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0:20: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对课外阅读的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增加课外阅读的内部动力
激发兴趣,克服惰性,培养勤奋执著的求学精神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了兴趣,就会愿意主动去了解它、研究它。经过长期培养,学生就会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1.语言激励
语言激励就是在课外阅读课上,用鼓励、表扬的形式激发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逐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喜欢上课外阅读。
在一次阅读课上,我让学生自由地谈谈对自己所读的课外书的感受时,一个学生说,他看了《水浒传》中写武松的内容后,认为武松很勇敢,我们也应该学习武松的勇敢机智,面对困难不畏惧、不退缩的精神。我听后不是直接让他坐下,而是对他进行了表扬,夸他是一个看书很仔细认真、肯思考的学生,而且能将看到的内容和体验推广到生活实际中来,其他学生也给了他掌声。这种鼓励、表扬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渐渐愿意去读,并且在读中学会思考。从以后的几次课外阅读课上,我发现这个学生每次发言都很积极,还能积极向其他同学推荐一些好的有意义的课外读物。
2.活动激励
比如举行一些阅读比赛、读书报告会、故事会等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表现欲,使阅读能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中去,让他们觉得阅读就是享受,还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这些都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关键。
目前,不少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经常组织和开展这些活动。学生通过阅读比赛相互竞争,相互比较,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增强了探索更多知识的欲望。通过读书报告会、交流会,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的乐趣,从阅读中感受快乐,展示自己的个性。
二、传授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了兴趣后,如何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果呢?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还需要教师教给他们一些正确的课外阅读的方法。
1.学会选择课外读物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指导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优秀的课外作品。选择课外读物时,学生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年龄阶段特点的书籍来阅读。内容不能太浅也不能太深,太浅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多大价值,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内容太深,也会让学生觉得晦涩深奥,从而失去对阅读的热情。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过渡阶段,认知还没达到一定的程度,可以推荐一些童话、寓言、科普读物给他们看。其次,要学会从众多书籍中挑选出好书来阅读。主要程序是浏览、比较、筛选。一开始可对一些书作大概的浏览,把中意的书籍挑选出来,再对这些书籍进行相互比较,最后从中筛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读物。
2.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学生读书时一边读一边思考,在文章中作标记,才会对文章有所感悟。具体有以下几项实用的方法:(1)在文中作标记。目前,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课本中已经明确地提出读书时作标记的要求,并标明了作标记的方法。如在重要的词或句子下加点,在不懂的地方打“?”,在意义深刻的句子下画横线,等等。学生可以利用作标记的方法来控制自己对阅读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为丰富知识,打下坚实的文化积淀有重要的作用。(2)批注。批注也是更好地深入理解课文的一种方法。学生看到精彩的片段而有所感悟后,可以随即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意见、感受,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把读书心得注在书上,可就字、词、句、段、篇作批注,也可将读这本书的心得写在书末。
三、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保证课外阅读的效果和质量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学习了一定的课外阅读方法,为课外阅读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但还不够,还需要积极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
1.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为了避免一些小学不重视课外阅读的现象,我们应从时间上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教师可以通过开设自由阅读课,少布置家庭作业等途径来调整。少布置家庭作业也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当然这还需要家长的监督和通过必要的阅读任务来调控。
2.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阅读材料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提高课外阅读量;途径
0.引言
阅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奠定更好的语文基础,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对初中生而言,他们处在语文学习的关键期,也是阅读量提升和积攒的关键期,无论是对他们的作文能力还是语文其他方面的能力提升都非常有帮助。合理的增加阅读量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所在,初中生要学会在充分掌握课内阅读之外,进行课外阅读,并且对课外阅读的质与量进行合理的掌握。课外阅读并不是学生独立的活动,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步,给予指导和辅助,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提供建议等,帮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知识并陶冶情操。
1.营造课外阅读的气氛
初中阶段语文是主科,并且占据较大的分值,但是教师要避免将语文课外阅读作为提升语文成绩的工具,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制造课外阅读的气氛,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例如,在教学中,时常会涉及到一些古典名著或者名人传记,对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比如可以安排学生去当地的图书馆进行参观和阅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古典名著或者名人传记进行阅读和借阅,并且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句子或者字段进行抄写和背诵,在图书馆这种安静的氛围下,有着浓厚的书卷氛围,学生会不由自主的进行阅读和思考,并逐渐喜欢上课外阅读。
