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0:20: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普通企业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管理会计是一种深度参与管理决策、制定计划与绩效管理系统、提供财务报告与控制方面专业知识,以及帮助管理者制定并实施组织战略的专业领域。
伴随着近几年全球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企业经营发展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如何发挥管理会计作用,为企业发现价值、保留价值和创造价值成为管理会计发展的主要目标。目前,中国的管理会计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大力发展管理会计,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提上改革日程,视为谋求企业转型升级、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项重要手段。
事实上,管理会计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是获得企业领导和其他业务单位的认同和支持。与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不同, 管理会计工作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各个领域,可以理解为管理会计无处不在。有学者在比较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时,比喻财务会计是“普通话”,而管理会计是“方言”。这是一个会计技术操作层面的比喻,是从准则和标准化的角度来看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然而,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看,管理会计则应该成为企业管理的“普通话”,成为智能的管理体系。如果企业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具备管理会计理念,熟悉管理会计工具,了解关键业务指标背后的管理会计信息,并以企业价值为交流的基础,就可以让管理会计成为企业管理的“普通话”。
创新实践是管理会计应用的灵魂,结合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和工具开发能够充分地发挥管理计的作用。其中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是管理会计创新实践的关键。当务之急是加快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培养一批熟悉国际市场、成本管理、资本运作、预算管理、风险管控、战略规划、信息技术,能够深入参与和支持重大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释放管理会计在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方面的巨大潜力。
通过调查研究,管理会计能力素质框架包含规划和报告、决策、技术、经营和领导力等5个基本模块。从能力素质框架的具体内容来看,规划和报告与财务决策是管理会计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和科技支持是管理会计的基础工具,业财融合是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管理文化的建立是实现管理会计健康发展的环境要素。它们能够为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也能够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建立一套综合能力素质的国际标准。
“星期8小镇”是国内首家面向未成年人的,以职业体验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型科普场所。这个“小镇”借助真实的场景道具和专业的游戏内容设计,让青少年通过扮演不同职业,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由于这里的活动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少年体验真实社会,因此成为上海市的少年儿童们学习科技知识的理想场所。
角色扮演内容丰富
“星期8小镇”是专为少年儿童打造的迷你“小社会”。在这座体验馆里,有50多个风格各异的主题馆,让孩子们可以在其中扮演飞行员、医生、警察、电工、主持人、工程师、科学家等70多种职业角色,通过6~8人的团队合作,完成馆内预设的各种任务。
不同于“过家家”式的儿童游戏,“星期8小镇”模拟了真实社会的经济生活。这就是说,体验馆里有一套自己的经济系统,来此体验的儿童可以体验到成人打工赚钱、消费、储蓄的全过程,了解家长的钱的来历。
在模拟“赚钱”的同时,他们也学到了不少科学知识。比如说,扮演飞行员,可以在“航空馆”了解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知识;扮演消防员,可以在“消防局”亲身实践消防“安全攻略”;扮演电力工程师可以在“电力公司”掌握清洁能源常识;扮演汽车维修工可以在“轮胎馆”学习交通安全与法规等等。
举例而言,扮演飞行员职业的“航空馆”,其外观是一架接近真实体积的“民航客机”。在一位“星期8小镇”工作人员的引导下,6名身着民航飞行员制服的儿童可以像真正的飞行员那样走进经过一定简化的“驾驶舱”,根据工作人员的指导“各司其职”,按下一个个开关,最后推动操纵杆,看着“驾驶舱”里电脑屏幕上模拟的滑跑场景,让飞机“冲上蓝天”。这个过程虽然短暂,却可以让孩子们大致了解一架飞机从离开停机坪,到抵达目的地过程中可能经历的所有事情,相当于亲自驾驶了一次大型客机。
“考古学”职业也提供了不少关于文物发掘和保护的科技知识。孩子们戴上野外工作的遮阳帽和护目镜,穿上保护服装,拿着塑料铲和小铁桶,来到栩栩如生的“考古现场”。听工作人员讲述完文物发掘方法、注意事项和发掘地特征后,孩子们就开始进行一场“模拟考古”,将挖出的文物装在铁桶里,经工作人员“鉴定”后,又重新埋到“挖掘现场”里,为下一批体验者提供方便。
“星期8小镇”致力于打造“开心玩乐,扮演角色,体验社会,了解规则”的仿真环境,将科普知识与科学、环保理念植入游戏,让孩子可以“玩中学”,并做到“学以致用”。在扮演成人角色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提升动手能力、协调统筹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战胜挫折能力等4大关键能力,提升科学素养与综合素质。
“经济模拟”引人注目
到过“星期8小镇”的孩子,往往会对“小镇”里的“经济系统”印象深刻。“星期8小镇”有一种名为“E币”的“专用货币”。虽然E币只有5元和1元2种面额,却可以满足“星期8小镇”里所有“经济活动”的需求。
在“星期8小镇”里,每一份工作的工资通常是5元E币。“考古馆”里设有一个埋着“兵马俑”的沙坑,孩子可以挖沙考古,每个工作时段的底薪是5元E币,如果找到了宝藏还有额外的奖励。在“鲜花馆”中完成塑料插花,“报酬”也是5元E币。“星期8小镇”里那些人气非常旺的“科学技术类”职业,也同样有“工资”的设置。孩子们在“驾机飞行”、“治愈病人”、“修好电路”等体验劳动之后,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科技知识,而且对理财有了初步的认识,可谓是精神和物质“双丰收”。
更有趣的是,在“星期8小镇”里,E币还可以购买一些真实的物品或者服务。在“消费馆”里,孩子们交20多元E币的“培训费”,就可以自己制作食物。他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收入”,为父母购买爆米花或者租用棋台,体验“用自己的收入孝敬父母”的感觉。
“嘉年华”走出体验馆
“星期8小镇”受到上海市民的欢迎,而且还在武汉等城市开了“连锁店”。在此基础上,“迷你星期8亲子嘉年华”大型角色体验科普活动又在2008年10月出炉。
“迷你星期8亲子嘉年华”可以说是“星期8小镇”的“精简版”。这项活动结合“星期8小镇”既有的参与式、互动型科普特点,精选医师、警察、母婴护理员、消防员、验光师、牙科医生、创意小画家、电力工程师等受欢迎的职业角色,打造迷你版的“儿童科学生活体验馆”。
比如,在星期8小镇——儿童科学生活体验馆中,孩子们能体验“验光师”与“医生”等角色,通过参与者的角色扮演与“工作”实践,了解掌握相关科普知识。“小小验光师”不但可以接触到全新的爱眼、护眼及眼镜对视力矫正作用的知识,这里还有最先进的验光机器,自己动手操作,检查视力,体验“验光师”的工作内容。还能通过镜片抗冲击的实验,了解小小镜片的生产工艺,科技发展对日常生活的点滴影响。
“小医生”的体验首先要以实习生的身份,了解基本的医务常识,接触并使用听诊器、血压计、专业的x光读片灯、心电监护器、无影灯等;同时要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外伤出血怎么办?对溺水者怎样进行人工呼吸?轻微骨折如何使用绷带包扎?在实践中成为一名合格的“急救员”。
