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0:52: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经济态势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字:宏观经济;离婚率;影响;非参数统计方法
一、引言
近几年来,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社会大变革以及经济全球化下的经济大发展,使得以婚姻为纽带联接起来的家庭关系承受越来越大的冲击。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不可避免的社会贫富分化和社会分层所带来的生活压力严重制约了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的建立;而另一方面,现代人对婚姻生活品质期望提高,许多人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又重新着眼于较高的精神追求,开始不满现实的"凑合婚姻"而提出离婚。离婚率逐年上升,给婚姻家庭生活蒙上一层阴影。
二、离婚问题研究现状
在国内,由于数据的缺失以及影响离婚率的因素不好量化,目前关于离婚率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文字叙述阶段,很少进行实证分析。进行实证分析的学者中大多数只就GDP对离婚率的影响进行一元回归,说明了经济的发展对离婚率有负面影响,方法比较单一;而另一些学者虽然尽量细分了经济的各个方面,但由于中国数据缺乏的问题只能采取截面数据进行研究,因此不能反映离婚状况的逐年趋势与经济发展趋势的关联性。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收集及处理
通过《中国统计年鉴》查询2001-2008年各省的离婚对数、期末人口数,并计算年平均人口数=(期初人口数+期末人口数)÷2;粗离婚率 =当年离婚对数÷年平均人口数;平均离婚率 为2001-2008年各省的离婚率的算术平均数。
(二)分析
从横截面来看,将我国31个省按经济区域划分[1], 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其中经济发展程度由高到低为:东部>中部>西部。按照随机原则,在东部抽取8个省,分别为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中部抽取7个省,分别为:山西、吉林、安徽、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西部抽取8个省,分别为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广西。通过非参数统计分析[2]的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省级之间离婚水平的是否存在差别进行检验,原假设为东部、中部、西部的离婚率无差异,备择假设为东部、中部、西部的离婚率存在差异,采用的数据为2001-2008年各省平均粗离婚率,以此消除偶然误差。
通过minitab软件,得出Kruskal-Wallis 检验结果,已对结调正的H值为4.65,P值为0.098。在10%的显著水平下,P中部>西部,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
从时间序列来看,用非参数统计的Page检验方法来检验,在2002至2008期间,随着经济不断飙升,全国各省平均离婚率的的发展趋势是否也呈上升趋势。原假设为离婚率呈不变的趋势,备择假设为离婚率呈上涨趋势。算出数据集的秩 ,得出Person相关系数为0.8,Page检验的P值远远趋近于0,小于0.05,可见拒绝原假设,认为各省平均离婚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上涨。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与离婚率正相关,也就是说宏观经济对离婚率有负面影响。随着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转型,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城市化进程、经济的发达、居民消费水平,使社会和家庭聚合力大为弱化,因此离婚率与经济发展趋势相一致并不奇怪。而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更大的一个变化是女性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升,许多职业女性的工资高过了其丈夫,可能也会令双方关系紧张,加之工作时间的增加相对缩短了夫妻双方沟通的时间,这也可能使婚姻触礁。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婚姻质量、感情需求和爱情期望也有所上升,以前觉得能凑合的,现在就不能容忍了,也是导致离婚率上升较快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周红.中学地理教学[M].2003
2007年上证指数在连续突破3000点、4000点两个关口后,5月29日上证指数报收于4334.92点,创历史新高。10月16日上证指数收于6092.06点,为历史最高点,年末上证指数收于5261.56点,较年初上涨2545.84点,涨幅为93.74%。2007年债券一级市场发行次数和发行规模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共发行债券636次,发行总量达7.9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37次,2.27万亿元,两项增幅分别为27%和40%。央票、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仍然是一级市场的主要品种,三者发行量占市场总发行量的90%以上。2007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728426794手,同比增长62.06%;累计成交额为409722.43亿元,同比增长95.06%。
一、2007年证券市场运行状况及特点
(一)股票市场
1.股市总体走势。2007年上证指数在连续突破3000点、4000点两个关口后,5月29日上证指数报收于4334.92点,创历史新高。5月30日上调印花税税率至3‰,受此影响,沪深股市放量下跌,上证指数当日收于4053.09点,下跌6.50%。此后近两个月,股票市场呈现宽幅震荡调整走势。去年8月初,股票市场开始新一轮的上扬,股指快速上行,10月16日上证指数收于6092.06 点,为历史最高点,此后,上证指数冲高回落,大幅回调至5000点附近后再次宽幅震荡调整。年末上证指数收于5261.56点,较年初上涨2545.84点,涨幅为93.74%。
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进一步提升。2007年,沪深两市规模迅速扩张。中国石油、中国人寿、中国铝业、建设银行、中国远洋、中海油、中国神华等一批大型优质企业先后登陆A股市场;整体上市、并购重组成为市场热点;深市中小企业板取得跨越式发展,宁波银行等100家上市公司登陆中小板。2007年,A股新股发行117家,A股新发筹资4552亿元。
2.股票发行情况。2007年12月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包括A、B股)数量为1550家,较上月增加18家;总股本为22416.85亿股,同比增长50.47%;市价总值为327140.89亿元,较上月增加37256.36亿元。其中,流通市值为93064.35亿元,较上月增加14541.72亿元。12月份投资者开户数13887.02万户,较上月增加299.43万户。2007年全年,企业在境内外股票市场上通过发行、增发和配股累计筹资8431.86亿元,同比增长50.72%,其中A股首发筹资4595.79亿元,H股首发筹资61.36亿美元。
3.交易情况分析。2007年,股票市场成交量放量增加。全年沪、深股市累计成交460556.2亿元,为上年总成交量的5倍。日均成交1903.12亿元,同比增长406.97%。其中,12月份,股票成交额为29069.92亿元,同比增长89.63%。
2007年,上海证交所股票交易累计成交金额为305434.29亿元,同比增加428.28%。日均成交金额1262.13 亿元,同比增加426.11%;累计股票成交数量为24325.38亿股,同比上升136.54%;日均成交100.52亿股,同比增加135.58%。
2007年,深圳证交所股票交易累计成交金额为155121.93亿元,同比增加375.07%。日均成交金额641亿元,同比增加373.14%;累计股票成交数量为12078.38亿股,同比上升106.07%;日均成交49.91亿股,同比增加105.22%。
(二)债券市场
1.债券发行情况。2007年与2006年相比,各主要券种发行人都增加了在债券市场上的筹资额度, 债券一级市场发行次数和发行规模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共发行债券636次,发行总量达7.9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37次,2.27万亿元,两项增幅分别为27%和40%。央票、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仍然是一级市场的主要品种,三者发行量占到市场总发行量的90%以上,分别为4.07万亿元、2.18万亿元和1.09万亿元,(三者占比分别为:52%、27%和14%);信用类债券本年发行量虽然仍然占比较小,但较上年却有较大突破,企业债和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继续保持小步快跑态势,本年企业债发行量1719.86亿元,较上年增长73%,短期融资券发行量3349.10亿元,较上年增长14.71%。
2.债券存量。截至2007年末,在中央结算公司托管的债券共有997只,比上年增加223只。人民币债券存量达12.33万亿元,比上年的9.25万亿元增加3.08万亿元,全年托管量增幅33%。其中,银行间市场可流通量11.14万亿元,占债券存量的90.35%;交易所市场可流通量0.33万亿元,占债券存量的2.68%;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可流通量0.04万亿元,占债券存量的0.32%;不可在上述市场流通量0.83万亿元,占6.73%。从现有的债券结构看,国债、央票和政策性银行债三足鼎立,托管余额分别为4.65亿元、3.66万亿元和2.87万亿元,分别各占市场37%、30%和23%;信用类债券余额则已突破万亿元,占到剩余的10%,包括由企业债(4422.10亿元,3.6%)、短期融资券(3203.1亿元,2.6%)和商业银行债(3127.7亿元,2.5%)。
从机构投资人持有结构看,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和基金作为主力机构,分别持有债券市场67.6%(8.33万亿)、7.6%(0.93万亿)和4.2%(0.52万亿)的存量。
从各期限品种存量结构看,1年期以下的短期品种存量增长幅度最大,本年末托管量达3.25万亿元,占全市场托管余额的26.3%,较上年的1.81万亿元增加了80%;1~3年期品种托管量和市场占比均有显著增加,分别为3.18万亿元和25.81%;3~5年期品种托管量则大幅下降,年末托管量1.26万亿元,较上年的3.69万亿元缩减了2倍多,托管占比也由原来的39%下降到10%。5年期以上品种托管量也比上年有所增长,存量规模达4.6万亿元,占比为37.7%,其中5~10年期品种比重增长较快,年末达2.53万亿元,占比增长20.5%。
3.债券交易结算情况。2007年,中国债券市场交易结算量再创新高,全年共结算103.86万笔,结算量高达64.88万亿元,同比增长率达到61.43%。其中,银行间市场交易结算量放量增长,交易所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交易结算量有所下降。三个市场交易结算量分别为631273.09亿元、17462.25亿元和35.67亿元,占市场交易结算总量的97.31%、2.68和0.01%。
