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0:53: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现代农业技术介绍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农业技术人员 知识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002-01
随着国家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现在已进入信息化、现代化、知识化的时代,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员,但现在出现了年轻人不愿上农业院校,农业单位青黄不接的现象,大多数还是70、80年代农业院校毕业的技术人员,但他们的知识是那个时代的,这样就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更新知识。
一、什么是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就是改造传统农业,改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快速、良好发展的过程。在某个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科技技术武装、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使生产效率达到先进水平的农业。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二、现代农业新技术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现在我们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大提高,对农作物的需求不仅仅是吃饱,在保证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逐渐向农产品加工、农业环保、观光、休闲等领域扩展。要保证这些领域健康、快速发展,就要求有农业新技术的大量运用,农业新技术的正确、快速运用就要求有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员的加入,这样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增长的需要。如玉米地膜覆盖技术的运用,它不但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还起到了保湿抗旱作用,使玉米亩增产20%——30%。与此同时,其他的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运用,改变了农民多年来盲目施肥的习惯,大大减少了肥料对土壤的侵蚀,不但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还提高了粮食产量。由此可见,高新技术的引入,会对农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 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技术人员的需求
当今社会是高科技发展的时代,而农业科技人员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科技作支撑,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必须依靠农业技术人员的努力工作。现代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新技术的引进与运用,而农业科技人员是新技术引进与推广的主体。比如:如何应用立体种植技术,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率,在有限的土地上增产增收;如何运用网络技术和智能化的数据技术,建立健全更全面的农业管理系统,使农业管理达到规范化、一体化。现在我们已进入知识化、信息化的经济时代,农业越来越需要更多的科学技术,因此对农业科技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多,只有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才能适应新型农业发展的要求。
四、 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不断提高农业技术队伍素质
大量的农业技术人员组成农业技术队伍,他们毕业于正规的农业院校,他们专门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指导农业生产,解决了农业中出现的大量问题,大大提高了作物产量以及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但他们的知识是那个时代的,仅靠他们所学知识指导现代农业生产,是有点力不从心。比如我县农业技术队伍的现状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业院校毕业的,虽然具有中、高级职称,也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学习,能够指导现阶段农业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仅靠他们现有的知识越来越难很好地运用高新技术。因此只有对技术人员及时的更新和补充新的知识,才能逐步地建立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队伍,才能为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服务。
五、知识更新的途径
1.作为农业生产中的技术人员,要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对自己的学习一定不能放松,要对自己时时充电,通过自学农业或与之有关的课程,不断学习最新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更全面,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2.要定期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技术人员能了解最新最前沿的农业生产技术。比如,单位结合所需业务派技术人员进修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科技的转化。又比如,可聘请专家对技术人员进行直接培训,对不懂的现场咨询专家,这样可以保证学习效果。
3.要让农业技术人员走出去。“闭门造车”式的学习虽然是一种学习方式,但不是最佳的方式。基层农技人员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很少,仅通过杂志、书籍,电视、网络介绍的新技术、新品种了解一些抽象的信息,没有实地感受,更没有实践试验。因此,要让技术人员到农业新技术运用好的地方去参观、学习,让技术人员开阔眼界,把他们的先进技术、经验、方法早点引用到我县。
总之,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高新技术的应用,高新技术的应用离不开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员,只有不断更新农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为人类创造出更多优质的物质财富。
参考文献
科技“三送”送什么?
2月9日中午,黔江区太极乡150名猕猴桃种植示范户,接受了区科协、农委赠送的复合肥和技术培训,脸上满是笑容。“送物资、送技术、送政策,这就是科技‘三送’活动的内容。”黔江区科协负责人介绍:送肥料仅仅是“科技三送”活动中的第一项,各涉农部门专业协会将按照‘急农民所急,送农民所需’的原则开展三送活动,比如这次太极乡猕猴桃种植即将进入春管工作,他们就立即为150户猕猴桃种植示范户送去每户150斤的复合肥。
科技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政策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是对农户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力扶持。“相比送物资,送技术、送政策更是此次农业科技“三送”活动的重中之重!”
