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15:45: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医小儿推拿基础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10032)
摘要:以“培养具有高素质,适应21世纪社会医疗需求的高级推拿人才”为中心,开展高等院校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从理论结合实践的角度,探索新时期临床型医学专门人才成长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为丰富现代中医学教育本科阶段的学科人才培养类型、培养途径和方法提供了实验资料。
关键词高等院校中医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1982年,上海中医学院开设推拿学专业,这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本科中医推拿学专业。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中医院校的专业目录中又设立了推拿学专业。这并不是教育行政部门主观臆断所决定的,而是自70年代以来社会需要高层次推拿专业人才的反映。由于推拿学具有专业性强、技能操作要求高的特征,决定了中医推拿学人需要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因此作为推拿学专业的教育和管理者,如何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特色等各个环节上,体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就成为高等院校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出发点。
1高等院校中医推拿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方法论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高等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总指导思想。围绕培养目标,从科学的系统论方法和实践论方法出发,设计、组织和开展改革工作。在解决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时,充分注意学的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2高等院校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实验方案
2.1工作路线见图1。
2.2具体内容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总体设计的基本思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医推拿学高等教育的性质与功能,根据社会的需求、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学生的现状和可能的发展,来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最后根据人才规格来设计教学计划。上述表述是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中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
2.2.1培养目标高等中医推拿学科人才教育培养目标具有两重性,一是一般目标,即培养高素质公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它是普通教育的延续;二是特殊目标,即适应社会医疗市场人才需求的专门化职业教育。这种职业教育首先是医学本科教育,其次是中医药理论和推拿医疗技术的教育,即培养从事中医推拿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师。2.2.2人才规格人才规格是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环节,人才规格的定位准确,才能保证教学计划不偏离目标。高等中医推拿人才培养规格是:努力学习,具有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养,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能正确运用推拿技术对适应推拿治疗的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对某些急症能进行一般处理,同时具有一定的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古汉语基础,能较顺利地阅读古代有关推拿学的文献,学习使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
高等中医推拿学人才规格包含了四层意思,一是学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提高思想理论素质、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二是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通过学习自然社会各科知识,形成较强的适应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养;四是学科三基综合教育。
2.2.3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落实的具体体现。其基本工作思路:培养中医推拿专业医学本科学生,必须加强医学基础知识理论教育和技能训练,同时拓宽临床各科的知识和处理能力,并且注重人文自然知识理论的学习。中医推拿学专业大学本科生的教学计划应该体现与大专生、中专生教学计划的区分度上。
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完成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关键步骤,其重点是优化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方法,我们以结构改革为突破口,带动教学内容、教材、教法、考试、临床实习等环节的全面改革。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医推拿学整体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共性的内容不在此详细展开,下面主要论述具有高等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特色的工作内容。
2.2.4课程体系
2.2.4.1课程结构我们认为课程结构应该按功能分类,分成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这是结构设计的第一层次,其次考虑第二层即各类课程内部的课程设置比例,第三层次考虑具体课程与课时,最后才是课程内容。我们考虑某门课程是不是要设置,放在什么位置和多少学时也应按功能考虑,这里所说的功能就是指它与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的关系。我们通过研究,将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医学临床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临床课5大组块课程以层次性划分后,寻找各组块和各课程间的必然联系,避免前后期课程的脱节,防止临床课程之间的过多重复,合理地设置、更新课程,进行课程重新构建,突出主干学科和一定知识面,削枝强干,并在实践中加以及时调整,以达到课程结构优化的目的。主要说明如下。
2.2.4.1.1基础方面:“推拿专著选”24学时改为“推拿文献与各家学说”36课时。因古代推拿文献主要是介绍各种推拿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增加现代的推拿学术流派,容推拿文献与各家学说流派于一课,是理论与实际相结6《按摩与导引》2001年6月第17卷第3期(总99期)ChineseManipulation&QiGongtherapy.June2001,Vol.17,No.3
合。216学时的“推拿练功”更名为“推拿功法学”。增设“推拿研究进展”36课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增设“推拿实验学”56学时,目的是让学生及时了解推拿学科前沿发展的研究成果理论知识,加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增设“生物力学”56课时。增设“中医经典导读”,既弥补以往不开设中医经典著作课的问题,又改革中医经典著作中的照科宣读、以经解经的弊端,以导读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述课程中推拿实验、推拿文献与各家流派和生物力学等课程开设在全国中医院校中首见。推拿学专业的第一、第二、第三学年医学基础课与中医专业趋同。
2.2.4.1.2临床方面:压缩课时,删掉临床课程中的重复内容。凡几门临床课程中重复讲述的病症,一门精讲,其他门以讲解治疗方法为主。增设“康复医学”54课时,原因是康复医学目前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三医学,考虑为推拿学科前瞻性发展打好基础。在限制性选修课部分,“中医儿科学”改为“儿科学”,由于中医儿科学与小儿推拿学内容重复颇多,而该为儿科学,以讲授现代医学的儿科内容为主。“局部解剖学”54学时增加为72学时。“神经病学”54学时改为“神经精神病学”72学时,增加精神病学的内容,主要考虑临床学科的现状和发展需要。精神性疾病在当前医学临床中出现的比例不断增加,作为一个大学医本科毕业生,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必要的鉴别诊断能力,将无法开展本学科的工作。增加“现代诊断新技术”54学时。增设“中医急诊学”27学时。增设“基础护理知识”24学时。增设“五官科学”54学时。删去“理疗学”等。
1994年起在学校全面学分制实行后,进行课程内容结构调整,压缩部分必修课程学时,增加任选课科目。“推拿功法学”减至168学时、“推拿手法学”减至154学时,推拿各临床治疗学课程减少了43学时。将“神经精神病学”更名“中医脑病学”等。
2.2.4.1.3推拿技能方面:按照推拿技能学习、掌握和运用的形成规律为主线,排序专业课程。将推拿手法学(一)、(二)作为第一阶段课程,将推拿人体操作(一)、(二)作为第二阶段课程,将推拿教学见习和骨伤推拿治疗学、内妇推拿治疗学和小儿推拿治疗学作为第三阶段课程,将推拿各科临床实习作为第四阶段课程。明确推拿技能形成的阶段目标,并将目标分化到学年、学期、周次和教学单元的过程中。同时围绕推拿技能形成主线,在各阶段组合其它专业课程,构建推拿专业课程模块,以期通过课程结构中点、线、面的改革实践,全面提高推拿专业技能水平。
2.2.4.1.4教学内容方在面:提倡教学内容改革要体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些新成果,要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要体现本学科的教学方法论。以“推拿功能学”教学内容为例,多年来此课程内容中不断充实新的本学科研究成果,教学训练坚持以传统功法训练方法结合现代体育训练理论,从“身心锻炼”的角度体现练功功效,并通过课程内部结构排序分化成3阶段的子课程,把传统练功的方法论通过课程序列表现出来。要求学生自我锻炼,使功法课从课堂中走到课堂外,延伸功法的课堂教学。此课程获1992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关键词:针灸推拿专业;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在江苏省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后已取得较大成功,并得到了教育部认可,认为其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明确了高职培养思路,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且能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极大地发展了地方经济,故鼓励地方发展五年制高职。笔者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和教学工作多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发现要及时对高职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和思考,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率。本文从以下方面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重新明确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向
要办好一个专业,首先要严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针对我院针灸推拿专业,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清楚我们招收的是什么样的学生,要培养成怎样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上都要重新定位。首先,深入我省乡村卫生院和社区服务站,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当前及今后5~10年内这些基层医疗单位需要多少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其次,调研我省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了解招收人数和招收计划。目前我省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学校有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及以上层次)、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卫生分院、淮阴卫生分院(2009年开始招生)。最后,调研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学生人数和就业去向,把握医疗市场需求。从目前我院学生就业形势看,保健和休闲场所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需求较大。在上述工作完成后,我们重新定位培养目标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加强职业与人文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1世纪需要的是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创新能力,沟通合作、自我导向和学习能力。对针灸推拿专业学生而言,除了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外,还要加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要根据中医特色,重点加强古典文学、历史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此外还要根据学生素质能力培养要求鼓励学生考取证书,如按摩师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等。
2突显五年制高职特色
五年制高职生在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前就学习专业知识,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正符合高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为突显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立足本行业,改变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专业特色:(1)体现中医学特色。加强中医基本理论教育,强化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推拿学教学,强化学生专业思想,激发学习热情。(2)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职业教育强调学生动手能力,不要求学生掌握高深的医学理论,而要求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学生在校的后3年,我们将培养重心放在实践技能训练上,从点穴到推拿手法的基本训练,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
3重新设置课程体系
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应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公共课开设要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教学要为就业服务,要学有所用,压缩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专业课设置应以中医基本理论和针灸推拿课程为主,减少西医课程。
3.1专业课调整