在各类展会、校园互动、社区路演等活动中,“迷你星期8亲子嘉年华”频频亮相,为儿童及其家庭带来有关各行各业的科普知识。在2011年上海市科技周期间,该项目进入世博园区中国馆的“快乐科普园”板块,在短短7天的展示时间里,“星期8小镇”展区接待游客近2000名,体验的儿童超过500名,获得了市、区领导与广大市民的肯定与好评。
到目前为止,“迷你星期8亲子嘉年华”已在上海、广州、武汉、济南等4座城市举办了20多场活动,直接参与者超过10万人次。
【基地简介】
“星期8小镇”是专为5~15岁孩子创建的角色扮演主题乐园,旨在通过情景体验,让少年儿童了解不同职业的运作方式。
上海市的“星期8小镇”体验馆面积达7000平方米,以2/3的比例打造真实生活场景。在体验馆内,有医院、银行等45个主题馆,让少年儿童可以通过角色体验活动,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大部分“星期8小镇”的主题馆都有专属的角色服装,以便让儿童完整体验相关职业的工作流程。部分职业装更是直接翻版自主题馆赞助商的职业制服,如飞机机长服、消防员服、医师服等,可以第一时间帮助儿童进入工作角色。
为培养少年儿童的独立性,同时保证体验过程不受干扰,大部分主题馆不赞成家长陪同进入。但他们可以通过主题馆的玻璃墙观看孩子的体验过程,感受下一代的成长。
【专家点评】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关键期;教学理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社会各行各业都急需大量的、各个层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刚性的[1]。美国劳工部统计局2008年报告预测,计算机专业人才是2006~2016年增长职位最多的。但是,我国目前却有相当一部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很难就业,因为大学期间没有把握好学习机会,不具备基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看着机会从眼前丢失。这些学生悔恨、愧疚,心情非常复杂,在二类本科院校中,这种状况更加突出。
本文通过对3个二类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调查分析发现,二类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存在一个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在这个关键期内能够把握住学习进度和质量,则会有效地提高专业素质。
1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关键期
每年6、7月份是高校毕业生集中就业的高峰期,经常有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不少学生能很轻松地找到满意的单位,顺利走向工作岗位;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无法就业。为此,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3所二类本科院校,开展问卷调查。问卷涉及了近几年来计算机本科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结果显示,大约有60%的毕业生可以直接就业,15%~18%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余下的22%~25%的学生中,有一部分继续参加社会上的就业培训,还有一部分成了“啃老族”。通过对毕业生和家长的调查,集中反映了一个共同问题: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太放松了,对基础课程没有学习兴趣,挂了一些课程,大三虽然开设了感兴趣的专业课程,可是前面两年没有学好,重修课程太多,没有精力认真学习三、四年级的专业课,只好混日子。
调查问卷有30多个问题,从不同角度采集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点、学习压力、成长环境、考试成绩等信息,共印发了1000份,分春季和秋季两个学期调查。调查对象是3所二类本科院校的计算机系学生,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863份。下面对几个普遍性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1.1课堂出勤率的调查统计
课堂出勤率是考察学生学习态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如下问题:
我()无故缺课。
备选答案:(A)从不(B)偶尔(C)经常
表1和表2显示了两个学期的调查结果。
调查统计数据表明,二、三年级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各自相比变化不大,而大一下学期的出勤率较大一上学期变化比较大。通过与其中一所学校的学生座谈,我们了解到:秋季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参加完高考,有近三个月的时间闲散在家,非常向往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因此他们刚入学的时候热情很高,第一学期课程出勤率很高,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都比较理想。从这里得出的结论是,本科第二学期应该严格抓课堂出勤率,加强学风建设。
1.2期末考试成绩统计
考试(核)成绩可以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区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由于各个学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和讲述的深浅程度不同,完全用分数统计会有一定误差,因此调查问卷设计的题目是:
你认为上学期期末的考试题()。
备选答案:(A)很难(B)适中(C)过易
表3和表4显示了两个学期的调查结果。
从调研数据统计看出,2007年春季的调查结果反映的是2006年秋的期末考试情况,也就是大一新生的第一次期末考试统计数据。大一新生认为期末考试很难的为2%,有的学校甚至为0%,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人认为期末考试很难;而认为期末考试过于简单的大约是55%,这个比例是比较大的,而此后各学期的比例大幅下降。
在某学校的学生座谈会上,学生们反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习,期末考试时,大一新生发现考试题比想象的简单多了。甚至有些学生感到有些失落,觉得一学期的辛苦努力不值得,由此以后就不那么刻苦了。第二学期开始逃课、玩游戏、睡懒觉,逐渐出现了几门挂科。转眼到了大三,核心专业课开始了,基础好的学生纷纷进入了老师的项目组,边学习边实践,大学生活进入佳境。这对前面逃课的学生有极大刺激,想想入学时大家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现在却有这么大的差距,但是后悔已晚。
在大二到大四的期末考试统计数据中,学生感觉很难的占23%~48%,这并不说明考试难度增加了,而是基础知识没有学好,课堂出勤率下降导致的。
通过对本问题的调研统计,得出结论: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应该让3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较大难度,5%以下的学生认为过易,其余的认为适中。适当给学生增加压力和紧张感,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1.3核心专业课程及课时分配
2002年,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简称CCC2002)提出了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包括14个基本的知识领域[1]。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师资条件,制订了本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被调研的三所院校中,计算机核心课程的安排均有所不同,我们选择比较典型的一个进行分析,如表5所示(课程名后括号中的数字是该课程的总学时)。
从表中看出,该校计算机专业第一学期安排了计算机导论和C语言I两门课程。第二学期安排了C语言II,这是C语言程序设计的实验课,每周2学时。第五、六两个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比较集中,学生的热情比较高。通过与教师座谈,发现第二学期集中开设了物理、高数(下)等公共课,因此专业课程的分量减轻了。授课教师反映:大一学生对实验课的认识还停留在中学时代,认为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课,因此重视程度不够,经常是不做任何准备就来上实验课。另外指导教师人数过少,通常是2个老师带4个班,大约100多名学生,实验课效果很差。这是计算机专业的第一门实验课,如果养成相互复制、抄袭的恶习,对以后几年的实践性环节影响极大。