科技“三送”怎么送?
送去的物资可以根据农户的需求选择,让农民得到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相比之下,送技术、送政策则需要做出大量的宣传、推广等前期工作,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去推动新技术、好政策的全力实施。
“我们这次送来推广的实用新技术就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让农户对所耕种土地取样化验后,根据土壤中氮、磷、钾的实际含量,结合所种植的农作物生长周期和产量,进行科学的肥料配方,提高农作物产量。”黔江区科技特派员龚素华在现场当起了实用农业技术推广员,向农户们推广新技术用的实用价值和使用方法。区农学会科技人员根据当地猕猴桃种植大户的需求,也向他们讲解猕猴桃春季管理中需要注意的管护技术。
“送技术、送政策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需要反复向广大农民讲解、宣传、推广和沟通,让农民从技术和政策中见到效益、得到实惠。”据区科协介绍,科技“三送”并不是仅仅停留在“送”的层面,而是将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田地现场讲解等多项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具有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好政策推广、使用下去,现实“科技助推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的目标。
科技“三送”核心是什么?将给黔江的农民朋友们带来什么?
黔江区科协副主席、农委副主任钟显平说:“科技‘三送’活动要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进一步结合,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户的生产成本,引导农民使用正确的施肥方法和科学种植技术,让农户学会科学的种植方法并使用到日常的农业生产中去,使农户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真正融入到黔江区实施现代农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中去。”
1 发展与建设
伽师县农业资源丰富、农副土特产富饶,因特产伽师瓜而得名,并被誉为“中国伽师瓜之乡”,以此带动了相关农产品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迫切需求下,我县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创新,并在各基层乡镇积极推广农业技术,形成农业技术推广站,2012年成立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高效、高质、高标准运作。从管理体制方面看,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直接管理,同时受乡镇政府管理。县政府对所有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统筹规划,并由县级各领导负责相关事务或监管。而在人员技能方面,各农技站的站长和工作人员均为掌握农业技术专业知识的人员。能够负责好县域内的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的引进、示范、应用和推广,因此可以为广大农户提供知识服务和技能培训指导。
2013年,农业部下发《2013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后,伽师县着眼县域内农民的科技需求,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经济落后乡镇提供农技设施设备,并联合企业进行招标,解决了当地设备缺乏、农业生产落后的问题。另一方面,组织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员给广大农户进行知识培训,在农村设置专栏宣传农业技术,并深入农田讲解技术要领,推广农业技术,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2 存在的问题
2.1 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对于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是未受过教育的传统经验型农民,有一半为文盲半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几乎没有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差,对新型设备的应用能力也较差。甚至有些人固守传统的观念和习惯,不愿意学习新技术,这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起到了阻碍作用。而对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而言,掌握的专业性知识同样缺乏,仅会基本的新型农技设备的操作,无法充分发挥设备的功能,新设备新技具的应用效率低,对农户的综合服务能力低。因为伽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工作条件较差,待遇相对低,难以吸引和留住大学毕业生或专业人才,人才队伍得不到充实,因此出现了人员文化素质低、人才紧缺的问题。
2.2 硬件建设与服务手段落后
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设在各乡镇,硬件设施简陋,办公条件落后。财政支持力度毕竟有限,没有合适的场所组织人员到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培训宣传学习。同时缺乏相应配件,用于办公的打印机等都无法满足,更是缺乏技术宣传所需的设备,而且,很少拥有新型农技设备用以示范操作。因此,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手段较为落后,很少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农户进行培训,而主要是以现场报告会的形式口耳相传,辅以发放一定纸质资料,农户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形成空间想象,理解与接受能力差。此外,现代信息服务系统建设落后,农户利用网络学习农业新技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这些问题阻碍了伽师县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
2.3 机构设置与管理机制落后
