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8 15:33: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第1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区别联系

一、国际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区别

(一)国际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不同

国际经济一体化主要是指各个国家之间的国民经济相互联系,取消限制和歧视,不断开放,最终形成使各个国家彼此依赖、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各个国家之间让渡一定的国家,政府之间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并建立统一的机构对各个国家的经济行为进行管理,最终使资金、商品、劳务、服务等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更协调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活动中,经营者对利益的追求推动市场的不断扩大,超越国界的限制,通过信息、资金、技术、服务等要素是世界经济活动成为紧密的整体,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相比较,不同的是经济全球化主要是表现在经济领域的发展趋势,使整个世界的经济贸易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

(二)国际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的主角不同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主要是各国政府和相应的统一组织进行协调和推动。各国政府和联盟组织作为行为主体,进行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经济政策的协商和制定,将各国共同利益作为工作目标和要求,顾全大局,努力做到同时增加各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促进经济发展,让其享受更多的经济福利。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扮演重要角色,出于对利益的驱动和追求,对扩大海外市场,增加全球的市场占有率都有强烈的愿望,在实现在其利益获取更多的利润的过程中,跨国公司主动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为经济全球化做出突出贡献,成为全球化的主角,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是资金、服务、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增强。

(三)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不同

国际经济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各个国家放弃了部分国家,同时为顾全大局,遵守互利共赢的原则,还要让渡经济的,强制解除海关门槛,实现零障碍等,给政府和国家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国际经济一体化也给各个国家的居民带来很多有利的方面,使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不仅经济资源可以得到更大程度地利用,在其他方面,如旅游、留学、出差等各方面都简化原来货币兑换等程序,使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关系更加密切,为世界和平与和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经济全球化使跨国公司和合资公司发展更加迅速,只是在一些经济权力方面与原来相比有些许削弱,但是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还是主要由公司自然地去完成和推进,并不影响政府和国家的权力,也不受到国际组织的统一管理和指导,其实现方式主要是依靠跨国公司的生产力的推动,市场作为媒介让各个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使经济发展的历程走向更崭新的一个阶段。

(四)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不同

国家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和未来趋势,它们都在目前经济发展的状态下进行推进,但是发展的进程不尽相同。国际经济一体化在狭义的理解层面上,是指区域经济一体化,目前大部分“一体化”的范围都比较小,所以国际经济一体化在当前阶段只是萌芽的阶段,并没有具体实现这一状态,并且距离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完全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相比,经济全球化已经逐渐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进口商品的不断增多等现象都提醒人们,我们处在开放的经济时代,也已经处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状态在不断向经济全球化的“完善”和“深入”方面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现实的阶段和重要里程碑,不断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做贡献。

二、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联系

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并不等通,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之间既存在差异也存在很大的必然联系。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实现国际经济一体化提供了经济基础,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实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必经阶段。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从政府、政策、制度等方面也为经济全球化的的深入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为经济全球化提供方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更好地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理想和最高奋斗目标,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既定方向和最终结果。所以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两者之间在目前发展阶段具有必然的联系,并且不断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二者相辅相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深入和改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牵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提高资源优化配置率,协调世界经济发展的状态,促进世界经济及各方面的科学地、长期地发展,使世界经济相互融合,为世界和平和和谐发展带来更多的动力。

三、结束语

国际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既有差别又有必然联系,二者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会并存,虽然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都会给国家带来一定的挑战和风险,但是更应该看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合作与融合给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带来的积极意义,各国经济的发展都与外部经济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认清经济发展的形势,把握时机,加强合作与交流才能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特征。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发达国家凭借其在资金技术上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占有绝对优势。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逐步加大。所以大多数人认为,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后果可能是全球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国外部分激进的学者认为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是由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加重对劳动者剥削的全球化,是扩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贫富差距的全球化。而另一部国外学者则认为,经济全球化更有利于帮助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有利于缩小贫富国家的差距。

在国内,我国的相关人士认为,对待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根据标准的国际经济学理论,特别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经济全球化应该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缩小,缩小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 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的确会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发展中国家是收入分配,导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收入差距拉大。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近年兴起的全球性的不可逆转的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既包括国家间商品的自由流动,也包括国家间生产要素( 资本、技术、人员等) 的自由流动,也即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缩小贫富差距

1.加大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其本身的资本是非常丰富的,因为经过成熟的工业经济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是非常短缺的。国际贸易当中,发达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业当中占有优势,但是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就不具有优势可言了。因此发达国家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缩减。资本和劳动的需求变化导致了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的恶化。尤其是导致发达国家非熟练劳动工人收入的下降。因而发达国家的非熟练劳动工人成为世界反全球化的主力军。

2.缩小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

在发展中国家的状况和发达国家正好相反。同样是商业贸易自由化,结果却大不一样。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资本匮乏。在经济全球化的贸易活动中,发展中国家因为自身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主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一些高科技产品和资本密集型商品。这就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商品的价格会上涨,而资本密集型的商品价格下降,进一步促进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扩大再生产,资本密集型产业不断缩减。这样一来,更多的资本就会被释放出来。劳动和资本需求的这种变化,会导致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上升,资本价格或资本报酬率下降。因此,从根本上来说,贸易自由化应该是导致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贫富差距的减少,而不是相反。

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本流动对全球贫富差距的影响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形式是资本流动,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之一。资本的流动是出于商业目的,提高资本的收益。部分激进主义的学者认为,资本的全球化流动是对发展中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会使劳动者的收入产生差异,加大该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凡是资金流动所带来的一定是资本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对于发展中国家,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长期来说,总体上应该是缩小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外国资本的流入,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存量,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要素总量,必然会带来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尽管外国资本的流入会带走一部分资本利润,但是由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量超过外国资本的利润所得,因而总体上会增加发展中国家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占据有利地位,但是实际上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缩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的。近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各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确造成了一些国家之间和一些国家的内部出现了贫富差距加大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不能全部归结为是由于经济全球化造成的。我国近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中国的贫富差距加大最终原因在于我们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我们的改革方式,而不是因为经济全球化,尽管在此过程中也的受到了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平衡推进,很可能在短期内会造成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的扩大。但是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的最终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而不是扩大。

参考文献:

[1]侯永志:经济全球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的政策启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1,(4).

[2]宁光杰 张宝忠:经济全球化与收入分配差距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04,(9).

[3][意]乔万尼·A. 科尼亚.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收入不平等的影响[J].路爱国译,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3).

[4]李 实 罗楚亮:城乡收入差距的再估算[J].北京大学学报,2007,(2) .

[5]王小鲁: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 J ].比较,2010,(48).

