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工合成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9 10:52: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有机化工合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第1篇

煤炭有机化工发展的目的与意义

1有利于替代石油能源,实现煤炭高效洁净转化

结合我国煤炭工业现状,发展以煤炭为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是解决企业对能源需求稳定而持续的要求,进而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在实际操作中,主要应用煤炭液化的手法,使得传统煤炭向高能石油的功效上相似的过度。其中液化的方法主要分为2类:直接液化与间接液化。直接液化是指工人在煤炭加工中通过对煤炭施加高温高压作用,使其直接加氢裂化成为油料产品;间接液化是指先直接对煤炭原料予以气化净化,得到氢气与一氧化碳等初级产品,之后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相应的油料产品。此种方法对煤炭资源高效率的应用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对石油能源的替代,对当下能源资源危机的化解起到一定的缓解,进而提高了我国在能源经济上的国际竞争力。

2促进煤炭焦化工业,提高生产附加值

在传统的煤炭能源利用方面,由于其使用的技术与设施的局限,使得煤炭的利用上低效化,为此在今后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为减少这样的浪费,我们需通过在原始煤炭利用的基础上,融入有机化学的技术,从而获得高效的能源利用效果,间接的对生产产品附加价值予以提升,其中煤炭焦化工业就是提升能源效率利用的典型代表。在煤炭焦化过程中,生产者一般以原煤为资源,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下,经由高温高压的特殊处理,以此获得焦炭及其相关煤焦油、煤气等附属产品。在获得这些分解产品后,我们还需对其进一步加以处理与利用。如煤气可以直接收集输送给生产企业与大众用户使用,焦炭可用于制备水煤气或是用来合成有用的原料气体,对于煤焦油这一多成分混合物的利用,可采用提纯分离的方法,以获得多种原料产品,通过以上的方式有效提升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

3综合利用废弃能源,促进能源可持续化发展

在煤炭开发过程中,一般伴随着煤层气的释放,在过去由于开采与利用技术的限制,往往将其视为一种有害的气体,加以随意的排放。但随着近代煤炭利用与有机化学工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科研人员现已探明,煤层气实质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优质性洁净化工能源,为此需对其认真利用,以此实现对于废弃能源的综合利用,变害为利,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化发展。

未来煤炭有机化学发展目标与技术改革

1以煤炭为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发展存在的缺陷

(1)煤炭有机化工技术水平不高,进步缓慢受我国科技水平的影响,我国在煤化工等方面的工业更新进展非常缓慢,虽煤化工供应发展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我国煤化工基础技术工艺基本没有突破性的大提高,做过的一些技术的改进真正应用与工业化的也不多。虽然在此期间,我国也做过向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但总体而言,由于我国自身环境的限制,大型的煤化工设备与技术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发展,其引用技术对我国煤化工全局化技术改革的带动作用极为有限。(2)全国煤炭有机化工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由于不同的化工产品应用范围不同,市场广度也有不同之处,为此我国煤炭有机化工发展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化建设现象,主要表现在对于市场较广,应用于生活生产较多的有机产品,全国煤炭化工企业集中向此方向生产,由此导致了某些有机化工产品生产过量,造成市场供大于求,由此大大影响了煤炭化工企业的经济正常发展。(3)技术开发机制不完善在我国,煤资源是最为主要的能源主体,为此实际生产中,企业侧重于其原材料的提取与开发,但对于煤资源相应的转换技术并未放在主要的地位,企业对其关心的投入力度远远不够,为此造成了煤炭有机化工在技术提升上的缺陷,进一步造成了我国煤资源技术与国外的差距。

2未来工业发展改革与创新

(1)实现一体化构想根据现代煤化工技术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的特点,若想实现其经济效益的提升,需要实现其一体化的构想。所谓一体化是指,在具体的化工企业中,企业为将大型的煤化工应用设备、大型电力设施与实际煤矿相结合,而提出的一种整合式一体构想。其主要是将煤化工装置直接建立于矿区或是临近与矿区的地带,实现煤化工与煤矿开采工作协同配合,以此达到减少煤炭运耗上的资金投入,实现对煤炭资源合理化优化配置。(2)实行基地化生产所谓煤炭有机化工基地化,是指在有机化学工业中,企业团体内部在布置相关部门企业的过程中,根据其内部特有属性与工业生产流程,对企业群体地理与配合上予以合理配置布局,以此发挥出企业集聚的效果,实现煤炭有机化工资源配置效率与效益的提高,谋求有机化学工业集约化经营,真正做到对现有煤炭资源的高效合理化利用。(3)努力开发有机化工新技术为了实现我国有机化工发展向现代化与大型化转变,提高煤炭化工水平,以此加强煤炭资源对石油能源的取代效果,相关工业部门必须在其企业发展过程中,努力加强有机化工新技术的开发工作。对于有机化学生产工业而言,只有在技术上寻求突破才能真正实现其企业的发展,与我国能源战略目标的实施。

结语

第2篇

关键词:低碳时代 有机化工 生物质能源 可持续发展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剧烈增长,人类欲望的无限增长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地球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因此,创新发展清洁煤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及可再生能源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有机化工体系,将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