一是银行间债券市场。2007年,银行间市场全年交易呈快速增长势头,共交易结算18.86万笔,交易结算量超过63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和57.5%。本年共248个交易日,日均结算761笔、25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3笔,998亿元,也大大超过本年交易所A股日均交易量1912亿元的规模,银行间市场继续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交易品种中,质押式回购大幅放量是拉动债券市场交易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现券交易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买断式回购、远期交易和借贷交易作为新兴的衍生品业务,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投资人参与热情也比往年更加高涨,交易结算量呈倍数增长。
二是柜台市场。本年度,商业银行柜台债券市场规模和交易品种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07年柜台市场投资者数量已经达到533万个,较上年增长1.8倍。同时,承办商业银行记账式国债柜台业务的机构也由原来的四家增加为8家,新增的机构有民生银行、南京银行、招商银行和北京银行。
2007年与上年情况基本相似,受到股票市场过热影响,柜台市场交易相对比较清淡,全年交易仅发生35.67亿元,投资人主要以卖出为主,卖出规模的32.68亿元远远高于买入规模的2.99亿元。
从承办银行的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量来看,投资人通过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办理的国债交易量最多,分别为15.31亿元和9.05亿元,通过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办理的国债交易量也较大,分别为7.29亿元和4.01亿元。分券种来看,一些老债交易比较活跃,而新债买卖则比较稀少,040004、040007和060001为最为活跃的品种,当年交易量为5.58亿元、5.14亿元和3.64亿元。
三是交易所市场。2007年,交易所债券市场走势与银行间市场走势基本一致,全年指数振荡走低,年初开盘于114.31点,年底收于112.14点,下跌2.17点,跌幅大于银行间市场,达1.94%。交易所债券交易量合计为17462.25亿元,较上年的18279.33亿元有所下降。其中上交所全年国债现券交易量1164.27亿元,国债回购量16292.9亿元;深交所国债现券交易量仅有5.08亿元。
4.2008年债券市场展望。2008年,债券市场依然要在多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继续博弈。从全年来看,空头因素主要有:一是通胀压力不容忽视,特别是春节前后由于消费需求旺盛,有可能拉动食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再加上翘尾因素,CPI上半年上行压力较大。外部冲击如国际粮价上调压力增大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企等因素也对内输入了通胀,加大成本上涨动力,这种情况在2008年可能演变为成本推动性通货膨胀。其次,2008年宏观部门明确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基准利率仍有上升空间。第三,地方政府换届,投资增速过快的趋势要想得到控制,难度较大。多头因素主要有:第一,货币信贷增速背离程度有望趋势性扩大,商业银行债券配置需求将大幅增加,资金面推动将形成债券市场的趋势性上涨。其次,股票市场收益率降低将减弱“羊群效应”,股市资金有望回流银行间市场。另外,通过收益率曲线的点差也可以预测未来通货膨胀的变化,美国国债收益率的点差和通货膨胀率就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性很高,即CPI越大,长短期利差越小,且在CPI到达峰值时,长短期利差将会扩大,而在CPI到达谷底时,长短期利差面则临缩小的趋势。那么,在我国目前CPI创历史峰值,收益率点差亦同时有探底迹象的情形下,有专家认为未来通货膨胀走势已走到了一个新的拐点,2008年全年CPI指数会有所回落,且整体走势表现为前高后低。2008年,债券市场整体回暖,而且下半年表现要好于上半年。中长端收益率在资金推动下有望下行,短端收益率受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有抬升压力,收益率曲线有望平坦化下行。
(三)期货市场
2007年1~12月份,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728426794手,同比增长62.06%;累计成交额为409722.43亿元,同比增长95.06%。
1.分交易所情况。2007年1~12月,上海期交所累计成交量171,127,666手,同比增长47.25%; 累计成交额231304.66亿元,同比增长83.43%。大商所累计成交量371,227,674手,同比增长54.23%;累计成交额119,245.39亿元,同比增长128.64%。郑商所累计成交量186,071,454手,同比增长101.02%;累计成交额59,172.38亿元,同比增长86.12%。
2.分品种情况。分品种看,2007年1~12月,上海期交所期铝合约的交易量为9647104手,同比下降65.38%;期锌合约的交易量为20430898手;天然橡胶期货合约的交易量为84383454手,同比增长61.98%;燃料油期货合约交易量为24010188手,同比下降5.72%。
2007年1~12月,郑商所棉花期货合约的交易量为5886502手,同比增长41.91%;菜籽油期货合约的交易量为1319052手;白糖期货合约的交易量为12148958手,同比增长284.73%,环比下降18.79%;PTA期货合约的交易量为90936110手,同比增长54.96%;强筋小麦期货合约的交易量为77956702手,同比增长165.70%;普通小麦期货合约的交易量为51438手,同比下降8.32%。
2007年1~12月,大商所黄大豆一号期货合约的交易量为94865442手,同比增长433.13%;黄大豆二号期货合约的交易量为40062手,同比下降98.96%;玉米期货合约的成交量为118873484手,同比下降12.13%;豆粕期货合约的成交量为129438932手,同比增长105.14%;棕榈油期货合约的交易量为678350手;豆油期货合约的成交量为26567732手,同比增长28.56%。
二、2007年四季度行业政策热点
(一)中国证监会颁布《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
酝酿多年的基金管理公司专户理财业务终于尘埃落定。中国证监会2007年11月29日颁布了《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
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标志着基金管理公司为特定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试点工作即将展开。
根据试点办法,基金公司可以从专户理财业务中收取不低于同类证券投资基金费率60%的固定管理费率以及不高于委托投资期间净收益20%的业绩报酬。专户理财委托财产的投资范围包括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金融衍生品等。
按照试点办法要求,申请专户理财业务的基金管理公司净资产及资产管理规模,应符合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也就是说,净资产不低于2亿元,在最近一个季度末资产管理规模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汇资产。基金管理公司自2008年1月1日起就可申请这项业务。
试点办法还要求,申请此业务的基金管理公司应有健全的公平交易管理制度,有效的投资监控制度和报告制度,并已就防范利益输送、违规承诺收益或者承担损失、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制定了有效的业务规则和措施。试点办法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公平地对待所管理的不同资产,建立有效的异常交易日常监控制度,对不同投资组合之间发生的同向交易和反向交易进行监控,并定期向证监会报告。证监会要求,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与公司的其他资产管理业务之间,应当建立严格的“防火墙”制度,严格禁止各种形式的利益输送行为。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保护好各方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监管层目前正在根据基金管理公司业务发展的特点,抓紧制定公平交易制度指引,力争在投资管理、交易分配等各个环节,公平对待各类投资者。
(二)证监会、银监会联合下发《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商业银行第三方存管技术指引》
中国证监会和中国银监会2007年12月联合并施行《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商业银行第三方存管技术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旨在推动第三方存管技术系统建设、管理、运行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此次的《指引》在技术管理体系、系统建设、据交换、运营保障、应急恢复与事故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在技术管理体系中,明确了各参与方的总部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三方存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第三方存管系统的管理。同时,还要求指定专门的技术联络员,具体负责与监管机构、技术协调小组、相关参与方之间的对口联络。另外还规定,各参与方应积极参与探索建立证券业和银行业之间的第三方存管技术沟通协调机制。等到时机成熟,可成立由证券业和银行业共同组成的技术协调小组,负责对第三方存管系统的重大问题及安全情况进行沟通、协调和通报,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及制度。
在第三方存管系统的建设上,《指引》对各参与方总体主要提出了以下明确要求:系统日处理能力应达到最近一年内银证转账最大日处理量的5倍以上;应建立灾难备份系统、主用系统;灾难备份系统的设计恢复时间目标应少于60分钟,恢复点目标应少于10分钟,系统运行性能降低预期应少于50%,主用系统和灾难备份系统的通信线路应保持畅通。有条件时,建议采用主用系统和灾难备份系统处理能力相同、轮换交替使用的双系统模式;相关的应用系统应实现系统的热备份,支持自动切换。在进行数据交换时,安全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指引》指出,数据交换机制应支持报文校验、动态密钥交换、数字签名等安全措施。在交换的数据中,客户资金密码、银行结算账户密码等重要信息应加密,不得以明文方式交换。同时,为确保客户资金的安全,对转账交易类业务,第三方存管系统应具备“不可否认性”。为了有力保障运营的顺利,《指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三方存管系统全年实际可用性应达到99.9%,单次故障停机时间不超过60分钟。
《指引》要求各相关参与方之间应建立直接的沟通协调机制,协作完成第三方存管系统的联调、上线等工作,共同确保第三方存管系统的安全运行。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前做好应急处理,各参与方应对第三方存管系统的软件升级、变更等操作建立规范的流程,确保变更的请求发起、开发测试、实施等工作规范开展。并在冗余备份及处置技术事故时规定当出现故障时,应能在30分钟内完成备用设备的切换。并在30 分钟内向相关参与方紧急通报,以便共同配合解决问题,并在2个工作日内向相关参与方提供有效的事故说明及处理文档,各参与方应共同做好技术事故发生后的投资者解释与安抚工作。
按证监会规定的时间表,所有券商必须在2008年8月31日前实现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在银行的第三方存管业务,12月底前全面完成上线工作。此《指引》在第三方存管业务全面上线之前推出,也为第三方存管在技术的实现上提供了相应标准,从而有据可依,为此业务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三)《证券投资者保护条例》草案拟定,已进入相关审核阶段
