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网格化社会治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8 15:33: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网格化社会治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网格化社会治理

第1篇

一、成立督察领导工作小组

督察长: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实施村居管理区域网格化。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考虑村居居民的认同度和村居工作人员的状况,XX共设置了XX个二级网格网格长由XXX担任,下设各村居XX个三级网格网格长由各村居支书担任,成立了XX个四级网格网格长由各村居居民小组组长或党员担任,形成以办事处为中心、各村居支书为主要负责人、各居民小组组长或党员为通讯员,积极调动全办居民参与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2、实现了基础档案规范化。以“娄底平安E通”为载体,能过对居民基础信息的采集,三级网格管理员按“娄底平安E通”内的信息保证每家每户信息采集的完整,同时全部输入APP,便于开展管理服务工作。

3、推进了管理人员责任化。在网格化管理中每位网格管理工作人员都将巡查作为日常工作,坚持每天巡查,实现人到格中去,在网格中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促和谐,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对于网格工作中的任何问题都由该负责人第一时间接手处理,对于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再与网格长及其他网格负责人碰头,共同协商解决。

4、有效转变工作作风。实行网格化管理以后,每位网格管理人员都有了自己的一份“责任田”,促使他们经常深入群众,了解和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使社区工作重心下移,居务信息的来源更多,情况掌握更全面,把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网格,延伸到一家一户,及时了解居民的需求,及时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有效地避免了工作“盲区”和“真空”,实现了各村居管理服务全覆盖。

三、问题和不足

一是居民参与意识还需提高,由于各村居居民素质层次不同,往往无法采集到第一手资料。二是团队服务质量还需提升,每一个三级网格都承载着村居所有的工作,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类政策法规,目前看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三是四级网格长的积极性还需调动,四级网格长作为网格内的重要成员,在居民小组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主动性还有待于提升,作用的发挥和调动尚需要一定的资金和物质支持。

第2篇

关键词:网格化;综治平台;网格员

2011年12月3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首次在文件中明确提出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随后,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公安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街道乡镇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具体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工作任务。但是,由于缺少法律顶层设计、没有地方经费支撑、加上基层网格人员能力不足等原因,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距离理想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各地都在尝试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综治平台,期望借助综治网格化体系,推动消防网格化向纵深发展。笔者多次深入基层,通过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明确了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当前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责任体系不够健全,重视程度有待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32条虽然明确了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村民、居民委员会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但却未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在推动责任落实上缺乏法律抓手。具体到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由于缺乏法律层面的顶层制度设计,只能单纯采取行政指令式的推进方式,难以确保网格化管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此外,乡镇(街道)网格员普遍严重存在一人多岗问题,难以集中精力做好消防工作,工作部署过程中上冷下热的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网格化管理方式不够精细,常态化运行奖惩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部分网格员实行走马观花式的排查,只做到统计登记,而不深入细致的开展排查,导致管理对象的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另一方面,各地普遍存在被动应付上级机关检查,仅在考评验收、绩效考核时才开展突击式排查,直接导致了发现隐患多少没人管、发现隐患严重与否没人管、隐患整改及时与否没人管、隐患整改到什么程度没人管。此外,各级政府对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办法还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动态性、实时性和阶段性的检查考评,缺乏监督和奖励机制,导致基层网格员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工作存在简单应付、流于形式等现象,不利于工作的推动。

(三)资金投入不到位,网格员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一是网格化工作资金不到位。由于各地经济基础的差异,虽然各地综治办、公安局等部门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加大网格化经费保障力度以确保网格化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但就调研情况来看,各地基本上只对试点工作进行了资金投入,而非试点乡镇( 街道) 的网格化工作资金往往落实不到位。二是网格员报酬补贴不到位。基层网格员干消防工作的本职意识不高,履职主动性不强,认为消防工作是额外任务,在政策文件上缺乏依据,直接导致了基层网格火灾隐患排查不到位。三是网格员业务水平不高。由于各地的网格员自身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消防督导员、管理员、宣传员队伍总体业务素质和工作积极性不高,开展网格化隐患排查、宣传工作不及时、不到位。

二、消防安全网格化纳入综治平台的优势

一是可以充分利用综治平台的现有队伍。综治平台的三级网格化管理队伍包括乡镇长、村(社区、居委会)主任、党小组长、村(居)民小组长、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等,网格负责人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责任心,有威信。此外,还设有网格长、网格督导员、网格警员、网格调解员、网格信息员等“五员”,网格管理队伍庞大、体系完善。如能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综治平台,就可以充分利用综治现有的网格队伍,提升工作的效率。

二是可以充分利用综治平台的现有设施。目前,综治网格化管理在乡镇(街道)大都设置有网格化指挥中心,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在条件好的村(社区、居委会)还设有网格化管理办公室。将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综治平台,就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设施,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复建设和公共资源的浪费。

三是可以充分利用综治平台良好的信息报送处理功能。综治平台在城乡网格管理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信息报送处理机制,建立了信息化的服务平台,重要信息和日常情况都能及时上报和处理,相关的制度建设已经较为完备。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综治平台,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报送体系,确保消防网格中的信息及时得到上报和处理。

三、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综治平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调研,当前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与综治网格化管理之间要实现无缝连接还需要迫切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基层网格设置上存在不同。在消防安全网格和综治网格的设置中,一二级网格的设置无差别。但是,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要求将住宅小区、村组、社会单位划分为第三级小网格,每个小区、村组均单独划分网格,设置网格管理人员。但在综治网格设置中,经过调研发现,综治三级网格中通常将若干个(一般为1至6个)自然村、村组、小区划分为一个三级网格,设置一名三级网格长。由此导致两个网格化管理体系中网格设置存在不同。