对本问题的调研结果说明,应该在第二学期加强专业课力度,特别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作风,加强实验指导。
1.4针对毕业生的调查问题
为了更全面地反映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们专门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追踪调查,问题之一是:
()课程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影响最大。
备选答案:(A)C语言(B)操作系统(C)数据结构(D)其他________ (允许多选)
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所有毕业生的回答中都有“C语言”选项。
综合调查问卷中其他问题的统计结果,我们分析,计算机系的学生第二学期的出勤率、考试成绩、自主学习时间、实验指导不够等问题比较集中,而优秀学生在这个学期的自主学习时间比较多。也就是说,如果第二学期能够在学风建设、课程安排、实践指导等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成材率。因此,我们确定第二学期是二类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期。
2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关键期的教学改进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我们对其中一所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适当调整,并做了一些教改尝试。
2.1调整教学计划,保证专业课程体系的连贯性
经验告诉我们,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第一、二学年基础课程的学习十分重要[2]。因此,在调整教学计划时,应该主要考虑基础课程的连续性,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加强第二学期专业课的力度。把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增加到96学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各占48学时。C语言I的重点是程序设计入门,为了降低难度,只讲到指针的简单应用;C语言II是提高部分,讲述一些复杂指针的应用,重点放在实践环节。同时增加辅导教师的力量,每5名学生配1名辅导教师,如果按120人同时上机计算,大约需要配备24名辅导教师。为了保证辅导教师的投入,我们选择了20名硕士研究生,即每30人配1名教师和5名学生,共投入24人指导实践环节。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基本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比较细致的指导,杜绝了多年来屡禁不止的互相复制和抄袭程序的混乱局面,普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我们认为,学生还应该有适量的课堂专业课学习时间,因此在第二学期增设了选修课Web应用技术,共32学时,主要让学生了解Internet环境下的基础应用技术,介绍Web网站建设的基本方法和相关技术,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加成就感和自信心。该课程讲课16学时,上机操作16学时,每15人配1名辅导教师。课程结束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建设一个小型网站,并提交网站策划书和完善方案,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策划能力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2.2加强实践性环节,因材施教
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3]。为了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专业素质,该校组织了两个课外辅导班。一个是ACM大赛辅导班,每周1次,由专业教师授课。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被誉为“计算机界的奥林匹克”,是世界公认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参赛对象以大学为单位组队,每支队伍由教练及3名正式队员组成,其目的是展示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软件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由于ACM大赛对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有很大帮助,因此获得了全世界高校学生的重视,每年全球总决赛的参赛学校都包括MIT、CMU等世界一流大学。从2007年开始,该校已经参加了3年不同赛区的选拔赛,比赛名次逐年提高。这个培训班的成员是经过严格选拔的,要求学生数学基础好,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参加培训班的学生首先从心里上很有优越感,认为自己是智力超众,成绩优秀。他们在培训班中的学习非常自觉,老师只管上课,不必负责上机指导。
第二个辅导班是该校计算机系与北京亚和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软件人才实训实验室,该实验室一天十几个小时随时接待学生,全天有公司派的辅导员指导。实验涉及不同内容、不同层次和不同技术;培训教材是一套精心设计的上机实训教例,内容层次清晰、条理分明,适合不同层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至今为止,该校接受这套培训课程的学生已有数百名,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均有了明显提高。这个培训班的特点在于,不论学生的程度如何,一定有适合他的训练内容,遇到问题随时可以获得指导教师耐心、有效的辅导。每位学生跟着培训教材学习,能力自然提高。
2.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能娴熟而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策略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4]。对初登讲台的年轻教师来说,要解决“会教”的问题,需要广泛地学习。选择一种基础、稳定、简洁的教学模式进行模仿尝试,是最简单、可靠的方法。而教学模式付诸于教学实践,须经历三个过程:理解教材、教学设计、课堂讲授。对这三个过程的处理,体现着教师的教材分析处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3总结
随着高校教师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试验,我们逐步积累了一些宝贵的数据。本文通过分析调查问卷采集的数据,说明二类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第二学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通过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力度,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设计有效的课外作业和实践课题,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阅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参考文献:
[1]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 吕品.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需正视的问题[J]. 理工高教研究,2005(8):111-112.
[3] 周晓梅,薛雁丹,汤铭,等. 大学生实践课程实施初探[J]. 计算机教育,2009(15):107-109.
[4] 殷壹.关于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的策略与途径[J]. 中国轻工教育,2006(增刊1):154-155.
