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5:33: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人工智能教育的利与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男子;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公路赛;形态素质;有氧能力;无氧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2-1658-03
男子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是一项以竞速为目的的自行车运动项目,而男子公路赛是一项中长期的周期性耐力项目。形态素质与有氧、无氧能力是进行自行车运动的基本素质。只有了解这两个项目运动员在形态素质和有氧、无氧能力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对男子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和公路赛运动员的形态素质与有氧、无氧能力特点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本研究希望通过对男子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和公路赛运动员的形态指标和有氧、无氧能力指标的测试进行比较性研究,发现两个项目各自在形态素质与有氧、无氧能力上的特点,为教练员更准确地选择从事这两个项目的运动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大连自行车队6名优秀男子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运动员与6名优秀男子公路赛运动员。运动员平均训练年限为3.5年,且两个项目运动员在训练年限上无显著性差异。
1.2.1实验法
1.2.2.1测试指标形态学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肌肉百分比、脂肪百分比、克托莱指数;有氧能力指标包括最大摄氧量(L/min)、相对最大摄氧量(mL/kg・min)、血红蛋白值(g/L);无氧能力包括最大无氧功(W)、平均无氧功(W)。
1.2.2.2测试方法形态学指标采用身高、体重称进行测试,并计算出克托莱指数;肌肉百分比、脂肪百分比采用体成分仪进行测试。
有氧指标的测试包括在测试前安静状态下,吸取指尖血20微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721分光光度计上测定血红蛋白值[1]。
采用Monark 894E功率自行车进行递增负荷实验测试最大摄氧量和相对最大摄氧量。受试者静坐休息5 min,待呼吸平稳后,以每分钟60RPM蹬功率车5 min做准备活动然后以每分钟30 W递增负荷。直至力竭。运动试验过程中采用GOULD-9000型运动肺功能测试系统分析运动中呼出气成分,每20 s计算VO2参数。
采用Monark 894E功率自行车进行Wingate( Wingate Anaerobic Test)无氧实验法,对受试者进行无氧能力的测试实验做功时间为30 s。记录数据和测试结果。
1.2.2数理统计法将所有实验的有效数据输入计算机采
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组间T检验,p
2结果
2.1形态指标的结果
从形态学指标的测试结果来看,两个项目的队员的身高较高且相差不大,但是从体重以及相关的肌肉百分比、脂肪百分比来看,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运动员的体重值与肌肉质量显著高于公路赛运动员,脂肪比例公路赛运动员显著高于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运动员。
克托莱指数是指(体重(kg)/身重(cm)×1 000)的值。克托莱指数可计算出运动员在一定身高条件下合理的体重范围,代表了运动员在发育过程中体重与身高的合理比例关系。从结果看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运动员克托莱指数显著高于公路赛运动员。
2.2有氧能力指标的结果
从测试结果看,两个项目的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差别不大;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运动员的相对最大摄氧量值显著低于公路赛运动员。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运动员血红蛋白值也显著低于公路赛运动员,但也处于较高水平。
2.3无氧能力指标的结果
从结果来看,场地4 km个人场地追逐赛运动员的最大无氧功率值与平均无氧功率值均显著高于公路赛运动员。
3讨论
3.1形态指标的讨论就体重、肌肉比例、脂肪比例而言,因为速度耐力的高低是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运动员比赛成绩好坏的关键,而没有高水平的速度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速度耐力,因此速度在该项目中至关重要[2]。个人绝对速度的提高才是该项目成绩的提高的前提,提高速度耐力的前提就是以速度的提高为前提[3]。绝对速度的提高就要求肌肉的爆发力要好且肌肉的做功速率要快,因此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运动员需要肌肉爆发力大,做功速率高。这就要求肌肉的质量要大且脂肪含量要少,所以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运动员体重与肌肉百分比均显著大于公路赛运动员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公路赛运动员。
