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5:33: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学习培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新时期的教育需要的是一支自身素质高,技能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因素在于人才,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使得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们作为一支培养人才的教师队伍,必须具备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強的本领。
2、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知识素养,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讲座老师广博的知识,精深的研究,独到的见解,最新的科技信息,打开了教师们封闭的天地,使大家耳目一新,精神振作。有的教师听了讲座后说:“不听不知道,一听才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学的东西太少了。”
二,对人教版的中学数学教材有了更详细和深刻的理解。
通过讲座老师对教材的详细讲解,使我对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用途有了全面的认识。之前我总是埋怨课本的练习太少了,以致于没有练习题给学生训练。听了老师的讲解以后,才知道教材的编本是有要求的,甚至对教材的重量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提出了课本的练习题够用,好的教师要根据原来的练习题变通去猜练习,比如:+=5改为或+=5或-=5。
三,对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初中化学资源网中的一些常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 注重教学方法的生动性与合理度。
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多关联生活,多创造情境,多动手操作,多注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英语课堂才能变得丰富多彩。
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现实合理的,有意义的,富有创造力和挑战性的。从情境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英语无处不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堂单词教学课堂设计中,我将在国培学习中总结到的教学经验和创设思维,将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做成课件,先让学生来猜猜他们分别都是谁,然后再一一引入家人称呼的单词。这样一来,学生在一个真实贴近生活的情景中进入到课堂学习,整个课堂设计显得生动,富有趣味性,同时,这样做也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首先,作为老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其次,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三、重视"言传"外的"身教"。
实现高效的初中数学双语教学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初中数学双语教师队伍。然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队伍中“一缺两低”的问题依然突出[1]。这一现状同样也制约了数学双语教学的发展。《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双语教师培训,提高双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一支合格的双语教师队伍,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高双语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培养高水平的双语数学教师具有导向作用。目前,一些地区将汉语言水平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双语教师的唯一硬性指标,忽略了对初中数学教师双语培训的评价体系研究。吕世虎等提出,当前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普遍存在评价机制不健全的问题[2]。天津师范大学自2006年起,承担新疆少数民族双语骨干教师培训任务。我们结合自身培训实践,并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建构了用于衡量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评价的内涵
对初中数学双语教学的评价首先是对语言的要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规定: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应当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相应标准……高中、初中非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因此,汉语表达应当作为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评价的指标。
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决定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本课程,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初中数学的双语教学,除了要使学生掌握数学定义、定理和专有名词的汉语表达外,还应注重数学推理过程的表述,提高学生对学术性文献的阅读能力,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加强数学的实际应用。
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的效果同样由学员的教学能力直接体现。因此,我们在建构双语教师培训评价指标时,有必要借助于双语教学能力这一核心概念。罗树华、李洪珍认为教学能力主要是指各科教师应当普遍具有的运用特定教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3]。唐玉光把教学能力分为基础能力、一般能力和具体能力三个层次[4]。杨淑芹认为,双语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双语教学实施能力、双语教学评价能力[5]。双语教学能力有其特殊性,除了包含一般教学能力外,还须兼顾“双语授课”的语言表达特性,它是教学能力与语言能力的有机融合。
教学实践对数学双语教师的要求也启发着双语教师的培训应以民族地区的数学双语教学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认为: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评价的指标体系应包括数学教学汉语表达、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知识掌握、初中数学汉语教学能力三个维度。
二、影响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评价的因素分析
我们所建构的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用于评价初中数学双语教师经过培训后所具备的相应数学双语教学水平。我们在实施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过程中发现,影响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评价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初中数学的学科特征、初中数学语言的特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影响因素体现了初中数学双语教学培训的特殊性,也是我们单独对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的原因。
1.初中数学的学科特征
初中学段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中,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其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包括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内容涉及“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部分内容,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重点从“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到“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同时还须重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整合,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从初中数学的课程特点可以看出,初中数学双语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需要充分领会新课程理念,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和驾驭数学课堂教学。
在双语培训中,我们应该使受训教师熟悉汉语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了解不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只有具备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在教学中才能做到融会贯通。
2.初中数学语言的特点
数学语言包括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和自然语言等多方面的内容。它具有简洁性、严密性、精确性、通用性等特点。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初中阶段数学课程肩负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使命,除了在相应课程中学习如何使用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外,更应注重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转换,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成熟与发展。