专业课分为医学基础课和针灸推拿专业课两部分。高职教育根据劳动力市场实际需要而培养人才,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中心。根据目前就业实际情况,五年制高职针灸推拿专业应培养保健康复型人才,属于第一、第三医学范畴,即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故医学基础课轻西医、重中医,应减少临床课程,尤其是西医临床课程。在中医方面可开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中医骨伤课程等,减去中医内科学课程,因为该课程大部分学生听不懂,且今后几乎用不上。西医方面可开设解剖学、疾病基础、社区医学、老年医学、护理学等课程。我们增加了护理学等课程,因为高职针灸推拿专业定位为第一、第三医学,故学生必须懂得一些护理常识。针灸推拿专业课程应重推拿、轻针灸,因为临床上对针灸医师要求特别高,要内、外、妇、儿科样样精通,至少要针灸推拿专业本科毕业生才能胜任;故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只开设经络腧穴学、针灸治疗学、针法灸法学,无需开设针灸各家学说、针灸医籍选、实验针灸学等课程。推拿学应作为重点,可开设气功学、推拿手法、推拿治疗、小儿推拿学、足疗学、保健推拿课程,同时增加理疗学和中医康复学课程。
3.2公共基础课调整
公共基础课分为政治基础课和应用基础课两部分。笔者认为中医是一种古代文化,要想学好中医必须先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这样才能深刻理解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政治基础课部分可开设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学,同时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开展医学心理学、法律学课程。在应用基础课部分,结合针灸推拿专业特点,减掉数学、物理、化学课程,同时保留语文、医古文、计算机和英语课程。
4缩短在校理论学习时间,根据就业需求选择实习科室
实习分为教学实习和临床实习两部分,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五学年全年。要缩短在校理论学习时间,最适合的是延长第三年教学实习。目前各学校教学实习一般为两个月,可以改为一学期,这样可以让学生对针灸推拿临床工作有足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在毕业实习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方向选择实习科室。如想从事保健工作的学生可以专攻推拿科或者去保健场所实习,无须在医院实习;准备从事康复工作的学生,可重点到推拿科和康复科实习,这样学生一毕业就可以上岗工作,不需要再培训。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和高级技工的紧缺,国家急需培养一毕业就能上岗的实用型人才,教育部曾提出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实行半工半读。卫生职业类学校学生未来工作服务对象是人,故不能完全实行半工半读,但可以缩短在校理论学习时间,相对延长实习时间;这样学生毕业后也能尽快适应工作,提高五年一贯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5建议增加针灸推拿技师证书
为顺应当前形势发展,五年制高职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要进行调整,由原来主要面向医疗机构、其次面向康复保健场所改为主要面向康复保健和休闲场所、其次面向医疗机构,各职业岗位要求并不一样。
5.1医疗机构职业岗位要求
该职业岗位对医学知识要求最高,学生需要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才能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工作。此外,该岗位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也很高,必须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辨证论治、取穴原则和方法,熟练针刺和推拿手法,同时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
5.2康复保健及其他场所相关职业岗位要求
该职业岗位所对应的工作任务包括针灸推拿足疗、医疗器械和药品推销等。所对应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包括掌握一定中医基础知识,掌握慢性病及老年性疾病保健和康复知识,熟悉常见疾病的辨证论治、取穴原则和方法,熟练针刺和推拿手法,同时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5.3休闲场所职业岗位要求
该职业岗位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主要为推拿工作。所对应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包括掌握推拿手法,熟悉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慢性病和老年性疾病保健康复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关爱精神。现在的五年制高职生很少能通过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故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没有资格进入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只能到康复保健场所和休闲场所工作。目前只能取得保健按摩师证,但该证书较容易取得,没有全国统一考试标准,门槛很低,故含金量不高。因此,笔者建议增加针灸推拿技师证书,要求比执业医师低、但比保健按摩师高,且全国统一考试,以适应五年制高职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就业需要。
6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在培养学生方面,我们要有新职业主义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在当今社会,一个人一生不一定只从事一种职业,尤其是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因多方面原因,很多毕业生不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因此培养学生跨专业就业能力相当重要。以笔者所带班级为例,学生不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又不想进保健和美容行业,很多学生毕业后从事其他行业,虽然专业知识没用上,可当时学校的多元职业能力培养在其工作中还是起了很大作用。多元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并进行课程改革也是我们目前要思考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敢想敢做,不怕困难,有开拓进取精神。
7拓展针灸推拿相关专业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于1987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设立,是中国第一所也是亚洲第一所专门招收视障、听障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学院,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2002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中国残联主席的邓朴方先生参加特教学院十五周年院庆时指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办学最早、规模、学科、层次,是特殊高等教育领域的龙头。”学院现设有6个高等特殊教育本科专业——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音乐表演、绘画、视觉传达设计、动画,1个听障全纳教育本科专业——工商管理,1个师资培养本科专业——特殊教育,3个视障全纳教育辅修专业——特殊教育、英语、汉语言文学,2个听障全纳教育辅修专业——工商管理、特殊教育。其中,针灸推拿学专业被教育部评为特色专业;绘画、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特殊教育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培计划”专业;音乐表演专业为完全融合教育专业。学院共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吉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学院荣获“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称号,被中国残联确定为“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占教师总数的75%。在校生1143人,其中视障学生347人,听障学生483人,健全学生313人,在校视障听障学生总数830多人,是全国的高等教育在校残疾人群体。
二、专业简介
我院听障美术类专业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艺术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招收听障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造型艺术的基本规律、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独立艺术创作、艺术实践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艺术学。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构成艺术、室内外设计、招贴设计、饰品设计、展示设计、民间艺术、包装设计、电脑平面设计软件、电脑三维设计软件等。
就业方向:面向残疾人的各级组织、机构,各类特殊学校,视觉传达设计、广告宣传、服装设计等。
(二)绘画专业
艺术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招收听障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绘画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绘画的各种技法,能够从事绘画艺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艺术学。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油画肖像、油画人体、油画创作、解剖、透视、中国画(工笔、意笔)临摹、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写生等。
就业方向:面向残疾人的各级组织、机构,各类特殊学校和社会各界需要绘画、广告宣传的部门和单位。
(三)动画专业
艺术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招收听障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影视动画专业知识及技能,熟练掌握卡通漫画创作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艺术学。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速写、动画基础、动画背景制作、漫画创作、电脑动画、影片分析、卡通形象设计、动作设计原画创作、短片创作等。
就业方向:面向影视动画创作、漫画设计、广告传媒、数字影像设计、游戏制作、动漫衍生产品公司等部门和单位。
(四)工商管理专业
管理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招收具备一定听说能力的听障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工商管理理论知识,能够在各级管理部门、大中型企业或投资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管理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财务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质量管理、商务礼仪等。
就业方向:面向残疾人的各级组织、机构,各类特殊学校、大中型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管理人才的部门和单位。
我院针灸推拿学专业为特色专业
(五)针灸推拿学专业
医学门类,本科,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招收视障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中医推拿医学理论、实践及其他相关知识和能力,有良好医德医风,能够从事针灸推拿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中医学、针灸推拿学。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经络学、腧穴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学、推拿学基础、推拿学手法、推拿治疗学、小儿推拿学、保健推拿学等。
就业方向:面向残疾人的各级组织机构、特殊教育学校、各类医疗康复机构与按摩院等部门和单位。
(六)康复治疗学专业
医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招收低视力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扎实的康复治疗学基础理论、医学基本知识及其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分析问题、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掌握较扎实的康复治疗学技术,融康复、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康复治疗师。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中医学、康复医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中医传统哲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推拿手法学、经络腧穴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康复医学基础、中医针灸康复学、中医推拿康复学、临床康复学、中医养生康复、中医导引康复学、言语治疗学、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心理学、康复评定学、中医全息康复学、医用物理、生物力学、物理治疗技术、中医食疗学、实用论文写作等课程。
就业方向:能够在医疗、预防、卫生及其它相关机构从事康复治疗、保健与评价等工作。
我院音乐表演专业为完全融合教育专业
(七)音乐表演专业
艺术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招收视障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演奏、演唱艺术技能,能在学校、艺术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从事音乐表演及教学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艺术学。
主要课程:表演、基本乐理、和声学、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曲式与作品分析、钢琴即兴伴奏、民族民间音乐等。
就业方向:能在专业文艺团体从事音乐表演工作,能在学校、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从事教育教学等工作。
三、招生计划及考试科目
2016年计划招生206人,我校实行单独考试,各专业招生计划与考试科目见下表:
专 业
学制
层次
计划
招生对象
考试科目及分值
学 费
(元/年)
备注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本科
54人
听力障碍
文化课(各科目均150分):语文、数学、英语。
专业课(各科目均100分):素描(人物头像写生)、色彩(水粉、静物默写)。
5400
听障考生
可兼报
绘 画
四年
本科
30人
听力障碍
动 画
四年
本科
30人
听力障碍
音乐表演
四年
本科
6人
视力障碍
文化课(各科目均150分):语文、数学、英语。
专业课:基本乐理(10分)、听音(10分)、演唱或演奏(100分)。
6200
不可兼报其他专业
注:1.音乐表演专业器乐方向只招收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萨克斯、小号、圆号、长号、大号、唢呐、二胡、钢琴、手风琴和钢琴调律考生;声乐方向只招收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考生。
2.能力测试科目为听写(提供一段内容为标准普通话,文字在200字左右的语音视频,考生在10分钟之内书写出来。语音视频播放三遍,语速为160--180字/分钟)、朗读(提供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字体为仿宋,字号为4号,考生在5分钟内朗读出来)。
