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8 15:33: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第1篇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法

任何的文本都是由语言组成的,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又叫做语境。这种情境不是语言的简单罗列和组合,而是融入了作者主体感受的语言相互之间的碰撞与交融所形成的一种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总而言之,语文情境教学法就是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对文章所描述的场景有最直接的视觉刺激,同时加上语言、动作、人物表情等元素的融入,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对文章表达的情感有一个感同身受的体验。

二、中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应用的现状

1.概念缺失

中学语文教师对情境教学的概念、知识存在着缺失的现状。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一半左右的语文教师对情境教学的概念表示一般了解,对情境创设的虚实性这一问题上也存在疑惑;对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理论根基方面,提到李吉林情境教学和孔子启发诱导教学的居多,而对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知之甚少,也更谈不上一些人文社科新理论;在运用方面,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语文教师表示情境教学的课运用频率一般、偶尔。许多老师认为,情境教学不易实施于课堂是因为情境的导入有一定困难,学生也不好理解情境,有些情境的创设导致了课堂气氛不好控制。

2.情境教学应用较少且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一切以抓紧知识讲述和练习为主,以提高学生卷面成绩为目标,导致情境教学法被应用得非常少。情境的创设、学生的课下准备以及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演指导等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基于这一点,很多教师不愿意采用情境教学法。同时,由于情境教学法最主要的作用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文章和作者情怀的深入理解,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相对于考试来说,效果可能不如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记忆,因此,教师不愿意花费大量精力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导致目前初中语文的情境教学只是通过多媒体以影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或者是简单的情景对话式。

三、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法的教学意义

1.利用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相应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出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融入学习内容中,通过形象的实物、教具等辅助教学用具,能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受到教学内容的情绪感染而与作者或作者所描绘的人物、事物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处于主动思维的状态中,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理解与运用知识。

3.通过创设情境来促进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具、语言、多媒体、图片等为学生创设出与内容相符的情境,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大大促进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接受能力的目的。

四、建议

首先,教师应该在教学理念上,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同时应该深刻认识到情境教学法的意义,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以及合理的运用,这样才能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

情境教学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深入地研究情境教学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苏英.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1(15):60-61.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音乐;多媒体;生活;表演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97-01

情境教学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入情入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共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的同时,促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塑造健全的人格。初中语文的每篇课文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感情、生活气息、人物性格,有利于创设出生动而形象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感受与领悟语文知识。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情感体验、美感等方面摆放在教学应有的位置上,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创设相应具体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课堂中的各种教学积极因素,高效地、愉悦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利用优美的音乐渲染情境

实际上,文学与音乐同作为情感的艺术,实有其相通之处,若能在导入新课或朗读时,配上一段适宜的音乐作为背景,无疑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静态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去体会文本。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吻合文本情感基调的音乐情境,让音乐抒情,渲染情境,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触动学生的想象,让文本的意境在音乐中得到升华。如《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中,其难点就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寥寥数语中,体味游子的孤苦离情。由于中国的传统音乐与古典诗词尤为契合,因此,我就给学生播放古筝选曲中的《秋日情思》,在凄凉婉转的音乐中,我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去想象作者伫立在清澈的溪水之畔,残阳如血,满目秋色,一股人生命运的苍凉之感不禁涌上心头……从学生沉醉而凝重的表情可知,音乐已凭其独特的感染力使课堂盈满了悲思愁绪的气氛,使学生自然体会诗句的妙处,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情境

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便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视频展示创设形象情境,不但课文内容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具有较强的可调控性、可复现性和可重复利用性。如学习有关自然景物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具体景观,这样可让学生更易理解其具体特征。如学习《三峡》时,我们用多媒体播放《三峡风光》,再现山峰的高峻,碧水的清澈,江流的汹涌湍急,等等。这样的情境便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再结合背景资料,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让学生创造性地描述三峡四季的景象,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水之情。

三、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情境

语文大多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尽显人生百态,可谓语文处处含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生活资源,以学生的生活认知为出发点,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情境,以启发学生的自我情感认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情境,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根据语文知识思考生活,并学会将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如在《最苦与最乐》的教学中,若以文论文,学生仅会单纯地记住负责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却不懂得反思生活中的责任问题。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与责任相关的生活体验,我就先举例讲述生活中的责任,如借同学钱后还钱的责任、受人恩惠后感恩的责任、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完成父母托付的责任等,然后再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生活中的负责之苦、尽责之乐,而学生也在不断的诉说与回味中,自觉地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文中所传达的“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的主题,从而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现实理解,又树立了正确的“责任观”。