经过约两年的反复研讨、修改,《证券投资者保护条例》草案日前拟定,已进入相关审核阶段。业内人士透露,通过行政、司法手段加大对中小证券投资者的保护力度,是草案主要内容之一。此外,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最终将走向市场化,管理方式将转变到动态的以绩效为导向上来。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成立两年来,在风险券商处置、债权人赔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集中的券商综合治理结束后,该公司如何经营管理、运作发展等问题也提上了日程,其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也较为复杂,有待通过理论研究和进一步实践来解决。
《证券投资者保护条例》是证券市场“两法四规”的组成部分。“两法四规”包括《证券法》、《公司法》,以及《上市公司监管条例》、《证券公司监管条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和《证券投资者保护条例》四部行政法规。其他三部行政法规被国务院列为力争年内完成的重点立法项目,但目前均未出台。业内人士预计,《证券投资者保护条例》的出台也尚待时日。
(四)中美鉴署加强衍生品市场监管合作协议
2008年2月12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告称,中国证监会和CFTC已于当日达成相关协议,双方将举行正式会议来提升中美两国在衍生品市场跨境监管等方面合作的力度。已于2002年1月与CFTC签署“期货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中国证监会,并未在其官方网站上披露相关信息。而业内相信中美在衍生品市场跨境监管合作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机已经来临。
根据证监会网站日前公布的“中国证监会与境外监管机构签署的备忘录一览表”,早在1994年4月,中国证监会已与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签署过“关于合作、磋商及技术协助的谅解备忘录”。在美国,有关大宗商品的衍生交易由CFTC监管,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由CFTC与SEC共同负责。在衍生品市场国际化色彩浓厚及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的今天,中美这两个大国在衍生品市场监管方面加强合作已日显重要,这不仅表现在崛起的中国向成熟市场学习先进监管经验上。
(五)证券期货业首个推荐性国家标准出台
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证券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消息,我国证券期货行业首个推荐性国家标准《证券及相关金融工具国际证券识别编码体系》,已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并于2月正式。证监会发出的通知要求,加强国际证券识别编码(ISIN编码)在证券期货行业的推广应用,以促进证券期货信息交换的标准化、国际化。ISIN编码是全球通用的、用于识别各个国家或地区证券的唯一代码,主要用于证券的跨境交易和结算。该编码由12位数字或字母组成,主要包括三部分:前缀是由2位字母组成的国家或地区编码(中国为CN),此后的基本号码为9位字母或数字,由各个国家和地区自行编制,最后1位是校验码。根据上述编码规则,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证券分技术委员会为我国证券自主分配了相应的ISIN 编码,并已在全球正式启用。
(六)商业银行参与期指结算门槛或将降低
商业银行参与股指期货结算门槛或将降低。最新一稿的《商业银行从事期货保证金存管业务和期货结算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中显示,商业银行参与股指期货,取得特别结算会员资格至少需要缴纳6000万元人民币的结算备付金;随着结算业务规模增加,结算备付金需按照客户权益的6%增加。
据相关人士介绍,经过去年下半年的讨论,业内争论较大的商业银行从事期货结算业务结算备付金问题基本已经确定。根据最新《办法》显示,取得特别结算会员资格的商业银行,应当以自有资金,向期货交易所在交易保证金存管银行开设的结算备付金专用账户缴纳结算备付金,缴纳的标准按照以下两标准中的最高值:人民币6000万元,特别结算会员商业银行结算的非结算会员权益或者非结算会员客户权益之和的6%。
此前,有消息称在这新一稿中还添加了有关银行有权要求期货公司提高保证金的规定。如果商业银行认为期货公司风险较大,商业银行有权要求期货公司提高保证金,但判断期货操作风险的标准暂时没有明确。一位银行的期货风控业务员称,目前在股指期货压力测试中,银行基本都是通过期货公司的业绩排名、在商品期货中是否有过违规行为以及该期货公司的财务指标,确定不同期货公司的保证金标准。
(七)黄金期货上市交易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质量和效益同步上升。
据资料显示,2004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815.0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332.68亿元,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48.8%;实现利润376.52亿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8.6亿元,财政支出877.9亿元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全省进出口总值66.1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8.17亿元。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4.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3.15元。
2、 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结构呈现优化趋势。2004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99亿元。从投资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投资34.02亿元;工业投资1085.65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310.45亿元。三次产业的结构和增加值亦趋于优化。
3、 化改革力度增强,对外开放成效显著。2004年河南的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国有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实现了产权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2004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7%。
4、 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稳定增长。全省不但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也切实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004年全省共筹措63.8亿元用于农村道路、饮水工程建设和救灾、发放助学贷款等,为群众生活排忧解难。
5、 科技教育发展迅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省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开发和创新能力进―步提高。2004年全省用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财政支出2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7%。27个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顺利进行,新组建1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二、河南省经济的良好走势
近年来,河南省国民经济呈现出不断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总量、财政收入、金融机构存款等主要经济指标,2003、2004两年的增长量相当于过去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中原崛起迈出坚实步伐。河南省综合经济实力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1、理论基础
(1)、清晰的战略目标。在中原崛起的总体目标体系中,经济目标居于核心地位。中原崛起就是用2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基本实现工业化,推进河南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在中原崛起战略的引领下实现上述三大目标,是河南人民的伟大历史创举。
(2)、正确的发展途径。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选择科学的途径。河南从农业大省的实际出发,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实现中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追求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处理好调控与发展的关系、强力推进改革开放、统筹协调各项工作,不但是河南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方针。
(3)、战略举措行之有效。为了实现中原崛起,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六大战略举:坚持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力实施开放带动,不断扩大东引西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科教兴豫,实施人才强省;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一致。在实践中已证明这六大战略举措都是行之有效的。
2、实践基础
(1)、充足的自然要素。河南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以煤、铝、钼、金、石油、天然气、天然碱、萤石、耐火粘土等储量较大,尤其是煤、铝、钼、石油在全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极为有利的天然基础。
(2)、有利的政策因素。“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又使中原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中西部地区之间历来在不少领域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诸如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输送、通信联接等内容的延伸与跨越,都会给中原带来莫大的受益
关键词 财务管理 高校经济行为 介入态势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在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的原因
(一)现实依据。
1、财务管理的介入是高校经济行为所存在的窘境管理必须要求的。财务具备着结付审查、过程监督、项目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等管理手段和工具,拥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较为灵活的管理方法,在高校经济行为中积极的介入财务管理是较为必要的。
