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0:52: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基本综合素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 要 伴随着人们对体育事业的不断关注,中国对体育事业也更加重视,这就意味着中国体育事业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而举重作为体育赛事中一个重要的项目,人们对它的关注程度更高,所以举重运动员采用什么样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自身的技术就变成他们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在本文中,就是针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基本技术以及综合素质,探索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技术和素质水平。
关键词 青少年举重 技术 综合素质 训练
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以及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是影响国家未来举重成绩的重要因素,所以训练好青少年运动员的举重技术是必不可少的[1]。
一、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应当要注重基础训练,主要就是让他们训练自身的力量,目的在于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就要注重专项训练,两者相结合之后,就会将获得的力量与技术,从而很快取得良好的成绩。
青少年在13岁之前,在训练方式上主要是以技术训练为主,因为在这个年龄上的青少年正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通过训练能够增加技巧的熟练度的,所以只是一个非常良好的时机。而在13到16岁之间,则需要以训练力气与专项相结合的办法,在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已经有了一定的力量基础,并且不断地增加其力量,才能为将来的举重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
二、青少年运动员的基础技术和综合素质训练方法
(一)青少年运动员的基础技术训练方法
1.培养正确的静力姿势
在举重的过程中,全身的姿势都需要进行收缩运动,它可以分为两种动作,一种是静力动作,另外一种是动力动作,不管是在抓举的过程中,还是在挺举的过程中,两者都是肌肉收缩,可以说,运动员在完成这一整套的动作时,都需要进行收缩肌肉的动作。运动员需要不断学习、总结如何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保持动力动作以及静力姿势的平衡性[3]。经过实践检验,培养一个运动员的动力动作要比培养静力姿势要容易得多。在正常的训练中,主要是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入手,而这几个方面也是在比赛过程中的得分点,主要包括:
(1)提杠铃预备姿势;(2)动作开始一刹那的起举姿势;(3)支撑;(4)下蹲翻接铃的姿势;(5)上挺预备姿势;(6)屈膝预蹲动作中突然停顿一刹姿势;(7)箭步分腿接铃姿势。
2.建立正确静力姿势的要求和手段
(1)提铃预备姿势:由于人类生理的自然条件的局限,在完成举重动作时,不可能在站立的条件下完成,所以在举重时,应当要将臀部放低,聚集身体上所有的力量,两脚分开一定的距离,以为承担重量做好准备,两腿弯曲,为自身留下一定的弹力空间。
(2)起举动作开始一刹那的起举姿势:起举动作与提铃姿势是有一定差距的,首先在时间上,起举动作发生在提铃姿势之前,其次是位置的不同,提举动作是在身体的前部完成,而提铃动作是在身体的上部进行的。
(3)支撑:支撑这个动作在整个动作中是最关键的,因为我们知道,支撑这个动作是考验力量的时候,如果力量过小,支撑的动作就难以完成,也就表示比赛失败,在平时的训练中需要特别注意对力量的培养。
(4)下蹲翻接铃的姿势:在这个动作中,翻接铃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它不仅考验的是运动员的力量,同时也考验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运动员需要注意的就是要一鼓作气,集中精力。
(5)上挺预备姿势:这个动作可以称为是全过程中的预备姿势,它也属于考验运动员的身体的协调性的姿势,在这个姿势中,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员需要拥有强大的自信,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这个动作。
(6)箭步分腿接铃姿势:这个动作中主要要注意的是速度,可以说,速度越快,对比赛的成绩就越有利[4]。
(二)青少年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训练方法
关于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需要青少年从整体的方面来分析自身的情况,然后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制定相关的培训项目,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就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一个完整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方案应该包括饮食以及锻炼两方面,在饮食的方面需要摄取合适的蛋、奶、肉等营养物质,每天摄取的比例应该为25:20:55,这样才有助于身体健康地成长,也有利于肌肉的发展,其次就是每天需要定时定量地完成大量的培训动作,比如大重量、地次数的举重,这样能够提升青少年力量、速度以及耐力,因此当次数在逐渐增加的过程中,手臂的力量提升地更快。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给青少年训练时,需要根据他们的年龄条件进行不同程度的训练,训练要有计划、有要求、有规律地进行,力量训练就会不断增长。任何一件事都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在训练的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相反则不利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发展,寻找一些更有效的方法,帮助青少年是教练的职责所在。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举重比赛获取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12-30.
