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小企业经济现状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9 10:53: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小企业经济现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小企业经济现状

第1篇

一、新经济形势下重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作为西部高地的重庆,截至2010年12月,全市中小企业已经达到19.3万户,实现GDP增加值220.4亿元,占全市GDP的41.3%,主要分布在“一圈”、“两翼”等周边城镇。因此,重庆中小企业是否能健康发展关系到“一圈”、“两翼”的经济水平,关系到重庆“314”部署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整体实施。从现状看,重庆中小企业获得的信贷支持与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匹配的。因此,本文结合重庆实情,积极探索有效措施,破解重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为了解重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课题组在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局的大力支持下,于2011年10月11日至25日的15天时间,走进重庆市中小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此次调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共110家,其中工业企业42家,占其总数的38%;房地产、建筑企业35家,占其总数的32%;交通运输业15家,占其总数的14%;文化、娱乐业9家,占其总数的8%;其他的8家,占其总数的8%。从走访情况看,重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严峻,是目前影响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银行贷款是最主要融资渠道 被调查企业中,65%的企业选择银行贷款,是目前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选择亲朋借贷的分别占12%,其余的主要就是财政支持和风险投资融资,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仅仅只有2家企业,占1.8%。见图1。

(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 对于贷款融资渠道是否通畅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研企业中只有12%的企业负责人认为融资渠道通畅,认为一般通畅的占30%,40%的中小企业认为目前贷款渠道不通畅,还有18%的认为根本无融资渠道。见图2。

(三)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偏高 在不断紧缩的贷款政策与不断提高的贷款利率面前,企业使用资金的成本和难度在加大。一系列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中小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的问题愈加突出,过高的融资成本,已使部分企业无利可图。本次对企业能承受的融资成本调查显示,能承受年利率10%的中小企业有56%,能承受年利率8%的中小企业有27%,能承受15%以上的企业仅有5%。见图3。

(四)后金融背景的融资环境总体评价 在本次调查中,列示了诸如:融资法规是否健全、融资选择度是否充分、融资信息是否对称等问题对重庆市融资环境总体评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110家中小企业,普遍认为目前重庆融资环境一般,认为差的占45%,一般的占35%,较好的占13%,好的占7%。见图4。

二、新经济形势下重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措施

近年来,重庆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开展了一系列金融产品、融资方式的创新,融资现状远没沿海地区紧张,在全国来说处于比较宽松的环境。笔者认为,可以从政府角度、融资供给方和融资需求方角度来解决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基于政府角度的分析 各级政府应担当其国家机器角色,积极发挥服务桥梁作用,为中小企业搭建银企、商企等融资平台。一是制定和完善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法律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政府的治理水平,作为国家细胞的企业,在“有法可循,有法可依”的环境中才会健康发展。因此,政府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将其着眼点放在法规、制度建设上,制定和完善融资制度,健全融资相关政策保障,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二是完善金融体系,打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我国大部分大型金融机构出台的贷款措施和条件比较利于大型企业或股份制公司,而将大多数中小企业档在“门槛”之外。所以政府更应该帮助扶持中小型金融机构,它们才真正是中小企业的忠实合作伙伴,才能急中小企业之急,难中小企业之难。如政府大力扶持和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建立其城镇支行和分理处;政府搭建交流平台,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认知,增强借贷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心,使得在金融危机中愈发严重的信贷配给倾向于弱势的中小企业。三是搭建中小企业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大部分中小企业受条件限制,很难独立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技术,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建立高效的技术和管理团队。因此,地方政府可以为中小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创新搭建平台,比如构建院企研究院、政府指导委员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 来协调中小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合力开发应用新技术, 形成“产学研”结合一条线。通过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降低开发成本和风险,而且能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中小企业人才素质的大幅度提高。