2.提供阅读方法和内容建议
课外可供阅读的书籍种类非常多,内容非常广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且阅读方式和方法也引人而异,但是要想真的提高阅读质量,教师要给予合理的建议。
首先,在方法上,可以建议学生选择速度法,因为很多书籍内容多且章节多,短时间内并不能阅读完,拉长时间又不利于学生吸收营养,速度法可以提高效率。具体来说可以建议学生给自己设定时间规定和内容规定,估算阅读时间并根据序文掌握基本内容后进行快速阅读,或者在条件允许下给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学生也可以自行在家使用,提高阅读速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选择精度法。对书中的精彩篇章进行精度,深入体会文章内涵,并仔细斟酌字句和写作技法等,从而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
其次,在阅读内容上,建议学生尽量选择与课本内容相符相关的书籍,以此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帮助自己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知识;建议学生选择积极健康向上的书籍,通过阅读丰富我们的经验并提升认知能力,对一些不良书籍严禁涉猎,加强自身修养和品格;鼓励学生广泛涉猎,阅读更多题材的书籍,对历史、地理、天文、科技等都要有所涉及,新课标下,语文学习鼓励学生有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有更好的综合素质,多涉猎会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构建更综合系统的理论基础,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3.成立阅读小组
初中生的性格还不够稳定,其坚持能力和耐力还不够强,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4-6人一组的阅读小组,阅读小组可以有自己的发展和组成模式,完全依靠学习自己管理,教师只是给予建议,并定期对阅读小组进行阅读考核和评价,并给予奖励。阅读小组可以让学生间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并取长补短,在互相鼓励和交流中,不断提升阅读质量和兴趣,通过小组的智慧让组员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和一种自发的行为。阅读小组还对学生间的关系和友谊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良好班级气氛的形成。
4.建立课外阅读评价机制
学生个人的课外阅读行为,教师要加强引导和辅助,建立适当的课外阅读评价机制,规范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并提高课外阅读质量。评价机制要多元化和动态化,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评价主体应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评价方法要定性和定量结合,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好的阅读书籍和方法加以宣传和鼓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思考和理解。注重对每个学生的阅读进步进行鼓励,让学生普遍获得成功体验。
5.结语
新课标实施后,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培养,不再仅仅注重课堂教学和教师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是关键。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和兴趣,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从气氛制造、阅读指导、方法指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努力,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在自身自主选择和自由阅读的情况下,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在质和量上进行提升,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上的合理健康发展,帮助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狄袁辉.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J].教育广角,2013,12(09):123-125.
关键词:课程背景;阅读价值;问题原因;建议对策
一、课外阅读的创生背景
高中语文阅读主要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形式。课内阅读,主要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指定材料的阅读。课外阅读,主要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对相关材料的阅读;这些相关材料可以是语文教材(我们俗称的语文教科书),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其他文学典籍、报纸刊物等。
阅读健康的书籍是促进个人生命成长、发展、完善的重要途径。对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个人的文化品位、提高民族、国家的整体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我校学生的实际阅读状况
马边彝族自治县中学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地区的市级校风示范学校,为了了解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课题组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广泛收集了我校少数民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信息。
此次调查问卷我们从四个大的方面的统计进行分析:
1.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情况
在279份问卷中,其中有21人是城区学生,其余258人都来自各乡镇。他们具有如下的特点,是学校的一道特殊的风景。
(1)渴求关爱的留守青年
我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自各乡镇,家庭条件恶劣,很多家长只得离乡背井到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就从留守儿童成长为留守青年。他们渴求和家人团聚,渴求亲情的滋养。
所以,我们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情感态度、人生观等方面更需要大力的引导。学校教育如何填补他们因缺少亲情而产生的遗憾,就成了摆在全体师生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
(2)勤奋刻苦的追梦学子
因为家境的磨炼,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学生都比较独立、刻苦、勤奋。尽管,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还不能和汉区相提并论,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是,由于他们具有刻苦勤奋的性格优点,可塑性往往比较强。如,2012级七中网校班的××××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她在高考中一举夺得“校状元”的桂冠,并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