[2] 王步标,华明.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58-310.
关键词:毕业设计;实践;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张利平(1964-),女,青海大通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教授;张川(1974-),男,河南焦作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45)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1年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49-02
工科高校毕业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集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可使学生进一步接触生产实际,领会能源和电力工业的方针政策,获得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分析计算、综合比较、设计制图、数据处理和撰写论文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
目前,由于工科高校教育体制和社会对用人的需求状况,致使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加之学校教学资源相对滞后,给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教学组织带来了许多问题,因此,如何改革工科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管理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成为各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当前本科生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毕业设计选题缺乏创新性
近年来,通过对热能与动力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分析研究,在毕业设计选题上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一是部分传统的毕业设计题目缺乏创新性。这些选题设计资料齐全,设计方案、路线比较成熟,教师指导起来比较容易,学生只要遵循教师的指导思路完成毕业设计即可。这些选题虽然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不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不到锻炼。二是有些毕业设计选题以模拟为主,如模拟某火电厂设计,但这个电厂实际是虚构的,没有实际工程背景,与生产实际相脱节,学生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得不到真正的检验。这种选题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设计论文也不可能具有创新性。因此,这些选题既不能很好地体现高校热能与动力专业的培养目标,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将失去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高校的生命力也将会枯竭。
2.学生精力投入不足
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模式的转变,在大四第二学期学生们关心的不是如何完成毕业设计,而是毕业后的工作问题。他们更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心目中的理想工作,而对毕业设计敷衍了事、消极对待,甚至找人替做或是抄袭。另外,许多本科生已把考研看做二次择业,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阶段,恰是大学生毕业设计的最关键的设计阶段。面对几年的艰辛付出,在触及收获的关键时刻谁也不愿放弃,因此花费全部精力备考而放弃了毕业设计。还有部分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的大学生,急于到单位进岗培训,因而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毕业设计。这些主客观因素致使高校毕业设计质量得不到保证,有下滑的趋势。
二、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
为提高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加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对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改进。
1.毕业设计选题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包括选题、开题报告、设计方案确定、撰写设计论文、答辩等几个主要阶段,而毕业设计的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选题应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体现专业特点,既要有科学性、工程实际性,更应该具有创新性。
基础较好、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对一般难度的选题产生轻视的态度,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而难度较大的课题对于基础不太牢固、综合能力较低的学生来说,会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导致畏惧毕业设计,最后只能草草了事。这样的毕业设计根本起不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因此在选题时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尽可能地为学生“量身定做”,使毕业生对毕业设计都充满了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这样才会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
除了指导教师提出的题目外,学生也可根据自己就业的特点或本人的兴趣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教师要监督学生广泛了解相关设计的资料,对所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有所把握,并从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
高校要求毕业设计选题一人一题,这样毕业设计选题的众多性、全面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将会给指导教师带来极大的挑战性,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同时必须掌握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2.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的有机统一
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大学毕业设计的重要途径。将指导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定毕业设计题目,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科研压力,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性。如教育厅的科研项目“汽轮发电机组故障诊断”,可将该课题分解为“凝汽器故障诊断”、“热力系统故障诊断”等子课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教师在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时,既要自己创新又要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极大地加大了教师和学生的创作热情与责任感。在研究过程中,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会激起指导教师的新想法、新思路,有利于解决棘手问题。另外,科研项目与毕业设计有机统一,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供了保障。
3.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相结合