四、报考条件、时间及办法
1.报考条件:
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或同等学历,年龄17周岁(1999年9月1日前出生)以上,生活能够自理的残疾青年。
2.高考报名:
考生必须在各省(区、市)规定时间内,到户口所在地招生办办理2016年高考报名手续,并索取14位高考考生号,否则我校无法办理录取手续。
3.报名时间及办法:
报名时间为2015年12月15日—25日。考生可来我校招生办现场报名,或通过邮局将报名材料邮寄到我校招生办(不收报名费)。
4.报名要求材料:
(1)考生在长春大学招生信息网的“高等特殊教育招生”中的“下载专区”里下载并打印“2016年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招生考试报名表”(表一、表二、表三、表四),并准确填写。报考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音乐表演专业的考生,我校采用盲文(老盲文)或汉文两种方式答卷,视障考生必须在报名表中注明采用何种方式答卷。
(2)一寸近期免冠彩色照片二张,照片背面必须签名。
(3)毕业证书复印件(或应届毕业生证明),残疾证复印件,体检表(由县级及以上医院体检,其中肝功、胸透或胸部CT为必须检查的项目)各一份。
以上材料现场报名时自带或通过邮局寄至我校招生办(只接收中国邮政EMS快递);报名表(表四)在面试时统一交给面试教师。
5.报考美术类专业的考生自备画具、画板、颜料等考试用具,考试用纸由我校提供。
6.新生入学后将按规定统一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届时考生必须提供身份证原件、高中(或中专、职高)毕业证书原件、残疾证原件,一经发现报名弄虚作假,立即取消入学资格。
五、录取原则
1.根据考生所报专业志愿顺序,按综合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分相同时,依次按我校规定科目顺序的单科成绩由高到低录取。规定科目顺序为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解剖学(生物)、听写、朗读。
2. 计分办法:
(1)针灸推拿学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的综合分为六门文化课成绩总和。
(2)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绘画专业、动画专业的综合分=文化课总分/4.5+专业课总分/2。
(3)工商管理专业的综合分=文化课总分/4.5+能力测试总分/2
(4)音乐表演专业的综合分=文化课总分/4.5+专业课总分/1.2。
3.对报考艺术类各专业专业课成绩排前三名的考生,文化课总分加20分。少数民族考生文化课总分加5分。
4.考生入学后,绘画专业的考生根据考生意愿及入学后测试成绩分方向培养。
拟录取名单公布后,请拟录取考生下载报到确认单,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传真至我校招生办,否则视为本人放弃录取资格。
六、考试时间及地点
面试时间为2016年4月14日8:00~15:00,考试时间为2016年4月15日~4月17日,面试地点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具体考试时间、地点及科目安排详见准考证。
七、报名表下载
网 址:zsb.ccu.edu.cn
八、长春大学招生办联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6543号长春大学招生办(只接收中国邮政EMS快递)。
收件人:曹殿辉
邮 编:130022
电 话:0431-85250087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 中医教育学; 研究生; 临床能力
中国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后,1981年正式招收攻读中医药硕士研究生至今已近30年。中医研究生教育也从以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和中医基本功练习,培养师资为主;到强调现代科研及科学技术的学习;再逐步到重视临床和综合研究能力培养的过程[1]。进入21世纪,中医面临着继承、发展、创新的挑战,而中医研究生的培养和出路也正在受着各方面的考验,尤其是中医儿科研究生。
儿科与其他诸科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为“哑科”,小儿不能言语,不能表述自己的病情;其次,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稍有不慎,即有生命之虞,故儿科实属高风险学科。而在当前经济社会的背景下,儿科医生在各级医院中都存在着风险高、付出多、收入相对偏低的现状,无法与大科室相比,中医儿科队伍呈缩小态势;因此也影响了中医儿科研究生的生源。
目前,中医儿科研究生来源大致可分为:(1)中医本科生直接考研;(2)从其他学科转来(如本科是针灸、推拿专业考研到儿科);(3)从临床考入(多数是其他专业)。因此中医儿科研究生普遍存在着专业思想不巩固、专业基础不扎实、缺少临床经验等先天不足的状况。要使中医儿科得到很好地继承、发展和创新,做好儿科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是关键。中医儿科高层次的人才,应该就在这些人员中产生。笔者认为中医儿科研究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养。
1 加强思想素质教育,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观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医儿科学是祖国医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千年来它随着中医学的发生、发展、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小儿虽然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特点,也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优势。在当前独生子女为多的社会背景下,儿科工作者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儿科医生应更有爱心、仁心、责任心、奉献之心。儿科研究生应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观,不为名利而动,培养“大医精诚”的思想境界,才能潜心学术,专于临床[2]。
2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会与儿童和家长沟通的技巧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取得患儿和家长信任的基础,也是和患儿及家长沟通的基础,因此应培养学生尊重患儿及家长,认真、耐心地聆听他们的诉说,关心患儿的生活,树立以患儿为中心,急患儿所急,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思想意识。学生在诊疗中培养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能力,是走入临床的第一关。所谓沟通能力和技巧:一是要取得家长和患儿的信任,要有亲和力、亲近感,消除患儿害怕、恐惧、陌生的心理。这就要培养学生敢于沟通的能力,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训练,尤其是平素性格内敛的学生,则更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二是要有适当的沟通技巧,要加强医学心理学的学习,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及要求;要有耐心,循循引导,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尽量获取完整、真实的患儿信息,这是临床诊断的关键之处。同时要多让学生参与疾病的宣教活动,以提高与患儿、家长的沟通能力。
3 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融通中西医学
在中医本科教育中,儿科学虽属必修课,但多数学生对小科知识并不重视,况且中医儿科研究生中还有从其他专业转来的人员,故往往进入中医儿科研究生学习的学生,中医儿科学基础并不扎实,现代医学的基础则更薄弱。因此在临床带教中则更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做为研究生不仅要有中医学科扎实的基础,而且要把本学科的现代医学基础做为必修课。只有牢固掌握中、西医学基础,融通中西,才能体会中医的优势,寻找到本学科的突破点,更进一步学好中医;并且在儿科临床碰到危重症时,才能处事不慌,临危不惊,稳妥处之。
4 培养熟练的临床诊疗、操作技能和临床思辨能力
儿科临床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是:小儿语言沟通困难,只能通过家长的讲述及医生的四诊合参,得以诊断、治疗。而在当前经济发展迅速,物质条件丰富,以独生子女为多的社会现状下,家长对儿童溺爱有加,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欲望,使儿童的疾病趋于复杂,故对儿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培养学生胆大、心细及娴熟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检查扁桃体,许多患儿都不能配合,而医生快、准、熟练的操作尤为重要,要在患儿张开嘴的一瞬间,迅速将压舌板送到舌根部下压,充分暴露咽喉部后迅速抽出,才能不致漏诊。临床所见一些扁桃体化脓漏诊,多数均是检查不到位所致,因此要给学生多练的机会。目前在知情告知的状况下,首先应取得家长的配合和理解;其次,中医的望、闻、问、切在儿科更显重要,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能力。如儿科的望诊尤为重要,面色的红、白、黄色,面部有否青筋暴露,在何位置;舌苔厚薄、白、黄、腻、滑;腹泻、尿频患儿的前后阴的状况等均与疾病的诊断治疗直接相关;要仔细观察,从中寻找临床诊断依据,疾病原因以指导临床诊疗。而临床思辨能力则是中医儿科学研究生重点培养之处,中医儿科诊病,要通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以达到准确用药,药到病除的效果。如咳嗽痰多,苔白腻,本应是二陈汤证,但大便却是干结的;又如感冒高热,扁桃腺化脓,却又大便溏泻;这些都需要对临床所得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求得出最合理的治疗方案。老师在临证中,如不能在当时作以解释,也应在诊后向学生讲明,并指导学生对这些疾病进行临床病例分析,以提高学生的临床辨证能力,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能力,使中医儿科研究生一踏上工作岗位就能胜任临床工作,做到与临床的无缝接轨。
5 培养中医儿科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既有临床工作能力,又有临床科研能力,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使学生到了临床不仅能够胜任临床工作,而且具有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潜质,经过若干年能在本学科载露头角,带领学科前进,这是中医儿科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因此,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能力。一是要培养学习了解学科动态、前沿信息的技巧,通过定时检索,参加各类学术活动等以提高他们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习惯;二是培养学生从临床实践和学习中发现本学科的新问题、突破点,激发科研思维灵感,寻找新的科研课题;三是在现有的科研工作中鼓励独立完成科研工作,在科研实践中锻炼提高,最终形成自己新的科研设想和进一步研究的新思路,使之成为高层次的中医儿科临床科研型人才。
6 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
作为研究生均已有专科方向,儿科疾病诊疗不仅需要有本学科的知识,尚应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如“哮喘”一病,往往不仅仅是单纯的哮喘,哮喘患儿常同时兼有过敏性鼻炎、变应性皮炎等相关疾病,如果各专科都只治疗本专科的疾病,就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不仅要掌握哮喘的治疗,而且要了解过敏性鼻炎、变应性皮炎等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从整体考虑治疗方案,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中医儿科学的研究生,不仅要通晓自己所学专科知识和学科的前沿信息,还应了解相关学科的动态、基本治疗,才能才能从多学科、多途径寻找到学科的交叉点及突破口[3]。
总之,应把培养既有临床工作能力,又有科研能力,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具有学科带头人潜质的人才,作为中医儿科研究生培养目标,使中医儿科学继承、发展、创新、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 陆莲舫. 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发展[J].中医教育,1997,16(3):78.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用中国传统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中医临床学科I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重要课程,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专业课,是理论与实践课相联系的桥梁课。在中医儿科的教学中,虽然以理论讲授为主,但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结合医案分析,突出临床技能培养,回归经典研习,关注学科前沿发展趋势,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实践-经典相结合的中医临床思维模式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临床诊治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最终服务于中医儿科临床,用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1夯实基础
打下扎实的中医儿科学理论功底,是临床实践的基石,是灵活掌握中医儿科学疾病的根本要求。理论课的教学,突出重点、强化难点、舍繁从简,对于病名、病因病机可以简单带过,以学生自学为主,从疾病的临床表现人手,重点讲解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辨证论治,学习知识的过程与以后应用知识的情境具有相似性,一个个疾病的讲授过程,就像一个个患者诊治的过程。形象生动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知识的提取,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变被动灌输为主动的理解记忆,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更扎实深刻,更有效的联系临床实际。
2理论联系实际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其特色优势和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故中医儿科教学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生收集疾病信息、分析病因、病机及现阶段邪正之间的关系,判断疾病与证候性质,明确病名、证名,确立治则治法、处方用药、指导患者生活调养全过程的思维活动I中医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对院校教育的改革和完善,而保证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教育的首要任务。
为提高学生中医药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我们中医儿科的教学在教学方式上更加活泼生动,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临床,采取多媒体教学、网络自学、医案讲解、临床见习等学生喜闻乐见、易于理解接受的方式教授,使学习更加形象和具体。把启发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提高临床综合技能,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医案教学模拟临床实际,强化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的认知和临床综合能力的提高,将临床上收集到的有代表性的病案录像播放给学生,开展医案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进行疾病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训练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使学生们更多地参与其中,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适时医案的学习有利于提高中医学之诊疗技巧和临证时灵活机动的思辨能力,可补教科书所不及141。反复的临证模拟刺激学生将头脑中以前学过的孤立的、分离的知识,激活和重新整合,有助于学生储存知识、唤起记忆,组织长期记忆,使知识得到有效的保持和迁移,这既符合中医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也符合教育心理学原理。
