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0:20: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营销的传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传播媒体平台是实施政治营销的要素之一政治组织实施政治营销的三个要素是政治形象、政治思想与传播媒体平台,如图1所示。对于政治组织或者政治人物来说,政治形象是外表、政治思想是精神、传播媒体是政治营销的平台。政治形象与政治思想要保持协调一致,能够相互促进,才能够得到民众的认可与支持。政治形象与政治思想的展示与推介,都需要借助于传播媒体平台才能实现。通过传播媒体平台,政治组织或者政治人物向民众展示政治形象,向民众推介政治思想。因此,传播媒体平台成为政治组织或政治人物与民众之间相互了解与认知的通道,也正是政治营销的主要舞台与政治竞争的主要战场。
(二)传播类型决定于政治营销中社会阶层的力量对比学者陈卫星认为,传播的目的是按照社会阶层的变化和现实力量的对比关系来营造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合法性。这是从法理学角度对于传播目的的诠释。表面上看,传播是政治组织通过政治营销为营造其政治合法的,但是实际上,无论传播类型还是政治组织合法性都是由社会阶层的力量对比关系决定的。社会阶层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通常情况下,传播主要被统治阶层所控制,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统治阶层难以控制传播的情况,甚至会出现传播由被统治阶层所控制的极端情况。此外,传播还有可能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即传播被第三方势力所控制。在这种状态下,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都不能控制传播,这时媒体一般被称为“独立传媒”或者“独立媒体”,传播状态则被称为“新闻自由”或者“媒体自由”。通常认为这种状态可以监督政府的权力与行为,因而受到一些民主政治国家的推崇和提倡。在统治阶层控制传播的情况下,为了维系其政权合法性,以统治阶层为主体的政治营销传播类型分为引导型和强制型两种。引导型传播是指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之间矛盾较小,在统治阶层所主导的传播环境下,统治阶层受到被统治阶层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此时社会中将产生积极、进步、向上的舆论与舆情。强制型传播则是指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之间矛盾很深,统治阶层必须采取强硬的手段,利用权力主导传播,试图使被统治阶层妥协、接受、让步。在统治阶层的强权之下,尤其传播被控制在统治阶层手中时,社会有可能短时间出现虚假的平静,如果统治阶层不尽快采取适当措施,随着矛盾不断加剧,终将产生政治危机与社会动荡,甚至出现政权更迭。
当传播由被统治阶层所控制或者传播处于相对独立状态的特殊情况下,为了争取权益合法性,以被统治阶层为主体的政治营销传播类型也分为两种:合作型与反抗型。合作型传播与统治阶层为主体的引导型传播相对应,同样是在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之间矛盾较小的情况下,虽然传播环境由被统治阶层所控制,但是被统治阶层仍然能够信任与支持统治阶层建立的政府或政权。反抗型传播则与统治阶层为主体的强制型传播相对应,此时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之间矛盾不断深入、对立逐渐加剧,尤其当传播环境还控制在被统治阶层手中,而政治权力却仍然掌握在统治阶层手中时,此时则有可能发生统治阶层利用政治权力强制打压被统治阶层、抢夺传播平台的情况,使社会矛盾与政治危机不断加重,从而引发被统治阶层的反抗。如果统治阶层在传播压力下做出妥协让步、减少社会矛盾、满足民众诉求,那么反抗型传播可能转化为合作型传播。社会阶层与政治营销传播类型的关系如图2所示。所以,传播类型决定于政治营销中社会阶层的力量对比,而且即使传播表面上服务于政治组织通过政治营销为其营造政治合法性,然而政治组织是否合法实际上最终取决于是否符合绝大多数被统治阶层的利益。即使统治阶层利用强权,控制传播强制宣称其政治合法,但是被统治阶层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那么统治阶层也不会得到被统治阶层的认可和支持。最终,统治阶层必将引起被统治阶层的强烈反抗,甚至统治阶层的政权。因此,传播实质上还是应该为民众利益服务的,违背民众利益的统治阶层利用强权暂时伪造政权合法性,也无异于饮鸩止渴、剜肉补疮。
二、政治营销与传播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的崛起,数字营销逐渐成为一个新课题,由此产生了很多互联网营销公司和数字营销公司,他们往往具有互联网背景,倾全力开垦网络营销这块新兴市场,并在网络营销领域占据了最主要的市场份额。
而早期国际4A广告公司和传统的广告公司并不重视数字营销业务,很少投入精力去研究互联网广告,往往只是把这块业务作为传统广告业务的延伸。天生的技术短板让传统的广告公司在转型过程中变得举步维艰,于是有着技术背景的新兴团队便在数字营销领域显示出强大的能量。
在中国,互联网营销解决方案服务商和传统广告公司的区别在于,前者会更多的运用数字技术来实现对广告的选择和投放,他们会通过大量的数据来研究和分析用户行为,甚至可以做到细分单个个体的行为,然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并通过强大的广告管理系统实现最终更精准的营销和传播,而依托于技术创新则是数字营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正是因为基于技术的支持,数字营销公司往往可以摆脱靠人员规模增长来覆盖市场的发展模式,公司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来提高媒体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网络营销的附加值,使得营销不再仅仅是一项完全依赖于人的劳动,必须依靠规模增长来实现盈利的增加,这也正是风险投资公司比较看重这些公司的原因。
传统广告公司的盈利模式相对单一,广告公司服务一家固定的广告客户,为其提供调研、策略、创意、制作到媒介购买等一系列的服务,每个月从客户那里收取一定的佣金服务费;也有一些不固定的客户则按照单个项目来收费。
【关键词】新闻传播 营销价值
一、新闻传播活动具有营销价值
首先,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新闻传播这一概念本身融入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相关研究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新闻传播活动也有了越来越多新的内涵,在现代社会,新闻传播活动具有了它自己的营销价值。