四、利用角色表演体会情境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境教学 现状 策略

如果将 15 克食盐放在你面前,你一定会觉得难以下咽,如果将 15 克食盐放入美味的汤中,你便会觉得非常美妙。盐需要溶解才能吸收,这个道理很简单,知识就像是食盐,需要融入到情境之中才能有效吸收,才能被学生理解并掌握。

一、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现状

1.为“情境”而“情境”,扰乱了文本内容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开拓进取,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例如,讲故事、演讲、知识竞赛、辩论、小品等形式。广大的语文教师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情境教学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就初中语文而言,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采用情境教学模式

2.随“意愿”设“情境”,偏离了文本中心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必须引入情境,增加文章的美感和说服力,然而如果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引入情境,那么势必或降低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随意创设情境,把一些很难用情境表现的形式,人为地强行使用情境,导致学生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情境之上,完全忘记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强调“境”而忽视“情”,曲解了文本情感

在情境阅读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注重了文本内容本身而忽视了文本所传达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初中语文教学,强调情境结合,在学习作者创作意境的过程中,在情感上予以升华。例如,在学习课文《白毛女》的时候,有的教师在情境设置上下了很大的工夫,用了很长时间叙述白毛女的居住条件、穿着等等,并且面带微笑地讲述这一切。文章讲完了,但是没有表现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在这样一个旧社会,完全能把一个人变成鬼的现实,是对旧社会、地主的大力抨击。结果由于教师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了“境”上,从而忽视了“情”,从而曲解了文本情感。

二、创建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策略

1.利用表演创造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表演情境有时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艺术的手段再现了课文描写的情境,说得更确切一些,是把作家创作时脑海和心灵所经历的那些情境,用艺术的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尽管是模拟的、仿真的,但神韵却相似,同样给学生以真切感。通过情境,学生仿佛真的进入了课文描写的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境中;而课本中的语言无论是词、句、修辞手法,还是篇章结构一系列的语文基础知识都整体地、相互联系地镶嵌在这个情境中。这是语言的理解,语感的领悟,也是人文精神的熏陶。艺术走进语文教学,让同学们具体地感受到美——艺术的美和课本本身内涵的美,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符号式的语文教学,在艺术的典型化的展示中,使模拟课文的情境,罩上了审美的光环。

2.通过示范创造教学情境

示范是以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使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能较大地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培养创造能力。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模仿、创造活动,能使学生的注意、观察、想象、思维等智力、实践能力得到较大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认真做好示范,多为学生创造练习的机会,学生是教学的“被组织者”,是学习的主体。模仿要有目的,掌握活动的方法,勇于创造和实践。教师示范可以是语言,可以是形体动作,也可以应用图片、图表、影像等。如在讲授《藏羚羊》一课时,应用直观教具引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动机,用展示实物和观看视频方式了解藏羚羊,学生跃跃欲试。对于教学难点,教师可通过启发,应用所学的知识,超越课本设计多种不同的接纳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发挥创造思维能力。

3.通过问题创造教学情境

对学生来说,问题情境是产生的,而对教师来说,是由教师自身创设的。教师可以运用多种问题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事实,从而起到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功能。问答型问题情境是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由教师或者学生直接提出,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这些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现型问题情境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发现问题、发现知识,通过比较来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的过程。研究型问题情境是教师引导学生以研究探讨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研究型问题情境的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类型。具体可做如下设计: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归纳问题—转换问题—探究新问题—归纳新问题—问题小结。