3实践回归经典
要建立中医思维模式,需要从传统文化与经典中汲取精华气孙思邈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张仲景、王叔和……等诸部经方”。国医大师周仲瑛也说:“学习经典是掌握中医仁术的必由之路,而对经典领悟能力的提高,又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尤其是张仲景的著作更要熟读牢记,正如岳美中教授所云,熟读伤寒金匮,方能在临床应用时“触机即发,左右逢源,还熟能生巧,别有会心”。
中医经典著作,其辨证论治理论及经典方剂对中医儿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中医儿科学教学的根基。在中医儿科教学中注重中医经典的研习,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中医儿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中医思维,领悟和模仿仲景等古代名医大家临床辨治思路、经验,提高学生临床辨治能力。引导学生将中医儿科理论、临床、经典融会贯通主动地构成网络,建立直觉思维之上的“悟性”,倡导学生在临床中灵活运用中医经典理法方药,体现传统中医的魅力。
中医儿科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研习《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著作,领悟深意。经典结合医案进行分析是培养学生的中医诊疗的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叭在课堂中引入名老中医运用经典治疗小儿疾病的医案,训练中医辨证思维,拓展学生中医的思维层面。激发了学生传承中医、创新中医的信念和志向。
4关注学科前沿发展 扩展教学内容
关键词: 高职中医教育 个性化发展 个性化教育
近年来,高职中医院校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型的中医专业人才,满足了基层医疗机构对中医人才的需求。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中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职教学改革和高职学生特点。因此,在高职中医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1]实施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高职中医学生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个性又叫人格,是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和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简单地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它具有倾向性、复杂性、独特性、稳定性、积极性、完整性、发展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人的人格表现为自主、自立、自律及自由的独立性,人的全面、充分的发展成为现代教育不可舍弃的主题。[2]当前,在高职中医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高职中医学生个性化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今天,高职中医人才的培养要适应现代职业的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实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高职中医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使他们在掌握中医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专长,选择某个方向或某种疾病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治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医人才的需要。
2.高职中医学生个性化教育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线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中医职业教育要不断适应社会对中医人才,特别是基层中医技术人才多元化的现实需求,就要遵循在传统中医人才教育培养规律的基础上,改变单一的培养模式,创新特色,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和培养,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用人单位和社会不同人群的需求。
3.高职中医学生个性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高职中医学生个性化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身心潜能的开发并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优势。
二、高职中医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原则
1.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在现代教学中,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一方面,每个国家都会在不同时期针对大多数人的需要制定统一的教学目的,这便于一国或地区从总体上把握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总体方向。[3]这说明针对全体学生制定和实施的教学目标的普遍性要求与学生具体发展目标的特殊性要求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从尊重人的个性化发展和个性化教育角度讲,必须重视人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因此,只有将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才能在保证中医职业教育质量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2.调动教师与学生两者积极性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通过组织、调解和指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才能发挥作用。由于中医专业的特殊性和高职学生学习习惯、方法和特点的不同,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医知识和技能时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医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逐渐产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完成学业。
三、高职中医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1.实行分级分层的教学模式。高职中医院校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兴趣,划分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的侧重点。在保证学习中医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开设侧重于经典学习的传统班、针对婴幼儿推拿的小儿推拿班等。这样做既能保证每个同学所具备中医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能满足不同兴趣不同要求同学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采取“师带徒”和课堂教学互补的教学模式。通过师带徒和课堂教学互补的教学模式,使专业教师和学生根据专业兴趣进行双向选择,确立师徒关系。在完成课堂学习之余,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特长的指导,学生也可随教师参与外出就诊等临床活动,使学生尽快形成中医临证思维方式,提高中医诊断的实践技能。
3.利用信息资源实现自主学习模式。高职中医教育以培养基层实用型的中医人才为目的,应以“基础—技能”作为中医教学的突破口,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实训实验室和实习医院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机会。例如,利用便利的校园网络,学生可以在网上学习课本以外的中医知识,加快对中医的学习。利用各种网络交流工具,可以使师生交流探讨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及收获,老师也可在网络上及时给学生解疑释惑。
实现高职中医教学个性化教育有很多途径,贯穿高职中医教育的各个方面。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把握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根本原则,把人的全面发展和某个优势方面的突出发展结合起来,将国家和社会对个人发展的普遍规定和个人个性发展的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出实用型的中医人才,满足社会对基层卫生医疗事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黄济,现代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关键词:中医学本科;专业培养;专业核心能力;教学新体系
中医学本科专业开展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之久,中医本科教育依然是向临床输送中医人才的主要渠道,其对稳定中医队伍、持续开展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起着重要的作用[1]。虽说中医专业的教育体系建立已相当成熟,但是围绕中医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以下简称教改)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2014年2月,建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工作会议召开,这标志着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正式启动,实现了与国际医学教育培训模式的接轨。其中涉及中医学本科专业的培训模式为“5+3”,即5年在校本科专业教育后,进行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临床实践、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知识、医疗政策法规等。新医改将对中医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新的要求。然而中医界一直存在“中医青年人才培养成熟太慢,青年中医改行较多,在校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学生信心不足”等问题。如何提高应届毕业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更多卓越的中医师致力于祖国医学的发展,一直是我校教改工作探索与实践的重点。笔者拟通过分析近年来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本科教学环节的现状以及所做的改革,旨在寻求更好的教与学新思路,以期为中医本科专业教育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1中医学本科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本身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中教为学而存在,学又要靠教来引导,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长期以来一直强调“教”的改革,而忽略了学习层面的改革。即便教改开展了很多年,但是效果总是达不到理想期望值。所以,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会学习为核心的教改才是新的教学改革观[2]。中医学本科专业属于国家级特色专业,发展至今已有较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依旧存在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医本科生普遍存在临床基础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不强、科研意识薄弱、创新能力差等问题[3]。扩招人数的增加引起教学资源的不足,生师比远远达不到教育部要求;而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机会的相对减少,又促成了近年来的考研热;教学形势的单一、学生疲于“题海战术”,真正的临床实践技能没有得到严格的训练和考核,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被带动,又导致学生的专业信心、医学信仰未能得到树立;培养模式上仿造西医院校,课程分配未能突出中医特色;而中医学又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思维和技能必须通过临床实践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但临床见、实习时间有限,学校学到的中医知识在初期临床中很少有用武之地,短暂的临床实践反而被熟悉电脑操作系统、办理出入院、书写病程等医疗文书占据大量时间。所以,现有的教学体系未能与现代医学相适应发展。中医学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其形成和发展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4],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真正理解中医[5]。但上世纪初兴起的,使传统文化日渐衰微,学生从小就接受现代文化教育,传统文化的教育只不过是几篇古文而已。所以,以上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中医本科毕业生出现了中医学术思想传承能力不足、临床思辨能力不强、中医思维功底欠缺和临床操作技能不扎实等问题。