[6]UNCTAD. Development and Globalization:Facts and Figures 2008[EB / OL ]. http: / / unctad. org / en / docs / gdscsir20071_en. pdf.

第3篇

冷战结束以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世界经济相互依存为各国发展开放经济带来动力,与此相伴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当代国家安全的威胁因素在增多。在传统国家安全战略中,经济安全的地位在上升,以经济安全为主要内容的非传统安全观成为各国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不过,对于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国家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安全的含义是有区别的,这是由各国国情、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决定的。随着国际力量对于国家的影响日益深入,经济安全的范畴也不只停留在国家间的经济实力的竞争方面,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把经济安全首先界定为国内经济问题,认为经济的不安全成为重要的国内政治和经济事务,经济安全的根本保障在于国内的经济力量。自从20世纪70年代起,当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渗透到各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政治决策过程,影响着国家间的传统政治关系时,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国际政治的前沿领域,把经济因素引入到国际政治领域来探索全球化日益发展过程中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关系。

国际政治经济学视野里的国家安全问题

国家安全就字面来讲是国家不存在危险和不受威胁之义。本文认为,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研究存在发展阶段。

1现实主义的传统安全

国家作为安全主体,所致力维护的是构成国家的四个基本要素的安全:主权独立、、国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合法政府的存在和正常运转,维护这四个要素的安全都是国家权力机构的职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安全是政治。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生存与发展首先是确保国家主权的安全,这也是传统安全观的核心所在。在二战结束以后的很长时期里,占据国际关系理论主流的现实主义理论把国家权力作为国家间竞争的核心,研究国家利益与国家权力的关系,为传统国家安全观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根据。

2相互依存理论的经济安全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各国经济往来日益密切,非国家行为体如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增多,经济一体化、区域化和集团化的趋势增加。国家的军事安全、国家权力受到了来自经济安全的挑战。围绕着国家与市场的核心问题,国际关系理论在实证分析中拓展研究路径,使得经济因素在传统安全中与政治因素一样具有重要的国际关系层面的战略意义,非传统安全观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上升到政治和外交的高度,在非传统安全中占重要地位的经济安全受到普遍的重视。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经济竞争加剧,使经济安全问题成为国家安全关注的首要问题。

第4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企业管理;人才培训管理

经济全球化是顺应时展潮流而生,是一把“双刃剑”。它为世界各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与挑战,特别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前进阻力。因此,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应当分析企业竞争优势,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机遇与发展

(一)有利于吸引外资,学习先进技术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经济全球化为企业直接吸引外商投资提供的便利途径。同时,通过与外商合作,加速了中国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生产经营效率,促进企业发展。

(二)有利于形成企业人才的多元化

全球化使得多元化经营成为企业占据全球市场采用的重要战略方式之一。不同的种族、文化和意识形态在企业内部相互交织,形成企业人才队伍的多样化。多元化的员工队伍提高企业扩大外部市场能力,提升了企业的国际化视野。

(三)有利于形成跨文化的企业管理理念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跨文化的企业合作与信息交流,帮助中国企业更快速有效地学习和吸收世界上优秀跨国企业的管理经验。只有将国外先进管理方法与中国企业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形成适用于广大中国企业发展的跨文化企业管理理念,更好地突出企业优势,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的中国依然有很多企业选择低成本、粗犷型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很大阻碍。经济全球化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优秀的经营理念和管理人才,使得善于思索的企业意识到要进行企业调整来推动企业持续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如何进行调整以适应全球化经济竞争又成为各大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企业人才的重视不够

很多企业在员工选拔环节就不够重视,甚至对员工素质的理解也出现偏差,更在员工胜任能力上未能给出较合理的评估,导致素质测评趋于表面化。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上方面也不够重视,不能结合企业发展阶段进行不同的人才培养与储备,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保障支持,同时也忽略员工的需求及职业发展,造成核心员工的流失。

(二)企业文化意识淡薄,流于表象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通过企业文化理念的传递使得在员工心目中得到广泛的认同感,在实现员工自身价值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使员工积极服务于企业。但是很多企业仍然单纯为了“做出文化”而提出文化,忽略员工对企业的认知和理解,便构成企业发展的阻碍。

(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落后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想要获得生存发展,必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需要企业采用最适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形成一支有凝聚力的员工队伍,最终形成企业核心价值。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存在着只想控制员工,不懂得尊重员工;只要求员工奉献,没有相应激励措施等问题。

三、加强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企业人力资源计划和人才测评体系

一个企业在制定其总体战略计划以后,就必须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计划,否则总体计划就无法实现。企业的人才测评是企业进行员工选拔及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凭借完善的人才测评体系,企业才能选拔到优秀的员工,任命其最适合的岗位。可胜任的岗位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人才评测体系实际上也是对企业内部组织设立的一次梳理。员工素质测评不仅对员工岗位胜任能力进行考核,更能为企业衡量员工潜力,协助企业进行岗位匹配和人力资源储备,从而满足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二)建立企业员工培训开发体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员工来讲,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能力才是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而企业是否有人才发展计划也已经成为求职者选择企业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企业来讲,只有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开发,才能满足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企业必须要建立一整套与其发展相适应的培训开发体系,才能吸引人才,开发企业核心人才,培养企业后备人才。通过人才培训体系,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创新,并且通过员工培养计划,可以促进企业和员工间良好的沟通合作,增加企业凝聚力。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真正可以长久发展的企业都有自己适用的企业文化,它对促进企业经营业绩、凝聚员工力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中小型企业都应在学习国外先进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现代的企业文化中企业应有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将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的最重要资源。做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企业的发展依靠员工。在企业内部环境里,要正确一处理员工和企业的关系。不仅要尊重员工多元化的价值追求,更要给员工广阔的空间去激发更多的创造能力。企业文化可以更多地趋向开明、开放、包容,更多关注员工的兴趣、爱好和员工可能的发展方向,通过文化培养员工的参与、协作和奉献精神。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人才的选拔培养已经成为企业树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中小企业应认识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能否给员工提供一个适合其发展的良好环境,能否给发展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当代企业或优或劣、或先进或落后的根本标志。企业建立并完善选才、育才机制,将可以吸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来满足企业发展及全球竞争的需求,通过现代企业文化的打造,以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牛语文.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晓.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5篇

关键词:全球经济 世界经济 国际经济

一、全球经济的逐本溯源

全球经济,伴随着全球化的出现而出现,具有方向与进程的双重属性。所谓全球经济的方向属性,意即立足于作为一种客观历史的发展规律、指引全球化方向的经济局面的角度。所谓全球经济的进程属性,意即现阶段的亟待进一步发展的全球经济现状。全球经济不是一个终极概念,它是有生命且有着生命力的概念,还存在着提升的空间,还有着尚待解决的问题及种种的不确定性。