在经济落后地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仍产生着其影响力,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机制同样存在诸多弊端。专业化分工设置使各部门缺乏相互的沟通和协调,因此农业推广隶属农业部管理下的机构,与科研教育机构不能形成有效的联结,无法实现为农户进行综合知识教育和农业技术推广。其次,层级的设置和多头管理使信息的传递不够及时或出现信息无法传递、错误传递的可能。农业部门包括农业局、农机局、农垦局、农科院、农广校等部门,存在职责重叠、分工不明确的现象,而对于相关项目的申请,难以分清谁负责谁办理,实施起来较困难。因此,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缺乏一个分工明确、层级精简、相互协调、统一管理的运行机制,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
3 改革措施和建议
3.1 提高整体文化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普及农户文化知识,加大培训力度,广泛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区别的传授农业技术。利用广播、报刊、知识手册、宣传栏进行宣传。广泛传播现代农业技术,改变农户传统观念和习惯。定期到农田了解情况,定期走访农户切实解决他们的问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应加强自身知识学习和更新,由上级部门统一组织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利用对口援疆机制的机遇,引进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吸引大学生来站所就业,发挥知识优势和年轻的热情,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建立专业知识强,综合服务水平硬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
3.2 加大财政投入,提升硬件、软件水平
加大公益性财政预算支出,对于贫困地区,财政投入做适度倾斜,尽量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条件设施,提供适宜的办公条件,这也是留住人才的必要措施。引进相应的设备设施,能有效的开展农机的示范应用。构建通信网络系统,更新宣传推广手段,更加全面、立体的为农户作介绍。
3.3 改善管理机制,加大监察力度
理顺各农业部门的工作职责,依岗用人,做到专人、专岗、专用。简化办公流程,去繁就简,杜绝各层级繁琐的文书会议,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尤其与科研教育部门的联动作用,共同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设置专门部门对农技推广站进行监管,查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度及落实情况,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娜,王丽丽,李培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J].北京农业,2014,08:273.
[2]依斯拉伊伊力・阿巴斯,古丽皮艳・迪力夏提.新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浅议[J].新疆农业科技,2010,02:10-11.
【关键词】农业园区科技服务特点形式
一、现代农业园区与农业科技服务
现代农业园区是指能对当地的农业以及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良好的推动作用的特定区域。在这个区域里,发展高效农业作为目标、农业高科技是依托、并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突破口,引用先进的园区管理经营理念,建立一产、二产、三产等具有多种产业形态的现代化园区空间。农业科技服务是指帮助农民掌握在农业生产中的实用技术,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改变其生产方式,对提高农产品效益以及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都有很大帮助。农业科技服务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教育培训、信息传播、咨询服务等,让现代科学知识和高科技手段为农业服务。现代农业园区与农业科技服务的结合是对传统农业服务体系的一个有效补充与创新,朱健荣张文政以农业园区为载体,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更加熟练地掌握相关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从而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二、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服务的特点
现代农业园区的科技服务应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市场需求,根据农户对农业成果和农业技术的需要,以企业和农户对农业技术的应用为载体,展开围绕农业实际生产的服务方式,基于这样的需求,现代农业园区的农业科技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服务方式进行了创新,主要包括服务体制、管理模式以及科学技术创新三点内容。与传统的农业科技服务方式相比,现代的农业服务体制更加体现因地制宜的特点,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采用适宜的服务方式能更好的满足农民需求。二是符合市场的需求,现代农业园区的科技服务是以市场需求为根本立足点的,在农业园区开展科技服务时能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对常用技术进行更新补充,与新技术相结合,共同发挥更好的作用,农业园区是一个综合性的农业发展基地,对农、林、牧、渔以及各副业进行协调发展,同时产出的科技成果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紧俏性等特点,以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三是全产业链的服务,在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现代农业园区的农业科技服务都会覆盖到,此外还会帮助农民提供市场需求和技术需求信息,为农民创造更大的效益。
三、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形式
