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关于提高学历的话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9 10:52: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关于提高学历的话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于提高学历的话

第1篇

关键词:物理化学 教学效果

高职高专是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院校,我校更是提出了“培养高技能杰出人才”的核心目标,要求的培养人才是知识够用且实用,动手能力强,对基础理论要求不高。物理化学课是我校许多专业(化学工程、生物化学、矿物、冶金技术、热处理、采煤、采矿等)的一门化学基础课。但物理化学课是以物理和数学为理论基础在化学上的应用,综合性强、教学内容多而且抽象,公式概念多、逻辑性强且难于理解的特点,对该门课的普遍反映是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情况,但这门课程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现科学规律能力、深入了解化学知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物理化学课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多年从事物理化学课的教学,经过实践与思考,认为提高物理化学教学效果有以下十个方面的途径:

1 教材要精心选择

一本好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教材必须与教学内容相配套,教材的适用就比较关键,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较多地注重动手能力,对理论知识要求不高,但物理化学知识是具有相当慎密的知识系统,许多知识点若不进行理论的讲解,后面的知识就无法理解,因此理论知识相对于物理化学这门课程来说仍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好的教材并不是将本科院校的教材进行简单的删减就编成了专科院校的教材,目前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用的物理化学教材比较少。我校选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物理化学(高教出版社),教材是以高职高专物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点,贯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从这几届用下来的情况来看,效果不错。另外,教师还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自己编写教材和习题,突出教材的专业特点及学生特点。

2 双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要详细讲清

夸美纽斯说:“如果先不教明概念,便是教得不好的”,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很多,且有鲜明的特点,概念性强、理论性强、公式及其应用条件多。这就要求学生不能机械地靠记忆学习,理解是学习物理化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把基本概念讲清楚就非常重要,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解可逆过程时就要讲可逆过程是一个理想化的过程,它能够最大化地利用已知条件,有些公式只有在可逆过程中才能取等号。还有自发过程这个概念,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的物理化学教材中是这样解释的“它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除维持指定的条件外,无需另借外力就可以自动发生的过程。”但这里的外力是指什么力呢,不是很明确,如水从高处低处流是一个自动发生的过程,但这里是重力在做功,重力一般情况下是外力,学生就会疑惑,我们在讲解自发过程的概念时是这样解释的:把体系的能量分为可利用能与不可利用能,自发过程就是体系可用于对外做功的能量减少了,可用ΔΕ≤0作为判定过程方向与限度的总判据,即在一定条件下,自发过程总是向着体系可利用能减少的方向进行,当体系可利用能达到极小值时,即达到了平衡,这样学生就清楚了。

3 问题(思考题)引导要着重启发

近年来,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教学法越来越受到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大学生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老师的工作则是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兴趣,问题引导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要明确发问的目的

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问题,应注意选用应用性、启发性、激励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思索,即在“为什么”和“是什么”的问题,要多选用“为什么”的问题,而避免简单化的“是什么”类的问题。

3.2 要设计问题的形式

常见的提问形式有直问、反问、曲问、追问等,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3 课前要准备好“问题”及发问的顺序

应拟出一个有严格逻辑顺序的问题提纲,对学生的回答要有预见性,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据此准备好解决的措施。

现举例说明: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的饮用水是十分珍贵的,因为北冰洋没有可饮用的淡水,全是海水,所以爱斯基摩人需要到冰山上去取回冰来熔化,靠熔化后的冰作为平时的饮用水,我们可以设问,根据图回答:(1)爱斯基摩人应在怎样的环境温度下取冰?(2)通过图计算1000g海水降温时,能获得淡水的最大量?

学生根据图可以分析出在温度为252~273K的季节取冰,因为此时系统点位于两相区,H2O(S)与海水共存。当温度接近三相线(252K)时,冰在海水中的含量最大,并且可根据杠杆定理计算出淡水的质量是893克。通过此问题及解答,学生既读懂了相图,又应用了杠杆定理,又让学生体会到了相图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进行了问题的延伸。

4 学习兴趣要注重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兴趣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动力。上好物理化学第一堂课就显得非常重要,每个人都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冲动,要通过设问的方式让学生明白物理化学与实际的联系是多么地紧密,可以问下面的几个问题:“石墨能自动变成金刚石吗?”“为什么酒杯中的酒可以堆起来?”“为什么西藏地区煮饭要用压力锅?”“冬天,路上结冰,为什么要往地上撒盐?”学生听了以后大多数问题是回答不上来的,这样就会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对物理化学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外,物理化学课程具有非常丰富的化学史知识,几乎每一个定理的发现就是一个化学故事。通过介绍化学史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介绍吉布斯将热力学理论与数学完美结合,得出了吉布斯相律的结论,从而极大地简单化了制冷、冶炼、燃烧、能源工程等,使成本下降和批量生产能够大规模的进行。

教师平时要注意积累有关物理化学教材内容的历史资料,尤其是重要的规律公式的发现方面的资料,上课时要紧密结合教学需要,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相关课程知识。

5 习题讲解要精挑细选

由于物理化学的概念、公式繁多,学生在学习上是经常会遇到课堂上虽然听懂了,但做题时就不会做了,究其原因还是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公式的适用条件。为此,例题的讲解就显得非常关键。首先,要精选一些典型例题,把一些容易引起混淆的知识点加以贯穿讲解,融会贯通,讲授时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而且每一节课结束后都要布置一定量的习题,习题的选择要涵盖大部分知识点,而且容易引起混淆的习题更要布置,一般情况下每一章节结束后都要进行一次习题课,习题的形式要丰富多样,要改变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定式,可以采取竞赛、抢答、组队参与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增加习题课的趣味性、互动性。习题的选取也不一定就是课本上的内容,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选出典型的习题、例题。总之,通过组织有效的习题课,不仅能够强调重点内容,而且能够将整个章节贯穿起来,既要体现完整性,更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有质的飞跃。

