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现代农业的前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8 15:34: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现代农业的前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现代农业的前景

第1篇

一、农业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

1.农业信贷风险管理体制不完善

问题主要表现:一是农户信用小额贷款额度较小。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0.2万元到2万元的小额授信农贷额度远远不够,供求资金反差较大。二是农业贷款利率较高。目前农村信用社上浮贷款利率普遍在25%~100%之间不等,甚至还“上浮到顶”,与现实收益率较低的农业生产相比,农民根本无法承受,同时与国家的惠农政策相斥。三是农业生产周期与贷款期限严重脱节。由于现代农业已打破传统农业的春种秋收模式,长周期发展、反向季节,很多特色农业的生产周期延长,而当前仍采取传统的农业贷款发放办法的农业基金部门,无论用途、贷款种类均实行2年内的贷款期限,早已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四是农业贷款抵押担保难。目前县级金融担保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很大一部分县市甚至还没有成立一家金融担保公司,且涉及农业方面的业务稀缺,大部分农村,小民营企业和种养业农民因缺少担保而被拒绝于贷款大门以外。

2.农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农业信贷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大多执行的是贷款首问责任制,即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对所发放贷款负有直接的第一责任,缺少风险大局管理意识与可行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掌控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风险管理条块的分离,各种各样的风险管理政策综合协调程度很低,很难从整体上来测量与掌握风险所存在的状况。我省在农村金融领域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管制方法,如设置较高的市场准入门槛、限制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圈子、对存贷款利率的监管等,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金融监管不当还是成为制约农村信贷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过高的市场准入门槛,在机构、业务准入方面缺乏灵活性,造成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垄断,农村信贷市场运行效率很低。而严格的利率管制导致了农村资金的“城市化”。大量农村资金向城市转移,使农村在资金创造功能本来就发展不良的状况下,又面临休克的问题。在利益目标和专业业务的冲突中,农村信用社选择了“不贷”或“少贷”,致使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困难问题很多。现有规章制度也的确没有把信贷风险的计量分析明确认定为常规性的工作,特别缺乏风险独立报告秩序和缺乏对风险进一步深层次分析的办法和模式。

3.风险补偿转移分担机制缺乏

虽然农村信贷市场部分垄断、信息又不对应、效率低下、高风险性所遇到的信贷给予不平衡可以通过第三方的风险承担和机制转移去解决,可我省当前的农村金融体系中政策性发放贷款、信用担保机构和农业保险都没有发挥农村信贷配给的作用。一是政策性贷款支持农业作用不明显,普遍存在着范围窄小、规模窄、增长速度慢、发放不规范、发放贷款质量和持续性差的缺点。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唯一发放政策性贷款的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其政策性贷款一直受到国家严格限制。二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中小企业金融信用担保机构数量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中小企业担保困难问题。但是,担保机制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待重视。三是农业保险空白。我省农业保险整体呈下降趋势。农业保险规模少,险种减少,农业风险补偿率低。农业保险的缺失加大了贷款风险度,高风险驱动,各大商业银行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纷纷从农村信贷市场撤离。

4.农业信贷业务单一

从信贷需求对象来看,我省的农业信贷需求主要是农副产业、农业企业、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由于农户和农业企业的性质、生产活动内容和规模不一,其信贷需求又表现出多方面特点。根据农户的信贷需求特点,可分为贫困户、温饱型农户和市场型农户;农业企业可分为农业资源型小企业和龙头企业。不同类型的需求主体,其信贷需求的方式、特点和满足信贷需求的手段与要求也不同。从供给来看,黑龙江省农业金融体系十分薄弱,远远不能满足农村信贷需求。一是农业金融机构结构不合理,农村资金供求缺口严重。二是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条件差。三是农村资金供求矛盾较多,农村资金外流异常严重。四是金融机构在农村支农供给量不足。五是获得农业信贷支持低,农民贷款困难加大。由此看出,我省农业信贷不仅存在供求总数的矛盾,也存在着供求结构矛盾。从另一个方面看,这种差距还影响着农业信贷大发展和金融创新大发展的发展前景

5.市场体系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我省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法律的独立地位、作用的范筹和权威性都在逐步强化,但支持金融事业发展尤其是保护金融机构债权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对民间金融机构的立法空白,使民间金融机构处于不利地位,民间金融得不到法律认可,而民间金融是中小企业和农户小额贷款的重要来源,这就进一步加大了中小企业和农户小额贷款的困难程度。

二、强化黑龙江省农业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

1.完善农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鼓励农业银行等各大商业银行加大支持农村的力度,把支持龙头产业企业作为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切入点,优先扶持一批有特色、有优势、有前景的重点龙头产业企业。二是改革现在的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使之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业务服务,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保障体系结构建设,开办粮食生产专项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扶贫贷款等业务。三是在继续加强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的发展的同时,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借贷,探索社区范围内农民组成团结互助、合作经营的金融形式,以适应农民多样化、复杂化的信贷要求。四是加快农村存款保险制度的建设,可以在农村探索建立存款保险体制。在加大对“三农”政策金融补贴的同时,继续扩大农村贷款利率浮动程度,在农村首先实现利率市场化。

2.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补偿转移分担机制

一是针对政策性风险较大的农业贷款,实行既保留自有资金比例,又办理风险保证金专存,根据贷款数量和承贷能力合情合理确定风险保证金提留比重和来源。二是对企业经营性风险很大的贷款,实行全体成员风险股份合作制,按照贷款对象承担人的不同责任范围,提交各自比例的风险基金专项存款,使贷款对象效益与经营者的利益直接相连,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各个金融机构参与的农业保险制度和现代农贷保障制度。允许农业银行和其他保险公司参与农业保险,对农业保险业务放宽税收优惠,并适当减免相应所得税。加强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合作,对已经投保的农业项目与农产优先发放贷款。还可将受灾农户相应补贴改为经营自救型的保险补贴项目,增强农民的保险意识,更好地防范农业信贷风险。三是对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较大的贷款对象,在保持自有资金比例的同时,把贷款对象参加社会保险作为贷款条件之一,并根据借款人的承担能力,选择适当的风险金提留方式,还要注意加强农业贷款风险管理的法律保护机制。对信用贷款和已过诉讼时效期的部分担保、抵押托欠农业贷款,及时补办担保抵押资料,以降低农业贷款的损失风险。

第2篇

Abstract:Along with the material life level's enhancement, is becoming the local farmer's call gradually in our country partial countryside area carrying out modern estate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obtains from estate management's content, to unify our country rural developmen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question,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to the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and aims at the question which appears to put forward the policy proposal.

