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信息技术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2-03-02 01:31: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信息技术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信息技术教学

第1篇

一、从教学内容上改革

此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关于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在会上作了报告。大会上还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等重要的文件,会议还要求各地按照《指导纲要》的指导精神制定适合本地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编写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教材。中学信息技术的教材所涉及的面很广,内容也多,如果不进行取舍的话,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滔滔不绝,学生却不知所云。因此,精心的备课,有目的的取舍是有必要的。对于老师而言,不会疲惫于没完没了的讲解,学生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例如,在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时,我只讲了“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和“性价比”,而其它的则要求学生在通过因特网来辅助完成。同时,在实际中经常运用的一些计算机知识要着重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这样有益于日后的工作学习。然而教学内容也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现在家庭电脑宽带也基本普及,这是很好的学习资源,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们学会分享正确、有效的信息,分享学习或者操作经验,有的放矢。

二、从教学方式上改革

实践表明,中学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用“纸上谈兵”的方式不可能完全达到教学目的,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积极、主动地实践、探索。要保证足够多的上网课时,即使学生们在玩纸牌游戏,也会对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进一步的培养,方法用对,事半功倍。

其实,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宗旨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让学生在学习信息的表达与交流、获取、加工、管理的过程中,感悟信息的文化,掌握信息技术内涵,增强信息意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所以相应的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应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鼓励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在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耐心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进入到大多数中学校园,为中学生学习计算机提供条件,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新的挑战。我们所在的学校在近几年对信息技术教学投资也加大力度,学校也相继购置了电脑,配备了学生电脑室和多媒体教室,每个班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也加大了培训力度,为教师给学生上好这信息技术课提供了条件。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更多基本操作技能,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让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共同提高。如何上好这门课,这是我们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我们都知道不管学习什么内容,只要对他产生兴趣,就会拼命地去学习。如一个学生对骑自行车感兴趣,这时他就会不怕摔倒,即便摔倒了,不但不会退缩,反而更有激情去学。教师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激情,这样他们就会拼命地去学习信息技术。提问教学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好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我们的上课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拼命地去思考。教师特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入境,激起他们的激情,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去思考,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收获一定是最大的。如在讲WORD文件保存一节,设置一个加密文件时,因以前经常有学生电脑上的文件被别的同学改动,笔者就试着问:“你们想给自己的文件加上密码吗?”学生们顿时兴趣高涨,回答的声音很响亮:“想。”在这种环境下,我开始演示,学生仔细地观察着,等操作演示完后,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很快学生就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回答出来了。教师这样的提问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计算机,用计算机,做到学以致用,学生会感到计算机这门学科有用,才能更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教师通过在网上查找资料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从心理上有一种学习信息技术的强烈愿望,从而自主地去学习。

2.多给学生练的空间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节课都在讲课,学生接受难,而且会对上课产生反感,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不好。若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与操作时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打字的速度、电脑操作的程序需要练习才能熟练等。教学的教学就是演示和讲解,学生听了马上在机上演示操作。学生在演示操作的练习中不但加深了所学的知识,在练习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提出很多问题。这时,教师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讲解,会使我们的教学得到最大的教学效果。如在讲word的窗口界面时:①标题栏――窗口的最上面一行,它包含word的控制菜单、当前使用的文档名称、程序窗口控制按钮等。②菜单栏―按相关命令进行归类,一共9大类。每类又包含相应的下拉式菜单,包含了word所有的命令项。③工具栏――工具栏将word的相关命令以按钮的方式加以组织。用户只要单击工具栏按钮即可使用相应的命令。默认方式只展现“常用”和“格式”两种工具栏等。笔者在讲解这些知识后,马上让学生在电脑上找到这些图标并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这样的教学效果确实很好。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标》提出了对创新能力的要求,指出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到今天更加关注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在认真地把握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传导给学生,可以采用哪些好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喜欢直接问教师该怎么作,而不愿意通过教材、帮助文件获取解决办法并进行尝试。因此教师在学生提问时,如果是能够通过查找资料或运用迁移解决的问题就不应直接回答,而是提醒学生自己找答案。