一、低碳时展下的能源格局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工业革命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经济生活,还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方便,但同时又给人们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等环境问题。由于问题的严重性,我国已经开始改变能源格局,合理使用现有的能源,并注重其它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希望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

二、中国有机化工趋势分析

由于工业时代的到来,消费产品数量的持续上升,资源越来越短缺,而有机化工原料储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应采取多种渠道进行循环利用,以此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有机化工科技的进步,能源消耗的减少以及替代相关矿物能源的出现,为满足人们的相关需求提供了可能。

1.煤化工的发展

伴随化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有机化工领域出现了现代煤化工,其不同于过去的煤化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的改革。煤化工按其产品种类可分为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传统煤化工是指煤制焦炭、电石、甲醇等技术成熟的产业。新型煤化工是指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烯烃、二甲醚、乙二醇等以煤替代能源为导向的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煤炭能源化工产业已经拥有雄厚基础。截至2013年底,我国焦炭产量为4.76亿吨,电石产量2033万吨,合成氨产量为5745万吨,甲醇产量为2878万吨,均位居世界前列。2013年,我国鼓励发展新型煤化工。10多个新型煤化工项目相继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建立,其中包括了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和煤制油等项目。目前,大多数新型煤化工项目仍处于产业化示范和开发研究阶段,预计部分项目将在未来3-5年内建成并投产。相信在未来的努力下,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技术改革,我国煤化工的绿色发展指日可待。

2.生物质的发展前景

作为一种新型化工资源生物质,生物质能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地球上的太阳能,这个过程当中吸收了非常多的二氧化碳,所以生物质化工具备着“碳中和”的能力,这是化石能源完全不具备的,因此生物质能最有可能成为新世纪主要的新能源之一。据估计,植物光合作用每年贮存的能量约相当于世界燃料消耗的10倍;而作为能源的利用量还不到其总量的百分之一。其实,生物质能源是人类利用最多、最直接、最早的能源。生物质燃烧是最原始的利用方式,不仅热效率低,而且污染严重。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可以高效地利用生物质能源,生产清洁燃料,来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从而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依赖,以此达到保护国家资源,减轻能源消耗给环境造成污染的目的。

2.1生物柴油的研发

我国多年来开展了大量的生物柴油研发工作,为此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人、财、物力。“八五”期间,我国开始进行利用纤维素、废弃物制取乙醇燃料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主要是研究纤维素、废弃物的稀酸水解和发酵技术。目前,中科大、辽宁能源所、西北农林科技大、石油化工研究院等分别进行了实验研发及小型工业试验,一系列关键技术已被攻克,我国生物柴油工业产业化已日见成效。我国正在进行和探寻着可持续性好、污染小、资源利用率高的绿色环保道路。探索生物质合成液体燃料技术,对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2.2生物质-沼气的应用

沼气技术是我国发展最早的生物质能源项目,是一种生物质气化技术。沼气与其他燃气相比,其抗爆性好,是一种很好的清洁燃料。此外,沼气气体调节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科研技术广泛应用于果蔬保鲜。以沼气作为环境的气体调节剂,用于粮食、果蔬的贮藏,可以降低贮藏物的呼吸强度,减弱其新陈代谢,推迟后熟期,并可以抑制贮藏器内粮食、果蔬的生理病害,防止真菌病害及虫害等。

结束语

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延伸将是一个持续升温的发展话题,在这低碳时代里,以往作为主要化工原料的石油将失去它的主导地位,为各种新型绿色环保能源所取代,最终退出化工原料的舞台。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发展的主题,伴随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作为经济运行的血液,已成为经济、科技界及各国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我们通过对石油、煤炭和生物质这些有机化工原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后,不难看出只有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有机化工发展规划,才能让我们在低碳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使中国有机化工持续健康优质高效的发展下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生物质能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必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造价;经济效益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optimization to reasonably determine the meaning of engineering cost, and then discusses the current of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aspects of defects, finally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optimization of the relevant measures are mainly describes the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Project cost; Economic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工程投标、签订承包合同、施工组织活动的重要技术经济文件,其作为工程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劳动生产率、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而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则需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综合考虑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的配备情况及施工任务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地做到少投入、多产出,合理地运用有限的资源,以确保能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此,本文就如何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展开阐述,以供参考。

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对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意义

2.1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其设计的编制质量,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关键。因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从技术经济两个方面综合评定。

2.2施工方案设计的优劣,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从中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

2.3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是降低工程造价的主要手段。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用先进的新技术、新材料等,既可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材料消耗,减少设备数量,又可降低工程造价,为降低工程成本提供了主要手段。

3 当前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面存在的缺陷

即:①施工组织设计中没有体现工程中已积累的施工技术资源;②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不能根据具体的工程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指导性的规划和设计,只是一味的照抄技术规范,致使所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流于形式;③目前所编制的大部分施工组织设计,较侧重于施工效益,如工程质量保证及工程工期保证等方面,而较少考虑经济效率,尤其对施工工艺、施工方案的设计是否经济合理,以及是否优化组织等问题的分析不够,存在只注重技术措施,而没注重经济管理的内容,以致于在实施过程中不讲成本,没有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是一项技术经济性很强的工作,但从目前一些工程中的施工组织设计来看,其所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侧重于施工现场的规划和布置,却没体现工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安全措施、劳动力、物资、技术保证措施等关键性的内容,这样易致使施工组织设计流于形式,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控制。⑤施工组织设计经常是编制与实施分离,以致于施工组织设计只是个形式而已,不具有可操作性,不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4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措施