这群追逐梦想的学子,激励并鼓舞着我们去思考学校的教育,发展学校的教育。
(3)在语文科的学习上遭遇挫折、尚未失掉信心的学生
我校66%的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最好,只有34%的学生认为语文成绩现在最好,这组数据说明他们在语文科学习上遭遇了挫折。63%的学生认为语文科在各学科中的难度一般,59%的学生正在努力提高语文成绩,91%的学生对提高语文成绩抱有信心。过半数学生的努力和91%的学生信念就是我们探索语文教育的理由和基础。
2.课外阅读的时间、内容和途径方面
我校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轻,23%的学生每天的课余空闲时间(不包括写作业的时间)有3~5小时,55%的学生有1~3小时的课余时间。但是他们对课余时间的利用却不科学,每天能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比重很小。有35%的少数民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到半个小时,有80%的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
从阅读的材料和内容来看,75%的学生喜欢阅读纸质书籍,60%的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是同学之间交互借阅或校外书摊借阅的,只有15%的学生是到学校图书室借阅的;78%的学生喜欢阅读文学名著、体育、新闻,有8%的学生喜欢卡通、漫画。
3.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动机、兴趣
68%的学生认为高中生课外阅读很重要;86%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的作用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是74%的学生闲暇时最喜欢做的是看电视和听音乐,仅有17%的学生选择看书,可见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一个尚未开垦的莽荒之野;23%的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67%的学生没啥兴趣。
4.课外阅读的方法、环境
56%的学生偶尔制订课外阅读计划,29%的学生从来没制订过;37%的学生课外阅读时经常读完就不管了,也有37%的偶尔做读书笔记或写旁批;63%的学生很愿意与人分享课外阅读接触到的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和情感体验等,写作文时能引用的占26%;50%的学生认为读文集或单篇文章比读整本的书重要;44%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书籍的获取途径比较少;41%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的主要困难是书籍太少;61%的学生写出了曾经让自己产生过共鸣的语句,座右铭一类较多,没有一个学生能写出一个语段;在完成“请你列举出你接触过的三篇课外文章和三部课外著作”这个答卷任务时,33%的学生没做。
三、综合分析主要问题与原因
1.课外阅读的时间、内容和途径方面
我校78%的学生每天的课余空闲时间(不包括写作业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超过3个小时。也就是说我校学生有较为丰富的课外阅读时间,有待师生们的珍惜、利用。
学生有了基本健康的价值观,能对图书作初步选择。虽然有8%的学生喜欢卡通、漫画,但是78%的学生更倾向于阅读文学名著、新闻等健康读物。
课外阅读的途径方面,60%的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是同学之间相互借阅或校外书摊借阅的,只有15%的学生是到学校图书室借阅的。可见,学校图书室作为校内专门的藏书职能机构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自己购买图书的比例也很小。
2.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动机、兴趣
6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很重要,基本上能认识到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作用;但是74%的学生闲暇时选择的是看电视和听音乐,而不是课外阅读,只有17%的学生选择看书。可见,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机是相当弱的。有浓厚阅读兴趣的人不到四分之一,近四分之三的人缺乏相应的阅读兴趣。
可见,做好课外阅读要有一定的学生基础,学生在主观上对课外阅读是持欢迎态度的。同时任务又是艰巨的,因为不到五分之一的学生闲暇时才偶尔选择看看书。
3.课外阅读的方法、环境
我校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课外阅读方法:(1)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漫无目的的,没计划的。只有56%的学生偶尔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从来没制订过。(2)学生课外阅读不注重积累,与读物、与作者很难产生共鸣,缺少精神层面的交流。(3)学生易忽视课外阅读的成果运用。37%的学生不愿意与人分享课外阅读接触到的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和情感体验等;写作文时能引用的仅占26%;没能自觉运用课外阅读接触到的语言材料来描绘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外阅读的环境方面,44%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书籍的获取途径比较少;41%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的主要困难也是书籍太少。可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重要。
四、针对我校少数民族学生阅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对应对策
1.给学生的建议:厘清对课外阅读的模糊观念,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1)对语文课外阅读形成正确的认识
不会增加大家的课业负担。语文科课外阅读不会增加大家的课业负担;相反,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还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拓展自己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增强自我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在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知识全面发展。所以,提倡并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2)探索方法、积累经验,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学生应该结合课内学习,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积累经验,增强课外阅读的能力。①要学会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增强课外阅读的目的性和自觉性。②要学会做读书笔记或写旁批,注重积累阅读体验,尝试和作者、文本进行精神对话,以转变、丰富和升华自己。③要学会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自觉运用课外阅读接触到的语言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描绘自己的生活。