一是技术推动式服务,此模式采用的是营销观念,将农业技术视为商品,中介是扩散主体,以技术供需关系将二者联系起来,同时满足双方的需求来进行市场化的技术交易,从而达到技术的转化与推广的目的。在该模式中,技术中介机构作为主体,是以有偿服务来获得经济利益,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农业科技人员掌握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农业园区组成合作联盟,分担风险,收益共享,针对市场需求,切实有效的展开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二是产业推动式服务,该模式通过园区的产业推动与技术示范,将新的实用技术融入生产过程,同时要求科技服务人员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规范标准化的指导,鼓励园区内的龙头企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其对周边的区的辐射作用。三是培训引导式服务,农村一直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目前农村劳动力也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大多数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只能通过手把手地技术培训引导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小部分农民经过培训后,可以继续传播这些新技术,使新技术扩散到更多农户。四是综合式服务,让一些科研院校的专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科学技术创新的研究方向是开发农户认可度高且优质价廉的成果和技术,综合性的服务模式可以为全产业链带来标准化服务,有利于真正的做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以获得农业生产最佳经济、社会效益。
根据我国国家旅游局2011年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农业旅游点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点[2]。可见,农业旅游点包含的场所可以是村庄、农场、农业科技园等。随着农业旅游在我国的发展,高科技农业凭借其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观赏性、可参与性的优势,迅速成为一种极具开发价值和潜力的农业旅游资源。我国一些省市也纷纷根据市场需求,利用科技、人才、区位、环境等优势,将高科技农业与旅游、教育、培训紧密结合,各地涌现了一批农业科技园区或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在各地称呼不一,通常有新农村家园、农业科技园、农业观光园、休闲农业园等多种称呼。其最大的特点是技术密集,是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往往具有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技术领先的优势,为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供了一个示范。目前在旅游活动的开展上,我国主要开发了农业观光园区、休闲农业园、采摘农业园、生态农业园、民俗观光园、保健农业园、教育农业园等形式的现代农业园区。
二、现代农业园区农业旅游的优势
(一)旅游资源丰富
农业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也是近年来我国发展迅速的新的旅游形式。我国是个古老的农业大国,悠久的农业历史孕育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就现代农业园区而言,开展农业旅游时,可以利用自身的农业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融合产品、技术和服务开发独特的旅游资源,具体包含:农业发展历史的陈列、田园风光的观光、农业技术的介绍、农业生产过程的展示、农业生产工具的展览、名特优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等等,还可以结合现代农业园区所在社区开展农业节事活动、所在地民俗风情活动等。
(二)旅游市场广泛
1.城市居民是旅游市场的主体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都市人出现了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等需求,而农业旅游倡导的理念恰恰能满足这些需求,无论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的大中小城市,区域特色性的农业种植园、农业科普园、养殖场等成为了旅游目的地,我国应运而生了大批的乡村旅游地、农家乐、农业示范点等。现代农业园区凭借其优美的环境、高科技农业技术等优势为都市人进行乡村旅游、生态休闲提供了场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凭借其是生态型安全食品的生产基地这一独特优势,将会吸引更多的都市人前来旅游、观光、购物。
2.农民是旅游市场的生力军
农民旅游一直是困扰我国旅游业非均衡发展的问题之一,许多旅行社的旅游线路都是针对城里人下乡旅游,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旅游产品不适应农村居民需求。而2004年末全国乡村人口为75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8.24%,可以说农民旅游是潜力巨大的市场。现代农业园区开展农业旅游可以帮助广大农民更新观念,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同时在旅游的同时还能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交流农业信息。因此现代农业园区不可忽视农民旅游市场。3.学生是旅游市场的增长点学生市场是旅游市场中的一个细分市场,相对其他市场而言求新、求奇是许多大中小学生的旅游心理,现代农业园区的自然景观、乡土气息、野外空间完全不同于他们生活、学习的环境,可以满足这一市场求新、求奇心理;现代农业园区又集知识性、科普性于一身,可以寓教于乐,向学生介绍我国悠久的农耕文化,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同时现在许多学生对农村知之甚少,可以让其参与部分农业活动,如:种植、采摘,让学生在参与农作的同时了解更多的农业知识。
(三)旅游形式多样
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旅游在全国各地逐步发展起来,它既包含传统的观光旅游,同时与生态、绿色、健康等主题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开展集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与一体的多种形式的旅游,目前一些地区开展了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体验旅游,现代农业园区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开展动手劳作、农业娱乐、农副产品购物、农业环保知识活动等旅游活动,这改变了传统的旅游形式,丰富了游客的旅游活动,增加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四)旅游适游期长
现代农业园区相比其他的农业旅游而言,最大的优势在于没有季节性。一般的农业旅游受制于自然条件和植物生长规律的限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从而导致有些地区农业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而现代农业园区发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典型示范作用,突出体现农业科技的作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改变了季节对农作物影响,因而一年四季皆可以开发农业旅游。