关键词:现代物业管理 农村城市化 公共事务管理

key words:Modern estate management countryside urbaniz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作者简介:彭丽花(1984-),女,汉族,广东广州,研究生,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工程技术系物业管理专业老师。

何丽萍(1977-),女,汉族,广东广州,研究生,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一、 我国农村发展物业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昔日的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城市化不仅带来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导致他们生活观念的改变,他们迫切希望改变农村物业环境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然而,农村的管理不同于城市,“两委”来管理村中公共事务,没有或鲜有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进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现代物业管理在农村有了实行的可能性。

(一) 农村城市化的影响

1、 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1978年到2010 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上升到5919元,增长了43倍。使得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农民可以通过种地、养殖、外出打工、房屋出租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收入渠道已经实现了多元化,这就为农村发展物业管理奠定了物质基础。

2、 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对居住环境改善的要求日益凸显,迫切希望改善农村脏、乱、差的局面,也希望农村能够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农民工习惯了城市里的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尤其是现在的80、90后,回到农村生活有种不适应的感觉,而农村配套的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相对落后。

3、 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农村城市化既为农村带来了资金与技术,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根据本地优势,发展手工业、加工业等乡镇企业,这些企业的入驻,迫切希望有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为之管理厂房、办公楼等物业。

(二) 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公共事务管理主要是在村委会的领导下,以“村―组”两级,在“两委”(村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传统村级治理模式。

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不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公共事务管理上的缺位。3~5人组成的村“村两委”在组织和管理上势单力薄,在产业发展、村庄规划、卫生保洁、治安维护、水利建设、森林防火等工作的管理和推动上出现了“断裂”现象,组织和服务群众的作用明显不足。第二、公共事务管理的不到位。村“两委”在民主议事、民族决策、建议意见等方面实际作用不大,实际工作中越来越明显地局限于签字、发通知单、传话筒等。同时,由于村“两委”在完成上级布置的诸多任务后,大多已经筋疲力尽,因而对于村民要求改善生产生活等各种诉求难于顾及,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与服务到位上比较难,群众意见很大。

(三)农村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看到农村发展过程中好的一面,也不容忽视农村存在的问题,下面我们主要从与物业管理息息相关的六个方面来探讨:

1、农村清洁卫生环境差,到处存在着乱堆放、乱张贴、污水乱排放的现象,造成了农村给人“脏乱臭”的形象,在家园、田园清洁和水源清洁方面都亟待改善。

2、农村治安环境不好,一些无业青年到处流窜,偷盗、抢劫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了农村的不安定因素。

3、农村规划设计方面缺乏统一规划。这主要体现在房屋的建设、绿化的设计上各自为阵,使得农村景观杂乱无章,也导致相邻物权的问题不断凸显。

4、农村物业、设施设备的老化。农村道路、水利设施因失修、缺少维护所引发的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农村房屋设计上的存在着的先天不足,加上后天缺乏必要的养护,导致房屋漏水、墙体开裂、电线短路着火等现象都时有发生。

5、农村大量留守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了,留下了老年人、小孩在家,而老、少人群在面临突发事件,如疾病时所需要的社会关怀、社会保障极为迫切,这就需要一个公共事务服务的部门能够承担起对这部分弱势群体的救助与服务工作。

二、农村推行现代物业管理的好处

物业管理在我国农村实行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2007年9月,我国首个农村综合物业管理站在河北涿州市卢家场开张,由此拉开了中国式农村物业管理在史册上的序幕。现代物业管理这种集高度统一的管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市场化经营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在农村一但出现,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和城市现代化手段,将会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对于农民、农村、政府、物业服务企业四方来说均是一种“多赢”的结果。

1、对农民来说,推行现代物业管理,能够让农民摆脱农村清洁卫生“脏乱臭”的局面,生活在一个干净、安全、舒适的环境,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城市人所特有的“待遇”――物业服务,提高生活的品质,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2、对于农村来说,推行现代物业管理,意味着“村-组”的村中公共事务管理模式将要向“村-社区”的管理模式转变,能够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促进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这也将缩小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3、对于政府来说,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村“两委”在公共事务管理上的缺位与不到位,导致了村民与基层组织的矛盾。政府脱身于日常的“物业服务”事项上,更能够起到方针政策的把握及对村中大事的决策上,而对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开展起到一个监督、引导的作用。

4、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来说,进军农村是一个新的市场,能够拓展它的业务空间, 实现业务来源的多元化。按照物业管理有关理论,有物业覆盖的地方,就有物业管理活动的空间。对于物业管理行业来说,这也是一个有利的探索,能够有利的推进整个行业向前更一步。

三、 农村推行现代物业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政策建议

现代物业管理在农村推行的设想是很美好,但是前进的道路上却不是一帆风顺的,结合已有的“卢家场模式”、“宁波慈溪模式”、“深圳宝安模式”等,我们来分析农村发展现代物业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以及这些先行者的一些成功经验。

第一、物业服务企业经费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的瓶颈。物业服务行业作为微利行业,流动资金一般有限。面对着农村庞大的物业市场,很多物业设施需要百废待兴或者亟需配套建设。如在我国西部农村要实现沼气物业化管理,需配备垃圾分类池、污水处理池、发酵塔、沼渣车以及净化炉等设备,这需要一笔庞大的资金,如果单靠物业服务企业投资,日后再慢慢回收成本,这势必会打击物业管理公司的积极性。所以建立多渠道的物业管理资金筹集渠道对于农村的物业管理公司良性运转必不可缺。如卢家场村综合物业管理站就采取政府补助、社会赞助和村民自筹结合的办法建立起来的。深圳龙岗区完成对城中村的改造其扶持政策是区财政按建筑面积2元/M2标准对社区予以物业管理启动资金扶持,街道财政按区街3:1比例配套扶持。