(一)前全球经济时期的经济发展及全球经济的萌芽

追溯历史,人们曾长期处于一种闭塞的生存模式之中,经济形式单调,集群意识淡漠。直到原始社会后期,个别地区才出现了部落内部或族群之间偶然为之的商品交换。公元前3000年,早期的美索不达米亚开始了生产原料的进口。公元前5世纪,东西方贸易通道逐步开通。16世纪初期,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全球经济正待萌芽。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最终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机器大工业的建立又反哺于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商品经济日益成熟,初显环球同此凉热。而这一时期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与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只可视其为全球经济的萌芽。

(二)全球经济的形成及其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步发展

全球经济存乎于全球进程,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加速扩大,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大大超过历代水平。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以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发展为先导,涵盖了生产、贸易、金融和投资各个领域,囊括了全球经济以及与全球经济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全部过程。经济全球化历经了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生产要素跨国化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其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着全球经济的对应形态,连贯起来,亦演绎出全球经济的形成过程。

第一,贸易自由化与商品全球化发展阶段。1948年1月1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正式生效,为战后消除国际贸易障碍、解决国际贸易争端从而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货物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增速显著,全球贸易依存度不断提升,贸易自由化程度加深,世界市场兴起并日渐成熟。

第二,金融国际化与资本全球化发展阶段。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全球经济资本全球化过程的动力来源。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世界性的金融机构搭建起庞大细密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越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均已形成。2与此同时,各国银行资本的集中度也迅速提高,银行业与工业中的垄断资本相互渗透、结合,形成金融资本。全球经济的要素――全球资本,逐步形成并稳步发展。

第三,经济要素跨国化与生产全球化发展阶段。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产业革命,缩小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各国的技术标准越来越趋向一致,跨国公司、寡头巨鳄通过垄断技术标准的使用,控制了行业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另一方面也促动了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跨国公司获得了大发展。原有垂直型为主的国际分工,逐渐向水平型乃至混合型国际分工转变,组成了一个有机的全球生产体系。

对于全球经济的形成过程,并无时间上严格的界限,仅仅是经济在全球维度发展经由商品市场扩大、资本跨界、生产要素融合等先后出现的一个大致的时序,各个阶段逐次出现并继续发展而并无替代。换言之,当今全球经济似已超越了三个阶段,却将三个阶段渐次出现的特征一直延续下来,当然,还包括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各类问题的全球性蔓延,而这种蔓延却在特定历史条件之下使得某些早期出现的问题变得尤为突出,例如第二阶段所涉及的资本、金融因素的全球化及其相关问题,在世纪之交接连不断的金融风暴席卷之下已然成为当代全球经济的焦点。

二、全球经济的概念界定

全球经济,学界迄今尚无确切定义,由于诸如国际经济、世界经济等类似概念的存在,而使得在其概念界定方面一直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

(一)国际经济与世界经济

就立足点而言,国际经济与世界经济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本身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同。国际经济,是指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和全球利益均衡化,在世界范围内对稀缺资源进行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国家之间商品贸易、金融投资及其他生产要素流动等各种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的总和。换言之,国际经济意即经济活动超出一国界限,扩展至双边抑或多边,但视野所及是局部性的。而世界经济,是指在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形成的处于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中的各国经济的总和,其视野所及则是全局性的。

就出发点而言,国际经济与世界经济这两个概念又显示出了共同性。无论是强调经济发展国际化延展理念的国际经济,还是强调各国经济活动总和的世界经济,都是从民族经济体的国家利益最大化出发。换言之,相对而言,无论是带有整体意义的世界经济还是带有部分意义的国际经济,在研究视野上皆存在着局限,而这种局限的克服需要更高的研究视野和境界,引入全球经济概念,从某种意义上看,成为一种必然。

(二)区别于国际经济的全球经济

国际经济与全球经济无论就内涵抑或外延均有着一定的相似度,但区别仍然是显而易见的。

国际经济(Inter-national Economy),也称国家间经济,相对于民族国家经济(National Economy)而言,由于其研究的领域、标的范畴指向性强,特征明确,因此其概念也相对明晰。与民族国家经济形态相类似的,国际经济的主要活动包括生产、分配、贸易、投资、服务等多种形式,需要应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增长等相关的各种问题。但与民族国家经济不同在于,国际经济活动的范围由国家层面提升到了国际层面,对于相关经济问题的应对是对于民族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引申和扩展,经济运行的范围更广阔,由于每个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着经济体系的差异,因此国际经济交流更为复杂。

国际经济虽以国家间的经济形态而得名,但民族国家仍居主导,其与民族国家经济形态下所维护的主体利益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而这一点,恰恰展现了全球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区别。换言之,全球经济时代,即便可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民族国家仍然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但立场和出发点已然与国际经济产生了分歧。借用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人”假设,如果说民族国家经济和国际经济好比是一个理性个体,那么,他们从事任何活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利己”,即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而全球经济的目的具有明显的“利他”色彩,虽也是在追求净收益最大化,但出发点却不再囿于个体,而上升到了整体利益的高度。

言及经济,无外乎治理。无论是国际经济还是全球经济,概莫如是,但就治理的难度及效度而言,则大相径庭。“脱离社会背景的全球市场是难以调控的,即使在调控者有效合作和他们利益完全一致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全球经济需要构建能够应对全球市场复杂状况的既有效又统一的超国家公共政策模型,但理想状态下,民族国家的第一主体地位如若被颠覆,进而这种构建的可能性极小,那么以此模型展开治理就更无从谈起了。相比之下,民族国家仍为主体且其国内政策权威不容颠覆的国际经济面临治理问题时便从容许多。

国际经济带有一种“国际化”的倾向,而全球经济则带有一种“星球化”的倾向。国际经济,强调交易的增长和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扩大。在更大规模(跨越国界)的范围内的商品、贸易、投资、服务、经济观念等的流动。且流动的数量、范围和频率上,一个地区更多地影响到另一地区,民族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而全球经济的“星球化”倾向则是在地球这个整体的层面上展露经济关系。

