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5:33: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德育的地位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德育 小学教学体系 问题 对策
一、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德育工作在小学教育中的教学成绩总体来说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教师通过自我学习统一培训等方式,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有较为充分的了解,教学实践中也能很好地发挥自身能力。但是,综合来看,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学德育教材不规范。教材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安排等问题的关键,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小学教育体系中,德育课程的教材存在着极不规范的问题。有些教材与小学生生活相脱节,脱离实际太远,教师的教学只能是照本宣科,学生在学习中很难联系实际,对德育教育的体会不深,缺乏明确可感的对象,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其次,小学德育教学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教学目标不明晰的问题。德育教育不同于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深层次感受和内心体会,然而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分重视学生的表面进步,对于课程的教学评价也停留在较为浅显基础的层面上,很难触及学生更深层次的道德文化素质。德育教学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通过举例子打比方等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具体可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动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统一的典型,从而触发学生内心的感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学中广泛存在着缺乏对学生“生成性目标”的自觉认知能力的挖掘,教学过程经常出现本末倒置,教师由此也会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偏差。
再次,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性缺失。教师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小学德育课程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绝对支配的地位,教师对于德育课程的理解程度及专业性教学技能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然而,由于教师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教学活动中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感受德育教育的关键,教学活动经常流于形式,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教学成果。另外,德育教育不是课堂教育就可以完全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加以努力,因此学生的课余活动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往往对这一方面的认可程度不足,将学生活动仅仅作为学生自主参加的活动,教师不去参与其中进行相关指导,这种情况可能造成学生的课余活动对德育工作的效果不佳。
最后,小学德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具有强烈道德矛盾冲突事例的引入。由于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以及小学德育引导性的教育功能,当前我国的小学德育课程往往不注重引入更加复杂的更加价值的道德案例,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到的案例大都是“对还是错”“好还是坏”的直接判断,只是将枯燥的生活理论加上了一个稍好的外壳。而往往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案例都是更加复杂也更加多元的,在“好与坏”“对与错”之外,往往还有更为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个体原因、价值取向等综合因素,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这些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在学生陷入困惑时给出点睛之笔,让学生豁然开朗,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此外,小学德育教学中还广泛存在着教师对学生道德情感激发程度不足、忽视与学生心理需要的连接等问题。正是由于以上多种问题的综合影响,我国小学德育教育才会始终停留在较为落后的阶段,在改革小学教育的时代浪潮中要勇于解放思想,敢于开拓创新,要将德育教育当做硬骨头来啃,真正实现小学德育教育改革,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成果。
二、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及改进措施
1.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
前文已述,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道德和正确价值取向有重要作用,小学生处于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在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对社会复杂问题的思考时需要有一定的指导和支持,而德育教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凸显出其重要意义的。德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与小学其它课程的交互影响中,小学教育不仅是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的教育,更是体育、音乐、美术等多元化教育内容的实施舞台,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依托,提高德育教育水平对于提高小学文化课、音体美等课程教育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德育课程教学,学生培养起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的热情。
2.改进小学德育教学措施
改进小学德育教学是新时期小学教育改革的题中之义,也是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笔者在大量查阅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教育实践,认为改进小学德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情境创设。创设情境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前文中提到的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往往过于简单,学生没有太多的自我思考空间,小学德育教育中创设情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重点考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教育中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易为学生接受的道德情境,把学生从充分带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由此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到爱国主义时,教师可以引入更加具体可感的事例,如将汶川地震时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向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感动中接受爱国主义的内涵。
(2)重视教师个人魅力。德育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教师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时影响德育教育开展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更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必须要有言传身教的深刻意识,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身体力行地向学生展示德育的魅力,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
此外,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水平还要进一步规范德育教材,创新教学手段,将德育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促进小学德育教育多元化,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一、利用教材中的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数学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数学史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进取精神,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测量、计算,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时,揭示圆周率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数学史料,了解圆周率的历史。通过阅读,学生发现自己的计算结果居然和伟大的数学家的发现一致,从而产生“我也能成为数学家”的喜悦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同时学生还了解到祖冲之的发现比国外的数学家的发现要早一千多年。巴黎“发现宫”科学博物馆的墙壁上介绍了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莫斯科大学礼堂的走廊上镶嵌有祖冲之的大理石塑像;月球上有以祖冲之命名的环形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利用教材中的统计和数据整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数学教材安排了大量的统计和数据整理的教学内容,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统计活动。在教学中,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同时发现统计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实际背景,懂得数据可以用来了解和揭示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以便总结过去,防患于未然。而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只要加以延伸,就能成为良好的德育素材。例如,四年级学习简单的数据整理时,让学生调查并统计自己家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全班同学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就可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