2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教学改革不单是制度上的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也同样重要。中、西医学虽理论体系不相同,但不能对立看待,应该相互借力,不避中西医之嫌。例如:随着医学的进步,儿科学上的重要内容已由祖国医学的四大证“痧、痘、惊、疳”逐渐变化为现代儿科的四大重点防治疾病“腹泻病、小儿肺炎、贫血、佝偻病”。是故中医专业的教改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中西并重,发扬优势,突出(中医)特色(改革图示见图1)。2.1创建培养传承能力的实践教学新体系2.1.1以历代名医大家为引领,培养学生中医学术思想传承能力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这些抽象的思维模式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体体现于中医经典著作之中[6]。经典著作是中医学术思想的重中之重。第一课堂改革中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四大“经典”课程并丰富《中医各家学说》内容,专题阐明经典著作成书背景,作者简介,学术渊源与成就,以及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联系,帮助学生不断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医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传承历代名医大家的学术思想。开展丰富多彩第二课堂活动,创建“岐黄学堂”学生学术社团,开展晨读四大经典、观看中医经典视频和养生保健运动等社团活动方式,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传承中医的兴趣,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中医学素养。2.1.2以省、市级名中医为典范,培养学生中医临床经验传承能力坚持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创新师承教育新模式,开展夜间和周末跟师见习,学生利用夜间与周末到病房和门诊,跟随高年资临床医师见习;创立“名医堂”门诊,让学生在临床跟随省、市级名中医坐诊;创立“名师堂讲坛”,让学生接受名师专家的现场指导和提供面对面交流机会。通过上述方式,不仅发扬了中医传统“跟师学徒”的特有教学模式,还培养了学生对现代名中医临床经验的传承能力。2.1.3以中医古籍图书数据库为载体,创建中医学术传承信息化平台依托2010年国家教育部课题“巴蜀特色中医药古籍抢救、数据挖掘及利用模式研究与实践”和2007年四川省教育厅课题“巴蜀中医药学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与研究”等课题支撑,逐步建立了中医典籍图书数据库和名医数据库等,以移动式图书馆的创新形式,利用网络平台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传承中医文化和名家思想提供便利途径,帮助学生融通文、史、哲、医,构建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自身知识结构。2.2创建培养思辨能力的实践教学新体系2.2.1以“经典”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辨能力学校温病学、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三门临床经典课程均为四川省精品课程。学校从2006年开始“经典”思辨的全面改革创新,依托2006年四川省教学改革项目“在《金匮要略》教学中提高学生辨证思维的改革方案”等系列课题研究,明确了“经典”课程为临床提高课的定位,在教学中追本溯源,帮助学生在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医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内涵实质基础下,训练临床思辨能力。中医学专业教学计划中除“经典”课程外,增设实验课程中医经典著作与临床1.5学分,探索“经典”理论与临床的“本源”关系,培养学生基于“经典”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图1实践教学创新体系2.2.2以“中医思维原理”为核心,建立中医思维训练实验教学新体系依托2009年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中医思维训练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创立了以“中医思维原理”为核心的中医思维训练实验教学新体系。通过中医思维原理互动式讲解,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中医基础各类课程的知识,有机地串联、疏理和整合,将孤立的课程知识融为一体,成为一套完整的诊疗思维程序和模式,并能自觉合理地运用这套思维模式来指导具体的临床实践活动。2.2.3以《中医学与辨证法》为平台,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与交流《中医学与辨证法》是学生自创的学校内部刊物,由学校高年资的教授、副教授统一审稿、编辑,从源头上保证了学术交流的质量与品质。其专门收载中医学及中医相关专业学生中医辩证思维方面的文章,为学生思想交流提供平台,帮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提升辩证能力。2.3创建培养临床技能的实践教学新体系2.3.1创新实验课程体系,优化技能培训方案中医临床教育的课程设计应该使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技能教育相辅相成,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理论密切结合实践【7】。首先创新了课程设置,增设“中医四诊技能训练”1.5学分和“中医内科能力训练”2学分,编写出版专著《中医基本功手册》和《中医望诊彩色图谱》。其次,坚持培养中医学生具有运用西医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临床诊治的主张,在教学计划中设置“诊断学实验”1学分、“临床基本技能训练”2学分、“内科病案讨论与临床诊治思维训练”1学分和“外科常用技术实验”1学分,强调中医重思维,西医强技能的“中医融合”教学模式。2.3.2强化实验课程平台,更新实验教学理念依据我校中医学科优势,结合实验教学特点,培养熟练掌握中医诊疗技能、正确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思维、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中医临床人才为目标,建立了“中医学基础”、“中医学临床”和“针灸推拿”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泛引入先进医学模拟教学,建立了模拟医院,成为“四川省中医临床技能示范基地”,使临床技能实验设备的内涵和实验水平发生了根本变化。要求任课老师更新实验教学理念,积极参与到学生“开放性实验项目”中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第2课堂,还提高了学生基本的诊疗技能。2.3.3开展“国医之星”系列竞赛,搭建学生技能展示平台“国医之星”系列竞赛是学校的大型学术类竞赛,旨在加强医学生理论联系临床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和技能展示平台。其内容涉及中医经典、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西医诊断、学术交流、科研创新等方面,活动涵盖了中医药学术,中医药科技,西医基础知识3个板块,分为8个单项,增强了学术竞赛活动的系统性和品牌性,在竞赛中提升了学生的临床技能与思维方式。2.3.4创立暑期临床见习,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根据中医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前3学年暑期开展见习活动,通过临床应用,巩固既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依托2007年和2010年学校教改课题“高等中医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研究与实践”和“‘三点一线、两位一体’,中医特色型见习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建设完善了临床见习基地,构建了中医特色型见习体系,并编制了《暑期临床见纲》。2.4创新临床考核模式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医学生的临床实习阶段在整个医学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医学教育的质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8]。依托2009年四川省教改项目“‘一载体、两优化、三强化’的岗前培训模式再改革研究与实践”,并以2006年四川省教改项目“中医院校临床教学质量标准和监控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和2009年重点项目“中医本科临床技能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等课题研究为支撑,创建了实习技能监控体系,内容包括:严把入口关-创建了中医特色毕业实习岗前培训新体系和实习准入考试机制;严控过程关-创建了中医临床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和动态技能评估体系;严守出口关-创建了模拟中医执业医师考核的毕业技能多站考核和综合理论考试体系。此外,中医本科毕业技能多站考核和综合理论考试体系充分发挥了“以考代训”的作用,让学生熟悉并提前预演了执业医师考试,帮助明确了规范化培训阶段的学习目标;也让教师充分掌握了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和规范教改计划。我校还坚持学生评教、校领导听课、专项评估、教学检查等监督体系,充分保障了教学质量的过程与目标管理的协调发展。
3改革的结果与结论
3.12007~2010级实习准入考试成绩分析见图2。图2显示,在我校教改过程中,中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在实习前绝大部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符合学校的实习生标准,并有逐年提高的趋势。3.22006~2009级毕业技能多站考核和综合理论考试成绩分析见图3。图3显示,2006级~2009级中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在毕业考核中(第1站辨证论治30分,第2站基本技能40分,第3站病史采集、临床答辩与临床判读30分,综合理论考试100分),在辨证论治、病史采集和基本技能方面达标率较满意,在临床答辩与判读、综合理论方面较薄弱。3.32006~2010级各学年中医类别课程平均学分绩点比较见表1。表1显示,2006~2010级中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各学年的中医类别课程的学习成绩大一、大二处于一般水平,大四处于中等水平,大三处于较好水平,可能与课程设置协调性有关,可做更深层次统计学研究与分析。3.42010~2013年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平均分、过关率比较见表2。表2显示,2010~2013年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中,我校考生在平均分、过关率方面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学校教学体系的改革工作有效,教学质量处于全国中医院校领先水平。3.5结论中医学本科学生在毕业时理论知识水平基本符合国家执业医师要求,在临床实践技能及综合知识应用方面存在薄弱,后期教学改革工作应围绕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和强化综合理论知识应用等方面进行。初步建成的教学新体系提高了我校考生的执业医师通过率,说明教学改革工作有效,应坚持并深化改革以求再提高。
4改革的不足与展望
作为普通人,尤其是慢性病病人,他们对医院排名这件事怎么看?他们在择医、就医过程中最关心哪些问题、最迫切想了解哪些信息?近日,本刊携手新浪健康频道进行了一次主题为“你在就医中有哪些困惑”的网络调查,共有1430名网友参与。调查结果如下:
本刊调查:你在就医过程中有哪些困惑?
从网友的反馈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很多业内人士担心医院排行榜的公布会导致大批病人涌向大医院、加剧看病难的时候,大多数普通大众对医院排名还是持赞成态度的――超过3/4的网友表示医院排行榜有一定参考价值,是求医问药的好帮手;在选择就诊医院和医生的问题上,大众的反应也趋于理性,“小病去社区医院、重病去大医院”的理念已逐步被人们所接受。
普通大众该如何正确看待医院排名,如何让排行榜真正成为自己求医问药的好帮手?当罹患疾病时,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医院、合适的医生?去医院就诊时,如何提高就医效率、避免陷入误区?本刊特邀国内医院管理及临床医学领域的院士、专家就上述问题作详细解答,并与大家分享他们从医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透过现象看本质――众专家眼中的“排行榜”
正确理解医院排名与分级的意义
张金哲
专家简介
张金哲
中国小儿外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哲院士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我国的小儿外科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被誉为“中国小儿外科之父”。
医院分级,是“分工”,并非分“好坏”
医院排名次、分好坏、是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参考,查看他们的领导水平,投入后的效果,刺激和鼓励各医院间的竞赛和进步。医院排名次只是由专家们讨论,并不是由病人推选,评出的“好医院”并不一定代表“对病人好”。医院分成三级甲、乙、丙,并不是按“好坏”把医院分成三六九等。如果医院分级是代表好坏,什么人愿意去“坏医院”看病?然而,普通群众确实有把“分级”当成“好坏”的误解。
医院分级的原意是“分工”:普通小毛病去一级医院(基层)就诊,需要完善设备辅助诊治的去二级医院处理,复杂的专科病人去三级医院就诊。一级医院规模小、设备简单、医护人员少,主要是全科医生,但看病方便,也不拥挤。他们的特长是处理普通常见病,熟练而有经验,且对本地区的老病人比较熟悉,能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容易交朋友,常来常往如家人。当基层医生遇到复杂病例、感到自己无把握处理时,能及时按病情将病人转给“对口”专家。
基层医院看病,好处真不少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医院的普通门诊病人太多,医生看病的时间很短,遇到发热、咳嗽的,根本不做体格检查,直接拍胸片,随即叫下一个病人进来就诊。由于大医院候诊病人多,你占时间稍多,后面候诊的病人就要敲门,医生平均3~5分钟看一个病人,如何保证质量?大医院的先进设备固然重要,但不查病人就直接拍片,随后根据胸片报告开处方,难道是设备在看病?一名合格的医生,分析诊断时要有科学素养,决定治疗时要有哲学素养,制定计划时要有逻辑学素养,好医生需要多年的实践经验与刻苦钻研,绝不能依靠机器来看病。有病先去就近的基层医院,首先能避免交通方面的困扰;其次,基层医院规模小、病人少,看病时间多,医患双方能充分交流,经多次接触后,彼此知根知底,很容易与医生交上朋友。医生朋友会千方百计为你又快又省地治好病,若自己无把握,亦能为你介绍可靠的专家,何乐而不为呢?
诚然,目前我国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较低,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层医生待遇较差,医务人员不愿承担更多的责任;二是病人看病总喜欢去大医院,不太愿意去基层医院,以基层医务人员缺乏实践经验。技术越差越无人找,越无病人越无经验,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三级医院的分工等同于虚设。
要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政府应提高基层医生的待遇,使他们能安心工作,并有不断进步的希望;另一方面,鼓励病人主动找基层医院医生就诊,即使他们解决不了大问题,交个朋友也好。有个医生朋友,看病总会方便而安全。久而久之,基层医生成为了你的家庭医药顾问,难道不是好事?
交个医生朋友,看病“少走弯路”
很多人认为,自己的病不管大小,都是大事,都要去大医院就诊,以免被耽误。当然,把治病看成大事并没有错,但无论大病小病一律直接去大医院就诊,则不一定正确。大医院的专科分类十分细致,除非你对自己的病情了解得非常清楚,否则常常会因为挂错号而耽误就诊时间。患病时,先找你的基层医生朋友看看,请他指点一下,岂不更好?大医院虽然设备好、名医多,但对多数常见疾病而言,并不需要都去大医院就诊,有时反而会使问题复杂化。再说,名医虽然有学问、技术高,但很少有全科医生。一旦成为专科名医,他们对非本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远远落后于时代。一位骨科专家常常连某种感冒新药的名称都不懂。相反,常看普通小病的医生,对常见药品的使用非常顺手。
另外,医生治病,技术是基础,但高超的技术能否在你身上实现,则要靠态度。有些人认为,医生只要技术好,能治好病,态度差一点也能接受。诚然,与技术相比,医生的态度可以是次要,但也必须要求。总之,选择医院应遵循就近、方便的原则;选择医生要选择好朋友;看病要找对口专业,而不是三级甲等医院内找名医。
榜上有名与看榜就医
缪晓辉
专家简介
缪晓辉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学会主任委员。缪教授从事内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近30年,在各种内科常见疾病、急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均具有丰富经验。
多数情况下,无需“看榜就医”
说到“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下称《排行榜》),令我想起一件迄今难忘的事情。十几年前,一位来自家乡的病人患了某种难治的疾病,经我介绍住进我服务的医院――上海医院。入院后,病人和家属就开始“不安分”,因为他们得知上海有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比医院的知名度更高,而且还有某某研究所之冠,所以他们迫不及待地向邻床病友打听有什么途径可以转到那家医院治病。岂料,邻床病友告诉他:“别折腾了,你这毛病医院看得更好,我就是从你想去的那家医院转过来的。”该病友指的那家医院是上海市,乃至国内具有很高知名度的优秀医院,在复旦版的《排行榜》名列前茅,遥遥领先于医院。
我说的这个病例是真实的故事,而此类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着。这是否意味着《排行榜》不公正或不可信?否也。作为《排行榜》的投票专家之一,并根据我多年来对国内各大医院的了解,我感到在这个排行榜排名靠前的10位甚至十几位,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故事中反映的真实状况呢?答案在我给大家的两点提示中:第一,在医学分工非常精细的今天,医院的特色或水平不仅表现在专科上,更体现在专病上,甚至就体现在某一位专家身上;第二,病人究竟需要从《排行榜》得到什么?很多病人或很多疾病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不需要手持那个《排行榜》来选医院。就像大多数短途旅行者,乘坐外观、舒适度和安全性均佳的帕萨特或别克汽车就已经很享受了,何须非得驾驶一辆宝马或奔驰车呢?