6 相关知识要有机衔接

物理化学是在《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课程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的,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复,如《无机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章节知识,因此教师上课时要注意避免低层次的重复,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重点介绍以前未学的知识点,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业课中《化工原理》、《精细化工工艺学》等专业课程主要是研究物理化学课程有关知识在化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在教学中处理好物化知识与这些专业课程知识点的衔接与渗透既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也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例如,化学热力学中的体系与环境,热和功等概念,化学平衡中的平衡常数,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动力学中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级数等概念和电化学中的能斯特方程等知识,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是要注意重点、难点的把握,将无机化学知识很自然地融合到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7 实验实践要注重创新

当前所进行的实践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只按照规定的步骤操作,就能得出实验结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实验实践要进行改革,可以将验证性的实验改为综合性的实验和设计性的实验,即将实验项目按照学科内容进行综合,研究各个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利用学生课外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创新性开放实验,学生自己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及实验问题和结果分析,使学生尽早进入科研状态,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文献收集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等。

如进行焦耳实验教学时,可提出如下问题:温度测定是否准确?实际温度真的没有一点变化吗?如果温度测定很准确的话,得出的结论如何?当学生得知该实验是在水温没有精确测定得出:“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在恒温时内能不随体积或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结论时,不仅可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的内能与温度、压力、体积的关系,而且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同时还激发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8 教学工具(手段)要充分利用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工具(手段)。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把教学内容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出来,同时也为教师节省了大量板书、绘图时间,加快了知识点的讲授速度,课堂教学信息量大大增强。如相图用多媒体讨论可以节约大量绘图时间,可逆过程用动画制作出来就形象易懂。还可以在网络进行讲授、解疑、讨论等形式的教学,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交互以及课程的互动教学。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网络教学以其方便、主动的学习模式已经向传统教学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而且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相长的特点。

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现代教学工具中没有了传统教学中的面对面的沟通,师生互动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板书将推导思路一步一步清晰的展现出来是现代教学工具所欠缺的。因此,两者要相互结合,不能取代。

9 专业特点要鲜明突出

物理化学课程的专业特点非常鲜明,但许多院校从选用教材开始就不注重专业特点,头发胡子一把抓,都选用普通的物理化学教材,物理化学在药用、冶金、材料都经过了成熟的发展,如我校的生物化学专业就应该偏重药用物理化学,冶金、采矿、矿物等专业应该偏重冶金物理化学,热处理、材料等专业应该偏重材料物理化学。本科院校已经有了成熟的针对各专业的物理化学教材,但高职高专院校目前还没有成熟的专业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参照本科教材做大量的相关知识补充。

10 成绩考核要客观真实

物理化学的考核往往采用闭卷考的方式,无法考核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能力,我们可以采用期末考试占60%,平时考勤、平时课堂答辩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占40%,这样可以改变一考定成绩的现象,较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能力,加大对学习过程的管理,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平时认真学习。在考试类型上,要尽量减少那些死记硬背,套公式即可求解出的题型,适当增加一些让学生解决实际工业生产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的题目,最大限度地体现高分高能。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物理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王周玉,蒋珍菊.关于提高物理化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9,26(12).

第2篇

目前财政管理工作中重分配、轻管理等问题依然存在,有些方面表现得还比较突出。每年的预算执行分析中,特别在财政支出管理方面,年初预算到位率低、预算执行进度慢、项目支出管理不严等问题进一步暴露。预算约束力不强,部门在预算执行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往往根据部门的需要来执行;有的改变项目资金用途、扩大项目开支范围;有的项目从来没有得到完全的执行,有的项目总是处于超预算执行状态;通常预算中的基本支出总是处于超预算执行状态;有的预算项目执行进度缓慢,年终结转时结余资金所占比重过大。不仅造成财政资金闲置、浪费、效益低下等问题,甚至影响到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提高预算执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将大大提升财政资金支出的规范性及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如何提高预算执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浅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预算编制环节,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

预算编制质量直接影响预算执行的到位率,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是保证预算有效执行的重要基础。部门预算从预算支出上分析,主要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主要是预算部门为保障机构基本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安排的消费性支出,如人员工资、职工津贴补贴、日常公用经费、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项目支出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特定的行政工作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编制的专项支出计划,即有消费性支出,又有转移性支出,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在基本支出上实施定员定额,在项目支出上向公共支出倾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严格细化项目预算编制,严格要求各部门把项目支出细化到使用项目、使用单位,切实提高预算资金年初分配的到位率和预算可行性;建立和健全项目库,完善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对项目预算进行科学论证和严格审核;建立重大项目预算事前评审制度。严格控制预算执行中的追加事项。由于预算的追加不需要经过人大的审核,预算追加的存在就降低了预算的法制性,给了部门较大的自由裁量权,造成预算约束力不强。除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必须追加的特殊事项外,原则上其他事项不予追加。预算编制有了一套明确的程序、方法、规则,使得预算管理得到实质性的提升,预算执行更加科学化。

预算执行科学化的前提,要求预算单位结合各自实际,结合工作业务、项目进展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编制方式,统筹安排,细化项目,提高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编制符合部门事业发展规划和目标的预算。

二、预算执行环节,提高预算执行的科学性

预算执行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的具体实施过程,是把预算由计划变为现实的具体实施步骤。预算执行工作是实现预算收支任务的关键步骤,也是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