二是网格人员设置存在不同。在综治网格化管理中,一、二级网格的网格长分别是乡镇(街道)综治委主任、村(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而消防网格化管理中一二级网格长分别为乡镇(街道)分管消防工作的领导,村(社区、居委会)主任,两者设置存在较大的不同。

四、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综治平台的工作重点

下一步,要实现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与综治平台的无缝对接,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理顺网格和人员设置。针对现有网格、网格管理人员设置上存在的差异,为方便工作,消防三级网格设置可以沿用综治的网格设置。下一步消防部门要加强和综治部门的沟通协调,重点对消防网格化管理的人员进行调整,以现有的综治网格人员为主,原有消防网格人员为辅,尤其对于网格设置不同的第三级网格,可以将综治的网格长定为消防三级网格的网格长,其他原有村组、小区的消防网格长改为副网格长,负责各自村组、小区的网格化管理工作,同时将相关工作情况上报至网格长。

二是明确相关工作职能和常态化运行机制。实现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综治平台,就必须将开展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经常性消防宣传、组织基层力量开展防火灭火工作纳入综治工作职能,同时明确相关的工作机制,要对火灾隐患排查、消防宣传、灭火演练等工作出台量化指导意见,明确督导考核机制,实现规范化、常态化运行。

第3篇

2月28日上午,浙江省综治办组织召开《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视频培训会,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综治委副主任朱晨作讲话,省综治办专职副主任谢小云作专题解读。健跳镇综治办根据上级要求,组织办公室全体人员及网格员收看视频直播。

新修订的《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的正式实施将我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条例》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的职责分别进行了明确,比如规定省政府应依托省电子政务网建立全省统一的综治工作信息化平台,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业务信息采集、交换、共享、加工、研判等工作,保障信息安全,并及时向综治工作信息化平台提供相关信息数据资料。同时,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和有关部门也应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深度融合,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联网应用,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智能化水平。

作为基层网格员,我们更关注《条例》中对于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规定,其中第二章第九条明文规定:县(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根据地域面积、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社会发展等因素,制定网格划分和管理的具体办法,明确相应标准、程序和管理措施。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网格划分和管理的具体办法,在村(社区)划分网格、配备网格管理人员。网格管理人员协助做好网格管理区域内的基础信息收集、社会治安巡防、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等工作。

《条例》的出台全面激发了网格员的工作热情,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提高个人的理论知识水平、开拓工作视眼,使个人的工作能力水平有所提高,注重农村基础管理工作,引导和鼓励村民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来。

第4篇

关键词 网格化管理 网格员 居民

中图分类号:G669.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3.072

Abstract Community grid management is beneficial to try and innovation community governance. From the case of grid managem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residents of the grid administrators and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evaluation grid management of three dimensions investigation found insufficient grid management service coverage, the evaluation of grid administrator low and residents active participation is not high. He pointed out that should optimize grid management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professional team-building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role of the convers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grid management.

Key words grid management; grid member; citizen

1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这反映出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了。这在城市管理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更是提到“要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治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首次把城市网格化管理上升到国家层面,使网格化管理成为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一种新模式、新要求。

网格化主要是指各种要素和单元纵横交错而成的组织或系统,它具有信息互动、资源共享、快速协同的基本功能。“网格化”最早应用于水、电、煤等领域,它把用户与管理者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从而实现高效互动,能够做到最短的时间内对用户做出精确的响应。城市社区网格化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在推进城市社区治理方式的有益探索和创新。

本文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9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99份,有效回收率为94.68%。问卷从居民视角,通过网格化管理提供的服务、居民对网格化管理员的评价和居民参与网格化管理的情况三个维度15个指标的调查,了解黄冈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现状,探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2 社区网格化管理现状与原因分析

2.1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现状

2.1.1 网格化管理提供的服务

本文主要从就业与社会保障、医疗、社区卫生环境建设、文娱活动、政治参与和其他等六个指标来测量网格化管理为居民提供的服务。

从表1可以看出,居民选择享受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的有39.6%,选择提供医疗服务的有38.7%,选择享受社区卫生环境建设的有43.5%、选择享受组织文娱活动的有20.6%,选择享受引导政治参与的有13.1%,另外有13.5%的居民选择享受其他服务。总体来看,网格化管理为居民提供服务的覆盖面较低,尤其在组织文娱活动和引导政治参与方面显得严重不足。

2.1.2 居民对网格化管理员的评价

居民对网格化管理员的评价,主要从服务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率与整体评价等四个指标测量网格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表2可以看出,对服务态度满意的有74.1%,对工作能力满意的有70.4%,对工作效率满意的有69.9%,对整体评价满意的有72.0%。总体来看,虽然只有5%的居民表示对网格化管理员不满意,但表示满意的也达到七成左右,相对较低。

2.1.3 居民参与网格化管理的情况

本文主要从居民对网格化管理认知、对网格化管理的配合、与网格化管理员的沟通等3个指标来测量居民参与网格化管理的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居民不知道网格化管理、知道但不了解分别有19.6%、44.7%,知道有一定了解、知道很了解的居民分别有29.8%、5.9%。总的来看,只有5.9%的居民很了解网格化管理,有65.3%的居民对网格化管理不是很清楚,这严重影响了居民以主体身份参与到网格化管理中来。

