题学生参考。(3)过程文档查看功能。所有用户均能对过程文档进行查看。(4)过程文档管理功能。管理人员能够对过程文档,如项目申报表、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结项报告等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操作,并规定格式。(5)在线填写功能。学生能够在线填写个人开题报告等过程文档,导师能在线填写修改意见等。(6)辅助功能。对学生、指导教师、项目等相关信息进行查阅和统计,并提供下载文档。3.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我们确定了这些主要功能分别由5个模块实现,如图1所示。(1)基本信息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基本信息的设置,包括教师姓名、工号、学生姓名、学号等。教师还可选择性填入联系方式,供学生选题探讨等时联系。(2)项目过程管理模块。该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项目从选题到结项均在该模块中实现。各个过程文档由管理人员进行规范化设置,统一格式。(3)审核功能模块。审核功能包括中期审核和结项审核两部分。评审专家通过该模块可查看项目过程文档,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的材料将被退回修改,并通知学生。(4)答辩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对答辩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管理人员可录入答辩安排、答辩记录和答辩成绩,同时供学生查阅。(5)辅助功能模块。该模块包括查询和统计功能。管理人员可根据教师信息、学生信息、项目信息等进行相关查询、统计和下载。

4系统工作流程分析

4.1选题流程。大学生创新创业系统需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可由管理人员导入教师姓名、工号,学生姓名、学号,并设定初始密码,用户登录后自行修改,也可由校园网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获取。项目选题管理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关键之一。为了保证项目选题的公平性,项目设置的选题流程如图2所示。课题来源分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教师出题。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课题,并对项目主要内容、达成目标进行说明。同时,教师还可备注对申请该项目学生的要求。另外一种是学生自行申报课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需求等,提出自己的课题,指定或不指定指导教师。每组学生限选或申报一个课题。同一课题可被多组学生同时选择,避免因外界设备等原因造成的不公平。教师在指定的时间内确认选题学生,达成双选。若教师在指定时间内未确认选题学生,则均被视为未选上。未被选上的学生将被重新授权选题或申报课题。4.2项目过程管理流程。项目的过程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学生提交项目开题报告,导师审核通过后项目开始进行。项目中期学院组织中期检查,学生提交中期报告,导师审核通过后统一交付学院审核。结项期间学生提交结项报告和相关材料,导师审核通过后学院统一预审,合格后方能参加结项答辩。导师和学院审核时,除选择“通过”或“不通过”外,还可填写或上传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同时,在学生开题后的整个过程中,师生均可上传指导记录,以供日后查阅。

5数据库设计

系统服务器平台采用AppSerV(Apache+PHP+MySQL)搭建,数据库系统使用其内置的MySQL数据库。MySQL是一种开放源代码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9],容易使用,运行速度快,使用最常用的数据库管理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库管理,可方便地使用MySQL命令行或phpMyAdmin(MySQL数据库管理工具)进行操作,支持ODBC协议,可移植性好。MySQL支持大型数据库,可处理和拥有上千万条记录,并可运行于多种系统,安全性高,且支持多种编程语言。针对项目中的各模块进行数据库需求分析,分析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画出系统项目模块图,如图4所示。4,该系统可建立两个数据表,分别存储用户信息和创新创业项目信息。结合学校的信息化管理,项目基本信息模块中的教师姓名、工号、学生姓名、学号等信息可从校园网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中获取并存入数据库,也可通过管理人员导入数据存入数据库。项目过程管理模块各种文档以文件模板的形式供学生下载填写,文档上传的信息存入数据库,项目的其他各种信息如:审核信息、反馈信息和答辩等以数据形式存储以便查询。

6结语

第2篇

本文依据对90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调查结果,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指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强烈且创业动机呈多元化趋势,但其创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锻炼,有效利用政府对创业提供的优惠和支持,增强创业信心,争取创业成功。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对策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因而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创业教育也应运而生。90后大学生作为极具特色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思想特征、心理特点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前人的审美观和人生观,他们敢于冒险,乐于表现自我。90后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实施自主创业不仅是一种积极的就业模式,而且是使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有效手段。但众所周知,创业是艰难的,并非一帆风顺,自主创业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创业者是否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关键。本文通过实证调研了解当前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现状,提出对策,为高校制定创业心理教育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也为90后大学生在激烈竞争、优胜劣汰的社会现实中求新、求变,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提升提供借鉴。

一、调查过程

1、调查对象

本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个人为单位对辽宁省沈阳市5所高校部分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1份,有效率为96.1%。在被调查对象中,男生530人,占总数的55.2%,女生431人,占总数的44.8%;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658人,占总数的68.5%,来自城市的学生303人,占总数的31.5%;调查对象中本科生811人,占总数的84.4%,研究生150人,占总数的15.6%;调查对象主体是大三学生,调查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级学生分别占总数的8.1%、15.9%、49.8%、26.2%。本次问卷调查样本范围较广,对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的学生都有涉及,调查取样具有较高的信度。

2、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本文在借鉴韩力争、姚德明等人的“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问卷”基础上,自编“90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问卷”,该问卷由30道选择题(含多选题)组成,主要依据90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内涵,从创业意识、创业心态、心理适应能力、社会支持与创业心理的关系几方面来设计调查问卷并展开调查,数据分析方法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主要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5.0和Excell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动机分析

创业意愿是指个体对于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是个体自身的感受。创业意愿的高低决定了创业活动的可能性,而高创业意愿者则更易从事创业活动。所以,了解90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至关重要。而创业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从事创业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些目标的内部动力。它是鼓励和引导个体为实现创业成功而行动的内在力量。通过对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

(1)过半的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有创业意愿。对创业兴趣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问及“您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所持有的态度”时,67.4%的大学生回答感兴趣,17.8%的大学生回答不感兴趣,14.8%的大学生选择不确定。不同年级的学生其创业意愿表现为低年级较为集中,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产生分化,即一年级学生有创业意愿的比例最高,四年级学生创业意愿比例降至最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低年级大学生对就业和创业有着更高的期望值,且“理想我”占主导,而随着年级增长,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和挫折,“现实我”占主导,对创业所具有的风险、责任、困难等的了解逐渐冷却了最初的创业热情。