Exploration on Colleg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Critical Period for Computer Specialists Training
WU Jie-m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44, China)
摘 要 目的:更有效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用蒲地兰消炎口服液组和蒲地兰消炎口服液加利巴韦林气雾剂组。结果:蒲地兰消炎口服液组总有效率81%,蒲地兰消炎口服液加利巴韦林气雾剂组总有效率95%。结论:蒲地兰消炎口服液加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 蒲地兰消炎口服液 利巴韦林气雾剂 儿童 上呼吸道感染 疗效
2012年3月-2013年7月收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00例,给予蒲地兰消炎口服液加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7月收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00例,年龄4~10岁,有如下表现:①急性起病,病程≤2天;②有发热、喷嚏、鼻塞、流涕、咽痛、咽干、咽痒或咳嗽等症状;③体检除发现咽红充血或扁桃体肿大外,无其他异常体征;④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RP,白细胞总数WBC≤10×109/L,C反应蛋白≤10mg/L;⑤所有病例在本院就诊前1周内均未用药;⑥所有病例均无严重的肝肾疾病且对利巴书林无过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男55例,女45例;对照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χ2=0.18,ν=1,P>0.50)。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退热等常规对症治疗,蒲地兰消炎口服液,5~10ml/次,3次/日治疗;治疗组采用以上常规治疗合并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每喷剂量0.5mg,首次使用第1小时喷4次,鼻喷加口喷2喷/次,第2小时开始知道睡前每2小时喷1次,仍为鼻喷加口喷2喷/次,睡眠后停止使用,连用2天,2天后每天喷4次,2喷/次,共3天。治疗3天后评价疗效及复查血常规及CRP。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治疗3天后恢复正常体温,使用前的症状及体征消失,患者一般状况良好;②显效:治疗3天后基本恢复正常体温,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③无效:治疗3天后体温仍持续,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变甚至加重。
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 果
疗效评定:对照组治愈、显效、无效例数分别为20例、61例、19例,治疗组分别为65例、30例、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5,ν=2,P
实验室结果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3天后复查血常规及CRP,治疗组白细胞计数(3.0~9.5)×109/L,血红蛋白100~125g/L,血小板计数(95~295)×1012/L;对照组白细胞计数(3.5~9.51)×109/L,血红蛋白102~126g/L,血小板计数(94~297)×1012/L。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组治疗前后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不良反应:两组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恶性、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
讨 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腔、咽部或扁桃体,以病毒感染为主,炎症向下蔓延可引起气管、支气管或肺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是从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中获得的提取液,其中蒲公英具有消肿散结的功效,苦地丁可起到活血散瘀的作用、板蓝根可以清热凉血、黄芩能泻火燥湿,这四种药效叠加后可以活血凉血、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使表里之邪透泄而愈。现代药效学研究表明,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均是光谱抗菌药,蒲公英和板蓝根还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1]。无论是DNA还是RNA病毒利巴韦林(病毒唑)均能起抑制作用,例如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等常见病毒,它是唯一有效的抗RSV药物。利巴韦林有多种给药途径,本研究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选择利巴韦林气雾剂基于以下原因:①上呼吸道感染初期,病毒主要侵犯鼻咽部并局部复制,由于鼻咽部黏膜具有丰富的血管,气雾剂喷入后药物快速被吸收,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抑制病毒复制,实现临床症状的有效控制,缩短病程;②小颗粒雾化给药与全身用药相比,能使70%吸入药物直接分布到呼吸道黏膜表面,使用剂量较小,仅为全身用药量的1/10~1/15,不良反应随之减少[2];③另外气雾剂治疗费用低,并且方法简单易于接受,可避免吃药、打针带来的拒绝心理,依从性好。本次研究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在企业管理中,商务英语的踪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它在企业管理中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包括在企业内部的沟通、获得最新消息与知识最好的手段以及在与外界进行交流与贸易活动的时,都有商务英语的踪影。下面就让我们从上述三个方面对商务英语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和了解。
(一)商务英语是企业内部的沟通手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外国企业加入我国的市场竞争中来。这就导致了外籍工作人员参与我国经济组织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为了是企业能够协调发展,这时候商务英语在企业中的应用就尤为重要了。还有如果企业是本土企业,企业的内部都是本国的工作人员,但是该企业的主要业务是对外贸易,那么在与顾客进行沟通与销售时,商务英语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为了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交流机制,为了减少沟通的阻碍,必须要在企业管理中加强商务英语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误差的出现,还可以使员工处于良好的英语氛围中,使自身的英语水平不断地提高。
(二)商务英语是企业获知先进技术的一种工具
在企业中推广商务英语的应用,不单单只是一种形式,还有把商务英语应用到企业各个部门与各项工作中去。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特别是对企业的发展来说,信息与技术就是其发展的根本。而在国际很多经济上的新知识与新技术都是采用商务英语的进行发表的,甚至很多经济会议的开展都要应用商务英语。这就要求参与者与求知者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拥有一口流利商务英语。所以加强商务英语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可以使员工的英语水平提高,从而对一些具有世界性水平的暑假、报告与会议资料进行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还有能够对国际上的经济发展趋势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从而清楚知道自身所处的企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员工在通过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知识、经验与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使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更具备竞争力。
(三)商务英语能够促成企业对外交流与交易
在企业内部使用商务英语不仅可以使内部的容易沟通,人员的工作更加协调,还可以加强其对外交流与贸易的能力,为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全球化的经济影响下,很多企业在进行市场开发时不仅局部于国内的市场,还逐渐涉及国外的市场。而在进行国外的市场开发时,商务英语是必不可少的交流手段。商务英语能力比较强的企业拥有与国际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会更多,在业务拓展中所接到的定单也会更多。如今,商务英语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交流最常用的交流语言。所以为了企业在全球化的发展中寻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为了减少与外国企业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摩擦与阻碍,在企业管理中使用商务英语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在企业管理中商务英语拥有的语言特点
商务英语是从普通英语中延伸出来的一种语言,但是其与普通的英语相比,拥有很多不同的特点。所以为了了解商务英语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我们可以从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
(一)简洁性与复杂性两者兼顾