从表4可以看到,居民很愿意配合网格化管理员进入住户采集信息,占70.1%,只有2.9%的居民表示不配合,但也有27.0%的居民表示会配合,但不愿意。总体来看,居民参与网格化管理的意愿比较强烈,网格化作为社区治理的有益尝试,需要居民的支持与参与。

从表5可以看到,发现情况有59.2%的居民会向网格化管理员反映,但当自身存在困难的时候,却只有40.6%的居民会向网格化管理员反映。表明居民相对比较关心社区的发展,但主人翁意识不强,同时对网格化管理还持怀疑态度。

2.2 原因分析

首先,现行的网格化管理是把社区分为若干网格,在网格内按照“定格、定人、定责”要求,一格一员,对网格内进行综合性管理与服务。这种模式容易导致网格化管理中网格单元提供的服务单一,覆盖面不足。

其次,由于在转型时期,很多网格化管理员还没有从过去社区管控的角色转换过来,缺乏服务意识。同时,倾向于提供就业与社会保障、医疗和社区卫生环境建设等可量化、需要考核的服务,对更高层次的服务,如文娱活动、政治参与等,显得尤为不重视。

第三,多数网格化管理员还停留在过去以经验或主观意识去解决现存问题。但网格化是以信息化为基础,以流程化为导向的系统化科学管理,针对不同情况有不同的流程、方案去解决。因此,网格化管理人员应改变工作思维方式,提高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率。

第四,居民还停留在过去“被管”状态。居民的思想观念还是社区的事务有专门人员在管理,居民只需要配合工作就行,缺乏参与意识,对于社区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不关心。

3 对策及建议

3.1 优化网格化管理模式:由一格一员向一格多员转换

一格多员模式适应了社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弥补了传统网格化管理“一格一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模式中网格化管理员精力与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一格多员,共同履职模式,整合了资源,细化了责任,明晰了流程。在实行一格多员中,应明确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一格多员模式不是网格化管理员越多越好。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在于整合了政治、经济、民政、计生、公安、司法、综治等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对网格内成员进行综合管理。网格化管理员过多的化,容易又造成网格内管理员各自为政的局面,背离了综合管理的初衷。

其次,注重多员之间的能力互补,共同履职。在一格多员配置中,应注网格化管理员之间的相互互补,完善网格化管理员团队的结构,使其在共同履职中能够更好解决网格内所遇到的问题,为居民排忧解难,推动社区发展。

3.2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树立服务意识

网格化管理是社会治理的有益尝试和创新,也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程。不仅需要专业能力过硬的队伍,也需要具有服务意识的队伍。

首先,加强网格化管理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网格化管理员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网格化管理员树立服务意识,引导群众参与网格化管理,保证网格化管理对社会治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次,加强网格化管理员的培训。第一,加强岗前培训。对网格化管理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能力,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第二,加强岗中学习。学习全国其他社区网格化管理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推动黄冈市社区的健康发展。

3.3 做好角色的转化

首先,网格化管理员由管理与控制到管理与服务的转换。第一,重管理。网格化管理人员应认识到自己是网格化管理的主体之一,注重对所在网格进行综合管理。第二,弱控制。网格化管理不同于过去的社区管理,网格化管理员应推动参与的自由化、常态化,促进社区、居民以及第三方的多员参与。第三,强服务。网格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解决民生困苦,为居民服务,在网格化管理中更应该树立与强化对服务居民的意识。

其次,居民应从“被管”状态向积极参与网格化管理转化。居民应树立主人翁意识,明确自己在网格化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到社区网格化管理中来,为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言献策,共同推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

4 总结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社区治理的有益创新和尝试。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系统内,需要网格化管理员和居民相互配合,协同推进社区的发展。网格化管理员应该不断完善自身,树立服务意识,推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居民更要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中来,建言献策。笔者相信网格化管理模式会成为推进社区治理,解决民生困苦的有益方式。

参考文献

[1] 姜爱林,任志儒.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成效、问题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7.6:222-223.

[2] 周志浩.中小城市网格化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 樊永婷.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中的城市网格化模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4] 赵业业.城市社会网格化管理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

[5] 侯继虎,黄拥,邵振峰,周维勋,丁霖.城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15.1:22-25.

[6] 陈秀斋,李乃会,公爱芹,柴国栋,申巧敏,赵新峰.网格化管理在基层烟站人才队伍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5.5:321+327.

第5篇

【关键词】空气污染;网格化;区域治理

The Research on the Grid Governance of Regional Air Pollution

CHEN Si-yu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1731,China)

【Abstract】As the advanced ability of resource acquisition and sharing, gri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ynchronous monitoring, sustainable and diversified management. It is able to make accurate position and effective control of management object, and mobilize society governance body's ability to implement long-term governance. Thus grid governance can be applied to the management of regional air pollution. This paper, based on establishing regional air pollution control range, designs multi-level grid to achieve the grid management of pollution monitoring, early warning, processing and maintenance of regional air.