诚然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是保证预算有效执行的重要基础,但是如果部门预算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再科学的预算也会变得不科学。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中对预算单位的基本支出,严格按照年初批准的预算,按时间均匀拨付;对专项经费,督促各单位及时做好项目申报,加快执行进度;对政府性项目支出,加快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实施,及时拨付资金;对上级部门下拨的各类专项经费,要求使用单位尽快组织实施.加强财政资金的支出管理,维护预算执行的刚性。年初预算一经下达,原则上不得进行调整和变动。对必须解决的临时应急需求在审核的基础上,进行预算追加听证。预算追加听证会邀请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参加,以增强预算追加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杜绝“先斩后奏”,财政被迫“买单”现象。及时清理预算结余结转事项,逐步消化历年结转。建立部门消化结余资金约束机制,加大统筹使用力度,严格控制结余资金规模,对预算执行进度较慢的部门,其基本建设以外的项目支出原则上不予结转。

强化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均衡性,最根本的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预算执行管理新机制,进而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

从国际经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构建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预算执行管理新机制,可以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和授权支付方式,及时反映真实的财政支付信息,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部门按月编报用款计划,依据批复的年度部门预算、时间和项目进度,科学预计下月支出情况编制月度用款计划。基本支出用款计划按照年度均衡使用原则编制,项目支出用款计划按照项目实施进度编制。国库集中支付分月用款计划的编制已细化到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和经济分类"款"级科目,支付信息除能够反映功能科目、预算项目外也能反映其具体支出用途,实现了功能科目、预算项目、经济科目的"三维"控制,使支出信息更为清晰透明,对预算执行的约束力也相对较强。下达的用款额度一般不作调整,部门依据下达的用款额度办理财政性资金的支付,预算执行的科学、有效性和规范性大大提高。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积极构建预算执行的动态监控,从以前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控,事中和事后监督,全方位,立体监督每一笔资金的流向。

做好部门预算执行工作的关键是人。建议政府财政主管部门举办财务人员及单位主管财务领导培训班,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对财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预算执行者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观念,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预算管理法律法规制度,规范业务操作,杜绝预算管理中的随意性,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增强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

三、预算监督环节,加大预算监督的力度

建立完善的多层次预算监督体系,努力促使履行财政预算监督职责的人大、审计和财政部门的内部监督机构形成监督合力,共同构建财政预算监督体系。

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人大作为我国法定的最高权力机关,它对政府预算的监督职责是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为改变人大监督薄弱,流于形式的状况,应加强人大审查专业力量,成立专门财经工作小组,加强业务培训,熟悉预算法律法规、特点和基本内容,拓宽工作参与渠道,将重大预算项目向公众公开,广泛听取意见,加强监督工作的公开透明,加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地方人大应该根据工作需要,积极补充、修订地方性的预算审查监督法规,营造良好的预算制度环境。地方人大应要求政府审计部门、财政部门将日常工作中掌握的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向人大反馈,人大预算工作机构也要主动收集、归纳、整理掌握的信息,为人大常委会分析和研究一些深层次问题提供服务。同时,还应将了解掌握的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保持监督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

第3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三级教学管理;管理体系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学管理的幅度和难度也在增大,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与基础教学,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应从扩大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变,从外部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向内部微观管理体制改革转变[1]。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在于建立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体系。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现状是“校-系”两级管理体系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并存[2]。目前许多高校的“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在实际运行中,各级管理主体责权利关系不明确。如何完善三级教学管理体系,是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围绕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3],探讨激发教学院和系部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为“校-院-系”教学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完善提供切合操作实际的方法与建议。

一、目前“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校级管理权力下放不足

目前,大部分的过程管理和环节审批仍然集中在学校职能部门,决策和管理权限也主要集中在学校层面,管理重心并未真正下移。当执行力这一因素的重大作用被忽视时,新发展目标、新的管理制度和新的实施方案的制定文件往往成为了学校层面下发的空洞的文字游戏,降低管理效果。

(二)教学院职能定位不明确

教学院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职称评聘、人员调配、人才引进、经费调度等方面的管理自主性和决定权不够,成为简单的上传下达的执行机构,对于一些本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学院却不敢管或不愿意管,虽然不易出错,却容易致使教学管理安于现状,办学的依赖心理越来越严重,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得到发挥,教学管理工作缺乏活力和生机。

(三)系部功能弱化

很少有人研究教学院所属的系部功能和系部目标,高校预算也鲜有给予系部教学活动的经费,系主任岗位也属于兼职设置,系主任地位、任务和职责也没有在校级层面上明确,系主任属于没有行政级别的“科级”干部,系部教学管理档案的分类及归档范围没有标准,教学建设、研究、改革、监控等资料的保存完整性没有保障。学校对系部工作的不重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系部工作的深入开展,也导致系部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或者陷入日常琐碎的事务中。学校或教学院没有系部工作的绩效评价,缺乏对系部未来工作的导向作用,系部工作质量的差别没有在学校、学院的管理机制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在“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下,校院系有各自的职责分工:学校主要负责目标管理和监控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与教学质量;学院重点负责学科建设并监控专业、课程建设过程;系的重点是负责专业建设并保证教学质量[4]。

(一)一级管理组织充分发挥宏观决策与调控的核心能力

一级管理组织包括学校党委会、学校行政和各职能部门。一级管理组织主要通过制订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制度框架、任免干部、考核绩效、检查实施过程和落实情况、筹措并分配经费以及提供服务保障等实施管理。1.作为教学主办者,宏观管理权由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负责。一方面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把握并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偏差,确定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必要的机构设置,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筹措办学经费;另一方面要负责校园基本建设,扩大对外交往,注重考核评估与监督管理的协调性等协调性工作都是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的主要职责。2.校级职能部门应主要负责制定总体目标和发展的宏观政策。学校职能部门包括人事、教务、财务、科技、资产、对外办事处等部门及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等,职责是根据行使职能分块处理学校的具体事务。凭借学校政策与各项规章制度的导向作用,利用外部因素影响来引导教学院各项活动的进行,使用目标、规划、督导、评估和经费投入等杠杆因素直接调控教学院的具体工作,进而间接调控学院的教学管理目标,促进学院工作的科学有效发展,使学院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与学校宏观发展的总体目标相适应。