(二)基于融资供给方角度的分析 经济学中的供给、需求原理,也适用于中小企业融资现象:市场供给大于需求,需求方具备优势,就易融资。所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之一,就是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一是加快银行业的发展,创新金融产品。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金融机构面临着新的挑战,各级银行应该积极创新、克难奋进。可以通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扩大信贷规模,大、中、小企业一起抓等措施来加快银行业的大发展,也未中小企业的融资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主动贯彻国九条,发展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大力提供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量。二是完善银行体系,发展新型金融机构。我国现行银行体系的主要弊端, 就是所有制单一、结构不合理、功能不齐全。因此,银行应该转变观念,积极发展符合市场经济的新型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金融超市等,形成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银行体系。三是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在我国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它为扩大企业市场规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经济的晴雨表,虽然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资本市场受到了很大冲击,但是资本市场中的基础产品和衍生产品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却很小。因此,中小企业要走出融资困境,必定要积极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具体措施有:加快发展我国中小企业板市场,通过上市获得发展资金,提高中小企业的知名度, 也是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退出企业、收回投资、实现良性循环和周转的客观需要;加强和完善风险投资融资, 增加中小企业融资途径,实现风投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双赢。

(三)基于融资供给方角度分析 一是苦练内功。众所周知,大部分中小企业出身贫寒,没有“靠山”,资本规模小,积累能力差,盈利能力弱,管理滞后,这是中小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据本次调查,我市中小企业50%以上的财务管理不健全,信用等级6O%以上都是3B或3B以下,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更要树立融资价值观,增强企业积累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资金良性循环,努力寻求合作、合伙、合作、股份制改造等途径,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中小企业只有迅速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使自己成为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的企业, 才能保持发展活力,才能赢得众多金融机构的信任,提高自身的融资地位。二是创新融资方式。中小企业如果仍然依靠传统融资方式显然难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在目前未知与动荡并存的金融背景下, 中小企业必须发奋图强,自谋出路,进行融资创新, 才能获得充足的发展资金。如:运用金融工程技术,使投资者增加收入, 筹资者减少成本; 走出国门,开拓视野,利用国际贸易融资;运用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 通过重新组合,转变为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转让和流通的证券, 将其出售给投资者,从而得以筹措资金。

综上所述,要解决后金融危机下重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健全金融体制机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围绕实施新一轮“51311”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着眼于构建“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做大做强我市成长型中小企业,使得它们为加快建成城乡统筹和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直辖市而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彭程等:《软预算约束及其对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12期。

[2]陈耿、刘雪峰:《基于融资结构选择视角的最优控制权安排研究》,《经济管理与研究》2010年第2期。

[3]吕东、周静林:《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探讨》,《财会通讯(理财)》2010年第10期。

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资金管理;现状;改进措施

资金作为企业发展运行的血液,做好相应的资金管理工作,能够推动中小企业朝着做强、做大、做优的方向发展。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断影响下,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生产业绩,但是,盈利空间也逐渐呈现缩小趋势。中小企业面对原料上涨、人民币汇率不断提升造成的不利影响,只有做好相应的资金管理工作,才能够避免出现停产或者倒闭等风险。粗放式的资金管理放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企业领导层和管理层难以防范风险,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处置好。所以,做好企业资金管理工作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有着较大的积极作用。

一、中小企业资金管理现状

1.缺乏科学认识以及企业资金管理重视不够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重视,从而导致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将其与会计核算工作看成财务部门所需要执行的职能,企业管理和领导阶层认为资金管理工作就是管理较为简单的银行收支。我国现代中小企业大都是通过银行短期借款及内部资金积累来实现发展。受到这种薄弱管理意识的影响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的缺乏,导致中小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难以发挥核心以及主要职能,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很难主动对资金管理各种职能以及方法进行创新。

2.资金使用缺乏计划

很多中小企业在进行资金使用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导致资金管理工作难以进行较为规范的调控,没有建立并完善科学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资金运作平台以及信息管理平台,导致中小企业很难通过有效信息对发展资金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管理以及控制。

3.财务观念较为陈旧,投资决策容易失误

中小企业管理和领导阶层对资金使用,大都较为随意,对于产品市场以及产品本身对资金特性缺乏认识和研究。企业领导阶层无法从根本上认识资金对企业创新的重要性,在高速发展的市场中,决策者难以对企业的发展同步考虑资金的需求,这就与企业发展的实际速度构成一对矛盾,从而导致企业发展缺乏完整科学的资金战略规划,盲目根据市场发展来进行战略计划,一旦出现任何资金项目发展的问题,将会导致中小企业丢失再次投资的良好机遇。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在进行融资工作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由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财务制度较为残缺,从而导致信誉不断下降。