2.给教师的建议:教师应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1)营造阅读氛围,打造阅读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书香氛围可以催生学生的阅读兴趣。目前我校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呵护、培养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①学校领导及学校各科任课教师应认识外阅读的重要性,统一思想,不再把学生在课间自主时间看课外书作为违纪、违规来处理,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有一定的安全感。②班级集体可以统一征订优秀报刊,精选时文。如,《读者》《青年文摘》等时文报纸,建立一个固定的班级阅读书库。③建议学生随身携带优良书籍,养成随时阅的习惯。
(2)拓宽课外阅读范围,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中有不少文本都是长篇名著节选,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要求学生以节选的课文为基点向整本名著扩展,并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来加强对局部的理解。从而立足课内,带动课外,从课内有力地向课外拓展辐射。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与文本充分对话,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自主分析感悟能力、自主欣赏评价能力和自主吸收迁移能力。
(3)建立、完善学生课外阅读的检查、督促制度
目前,我校学生课外阅读投入不够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反馈、评价和激励机制。没有积极有效的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就不易及时得到强化,阅读的兴趣就得不到及时的肯定,阅读的成果就缺乏相应的交流分享机制。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就会大大降低。为了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持久、深入开展,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时间、语言积累、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主要内容,开展评价活动。下面提供几个具体做法供参考:
资料查阅法:指导学生制订“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学月”课外阅读计划,向学生介绍做读书笔记和写读书心得方法。并定期查阅学生的阅读计划、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检查学生计划的合理性和计划执行的实效性。对学生的读书笔记在相应时间进行量化,及时统计得分,根据分数确定学生课外阅读的等级,让学生随时知道自己的成长,在成长中体验快乐。
活动评价法:一份思想与人分享就成了两份思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搜集的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应主动和他人分享。因此,教师应为学生的分享、交流搭建平台。可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交流课外阅读体验,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阅读中的收获。也可以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等,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经典名著知识竞赛、读书征文等活动。让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分享交流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渠道。
3.给学校的建议:营造优良的课外阅读环境
我们学校目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师生营造更好的阅读环境。
(1)完善评价机制,帮助语文老师实现由“应试”往“素质”的转变,进而重视、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
(2)加大资金、人力投入,积极推进图书室的建设。目前,积极探索在中午1点至2点、下午5点40至6点40这两个时段开放图书室的可能,以期缩短图书室和学生的距离,切实发挥图书室的作用。条件成熟时,增开期刊阅览室。
(3)在经费不足、人力不够的情形下,积极探索与县文化馆的图书资源的共享流通机制。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蒋念祖,陈玲玲.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课的学与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06.
摘 要:在现代社会,要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常运转,离不开阅读活动;要使后人学习前人所创造出来的经验,也离不开阅读活动。作为大学生他们处于摄取知识的最佳时间:一、他们自身有一定的水平;二、又处在一个大的学习环境中。况且阅读又是了解外面世界、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满足个性需求的最重要的一个手段。本文调查发现藏族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课外阅读活动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339名藏族大学生课外阅读问题进行调查与探索。笔者实际发放问卷339份,收回338份,其中有效问卷335份。根据调查结果找出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一些策略,为藏族大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高校藏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一、理论概念
(一)阅读的定义
目前国内并无统一定论,本文采取《当代语文教育学》(2005)①为阅读所下的最新最全面的定义:阅读既是一种个体的社会性的活动,也是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其本质应该包括两方面:
1、阅读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
首先,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认知活动。阅读的过程就是阅读的主体把外部语言信息转化为内部语言信息的过程。其次,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在阅读主体力求掌握阅读客体的过程中,必然导致主体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
2、阅读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首先,阅读过程是阅读主体对客体的构建与创造。阅读主体在对客体的动态把握与构建的同时,还会以自己富于个性、时代性、创造性的理解,赋予客体全新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使其意义与价值得到不断的开拓与重建。其次,就阅读主体与作者而言,阅读过程也是阅读主体以阅读客体为媒介,与潜存于客体之内的作者进行着一种心灵的交往与对话。再次,从阅读主体与人生社会活动的角度而言,阅读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的消费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实现了作者的精神文化生产的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阅读主体自身和社会意义的成长。最后,阅读也是阅读主体在生成与建构客体意义的同时,在客体之中重新发现自我,建构自我的过程。
(二)课外阅读的定义
学生自由选择或经教师指定,在课外阅读的各种书籍、报刊(不包括教科书)。有益的课外阅读能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扩展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爱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课外阅读现状