国际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Firm),而全球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国际公司,是一个相对松散的企业集团,各子公司或部门保留着较高的独立性,其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动机就是为本国的民族国家经济谋利并以本国国内的经济政策为基本约束。与之不同,跨国公司,是指由分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而不论这些立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这种企业的业务是通过一个或多个活动中心,根据一定的决策体制经营的,可以具有一贯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企业的各个实体由于所有权或别的因素相联系,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体能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尤其可以与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以及分担责任。 它是真正的无固定地点的资本,没有具体的民族国家身份,实行超国家的管理。贸易方面,纯粹地“逐利”(哪里成本最低回报最高便落户于哪里);金融方面,通过发达的现代通讯方式,完全由世界市场的力量来支配,不必听命于国家的货币政策;生产方面,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原料,进行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要素流通顺畅;运作方面,通过高透明度的全球经营为全球市场服务,致力于建立和谐的全球市场秩序。简言之,跨国公司不再像国际公司那样,受到具体民族国家政策的干扰,甚至不再受限。国际公司与跨国公司的区别也印证了以之为主要参与者的国际经济与全球经济在参与者权限方面的分歧。

(三)区别于世界经济的全球经济

在经济全球化相关的各类著述中,世界经济与全球经济均系高频词汇,但却普遍存在着通用、混用的情况,很多学者甚至完全无视二者区别,这样的做法不免偏颇。虽然世界经济与全球经济在立场、主体、问题及趋势方面具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差异仍不容忽视。

《经济大辞典》给世界经济所下的定义是:“在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形成的处于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中的各国经济的总和。” 对此,可作下解释:第一,世界经济是由各国市场经济基础上构成的复合型的全球市场经济运行体系。第二,世界经济是在国家干预下的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全过程,是由各国在生产过程的外部联系所构成的“二次再生产过程”。第三,世界经济是由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共同运作的有机整体。下面要做的,就是通过将世界经济与全球经济进行比较分析,使全球经济的概念在前述比较所得结论基础之上更加清晰、完整。首先,可以从世界经济的三层次内涵入手,逐点对世界经济与全球经济作以比较。第一,与世界经济相类似,全球经济亦为一种复合型全球市场经济运行体系,而这种“复合”的意义却与世界经济并不完全一致。如果说“世界经济是一般社会经济的类别之一”, 那么全球经济则应该是一般社会经济的最高类别。全球化发展至今,全球经济的涵盖力和调控力的应运而生、应运而长有目共睹。经济学界对世界经济理论的突破与质疑似可从侧面予以印证,从仅仅立足于本国利益而展开对外贸易的“H-O定理”,到质疑 “里昂惕夫之谜”而主张将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自然资源、贸易壁垒干扰及消费偏向等“局外”因素纳入到贸易体系当中,再到“离岸外移理论”提出欲明辨经济全局需要微、中、宏观多维思考的观念。世界经济的宏观视野日渐突出,但较之全球经济仍相去甚远,分析视角的局限导致世界范围经济全局关乎效率、公平的问题仍难于解决。第二,与世界经济不同,全球经济不再是民族国家经济外部联系的“二次再生产”,而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再生产体系。全球经济所关注的,是多维经济领域内全人类的整体利益,而不再是单纯地将局部经济的个体效能予以简单叠加。第三,虽然在当下以及未来相当长的时期之内,全球经济的行为主体仍然不能够将民族国家排除在外,但是,与世界经济比较起来,全球经济活动将以可以统揽全局的跨国公司、全球性经济组织为主体,而这种独立主体的立场更为中立,境界更高。

从时间上来看,世界经济形成于19世纪60-70年代,当此之时,全球经济仅仅是萌芽,全球经济理念于20世纪80-90年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生的,相对于世界经济而言推迟了一个多世纪。在经济领域,这百余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全球经济呱呱坠地之时世界经济已年过期颐呢?首先,二者的产生均借力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但19世纪60-70年代与20世纪80-90年代的生产力水平当然是相去甚远的。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水平可以作为衡量生产力水平的标识。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之下,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商品交换的范围日益扩大,统一的世界市场出现,交换开始了国际化的历程,经济生活中的资本、货币等领域也逐步开始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全球经济的形成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之下,生产力又有了一次更大的飞跃,这次飞跃所带来的是全球化,在规模、深度、广度、影响力上都远远超过前两次科技革命。在其推动之下,生产力水平远胜从前,全球贸易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覆盖全球的贸易及要素流通网络,高起点平台的搭建为全球经济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通过同国际经济、世界经济的比较分析不难发现,在全球经济萌芽及至形成的漫长历程中,全球经济的内涵在不断地充盈完善。所谓全球经济,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追求人类共同利益最大化、满足人类社会整体性需求、优化配置世界市场要素资源,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全球性经济主体按照一定的经济规律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在全球范围内所展开的生产、贸易、金融等经济活动及其过程中所产生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及全部经济关系的总和。

三、全球经济的特征

全球经济并非各个民族国家国内经济的外部延展,亦非国际经济或世界经济的简单加合,而是一种经济范式的重构,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崭新的独立经济体系,包含着微观、中观、宏观经济领域的全部范畴,具备其独有的特质,也对整个世界的前行发挥着基础性的多重效能。

(一)规范的市场性

全球经济既是一个经济范畴,亦为一个历史范畴。它以市场经济模式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遵循市场经济规制,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其一,贸易自由化。在全球经济中,“无形指挥棒”指挥之下的全球贸易主体在自愿的基础上,共同达成各种协议,发生各种经济联系。其二,机制市场化。在全球经济体系之内,商品价格、利率等重要的经济参数更多地依赖于世界市场的供求自由调节,而不是政府的硬性介入甚或是支配。经济联系越发紧密,经济参数相互作用越来越强。其三,管理法制化。市场运行由经济规律指导,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之内仍需要法律予以保障。法律具有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的特质,在全球经济领域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诚然,规范的市场性作为商品经济的特征无谓新生,但其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特征却是不容忽略的,另则,更高层次的规范性和市场性也是以往经济形态所不具备的。

(二)多维的复合性

全球经济,是民族国家经济、国家间经济、跨国家经济及超国家经济等多元复合的有机体系。不仅如此,全球经济已然具备微观、中观、宏观各个不同层次的多维经济视野,亦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全球局势下多元主体的干预。这种干预,不仅体现在各种类型的国际经济组织、跨国集团以其各自的方式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运行,还体现在目前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主导性地位的民族国家对于全球经济所起到的作用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其中,新兴国家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尤为突出。

(三)高度的整体性

全球经济之所以可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而存在,主要在于其高度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首先体现于商品。全球经济是较世界经济视野更宽泛、层次更复杂、境界更高旷的商品经济,表现在全球经济所涉及的全部经济范畴、经济活动和经济规律都积淀于商品经济。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基本程序都渗透着商品经济的特性。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无非是从商品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到资本全球流通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蝴蝶效应”,再到生产要素全球高度融合,而这也正是全球经济特征逐步凸显的过程。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内涵丰富,是一个兼具经济学和政治学意义的概念;具备微观、中观、宏观的多维视野;既是一种经济范畴,又是饱含生命力的经济全球化的实时载体。不仅如此,它还是一种表征,表征着未来全球经济的态势和走向,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崭新的维度。