双语教学并非两种语言的直接对译,在初中数学双语教学中对一些基本名词、概念和原理或符号、图形的“翻译”不应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上,更要揭示出其本质的含义。例如,“+”什么时候表示加法,什么时候表示正号;在图形中什么时候用“边”,什么时候用“棱”;如何理解“有理数”“实数”等专业词汇。
少数民族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面临着少数民族母语与汉语以及数学语言的三重转化,如汪秉彝和吕传汉指出:“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语法结构,特别是语序上与汉语的不一致,使得在汉语教学中造成在理解数学概念、原理、法则时发生歧义或误解。[6]”所以,民族双语教师的培训,不仅应重视汉语学习,还应特别重视数学语言的汉语表达。
3.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维也处于从具体运演阶段向形式运演的过渡期,身心发展还不稳定,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但依然需要形象思维的支持。对处于这一阶段的可塑性很强的教育对象,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不断创造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发展。研究表明,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常随年级的升高而显著下降[7],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一定的差异[8],双语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导致了学生的理科学习兴趣偏移和文理方向选择的失衡[9]。如何保证民族地区的初中生对数学学习有持续积极的情感态度,应成为初中数学教师双语培训的一项内容。
在双语培训中,应让受训教师学会针对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利用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使学生对双语环境下的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不同的文化传统
环境是知识生存的土壤,长期的环境积淀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中也蕴含着绚烂的民族数学文化[10]。我们应积极挖掘和应用民族数学文化,在数学课堂中融入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开展富含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情境进行教学[11]。
在双语教师培训中,应充分注意的文化差异,要实现数学意义在两种语言环境下的准确表达和转换。一方面,我们要多选用新疆地区的问题情境,便于学员的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让学员体会到用汉语表达一个数学知识点时的韵味,让他们了解在汉语言文化背景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使他们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回到民族地区进行数学教学时,带回去的是完整的而不是零散的、实用的而不是仅供欣赏的教学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疆民族地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深刻的、有文化底蕴的,而不是片段的、断章取义的。
三、评价指标的构成解析
在充分考虑了以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下面对各指标进行阐述。
1.数学教学汉语表达
汉语教学语言表达在双语教学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包括汉语的听、说、读、写以及教学口语的汉语表达。目前对民族教师的汉语考核主要依据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考试成绩,并逐步向MHK(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考试过渡。虽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对双语教师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初中数学双语教师需要熟练使用汉语进行授课,特别需要提高其教学口语表达能力。因而该项指标采用的是MHK考试成绩与模拟授课(现场授课或者双语培训教师的上课视频等)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数学教学汉语表达占总分的30%,其中日常汉语水平评价(MHK考试等级)占1/3,教学口语表达占2/3。日常汉语水平评价主要关注学员汉语的听、说、读、写;教学口语汉语表达水平主要考查学员口语表达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和流畅性。
2.初中数学汉语学科教学知识掌握
初中数学汉语学科教学知识掌握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指标:对初中数学知识评价和对教育理论知识评价。数学学科教学知识(MPCK)包括数学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有关数学学习的知识。在这里主要考查双语教师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初中数学教学文本(包括教材、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的掌握情况,还包括教育学理论的掌握情况。
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30%,其中对初中数学知识的评价占2/3,对教育理论知识的评价占1/3。对初中数学知识评价的基本要求是:能够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初中学段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无科学性错误;熟知初中学段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指导性文件;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熟悉初中学段数学教材体系,了解初中学段数学知识结构框架以及各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对教育理论知识评价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把握初中数学课程的发展动向;掌握一般性和数学学科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了解初中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能够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一般性和数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对数学双语学科教学知识掌握的评价,可依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进行命题,通过笔试成绩测试学科教学知识掌握水平。
3.初中数学汉语教学能力
初中数学汉语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汉语教学设计能力和汉语教学实施能力。
(1)汉语教学设计能力
数学汉语教学设计是指为了初中数学教学的顺利实施而对教学流程所做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材处理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流程设计。
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20%,其中教学目标设计、教材处理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流程设计各占1/4。数学汉语教学设计体现了双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基本教学素养。这一部分的评价主要考查学员在教学设计时有没有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有没有做到教学设计的切实性、合理性、恰当性和逻辑性。
对双语教师的考评可参照每一部分的设计情况,由考评专家综合打分。
(2)汉语教学实施能力
数学汉语教学实施能力是指初中数学双语教师运用汉语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双语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核心。
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20%。数学汉语教学能力评价的指标包括汉语课堂氛围的创设、汉语提问能力、双语转换时机的把握、多媒体运用。具体要求有: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设计,较好地创设情境,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汉语交流;能够把握提问时机,问题适合学生水平,面向全体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把握双语转换的时机,加深学生运用民汉两种语言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够掌握演示时机,演示方式恰当,演示重点突出;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根据学生情况调节教学进度,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汉语教学实施能力评价主要依据模拟授课(现场授课或者双语培训教师的上课视频等)情况,由考评专家给出成绩。
基金项目:国家和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新疆双语教师培训指标体系研究(2012-XJJG-215)
参考文献:
[1]顾华祥.新疆民族基础教育质量若干问题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5-87.
