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0:52: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公路建设现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公路建设;监控系统;立体作业
公路是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经济要想发展,社会要想进步就必须加强公路建设的速度与质量,公路建设的速度与质量关系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同样,公路的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辅助,一个科学合理的公路建设就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科学技术作为后盾支撑。
1 我国公路建设的科学技术水平现状
随着我国大规模公路建设的展开,我国积极吸纳当今世界结构力学、材料学、建筑学的最新成果,使我国的公路建设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1.1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的新管理模式
在我国的以往的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常常导致施工现场特别的混乱,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国的公路建设施工的管理模式有了较大的改变,传统的发包模式很容易造成施工中产生矛盾,造成工期延期或影响质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创新,使用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它是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的组织形式在项目原则确定之后,业主通过招标选定一家公司负责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或者使用管理承包模式和施工管理模式,使用此种管理模式可以在此阶段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施工经验和管理技能,协助做好设计工作。
1.2 在公路建设中的新材料技术
1.2.1 由于我国的公路建设病害严重,在公路的使用过程中坑槽病害时常发生,传统的修复材料就有修复时间长、粘接力差等缺点,但是使用超级快硬修补混凝土这种新材料,它具有速凝高强、粘结牢固、简单易用、适用温度范围广等特点,可在露天养护,无需特殊处理。
1.2.2 土质固化剂材料,此种新材料就是用土质固化剂替代石灰、水泥、碎石等筑路材料,能够大量节约石灰石、土地等自然资源,它可以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仅筑路成本一项,一级路可降低40%,二级路可降低20%,三级以下路面可降低15%,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采用此种新材料可以使资源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采用该新材料筑路,可以减少石灰的使用,减少污染,同时还可减少征用耕地,由此大大降低了筑路过程中对周围生态的破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不可再生资源及能源的节约。
2 我国未来公路建设的三维空间技术
三维技术就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与三维地学模型分析技术于一体的现代三维空间技术。三维空间技术是对传统公路勘测设计技术一次质的飞跃。他们为公路工程、地层环境灾害防治与科学预测提供了新一代观测手段,通过对地上、地下三维空间环境分析、模拟、综合考虑沿线地质、地形、气候、水文分布、生态敏感点、建筑工程和工程量等因素,开展合理边坡治理工程的数值模拟,实现公路线路优选,公路工程设计和生物工程设计的自动化和科学化。可以说一个公路工程项目的前期调研、可行性研究、工程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到竣工,期间各种数据、信息、文件资料的采集、传输和整理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作。目前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存在数据、文件的收集、处理、查询方面的不规范,不及时;工程信息来源不广泛、数据结构简单,工程经验总结性差是工程信息管理的通病。单靠传统的人工统计协调很难做到全面合理,而在公路施工中使用三维空间技术手段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种情况。
2.1 三维空间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作用
在我国的公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施工方、监理方和设计方的沟通联系具有滞后性,导致信息沟通不及时从而影响施工速度,在使用三维空间技术以后,通过网络系统实现三者的网络联系,各自把自己的施工数据传到计算机终端形成数据库,承包商、监理单位按照各自的合同职责在数据库中进行操作,进行查询、汇总、打印等工作,同时可以单独进行数据修改,修改成功后通过网络传到业主的数据库中,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统一性。这样上传的数据可以通过总系统再把正确合理的信息发到三方手中,实现施工的及时沟通,提高施工效率。
2.2 三维空间技术在公路施工中人员管理的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公路施工地形的不确定性,常常有地质灾害发生,此时我们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将施工现场各个区域人员的动态情况反映到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施工现场人员分布状况和每个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运动轨迹,方便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系统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2.3 三维空间技术在公路管理中的作用
我国的公路建设的目的就是实现人、车的安全。我们现在可以通过三维空间技术实现对公路的实时掌握,通过计算系统把最新的公路情况,通过网络实现全国的公路信息共享。
3 结语
公路建设的速度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而公路建设的科技水平又影响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速度,因此我们只有提高我国的公路建设的科技水平,才能建设更好的公路,从而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交通运输支持。
参考文献:
本文对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江西省当前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中存在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与不足,在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江西省高速公路进一步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字江西省高速路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的腹地,与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合肥等各重镇、港口为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内。是华南地区的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自1989年江西省修建第一条高速公路起至今,江西省高速路建设与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1996年1月28日昌九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终于实现了江西高速公路建设零的突破。2003年江西高速公路总历程突破1000公里,2004年实现出省主要通道和省会至各设区市公路全部高速化,2008年总历程突破2000公里,2010年石吉、鹰瑞、彭湖、赣州绕城高速的建成通车,江西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3000公里,2012年,江西省先后建成祁浮、奉铜、赣崇、吉莲、德上、抚吉、龙杨(赣粤界)7条高速公路,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达到4260公里,在经济欠发达的江西,能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赶超发展,一路领先,一度成为了全省人民骄傲和自豪。但是,在江西省高速路建设与发展迅猛发展并取得了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得不引人关注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当前存在主要问题,以期为我省高速公路进一步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一、目前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速公路总量仍显不足
就目前江西省高速公路现状来说,一方面,江西省高速公路仅覆盖了省会城市,在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城市中,只有60%左右有高速公路连接。另一方面,江西省一些人口和经济总量已达到相当规模的地级城市与省会城市之间、地级城市之间以及多数县级行政区还不通高速公路。
2、 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目前高速公路主要位于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幅员辽阔,人口稀少,城市化水平低,农业人口所占比例高,人均收入水平低于全省水平。由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原因,这些地区的高速路还没有建设起来,当地人们对高速路的交通需求得不到满足。
3、高速公路收费管理中存在问题:
这些年江西高速公路发展确实发展很快,四通八达,但是公路发展快,收费站也增多,收费也不少。如今,高速公路上收费站比服务站还多,千里的路程跑下来、往往要交好几百块钱。第一,从目前看高速公路收费并非是照章执行。根据国务院2004年9月颁布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高速公路除两端出入口外,一般不得在主线上设置收费站。非封闭的收费公路上的同一主线上,相邻收费站的间距不得少于50公里。然而现实情况是,有的高速公路地段甚至50公里之内就有3个收费站;有的甚至更多,有的收费高之又高,不知按什么标准;有的高速公路收费赚了个金钵满盆,贷款早已还清,还是收费不至,更有甚者有的已经过了收费期,还不肯摘下收费的招牌。第二,高速公路不仅收费高,而且迫不及待,不少高速路还没有完全建好,美观漂亮的收费站就已经林立;第三, 高速公路大多是国家投资兴建,从大的方面来说是国民的钱,可是逐渐的成了部门赚钱的工具,高速公路乱收费的问题未没有得到解决。
高速公路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速公路在施工中也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公路工程项目施工难度大,建设工期短。第二,公路工程项目设计变更多,为施工带来不稳定因素。第三,不能严格遵守施工管理程序。第四,资料缺、假、乱,技术资料欠缺是承包人的一大通病;第五,企业自检环节薄弱。
5、服务区问题
服务区是高速公路的重要配套设施,从十多年的发展来看,早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仅仅是从配套设施的要求出发,不能以人为本,从服务功能人性化方面考虑,因而大多存在功能不够完善、布局不尽合理、外观设计不尽美观等缺陷。
二、.江西省高速公路发展的建议
1、加强监管,提高服务
建议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要注重加强对所辖服务区的监管,要以搞好服务区优质服务为根本,确保高速公路运营的整体形象不受损害。管理单位还应注重对所辖服务区经营服务的数据管理和量化考核,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服务区经营服务项目、营业额、收益以及本路段通行量、经过服务区前的相关交通量和服务区的消费车次、消费人次、消费水平、顾客有理投诉等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通过对各类数据的分析、对比和研究,可有效地用于对所辖服务区经营服务的考核和进行业务指导,促进服务区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高速公路规划要提升全省战略高度,各建设部门要严格行政审批制度。各地区规划、设计必须服从全省统一规划部署,同时加强沟通配合,注意全省各区域间的协调和均衡发展,逐渐形成统一规划,科学决策,建设合理覆盖全省的高速路网结构。设计中要严格根据公路使用功能,地区综合运输体系,交通量及远期发展等总体求,不断优化和论证方案,还有注重线形指标的均衡性、连续性以及环境景观的整体协调性,精心设计,不断创新,切实发挥规划设计的控制和先导作用。
3、建设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是整个高速公路业务应用系统的枢纽,不同的业务应用系统将其数据按照统一的编码规则和既定格式传输给数据中心,各应用系统再根据自己的需求从数据中心获取授权的所需信息。高速公路各应用业务系统通过信息化平台统一登录,登录后便可获得授权的操作界面,其中对本岗位业务有操作权限,而对相关业务只能查询或者,如收费监控岗位人员可以对收费岗亭内的违规通过系统操作予以制止和警告,而对收费广场的意外紧急拥堵处理,则需通过信息到高速路况监控系统去分流车辆,做到各司其职,统一、快速、高效。
4、完善服务区服务功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服务功能日益占到主要地位,服务区不仅承担着高速公路加油、修理、餐饮、休息等重要功能,而且也是高速公路经营者直接面向社会、面对顾客展示文明形象的又一重要窗口。据不完全测算,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每年营业额约在50亿元以上,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服务区不仅要做到功能完善、服务到位,而且要从建设期就合理设计、长远规划;在运营后,要搞好公共设施维护,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性化服务。同时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要根据所辖服务区的情况,做好长久性的资金准备,针对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不断变化的顾客消费需求,本着以车为本、以顾客为本、长期持久地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改善服务设施,从而提高顾客在接受服务时的舒适度与满意度
“十二五”期间江西省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和艰巨,全省各级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应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奋斗目标,进一步统一思想、抓住机遇,一如既往、全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地实现全省“十二五”规划确立的高速公路建设目标任务。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建设目标实现的力度,紧紧围绕建设目标,牢牢把握建设工期,科学确定年度建设计划、投资规模、工程进度,确保投资强度不减,确保工作力度不减;其次,要进一步加大优质工程管理的力度,进一步推动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方式转变,在加快建设速度的同时,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扎扎实实地抓好高速公路建设质量;最后,要进一步加大协调配合支持的力度,沿线地方要顾全大局、大力支持,有关部门要主动跟进、密切配合,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交通战线要加强指挥、创新管理。
参考文献:
【1】江西省交通厅景鹰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办公室[J]. 价格月刊. 2007(10)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管理
高速公路建设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基础建设重要部分,并且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因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牵涉到众多因素,所处地形也比较复杂,工程形体比较大,建设的时候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作用,无法很好的保证建设质量,所以,必须深入分析建设管理的现状,找出优化高速公路建设的管理对策。
1 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现状
1.1 项目管理水平不能跟上建设速度
目前,高速公路建设是一项能带来重大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设施投资,需要有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性投资倾斜,才能得以快速发展。
而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因为理论体系和监督手段不够健全,整体的管理水平并不均衡,很多单位还需完善,并且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这就决定了管理必须科学,并且需要相应的规则制度加以完善补充。随着政府对此项工程的重视和加强,其紧迫性不言而喻。
1.2 项目投资多元化没有适应投资管理体制
自从而是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实施预算拨款的无偿制度以来,银行贷款制度日渐成熟。并且,项目融资得渠道变得越来越宽,投资的主体和渠道都向多元化转化,已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元投资主体、多种投资渠道、多种投资方式及多层次投资决策为的投资格局。还有,1996年颁布的固定资产项目资本金制度已强制使用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法人注册时。但因为投资行为中投资产权没有明确界定,没有有效解决投资管理体制中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项目公司无法建立内在的自我投资约束、自担风险、自求发展的运行机制,政府就会干预项目公司的融资行为。由于政企分离较模糊,项目公司自我积累能力差,受到上级行政机构的制约,不能成为真正的投资主体,也就不能很好的参与市场竞争了。
1.3 项目组织结构亟待全面转型
比起高速公路建设初期,采用组建事业性的建设单位的组织结构——依靠国家投资作为经济来源——建成后由国家公路部门管理养护这样的模式,现行的项目法人制要优越很多,因为这种模式避免了建设与营运的脱节,防止投资与效益分离,做到了质量与工期和效益的统一。它能做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立项、审批、筹资、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及还款等流程负责到底,责权清晰、分工合理。但在实际操作中,事业性单位色彩太过浓重,仍需加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4 质量管理、项目管理与投资控制不相协调
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受到多方的密切关注,全国高速公路质量整体上发展趋势呈良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进度控制的力度有所欠缺,高速公路附属工程无法做到与主体工程无法同时完工,一些高速公路甚至在通车期限即将到时才赶工完成,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整体效益,必须改进项目管理。
1.5 项目信息管理发展较快
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新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理念,但因为高速公路项目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全国没有一个通用的高速公路管理软件。而使用频率较多的管理软件,却无法完全适应发展了的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必须促进高速公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才能更好的提供准确、快速、全面的信息管理,更好的做到建设全过程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
