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0:20: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生的素质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结合生物教学的相关内容,突出介绍我们伟大的文明古国在生物学研究方面的许多重要发现、发明、创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如讲到水稻时指出,我国是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在殷商遗址中就有水稻碳化的颗粒。学习到酵母菌的应用时强调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酵母菌酿酒的国家等等。近代中国辉煌的成就更是不胜枚举,如被誉为世界“绿色革命”的杂交水稻的培育,小黑麦的培植,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等等。辉煌的成就势必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喜爱生物,树立为科学献身的远大理想。
二、充分利用生产、生活现象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细胞的物质基础的知识时,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生物体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含量和生理作用,这时可采用稻谷晒干、蔬菜晒干干制作菜干等常识来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刚收割的稻谷和新鲜的蔬菜晒干后质量会明显地减少,正是由于稻谷和蔬菜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的水分,并且绝大部分是自由水,由于自由水能自由流动,可蒸发而散失,因此晒干的种子和菜干损失子大量的水分,只剩下少量的结合水。晒干种子不容易发芽正是由于缺乏自由水使胚细胞中各种生化反应很难进行,细胞新陈代谢极为缓慢。把晒干的稻谷放到试管中再加热,会发现试管壁上附着有小水珠,正是由于晒干的稻谷种子细胞中还含有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不能自由流动,也不容易蒸发,但烘烤时,结合水可从细胞的化合物中脱离出来。
三、强化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生物学在相对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门实验学科。所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教学质量是初中生物教师的当务之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了解实验的设备装置和设计原理,掌握操作程序和操作技能。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出现了错误,能按照实验原理、操作程序,认真分析原因,纠正错误。从而使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意识。另外,我们应组织学生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定期活动,其中小组长作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可以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实验的准备工作,带动全班学生做好各项课内外的小实验,并帮助老师进行检查等。这样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聪明才智得以创造性的发挥。
四、掌握原理,增强学生的卫生保健意识
生理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介绍了卫生保健常识。如体育锻炼对人体各系统健康的保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原因、意义,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介绍脊椎时,学生知道了青少年是脊髓发育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坐得正、立得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脊椎的正常发育,也有利于保持学习的正常环境。又如介绍了吸烟、吸毒的危害,教师就应要求学生不要有试一试的想法,一旦上瘾,就难以戒除,势必摧残自己的身心健康。学生掌握了有关的原理,这对增强他们身体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五、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去分析思考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育;学生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080-01
初中数学是一门学生思维逐渐形成,并散发出个性魅力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下,构建全方位的素质提升工程,打破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 简要阐述对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理解
1.1 数学思维的能力理解
知识观念、创造能力、思维品质、科学语言等都是数学素质教育的实在内容,是思维培养的过程。把数学知识看成是一种动态的生成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经验与体验,促使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其中的数学创新的形象思维、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语言解决能力都是对素质教育的全面理解。
1.2 解答数学的能力体现
初中数学几乎覆盖了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及其图像、三角形、圆、解三角形的主要知识点,是形成数学观念、理解能力、知识层次、全方位的素质形成过程。譬如在对教材中许多公式、定理等的发现,采取“题型+方法”的教学方式,让启发式教学进入数学教学活动,选择自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利用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创造性;通过知识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连续性和广阔性[1]。
1.3 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
对于初中数学中涉及的各方面的知识点,无论是形象再现还是抽象理解,都需要学生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应用,譬如函数方程、数学公式、数形结合等一些基本的知识要求,都需要初中学生在有一定的理解力的基础上,通过对数学的整体感知,从宏观解答和类比分析等方式中进行归纳、总结、演绎等,形成知识点的全盘运用,更好的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性。
2 深入剖析当前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的误区
2.1 训练模式单一
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主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时常会想起思维训练的运用,就会出现随意性很强、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的状况。尤其是在合作上片面追求形式,引导性不强,让学生被动接受等很严重的现象。教师却在枝节上大讲特讲,造成无意义的知识重复和遗漏,是导致课堂教学低效高耗的一个直接原因。
2.2 思维主体缺陷
在初中数学素质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应该是第一的,教师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者。当前许多初中生,学习上只是单纯的吸收,数学学习活动仅局限于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数学教学效率不高,尤其是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丰富的数学活动中表现的很机械、麻木,缺乏自我求知、自我解剖、自我运用的思维循环过程,造成主体上的严重缺陷[2]。
3 全面探讨初中数学教育中学生素质的培养途径
3.1 营造浓厚数学氛围
兴趣是培养初中生的关键,敢于让学生去探索和讨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去探索并解决这些实际中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的跳跃性。例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底边长为a,则其腰上的高是?这一个题目时,让学生自由讨论,通过建立等腰三角形的模型,教师进行连带讲解,并对边、角、高等概念进行形象说明,让学生形成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构建整体概念,根据图形的特征,把等腰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类作高CD,可得腰上的高,或从几何图形的点和线出现不同的位置进行分类,从多方面引导学生主体思维[3]。