4.利用多媒体塑造意境

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向学生提供多种形式,功能多样的材料,利用形象生动的动画,悦耳的背景音乐,使学生进入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之中,从而为课堂营造一种充满意境的学习气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笔者以为动画、音乐使学生荡起思维的火花,拨动心弦,从而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有些文章,只从字面理解会很抽象,比如描述一些自然问题或者科技问题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将图片展示给同学们,便可以形成很直观的认识。很多文章,例如唐诗宋词,不同诗歌的风格对“月”有很多种不同的意象理解,比如“月”可以表达时光如水,边塞诗表达苍茫悲凉,这些课文如果有效利用多媒体中专业人员完成的朗读,会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情感,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以及准确,传神的感情基调,无论是缅怀追忆的,还是快乐明朗的;无论是平缓抒情的,还是慷慨激昂的,都很到位,同时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的手段一起参与,塑造意境,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基调,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把握全文。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情境创设,为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合作与良好互动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俗言道:“行者常至,为者常成!”笔者相信只要广大语文教师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活语文课堂,就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效地学习,就能更好地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从而赋予语文课堂真正的开放性。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生 语文教学 情境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1-01

初中语文情景教学方法的融入是当前新课改取得的重要进步之一,情景教学能够更加深入、透彻的将教学知识点及情感、价值观等进行融入,让学生们主动吸收、积极参与。也是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发育的重要环节,进一步促进了教学质量,达到了教学目的。

1. 当前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1.1情景教学位置扭曲,教学目标变为“情境”,教学内容受到影响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大部分语文老师已经开始尝试着抛开传统束缚,变换着多样的教学方式,将情景教学引进课堂,如开展故事会、演讲会、辩论赛、情景小品表演等,情景教学得到了广大老师的积极响应。但是,当前对于初中后的语文教学内容来说,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并适合采用情景教学法,如关于初中语文里的《石拱桥》中,如果采用情景教学就变得复杂、累赘、多余了,反而是以简单的图片、文字说明更加能够让学生容易接受。

经过大量初中学校的调研发展,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发现,很多语文老师常常为了课堂的空间效果,生硬的将一些无用的图片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为了情景而情景,让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教学目的相偏离,学习效果难以提升,变得画蛇添足。

1.2老师根据自身意愿设置情境,导致教学内容偏离

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情景的引入以达到增强知识内容的说服力与生动性。但是,当前发现很多老师教学时,将所有的教学知识点全部都加入情景引入元素,使得教学没有重点,教学质量逐渐下滑。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老师对情景的随意设定,将难以表现的情景生硬的运用,导致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注意力偏向情景而忽视情景背后的教学内容。

1.3情景教学中,过于强调“境”忽略“情”,使得文本的情感被曲解

在进行语文阅读时,使用情境教学方式,语文老师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对教学内容的本身过于强调,忽略了对其情感取向,价值态度的传达,使得学生对文章的情感理解出现偏差,甚至误解。语文教学对情与境的平衡结合是很重要的,有助于对文章作者的创作意境及情感表达的理解与消化。如《白毛女》一文,在学习过程中,部分老师在情境上花足了时间与精力,根据白毛女的着装、居住环境等进行重点讲解,在对全文解说完后,学生都很难抓住文章的中心,很难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与感受这样的旧社会,这样一个人吃人的社会,以及人们对地主的愤恨之情。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情境的过度把握,对情感的强调不足。

2. 语文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

2.1情境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升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对初次接收到的新鲜事物都会充满了好奇,这是其本性,也是学习动力的一部分,更是情景教学切入的重要契机。进行语文课题教学时,老师对创设的情景需要引导学生提出他们的疑问或者代替他们提出疑问,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及积极地思考,让教学过程变得更为主动,提升教学质量。用有意思的情景及问题吸引学生,引发其兴趣,让他们乐于学习,想尽办法去解决问题得到答案,有利于学生自我思索,产生灵感。

2.2情景教学注意师生平等的关系,增强互动

在进行情景教学中,需要创建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气氛,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使得学生在体验情景的时候是处于自愿,愿意接受,还能够在学习中碰撞出激情。以前的师生关系,主要以老师为主,需要尊师重道,有一定的上下级的意味。然而,相比之前,现在的师生关系更加强调朋友关系、伙伴关系,老师不仅仅是学生的长辈,更是其值得信赖的朋友与亲人。对现代老师的要求是,将学生当作自己孩子,全身心为其服务,充分了解其需要,针对个体进行因材施教。情景课题教学时,老师需要做到: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重视学生感情变化,关心学生生活,树立学生学习楷模,对学生保持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快乐地互动等。

2.3情境教学时保持良好交流合作氛围

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摒弃以前传统的僵化式教学,如“满堂灌”等,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情景创设,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进交流、合作、补充以及帮助。让课堂变得更加积极与主动,学习氛围浓厚。常见的情景创设方式有:主题演讲、辩论赛、小品、相声、分组讨论等,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合作、互相团结。