2 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对策
必须促进高速公路项目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并在依靠现代项目管理原理及方法的基础上,加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与国际质量、标准的接轨。
2.1 要有高素质的施工队伍
要挑选出优良的施工队伍,必须控制好以下方面:认真审查参加招投标的单位的资质,审查他们的机械装备、技术力量、施工经验、企业信誉等。在招投标时要做到公正、公开和公平,杜绝权钱交易和暗箱操作等行为。尤其要注意在整个过程中做好对人的管理,做好施工监理,确保公路保质保量的完成。规范招投标秩序,选择较优秀且负责的施工单位为了保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质量,首先必须选择一个好的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对于社会上存在的很多不良施工单位,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做好惩处工作。而公路建设招标单位更是要制定明确且规范的招标规范,严厉清退不良的施工单位,尽量选择信誉好的施工单位。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工程质量有保障。
2.2 要有雄厚的资金保证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属于国家基础设施,经济和社会价值明显。因为相关的机制和规则还不完善,受到政府的控制过多,要更好的调控工程建设,确保公路工程建设的顺利发展,必须保障有足够的资金。这就要坚持合理价格中标。不合理的低价中标,只能导致偷工减料,拖延工期,质量低劣等严重工程问题。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资金管理问题也需要提出新的措施,保障公路建设各方的利益,保障高速公路的质量。
2.3 始终严把质量关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作为工程建设重要的施工单位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施工单位鱼龙混杂,严重影响了整个高速公路质量。因此,为了保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能够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必须要将施工质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制定的所有措施均要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高水平为准,对施工现场的所有设施、材料和人员等进行全方位控制和监督,施行施工标准化和规范化,真正从细节上保证高速公路建筑具有较高质量。
2.4 完善监督制度,提高监理质量
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要求监理人员、项目业主、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尽可能的配合做好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尽量掌控整个高速公路建设的建设情况,及时对不规范或者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项目给予改正和替换。这种监督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工程建设的规范性。如2009年施工的泉州市某项目就是采用施工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监督方式,而实践结果也证明,这种监督方式能够使施工建设单位更加主动的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施工,保证了工程施工的规范性。另外,这种全程跟踪制度还能够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弥补项目存在的缺陷、提高工程决策和监理的透明度,对于促进高速公路工程廉政建设、提高工程效益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2.5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相适应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体制
在政策层面上,应进一步明确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主体、界定投资产权。在企业改革层面上,应真正落实企业的投资决策权。在具体项目上,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在确定所需投资的高速公路项目是属于竞争性投资项目前提下,坚决执行以企业为投资主体并通过市场融资的模式,并逐步推行业主认证和投标竞争建设项目业主的机制。
2.6 项目法人应重视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三大因素
项目法人要高度重视,控制好关键影响的设计和材料招标引起足够重视,加快规范设计和材料招标的步伐。项目合同管理随着我国加入WTO日显重要,长期以来的建设方和施工方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必将随着合同管理的深入而消除,依靠合同条款解决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纠纷也将由虚转实。
2.7 利用好信息技术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项目信息管理是高速公路项目在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方面能否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内已有项目在信息管理上达到国际水平,实验证明,成熟的项目信息系统是在短时间内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宏斌.浅谈吉林省高速公路房建工程的建设管理[J].科学之友,2010(20).
关键词:公路建设;公众参与;现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U45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01
引言
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是社会主义民主化程度的具体体现,也是民主社会发展的必备环节。具体到公路行业,公众参与公路建设,一方面可保障公众参与社会基层事务管理的权利,另一方面对于公路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不无裨益。就目前现状来看,公众参与公路建设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通过系统调研,归纳总结出公众参与公路建设的现状,并进一步探寻深层次影响因素,为深化公众参与力度、提升公众参与效果奠定基础。
一、现状分析
为切实了解目前公众参与公路建设现状,本文问卷设计遵循“层层深入”原则,涵盖四个层级:第一层级旨在获取受访者了解“公众参与公路建设项目”的程度和途径;第二层级――“是否参与过公路建设项目”旨在了解公众参与的现状;第三层级――“公众参与公路建设项目效果调研和分析”,主要了解参与的成效;关于“公众参与公路建设项目意愿”的调查,则属于第四层级的问题。
通过归纳受访者对四个层级问题的认知,得知现阶段公众参与公路建设的现状:
1.公众参与广度和深度不够
所谓广度不够,是指公路建设项目所吸纳的参与者范围有限。现阶段,一般以在建公路或拟建公路周边社区或人群作为参与对象,通常以“利益相关性”作为筛选参与者的标准,往往忽略了其他公众。所谓深度不够,是指公众参与并未深入渗透至公路建设的各个时期每个阶段。从现状看,公路建设公众参与往往局限于公路建设环评阶段,并未涉及其他各环节,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公众参与的系统性。
2.公众参与的效果不够明显
调研结果显示,受访者普遍反映公众参与的效果不够明显,形式大于实质。主要体现在:参与机会有限、参与意见被重视程度有限、参与建议被采纳频次有限等等。这些不足存在的原因不能单纯归结为政府或有关部门的不重视,或圃于信息不对等,或受限于参与方式有限,或出于环评机构过度干涉,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众参与的效果。
3.公众参与的方式不够充分
相比以前,目前我国公路建设相关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已逐步呈现多样化特征,常用的方式有:讨论会、网络平台、媒体通知、社区公告、热线电话以及问卷调查等,这些方式和渠道对于信息“正向”传播――将公路建设项目基本信息传递给公众来说,尚称得上多样,但对于公众“逆向”反馈意见和建议而言,能真正发挥作用的方式十分有限。
4.公众参与的机构不够充足
调研信息显示,与个人参与形式相比,大部分受访者更青睐组织或机构的集体参与方式。目前来看,我国公众参与公路建设项目,或作为工作单位或社区组织代表,或以个人身份作为居民代表,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从中加以协调和组织。公众参与机构或组织的缺失,使得公众难以有序、系统地参与到公共事务管理中去。
二、影响因素分析
整体而言,形成公众参与公路建设现状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四个层面:
1.公众层面――公众参与意愿尚可,权益意识不足
大部分公众具备参与意愿,缺乏公众权益意识。具体如下:第一、认为公众参与是政府行政行为的辅助,并非民利的行使。第二、在公众的意识中,公路建设项目是否涉及到切身利益,是区分“必须参与”和“选择性参与”的标准。换而言之,公众参与公路建设项目的主要动力来源自自身利益的维护,而非社会公民民利的行使。
2.政府层面――政府逐渐重视,执行力度不足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对于确保公众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力十分重视。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对于公众意见尤其是一些建设性意见的处理缺乏谨慎性。一是体现在公众意见记录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有待商榷;二是对于听证会形成的阶段性结论并未及时公布,使得听证会的威信在公众中大打折扣;三是当听证结论与公众意见相左时,没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协调;四是听证资料保存随意。
3.法律层面――法律条款有限,深度广度不足