【Key words】Air pollution; Grid governance; Regional governance

0 前言

随着全球大气环境的日益恶化,区域合作成为改善大气质量的重要途径和发展趋势。我国治理空气污染主要采用由美国、欧洲引进的区域防联控机制。但在我国的实践中面临信息运转不畅、缺乏长效联动机制和多元治理主体缺失等问题,导致区域间并未达到真正的联合,治理效果受限。

1 网格化治理区域空气污染的优势所在

网格化管理借用计算机网格管理的思想,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利用信息技术和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使其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组织的资源,以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思想[2]。可以利用网格技术促使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无缝集成[3],实现区域空气污染动态化、制度化、数字化治理。相比区域联防联控,网格化治理的优势体现在三大方面。

第一,全方位的网格布局能随时捕获信息,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网格化治理如同在区域范围内铺设巨型的虚拟网,对区域内的污染程度、污染源性质和污染空气走向进行动态监测和精准定位;同时利用分析模型和智能软件采集整合信息,成为治理依据。

第二,网格化治理无缝隙运作可以达成长效治理。虚拟的网格化治理平台能够将多元化的部门机构囊括到治理之中,依据治理流程规制各层级、各部门的运作,利用信息技术打破职能的界限,充分增强区域的治理合力。在网格化协同机制的牵引下,各方治理主体形成有机整体,区域污染的防控有序进行,以此形成了可维持的稳固的长效治理关系。

第三,网格化治理能将政府机构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4],充分吸纳利益集团的参与。网格化治理平台面向公众提供开放的信息门户,直接联结企业、NGO和公民,为各方利益集团的参与预留治理空间。同时,信息平台还公布大气治理的相关信息,互动的网格化治理能保障各方利益集团的利益表达和功能发挥,从而调动整个社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2 区域空气污染网格化治理的设计

网格化治理空气污染,首先应综合各方面因素对治理范围进行限定,其次要依据治理路径网聚各类信息、资源,并按照不同层次的维度设置网格,最后依赖网格的运行机理对空气污染实行治理。

2.1 空气污染网格化治理区域的选定

空气污染受到自然和人为双重方面的影响,治理区域的选定要考虑地形、气候带、风向等方面的因素,还应考虑城市产业结构、人口分布、交通建设以及地区之间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关联程度。因此可以以行政区划和现有网格为基础,充分综合自然条件、社会关系、生态环境敏感性等影响因素划分区域。

2.2 网格化治理区域的维格划分

选定治理范围后要进行区域的维格划分,维格划分首先应确认需要网聚哪些资源和信息。大气治理需要掌控包括大气质量、污染特征、污染行为、污染形成机理等方面的信息,并实行差异化治理。本文将大气治理分为四个步骤,每一环节中的网格细化、定位和整合了各项不同类别的资源。

2.2.1 大气环境监测网格

大气治理的前提是对大气质量和污染状态有全面、明晰的掌握,监测网格主要实现上述目的。大气质量监测网格用于定位和监控污染状况、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污染状况网格从污染类型、污染物时空分布、危害程度、演化特征和扩散趋势等维度进行设定。气候变化网格从天气状况、风向走势、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维度进行设定。人类活动网格从行政区划、产业布局、人口密度、污染源分布、排污行为等维度进行设定。

2.2.2 空气污染预警网格

大气质量预警是预防和降低空气污染危害的必要措施,空气污染预警网格用于确立污染评估指标、分析污染等级和出台预警布告。污染评估指标网格涵盖污染因子、污染物浓度标准值等维度。污染等级网格囊括污染风险、数值预报、数据解读等维度。污染预警布告包括预警等级标准、预警层次类型等维度。

2.2.3 空气污染处理网格

空气污染处理是治理的中心环节,涉及到包括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体等多元行动主体的互动合作,关系到各种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空气污染处理网格用于细化治污责任、制定行动决策。治污责任网格包括治理主体、权力划分、责任分配、利益协调等维度。治理决策网格包括决策模型、污染源控制措施、防控政策等维度。

2.2.4 治污效果维持网格

空气污染治理追求的不是短期效应,而是为了改善大气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治污效果的维持是确保治理成果的关键。治污效果维持网格用于分配环境利益、促进长效治理。利益分配网格分为利益补偿、体制改革、产业布局等维度。长效治理网格分为成果推广、研究应用等维度。

综上所述,应按照大气治理的逻辑路径,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多环节、多层次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无缝衔接的网格,借助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对每个单元格的污染源、治污资源等进行分类和编码,存储完备、精确的分布和属性信息。

2.3 区域空气污染网格化治理流程

2.3.1 区域大气质量的网格化监测

治理信息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机器监测到的信息,二是人为监测得到的信息。在每一个单元格内都对公众设有开放的监测平台,使得每一方利益集团都能无门槛地发挥自身的监督权。监测信息录入网格化治理的信息处理中心后,经过科学的模型分析,能够输出为污染走向、污染等级、治污措施等信息,并在区域内实现共享。

2.3.2 区域空气污染的网格化预警

网格能够充分聚集分散在各处的零散信息,将其加工为高性能、可共享的有效信息。网格化监测得到的数据输入数据库,其后台的分析模型对监测数值和污染评估指标进行比对和整合,量化地区之间的污染物传输量,判定污染等级。一旦空气污染出现重度恶化的趋势,区域网络治理中心或分属职能机构第一时间启动特定级别的高污染预警。

2.3.3 区域空气污染的网格化处理

网格化治理能全局联动、及时响应。在应急处理的情境下,所辖单元格内的职能部门第一时间应急联动减排,并提供污染防范建议和资源。非紧急情况下的治理,则要以科学研究为前提、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为基础、层级部门之间相互联合协作为保障进行处理,使得监督者有一个有效监督的空间。任何情况下,网格都能将多元化治理主体充分吸纳到治理过程之中,并实现各地区、各层级、各方之见的协同,确保污染处理充分均衡各方利益和高效运转。

2.3.4 区域治污效果网格化维持

在大气环境维持的过程中,需要多方利益不断协调,各方行动不断协同。其中就涉及到利益补偿问题,可以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和完善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排污许可制度、排放权交易制度、空气污染环境税费制度,规制企业的排污行为;还可以改善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将环境效益纳入考核范围,促使政府环境保护职能的发挥。以上制度的调整都可以借助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进行更智能化的治理。

【参考文献】

[1]柴发合,云雅如,王淑兰.关于我国落实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的深度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04).