(一)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态度与所用阅读时间
根据数据看,在所有被试学生中,有87.98%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很有帮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总体上藏族大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知是很清楚的。这与笔者的预期不谋而合。
其次是认为“课外阅读不是很有帮助”学生所占比例,比例明显减少。持这一观点的仅有11.58%学生,最后是表示“课外阅读没有帮助”这一观点。在所有的被试学生中,仅有2.43%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没有帮助”。但从学生每周平均课外阅读的时间来看,情况如下所示:被试学生中平均每周进行五小时以下课外阅读的所占比例高达78.17%,而每周进行大于10小时课外阅读的所占比例仅有4.57%。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藏族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知态度是非常端正的,绝大多数被试学生都认为课外阅读很重要、很喜欢。但他们在实际阅读上所花的时间长度来看大多数学生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都达不到一个小时,所以被试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处于“高热情,低行动”。
(二)阅读语种
根据被试学生阅读时所选择的语种情况来看,所占比例最高的是汉语―53.32%。其次是34.17%的藏语阅读者。随后是所占比例为7.55%的英语阅读者。最后是其他语种,所占比例为4.88%。藏族大学生的母语虽是藏语,但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时更青睐于汉语。
(三)课外阅读目的
从述数据可以看到,课外阅读的目的中认同最高的是对阅读的感兴趣,所占比例为25.77%,这就说明作为大学生,他们对课外阅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居于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发展个人的特长和找与学校课程有关的资料,所占比例总和达到45.40%。这个结果说明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一定的功利性。有18.49%的学生表示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消遣休息,放松身心。而表示进行课外阅读没有目的,随便看看和表示其他原因的仅占10%左右。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阅读时间短及建议
大多数藏族大学生认为课外阅读非常重要,但他们在实际阅读上所花的时间长度来看大多数学生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都达不到一个小时,藏族大学生对课外阅读处于“高热情,低行动”。所以,藏族大学生应将对课外阅读的热情和兴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让自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自己的学习生活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母语阅读少及建议
阅读语种方面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汉语,也有少部分学生选择了英语和其他语种,这就说明随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学生们在课外阅读语种方面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开放化,这是一个值得的骄傲的情况,但是藏族学生在阅读母语书籍方面的情况,不得不让人担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应该发扬好、继承好具有我们民族特点的一些文化,包括语言。
(三)阅读功利性强及建议
大部分藏族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很有功利性。由此可见已经进入小小社会的藏族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定位和伴随着担忧。所以大部分同学的课外阅读离不开与课程有关的资料,离不开与个人发展有关的领域。笔者认为,这不能说是不好,也不能说是好的。因为大家都知道阅读本身的目的不是考试、也不是就业。阅读使人丰富、使人机智、使人豁达。阅读可以伴随我们的一生。
参考文献:
[1] 杜笑眯.谈英语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J].教学月刊:中学上旬版,2008(5).
[2] 段自力.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策略调查与后摄自主课外阅读[J].外语界,2006(3)
[3] 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2005)
一.围绕活动,自主阅读
要让学生课外快乐阅读,就必须创设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由自在课外进行阅读,产生课外阅读的轻松感。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准备一些与阅读活动有关的文字资料,让学生随意阅读;或者只布置活动项目,然后带领学生到多媒体教室、阅览室、图书室,让学生自由阅读,筛选信息,做读书笔记,这样学生才有旺盛的求知欲,才有读书的热情。如《倡导低碳生活 建设美丽家园》阅读实践活动,教师课前印发《什么是低碳生活》《为什么要低碳生活》《201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宣传重点》等资料,让学生上网或进图书馆课外阅读有关低碳生活的知识。
二.明确任务,小组分工
首先教师根据某项课外活动的安排,明确活动任务,确定活动目标;然后教师根据活动要求细化问题,将活动分成几项任务;其次教师根据细化任务,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安排一项主题活动;最后由小组长根据本组任务,再细化问题,把任务分配到每个组员,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如《《倡导低碳生活 建设美丽家园》阅读实践活动,首先明确任务:本活动要求学生调查、考察身边的环境保护情况,搜集能体现低碳生活的图文资料,筛选典型图片,为图片撰写说明文字,并对文字资料进行批注,制作宣传板。走出班级,走出校园,采用多种形式宣传低碳,践行低碳生活。其次将活动分成四个主题:地球母亲在、我们家园的低碳生活、身边的低碳生活、我们践行低碳四个主题,分配到四个小组。各组根据分配任务,通过全体组员讨论,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合理分工,保证活动正常有序的进行。
三.搜集资料,阅读实践
各小组成员根据组内分配任务,到阅览室、阅览室,广泛阅读书籍、报刊、杂志,或者通过网络资源搜集有关资料;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根据选题和实际情况进行采访、调查、拍摄,搜集有关低碳生活的资料。如《倡导低碳生活 建设美丽家园》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借助书籍、报刊、网络搜集有关低碳生活的资料,下载有关低碳生活的图片;或走向社会,调查、拍摄,搜集低碳生活的案例。
四.组内合作,完成任务
每位组员先对自己阅读、调查、采访的情况进行总结发言,并做出自我评价,其他组员认真倾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然后由组长主持,综合评议。根据评议结果,进一步调整各人工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如《倡导低碳生活 建设美丽家园》阅读实践活动,组员将收集到的低碳生活资料先向本组成员汇报;本组人员倾听后,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根据情况调整组员职责;并由组长主持,对文字、图片进行整体设计,共同讨论,分工协作,制作宣传板样品。