(2)创业动机分析。本文对大学生的创业动机进行调查,让被调查的大学生从十项影响因素中选择影响自己创业的主要因素(多选),结果表明大学生创业的动机呈以下特点:

一是创业动机多元化。在10个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因素中,选择6个因素的学生比例占总数的40%以上,其中73.4%的学生将创业看成是“一种挑战”、55.8%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家人提供一份保障”、51.8%的学生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说,90后大学生选择创业的动机具有多元化特点,而且动机非常强烈。

二是把创业当作挑战是首要的驱动力。在所有创业动机中,挑战动机最为主要,调查显示高达73.4%的大学生表示选择自己创业是将创业看成“一种挑战”。而这与其他调查结果不尽一致,这表明90后大学生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喜欢挑战、喜欢刺激,也表明90后大学生并非是人们所说的颓废的一代。从此项调查结果来看,有41.4%的大学生表示参与创业活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是“获得大家认可的途径”。这表明90后大学生想证明自身的价值是可以得到社会和他人认可的。

2、社会支持对创业的影响

(1)创业面临困难现状分析。在调查中,在被问及“目前创业,你将遇到的主要困难有哪些”的问题时,大学生的选择为:经验不足(352人)、资金不够(285人)、没有相关创业指导(209人)及没有清晰的创业方案(115人),其中经验不足以及资金不够是实施创业活动的首要困难。没有相关创业指导及没有清晰的创业方案在创业中也是较为主要的问题,这表明一方面大学生对国家创业政策的了解不够全面,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创业教育的缺乏和创业实践平台的缺少。

(2)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分析。在调查中,当被问及“您认为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因素有哪些(多选)”的问题时,大学生认为政府的扶持力度是最为主要的因素,占78.1%,所学专业是否热门也是较为主要的因素,占53.4%,学校的支持力度占43.0%。其中,政府的扶持力度在大学生看来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这表明社会支持在大学生创业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总之,调查表明,社会支持系统与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较为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是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优先条件,同时也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倾向有着积极的正向影响。

3、创业能力与创业人格分析

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行的调查统计中,59.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值得信赖并且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人,42.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具有影响他人的能力并使人信服,52.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勇气和谋略去处理事情,32.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即将涉及到的领域有很好的专业背景和技术,39.8%的大学生有过管理经验,并擅长组织活动。通过调查结果可知,90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合作能力、人际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能体现出当代大学生良好的创业能力潜质,而其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协作能力程度较差可能与较少参与创业实践,锻炼机会较少有关。

创业人格是指个人气质和性格在创业行为和活动中的心理外显。在对大学生创业人格进行的调查中,大学生对“自己喜欢并勇于向困难的目标挑战”赞同的占53.8%,对“勇于承受失败与挫折的打击”赞同的占56.4%,对“愿意努力工作并实现目标”赞同的占51.6%,对“我需要做的事别人很难阻止”赞同的占36.7%。这表明大学生的创业意志非常坚定,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社会责任感较强。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强烈且创业动机呈多元化趋势,社会支持影响大学生的创业,且其创业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高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和教育。

1、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

高校应以现代创业教育理念为主体,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逐步将创业教育提升到重要地位,教育大学生要认清社会发展形势,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树立自主创业的意识。鉴于此,高校应适当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并将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如开设《创业学》、《创业心理学》、《创业指导》和《市场营销》等课程。通过创业教育课程的系统讲授,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国家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及创业者必备的知识、能力与心理素质,尤其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同时高校应为具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和服务。

2、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锻炼

良好创业心理素质的形成重在实践训练。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建立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等,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便利,让其充分感受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加以克服。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与场所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学校可以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适当地对学生开放后勤市场,如校内餐饮、便利店、书店、报亭、文印店等服务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处于主体地位,体验创业的全过程,不断积累创业经验,减少高年级学生对创业具有风险、困难的畏惧情绪,增长创业才干,从而增强创业自信心。只有经受过创业实践的锻炼,创业目标才会更加明晰,创业信念才能更加强烈,进而形成良好的创业习惯和人格。

3、有效利用政府对创业提供的优惠和支持

由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急需创业资金、培训和相关管理机构的扶持与帮助,大学生对社会支持有很大的依赖性。而国家和政府为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陆续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方面。但多数大学生对国家和政府的创业政策了解不全面,导致他们主观上认为国家和政府提供的社会支持较差,埋怨政府在此方面的工作不到位。因此,各级政府和高校应向大学生扩大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在社会支持体系与大学生创业之间建立绿色通道,构建全方位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让更多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了解并有效利用政府对创业提供的各项优惠,增强其创业的信心,克服各种阻力与困难,争取创业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问卷的编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13).

[2]杨天梅,单洪雪,刘泽东.山东省工科大学生创业心理的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J].现代教育,2012(13).

[3]洪映君,廖传景.大学生创业心理调查与对策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2(6).