三、利用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的理解、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光靠教的讲解是起不到很大作用的,这时候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组织讨论,共同思考、共同实践、共同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我组织了“我是小小售货员”的游戏。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请每组学生将带来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具、玩具等分类摆放整齐,然后由小组共同协商确定单价,学生自主商量谁来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进行游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但让学生认识了人民币,掌握了人民币之间的换算,也让学生意识到个人与小组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在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四、数学教学与班级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爱劳动、爱集体的精神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许多学生不爱劳动,一到值日就想办法逃避。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学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班级环境靠大家,班级卫生应由大家一起来完成和维护。如我班上的刘同学,各方面都很优秀,唯独每次轮到他值日时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逃避。因此在教学“加减混合”这一课时,我利用教学中设计的劳动情景问:“这些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学生齐声回答:“打扫教室。”我又问:“如果没人打扫教室,教室会变成什么样呢?”学生回答:“教室会垃圾成堆。”我接着说:“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能很好地生活和学习吗?该怎么办?”学生纷纷发表意见:“班级环境靠大家,班级卫生应由大家一起来完成和维护。”我说:“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可在我们班却有同学总是有很多理由逃避值日,我相信上完这节课后他一定会有进步的!”
五、在数学概念和计算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计算、推理和证明过程中,一点差错或疏忽,就会造成“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大错。哪怕只是一个小数点、一个单位名称或一个错别字,在实际工作中都有可能给国家或个人造成很大损失,因此,不合格的作业,一定要令其重做,从而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
如学习《正负数(一)》时,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太空游戏” 了解了飞船中的每一个硬件和软件都经过了科学家的认真严格的计算,了解了太空人从准备升空到返回的时间表,了解了火箭发射前后太空人的每一个活动都要严格按照时间表的安排执行,不能有一点差错,才得以成功发射,否则那么多航天工作者的心血就会白流,也会给国家造成很大的损失。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地位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学生家长给学生提供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但需要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同时需要家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探究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特别强的学科,同时它对学生文学品位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大多都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然而学生的实践经验还比较匮乏,因此学生对这些文化精髓的获取和吸收都需要语文教师的传教和指导,但是小学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比较有限,学习空间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在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就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学习和需求了。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成形成,而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中有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再加上课堂教学的制约性,就使得小学生很难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有效获取并吸收这些人文知识。然而这些人文知识通常都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这时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家庭的环境、家长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规范等都会对小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然而教学课堂上的时间比较有限,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的时间也很少,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的家长跟学生一起阅读,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作业,让家长跟学生一起阅读,这样家长在辅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他们的文化素养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也能更好地辅导学生的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家长的社会经验也比较丰富,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行为规范,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拓展
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并且它的综合性很强,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所以小学语文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教学课堂上的学习是很难完成的。小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规范还没有完全形成,如果只是依靠学生的自制力是很难补充教学课堂上内容的缺失的。而小学生除了白天在学校学习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因此家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周末,以及寒假暑假,小学生在家里的时间就更多,所以,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有效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学生在其他一些领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更好地发现、探究、学习,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而促使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如家长周末可以带孩子去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等去参观、展览,积极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在这些活动之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这样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暑假、寒假的时间很长,家长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去旅游、参加一些拓展活动,从而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知识。
三、家庭是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场所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家庭是小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因此家长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并根据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补充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课外辅导。课外辅导不仅包括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的辅导,还包括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很少,并且学校所提供的实践教学设备也比较有限,这样都会制约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但是在家庭中,小学语文的实践机会很多,并且家长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的机会,这样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能有效理解并掌握一些语文知识。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实践活动中,进而促使他们更加全面的发展。如在吃饭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学生要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并给学生做好榜样,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周末去公园玩耍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学生不能乱扔垃圾,要随手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并身体力行的去执行这些,还应该积极监督学生的一些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坐公交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要积极给老人让座等。家长只有积极为学生做好榜样,才能有效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花.浅议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J].科学导报,2015(15):349-349.