(五)旅游综合效益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环境恶劣,依旧是靠天吃饭,因而总体上我国农业生产普遍效率不高,这些客观条件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是依靠高端技术发展的农业形式,是含农业信息、技术、品种的园区,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现代农业园区自然环境优美,是环保的示范区,也是农业符合生态平衡的典型区;发展农业旅游可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提高当地的社会效益。因此在现代农业园区开展农业旅游可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
三、现代农业园区农业旅游对农业转型的作用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村第三产业比例
所谓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农业中各产业的构成比例。我国各地多少存在着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太小的现象。政府抓农业结构调整,其目的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常从抓实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发展非农产业三方面入手。我国许多省市人多地少,耕地面积有限,农业生产总体上呈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的格局,而且总体上仍然以种植业为主,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为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基础。现代农业园区开展农业旅游可以打破传统的个体家庭小规模劳作,可以提供与农业相关的服务,这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二)有效促进农产品增值,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剧,农业发展的目标、条件与环境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如何在农业丰收增产的基础上有效实现农产品增值,有效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是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课题。现代农业园区开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路子,这里有农业科技成果以及市场所需要的大量农副产品,开展农业会展经济、农业旅游经济是一条为农产品增值的很好途径,可以在园区形成旅游搭台、农业唱戏、经济收益的良性发展。而且现代农业园区开展农业旅游可以让农产品直面消费者,减少因中间流通环节带来的费用。这样既实惠了消费者,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例如2010年,江苏全省粮食总产达到647亿斤,粮油工业生产总值和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265亿元和1250亿元;农民收入增幅自1997年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江苏近年来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了农业的转型升级。目前江苏省已建设各类现代农业园区1820个[5]。
(三)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现象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且大量劳动力过剩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现代农业园区在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物流等方面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旅游这一劳动密集型服务性行业,可以让更多的农村居民参与其中,尤其是农村妇女可以参与各项接待服务工作。并且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强的产业,可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直接和间接地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四)传承农耕文化,学习农业知识,提高农民的素质
现代农业园区开展农业旅游一是可以让更多城市居民了解农村农民生活,可以学习到更多关于农业的知识,可以了解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二是农村居民在现代农业园区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农业技术知识,更好地将农业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三是农业旅游可以为农村带来更多的信息流、物流和人才,可以帮助农村居民更新观念,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四是可以让农村居民意识到生态农业的重要性,意识到要保护自己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
四、现代农业园区农业旅游的开发建议
(一)结合地方实际,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用科学的理念谋划农业是实现农业转型的关键要素。现代农业园区开展农业旅游无论是地方政府、企业还是当地居民都要统一认识,具有现代的农业多元化发展理念。地方政府和农业园区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增强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拓展农业的休闲旅游功能,这既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又可以发挥农业的文化传承功能,保护和弘扬地方传统农耕文化,传播现代农业科学知识。
(二)合理划分生产功能区,编制农业旅游规划