[2]FOSTER I,KESSELMAN C,NICK J.Grid services for distributed systems integration[J].IEEE Computer,2002,35(06):37-46.

第6篇

各地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具有地方特色,不同侧重点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例如:唐山的三全七化网格体系、宁夏的4+6:运作模式、山西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各地纷纷在拓宽思路的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社会治理和提高服务水平,以居民需求为服务导向,整合人口、社会事务、城市公共服务、卫生、文化以及综治等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以网格化作为切入点,搭建社会治理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全地区统一的社区综合服务与社会管理信息平台,从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2 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量的人们涌入城市,原有的城市管理格局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人们的法制、环境、权益意识开始不断提高,教育、交通、医疗等社会问题频现,充分暴露出我们的社区治理工作还十分薄弱。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多头管理的问题十分突出。经常遇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现象。

要想彻底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有利于政府的服务推广更加优化,将更多的职能、服务措施引入社区,方便居民;此外,在企业主导型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可以让企业内部资源充分调动和支配,实现社区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让平台真正融入社区,服务居民;同时当前各种社会资源的引入,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一对一的责任划分,也让服务更加主动,精准和快捷。

整体来说,就是真正做到把各种社区服务管理资源整合到网格,把社区服务管理责任落实到网格,把属于社区服务管理的问题尽可能解决在网格,实现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惠民服务在网格中开展、矛盾纠纷在网格中解决,达到共同发展社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

3 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的原则

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社区自治的最佳结合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广泛的推广中不断改进新技术、创新工作方法、改变工作机制,同时也兼具几个原则。

3.1 资源整合,全面覆盖的原则

将政府、社会、企业、社区、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各方面的资源有机充分整合,建设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并将基础网格作为社区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做到区域全覆盖、对象全覆盖、管理全覆盖、服务全覆盖。

3.2 企地联动,共同推进的原则

网格化管理是改进社会管理的系统性工程,既强调政府职能部门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主要作用,又强调企业、社会组织及居民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参与、协同作用,实现企地联动,共同推进的原则。通过网格化管理,将社会各行各业资源融合起来,把商业、邮政、金融、家政、美容、旅游等社会资源综合在一起,为居民开展多样化的服务。

3.3尊重客观,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的大框架下,充分结合当地社区的历史与现状,既考虑在网格化设计阶段方案的前瞻性,又要尊重现实的客观性,制定最符合社区实际的实施方案。

3.4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创新,就在于从百姓身边出发惠民生、顺民意着眼于多层次的居民需求,如何更好的服务好社区居民是创新网格化管理体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以企业为主导的网格化管理是改进社区管理的系统性工程,不但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还应该积极倡导企业承担的作用,借助网格化管理系统,以人员要素为对象,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以事件处置为主线,主动跟进从而进一步实现社区的精细化管理。

4 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的内容和方法

4.1科学设置网格,推进服务管理新突破

当前,在企业主导型社区中,网格化组织体系建设要把社区管理服务的内容与政府进入社区的服务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在政府还未进入前,由企业运作和指导建设,并在相应的时间做好交接工作,确保网格化管理中心的正常运行。具体到划分网格时,更要充分考虑社区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按照整体规划、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项目引领、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积极整合社区内各类资源,发挥社区物业服务、治安消防、社保、医疗卫生、居委会、学校、幼儿园等机构团体的作用,实现企业和政府职能相融合、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融合、企业主导社区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和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的多项融合。

4.2加强网格人员队伍建设,实现精细化管理

网格人员是社区网格中从事信息采集上报、矛盾纠纷化解和综合服务管理的基层社会工作者。要按照一格一员,一格多员、专兼结合等方式配备网格管理人员。我们要从企业内部公开招录,由于他们长期接受企业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与熏陶,有较好的个人素质,再加上社区及周边资源(学校、医院、天然气公司等)均属企业原有、现有或自主引入的服务单位,便于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每天做好走访和巡查,做好信息采集工作。要通过区域联动等方式,采集网格、社区、单位、政府等多个层面的信息,做到信息准确、完整并将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传递、反馈,确保信息的有效流转和利用,实现整个社区的精细化管理服务。

4.3 建立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网格化信息系统是实施网格化管理的手段,包括软件开发、数据库建设、网络通讯设计和系统维护等多项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系统建设中要遵循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原则,做到信息专用与共享相结合、信息集成与拓展相结合、信息集约与开放相结合等三个结合。健全社区管理服务网格单靠社区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善于发现资源、利用资源。充分发挥企业主导型社区内部各种资源共享的作用,在网格化组织体系建设中,把社区管理服务的内容与政府进入社区的服务项目紧密结合,根据社区居民需求的多元化,从管理、服务、环境、设施等方面着手,逐步建立具有社区特色的资源共享、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运行机制,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创新合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7篇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 网络化治理 社会管理创新