2.4情景教学时挖掘学生探究能力及潜力

语文情景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挖掘其潜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让其求知欲不断扩大,还能够开发其探索能力及批判意识。疑问作为争论的出发点、导火线,有了困惑,并进行独立思考,最终坚持己见,敢于争辩。老师此时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其相互争论、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与探究能力,最终使其人格得以完善。

第5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

什么是情境教学法呢?情境教学法事实上是教师通过自身的实际经历或者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课本进行有目的、有效率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将学习知识的过程通过情境再现或者情境表演展现出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做到师生互动,从而让学生感觉到在语文课堂上不但没有丝毫压力,而且还会有一种轻松感。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更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学科,同时也是充满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学科,它既对历史有传承与总结,也对当今起到启发和教化作用,所以想要了解中华文化就要从学习语文开始,而语文的教育发展也是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通过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见识,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语文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应该寓情于景,引领学生主动去探索或合作探究语文世界的奥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在课外,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任务,要求他们进行知识的预习演练,让他们按照自身的理解,把课本上所描绘的画面进行现实化,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深入研究探讨,从而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讨,形成不一样的思想意志,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现状

1.只为教学结果,情境创设过于牵强

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只是单纯为了大纲的要求而在课堂上加入情境教学法,不是因为情境教学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去运用,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是一味追求与时代接轨,盲目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其次,在利用情境教学时没有很好地结合课本知识创设场景引导学生。创设的场景偏离课本中心,情境设计过于简单或者随意,只要是语文知识教学就用情境教学法,根本不考虑这种知识用情境教学法究竟合不合适,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谓的情境教学法,只是一个面子工程般的教学,严重脱离了教学实际。

2.情境不相容,教学中缺乏必要的情感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其目的是在创设的合理环境下融入必要的感情,使学生真正明白知识的实质情感是什么,这样才会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才会使学生只要一感受到这种情感就会联系到这方面的知识。在情境教学法中必须既要有情,也要有境,境服务于情,即使场景创设再怎么好,如果没有体现课文的中心思想,没有体现其中的感情,就只是一出木偶戏而已,根本体现不了真正的文章实质,当然脱离情而说境,也就必定会造成一种曲解文意的结果。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可以主动融入教材所设的情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情境教学法才是真正意义上情境教学法。而前面所说的情境不相融的情境教学法只是一种门面功夫,根本没有实质的效果。

三、如何将情境教学法合理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1.善于运用不同的情境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文体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所有文体都适合运用情境教学法。对于拥有丰富的思想感情,且有美感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作品,就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上,一是要根据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特点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情境教学法,做到合理创设情境。常见的情境教学途径有:利用图画,再现情境;利用游戏,展示情境;利用表演,体会情境;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故事,描绘情境;利用实物,演示情境;利用问题,创设交流情境等。二是教师必须要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充分发掘其中的内涵,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三是在设立场境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运用情境来启迪学生的心灵,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握学生的心理,这样才会达到教学所要的目的和效果。

2.实现情境相融

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对于外部环境的影响非常敏感,很多时候教师所教授的东西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以后的习惯的。情境教学法很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了文章的情,优美的、底蕴深厚的文章的阅读,都是让学生养成有素养的人的开始。启迪学生的心智,丰富他们的情感考验,根据文章中的情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现实化的演绎,会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感,同时也会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现实状况,这样才是真正的情境教学法。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上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并且应该合理使用。只有正确运用情境教学法,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语文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合作与交流,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大大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6篇

课堂教学情境是由物质要素(时空,设施,自然等要素)和社会心理要素(人际,组织,情感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的系统,是在人与人、人与物的互动中生成的有教育意义的系统。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这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初中语文课堂情境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情境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是因为教师自身产生。有的是因为教育体制产生、有的是因为情境式教学自身特点产生。以下从教师自身角度谈存在的问题。

(一)在培养情境的过程中没有倾注教师感情

这其中又可分为两点进行分析:

第一,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投入的不是自发的诚挚感情。在访谈和听课中了解到。一些教师因为重复授课等原因,情境创设和课堂驾驭已经非常熟练,在重复授课时情境的创设就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感情:还有某些教师因为过于追求情境的渲染,创设出的情境很虚假,不自然。