2、财务管理的介入是高校经济行为所存在风险时迫切要求的。因为高校行政的管理体系中一般所使用的管理模式,都是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放在首位,在参与的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薄弱的风险意识促使经济行为存在的风险较多,例如:公益性失衡等,必须要对不同的经济损失正确面对。财务管理中的调控手段较为独特,在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可以将庞大的作用发挥出来。
(二)理论角度。
1、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的重要推力,是高校法人的资格确立。在高校财务管理方面会存在有限的作用,以及简单的功能。在深入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高校逐渐兴起了新型的办学模式以及办学自。具备独立行使的法人资格和法人财产权。能够按照实际的需要对学校的资金自主使用,对资金的筹集可以使用多种的方法和渠道。
2、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的潜在原因,是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特殊性。在当下投入高校教育资源,具体是将政府中的公共财政资金放在首位。国有资产自身所存在的特性主要包含了外部监督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并且,政府投入在有限的状态下,高校所具备的公益非盈利,让珍贵的教育资源有所凸显,同时稀缺性也较为突出。
怎样才能够将风险降低,将使用资源的效益提升,是将高校财务管理做好的必要措施。可是,高校在经济活动介入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较大的盲目性,还会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对教育资源的安全性有所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高校经济行为中使得财务管理积极的介入。
3、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的根本原因,是财务管理理念的变革。在完善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逐渐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高校中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都产生了更改,进而有了更高的要求。管理重点方面,要对有关技术层面严格转变成为宏观的调控。管理职能方面,要关注点的深入以及面的拓展,并且要将两者相互融合。
二、在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培训和储备要严格关注。
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最为主体的要素就是管理人员,在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所展现出的成效在一定意义上是由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所制约。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状态下,高校中的诸多环境也跟随其不断更改,在经济行为中会逐渐的产生复杂多样的层面,对于经济管理人员而言,需要对综合素质要求逐渐提升。
就财务部门中的管理人员现状来分析,一定要将财务管理人员的结构有所优化,一方面要将基础性的服务人员保障其充盈度,另一方面要对财务部门中的经济管理人员相对的比重加大,对经济管理的主要岗位合理配置,职责匹配方面要大胆的开展,这样的方式能够让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的人力动能不断增强。
同时,要对培训人员加强重视程度,将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有所提升。在人员培训方面,需要重视长期性、实用性、多样性以及针对性。此外,还需要在创新性的财务管理人员储备中加大力度,对人力资源的潜能要发掘和培养,要将财务职能的转变合理促进。
(二)高校经济行为管理中,财务理念基础地位的确立。
所谓财务理念指的是财务运作的信念、观点以及看法,是因为专业的管理者在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将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质的权衡,得出的结果就是共有的信念系统,在高校所进行的财务管理活动是较为根本性的准则,具备着强硬的惯性作用力和稳定性。
能够在高校发展形势以及经济行为特点中相对适应,同时在财务管理方面需要对传统惯性的思维束缚有所挣脱,对管理理念要时刻转变,将探索积极开展,对财务管理中所体现出的基础地位要逐步的确立。
(三)财务监控体系中的运行和构件要促进。
所谓监督控制制度就是对高校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合理调整,让其可以根据预期的目标和规划开展流程,以这样的方式对学校的计划任务完成力度有所保证,将风险有效的减少和防范,对高校经济行为中的有效性要有所增强,对教育资源的流失和浪费要有所避免。
想要将财务监控能力有效提升,就要将监控体系合理构建,其中需要做到将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并将较多层次的内控防范体系建立健全。同时要监控事中业务操作,还要对程序制约严格关注,对工作流程严谨对待,有效的控制主要业务,一定要通过记录、执行以及授权等程序进行控制。
(四)对财务管理所介入的支撑要建立健全。
在高校管理体系中,财务管理是较为核心的成分,拥有较强的时效性、政策性和综合性,所以在进行制度管理方面是处在较为基础性的地位中。对高校财务活动的规范,是财务管理制度有所完善的,能够让财务安全得到确保,让财务工作可以合理的支撑高校的根本保障以及经济改革。对财务管理的作用发挥,就是要将制度建设作为根本。
在财务管理的本质要求中,主要是对程序用制度规范,对行为用程序约束。对于制度约束中的覆盖面需要进行系统的拓宽,对制度约束的针对性要有所增强,对有关制度的建设方面要加快,将财务管理中所介入的支撑和数据要建立健全。
(五)促进运行机制以及财务管理体制的调整与适应。
按照高校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财务管理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随之进行变革和调整,才可以对新形势有所适应,将新型的作用有所发挥。
在高校经济行为的管理体制中具体包含:监控体系构建、具体岗位分工、部门权责划分以及管理部门设置等,同时还会设计出流畅、缜密、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也会把每一个环节合理的进行衔接,让不同的部门都能够互相的配合,积极的沟通,构成一个立体化、多层次的财务管理外延机构和管理内涵的主干。
三、在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的具体效果
(一)经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高校经济管理整体框架不断平稳。
在高校内部的控制制度中,财务管理是较为核心的成分,在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会合理的延伸高校的内部控制,继而对高校内部的控制机制合理的完善和健全,支撑着高校经济管理中的宏观框架,从而将高校经济管理水平逐渐提升。
(二)对财务管理理念中的机制完善和创新有所促进。
在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一方面可以将高校的对外经济活动有效开展,另一方面还能够将良性发展相继实现。从而创新了高校财务管理的职能和理念,建立健全了财务制度,合理的对体制进行设置,在财务手段的运用方面也会在开展经济管理中较为熟练,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进入了新型的发展过程。
(三)高校经济行为的风险系数有所降低。
市场经济作用在高校,难免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潜在风险,容易陷入经济纠纷中。财务管理会利用高校经济行为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对高校经济行为中的执行力和有效性提升和增强,对风险隐患合理减少,对高校所产生的风险系数在极大程度上降低。
(四)高校经济行为活力受到了激发和促进。
高校在一定意义上是属于独立行使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中有所参与的时候,所显示的行为能力是不够成熟的,一般会产生内外的困境,对高校经济行为中的活力有所挫伤。在高校经济管理中,财务管理是较为合理的调控手段以及基础内容,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将高校经济行为的有效性和规范化程度提升,对风险能够合理降低和防范,继而有效的激发和促进高校经济行为的活力。
四、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的具体体现
(一)现实体现。
1、事前的预算决策。调研是在预算时较为注重的,对预算的合理性、规范性以及科学性有所增强。在执行预算方面,会严格关注对权威性以及严肃性的维护,若产生较为特殊的状况需要系统的进行预算调整,就一定要根据学校的法定程序进行详细的办理。
2、事中的控制监督。在经济合同管理方面,签署经济合同之前的准备阶段,在学校的发展目标以及经济政策的要求中,财务部门能否对学校的利益有所维护,在经费的来源方面能否得到保证等,财务部门会进行控制和干预。力争在监督过程中,把外部风险以及财务风险降低到最小的范围内。
3、事后的分析比评。在高校的经济行为中,具备着多样化以及不可逆行的发展模式,让事后的财务分析被财务部门极度重视,对财务监督有所加强。对财务的分析搞好,能够将财务管理水平提升。高校的专业财务人员会将财务报告作为重要的凭证,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让领导可以对决策有所完善。能够让高校的经济行为规范能够合理的开展。
(二)制度体现。
1、财务管理会按照学校的发展状况以及经济管理要求,与不用的职能部门有效联合,对高校经济行为有所制定。不论在办法的配置上还是制定上,都会体现出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2、财务管理中的制度和法规中的很多内容,都会规范高校的经济行为。例如:在修缮、采购等经济事项中的可行性、合规性以及合理性的要求,可以通过项目管理制度加强。此外,资金结算以及会计核算制度,会加强检查手续完备性。财务管理能够将高校周边开发等一系列经济的行为规范有效加强。
四、总结
根据以上论述,在经济管理中财务管理是较为核心的手段,积极介入高校经济行为时,会显示出一定的不可逆行以及必然性。在进行高校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已经逐渐的显示出管理监控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将积极的效能有所发挥,同时一定会随着自身的全面投入、适应以及变革,将财务工作管理可以实现熟练的理念,要力求将高效经济行为中财务管理的介入态势顺利开展。
(作者:鄂东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高级会计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财务管理方向)
参考文献:
[1]赵元丽,程秋梅.财务管理对高校经济行为的介入态势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2]韩凌云.财务管理对高校经济行为的介入态势分析[J].现代商业,2013(02).
[3]董文晶.财务管理对高校经济行为的介入态势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10).
[4]邱永芳.基于价值管理的高校财务战略管理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10(02).