4.难以对资金投放和使用过程中风险进行控制

在现代企业资金各种投资活动中,很多领导都是根据自我经验来进行各种决策工作,很难将决策的可行性进行资金分析。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大都是通过固定资产的增加来完成对内投资工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领导缺乏对外投资的意识。中小企业大都通过借债来进行资金补充,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影响下,将大量的资金运用在存货、固定资产以及应收账款之上。中小企业一旦出现存货跌价或者销售不畅的问题,便会导致买材料以及发工资等活动难以进行,从而被迫陷入到破产或者各种被动的地位。

二、做好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中小企业的资金使用以及周转效率和速度,企业财务管理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都要不断提升自我技能和素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好相关知识的学习工作,从根本上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通过自我完善和发展来弥补中小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缺陷。企业管理阶层要遵守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科学决策,从而减少资金浪费的现象,保证企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1.做好现金预算管理工作

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秉承节约、收集业务需求、按制度与流程办事,从而确定资金的各项需求。这种需求一般都是通过资金预算活动来进行编制,整个预算工作包括现金支出、现金收入、合理利用结余资金等工作。对于长期资金预算进行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困难,可以转变为半年或者季度资金预算,从而更好地利用剩余资金。

2.对企业筹资方式进行合理确定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进行筹集,不同方式下筹措的资金使用时间、成本大小以及附加的各种限制条款都具有较大的不同。因此,企业在进行筹资活动中,要保证实际资金数量满足各个阶段的经营以及生产需求,综合考虑各种资金筹措方式企业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以及资金成本。

3.做好资金安全管理工作

做好企业资金周转工作是保证现代中小企业得以生存的基础。企业在销售产品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订单收款在先,发货在后或者现金销售的方式。当出现赊销现象时,应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管理,尽可能缩短款项回收期限。尽量减少企业库存盘活资金,对于各类闲置、未使用以及不需要的各种固定资产,可以进行及时处理,从而减少坏账带来的各种损失。在资本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影响下,企业领导阶层要尽可能养成科学预见工作方式,通过缩短应收账款账期、及时处理闲置资产以及降低存货库存获取更多的流动资金,从而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中小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好资金管理以及相关的财务工作,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经济发展效益,在实际生产活动中投入更多资金。只有做好资金管理工作,才能够保证中小企业各项投资以及运行活动的顺利进行,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网络国际贸易;苏州;中小外贸企业;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9-0030-03

[作者简介]祁丹萌(1979-),女,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自从2011年全球电子商务进入第五阶段――智慧阶段,互联网信息碎片化以及云计算技术愈发成熟,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出现,i-Commerce(individual Commerce)顺势而出,电子商务以主动、互动、用户关怀等多角度与用户进行深层次沟通。越来越多的公司利用各种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出口营销,贸易网络化带来更多的资金流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凸显。

一、我国外贸企业网络国际贸易发展概况

网络贸易(Internet Trade)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因特网等现代化电子方式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通过互联网进行贸易活动,或者以Internet为载体,利用数字化进行在线交易。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交易过程均可在互联网上进行。这种贸易的网络化趋势,打破了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大大推动了贸易的信息化发展,推进了贸易方式的不断创新。在网络贸易中,贸易活动的各方通过不同的网络服务平台,浏览贸易信息、进行贸易洽谈、签订贸易合同、支付货款等。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网络国际贸易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内市场对海外商品的需求高涨,预计未来几年外贸企业网络国际贸易的份额占比将不断提升,但由于外贸企业网络国际贸易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所以外贸企业网络国际贸易份额占比将会保持相对平稳态势。2015年4月,国内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了《2014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2万亿元,同比增长33.3%。从进出口结构看,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中出口占比达85.4%,进口比例14.6%。美国成为中国出口电商的主要出口目的国,占中国整体出口电商份额的16.6%,欧盟占15.3%,东盟占11%,俄罗斯、巴西等其他新兴市场也迅速发展和壮大。传统进出口企业纷纷利用各自固有的优势,开始大规模进入线上跨境电商市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贸卖家从面向海外的TO B(to bussiness)方式转向直接面对海外消费者的TO C(to customer)方式。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跨境电商的政策支持,跨境电商在各方面迎来利好,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交易规模越来越大。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也快速被人们所认知,国内以阿里巴巴速卖通、敦煌网、兰亭集势等为代表,国际主要以亚马逊、EBAY等为代表。我国外贸电子商务的应用远远领先于其他领域,出口企业在与国际接轨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出现了许多巨资投入外贸网站的情形,如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亚洲资源、中国出口商品网、美商网注册、阿里巴巴、中贸网、中企网等。我国外贸企业网络国际贸易正在积极发展中,据统计目前有4.5% 的出口企业已广泛开展,有31.2% 的企业初步开始,28.7% 的企业已着手开展,12% 的企业已有考虑,只有23.6% 的企业还没有考虑。