3.2 创设良好学习情境
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4]。譬如,在讲解这样一个题目:甲、乙两工人合作加工一种零件个,甲每小时加工2个,乙每小时加工3个。两人合作一起加工零件,需要多少小时完成?若乙先加工2分钟,然后甲加入一起加工这批零件,甲加工多少小时可把这批零件加工完成?解答此题时,可以通过创设解题的情景,让学生模拟训练,形成:工作车间“,这样在情景的运用中学到知识,掌握解题技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
3.3 鼓励自主探索合作
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试着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圆转化成一个你学过的图形?”把学生推到活动主体地位上,纷纷投入到“如何转化”的学习活动中去,热烈地讨论、大胆地尝试、独立地操作、积极地思考,不少学生找到不同于教材上的转化方法,表现出学生良好的思维独创性[5]。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自身良好的数学素质并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4 总结
初中数学是一种培育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整体素质的全过程,是创新的核心所在,通过教师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出学生积极的求异性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和解题能力,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并运用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之中。
参考文献
[1] 宋兴举;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课程辅导;2009年第13期.
[2] 郭卫峰;浅议数学学科素养形成策略[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教育改革的主题是: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的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素质"的内涵在不断的改变,外延也在不断地向外延伸。这就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拓出了一条没有止境的路。生物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教师就得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的能力。新课准既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又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是迫在眉睫。
教材的几经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可谓是要求更高,标准甚严。历经生物教学十五载,饱尝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也从中学到了甚多,确实有些浅陋的见解和体会,还望各位同仁来帮助探讨和提升。
1.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新课程又能让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研究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要善于"反思",增加内涵,提高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2.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乐趣,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善于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创新后收获的快乐。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多学生的生物成绩不好,主要原因是对生物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3.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用本学科学过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观察生活,以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新能力。当然,更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地训练。
生物课堂中充满着生活的气息,让生物回归生活是学生学好生物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将学生从单一的书本、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活中学习、成长,只有这样,生物教学才能真正实现走出教材,走向生活。对于初中学生的生物创新学习,我的理解是: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在教学中重点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建立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激励机制,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发挥个人在小组学习中的潜力和管理才能。让学习小组的骨干成员发挥主导作用,把大家很好地组织在一起,把握好讨论问题的方向,使大家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主动学习。
初中生物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生物教师去挖掘、去创造。生物教学又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生物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要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我校现在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被提上日程,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还要学会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还应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关键词:初中生 素质教育 路径分析
一、中学生素质教育宏观改革方向分析
1.中学素质教育应拓宽其思路。实施素质教育,其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素质教育工作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由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是教育改革中带有实质性和根本性的大问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不要把学生整天禁锢在课本中,沉压在作业堆里和围绕着考试。要让学生有时间看课外书,看报纸杂志,让学生有时间自己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有时间到社会上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有时间到大自然中接受大自然的熏陶,使学生在社会发展的阶梯上,去拓宽思路,增长见识,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和理论知识,全面提高素质。
2.中学素质教育应拓宽其教育内容。素质教育本质上来讲重点突出的是学生的综合人格素质,这种综合的人格素质内容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围绕这几方面的素质,从现代人的个性发展要求出发,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出发,制定可持续性的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实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等方面的教育。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但又不受大纲和课本的限制。根据素质教育目标的需要,在教育内容上,可作适当的扩展、补充,增加选修课,组织学术讲座,增设活动课、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学多、学活,深刻领会,熟练运用,增强其各种适应能力。