内容摘要:本文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对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这可以提升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力度,同时还可以有效完善企业的运营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循环经济 企业竞争 竞争优势
循环经济是一种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人们顺应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进行经济活动。与传统的经济发展相比较,传统经济具有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特点。而循环经济需要遵循低消耗、高产出、低污染的原则,坚持以环保、绿色为前提来发展经济。
价值链与企业优势
(一)价值链
价值链就是产品从生产到使用的过程中,企业对其进行从策划到销售的一系列活动的集合。企业将消费者购买企业产品作为最终价值,当最终价值比企业价值链大时,企业利润便随之产生。对价值链的每个步骤进行分析判断,能不断优化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而不断在关键环节中实施创新,以节约成本,使其成为企业的优势。同时对价值链进行分析有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具体表现为:可以不断地了解企业资源处于怎样的环境状态;可以提升企业内部系统的工作效率;可以客观为企业的发展战略环节做出正确判断。
(二)循环经济中的价值链
在经济、生活快速发展的现在,随着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还会带来资源的大规模浪费,环境的日益破坏,生产能源的日益枯竭等严重问题。这些不能避免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因此,我国采用了循环经济的方法,并且事实证明循环经济是我国必须选择的发展道路。原有的价值链理论需要通过新的改变来适应循环经济的要求。循环经济作为新型经济形势,与传统经济相比,其本质上都是产生价值的流通经济,但循环经济更加符合当前社会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无论是如何建设循环经济,都会有相应的价值进行投入,这些投入包括产品所需的原材料,一定的资金作为运作保障,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以及按照生态规律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善企业的价值链。但是在价值链的投入环节中,还需要注意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对环境产生的破坏,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同时在生产环节上,生产技术作为企业人力劳动和物质化劳动的结合,在整个过程中对资源进行了综合开发,并加强了企业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三)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生产过程后,生产好的产品最终会通过企业的物流手段、经营手段以达到产品的价值。因此,价值链持续运营的关键就是价值实现的过程。此时,企业在每个层面的发展水平都会影响循环经济的发展走向,企业在层面经济中的基础发展水平、物流能力,以及服务能力都是考验企业经营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循环经济是否能长久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将所用材料、资源百分之百的都制作成产品,因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生产垃圾。如果按照传统的生产手段,这些生产垃圾将会回归到大自然中,这样不仅浪费了生产资源,而且还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会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生产“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对于那些无法处理的废物,将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大力实施循环经济,不仅能将废品变成价值,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增加了处理环境污染所带来的生态价值,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
企业的竞争优势
(一)构建模型
以Lotka-Volterra模型作为构建企业竞争、合作优势模型的基础,假设(1):在企业循环发展的系统中只有两家企业(A、B),A、B需要遵循循环经济“3R”原则进行经济活动,A、B在发展过程中会相互制约、影响,并且都有其自身最大的资源容量。假设(2):R(t)表示企业所拥有资源的数量,即拥有资源的水平为时间(t)的函数。假设(3):假定市场的经济参数不会变化,即经济参数不是时间(t)的函数。
(二)竞争模型
在(1)、(2)两式组成的竞争模型中,RA和RB表示的是A、B两家企业所拥有的环境资源;和表示A、B两家企业所拥有环境资源的增长率;rA和rB表示A、B两家企业所拥有环境资源的自然增长率;KA和KB表示A、B两家企业所拥有自然资源的容量;α(0
KA-RA-αRB=0 (3)
KB-RB-βRA=0 (4)
将(3)、(4)中企业资源的isolines在平面坐标中表现出来。
1.当,且KA
2.当,且时,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A、B两家企业有共同存在的可能性,也就是在两家企业所拥有资源容量的范围内,取得一个特定的数值,可以使A、B共同存在。并且是当KA和KB的值越大,α和β的值越小时,对A、B共同存在更为有利。
3.当,且时,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A所拥有环境资源的容量大于B的,同时A在竞争中对B的竞争系数β也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是A赢得优势,战胜B。
4.当,且时,如图4所示。环境资源isolines KA-RA-αRB=0在环境资源isolines KB-RB-βRA=0的下方,这使A、B不可能共同生存。
通过对A、B企业在竞争中存在的四种形式进行分析,本文认为除了在特定条件下,A、B企业能够共同生存之外,A、B是不可能在竞争中同时存在的。
(三)合作模型
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对A、B两家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合作模型进行分析。在这里可以将α、β设为A、B合作的互惠系数,其余的字母和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和竞争模型中相同,得出的合作模型为:
令=0,可得到(5)、(6)两式的isolines方程为:
KA-RA-αRB=0
KB-RB-βRA=0
经过对方程进行求解,得出交叉点为:
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将A、B发展循环经济后的合作模型在坐标图(见图5)中表现出来。从图中可以看出isolines的轨迹都偏向交叉点。通过建立合作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在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之间进行合作,能够提高合作企业彼此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所拥有环境资源的容量。
结论
在循环经济中企业主要是从合作中获得竞争优势的,虽然在经济发展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其竞争一定是在合作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构建一个状况良好、能够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保持相应的动态平衡,并且要有合作存在的企业经营系统。
一是在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需要遵循其发展原则。而且通过对资源的循环利用,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对资源的浪费,同时还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并且通过对资源的回收再利用,降低了企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提高了产品的生态价值。因此,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绝对可以获得竞争优势。但是企业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在相应条件下才可以,所需要的条件有:首先企业需要加强自身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文化建设;其次完善自身的产品、文化、管理的绿色制度,使企业的循环经营模式顺利进行;最后与政府机构进行协调,以加强政府机构对循环经济的管理制度。所以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和政府机构的管理力度,对循环经济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在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的地方,除了加强企业自身循环经济的实施力度,还需要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良好的合作,以促进整个经济环境的优化,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所以应加强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建设,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以提高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建明,陈红喜,余建.循环经济产业价值链测度的实证研究—以江苏板块上市公司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0)
2.康志勇.全球代工体系下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0)
3.刘光东,丁洁,武博.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例[J].软科学,2011(3)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地区差距 发展态势
一、引言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格局战略性调整、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重大决策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进入第8个年头,中国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继续给予财力倾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该战略实施以来,共投入了大约1万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1220多亿元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资、310多亿元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投资……那么,从实际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究竟有没有缩小?造成缩小或者扩大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本文将研究的问题。
区域划分是制定区域政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使用较多的还是“七五”计划时划分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提法,这种划分方法显得过于粗略,不便于深入分析区域差别和制定区域政策,难免产生政策上的“大而统”和“一刀切”。为适应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之需,基于空间距离、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行政区划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我们拟将整个经济划分为综合经济区,并探究西部大开发以来区域差异:
1.东北综合经济区――辽宁、吉林、黑龙江:重型装备和设备制造业基地、全国性的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2.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最有实力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之一; 3.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最具影响力的多功能的制造业中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区之一;4.南部沿海经济区――福建、广东、海南:最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地;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地;高档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中心; 5.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最大的煤炭开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气和水能开发基地、钢铁工业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奶业基地;6.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以水稻和棉花为主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基地及相关深加工工业;以钢铁和有色冶金为主的原材料基地;武汉“光谷”和汽车生产基地;7.大西南综合经济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以重庆为中心的重化工业和以成都为中心的轻纺工业两大组团;以旅游开发为龙头的“旅游业―务业―旅游用品生产”基地;8.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要的能源战略接替基地;最大的综合性优质棉、果、粮、畜产品深加工基地;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中亚地区经济基地和特色旅游基地。
二、西部大开发前后地区差距的变化
在描述区域差距状况中,本文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以西部大开发为界,中国综合经济区区域差距的历年变动趋势如何,目前区域差距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综合经济区采用泰尔(Theil)指数和综合指标体系人文发展指数(HDI)加以测度。
Theil系数是一种具有空间可分解性的区域差异分析方法,类似于熵多样化指数。可以用来分析区域差异总体变化过程、区际差异和区内差异变化的情况,以及区际差异和区内差异变化对区域总体差异变化的影响,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政策信息,其计算方法如下 :
式中, gi为第i个子区域的GDP值;Pi为第i个子区域的人口值;G为区域的总GDP值;P为区域的总人口值。
如果把总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组,利用对Theil系数进行分解,可以进一步分析群体差异、区际差异及其对区域总体差异的影响。Theil系数的分解计算式如下:
式中:
Tb为区际差异;Tω为区内差异,是各区域内部差异 Tω(i)的加权和;Gi为第i个区域GDP占总区域的份额; Pi为第i个区域人口所占的份额;gj为第j个子区域GDP所占的份额;Pj为第j个子区域人口所占的份额。Theil系数越大,区域差异越大;反之亦然。
人文发展指数(HDI)是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由三个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标体系:平均寿命、成人识字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寿命用于衡量居民的健康状况,成人识字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用于衡量居民的文化知识水平,购买力平价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用于衡量居民掌握财富的程度。本文主要选用人均GDP这一指标,这一选择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指标本身的内涵来看,由于人均GDP是一个反映人均经济总量的指标,能够比较充分地反映区域差异的内涵;二是从技术层面上来看,GDP从现行的官方统计数据中容易获取,数据可信性和完整性较好。