新闻具有循环流动性和商品性,众所周知,商品也具有自身的流通性,且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供大于求时,商品会积压在库,供小于求时,就会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此时通过市场的调节以及政府的干预才会实现供求的平衡,新闻产品同样满足这一原理,当前许多企业利用新闻产品来宣传自身。一些企业通过新闻的形式和手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诠释企业文化、产品结构、品牌精神、服务承诺,传播行业资讯,引领消费潮流,以此指导购买决策。有时,企业在真实、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借此制造“新闻热点”来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注意与兴趣,以达到提高社会知名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并最终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的目的。这样非常有利于引导市场消费,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升产品的形象,塑造品牌的知名度以及公信力。
二、新闻传播营销价值的特点
(1)传播性:传播性也可以说是新闻性,生活中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新闻产生,但是依靠什么样的新闻来实现营销价值呢。越是热点性的新闻越能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新闻传播具有议程设置功能,能够制造一系列新闻事件,打造持续影响力,因此一条有传播性的新闻是新闻营销的良好载体,企业应该用相当的人力和物力来研究适合做营销的新闻,来产生相应的经济价值。
(2)目的性:一次成功的新闻传播营销应该有其强烈的目的性,虽然有些新闻报道出现的很突然,但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要通过这次新闻营销要达到什么目的。有很多企业总认为偶尔上一点新闻就可以增加企业形象,其实不然。从营销的角度上讲,一次新闻营销的目的应该是配合广告增加销量。因此,只有先确定本次新闻营销的目的,才能做好本次新闻营销的主线工作。
(3)切入性:当一家企业找到了合适的新闻点后,摆在眼前的问题就是怎么把公司或者理念切入到新闻之中,而且要嵌入的不漏痕迹,不能做的太敷衍,要考虑社会大众的心理接受能力,综合运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才会产生良好的营销效果,不然只会适得其反,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注重营销策略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营销策略要运用的适当。近些年来,不少人提出了媒介营销的理论。媒介营销理论是随着传媒改革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媒介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营销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分支。所谓媒介营销是说媒介公司为了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经济效益,主动与市场进行的一种沟通宣传。我们需要指出,媒介营销不单纯是媒介信息传播,它是带有功利性的,是让更多的人成为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的消费者。我们的媒介市场的发展,已经变为从市场短缺到市场过剩,从卖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过度的阶段。如今,严峻的市场环境迫使传媒研究和重视市场营销,把营销管理上升到传媒成败的高度,从研究受众的需求出发实行全过程的营销。
当前媒介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时期,科技发展的迅速带动媒介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兴媒体涌现出来,极大的丰富了我国的传媒市场,同时不可避免的对传统媒介造成了冲击。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采取适合企业自身的营销策略来实现自己的营销目的。
四、新闻传播要考虑社会效益
新闻传媒的社会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因为经济效益带来社会财富的增加,也是对社会的积极贡献。好的经营方式带来的是媒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完美统一和良性互动是市场经济内在的必然要求,只有形成这种良性循环,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最近的两项调查表明,营销传播领域正为某种自卑情绪所纠缠。调查分别由营销管理协会(BMA)和CMO(市场总监)顾问委员会发起。
“我们试图通过调查弄清一点:人们对这一职业的前景是如何看的?” 里克・基恩说。基恩是BMA执行董事,该协会位于芝加哥。
在这项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调查中,Readex向250位营销专业人士出示了一份问卷,该问卷由形形的问题构成,其中大部分的问题表达了对营销传播职业前景的不确定性态度。该问卷的第一个问题出自咨询顾问杰夫・赫林顿――“通过组建中央管理团队实施营销传播的想法将逐渐被淘汰。未来10到15年内,营销传播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将会逐渐消失。你对此持何立场?”
63%的被访者选择了“反对”或“强烈反对”,只有24%的人选择“赞同”或“完全赞同”。问卷接下来要求人们就该观点作出自己的评论。
“这个结果令我感到意外”基恩说,“有这么多的人持肯定态度是我没有想到的,我以为负面的评价会占上风。”
尽管如此,问卷还是收获了大量悲观的论调(均未署名),被访者的回答证实了其所在公司的各个部门对设立营销传播单元的消极评价。
一名被访者认为营销传播正在走向衰落――“公司看不到其实施的营销传播方案的价值所在......相对回报来讲,公司投入营销传播领域的资金显得过多。”
另一名被访者这样发泄其不满:“相对公司前景、目标、价值的诠释者,我们更多地被看作喜好表现的哗众取宠者。”
一名被访者对营销传播的理念和方法表示了怀疑:“那些从事这一行当的人员总是将自己孤立于组织之外,这就是为什么营销部门在很多公司名声不好的原因。‘为传播而传播’是对时间和金钱的浪费。”
“很多牢骚是发自内心的”, Cognos全球市场部高级副总裁戴夫・莱弗蒂评价道。Cognos是一家从事企业智能化软件开发的公司。他说有太多的营销部门将其销售努力孤立化,对邮寄广告和网络广告的回报分析乐此不疲,而忽视了市场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对产品销售的促进作用。
营销传播将终结?