第二、农村物业管理费该如何收取。一方面是收费标准该如何确立,是按面积还是按人头收取抑或是按户来收取?按面积收取是按宅地基面积还是按宅地基加上自留山、自留地的面积收取?……另一方面是村民祖祖辈辈在此居住,对缴费存在着抵制情绪。这些都是在目前的农村物业管理试行地区存在着争议的问题,也给我们物业管理公司进驻农村在成本测算、业主争议等工作中带来了难度。因此,建立科学的农村物业管理成本核算制度极为迫切。

第三、物业管理工作在农村开展面临着处理着部分群众意识改变的问题。在笔者对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田乾镇海埔墟村做的物业管理调查中,在接受调查的村民中90.23%赞成引入现代物业管理,但是一涉及到缴纳物业管理费就表现出畏难情绪,只有不到50%的村民愿意缴纳物业管理费。农村的税费改革减轻了广大农民的负担,突然每个月要缴纳一笔物业管理费让不少村民会表现出对物业管理工作开展的抗拒。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笔者建议有两点很关键:一是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利用本地优势,发展多种物业经营,让本地村民入股成为物业公司的股东。如广州石牌村城中村改造中的三骏企业集团,对村的集体经济进行公司化管理,藏富于民,这样物业管理费的收取难度就降低。二是要注意到农村特殊的风土人情。农村不同于城市,人情味比较浓,诸如在海埔墟村,已经在村委会的提议下,每户每月缴纳10块钱的垃圾费,该工作由村中一名行动不方便的村民承担,收益也归其所有。在农村目前存在着大量的留守人员,如老人、儿童,是家人在外牵挂、担心的源头。若物业公司开展针对这些留守人员的物业特约服务,相信对这部分家庭的物业管理费收取工作难度也不大。

第四、农村物业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问题。辟如:农村人口普遍素养还不高,人员利益私心偏重等多种新型法律法规空白问题将会随之而产生。由于现代物业管理制度大都是以城市为背景,将其向农村推广,若完全依靠村民的自觉行为,将面临难以引入或进展缓慢的局面,因此,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引导性政策与措施,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引导各地农村引入物业管理制度。此外,农村的物业权属关系比较复杂,违规建筑的问题也相对比较严重,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在法理与本土人情之间如何权衡,若借助当地有声望的人士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为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便利。

四、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存在着物业管理的需求及条件,但由于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部分村民的意识没转变、政府推进的力度也不够强、物业服务企业自身情况等原因,导致现代物业管理在农村的这股星星之火还未燎原。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摸索、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们相信现代物业服务企业在我国农村还是会有一番作为的,因为农村物业管理是对多方(农村、农民、政府、企业)都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 谢家瑾.物业管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有益探索.中国物业管理[J],2006(7),1

[2] 叶娟娟.河北省首个农村物业管理站“探秘”[J]山西农村(村委主任),2008(4),18-19

[3] 王洪宇.试析现代物业管理制度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适用于推广[J]乡村经济,2008(4),12-15;[4] 王洪宇.宁波新农村建设引入现代物业管理的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物业管理,2008(2),46-47

第3篇

“三农问题”本质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主要又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寻其根本,正是土地制度问题。因此,在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研究土地制度问题是从根本上剖析实现现代化农业的路径选择问题。对土地制度变革方向的把握是解决农村贫穷落后、农业相对弱势和农民收入水平低的问题的根本。

二、农业现代化下的土地制度要求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即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科学化和社会化,从个体农业转变为社会化大农业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果表现为现代化农业。

现代化农业对于土地制度的要求至少有三个方面:第一,土地制度要与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一致起来,在市场经济下土地实质是与其他生产手段相比并无本质差异的生产资源;第二,土地制度要有利于实行农业的企业化经营,企业化经营包括土地经营者具有经济上的独立性和土地经营面向市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两个方面;第三,土地制度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流动,有效流动就要求土地本身应该有较大的弹性可以以较低的交易费用转移,并且土地对高技术、资金等有较大吸纳能力。赵德起(2010)基于国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产权、契约和国家为核心要素给出了制度运行原理的一个假定,提出了制度运行的“短板”理论,并据此建立了对制度效率进行检验的CPC模型,进而使用CPC模型对中国农地产权制度近50年的发展历程做了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国家高效率、产权和契约“双短板”的现状。对于“双短板”的治理方案上,赵德起认为农地使用权的市场流转是当前优化农地产权短板的核心;而修正国家与农民农地契约履约错误及提高农民农业收入是改善契约关系治理契约短板的重要部分。

三、土地制度变革的争论

对于土地制度问题研究的文献可谓是汗牛充栋,而对于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的讨论也是众说纷纭,综合看来以下三种观点占据绝大多数:

第一,主张土地国有化。例如,白俊超(2007)认为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是:土地产权归属安排不当、权责混乱;与农村户籍挂钩“按人均包”的土地权益分配和调整方式带来土地所有权主体不合理的易位;农民无偿或低偿使用农村土地,土地的所有权不能在经济上得到实现。对此白俊超提出实现农村土地国有化、赋予农民长期的农村土地使用权,废除农村土地“按人均包”的改革方案,实现“农村土地国有+土地垂直管理+农村农民社区组织公共管理+家庭经营”的农村土地制度。

第二,主张土地私有化。这种观点的主要着力点在于私有制能够保证农民对土地拥有排他性的产权及由此产生的一切权利,能够造就农民对土地拥有长期投资的内在动力机制。葛斐,黄静(2009)在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土地制度变迁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终方向是土地的私有化。建议政府逐步弱化集体的权利,将土地权逐步交还到农民自己的手中,最终使农民获得彻底属于自己的完整的土地权,以实现完全的土地私有化。

第三,主张完善现有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主张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其中不乏部分人是基于对土地私有化政治敏感性的“敬畏”以及对现有土地制度下利益集团的捍卫,然而同样存在不少深入农村工作的学者是切实从中国式改革的国情出发,结合客观现实,慎重推敲土地制度改革方向的选择问题。例如,蒋剑勇,钱文荣(2010)在综合考虑当前我国土地制度的资源配置效应、土地保障功能和公平问题的基础上,对土地私有化始终保持怀疑审视的态度,并结合一系列政治、经济问题,指出目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该是:在坚持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和部分处分权,其他由农民去创造性地发挥,然后在此基础上来总结经验,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推广。