商务英语在应用时既有简洁应用的地方也有复杂应用的地方。之所以说商务英语存在简洁性是因为其使用的范围是在商务贸易活动中,因此就决定商务英语具有强烈的目的性的特点。普通英语在进行交流时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寒暄和客套,比较适应在非正式的场合进行交谈。而商务英语却很不同,在进行交流时会显得很有目的性,会直接切入主题。而且运用商务英语与外国企业进行交流时,很多时候会使用大量专业术语的缩略词。这些专业术语的运用使双方在交流显得简洁和明确。而之所以说商务英语存在复杂性,
(二)在企业管理中商务英语的用词更具专业性
普通的交流、规章制度与信函的来访这三个方面就是商务英语在企业管理中最经常的表现形式。与普通的英语相比较,商务英语在企业的管理中更注重其本身的专业性,这一点可以在商务英语的语气特征表达出来。在企业的管理中应用商务英语,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还有当在企业内部时为了能够得到其他员工的理解、支持或者是对别人的工作提出改进的建议与要求时,商务英语的应用会使这些言语更加得体地表达出来。商务英语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改变工作上因为口语化与随意化的言语所带来的误会,还因为其本身语气的委婉使其更好地参与企业管理中来。毕竟如果在工作中与交流中,采用的语气是非常强烈的、锋利的,那样就很容易使双方在言语上产生矛盾,不利于企业管理的开展。英语本土化的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比较高,所以他们在企业的管理方式与技巧方面的水平也是比较高的。在英语本土国家的企业日常管理中,委婉的言语表达是其管理的特色之一。作为从而英语中延伸出来的商务英语,在企业管理与交流的时候也保留了这一特色。在与别人进行交流时,如果你的言语显得很锋利,并且咄咄逼人,这样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使别人对你的印象很不好。而在与别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语气比较委婉,对舒缓彼此的紧张的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三)在企业管理中商务英语的应用
更要求注重句式的完整性在普通的英语交谈中,比较经常会出现一些疑问句、感叹句或者会出现短句。但是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却不太一样,其在企业管理应用中非常注意句式的完整性。虽然在企业的管理应用中,商务英语很多时候会出现专业的缩写词语,但是就绝对不会出现不完整的句式。因为不完整的句式很容易对造成交流的误会与疑惑。而商务英语在企业管理中的最经常使用的是陈述句,因为陈述句是最能够表达语言完整的一种句型。而商务英语中的反问句与疑问句的应用,在交谈时会很容易带来疑问,与陈述句相比,所表达的效果相差很多。所以在企业管理中商务英语的应用会经常性采用陈述句,特别是在一些正式的商务场合或者是在商务合同的拟定上,通常会采用结构比较复杂、多层次的复合长句。
(四)在企业管理中严格要求商务英语言语表达的完整性
虽然说在企业的管理中,商务英语的应用要注意专业性与准确性,但是商务英语的主要是应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那就要求商务英语在应用的时候要具备灵活性和随意性,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方所要交谈的内容从而灵活转变交谈话题,还要根据对方交谈的语气进行自身言语的调整,使在言语的表达上更具随意性,从而避免出现尴尬的现象。所以商务英语在企业管理中应用时,就必须要注意控制其语气的随意性与灵活性。特别是在正式是商务会议上,就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要正式与严谨。而除了会议上,还有一个地方比较经常使用到商务英语,那就是企业的相关文件与通告。在企业的相关文件与通告方面,更要求商务英语言语表达的完整性。如果在通告与相关文件所表达的言语不够完整,员工所接收的信息就不会完整,那就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转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三、结束语
关键词:创新管理;企业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机制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特点
1.系统性
该特性源于企业的系统性,它是指在寻找企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以及评价管理创新的成果时要依据企业的系统性来进行。众所周知,企业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内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系统内某个或某些要素处于不良状态时,必有其它要素受到影响,同时,企业系统从整体上看也会处于不良状态。进一步地看,企业系统是由人来运行的,也是为人服务的。当企业系统处于不良状态时,必有相关的人感到不满。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讲,如果没有相关的人感到不满,企业系统就处于良性状态。企业的系统性为管理创新寻找着力点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管理创新成果的评价提供了标准。
2.全员性
企业管理创新的程度有大有小,创新程度不高的管理创新只是对现有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的改进,或者是对成熟管理技术的引进,其复杂程度不高。因此,可以认为企业所有员工都能成为管理创新的主体。依靠员工来解决问题已被认为是改变现代管理面貌的十二种创新之一[1]。从根本上看,企业管理创新涉及到企业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对管理系统是如何影响他本人以及从他的角度来看应该如何改进都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企业中每一个都能够且应该成为管理创新的主体。
3.变革性
该特性是指管理创新一般会涉及到企业内权益关系的调整,因此,许多管理创新,尤其是程度大的管理创新实质上就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从管理史上较为著名的管理创新来看,它们都具有变革性。比如,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应用需要劳资双方进行精神革命,协调利益关系;梅奥人群关系论的应用也需要企业管理者改变管理方式,尊重员工。由于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利益聚合体,或者是一个政治实体,因此,不触及现有权益关系、皆大欢喜的管理创新是不存在的。
二、企业管理创新过程的主要阶段
1.发现及确认不满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不满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不满;(2)企业普通员工对企业薪酬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及用人制度的不满;(3)企业所在社区对企业行为的不满,如环境污染等;(4)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出现的不满;(5)投资者对企业业绩的不满;(6)企业面临危机、挑战及运行上的问题时,会有许多利益相关者对现状感到不满。以上六种不满中,前两种是最主要的。以上六种不满一般来说都是容易发现的。但企业高层管理者有可能漠视它们的存在,尤其是对消费者的不满以及企业普通员工的不满。当企业在市场处于强势地位时,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创新的开展。
2.寻找技术对策
为消除上述不满,企业需要进行管理创新及技术创新。由于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先导,因此,也可以认为消除上述不满的根本措施是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在技术上一般有三种选择,一是改革企业管理制度,例如改革薪酬制度、用人制度等;二是引入成熟的管理技术,如流程再造、平衡记分卡等;三是企业自行进行创新,提出新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技术。在前两个方面,有着大量的成功范例可以借鉴。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创新在技术上也是以前两种为主。后一种是少数领先企业的行为,它的成功或者是偶然的,或者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因而不是多数企业努力的方向。这也即是说,企业管理创新一般无需另辟蹊径,主要是根据自身情况引入成熟的管理制度及技术。当然,这并不表示管理创新从技术上来看是容易的。它需要对企业具体情况有深入的了解,需要对引进的管理制度及技术进行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具体情况,并与之很好地结合起来。
3.分析权益关系
先进的管理制度及技术之所以不能够在多数企业中得到很快应用,主要是受企业内部权益关系的限制。法约尔曾言,企业中总是有一部分人想把自身利益凌驾于他人之上,这是人类持久的斗争[2]。这表明企业内权益管理关系的调整是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管理创新因此也是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可以这样认为,企业管理创新难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权益关系的调整。管理创新者在选择先消除或减轻何种不满,从以及相应地引入何种管理制度及技术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权益关系。4.实施及评价
管理创新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一般来说会遇到阻碍。在创新的成效没有充分显现出来之前,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得失都不是很清晰。那些有可能失去较多的人就会以各种借口反对。此时,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外部力量的肯定及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为确保创新能够顺利地推行,可以先选择影响范围较小,且容易取得成果的项目进行创新,以尽早取得成效,赢得企业内部的肯定与支持。对管理创新的评价应坚持利益相关者评价的原则,只有相关的不满得以消除或减轻才能确认创新成功。评价应注意时滞问题,在创新的成效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之前就进行评价是不恰当的。比如,管理制度创新的效果一般要两至三年才能显示出来。在此之前,完整地评价它是困难的。