3.中学素质教育应拓宽其境界。实施素质教育,要不断拓宽学生的思想境界。不要把学生从早到晚关在教室里,关在学校内。应当让学生接触社会、体验人生、品尝疾苦、了解过去、展望未来。以参观、瞻仰革命圣地、大好河山,讲述英雄人物等方式,去引导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品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树立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远大理想。
二、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微观具体路径分析
1.抓关键——加快推进中学教育内部结构改革的步伐。中学教育内部结构的改革应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素质教育本身来讲是一个理念,或者说是一种制度,在素质教育过程实施中必然涉及到中学课程的教材、教法、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招生制度等,这些都要从强化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
2.抓主体——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目标是靠全体教师完成的。高素质的学生靠高素质的教师去培养,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要具备实习操作技能和技术;不仅能卓有成效地传授理论知识,还必须站在科学发展前沿阵地动态地指导学生。因此说为了素质教育工作开展,必须加大力度培训师资。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的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情操业务能力素质,能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理解的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文化科学知识素质在所任学科上知识要专、要深、在其它知识面上要广、要博。
3.抓核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素质教育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和标准的,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应该紧密结合社会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实施。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变革时期,不同的意识相态相互碰幢,加强对广大同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综合的素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素质教育既要强调个性发展,又要注重个人内在品质,既然素质教育是社会性的系统工程,评价标准就要体现社会性,因此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理性的精神和思维模式。
一、利用生物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中的概念、规律、定理等都是由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的。实验既是人类研究生物世界的重要研究方法,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学习方法。实验是整个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离开了实验就不能称之为生物研究与学习。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忽视实验,认为不管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同时又不是必考的内容,而以讲实验、背实验来代替学生的亲自观察与动手,使得学生失去了一次次发现规律的机会。实验在学生的生物学习生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可以激起学生对生物学科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动手与动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性活动中来。在现行生物教材中,实验占了很大的比例,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做好验证性实验,还要设计更多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制订各种实验方案,在具体的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探究“柑橘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保存时间最长”的问题时,我让学生自己思考影响柑橘保存的各种因素,并制订实验方案来进行实验。这样的探索性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更宽广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可以充分运用所学与生活常识进行探究。学生在主动的思考、大胆的假设与积极的实验探究中总结出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是柑橘保鲜的适宜条件。
二、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最常运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其具有强大优势。初中生有着较强的独立意识,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与思维方向,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与个性正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宝贵资源。合作学习是学生在自身无法解决问题或与其他学生意见不统一时,产生合作的需要,以充分发挥小组的优势,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解决问题,达成一致见解。合作学习不仅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重要教学策略,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同时,合作学习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学生只有学会竞争、学会合作,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成为新型合格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契机,为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主动探究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使学生展开充分交流与讨论,使学生交换意见、交流思想,彻底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状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彻底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构建者,完成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课前,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预习。学生通过预习确立知识的重难点以及自己的掌握情况。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听课的针对性,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课中,我为学生设计一些富有深度与广度的探索性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而我则做好扶植、引导、调控与评价工作,为学生的独立学习提供条件与保证。这样可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让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
三、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感悟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生物学科植根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物新课程标准非常关注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大力发展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教学理念,明确指出“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生活是学生学习生物的桥梁,我们既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来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同时又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生物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将学与用结合起来,感悟生物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运用中增强应用意识,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达到知行统一、活学活用的目的。