更多的被访者反对赫林顿的预测,他们认为,营销传播的观念正逐渐深入人心,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代表公司形象的传播者。他们对上述趋势会导致营销传播部门从组织中消失的论点进行了驳斥,称事实恰恰相反,该部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一位被访者这样解释他的观点:“我支持杰夫所讲的营销传播构成整个组织职能的说法,理由是组织应注重在其与外部环境相邻的每个点上推广其品牌。然而以我28年从事营销工作的经验来看,上述功能只有在营销传播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且强大的单元的情形下才能够实现。”
另一位被访者认为个体责任的确认是使营销传播成为独立单元的原因:“无论市场营销成功与否,公司需要将其职责在一定范围内加以限定,一旦出现推广失效的情形,相关人员将受到惩罚。”
问卷中还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你认为与10年前相比,营销传播的作用是降低了还是增加了?”69%的被访者回答“明显增加”或“略有增加”,仅有11%的被访者认为“略有下降”或“明显下降”。
除此之外,企业高管们还被问及“如果现在允许你做个人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选择,你会选择营销传播的工作吗?”44%的人表示“会”,18%的人回答“不会”,还有37%的人表示“可能会”。
一些常规问题也被设计在调查问卷中,如财务预算。统计结果显示,商品展示会占据了营销开支排行榜的首位,其支出占全部市场预算的18.6%。贸易出版物广告以13.8%的份额紧随其后。位列第三的是电视/广播/互联网广告,份额达13.5%,其中包括企业自有网站的维护和在线广告费用。
“互联网和其他数字媒体取代传统媒介成为主流传播渠道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基恩说,“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CMO顾问委员会的调查
“营销传播价值评估”――这项由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的CMO顾问委员会主持的在线调查,似乎是在责备那些不注重对市场营销活动进行效果评估的企业。调查显示,即便在这个投资回报率至上的年代,仍有超过80%的被访者没有在其企业内部配备正规的营销效果评价系统(MPM)。
多诺万・尼尔-梅――CMO委员会执行董事,是MPM的坚定支持者。作为一家消费者包装货物公司前市场总监,尼尔-梅称消费包装品制造业(CPG)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品牌认知度,“他们需要将商品移出货架”,尼尔-梅说。
MPM可以帮助实现这个目标。调查显示,接近90%的被访者(大部分拥有副总裁及以上职衔)相信MPM的价值,并认为营销效果评价对于科技公司的应用价值尤其显著。研究表明,那些在管理体系中引入了MPM的企业拥有多方面的优势:管理者对市场营销效果的长期、高水平的评价和把握,在销售增长率、市场份额和赢利能力方面领先竞争者。
尽管MPM表现出多方面的优点,仍有大约70%的被访者表示,他们花在营销效果评价上的支出不足全部市场预算的2%。与此同时,将近60%的被访者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加大在投资回报率(ROI)计量工具方面的投入。
调查显示,消费者直邮、电子邮件、搜索引擎广告和电话销售被列为最易进行计量和评价的市场,相对难以评价的市场行为包括普通广告、间接促销和品牌推广。
莱弗蒂指出,仅针对个别方案所进行的绩效评价是短视的。MPM的价值在于从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来评价市场营销活动的贡献度。
“无论源自特定市场活动的竞争优势,还是网站点击率,这些都不是CEO们关注的对象”莱弗蒂说,“谁会在乎这些?他们感兴趣的是你怎样把营销做成引领整个企业发展进步的引擎。如果有一天CEO们发现人们不再关注他们,营销渠道不断萎缩,未来三到六个月内销售额将下降――你就要当心了。”
我在这里所说的“微传播平台”主要是指:微薄、电商博客(淘宝江湖)、电商BBS(论坛、帮派)等一类的社交网络。以一对一直接沟通为主要形式,强调充分沟通、广泛分享、即时互动(参与、制造分享)和自由交流的这类高度互动性新兴传播平台。正是由于这些独特的平台属性,与传统传播平台相比,“微传播平台”最根本的不同在于:传播内容是以参与者兴趣爱好的趋势分布特征为导向,而不是受某些记者、编导、策划、传播工作人员等相关工作人员的引导(或将这些人的影响大大弱化)。
从“微传播平台”的特定属性出发,理出她和企业营销目标体系的交集,就是这类平台对于一个特定企业在特定营销阶段的作用和价值了。
站在企业间营销目标普遍特征的角度,我们可以分析出作为拥有上述特定属性的微传播平台,对企业营销来讲,应该具备如下作用和价值:
一、市场调研的工具和平台。既然传播内容是以参与者兴趣爱好趋势分布为导向、强调沟通和交流,自然这里就是企业了解消费者真实兴趣的最佳平台之一。
二、提高消费体验水平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很方便的给予消费者商品(服务)本身所不能提供的认知、情感甚至是行为的体验,从而完善或提升消费者的整个消费体验过程。