【作者简介】

第3篇

关键词: 大学教育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调查分析

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一,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4年9月份的达沃斯论坛上,总理明确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随后国家出台了支持、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创业者自主创业创新的政策。大学生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后备军,是最具创新创业潜能的群体,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而,挖掘和开发其创新创业潜能,培养和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创新创业能力的调查分析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问题,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本校及其周边大学的一些学生,通过他们了解到一些关于这个问题的情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校都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也有50%的人想组建团队进行创业,然而有33.33%的人有这个创新创业的想法,但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有25%的人想法和能力都没有。这说明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一方面有欠缺,还是坚持原来的教育模式,形式单一,没有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方式改革,或者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大学生认为要想创新创业要具备以下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组织协调,创新感知,领导决策,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社会适应,收集和处理信息,机会识别,销售及管理。实际上这些能力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因此调查者中有66.67%的人说自己不具备这种创新创业能力。因此,能力培养是高校及社会的重大任务。但通过调查发现有些高校在这一方面做得还是挺好的,举办一些相关活动,比如邀请社会成功人士进行讲座,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但是据我所知讲座已经被功利化了,或者说演讲者的演讲没有打动人心,这种教育方法并没有起多大作用。高校提供创新创业平台,用积极的政策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积极的政策包括资金扶持,评各类先进有优先权,加学分,等等。我认为这种方法就是一种实战,让有能力的学生组建团队真正创业,在创业中积累经验,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如京东派校园店,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为高校创业项目提供支持,助力品牌孵化。还有一些课堂上的创新,如翻转课堂,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由学生讲课,老师听,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演讲能力,同时会举办一些智力挑战游戏、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想法,有助于学生的创新创业。

三、创新创业能力欠缺的原因分析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及能力培养后,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了,但也有欠缺。据调查,主要原因是环境氛围不够好,政策不完善,学生的这种意识不够强,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科体系不完善、单一,不体现专业特色,师资力量不够大。高校中大多数学生接受一般性的教育后,不再有其他创新创意点,没有这种想法就不会付诸实践,只有少数有想法有能力的人会通过团队合作创业,少数人没有带动大部分人进行创新创业,因此整体氛围不够浓厚。如果政策不够完善,没有给创业的人提供支持帮助利益,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即使有想法有能力也不会实践。学生创新创业需要有专业的导师进行教育培训指导,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强大,学生会失去强大支柱,遇到困难手足无措,或者说组织协调不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会被打压,会失去信心。

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措施

1.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广大学生认可的可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能力的一项措施,同样是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做到实处的保障。对于这部分内容,高校可以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经验,从而编写适用和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品质教材。具体来说,一是可以开展常规的创业课程,根据专业和学制的情况,设立选修课或者必修课,把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系统进行考核,普及和满足学生对基本创业知识的学习;二是转变教学模式,将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改单一接受式的教学为发现式和讨论式的教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可以开展创业培训,主要针对有创业项目的学生进行培训,着重于创业实操训练和能力培养,并从中筛选出可以跟踪孵化的项目;四是开展创业孵化指导和创业咨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五是开拓创业孵化园区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创业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素养。

2.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想要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定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所以为了提升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水平,高校需要建立一支优良稳定的创业教育教师梯队,这些教师要具备较高的创业教育理论水平、丰富的创业教育经验,逐步实现创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此外,要实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构成要素的多元化,吸收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经济管理专家、政府部门官员等作为兼职教师,以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此外,高校还要鼓励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加强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加大对创业教育研究的支持力度,以解决有关创业教育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使创业教育的内容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适应。

3.为学生搭建实践训练平台

实践是理论和能力行为化的中介媒体。所以,没有创业平台,大学生就难以掌握创业过程中实质性的问题,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就缺少了外部环境和条件。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如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或企业家开展创业讲座、创业论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激情;拓宽与企业、社会的沟通渠道,建立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参与经营、参与管理的机会,丰富社会阅历;通过实习岗位帮助学生体验创业;搭建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平台让企业走进高校,等等。实践证明:我国清华的清华创业园、北航的大学生创业园、上海交大的慧谷科技创业基地等都在大学生培养创业能力、增强创业实践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4.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

为了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工作,还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进一步理解和大力支持,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部门要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简化各种相应审批手续,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扫清障碍。

(2)提供资金、技术的支持。政府牵头,联合银行、高校和企业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对大学生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给予资金上和技术上的支持。

(3)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培训,开展创业项目咨询、交流和指导服务。

(4)加快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政府、企业和高校应密切合作,加快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

五、结语

不管是为了缓解社会的就业问题,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抵挡的浪潮。我们需要从当前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76-79.

[2]唐百锋,鲁宽民.建设创新型国家视阈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74-77.

[3]邱文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基于学科竞赛的功能效应[J].当代经济,2015,01:107-109.

[4]邢晓阳.新时期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与对策再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8:23-24.

第4篇

[论文摘要]文章提出从提升自信心,提供政策扶持,给予创业实践平台,营造创业氛围,获取创业知识等方面进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利于推进大学生合理就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困境;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引言

自1999年中国大学开始扩招以来,高校学生人数急剧攀升,除了对高校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高校软件硬件方面的直接冲击外,也带来了一个很重要、很迫切的民生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变革,大学生“包分配”的就业制度逐渐演变成“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生“天之骄子”的光环逐渐散去,大学生同样要在人才市场中搏杀,才能谋得一份职业,而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却一直在低位徘徊,出现“生多岗少”的窘境。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用工荒”始终存在一种难以调和的矛盾状态。如果大学生就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那将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国家、政府、社会、高校一方面努力整合各方资源、开辟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推进大学生合理就业。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不仅解决了创业者自身的就业问题,并且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是有利的。这与我国倡导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上输送了大批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尽管政府、高职院校非常重视高职生的创业教育,也纷纷启动了创业行动教育计划,提供政策扶持,搭建创业平台,但是高职生真正参与创业的比例明显偏低,创业规模小,创业成功率低是高职生创业的一大窘境。高职生创业比例的高低将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产生重大影响。高职生进行创业活动是多方因素合力的结果,其中,创业心理素质是重要因素。创业心理素质引导高职生由潜在创业者变为现实创业者,并且帮助创业者在整个创业活动过程中调整状态、克服困难、坚定意志,直达创业成功的彼岸。因此,研究高职生的创业心理素质不仅必要,而且必需。

二、创业心理素质的基本内容

国外大量心理学家的系列研究成果表明,成功创业者一般具备下面几方面心理特质:成就需要、内控倾向、风险偏好、自信。创业心理素质对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和促进作用,结合创业活动实践,创业心理素质可以提炼为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行为和创业意志。