四、土地制度变革的方向选择

针对上述关于土地制度变革的几种观点,笔者认为:

其一,对于土地国有化,“国有永佃”形式的安排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土地的统筹规划管理的需要,农民耕地的长期性要求以及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的发展,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农民的收入问题并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而且,国家从集体手上购买回土地所要求的财政支出成本难以估量。

其二,土地私有制在市场效率方面确实存在较大的优越性,而且理论上是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但是纯粹以经济学角度考虑问题,不深入体察中国农村的实际似乎有失偏颇:首先,我国的宪法第一章第十条明确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土地私有化至少在法律的认可上就必须经历相当长的一段路;其次,土地私有制在中国作为一个新制度,其改革必然存在“试错—改良”的反复过程,而我们是不能将这样一个本身存在巨大风险的试错行为轻易地用于已经十分脆弱的农业的。最后,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国民基因有着两千多年的民族积淀和文化熏陶,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能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只能以一种渐进式的方式进行,否则代价将无法估量。

其三,笔者赞同在现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重视土地资源配置功能,兼顾土地效率与公平问题,逐步完善现有的土地制度,或者在完善的过程中做出创新形式的尝试。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并不是预示着土地私有制就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只是土地私有化制度下明晰的产权以及高效的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功能能够较为直接地促成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我们需要的只是土地私有化下的高效土地资源配置的手段,而对土地私有化制度本身的选择我们不得不审慎而行。基于农业现代化对土地制度的要求,针对在现有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不断完善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本文认为:

第一,农业现代化对土地制度提出的首要要求即土地实质是与其他生产手段相比并无本质差异的生产资源,这就要求土地制度能够保障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在市场经济中自由流转、交易。在现行的土地集体所有制下我国的土地流转问题主要表现为:多为私下流转,流转行为不规范,缺少流转服务平台;流转周期较短,农民积极性不足;流转后土地的利用效率不高等。而解决土地流转问题需要村集体整合集体土地采用对内流转仍为农地协商和对外流转为非农地议价交易相结合的原则,这就需要制度上给予农民集体法律意义上的“组织”定位,使其具有民主独立的自治权和相对较大的市场议价权,充分发挥农民集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

第二,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土地的高效率运作,即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现行的土地集体所有制是采用的家庭联产承包的经营方式,这是相悖于规模经营的要求的。而对于这方面探索,自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初见端倪,例如山东淄博周村区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广东佛山南海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等。以股份合作形式经营土地可能成为我国农村农地经营方式的一大趋势,这就要求土地制度改革要引导农民集体整合集体土地资源,将土地以资本形式折价入股,采用股份合作形式,适应规模经营要求的同时保障农民的长久利益。

第三,农业现代化需要优质的农业劳动力、农业企业家和农业技术人员等人力资源以及资金、技术的投入,这是土地制度改革必须考虑的问题——如何引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要素?任何问题不是单纯的一个特指领域的问题,而是必须纳入系统中考虑的问题。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本、资金及技术同样需要考虑整个现代化的发展,例如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返乡就业、再创业问题恰恰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这些从农村走出去再回来的“农民”眼界变宽了,知识丰富了,符合优质农业劳动力的要求,而且他们经过多年的城市打拼积累了相当部分的资金。因此,土地制度改革偏向于对返乡农民工优惠(例如低于市场议价的土地承包流转等),为其提供扶植性制度保障, 是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改革方面。

改革无疑是改变现有的发展格局,其中对于改革过程中的收益群体的把握是改革的立脚点和核心。因此,土地制度改革的收益群体必须是广大的农民,这是解决例如收入公平、“三农”等问题的核心,也是保持国家和政党稳定的根本所在。

五、结论

第4篇

一、重庆市休闲观光农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区位条件。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多为山地和丘陵,土地类型多样;重庆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为多种动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生物资源非常丰富。2006-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由31%提高到37%,并顺利建成了58个自然保护区,其总面积约占全市的10.8%。富饶的自然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此外,重庆与川、湘、鄂、贵、陕五个省份交界,交通运输非常便利,并且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于一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2、发达的旅游业。重庆共有自然、人文景点300余处,4A级以上的有47个,自然景色集山、水、林、泉、瀑、峡、洞于一体,文化景观熔三峡文化、巴渝文化、陪都文化等多种文化于一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重庆市2013年共接待过夜游客6388.13万人次,同比增长高达5.86%;接待入境游客223.63万人次,旅游创汇收入高达11.78亿美元。

(二)劣势分析

1、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匮乏。休闲观光农业主要依靠当地村民进行投资和管理,但由于农村地区长期教育水平落后,思想较为封闭,导致该产业的管理和服务人员素质偏低,经营和发展目光短浅;此外,由于该产业处于发展期,各大中专院校对该产业关注度不高,专业人才培养严重不足,导致该行业的高端人才急缺,技术支撑相对薄弱;从而对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2、模式同质化,缺乏特色。重庆目前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大同小异,主要模式集中在“住农家院,吃农家饭,看农家生活”。同质化使得经营户不仅很难培养自身客户的忠诚度,而且容易形成恶性竞争,不利于休闲农业观光的健康发展。例如:北碚区缙云山上的“农家乐”将近上百家,但娱乐方式单调,缺乏新意;像“美丽乡村嘉年华”这样能够提供垂钓、花卉观赏等集休闲度假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旅游点少之又少。

(三)机会分析

1、“假日经济”带来发展机遇。国家推出“黄金周”等各种法定节假日,为城乡居民休闲旅游提供了时间保障。据一份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市民周末以及黄金周更愿意到郊区去游玩。可见,城市居民渴望在节假日等闲暇时间能够回归大自然,呼吸乡土气息,释放学习、工作上的压力,并且能够亲自购买新鲜的农产品。因此,未来强劲的市场需求将为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2、政策扶持和区域经济的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可以通过整合农村资源,满足人们对亲近大自然的需求;同时可以达到关注“三农”、协调“三产”、发展“三生”农业的效果,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它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也是政府大力扶持的项目。此外,随着“成渝经济区”以及“西三角经济区”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把重庆塑造成中西部地区的一个旅游集散中心。