就体重、肌肉比例、脂肪比例而言,公路赛的比赛距离较长,奥运会的比赛距离分别为40 km和180 km。同时公路赛还会面临起伏路段,通过Coyle的研究发现体重低于75 kg的优秀自行车运动员,则具有较强的爬坡能力。而通过其对阿姆斯特朗的跟踪研究发现,阿姆斯特朗在5次获得环法冠军时的体重在72~74 kg之间,并认为这是他创造环法赛辉煌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4]。还有研究表明世界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体脂百分率在7%~12%之间[5]。可见公路赛运动员对于体重的要求低于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运动员,这是由于公路赛的距离长,较轻的体重有利于快速骑行和速度的保持,体重过大不利于速度的保持;要保持较长时间的骑行速度,有利于爬坡且要进行长距离骑行体重不能过大。同时公路赛不需要运动员在出发时就达到最大速度因此对于肌肉的爆发力相对于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运动员低,因此肌肉的质量也较低。同时公路赛运动员脂肪比例较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运动员高是由于公路赛属于有氧耐力性项目,一定的脂肪含量对于其更好地完成比赛有帮助。
研究表明克托莱指数评价运动员的骨骼、肌肉的发展程度及其肥胖程度[6],研究还表明克托莱指数可反映反映出身体肌肉质量和肌力的优劣[7]。通过两个项目克托莱指数的比较可见由于追求出发时的绝对速度所以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运动员肌肉质量大,肌力大于公路赛运动员所以其克托莱指数显著高于公路赛运动员。而公路赛运动员不需要很高的肌肉爆发力,肌肉质量较低所以克托莱指数低于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运动员。
3.2有氧能力指标的讨论两个项目的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值均较高主要的原因是运动员的身高相对较高,而研究表明身体高大的自行车运动员在某种规定速度下骑行时,氧消耗值(升/分)要比小个子在同样速度下要高[8]。
研究表明V・O2max是反映心肺机能和有氧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与客观指标[9],但是对于自行车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和公路赛运动员来说相对最大摄氧量的提高对于两者来说更加有意义,特别是公路赛运动员。
就相对最大摄氧量而言,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运动员体重大,肌肉质量大使得其相对最大摄氧量值低于公路赛运动员。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的比赛时间短,要求达到最大速度使得最大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一定的保持,运动员的供能主要以无氧糖酵解和ATP-CP系统供能为主,相对最大摄氧量低主要是防止乳酸过快堆积而导致糖酵解能力下降使得速度无法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故其值相对较低。公路赛是长距离的骑行,以有氧供能为主。相对最大摄氧量值高有利于肌肉摄取充足的氧气保证有氧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此外由于公路赛运动员的体重低于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运动员这也使得其相对最大摄氧量增加。可见保持一定的体重,获得更大地相对最大摄氧量对于公路赛运动员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对于公路赛运动员而言,相对最大摄氧量值较高是因为其在运动中要求平均功率要高,其相对最大摄氧量的值要高才能保证平均功率高。
就血红蛋白而言,由于公路赛是有氧耐力性项目,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
因此血红蛋白值的增加有利于运氧能力的提高。但是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水平也较高,这主要是为了在比赛进行中和比赛结束后有利于乳酸的消除而导致的血红蛋白值增加,运送更多的氧气消除乳酸。
3.3无氧能力指标的讨论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要求出发时骑行速度达到最大,并且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要保持,要有一定的速度耐力。所以其最大无氧功率要高于公路赛队员,且平均无氧功率值也要高于公路赛队员。因为一个人的无氧代谢能力是由两部分组成的:ATP-CP供能称非乳酸供能又称高能磷酸化合物供能可视为最无氧功率(爆发力)的物质基础。糖原的酵解供能称乳酸供能,可视为速度耐力的基础。最大无氧功率是评价受试者的爆发力的,平均无氧功率用于评价受试者的速度耐力。所以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测试结果要高于公路赛运动员。
公路赛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指标的值虽然低于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运动员,但是也具有一定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公路赛项目对耐力和冲刺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10]。在进行冲刺、变速使需要动用无氧能力。公路赛运动员具备一定的最大无氧功率值与平均无氧功率值以利于在比赛中摆脱对手和冲刺。因此不能因为公路赛是以有氧为主的运动项目就忽视对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关注。
4结论
1) 男子场地4 km追逐赛运动员与男子公路赛运动员比较体重大,肌肉发达,体脂含量低;公路赛运动员体重适中,肌肉比例和发达程度适中,有一定体脂含量的特点。
2) 男子公路赛运动员较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运动员具有较高的最大摄氧量值、较高的相对最大摄氧量值和较高的血红蛋白含量。
3) 男子场地4 km个人追逐赛运动员的最大无氧功率值与平均无氧功率值均较男子公路赛运动员的值高。
参考文献:
[1] 赵红宾,陈涛.男子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冬训期间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2,24(3):13.