三、和消费者保持沟通、维系情感的平台。当在这类平台进行的活动完全独立于日常销售而进行时,她所形成的就是和消费者交流以及为消费者之间创造交流机会的平台,因为交流使双方情感得以保持和巩固。
四、培育潜在顾客的温床。潜在顾客可能暂时因为某些原因还无法和企业实现交易,但企业却可以通过这类平台与潜在顾客建立一种跨越产品(服务)的联系(广泛分享效应),因为潜在顾客在这里找到了他们的兴趣,得到了情感或认知的满足。
五、提高受众对企业的认知,同时在认知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扩大企业知名度,提升企业美誉度和影响力;广泛分享、制造新闻点等。
基于以上“微传播平台”对企业营销工作的价值分析,在运用这些平台时有如下方法供参考:
市场调研:1、围绕一些社会、娱乐、体育、文艺等焦点或明感话题设计一些供受众讨论的栏目,让受众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分享、讨论,企业再以栏目主持的身份不时的将受众的观点总结、分析、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引导讨论的方向、保持讨论的热度,从受众讨论的全程提炼出他们的需求、性格、价值观、生活方式以及个体基本特征等信息。2、从正在进行的促销活动出发,纵向或横向的设计一些与其相关的话题,引导顾客展开讨论,获取围绕需求的各种顾客特征,同时监查促销活动的效果情况;例:参与讨论的人很少,就是对促销主题吸引力的预警。
传播形式的设计:因为“微传播平台”的宣传是一对一的,因此企业如果想利用这类平台进行活动传播时,一方面要考虑借助一些“名”资源和“咆哮”资源组成自己的口碑传播“催化剂”,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各种行为刺激,激励受众积极转发,释放口碑的力量将自身炒热。但需要强调两点,“微传播平台”毕竟是以受众兴趣为导向,因此,即便是一次为促销活动而作的宣传工作,也不能将在传统传播平台上的内容机械的复制到这个平台,一定要对其进行“兴趣化”和“互动化”的改造才行,因为,即便是有各种优势资源,如果传播形式的本身对受众的兴趣不足(利益引导)或互动性不够,也是不能获得成功的,相反的却能是让企业更尴尬;另外,就是对受众要尽量进行“无意识”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刺激,将商业目的融入体验活动之中,充分调动受众的主观能动性。如:大家一起赢取幸运的机会、帮助好友赢得幸运、有奖参与等,总之你的形式一定是让受众感觉到他们如果参与就会有吸让他们得到对他们有吸引力的东西或得到一个赢取这样东西的机会。切记“吸引力”是形式设计的关键,企业需要在这一点上进行充分的论证。
传播内容的设计:既然“微传播平台”具备这样一些不同于传统平台的属性,企业不妨考虑在这个平台让受众更多的感受到你的另一面,如人性化、亲切感、活力、幽默、关怀、尊重等一切符合企业品牌价值且超越产品本身,又能充分调动受众情感、认知、行为等体验模块的那些方面,以迎合受众兴趣为先。尽量避免总是将其作为承担宣传任务(总是围绕产品打转)的普通平台,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浪费企业的传播资源。
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在亚马逊的各种微传播平台中所呈现的内容与形式特了点。其实这是企业拥有完全控制权的软传播平台,同时,企业也可以将在这类平台进行的活动作为新闻事件在传统媒体平台进的行各种形式的传播,塑造企业更加丰富和生动的形象;而传统平台也可以很自然的承担引导工作,让微平台自动分享传统平台的受众资源。
对微平台的管理。因为“微传播平台”的五大营销价值,所以决定了这个平台是企业三大部门的共有营销工具,同时对三大部门负责,即市场调研部门、品牌传播部门和营销中心。其主要职责包括:信息(含设计)、平台内容日常维护和平台功能管理。
与市场调研部门的工作衔接:按照市场调研部门的要求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配合其完成信息采集的工作。
网上的VANCL
有人说VAN代表先锋,C代表陈年,L包括雷军(原金山集团总裁,VANCL股东之一),凡客诚品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潮流,也是一种注定。由卓越网创始人陈年领导的核心团队,对网络营销以及中国互联网环境的准确把握和实际运作经验,创造了凡客B2C的电子商务奇迹。目前,凡客诚品包括电话销售的网络销售比重基本占据总销售95%以上,其中直接来自于网络下单的销售达40%。
VANCL打造的就是一种电子商务模式,如今它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服装网络直销商,主要为客户提供服装以及家居用品网购服务。打开VANCL的网站首页,几乎所有产品及折扣都被展示在消费者面前,位于网页中央的占据一半页面的图片优惠信息也特别冲击人的视觉,而相关产品礼包优惠装的展示则往往会让凡客的用户从单买一件转而选择优惠套装。
“货到付款真方便,发货速度很快,非常满意。希望能经常收到优惠的信息。”一位网友在VANCL官方网站上留言说。VANCL的网上销售,首先是向客户提供购物车服务,客户将特惠品和订购的商品放进购物车,然后进入结算页面,如果是新用户,会先提示注册,最后让用户选择送货和支付方式。“既然是电子商务,面对的是互联网上网人群,VANCL就以网民更熟悉、更易接受的方式去做推广和营销,所以取得快速成长是必然的。”VANCL官方表示。