1、“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兴起及其局限

重属地管理,轻属人管理。属地管理具有明显的静态性管理特征,忽略了现代社会日益增强的社会流动性;属人管理则坚持以人作为其服务的核心对象,对社会实施动态的管理。网格化管理模式虽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了对基层社区公共物品(如对井盖、路灯等)的效率与供给能力及基本服务信息的了解与掌控能力,但其运行理念与实质仍然内含着被管理对象的属地性质,强调对一方地区的管制。

重条块控制,轻整体治理。网格化管理模式致力于将属地分割为若干不同条块,政府“派”专人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其主要特点在于各条块职责相对明确。正如“网格协管员”所言,网格就是他们的“责任田”,在其各自分管的范围内,出现的各种问题都由他们来解决。在注重条块分割的同时,这种社会管理模式也往往忽视了社会系统的整体性特征,人为割裂了社会系统内部各种联系,往往导致基层社会管理中只重条块、而忽视整体的社会管理模式。

事权下放,治理资源却不足。在网格化管理中,采取“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模式”的运行机制。从表面上看,这一管理方式将管理的权限下放到基层组织中去了,但事实上是责任下放而权限不足,则加重了基层社会治理单元的负担,使得网格运转不良。因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并非一级政府组织,但这种管理模式却又反而加剧了它的行政化倾向;它没有法定的财权,却同时又要负有更多的责任。

管理成本过高,政府财政负担重。在网格化管理的推行过程中,政府往往要根据网格的划分来配备相应的社会网格协管员,在面对社会失衡时也需要动用各种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手段等去面对单个的“居民”,这就造成了过高的社会管理成本。

2、网络化治理的内在价值与理念

网络化治理鼓励社会参与,促进主体多元参与机制。在网络化治理中,政府依然是社会治理的核心主体,但政府与其它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构成相互依存的网络体系,各网络结点之间是平等与合作的关系,在合作中“各负其责、各司其能”。

网络化治理注重引导价值共识,促进合作机制。合作机制是网络化治理的主要运作机制。在网络化治理中,各主体之间通过合作共治代替竞争对立,增进公共价值。公共价值是网络化治理的共识价值,它是高于个人价值、部门价值、地方价值之上的社会合意基础上的共同信念。

网络化治理主张培育社会资本,增进信任机制。社会信任既包括官民之间的信任,还包括公民之间的信任,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信任。社会信任是合作的必要前提,是共同行动的基础。当前社会基层政权组织与群众自治组织权威的弱化,与群众对基层政府与基层自治组织的信任缺乏有关联。“中央政策是好的,只是地方干部念歪了。”而由于地方干部无法取得群众的信任,很多工作难以推进,从而也容易形成基层管理干部“过一天算一天”的消极心态。

网络化治理强调利益共享,增强协调机制。利益共享是包容性增长过程中社会利益分配中的公平、公正,利益共享既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居民之间的利益共享,还包括政府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利益共享,政府与市场、民间社会之间的利益共享。而现实的社会管理实践中,许多社会矛盾与纠纷的引发多是由于利益分配的不公正、不平等。

3、实现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的转型

加强公共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价值共识。网络化治理的核心运行机制是通过培育社会资本形成社会信任与合作关系,而这种关系的维系不再仅仅是利益的纠葛,更是一种价值上的共识与相互认同。而社会价值共识与社会认同的形成,其根本在于通过社会公共文化建设,把社区建设成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在一个共同体中,信任水平越高,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从短期来看,公共文化建设难以见成效;但从长远来看,这实是一项战略任务。而社会公共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发挥传统文化道德伦理观念的约束机制,形成人们在观念、信仰与心理层面的价值共识。

加强公共权力监督、促成利益共容共享。当下社会矛盾与纠纷的增多,其根本在于利益分配不正与冲突;而利益分配公平、公正的缺失在于对公共权力缺乏监督。加强公共权力的监督,一是通过完善法制建设,通过法律制约权力;二是加强社会协商与公众参与,通过权利监督权力。网络化治理强调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参与,而这种参与又能起到监督与制约公权力的效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社会利益共容共享,同时还必须尊重人民的选择权与自。

权限下放,促进地方治理的多元与差异。赋予地方基层政权相应的自限,促进地方自治,从而促进地方治理的多元与差异。要改变现有压力型体制下的考核机制,同时改革“条块分割”体制转向注重对“块”的建设,促使基层政权组织从消极“维权”到积极“治权”的转变。

基金项目:2013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百题(13087)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喜,范况生,杨华等.现代城市管理新模式.城市网格化管理综述[J].人文地理,2007.

作者简介:

第8篇

为了进一步创新“双违”整治工作,建立健全“双违”整治基层组织,全面推进街道“双违”整治网格化管理,着力提升基层“双违”的预防水平和整治能力,真正实现“双违”整治管理“单位化、网格化、责任化”,确保全街道社区年内100%实现“双违”整治网格化管理,结合我辖区实际,现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双违”整治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明确“双违”整治管理责任和工作内容,落实主体责任,构建社区居民举报、社区干部排查、相关单位协助的工作网络,全面推行“双违”整治管理工作,确保辖区“双违”整治。

二、构筑“双违”整治网格责任体系,实现基层“双违”

整治全覆盖

街道“双违”整治网格化管理是以街道办事处为基本单位,将其划分为以街道行政辖区为“大网格”、以社区为“中网格”、以居民小组(责任区)为“小网格”的三级网格,明确各级网格“双违”整治的人员、职责和任务,形成事前监管、事中控制、事后治理的“双违”整治动态管理网络。