[2] 商永江.浅谈自行车场地4 km团体追逐赛的训练[J].福建体育科技,2005,24(3):51-52.
[3] 李红.自行车世界杯2004年第五站男子4 km个人追逐赛初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2004,16(2):86-88.
[4] Coyle Eh. Improved muscular efficiency displayed as Tour de France champion matures[J].J Appl Physiol,2005,98:2191-2196.
[5] Mujika T, Padilla S. Physiological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male professional road cyclists. Sports Med, 2001, 31(7):479-487.
[6] 邢红林,祁宁等.对我国男子排球联赛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的动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4):47-49.
[7] 李军,等.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运动员非技术因素差异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5):19-21.
[8] 乔居庠.身体大小对自行车运动氧耗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7(1):57.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逐渐成为新型的教育资源,在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网络教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尤其新一轮课改进行后,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型和技能型相结合的学科,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资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 信息技术的课程特点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相比较它的教学理论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思想都还没有定型,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1.1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迅速变化性和鲜明的社会时代性。信息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软硬件技术的更新非常快。要求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体系和课堂教学必须跟得上更新换代后的需求。
1.2 信息技术教育是知识性与技能性的统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很强,兼有基础文化课程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所以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2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网络教学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充分体现学习者主体地位,以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要求一切以学生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正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学生在一定情景下借助学习和其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2.1 网络教学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优越性。
2.1.1 内容丰富、在表现形式上,将文字、图形、图象、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集中于一体,采用可视化窗互操作,扩充了信息量,营造了信息环境。
2.1.2 检索信息方便。浏览器、搜索引擎提供了强大的检索功能,极大方便了信息的获取。
2.1.3 适时交流计算机网络具备高速传输信道,教师可充分利用在线功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双向交互,既加大了学生参与度,又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
2.2 网络教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影响。
2.2.1 丰富了教学内容。
2.2.2 优化了教学过程的变化。
2.2.3 自主性学习方式。
2.2.4 指导性的教师角色。
2.2.5 互动性的教学媒体。
2.2.6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3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
教师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有效教学,必须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同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过程以及学生学习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良好的效果。
根据网络自身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以以下几种教学模式适合网络教学。
3.1 采用任务驱动法,明确学习目标。
“任务”是指我们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成一系列的“学习实践”任务。网络环境的适时性,交互性使教师实施教学任务,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例如在多媒体信息加工与表达教学时,可以设计诸如节日贺卡等形式的任务,在进行人工智能教学时,可以设OCR汉字识别等形式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加以指导、帮助适时点拨,让学生作品于网上,供师生、学生间相互交流。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实施任务教学,应注意主题任务可操作性,强化任务的合理性,任务与任务之间的相关联性。