(二)强化教学院教学建设和实施的主体地位

教学院对各个具体专业、具体学科的情况最了解,教学院应该是三级教学管理体系的主体和中心,应担当起本单位教学管理的重任[5]。教学院主要负责业务管理,制定具体计划和执行上级方针政策;既充当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策划者,承担着教学科研、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及学科建设等重要工作的任务,又是执行者、控制者,负责维持教学秩序,组织日常教学活动和具体的学生管理。(1)教学院应具有自主的教学管理权限。教学院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学校应该实行“准企业化模式操作”。即按照教学院的教师及学生人数、课时数、实习实训所需经费等按比例下拨各项资金。学院可拥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权限,包括制订、调整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经费管理权与使用权、教师岗位津贴分配权、教师岗位聘任权、实验室管理权、学科专业规划建设权,使教学院成为办学管理实体,充分发挥其从事教学管理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2)教学院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教学院在拥有更多自时,义务和责任也相应增加。明确规定教学院主要领导的管理职责;设立学院的教学委员会,主管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咨询、研究工作;应定期研究讨论学校的教学工作,并向学校提出相关建议;充分发展发挥教学骨干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学校的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等业务骨干作为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和主要完成者,在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重视培育教学名师,提升教学团队,鼓励并大力支持他们发挥在基层学术事务、教学、科研以及学校民主决策中的作用。

(三)夯实系部管理职能

学院所属系部是学院领导下的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其设立与调整的依据是一个或多个相近专业,或者是与产业链相对应的专业集合;也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科研单位,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是直接在系的组织下进行的,教师依课程(或专业)和兴趣组成课程(或学术)小组,负责组织和落实本专业的课程教学和科研[6]。系部的工作效率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各项教学工作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教风和学风建设。每个系部把本系部的教师管理好,问题解决好,保证每个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都能不断地提高,这样,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也就能得到提升。1.设立系部教学管理的专项经费预算。每年由学校人事处核定学年度每个系部的教职工人数,确定经费标准和经费总额,规定系部教学管理费、办公费、学术活动费、差旅费、短期培训费等支付办法。2.明确规定系主任的权益与职责,择优选拔系主任。通过制定《系部主任工作职责》,明确系部主任的义务、职责和权力。适当提高系主任的待遇,有利于调动系主任工作的积极性,通过相应的鼓励机制,激发系主任工作的创造性。3.制定《系部评估质量标准》。按照标准规定,对系部工作和成果进行定期的检查与评估,对评估优秀者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对不合格者要求限期整改。通过系部评估质量标准,各个系部不断自查和改进,通过实施科学规范管理,以创建优质高效系部。4.定期召开系主任工作会议和教师代表座谈会,加强教学院与系部之间的沟通,加强对系部工作的指导,及时解决系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结束语

文章探讨了高校实施的“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优化的关键是明晰管理层级,校级管理主要行使宏观决策与调控职能,切实加强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为其赋予更多的教学管理权限,学校和教学院必须夯实系部的基层管理职能,增强其日常教学管理和常规性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谢献忠 聂忆华 刘丽芳 钟新谷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杨西玲.高校教学管理机构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2,4:83.

[2]王海骊,张兴.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100.

[3]赵保全,孟莉,刘圣汉.校院两级管理十年研究述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4):27.

[4]孔焱清.关于校院系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与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46.

第4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化学课程标准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能动的课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协作,共同探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做”中“学”。

一、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说”、“想学”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努力创建一种开放的、积极互动的、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表扬、小组讨论、交流、竞赛等多样化的手段,调节、渲染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稳而不死”,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针对初中学生爱表现自我、自我意识强的心理特征,可多为他们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如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害羞”等心理,给他们提供一些稍简单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为他们鼓掌,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其从“我怕说”走向“我能说”、“我要说”。

二、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机制

自主、合作与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要义,只有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自主感知

(1)课前尝试。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课外自觉地预习,在开学伊始,我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时,要做到“读、思、记”相结合:读,即明确大致所学内容;思,即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即记下要点、疑点、难点。这样课堂上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与表达,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明显增强。

(2)课始交流。在学生已经初步获得知识结果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交流:(1)这一课题,你已经知道了什么?(2)你还想知道什么?(3)你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将知识呈现,能唤醒他们脑中的知识储备,为新知建构合适的“土壤”;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效果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2、自主探索

(1)以问题引领。怎样让学生既体验到初步感知的成功,又能进一步地掌握新知?我通常的做法是出示一个或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试试看自己掌握得怎么样了”。这里的问题要精心设计,要能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材,努力使问题具有现实性、开放性、探究性。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努力让他们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的作用重在创设一个自主探索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

①让学生自己“爬坡”。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爬”不上去时,才适当加以点拨,教师的主要力气是花在学生何时需要帮助、需要怎样的帮助和如何帮助学生方面。如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时,我要求学生自己按照教材实验过程进行探究,整个过程我没有直接介入小组的操作过程中,而是在学生遇到较大困难时,如有的学生在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时蜡烛没有重新燃烧,这时才进行点拨和指导。