三、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的主要内容
1.定期对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企业应该形成制度定期(例如每年一次)对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以发现及确认他们的不满,尤其要重视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及员工满意度调查。就发现及确认消费者不满而言,仅仅依靠销售员的反馈以及消费者的投诉是不够的,因为这两个渠道所涉及到的消费者的面不够广,因而所涉及到的问题也很可能不够全面、深入。通过定期对消费者满意度进行大范围的调查,企业可以对平时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可以较为全面地分析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服务存在哪些不满,进而可以明确在管理上有哪些问题需要改进。就发现及确认员工不满而言,尽管管理人员平时与员工接触也了解到了不少信息,但系统的、全面的调查还是必须的,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客观,避免一些模糊的、似是而非的观点的存在。就发现及确认其它利益相关者的不满而言,也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不可随意而为。
2.推行管理人员的竞争上岗制度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企业管理创新主要是靠外部市场竞争来推动的。这一点可以从泰勒科学原理的应用过程得到验证。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在应用过程中曾遭到工人的强烈抵制,随后资方也失去了对它的热情。因为资方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依然可以通过传统的管理方式(延长劳动时间、加大劳动强度)来获取利润,而无需劳心费神地去刻意改进管理。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最终得到广泛的认同及应用是在买方市场出现以后,此时,资方不进行管理创新,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失利,甚至倒闭。由于市场竞争在多数行业是不完全的,因此,外部市场竞争对企业管理创新的推动是有限的。但是,将外部市场由不完全竞争变为完全竞争,或者提高其竞争程度是不现实的,这有着难以克服的技术障碍及上限。因此,必须另辟蹊径来寻找对策。一个可行的路径是实行管理人员的竞争上岗,通过企业内部的竞争来推动管理创新。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在现实中已有较多的实践,其效果也是好的。
3.改革管理人员的考评方式
为了有效地开展管理创新活动,企业的用人制度及奖励制度应具有导向作用。如果管理人员对上级的忠诚在管理人员的提拔及奖酬上起重要作用,企业内部的政治氛围将十分浓厚,这样管理创新活动就很难有效展开。提拔及奖励管理人员,考核是基础。由于管理人员的工作是作决策,决策是他们的产品,普通员工则是其决策的直接“消费者”。根据消费者评价产品质量的一般市场逻辑,作为管理人员决策的消费者的普通员工也应该有权力评价管理人员的决策。这一评价方式与目前的通常做法有很大的不同。后者强调业绩,对管理决策本身很少关注。由于管理人员决策的影响是他们对企业或部门绩效的真实贡献,因此应该根据管理人员的决策质量及影响来评价管理人员,普通员工作为管理人员决策直接消费者应该有权参与评价。如果企业提拔及奖励持续改进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并鼓励普通员工参与评价,管理创新活动的障碍就会极大地消除,企业管理创新活动效率也会极大地提高。
4.有效进行管理人员的技能开发活动
企业管理创新活动需要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技能,企业应该有效地开展管理技能开发活动。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开发不可过多地注重理论学习,可采用MiniMBA及行动学习相结合的形式。MiniMBA课程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形成管理思维的基本框架。行动学习是强调真实的人于真实的时间在真实的问题中进行学习的一种管理技能开发方法,在国外流行甚广。行动学习项目的选择应与企业管理创新联系起来。企业内部管理一般存在着许多需要创新的地方。如果企业制定有管理创新计划,可以从中选择一个项目作为行动学习的项目。这样,行动学习就与管理创新活动直接联系起来,行动学习将直接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并提高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效率。
参考文献:
一、为何要将人本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当中
1.实行人本管理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就现状社会而言,经济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是具备相辅相成的关系的。要想使生产力得到有效提升,对人才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拔、培养以及配置非常重要。人类进入21世纪,步入知识经济社会,人才已成为当前最宝贵的财富。拥有了人才,运用好了人才,社会生产力才能得到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才能提高。
2.实行人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与企业之间是不可避免的,其实质是企业所拥有的人才之间的比拼。能够集吸收、培养、保留人才并量才适用的企业必定能创造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不少企业由于管理不善,未能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甚至出现大量人才流失的现象,导致企业活力不足,最终面临停产甚至破产的局面。因此,企业只有合理运用人才资源,不断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才能,才能让企业不断注入活力获得发展。
3.实行人本管理是员工实践自身价值的需要
企业员工自身价值的实践间接地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这是双赢。企业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把人放在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地位,这有助于提升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员工产生一种与企业血肉相连、心灵相通、命运相系的感觉。试想一下,当企业与员工有了共同的目标并努力为之付出行动时,这样的企业能没有发展么,这样的员工能不是好员工么,在为共同的目标为之奋斗时,尽可能考虑到所有人的个性,既利用好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又保持了同一目标,最后达到和合共赢。
二、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有效举措
1.量才适用——管理者
应划分出管理岗的权与责。一方面,对任何一个管理岗位,其职责可以实质化的就以实质性的目标进行确定,量化且确定的任务既可以为管理者的业绩考核提供必要依据,又可以使管理者明确知晓自己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量;而对于一些难以进行量化的岗位,则可以对该岗位所属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问询,随机问询该部门的员工对该管理者的评价以及对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另一方面,在分配完工作任务后,也应当赋予管理者与之匹配的权利。当然,分配工作任务也应结合管理者个人在阅历、学识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而定。分配给管理者过重的工作任务,不仅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反而有可能产生负面结果,既不利于企业发展,也不利于管理者自身能力的提升。
2.量才适用——普通员工
不管是哪个行业的企业,具体的工作内容都将交由普通员工来完成,因此激发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普通员工基本是处于生产或者销售的最前沿,其工作效率直接影响企业利润。普通员工往往能比上层领导更为迅捷地发现工作的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但由于普通员工职权不够或是缺乏话语权和沟通渠道,普通员工所发现的问题以及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基本上得不到实践,最终也就导致企业的发展受限。从这个角度来看,实行人本管理可以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让普通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辅以相应的奖励措施,不仅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其积极建言献策,而且这也有助于培养普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三、结语
1.促进管理氛围的构建。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作为优秀企业文的特征,以人为本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内容,这要求企业应当采用更加符合人性特点的管理方式,有效强化企业的凝聚力,改变企业传统的指令式的管理方式,同时促进企业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关系的和谐,并为企业留住了优秀人才。同时,优秀企业文化具有导向性特征,能够规范企业人员的行为,有利于企业管理目标的达成。