(四)威胁分析

一方面,有些景点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超负荷接待游客,同时部分游客存在破坏环境等不文明的行为;外来游客的素质和观念会影响到当地的淳朴民风,同时由于休闲观光农业的商业性质,也可能使原本纯朴善良的居民失去原生的品格;这些都影响着休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重庆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还受到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威胁,其中来自四川的影响应该是最明显的。因为四川无论是在地理、气候还是自然环境方面都和重庆非常类似, 这对重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构成的威胁不容小觑。

二、重庆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建议

(一)加大扶持和宣传力度,打造自有品牌。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制定优惠政策,有效利用现有科技、人才、资金等资源,推动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例如,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对休闲观光农业的相关税收,鼓励经营者开发特色产品。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当地特有的历史以及乡土文化的内在本质,依靠西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对特定产品进行针对性的包装,提高休闲观光农业的档次水平,同时利用互联网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这些特色产品的知名度。

第5篇

[关键词] 灌云县 现代农业 产业园区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056-02

灌云县是农业大县,拥有富饶的农业资源和众多的农业人口,目前农业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承包经营模式,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标准化程度、商品化率还不高,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迫切需要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重组,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加强农业产业化运营,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力度和带动作用,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和推广能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近年来,灌云县一直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培养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培育农产品品牌,扩展农产品加工、流通渠道,推广农业技术,发展生态农业。目前,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也初具规模。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农业产业化运营的催化剂,是农业生产技术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一、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灌云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伊山、侍庄、南岗等乡镇,规划面积从原有的5.2万亩发展到现有的10万亩,以建设“科技园区、生态园区、高效园区、人文园区”为目标。园区的发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1.以合理规划引领园区科学化发展

园区发展规划先行,一个科学合理有远见的规划直接影响着该园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为此,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先后聘请扬州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区域农业研究所为园区设计规划。园区原规划面积5.2万亩,由原产业基础整合而成,现规划面积已达10万余亩,建设芦蒿生产基地1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万亩、蓝莓生产基地1万亩、有机稻米生产基地1万亩、浅水藕基地1万亩、紫苏生产基地5000亩、以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区3000亩。以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集中区、建设精品园区为目标,在伊山镇规划建设1.8万亩园区核心区,并制定分期建设规划。重点建设高档花卉苗木产业带、优质经济林果产业带、高效设施园艺产业区、有机稻麦种植区、绿色水生蔬菜种植区、休闲观光区等“两带四区”。

该规划为灌云县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园区的科学发展上了规矩,展示了园区的发展前景,是园区功能划分和配套设施建设的总章程,应严格实施并在过程中科学调整。

2.以龙头企业引领园区产业化发展

龙头企业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农业科技连接农业生产的纽带,也是农业产品连接市场的桥梁,对内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对外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产供销”一条龙、“贸农工”一体化、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部门。近年来灌云县一直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强攻招商引资,依托现有企业关系,以商引商;同时,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围绕特色产业展开招商。目前招商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绩,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以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园区发展的模式基本形成。位于伊山镇的现代农业核心区集中布局了芦蒿生产基地、花卉苗木基地、蓝莓生产基地、有机稻米生产基地、浅水藕基地、紫苏生产基、食用菌生产基地等。其中马诗龙菌业科技有限公司、伊云贝尔饮料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蓝莓、食用菌的种植、加工、销售,产业化运营模式已形成。

3.以科技集成引领园区创新化发展。

现代农业园区必须把创新科技和加快现代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作为重中之重。一是强化科技合作。加快推进农业产学研合作。二是强化科技孵化。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重视科技引进和推广工作,但目前尚属于起步阶段,科技涉及面有限,主要体现在菌类养殖、渔业和部分观光农业项目中,随着园区的发展,农业科技应用应该向全方面、深层次方向发展。淡水鱼养殖基地与苏州大学合作成立了苏州大学灌云县研究生工作站、苏州大学灌云县名优淡水鱼类产业化研发中心,基本完成2200平方米的检测中心、3500平方米的水产育苗中心建设并即将投入使用。此中心的建立大幅度提高了灌云县淡水鱼养殖的科技含量,并为其产业化运营奠定了重要基础。此种合作为苏州大学淡水鱼养殖研究提供了实验基地的同时,也为淡水鱼养殖技术推广搭建了重要平台。

二、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体上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已初见成效,但不能否认的是目前园区的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附属设施、基础设施、配套机构、人财物的组织等等都还在摸索阶段,园区建设大部分尚处于规划层面,仅仅展现在图纸上。科技创新、资金扶持、招商引资、产业化运营等相关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创新活力不佳

目前,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对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和科研经费还存在缺口,自身科研能力尚未形成。同时,如果能够引进大型现代农业企业,也可获得该企业的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可是目前尚未能引进大型农业企业,这也是造成灌云县农业科技水平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2.资金缺口较大,配套企业建设不健全

资金缺口是造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农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旺盛,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人才引进、信息化设备购置、科技投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带动,在统筹全县财政分配过程中,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投入资金不足,这样就造成了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缓慢,影响招商引资环境。招商引资也是解决资金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由于投资环境一般,大企业引不来、小企业不想要,相关的农业科研、农业信息服务、物流等配套企业不健全。

3.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带动农户能力不强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益。然而,就目前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而言,带动能力还有待提高。园区农业生产主要依托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然而现有产业基地种植项目多为紫苏、蓝莓等市场较小的特殊产品。紫苏主要出口日本、韩国,作为调味品,市场需求较小,无法带动农户扩大种植规模;蓝莓市场虽然前景广阔,但存在诸多不确定风险而且投入较大,暂时不适宜大规模推广;马诗龙食用菌种植虽然已将部分菌类推广至部分农户,但杯水车薪。所以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带动作用还很有限,发展前景广阔。

4.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

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产业化程度不高,只有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形成产业链条外,其余尚处于传统农业范畴,导致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不强。马诗龙食用菌生产已形成从菌包的加工、食用菌的培养、初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蓝莓的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产业化也已形成。但是对于其他农产品,比如蔬菜种植业、畜牧业、水果等还不具备形成产业链的条件,也没有引入畜牧业、水果、蔬菜加工企业,单纯依靠个体农户或农民合作社,形成产业化发展较为困难。