②让学生相互合作。交流与合作是新课标倡导的“主旋律”,在建立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搭配,只要觉得在一起能够有效地学习、有效地合作,就可以组合在一起。小组中的成员分工由他们自己解决,要求分工合理,每人都应承担一定的任务,并为小组争光,为小组承担责任。在“制取氧气”这一节,我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试教,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两个小组采用一种制氧原理,这样6个小组就用了三种不同的制氧原理。探究完成后,不但原理相同的小组之间可以相互纠错、相互补充,而且原理不同的小组之间也可以交流比较,得出更好的制氧方法,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重复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③让学生体会化学学科的思考方法。如在讲授酸雨带来的危害时,展示精美的大理石雕塑被腐蚀得伤痕累累,一排排黑烟滚滚的烟囱使树木枯死,满天乌烟瘴气的照片震撼了每一位学生的心。这种让事实说话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结合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篇

关键词:化学助剂;管理责任;检测质量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一、规定处罚条例,提高产品质量

根据自身状况,第一采油厂规定了处罚条例,为保证条例的可行性,制定了《油田化学助剂管理规定》,这一规定全面地指出了产品加工过程中要遵循的标准,同时第一采油厂联系自身状况,对各类化学助剂的标准进行了严格地规定,更好地明确了合格、不合格和降级产品的标准,对于一些违规行为也将给与对应的处罚。这种方式不仅给生产单位巨大的压力从而使他们不断加强生产质量的管理,而且满足了第一采油厂的生产标准,而对于那些不符合检测标准的产品,就退回生产厂家并根据处罚规定予以相应的处罚,减少了不必要的资金损失。

二、制定全面的检测体系

质量检测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化验资料的正确、科学。为了使质量检测工作顺利进行,对环境确定、采集标本、质量检测、解决质量问题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而且还制定了检测工作、保障质量、研究监测数据时的标准,而环境的确定工作包括保障实验室的环境安全、器械的精准、最初记录的保密以及工作者的工作态度,要求在任何一个方面都做到精准、严密,工作者态度端正,有强烈的责任感,保障工作顺利完成,使厂的质量检测工作严密、准确。药品的检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需要拿出备用的样品,然后工作人员需要把样品设定密码,再将设定好密码的样品发给各个小组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结束后要将药品放回原处,工作人员对密码进行解读,最后制定报告。

1样品检验

样品检验时的具体要求如下:在采集和流转样品时要确保样品一直在视线范围里没有任何的改变。需要药品的团体要在化学药品到厂后马上告知检测的实验室,而且要到物品管理单位和油田科收取样品采集的通知单,工作人员要仔细阅读通知单,详细记录药品的安置地、药品的类型、重量、包装和生产单位。

2 样品传递过程中的要求

(1)工作人员把样品带回之后送到样品间,交由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完后给样品设置密码,最后把样品的详细资料填入样品登记表中。

(2)由保管员将一份密码样品发放给质检组长,另一份保存在样品备检区,同时填写样品发放登记表。

(3)由负责人做好样品的收取登记工作,然后把样品分发给专业的检测人员,最后将样品传递的登记表做好。

(4)完成检测之后,负责人员要把样品送回,同时做好样品送还的记录工作,最后将样品安全返回到存放样品的地方。

(5)样品的保管人员要把送回的样品存放到样品室的准备处理的样品处,记录好样品返库的状况。

(6)3个月后,把准备检验的样品处理掉,记录样品处理的详细信息。

3检测报告的填写

(1)检测完样品后,详细记录好检测结果,然后给负责人签好字后交给管理人员,由专业人员解密码之后,交给第二负责人核对、第一负责人决定,最后让主管人签字,管理人员最后把报告结果移交给质检小组备份,并向外界汇报情况。

(2)管理单位隔十天就要将报告交给质检小组一下,小组做好每月的报告的填写和资料汇总,在下一周期的报告出台的时候送回报告。

(3)管理单位将检查结果如实填写到登记表中,然后开始登记表的发放和储存工作。

(4)采用科学的化验方式。负责化验工作的人一定要根据规定章程工作,为了使化验结果真实可靠,决定让两名工作人员进行取样工作。化验结果的检验需要进行一下程序:第一次由监测者相互监测,第二次交由小组长初审,然后由主要负责人核对,再交给管理者决定,最后让主管单位的主管签字。

三、分析检测中的质量保证体系

1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1)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技术人员能力的培训,鼓励人员进行深造,还有制定奖惩制度。

(2)严格的标准

制定严格的标准,及时调整标准的内容,检查每个正在使用的标准。

(3)应用器械的安全

把应用的器械交由专门的工作人员看管,定期对器械进行维修保养,做好器械的登记管理,保管好维修保养的收据和检验凭证。

(4)保障厂家的合法权益

要是不满检验结果 ,厂家可以在报告发放后的3天内用文件的方式提出疑问,单位会让专门的部门负责验证,根据验证的结果解决检验结果中出现的问题。

2 影响检测的事项

(1)检测工作者的素质

研究质量的好坏决定于检测者素质和水平的高低 ,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各种研究、讲座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素质。还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只有持合格证才可以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对业务精通,对不思进取的人给予相应的提醒。

(2)检测器械

只有拥有精密的器械才能将错误减少到最低,所以一定要做好器械的维修与保养,而且所有器械都需要有具备生产合格证。

(3)将误差减少到最低

通过多次检测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无误,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提高研究的准确性。

(4)精通有效数字的使用

检测时精通有效数字的使用和有效数字保留位数计算法则是工作人员必备的技能。

检测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只有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才能为厂家提供满意的收益,让油田的生产工作顺利进行。所以我们要严格遵守生产规则,保证产品质量,为油田创造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喜战.钻井助剂的标准化之旅[J]. 中原油田: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09.

[2]郭春昱,何怀义.化学助剂对含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J].石油规划设计,2006.