1.创业意识。个体从事任何行动都受到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等个性特征的支配和推动。个体的创业行为也不例外,个体不可能无缘无故就产生创业行为,那是因为个体有了创业的兴趣和需要,进而产生了创业的动机,最终导致创业行为的发生。创业意识是创业活动的“启动器”“发动机”,推动、激励个体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维持、调整其创业行为,确保其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积极心理因素。创业意识可以让创业者长期保持一种比较高昂的创业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创业者的创业潜能,力助创业者取得创业事业上的成功。

2.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为顺利完成创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是保证创业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它是以创业者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基础,经过分析、综合、总结、提炼、内化等心理过程的作用,并在创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心理功能。创业能力作为一种高度概括化、综合化的高级技能,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市场驾驭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创业能力对创业活动的成效产生了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决定着创业活动能否做大、做强。

3.创业行为。创业者拥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具备很强的创业能力,也有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扶持,如果没有创业行为的发生,整个创业活动将只是美好的“愿景”。可以这样说,创业行为是整个创业活动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创业行为是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外界资源整合的创业过程。简而言之,就是选择创业方向、挑选公司名称、搭建组织结构、评估预算报告、租赁经营场所、募集创业资金、完成公司登记、进行市场营销、招聘和培训员工等一系列活动。

4.创业意志。创业意志是创业者自觉地确定创业目的,并根据创业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各种困难险阻,以实现预定创业目的的心理过程,具有自觉性、坚毅性、果断性、自制力等特征。创业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创业期间可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重重困难和险阻,如人才欠缺、资金短缺、技术瓶颈等问题都会对创业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创业者没有坚韧的创业意志来面对和应对创业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困难,创业活动很可能功亏一篑。坚强的创业意志让创业者始终保持一颗坚强的心,引领其创业活动不断向前发展。

三、高职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策略

创业者的创业心理素质直接影响了其创业活动的有序开展和顺利推进,从根本上影响了创业活动的成败。为此,需要国家、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和个人多方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切实把高职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好、塑造好。

1.提升高职生自信心。客观来讲,高职生大多是高考的“失意者”,也是很多人眼中的“失败者”。正是由于他们在学业上的“失败”,让高职生内心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自卑感。但是这种自卑感对高职生却是致命的伤害,很容易对学生产生迁移、泛化的作用,让学生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为此,学校要借助心理咨询中心、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成功人士等各方有利资源,通过报告、讲座和谈话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试,让学生逐渐明白和懂得高考的失利并不能完全把自己否定,很多时候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道挫折,一种磨难,世界为你关上一道门,也会你开启一扇窗,进入高职院校是人生履历上新的一页、新的开始、新的征程,利用在校的这几年把各种知识与技能学会、学懂、学通、学透,同样也可以闯出一番天地,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只有学生信心上来了,他们才有动力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随着新知识、新技能的不断积累和历练,反过来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创业意识、创业理念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影响和灌输。让学生明白创业对他们并不遥远,也可以说很近。

2.提供创业政策扶持。深圳特区由贫穷落后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而针对深圳特区又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深圳特区的成功无疑是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政策扶持在教育领域同样适合。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台鼓励学生创业的政策,与资金雄厚、经验丰富、人脉广泛的社会创业精英相比较而言,进行创业活动的大学生是“弱势群体”,如果没有特别的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活动大多数将以失败而告终。正是由于大学生创业活动将遇到的种种困难,需要得到特别的关心与呵护,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国家层面的优惠政策主要有: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自主创业,注册资金(本)可以分期到位;大学毕业生新办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2年;各商业银行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2~5万元的小额贷款;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免费为自主创业毕业生保管人事档案2年等。地方政府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也出台了更加灵活、更加细化,更贴近实际的优惠政策,如上海市政府规定,上海地区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享受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及部分税费减免四项优惠政策。

3.给予创业实践平台。光有创业理论,没有创业实践,一切都是空谈。学校应该想方设法鼓励、引导、支持大学生投身于创业实践,学校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开辟创业园、创业街作为大学生投身于社会创业的“演练场”。在大学生创业园里,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和强项等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从开办一个饭店、奶茶店、精品店等最简单、低层次、低附加值的创业项目开始,逐渐向管理咨询、广告设计、软件开发等高端创业项目推进。只有大学生进行了创业实践活动,他们才能熟悉了解:查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开户注资(银行)验资(会计事务所)申请营业执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组织机构代码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税务登记证(税务机关)整个注册公司基本流程。营销策划,资金募集,广告宣传,财务预决算,员工招募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创业者去面对与解决。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碰到很多挫折和困难,甚至于失败,他们只有经历过种种打击之后,才能成长、发展、成熟、壮大,等他们离开学校这棵大树的庇荫时,同样也能够适应,甚至可以说游刃有余,这样的创业实践活动才是有效,值得去尝试与努力。国内高校中温州大学城创业园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4.营造创业氛围。学校的氛围很重要,如果一所学校学术氛围很浓,那么学生更多的是投身于学习和科学研究当中;如果一所学校商业气息浓厚,那么学生更多的是投身于商业活动当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什么样的学校,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不可否认,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学生个体,但是环境的影响同样非常重要,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富有激情,充满活力,很有冲劲,很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学校通过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和创业氛围,让大学生明白他们不仅可以成为岗位的竞争者,更可以成为岗位的创造者,大学生去创业并不是找不到工作,是“失意者”,而是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是“成功者”。

5.获取创业知识。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创业知识的储备必不可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创业者,他必须掌握丰富的创业知识,这就要求这些大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大学图书馆、学生社团、媒体资讯、与商界成功人士交流等方式与渠道,获取经营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广告策划知识、人际交往的处事原则与方法、专业技术知识等各种创业知识,进而逐步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

高职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更需要得到国家、政府、企业、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各方力量的关心与呵护。我们应该鼓励、引导和支持高职生投身于创业活动,让高职生不仅成为岗位的“竞争者”,还成为岗位的“创造者”,更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者”。