参考文献:

[1]刘淼主编.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英】戴维・赫尔德 安东尼・麦克格鲁.治理全球化――权力、权威与全球治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第6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经济体制转换;贸易自由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96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2

1961年“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第一次在英语词典中出现,1990年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S.Ostry)首先提出了“经济全球化”这个词,并将经济全球化定义为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并最终实现资源配置的过程。接着IMF将经济全球化定义为世界各国的经济通过增加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扩充国际资本的流动规模和形式、并提高技术的传播速度来的增强相互的依赖性。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则将经济全球化定义为一种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3方面的新国际关系体制。从各种对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中能看出,在当下这个新一轮经济周期开始阶段经济全球化对转轨国家经济转轨的推动作用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贸易自由化加速了转轨国家的经济体系变换

规范化的市场经济体系就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表现,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是市场经济环境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过市场流通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一个过程。经济全球化利用这一显著特点来形成完善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进而增加国际贸易额来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社会理事会和国际组织经济协会名誉主席马泰奥曾指出:“世界贸易的发展已成为发达国家增长就业的基本动力。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进一步融入世界贸易是他们在促进本国经济建设的同时,确保产品获得响应市场的一个机会。有控制的贸易自由化是确保不同国家持续稳定增长的最有效的手段。”

1.1 刺激产业进行调整

在当今这一复杂的新一轮经济周期开始的世界市场大环境下,经济全球化促使转轨国家调整其自身产业结构,同时提升转轨国家的产业档次,并通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使各转轨国家产业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竞争中去。这种刺激不仅有利于各转轨国家快速适应当前形势,加速国际化分工的优势和密集型劳动力的发展,同时也科学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这一难题。

1.2 推动国有企业成为市场主体

各国的国有企业如何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一难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有望实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企业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国际间的企业重组、竞争和并购,并与国际接轨,建立起符合当下市场需求的经营管理体制和充满活力的法人治理结构。这些毫无疑问为新的经济周期创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提供了一个有序公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1.3 扩充政府职能

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政府严格按照WTO的规则来切实扩充符合实际情况的政府职能,真正做到政府与企业职责的分离,来营造一个更为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有序市场环境。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政府遵从WTO的规则要求重新清理和修订了规范性的文件及法律法规,重新构建了适应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构架,并逐步规范和完善了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体系。

1.4 建立趋于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催化剂。随着新经济周期的开始,转轨型国家要逐渐加快现有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在就业保障、医疗卫生、救贫扶困和养老这几个方面提出新的计划方案并加以实践和实施,解决社会保障建设的滞后性这一历史遗留难题,但是其功能相当不完善,为深化改革设置了重重障碍。经济全球化如何适应新经济周期并有所发展,这个过程让转轨型国家进一步完善了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民生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2 金融发展全球化促使转轨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

在上一个经济周期中,国际金融市场里的金融机构形成了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建立了更加国际化金融运行规则,实现了大量的跨国界金融业务。在目前这个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开始阶段,势不可挡的金融全球化发展正在逐步把转轨型国家带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潮流当中,这是一场经济与智慧互相冲撞的盛宴。金融全球化的实现离不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信息技术无疑在经济全球化得以实现的具体细节上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另外,正如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所说“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资本移动、货币兑换、金融等符号经济从产品、服务等实体经济中完全独立了出来,符号经济取代实体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飞轮,而且在大体上独立于实体经济,这是一个最为醒目而又最难理解的变化”。同时,刘骏民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定价采取预期收入折现的方式,也即资本化定价方式。这样整个经济表现为一个由观念制支撑的价值系统,它基本上由两个系统组成:一是附着在商品物流上的物价系统;二是资产价格体系,前者是以成本支撑的价格系统,后者是观念支撑的价格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定价采取预期收入折现的方式,也即资本化定价方式。”实际上,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伴随着金融的不断深化,经济逐渐打破国家的界限走向国际,并且不断提高经济货币化程度的过程。中国等国家也有控制的加速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在上一个经济周期的金融危机中,我国通过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保住了国内的金融市场,让中国的金融市场有效规避了外来的经济风险,同时也促进了人民币在亚洲经济圈内的新一轮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 投资自由化给转轨国家带来大量资本财富

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投资呈现自由化发展,在新经济背景之下投资自由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极为快速,这种发展特点无疑是给转轨型国家带来了投资市场的便利,将逐渐引进很多外来资金。

3.1 转轨型国家大量吸收外来资金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吸引外商投资的金额就达到了880亿美元,累计到2002年达到4 480亿美元。2013年一年中国吸引外资过千亿美元。至2014年,仅一年就实现了1 195.6亿美元。

3.2 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国际资本的流动具有双向性的特点,在投资自由化这一大背景下也不例外,转轨型国家在不断吸收外资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外投资的额度。但是由于转轨型国家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因此转轨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额虽然扩大但是很有限。以中国为例,从1994年到1998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113亿美元。2013年中国对外投资1 028.9亿美元;至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仅一年就达到1 029亿美元。

4 生产国际化帮助转轨国家资源有效配置

新经济背景下的生产国际化特性让转轨型国家传统的劳动力产品和产业的国家性分工逐渐转换为世界性的分工,此时,这类国家的各个生产企业和相关部门也逐渐适应了资本发展和生产的基础要素,最终可以实现跨国跨区域的存在。在生产国际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扮演了很重要的催化剂角色,同时经济转轨型国家也在跨国公司的全面发展及推动下使其本国的生产链条在国际化的空间内健康稳定的运转。

4.1 跨国公司向经济转轨型国家快速扩张

跨国公司向转轨型国家正在逐步扩张,并且使投资的幅度逐渐增加,给经济转轨国家注入了新鲜血液。例如,大量的资金、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方式和现代化的人才,并帮助其进行经济结构的调节,让其可以快速加入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潮流。目前,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已有3/5在我国投资,全球一共有一百多家工业跨国企业集团,其中有一多半在上海投资。中国已毫无疑问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9年9月,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66万家,截至2014年,达到76.5万家。

4.2 跨国公司向国外大量注入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转轨国家的跨国公司也实现了大量的扩充发展。以我国为例,我国的跨国公司已逐渐渗透到欧美、东亚和非洲等地区,并且对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投资和建设。到2009年,中国已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对外投资,既包括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包含了一些正在发展和经济转轨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已累计达1 800多亿美元。至2014年仅一年中国对外投资达1 029亿美元。