第6篇

【关键词】物理化学教学;工科;教学效果

我校开设的物理化学是面向工科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涉及化工、应化、环境、制药、材料、轻化等专业。它是物理和化学交叉学科,采用物理的方法来解决化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和研究化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的学科,主要包括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胶体界面等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较抽象和复杂,不同于以往所学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而且物理化学课程概念性、理论性、逻辑性、抽象性都很强,里面涉及到很多的公式,而且每一个公式适用的具体条件又千变万化。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物理化学抽象难懂,公式复杂难记,觉得很难从实质上掌握,再加上工科基础课课时少。如何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轻松愉快的学习这门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质上掌握物理化学的核心内容,这是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对工科的物理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改革。在有限的学时内精选课程内容,突出难易,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做好预习,提前复习和物理化学相关的数学知识

物理化学是物理与化学的交叉学科,和以往的无机、有机、分析的学习方法完全不同,里面很多重要的原理、公式和结论都是用数学公式总结的。在物理化学课讲授的过程中,公式和结论都是在数学公式的一步步推导过程中得出来的,这些过程就会依靠大量的数学知识。经验表明:整个物理化学所应用的主要的数学知识就是微积分方面的,在物理化学中所推到的公式都是用状态函数表示的,和以往学生学习高数的形式还有很大差别,这就要求同学们会举一反三,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化学中去。对于工科的学生在这一方面会掌握的更好一些,主要是因为工科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好,而且工科的学生男生居多,理性思维相对来说强一些。虽然同学以前学过这些相关数学知识,但是在准备上物理化学之前应该做好数学方面的预习,这样才能对物理化学相关的公式能掌握的更好。

例如:在学习热力学基本方程以及麦克斯韦关系式时,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熵的定义式推导出,再根据焓的定义式,再对焓的状态函数进行全微分,得出,把代入到,得出,之后相继的就能推导出其他两个热力学基本方程。麦克斯韦关系式主要就是从热力学基本方程出发,利用状态函数的二阶偏导与求导顺序无关这一性质,就可得麦克斯韦关系式。上述只是举了一个简单的利用数学方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掌握数学相关知识,对于物理化学公式推导的重要性。

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之前,提前安排好学生复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在推导公式时有必要给学生简单的讲解一下,重点强调应用。

二、建立学习物理化学整体框架,注重知识点的衔接

物理化学整体的教学内容包括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以及胶体界面等内容。对于工科院校开设物理化学,课时少,内容多,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有的放矢,难易适当,建立整体的学习框架,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物理化学中有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对于这样的基本概念和定律,不能只给学生简单的复述内容,应该从具体生动或者是和实际相联系的例子讲解,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理解概念和定律,首先要清楚这个概念和定律的来龙去脉,问题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为什么要引用这样的概念和定律?根据哪些事实例子总结得出来的?如何给出定义以及这个概念或者是定律给出一个什么样的数学表达形式?这个定律和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又是什么?利用这个概念或者是定律我们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学习概念或者是定律必须想到的问题。

例如:我们在讲解熵(S)这个状态函数的时,首先要清楚熵的引入是从卡诺循环的热温商之和出发得出的,它的定义式,这个状态函数虽然是克劳修斯定义的一个状态函数,它具有状态函数广度量的性质。但是不同于第二章定义的状态函数焓,熵具有实际的物理意义,是系统无序度的一个量度,它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自然的结果。熵没有绝对值,只有初始状态确定后才能计算出熵变,熵变的定义式可逆热与温度的比值,如果利用熵的定义式来计算熵变,整个系统一定是一个可逆过程,不是可逆过程不能利用熵的定义式来计算熵变。

胡英院士说过:“作为一本教材,希望学生学了以后,能知道一类知识在框架中的位置,以便今后深入考察和钻研:更希望通过典型章节的学习,体会字里行间蕴藏着的科学方法。教学内容一定要少而精,这样才能为今后博而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说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内容,不需要面面俱到,主要帮助同学们理清整体的学习思路,建立相对比较完整的学习框架,这样学生才能学会自己学习,总结和应用。

三、合理设计物理化学公式的教学

第7篇

关键词:高职护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255-02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突出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适应工作的能力,有别于高等教育培养的研究型、工程型人才,也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1]。为了使我院护理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快速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能人才,我们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从教学理念的树立、实训环境的改变、双师队伍的打造、校本教材的设计开发、教案的设计、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改革。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定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教思想,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理中有实,实中有理,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2]。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采取的措施

1.“理实一体化”的实训环境。“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此种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这就要求护理专业不同的课程的实训实验室具有不同的模型,如模拟病房有高级组合式基础护理人训练模型、导尿模型、高级手臂静脉穿刺训练模型等基础护理课程必需的模型,内科护理实训室有综合穿刺训练电子标准化病人、心电图机等模型设备等,外科实训室、健康评估实训室、妇科护理实训室、儿科护理实训室等等实训室都有相应的实训模型和设备。除此之外,各实训室还要有必需的教学环境,如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实训室,从模型、实验设备上为“理实―体化”教学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保障。

2.护理专业试行1+1+1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我院从2010年开始进行了校院合作共同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探索,充分发挥学校、医院双方的资源优势,通过“1+1+1”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研究,探索一种可行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将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学年在学院学习医学基础课程,由校内老师在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直接授课;第二学年在医院,由医院的一线临床医师或护理部主任来承担第二学年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并利用时间直接带学生去病房讲授课程,充分体现了将“围着黑板讲护理”变成“围着病床学护理”教学理念;第三学年直接在医院实习。这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双师型”教师。我院护理专业课教师大多是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就走上教学岗位,无临床工作经验,理论教学水平尚可,而实践教学能力则较薄弱。实训教学则大多依赖实训指导教师,而实训指导教师虽然专业技能娴熟而对理论知识又知之甚少,因而产生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必须加强对专职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富有经验的实训教师传、帮、带以弥补专职教师在操作技能上的不足;从医院引进优秀的护理人才或聘请一些理实过硬的护理专家充实教学一线;制定专业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利用暑期下医院、外出实习进修的方法,先后有三人到国外学习,十余人到其他院校培训学习,有三十多名骨干教师利用暑假到医院亲身体验,增加实践教学经验。