三、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区域经济发展结果的差异
1.中国地区差距轨迹的总体趋势微弱地类似“V”型。具体说来,1985~1990年逐步下降,1991年以后逐步上升,2000年略有下降。进入90 年代后,特别是1993 年,地区差距的上升幅度明显加大,之后呈现一种徘徊趋势。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除2000年略有下降外,一直呈现一种上升趋势。2005 年地区差距为1985年的1.19倍,为1999年的1.08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库涅茨假说(倒“U”型曲线),即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收入分配也随之恶化,但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水平后,收入分配逐步得到改善。因此,从动态的角度看,中国地区差距在不断扩大,即趋于发散。
2.综合经济区差距的总体趋势也呈现类似“V”型,其变动趋势自1998年维持了与地区差距演变的大体一致的趋势。与总体差距相对应,1986 年到1998年上升趋势不明显,自1990年以来,呈现一种上升趋势。2005 年地区差距间为1985 年的1.82倍、为1999年的1.09倍。2005年,总体差距达0.1235,其中,区域间差距为0.0939 ,即区域间的差距占总体差距76%。从总体差距和区域间差距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上看,二者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并且所贡献率超过区域内差距,可以说,不断扩大的区域间差距是导致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3.区域内的差距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这与Tsui (1991、1993) 、Jian 等(1996) 、世界银行(1995、1997) 等的研究结果相类似。1985 年中国8大区域内部差距为0.0522 ,之后呈现一种缓慢的下降趋势,2005年下降为0.0296。
4.8大综合经济区内部变化趋势。显著收敛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综合区和北部沿海综合区内部差距的下降是导致区域内差距下降的主要原因。值得关注的是东北综合经济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该区域内差距在逐年呈现下降趋势。
微弱发散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自1985-1990年间呈现下降趋势,是导致该时段区域内差距下降的主要原因。但自1991-1999年间,该综合区内差距却呈现急剧的上升趋势,是导致该时段区域内差距下降缓慢的主要原因。尽管大西南、大西北区内部差距变化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其变化幅度很小,对整个地带内部差距缩小趋势的反向影响较弱。从该区域历年经济增长率看,区域内省区之间经济的非平衡发展是其内部差距上升的重要原因。中性区域: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由于三大区域内部各省在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资源禀赋、人力资本、技术等方面的差距相对较小,特别是这些区域在经济发展速度方面的差距性也相对较小,从而使内部差距相对较小。
(二)人类社会发展指数差异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十分显著的国家,而且也是社会发展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从人类发展指标(HDI)看,中国也存在地区发展差距。根据UND(2002)计算,2000年中国已经属于世界上中上等人类发展水平。从各地区看,1999年有5个西部地区人类发展指数介于0.650~0.500之间,属于下中等人类发展水平;有23个地区人类发展指数介于0.800~0.650之间,属于上中等人类发展水平;有上海、北京、天津3个直辖市人类发展指数大于0.800,属于高人类发展水平。仅从人类发展指标来看,西部地区还有5个地区还没有达到上中等人类发展水平,中西部还有15个地区人类发展指标在世界17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位在100位之后。
四、有关结论
本文采用1985~2005 年间21年连续的时间序列数据,将中国分解为8综合经济区,用Theil 指数、人类发展指数(HDI)分别计算了总体差距、地带间和地带内的差距。通过以上的分析,结论如下:
1.中国的区域差异是长期存在的。在现阶段,尽管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但是中国的区域差异并没有呈现出收敛的迹象,特别是大西北、大西南与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之间的差异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中国的区域差异不仅表现为8大综合经济区之间的差异,而且区域内部的差异也非常的明显。但是在8大综合经济区内部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和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以及东北综合经济区呈现内部差距下降趋势;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和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区域内差距变化不大,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和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呈现弱的扩散趋势,即其内部的差异还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内部差距不断缩小的重要原因在于山东、江苏、浙江等省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内部差距缩小的同时又有较大的总体增长,从而又成为地带间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可以预见,由于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在市场化程度、城市化水平、科技能力、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优势,加之体制先行转轨和先前优惠政策的特殊扩散效应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惯性影响,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短时期内东北综合经济区、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在经济发展速度、人均占有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方面赶上它们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因地制宜实施综合经济区的协调发展,将区域差距扩大的幅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促使其向不断缩小的方向转变,仍是中国区域经济政策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总体来看,进入1990年以来,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显著,实施西部大开发后,地区差距变得更加显著。地区差距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政治变革和社会稳定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它使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面临极为复杂的挑战,中国如何走上区域协调发展之路是学术研究和实际政策决策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林毅夫,蔡,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 [J].经济研究,1998,( 6).
[2]蔡,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 10).
[3]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1).
[4]高鸿桢,我国各地区农民收入差异实证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5]刘荣添,叶民强.中国大陆区域经济差距变动趋势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0).
[6]胡鞍钢.中国:走向区域协调发展[J].中国脉搏,2007,(3).
关键词:结构突变;宏观经济运行;双变量结构突变模型
一、 引言
识别和诊断出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稳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结构突变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对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发现,我国学者多是针对某单个经济变量的时序路径的结构转变点进行检验,虽然得到了一系列重要结论,但对这些变量之间关系的稳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结构性转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将基于双变量结构突变模型,利用Andrews统计量和Bai子样本过程以及Hansen异方差固定回归元自举法对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稳定性以及可能存在的结构突变点进行检验,并根据这些结构突变点发生的位置和阶段来判断和预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趋势。
二、 宏观经济时间序列的结构突变检验
首先,双变量回归模型可表示为如下形式:
yt=?茁0+?茁1xt-1+?着t,t=1,…,T(1)
其中,yt为t时刻的被解释变量,xt为t时刻的解释变量,?着t为随机扰动,满足?着t∈N(0,?滓2)。(1)式可以用列向量表示为:
yt=x′t-1?茁+?着t(2)
其中,xt-1=(1,zt-1)′,?茁=(?茁0,?茁1)′,zt为一个备选的解释变量。由于回归方程的截距项?茁0和斜率系数?茁1都对解释变量yt的条件期望(即E(yt|xt-1))有影响,所以假设在?茁0和?茁1中都有可能存在结构突变点是合理的。所以,假定(1)式在k时刻存在一个结构突变,那么双变量结构突变模型可以表示为:
yt=x′t-1?茁0+?着t,t=1,…,k(3)
yt=x′t-1(?茁0+?啄)+?着t,t=k+1,…,T(4)
其中,?茁0=(?茁00,?茁01),?啄=(?啄0,?啄1)′,(3)式和(4)式用矩阵表示为:
yt=X?茁0+X0k?啄+?着(5)
其中,yt=(y1,…,yT)′,X=(x0,…,xT-1)′,X0k=(0,…,0,xk,…,xT-1)′,?着=(?着1,…,?着T)′。
为了全面描述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点以及检验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稳定性,我们选取国内生产总值(Yt)作为被解释变量,用居民消费(Ct)、固定资产投资(It)、政府支出(Gt)和净出口(EXt)这四个宏观经济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应用双变量结构突变模型对模型中可能存在的结构突变点进行检验和分析。数据样本为1992年第1季度至2014年第1季度,数据来源为《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和《中国统计月报》。
在根据方程(5)构造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结构突变模型以前,我们首先对这五个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原因在于,利用Andrew(1993)给出的supF统计量检验结构突变需要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要满足平稳性的要求。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这五个变量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针对Andrew supF统计量在变量非平稳的情况下无法识别模型参数的条件分布和解释变量边际分布的缺陷,Hansen(2000)提出了异方差固定回归元自举法,有效地解决了Andrew supF统计量的有限分布不能适用于解释变量存在均值突变、方差突变或单位根的情况。因此,本文将采用Hansen(2000)的算法结合Andrew(1993)给出的supF统计量对模型的结构稳定性进行检验。
根据方程(5),分别以居民消费Ct、固定资产投资It、政府支出Gt和净出口EXt这4个变量作解释变量对国内生产总值Yt做回归构建双变量结构突变模型,得到的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应用supF统计量对总体样本进行结构突变检验,结果表明以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分别作为解释变量得到的回归模型都显著拒绝不存在结构突变点的原假设。而j统计量的检验结果也显示这4个双变量结构突变模型都至少存在一个结构突变点。虽然四个模型中突变点的发生时间不尽相同,但均说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结构突变。
具体来说,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在2005年第3季度发生了结构性转变,这是由于从2005年7月开始,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国内成品油一度处于供求紧张状态,我国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原油短缺的现象,不仅给我国消费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也导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有所下降。投资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投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 (特别是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在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持续上升,有效地改善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在1994年~1999年期间处于长时间的收缩与衰退状态,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复苏和快速增长。对于财政支出来说,发生结构突变的时间与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时间正好吻合。由于我国经济自1992年以来连续7年处于下滑态势,1998年底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发行建设国债,调整税收政策,增加政府投资的积极财政政策,成为这一时期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是靠净出口,1997年下半年,始发于泰国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明显减慢,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出口增长近于停滞,失去了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拉动作用。