5 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的经济转轨型国家的进步

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科技可以说是经济进步的第一动力,这就说明了科技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前进。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开始阶段,经济全球化推动科技信息实现全球化,进而科技信息推动了转轨国家经济转轨,在经济转轨型国家内引入先进的技术和实施技术的人才,并配置相应的硬件设备,同时提升技术的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学技术的含金量。

转轨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要求其加强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全球化对每一个转轨国家都是难得的良机,全球化不仅实现了科技知识的高速扩散传播,而且在全世界内开展高新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把人类从落后的工业经济阶段提升现代化的信息经济发展阶段。这一历史性的跨越对转轨国家形成了巨大冲击,可以转换传统的工业生产理念和生产主线,并逐渐转换以先进技术为辅的发展特点。这个机会同时体现出其两面性,既成为转轨国家务必实行经济转轨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成为它们如何高效快速参与全球经济化的动力。在全球大力发展信息化技术的今天,经济转轨型国家想要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的国际贸易形势,就必须借此平台,深化国际分工。中国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国,科教兴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目前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善的科技体系和高科技水平国民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已经迈上了稳步发展的台阶,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6 结 语

第一,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推动了转轨国家进行经济转换,促进了转轨型国家经济的开放式发展,提升了转轨型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速度。经济全球化正在逐渐刺激社会主义国家完善经济的体制。

第二,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开始阶段经济全球化对不同转轨国家的经济转轨存在着各不相同的推动作用。各国应根据国情控制全球化的进程,提高经济管理的能力,降低经济动荡的风险,不要一味的自由化。借新一轮经济周期刚刚开始这一契机利用经济全球化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完成经济转轨。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俨然世界东方的耀眼明珠,同时还具有坚实的国力基础和强力的国际竞争实力。通过历史检验证明,在新形势之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全球经济化发展的这一机遇,那么经济全球化就会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第四,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全球化一直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拥有雄厚资金成本的跨国企业也在迅猛的发展,全球经济逐渐呈现出经济综合化发展的趋势,进而让国际投资的灵活程度越来越高,工业生产要素也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资本经济全球化流通和技术跨国转移。在当今这种时代背景下,转轨国家务必借助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作用融入到新一轮经济周期中来,摆正其在整个国际产业分工链上的位置,来寻求经济高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并从新认识经济体制转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微妙关系,从而让经济转轨型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实际意义上顺利进行经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P J Buckley,M C Casson.The Future of Multinationals[M].London: Macmillan,1976.

[2][英]简・阿特・斯图尔特.解析全球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3]刘力,章彰.经济全球化:富兮?祸兮?[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4]J H Dunning.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Global Economy[M].Wokingham: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93.

第7篇

一、从发展中国家角度看经济全球化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出现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经济全球化相对于非经济全球化而言,是一种制度创新,该制度的形成是缘于它能提供的相对于非经济全球化更多的实际和潜在的利益。在这种制度框架下,国家经济主体的视野已不再局限于本国一隅,而是能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优势,并进行配置。在经济现实中,我们也看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日益享受到由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高质量的物质产品、高素质的无形服务,日益享受到由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高效、利润和发展机会。但我们还应看到另一面,即经济全球化不仅能够带来诸多好处,同时也能带来坏处,甚至能形成经济全球化的“陷阱”。因为发达国家经济起飞的发展路径以及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实践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并非“救世良药”,如果用“剂”不当,甚至能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陷阱”,乃至引发经济危机,导致经济全面衰退。

(一)发达国家在赶超发展阶段的路径启示

经济全球化的首推者是西方发达国家,但这是否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是依赖经济全球化而进入发达国家之列呢?其实不然。以美德两国为例,实际上,它们在经济起飞阶段都推行了保护国内市场的政策,只是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乃至能与发达国家抗衡时,其贸易政策才发生相应变化。在18世纪,英法是当时的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美德两国当时只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相对弱小。为赶超英法两国,1791年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了著名的《制造业报告》,并指出为使美国经济赶超英国,应保护美国的幼稚工业,此后为阻止英国商品的过度竞争,美政府把平均关税率从19世纪初期的20%提高到1865年的479%。而德国的做法是,为支持德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铁血宰相”俾斯麦提高关税的总体水平,并相继执行了旨在保护国内市场的其他措施,如:设置进口配额、征收各种国内税等。直到后来,美、德的工业发展水平在保护国内市场的政策扶持下,才有了较大的飞跃,并在短期内赶上了英、法等发展较早的资本主义国家。总之,发达国家在早期的历史路径表明:完全开放国内市场的经济全球化模式并不是赶超型发展国家的必由之路。

我们应该明白,发达国家之所以积极倡导并推进经济全球化,其目的济环境、相对提高了经济素质。其实,从本质上讲,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的用意只是在于:利用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强大的经济、技术优势,尽力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领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其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的主动权,以实现国家利益极大化的目标。

(二)经济全球化所附带的高风险性及发展中国家的不成功实践

1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全球金融一体化,使世界经济具有很高的投机性和风险性。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生产和管理方式随之发生巨大变革,国家疆域对世界经济的约束力减弱。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使得资金的跨国流动成本日益降低,流动效率得到提高;与此同时,生产活动的全球化又反过来促进了资金的全球流动,其结果是:虚拟资本急剧膨胀,金融资产总量及其增长与实际生产总量及其增长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虚拟经济与实质经济严重脱节。目前,全球每天的外汇交易高达1.5万亿美元,而现实需求至多只有300亿美元,占外汇交易总量至多达2%,其余的大量国际资金流动,目的纯粹是为了套取利差和汇差等投机利润。据统计,目前国际游资已达7.5万亿美元,相对于全球犌犇犘的1/4强,这些投机性很强的短期游资始终像幽灵一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徘徊,危机一旦爆发,危害巨大,增加了这个世界的不稳定性。

我们知道,过度投机往往伴随着市场的无序化和高风险,这必然会破坏市场的效率,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提高国际融资的成本,最终必然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这正是经济全球化“陷阱”的根源所在。

2发展中国家的不成功实践。对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不少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很高的热情,在二战后不久,各国就积极致力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以此作为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前奏。在过去数十年里,发展中国家已创建了近百个区域性经济集团,如:东南亚国家联盟、阿拉伯国家共同市场、安第斯条约集团、中美洲共同市场、西非国家共同体等等。然而,发展中国家是否藉此取得经济上的成功了呢?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发展区域集团乃至实现经济全球化并没有藉此取得成功,甚至还陷入了这样一种“怪圈”,即:经济落后—发展区域集团—贯彻经济全球化政策—出现经济泡沫—泡沫破灭—经济衰退,我们把它称为经济全球化的“陷阱”。韩国、墨西哥的经济实践便可以证明。