如在学习“条件反射”时,我们可以用学生所熟悉的“初生牛犊不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来导入,这样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与直观性,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更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又如在学习了食物链的知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联想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这样的现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有的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些都是食物链。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了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对生物学科形成了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生物教学带来了发展与创新,为生物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多媒体集图片、图像、文字、视频与音频等于一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这对于内心世界丰富、喜新求异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新鲜而有趣的,更能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眼前所呈现的生物知识更为感兴趣。同时,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与地域的限制,为我们提供更多形象丰富的感性材料,这为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理解较为抽象的生物知识架起了桥梁,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感性材料,并促进学生由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彻底改变了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加一本教材加一张嘴的枯燥沉闷的教学方式,还生物学科以生命的活力。我在课前精心收集相关资料,为学生制作精美而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形象地展示抽象的生物知识,模拟现实生活中难以完成的实验,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难点,提高学生生物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构建打好基础
初中学生心理以及生理都处于发展的阶段,心理逐渐的走向成熟,这让学生们的自信心也发生了变动,所以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表扬以及鼓励,让所有学生都可以自信满满的向前走去。其实初中生在心理刚开始发展时,非常重视外界与老师对自己做出的每一句评价,经常会因为别人不经意的一句鼓励或关心的话语就给他们带来积极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时候,对于正确的答案要给予充分肯定,对于错误的回答不能快速做出否定,而是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并给予鼓励。例如:在讲解《背影》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一张父亲的相片展现给学生,观看过图片之后,让学生应用一些语言对其进行相应的描述,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扩展。当学生描述完之后,教师要对那些表现非常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告诉他们有发展潜力、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以后继续努力等,学生就会从这些话语中听出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肯定,进而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也增加了学习语文知识的动力,积极的投入到学习语文知识当中,同时其余学科的学习也会被带动起来,这样就促进初中生构建和培养了自己的自信心,也为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做了一个很好铺垫。
二、初中生具备―个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要从多方面注意学生的举止,并对其加以教育以及培养,使学生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对初中语文教师而言,不单单只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还应该在课堂教学当中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构建以及培养,对此,笔者认为通过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也能够构建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岳阳楼记》这节课,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作者当时处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当中,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精神品质如何?进而让学生感悟到作者在逆境当中依旧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应对逆境的心态,并养成坚强的意志力。
此外,促进初中生掌握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初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在思想上较为叛逆,所以想要学生对事物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自尊心进行培养,这样学生在养成良好自尊心的基础上,上进心也会随之提高,同时还会勇敢的去面对挫折。
三、师生・同学习,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完善与提高
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适当的进行情感交流将会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所制定的情感教学方案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方面有着促进作用,可以从以往学生被强迫学习,变成学生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消除以前学生所具有的消极学习心理,而转变成一种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心态,让学生可以应用课堂上教师所应用的情感来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进而学生写作情感也会被激发出来,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对语文课堂产生热爱。教师在应用情感教学方式对初中生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完善以及提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课本内容对情感教学的场景与线索进行设置,并将其穿插到整篇文章当中,通过这样做学生就会不自觉的被引入到学习语文知识的气氛当中,与此同时还在教师所构建的情感当中学习到了很多新知识,自己的情操也得到了陶冶。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和了解物理学科中所包含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定性物理量之间关系的一种实验,在整个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充分认识和了解物理知识,并对一些物理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分析物理原因,针对失败的实验要及时地总结和归纳,找出原因,及时纠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通过实验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意识,从而形成一种科学的、严谨的态度。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科学思维。在日常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追求速度,对学生一味地进行灌输性教学,而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总结和归纳,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规律,从而认识和理解其中包括的物理知识和和理论知识,从而合理地运用到生活中去,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科学思维。