为了检验模型中是否可能存在多个结构突变点,下面根据Bai(1997)子样本估计方法进一步对以上4个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的结果显示,由消费作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中存在2个结构突变点。突变点发生的时期分别在1995年第2季度和2005年第3季度。对于投资来说,Bai(1997)子样本估计方法验证了模型中仅存在1个结构突变点。而对于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来说,则存在多个结构突变点。在1998年第1季度、2001年第1季度和2003年第3季度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生了结构突变。在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1995年第2季度、1997年第2季度、2000年第2季度和2003年第2季度发生了结构突变。
基于以上检验结果,我们选取其中的部分突变点,利用Bai和Perron(1998,2003)子样本估计方法对每个子样本区间进行参数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结构突变点分割的各样本子区间内模型的截距项和斜率发生突变的情况。
对于消费来说,在2005年第4季度到2014年第1季度这个样本区间内发生了显著的斜率突变,说明石油等原材料价格的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平均消费水平,进而导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效应降低。在第3个子样本区间发生了显著的截距突变,说明这种情况在第3个子样本区间内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善,同时回归系数继续降低0.4个百分点。对于投资来说,则是截距项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第2个子区间截距是第2个子区间的7倍左右,这与我国投资在2001年左右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增速的实际相符,同时我们注意到,进入21世纪,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降低,原因与这一阶段我国固定投资波动较大有关。对于财政政策来说,1998底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在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造成的全球经济发展减缓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这体现在1998年第3季度~2003年第3季度样本子区间的截距项显著大于第1个样本子区间内的截距项,虽然回归系数有所降低,但相对于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政府支出(包括政府投资和政府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仍然较强。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开始减弱,但由4.94回归系数来看,财政政策对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依然具有良好效果。最后,对于净进口来说,三个子样本区间内的回归系数都发生了显著的结构突变,说明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净出口来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冲击和影响非常显著,进而导致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降低,但随着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和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进出口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主要依靠进出口来拉动。
三、 结构突变点检验结论和经济政策启示
本文基于双变量结构突变模型对消费、投资等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关系的稳定性和可能存在的结构突变点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金融危机、石油冲击等外部冲击下以及自身体制改革的双重作用和影响下,我国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结构突变。
2005年的石油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冲击对我国消费的影响作用较大,进而导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发生了显著的结构突变。21世纪初我国投资结构的调整使得投资也有效改善了金融危机和世界性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增速减缓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受到政策因素影响较大的财政支出则由于自身的政策调整使得政府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在1992年~2014年间发生了3次显著的结构突变,而对于最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影响的进出口来说,1998年~1999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严重阻碍了进出口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多个结构突变的存在也验证了进出口波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我国,主要依靠投资和净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从长远来看,特别是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完善投资环境和投资机构,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和财政政策作用,逐步从依赖投资和进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到以消费拉动为主,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三者协调发展的增长模式,降低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入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依然存在,如何更加准确及时的诊断和识别出外部冲击和来自体系内部冲击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Andrews, D.W.K., Tests of parameter in- stability and structural changes with unknown change point, Econometrica,1993,(61):821-856.
2. Bai, J., Estimation of a change point in multiple regression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7,(79):551-563.
3. Bai, J.and Perron, P., Estimating and testing linear models with multiple structural changes, Econometrica,1998,(66):47-78.
4. Bai, J.and Perron, P., Computation and analysis of multiple structural change models,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2003,(18):1-22.
5. 刘金全,金春雨.郑挺国:我国通货膨胀率动态波动路径的机构性转变特征与统计检验.中国管理科学,2006,(2).
6. 王少平,李子奈.结构突变与人民币汇率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2003,(2).
7. 梁琪,滕建州.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结构变化及因果关系研究.经济研究,2006,(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与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研究”(项目号:10ZD&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形势下非线性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我国货币政策规则评价中的应用”项目号:7120307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与经济政策调控模式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项目号:11YJC79015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状况与消费行为研究”(项目号:2013M530961);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新形势下中国农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与传导机制研究”(项目号:2012BS051)。
然而泰顺县发展旅游劣势和存在的问题尤其明显:地理区位差,交通环境差至今没有高速和高铁,就算自身环境优美也严重影响游客的旅游目的的选择,不利于吸引足够的客源。从直观的数据对比来看问题,2014年,温州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6578.4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81亿元,全市累计接待入境游客91.08万人次。而对比泰顺县2014年数据,全县实现接待游客249万人次,旅游综合产值13.36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198人次。泰顺属于温州下辖的11个县(市、区)之一,但旅游统计数据却连平均数的一半都达不到,是什么原因导致呢?
包秀明等认为泰顺旅游科学发展规划缺乏、资源利用不充分、发展要素制约严重、生态环境污染威胁加剧、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严重制约泰顺旅游。但以上因素没有确切的大数据来证明,本文提取2009―2016年来泰顺旅游的不同地方客源,以亲景度和竞争态来对泰顺旅游市场进行特征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地点
泰顺山清水秀,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生态优势、资源优势突出。泰顺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县域“九山半水半分田”,平均海拔490米,千米以上山峰179座,森林覆盖率达76%。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是水净、土净、空气净的“三净”之地,被誉为“天然氧吧”,是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氡泉景区、乌岩岭自然保护区被评为“温州十大避暑胜地”,2005年、2007年在泰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中位居全省第一。
(二)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泰顺县风景旅游局提供的2009―2016年来泰客源地的旅游人次数市场统计数据,其中省内数据以市为单位,省外数据由于较少,统一以省为单位。由于2009―2016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入境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和相关中国旅游网,旅游客源地在全国的总旅游次数和平均旅游次数并不存在,而温州市旅游局有相关旅游客源地比例统计,所以客源地在温州市场中的平均出游人次数和总人数为统计标准。就是建立完善的亲景度或是竞争态相关模型,利用相关SPSS软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由此可以直观的看出2009年到2016年,温州、丽水、台州、金华及福建、上海、江苏等7个入泰旅游主要客源市及省份的市场亲景度与竞争态势。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利用SPSS18.0等软件对信息数据进行全面的处理与分析,在此之后,利用单样本K-S等检验方式对其进行检验,以此得出相关检验结果,然后应用(one-sample Kolmogorov-Smirnov test)全面开展相关分析工作。
(三)研究方法
在旅游进行分析的过程性,相关人员需要利用年际集中指数A对当地的旅游需求进行表示,主要就是在某一时间段之内,或是年度集中分布、离散分布的度量指标,同时,相关人员需要利用年际集中指标等数据对客源市场的时间结构进行测量处理,保证可以得出准确的结果,如表达式(1)所示。
在表达式,字母A就是年际集中指数的数据,n就是某时间段之内的年度数据信息,也就是1009年到2016年这八年之间的数据,Xi就是在每年数据值占有时间段之内的相关总数据值,利用百分比对其进行表示的分子值,其中指就是在2009年到2016年之间,客源地的游客数量平均值,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之内,游客总量的百分比,其中,i就是在某年。
地理集中指数H是衡量地理集中或分散程度的重要指标,可以测量客源市场地理集中或分散的程度,如式(2)式所示。
在表达式,B就是当地客源的地理集中指数相关数据信息,其中,Xi指就是在某年当地游客数量数据信息,C就是相关地点游客总数量的数据信息,n就是当地客源地的总数数据信息。
亲景度模型的建立是马耀峰等基于国际客源市场来华旅游人数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的,但本文2009-2016年来泰顺旅游的国际游客的统计数据存在一定的盲区和不确定性,所以研究来泰国际游客的亲景度, 就存在一定的片面性。2008年泰顺提出智慧旅游,该智慧旅游由泰县科技局牵头负责在各个景点安装,只要游客到泰顺景点旅游,他们的来源地的手机记录(比方说丽水客人号码显示丽水号码,江苏客人号码显示江苏)就会在智慧平台上面显示,这样我们在智慧旅游统计了来泰顺旅游客源地的数据,已知条件的充分,就可以直接分析其绝对亲景度,用式(3)表示。
在实际分析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就旅游产品市场增长情况或是占有情况,将当地旅游市场氛围4个象限,然后对其进行散点图的制作,保证可以在散点图中查看出旅游发展实际分布情况。也就是旅游市场的相关竞争态势模型,在实际分析中可以看出,明星、金牛、瘦狗、幼童等市场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很明显具体竞争态模型及其市场特征
二、泰顺县客源地旅游的时空特征
(一)相关客源地的年际变动数据信息与相关指数差异较大
根据相关分析,当旅游需求年际集中指数提升的情况下,说明游客数量指标年际差异性越大,表3中上海年际集中指数最大12.32,这表明来泰顺的上海游客人数年际间客流相对不稳定;而指标年际集中性越强;值越小,说明游客数量指标年际差异性越小,在表3中金华值最小4.73,但实际上表1中来泰的金华游客数量偏少,而其次温州的年际集中指数为5.44,每年旅游游客数也是最多,客流最稳定。总体而言,利用单样本T检验分析各个客源地的年际差异大(t=7.289, df=9 , P
(二)地理集中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
地理集中指数B值越大,客源地越集中,不利于目的地旅游的长远发展。从图1可以看出2009年到2016年泰顺旅游的地理集中指数在60-80之间徘徊,客源地趋于集中,稳定性越差,旅游经营的风险越大,需要警示的当H=100时,表明只有一个客源地,客源集中,经营失败。
(三)亲景度分析
各个客源地中的省或是市不存在较为明显的变化。根据2009年到2016年的过程中,泰顺县一共有8个主要客源地的旅游人次,相关人员可以利用亲景度方式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得出相关情况调查表,如表4,经K-S检验2009-2016年泰顺县客源地亲景度变化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P0.05),从表3可以看出最小值为0.10,最大值为3.12。
相关人员要想合理定位当地的客源市场,就要利用亲景度方式对其进行标识,也就是Q=1,其中,(Q≥2)属于亲景度较强的相关市场,(1≤Q
在利用亲景度的方式对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在2009年到2016年过程中,相关人员利用两个时间段对其标示,全面了解其实空演变情况。
(四)客源地竞争态分析
1.竞争态计算
在对其竞争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在2008年的时候,泰顺的统计口径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泰顺在2008年的时候,相关市场存在较为明显的却是现象。在对市场类型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看出,缺失数据信息较为明显。利用相关方式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表5.