1、大网格,以街道办事处为主体

为确保辖区“双违”整治网格化管理工作顺利推行,白羽街道办事处成立“双违”整治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马国锋(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副组长:孙 斌(组织书记、纪工委书记)

王世英(正科级干部)

吕少志(党工委委员、副主任)

封小红(副主任)

王荣辉(综治办专职副主任)

常伟山(副科级干部)

成 员:朱一兵(党政办负责人)

柳枫彬(经济办负责人)

曹明欣(社会事务办负责人)

魏继光(城市管理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

符明锋(社区服务中心主任)

杜玉忠(党群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

刘 明(综合执法大队党支部书记)

李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主任)

王保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所长)

张林行(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

孙奇伟(财政所所长)

谢新伟(工商所所长)

操龙海(派出所所长)

李艳芬(东湖社区党支部书记)

李振国(土门社区居委会主任)

程振强(关巷社区居委会主任)

谭中信(刘巷社区党支书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城市建设服务中心,魏继光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辖区“双违”整治网格化管理的各项日常协调,督促、指导中、小网格消防工作。

2、中网格,以社区为主体

社区主任是网格中“双违”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网格“双违”整治工作全面负责;社区应确定1至2名“双违”整治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级“双违”整治网格化管理日常工作,每月对辖区居民建房和建筑工地开展“双违”排查。

3、小网格,以居民小组和办事处确定的24个网格管理员(责任区)为主体

①居民小组要建立由各居民组长牵头的群众性“双违”整治志愿组织,每周进行“双违“排查;要在居民群众中确定“双违”整治管理员和宣传员,实行“多户联防、区域联防”,开展“双违”整治自我检查、自我宣传、自我管理等群防群治工作。

②根据街道实行消防“网格化”管理以来的区划规定,办事处派24名干部,深入各网格担任“双违”整治网格管理员,各网格管理员深入了解掌握各自责任区内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排查情况,收集信息并做好记录,上报办事处“双违”整治办公室。电话:67068807

三、“双违”整治网格责任人的主要职责任务

(一)街道办事处“双违”整治网格责任人职责任务

1、每月召开一次“双违”整治工作例会,分析辖区“双违”整治形势,研究解决“双违”整治突出问题。

2、每周组织城市建设服务中心、土地所、执法中队等力量,开展经常性和有针对性的“双违”整治检查,及时督促整改“双违”问题;根据上级部署开展集中排查整治和各类专项治理行动。

3、每月确定一天为“双违”整治宣传日,集中广泛开展“双违”整治宣传进社区、进工地活动,着力提升公众主动参与“双违”整治意识。

4、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双违”整治职责。

(二)社区“双违”整治网格责任人职责任务

1、每半月组织对居民小区、建筑工地开展一次“双违”整治检查,及时督促整改“双违”问题。

2、建立“双违”整治居民志愿巡查队,开展“双违”巡查。

3、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双违”整治职责。

(三)居民小组和办事处确定的28个网格管理员(责任区)职责任务

1、居民小组组织“双违”整治志愿巡防队,开展每日“双违”检查巡查,及时督促整改“双违”问题;对不及时整改的“双违”行为报请社区移送街道“双违”整治办公室。

2、每个网格员深入分包网格排查上报“双违”信息,并实行动态管理。由于未能及时全面排查双违信息,造成街道“双违”整治工作被动的,要追究相应网格员的责任。

3、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双违”整治职责。

(四)街道执法中队职责任务

对辖区内的“双违”政治工作进行网格化分组包干,做到巡查不留死角,发现违法行为即时即报。建立健全网格巡查机制,确保违法行为在第一时间发现和制止,并做好工作记录。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人员保障。各社区要加强对基层“双违”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基层“双违”整治工作有组织机构,要明确“双违”整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各级网络责任人备案制度,强化“双违”整治责任落实。

(二)落实经费保障。街道办事处将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双违”整治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快推进街道志愿巡查队和社区志愿巡查队建设。要结合社区建设,同步规划“双违”整治工作,确保建设与合法同在,施工与管理同时。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强化和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方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按照“全员参与,综合治理;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健全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运行机制,规范基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形成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监管网格,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逐级落实政府和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市、市区(含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新区,下同)、镇(街)、村居(社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稳步建立简明、高效、实用的网格化安全生产监管平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有效整合基础信息统计、隐患排查、执法检查、应急处置和督查督办等各种监管功能,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的精细化、业务的信息化和管理的规范化,提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平,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工作任务

(一)健全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按照“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以属地为主”的原则,网格化分为市、市区、镇(街)、村居(社区)、生产经营单位五级。

市直相关部门是分管行业领域实施网格化监管的责任主体。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指导职责,分工负责,条块结合,分行业推动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全面开展。要牢固树立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一盘棋”的意识,加强协作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和共享,形成监管工作合力。

各市区是本地区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的责任主体。要按照整体规划,全面覆盖,规范标准,权责一致,持续完善的原则,对区域网格统一规划,统一设置、统一要求,对网格划分设置、人员定岗定责等环节细化明确,在人员、资金、设备配置上予以充分保障。将安监、经济和信息化、公安、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海洋与渔业、质监、海事等安全生产重点监管部门纳入体系,提升网格整体执行能力。将各类经济功能区、驻市区单位等及时纳入属地网格,抓好源头治理,消除监管盲点。坚持运用网格化监管的手段推进安全监管工作,坚持运用信息化的工具整理、反馈、处置突发事件,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