[2]吕世虎,叶蓓蓓.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5):78-81.
[3]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1):64-71.
[4]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9(6):43.
[5]杨淑芹,孟凡丽.试析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J].贵州民族研究,2009,29(4):154.
[6]汪秉彝,吕传汉.再论跨文化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1999,8(2):17-18.
[7]伍志鹏,吴庆麟.初中生数学学习观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2):30-33.
[8]钟志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数学情感态度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5):66-68.
[9]扎洛,央倩卓玛.制约少数民族双语数学教育质量的主因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6):20-22.
[10]申玉红,杨启祥,周长军.少数民族数学文化研究成果综述[J].数学教育学报,2012,21(2):17-19.
在本次培训中有幸让我们听到了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对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作为一个学者,他们那闪光的人格魅力令我震撼!让我感染!学生教学管理如何做?几年来的辛苦探索,留下太多的茫然与困惑!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育教学的相关讲座,还是专业知识的授课,无论给我们上课的是知名教授,还是普通的老师,没有那一个不是兢兢业业的。这些,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在这里就从听取的报告中浅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教师基本素质方面:
一、教师必须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
本来一直感觉自己是一名语文老师。所以总是很放松自己。可是在我听完讲座之后,让我深有感触。我们的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渊博的知识、教育的智慧,我们要改变的是过去的老师的形象,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有爱心、让自己快乐也要让学生快乐得人,要想让自己的课讲的更好,更加的吸引学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有一句话讲的非常好。“什么是教育?教育首先就是爱。爱他的学生,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培养对学生的爱就是要帮助他(帮助学生克服成长的障碍,帮助他就要成全他,成全他拥有美好的生活,获得走向幸福的能力)”教授的一个个独特的观点真的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们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过多的关注的使学生的成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似乎也变得麻木,没有动力,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感受到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获得美好生活的能力,拥有幸福的能力,那学生就会更多的发挥他们自动自觉的一面;一个素质好的老师,讲课在差也差不到哪去。一个素质差的老师,讲课在好也好不到哪去”我对这句话是非常的同意的。只有课堂上的生动语言和有深度的提问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才能讲出生动的一课。听到了教授的报告,才知道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的一点是必须要多读书,读好书。不但这样他们都同时读了许多课外的读物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我也从中立志要多读书来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变课堂,创造多彩课堂.
教师就必须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尤其是在教学方面,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会上课单一.而是要有多种多样的课堂方式.只有形式多样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课,从而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在讲座中说:一堂课下来,教师一定要明白在教学生什么,学生发展了没有,改变了没有,学生走出教室与走进教室有无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绝对不仅是在备教材,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能学会什么,是否发展了。这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教学,我们的教学要采用更多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这里说的方法也不仅仅是单纯表面意义的活跃,而是要看课堂有没有深度,好的课堂应是有生成感,推进感的课堂,教师不仅仅准备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好要看学生能提升什么,突破什么?我们要使课堂变成思维的舞蹈者。同时我们还应该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改革教学方法的.老的教学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的需求了.同时也不可能满足我们新一代的学生了.所以作为当代的老师不能只满足目前的状态.应该从现在开始学会适应社会、适应学生。所以了就应改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改变教学方方法。不能只是单纯的像以前那种教学的方法,我教你学。也不管学生会不会。现在要多学习。
三、转变教师角色。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四、教师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要有大学立场。
孩子是个独立人格的人,他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求、愿望。老师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智慧的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把学生当成学生,要有大学立场。对孩子说话的音量要适中,不要大嗓门;尽可能蹲着和孩子说话,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如“我认为你这样做比较好”,并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理由和益处,这时孩子会自觉地按你的要求去做。要尊重孩子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特点,接纳孩子的错误,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孩子,应给于他们更多的独立和自由,关爱和接纳每一个孩子,使孩子不断感受到和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