语文课堂上,“情”与“境”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精心细致,重在情感的真切深沉和事理的深刻、意境的高远。使得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做到深刻的理解。这个过程中,“情”不可虚伪做作;“境”不可浅俗空泛。“情”要真切深沉,勿虚假浮漂;“境”要深刻高远,勿浅薄空俗。

第二,进行语文情景教学的初始不是以调动学生兴趣为目的,而是以完成情境式教学为目的。

从个别教师的访谈中和课堂观察来看。个别教师选择情境式教学是因为做公开课等原因,因为情境式教学在目前的教学方法中比较流行。作为公开课的观赏性也比较强,这样某些教师进行语文情景教学的初始不是以调动学生兴趣为目的,而是以完成情境式教学为目的。有1,3的教师在访谈时提到进行情境式教学是为了教学的观赏性,以这样的目的开展的情境式教学总有一种生拉硬拽之感,忽视了进行情境式教学要调动学生内发的兴趣,像赶鸭上架一样拉学生入境。

(二)在实施过程中不自觉地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教学中教师在建构情境后,急于让学生体悟到正确的理解,而忽略个别学生对情境产生的独特理解。在一小部分的情境式教学课堂中,教师仍存在着师生等级观念。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为教师是课堂情境创造和发展的驾驭者。其角色地位使其容易在情境式教学中产生权威心理和“教师自我中心”倾向,有的教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这种倾向。在对于建构的情境的理解上。不允许学生有不同于自己的想法和体会,把自己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在精心建构的情境中只能言听计从,久而久之。学生不自发地去感受情境氛围而失去主动的思维习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些都可能转化成情境式教学中的障碍。注重情境的建构。但忽视学生对情境的自身体验,削弱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影响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等于间接否认了学生的主体性,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忽视了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却忽视了情境的人文性氛围

某些教师在情境式教学中进行了很多技术性操作性的训练。却没有挖掘到人文内涵。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内容,凝聚着浓郁的人文内涵。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决定其应承担而且可能承担较多的人文教育任务。因为指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主要以情境作为凭借。纯的技术教育是缺乏人文意识的。在目前的语文情境式教学中。纯技术性、操作性的训练较多。要改变现状,关键在于教师要改变学科大于教育的观念。努力从教学内容中发掘人文内涵。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式教学的特征与功能

(一)基本特征

教师用来设计情境创设的内容应该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教材中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的语文知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应是活动法和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的有机结合,情境创设是它的主要外显特征。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师生的情境创设为中介,以培养学生能力素质为目标将是今后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既没有纯粹的认识活动也没有纯粹的情感活动,我们只有把问题融入一定的情境氛围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才能把遥远的拉近。把陌生的熟悉,把抽象的具体,把静态的存在变成动态的展示。

(二)主要功能

在课堂情境式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挥情境的如下功能:

1、动力功能。思想、观念、信仰一旦插上情境的翅膀,喻理和情境一旦合成美妙的氛围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驱动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

2、启智功能。我国传统上认为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等,其中以思维力为核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才能促进其智能的发展。

3、强化功能。情境以愉快,轻松的方式进入人们的意识。这就容易在认识领域里形成经验,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强烈的印象,使传递的信息在认知中不断得到强化。

4、陶冶功能。情境式教学中。教师在情境创设时,先感受了情境。产生了情感体验,在教学中,以情带语,以情发声,以情激情,以情传情。绘声绘色的描绘,扣人心弦的讲述。引人入胜的启迪,感人肺腑的点拨,既使学生受到了感染,又使学生做到以情启情。以情生情,以情认知,以情明理。这样,学生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在情境中受到感化和教育。

5、协调功能。情境式教学中,教师用情在感染学生。用心去启迪学生。以促进师生心理相容,关系融洽和谐。情境式教学是对学生主体思维发生、发展的理性思考和有效尝试,具有很强的主体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的养成。情境式教学的过程一方面是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调和活动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观察、感知、想象、联想、记忆等智力因素的协作活动的过程,它促成了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和谐。总之。它促进师生双方达到高度和谐统一,让教师想方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设出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师生关系融洽。

四、初中语文情境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情境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识相结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陶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开展情境式教学其步骤环节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一)备足材料。找准切点