VANCL网络营销透析
VANCL的创始人陈年曾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VANCL初期做了三件事―― 寻求众包、强化控制和量入为出。其中,寻求众包是要充分利用起网络的力量搭造有效的营销和推广渠道,量入为出则是指与大小网站通过分享销售收益,再反哺必要的广告投放。
VANCL有关人员告诉记者:“VANCL取得一定成绩的主要原因在于品牌形象、推广和销售方式更加契合了互联网生活。”总结起来,VANCL的网络营销技巧主要有四:一是门户广告。腾讯、新浪、搜狐、163等门户网站上的品牌宣传,使VANCL的网络媒体广告在投放深度、广度与准度上成为近几年来少有的成功典范。二是网盟推广。高额的销售佣金促使了众多个人网络站长兼职凡客诚品的推销员,大规模的网络联盟营销自然促进了VANCL品牌信息的传播向纵深发展。三是搜索引擎营销。记者在写稿时,用百度搜索了“凡客诚品”四个字,找到相关网页约为113000篇。四是论坛营销。网上主流社区、论坛和即时通信工具都实现了VANCL对重点目标人群的深度渗透。
“我感谢神明”,柏拉图经常说,“使我生而成为希腊人而非野蛮人,自由人而非奴隶,男人而非女人。尤其重要的是,我生逢苏格拉底时代。”
伟大的时代从来不缺乏不凡的人与事。央视招标这一如今国内营销传播领域内一年一度的大事件,其诞生与其说是当初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与广告部主任谭希松的灵光一动,不如说它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和产儿。
1993年的二三事
尽管央视招标正式拉开帷幕是在1994年11月,但为它准备萌动土壤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93年初甚至更早。这一年的3月,《东方时空》开播,中国电视新闻迎来了一场革命,1个月后,中央电视台广告部迎来了一位新当家――谭希松。
关于《东方时空》,圈内圈外的精英亦或平民已说了千言万语。它开启了一个意气风发、勇往直前的电视新闻年代,改变了老百姓早间从来不看电视的收视传统,它第一次让中央电视台白天广告产品的开发与经营不再成为难事,节目开播3个月后广告价位便随收视蹿升而水涨船高,节目制作花费与广告创收直接挂钩、节目广告收入的5‰作为广告部提成的运营机制既调动了所有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也为央视内部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的全面改革提供了绝好样板和浓厚氛围。
《东方时空》之于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甚至整个中国传媒的价值与意义,褒扬的话还可以说上万语千言。最重要的或许是,它幸运生逢于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既为它造就了骨骼与肌理,也为它准备了阳光和养分。东方风来满眼春,正是小平同志九二南巡的黄钟大吕之音,才迎来了举国上下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
当过兵、性格随和坦率的谭希松走马上任央视广告部主任时已过不惑之年,虽有长期机关工作的行政历练与节目交流工作的商业积累,到岗之前,她在服从组织安排的同时还是为自己一片“昏暗”的前途大哭了一场。这既有对广告经营管理工作不熟悉而产生的不安,也有肩上担负着中央电视台全年总支出96%任务的恐惧,还要准备抵挡不时来袭的糖衣炮弹,小心翼翼绕过别人设置的机关。
幸好,她躬逢全民热情高涨、思想解放的盛世,碰上了央视锐意进取的年代,恰与《东方时空》不期而遇。她上任伊始,便给了《东方时空》这一生机盎然的央视试验田以广告部可以垫款两个月作为节目运营经费的优惠政策,她可能依稀在《东方时空》身上看到了央视广告经营的方向与未来。她初来乍到,没有所谓的“铁杆”广告公司需要照顾,不需要机动的1分钟黄金广告时间来行使作为广告部主任的特权,她一视同仁,相信规范透明管理的力量,她或许骨子里就是个市场经济机制的拥趸。
计划与市场
1993年前央视黄金时段与非黄金时段的广告价格大致相同,显然,这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思维遗迹。人们或许没有这个必要来估量这两者之间的巨大不同,亦或压根就不知道它们之间的价值有什么不同。然而,市场最机灵,也最聪明。价格体系不合理的最直接反应是黄金时间广告的供不应求和非黄金时间广告的乏人问津。也正是对黄金广告时间需求急剧增加的1993年底,后来成为央视招标主要标的的13个“5秒标版广告”迎来了它的第一次胎动。
拍板从1994年起开始在《新闻联播》与《天气预报》之间增加30秒广告时间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承受怎样的压力,这只有时任中央电视台台长的杨伟光自己知道。现在见诸报端的,是当年广电部部长艾知生曾打电话向杨伟光询问过这一史无先例的惊人之举。还好,思想大解放的全民氛围给了媒体经营以空间,1994年4月1日之后,《新闻联播》与《天气预报》之间的广告时长很快扩展到了60秒。