对于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且用人单位急需学生提前进行岗前培训进入企业的学生,可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新模式。在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下,结合学生实习培训岗位,由用人单位派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联合做学生的指导教师,边实习边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毕业答辩时邀请校外指导教师一起参加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这样学生既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又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解决高校教师重理论轻实践、毕业实习没地方等问题,密切学校和企业的关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从而使高校的知名度和学生们就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4.毕业设计与考研相结合
对于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准备考研的本科生,特别是已取得报送本校推免资格的学生,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应尽量遵从学生本人意愿并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从科研项目中选取适合学生的题目作为毕业设计,如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凝汽器故障诊断”。教师根据保送生的实际能力,从课题研究出发,提炼出“凝汽器结构分析与优化”、“凝汽器运行优化”、“凝汽器常见故障研究”作为毕业设计题目。由于该部分学生基本功扎实、创作有激情、团队意识较强,加上教师的科学、恰当引导,一定能做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而对于既要参加研究生面试又要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可尽量让他们了解以后从事的研究方向,并考虑到时间问题,针对性的选定毕业设计题目。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调动,并为以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创新机制,以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
1.成果评定创新
在学生自定毕业设计选题中,如果立意新颖,且结合实际工程并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或是能反应该学科领域中的疑难点或是最前沿、最尖端的问题,即使完成的不是很理想,也应该给予较高的评价,以激励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人才。
2.答辩时间不统一
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答辩时间一般统一安排在六月初,但由于一些企业急于学生提前进岗培训,或有一些科研能力较强的学生已提前完成毕业设计,想提前进入有关课题进行更深领域的研究。可改变原来统一安排时间答辩的形式,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主管部门同意即可提前答辩。这种模式既可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又可以调动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使毕业设计质量能够得到更好的保证。
3.可替代毕业设计
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在高校本科四年学习期间,凡是独立完成并已发表在公开出版的期刊杂志上,内容与所学专业相关且字数符合要求的学术论文,经学校相关部门审定同意后,可替代毕业论文。另外,学校还可以开展毕业论文评优活动,对优秀的毕业论文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应按照“科学、前沿、实践、创新”的教学原则,注重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有机的结合,提升教师科研教学水平,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同工程单位的密切联系,同时要解决好本科生毕业设计与就业、考研的矛盾,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积极调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动性,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方维.新形势下对本科毕业设计指导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21):113-114.
[关键词] 简析 新加坡超市员工 素质 启示
新加坡本国的连锁超市与我国一样,面临家乐福、沃尔玛和7-11等外国著名连锁超市的冲击,但新加坡连锁超市能顶住压力,使本国连锁超市占据国内大型超市60%的份额。是什么原因使新加坡连锁超市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带着疑问,利用在新加坡学习的机会,拜访了新加坡人力部,深入到新加坡部分连锁超市,例如平价合作社(FairPrice)、冷藏公司(Cold Storage)等下属的5家商业超市进行调研,发现新加坡本国连锁超市员工综合素质高是企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新加坡本国连锁超市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开展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综合素质简析
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综合素质普遍较高,主要是由于基础教育扎实、双语学习及在职教育普遍等因素形成的。
1.学历较高
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的学历层次与我国相比普遍较高,其原因一是新加坡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接受至少十年的免费普通教育(即中小学教育),所以新加坡公民特别是中青年人基本上都具有中学毕业学历(相当于我国高中学历);二是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发达,拥有东南亚乃至世界上最庞大的职业技术院校――工艺教育学院,该学院在新加坡设有10个分院,在校学生超过3万人,每年能向社会提供各类技术人才1万多人(新加坡总人口仅为400多万)。这些都是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学历较高的主要原因。另外,新加坡超市员工受教育的情况差别较大,不同岗位员工的学历分布不一样,从高中到硕士学历的员工都有,主要依据工作岗位需要来配置。一般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学历较高,而维修、清洁工的学历层次较低。具体情况见下表。
2.语言能力强
新加坡是一个英联邦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新加坡实行双语教育政策,从小学到中学,每个学生必须学习两种语言――英语和母语,使学生从小就很好地掌握了两种语言。双语政策使新加坡的青年能掌握工作上所需要的英文,同时还能以母语来认识他们的传统文化。因此,占新加坡70%的华人大部分都能讲华语,超市员工基本上都具有运用2至3门语言的能力,这就使他们能非常自如地接待来至世界各地的客人,充分体现了国际大部市大型企业员工的素质,也为招揽顾客,提高营业额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笔者接触了几十位超市华裔员工,他们基本上能讲中文,笔者认为他们讲中文普遍比香港人标准,就是一些马来民族的员工,也能讲一些简单的中文。
3.业务水平突出