目前我国各地现代农业园、生态园、农业产业园等形式众多,许多都是相互模仿,产品雷同,制定农业旅游规划要根据旅游客源市场的特征,根据本地种植习惯和产业特色,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重点开发特色的优势产业,开发具有地方乡村民俗和乡土文化的旅游产品。利用现代农业园的技术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品质高、安全性强、效益大的高端农产品,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求。另外,按照不同功能合理进行功能分区,将生产功能区、农业旅游区和游乐服务区合理区分,防止因布局雷同产生恶性竞争,也是合理保护现代农业园区优势产业的重要手段。
(三)完善旅游功能,建设旅游服务配套设施
现代农业园区依托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开发农业旅游,要充分挖掘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乡土民俗和文化功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发展田园观赏、瓜果采摘、休闲垂钓、农耕体验、农家餐饮、科普教育等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一方面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对路、田、沟、渠、河、桥、电的综合治理,提升现代农业园区的装备水平,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另一方面在农业旅游区,建设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以完善旅游功能,方便旅游者的活动。
(四)加强人员培训,优化农业旅游服务质量
现代农业园区市场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培养和储备。现代农业园区的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既要有农业技术知识,又要有较好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为此,主要加大基层农业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农民素质培训力度。一是要培训一批农业技术人员,让他们为游客提供农业知识和技术讲解、农产品加工制作演示等服务;二是对从事服务等工作的基层人员,也要加强培训,主要从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服务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三是加大本地新型农民培养力度,鼓励一些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四是积极引进和储备人才,重点引进一些具有旅游、农业、环境、管理、经济等专业背景的人才。
(五)提高现代农业园区的高科技含量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高科技含量以及现代化管理水平是建设好现代农业园区的关键,也是现代农业园区长久发展的根本。开发农业旅游的前提条件是根据本地特色培育支柱产业,同时,运用先进的农用设备、机械、设施、物资等,在农业栽培、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等技术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只有强化农业产业特色优势,才能在市场上有较强的识别性和良好的竞争力,才能满足现代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才能保证现代农业园区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地政府也要结合新农村建设,集中在资金、技术、设施、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后续管理和功能完善提升,突出园区在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带动功能,形成一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俱佳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关键词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对策;安徽六安;裕安区;江家店镇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324-02
1 江家店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江家店镇辖14个村(街),属丘陵地区,上报耕地面积3 517.33 hm2,实有耕地(农田+坡耕地)约6 666.67 hm2。近几年,全镇现代农业发展突飞猛进,新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家庭农场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绿色品牌认证2家(大米和油桃),实有各类大、中、小型农业耕作机械2 000台套以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涌现出了6.67 hm2以上种粮大户40户,流转耕地约占全镇耕地的1/5。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日新月异,东西汲河主干渠硬化,各村支渠畅通,挖塘160口,蓄水能力得到了加强,全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0%以上。
2 江家店镇现代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土地平整面积少。全镇土地平整面积只有1/10,因为没有平整的农田,就没有机耕路,更没有排灌设施,大户承包农田用工太多,而且用工工资太高,大面积土地流转受到制约。二是水利灌溉周期短。流转给种粮大户的1/5农田面积,种粮大户由于水利问题(梅山水库9月以后不放水),加之大户本身不掌握农业技术,缺乏管理能力,且不能种粳稻,只能种植杂交水稻,粳稻的产值为18 000~25 500元/hm2,而杂交水稻平均产值为13 500~19 500元/hm2,承包133.33 hm2以上的大户亏本严重,133.33 hm2以下的管理好则收益甚微,管理不好也是亏本。三是土地分散经营粗放。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已外出务工,留守的都是妇女和儿童,农田更是粗放经营,投入产出收益甚微,绝大部分农户现在不搞旱育秧、软盘抛秧和机插秧,更谈不上精细农业,基本上是任其发展,因为农户主要将外出务工收入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四是粮食价格趋于平稳。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粮食价格持续走低,因此再过几年,传统农民不再种田,新型农民(种田能手)难以寻觅,农田抛荒,粮食无人种的状况将日趋显现。五是农业技术推广滞后。一家一户的农户素质不高,发展现代农业的意愿和能力水平不强,加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限,难以达到现代农业对人力的需求,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1-2]。