3.2 采用研究性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研究性学习能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大致经历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实践体验和表达交流。比如:可以选择中学生走进网络的利与弊,畅想Internet未来生活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查找有关社会、科技问题等资料,极大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和研究能力。
3.3 采用合作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合作式教学法常与任务驱动、研究性教学法结合起来,基于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方法,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利用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交互性,最大化个人和他人的学习效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相互教学法、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
3.4 学科整合教学法。
新课改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促进信息技术和各学科的整合,整合教学法是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克服信息技术课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Internet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网络教学中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包括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设计,知识材料,学生活动,学习环境设计等。知识材料组织上,要将教学资源与教材知识重组,形成新的系统知识提供给学生或者作为学生探究的对象和学习的内容。对于某些专题,还需要教师能够设计专题学习网站,把零散的知识集成在一起,便于教师的教学和学习的自主学习。例如可以利用BBS、E-mail、留言簿、共享文件夹对学习过程评价。
Internet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教育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何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如何解决网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存在的制约因素还还很多,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尝试探索,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杨威,史春秀,巩进生.信息技术教学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 孙庆宏,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对策[J],华北医学院学报,第3期(2002.5)
[3] 王建虹,浅谈网络教学[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第6期(2001.12)
[4] 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J].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CAI 多媒体;舞蹈基本功;课件;积件
多媒体课件一直主要用于理论或文化教学课程中,如何将这种课件方式用于舞蹈基本功教学中,使得实践教学与课件能有机结合是笔者近些年在探索和研究的问题。2013年借助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运动解剖学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的实践运用研究》,笔者主要负责图形图像及课件技术方面的主要操作。正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多媒体课件在实践教学中能大幅度提高教授理论知识的效率,能清晰地将解剖学知识展示给学生,也使笔者进一步探索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简称CAI)模式在舞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CAI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上单一、片面的缺点。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经过40多年的发展,CAI在全球各类教育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的技术优势已经得到了各界认可。舞蹈教学中也已普遍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但更多是使用多媒体中的视频记录与回放,运用多媒体的技术仅停留在舞蹈表面形态观摩、模仿学习的状态。因此,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制作CAI多媒体课件与舞蹈实践课堂教学结合,在舞蹈视频教学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直观地传达给学生,丰富舞蹈教学言传身教的单一教学方式,值得研究与思考。
一、传统舞蹈基本功教学课件的利与弊
(一)传统舞蹈基本功教学课件利弊分析。舞蹈基本功的训练课程是所有舞蹈专业方向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目前,舞蹈基本功训练主要的方式有:中国舞训练、芭蕾舞训练、现代舞训练。传统舞蹈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教师的言传身授。这种教学模式能将身体运动的过程、用力方法、肌肉伸展位置等一些细节直接示范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的动作技术模仿,能直接看到学生掌握的情况并及时纠正。然而,其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倾向于动作模仿、队形编排,而忽略了或无暇告知学生这些动作技术产生的缘由及历史文化背景。从而使学生只注重外在的模仿,而不知其产生的文化内涵,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训练过程中的枯燥、艰辛产生厌倦,而发展到舞蹈表演时,他们亦会更多追求动作技术外在形式,而不知该如何体现舞蹈文化内涵。从课堂教学的呈现看,舞蹈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没有课件的,大都是备课教案(如图1),这与其它理论课程有些不同。其它理论课程的教学除了有教案之外,还需将教案编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能够耳朵听课同时还能直观丰富多彩的课件,促进了课堂的生动性与有趣性。