三、培养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初中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既对学生学好物理知识有所帮助,又有利于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在所有的自然科学当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不断地积累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与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初中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不论是在学习或是日后的工作中都必须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对此,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实验过程中懂得尊重同学,通过同学之间的共同合作完成物理实验,让学生感受合作中的乐趣,让学生明白,想要达到目标就必须通力合作、共同努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初中体育;加强;心理素质锻炼;意义;途径
一、引言
初中生不但即将进入青春期,而且还是内心素质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他们出现心理不成熟现象,就会发生各种叛逆心理问题,因而需要教师给予更多地关注和引导。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借助身体运动锻炼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参与和合作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逐渐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意义
1.加强沟通交流,排解心理障碍
体育教学多是在户外开展,是一门具有很强开放性的学科,师生之间有了很多的接触机会,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会更为密切,通过与同龄人的相互深入了解和结识,消除各自的隔阂,改善班级人际关系,同时也有助于排解一些学生的心理障碍,避免形成自闭的人格,以更加积极阳光的情绪进行学习和生活。
2.循序渐进,提升学生自信心
当前一些初中生觉得自己学习成绩落后,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时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找回自信,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自豪感。另外还有很多学生不爱参加体育锻炼,嫌累怕苦,这时教师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程序,先通过那些简单的、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再逐渐引向深入,渗透进去竞争对抗元素,使其找到快乐感,从而逐渐让他们爱上体育锻炼,适应校园生活。
3.劳逸结合,促进学生智力发育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加大,初中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户外,从那些枯燥乏味的文化课学习中脱离出来,在大自然中开阔自己的心境,缓解疲劳,放松身心,劳逸结合,更新思路,这更加有助于青少年学生的大脑发育,促进智力的进一步发育,对提高文化课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
1.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
由于初中生的文化课学习压力比较大,体育运动就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自我调整,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各不相同,因而初中体育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运用多样化的活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放松式体育运动,例如将双手举过头顶,用力伸懒腰,之后做深呼吸,反复进行几次,对放松心情的效果明显。再比如广播体操的运动强度不大,体育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做体操,促进血液循环,不需要耗费学生很多的体力,就能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实现了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
2.开展体育竞赛,增强竞争意识
在现代社会,到处都存在着竞争,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借助体育活动的竞技性,不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励他们不断前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组织开展的竞赛要有趣味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积极的竞技或练习中,培养竞争意识及进取精神。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跳远比赛,不但要看最终谁跳得距离远,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助跑与起跳的衔接等细节问题,多角度地去评判学生的参与成果,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他们会更加注重掌握动作要领,更好地完成锻炼任务。
3.开展团队游戏,培养合作精神
很多体育项目都有着很强的集体性特征,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因而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游戏,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感受合作的重要性,从而走出消极、狭隘、偏激等心理误区,积极融入到集体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例如初中体育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化分为两个组,面对面站立,然后教师说出游戏规则“所有人伸出食指,放在自己的胸前位置;轻轻托住单杠,但不能用手指勾,任何人的食指不能脱离单杠,否则就要重新开始;然后把单杠放到膝盖位置,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快的完成任务”。
4.创设情境,磨炼坚强意志
一些初中生平时能够表现出很稳定的情绪,但一到关键时刻就非常紧张,频频出错,发挥失常,出现“掉链子”的问题。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比赛情境,这有助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磨练出坚强的意志。比如可以开展一场特殊的篮球赛,当比赛还剩最后一分钟且比分只有1分时,这样就能有效考验双方参与者的心理素质,为了获取最终的比赛胜利,就会在反复争夺比分优势的时候,逐渐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
5.激励教育,培养自信心
初中体育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经常地开展激励教育,让他们即使是面对困难,也要保持强大的自信心,并最终体验成功的快乐。比如可以组织开展趣味接力赛,第一棒踢毽子10个,第二棒跳绳10个,第三棒蛙跳10次,第四棒跑步200米,最终比拼名次,这样有助于让学生感受体育精神,并在师生的加油助威中获得更大的斗志。
四、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要注重促进学生身心双方面的共同发展,采取多种课堂教学形式,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在促进自身心理不断健全的同时,也能促进其他文化课教学更高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方立春.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J].时代教育,2015(16):241-242.