4.优化教学效果

第3篇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第4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21世纪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是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应用的社会,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已经不能胜任信息时代的要求,素质教育应运而生。初中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教学体会: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开发校本教材

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发校本教材的时候,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能力发展需求和教学实际等,开展与高考科目息息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实用性。比如,设计主题班会,让学生利用电脑信息技术设计出板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采集信息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采用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

教材只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但是教育教学内容是灵活且宽泛的,教育教学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被教材所拘泥,可以从学习、生活中找到鲜活的教学内容,如人与自然、社会、人之间的素材都可以被运用到教学中来。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的作用,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丰富的教学内容。

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比较强的学科,而其中蕴含的技术需要自主学习和探究才能学习得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互动、讨论等,学会更多的技术知识。此外,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多探究课本和其他课外资料,自主地学习更多的知识。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结合素质教育的信息技术要求,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打造出适合初中信息技术和学生特点的新型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计算机 中学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密不可分。我们每天都在利用电视收看新闻和天气预报信息;利用电话、手机和亲人朋友取得联系;利用街头随处可见的自动取款机取款转账;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和亲友聊天、收发邮件、传输文件,甚至网上购物……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的周期越来越短。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不断充实自己,不断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只有博学的教师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得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虽然大家都在讲素质教育,但是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像信息技术这样的课程一周只有一节课,担负着“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等重要责任的45分钟显得非常重要。

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都要努力研究的。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尝试,重点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引导都很关键。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环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地投入课堂内容的学习与探究中。比如,我会根据课程内容在机房门口张贴某个学生预习做的表册或者简单的图画,或者关于课程内容的温馨提示,让进入机房的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探究、学习兴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产生质疑、求知欲望,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二、引导探究,学生欲学

对知识的渴求是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一种欲望,教师应充分挖掘、激发这种欲望,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上课时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计算机对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每一节信技课前,都会在机房门口看到那些欢呼雀跃、跃跃欲试的身影,那一双双充满渴求的眼睛无不透露出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向往与憧憬。例如:教学《文本的编辑》这一课时,我首先给他们展示一些Word文档,其中一部分是经过精心编辑的漂亮的文档,而一部分是没有编辑甚至刻意丑化的文档。这时,我会认真观察学生的表情,当看到学生睁大那一双双聪慧的眼睛时我知道自己的精心设计奏效了,我抓住时机问他们:“你们喜欢那些文档呢?”学生大声地告诉我他们的选择。“这些漂亮的Word文档就是老师做的,大家想不想也做一份呢?”就在学生急不可待想要大显身手的时候,我展示了课题:“这一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文本的编辑》,使我们的文档更加漂亮、更加吸引人。”此时,大多数学生都热情高涨地投入接下来的学习中,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只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做出更漂亮的作品。这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良好的状态下,使他们带着问题“自主”地探究知识、掌握方法,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对老师来说,真是“事半功倍”。

三、任务驱动

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我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我考虑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更容易被他们接受。于是在《文本的编辑》这一课,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技能之后,我给了他们一个贴近生活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为辛勤工作的亲人制作一份漂亮的卡片,以感谢他们对你的养育之恩”。怀着这种感恩的心情,他们做得更认真了。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还为精美的文字配上漂亮的插画。一节课结束,一张带着浓浓亲情的卡片诞生了,学生也掌握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四、展示评价,学生乐学