可以说,电子影像设备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是舞蹈CAI教学模式的发展雏形,我们使用摄像机录制舞蹈教学视频,并且回放给师生观看,早期的珍贵影像成为舞蹈的传承和发展的宝贵资源。但是这些影像的制作工艺复杂,一旦制作完成就无法更改,无法随时加入教师实践过程中的感受与领悟要点,理论文字描述较少,现实使用中往往成为记录动作的机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舞蹈基本功课程采用CAI教学模式的意义。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我们的舞蹈基本功课程也需要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课堂教学内容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高科技的教育手段必然会与中国专业舞蹈教育相嫁接,它不仅能深化着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也开启了人们重新探索舞蹈以及自身的大门,面对广大有提高“素质教育”需求的广大学子及舞蹈爱好者,引进CAI教学环境无疑是我们改革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CAI教学模式不仅能加强舞蹈艺术教育的普及,广泛传播舞蹈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舞蹈教学理论的发展,笔者以《舞蹈解剖学》基本功课为例,将CAI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教学中,在实践课堂中有如下一些变化:
1.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学生认知与接受能力得到提高。以往对于舞蹈解剖学的理论知识主要靠教师的讲解来完成,再配合书籍和解剖图给学生们观看。常存在重点不够突出,讲解枯燥、语言嗦等问题。如果遇上低班学生,他们年龄小,语言理解力不强,大多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导致教学进度缓慢,效果不明显,甚至忘记了最初告诉学生这些知识的缘由。而在使用多媒体课件后,课件中图形化的界面形象、直观地传达舞蹈身体解剖学的具体部位、作用及功能等方面。在讲解过程中再配合学生的身体动作示范,及对知识重点的强化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更好地把握身体动作的用力点、速度及容易损伤等方面知识,将理论与实践形象地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理论知识累积与信息化操作能力。结合多媒体课件,使用3D人体模型可以全方位地研究人体结构,随时变换角度,加强了教师本身理论知识的累积与提升。如果教师对人体解剖结构都不熟悉,又如何能教给学生?因而,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过程,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操作能力,而通过学习和制作,使得教师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得到升华。
3.为舞蹈基本功教学研究提供一手材料。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仅在教学中取得了实际效果,也将成为取代传统教案的一个全新的媒介。直观的图形化界面和身体动作示范结合在一起,为今后的教学研究积累了一手资料,为舞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也为我们今后研究舞蹈基本功课件积件模型积累了一定经验。
二、CAI技术在舞蹈基本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一)CAI技术在舞蹈实践课堂应用的必要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把运动解剖学的相关课程提炼加工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实践过程中应用的软件有Power Point、Photo Shop、3D body等软件,通过截图,标注等手段突出了教学中的知识重点,形象地将运动解剖学的知识点传递给学生。需要说明的是,《舞蹈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不是取代教师的教学,而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受技术条件的制约,目前《运动解剖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大部分还处于平面阶段,3D技术的应用所占比重比较少,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开发。
1.CAI在舞蹈课程中应用的现状。相对于其他学科,CAI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就显得比较少,而在艺术教育中除了艺术设计的专业是以CAI为主之外,CAI在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艺术教育中也有部分应用,但是在舞蹈艺术教育中应用得就比较少,尤其是在实践课堂,基本上还没有CAI教学手段的应用。CAI在舞蹈课堂教学应用比较少的主要缘由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硬件方面的缺失,目前我国的舞蹈实训教室基本上没有配备CAI教学环境,在舞蹈教学中应用得比较多的就是视频的观看和模仿,没有充分发挥CAI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二是多媒体课件制作人才的缺乏,当下舞蹈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有待提高,由于舞蹈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基本上是属于言传身教,而且舞蹈课程主要以训练为主,因此广大舞蹈教师都忽略了提高自身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也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相互制约的因素导致了舞蹈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2.舞蹈基本功教学引进CAI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随着时展,单一的舞蹈技术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人才的发展需要了。舞蹈不仅仅需要技术,更需要文化,这文化既有基础的学科知识了解,更注重文化艺术的修养,提升学生实际素质,同时也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即使是以基本功训练为主的课程也需要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课堂教学内容在提升技能的同时,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提高。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高科技的教育手段必然会与中国舞蹈教育相嫁接。它不仅能深化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也开启了人们重新探索舞蹈以及自身的大门,而引进CAI教学环境无疑是促进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CAI教学模式不仅能加强舞蹈艺术教育的普及,广泛传播舞蹈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舞蹈教学理论的发展,将枯燥、晦涩的理论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模式传送给每位学生,让他们易懂、易接受。