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业务能力普遍较强,这得益于平常的业务培训。新加坡政府对国民实施了全员培训、终生教育政策,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一是建立了50亿新元的“技能发展基金” 和10亿新元的“终身学习基金”;二是调整了技能发展基金的资助方式,以鼓励更多雇主为员工提供较高技术的技能培训。如果雇员参加广泛性的训练,可以获得课程费用的50%津贴,参加有证书鉴定的训练,可获得80%的津贴,参加高技术训练还可获得70%的薪金损失津贴。三是建立国家终身学习体系,开设了一系列终身学习的课程,这些培训课程大致可分为三级:第一是基础培训。培训对象是少数没有中学学历的员工,主要开办的是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课程。第二是实地培训。通过企业内部训练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或为中上层的工程人员或管理人员开设专业文凭或证书课程。第三是研习培训。由本地的两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以及新加坡管理学院主办的开放大学所提供的学术性提升课程,它是配合个人的学术专长和深造发展的需求而开设培训,对象是以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为对象的学习培训。因此,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每人每年在职受训可以达到40小时,公司每年用于培训的经费占总薪金开支的4%,员工年受训率为20%左右,20至29岁工人的受训率则高达37%。
二、启示
新加坡本国连锁超市与我国连锁超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新加坡锁超市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一些有益做法,对促进我国连锁超市的长远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
1.连锁超市的发展关键也在人才
当今连锁超市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关键又在于人才,人才是连锁超市成功与否的关键。连锁超市虽然是劳动密集性企业,但如果要使企业真正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学习新加坡连锁超市的经验,把人才建设作为连锁超市发展壮大的核心工作来抓,以优秀人才来取得企业的成功。
2.要把好员工入口关
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的整体学历层次较高,基本上都具有高中以学历,大专、本科毕业的员工所占比例也较大。反观我国一些超市,学历层次较低,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比例很小,甚至有些大型超市部门主管或分店总经理,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而在一些中小型超市,员工的学历层次则更低,初中学历员工的比例很高。为此,超市特别是大型连锁超市的经营者,不要目光短浅,不要为节省成本而招聘太多素质低的员工,要站在比较高的角度理解员工的文化素质,因为高素质的员工,更能为公司增值,为企业发展作更大的贡献。
3.加大员工教育培训的力度
对现有员工的培训是成本低、见效快的一种基础性投入。因此,我们要像新加坡那样,加强对现有员工教育培训的力度,着力提升他们素质,努力把人力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人才优势和竞争力优势。一是要大力加强职业培训。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建立起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制定政策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拓展与更新知识。二是政府要制订强制性的法律,规定企业员工的培训制度。三是企业要制订系统的员工素质提升计划。要把理论文化培训与在职的敬业培训、管理能力培训、创新意识培训结合起来进行。如果企业内部培训力量不足,也可以像新加坡一样,引进“外力”向高校“订餐”,通过与高校共同编制培训课程,使受训人员既能掌握管理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又可以针对连锁超市员工现存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参考文献:
[1]潘宏峰主编:南洋感录[M].新加坡:新加坡创意圈出版社,2004.133―140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008-0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都在稳步提高。但是,目前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仍然存在科研和教学相脱节的问题。一方面,大多数青年教师科研都不能与本科教学融为一体,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本科教学与科研相冲突,而自身科研又缺乏帮手导致科研进展缓慢。另一方面,许多本科生有发展其专业特长的愿望,渴望参加教师科研,并希望教师对其本科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因此,本科生导师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等目标的必要措施。根据长期以来的教学经验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我院制订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改革方案。利用专业课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为主要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和思想方法方面的指导。导师负责组织本科生科研团队,学生通过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科研发展自己的专业特长。
从学生学习管理方面来看与辅导员相比专业课教师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就业方向比较熟悉,能对学生的发展方向给予指导;第二,对本专业各种专业课的学习难点比较了解,能及时细致的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第三,具备专业技能,能指导学生发展专业兴趣,有时还可以帮助提供实践条件。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培养措施
(一)筛选方式:从低年级本科生中进行双选式筛选
在学生完成了大学一年级的学习之后,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导师双选活动。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学校采取召开双选会、印制宣传册、张贴海报等形式对导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宣传。学生在了解了导师的科研课题之后可以进行参加面试。
(二)培养模式:导师和学生可以采取两种培养方式进行互动
1.对于低年级学生和缺乏成熟想法的学生,导师需要帮助其制订学习计划并督促其完成。导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特长分配学习任务、推荐资料及书籍、制订实验计划。
2.对于高年级有成熟创新想法的学生。导师尽量不将自己的课题强加于学生,应当侧重于提供实验条件并帮助其申请各级经费支持,协助其排除技术难题,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措施:利用多种措施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组织多个研究小组进行竞争。导师分不同方向组织两个以上小组进行研究,并定期召开科研会议。在会议上每个小组轮流介绍其科研进展。一方面导师可以根据其汇报,指导其研究方向并解决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每个团队还可以通过科研会议进行自我展示,提高其进行学术报告的能力。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会获得“友谊”、“自信”、“尊重”、“认可”等因素带来的动力。
2.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为了让学生能够提高科研水平,学科竞赛可以看成是不同科研团队的交流平台。第一,学科竞赛可以在技术比拼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二,在参赛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现场演示、作学术报告、撰写技术文档和产品宣传的能力。第三,与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同学交流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扩展学生思路,提高交流能力。这样学生可以得到“利益”,“结果”,“满意”等因素带来的动力。
3.组织团队活动。组织一些如集体春游等非正式学习行为的活动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在这种气氛可以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在这种气氛中交流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便于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条件制订更加合适的学习计划。