2006年颁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修订》),明确了公众参与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范围、程序、方式和期限,但立法的出发点和核心是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公众被定为为环保力量。事实上,公路建设涉及面非常广泛,对于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以及公众生活的影响,不应仅停留在环保一个层面。因此,该立法肯定了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环节的权利和义务,并不能完全保障公众监督和参与公路建设全过程。
4.机制层面――参与机制陈旧,公众参与行为随性
目前,在我国公众参与公路建设项目这一事物中,所谓的运行机制老套陈旧,仍然停留在“至上而下”行政命令阶段。无论是在公众的意识里,还是在政府执行的过程中,公路建设项目相关事宜的决定权都牢牢把握在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的手里,公众力量并非运营机制中不可或缺的必备环节,在很多情况下,公众出于“被参与”的尴尬境界。公众始终未能形成一股恒久力量,完整体系地参与公路建设的全过程,其参与行为是随性的、偶发的,而不是程式的、必然的,这是合理参与机制缺失的必然结果。
三、结论
本文立足公路行业,就公路建设公众参与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从四个层面探寻了现存问题的影响因素,为明确公众参与公路建设措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公路;管理;建设;养护
农村公路是全国公路网的基础,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性设施之一。它发展关系着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只有完善现有农村公路管养体制,坚持“建养并重”的长效机制,才能指导农村公路建设实践,实现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营运的协调发展。
1 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意义
1.1 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只有大力的发展农村公路建设,才能有效的实现农村投资环境以及运输条件上的改善, 提高农村生产发展效率,实现农民就业率以及收入上的提高,实现农民整体生活水平上的提高。同时公路建设所带来的对外交流和信息传播上的加快,传统农村发展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促进其不断发展和革新。
1.2 农村公路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农村公路建设可以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农民可以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来调整自身的品种结构和种植结构,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并提高农业产品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仅可以打破农村地区的自然封闭状态,有效地促进农村的资源开发,使广大农村蕴藏的蔬菜、瓜果、矿产、森林、水电以及旅游等资源潜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而且还可以畅通与扩大农村的信息和商品流通渠道,使农村的自然物产和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1.3 农村公路建设是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持久动力。农村市场对我国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增加农村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根本措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的流通环境,不断提高农民的购买力,能为扩大国内需求开辟广阔的市场。我国农村交通还比较落后,“买难”“卖难”问题仍然突出,虽然“村村通”工程解决了一些村镇群众的出行问题,但大多数农村交通依然落后,制约了农民的生产和消费。
2 探究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存在的弊端
2.1 建设和养护技术水平不高
导致我国一些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水平不高的原因:一是农村地区的特殊性以及土地使用方面的限制,因为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农田、河流以及村庄等方面的影响,使很多农村公路都是在以往存在的土路或者是砂石路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故在建设方案和技术指标的选择方面都难以满足基本公路建设规范的要求。二是一些地方农村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因技术水平不高仍然存在陡坡和危桥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和改善等情况;三是由于技术资金都是依靠各级政府按照标准进行补助,但是各地具体的标准不同,导致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2.2 对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些农村公路建成后,由于失去管养很快遭到损害,致使公路的使用寿命大为降低。据统计,现投入使用的农村公路提前损坏率约为60%。
2.3 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机制不完善
在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管理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养护机构不健全、养护主体不到位、管理责任不清晰和缺乏有效养护模式等方面。养护机制不完善导致了有些农村地区在公路养护水平较低,其表现为很多道路路面修护和危桥改造等公路养护工作都被无期限的搁置、有些原本需要进行定期性养护的农村公路变成了季节性的养护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公路正常功能的发挥。
2.4 建设和养护资金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都是依靠政府补助,这些资金在很多农村地区往往只能满足支付公路管理人员的工资,而无法进行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尤其在养护方面,大部分农村公路因资金欠缺而长期处于“失养”的状态。县、乡(镇)两级财政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投入少,公路养护资金缺口较大。加上大部分村级经济状况较差,在化解乡村债务、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的影响下, 使得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集变得更加困难。由于县、乡镇)、村三级财力有限,近几年来在农村公路建设当中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特别是村一级更是负债严重,无力再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道路养护,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得不到保障。
3 怎样改善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
3.1 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切实搞好农村公路建设
必须提高认识,把通村公路的的质量管理牢牢抓在手上,切实抓紧抓好,架牢“质量”这根高压线。确保配套资金落到实处。配套资金能不能筹措到位,这是关系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此外还要加强公路建设资金监管力度。农村公路改造是一项宏伟工程,资金额大,来源渠道多,加强资金监管力度是公路建设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一是严格遵守资金管理制度,按项目设立专户,对资金划拨和使用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或跑冒滴漏,保证建设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避免因资金挪用而是工程处于瘫痪状态;二是坚持双合同制度,加强审计监督,继续与检察机关联合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发生。
3.2 创新思路,健全机制,切实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
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建养管并重”的观念。要树立养护管理的理念,因为只有实现管理和养护并重才能真正有效的实现公路功能体现上的提高和完善, 从而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建养并重,有路必养的长效机制。没有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保障,公路基础设施就不能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路网的整体服务功能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公路建设的最终目的就难以实现。
3.3 要层层落实养护责任
在责任机制的建立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当地政府以及相关机构的积极性,依照高效和精简原则,采用承包、委托或者聘用等方式, 实现对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和管理设施的合理配置,保证管理责任的落实;要将当地整体上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按照区域分配到各个村庄,由各地域领导实现总体负责,并将具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责任到人,实现责任的层层落实。
3.4 提高管养水平,规范路政管理