三、关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结合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依托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发展的特点,本文对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农业技术利用水平

首先,增加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人力、财力、科技投入,多种形式的组织农户学习,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因地制宜的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的种植方法。其次,加大科技创新投资力度,依托合作院校及科研机构对园区的技术支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集中区、建设精品园区;依托现有农业新品种,结合实际情况,培养更适宜灌云县自然地理条件的农作物,加大打造园区省级名牌农产品力度。第三,依托灌云县现有特色品种,结合市场需求,加大特色品种的引进力度,增加科技品种数量。

2.拓宽投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

从资金运作角度来看,目前投、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园区发展资金以政府带动、企业投资为主,面对当前灌云县招商引资现状,有实力的投资企业还很有限,企业发展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而遇到瓶颈。对于有市场,运行状况良好,发展前景广阔的农业企业,政府应该给与关注,以培养龙头企业为目标,适当帮助其融资,扩大规模。

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看,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以BT项目为主体,创新多种“借鸡生蛋”的融资模式,形成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

从农户角度出发,由于其自身经营规模小,抵押产品匮乏,扩大生产规模资金来源稀缺,在此情况下,除了可以以农业公司为主体“以企带农”,搞公司加农户的运营模式外,还可建立土地交易平台,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强土地流转,降低短期企业投入成本,扩大农户生产经营规模,使公司和农户得以双赢。

3.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带动农户能力

首先,对于现有龙头企业,应激励其扩大生产规模,将农业生产向农户转移,一方面降低企业种植成本,另一方面将农户纳入产业链条,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其次,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相关扶持力度,强化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全国性的招商会议或活动,扩大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社会知名度,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争取早日引进发展成熟的省级、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只要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企业入驻园区,园区带动作用自然相应提高。第三,对于主要出口的农产品,如紫苏,应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市场占有率,加固现有销售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引导国民消费此种农产品,扩大产品国内知名度和占有率。

4.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应该以适应市场需求的龙头企业就近进行基地建设,基地带动农户生产,企业收购、加工、销售农产品。通过龙头企业的引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农产品种植、深加工、销售形成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同时,产业化运营还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范围。

5.强化品牌意识,创优名牌产品

创优品牌农产品首先要把好生产关,选用优质良种,加强种植过程中的田间管理,施肥、施药应形成标准化。首先做到产品质量过硬。其次,应加强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农产品的市场辨识度和占有率,依托本市农业市场,面向苏南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李秉龙,农业经济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2]朱明德,现代农业[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

[3]王丽娟、王树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运行模式与绩效关系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2(4)

[4]王杜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研究――以黑龙江省肇州县为例[J].农林经济管理,2012(6)

[5]朱春江、古龙高,基于swot分析的连云港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2)

[6]调研组,西太湖最耀眼的绿色明珠――江苏省武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J].江苏农业科学,2012(10)

[7]朱春江、王洪波,农业产业集群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2(2)

第6篇

作为朝鲜近邻的中国,农业市场具有市场需求多样化和国际市场弹性大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拥有13亿多人口的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花卉、种子种苗等有优势的农产品需求提高,导致国内消费市场发展较快,已形成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自身气候与资源条件较为丰富,短期内大量进出口某种产品对经济总量影响不大,抗市场干扰能力较强。此外,极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中朝农业合作奠定了又一良好基础。

因此,具有地缘优势与经济互补性的中朝两国现代农业合作在生态农业、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等方面合作的市场前景广阔。但是农业属于弱质性产业,在经营资金上容易出现信贷配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朝现代农业合作的瓶颈问题。可见,探析中朝农业合作的融资困境,并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已成当务之急。

一、中朝现代农业合作的融资晴雨表

中朝现代农业合作的融资需求特征明显,主要表现在:现代农业合作领域的多样性导致资金需求量较大;发展的阶段性导致资金依赖性较强;当前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

一是随着农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经营领域逐渐由农业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深度延伸转变;此外,部分农业经营部门也已开始兴办加工企业与转变营销方式,提升了产品品质与市场竞争力。因此,在现代农业从简单服务到更为综合的演化,即从事产加销一体化类型的现代农业合作时,中朝现代农业合作的资金需求数量较大。

二是在中朝双方跨境经济合作初创期,由于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较大,因此较多的资金需求就倾向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期与成熟期,现代农业合作由原来的初加工到精加工综合服务等,因此需要更多资金进行扶持。由此可见,现代农业合作发展的阶段性导致资金依赖性较强。

三是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在新义州-丹东市地区合作来看,这一地区经济不发达,导致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亟待解决,如果做初步估计来看,整个地区发展需要大量资金。

上述种种特征显示中朝农业合作的资金需求量较大,但无论从合作双方权益融资不足角度、从政府金融支持不足角度,还是从政府制度保证角度来看,融资困境处处可见:

从合作双方权益融资不足角度分析融资困境。所谓权益融资不足,主要是指成员投资动力不足。究其原因,造成成员投资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中朝现代农业合作的政策制度不规范、前景预期不乐观以及投资组合问题。首先,政策制度不规范主要是可供查询与遵守且可以被明确执行的政策缺失与不规范。其次,前景预期不乐观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认为未来收益不稳定与不确定。最后,投资组合问题是导致融资不足的另一个原因。

从政府金融支持不足角度分析融资困境。中朝两国政府对现代农业合作的融资支持可以从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给予直接的融资支持,如直接的财政扶持,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实现间接融资支持,如通过法律法规,对支持合作社的金融机构的政策倾斜等。但是,就目前情况分析,通过前者进行中朝现代农业合作的支持方式是非常有限的,重点则在于通过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促进现代农业合作。从理论上来看,法律和制度的弱化将阻止跨国整合,防止投资与贸易并抑制贸易融资。在以往较长的中朝跨境经济合作中,由于缺少财产保护与缔结契约的政府保护,许多中朝跨国投资企业试图建立组织机构以支持跨国投资与跨国贸易。传统意义上看,当两国均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企业的经营业务额度与领域均受行政指令指导,但当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时,中国和朝鲜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必须要解决法律和制度弱化问题,否则就会像当初苏联解体时那样使朝鲜陷入粮食危机的情况出现。