五、教师要学会终身学习。
新时代、新知识、新课程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关键词】信息技术 培训 教师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和网络环境下教育资源的重新组构,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是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县从2004年就开展了这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过多期培训实践探索,现归纳出如下几点。
1.教材使用要灵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分为初级培训和高级培训,其中初级培训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因特网基础、文字处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高级培训包括电子表格、文稿演示、网页制作和多媒体作品制作四个内容。
“教学是用教材教,但不是教教材。”因此,我们应该从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培训的教学内容。在培训过程中,我按照实际的需要和结合学员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取舍、调整和变化,适当增加实用的知识,教学设计立足于学员的实际应用。如在电子表格中的“公式和函数”这一讲,把if函数的运用进行了拓展,让学员掌握如何在if函数中套用if函数,这样便于分析学生成绩的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同时,还引入了rank函数(排序)、max函数(最大值)、min函数(最小值)等,这些内容都会有效地帮助分析学生的成绩。
2.学情分析人性化。人性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理念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认为所谓人性化教育就要一改以往以教师、教材和教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使个体的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由于学员的年龄、工作性质、任教学科、任教的学龄段各不相同,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此,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让部分学员消除学习计算机的神秘感。一些年龄大的学员对电脑及网络有“未知恐惧”心理,认为电脑是高科技,学习电脑很难,不愿放手去操作。通过私下与他们谈心,让他们明白电脑不过是受人控制的机器而已,电脑的操作也是非常简单的。在教学中多采用正面激励性语言,多多鼓励学员去尝试操作,尽量帮助学员消除害怕的心理,让学员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另一方面,教给他们一些学习电脑的方法,如微软的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中有很多操作都比较类似,我因势利导让他们举一反三,获得一些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很自然地走近了电脑。
3.教学设计要精心。教学目标设计分为教什么和学什么。完成教学目标设计,我认为要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员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目标,让学员努力完成预定的任务。在培训过程中,我将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内容划分为几大模块,而且细化到每一节的目标都比较明确。如网页制作这一模块共六课时,每一课时明确教学目标;1课时为新建站点、给网页设置背景;2课时为在网页中插入对象(文字、图片、表格);3课时为在网页中插入对象(滚动字幕、横幅广告、文件);4课时为在网页中设置超链接;5课时为框架网页的制作;6课时为设置主页、整理网站。这样,学员在学习时知道每一节的具体目标,在操作时有针对性,也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吸收。
4.教学方法要多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据我们的多期培训经验,若坚持从具体到一般的原则,先学习一些具体的操作,使学员在建立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上升到学习理论,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在我们的培训过程中,无论是整个知识结构体系的安排,还是各个知识点的教学安排都是操作技能在前、理论在后。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的教学进程,深受广大学员的欢迎。
在实际培训授课中,我们选择如下三种教学方法,并使其在培训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发挥作用,确实提高了培训实效。
4.1 分层协作法。如何处理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员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是当今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热点。其实分层协作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最终让学员达到共同提高。①学习的内容要有层次,由浅入深。如在网页的超链接中,设置网页与网站的超链接。深度拓展:设置同一网页中的超链接(书签的使用)。②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明确规定所有学员都要完成的基本任务,使学员明确目标,有事可干。如在Aumorware多媒体作品制作中,让所有学员掌握显示、等待、擦除这三个图标。同时,学有余力的学员除上述三图标外,还应掌握移动、交互、判断图标,向更深层次的教学任务挑战。③更重要的一点,是小组协作学习。依照学员的认识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员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员结成伙伴关系。让已经掌握知识的学员当“老师”,对其他学员进行辅导,协助教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员,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互帮互助”协作的学习方式,可以大大地减轻教师单独指导学员的负担,弥补教师不能照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员的不足,而且还可以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4.2 讲练结合法。现代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上机操作学不会,不实践操作学了也没有用。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培训教学应该“面向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精讲”是指教师要讲出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精华,并作示范演示;“多练”是指让学员进行自主学习和上机实践。我们要培养学员的信息技术操作意识和应用意识,不能搞“纸上谈兵”和“无机教学”。一般来说,我们的讲练比例都是1:2。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操作练习,学员很自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同时,我们还给每一模块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学员根据学到的知识独自实践。这样学员在上机时知道基本要求,明确上机目的和操作规程,可以进行有目标、有实际效果的操作,保证了教学与上机的顺利进行,使学员在不断的自主操作实践中获取良好的技能。