2.促进整体管理目标的设立和达成。企业文化应当以管理目标为核心,更好的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企业文化的重要价值。优秀、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全方位体现企业的管理标准、管理要求。企业管理者利用本身拥有的号召力、影响力,来促进、指引下级实现发展目标,这种影响与相关企业文化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此外,普通员工间拥有不同的出身背景和社会经历,进而具有差别较大的价值观念,企业必须对普通员工的思想和观念进行系统化的影响,使他们具有一致的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才能更加顺利的开展各项企业管理工作。
3.有效规范员工的行为。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激励员工行为,伴随着文化发展,企业能够形成优良的企业环境,并激励人们进行自主的学习和创新。同时管理者还可以利用奖励、竞争等方法,使企业形成共同发展,努力进步的优良氛围,进而有效的指引员工的行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的重要展现,能够将管理规范转化为员工的自我约束行为,从道德层面对员工进行规范,进而实现凝聚作用和约束作用。
二、企业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文化缺乏深刻的理解。当下,虽然大多数企业已经认同企业文化的发展,但大部分企业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到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简单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发展企业文化的目标仅限于让员工接受企业的管理。还有部分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只注重浅显的、外在的东西。这些问题让企业文化发展缺乏实质性内容,没有被提升到精神的高度。
2.没有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行业中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寿命周期变短,需不断进行升级和创新,因此企业将管理重点放在核心业务竞争力的提升上,不断扩大竞争优势。对待非重点业务一般采用外包的方式来实现,但却很难找到合适的承接方,故而企业不得不全力进行技术更新和产品生产,无法投入更多精力发展企业文化。同时由于企业文化发展周期长、收效慢,一些企业逐渐放弃了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再进行相应的建设活动,使得企业文化止步不前。
3.发展过程缺乏体系性和科学性的规划。企业文化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在短期内无法获得明显成效。但现阶段的企业文化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发展实践都存在较多问题,部分企业没有深刻理解企业文化建设,简单认为文化发展活动能够立刻获得成效,不注重企业文化发展体制和机制的建设。系统性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特点,企业必须从管理、制度、执行、战略多角度进行系统的企业文化发展工作,才能最终达成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但很多企业存在执行力度不强、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现象,阻碍了企业文化发展。
三、提升优秀企业文化发展对企业管理影响力的策略
1.进一步强化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本身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应当强化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作用。首先,企业管理者应当加强对员工培养的重视,优秀的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必须将员工培养置于重要位置。员工素质的提高不仅能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还可以促进员工发展,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和忠诚度。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提高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让员工之间、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进而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其次,应当提高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发展的积极性,让全体企业员工共同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为提高企业管理效果打下基础。
2.构建和谐的企业氛围。第一,广泛宣传企业文化,并建立即时、高效的信息交换平台。进行企业文化宣传时,可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企业报刊进行企业文化发展状况的展示,并对主要内容进行详尽介绍,进而强化企业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还可利用报告会、座谈会的方式为企业成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加强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的深度和实践活动的广度,进而实现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标。第二。构建符合企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的优秀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者应当组织员工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建设学习型企业,并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重新认识和修改企业文化原有的建设体系,让企业文化更好的渗透于企业管理工作,促进员工意识的强化和素质的提升,最终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3.对企业管理制度之间的配合予以高度重视。通过企业文化发展的力量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需要企业制度的有效支持,达到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的系统结合,并利用企业文化的影响来推动企业管理目标的达成。一方面,合理设置企业内部的职能体系,进而实现企业制度的有效连接和配合。从发展实际出发,以企业文化为核心,明确员工的职业态度、目标和责任,并予以相应鼓励。另一方面,以人为本进行企业的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对其进行体系化的链接,促进制度间的有效配合,进而强化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4.企业领导应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发展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企业管理者的示范在其中具有突出作用。所以,企业管理者应当加强对自身示范带头作用的重视。首先,管理者应进行良好的言行示范。作为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应当主动的将优秀企业文化传递给企业员工,为员工树立榜样。并将企业文化引入企业管理,进而推动言行示范作用的发挥。其次,企业管理者应当加强企业文化的构建,保证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确保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正面影响。
四、结语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企业管理;应用;研讨
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依靠企业管理方式,好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加快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对企业内部的人力以及物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统筹调度。企业管理需要制度作为保障,以达到正常运营的目的,同时需要做好企业内部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以促进事务更好完成,使企业获利,因此,好的管理方式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精细化管理是现阶段最先进的管理方式,它能有效降低企业资源的耗费以及企业管理的支出,促使企业管理实现均衡,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管理效率,所以,企业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能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助推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一、精细化管理内涵
精细化管理理念是上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现阶段,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管理的最先进模式。精细化管理以企业日常管理为基础,并将日常管理深化,它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实际管理工作中,有效应用精细化管理对企业内部项目进行细分,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使企业项目更为精准,项目间的合作更为高效,从而实现企业的顺利运营[1]。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企业专业的经营方式,并保证相应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的产能,同时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企业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需要将企业所服务客户的要求进行整理归纳,以供后续工作接管人员参考,以保障企业客户对工作的满意度,进而提升企业整体实力,促进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