招标这一动议和标王这一称谓究竟是怎样出炉的,现在看来仍是意味深长的,而以市场为中心高效率地配置资源则是解决媒介黄金广告时间供不应求的根本出路和历史必然。一个说法是,1994年底有190多家广告主争抢《新闻联播》与《天气预报》之间13条5秒的广告时间,摆不平这一巨大供需矛盾的谭希松与杨伟光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地想到了引入招标机制,而标王这一称谓则是谭希松在当年招标现场画满“正”字的小黑板前盘点招标战果时灵机一动的即兴之语:“本届‘标王’是孔府宴!”这一天是1994年11月8日,地点在央视大楼三层食堂。英雄不问出处的孔府宴以3079万元成为央视招标的第一届标王,成了全国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
一个全新的营销传播时代开始了,孔府宴创造了历史。
青铜时代
其实,孔府宴酒成为央视标王之前并非像某位知名财经作家描述的那样名不见经传。它与“老乡”孔府家酒之间的恩怨情仇在招标之前早已在央视上演。《新闻联播》与《天气预报》之间的广告黄金时段是这对欢喜冤家逐鹿鏖战的沙场。起初,掏出200万元到央视打广告的孔府宴酒曾引起所在县城的一番热议,200万元能盖多少房子、修多少马路老百姓大概心中有数,花这么多真金白银购买看不见、摸不着的电视广告是否真能物有所值恐怕谁都没底,然而孔府宴当年效益翻番的事实最终让所有人都闭了嘴。对于拿下首届央视标王,尝到甜头的孔府宴似乎比孔府家准备得更充分,也更志在必得。
在几年的艰辛发展中,电子杂志从一开始被市场所否定的内容付费走向以发行量来形成广告吸引的盈利模式转变,逐渐完善了其作为新兴广告媒介的独特营销优势。
电子杂志以音画互动方式的全新数字内容和表现形式,强调视觉冲击的慢餐阅读方式,图片、文字、视频、音频、动画互动游戏、调查等等各种元素做了一个完美组合,成为一种颠覆阅读习惯的新生力量。电子杂志的风靡形成的用户规模已经为其带来了极高的发行,如ZCOM有380万用户,网站独立IP网站200万,仅杂志PV能达到200万。ZCOM平台目前分九大类等900个杂志,单本单期发行量超过100万,累计发行超过两亿次。在电子杂志里无论是视频广告还是互动广告游戏地方、调查在电子杂志里都可以实现。电子杂志也由此形成独特的营销特征。下面简要从电子杂志的特点出发,分析电子杂志营销的几种策略,以期为企业的电子杂志营销广告的投放提供参考。
一、心境接受策略
由于人们阅读习惯的原因,读者在阅读报纸和阅读杂志之间的心态是有差别的,阅读报纸更多的是获取信息,阅读杂志更趋向于休闲性。人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阅读一份自己喜欢的杂志。
随着网络的不断深化,互联网突破了带宽的网速瓶颈,电子杂志也更具杂志特征。电子杂志采用的是下载的方式,这就方便了读者阅读的随意性,同时,各大电子杂志网站还设计出响应的下载软件解决网络传输的速度问题。如ZCOM网的ZCOM本身是有一款下载工具,具有强大的功能,登陆该网站可以实现多线速下载,根本上突破网速障碍。
这样,电子杂志丰富的展示空间和展示形式得以体现出来。无论是视频、音频、动画、游戏包括各种方式都可以在电子杂志中找到最好的位置。有的电子杂志最大的广告承载空间可以达到50兆。
这种网速瓶颈的突破和多种方式的融合体现充分迎合了网络人群的休闲阅读心境,使得读者得以在自由的时间内以一种主动阅读的心态接触电子杂志的广告,由此,企业采用电子杂志营销则可以更好地达成企业理念、产品属性与目标顾客认知态度的契合。
根据广告研究的详尽可能性模型,在电子杂志这一媒介所创设的受众接受广告的途径中,受众以主动接受为主,容易受广告影响。在广告内容的设计和制作上,需要注重广告风格、广告意境与杂志总体风格的吻合,这样才能使读者对广告的产品产生良好的印象。在风格比较高雅的电子杂志上投放企业的形象广告,对扩大企业认知度,提升品牌形象有很大的效用。
二、分众传播策略
ZCOM网的电子杂志制作之前,就通过对用户的下载行为、对页面的停留时间、关注内容等等多种行为进行分析,得出他的性别、年龄、地域包括爱好习惯。由此而形成了其分众策略。众所周知的是,杂志由于其自身的定位,往往针对的人群更为固定,广告投放也更为精准。根据接触点管理的原则,电子杂志营销需要利用杂志的分众化传播进行市场细分和有效投放。
2005年1月,定位于高端休闲白领,以女性、摄影、美食、影视、音乐五个部分构成的《POCO ZINE》杂志首次发行,当月的订阅量超过100万。由于杂志定位精准,加上发行量也能迅速跟进,在第二期杂志上,美宝莲就投放了10万元广告。
此后POCO进一步推出以专业摄影为主线的知识性杂志《Interphoto印象》,以及以美食为号召的《Taste味觉》。这些杂志的推出,使特定的广告能有效传播到特定的人群那里,读者对广告的认知率非常高,同时,杂志市场表现颇为不俗,广告投放也不断增多。目前《POCO ZINE》的单月发行量为610万,《印象》为320万,《味觉》的订阅量也超过了130万。
分众传播策略目前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营销届的关注。善用接触点管理原则,利用电子杂志的分众化传播特点,使用分众传播策略,是企业营销传播资源整合的效果。而电子杂志由于其风格定位上对特定人群已经做出细分,因此,企业利用电子杂志营销将更理性地保证广告投放的有效性。长期耕耘,对品牌偏好、品牌美誉的积累也非常有效。
三、互动沟通策略
电子杂志除了其以动态效果为主导的展示效果之外,可以实现网友和用户之间的互动,在阅读里可以直接插入游戏,并且可以让用户做一些娱乐,包括可以做一些交互性的广告。网络的互动性特征在电子杂志这一媒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是电子杂志营销的另一大亮点。