4.3 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关键词: 教练式培训 高中信息 技术教学 应用方法
教练最早出现于体育界,教练式培训最早为体育界所使用,随着世界的发展,教练式培训被应用于企业界,并逐步渗透入教育界,成为一门通过完善受训者的心智发掘潜能、提高效率及完善人格的方法。教练式培训的效能已经被许多大型企业证实,也在一些教育培训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教练式培训因其以柔性、弹性方式实施,以追求切实效果为目标而被受训者接受。
一
在现阶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面临以下问题。
1.学生电脑操作技能水平不一。
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个较突出的问题为,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不一。城乡差别、学校差别、家庭差别都不同程度影响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使得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有很大差距,既有能够熟练运用电脑完成信息采集与处理的学生,又有仅能运用电脑从事娱乐消遣的学生,甚至个别学生对于基本的电脑操作都有一定的障碍。学生电脑操作水平的不一致,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而在常规班级教学工作中,二者之间并不容易调和。
2.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面广而理论性强,并非将计算机用于娱乐活动,且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简单而枯燥,学生在操作中比较容易产生倦怠,从而导致内驱不足,学习动力下降的问题。
3.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高中生拥有不是很强的模仿力,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也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方法,但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很多学生只是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与操作步骤,对于内在联系,问题的解决策略几乎不作了解,更谈不上对于软件的自主学习及运用软件解决问题,唯一值得欣慰的也许是QQ软件与游戏可以无师自通。
4.教师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播,忽略对于人格的培养。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虽然明确地了解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非仅仅提高其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水平,但受制于信息水平测试的要求与课后实践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播,对于学生的思维认知的培养与元认知的培养都不足,更忽略信息技术学科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
二
教练式培训的特色与其意义:
1.发现优点,因材施教。
教练式培训,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对被教练者持有相信对方的能力与更为优秀的可能,要求教练更多地关注受教练者的长处与发展潜力,发掘受教练者的发展潜力。教练式培训能在一定的时间与范围内,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充分沟通,从而深层次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因材施教。
2.注重激励,激发起内在动力。
教练式培训注重营造开发、轻松、相互信任的氛围,注重在人与人竞争之外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欣赏,使得受教练者在欣赏他人的同时欣赏自己,从而培养信心,对自我进行激励与教练建立和谐关系,从而使得教学双方相互激励,并产生对自我实现的追求,从而激发其内在动力。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会使得学生探寻更多的未知知识,而不仅仅满足于已知的方法与技巧,并让一些技能较好的学生培训相对薄弱的学生,形成良性的课堂教学循环。
3.教练式培训注重思维方法与元认知的培训。
教练式培训的学习理念分为三个层次,其认为学习是向内的学习,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更是关于自己的信念与行为模式的训练;每时每刻、每事每人都可以学习;真正的虚线是知行合一,学习不只是理念,而更是行动和实践的集合,并形成成果。在这种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学生不仅注重已有技能,更会自我反省,从而培养其元认知。教练式培训注重的不仅是技能本身,更注重技能获取的方法、途径与相关策略,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长期发展。
4.教练式培训中,教师与学生建立师生平等合作关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教练式培训中,教师不再是领导者与管理者,而是合作者与引导者。在教练式培训中,教学双方作为目标达成的实施者,二者具有平等地位,具有共同愿景,具有一致目标,相互之间更容易建立和谐与融洽的关系。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因作为平等的合作者介入,其理念与观点,以及教师的个人人格更易被学生接受,从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教练式培训中,教师应当注意与学生的积极沟通,需要耐心聆听、适时发问、合理引导、积极回应。通过聆听了解学生的当前学习状况,并在聆听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性格与思维模式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在学生阐述完一个段落以后,适时介入,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帮其发现其忽略的知识与方法,并促进其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思考,同时触发其自我反省,培养其元认知发展;在提问后,要注意学生回答,根据情况合理引导其思考方式与方向,不断然否决其自主思考,而是通过合理提问逐步引导其思维;对于学生的具有创意与新奇的观点与想法应当予以积极回应,鼓励其通过科学的实践活动予以验证,既不盲目鼓励又不无故否决,若有可能,应当积极参与其中,与学生合作一起进行相关验证,共同体验成功与失败。
教练式培训并不适合所有教学活动,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其确实有尝试的空间,也能切实解决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更有利于学生的长期成长与发展,能够促进教学互长,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值得一用。
参考文献:
[1]杨育谋.教练式领导:企业的“授渔者”[J].国际人才交流,2007(10).