加强对所有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和具体管护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聘请有关技术人员对公路养护内容、措施、质量要求等进行详细授课,普及公路养护基本知识,提升养护人员管养水平。为做到时时管理、天天养护,制定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督促各单位每月对辖区内的公路进行检查评比,确定优、良、次、差等级。旗县交通局每季度组织对旗县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进行抽检,抽检结果存档。在路政管理工作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使公路沿线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和爱护公路的自觉性;坚持巡路制度,重点对在公路上占路为市、打场晒粮、路肩上堆放杂物、挖掘路肩、破坏公路和行道树、在路旁搭建违章建筑等行为依法治理惩处。
4 结束语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各地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进一步树立“讲实话,出实招, 求实效”的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求真务实,把为老百姓谋利益的事做到实处, 扎扎实实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公路交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明鸣. 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广东科技, 2009, (6): 172-173.
关键词:公路建设 质量监督 现状 思考
为了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我国《建筑法》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设立专门机构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站是交通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对公路建设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专门机构,其职能是监督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保证建设工程的使用安全及环境质量。
然而在实际监督工作中由于一些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致使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站的政府监督职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质量监督的权力不能充分行使,某些质量监督缺失。下面笔者就目前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自身和制度建设,建立全面的质量监督谈几点看法:
一、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责任主体的缺失
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站虽然是代表对政府对质量实施监督的执法机构,但自身是一个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要行使政府职能,无疑会影响监督管理工作的效力,开展监督工作有一定困难。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建设单位不按程序办事,认为报监督手续、申请开工报告等是一种形式。
(二)监督内容的缺失
现在的质量监督工作把重点几乎全部放在了施工阶段的主体工程,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桥涵工程,监督方法主要集中在检查施工、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行为,检验工程实体质量,抽检原材料试验,大部分监督工作都围绕着施工、监理单位展开。对项目前期的项目立项、图纸设计、招投标以及施工阶段的环保建设、项目附属工程和交通工程的监督工作却很少涉及,这就造成了监督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
(三)公路建设质量监督部门自身建设需要加强
1.监督人员不足。监督项目较多,但监督部门的监督人员较少。就目前而言,新改建工程、国债工程、大修工程及地方乡村道工程都要求政府监督,因此,一年中监督的项目较多,这就造成一名监督工程师同时对几个项目的进行监督。监督人员只进行阶段鉴定工作,就十分繁忙,很难对整个项目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尤其不能完成对有些存在质量问题的隐蔽工程进行跟踪检查,这就可能导致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跟踪解决问题。
2.行政执法和行政处罚制度需要完善。政府监督是指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公路工程质量实施的强制性行政监督,是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对建设从业单位的工程质量及质量工作进行的监督,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公正性”。在监督工作执行过程中,虽然确立了行政执法的主体,但距离严格的依法行政还有一段距离,监督部门进行行政处罚的时候常常感到无据可查,也就是说对于某些具体的违反规范要求的行为和操作,以及存在的质量问题,无法定量地进行处罚。例如,施工单位不申办或不及时申办工地临时试验室资质认证,应该进行怎样的处罚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3.缺少专业的检测技术,装备落后。质量监督必须“公正、科学”,同时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要成为一个区域交通建设领域的权威,必须具备一流的技术和先进的装备。先进设备的检测结果既准确,对公路成品破坏又小,只有最准确的数据才能具有权威性。在实际监督工作中,利用成熟的无破损检测技术(使用平整度、厚度、弯沉等指标的检测仪器),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保护公路成品的质量。例如,按照交通部新颁布的《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的规定,路基、路面工程逐车道检测回弹弯沉,用贝克曼梁来检测的话一是检测时间太长,同时贝克曼梁检测还受到天气及车辆的干扰,使检测结果有时存在较大的误差,但使用自动弯沉检测仪器就可以十分准确的测出各方面数据,并且检测时间很短。正是缺少这种必要的检测仪器,监督单位在现场进行实测项目检测时,一般使用施工单位提供的仪器,这样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当某些指标的合格率达不到规范要求时,施工单位认为自己的仪器可能有问题,致使监督单位不能马上出具数据,无法在第一现场确定质量的合格与否,对监督单位的权威形象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一)转变质量监督的体制
由于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站是一个事业单位,要行使政府职能,可想而知其效力肯定会大打折扣,建议采用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管理模式,将现在的“块块管理”模式改为“条条管理”模式,这样有利于工程质量监督权的行使,减少外部干扰。只要这个问题解决好了,那么参建各方的关系也就理顺了,监督力度自然会加强了。
(二)进一步明确政府监督职能,强化质量监督执法的法律依据
虽然国家出台了《公路法》《行政许可法》等一系列法律,交通部也相继出台了《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公路工程质量督查办法》《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等一大批规章制度,但监督人员在行使行政处罚时总感觉可操作性较差,就是因为对于处罚没有定量的规定。建议依据国家交通法规,出台一些地方性的规定,对一些不符合规范的操作和不合格产品制定相应定量的处罚。
(三)积极加强自身建设,配备先进仪器
积极进行公路建设质量监督部门自身的建设,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鼓励其到施工现场去锻炼,亲自进行实际的操作。监督部门要体现“公正、科学、权威”的原则,现场检测,让数据说话,才是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的重要体现,所以购置先进的检测仪器,培养专业的检测人员,切实加强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站的总体检测能力是关键,尤其要解决交通工程中诸如路面标线“反光标线逆反射系数”、“标线厚度”等一系列指标的无法检测的问题。
(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质量监督还应采取不定时暗中稽查、追踪检查验证,对从业单位资信实行加减分管理,推行单位或分部、分项工程“样板工程”的申报,对相关单位人员加分、表彰、宣传等来加大监督力度。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现状
1988年,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高速公路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高速公路建设更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截止2010年,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7.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预计到"十二五"末期,我国国家高速公路网将基本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0.8万公里,届时将覆盖90%以上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
我国的高速公路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管理水平有了显著的太高。但是,在建设管理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工程建设质量不高、信息化水平偏低,管理人才缺乏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速公路的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项目整体建设管理水平,是一个需要所有公路建设者深入思考和共同努力的问题。