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完善课堂知识、巩固课程内容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本着既符合实际情况,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做。在指出学生不足之处的同时,还要大力表扬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对有进步的部分学生在全班面前提出特别表扬,以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环节,我采取的具体做法是,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交换位置进行互相欣赏、交流、评价、讨论等。在学生评价之时,我会认真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让他们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后,再告诉他们我的看法和见解,对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以帮助他们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因为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觉得应该在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他们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多巡视指导,做到所学知识能够边学边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当然,上述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情况随机应变,寻找最适合这节课的教学方法,以使45分钟的上课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是作为人师的我们一点也不敢马虎的事情。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任务又指引我们探索新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创新,设计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收获知识、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1]时兆慧.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生;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325-01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差异、小学和初中阶段不同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均,造成了高一新生信息技术水平多层次的格局。加之各高中招生面广,学生来自不同乡镇,乃至不同县市等,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存在差异,包括学生接受能力、学习习惯、个性品质等差异。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存在两极分化,且多数地区信息技术未纳入高考科目,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有偏差,这给信息技术教学提出来极大的挑战,如不采取分层次教学,就会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弱的学生咽不下。高中课程紧张,不分层教学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浪费,也不利于他们自身能力提升和发展;对于基础弱的学生来说,教学进度快、跟不上进度,更失去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我经过2010年到2013年的教学实践,在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研究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在此,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分层准备

分层教学理论的基本要求和目的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清晰的认识及了解。我采用了问卷调查形式,对高一新生家庭、原毕业学校、计算机知识学习情况、其他学科学习情况等作调查;并进行上机摸底考、分析考试成绩,确定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水平的现状和计算机操作水平。

二、分层方案

分层不能过多,也不能分得过于粗枝大叶。我认为将学生分为三层比较合适,A层:计算机操作基础较好,接收、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且学习兴趣浓厚;B层:各方面能力一般,学习过程中能基本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C层: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相对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接受能力薄弱。

课程开设方面,高一年级统一开设必修课程,高二年级开设选修课程,学生自由选择。高一年级实现全年级整体分层教学,高二年级实现班内分层次教学。

高一,B层学生占大多数,A、C层学生占少数。学生层确定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走班制教学,这样可以合理的将同层次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教学,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实施分层次教学中,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发生变化的学生所在的层次,以适应其学习水平的变化。我实行一个学期调整一次,但对于部分进步较快的学生,可及时调整。

高二,学生自由选修课程,实施班内分层次教学。高二的班内分层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据特长学习,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高二分层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及课堂任务难度区分上。高二开学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上机操作考查,将班内学生分为A层、B层、C层。为实施教学方便,实施“定人定机”,A、C层交叉安排位置,方便“一帮一”;B层自由组合后固定位置,班内分层实施动态管理、及时更新。

三、分层教学实现

高一年级,A层:主要扎实理论知识,自学必修教材,提高技能训练强度,扭转其“重技能,轻理论”思想,发展特长生。B层:完成必修内容学习、加强技能训练。C层:学习校本教材,打好计算机知识基础后,完成必修内容的基本学习。A层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后,应巧妙设计,在基础知识之上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B层可上可下,最具开发性,教师不当忽略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可在其掌握基础知识后提升其学习能力;C层稳扎稳打,促使他们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操作,多给训练机会、耐心辅导,使其稳步调高。

高二年级,班内分层教学。教师教学设计制定有针对性教学目标,针对各层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学生完成现有知识水平的学习后,教师提出更高层次知识技能要求,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除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机房等一些常规准备之外,还要认真设计分层练习。针对A、B、C三层实际情况,设计阶梯式练习,A层完成难度系数大的练习,B层次之,C层完成基础操作;同时,进行动态调整,对完成练习的同学,加深练习难度。

四、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来说十分重要,是一种“反馈-矫正”策略。教学过程中,教给不同层次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知识,必然要对学生进行不同评价。学生分层评价,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记录进行评价,将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上进步和提高的大小作为评价其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还更应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考核。分层教学评价,要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总体评价,反应出学生真实水平。

总之,分层教学法,既有效利用了信息技术课的特长和优势,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活力。同时,学生更体验到学有所成,使处于不同层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心理品质得以逐渐优化,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层间、层内合作变得活跃和突出,更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参考文献:

[1] 叶浩生主编.心理学理论精粹.福建教育出版社.