【关键词】高中美术 基础训练 能力培养
在中国,似乎高考总是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噩梦。然而,近几年,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有些成绩并不理想的文科生,为了顺利考上大学,在高二或高三上学期“半路出家”,接受短期的美术速成培训,以艺术生的身份得以进入好大学。但是,这样的美术生,缺乏作为美术生应用的对艺术的热情追求及最基础的认识,即便是偶然有几个有些许天赋的,因为速成培训的美术知识的缺陷性,基础知识不过关,素质能力不如人意。故而,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去重视并培养好学生的基础训练和能力显得尤为关键了。
一.高中美术教学概况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飞速发展,在如今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更注重考试,却忽略了最基本的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扎实可靠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良好的运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因为高中美术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专业素养,其次才是向高校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高中美术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而严格的美术表现技巧的训练,来提高他们对物象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造型能力以及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评论能力,除了这“六种能力”外,还要求学生以此来发展情感、兴趣、气质、性格、审美、趣味等个性品质。通过以上能力的培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进而使他们成为一名出色的专业画家。因此,我们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必须重视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
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很大一部分问题就是学生和老师对基础能力的训练不重视,往往忽略最基础的东西才会造成学生在考试中发挥不好,落榜的现象也频频出现,根据这种情况的出现,追根究底都是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漏洞,所以,如何提高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和基础训练,只得我们深思。只有把这两者学习的更加扎实才会让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考试中得以发挥自己的水平。
二.高中美术中的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
众所周知“速写”是训练造型能力的重要基本功,速写同素描一样,不但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这种独立形式的确立。它对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直觉的判断力和丰富的表现力是十分必要的。近些年来,虽然反复强调速写的重要性,但由于高考扩招等原因使学生画速写的自觉性远不如过去了。一些学生失去了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有的是抄照片,有的模仿现成范本范画。提高对速写的重视,加强速写训练,对纠正当前专业基础训练中的问题会起到积极作用。如果一个学生只画长期作业,放弃必要的速写训练,那么他在技能上是有缺陷的,离开了教室的模特儿,有可能变成一个低能被动的作画者,因为速写不仅训练学生直觉的判断力,同时还能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德国的门采尔一生共画了八十本速写,每本速写本大概有100张左右的素描,由此可见,是大量的速写训练才奠定了一代画坛巨匠坚实的艺术根基的。当然,画速写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风吹日晒,路途遥远……但是也只有这千百张的速写练习才可能练就一身真功夫。“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一个艺术家的培养,本身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速写训练是提高基础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引入创作之门的最佳手段,怎能不引起大家的重视呢?其次,素描是高中美术教学中发展艺术的纽带,是提高“造型能力”的核心。速写是一种学习用简化形式综合表现运动物体造型的绘画基础课程。速写是感受生活、记录感受的方式。速写使这些感受和想象形象化、具体化。速写是由造型训练走向造型创作的必然途径。经常练习速写,能使我们迅速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熟练地画出人物和各种动物的动态和神态,对创作构图安排和情节内容的组织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高中的美术教学理应对这种借本训练更加加强。也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方法之一。
高中美术特长生应该具备以下特征,学习上,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评价机制下,文化课成绩一般或后进。学习目的上,为报考美术高等院校而发展美术特长,而文化课学习成绩够好,仅仅为发展爱好和特长的美术考级同学一般不报考美术院校,因而不便于研究。内容选择上,学习的是美术,学音乐或体育者除外。美术特长生除了在思想素质上要达到一定要求,还应具备一定的美术方面的素质。如:素描、色彩、解剖、透视等科目的基本理论和较好的表现技能。通过对这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才能更好的让学生融入到美术中去,更好的掌握美术的内涵,不单单在为了考试而去学。
结束语
高中美术特长生作为中国教育体系和高考制度中的一个特例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应尽量避免急功近利的想法,脚踏实地,做好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的工作。教师要因材施教,突出美术基础的实践性和示范性,循序渐进。美术生的美术学习犹如建房,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才能让自己的艺术生涯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梁君.速写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0(15)
【关键词】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 成人学习理论
中图分类号:D52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于养老事业也越来越关注,对于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人才匮乏也更加突显。根据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学员的特点,结合成人学习理论,在培训中针对对不同模块的培训内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初级养老员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一、成人学习理论
成人学习理论学者Knowles的理论核心概念认为成人是一个独特的学习群体,具有以下特征:成人具有责任感、自我控制力和独立性;积累了丰富多样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动机是基于自身发展和对现实生活的责任,且为内在动机所驱动;学习目的常常是以问题为中心;渴望知道学习内容的作用。
二、养老护理员职业要求及现状
养老护理员是指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2011年民政部修订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对其职业道德和应掌握的基础知识都做了要求,在工作要求中根据初、中、高不同等级给出了具体的要求。初级技能要求为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照料和技术护理,如给药仅限协助口服给药和协助口服药的保管。文献回顾发现养老护理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医学基础知识匮乏,专业技能,缺乏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而对已经进行的养老护理员培训经验总结中,有研究者指出养老机构中的养老护理员的素质现状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业务素质比较低以及法制观念淡薄,基本上也未受过专门的养老技能培训,缺乏一定养老护理基本常识。
三、成人学习理论在培训过程的应用
在培训中为了达成较好的培训效果,培养学员的工作能力,根据学员学习的特点,结合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培训内容根据初级养老工作过程划分成:模块一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模块二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模块三清洁卫生;模块四营养需求、饮食与排泄;模块五安全保护;模块六老年人常见疾病及观察、给药;模块七消毒隔离;模块八冷热应用;模块九护理记录。教学中选派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根据成人学习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注重职业道德塑造