第5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7-26

就业是高校学生最终需要面临的难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实施就业政策能够 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高校要保证自主创业的有效性,就要加强创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大学生能成为社会中的创业者。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单一性教育形式的存在

我国受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教育呈现单一。但现代化教学形式,不仅要求在课堂上实现理论教学,还要有先进的实验教学、户外实践教学等促进其教学的多样化。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还比较落后,大学生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并没有掌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这种被动式的教学过程根本不能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有效发挥。大学生在学习阶段,由于个人思想逐渐成熟,都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想法,违背人文性教学理念,学生就可能在教学中处于弱势。所以说,单一的、简单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头脑僵化,应付式学习,不利于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

2.教学内容与实际不符

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都与现实的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无论是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学习,还是实践知识学习,都存在与实际的教育活动较大脱节的现象,并且其中的理论知识体系过大,涵盖的知识面也更深。课外知识中的大部分知识都为理论性知识,虽然高校也聘请了相关专业人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进行引导,但由于他们对理论学术知识的讲解都比较深奥,学生根本无法真正理解[1]。所以,高校应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大学生不仅要了解理论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还要将其联系实际生活,这样才能保证自身理论知识得到充分利用。如果缺乏对实际生活的思考,学生即使掌握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概念,但完全不能将其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种脱离实际生活的教学过程,不仅会降低思想政治教学理论课堂效率,还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不出应有的教学效果。

3.学分制学习的弊端

目前,大学教学中还存在学分制的教育模式,这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现代教学理念,主要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应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空间。但高校仍旧在使用学分制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导致了受教育者个体在知识的掌握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受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主要以班级、学校集体性教学为主。而学分制教育模式主要以教师的教学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辅在学分制教育模式下,传统的集体、班级教学都不存在,主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将校园中的社团活动、文化建设等作为一种无形管理模式,班级教学模式也将转化为以学生为对象的教育方式。但学生的集体观念刚形成,对组织性活动或者团结协作活动等没有积极参与的意识,而且受学分制的限制,集体学习现象在不断弱化,受个人学习习惯以及选课时间的差异影响,学生容易养成不良习惯。这些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统一理念的形成造成较大冲击。

二、创业教育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对策

1.培养创业教育理念

将创业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去,能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效途径。在大学创业教育中,主要的课堂形式为参与性教学,该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灵活性、直观性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还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变得主动。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要保持良好的交流方式,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能准确把握学习的主要目标,明确教学任务的主要实施方向,从而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吸引学生,实现创新与传授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遵循以人文本的教学原则,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讨论中去。高校要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实效性,促进学生的体验式教育以及交互式教学,宣传大学生中的成功代表,使学生以先进人物为楷模,在课堂上促使思想政治发挥影响作用,还要增强学生的积极参与力度,从而使大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实际的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2.营造创业氛围

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促进其实效性的发挥。根据课堂内与课堂外教学体系的形成特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校中构建的教学体系都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等为主要教学目标,以实现素质教学。该课程的开展可以将相关理念贯彻到经济学专业、管理学专业中去,以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思想,促进学生创业知识体系的形成[2]。在课外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实习为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爱国主义精神、道德教育思想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重点内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将大学生培养成自主创业人才。创业教育理念的形成能改善学生的性格,并提高他们在社会中的适用性以及独立性,采用该教学方法,能使培养的学生符合当代的社会需要。在丰富多彩的创业氛围中,学生能够将自身经历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教师可以开展创业教育活动,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育活动的创建要以丰富的实践方式进行仔细策划,不仅要实现活动开展的针对性,还要以创新内容作为其保障。在这种创业教育氛围中,大学生不仅能获得丰富的创业经验,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还能促进社会文化与社会和谐建设,从而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合适的基础。

3.引进企业教学

实现企业与高校的结合发展,能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打开良好的教学通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将社会因素引入该教学中,能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丰富的教学渠道。因为企业与高校的结合发展能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教学动力,让学生对自己的创业发展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实现良好创业。将企业文化带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在实践教学中,将企业作为主要的教学平台,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加以解决,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三、总结

根据以上对相关问题、相关对策的分析与探讨可知,将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不仅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利的发展载体,还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更大功能。

参考文献:

第6篇

1.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较强但是信心不足

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相关调查研究可知,大学生对于创业具有高度的热情,达到80.3%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表示对创业很有兴趣或者较有兴趣。但是在这个数据背后的事实是众多大学生对于创业并不具有强烈的信心,很多毕业前夕的大学生对独自创业采用一种较为保守的态度,说明大学生虽然对创业具有较为强烈的兴趣和意愿,但是由于社会经验的不足、资金缺乏、对市场经营管理知识的缺乏等因素使得他们不敢轻易进行创业实验。

1.2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环境存在很多缺陷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

虽然我国政府以及很多地方政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提供了很多政策上的支持和宽松环境,但是不少学生和家长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并不认同创业活动,很多家长希望大学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进行创业的积极性。此外创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创业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但是由于大学生在很多方面并不成熟,Υ匆倒程中需要用到的法律、商业知识比较匮乏,因此使得他们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种的问题和难题,进而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带来严重影响。

1.3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不具有高度的实用性

虽然各大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创业教育课程,但是这些创业教育主要局限于大学范围内,主要通过简单的创业大赛或者活动等形式进行,因此无法对学生起到真正的训练作用。另一方面创业课堂上老师为学生进行授课的主要内容都是一些理论知识,并不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取得真正有效的内容,对学生的创业活动无法进行具体科学的指导,这就使得学生在操作中并不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指引自己进行科学调整,因此大学生的创业活动难以取得成功。

1.4 大学生创业者自身素质较弱

大学生作为创业主体,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到创业活动的效果,但是通过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能力较差,无法充分满足创业所需要的各项技能,使得创业往往陷入困境,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2.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分析