4.“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与教案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创建“理论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实训、实习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边讲授边演示,学生相互模拟练习,做到了理论实训一体化。①、录像观摩与课堂仿真模拟相结合:充分应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开展课堂模拟训练,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②、案例教学与理论探讨相结合: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使用了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即在教学中即时引入病案,从实际问题入手,把书本知识与经验积累结合起来。③、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制作了系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录像、习题库、试题库、问题实时解答等丰富的网络资源。既利于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自由地进行备课和修改、添加、更新资料;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案应轻内容而重组织过程和训练方案,应尽量避免在教案中罗列大量的教学内容。讲知识、教方法、练能力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质。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去发展思考力,去领悟寻求真理的方法。

5.编写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大纲、计划和校本教材。过去,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而“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3],这样,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已经不适用了。但“理实一体化”教学没有现成的可资借鉴的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我系教师积极探索,没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就自己制定,没有教材就自己编写。我院提倡有能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自编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如护理专业依据本专业特点和需求,由教师集体备课,编写了完整的护理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训课的教材,教材内容编排采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了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特点,教学效果良好。

6.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整个教学质量评价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而以过程评价为主[4]。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因为课程的改革、课程的开发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因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保证一体化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学院非常重视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检查、评价体系。评价结果通过学生、教师及其他有关途径,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

“教学有法,而教无常法”,理实―体化教学法和其它教学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优劣之分,都有一定的适用性。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富花;沈发治.“理实一体化”在《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广东化工,2009,(09).

[2]吕美珍.高职高专针灸推拿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2).

[3]张继红.高职教育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困境与出路[J].卫生职业教育,2012.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法治;建设

一、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内涵

高校进行各项管理事务的基础就是做好学生工作。从本质上讲,依法治校的过程就是高校在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内正确处理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个动态过程,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在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工作占着重要的地位,在依法治校的大环境下,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学生管理的法治化成为依法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指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相关法律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活动,从而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进而消除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人治现象和管理的随意性弊端,最终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努力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目标。

二、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前提背景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和依法治国方略日益深人人心,人们的权利意识日渐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主动选择并努力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与时俱进的明智选择。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所追求的是对学生管理行为的规范和对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保护,当务之急就是要确立学校权力与学生权利的理性化制度,进一步理顺并明确教育事业的基本主体―学校与学生二者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这对于保护学校和学生的权利,调动学校办学的主动性、提高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以及依法治教的深入开展,学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实施法治化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符合高等教育本身发展的规律,必将成为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实施依法治教的重要措施之一。教育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强调将社会中各种关系纳人“法治”的范围,由“人治单元”组成的“法治社会”是不可想像的。同时法治社会也必然对其构成因子产生此种客观要求,此二者存在互动关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动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在相应的体制变革中,学校与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必然要求学校确立依法治校的理念。因此国家教育部正式提出实施依法治校,依法治校,从主体上讲,是指学校作为直接的管理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规范性文件管理学校。依法治校所依之“法”,主要是指有关学校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规范性文件,是指依专门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规范学校教育事项。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学生管理行为,往往只是注重对实体性法律规范的遵守,追求实体公正,却很少考虑对程序性法律规范的遵守,往往造成了高校学生管理行为有时合理但不合法。因此,要保证高校学生管理行为合理合法,就需要在学生管理中遵循法治精神,也就是要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

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法治化建设对策

(一)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加强法治教育。

教育者要主动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自身法律素养。一是高校要定期对学生管理者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拓宽其法律知识面,以帮助他们有效地运用法律法规解决问题。同时,管理者应该有创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改变思想观念,树立法治精神,切实实现学生管理法治化,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二是高校学生管理者要养成严格执行法律及依法管理的自觉性。要遵照法治要求,按坚持严格管理与积极引导学生遵纪守法相结合的原则办事,防止滥用权力的行为发生,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不损害学生的合法权益。高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法治素质教育,引导其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做到学法、守法、懂法和用法,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除了开设《法律基础知识》的课程外,还可以依托法律类社团,定期举办法庭模拟大赛,充分调动学生学法的积极性,扩大法律在校园的影响力。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如,设置法律知识普及宣传栏,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庭对抗赛,制作法律案例宣传板报等,鼓励和带动学生学法的热情。除此,高校还要提高学生的维权意识,让他们学会自我维权,这样更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管理者依法管理。

(二)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学生权益的保障

随着国内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权益意念得以提升。故而在教育领域中就要求,确立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学生权益的保障。在高校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中,学校与学生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学校的教育管理仅仅体现了管理者单方的意愿,而学生则处在被管理、被教育的环境中。从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视角上来看,学生要“统一服从”的传统理念根深蒂固,在高校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并没能与学生平等相处,且其常常居高临下。随着国内高校向“大众化”教育模式的转变,一些社会力量逐渐融入到高校的教育管理中,学校与学生开始以平等的民事法律的关系面向社会。这种法律关系就要求高校要转变原有的教育管理理念,建立起以学生权益为管理核心的工作系统,这个工作系统中囊括了行为管理、素养提升、价值引导等管理机构,同时也包含有学生个性发展、学习指导、科研创新等教育服务机构。另外,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保障和重视学生的基本权益,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社会公民,其双重性质的身份就使得其具有双重权益的要求。高校学生既拥有《中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规定的受教育权利,同时还拥有《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所以说,在时展的今天,高校要想真正实现学生教育管理法治化,首先要做到确立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学生权益的保障。