从政府制度保证角度分析融资困境。首先,中朝现代农业合作相关法律滞后对其融资有制约作用。一方面,造成金融支持无法可依或者有法但难落实局面;另一方面,尽管我国农业法等相关法律具有鼓励农业现代化的信贷支持,但这些规定较多停留在形式层面,可操作性差。其次,政府尚未形成对现代农业合作融资的有效政策体系。一方面,国际跨国经济合作可能涉及到关于农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保险类制度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即使在政策制定并加以落实时覆盖面较窄,有些合作项目不能实际享受到该政策。最后,地方政府的非理性干预也成为导致难以摆脱行政的、非经济因素的束缚,从而渐失独立性与自甚至偏离了合作方向。上述表明,政府制度缺失难以保证现代农业合作资金短缺问题得以实质性解决。

二、多重举措合力拓展融资方式

在上述情况下,通过优化融资结构,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是解决当前中朝农业合作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

第一,争取政府投入以拓宽现代农业合作的资金渠道。

根据参与中朝现代农业合作成员国与投资主体的具体经济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拓宽现代农业合作的资金渠道。中朝现代农业合作区实行以政府投资为导向、以招商引资为主体、银行贷款与社会各类资金为依托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其中,招商引资包括国内外投资,主要以农村集体经济投资与民营经济投资为主。

资料来源:历年《丹东统计年鉴》整由表2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按总人口计算,丹东市人均一般预算收入从2006年的1126元提高到2010年的3322元,年均递增31.1%,超过省平均递增速度7个百分点。因此,丹东市的财政收入与人均GDP具备为中朝现代农业合作提供财政资金帮助的可能性。

第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吸引外商投资。在现代农业合作中,良好的基础设施与外商投资可以相互促进。

首先,改善投资的硬环境。在铁路口岸建设、公路口岸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改善力度,允许持有效护照及签证的第三国公民、货物和运输工具通过。此外,连接中朝两国的鸭绿江公路新大桥建设项目顺利推进,目前也已进入主体工程施工建设阶段。

其次,改善投资的软环境。伴随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运输的不断完善,政府部门也应该进行软环境建设。为吸引国内外企业在新义州-丹东交界处进行现代农业合作,应该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投资环境。

第三,完善金融政策与税收政策。中朝现代农业合作需要大量资金,在金融政策与税收政策方面应逐渐完善。

首先,完善金融政策。在积极支持中朝现代农业合作区的产业化、科技化与现代化直接与间接金融政策时,不断完善金融配套服务,增加金融服务品种,加大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合作、中朝民营经济力度,促进中朝现代农业合作区建设上新水平。

其次,完善财税政策。在积极争取中央与省级政策对现代农业合作的政策优惠与倾斜支持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扩大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完善出口退税政策,缩小出口退税征退税率的差别,并完善增值税优惠政策,提高中朝现代农业合作的农产品出口价格竞争力。同时,中朝两国政府应构建合理的税收体制,各国可借鉴先进经验,使中朝现代农业合作切实享受到税收政策的优惠。

最后,政府对为现代农业合作提供信贷支持的金融机构给予政策扶持。政府可以给予以利润为导向的、为现代农业合作提供贷款的商业银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具体可以通过财政贴息、差别税率、再贷款方面予以支持。

第四,建立现代农业担保信用体系。

首先,成立现代农业担保公司。在确保正规金融对中朝现代农业合作融资外,力争成立“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稳健经营、增创效益”为经营理念的现代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投资农业产业为主体,业务范围包括融资性担保业务,诉讼保全担保、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尾付款如约偿付担保等非融资性担保业务,以及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通过财政以奖代补与风险补助方式,实行政府注资、金融资本注入、整合国有资产、民间资本投入等多种方式,加快推进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

其次,实行反担保与完善内部控制。在加强担保公司自身建设方面,加大反担保力度,共同分担风险,逐步构建以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提取风险准备金为主、以财政风险补助金为补充的担保风险金补偿机制;在内部控制上,建立完善担保责任余额最高控制、大额担保风险保证入股金、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保证与风险准备金等制度。

第7篇

为期三天的20lO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博览会于11月22日下午17:00圆满落下帷幕。据了解,在本届博览会上,来自国家多个涉农部委(局)、全国各省(区、市)农业部门、相关教学科研单位以及知名电信运营商、IT企业、服务提供商、农业龙头企业等113家单位和企业参展,展示项目230余个。社会各界对博览会表现出极大兴趣,博览会气氛热烈,参观人员达5万多人次。

本届博览会是适应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融合的内在规律和实践要求举办的,是对现代信息技术在三农领域应用的一次大检阅。博览会既集中展示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突出成就,也展现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美好前景,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以及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激发了社会相关各界投身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的活力,实现了展示发展成果、促进交流合作、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全面发展的举办目标。

博览会紧紧围绕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主题,展示了丰富而精彩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新成果。特别是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可视化预报及诊断、大型畜牧业智能化生产及食品安全追溯、草原防火实况演练、渔政指挥信息系统观摩、自动导航拖拉机挂接变量施肥机、果园自动对靶喷雾机、三维激光地形测量车、农技推广三方互动点播等先进实用技术,金农工程、

第8篇

Abstract: The Eighteenth session puts forward a new agricultural guiding idea. After tha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ill present a new pattern. How 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e irrigation technology? How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e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The author combines the primary modern agriculture drop jet with micro spray irrigation technology experience to discuss the modern agriculture irrig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peer. And the author realizes that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will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mprove farmers’ salaries and develop the social efficiency.