2.竞争态时间变化分析
在对其竞争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想得出直观的竞争数据信息,就要利用亲景度分析方式对其标识,将2009年到2016年的竞争情况分为两个时间段对其进行标识,然后得出准确的数据信息:并计算2个时段的平均市场增长率和占有率。分e以m1=12.33%,n1=12.29%(前期),m2=36.94%,n2=27.93%(后期),对8个客源的竞争态进行时间上的划分,结果见表6。
在对表5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得知,当地市场的竞争情况较为明显,一共存在4征。其一,相关市场不存在类型方面的变化,像是温州市场等,这就说明相关市场的发展趋势为饱和,泰顺县需要针对此类市场进行全面的开发,积极开发出新型的产品,保证可以提升起创新能力,并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制定扩张性的战略方案,满足其实际发展需求,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其二,对于幼童市场而言,江苏省的新生潜力较高,但是,发展前景很难预测,虽然可以获得较多发展机遇。但是,还是会出现一些挑战性问题。其三,部分市场出现盲目投资的现象,像是杭州等地区,市场占有欲增长情况都很低,相关部门需要对市场进行合理的开发,保证可以利用放弃型战略方案减少市场经济损失。其四,一些市场出现二次变化,像是上海等,一直在几个市场中徘徊,不能对其进行明确的选择,无法提升市场稳定性,因此,需要明确较为良好的市场。
三、讨论
(一)亲景度与竞争态市场发展策略
当然此次统计时,我们把省外的数据以省为单位,地理集中指数分析稍弱,接下去泰顺旅游要尽量将G值越接近0,表明客源地越多,客源越分散,泰顺旅游的经营面就会越广,迎客八方。由图2可知江苏、金华、杭州等市场属于亲景度弱疏的市场,起内部的变化很小,并且在2009年到2016年之间,排名没有明显的变化。上海、福建的亲景度变化幅度较大,上海由弱强疏景回归到弱疏景;温州本地亲景度变化不大,温州一直强亲景,一直位列第一。
竞争态分析比如温州、福建市场趋于成熟饱和,需实行扩张性战略,保持其市场增长率;江苏省是发展新生力量的潜力,杭州和金华应注意避免盲目的投资,科学开发市场的需求;上海、台州有成为稳定的明星市场的潜力,要强化宣传促销,不断拓展旅游市场。要按照“立足浙南闽东、拓展长三角、面向国内外”的市场拓展思路,深入挖掘廊桥文化、温泉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富内涵,精心组织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展会、博览会,认真办好“元宵节・百家宴”“三月三”“畲族风情节”“廊桥文化旅游节”“中国(温州)森林旅游节”等各类节会,举办“江南寻福记”全国媒体泰顺清凉避暑行、有氧泰顺行―千车万人游泰顺、“诗画泰顺・最美廊桥”全国高校巡回展、舌尖上的泰顺―泰顺首届特色菜大赛等活动,完成《泰顺旅游专刊》《泰顺导游词》《泰顺生态休闲养生游一册通》等宣传手册编印,全方面、多角度、深层次宣传展示泰顺旅游形象。同时,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营销,要多组织旅游企业赴杭州、台州和福建宁德等主要客源地开展“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推介活动。
(二)“打铁需要自身硬”,全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
近年来,泰顺县以“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为根本战略,明确将旅游业摆上产业发展的主导地位,突出抓好旅游规划、旅游招商、项目建设、宣传促销等工作,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竞争力;扬州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5-0068-03
2013年以来,我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日趋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经济增速呈放缓趋势,2013年GDP增长率仅为7.7%,2014年又仅为7.4%,2015年又将增速目标设定为7%左右。这充分表明,我国经济已经开始进入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的新发展阶段。阶段的转换不仅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也意味着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经济竞争力反映了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实力和潜力,是评价一个地方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新常态下,扬州市如何适应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找准自身差距和薄弱环节,实现顺利转型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一、扬州市经济综合实力及相关对比
近年来,扬州市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3 697.89亿元,是2010年的1.67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2 654元,是2010年的1.69倍;财政总收入726.27亿元,为2010年的1.81倍;实际利用外资到账15.02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 416.66亿元,农村常住居民、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5 284元和30 322元。
与此同时,经济结构层次也逐步趋于合理。产业结构上,农业份额下降,二三产业份额上升;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2009年的7.8:56.1:36.1调整为2014年的6.5:51.0:42.5。企业组织结构上,规模经济发展较快,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 681家,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1 444家中,100亿元以上的有6家,50亿―100亿元的有19家,30亿―50亿元的有17家,10亿―30亿元的有118家,5亿―10亿元的有204家,1亿―5亿元的有1 080家。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共完成总产值9 457.1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 043.9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 083.47亿元、利税1 06 6.57亿元、利润61 6.95亿元。
二、宁镇扬三市经济竞争力相关指标比较与分析
本文以代表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效益和经济外向性的关键指标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进出口总额,对南京、镇江、扬州三市进行时间序列的动态分析。
(一)地区生产总值
该指标大致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规模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2009―2014年5年间,地区生产总值总是南京高于扬州,扬州高于镇江。
(二)第三产业产值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是现阶段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结构的发达程度和境界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从表中看出,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是南京高于镇江,镇江高于扬州。
(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表示一个地区的人均产出,大致反映了该地区的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宁镇扬三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呈稳步上升态势,但与南京、镇江相比,扬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有下降的趋势,从2009年的差值15 452元和15 494元,扩大到2014年的24 891元和19 997元。
(四)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速度基本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潜力。可以看出,宁镇扬三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高的时期都高,低的时期都低。
(五)进出口总额
这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外向程度的重要指标。从表中可以看出,南京的进出口总额远远高于镇江、扬州,这说明南京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但近几年,除2010和2011两个年份扬州略高于镇江外,其余年份一直是镇江高于扬州,这说明扬州受南京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没有镇江明显。
三、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扬州市东依上海市,西接南京市,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中贯京杭大运河,素有江苏中部门户枢纽之称,是长三角经济圈辐射苏北、鲁南、皖东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虽然在区位、资源和生态上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比较优势不等同于竞争优势。现从以下几方面对扬州市的未来经济竞争力进行分析。
(一)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地区财政实力的强弱反映了产业结构的优劣,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则又反映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由表中可以看出,镇江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虽然比扬州略少,但近三年来,其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均比扬州市高约0.5个百分点。
(二)投资总额
现阶段,资本投入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其规模决定着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与后劲。
(三)规模企业
规模企业是区域经济的主体和重要推动力,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由表看出,虽然扬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镇江市具有一定优势,但镇江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却由2012年的比扬州市少455个,变为2014年比扬州市多255个;且镇江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12年占扬州市的83.87%增长为2013年的84.68%和2014年的8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