4.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由于教师的工作时间有限,因此要达到实验室开放的目的需要有学生参与管理。教师可以选择技术能力较好、责任心较强的学生担任团队管理者对团队成员、科研经费、实验设备进行管理。担任管理者的同学不但技术上能够获得提高,而且可以增加管理经验。有学生管理者参与管理可以增加实验室开放的时间,提高导师的工作效率。
5.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观察分析判断能力。本科生学习过理论有限,想要让他们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论创新比较困难。因此,导师的培养重点应放在引导他们注意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日常的指导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从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6.在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导师可以帮助学生联系去其他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观摩和学习。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锻炼其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与同行交流,导师可以取长补短,获得更丰富的教学经验。
7.督促学生学好与课题相关的专业课程。本科时期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课程大多数都只是打个基础。要想让学生发展其专业特长就要鼓励他们针对与课题相关的课程努力学习。不但要深刻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还要自己查找各种资料,进行更深层次知识的学习。学生只有学好了与科技发明相关的专业课程,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发明的水平。指导教师可以为学生建议一些研究方向,并提供必要的参考书目供学生阅读。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思考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TB30-4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1],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企业招聘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是现阶段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1]。下面探讨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措施。
1、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现状
1.1 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很多理工科学生,在中学时期接受的是专门应对高考的应试教育,所习得的人文知识比较粗浅,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据有关调查表明,理工科学生对于中国古代经典典籍了解较少,人文素养较弱。主要表现在口头和文字表达、协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2]。
1.2 动手能力不够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在学校期间,大量的时间都是用于学习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尽管设置了实践课程(如材料加工实验,课程设计等),但是对于工程化的应用人才需求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这也反映出传统教育的弊端[3]。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原本就对工程实践要求高,因而,传统教育的弊端更加凸显。
1.3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不够
由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涉及的专业课程种类较多(原理、工艺、模具、仿真等),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存在比较普遍的死记硬背的现象,考试完后很容易忘记。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兴趣不够,造就了临阵突击复习的现象[2],这显然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是非常不够的,也造成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不颉
2、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措施
2.1 加强人文课程[4]
高校要实现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的人才目标,就需要加强非专业和专业知识的协调,其中学校设置的通识课程就是很好的措施之一。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本科生可以了解更多的人文、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其次,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阅读中西文化经典。再次,在专业课的课堂中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这也有助于学生提高人文素养。
2.2 加强企业实践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广,本科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不管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还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学生都会在企业的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与学习(如模具加工制造、模具装配与调试等),积累更多的经验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材料成形原理、冲压工艺及模具、锻造工艺及模具、模具制造技术等)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3]。
2.3 加强学生在科研项目中的参与度
要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能力,仅仅靠多元化考核是不够的。专业知识学了不知道怎么去运用是现阶段学生的突出问题。针对该问题,学院提出了本科生拔尖人才计划和精英计划项目,其核心思想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和探讨进一步增加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比如,本科生拔尖人才计划中明确提出,经过选拔的学生在大三上学期开始进入实验室,跟着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做课题,且每半年学院将对其进行集中检查。每个学生都将制作ppt,然后汇报近半年的实验进度和体会。此外,建立了学生的进入和退出机制,表现不合格的直接退出,并选拔其他有兴趣的同学进入。通过具体实践发现,经过实验室的1-2年的锻炼,本专业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升非常显著,其中包括: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与人交流和协调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实践证明,除企业实践外,本科生提前进入实验室是目前提高本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3、结语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需求,本文探讨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肖朋.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看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科技信息, 2009(14):54-54.