理性“看榜”,抓住5个要点
应该说,复旦版的《排行版》撇开了病家的主观感受和政府机构的医院管理考核指标,透过那些对国内各大医院有深入了解的临床专家的视野去审视或评价医院和专科,其排名结果更接近于被评价医院的专业水平或业务水平。打个比方,病家是用步距在丈量医院;政府既用百米卷尺,更用分规测量医院;而复旦版的这个《排行榜》则是专家们每人手持一把常用的20厘米的尺子,去度量某家医院的某一个科室的长短,然后再加以汇总、排序。
这种“第三方”评价医院的做法是美国率先实施的。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既受启发于美国,又结合了中国的实际,从2009年起就开始扮演评价医院的这个“第三方”角色。虽然《排行榜》自诞生以来就备受争议、褒贬不一,但从总体上看,持认可态度者居多。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既是对《排行榜》的评价,也是对病家的建议:
1. 客观、公正的《排行榜》可以让老百姓知道哪些医院榜上有名和排名先后,从而在选择医院时心中有数,尤其是可以据此避免听信虚假宣传广告。不可否认,“榜上无名”的医院至少在目前看来,还不是国内最优秀的医院,任你如何自我宣传,甚至蓄意拔高,老百姓自会识别。
2. 这个《排行榜》是由专家评选出来的,更侧重于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研究水平,没有考虑医院的就医环境和服务态度,当然也没有把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纳入考量范畴。
3. 需警惕“最佳专科”陷阱。少数医院的专科是因为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多,或者高水平学术成果多而闻名,并不一定代表其医治疾病的水平高。另外,不少综合医院的专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在某个专病诊治方面的特色而被提升了知名度,对其他疾病的诊治能力可能一般,或整体实力不见得很高。举个例子,某医院的消化科,在利用胃镜诊治疾病方面的技术水平很高,而在肝病诊治方面的能力可能表现平平,或者反过来。这一点与我一开始讲述的故事也是有呼应的,足见评医院和选医院的难度。
4. 看病选医院要讲可及性、便捷度和必要性。2011年《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上的100家医院中,25家在北京市,19家在上海市,10家在广东省,6家在浙江省,6家在重庆市,其余33家分布于12个不同的省份。若不论疾病的大小轻重,都千里迢迢赶往上海和北京,不仅有可能花了冤枉钱,有时还可能耽误了治病。因此,并不是看什么疾病都得挑选“前三名”。
5. 医院环境也很重要。据我所知,《排行榜》上名列前三位的医院,医院环境和就医环境均不可能排在前三位。
总而言之,选医院要从医患两方面综合衡量后,才能作出决定,不要盲目地在《排行榜》上划勾或打叉。选医院,要综合地看这家医院的专科特色、专病特色和专家特色;选医院,更要结合自身疾病情况权衡利弊,所患疾病是急性还是慢性、无法根治还是可治愈、疑难杂症还是常见病、晚期重症还是早期轻症,在选医院时是有区别的。
就医、择医有“窍门”
许樟荣
许樟荣
中国人民第306医院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生部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兼糖尿病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兼足病与周围血管病学组组长,中国人民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
“盲目跟风”不可取
总体而言,医院排行榜反映的是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历史的沉淀。同时,最佳医院和最佳专科排行榜是以“专家投票”为基础的,但许多专家往往更了解某些医院和专科的历史,并不太了解其现状,因此给出的“印象分”较多。
笔者认为,病人不要盲目跟风,都跑去最佳医院、最佳专科看病。倘若如此,不仅会造成大医院过分拥挤,还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和病人的经济损失,并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许多不便。实际上,很多常见病完全可以在当地解决,病人若只相信大城市的大医院,舟车劳顿、费钱费力,千里迢迢跑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不仅路上要承担病情变化的风险,即便到了大医院又不见得能立刻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找对医生最关键
对病人而言,找对了医生,不仅能使疾病得到科学、有效、安全的治疗,还能使病人少受许多痛苦,少走许多弯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检查,节约不少经费,甚至能够大大减轻心理负担。通常,千里迢迢来大城市、大医院看病的,多是当地医院难以明确诊断和治疗的疑难杂症病人。大家在就医之前,不妨做些准备工作,以便能够找对医院、找对专科、找对医生。
首先,应尊重当地医生的意见。一般地说,当地经治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及其检查结果,有个初步的诊断意见或者有个方向性的诊断意见,比如属于哪类疾病。当地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提出转院建议。
其次,有条件者,可以根据医生初诊的基本意见,在网上检索有关该病的科研文章。请注意,必须是发表于正规医学专业期刊的科研论文。通常,能够在高质量专业杂志上发表相关疾病研究论文的科室和个人,一定对该病有较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网上的广告类信息很多,这类信息往往不可靠,大家切不可轻信。
第三,如果有可能,可通过专业学会了解医院的学术地位。一般地说,在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或省市自治区医学会担任学术职务的专家都是在其专业领域里有着较为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例如,在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糖尿病学分会担任委员以上职务的医生,基本上都是各地医疗单位内分泌疾病、糖尿病诊治领域里的学术带头人,都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第四,在网上检索想要就诊医院的官方网站,从医院的介绍和专科、专家的介绍中,选择合适的专家。需要提醒的是,目前网络上有很多所谓的“研究院”“中医院”网站,常常以“高科技产品、高有效率、无副作用、可根治”等虚假宣传作为“诱饵”,诱骗病人购买所谓的“秘方”,大家应注意甄别。
第五,病人及其家属还可以从好大夫网站上获取好的专科和专家的信息,以及病人的评论意见。
第六,罹患疑难、罕见病者在求医时,更需要做好准备工作,甚至可以先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与专家取得联系,预约就诊。通常,从专家公开发表的论著中可以查到其电子邮箱地址,从医院、科室的官方网页上也可以查到医院和科室的电子邮箱地址。通常,对于罕见的疑难病例,很多专家是有兴趣的,对确有特殊困难、急切寻求帮助的邮件,一般都会回复。
第七,目前,部分专家开通了微博、博客,病人可以利用这些新媒体工具,与专家进行简单的交流。
第八,大医院往往除了有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外,还开设了特需门诊,北京一些大医院,如协和医院、总医院还有夜间门诊。从外地来大医院就诊的病情复杂的病人,可以选择专家门诊或特需门诊就诊。特需门诊的挂号费虽然贵一些,但在就诊时间和接诊专家的质量上,是有保证的。
病人就医的过程,是学习了解疾病的过程,也是与医生交往的过程。找到一位好医生,就如同找到一位良师益友,会使病人终身受益。作为医生,能为病人治病、治好病是一种职业幸福。医生愿意成为病人的朋友,病人也是医生的良师益友。医患同心,方能治病。敬请病人,相信医务人员,相信科学!
照“榜单”看病,完全没有必要
高解春
专家简介
高解春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小儿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解春教授对医院管理、卫生经济、高校科研管理、产业运作等具有丰富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
医院排名:树立“标杆”,最终使百姓获益
今年是我所连续第三年公布《最佳医院和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与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医院排行榜一样,我们搞医院排行榜的目的是树立“学科建设”的标杆,让大家知道什么样的医院、什么样的学科是好的。当然,这种“好”并不是说哪个医院多、科研成果多,而是哪个医院看得好病,诊治疑难杂症的水平高,在同行的心目中有较好的口碑。同时,我们也希望排行榜能引导全国医院的学科建设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能解决疑难杂症,能提高临床诊治水平,能把老百姓认为看不好的病看好。
从本质上说,医院排行榜是一个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的学术评估,并不涉及环境、服务态度、就医流程等内容,与普通老百姓所认为的“好医院”有一定区别。不过,如果全国的医院都以“上榜医院”为“标杆”,积极提高自身的临床诊治水平,那么最终获益的,一定是老百姓。
公布榜单:引导病人“按需”就医
患病以后,每个人都希望去最好的医院、找最知名的专家看病。不过,更理性的选择应该是去能看好我病的、最近或最方便的医院看病。我们搞医院排行榜的目的是让老百姓知道全国哪些医院、看哪些病最好,并不是鼓励,更不是引导大家无论患什么病都往北京、上海的大医院跑,也不能就此认为排行榜的公布会加剧看病难。
我们不能用所谓的信息封闭来营造所谓的公平、公正的医疗环境。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名牌产品是好的,但名牌产品的数量一定是少的,价格一定是贵的。评选名牌并不表示人人都要去买名牌,而是希望其他产品都来学习名牌产品好的地方,积极提升质量,向名牌产品靠拢。
实际上,引导老百姓看病的主要方式有两个:一个是医保支付制度,一个是价格梯度。去哪里看病医保能否报销、报销比例是多少,以及看病所需的各种费用(如挂号费、路费、住宿费等),与医院排行榜无关。反之,为了能让老百姓了解自己家门口的哪些医院比较好,我们今年扩大了上榜医院的数量,希望老百姓能看到更多的、自己“家门口”的好医院。
要解决看病难,最根本的措施是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最理想的模式是大医院的医生对下级医院的医生进行培训,提高相关学科医务人员的整体诊疗水平。
对广大老百姓而言,了解全国哪家医院、哪个专科、看哪些病比较好是有必要的,但照着榜单去看病,则完全没有必要。最好的医院是解决疑难杂症的,而绝大多数人患的绝大多数疾病都是常见病。
看病“门道”真不少:听听专家怎么说
学做一名“合格”的高血压病人
王继光
王继光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瑞金医院临床试验与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国际高血压学会理事,美国心脏协会高血压研究理事会、脑卒中理事会理事,国家卫生部慢性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心血管),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王教授主要从事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试验研究、血管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群体遗传学研究等,在高血压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一、 高血压病人最该了解的基础知识
1. 坚持按医嘱服用药物。
目前可供选择的降压药物不仅种类多,且有效、安全。只要坚持按医嘱服药药物,并配合生活方式的改善,大部分高血压都可得到有效控制。高血压一经确诊,如果没有或未发现明显的可以去除的致病原因,病人应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到目标水平。如果可以耐受(无头晕等低血压反应),血压可以降得更低一些。
2. 坚持监测血压。