情境式教学要求师教在平时要注意搜集和积累情境材料。既可以从网络电视中载录,也可以从报章杂志中剪辑,还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捕捉。为开展情境式教学准备充足的材料,老师在备课时,要在吃透各种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挖掘教材的教育点,选中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找到新旧知识的关联点。抓住各种矛盾汇集的碰撞点等进行情境构思,只要深入分析研究必能找到切入教材的情境材料。

(二)设置情境。布疑启思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选准的切入点设置教学情境。情境的设置要能够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现象,产生一些诸如好奇、兴奋等情感。这是进行感性认识的起点,通过创设情境,展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可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为学生设计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习的情绪。如《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说明文就可以用实物演示法,巧设问题,把学生情绪调动起来,结果学生并未觉得说明文多么枯燥。相反,很快掌握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当然,情境要有新异性、启发性、富于变化、有新鲜感。

(三)通过活动。释疑解惑

学生在语文课中通过参与各种游戏、听音乐、表演、交谈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在这类活动中。做到以情启思,以思促情。通过启发性的情境,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又通过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其情感健康发展。如《背影》中儿子对父亲情感的把握。让学生参与进来,理解就更深刻。

教师布疑启思后。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留出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加强交流讨论,主动去学习、消化、理解其中的知识和道理。然后教师进行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疑问,解开思路疙瘩,这是理性认识的升华。

(四)运用知识,转化能力

通过学习,教师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论证,并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个过程,既是一个摆事实,讲道理,综合归纳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通过教师的启发总结。使学生从情境中获得科学知识,领悟所学内容的情感基调,做到情与理的统一。使知识、经验转化为指导学生思想行为的准则。如学完《背影》会更深爱父母,更懂亲情;学完《春望》、《书愤》会更爱祖国。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作用于学生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通过设计某种与现实生活同类的意境,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怎样对待生活、认识自己和对待他人。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教学;应用现状;策略

语文学科在整个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教师和学生对它的重视程度也很高。很多教师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付出了很大的教学努力,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但是收到良好效果的并不是很多。这并不是因为教师们的努力程度不够,而是在方法上略有偏差,因为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讲是更偏重于人文性。很多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语感好的学生其语文能力和语文成绩都很突出;但是反过来,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却并不一定成绩会好。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了一种语文学习的灵性。这也就说明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语文这门学科的工具性,而没有给予人文性以高度的重视,这就势必导致学生语文基础很好,语感s并不是很好。

而情境教学法恰到好处地弥补了长久以来的这一缺憾,以工具性教学为基础来为学生搭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灵感,促进学生与教材资源之间的心灵沟通,让学生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理解更加深刻,感悟得更加透彻。虽然情境教学法目前已经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一致性认可,但是不免有一些教师对于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实施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本文从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现状分析入手,重点探讨一下如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法。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教学情境的程式化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所改观,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被动地位,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课堂教学氛围的僵化。但是很多教师却将教学情境的运用程式化,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环节引入教学情境,而且情境搭设的方式也完全相同,这就不免会起到一定的反作用。教学情境的引入应该是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而自然而然地引入,而不应该是这样程式化的介入。另外,模式化的教学情境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的教材内容,例如对于古典文学如诗、词、文言文等的教学情境就应该与当代文学的教学情境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如果保持一致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情境设置的随意性

教学情境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工作,而很多教师在教学情境的选择方面过于随意,很多不需要借助教学情境的课程教师硬性地加入了教学情境,而有的课程需要多种情境作为辅助,很多教师却没有选择使用教学情境。这种随意性的设置不仅没有发挥情境教学法的真正作用,反而让情境的设置形同鸡肋。另外也有一些教师过于倚重于教学情境,虽然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十分明显,但是其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教师的课堂讲述。这种教学地位的混淆同样也让课堂教学变得混乱,学生抓不住课堂教学的重点,学习效率的低下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教学情境缺乏情感

教学情境应该是以“境”为依托来突出“情”的传达,而只有少数教师认识到了这一点。很多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境的创设十分成功,但是缺乏感情,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境”之中感到很迷茫,只知道教师所描绘了一个时代背景,却并不知道教师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这样的教学情境形同虚设,只是起到了一个铺垫的作用,而没有让情境真正发挥其引导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应用探讨