关键词:教材;兴趣;语文个性;个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020-01
一、个性教育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反思我们的教改历程,我们不能不对语文教学的取向重新进行评估、判断和认识,为什么于漪、魏书生等先进教法在一窝蜂地普及或推广之后难以见到满园春色的景象?刻鹄不成反类骛的现象比比皆是?其原因就是追随者忽视了个性建设,在模仿中丧失了自身特点,同时也脱离了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个性差异,那种不能透彻领会其先进教法之实质而亦步亦趋的“死学”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一切的美与成功都建立在个性之上”这一点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确立教育个性化理念,是打破僵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教育个性化,是指培养人的个性化,也就是要重视教育对发展完整的个性的作用。语文学科实施个性化教育,是素质教育观所要求的目标之一,我们的目标是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双要发展学生个性二者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这种平衡的教学观应该得到大力提倡,这是历史和时代的双重要求,也是我们不可推却的责任。
课本中大量富有个性的作家写出的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品,必将对学生的个性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我们相当多的因学偏爱某种风格的文学作品实质上也是这种影响打下的烙印,这个烙印甚至可以影响其生活情趣的取向及个性的形成,所谓潜移默化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再有,语文教师本身的个性色彩,也更直观地给学生以直接的影响。
二、发掘教材个性、展示教师个性、发展学生个性是语文个性教育的基本构架
个性是一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意味着独特性,积极有益的美好的个性特征是创造性的内在依据,在同等条件下,个性越鲜明,创造力就越强,因此,个性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素质教育不可偏废的必然内容之一。语文个性教育是指语文教育能够突显作者、教师、学生的个性并能有效培养受教育者个性的全部教学内容,包括教学方式、方法及艺术,甚至也包括教学结果及其评价。语文个性教育的主要环节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课文展示的作者的个性,需要足够的发掘;教师教学的个性,需要长久地锤炼;学生学习的个性,需要爱护地培育。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它们千姿百态各具神韵风采,同时也是作者的独特创造力的载体之一。
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富于个性特征的创造性劳动。由于师出多门,相互各自生活于不同的历炼环境等不同,教师的思想认识、气质性格、知识结构,品质修养等必然不同,因而在教学中总会表现他自己的精神风貌,表现出他对教学内容、教育对象的独特感受,认识和情感。有的巧于设疑;有的逻辑严密;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激情横溢。个性不同的教师,即使教学内容相同,教学条件相似,他们的教学也会各具不同的特色。教师在教学上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是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个性化教学应该教如其人,教师应追求把自己的良好品质,广博的知识展现于三尺讲台上。教师合乎教学现实的个性表现,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学生个性表现,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个性才能塑造个性,只有性格才能培养出性格,在教学中教师应追求自己的风格,充分显示自由创造力,潜心锤炼和展示自己的教学方法、风格、节奏。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只能培养学生的被动人格;在机械复制的教育方式下,只能形成模式化标准化的人格;在分解主义教育方式下,只能培养出片面发展的人格。很难相信,个人一面、千口一词、规范化、公式化、雷同化的东西能培养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个性。
还应当看到,个性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讲追求的是求异标新。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是一种从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来思考问题的方法。要培养发展受教育者做个性,就必须把求异思维结合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在教学中追求多向性、独创性、灵活性。多向性是就广度而言,要求思路宽广辐射,多方求索,不拘一格;独创性就其深度而言,要不落俗套,独僻蹊径;灵活性是指灵活度、要求活泼多度,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首先应从灵活性入手训练,启发思维,引导思维换象,促成其思维多向发展;进而达到独创性。比如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对同一题目同一素材同一体载的作文,从不同角度、不同立意、不同取材、不同构思、不同风格、不同手法等去进行写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个性,进而也就造就了受教育者善于创造未来的个性潜质。
关键词:武威;地域文化;学校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007-01
一、武威地域文化――独具价值的德育资源
武威地域文化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价值,充分挖掘武威文化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以此影响、教育青少年一代,让他们从小扎下中华民族的根,铸造起中华民族的魂,应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中的历史使命。同时,开发与利用武威文化的德育资源,也具有广阔的空间与极大的可能。以武威这座文化名城为例,人处其中,随处可见历史名胜和自然、人文景观,时时可感浓浓的凉州民俗风情,儒教文化、佛教文化、丝路文化、沙井文化、西夏文化,海藏寺、大云寺、松涛寺、天堂寺,莲花山、苏武山、昌灵山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最丰富、最鲜活、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对生长在这里的青少年一代具有重要、独特和全方位的教育价值。
二、武威地域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渗透