五.全班交流,共享成果
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由各组组长代表本组向全班汇报活动情况,展示本组的工作收获,介绍存在的问题;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要求教师和全班学生倾听、参观,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各小组根据大家意见,进一步做出补充、修改,共同完成活动任务,并将最终的活动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如《倡导低碳生活 建设美丽家园》阅读实践活动,各小组根据分配任务,展示自己制作的宣传板样品,向全班同学介绍设计的主题、构思、插图、文字等;师生对展板样品提出建设性意见;各组根据大家的交流结果,制作宣传板成品,在全班展示;也可以走出班级,走向社会展示成果,宣传低碳生活。
六.总结评价,颁奖奖励
选出评委组织,制定评价细则。评委依据各组的表现和成果展示,从态度、方法、收获、经验和教训等方面给予评价。最后由教师点评,宣布评价结果,颁发奖品和证书,激励学生,快乐阅读,积极实践。如《倡导低碳生活 建设美丽家园》阅读实践活动,最终评选出最佳宣传板、最佳创意小组、最佳活动小组、最佳设计小组、最佳小组长及个人单项奖。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教师;阅读指导;激发兴趣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对课内语文教学具有促进作用。下面,笔者从学校与教师这一层面来谈谈关于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这一问题。
一、学校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是前提
1.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阵地。学校的环境与文化氛围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必须首先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让学生时刻都能感受到书籍给人带来的精神享受。
2.建设一个符合标准的图书室
农村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看书,不爱看书,而是因为他们受客观条件所限无书可读。所以,学校在这方面应该加大投入,建设一个藏书丰富、能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要的图书室。同时还要保证图书室定期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借阅服务,从而解决学生课外阅读书短缺的问题。
3.开设阅读课程
学生没有形成课外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成因是学生在学校的课外阅读时间没有保证。一周专门设置一节阅读课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能看出学校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能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起到鼓励作用,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多阅读。
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关键
1.注重学生的兴趣化阅读
阅读的初期阶段,允许学生不求甚解,先培养学生对书的亲近感。随着学生对书的兴趣日益浓厚,教师再适当加以指导,如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讲座和儿童文学作品的推荐课等多种形式,通过人物分析、情节欣赏、语言品味和写作特点等方法来引导学生与经典对话,学会深层阅读。
2.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可以在班级里定期举行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互动式经验交流会等等。学生对这种带有竞争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欲望。
3.开展表彰奖励活动
学校可以定期评选学生“经典诗文诵读大王”“阅读小明星”“书香班级”,获奖的学生和班级在全校进行表彰,并以学生喜爱的书籍作为奖励。
三、教师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科学指导是重点
1.推荐阅读书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并对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建议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好书籍,避免学生盲目选择没有什么营养的网络小说等。
2.教给阅读的具体方法
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阅读材料精挑细选,所以方法指导特别重要。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一定要帮助学生学会积累,提醒他们摘抄名言警句,对重点段落圈点批注,要做读书笔记。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有实效。
3.以写促读
语文教学提倡以读促写,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易于提高。但是,在学生还不能将课外阅读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时,教师必须想办法“逼迫”学生去阅读,在这种情况下,以写促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即教师通过布置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文、日记等来促使学生阅读。
四、检查学生课外阅读落实情况是保证
1.课前3~5分钟演讲
课前演讲,用时虽少,但只要持之以恒,对学生读、说能力的提高都很有帮助。每一轮课前几分钟的演讲,都可以确立一个主题,要求学生带着主题去检索资料,广泛阅读,每节课前可以让2~3个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经验,教师要及时鼓励表扬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定期举行好书推荐会
好书推荐会是学生就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交流与展示的一个良好平台。学生在推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与心得,也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一些好书的信息,扩大他们的阅读源。只要坚持下去,学生的阅读量必然大增,也有利于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3.举办手抄报活动
手抄报是一种很好的语文课外活动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阅读、
写作和写字能力都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同时它对条件的要求不严,在农村中学可以广泛地开展。可以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抄报,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总之,只要学校与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足够重视,并努力从各个方面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提供指导,那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完全可以的。