关键词:节水 滴喷 微喷 现代农业 可持续发展

Key words: Water saving; Drop jet; Micro jet; Modern agri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目前现代农业灌溉技术的现状

作为节水效果最好的灌溉技术之一,滴灌、微喷在发达国家应用非常普遍,技术也逐渐成熟,滴灌、微喷在我国也引起重视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广与应用。特别是最近10年,其发展速度之快居世界前列。但在我市应用的还比较少,相信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要求,滴灌、微喷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会更加普及。农业作为用水大户的地位并没有改变,抓农业节水是我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对保障国家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笔者基层的胶南市张家楼镇千亩蓝莓滴灌工程、张家楼镇茶叶微喷工程就体现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但与现代农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差距还很远。

二、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前景-“可持续发展”

(一)现代我国对农业灌溉技术节水方面十分重视,对节能方面的探究仍然缺乏。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农田种植面积相当可观。节能能提高效率,提高经济性,有助于实现自动化、电气化,应提倡节水、节能、高效一体化,实现农业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

(二)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降低渠道输水损失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技术措施。渠道防渗方法较多,根据所使用的防渗材料种类,可分为石料衬砌防渗(干砌卵石、浆砌卵石)、混凝土衬砌防渗、塑料薄膜防渗、水泥土衬砌防渗和混合材料防渗等,这些渠道防渗方法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渠道渗漏损失。

(三)微灌的优点是增产、省水、省肥、省工等优点,是目前最节水的灌水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微灌技术的引进试验,主要进行很小面积的果树和温室蔬菜的试验,进展速度一直很缓慢。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全国节水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微灌技术的不断完善,微灌技术才在新疆有了较大的发展。

(四)可持续节水为现代农业节水概念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是在确保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实现整个流域真正意义上的节水,以流域为尺度的可持续节水技术体系将可实现节约和高效利用流域水资源。对于一个封闭或接近封闭的流域来说,其水土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土资源才能促使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节水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安全保障。不过,要实现流域的可持续节水,必须将农业节水看作一项系统工程,统筹考虑、有所侧重地对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研究,缺一不可。

(五) 滴灌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方法,一种新型的低压节水灌溉技术,它利用专门设计的小口径管道配合预先镶入其中的精密滴头,将水和养分准确地供给作物。自以色列耐特菲姆在1965年发明该技术以来,其应用日益广泛。它不仅节水、节肥、省劳力,从而缓解用水矛盾,还能大幅度地提高各类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同时由于地埋式滴灌用的输水管道大多埋于地下,不必象漫灌中占用大量耕地修建田间水渠,更不必对地形有特殊的要求,对落差在20-30M的地块也能正常应用,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及范围,单位面积的产量也随之提高。滴灌在正常使用下具有系列优点:提高产量、节约用水、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对地形适应能力强。

(六)节能所需设备

1、排灌泵:主要用于大块农田灌溉及菜田、果园、花卉和家庭生活用水,也可用于城乡建筑、工矿企业场地排水,用途十分广泛,尤其受农村和无电地区的欢迎。其结构紧凑、性能优越、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效率高、节约能源(其节电率可达20%一80%)、使用操作方便、工农业通用等特点。

2、液力偶合器:是以油压来传递动力的变速传动装置,因油压大小不受等级的限制,所以它是一个无级变速的联轴器。通过改变工作油量的多少即可改变调节涡轮的转速,从而适应水泵的转速需要。可自动调节灌水量,并且这种调节方式比阀门调节方式效率高得多。可与田间测控设备(土壤水分传感器、管道流量传感器)、PLC控制器相结合实现农田灌溉系统的节水、节能高效一体的自动化控制。也可采用高性能矢量变频器在感应式异步电动机伺服系统上运用,系统采用PLC控制、高性能变频器调速以及上位机监控技术,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工作可靠性,并起到节能高效的作用。

3、系统运作展望。系统不需要人直接参与,通过预先编制好的控制程序和根据反映作物需水的某些参数可以长时间地自动启闭水泵和自动按一定的轮灌顺序进行灌概。人的作用只是调整控制程序和检修控制设备,实现了网络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红外遥感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的应用,使得在土壤水分动态、土壤水盐动态、水沙动态、水污染状况、作物水分状况等方面的数据监测、采集和处理手段得到长足发展,促进了农业用水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关于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 张树芳 农业与技术 2012-07-28

[2] 现代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任国兰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2004-03-30

[3] 现代农业灌溉技术――喷溉 刘建国; 乌多佳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9-12-30

[4] 基于生态安全与农业安全目标下的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研究 刘渝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6-01

第9篇

这里,更有中国沿海农业转型升级的新探索、新奇观——近年来在苏北平原叫响的“三创农业”,从此走出创意农业、创新农业和创优农业交相联动、协调发展的“大丰之路”。

创意农业:让园区农业“点土成金”

到麇鹿故乡江苏大丰市,又有了不少新去处。城郊的丰收大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内,那尽展创意农业魅力的展示馆,便足以让人领略现代农业的绝妙新奇。

掀开装满包衣种子的门帘,走过脚下巨大透明的鱼缸,头顶上绿萝、吊竹梅、金冬草藤蔓条条,充满生机。左边是采用世界领先的橱壁式方式种植的罗莎、红掌,右边是蔬菜台灯、粮食画、易拉罐苗等几十种创意奇特的农产品……

在数字农业、物理农业、感知农业、生活农业等一个个展厅里,让参观者深切感受到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注入更多的人类智慧、情感及文化内涵后,那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带给人们的别致风味,别样享受。

“创意产业是朝阳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和动力;创意农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运用创意经济的思维逻辑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推进传统农业发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丰市委书记倪峰说。

占地50万亩、总投资已达13.6亿元的“丰收大地”,两万亩核心区以现代农业展示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现代农业物流园区“三大载体”建设为重点,如何打造沿海现代农业开发的先行区、示范区和实验区?大丰,让创意农业点金。

全国首家农业创意产业园“大地丰收”,以农业创意产业集聚为支撑,先后已有十多家国内外知名的农业创意团队入驻,每年还将有不少于20家农业创意团队入园办公,将农业的融智融资融为一体,加快形成智慧农业高效产业链。

在创意园大楼内,著名教授干经天领衔的丰智现代农业咨询有限公司,著名水产专家唐天德教授主持的唐天德教授工作室,记者见识了创意元素如何让现代农业实现产出和效益的倍增效应与农业创意的迷人风采。

占地20亩的三维园艺花卉超市,总投资2000万元,集花卉育繁、规模化生产、电子展示、电子商务于一体,拥有500多个品种的全省一流高、中档花卉超市,亩产出效益超过10万元。

园区内的现代育苗工厂,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脱毒苗和快繁技术,大规模生产草莓、马铃薯、铁皮石斛等优质试管苗,选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蔬菜新品种,年生产蔬菜瓜果种苗两亿株。铁皮石斛优质苗的亩产出效益可达30万元以上。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