某国际日用品巨头一次性向阳光导航采购近千万张的阳光卡(阅读账号),在销售自身产品的同时,将这些阳光卡作为赠品送给销费者,由于这些阅读卡对消费者很实用,不少消费者为了获得阅读卡而购买了该日用品。
另外,消费者获得阳光卡后,上网下载了阳光导航为该企业定制的阅读器,这家日用品巨头通过网络直接接触到了上百万的最终消费者,这家日用品巨头不但获得了用户的数据,还多了一个直接在网上接触消费者的渠道。
企业运动电子杂志的互动性特征,在营销上使用互动沟通策略,还可以自行制作和传播企业电子杂志。企业电子杂志用多媒体的形式,融合视频,数码相片,卡通动画,音乐,制作成电子阅读物形式。在电脑中打开电子杂志,可通过上面的按钮控制翻页,音量大小,点击链接可进入相关网站。和传统的杂志及平面媒体比,企业电子杂志具有覆盖面广,读者细分准确,拥有庞大的读者数据库及精准的后台数据分析系统等优势。
企业命名方式与简称方式是相对应的。迄今为止,企业命名及简称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A型,以字号为核心,附加其它词汇构成企业全称。企业以其字号为其简称。如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简称“可口可乐”,北京同仁堂制药厂简称“同仁堂”。这种简称的特色是,能够很容易地保留全称在命名上的独特优势。简称与全称在命名上几乎没有信息差异,可谓是全称的一种“高保真”形式。B型,企业没有字号,只好把几个一般性的词汇复合起来,构成企业的全称。由于在企业全称中没有一个词为企业所独自享有,所以简称不能采取保留字号的办法,只能将企业全称的主要字词或字母挑选出来,加以排列组合。如鞍山钢铁公司简称“鞍钢”,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简称IBM。
A型与B型简称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⒈就结构而言,A型和B型差异明显。A型简称不仅与全称能够在命名特色上保持一致,而且以保留全称中个性很强的字号而颇具个性。由于在B型全称中没有独具个性的字号,所以取每一个词的第一个字或字母,按全称顺序排列,以此来构造一个新词,为其独有。这种简称方式试图通过有代表性的字或字母的重新组合,寻找新的名称特征。
⒉就历史和现状而言,A型和B型各有特色。由于字号的个性突出,所以A型命名方式一直是企业命名的主流方式。A型命名的公司贯穿企业历史的始终,并具有永恒的前途。以B型命名和简称的公司主要有两类:一是很久以前创立的的公司多以此方式命名。如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等。B型方式曾经是在过去企业传播不发达、品牌意义不突出的时代流行的命名方式。二是政府控股或独资企业。如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等。这类企业数量少,规模大,影响广,行业地位鹤立鸡群,其命名具有国家或地区的代表性。一般企业以B型方式命名不合适。 ⒊就数量而言,A型公司比B型公司多得多。美国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公司根据全球2700家大公司在1995年5月31日市值排列千家排行座次,其中在前50位的企业中,只有7家以B型方式命名并简称,其余43家属于A型命名和简称方式。43∶7这个比例很能说明A、B型两种命名和简称方式在命名中的地位。近几十年来,新企业不断涌现,并且多以A型方式命名和简称。如在计算机行业,Apple(苹果)、Intel(英特尔)、富士通等。虽然世界级的大公司IBM和NEC仍然保留原有的旧名称,但是,这两家公司都通过简称这样一种方式,充分地弥补了各自全称特色不够鲜明的缺陷。IBM和NEC公司通过对其简称进行法律注册,进一步保护了命名简称的的个性优势。由此看来,在企业全称和简称中追求特色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点上,A型比B型具有更多的优势。 企业名称简化的主要原则
企业名称简化,就象临摹作品。简称和全称,如蓝本和模本一样,要求基本一致。虽然企业简称和全称绝对的一致是不可能的,但必须尽量维持这种一致,否则就会出现明显的出入,无意中为传播设置障碍。以下所谈企业名称简化的原则主要是针对B型的,因为A型命名只需保留字号即可,一般不会有传播障碍,除非企业的字号本身有传播障碍。
一、“不失真”,这是企业简称的首要原则。从企业全称到简称,要求不能失真,或者说,要尽量降低信息失真的程度。简称必须让人很容易地联想到其所指与全称一致。如果不能这样,势必引起混乱,增加公众认知、记忆的难度。为了不失真,必须在简称中保留企业的字号。若没有字号,那么需要一个含义明确的联合词组,如“中国电信”,可千万别简称为“中电”或“中信”,那样的话,恐怕就不能不失真了。因为没有人会知道“中电”是“中国电信”还是“中国电业”,也同样不会知道“中信”是“中国电信”还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为了在企业传播中避免名称信息失真,必须防止将企业全称过分简化。云南内燃机厂简称“云内”,营口冷冻箱厂简称“营冷”。这类简称使人联想到文章中的“临时简称”。在文章中,为了行文方便,往往在一个全称之后,附加“下文简称××”的注解。这种临时简称可以过分简化,因为在同一文章中,不可能脱离与全称的关系,并且这个简称只能在本文章中使用,超出本文范围,一般不用,因为即便用了,也不会有太多的人能理解——没有传播效果。