[2]万丛灵.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253-254.
[3]李崇珍.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4):110.
【关键词】化学实验 提升 初中化学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86-01
一、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灵魂,一个个“神奇”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热情的主要源泉。在我国的教学中实验教学还没有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曾说过:中国要想夺得诺贝尔奖,还要十几年的功夫,因为中国太不重视实验教学。[1]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绝大多数学生是从中学开始第一次接触化学这门课程的,凭着初中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多数学生对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因为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伴随着颜色的改变、一些气味的产生、发光发热、燃烧等有着强烈吸引力的化学现象。在课堂上,当教师做实验时,每一个学生都是目不转睛的盯着实验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有的同学恨不得自己亲自动手尝试一番。下课后也有不少同学在对课上的实验和老师互相讨论,不难理解,任何一个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从未见过此类现象的中学生都有亲自动手实验的冲动。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掌握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目的、观察实验现象的兴趣。这就证明了化学实验是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氛围,带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这就是化学实验的魅力,能够吸引每一个中学生的求知的眼神。
二、化学实验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我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间,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是每一所中学、每一个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了。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也将素质教育作为一项中心任务。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基础性学科,我国的工业化建设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化学专业人才,这就需要化学的素质教育。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源泉,化学实验对初中化学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实验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理论知识和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后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这是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综合考验,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和纠正。[2]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可以在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头脑去解决一些简单的新问题,探索一些新的知识。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化学实验中的疑点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指导老师在实验中提出的疑问和一些“奇怪”的化学现象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在不断思考的创新状态。在学生自己探索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区别的过程中,能够使得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想象的科学精神,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大幅度的提高了每位同学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2.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做一些化学实验的时候,必须有着非常严谨的科学态度。很多化学实验中,一些化学物品是要在特定的用量下才能成功。例如,不同金属与稀硫酸的反应实验中,要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几种不同的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从而得出结论。在此实验前,最关键的除了要保持四种金属的外形、质量一致外,还要保持稀硫酸的浓度相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实验药品和实验安全等。[3]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以身作则,从平时上课做起,从实验的小细节做起。学生在老师严谨的科学态度下,也必将会改善自身缺点,做一个严谨的求学者。
3.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一个学生能否取得优秀成绩的基础,观察能力强的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完整的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在学习中可以积累很多他人没有发现的细节。观察能力弱的学生通常反应迟钝,对一些细节不够重视,表现在学习上来,就会造成学习成绩较差。在化学实验中,有些化学实验涉及的试剂和仪器众多,一个化学实验可能产生多种化学现象,所以需要学生观察的内容很多,所以学生在实验时应该懂得根据实验目的,抓住重点观察的现象。
实验指导老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要求学生总结观察经验,寻找客观规律。一般来说,对于某些物质性质改变的实验中,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对物质性质改变的观察,而这种改变往往是颜色、气味的变化、生成沉淀物等等。在实验的关键之处,实验老师应提前通知学生注意观察,因为一些实验现象稍纵即逝,如果不仔细观察根本不可能发现一些潜在的化学现象。
三、结语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了化学实验对提升初中化学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素质教育的提高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养成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化学实验在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加强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完全符合当今学校教育的主流。
参考文献:
[1]王惠华,化学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J].科学大众,2011,(01):37
[2]贾连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7,12(04):125-126
[3]焦应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03):76-77
[4]陆正义,立足化学教学实际,努力提高质效[J],中国校外教育,2012,2(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