(一)运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家乡开始的。地域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它使爱国斗争离学生更近、爱国人物与学生更亲。武威有因出土铜奔马而蜚声中外的雷台,有河西四大名刹之一的海藏寺,有收藏着数万件国宝和文物珍品的武威文庙,有被世人称为“石窟之祖”的天梯山石窟,有举行著名的“凉州会谈”之地白塔寺,有鸠摩罗什葬舌之处罗什寺塔,有悬挂声震陇右唐代大钟的古钟楼,有保存完好的民国建筑瑞安堡等,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家乡自然景色的“美”,也可以了解到武威自汉武帝设郡以来,历代人才辈出,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教师应结合实物、遗迹、碑文、诗词等适当向学生进行讲述,或带领学生参观,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从而树立为家乡腾飞、中华崛起而发奋学习之志。
(二)以乡土人物的美德、情操感染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道德教育中,教师还应介绍乡土人物的优秀事迹,以“动之以情”的效果叩响学生心扉,使其感受家乡历史人物的美德。数千年来,武威产生了众多风云人物,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他们的嘉言懿行,至今能给人以启迪和借鉴。例如:南北朝时杰出的诗人阴铿,武威人,是开创我国格律诗的先驱。
例如:段秀实(719―783),武威人。少时孝敬父母,尊敬老人,被誉之“孝童”。成年后沉厚善辨,有济世救民的志向,初举明经科,后弃文就武,因功授安西府别将。德宗即位后,加检校礼部尚书,封张掖郡王。后因陇右节度使朱谋反,段秀实誓不与贼为伍,以身殉国。段秀实一生忠勇刚烈,为官清廉,不畏,嫉恶如仇,死后被赠太尉衔,谥号“忠烈”。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曾写《段太尉逸事状》,生动描绘了段秀实的事迹,流传很广。张澍(1776―1847),武威人,清代著名学者。张澍一生在仕途中不得志,但在学术上成就很大,清张之洞称其“才气无双,一时惊为异人”,把他列为经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内,与阶州(武都)的邢澍并称“二澍”,是甘肃学术成就最大的学者。通过学习名人,学生既能回望历史、品味人生;又能了解地方人文风情、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这些名人的所作所为,将激励后人为祖国的繁荣,为民族的崛起,为家乡的生生不息而奋斗。
(三)从“石羊河”流域的历史变迁中汲取教训。石羊河,源于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冷龙岭北麓,曾几何时,这里的皑皑白雪化成数百条大大小小的溪流,汇聚而下,携着清澈的石羊河水,哺育了河西走廊面积最大的绿洲――武威、民勤、古浪绿洲。她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而如今的石羊河流域早已今非昔比,下游支流大西河、东大河相继枯了,遍及绿洲的无数泉眼枯了,日日流淌的万千溪水枯了,生机盎然的湖泊、沼泽枯了……大片的土地失去了润泽,无边的农田面临着荒漠。成片的沙枣树、柳树、沙棘林带只留下植被残根,荡目荒凉、凄惨!通过学习过去,观察现在,展望未来,使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培养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利用地域文化进行德育时需注意的问题
(一)实事求是,有褒有贬。“国史美恶兼收,志则有褒无贬”这话很有道理。在地域文化运用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几乎已成为通用语。为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颂扬”是必须的,但“方域所以有志,非仅网罗遗失,实赖以损益古今,兴革利病”对一些反面人物作介绍,对一些愚昧、落后、消极的习俗作批判,正是史学的“鉴戒”功能,这里我们尤其要反对狭隘的地方主义,它片面夸大乡土史中某些人物和事件在历史中的作用,甚至是歪曲历史,为地方经济利益,制造“名人”,争夺“名人”。当前,在地域文化教学中,必须发扬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培养学生诚实、真挚的品质。
(二)内容要有趣味性。寓德育于地域文化,不是通过说教的方式强加于人,而是以一定的文化资源为载体,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人物和事件去感染人、熏陶人,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道德情感得到滋润和升华。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贴近学生实际,看得见、摸得着,从感观上给学生以具体的感知,有利于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使其在亲切的氛围中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
(三)慎重地甄别与选择。即不能让大量的的民间故事、名人轶事、稗史传说充斥课堂。否则,大量没有经过认真筛选的史料进入课堂,糟粕与精华同在,不知道他在颂扬什么,批判什么而进行的德育渗透,不是“于无声处”,而是“乱贴标签”。这些都是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片面理解趣味性、生动性造成的。因此,我们要把握一个准则:并不是一切有趣的事情都适合在课堂上讲述。在趣味性中要融入科学性、教育性,把乡土知识和道德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坚持导向性。
参考文献
[1]李永良.河陇文化――连接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走廊[M].上海远东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关键词:参与兴趣;探究热情;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抓好素质教育,就应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语文活动的主角,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快乐学语文,开心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热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先学先问,教师后导后教的学习模式中进行轻松学习。教师要了解班内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把握学生学习能力的最近生长点,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到教学目标,而且要考虑到学生是否有能力自主实现研究目标。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促进师生课内外广泛交往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师生的广泛交往,要实现学生间相互交往、全体积极参与的语文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主练习的条件,确保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合作交流的时间,确保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以及基本能力的训练深度以及广度。如在每一节语文课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口头作文的范围不但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还可以交流自己的习作。学生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拓宽了知识面。教师也要加强口头作文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
三、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为学生主体参与语文训练拓宽深度