(二)CAI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1.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著名舞蹈艺术家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一书中曾说道:“中国专业舞蹈的教育目的,总的来说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式的前提下,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各类舞蹈人才。”[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兴起“素质教育”的浪潮,从普通中小学到各地高校相继开设了舞蹈选修课和必修课。“在高校开设舞蹈教育课程,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专门的舞蹈家,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2] CAI多媒体教学模式在舞蹈教育的推广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相结合能使学生学得更明白,训练的效率也会更高。CAI教学模式在舞蹈实践课堂中的应用必将打破舞蹈教育“言传身授”的传统教学模式。
2.为舞蹈课程网络化打下基础。目前,舞蹈实践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比较少,但是当前,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舞蹈亦需要与时俱进。笔者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大力开展地网络课程和舞蹈远程教学模式,而CAI多媒体教学模式则为大面积普及舞蹈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在舞蹈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必然会成为舞蹈教育新的增长点。
三、关于启动基于积件思想的舞蹈课程资源库的研究构想
积件(Integrable ware)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积件思想作为一种关于CAI发展的系统思路,是对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准备、检索、设计、组合、使用、管理、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它不仅是在技术上把教学资源素材库和多媒体著作平台的简单叠加,同时从课件的经验中发展出来的现代教材建设的重要观念转变,是继第一代教学软件课件之后的新一代教学软件系统和教学媒体理论。其主要特点有:1)积件与教材版本无关性;2)基元性与可积性;3)开放性,自繁殖性;4)继承性与发展性;5)技术标准规范性;6)易用性、通用性、灵活性、实用性。
目前舞蹈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课件基本上是以不可编辑的视频影像为主,属于高度集成的多媒体课件,是编制者按照其教学思路组织起来的前后连贯的教学课件,课件发行后不可修改,具有整体性、固定性和封闭性。但是如果我们建设基于积件思想的舞蹈积件库,制作碎片化的舞蹈课件,今后在使用 CAI教学模式时除了可以使用这些传统课件之外,还可以由教师随时进行高效率的编辑、修改、增加、自由组合库内资源。
然而,由于舞蹈教学课件的缺乏,制作舞蹈教学课件的人才较少,要想持续不断地发展舞蹈多媒体教学课件必须提高舞蹈教师的信息化操作能力,最终建设一个基于积件思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舞蹈教学资源库。笔者有以下一些构想:
1、建构舞蹈积件素材库。舞蹈积件库是整个资源库的核心,研究如何让舞蹈教学资源碎片化,以便于使用者积累和自由组合。另外,构建积件库需要普遍提高舞蹈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课件制作能力,因此,还需加强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经常组织培训与进修学习。
2、搭建积件组合平台。有了积件库作为支撑,如何方便地将库内资源组合成为一堂课还需要搭建一个操作简便,功能齐全的积件组合平台,以方便教师们的组织教学内容,丰富舞蹈教学的内涵。
3、制定积件使用管理规则。为了促进积件库内容的积累,设立一定的资源库准入门槛,制定相应的使用规则可以防止使用者只拿取不增添的坏习惯。良好的使用管理规则不仅可以有效统计出积件的使用情况和使用价值,还能提高教师们制作积件素材的积极性,让教师们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结语
通过将CAI多媒体课件放入舞蹈基本功训练过程的研究,笔者认为,把理论知识带入实践课堂是我们舞蹈基本功课堂教学研究的突破口,而多媒体教学环境(CAI)应该在舞蹈实训课堂成为标准配备,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是舞蹈授课教师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也为探索舞蹈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打下一定基础。在当前网络教育大发展、“素质教育”的普及产生巨大需求的背景下,推动信息技术在艺术教育中的交叉结合必将成为我们舞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方向。 (责任编辑:刘小红)
注释:
①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②周雅俐.发挥舞蹈艺术魅力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J].剧作家,2008(05):130
参考文献:
[1]黎加厚. 从课件到积件: 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 上) [J] . 电化教育研究, 1997(04)、1998(01)
[2]于淼淼.中国专业舞蹈教育现状及分析研究[D/OL].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08)
[3]罗冬梅、刘桂华、董荣药.《运动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J].体育科学研究,2003(03)
[4]陈新.运动解剖学CAI 课件图像素材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05)
[5]高红娜.舞蹈理论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研究[D/OL].吉林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