2.1 运用积极心理学对主观体验的感受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

当前的创业教育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创业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相关计划书、法律法规知识的了解,但是这些内容无法完全满足创业的需求。基于此,需要运用积极心理学中的情感体验法,促使学生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并正确认识创业以及创业对自己以及社会的深远影响,进而激发学生形成对创业的高度热情和激情。这个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目的,形成健全的创业思维,进而为各项创业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2.2 运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大学生形成创业者的人格特质并使之贯穿创业全过程

创业对于创业者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很多创业者自身具有一些特殊的人格特质,这些人格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保证创业成功的基础,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创业成功者的经历进行学习和分析,进而找出创业者所具有的特征,进而在日常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发展自己的创业特征和创业精神,进而不断为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2.3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组织系统理论为大学生打造良好创业环境

大学生在进行创业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实现创业活动,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组织系统理论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着手,一是改变教育因素进而有效影响大学生的精神特征。一是改变学生对外部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和认知,进而有效促进学生提高创业活动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第7篇

>> 国内信息素养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国内图像检索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CSSCI的国内公共安全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国内口译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2007―2016) 产业集聚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国内在线学习主要模式演化的知识图谱分析 国内社会营销学科发展态势的计量统计与知识图谱分析 国内知识图谱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体育场馆的知识图谱分析 可视化教学生态化发展的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CiteSpaceⅡ的电子商务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国际生态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分析 国外学术创业研究现状的知识图谱分析 CAJD电子文件研究高被引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古村落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CiteSpace我国家庭农场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创客教育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马瑞敏,邱均平.基于CSSCI的论文同被引实证计量研究——以图书馆学、情报学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05(5):77-79.

[4]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5]曾湘泉,牛玲.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战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04):29-31.

[6]刘琨,胡新颖等.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化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河北省高校为例[J].科技信息,2011(13):123-124.

[7]杜毅,肖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多角度剖析及对策探讨——对重庆市1618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与分析[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04):33-36.

[8]郭开宇,马俊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09(06):49-50.

[9]郑晓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问题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S1):

161-163.

[10]黄敬宝.科研性学习——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方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141-143.

[11]王莉.基于USEM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模型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31-34.

[12]郭万牛,杨蓉等.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江苏高教,2009(01):119-121.

[13]张霞.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及其实施方案[D].陕西师范大学,2006.

[14]贾少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获得——对浙江义乌创业者创业实践调查的启示和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07):74-76.

[15]田爱民.新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自我调控[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36-40.

[16]周艳萍.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81-82.

[17]刘保平.无边界职业生涯与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4):84-84.

[18]冯绚,孙岑,高薇.女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结构及内涵[J].管理学刊,2010(02):96-98.

[19]陶柳清.提升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09):126-129.

[20]许红芝.贫困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影响因素初探[J].价值工程,2010(23):169-170.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省部级项目)“就业能力视角下的首都大学生就业结构性失衡问题研究”(项目编号:SZ201211417030)。

作者简介:

第8篇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调动大学生创业热情,挖掘其创业潜能,是当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通过个人及政府、高校等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知识、技术和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求机会,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从全球来看,大学生自主创业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自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首届创业计划竞赛开始,许多大学生都积极投身于创业行列。据统计,目前美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者比重达20%―30%。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创业已成为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之一。

目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者占大学毕业生生总数的比例很小,在一般高校真正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只占毕业生总数的1%―2%,与美国等欧美国家相距甚远。为了较全面地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其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组成课题组,以杭州为样本,开展了一次关于在杭大学生自主创业状况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据此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

二、在杭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证研究

(一)调查说明

本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和借助网络调查等手段,对杭州6所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收回234份,有效问卷201份,其中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有效问卷170份,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有效问卷31份,有效问卷占实际收回问卷的86%。

在选取调查对象时,考虑到在校生的专业、年级和本专科层次等主要情况,我们采用了分层整群按比例抽样的办法,主要在大学四年级的人群中发放。在实地采访中也与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初步了解了在杭大学生自主创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调查样本见下表1。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对创业的认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

(二)调查结果

1.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

第一,大学生自主创业呈现“关注者多,参与者少”的特点。虽然目前政府在税收、补贴、房租等多个方面给予大学生优惠,但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态度还是以“围观”为主,真正参与者不多。调查中当被问及“是否赞成自主创业”时,有70%的学生持肯定态度,并且表示对创业感兴趣。但当被问及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时大部分人却表示并不打算自主创业,并且表示在他们所认识的同学中也很少有自主创业的。

第二,对政策较少了解。在调查中有大约45%的大学生表示平时很少关注政府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在交流中也反映出不少学生对创业的概念不太清晰,对政策也一知半解。

第三,缺少启动资金。打算自主创业的学生中其从事的行业比较分散,其中从事零售业和餐饮业的相对集中,其次是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其普遍特点是初期投入资金少,起步容易。调查中有60%的大学生表示若要自主创业,将会选择餐饮、咨询或零售等小项目。如此低起点的创业,与国外相比也有着不小的差距。

第四,就业率高的学校创业学生少。调查显示,自主创业尚未成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选择。而且越是知名高校,其自主创业的学生就越少。在访谈交流中,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本科院校的学生普遍表示已经找到工作,并且对这份工作比较满意,没有想要创业。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表示如果找不到工作会考虑创业,有些学生在校已经开始创业。如此看来,自主创业成了不少学生找不到工作后“无奈的选择”,其主动性程度显然不高。

第五,创业成功率低。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现实中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机率很低,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创业过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数以失败告终,能够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

(三)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45%的学生认为制约其创业的主要因素是启动资金不足;30%的学生认为是创业经验不足;15%的学生认为是对市场了解不够;8%的学生认为是缺乏应对困难的能力;还有2%的学生表示从没想过创业。如图1所示。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因素还是资金的制约和经验的缺乏。本课题组从全面考量,把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因素概括为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三大方面。