小学语文教学要想让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到思考当中,那么教师就要在较为抽象的文本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思考。教师要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声音、图像以及视频等多种感官刺激中更好地感知语文,增强语感,强化语文创新思维。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掌握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教师就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课外拓展上,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语文学习方法。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运用,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角,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探究中来,在增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的同时,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小学生缺少运动技能技巧,虽然他们大多数人喜爱运动,但是因为运动不得法,缺乏基本技能,所以很多体育课就容易陷入一盘散沙的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周密设置教学步骤。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活动的主角。体育教育与其他课程一样,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把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处理好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关系。这些问题需要教师深入思考,主动设计,善于谋划,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技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要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就要在体育课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无论是室内课还是室外课,无论是基本队形训练还是运动技能训练,教师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平等待人,善于发现学生身上蕴含的创造力。教师应该经常参与到学生的学练活动中去,既当教练员又当运动员,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激励,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老师重视自己、关心自己。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运动经验等问题,教师应该以诚心、热心、耐心来帮助学生,鼓励他们,不要轻易训斥、指责他们。教师要用爱心鼓励学生,用笑容和轻松自如的教学示范,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给每一位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自觉参与到学练活动中来。
基于体育课堂的特征,参与运动是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锻炼,发展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做到以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参与练习,做好指导和点拨,把知识化难为易,让学生懂得基本技能和技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这种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教师积极引导的态度,对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优化教法,优化学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过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着眼于教思路、指方法、找规律。在对某一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不仅教会学生去掌握某一运动技能,更需要通过自身对这一运动的理解,教会学生学习该动作技术或是进行某一项目锻炼的方法,变传授为点拨。教师要善于抓住适宜的教育时机,提出问题,引导讨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去讨论、去训练体会,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揣摩技巧的过程中就会增强自学能力,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为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够根据学生主体地位形成的心理活动过程开展教育;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恰当的方法,从认识体育健康的意义入手,尊重科学、遵循科学,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具备稳定的学习情绪,具备坚定的意志品质,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以此为基础选择性地采用目标激励法、榜样示范法、竞赛乐趣法、情境陶冶法等多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内容和运动途径,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的探究,点拨学生的创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儿童语言的发展,将促进其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环节。尤其是一年级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引导说好,培养会说、鼓励学生敢说。
1.运用直观教具训练数学语言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通过直观教学,加之教师语言的形象性和学具与教具,教学方法运用的得当,可以帮助学生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形成学生正确的鲜明的表象,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后逐步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一年级学生对色彩鲜明的教具极感兴趣,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诱发他们自我的精心思维,许多抽象的道理在教师巧妙地运用直观手段条件下,会变得容易接受和理解。如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首先让学生读例题,说出题意,再引导学生细读例题,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教具。指一名学生在粘贴板上摆,先粘出12只白兔,再粘出7只黑兔,粘时与前面12只白兔对齐摆,摆完7只黑兔为止。然后学生看图,从图中找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余的部分。这时学生看图说出列式方法:12-7,教师讲解,从12只白兔中去掉与7只黑兔同样多的部分,剩下就是多的部分。(教师把相等部分的白兔拿去)再让学生看图叙述之后,列出算式:12-7。