如果只依靠偶尔去医院就诊时才测量血压,往往很难将血压控制到合适水平。因此,病人应尽可能在家中定期测量血压,特别是在改变治疗方案或环境发生较明显变化时。若有条件,宜选择经过临床验证的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如果家中没有血压计或担心自己测量不准确,可去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测量血压。
3. 定期去医院进行心、脑、肾、血管功能评估。
降压治疗的根本目的是保护血管,预防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发生。因此,高血压病人除了观察血压变化外,还应定期去医院进行心、脑、肾、血管等器官结构与功能评估,如心电图、心彩超、肾功能、尿常规等检查。这些检查不需经常进行,每年一次或遵照医嘱。
二、高血压病人应当掌握的就医窍门。
1. 根据病情选择医院或医生。
按照我国目前的医疗机构配置,城市有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者往往设有高血压专科或专病门诊,后者一般由全科医生提供高血压诊治服务。农村有规模较大的区域性县市医院和提供综合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前者大致与城市的二、三级医院职能相似,而后者则相当于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高血压病人若病情稳定,只是到医院开方、拿药,完全可以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既方便,又高效。当然,这些基层医疗机构的药物配置可能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但随着医药分开,这些问题最终将得到解决。
若治疗一段时间以后,血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需要变更治疗方案时,病人应考虑去高血压专科或专病门诊就诊。高血压看起来简单,测测血压,开张出方,实则不然。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如果所选择的药物不合适,血压有时会难以控制,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处理。
2. 兼顾伴发疾病的合理诊治。
如果高血压病人还伴发其他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血脂紊乱等,或已经发生了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病情会变得更为复杂。病人应在控制好血压的同时,兼顾其他伴发疾病的诊治。比如,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除了要控制血压外,还应重视血糖的控制等。
三、高血压病人最需避免的误区
1. 把高血压当“感冒”一样看待。
有些高血压病人吃了几天降压药,血压降下来了,就认为病完全好了,不再服药。实际上,高血压病人在确诊后,通常需要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物,因为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还不能一劳永逸地治愈高血压。
2. 把降压药物当“抗生素”一样使用。
不少病人认为,降压药应从常用的、便宜的或“差一些”的开始用,如果一开始就使用“最好”的药物,万一出现“耐药”,将来会无药可用。实际上,高血压的病因很多,降压药物的种类也很多,一种药物往往只对一部分病人有明显疗效,病人应根据病情选择最合适的降压药物。
3.不断更换就诊的医院、医生或治疗药物。
除少数降压药物可以在服药后迅速发挥降压作用外,大部分每天服用一次的长效降压药都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才能充分发挥其降压作用。因此,高血压病人对治疗应当有耐心,在坚持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再根据血压控制情况,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同时,病人也不要因为短时间内血压控制不好而轻易换医院、换医生,因为这么做相当于“重新再来”,有时只会延误治疗。当然,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佳,病人还是应重新选择就诊的医院或医生。
糖尿病就医要有“全局观”
中国人民第306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医师 许樟荣
一、 糖尿病病人最需了解的基础知识
1. 重视并发症的筛查。
糖尿病并发症通常会影响到多个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脏、脑、眼底等多个系统或脏器,故筛查项目包括:检查视力、晶状体和眼底,了解是否存在糖尿病眼底病变;检查心电图和立卧位血压,了解有无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高血压和心脏病变;查足的外形、血管搏动,了解有无糖尿病足病变;查24小时尿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了解有无糖尿病肾脏病变;查血液生化指标,了解高血糖、高血脂控制情况和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检查口腔,了解糖尿病牙周病变情况等。
2. 定期复查血糖。
每天注射2次以上胰岛素的病人应每周监测一天血糖,测空腹、三餐后和睡前的血糖。特殊情况下,如发热、腹泻或全身不适、体重骤降等,应增加血糖监测次数。若血糖持续升高,应及时就诊。正在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且血糖稳定的病人,可每月监测1天血糖(空腹和三餐后)。
二、 糖尿病病人最该掌握的就医策略
1. 不随意更换门诊病历。
目前,各家大医院都实行了计算机病案管理,有的医院还实现了门诊病案管理。糖尿病病人应该记住自己的门诊病历号,每次挂号用同一个病历号,以便保持资料的延续性。对于使用医保卡就诊的病人而言,这不是问题,但对自费就诊的病人而言,则必须注意这个问题。我们经常遇到一些病人由于在复诊时挂了新的门诊号码而造成病历资料中断的现象。门诊病历号如同身份证号码,一个人只有一个。
2. 按需挂号。
在一般大医院,专科门诊可以分为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常规复诊和配药,可以看普通门诊;新确诊的,或者病情复杂疑难的糖尿病病人,可以看专家门诊,以获得更为专业、科学的治疗方案;工作繁忙无法正常排队就诊,或病情复杂、需要尽快得到专家会诊的糖尿病病人,可以挂特需门诊。一般地说,特需门诊就诊时间较为宽松,候诊时间短,接诊专家水平相对高一些,但挂号费昂贵一些。
3. 就诊前做好功课。
为获得更好的诊疗效果,糖尿病病人在看病前应做些“功课”。比如,先从网上了解就诊医生的基本情况;整理并携带所有的看病资料;已经在服用降糖、降压等药物者,若本人讲不清楚,就诊时可带上所服用的药物;病情特别复杂、预计看病时间很长的病人可选择看特需门诊。
三、糖尿病病人最该避免的2个误区
1. 频繁换医院、换医生。
病人在医院就诊的过程,就是和医生交朋友、互相了解的过程。病人不宜频繁换医院、换医生就诊,如此造成的结果是医生和病人互不了解。有些病人去某家医院看病,被安排抽血等检查后,病人连检查结果都没有拿到,就去别的医院就诊了。这种随意看病的结果是浪费金钱、浪费时间,甚至耽误疾病的诊治。
2. “跟着广告走”。
目前,电视、报纸、广播的各种降糖虚假广告铺天盖地,糖尿病病人切不可“跟着广告走”,盲目购买所谓的“特效药”。糖尿病的治疗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医生见不到病人、不进行交流,是无法看病的。
通常,正规药品的批号应该是药准字号;如果是食字号,说明是食品;如果是健字好,说明是保健品。食品和保健品都不是药品,都不是降糖药。要判断一种降糖药是否为假药,大家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http:// 进行检索,凡是国家批准的药品、食品和保健品,都可以在该网站检索到,检索不到的就是假药。
排行榜中给医院、专科声誉最大的分值,且不同医院之间的分值相差非常大。比如,排名第一的北京协和医院的声誉分值为80分,而排名第十的武汉同济医院的声誉分值为26分,这两个“十强”中“老大”和“老末”医院的差距真有那么大吗?笔者认为,未必如此。协和医院是地处首都北京的“百年老店”,曾经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医学科学家和著名医生;武汉同济医院是上世纪50年代初从上海迁至武汉的“百年老医院”,该院的普外科、器官移植等多个专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其地理位置影响到了医院的声誉。另一方面,近年来各地医院的发展速度很快。不少以往名不见经传的医院通过出台政策、引进人才和设备,专科建设迅速发展。有的医院虽不大,但专科很有特色。比如,二炮总医院的胃食道反流病中心是国内乃至国际上唯一一家拥有独立病房的胃食管反流病诊治中心,著名的血管外科专家汪忠镐院士担任该中心主任。再比如,本次内分泌专科声誉排行榜上获得提名的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也是成就斐然且后劲很足、发展很好的学科,我本人是参加中华医学会组织的国家重点学科评审,阅读该科的材料后,才认识到该科的学术地位。
肝病就医“学问大”
缪晓辉
一、 肝病病人最需了解的基础知识
1. 用药必须遵医嘱。
从大类上讲,治疗肝病的药物可以分为降酶、保肝、退黄和抗病毒等,近年来还有抗纤维化、抗肝硬化的药物。在这些药物中,最容易被滥用的是降酶药和保肝药。有些人在体检时被发现有转氨酶异常,往往不是首先去医院看病,弄清病因,而是擅自服用降酶、保肝药物,以为把转氨酶降到正常就没事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会掩盖肝病的真实面貌和严重程度,延误诊治。大家应当明确,无论是急性肝病,还是慢性肝病,治疗药物都是非常特殊和针对性很强的,完全不同于治疗感冒、头痛、拉肚子、跌打损伤的药物。未经医院确诊并得到医生处方,不可擅自去药店购买治疗肝病的药物。
2. 定期复诊很重要。
肝病病人在治疗或观察期间,定期监测某些指标或做某些检查是十分必要的。比如,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之后,医生一定会叮嘱其定期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两对半”和乙肝病毒DNA,以便观察疗效,并监测是否发生耐药或复发;肝癌病人在接受手术治疗以后,需要定期做甲胎蛋白和肝脏影像学检查,以监测肝癌是否复发等。
3. 虚假宣传别轻信。
目前,在各种媒体上做广告的专科医院很多,其中虽然不乏管理规范的好医院,但虚假宣传随处可见,包括虚假专家、虚假药物、虚假治疗方法等。我曾看到一则广告,某医院号称可以通过透析疗法一周治愈乙肝,这纯属无稽之谈,绝无可能。几年前,我参加一次市级医疗事故鉴定,一名少年白发病人看到某医院的广告,服用了该医院自制的、号称可以使白发转黑的“乌发丸”,结果不但没有出现如广告所称的3个疗程使白发转黑的“奇迹”,反而出现了严重的肝功能严重,而该院医生在处置药物性肝炎所致的严重黄疸时,竟然嘱咐病孩多喝水!实际上,管理规范的医院是不会随意在公共媒体上做广告的,即使是介绍某种疗法,也绝对不会使用诸如“服用多少疗程后保证转阴”“没有疗效退还诊疗费用”等宣传词。试想,正规药品都是经过国家食药监局批准的、医药公司合法论价提供的特殊商品,怎么可能因为治疗无效而给病人退药呢?大家一定要切记:广告词越华丽,往往越不靠谱。
二、 肝病病人最需要掌握的就医策略
1. 选准医院。
看肝病一定要选准医院。要根据肝病的具体情况,简单或复杂、初诊或复治、轻微或严重、病因明确或不明确等,决定就诊医院的等级和性质(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
不明原因肝病、难治性肝病和危重肝病一定要到高级别医院就诊。前面提到的那位莫先生的孩子被误诊,一定程度上与看病的医院等级,以及医生的经验有关。对疑难肝病病人而言,自2009年起已连续3年公布的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不失为选择医院的可靠依据。不可否认,与低级别医院相比,大医院的绝大多数“大医生”还是要“技高一筹”的,因为医院的等级是由其总体实力、诊疗特色、专家队伍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决定的。如果病因明确、病情不重、治疗方案已经确定、看病的目的只是为了定期复查某些指标或常规配药,那就没必要去大医院排长队等候大专家了。
一、肿瘤病人最需了解的2件事
1. 发现肿瘤,别“匆忙治”
我曾遇到过一位病人,年仅25岁,被查出患有直肠癌,且已属晚期,估计手术有困难,我们建议其先做术前化疗和放疗。然而,家属却坚信“越早手术越好”,坚持要求尽快做手术。手术的结果是肿瘤已侵犯到盆腔的侧后壁,无法完整切除,只能做姑息性切除和结肠造瘘。术后,由于伤口愈合缓慢,化疗的时间一再延迟,全身情况也急转直下……