1.社会环境因素

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因素有两方面:一是政府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软硬件环境;二是社会舆论环境。其中“硬”环境主要指风险投资机构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关注和扶持;“软”环境是指与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等。而整个社会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认识与态度,不但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选择,还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目前,一些风险投资机构已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较为关注,不少创业基金也专门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但是这些关注和资金毕竟有限,我们需要更多的风险投资支持,而在我国风险投资还远未普及。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法律环境等方面,目前一些不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观念和措施也在逐渐改进。社会舆论也给予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更多客观的认知和评价,不再是一味地责怪和批评,但这些改变程度还很有限。

2.家庭因素

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自创业者家庭、亲友的认知和态度。很多大学生创业者选择创业,往往是受了父母、亲友等关系亲密者的创业行为及其价值观的影响。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自身而言,由于他们自身缺乏创业所需的资金、信息等各种资源,较依赖于家庭、同学、亲友等群体的鼓励和帮助,这些群体不仅会帮助其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还可以从中寻求创业项目和创业伙伴,还可以筹集资金。而其对大学生精神上的支持更是其他因素所难以替代的。因此,家庭因素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对创业的选择和创业的发展。

3.自身因素

大学生能否成功创业与其个人素质、知识和能力等相辅相成。创业对创业者的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包括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等在内的较高的综合素质。由于国内不少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在校生未能接受较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导致其综合素质难以适应创业实践的需要。这些因素主要有:

一是知识限制。大学生由于受专业所限,其知识面和思维方式往往较窄,而创业需要学生有较广的知识面。像文科类学生,在市场分析预测、经济核算等涉及数理计算等方面缺乏知识;而理工类学生,往往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心理分析也缺少知识准备,在人际沟通中往往处于被动。

二是管理经验欠缺。大学生往往缺乏社会阅历,对社会了解甚少,对商务活动中的处事方式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技巧。此外,大学生尽管有理想和抱负,但“眼高手低”,在创业中易于“纸上谈兵”,缺乏具体的市场开拓经验与相关的知识,也缺乏从职业角度整合资源、实行管理的能力。

三是心理不成熟。创业需要的是理智而不是冲动,在创业热潮中,许多大学生不顾年龄及阅历等方面的限制,仅凭着一股热情去创业,对创业的认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对社会的需求缺乏深刻的认知,对可能遭遇到的风险和失败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视野狭窄,盲目创业,最终经不起市场考验,以失败告终。

三、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

基于对在杭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证分析,本文从政府、学校、个人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一)政府应优化创业环境

近年来,政府加大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国家14个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毕业生从毕业年度起3年内自主创业可享受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等等。这些政策明确表示要把大学生创业培训纳入当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项目开发、专家指导、小额贷款、减免税收等服务,帮助大学毕业生成功创业。目前,政府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已覆盖到准备创业、实施创业和推进创业的全过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如图2所示。

为了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应从资金支持、创业培训、创业平台搭建等方面不断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在更大层面上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1.加大资金支持。资金缺乏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应争取资金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入风险投资,同时要募集社会资本,本着双赢的方针,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

2.设立创业培训机构。大学生自主创业“屡创屡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自身缺乏创业素质和技能。政府应设立专门机构,对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政策法规培训。同时举办创业设计大赛,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还可以在高校设立培训机构,政府定期邀请创业成功者走进高校,和在校大学生面对面交流,解答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可实施的建议。

3.构建创业平台。构建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应构建创业服务体系:一是提供政策支持。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并紧密结合实际,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和落实新的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地方性政策法规;二是提供项目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推荐可供选择的项目,加强创业指导,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支持。定期出版大学生创业学习刊物,为大学生讲解市场发展状况和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创业项目。

(二)高校应重视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开创性个性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活动,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高校应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体系,推行素质教育,汲取欧美国家成熟的创业教育体制,做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高校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应将创业学、市场营销、金融财务、经营管理、人力资源、数量控制方法等有机结合起来,但不必过分追求理论,而应注重实践,像美国许多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就是围绕一份创业计划展开,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例如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模拟企业管理、创业沙龙等,也可以让创业名人走进课堂,从名人的创业经历中了解创业,在名人指引下添加对创业的信心。

2.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教育教学环境。转变教育理念,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创新教育,让学生树立起既要注重就业更要注重创业的观念;将创业教育融入教育体系,建立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国际国内创业教育领域的学术交流、研讨和科学研究。

3.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对大学生创业进行管理和指导,同时高校要划拨专门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4.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在企业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让大学生参加创业活动,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

(三)大学生应提升个人素质

在受到社会、政府、学校的重视之外,创业的成功还需创业者自身素质的提升,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自身能力,丰富自身经验,多渠道提高自身的创业综合素质。

首先要明确创业动机。创业并非一件易事,大学生在选择创业之前,一定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创业,了解自己的个性特质,明确自己的创业动机是清晰、明确的。这些有助于指导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从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克服困难,最终取得创业的成功。

其次是平时多做市场调研,积累经验。加强对创业内外环境的了解,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充分进行PEST(政治或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环境)、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因素)等方法对市场进行客观分析,寻找较好的创业时机与项目。

再次还要利用机会,克服劣势。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应该清醒认识到自己优劣势,认真分析市场供需情况,利用政府的有利政策,选择在对自己有利的行业进行自主创业;或者先到相关企业锻炼自己、完善自我,增长经验和知识,为下一步的创业做好扎实的准备。

最后要看准机会,一触即发。在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分析和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后,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并且前景看好的项目,大胆尝试。即使有时遭遇失败,但是从中学到的创业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只有一次次积累经验,才会领悟创业的真谛,最终获得成功。

四、结语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C9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086-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就业压力增大。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诸多问题,如专业能力差、实践能力不强、职业目标不明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良好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学生就业能力到底是什么?高校又该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呢?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劳动力过剩,所以就业形势极其严峻。据统计,200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559万,2009年611万,2010年增至631万,2011年甚至多达660万人。毕业生规模越来越大,就职岗位十分有限,形成了“狼多肉少”的局面。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了。