二、强化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是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容小觑的环节,因为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寿命,严重的质量问题还容易引发大型的交通事故,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高速发展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质量问题,增加质量管理的相关投入,做好质量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对高速公路设计环节的重视,提高工程设计的深度和质量,尽量减少设计缺陷,避免设计疏漏,对于关键环节更是要加强分析和论证,对于严重的设计问题要追究相关设计人员的责任。其次,要加强对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监管力度,构建企业、监理、政府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各项质量管控措施的贯彻与落实。再次,在确保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进度的前提下,要认真处理好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实现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
(二)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采用计算机等信息化技术进行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可以彻底改变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传统的管理模式,可以把分散的单位、部门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全面实现科学、规范、及时的办公管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文件传输、工程信息与资料查询等,使管理方在工程建设中的招投标管理、施工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全面上升到科学、规范、及时、高效的层次。同时可依据权限的不同,采用密码保护的方式分别进行文件上报、查询、修改、申请、批复等工作,减轻了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即节约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事故发生的几率,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如:通过OA办公系统实现信息的及时沟通、共享、切换管理及业务协作,实现办公现代化、信息资源化、协作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通过计量支付应用软件可以对进度、成本、质量、信息的功能合同管理关键环节实施及时、准确、有效的管理。
(三)加快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建设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队伍的建设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因此,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必须积极实施人才战略,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同时做好人才教育与培训工作,全面提升高速公路建设管理队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提高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三、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工程的建设管理出现了许多新的内容和特点,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不断向着规范化、专业化以及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代表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高速公路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了技术、合同、财务、征迁、试验等多方面因素。因此,需制定一整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措施及办法。如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工程资金拨付管理、安全审查管理和考核办法等制度。同时,还需层层落实责任制,做好责任到位、职责到位,以定期组织各建设参与方进行管理规范化培训,使全体建设者深入掌握各项管理制度的内涵,已提高人员素质,使全体建设者一进展,其行为界定在一条规范的轨道之中,自觉的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对“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环保”等全方位的管理,使整个项目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
(二)项目管理的专业化
项目法人作为工程项目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执行者,对于工程建设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需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化组织和专业化人才队伍,需要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和技术难易程度组建专业化的组织项目建设管理机构,需要加强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同时,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搭建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管理过程的全控制,达到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比如对重要工序和关键部位均采取远程监控和视频系统,如大于30米空心墩、刚构桥、现浇梁桥、长大隧道施工和不良地质隧道施工,采用视频系统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规范操作,杜绝违章作业现象发生;对隧道施工,对进出人员认真登记,采用穿(戴)安装芯片的服装(安全帽)等技术手段,随时掌握隧道内人员位置和工作状态;采用“黑匣子”等手段,加强对拌和楼监控,确保混合料各种材料的配比准备和拌和质量。
(三)日常管理的精细化
首先,施工准备阶段的精细化。每一个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在施工前,对一项工程的施工图纸都要进行认真审核,对各项数据要仔细核对,充分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并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同时,要对工程施工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施工要素进行积极的优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从而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目的。
其次,施工过程的精细化。施工过程管理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①对高速管理的施工工序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明确相关责任与权力;②加强签证和计量支付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施工成本和设计变更等问题;③做好细节管理,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做到文明施工、节约施工。
再次,施工后期的精细化管理。公路工程施工后期的管理是不容忽视的,这个环节关系到工程竣工与验收工作。如果对施工后期的管理不到位,最终将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工期与质量。要做好施工后期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就要做好自检与自查,根据工程项目自身情况做好全面、细致的自检与自查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且针对具体问题实施整改与补救措施,使公路工程项目能够达到具体工程目标要求。同时,公路工程项目要保证后期的养护工作顺利进行,使整个工程项目能够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结束语
总之,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是一个不断总结、提升的工作。充分重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现状,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措施,强化项目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从而推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万荣.浅谈公路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J].北方交通,2010,(05)
[2] 李益琛,李书星.建设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现状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4)
[3] 丁丰兴,周启雯,覃志远.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解决措施[J].项目管理技术,2009,(S1)
[4] 刘贵兵.浅析新形式下如何推进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06).