4.1 准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要准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准确的基础资料,熟悉定额涵盖的内容。(2)认真研究图纸及各种技术资料,对工程的每一部位都做到心中有数;在确定施工方案时,应有多种方案并对其进行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分析,尽量选用较经济的施工方案,强化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对工程造价影响的第一能动作用,以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3)要认真研究工期、质量、工艺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要依靠科技进步,大胆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真正做到少投入、高效益,真正使施工组织设计能为降低工程造价做出更大的贡献。

4.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定额相结合

4.2.1 应熟悉预算定额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以及预算定额分部分项的工程说明,其所涉及的工程预算定额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的内容计算。

4.2.2 熟悉预算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相关的工程内容应有明确的规定,便于直接套用定额或换算后再套用定额。

4.2.3掌握预算定额中有条件限制执行的定额项目,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给予说明。

4.3 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应同步

施工图预算是指按照特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完成项目的施工所需的材料、人工、施工机械台班等预算价格编制和确定。而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为完成该项目施工而确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一旦某个施工方法有变更,则会影响到施工图预算中工程量和单价的变化,因此,施工图预算相应部分的价格也应随之而调整。

4.4施工实施阶段的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4.4.1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

所谓的工程适宜的质量成本,是指工程建设总成本最低的质量水平,要符合合同或国家标准的要求,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把质量成本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一般,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故障成本和质量过剩成本等几个方面。因此,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则应在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以工程承包合同为标准,确定适宜的质量目标,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树立质量 “零缺陷”、工作 “零缺陷”的思想,要尽量降低工程质量故障成本,避免质量过剩成本,综合考虑质量成本等方面因素,使工程项目的质量即符合工程标准要求,又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4.4.2 合理组织材料与机械,节约成本支出

1. 材料的费用在公路建设中占的比重很大,材料价格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要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选用材料时,应注重材料的选择、运输等。首先,应采用招标的办法,在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根据材料不同产地的价格、运输方式、运价等计算出不同供应方式的材料价格,再参考当地的市场价格货比三家,选用最实际、最经济的方案。其次,要合理组织运输, 尽可能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案,降低运输成本。第三,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

2. 施工机械的费用主要由台班数量和台班价格两方面决定,约占工程产品成本的15%左右。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首先须合理安排施工生产,加强设备租赁计划管理,力求提高机械利用率,减少无必要的设备闲置和浪费;其次,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减少设备维修养护,避免因不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停置;第三,对于短缺机械,企业内部又调配不了的情况下,要进行购买与租赁的经济比较,购置设备数量应满足现场施工生产需要,切记盲目购置。第四,在选择施工机械时,不应只以分项工程来考虑,而应要考虑互相配套,充分发挥主机的作用。如在土方工程施工中,用自卸汽车运输配合单斗挖土机挖土时,自卸车的数量必须保证挖土机能连续不断地工作而不致因等车停歇。同时,汽车的容量也必须要与挖土机斗容量相匹配,以保证充分发挥挖土机的效力。

4.4.3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

施工进度计划是衡量施工方案优劣的重要指标,施工进度计划的准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成本消耗,使公路产品尽快地发挥经济效益,且能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金成本。因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结合公路施工流水段的划分,应按合理的工时、工期进行劳动力的安排、材料的供应和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确定各项目、各工序的合理进度,以便均衡地利用现有人力、机械设备等。施工组织实施时,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避免不顾工程质量而盲目加快进度,最终导致故障成本增加。

4.4.4 及时办理现场签证、索赔工作

由于业主或设计单位对图纸修改等方面经常变更,项目部应及时逐项列表汇总, 对所发生的清单外增补事项向业主提出签证、索赔,要求业主给予书面确认。在向业主提出索赔之前,项目部应对变更工程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支出等应建立较完整的核算台账和材料采购原始单证的存档,一旦提出索赔,就可提供完整的数量、单价和金额等各种资料。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组织设计是公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起点,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来控制成本及核算经济指标,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从而实现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本文中主要从4个小点论述了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多种手段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以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龚云.论公路施工组织优化设计[J].科技资讯,2011(12).

[2]何志红.基于施工组织设计的项目成本控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3).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造价

现代化建筑施工是一项多工种、多人员、多专业、多设备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到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就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施工管理,而在建筑工程中,施工组织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工组织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工程造价的控制。因此,工程造价的管理,必须把施工组织设计作为重要环节抓紧抓好,从而可以用最小的资源投入换来最大的效益产出,以达到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的最终目标。

一、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概述

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具有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双重作用。它体现了实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场内外交通运输临时便道、水电供应、场内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等方面的规划;材料、预制加工品,施工机械设备,劳动必需求计划建设单位的临时工程的修建计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总平面图;新技术新工艺。

工程造价(ProjectCost)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也就是一项工程通过建设形成相应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需用一次性费用的总和。而通常意义是把工程造价只认定为工程承发包价格。它是在建筑市场通过招投标,由需求主体投资者和供给主体建筑商共同认可的价格。