类似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当被告知罹患恶性肿瘤以后,病人及其家属都迫切希望能尽快治疗,唯恐治得晚了,肿瘤会长大,会扩散。实际上,当确诊为恶性肿瘤以后,病人需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立即开始治疗,而是要在接受初次治疗前,由肿瘤专科充分评估全身情况和肿瘤分期,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一步错,步步错。
2. 对付肿瘤,“武器”有很多。
目前,大多数病人及其家属对肿瘤治疗手段的认识还停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即三大常规――手术、化疗和放疗。一旦发现肿瘤,首先想到的就是尽快手术切除,能够切干净最好,实在切不干净,则用放疗、化疗来补充。事实上,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抗肿瘤治疗的手段、理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如肿瘤的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等,均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现有的医学证据表明,如果在手术前实施数个疗程的化疗,并配合放射治疗,局部中晚期直肠癌病人完全有可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因为术前的化放疗可以大量杀灭肿瘤细胞,尽可能地缩小肿瘤体积,并抑制肿瘤细胞向全身扩散转移,从而使肿瘤分期趋向于早期,即所谓的“降期处理”。经过前期辅助放化疗的病人,肿瘤体积大大缩小,有条件实施肿瘤的完整切除,也最大限度地限制了肿瘤的远处转移。
对部分肿瘤而言,不论分期早晚,已不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比如鼻咽癌,放射治疗已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早期病人只需接受单纯的放射治疗即可获得肯定的疗效,乃至治愈,中晚期病人可在放疗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配合不同疗程的化疗。
二、 肿瘤病人最需掌握的就医策略
1. 治疗方案,“多学科”商定。
过去,肿瘤的治疗以单学科为主,缺乏综合治疗的理念。各专科的医生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渠道,往往是用尽该专科的治疗手段,一条道走到黑,当肿瘤不能控制或明显恶化后,才想到转科治疗,疗效可想而知。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不断完善,人们逐渐认识到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人唯有接受多学科参与的综合治疗,才能获得最佳疗效。对恶性肿瘤病人而言,初次治疗前的评估尤其重要。若有条件,应组织肿瘤科、外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和心理咨询等多学科专家参与的联合会诊,通过沟通和交流,全面分析,综合评估,慎重制定诊疗方案。若有可能,还可以参考病人及其家属的感受和意见,制定出最有利于病人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2. 随访复查,固定时间、固定医生。
肿瘤病人经过前期的治疗,病情获得基本缓解后,不能就此掉以轻心,放松了警惕。对抗肿瘤一定要持之以恒,认真对待,定期随访是必须的。一般地说,肿瘤病人在患病后3年内应每3个月到医院随访1次,最好找原主治医生,或固定找一位肿瘤科医生进行系统性复查。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都已完善门诊预约制度,病人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进行预约,以确保随访的及时性,避免遗漏。每次随访都应准备好以往的病历资料,包括第一次确诊和治疗的出院记录、病理报告、整个疗程的小结,以及治疗前后的所有检查资料等,以保证复查的质量。
三、 肿瘤病人最需避免的2个误区
1. 轻信虚假广告宣传。
大家必须明确,目前所有的抗肿瘤疗法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国家是明令禁止随意广告的。肿瘤病人及其家属千万不要轻信那些随处可见的小广告,更不要盲目购买所谓的号称几个疗程能治愈癌症的所谓的高科技药品、高科技疗法、祖传秘方等,以免上当受骗。
2. 用保健品代替药物治疗。
罹患肿瘤以后,病人及其家属都非常希望能找到一种既无副作用,又能有效控制病情,甚至能治愈癌症的药物。然而,目前所有的抗肿瘤药物或疗法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放疗和化疗。所谓的抗癌保健品正是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以无毒、无副作用、抗癌效果好等字眼来迷惑病人。不可否认,部分保健品对改善肿瘤病人的体质有一定作用,但绝不是必不可少的,更不能代替规范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对付颈椎病,理念要更新
袁文
专家简介
袁文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医院院长、脊柱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脊柱外科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委、脊柱外科学组副组长,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及脊柱外科学组组长。袁文教授在脊柱疾患,尤其是颈椎疾患(颈椎病、颈椎损伤、颈椎畸形等)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一、 颈椎病病人最需了解的基础知识
1. 不要轻易给自己戴上颈椎病的“帽子”。
颈椎间盘的退变是颈椎病发病的根源和核心,即先有颈椎退变,后有颈椎病。影像学检查报告中常有“颈椎退行性变”字样,但这个“退变”是对正常衰老现象的描述,并不一定就是颈椎病,与“恶变”“癌变”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病人大可不必谈“变”色变。
不少病人认为,脖子不舒服就是颈椎病。尽管颈肩部酸痛是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但单纯的颈部不适大多是由于长期低头工作造成颈肩部肌肉劳损所致。实际上,颈髓受压后导致的肢体麻木无力、感觉异常、写字等精细活动障碍、行走不稳等,才是颈椎病的典型症状。另外,头晕、头痛也不是颈椎病的典型症状,需要与神经内科、颈部血管疾病(颈动脉、椎动脉)、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相关疾病进行鉴别。
在临床诊断中,需要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X线片、磁共振等)都符合相应标准,才能作出颈椎病的诊断,三者缺一不可。症状主要来自病人的描述,而对体征和影像学的判断则来自专科医生的查体和读片。因此,病人不要轻易给自己戴上颈椎病的“帽子”,也不要“先入为主”,盲目认定自己患有某一类型的颈椎病。
2. 片子并非越多越好、越贵越好。
病人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应注意避免2个误区:①片子拍得越多越好。许多病人,尤其是跑了许多医院辗转就医的病人,经常会捧着大量片子来就诊,有的是去一家医院就拍一次片子,有的是一个月内拍几次片子,这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白白造成浪费。②检查越高级越好。许多病人,甚至部分基层医院的医生都认为,磁共振和CT要比X线平片更先进、更高级、看得更清楚,以至于很多病人在就诊时磁共振和CT片子一大堆,唯独没有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X线平片。这其实是本末倒置。X线片在脊柱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上具有特殊意义,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检查手段。一般情况下,医生凭颈椎X线正位片和侧位片,就可以对是否患有颈椎病作出初步判断,还有助于对发育畸形、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疾病进行鉴别。
二、 颈椎病病人应当掌握的就医策略
1. 资料要备齐。
颈椎病病人最重要的资料是影像学资料,即就诊时一定要带好“片子”。通常,经颈椎X线和磁共振检查,就可基本诊断颈椎病,并可指导治疗及估计预后。必要时,可加做CT检查。此外,病人在其他医院的就诊记录和检查报告也是非常重要的就诊资料。
2. 病情要表达清楚。
医生对病情的了解首先来自病人的描述。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门诊资源十分紧张,特别是在三级医院。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将病情表达清楚,直接关系到医生对病情的正确判断。诸如“脖子不舒服”“难过了好久”“经常麻”等表述,携带的信息量非常有限,病人的表述应尽量详细,比如怎么“不舒服”,是麻木还是疼痛、僵硬;症状持续多久了,是几年,几个月,还是几周;有没有诱发因素、外伤史等。此外,之前就医的情况等也应简要描述。
3. 就医心态要平和。
病人“治病心切”的焦急心理完全可以理解,但在就医时,还是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客观地认识病情、治疗方法和预后。求医时,3类心态最“要不得”:一是讳疾忌医。有的病人手术指证已非常明确,却不愿接受病情严重的事实,仍然四处求医,寄希望于医生说出符合他心理预期的诊断和治疗意见,其结果只能是劳心劳力、耽误治疗。二是怀疑一切。有的病人坚持要“遍访天下名医”,但又缺乏对医生意见最基本的信任和进行整合理解的专业知识,瞻前顾后,使自己陷入更加混乱的误区而不能自拔。三是急于求成。有的病人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希望一次手术或一个阶段的治疗能解决十几年、几十年积累的病情,否则就怀疑医生是不是误诊误治。
4. 认真听取医生的治疗建议。
颈椎病的类型、病变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早期颈椎病以保守治疗为主,如放松肌肉、适度纠正不良曲度、改善循环、促进水肿及炎症性物质吸收、营养神经等。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有明显脊髓及神经压迫症状者,可考虑手术治疗。需要说明的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并非泾渭分明,非此即彼。即使是需要手术的病人,规范的保守治疗在术前有助于进一步判断病情、确定手术时机,术后有助于巩固手术效果,促进功能恢复。当然,无论是保守还是手术,具体方法都要参考专科医生的意见。
三、颈椎病病人必须避免的2个误区
1. 该手术时不手术。
面对医生的手术建议,很多病人都会有顾虑,希望能先接受保守治疗。然而,对于手术指征明确的病人而言,直接、彻底、有效的减压显然是最合理的治疗方式。保守治疗是手术治疗的基础和补充。保守治疗虽然可以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但无法从根本上解除神经压迫。正所谓“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医疗机构和医疗产品正是迎合了颈椎病病人惧怕手术的心理,过分夸大某种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延误了手术时机,导致神经受压时间过长,病变发展至不可逆性损害阶段。
近20年来,我国的颈椎外科技术发展迅速,手术技术和治疗例数均居世界前列。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可以简单分为常规手术和微创手术。相对而言,前者在技术成熟度和适应范围上,都要好于后者。目前,一台成熟的颈椎病前路手术在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康复等方面都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病人大可放心,不必过于紧张。
2. 不论病情,盲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