数学语言的训练,直观教具是有力的帮手。学具与教具有助于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很快的使学生理解题意。学生会愉快的接收新知识。不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尝试练习语言
数学知识有严密的系统性,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组成。让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不断变化的新问题,从而获取新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新知识的来龙去脉;既引导思维,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如:学习退位减法时,先复习口算:32-8,学生序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32-8。列出竖式,运用口算方法,让学生说出竖式计算方法,从个位减起,2减8不够减,聪个十里拿出一个十,再加上个位上的2减去8,等于4。从十位拿出这1个十,也就是退位,为了能记住从十位中退去1个十,就在十位的数上点上一个"、"做记号,这个点在十位上是借给个位的标志。当从十位上向个位退1时,个位上应该怎样计算呢?个位上的数应是多少?由于前面已经学习过口算的退位减法,在这个基础上学生会很快地说出得数。
3.引导学生学说数学语言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趣味性
引导人类进行学习行为的是兴趣与好奇心,由于小学生好动的天性和活跃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既要整合需要教授的知识点,还要尽力保证语文课堂对小学生的吸引力,考虑到大部分小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以感性思维为基础,因而如何把握小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地将语文知识点渗入他们的领会与记忆,借此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这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探究的问题。笔者联系从教历程,从对教学环境、培养语言能力、丰富课外阅读和情感陶冶等方面入手,对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者提供借鉴经验,以此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一、引导学生应用恰当的写作手法
艺术源于生活,并且是对生活的再升华,写人记事都需要平时日常的积累,只有最为真实地将触动心弦的事件反映出来,才能让人物或是事件生动地跃然纸上。对人,需要结合主客观角度细细地描摹他的一举一动;对事,需要选取独具特点或氛围的事件交代清楚前因后果,起伏变化;对物,则要从高矮、大小、色彩等角度,动用自己的一切五官的感知来描述。因此,对平日生活中的素材积累不可松懈。
限于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并不完善,而潜意识的惰性则会将他们导向大而化之的叙述方法,因此,为了让小学低段学生学会如何为文字注入自身的活力和特性,需要老师讲解学习诸如叙述、描写等常用的记叙方法,并且通过反复的练习,从肖像、心理、神态、动作和对环境的烘托渲染等方面入手,逐一培养起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由此使他们笔下描绘的事物栩栩如生。
二、利用情感元素激发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兴趣
语文学习对于初入课堂的低段学生来说,是一个塑造认知和活动大脑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将注意力放在挖掘情绪、想象力等情感元素上,培养小学生的个人意志。情感元素的活跃不仅能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也从侧面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小学语文的从业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到情感元素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提高教育效率的重要性,在把握学生个性与突出点的基础上,迂回正确地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致。
三、构建氛围良好的教学环境
小学低段学生的思考方式还尚显狭隘,容易出现厌学、弃学的现象,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恰当妥善的引导,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引起小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望天门山》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借助网络媒体整合相关资料,然后在引入环节通过幻灯片的方式展示天门山的风景或者与之相关的书画作品,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将诗文意境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深入学生的领悟中。多媒体以其特有的画面形象技能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情操陶冶中掌握课堂知识,完成课程任务。
四、从生活中引人深思的素材出发
考虑到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高段学生要求具备一定的抽象概括水平,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多种角度出发,指导学生着重分析具体的感性材料,在对文字的中心立意做概括总结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以作文《记寒假中的一件事》为例,教师可以就学生打算写作的具体内容提问选择这一事件的缘由,继而引导学生思考对事件的看法,以及发散性的考虑,由此锻炼低段学生的逻辑思维。
由口到笔的转化并不困难,然而如何让小学生条理清晰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则需要一定强度的训练。在规范小学生写作技能前,教师首先要勾起低段学生动笔的兴趣,只有恰当的鼓励才能促使小学生敢于、以至于乐于将自己的思维具象化于纸面上,而在达成这一点后,教师需要谆谆教诲,让小学生学会由事物的表面深入事物的内在,逐渐掌握挖掘本质与道理的能力,如此才能提升他们对各个不同类型文章中心立意的抽象概括能力。
综上所述,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认知世界,继而用书面语分享自身思感与见闻的综合训练过程。为了培养小学生身心与语言能力的素质全面化提高,教师需着重锻炼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元素的起伏与对客观事实的态度的能力,因此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应将如何革新教育方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