[2] 于淑池,李晓明,胡明珏.就业难背景下的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策略.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2(21):35-37.
[3] 马林,赵实,周彦北。基于素质教育的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研究. 金田, 2014(9):235-235.
[4] 郑宁.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全面提升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 改革与开放, 2013(10):154-155.
作者简介 :周涛,1981年11月生,男,重庆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轻合金及其特种加工技术,400054 ,重庆市巴南区红光大道69号。
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着眼点应该是学生素质的发展。因为:第一,个人美好生存的首要条件是自身的素质;第二,社会发展、繁荣、和谐的首要条件是社会成员的素质;第三,素质发展本身也是重要的内在目的,因为人都希望自己素质高;第四,我们现在较普遍地认识到教育要“以人为本”,而人并不是空洞的躯壳,人的基本内涵是人的素质;第五,基于上述四点和教育的本质特征,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宗旨也应该是发展学生的素质。这里的“素质”取广义,指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征,既有先天的成分,也有后天的成分,主要包括性格、价值观、知识、技能、智力、学习力、创造力、实践能力、身体素质等。
人的素质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基本素质,这些既是其他素质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终身直接起根本性作用的素质,主要包括性格、价值观、智力、身体素质等;二是学科素质,主要包括内化在个人身上的各个学科的知识、技能和研究方法等,如数学学科中的知识、技能与研究方法;三是综合素质,这是基于各种基本素质和学科素质等的综合,主要包括学习力、创造力、实践能力、职业关键素质、跨学科的知识技能和研究方法等;四是特殊素质,这是适应特殊情境之需要的素质,如野外逃生能力、书法特长等。
中小学课程整体结构,应该兼顾这四个层次的素质发展。在此前提之下以促进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发展为重心,主要理由是:第一,就总体情况而言,人成功与幸福、人对社会的贡献,最主要的是取决于其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第二,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可以训练的,可以通过训练而获得更好的发展;第三,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都需要及早的训练;第四,至于学科知识、技能和研究方法,在中小学阶段,一般只要学习最基本的部分即可,比较高深的学科知识、技能和研究方法,放在大学和大学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因此,我国中小学课程的结构,需要整体转变。
这种转变的基本目标是,逐渐构建一个新的课程体系,这个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为基本导向,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其中重点是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完整发展。因此,这个课程体系应该完整地包含基本素质课程、学科课程、综合素质课程、特殊素质课程这四个层级,其重心应该是基本素质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份量居第二的是学科课程,份量居第三的是特殊素质课程。当然,这个体系应该是多元化和弹性化的。
无疑,这一转变的实现需要较长期的努力。目前,校本课程是实现课程整体结构转变的一个突破口。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可以大幅度提高,因此学生除了学好国家课程之外,还可以学习较多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就可以以基本素质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为主了。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有集中的一面,即在专门的课程中实行专门训练;同时,可以适当地渗透于学科课程。基本素质课程可包含性格发展指导课程、智力训练课程、价值观课程、身体素质课程等领域,每个领域下面可以设若干个课程门。例如,笔者领导的团队为河南一所小学开发了多元智力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可以包含学习力课程、创造力课程、实践能力课程、职业关键素质课程等领域,每个领域也可设置若干个课程门。例如,笔者指导和主持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发了创造力训练课程。
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在未来能否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掌握专业技能,可以担任企业的某些专业岗位。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中不仅仅要包含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更要体现出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色要求,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的目的性。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目前还是仅仅以教师评价为主,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直接为企业服务的,如果忽略了社会和企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很难具有企业要求的综合素质。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还是单一的,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而言,评价的主体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登记判断,学生的各种专业特长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很难或者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体现。另外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缺乏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理论基础,许多的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评价的结果是不是科学合理。一般来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多个方面,但是对于高职类大学生来说,制定的评价指标应该反映高职院校办学的目的性。本人查阅了大量的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书籍、报刊和杂志,制定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4个考核指标,即道德品质素质(G1)、能力素质(G2)、身体心理素质(G3)、个性创新素质(G4),具体如图1所示。道德品质素质是指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方面的综合的表现。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本职的工作,具有良好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主人翁意识。