二、苏州中小外贸企业网络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的报告显示,2011―2013年苏州市电子商务年交易额分别达1800亿、2400亿、3500亿元,连续三年增幅保持在30%以上。苏州零售网商密度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12位。据阿里研究院的《2013年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苏州列全国“百佳城市”第9位。2014年上半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300亿元,同比增长35%,预计全年将超过4500亿元。同时,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苏州龙媒科技(环球市场华东总部)第三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2013年实现订单交易额500亿。江苏一达通外贸综合型电子商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通关、物流、外汇、退税等一站式服务,2013年实现交易额1.5亿美元。2014年11月,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商务区获准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12月份平台已上线运营。

为更好地了解国际贸易网络化环境下苏州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形式进行调研,发放并回收了62份调查问卷,实地走访了5家苏州中小外贸公司,了解了外贸行业相关情况,进一步了解苏州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情况,并在调研中总结了苏州中小外贸企业网络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

三、苏州中小外贸企业网络国际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贫乏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由于电子商务发展历史较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苏州很多中小外贸企业的业务员对利用计算机网络提高信息获取能力的认识不足,计算机网络知识贫乏,信息化观念淡薄。商务部预计,未来五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数据反映的状况虽然很积极,但与美国、日本等电子商务较发达的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有很多业务员只限于从网上获取消遣性信息,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所需要的关键信息,未能更好地提高产品效果以及品牌推广。此外,公司计算机网络设施尚不健全,计算机速度、技术指标、管理水平无法适应网络国际贸易发展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二)商业模式单一,缺乏特色和创新

电子商务的主要特点是为消费者提供快捷、方便的网上购物环境,但现在网上购物在服务上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商品目录庞杂,查找商品信息困难,并且最终完成认证、在线支付手续相当不方便,而且现在国内大多数支付还是通过邮局汇款的方式;二是电子商务缺乏完善的后台传统服务的支撑,比如物流、配送等,商品不能及时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往往是阻碍人们网上购物的重要原因。如果电子商务不能在服务上比传统商务做得更好,不能为消费者节约交易时间,就根本没有任何和传统商务相比的优势。

很多外贸企业的外贸模式单一,缺乏自身特色皆因于此,比如笔者走访的某外贸公司,其体系运行的营销平台比较单一,仅利用阿里巴巴平台产品、获取询盘,但询盘数量少,且质量以及产品特色不明显,缺少宣传,该公司原来的特色是小批量订单定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定制量较小,造成成本增加、利润下降。

(三)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不健全

有的商家出于成本和政策风险等方面因素考虑,将信用风险转嫁给交易双方,有的商家为求利益最大化虚假信息、扣押来往款项、泄漏用户资料,有的买家提交订单后无故取消,有的卖家以次充好等现象常常发生。而这些现象成为导致消费者对网上购物心存疑虑的根本原因。

物流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持续进行的必要条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表现为物质资料的流入转化、流出过程。一旦某一环节不能及时获取所需物资,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秩序将被扰乱。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另一大障碍是缺少适应电子商务需求的全国性货物配送体系。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数量虽具有一定规模,但能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的物流企业仍较少且规模偏小,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尽如意。比如实地调研的苏州某有限公司主要依靠其内部建立的物流平台,然而该平台效率不高,规模偏小,且较为零散。物流状况与电子商务交易所需的配送服务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四)外贸软件漏洞较多

从对实地走访企业相关工作人员中了解到,某公司使用的I9畅想外贸软件不成熟且不完善。在跟进客户过程中无法使用客户名称查询客户跟进记录,必须使用公司名称,增加了搜索负担。此外,有些无用的客户信息无法删除,造成系统无用信息冗余,影响客户的跟进质量。样品管理不完善,样品寄出记录无法录入,导致实查库存与系统显示库存存在误差。调研结果显示,这不仅仅是该公司存在的问题,而是苏州中小型外贸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