二、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一)施工方案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施工方案的设计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中心环节。工程造价能否得到控制,首先取决于方案是否优良。施工方案包括确定工程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技术要求和要达到的质量目标,以及为质量目标而采取的检验和检测手段等方面。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工程的施工方案可以有很多选择。这些方案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但在施工中所用的人力、机械、材料就可能不尽相同。如在开挖基础时,如果土石方量较少,因为机械进场需计一次性费用,总费用就可能比人工施工要高。如果基础土石方量很大,且施工场地等施工条件适合机械施工,则既能保证进度,又能节约投资,但在其车辆的调配选择问题上。应避免按高价的运输方式编制施工组织,应以低价的运输方式组织施工,从而提高工程造价。

(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过程空间组织的具体成果是施工平面图。根据施工过程空间组织的原则,对施工过程所需的工艺流程、施工设备、原材料堆放、动力供应、场内运转、半成品生产、仓库料场和生活设施等进行空间的,特别是平面的规划与设计,要以平面图的形式加以表述。合理的施工现场规划和场地布置可以明确施工所需各种材料、构件和机具的堆放位置,以及临时生产、生活设施和供水、供电、消防设施等的位置,避免施工现场材料的二次搬运,从而达到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对施工措施费的影响。

(三)施工工期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建设工程要合理确定工期,避免盲目压缩工期,在进度安排上注意其均衡性。工期较短不但能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消耗,而且能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建设期工程投资的贷款利息。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各项单位工程的施工周期。做到建设工作分期分批地进行,避免过分集中,有效的削减高峰工作量,避免劳力、机械和材料的大进大出,保证工程建设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

三、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一)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质量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质量的好坏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关键,加强设计的编制质量对确定工程造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质量,编制人员必须要熟悉和掌握预算定额,而且还要把预算定额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1)编制人员要熟悉预算定额采用的施工方法,编制时应注意其施工方法和现场条件等内容的设计;

(2)编制人员要熟悉预算定额规定的工程计算规则,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分部(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相关的工程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便于直接或调整换算后套取定额;

(3)编制人员要把预算定额中有条件限制执行的项目,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给予明确,便于业主认可结算;

(4)编制人员要重视特殊工程的机械配备超过了定额规定的范围时或由于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限制超过了定额规定的机械类型和功能时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工程施工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反过来,通过经济比较,才能够主动地影响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从而达到技术先进可行,经济合理的最佳效果。

首先,在设计过程中,应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从中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有时也可以博采众长,形成新的、更完善的方案;其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既可以提高生产力,又可降低工程造价。业主应鼓励施工单位在保证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和降低造价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控制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尽量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运用,从而够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优化管理;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现代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为建筑施工单位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筑施工单位所面临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工程技术的优化管理水平作为施工单位增加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以对于该课题的研究就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在当今建筑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今天,施工单位技术管理工作开展的好与坏就成为制约施工单位发展乃至生存的关键因素。

2、施工技术优化管理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建筑工程单位经营的过程中,针对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施工技术的管理要求,施工单位的技术优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出来了。该工作作为施工单位核心的竞争力,对于施工单位开展今后的建设工作、增加施工单位的社会影响以及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等目标都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最近几年,施工单位对于施工技术的优化管理工作日益重视,针对该工作的重要性,施工单位应该从本身的管理构架和强化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等方面着手,用现代化的施工技术优化方案将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强化,从而提高施工单位自身的竞争能力。

3、优化管理

3、1提高认识强化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

受到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制约,我国的施工单位管理模式较为粗放,其严重制约了技术管理目标、管理成本目标以及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影响下,企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管理经济不目标的工作中。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企业在技术管理以及质量管理中出现一定的问题,从而使得施工企业经营的整体结构发生了扭曲,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首先从认识上着手,主抓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认识,提高其对该工作的重视程度,从源头将将技术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从施工管理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以及经济效益管理工作为源头进行分析,加强施工单位项目管理层和经营管理层对于施工技术的优化管理认识,从而实现企业增加自身的技术力量的发展目标。

3、2增强基础调研,顺利开展技术优化管理工作

现代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的优化管理研究过程中,施工单位开展基础调研工作是施工技术优化工作科学开展的前提。只有将施工单位施工技术的基本情况了解清楚,才可以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优化管理方案,从而将施工优化目标实现。当今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技术的调研对应了施工单位建设的具体能力,并且可以充分的了解施工单位自身存在的技术问题和各个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作为将施工技术进行优化管理的基础,有效开展优化管理工作,最后将具有适用性、针对性的优化管理方案制定出来。

3、3将技术优化管理的目标明确

在开展施工技术优化管理工作之前,施工单位应该有针对性的对施工单位技术管理的现状进行认真分析,找出技术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技术优化的目标,从而制定出符合施工单位实际情况的技术优化管理制度。将技术优化管理的目标作为开展优化管理各项工作的基础,保证技术优化管理可以增强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能力。根据施工单位发展的战略目标拟定管理目标,使技术优化具备超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且应根据工作开展的整体目标划分出各个小目标,将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以及与各个岗位上。通过对整体目标的分解,使各个部门乃至各个岗位的在职人员充分了解管理工作的工作重点以及工作整体结构,增加技术优化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4加快新技术的掌握能力