能力素质是指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对于企业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采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快速的解决,学习态度端正,掌握基本技能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身体心理素质是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素养的评价。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基本的体育和心理学常识,具有强健的体魄,达到企业对于身体健康的要求,同时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承受能力,具有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个性创新素质是指学生应该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提倡创新的社会,因此应该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新的知识的发现,积极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图1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分析图
区间直觉模糊集分析步骤及实例分析
采用区间直觉模糊集进行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一般包含三个步骤:
(1) 根据分析的目的选择加权算术平均算子或者加权几何平均算子集成决策矩阵中第i行的所有元素,得到相应于该方案的综合区间直觉模糊值;
(2) 采用定义的得到函数和精确函数计算区间直觉模糊集的得分函数和精确函数值;
(3) 根据排序准则,对各个方案进行排序,从而得到最佳方案。
实例分析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选择道德品质素质(G1)、能力素质(G2)、身体心理素质(G3)、个性创新素质(G4)四个考核指标。根据经验,假定指标的权重向量为 。根据高职院校教师,用人单位以及社会人士进行打分,确定了8所高职院校。针对每所高职院校在各个指标下的评估信息进行统计处理后,可以表示为区间直觉模糊数,如表1所示。
表1 决策矩阵表
对这8所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为了更好的强调打分者的群体作用,选择加权算术平均算子。
第一步:利用加权算术平均算子集成决策矩阵,得到相应于高职院校的综合区间直觉模糊值:
第二步:利用得分函数分别计算综合区间直觉模糊值:
第三步:根据得分函数 对8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排序,结果为
因此,这8所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A1最好,A7次子,最差的为A4。
为了进行比较,体现某些专家的作用,采用加权几何平均算子进行分析,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第一步:利用加权几何平均算子集成决策矩阵,得到相应于高职院校的综合区间直觉模糊值:
第二步:利用得分函数分别计算综合区间直觉模糊值:
第三步:根据得分函数对8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排序,结果为
因此,这8所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A1最好,A7次子,最差的为A4。
二、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
高职院校是为企业服务的,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如何有效的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直接关系到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应该重点突出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自我规划,自我设计。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中应该将横向和纵向结合起来,通过横向的比较为高职院校学生在自我意外的大范围和大群众中追寻自己的目标,克服由于纵向比较带来的优越感,进行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发展,要坚持综合性评价和个性评价。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发展,适应社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华文, 直觉模糊与区间值模糊环境下的多准则决策与推理算法, 山东大学博士论文, 2005.
[2]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中的线性规划方法[J] .中国高等教青评估,2002,(2):9-12.
[3]徐泽水, 区间直觉模糊信息的集成方法及其在决策中的应用, 控制与决策, 2007, 22(2): 215-219.
关键词 综合素质测评 测评新构想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普遍做法是,将学生综合素质分品德、智育成绩、行动能力三项测评,权重一般为20 %、70 %、10 %; 也有的分为德、智、体、能四项,仍然以智育为最主要参照,对学生综合素质做出排名和评价。这种综合素质测评模式已运用多年,对提升大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过促进的作用。而现今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迁,是用人单位对不同学科专业的毕业生有差异化的要求,而不仅仅限于对专业知识卷面成绩的诉求。
1 传统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忽略了不同素质间的不可替代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它的缺陷是:①有学习以外特长的学生,在测评中不易被认可;②容易导致两种不正常的评价状态:高分者“一俊遮百丑”,低分者“一损俱损”,不利于对学生发展的正确引导和客观评价。
(2)德育测评存在“知行不一”现象,在传统的测评体系中,德育测评在实际测评中比例很足,学生普遍存在“知行分离”、“知行不一”的现象。
(3)对学生综合素质、专长特色和心理素质评价重视度太低,难以体现社会发展客观现实。我们强调大学教育,一定要避免低能高分,而要重视综合能力拓展。传统素质测评体系中,能力分所占权重很低,这必然弱化学生能力发展意识。
2 当前学术界对综合素质测评也提出很多创新的模式,加入了新的评价内容,并对各模块的比例进行了科学的再分配,但是依然存在问题
(1)对综合素质测评的研究基本上局限于宏观上的论述,一部分主要从德智体能四部分进行研究,论述了其重要意义;一部分主要在学校层面进行宏观指导。这样就造成学校所有学院和专业都使用一套综合测评细则,不分学院和专业,就不可能结合培养方案和目标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科学的评判。
(2)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专门针对商学院商科学生的综合测评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商科学生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是大学生中的精英分子,对其综合素质的高标准的要求也是教育界的共识。而对商学院综合测评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无疑将更好的引导其余专业学生的测评体系的建立。
(3)学术界的研究结果大都在理论方面,主要论证测评的意义以及创新的方向,少有具体实务的细则,缺少可操作性。
3 学院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思考和实践