在培训中帮助学员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和未来发展的前景,养老护理对于社会的价值,明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工作的对象的特殊性,多一些耐心、细心和爱心,及时发现老人的不适与需求,给予恰当的处理,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建立服务社会的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准则,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典型案例讲解,树立法律法规意识
针对学员法制观念比较淡漠,对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不熟悉的特点,在介绍老人权益保障法时结合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帮助学员加深对老年人权益的认识,使其在工作中能够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介绍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常识时,结合案例着重讲解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防止工作过程中出现差错、事故,保障老年人的安全。结合学员工作生活介绍劳动法知识,使其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合法权益,能有效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贴近工作生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活化基础知识培训
养老护理员基础知识中不少是医学基础知识如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知识专业性较高,而学员的接受能力有限,且学时有限。学员在初次接触专业的医学知识时会产生畏难情绪,认为太复杂了记不得。若是教师照本宣科,则很容易引起学员的抵触情绪,认为老师教的理论性太强,不实用,学习没有太大效果。事实上,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并不是要求学员将每个知识的细节掌握,而是要学员为后续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设定合理的目标,根据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转换,二次开发教材,最后根据学员的学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如在讲解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护理特点时,并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先讲解剖生理,再讲老年人生理特点和护理特点,而是分系统逐一讲解各个系统的解剖生理、老化改变、护理注意点及其原因。培训过程采用学员容易理解的生活化的、通俗的语言讲解,帮助学员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常识与专业知识之间建立连接,大量运用图片、实体模型,三维动画帮助学员建立感性认识,进而采用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深化其理性认识。
4、仿真模拟训练强化技能培训
仿真模拟训练是在预先根据工作任务设定的案例中,运用仿真模拟人,完成一个完整的技能训练项目。根据初级养老护理员的岗位要求设计标准案例和考核标准,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教学、视频展示、操作演示、讲练结合,既直观地展示了技能操作的流程和要点,又有效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练习环节还设置了提问、讨论环节,以PBL教学法深化学员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会根据各项操作的注意事项设置问题,由学员讨论后回答;或者学员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提一些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普遍性给予个别指导或集中讲解,有效地达成技能培训的目的。在培训职业技能的同时,通过案例中设置的反思环节,进一步深化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完善学员的职业素质。
四、培训效果
通过培训结束后的调查反馈,学员普遍反映培训内容实用、易懂、且有助于自己在工作中的应用。培训考核结果显示,多少学员都能达到初级养老护理员岗位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员 培训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093-02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当前中职学校主要是通过日常教学和毕业生技能考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中职计算机专业技能考证在计算机人才培养和计算机职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其价值在于将符合现代信息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选拔到计算机行业中。计算机操作员是中职毕业生技能考证项目之一,它体现了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同时,计算机操作培训是毕业生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一个重要途径,培训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因此,中职学校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是有必要的。本文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探讨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及如何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
一、构建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的重要意义
中职学校在学生毕业前夕进行毕业生考证培训,目的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本专业的职业技能专业训练,使得学生掌握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以满足企事业单位的职位要求。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作为计算机类职业资格培训项目之一,各个专业学生都可以选择的职业资格培训,它在毕业生考证培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构建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为之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计算机技能水平。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是在日常教学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短期的培训。首先,在培训时间上是专门针对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培训的一个过程。其次,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素养和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相关技能,如计算机安装 连接 调试、文件管理、文字录入、通用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等。通过系统的、短期的训练,学生计算机技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达到计算机操作员相关等级的职业资格水平,满足文员等相关职业技能要求。
(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据统计,2013年我国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2012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210万,2013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这些数据显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竞争非常激烈。中职学生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找到立足之地是当前中职教育面临的问题。为了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对即将毕业的中职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是中职学校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学生经过短期的职业资格培训,拥有一技之长,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计算机操作员培训针对相关的职业,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达到计算机类职业资格技能水平,可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强对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定了就业准入制度。计算机操作员是就业准入职业项目之一。企事业单位的部分职位(如文员、档案管理等)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提出相应的要求。企事业单位对这些职位招聘必备条件要求具有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中职学生要提高就业竞争力,获取就业准入,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中职学生进行职业资格培训是就业所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计算机操作员作为计算机类职业资格之一,为了使中职学生计算机素养和技能水平能够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和企事业单位技能要求,中职学校应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为之服务,培养现代信息化管理技能人才。