企业简称能否也这样具有临时性呢?不能。企业简称是对其全称的简化,必须具有稳定的形态,并且能够独立广泛地使用,因为在企业传播的信息中,企业的全称和简称几乎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唯一不变的信息。为了适应传播的需要,企业必须找到一个能够普遍使用和长期使用的简称。“云内”、“营冷”这样的企业简称不能广泛使用,根据在于其过分简化,几乎失去了全称的所有内涵。企业简称必须是适度的,以便简称能够暗示全称更多的信息内涵,否则简称就是失败的。企业简称至少要在字面意思上保持与全称的相近,以适应公众顾名思义的思维习惯。过分的简化会使简称含义极度抽象,难以建立与全称的含义联系。美国联邦捷运公司(Federal Express)简称FedEx,而不是FE,所以应该在极端简称和全称之间把握一个合适的度,使简称能暗示其与全称的联系。
虽然简化是企业简称的主要特征之一,但是如果由于简化,而使含义容易得到曲解,就必须注意简化的方式和程度。因为简称是为企业营销传播服务的。有利于传播,是对企业简称衡量的标准。如果全称简化出现失误,全称与简称的关系不同一,传播肯定会有麻烦。如果按照一般的简化方式,简称含义不失真不可能时,怎么办?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全称放弃。站在全称与简称相互兼顾的角度,启用新的名称并简称。这样做的代价是相当大的,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的。这时候最需要的恐怕是痛下决心,否则,后患无穷。
二、含义明了。对于企业全称而言,含义明了并不难。因为一般在全称中都有国家或地区名称、行业名称和企业性质名称等内容,往往有足够的词汇表达企业的主要内容,所以根据企业全称了解一个公司的主要内容并不难。但是根据简称来了解公司,就不容易了。因为简称文字少,信息含量也小,并且还可能使用不太习惯的构词方式。对于作为传播者的企业而言,简称的含义明了不成问题,因为传播者必须在传播以前明白传播的内容及其意义。但是,对于作为接受者的公众来说,简称的含义明了却常常很成问题,尤其是在企业全称的知名度比较低的情况下。让受众理解由全称到简称容易,可是从简称到全称就不太容易了。简称的字词虽然来自全称,可是由于其结构改变,而使得其构成的词汇含义也变了。为了适应传播需要,全称和简称的关系必须是双向的,即从全称到简称,从简称到全称,必须是在发音、字型和含义等方面的联系比较明显。只有这样,才会使简称便于传达,又便于接受。因为既简化了形式,又较好地保留了全称的内涵。
为了简称含义明了,不一定要保留很多的字词或字母。含义模糊也不一定是因为字词或字母太少。关键是要保留能体现企业特点的关键词汇。如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习惯上被称为“三菱电机”。如果继续简化,也可以简称为“三菱”,但是决不能简称“三电”。虽然“三菱”没有比“三电”多一个字,但是“三菱”的含义相对具体和确定,而“三电”的含义却不够明朗。
企业简称含义明了的前提是简称在含义上与全称保持一致。如果简称含义失真,即使含义明了也无济于事。含义明了主要是针对简称过于抽象,难以捉摸而言的。象IBM这样的简称就容易出现含义不够明了的问题。猜不透含义的几个字母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词,除了字母组合的造型和读音之外,人们难以从IBM本身直观更多的内容。如此抽象的信息是不利于感知和记忆的。如果认为改掉全称对于传播代价太大,也可以继续使用。但是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暗示企业简称的含义,并且突出简称作为品牌的形象。如在大量的媒体传播中将企业全称和简称放在一起,使公众在注视、聆听全称的同时,对简称也有感知印象。如此久而久之,企业简称也就可以拥有比较明确、容易理解的含义了。这对于企业对外传播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在此必须明白,企业全称的使用,既是为了让受众更广泛深入地了解企业,也是为了暗示简称的内涵,而不是让简称成为全称的注脚,丧失其独立性。
三、易于传播。从传播的角度讲,企业简称本身必须在形式上更有利于传达和接受。企业简称是否易于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全称。因为名称简化的方式与全称的结构有着必然的联系,即有什么样的全称结构,就有什么样的简称方式。这样就必须考虑传播的要求,同时确定企业的全称和简称,即将企业全称和简称放在一起考虑,而不是先有全称,再考虑简称。不管简称是否合适,借助其与全称的先天联系而无条件地使用是不明智的。如果企业简称不合适,企业全称也应弃而不用,应该重新命名并简化。因为适合的简称在传播中的优势是不能不利用的,尤其是在语言传播中。
企业简称易于传播的要求表现如下:⒈说起来顺口;⒉写起来顺手;⒊看上去美观;⒋听起来悦耳;⒌含义独具个性,特征鲜明、突出。这几个方面的要求是针对传播过程的传达、理解和接受诸环节而言的,其中公众接受尤其不容忽视。从企业经营的功利角度说,企业传播的最重要一环是传播效果,所以企业简称必须从造型、发音、含义等方面符合传播的基本要求。反之,企业简称过分简化,或使受众联想到肮脏的、不吉祥的、庸俗的、无聊的东西,都是不利于传播的。这样的企业简称对于传播往往弊大于利,最好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