镇(街)是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的关键环节,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集合基层信息的中转站。要结合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将上级工作部署责任分解到监管网格,细化责任,明确人员,保证落实。要设立独立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明确信息平台管理人员、信息员,保证办公场所、经费、装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要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为目标,不断提升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能力和保障能力。

村居(社区)是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的重要基础。积极探索城市化社区、农业村、城乡结合部等网格化监管的模式,在社区管理、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和信息处置等方面综合应用网格化监管手段。通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配齐一支专业精良的监管队伍,配备一批灵活实用的监管工具,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制度,完善流动检查小组、义务巡逻队等组织,坚实安全监管工作的群众基础,及时上报工作信息,正确应对突况,提高迅速反应能力。

生产经营单位是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的对象和落脚点。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照部署、进度要求,做好安全生产基本信息登记、重大危险源普查、隐患自查自纠、整改指令落实、信息更新维护和统计上报等各项工作。要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层层落实到车间、班组、岗位,切实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二)完善网格化监管运行工作机制。

1.领导定点。在每个网格确定1名挂点领导的基础上,上一级网格的领导到下一级网格挂点,强化对责任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检查和指导。

2.全员定责。各级各类人员严格实行“一岗双责”,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属地范畴和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岗位和个人,层层签订责任书,明晰责任主体,分解责任指标。

3.监管定位。对每个区域、每个场所、每个部位、每个环节、每个设施设备、每个工艺流程,逐一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明确所负责的行业领域及对象,实施有效监管。

4.排查定级。根据隐患和风险的辨识标准,确认等级,确定治理方案。

5.应急定制。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体制、机制和编制,落实队伍、装备、物资器材,强化演练,及时处置事故。

6.配置定量。明确各级网格和信息平台管理人员,落实资金、装备、物资器材和办公场所。

7.培训定岗。对网格负责人和网格内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8.信息定时。将执法监察、巡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汇总上报,发生事故时按规定时限逐级如实报告。

9.奖惩定格。通过督查、检查、考核等形式,奖优罚劣,对发生安全事故和完不成控制指标的,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

(三)稳步推进网格化监管平台建设。建立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平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有效整合基础信息统计、隐患排查、执法检查、应急处置和督查督办等各种监管功能,加强统一指挥和调度,实现网格监管的体系化、常态化和规范化。监管平台分内外网两部分。外网部分,主要用于企业安全生产基本信息登记、重大危险源普查、隐患自查自纠记录等,并能接收内网有关文件、隐患督查等信息,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内网部分,同步外网数据,绘制电子管理地图,建立隐患、危险源和各种基础信息的数据库,有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将基层和企业的信息定量、定情、定位到单元网格中,实现安全监管的精细化和数据化,并通过网格及时协调、督办和跟踪隐患的治理。同时,在内网设置管理、监督等模块,细化落实监管责任。管理模块,将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统计分析、隐患整治、专项监管、综合监管、行政执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等日常工作纳入,并建立两个交换机制,一是要与省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应急、隐患排查治理等系统建立数据交换机制;二是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城乡建设、卫生、质监、工商等本级各有关部门建立共享的数据交换机制。监督模块,强化对各项重点任务、重点环节的动态监督,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控制指标完成情况、重要批办件及群众举报落实情况、安全生产事故报告、责任追究和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情况纳入监察、督查范围,推动工作有效落实。

各市区、市直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本地区、本行业现有信息平台,参照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平台架构,做好相应升级改造工作,并实现与市平台的数据、信息对接。

四、实施步骤

按照试点先行、分步推动的原则,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

(一)网格化定责阶段(2012年5月—7月)。按照《市落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暂行规定》(威政办发〔2008〕91号)明确的原则,以及健全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运行机制、规范基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总体要求,合理划分网格,确定各级网格、各个责任区、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措施。开展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前期调研。

(二)网格化立制阶段(2012年8月—9月)。制定上下级网格、同级网格、网格内部的运行规则、程序、制度及措施,确保网格有序运行。部署试点企业(非煤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企业,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运输企业,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营、运输企业,建筑施工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渔业生产企业,电力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基本情况普查、重大危险源普查。制定落实内外网数据交换方案和措施。

(三)网格化试点阶段。(2012年10月—12月)。加快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外网部分基本建设到位,试点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全部录入。内网部分基本建设到位并开始试运行,各级各有关部门数据交换机制、内外网数据交换机制、平台运行机制基本落实到位,网格化监管取得初步成效。组织年度考核验收,总结试点经验,表彰先进。

(四)网格化推进阶段(2013年—2015年)。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年制定推进计划,逐步将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信息录入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围绕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网格化运行、保障等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的精细化、业务的信息化和管理的规范化,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水平,网格化监管取得明显成效。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为组长,市安监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公安局、财政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城乡建设委、交通运输局、海洋与渔业局、工商局、质监局、海事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全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实施工作。各市区要配套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人、财、物投入,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推进提供支撑。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全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信息平台建设、督查督导和考核考评。市政府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负责本行业领域网格化实施、推进工作。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强化创新意识,将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安排专门力量和资金,全力抓好落实。

(二)培树典型,示范带动。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将从市区、镇(街)、村居(社区)中分别选择一个示范典型,进行重点培养,总结推广经验,推动全市网格化监管实施工作全面开展。各市区要确定示范单位,采取现场观摩、经验交流、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示范带动,加快网格化实施进程。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