(一)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创设恰到好处的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够毫无根据性,也就是说情境的创设要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然后激发学生思想上和心灵上的共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寻找情境的立足点。而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学习往往需要兴趣作为支撑,这样的学习特点也决定了情景教学法的支点,那就是学生的兴趣关注点。以此为基础创设情境,学生既能够很快地融入到情境之中,同时对于情境的感悟会更深刻,对于情境之中“情”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助推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要突出“情”,要以“境”为依托来让学生体会并理解情境的思想内涵。这就需要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唤起学生心底的共鸣。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生活阅历以及思想深度等方面的限制,其往往很难切身地感受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的真实情感,因此为了更为有效地开展情境教学,教师有必要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方面做做文章。

第8篇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个性化解读

语文“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

2、以优化问题设计为中心,提升思维能力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以感悟赏析文章为途径,塑造健全人格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以语文课堂为契机,培育人文精神

语文“新课标”指出:不管学习何种文体的文章,都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精神境界的提升。

通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特点的阐述,我们知道了初中阶段侧重于促进学生这些方面的发展:阅读个性化、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和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与初中生的发展特点,情境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让他们在有趣味的情境中学习,既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又能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利于入情入理,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二、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及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有人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

1、创设情境的方法

如何设“境”?如何动“情”?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还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的。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这里重点介绍三种:

(1)多媒体展示法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编排教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让他们陶醉在美的世界中,把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让学生在愉悦中吸取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

(2)音乐渲染法

对于一些重想象的文章,不妨使用另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把音乐引入课堂。教师在选择音乐时,要考虑到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情感应与课文相符。上课时恰当地利用音乐对人的心灵的感召力,可以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中去,可以愉悦学生心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渲染教学情境。

(3)课本剧表演法

如何让学生主动地融入课文内容,并体验其中的情境呢?编演课本剧无疑是最佳方法。让学生去说作品中人物所说的话,做作品中人物所做的事,体验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特别是人物的行为、心理有切身的体验、深入的理解,而且还能锻炼自己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2、情境教学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如果说“境”是客观的,可以用一些技术手段去创设,那么主观的“情”,我们该如何营造、如何诱发呢?我想,还得靠教师。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潜在的、内蕴的,需要教师调动,需要教师激发。这就需要教师拥有充沛的情感、生动的语言、深厚的知识积淀、高尚的人格和及时的思考。

(1)充沛的情感

教师用情感激发学生,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事实证明,只有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生动的语言

教师生动的语言表达也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潜在的,内蕴的,需要教师调动,需要教师激发。

(3)深厚的积淀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学识,以教师渊博的学识激发学生的向往之情、学习之情,让学生自己带着情感、带着疑问主动走向求知的天地。

(4)高尚的人格

第9篇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虽然有时知道某件事情的本质,但远远没有亲身经历的印象更为深刻。严格来说,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展示实物的方式,使学生对该事物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比如,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时候,教师大可将一串荔枝带到课堂之上,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直观、深刻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观察、品尝以及闻的方式全方位的感受荔枝的模样。通过创设这样一个实物情景,首先,学生将不再厌恶枯燥的课堂生活,相反会对下节课充满了期待(比如好奇老师下堂课会带什么物件来等等);其次,学生不再是通过简单几句话去理解课文内容,而是由了实实在在的参考。又如,在学习《苏州园林》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一次小型郊游,带他们到附近的园林参观;条件不行的,则可以直接用多媒体播放苏州园林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到苏州园林是什么样子的。

二、故事引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故事创设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在讲解课本内容和知识的时候添加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将学生跟上自己的教学节奏。比如在学习《鱼,我所欲也》这篇文言文时,由于文言文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容易分心,教师应该精心准备几个小故事,当讲解到课本难点和重点的时候,通过讲解故事集中学生注意力。比如在其中穿插雷锋的故事,雷锋同志在部队中一直都在无私奉献,总能在他人陷入困难时及时的伸出援手,而且从不图回报,每时每刻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收集更多类似的例子,通过讲解这些例子使学生了解何为“舍生取义”,从而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当然,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助人为乐的重要性,鼓励他们主动帮助同学以及身边的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将故事创设教学情境,能使学生迅速的吸收和消化古文中那些难懂、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课堂每一分钟的作用,最终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