当今社会,工程施工技术飞速发展,因此施工单位就必须加强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通过学习新兴的施工技术掌握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重心。针对当前国际大力提倡节能环保理念的现状以及施工单位对节能环保施工技术的要求,所以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快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学习力度,以提高施工单位综合市场竞争能力为基础,将技术优化管理工作开展好,为技术优化管理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4、以人为本实现技术优化管理目标

人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对任何工作的良好运行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强化内部员工的技术水平,注重对人的培训力度,在枯燥的工作环境中要尽可能的舒缓工作人员的心理情绪。通过工作开展的重心向在职人员提供全方面、科学化的培训模式,根据各个岗位的职责需求,有计划的开展培训工作,并且应大力招募优秀技术管理人才,组成作业攻坚小组,以此来增强技术优化管理工作的攻坚能力,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总结

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建筑市场环境中,施工单位技术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针对施工单位技术优化管理的要求,施工单位应该从动态管理模式入手建立新型技术管理模式,通过明确技术管理的目标,开展单位的各项运营活动,以此做到施工单位的每一项运营结果都符合市场环境的需求和企业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黎马;小议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J],科技信息,2010,(05).

[2]林烨欢;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18) .

[3]梁朝松;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1,(02) .

第6篇

关键词:THF 市场价值 用途 前景 生产技术

四氢呋喃(THF)分子式为C4H8O,别名一氧五环、1,4-环氧丁烷、四甲撑氧,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作为一种优良溶剂,THF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被形象的成为“万能溶剂”。目前我国有机化工、经济化工产业发展迅速,THF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国外THF生产技术不断发展,产能逐渐增加,而就我国情况而言,目前的THF产能水平仍然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因而研究发展THF的生产技术,增加THF产能不仅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精细化工和有机化工发展需要,也是调整精细化工企业产品结构和提升化工企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四氢呋喃的市场价值分析

THF本身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同时也是聚亚甲基乙二醇醚和四氢噻吩的重要生产原料。聚亚甲基乙二醇醚是热塑性聚氨酯、氨纶的生产原料,是THF在未来化工生产中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THF本身毒性低、沸点低、流动性良好,且溶剂性能优良,在天然树脂以及合成树脂的生产和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THF可以溶解多种化合物,尤其是对丁苯橡胶和聚乙烯有着很好的溶解效果。在聚氯乙烯管材加工、磁带涂层、聚氯乙烯屋顶涂料、聚氯乙烯薄膜涂料等生产中广泛用作反应性溶剂,一些芳香烃和脂肪烃卤化物很容易在THF中生成。THF已相当普遍地用于制造防腐涂料、油墨、萃取剂、人造革的表面处理剂等。THF被用于电镀铝溶液,对于控制铝层厚度及表面光泽度有着良好的效果。THF可以衍生许多重要的中间体,因可用于许多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包括2,3-二氯四氢呋喃、四氢硫酚、1,4-二氯乙烷、戊内酯等。在医药领域,THF被用于黄体酮、咳必清、等激素类药物的合成。

我国THF的生产自1998年来有了较为显著的发展,THF产能不断增加,大型THF生产装置逐渐投产运行,2002年以后我国开始生产聚亚甲基乙二醇醚,THF的市场需求量因此大增,THF的大规模生产在我国逐渐得到发展。

THF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医药、溶剂、农药等各个生产领域,THF市场需求逐年增加,而我国目前的THF产能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低,且尚难满足THF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而THF的生产和销售在我国具有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潜力。

二、四氢呋喃的生产技术分析

1.四氢呋喃生产技术对比分析

目前国内外四氢呋喃生产方法主要包括糠醛法、丁二烯法、顺酐加氢法、Reppe法,由于工艺流程和技术原理不同,这四种方法分别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缺点,其中Reppe法缺陷较少,优势突出,是目前世界各国生产四氢呋喃的主要方法。上述四种生产方法的优势和缺点见下表:

2.Reppe法

通过表一可以看出,在四氢呋喃的四种主要生产工艺中,Reppe法工艺相对先进和成熟、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经济性。Reppe法又称为1,4-丁二醇催化脱水环合法,该方法是以甲醛溶液在乙炔酮催化下(SiO2或MgSiO3为载体,Bi2O3。为助催化剂)在90~110℃、0.5~2MPa条件下,乙炔化为1,4-丁炔二醇;再将1,4-丁炔二醇加氢,在Ni-Cu-Mn/SiO2催化,在100~130℃、20MPa~30MPa条件下转化成1,4-丁二醇;再将1,4-丁二醇在H2SO4或H3PO4以及酸离子的交换数树酯存在下,脱水环化而得到THF。

Reppe法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可行的四氢呋喃生产方法,也是目前世界各国生产四氢呋喃的主要方法。该方法工艺相对先进成熟,副产品少,所使用的催化剂活性良好、寿命较长,且产品收率较高,投资较低,经济性良好,适用于规模化的四氢呋喃生产。与此同时,该方法的操作条件相对苛刻,生产原料乙炔在远程贮藏和运输中危险性较大,需要特别注意。

三、总结

综上所述,四氢呋喃作为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和有机化工原料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我国四氢呋喃市场需求逐渐增长,因而其生产和销售前景良好。对此相关部门应结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行业发展前景及企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化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对四氢呋喃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改进,化工企业也应积极地研究市场动向、研究产品的市场价值,积极改进四氢呋喃的生产工艺。

参考文献

[1]丁家万、张明明.四氢呋喃生产工艺技术比较.[J].河北化工.2011,34(10):31-33.