韩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初衷是为了分享经济全球化的丰厚利益,然而其实践如何呢?韩国在经济全球化初期,利用其人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取得了对外贸易的繁荣,并维持了一段时期的高速经济增长。但暂时的经济繁荣掩盖了韩国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并导致该国政府错误的经济决策。一方面,韩国为加入世界经合组织,轻率地放松了资本项目管理,不加区别地盲目引进外资;另一方面,韩国政府片面强调外向型经济取得短期利益,不注重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结果导致自身在国际竞争中的劣势,乃至爆发了目前仍在持续的严重经济危机。

墨西哥的经济实践,也是令人深思的。该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过高估计了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以至于制定并实施了忽视自身积累、过度依赖外资的经济政策,同时为尽快加入当时的关贸总协定(即今犠犜犗),不顾本国宏观调控能力所限,过早开放了本国的资本市场,致使国际游资大量涌入,推动泡沫经济增长,当一遇不利情况时,这些游资又迅速出逃,最终该国终于发生了1994年、1995年的严重经济危机。

(三)对经济全球化的思考经济全球化会带来风险与动荡,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实践也似乎表明,发展中国家不宜采用经济全球化政策,因为存在经济全球化的“陷阱”,但这是否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应摒弃经济全球化,重新回归“闭关锁国”呢?否也。笔者认为,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要客观全面,毕竟经济全球化这种制度在世界上已被运用了近两个世纪,纵然在经济全球化初期仍存在“闭关锁国”的路径依赖,但实践表明经济全球化已冲破“闭关锁国”的制度惯性制约,是经济运行的高级形态。应该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在带来风险与动荡的同时,也带来高效、利润与发展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全球化的“陷阱”更是发展中国家自身原因所致,是由于发展中国家不顾自身现实,错误采用经济全球化政策所致。我们知道,发展中国家往往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产业结构素质低下、抗风险能力弱;经济规模相对弱小,具有易受操纵性;等等。发展中国家的这些特点决定,在经济起飞阶段,发展中国家不宜完全放开国内市场,而应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同时注重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在放开国内市场时要注重策略性,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循序渐进地确定适合于自身的制度安排,比如:可先实行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待时机成熟时再实行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在实行经常项目自由兑换时,可参照发达国家早期成功的经验,设置相对高的关税水平、非关税壁垒,以保护国内稚嫩产业的发展;等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说明经济全球化“陷阱”的存在,并不是否定经济全球化,其重要用意在于加强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风险与动荡的认识,强调制定政策特别是关于经济全球化方面政策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因为只有切合实际的政策安排才能恰到好处地推动经济飞跃成长,而不至于冒高额风险成本,最终功亏一篑。

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我国政府的对应策略

自1978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我国便一步一步走向经济全球化浪潮,20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中国的经济开放战略是成功的。其成功之处很大程度上在于坚持了渐进式的、务实的外向型战略。直到1994年我国才实行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资本项目至今仍处于管制之下不能自由兑换。一定意义上讲,正是这种务实的策略,才使我国在去年乃至延续至今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免受国际游资的冲击,免于遭受被袭击破落的命运。但鉴于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存在巨大的风险与动荡,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目标,我国政府应采取如下几项策略: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国际,营销,经济全球化

 

1、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和原因

1.1冷战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创造了政治和社会条件。

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即涵盖国际流通过程和国际生产过程,亦即世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全球化日益兴趣。其主要表现,即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包括了国际流通过程和国际生产过程的全球化。

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出现的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由资本向全球扩张来推动和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高度发展和产业资本向全球扩张(其具体表现是工业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世界范围内便兴起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具体而言,90年代高新科技突飞猛进、国际分工深入发展、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席卷全球的市场化改革和冷战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创造了经济、政治和社会条件。

1.2现代高新科技突飞猛进,推动现代生产力快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以来,现代高科技取得一系列突破和进展,主要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随着现代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从科学发明到技术创新再到生产中应用的周期大大缩短,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即所谓“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表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极为迅速。有关资料表明毕业论文的格式,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工业产品的周期,在18世纪约为100年,19世纪为50年,20世纪初期为30年,20世纪中期为10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产品的转化周期已经缩短到5年以内。据发达国家的测算,手工业、传统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之比为1:10:100,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世纪初占5%~20%,在50~60年代占50%,在80年代占60%~80%。现代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扩散,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和世界贸易的发展。

1.3国际水平分工深入发展,加强了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国际水平分工是在第3次科技革命(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则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国际水平分工。一般说来,当达国家之间、新兴工业国之间在工业生产上的分工,属于水平型国际分工。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民族工业的过程中,也逐渐参与了工业生产的国际水平分工。例如,现代波音客机(约有450万个零部件),就是建立在国际水平分工基础上的高科技产品。有7个发达国家的1500家大企业和分布更多国家的1.5万家(其中包括中国)中小企业参与协作制造龙源期刊。目前全球有40%的产品是由跨国公司生产的。国际水平分工是当代各国之间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基础,是当代世界市场不断发展和扩大的基础,它将各国生产过程密切结合起来,使国民再生产过程向着国际再生产过程发展。这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兴起的根本原因和坚实基础。

2.国际营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1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或核心是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全球的优化配置和使用,必然会促进世界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增长。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转移和扩散,会改造和优化生产力的各种要素,推动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在今后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意味着世界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随之改革,使国际分工日趋合理,促进国际分工。各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推动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国际竞争的发展,优化世界资源的配置,可提高世界经济的整体效率,还可优化国际经济关系结构。

2.2推动世界经济有序运行。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的国民再生产过程向着国际再生产过程发展,从而要求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各国之间进行合理配置,要求在国际范围内按照经济合理的的原则组织生产和经营,要求有关国家协调它们之间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在当代这种再生产过程的国际化,又是建立在民族国家利益基础上的。这样,便产生了再生产国际化过程中的国际共同利益和民族国家利益的矛盾。正是为了缓解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这种矛盾,于是,以国家和国际机构出面组织的国际经济协调便应运而生。在当代世界经济领域中,国际市场活动受到3种机制的调节: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各国政府单独制定的自主经济政策和措施的调节;在国际协商基础上若干国家政府的联合调节,即国际经济协调。在这3种调节机制中,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在当代世界经济运行中具有重要地位毕业论文的格式,因为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缺陷需要国际协调机制予以矫正,而各国的调节政策也需要国际协调机制予以协调(如关税政策的协调等)。国际经济协调的核心和目标,是要调节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共同利益和民族国家利益的矛盾,实现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的有序运行,促进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的增长。由此可见,在当代国际经济活动中,由于矛盾和利益同在、竞争和合作并存,而国际协调成功与否,则制约着各国经济的兴衰。