[2] 郭 慧.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3.

第7篇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不像传统学科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引,有配套的教学指导书加强学生记忆,也没有相应的教学评价制度,所以其教学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而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

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

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

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

第8篇

1 轻松风趣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比如我在上“信息无处不在”这块内容时,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走过食堂时传来的饭菜香传递给了我们可以吃饭的信息,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2 创设问题情境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问题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问题情境教学是以学科知识为教学内容,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在问题情境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有充分、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作铺垫,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如在讲WORD文件保存一节,设置一个加密文件时,因以前经常有学生电脑上的文件被别的同学改动,我就试着问:“你们想给自己的文件加上密码吗?”学生们顿时兴趣很浓,回答的声音很响亮:“想。”在这种环境下,我开始演示,学生仔细地观察着,等作演示完后,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很快学生就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回答出来了。这样,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让他们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3 让学生有成就感

课堂中多展示学生作品,利用成功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课堂上多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会使学生有成功感,感到莫大的欣喜,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而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在伴随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赞美,这些同学都会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之中。课堂中我让每个同学都把作品上传到局域网中,这样,只要进入网上邻居的同学都能看到,当看到有同学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他们会充满成就感。用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学计算机,用计算机,做到学以致用,学生会感到计算机这门学科有用,才能更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教师通过自制一些教学课件,把有些学生不易明白的地方形象地表示出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后让学生学习老师的这种做法,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也通过这种类似的方法表现出来,这样他们就会更好地运用计算机这个工具进行更多的活动。要使先进的信息环境和多功能的教学设备发挥出它特有的功能,离不开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持。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好坏决定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劣,因此,建设一个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库尤为重要。采用这种资源建设方式,不仅可以快速系统地建设起一批直接支持一线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现代化设备的意识,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5 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

由于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情况不一,以及学生家庭经济环境、曾经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不同,同一年龄层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是参差不齐的,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很快分化,这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

初一年级的新生因为来自不同的小学,这些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不同,会造成同班同学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差异很大。家中有计算机的和家中没有计算机的学生也往往有一定的差别。以上因素使要求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水平,比如 操作水平,授受能力等,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多作尝试。

例如,在讲解Microsoft PowerPoint启动方法时,可重点讲解两种方法:①单击“开始”菜单,单击“程序”,单击“Microsoft PowerPoint”程序图标;②双击桌面上的“Microsoft PowerPoint”快捷图标。

第9篇

02-03

没有优质课堂就没有优质教育,没有优质教育,民族未来堪忧。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没普及之前,曾利用各种其他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但是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讲的作用,课堂上利用的媒体一般就是粉笔、黑板、录音、录像、幻灯和投影等,教学过程很单调,有时还很抽象。因此,在传达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教学资料、知识资料不能满足需要所造成知识盲点,造成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传递上的阻塞。在课程改革条件下,对知识及其价值的重新定位,对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重构,对教学技艺和新型师生关系的要求不断发展,优质课堂的建构顺应了新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潮流。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集语言、图像和视听等其他媒体技术于一体,设计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人机即时交互方式,使学生有新鲜感、惊奇感,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以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高中数学课堂,正显示它无与伦比的优势。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各种教学资源将得以更有效的应用,有利于创设一个智能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与高度互动、个性化的智能学习环境适应,探索以自我教育为导向,以个性化学习为核心的新的学习模式。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多种情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设置一个近似真实或虚拟仿真的思维环境,提供给他们充分进行交流的机会。但是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在教学开始,可采用播放故事的形式导入,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并伴以美妙的音乐,就能很快地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在故事播放结束后,教师不妨提问一下学生,刚才的故事说了些什么?与这节课有什么关系等问题。

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2.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形象化策略,突出了教学重点,化解了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化抽象为形象,还可创设出丰富多彩、活泼融洽的教学气氛,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