二、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之构建
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作为计算机类职业技能体现,各个专业毕业生都可选的职业资格培训项目,培训人员和工作量相对较大,要在短时间内有序地、按时按量地完成培训任务,同时具有良好的培训效果,需要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配备配套的实训室。为了使计算机操作员培训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培训组织机构必须配备配套的实训室,实训室配备设备有计算机、服务器和多媒体控制台。中职学校要进行计算机操作员培训,在硬件设施上要建设计算机实训室,为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例如,笔者所在学校计算机实训室共7间,每间实训室计算机数量在49台至60台,可以满足350人左右同时进行计算机技能训练的需求。当前,计算机实训室不仅为日常教学服务,同时也能够满足毕业班150人左右同时进行计算机操作员培训的需求。硬件设施基本能够满足计算机操作员培训需要,为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配备配套的培训设备。
(二)开发实用的培训教材。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是要求培训对象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培训组织机构不仅应配备配套的培训设施,而且应明确培训内容及考核标准。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考核通过率,中职学校应与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和标准对接,自行开发实用的培训教材。教材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中文Windows 操作系统模块、中英文录入模块、文字处理(Word 2007)模块、电子表格(Excel 2007)、PowerPoint2007模块和Internet模块等模块。教材以任务实例展开,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职业技能,同时也为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三)搭建专用的培训平台。传统培训方式是教师理论知识讲解和演示操作,学生接受相应理论知识和模仿操作。教师通过考核方式来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考核结果一般由教师阅卷来完成,这个过程既费时,又不能及时向学生本人反映其知识点掌握情况。为此,应搭建专用的培训平台,培训平台内容以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内容为依据,它分为四大部分内容:理论部分、操作部分、自动评分系统、结果解析。学生登录平台可以随机抽取题目进行训练并通过评分系统了解个人完成情况,还可以在结果解析获取答案。通过教师课堂指导和专用的培训平台训练相结合,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效果得到切实提高,确保了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考核通过率,打破了常规培训模式,体现了现代信息化管理特点。
(四)建设精干的师资队伍。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学校的发展也失去有形的支撑。配备精干的教师是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的软条件。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是毕业班职业资格培训项目之一,也是学校一个重要的教学活动,需要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完成计算机员职业资格培训任务。为此,中职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如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建设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以提高培训的效果和职业资格考核通过率。
(五)建设良好的组织部门。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不仅需要有硬件设施的支持,以及精干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同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部门。组织部门在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学校与鉴定机构对接的纽带,也是培训学员档案的管理机构,同时也是培训教学管理机构等多种管理者角色,担负着整个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协调管理工作。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部门整合各种资源确保培训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培训处为计算机操作员培训组织部门,主要职能是学生档案管理、教材管理、培训管理和培训申报及办证。计算机操作员培训经过培训处的统筹安排能够有序地进行。
(六)切实提高培训的效果。培训质量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及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考核的通过率,它体现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切实提高培训效果,才能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教学实践表明,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提高培训的效果。
1.教师熟悉考核内容。计算机操作员是毕业班毕业前夕进行的一次职业资格认定项目之一,因而学生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计算机操作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且达到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标准。培训教师作为培训教学的主体,教授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内容对接,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标准。但是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将计算机操作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全面、系统地传授,就必须熟悉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在培训前应全面了解以下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内容、计算机操作员的考核标准、历年计算机操作员考试题型及题目。
2.教师严格考勤制度。计算机操作员培训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课堂纪律和学习要求,特别强调上课以签到形式进行考勤。教师根据签到表了解学生出勤情况,通过严格考勤,目的是为了确保参加培训的所有学生能够按时按量完成培训任务。如此,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短时间的培训掌握计算机操作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标准。
3.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内容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两部分。技能操作分为七大块内容:(1)计算机安装、连接、调试;(2)文件管理;(3)文字录入;(4)通用文档处理;(5)电子表格处理;(6)图形图像处理;(7)因特网操作。根据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内容的特点,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分为七大模块进行培训,以便提高教学效率,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4.采用“一练一考一通过”的检查方式。培训教学模式根据其内容采用模块化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模块教学效果进行检查,采用“一练一考一通过”的检查方式,实时了解学生对模块内容掌握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5.采用激励评价机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为学生学习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采用激励评价机制。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能够及时反馈,对于学习表现突出的能及时肯定,对于学习有进步的及时表扬,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乐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以便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操作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廖庆扬.计算机操作员[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