3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3.1 着力培养种田能手
首先要培养一批懂经营、懂技术的新型农民(种田能手),全镇一家一户经营农田面积逾4 000 hm2,每33.33 hm2计划培育1名种田能手,由各村两委摸底,推选有文化、有志向、有能力、有胆识、自愿留在农村农业创业的、土生土长的回乡、返乡中青年,由政府争取培训计划,进行全方位、系统的农业技术培训、培养,提高他们的致富技能,并定期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成功经验,请各类农业专家来讲课。使他们成为一方种田能手和承包农业产业园的后备军。
3.2 加强水利建设
由于土地平整进度慢,每33.33 hm2规划挖1口2 hm2以上的大塘(小二型水库)。把水留住,保证梅山水库后期不放水仍然可灌溉1~2次,从而拓宽种植农作物品种的选择性。为全面推广种植优质粳稻和高效农业、优质中籼稻打下良好的水利基础。
3.3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3.3.1 每33.33 hm2农田创办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由各村(街)安排规划,把分散经营的农田切块,每33.33 hm2作为1个农业产业园,广泛宣传农业产业园发展前景,合理规划引导种田能手领办、新办、创办农业产业园区、家庭农场。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扶持种田能手,并从资金、项目上支持他们创业,只有这样,土地流转的进程才会大大加快,从而解决土地抛荒的后顾之忧,同时有效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3.3.2 1个种田能手承包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根据近几年种粮大户经营农田来看,1个大户经营33.33 hm2农田比较合适,面积过大,加之又不是平整过的农田,管理更加困难,并且提倡种植业产业园要以水稻生产为主,生产玉米、大豆、小麦(主要作饲料)、瓜果、中药材及休闲观光农业等需要论证,要适度规模经营,非粮食生产的农业产业园要预测销路,最好有订单生产。
3.3.3 扶持规模养殖业发展。养殖业与种植业不同,应提前合理规划,政府尽量不要规划大型养殖场,本着“涌现一个,扶持一个”的思路,多关心养殖大户,为他们做好服务,能争取项目资金的要积极为他们争取[3-4]。
3.4 着力做好农产品生产产前、产中、产后防控工作,保障食品安全生产
产前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种、养大户的合法权益,并要求他们做好生产档案,同时要对种、养大户的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以确保农产品生产的食品安全。产中要加强技术指导,农技人员要联系包保种田能手,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题。产后要积极帮助种养大户开拓销路。
3.5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鼓励并支持加工企业增设深加工、烘干、贮藏设备,特别是粮食生产,农业产业园(家庭农场)不可能都进行自主加工,这就要求全镇要有2~3家大型加工企业、合作社、协会帮助他们出售农产品,即发展“公司+农户”的模式。不断延长产业链,尽可能引进深加工企业入住江家店镇,实行订单生产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3.6 创品牌,提效益
政府要协助农业产业园做好品牌认证工作,首先是水资源污染和大气污染的治理,做好土壤、水资源的认证工作,从无公害食品到绿色食品直至有机食品,有了品牌产品可以进入超市,价格能成倍或数十倍的增长。从而实现农业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三统一”。
4 结语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顺应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是避免土地荒芜,保证农民收入、国家粮食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的必由之路。“四个500”的现代农业发展工程是笔者多年从事农业基层工作的经验总结和探索思考。
5 参考文献
[1] 杨红炳.发展现代农业重在农业组织制度创新[J].经济问题,2011(3):87-89.
[2] 李燕.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1(1):130-133.
>> 现代农业成果创新与转化探讨 云南现代农业“农超对接”创新经营机制研究 检察与调解对接机制研究 武汉市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 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对策 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路径研究 研究所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探索 诉调对接机制研究 贵州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风险投资与农业科技中介的有效对接机制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湖北省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与路径选择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构建山东农业产业新体系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 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型农村成人教育机制研究 浅谈构建现代农业科技管理新体系 创新流转机制 发展现代农业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及实施策略研究 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互动机制的对接路径研究 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冉学忠,郭立杰,白胜双.对铁铃市农科院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10):229-230.
[4] 薛薇.农作物秸杆还田的作用与途径分析[J].农技服务,2015(6):133.
[5] 许竹青,毕亮亮.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探索:以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为例[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3):118-122.