(三)建立健全合法的高校内部的规章制度。

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当遵循合法合理、民主公开等原则,同时要规范制定程序,严格执行过程。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不能随意改动,要确保学生享有一定的知情权、申辩权、申诉权。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通过民主参与来实现对规章制度的监督。学校可以设立相关的法律咨询机构,负责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也可以聘请法律顾问,成立相关法律服务机构。 (四)完善教育法制监督

教育法制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遵循一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的实施情况方面的监管。进行积极主动地教育法制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校学生管理朝着法治化的方向健康发展,能够切实地减少“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不良情景的出现。当今,我们国家的教育法制监督主要涉及到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和党的监督。首先,立法上应营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法制监督系统,给予教育法制监督相应的执法根据。通过建立健全教育法制监督体系,一方面增强教育法制监督措施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加强了教育法制监督的合法性和权威性,能够有效地防止监督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其次,发挥法院的法律监督作用,司法审查就是法律监督的一种主要途径。最后,社会监督应该涉及到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三方面的监督。充分发挥以上的各种监督的重要作用,加强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建设。

(五)营造依法治校的环境氛围。

高等学校作为教育机构,育人是其根本任务。高校与学生之间除了法律上明确规定的权利、义务之外,更多是一种充满关爱的教育关系,学校对学生饱含爱护,学生对学校充满尊敬,两者相辅相成。“对于高校纠纷和诉讼,无论是法院、律师、当事人,还是新闻媒体,都应该抱着依法解决纠纷、保护合法权益、推进教育健康发展的平和心态,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良好局面,在未诉诸法律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解的办法处置,媒体舆论方面尤其要避免不负责任的、为了所谓的‘轰动效应’所做的人为炒作。”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法律素养,营建依法治校优良环境,让整个学校生活具有公民生活和公民教育的性质,让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民主、公正、人道、受尊重、鼓励理性参与的教育环境里,增强法律理性,准确了解各自的法律责任,提高守法和理性解决纠纷的品质。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构则应及时研究处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对突发事件依法、及时处置,对违法者依法惩处,为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蒋欣朋.浅议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以高校与学生会组织关系为视角[J].人才资源开发.2014

第9篇

摘 要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包含很多方面,体育教学管理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好坏与否,影响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教育是中国教育类型中较新的一种。因此,在教学管理上还处在探索阶段,就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而言也是在进行不断的探索,本文就如何优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管理工作

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管理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起着基础、指路、发展等综合作用。体育教学管理,具体地说包括学院的有关体育部门、管理人员对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所进行的管理,如课程编订、管理课程实施及管理课程评价。从大的方面来看,体育教学管理包含体育课程、管理制度、人材培养、教学目标、师生关系等。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和体育活动的管理也属于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如何上课、如何考核、课外活动如何开展等。高职院校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学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好的教学环境,浓烈的学术氛围,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为此,教学管理工作要有计划,有原则,有方法的进行管理,领导和控制教学活动,最终使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是决定教学活动质量的关键,是保证教学秩序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高职院校的工作是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体育教学管理是取得良好体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优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目标就是培养人才。任何教育的本质都是人的培养,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当然也不能例外。只注重对体育教育的专业培养而忽视对人的全面培养,最终会导致高职院校体育中人文教育的失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一样,都是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育人。高职院校体育必须将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有效地融合体育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要改变过于强调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而不注重学生人文及科学教育的状况,要大力加强体育教育以外的其他教育。要改变教学内容太过注重体育专业而忽视其他学科的状况,实现社会生活现实与学科内容之间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结。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人文与科学精神的养成。

(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当前,教育竞争异常激烈,高职院校要想增强竞争能力,就应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快速提高教学质量。要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秩序有条不稳进行的必要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学管理制度,应注重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地位及作用。要充分肯定教师学生的兴趣,尊重师生的情感,鼓励支持师生的自主发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管理者,要正确的对体育教师进行管理,要在工作与休息间做好平衡工作。要建立与体育教师有效沟通的体制,让教师参与到管理中,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使其在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抓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时,管理者要真诚地与体育教师合作,要做到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融入教师群体,深入了解他们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

(三)注重人才培养

在教学管理中,人是最核心的因素。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人来展开的,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是教育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保证。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较好的综合素质,加之目前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学生不断增多,工作越来越复杂,工作人员要始终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各项管理工作。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一批既懂教育又有着专业管理能力以及管理素质的管理人才是非常必要的。同时,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职前所接受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改变的体育教育教学的需求,为适应日新月异的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的脚步,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核心所在,要搞好教学管理工作,师生关第一定要处理好。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重视师生关系的管理。要为师生关系的融洽创造良好的环境,制造有利的氛围,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为学生着想,与学生做朋友,了解学生课外的生活情况,心理状况,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其他教育活动一样,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兴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在对师生关系的管理上,要追求师生关系亲密,友好无间,促使他们共同发展,一起成长。

(五)完善激励制度

激励是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且运用得当会产生良好效果的一环。激励制度制定的正确科学,可以成为组织发展提供有力保证!激励是一个满足人的需要的问题。人的需要有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两种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的满足可以保证教师的正常工作,为促使教师更好的工作,精神需要的满足也很重要。高职院校体育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个体需要差异,在重视物质需要的同时注重其精神需要的满足。

三、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增长最快的一个亮点,教学管理作为高职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要不断进行优化,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与时俱进,注重人才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教师敬业,管理人员爱岗的工作精神,不断提高教学素质,强化管理,为教学目标的完成,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