一、重视评价课外阅读过程的原则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评价建议”中强调:“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甄别、选拔、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正确的评价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况,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发展需求。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但首先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可见,对学生的评价来说,过程性的评价和终结性的评价都是必要的,但是要更重视形成性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旨在激发和发现学生的学习潜质,强化和改进学生的学习过程。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对学生某个阶段完成的任务情况作出总结性的评价。过去,我们对教学的评价,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这实际上是一种十分功利主义的做法。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其成效。因此,我们的评价更要注重课外阅读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淡化对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
二、强调对课外阅读进行激励性评价的原则
课程标准关于评价的建议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因此,课外评价绝对不能用一种固定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也不能局限于冷漠地、严肃地评价,而要发挥其激励功能。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及时对每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赏识性评价,赞赏每一位学生对课外阅读作出的独特评价。我们要用热情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要用赞赏激发学生更大的潜能。因而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中,我们应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求全责备,多一点热情赞赏。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努力获得他人的肯定时,他会产生更大的动力。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很强,更渴望获得外界的积极评价。
三、课外阅读评价应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评价建议”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因此,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这种解读如果与传统的见解不同或者学生的关注点不同的话,我们应对学生的创造性见解予以鼓励。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当然,部分学生由于阅读能力较弱,对文本解读较浅,教师也不应批评甚至无意中嘲笑、讥讽学生。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对文本空白品得具体化,也丰富了作品的意蕴。在这种创新阅读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成果,获得了身心的愉悦。而教师的开放民主的评价态度,为学生的人格发展提供了广泛的阅读空间。作出个性的解读,而不要囿于成见缩头畏脑,不敢表达自己见解。
例如在阅读《简·爱》时,也有一些女同学对简·爱的选择不以为然,认为简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应该说女生这种见解更多是受了当今奢华世风的影响,是不够正确和全面的。但是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见解强加批评的话,会使他们失去对课外阅读的信心。教师只能因势利导,分析女生误读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她们的价值观,从而帮助她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婚姻观。
四、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有效性
在新课标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认识到:学生阅读、分析、理解文章的水平较低,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不够,思维的深度不够。课堂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在开拓思维方面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和“教”之间没有找到很好的切合点。而现在的初中考试卷大量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考的是思维方法。由此看来,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丰富的阅读想象力,掌握阅读思维方法并能再次指导自己阅读分析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即阅读教学中,增强思维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除了学生要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教师还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下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的几点经验: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你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教师一一阅读,认真分析学生的建议,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的建议被教师采纳,学生就有了积极参与教学的动力。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教师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哪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三、大量阅读,着重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21世纪是信息时代,阅读作为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会不会将决定一个人从社会获取信息的能力?我国阅读专家曾祥芹和韩雪屏提出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同时,我国的教育正由原来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这对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之考试题中把考查阅读能力作为重点改革,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被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上加以关注和研究。那么,如何构建课外阅读基本教学模式呢?笔者认为:
1.分析课外阅读意义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向学生渗透课外阅读的意义,使学生明白课外阅读对于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2.成立课外阅读小组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3.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摘 要】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提高阅读品味和阅读效率。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找出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从阅读意识、阅读态度和阅读方法上端正学生的阅读行为,使得课外阅读能够长期落实,让书籍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方法论
语文教师往往建议学生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达到增加知识储备,丰富文学涵养的目的。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仅仅是口头的倡导并不能够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寥寥;一些学生敷衍的阅读态度直接影响了阅读效果;也有部分学生面对汗牛充栋的书籍不知如何选择。因此,笔者建议初中语文教师开展适当的课外阅读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真正获得课外阅读的乐趣和益处。
一、与教材相联动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选自中外名家名篇,无论是从艺术风格、思想境界以及语言特色等方面都足以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经典范例。而且,教师在课文的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感悟心得。因此,笔者建议对教师在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时,可以以教材为基础,向外发散,给学生指出大致的阅读方向,使得学生能够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书籍。
例如:苏教版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冰心的诗歌,短小清新、自然纯真的风格与初中生那天真直率的少年心性相投和,自然会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推荐冰心的小诗集《繁星春水》,借助这四篇诗歌给学生带来的美好印象,鼓励他们继续进行拓展阅读,从而对冰心的艺术风格以及在诗歌中倾注的脉脉温情有所感悟。
此外,教材的“名著推荐与阅读环节”也向学生介绍了不少经典著作,如《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水浒传》等等。这些书籍在内容上引人入胜,语言风格上或简洁、或优美,用语规范、描写得当,也非常适合学生阅读。教师可以提醒学生适当地注意这些名著,通过一些章节的试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懂得如何以好书为师,与经典为友。
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有了阅读目标,还应注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的学生过分追求故事情节,看不懂的地方就囫囵吞枣甚至直接跳过,忽略了课外书的文学性和思想性,阅读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可以传授学生一些阅读方法来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例如:
1.好书三读:课外书籍既有清新自然的现代诗歌;也有雅致古典的传统词曲;当然也少不了不同篇幅的小说。因此,笔者建议教会学生根据书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果是诗词阅读,那么学生可以尽情地朗读出来,根据自己的体悟将感情融入到朗诵中,做到声情并茂。这样一来,既可以全身心地感受到诗歌的情境美;也能够体会到诗歌在音韵上具备的独特魅力。
面对小说,学生则不妨选择先浏览后精读的方式。因为小说的情节性特质,不少学生对故事的进展十分好奇,如《西游记》、《水浒传》等书籍,学生可以先尽情地阅读精彩的故事,遇到不认识的生僻字词或者不理解的字句,只要不影响整体情节,都可以标记下直接跳过。等到全书阅读完毕,再把自己标记过的部分和精彩的章节进行精读。这种二次阅读法既维持了学生对故事的热情,也保障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2.笔记法:笔者一直对自己的学生强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方便学生对知识的重温。因此,教师一定要敦促学生养成多翻书、勤动笔的好习惯。
以《朝花夕拾》为例:作为一本经典回忆散文集,它既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样文笔优美的童年回忆;也有《藤野先生》这种平淡真味的师生情怀;还有《狗?猫?鼠》这样意味深长的锐利词锋。因此,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除了摘抄一些语言优美的句子,更重要的是对文章言语之外的思想内涵进行品读,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或者疑问。
简言之,阅读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接受能力进行因材施教。只要坚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阅读,就一定能够事半功倍,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价值。
三、举办阅读交流活动
除了教会学生怎样阅读,教师需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明白:阅读不止是一项需要反复读、不停写的辛苦琐碎的工程,它是一件人生乐事,是一项使人获得身心愉悦的有益活动,让学生真诚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之中。而举办一些轻松的阅读活动恰恰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以上认知。
例如,笔者曾经举办过阅读分享会活动,让学生一起分享阅读《西游记》的感受。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的阅读笔记,对《西游记》中精彩的打斗场景摘录得特别多,认为作者的动作描写非常传神,不同的妖精动作不同、形态各异,使得形象栩栩如生;有的学生则对孙悟空在花果山的自由自在印象深刻,对天庭的人情冷暖做了剖析总结了孙悟空大闹天空的原因;还有一位学生甚至根据书本的描述自己为取经四人分别画了一副人物肖像。
笔者认为学生不同的做法、观念这都是喜爱阅读、分享阅读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热情的交流还能使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与他人的观念交流,分析他人的观察角度,从而加深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同样,交流使得学生发现相互之间对作品阅读的共同爱好,能够产生相互鼓励的催化作用,让学生带着分享和交流的喜悦再一次投入到阅读当中,并且能够借鉴他人的观念加深自己的理解,进一步丰富自己的阅读收获。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教学承担着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职责。相信通过教师的合理指导,一定能够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提升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国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校长阅刊,2007年第12期
[2]徐永红.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