生态增效创业新路
玉田镇琅峰村的千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内,青禾现代农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忙碌地工作着。正值农产品的采收上市高峰期,社员们每天都要抢抓时令,把已经成熟的西红柿、辣椒及时采摘下来。
据负责人介绍,他们要赶在超市收购人员提货前迅速把农产品分拣包装好。另外未采摘的农产品,也要掐着时间点在傍晚前处理好,以便及时送往福州的蔬菜批发市场。因为人手紧张,记者看到合作社的管理人员陈家雄也跟着一起忙活起来。“我们每天大概会采摘两三万斤西红柿,一万多斤辣椒,主要销往福州南通蔬菜批发市场和本地的永辉超市。”
在种植过程中,合作社全程采用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种植,这比用传统农业技术种植的产量高出很多,农业的效益也得到了明显提升。近年来,传统农业大镇玉田镇发展已经蔚然成风。目前,包括青禾农业合作社在内,全镇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已经达到1200亩,走出了一条用生态增效的新路,成为长乐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农旅结合创富新路
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经济落后乡镇提供农技设施设备,并联合企业进行招标,解决了当地设备缺乏、农业生产落后的问题。另一方面,组织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员给广大农户进行知识培训,在农村设置专栏宣传农业技术,并深入农田讲解技术要领,推广农业技术,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2存在的问题
2.1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对于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是未受过教育的传统经验型农民,有一半为文盲半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几乎没有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差,对新型设备的应用能力也较差。甚至有些人固守传统的观念和习惯,不愿意学习新技术,这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起到了阻碍作用。而对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而言,掌握的专业性知识同样缺乏,仅会基本的新型农技设备的操作,无法充分发挥设备的功能,新设备新技具的应用效率低,对农户的综合服务能力低。因为伽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工作条件较差,待遇相对低,难以吸引和留住大学毕业生或专业人才,人才队伍得不到充实,因此出现了人员文化素质低、人才紧缺的问题。
2.2硬件建设与服务手段落后
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设在各乡镇,硬件设施简陋,办公条件落后。财政支持力度毕竟有限,没有合适的场所组织人员到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培训宣传学习。同时缺乏相应配件,用于办公的打印机等都无法满足,更是缺乏技术宣传所需的设备,而且,很少拥有新型农技设备用以示范操作。因此,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手段较为落后,很少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农户进行培训,而主要是以现场报告会的形式口耳相传,辅以发放一定纸质资料,农户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形成空间想象,理解与接受能力差。此外,现代信息服务系统建设落后,农户利用网络学习农业新技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这些问题阻碍了伽师县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
2.3机构设置与管理机制落后
在经济落后地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仍产生着其影响力,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机制同样存在诸多弊端。专业化分工设置使各部门缺乏相互的沟通和协调,因此农业推广隶属农业部管理下的机构,与科研教育机构不能形成有效的联结,无法实现为农户进行综合知识教育和农业技术推广。其次,层级的设置和多头管理使信息的传递不够及时或出现信息无法传递、错误传递的可能。农业部门包括农业局、农机局、农垦局、农科院、农广校等部门,存在职责重叠、分工不明确的现象,而对于相关项目的申请,难以分清谁负责谁办理,实施起来较困难。因此,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缺乏一个分工明确、层级精简、相互协调、统一管理的运行机制,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
3改革措施和建议
3.1提高整体文化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普及农户文化知识,加大培训力度,广泛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区别的传授农业技术。利用广播、报刊、知识手册、宣传栏进行宣传。广泛传播现代农业技术,改变农户传统观念和习惯。定期到农田了解情况,定期走访农户切实解决他们的问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应加强自身知识学习和更新,由上级部门统一组织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利用对口援疆机制的机遇,引进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吸引大学生来站所就业,发挥知识优势和年轻的热情,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建立专业知识强,综合服务水平硬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
3.2加大财政投入,提升硬件、软件水平
加大公益性财政预算支出,对于贫困地区,财政投入做适度倾斜,尽量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条件设施,提供适宜的办公条件,这也是留住人才的必要措施。引进相应的设备设施,能有效的开展农机的示范应用。构建通信网络系统,更新宣传推广手段,更加全面、立体的为农户作介绍。
3.3改善管理机制,加大监察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