[2]王晓志.四氢呋喃产能和市场需求.[J].化工管理.2005(12):55-56

[3]李巍.国内外四氢呋喃生产消费及需求预测.[J].化工技术经济.2006,24(5):27-41.

[4]张希功.四氢呋喃技术进展与生产现状.[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9,9(2):18-20.

第7篇

关键词 化学工业 无机化工 有机化工 精细化工 设备管理

一、化学工业的分类

关于化工的分类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有机化工和无机化工两大类,然而,两者又交叉一起不能截然分开。

(一)无机化工

1.酸类。包括盐酸、硫酸、硝酸和发烟硫磺酸。化工行业有“三酸两碱”之称,其中的“三酸”便指此三酸。

(1)盐酸:主要用于制造氯化物的原料。

(2)硝酸:硝酸是用途很广的化工基本原料,是制造染料、化肥、炸药、医药、照相材料、颜料、塑料和合成纤维的重要原料。

(3)硫酸:硫酸也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

2.碱类。纯碱(碳酸钠)和烧碱(氢氧化钠),俗称“二碱”。(1)纯碱:纯碱是基本的化工原料之一,广泛用于化工、冶金、国防、建材、农业、纺织、制药和食品等工业,其耗量较大,属于大宗化工产品。

(2)烧碱:氯碱工业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基础化学工业,也是经历过重大技术变革至今日臻成熟的大吨位的产品工业。烧碱在化学工业上用于生产硼砂、氰化钠、甲酸、草酸和苯酚等。

3.无机盐和化合物类。此类产品约有500余种,主要有钡化合物、硼化合物、溴化合物、碳酸盐、氯化合物及氯酸盐、铬盐、氰化物、氰化物、碘化合物、镁化合物、锰盐、硝酸盐、磷化合物及磷酸盐、硅化合物及硅酸盐、硫化合物及硫酸盐以及钼、钛、钒、钨、锆化合物等。

4.化肥类。主要是氨肥、磷肥和复合肥。

5.气体产品。二氧化碳、氢气、氨气、氧气和各种惰性气体等。

6.其他无机产品。主要有氧化物、过氧化物、氢氧化物、稀土元素化合物和单质等(约有100多种)。

(二)有机化工

1.基本有机原料。这是有机化工产品的主要部分,品种较多(约有1 500种左右),产量也比较大,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1)脂肪族化合物:分为脂肪族烃类,醇、醛、酮、酸、脂及其衍生物等。

(2)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族一样,包括芳香族的烃类,醇、醛、酮、酸、脂及其衍生物等。

(3)杂环化合物:如各种呋喃、咪唑、吡啶等等。

(4)元素有机化合物、部分助剂及其其他:如防老剂、促进剂、甲级氯硅烷、电石及明胶等等。

2.合成树脂及塑料。目前国内生产的有18大类200个品种左右。

3.合成纤维。随着民用和各行各业需求不断提升,化纤的品种和产量也在增加。

4.化学医药。医药是品种较多更新换代较快的一大类产品。

5.合成橡胶。合成橡胶又称人造橡胶,是人工合成的高弹性合成物,也称合成弹性体。

6.炸药、油脂、香精、香料和其他。需要说明的是有机化工类别中,不完全是有机产品,也有些无机化工产品,例如,在医药中就有很多无机产品,炸药也有无机产品。

(三)精细化工

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称为精细化学品工业,简称精细化工,我国的精细化学品包括下列各类:

1.化学农药。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

2.颜、染料。包括油漆、油墨、染料涂料和颜料。

3.化学试剂。它是科学研究和分析测试必备的物质条件,也是新型科技不可缺少的功能物料,该类物质的特点是品种多、纯度高、产量少。

4.助剂。包括表面活性剂、催化剂、添加剂和各种助剂。

5.胶粘剂。此类产品虽然产量不大,但功用不小,且无可替代,胶粘剂可分为类。

6.信息用化工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包括感光材料、磁性记录材料等接受电磁波的化学材品、功能膜和偏光材料等。

7.日用化学品及其他。

(四)按原料分类的化工

1.石油化工。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范围很广、品种很多,原有进过裂解(裂化)、重整和分离,提供基础的原料如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和萘等。从这些基础原料可以制得各种基本有机原料。

2.煤化工。煤化工是用化学的方法将煤转化为气体、液体或固体产品或半产品,而后进一步加工成一系列化工产品的工业。

二.化工企业的特殊性

对一个生产企业来说它的经营宗旨不外乎是取得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具体的讲是尽最大可能降低消耗、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和产品信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最终能实现高的经济效益和利润率,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供、产、销、研发各个环节优化结构,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标准、职责、纪律、措施和方法等等。这些是任何企业都必须具备的,化工企业也毫不例外,除此之外化工企业还有其特殊性。

(一)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

1.生产的连续性。一般化工生产是以连续为特点的,其连续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物流的连续性:一般机械加工也是流水作业,一个零件从一个工序到另一个工序,而零件本身并没有更多的变动参数在里面,化工物料则不然,它除了物料本身外还包含许多随时间变化的物理参数在其中,如:温度、压力、组分、浓度、纯度等,一个参数超标就会造成下一个工序出问题。