(一)就业心态不端正

1.追求面子和高收入:这种心态在大学生中尤为突出,他们不再是想着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而是想要获取高额的收入或地位,对企业仅仅几千元的实习工资不屑一顾,更不愿从基层做起。他们没有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性,于是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

2.过分追求专业对口:部分毕业生执意认为就业就得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样才能物尽其用,实现自身价值。这样使得就业渠道变窄,就业难度增加。

3.对职业认识有偏差:毕业生对某些职业的了解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盲目听从社会舆论,盲目从众,选择大众口中的“热门职业”,缺乏对该职业规章制度、职业素质、就业意识等的了解,导致就职时发现现实与传言差距很大;或者职位供不应求,导致求职失败。

4.对社会认识不足:许多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不成熟,带着较多的想象成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性,大学生没有过多的社会体验,往往把社会想象得过于美好,因此就业期望值过高,脱离现实,导致求职失败。[1]

(二)专业技能不扎实

专业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现阶段大学生专业能力普遍不强,由于大学生学习态度普遍不端正,学习散漫,对知识的掌握也不牢固。其次,部分学校考试要求较低,达不到企业应用标准,学生拿到文凭却缺少相应的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比如,学校考试只需达到60分便可通过,大部分学生以通过考试为目标,仅仅学习60分的内容,考试之后很快便忘记了。长此以往,毕业生上完大学发现什么也没学到。

此外,有的学校知识更新慢,课程内容陈旧,专业设置滞后,难以满足时代需要,学生毕业后发现所学内容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因此被企业淘汰。比如,机械专业的小王,在学校将学校所教的手工画图和CAD二维画图软件学得很好,却发现手工绘图已经基本被社会淘汰了,就连二维画图的应用也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三维的Pro/E、Inventor等画图软件,学校所教的内容早已过时。

(三)缺乏实践能力

大学生实践能力普遍较低。由于大学的大部分课程是理论课,小部分的实习课和金工实习难以满足训练动手操作能力的需求。再加上有的学校不认真对待金工实习,将本就稀少的操作课给去掉,换为观摩学习;以及学生对待实习和金工实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实习期间的学习效果不理想,达不到学校的要求,更和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于是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往往还要对其进行几个月的上岗培训才可将其入职,这就是为什么企业不愿雇佣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原因了。[2]

(四)缺乏有效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指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将其实现的过程。对大学生来说,他们处在职业生涯中的探索期,对职业选择还未确定,因此,进行一个有效的职业规划对他们未来的就职和发展很有必要。

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想做职业规划,却不知如何进行;2.怀疑职业规划能否实现;3.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没有规划的必要。对于这些现象,学校有必要开设相应的课程,进行相关引导,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学校可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或者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等,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三、缺乏职业素养和创业意识

职业素养是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职业素养包括诚信、团队精神、责任心、沟通交流能力、职业道德等。由于功利主义不断滋生,已经渗透大学这个神圣的学府。因此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很成问题,在工作岗位上也受其影响,他们往往以个人利益为重,过分考虑自己的得失,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得很不成熟。

创业意识的缺乏也是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创业意识就是指使创业者有创业欲望的个性意识,包括创业的需要、兴趣、动力、理想等。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当今社会岗位有限,大学生创业不仅使自己就业,还为他人提供了岗位,更实现了人生价值,是值得鼓励的事。但是,当前的许多高校还没有开设与创业有关的课程,缺乏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创业意识,没有创业精神。[2]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一)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

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才能让他们在求职时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找到工作。要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从课程入手,课程设置不仅要保证其科学功能,还应重视其社会功能,要锻炼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同时,大学生还应了解社会和专业的发展,并学习紧跟时代潮流的前沿知识,与时俱进。

(二)加强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缺乏,一直是大学生求职的硬伤。要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就应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开展实习课程,落实加强工科的金工实习课程。鼓励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并适应社会。比如,可以建立培训基地,让学生有大量的机会实战演练;还可以和有关单位合作,组织学生进入单位实习。注意进入单位实习并不只是看看,还应加入岗位工作,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提高。

(三)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需重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开展相关课程和互动。如:邀请创业精英进行学术演讲;开展大学生创业论坛,邀请专家传授创业经验;开设创业精神选修课;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等。老师还要注意为创业中受挫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延续其创业热情。通过培养创业精神,让大学生毕业后择业渠道加宽加大,为他们的就业创业打下基础。[3]

创业门槛过高,也是大学生难以创业的原因之一。普通家庭的孩子,难以拿出巨额的注册资金,更别说日后的维护和运营的费用了。就算能拿得出,一旦出现小额亏损,以应届毕业生的资产背景,也难以承受。因此,国家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同时,还应该落实具体措施和政策。比如,成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提供大学生创业无息贷款,举办大学生创业交流会等。通过切实可行的政策,帮助刚创业的大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完善职业规划指导

高校应重视职业规划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开展落实职业规划辅导工作。学校可以成立就业指导中心,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指导,让学生制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鼓励贯彻落实该计划。可以开展模拟就业等活动,并引进相关教师教授,进行就业指导培训。还可以开展职业规划大赛,评选出优秀作品供学生们借鉴。最后还可以引进科学的职业评测系统,通过点对点指导评测,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和针对化。[4]

(五)提高受挫能力

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企业对求职者的受挫能力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如果受挫能力弱,在遇到挫折时便会消沉、抑郁、迷茫,甚至走向极端的道路。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受挫能力也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有很大帮助。要培养受挫能力,可以在大学生受挫折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开展挫折承受讲座,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训练处理社会矛盾的技巧。同时,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失败,只有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才能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提高挫折应变能力,增强应对挫折的信心。

三、结语

在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大环境下,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每一所高校应该加大力度去做的事,也是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贡献。通过以上的讨论,希望对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所帮助。

[ 参 考 文 献 ]

[1] 冯岚.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2).

[2] 杜德省.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实考量与培养策略[J].山西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