摘 要 公路建设事业单位成本控制是公路建设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公路建设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现状提出了一些应对建议,以使其在运行过程中达到最佳效益。
关键词 公路建设 事业单位 成本控制
一、公路建设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现状
1.成本控制风险管理不当
没有成本控制的总目标,或者虽有,但却执行不力,无法合理有效的控制成本。如在材料管理中,材料的仓储过程中因保管不严格导致计划外损耗、 以及施工过程中因未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造成的材料浪费。忽略工程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策划阶段,竣工之后保修期阶段的成本发生。成本管理只有事后的成本核算和简单的成本分析,没有科学的成本预测、决策和考核。
2.成本制度流于形式
成本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为事业单位工程施工节约成本提高效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对于具体的责权利以及成本控制方法规定过于含糊,如项目中招待费、交通费支出与责任成本预算的执行效果挂钩,即管理费用由实现责任成本结余来决定,但没有制定一套明确的衡量尺度和执行手段,制度往往流于形式。
3.成本控制原则的缺失
公路建设施工工期较短、任务急,单位往往注重进度,忽视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更无法提及成本控制原则的制定。公路建设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成本控制制度,但成本控制在实施与执行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原则性指导。
4.项目成本的归类不够明晰
公路建设项目多,机械设备、人员在各个工地间流动较大,其设备成本、人工成本等不容易在各工地间划分,或者有一定的成本分类标准执行不严格。
二、公路建设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策略
1.加强实务资产的控制
以物质形式表现,由投资者所拥有的资产称之为实物资产,如固定资产、施工材料等。从公路施工项目层面看,实物资产在工程项目成本中占据较大的比重,所以要求企业做好对实务资产的购进、领用、盘点等多项工作,保证实物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
公路建设事业单位加强实务资产的控制固然重要,但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同样不容忽视。对于公路施工项目而言,其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大型机械设备、运输工具、建筑物等,为实现对其有效的控制,需要公路建设事业单位从经济层面做好固定资产购买与租赁的对比工作,从而选择最具经济的固定资产使用方式,同时要求企业会计核算部门落实好对自有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工作;其次,要求企业财务部门构建固定资产台账,定期对固定资产予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最后,要求企业资产管理部门经常性对固定资产予以保养维护,尽可能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2.做好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工作
工程项目成本指的是公路建设事业单位开展相关施工活动所消耗的全部费用,如管理费用、材料费用、职工报酬费用及机械租赁费用等。目前,国内多数公路建设事业单位常采用目标成本法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促进公路建设事业单位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即由公路建设事业单位组织高层管理人员与专业资深人员构成调查团队,之后置于工程项目所在地开展劳务价格、材料价格等相关信息调查工作,然后将调查结果反馈至公路建设事业单位最高管理层,由最高管理层依据调查结果,结合各项目施工特点与需求确定目标成本,最后将目标成本下达给各项目经理,并要求项目经理自行配置。(1)建场:要求以项目经理为主导,鼓励全部项目人员均积极参与到成本费用控制中;(2)人工费控制:定期组织项目员工进行技术与职业道德素养培训、在教育,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依据奖惩激励措施调动项目员工工作能动性、积极性;(3)材料费控制。对于材料的购进应做好采购预算编制,严格材料的领用,杜绝材料流失、浪费行为的出现;(4)机械费控制:规范机械操作人员操作行为,合理应用机械设备,经常性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
各项目经营落实好项目成本分析工作,在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对将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之内的部门进行相应物资奖励,对超过目标成本的部门不予奖励或给予相应的惩罚,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帮助部门分析挖掘超出目标成本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措施。
3.规范管理成本计量工作
第一,规范计量基础工作。细化成本核算与评价成本费用是否科学合理取决于计量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所以规范计量基础工作至关重要,具体表现在:(1)切实保证计量工作的准确性;(2)切实保证计量单位的合理性。第二,规范资产管理基础工作。构建完整的资产专门登记台帐,由其负责对公路建设事业单位资产的收支予以详细记录,同时调整优化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做好会计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如建立材料采购审核小组、采购工作与支付工作相分离、领料审批工作与发料工作相分离,以防不合规、不合法事件的发生。第三,构建盘库制度,公路建设事业单位严格依据盘库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资产予以盘点,一经发现账实不符现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以确保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第四,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公路建设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状况最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管理好坏,因此要求公路建设事业单位结合各部门特点与需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明确各职工岗位职责权限,规范职工工作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广.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控制与管理.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2).
[2]莫才科.浅谈公路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民营科技.2009(03).
[关键词] 山区;高速公路;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u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4)01-54-2
1 引言
由于受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在高速公路所经过的地区,均不可避免地占用和分隔土地;施工过程中,大量的挖填方,一方面引起岩土体移动、变形和破坏,增加了地质脆弱带边坡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植被和表土损失,自然植被恢复困难。如对这些边坡不作及时处理,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在边坡为降水汇流的形成提供特定边界条件和动力来源的同时,也使边坡土壤中含水量降低,土质松散,易风化。随后与之相伴的坡面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山体坍塌、滑坡、河流阻塞、水污染等人为灾害,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利设施、农业生产的因素之一。另外,在当前高速公路大建设时期,由于过多地重视发展速度和数量,正常工程设计时间和施工期被大大压缩以及施工阶段对环境管理的忽视也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3]。建成后运营期公路同样对道路两侧的生物产生影响[4]。
高速公路自建设开始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将对环境产生一系列强烈的影响。建设期的环境破坏与污染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的破坏、施工机械的污染物排放及生活垃圾。高速公路的建设,常占用大量宝贵耕地资源、改变部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殖、迁徙场所,将会不同程度地威胁到它们的生存与繁殖。高速公路的线路要求高,它的建设将产生大量的路堑边坡及路堤护坡,建设期及运营初期因植被尚未形成从而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高速公路运营期一切环境污染均源于汽车(包括尾气、噪声、灰尘及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等),它们沿高速公路形成一定范围的带状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及水污染问题突出,也是公路交通的共性问题[6]。