(2)工序间关联性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开停车:化工厂的开车与停车,各工序之间是有严格顺序和时间配合的,全厂的开停车需要几个小时或十几个小时甚至一两才能完成。开停车强调协调性,有一个环节不正常就会影响整个系统。B.工序质量:各工序各岗位的操作质量相当重要,要求物流的流量、压力、温度、质量、含量等等各项控制指标时时刻刻不能超标,因为一项控制点的波动或超标不仅影响本工序和岗位,更主要是它会造成下面一系列工序的故障,往往引起停车、产品不合格或者报废,甚至着火、爆炸等。C.系统的稳定:化工生产中系统的稳定相当重要,不仅是物料、物流,还包括水、电、气等。例如,在其他企业突然停1秒钟的电可能不会有多大问题,而在化工厂就会全厂停车,几小时开不起来,经济损失就是几十万。

2.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当然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安全生产都是很重要的,而化工企业来说应该加上“尤其”二字,其原因在于:

(1)物料特性。化工厂的物料多数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并且气体和液体居多,生产系统又有许多是高温、高压下进行,如果不注意,随时都有着火爆炸的可能。

(2)工艺特性。A.生产系统中有不少化学反应,有的反应很激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一旦有问题就非常危险。B.过程中物料的滞留量很大,多达几吨、几十吨,而且工序与工序,车间与车间之间是相互连通的,事故的连锁性很强,如果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3.环境保护和员工防护要求高,这是化工厂的物料性和工艺性决定的。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看出:

(1)多数物料是有毒有害物质,有些事剧毒物质,并且是易挥发的液体和气体。

(2)生产工艺流程长设备多,因此,物料的泄漏点和排放点也就相当多,稍有泄露就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3)污染造成的伤害严重,化工厂的泄漏事故时有发生,一旦有毒气体大量泄出,污染面积大,对周围人群、牲畜、农作物的伤害是严重的。

(二)化工企业的管理特点

1.管理难度大、要求高。由于化工企业物料、设备和生产工艺的特殊性,使企业管理难度大于一般企业,要求也相对高一些,下面就各项分类管理分别说明:

(1)设备管理。①化工生产的物料多数有腐蚀性,有些系统有是高温、高压,给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增加了难度。②化工设备多数是非标设备,设备和系统的泄漏点特别多,加大了设备维护、维修和管理的难度。③化工生产是连续生产,半年或者一年才能全系统停车,并且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往往影响一个系统。

(2)生产管理。①生产一旦出现故障经济损失严重。由于生产的连续性,要求必须稳定运行,一个小小的故障就会造成全系统停车,损失可能就是几十万。②管理效益含量高,如,有两个氯碱厂的生产规模和装置基本相同,一个厂年盈利是几千万元,而另一个厂却年亏损近千万元,究其原因完全是管理问题。

(3)质量管理。①产品质量不可修复性,化工产品如果不合格,往往不能再回炉加工,无可挽回只能报废。②要求质量管理的超前性,对化工来说,保证产品的质量不是一个或几个工序的事,而是从原料采购、运输、储存、各个岗位的精心操作、严格控制以及各个环节跟踪监测化验并及时反馈数据来保证的。

(4)工艺管理。①工艺控制的多元性。一个生产系统是由多个工序岗位组成,每个岗位又有几个或几十个控制指标,实现这些控制指标又有多个操作环节,整个生产系统的控制阀门加起来有几百甚至几千个,所以说,工艺控制的多元性是名副其实的。②工艺控制点的应变性。工艺控制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要随季节、温度、原料成分等的不同和型号的改变而进行控制点的应变调整,一个控制点的制定是否合理、调整是否及时玩玩对产品质量、产量、消耗、安全运行和经济效应影响很大。

(5)安全和环保管理。在前面化工企业生产特点中已经谈到化工厂的物料特点、生产的连续性、工序间的关联性和安全的重要性等,由此不难体会化工企业安全和环保管理的特殊性。

2.管理的关联性强。所谓关联性强是指采购、供应、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的管理好坏对生产的影响较大,各分项管理的配合协调与否对效益的影响较大,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物料吞吐量大,所用原料、辅料和各种材料、备件的品种较多,同时,生产需求的时间性很强。生产中经常出项新情况和突发事件,对一些材料和物料的需求时间相当急,甚至仓库没有就要由几千里之外用人连夜背回来,因此,各个管理环节与生产和生产管理的关联性较强。

第8篇

关键词:甲醇;工业用途;焦炉气

甲醇无色透明,易挥发,可燃,是略带醇香味的有毒液体,20℃时的比重是0.793,沸点是64.5-64.7℃。甲醇是一种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既可以用于制造甲醛、醋酸、甲胺、二甲醚等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又可以掺入汽油作燃料,因此甲醇在化学工业、轻工业、医药工业、运输工业、建筑工业、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生产甲醇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加压催化氢化法合成甲醇;也可以用天然气作为原料制甲醇;还可以用石脑油和重油制甲醇;也有用煤、焦炭制甲醇。