二、企业实际管理工作中精细化管理应用的必要性
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可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具体来说,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主要是协调了企业管理措施与管理效率间的关系,这表明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应用对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有着直接作用[2]。企业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利用最少的管理资源实现企业的最大化价值,减少了企业管理的支出,缓解了企业管理成本方面的压力,使企业达到最佳管理效果,及时有效解决企业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企业管理中有必要应用精细化管理。
三、企业应用精细化管理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首先,企业应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员工要认识到企业管理不是单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企业内部某个部门的事情,它是企业的一种战略措施,它要求全体员工参与,所以,企业全体员工必须在思想认识上保证统一,并将自身本职工作做好做精[3]。其次,企业管理层人员要重视自身所在部门管理工作,加强管理的执行力。例如,企业可以组建精细化管理小组,负责公司内部的检查工作,定时定期开展检查活动,并做好检查工作表,保证执行力的到位。最后,企业精细化管理任重道远,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不断努力,同时可以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长效机制,杜绝半途而废的不良现象。另外,在市场竞争越演越烈的今天,完美理想主义的精细化管理方案是不切实际的,但是也不能由于它的不完美而否定它,更不能敷衍性地做表面工作,应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企业内部个人,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四、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一)企业思想理念较为老旧
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工作正处于转变时期,也就是企业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向现代精细化管理方式转变。这时,很多企业高层和普通工作人员仍没有从传统管理模式中走出来,仍受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这就严重制约了企业现代精细化管理方式的顺利实施,致使企业工作人员不能按规定完成本职任务。这种老旧的思想观念,严重制约了企业精细化管理方式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致使精细化这种先进管理方式的应用无法取得预期效果,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4]。同时,传统老旧的思想观念压制了精细化管理优势的有效发挥,导致精细化管理在企业实际工作中无法获得应有的管理成效。
(二)企业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现阶段,我国企业精细化管理应用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层以及普通员工的素质都会对精细化管理的效果造成影响,企业管理层和普通员工拥有较高的素质,对新型管理方式接受能力就比较强,使企业从传统管理方式向科学管理方式转变,并增强对转变过程的适应能力,使转变过程更为顺畅。企业工作人员和管理层若是素质水平不高,对于先进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就会很难理解,一旦出现理解偏差,就会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形成不良的影响,进而使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出现障碍,从而不能顺利实施。同时,企业的工作大多较为繁重复杂,很多工作人员都有敷衍了事的心态,这对企业的今后发展有着不利影响。
(三)企业管理效率难以提升
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既要求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又强调精细化管理不能投入太多的资金。在这种现象下,部分企业就会选取主要步骤实施,忽视其他的辅步骤,这样的管理模式,尽管表面看似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实质上加深了企业基础工作人员对管理模式理解的难度[5]。同时使企业员工对企业管理方式转变过程适应能力减弱,另外,也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无法实现进一步提升,从而在根本上制约了企业经济的发展。
五、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明确自身岗位职责
在企业管理和经营中,相关管理层人员以及企业普通员工必须认识到自身的岗位职责,同时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职能内容也要清晰,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规避工作职能交叉现象,更充分保障了企业工作人员分工的明确化。总而言之,企业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方式,就必须要做到工作人员分工的明确化以及员工岗位职能的清晰化,这样才能使企业稳步经营发展,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6]。
(二)全体工作人员各尽其职
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在明确工作职能之后,需要将自身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作为一个企业,必须要使每位员工都认清自身工作内容,同时企业也可以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员工清楚地明白哪些是该做的事情,哪些是不该做的事情,此外,企业还可以将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细分,使企业工作具体落实到个人。这样,可以使每位员工都能及时地了解企业内部发展信息,进而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解决措施。
(三)建立健全企业管理规章制度
企业建立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为企业应用精细化管理方式提供了制度保障,所以,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其他方面管理的规章制度,最后按照管理制度的相应要求落实到企业实际管理工作中,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7]。企业管理规章制度的健全可有效帮助企业工作人员认清自身工作职责,更是为企业的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薪资待遇等提供了相应标准,调动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了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企业员工积极主动投入到自身本职工作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因此,企业管理工作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促进企业全面健康发展。为了使企业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岗位细责,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阶段性的开展员工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个人修养,进而确保每个人都能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加快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管理的速度,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助推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朱丽娜 单位: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丁选民.企业管理中精细化管理应用探究[J].赤子,2013,(7):152-152.
[2]刘刃.精细化管理理念在构建企业制度体系中的应用[J].交通企业管理,2012,(5):33-34.
[3]冯慧君.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在路桥施工企业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3):159-159.
[4]张朝辉,唐欣强,李淑霞等.ERP在工程建设企业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J].石油工程建设,2012,(2):69-73.
[5]洪克杰.论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大观周刊,20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