阿里巴巴商学院自2008年10月建立以来,按照“开放、创新、卓越”的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实战能力、创业精神、社会责任”的商务精英和高端创业干部。学院不断创新和完善新型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结合阿里巴巴“诚信第一”的新商业文明核心价值观,努力打造学生的“梦想、激情、责任”精神,引导商科学子提高综合素质。
(1)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模块化测评新构想。
学院在综合测评模块化改革方面进行了两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传统综合测评模式过分看重卷面成绩,容易造成“理论学习型”、“学习应试型”的“好”学生,这就不利于促进其他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就容易伤害学生发展特色专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学院在经验总结和理性反思的基础上,根据学院育人特色,对传统模式进行了改革。新的模式把学生综合测评分为思想道德水平、智育成绩、行动能力三个方面,按照3:4:3的比例进行全面系统考核,其中行动能力测试又分为创新创业能力、学术科研能力、管理能力、文体活动能力四部分。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在创业、科研、学生工作、文体活动等方面的积极性,这些“赏识因子”使得青年学子综合素质的发展更全面更适合社会需求;同时,这种模式降低了成绩绩点占综测的比例,使得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应试思想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学生不会为了卷面成绩而读书,真正做到为了知识而学习。
第二步,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取消德、智、能各部分按一定比例构成综测的模式,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为奖学金评定、单项奖评定、特别奖评定三部分。其中奖学金评定部分重点参考基本素质、发展素质、知识水平三部分。通过设定一些基本门槛,使大部分学生符合基本素质条件;通过设定一些赏识因子,引导学生向专业特色、学院育人特色靠拢,从而符合发展素质要求;在基本素质和发展素质都符合要求后,全部进入奖学金评定范围,然后根据知识水平(学习成绩)按照名额进行评定。
单项奖主要分为创业先锋奖、文体活动奖、社会工作奖、科研创新奖、道德风尚奖、自强自立奖六项。用以奖励在单项方面表现优异的同学,单项奖不和学习绩点挂钩。
特别奖主要用以奖励考取研究生或公务员、发明创作和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学生自主创业(取得营业执照)。
关键词:综合素质培养;评价;校企合作教育;就业
Increas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investigation on graduate students of the pilot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the employer
Wang Xiaolu, Shi Xiuli, Du Shujun, Xie Dankun, Ma Ruiqin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110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of pilot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the employer, it shows that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a key factor that related to graduate students’ employment. Employer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training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students who had inter-ship in enterprise can quickly adapt the work in enterprise after they graduate, and can involve in project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not only the effective way to increas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but also can benefit both school, enterprise, and students. The increasing of the comprehensive need the joint effort of university, government, enterprise, society, family and students themselve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vestig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mployment
党的十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论述,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高校教育应该适应这种需要,把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作为首要任务。
大学生就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用人单位关注的主要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集中体现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为了了解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对人才综合素质对就业影响的认识,我们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了跟踪调查。
1 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我们挑选了48名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素质对工作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48名毕业生就职于3个用人单位: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裕兴软件有限公司、北京中元环试机电设备技术有限公司,他们为接收我院毕业生较多的单位,同时都为我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其中北京裕兴软件有限公司于2013年5月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图1为被调查的毕业生用人单位的类型及学生人数。
图1 被调查毕业生用人单位类型及学生人数
其中,在北京裕兴软件有限公司及北京中元环试机电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就业的毕业生,全部经历了从校内培训模拟课程、校内培训考核选拔、进入企业实习、完成企业项目、进入企业工作的过程。参加追踪调查的毕业生基本情况见表1。毕业生在就业单位任职的职位情况见表2。
表1 被调查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表2 毕业生在就业单位任职的职位情况
2 追踪调查情况分析
2.1 毕业生对个人综合素质与作用的评价
表3是被调查毕业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感受,对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素质对工作的重要性及大学教育对该因素的影响进行的评价。
表3
表3(续)
领导能力 5 14 27 2 15 18 10 5 9 12 22 5
创新能力 6 14 22 5 1 15 26 7 9 14 2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