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营销和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3.1世界经济进入全球竞争。

80年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正处在两大潮流之中。一是现代高科枝的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充分显示出当代世界经济竞争本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二是世界各国,包括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都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适应前一个潮流即现代高科技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此,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谋求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之间展开了一轮高科技发明权、领导权和控制权的争夺战。这都表明,80年代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卷入了争相发展高新技术的国际竞争的大潮之中。展望未来,21世纪上半叶这种国际竞争将会更加发展、深化和激烈。

3.2世界各国在竞争中求合作。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同时,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合作的关系也日趋增强。其根本原因是现代高科技、国际分工、生产国际化、产业的国际转移的迅速发展。在国际分工日益发展和深化的基础上,各国民族再生产过程日益向着国际再生产过程发展;同时,任何一国都不可能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全部资源,不可能掌握所有的先进技术,也越来越难于垄断技术,一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生产要素配置越来越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和国际交流才能实现。这就要求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按照比较优势和比较利益原则来决定取舍,充分发挥国际分工和各国技术、经济互补性的国际经济效益。因此,在现代科技和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基础上,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同时矛盾和利益同在,竞争和合作并存,而国际协调的成败则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冲突和合作、停滞和发展。这可以说是当代和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基本特征。

4.国际营销对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4.1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

资本主义是一个世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资本主义各国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阶段和地位。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划分是这个体系的基本特征。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几百年历史来看,发达国家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则处于不发达状态。

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有关资料划分,在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属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工业国)的仅有22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爱尔兰、荷兰、新西兰、冰岛、挪威、卢森堡、西斑牙、瑞典、瑞士、葡萄牙。而不发达国家则是原来经济落后、现在正逐步发展(民族经济)的国家,一般称为发展中国家,其中绝大多数是过去受帝国主义统治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龙源期刊。据世界银行有关资料统计,这类国家和地区共有160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在内)。

4.2 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全球化实际是市场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是竞争型经济,是利益和风险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经济。所以毕业论文的格式,从总体上看,全球化对世界各国发展经济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全球化给各国带来的共同机遇主要有:第一,提供了各国共同发展的机遇。因为全球化使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各国生产和经济发展。第二,给各国提供了提高经济效益的机遇。第三,给各国经济体制趋同带来了机遇。这是因为,全球化实际上是各国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接轨,建立能够相互融合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全球化带来的共同挑战主要有:第一,优胜劣败的挑战。既然全球化实际上是市场经济全球化,也就是世界各国卷入和参与全球竞争的过程,有竞争就必然存在优胜劣汰的法则。第二,金融动荡的挑战。金融是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金融全球化,是各国间的金融活动的关联度日益密切,一旦某个国家金融市场出现问题,其他国家便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4.3 发达国家在贸易、投资、货币金融领域的斗争与协调

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关系表现在很多方面,但主要是由贸易、投资、货币金融领域的关系构成。

投资领域的矛盾和竞争。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和欧共体之间在投资领域的矛盾和竞争日趋激烈,即所谓的“投资战”。发达国家间的相互直接投资约占它们对外直接投资的80%左右,而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约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9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投资领域的矛盾和竞争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

第9篇

关键词:新经济 电子商务的现在 发展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23-01

一、新经济时代下电子商务的发展的特征

(一)新经济时代下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经济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以网络为基础,以信息发展为导向,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下新经济正在不断向着全世界发展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影响。虽然世界各国新经济的成熟程度有所不同,但毫无疑问,我们正在进人新经济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

电子商务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早在18世纪,社会科技正在不断发展,然而电报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利用电子手段来进行商务活动,从而促进当代的经济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传真等新兴电子工具的诞生,促进了商务活动的开展,使商务活动更加便捷,方便,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科技不断进步的新经济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商务活动中的主流,企业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的寻求新的运营模式和经营理念,而电子商务的出现正好满足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这种全新的技术形式下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种全新的运营模式。

(三)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充实和扩展,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开拓出更广阔的应用空间。电子商务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网络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无法预测的增长前景。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框架,不断的发展电子商务,对于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我国现阶段电子商务的现状

各国政府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角色。电子商务将有力地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通过因特网的交易,将使发展中国家和各国中小企业有可能成为电子商务的主要获益者。因此政府应该更加关注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且与全世界发达国家同时进行一系列宣传,鼓励,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电子商务在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和扩大,但是因为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各项社会设施和经济发展的条件并不完善,虽然近年来我国网络发展迅速,但是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为了促进电子商务活动安全顺畅的发展完善,电子商务活动规范和健全安全的法律法规成为了建设电子商务运营环境的关键。另外,我国商务发展过程中的经济体制、企业制度和运营模式也不符合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因此阻碍了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基础设施落后。

这主要表现在:网络带宽狭窄,接入速率较低,网络运行质量差,电信费用高,特别是送递和结算基础落后,国产的电子商务所需的软硬件产品及技术服务供应不足。

(二)无健全的法律规范及标准。

网络营销,无纸贸易,传统印章用数字签名来代替,电子合同的订立、以及出具的是电子发票,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的法律问题。

(三)网络支付安全问题。

网上支付是电子商务的关键环节,网上支付的安全、便捷、规范和高效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必需条件。对于消费者来说支付安全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企业和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缺乏认识。

中国的电子商务尚不能被所有的消费者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对网上制度安全认知度不高。因此阻碍了电子商务在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改进建议

(一)加快基础性信息网络建设。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政府要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降低上网费用,构建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信息化基础平台

(二)完善网络交易的法律体系 。针对现在电子交易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政府应完善我国电子商务法律体系,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从实际出发,有效的规范交易程序和行为,保障交易的安全性

(三)政府应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支持电子商务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对于电子货币的安全性,商务的安全性,政府部门应利用投资计发、科研攻关、技术与产品引进等途径来解决。

(四)理念和企业文化的更新。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事物,必然会受到人们习惯思维和经验的束缚。因此要想企业在运作模式上做出重大突破,那么首先要从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上做好准备。

五、新经济时代下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会成为信息交流的关键,在各国国家发展迅速,成为各个企业关注的焦点领域,虽然电子商务现在还处于发展阶段,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而且电子商务的发展困难重重,但是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仍然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我们只有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战略性的目标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发展适合我国社会基本主义国情和经济的电子商务,才能持久的发展。虽然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充满机遇和挑战,然而政府和企业的通力合作是抓住机遇并赢得挑战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将一步步向发达国家电子商务水平接近,在成为全球网络经济中心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刘宏.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105-12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