结合我国“煤多、油少、气少”的国情,因此,用煤制甲醇将是一种以煤为基础,解决能源问题的新路径。

1.1甲醇用于生产有机化工产品

1.1.1生产甲醛

目前,甲醛是甲醇的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下游产品,有40%的甲醇用于生产甲醛。甲醛则可以生产三羟甲基丙烷、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多聚甲醛、1,4-丁二醇、1,4-二羟基-2-丁烯、丁炔二醇、炔丙醇、季戊四醇、3-苯氧基苯甲醇、苄硫醇和氯甲基甲醚等化工产品,还是生产各种合成树脂不可少的原料。近年来我国甲醛消费增长速度很快,由2000 年的207万吨增至2006年的830 万吨,年均增长26%。预计2011 年全球甲醛需求量将达到3384 万吨,2016 年需求量将达到3680 万吨。而甲醛的需求量的增加,无疑将提高甲醇的需求量。

1.1.2生产醋酸

目前在工业生产上有四种生产醋酸的工艺方法,它们分别为:酒精法,乙烯法,低压甲醇法,UOP/Chiyoda。在我国,用UOP/Chiyoda法生产的装置还没有投产,醋酸的生产工艺路线主要是酒精法、乙烯法和甲醇法。用酒精法和乙烯法生产醋酸的成本跟醋酸的市场价格基本上相差不大,不能获得比较大的利润,而用UOP/Chiyoda法生产醋酸的成本比较低,但时目前我国的装置还没有投产,建设规模也很小。因此,由于成本低的原因,用甲醇法生产醋酸已经成为醋酸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另外,我国还拥有低压甲醇法工艺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建设相对来说规模比较大的生产装置,加上目前国际上石油和粮食的紧缺,低压甲醇法装置的优势明显。而乙烯法和酒精法醋酸装置由于规模小和成本高的问题,将会面临关停或转产的风险。

而用甲醇法进行生产的话,则具备一定的优势。甲醇羰基合成法属于较先进的技术,这种方法以煤为原料,而目前甲醇又处于产能大量过剩的状态,原料成本不会太高,而且收益率相对来说也比较高。

1.1.3 用于生产甲胺

目前甲胺生产的主要方法是甲醇胺化法[1],反应压力一般为0.5-5.0Mpa,反应温度一般为250-500℃。在催化剂作用下,甲醇和氨气在绝热式固定床活塞流动反应器中经高温催化脱水反应生成。甲胺类化合物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农药、炸药、染料、溶剂表面活性剂、橡胶助剂等,甲胺最主要是用于农药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27种有机磷家药和胺基甲酸甲酯类农药都用到甲胺[2]。

1.1.4 用于生产二甲醚

以甲醇为原料生产二甲醚(DME)目前主要有两条途径:甲醇液相法和甲醇气相法。前者是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该方法对设备腐蚀严重,操作条件恶劣,因此逐渐被淘汰;后者则是将甲醇蒸汽通过固体酸催化剂床层,发生非均相反应脱水而得到二甲醚,该工艺由于生产技术成熟,流程相对简单,操作控制容易,无腐蚀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3]。

二甲醚既可作为液化石油气的代用品,又可作为民用燃料和气焊的切割剂,还可作为燃料替代柴油,具有清洁、动力性能好、污染少、十六烷值高、易贮存等燃料性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燃料”。在日用化工、农药、染料、制药、涂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4]。

1.2 甲醇燃料电池的发展

甲醇为燃料,以甲醇和氧的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自发地转变成电能的发电技术,称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简称DMFC。这种发电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甲醇不经过预处理可直接应用于阳极反应产生电流,同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原理如下:

碱性条件下:

总反应式:2CH4O + 3O2 = 2CO2 + 4H2O

正极:3O2 + 12e- + 6H2O 12OH-

负极:2CH4O - 12e- + 12OH- 2CO2 + 10H2O

酸性条件下:

总反应式:2CH4O + 3O2 = 2CO2 + 4H2O

正极:3O2 + 12e- + 12H+ 6H2O

负极:2CH4O - 12e- + 2H2O 12H+ + 2CO2

甲醇燃料电池(DMFC)可用于笔记本电脑,汽车等。该燃料电池是以甲醇为燃料,氧气的氧化剂,电解质可以是质子交换膜(可传导氢离子),也可以是固体氧化物(可传导氧离子),甲醇和氧气分别在多孔金属电极上发生反应,从而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这种甲醇燃料电池体积小巧,燃料使用便利,洁净无污染,发展前景非常好。

1.3 甲醇汽油的发展

第9篇

应用:

二甲苯是C8芳烃的主要成分,可作为高辛烷值汽油组分及溶剂,也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

二甲苯属于芳香烃类,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甲苯或二甲苯,会出现中枢神经麻醉的症状,轻者头晕、恶心、胸闷、乏力,严重的会出现昏迷甚至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主要来自于合成纤维、塑料、燃料、橡胶等,隐藏在油漆、各种涂料的添加剂以及各种胶粘剂、防水材料中,还可来自燃料和烟叶的燃烧;

二甲苯根据两个甲基在六碳环上的不同位置,可分为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三种,是一种不饱和烃类有机化合物。

(来源:文章屋网 )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服务与支付
发表咨询 润稿咨询 文秘咨询 购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