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公路建设方面起步较早,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规划、环保、建设体系。欧美等发达国家进行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公路的绿化工作,已从过去的普通绿化进一步发展到目前的生态景观绿化,使公路建设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自然与历史遗迹的保护。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将道路融合到周围环境中,充分利用树林、草地和起伏的地形等因素,尽可能地把公路建设所造成的视觉冲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在生物聚集或活动频繁的区域,建立生物通道,以保持自然及生物的连续性及动物的活动空间,为动植物生存提供空间;利用周围景观资源为公路的使用者提供优良的景观。
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逐渐重视改善原有高速公路的环境,新路设计时结合环境考虑或者专门进行环境设计,并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和相关的法规。例如,美国各州公路工作者协会于1961年编制了美国州际和国防公路技术上属于高速公路景观发展方针,1965年美国就颁布了《道路美化条例》,1965年在总结景观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公路景观设计指南》,1970年该协会综合并补充修正上述两个文件,编制了《公路景观和环境设计指南》。
目前,国外高速公路环境已从过去的普通绿化进一步发展到目前的生态景观绿化,更注重公路的生态环境功能。
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在公路建设中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在公路建设中强调保存自然与历史遗迹,沿公路建立生物通道,保持自然及生物的连续性,公路建设中明确规定了公路与自然区域要保持一定距离,将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尽管日本的高速公路建设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拉开序幕,但是目前日本在高速公路生态恢复技术水平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的策略是“环境优先、自然再生”。公路的建设受到自然保护、环境协调评估等有关的环境保护法的约束,在公路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工程项目中如路基路面、路堑、桥梁、涵洞、防护墙、排水设施、噪音防护、绿化种植、环境保护等采取相应的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或者避免对环境的有害影响,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标杆。日本正在研究“特殊空间绿化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公路边坡绿化技术”、“景观仿真技术”等高新技术来恢复公路生态环境。
法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注意到公路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在修建高速公路时,利用取土场创建两个生物栖息地。并且非常注重高速公路两旁的绿化,政府明文规定,在建造公路的同时,必须有绿化的规划,公路建好绿化也随之完成。在法国公路两侧,草坪连绵不绝,树木郁郁葱葱,连成一片,汽车就像行驶在森林地带。大部分路段不设隔离带和铁丝网,居住地带装有3 m高的透明隔音板,以消除汽车噪音,隔音板上也种植了爬墙藤。
在欧洲其他国家例如奥地利(较为典型的有奥地利帕骚-林茨-维也纳高速公路)、丹麦、瑞典为了保护相应的自然环境和文物在工程修筑前都需要经过专家和国家相应部门的鉴定、评估、规避或减轻管理审批的评定及保护过程,从法律的高度杜绝了项目建设对重要自然文化资源的破坏。此外,英国、意大利等国将加筋土技术与植被防护技术相结合,修建了包裹式的加筋土植草墙面的挡土墙。
3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生态公路建设在过去一直未引起人们的真正重视,开展生态公路设计的研究工作也起步较晚,无论设计内容或设计手段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研究也多集中在理论水平和美化布局的层次,全面系统的生态公路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并没有得到必要的重视与关注。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也在不断发展。尽管高速公路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伴随其产生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正愈演愈烈,生态恢复和公路景观绿化等工作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高速公路存在高填深挖、造成大量的土地,如不及时垦复、绿化,就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近年来洪涝、旱灾、土地沙漠、风尘暴等自然灾害也不断发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其根本原因是植被减少,森林破坏,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破坏有工程规模大、影响不可逆、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等特点。因此,高速公路建设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在选线、设计、施工及运营过程中要全面贯彻环境保护的思想,要树立“建绿色通道,走环保之路"观念,把高速公路建设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我国在公路的生态保护特别是高速公路生态保护方面也采取了各种措施。
在公路设计阶段,我国公路环境保护设计目前缺少一个完整、统一的模式,因此该阶段采取的生态保护技术也不尽相同。根据国内的公路设计项目以及查阅各单位环境保护方面的设计文件来看,目前国内高等级公路环保设计主要是公路绿化设计,边坡、取弃土场的恢复设计。
我国公路的景观绿化设计主要有:中央分隔带绿化美化,路基两侧公路用地范围的绿化及边坡生态防护,互通立交的绿化美化,隧道洞口景观绿化,服务区、停车区、养护工区、管理中心及收费站等房建区的场地平整及绿化美化,以及桥梁、隧道、挡墙等构造物和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公路生态恢复设计有:边坡绿化、取弃土场植被恢复设计。
在公路施工、运营阶段,我国也采取了必要的生态防护措施,目前高速公路边坡、取弃土场是我国高速公路建成后生态恢复的重点。对于边坡的生态防护,我国目前主要是:首先,边坡生态防护施工前应对边坡进行修整,土质和软质岩石边坡将坡顶、坡脚和两端修成具有自然风格的圆弧形,坚硬岩石挖方边坡,则采用直线式边坡,坡脚、坡顶用折角;其次,在做好周围自然环境现有植被群落构成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段落、不同地质条件以及不同坡率、坡向的边坡,采用森林型、草灌型、草本型、观赏型等不同的植物群落设计模式;然后,采用“植物+工程”一体化防护模式和新的边坡绿化技术;最后,综合考虑边沟、截水沟、防护栏等对边坡生态景观的影响,最终形成和谐统一的边坡生态防护体系。
近年来,我国也有一些地区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一些公路生态保护的研究。如1999年海南省开始探索海南特色生态公路;2001年新疆规划“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时建成了旅游生态公路2002年修建穿越秦岭的西安到汉中的高速公路时提出了秦岭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生态保护技术研究的课题;2004年国家交通部在总结四川川九生态公路保护与环境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云南小磨高速公路、重庆雷崇高速公路等6条高等级公路作为生态建设典型示范公路;2006年渝湛生态型高速公路(粤境段)建成。目前进行的比较大的生态公路研究课题有“三江源区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和“秦岭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生态保护技术研究”等。
4 总结
研究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和在运营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如高速公路沿线施工和隧洞开挖过程及运营中可能发生的环境地质问题、道路施工、隧洞开挖等因弃渣占地和采挖土石料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空气环境污染问题、工程施工和运营期间引起的震动和噪声污染问题;针对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特点,将分别给出防治环境问题和修复、保护环境的相应观点、理论、技术措施及管理办法等。
目前,很多高速公路的建设都会引发各种环境问题,通过研究,能够减少和免除各类环境问题,把环境问题引起的损失减到最小,为相关部门或领导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不但为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直接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和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其他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江玉林,杜娟.高等级公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J].公路,2000,(8):23-25.
[2]项卫东,郭建,魏勇,等.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6):43-47.
[3]黄小军.生态公路建设的理念与实践[J].公路,2006,7(7):209-211.
[4]刘杰,崔保山,杨志峰,等.纵向岭谷区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植物生物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26(1):83-90.
[5]唐建军.路域生态学:现代生态学研究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J].中国生态学会通讯,1990,(2):20-21.
[6]程胜高,吴登定.高速公路建设的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1999,(1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