(五)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网络风险防控措施薄弱

信息基础设施是制约网络贸易发展的“瓶颈”,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效,网络架构基本形成,但与国外相比,国内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仍严重不足,至今国内尚无一家实际网上银行,海关、商检、保险、税收、运输等部门实现网络化的目标还很遥远。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现阶段仍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贸易,而只能做到“在线浏览,离线交易”,所以,总体建设仍是初步的,金融电子化和商业电子化的目标还很遥远。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创新为网络经济提供了机会与挑战,使得网络市场蓬勃发展。网络方便了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沟通,降低了交易费用,然而网络交易的信用风险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特别是网络交易信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相对薄弱,交易双方的主体和信用状况难以确定,交易平台的责任和权利尚未明确,网络诈骗行为防不胜防,严重制约着苏州中小外贸公司网络交易市场的发展。

四、促进苏州中小外贸企业网络国际贸易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风险防范和规避机制

苏州中小外贸企业应大力推行风险意识教育,使每位业务人员都充分认识到外贸业务具有极大风险,应努力加以规避;认真做好对贸易伙伴的资信调查。如果没有周密详尽的资信调查,不可盲目开展业务,大宗业务更是如此。

(二)完善现代多层次物流配送体系

根据现代物流配送发展趋势,多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应由“物流配送作业系统”、“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主体系统”三部分组成。物流配送作业系统是物流配送体系的运行基础,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则是物流配送体系得以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物流配送主体系统是物流配送作业系统和信息系统运行的施动者和承担者,为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提供了行为基础。三者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因而构建和完善多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应从这三方面入手,提高物流配送的市场化、网络化和标准化程度,并加强物流配送的软硬件建设。

(三)优化外贸软件,明确客户定位

外贸软件是专门面向国内出口型企业的一种管理软件,一般涵盖外贸客户搜集、外贸客户管理、外贸业务流程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等几方面。其中,外贸客户管理软件应以客户关系为核心,以业务管理流转为主线,充分了解目标客户群体的使用习惯,如在欧洲,很多专业采购商使用黄页次数比网络多,而有些地方则使用B2B商务平台较搜索引擎多,企业应根据不同地区客户的习惯来制定不同的网络营销方案。此外,在外贸软件中应及时更新客户信息,删除无效用户并加以归类,减轻系统负担;增加语言搜索功能,以方便不同语种的业务人员使用;客户档案集中管理,有效防止企业资源流失,方便对客户进行资信考评,以规避风险;利用多格式、多功能图片等方式对样品进行管理,有效控制样品成交情况及其现存量。

(四)加强网络国际贸易领域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

中小外贸企业应注重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联合各级研究机构和应用开发商,加大科研投入,尤其要加大原始创新的力度,大幅度提高我国拥有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并在取得研究成果后,及时申请海内外知识产权。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电子商务新技术开发成果的奖励和推广力度,利用世贸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多边协议与协定中允许的保护措施,大力保卫企业贸易,以“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保护我国的知识产权;加大打假力度,保护企业知识产权。

[参考文献]

[1]姚焱.电子商务时代,外贸企业的创新性对策研究.企业经济,2003(4).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201501.

[3]刘电威.我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贸,2012(6).

[4]刘昌华.电子商务时代的互联网营销[EB/OL].http:///finance/special/jinshubiao/ziliao/detail_2011_04/28/23805_0.shtml.

[5]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4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R].2014.

第4篇

(一)计算机网络的简介

计算机网络,它主要的经营方式就是将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环境下的计算机进行连接使用,其中所包含的设备是有很多种类的。计算机作为新兴产物是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时展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对于计算机来说也是如此,正是基于前人的种种努力才使我们如今能够在社会上共享网络资源。如今,很流行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有问题找百度,在百度上人们能找到需要的各种信息,大家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共享,这给人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计算机网络的种类纷繁复杂,根据计算机本身的参考对象不同,计算机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使用范围将它分为专用和公用两种网络模式;根据覆盖形式将它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和互联网;根据拓扑结构将它分为集中、分布和分散等方式。

(二)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在现在的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于计算机已经不再陌生,它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为何能够得到如此的普及,它到底具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够使人们如此广泛地使用它,这需要从它的特点说起。计算机网络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节省经费。人们平时使用的计算机会有很多不同的性能,因此对于不同的计算机、不同的性能来说就会产生价格差异,所以对节省经费这一方面来说也是源于不同的试用功能以及使用模式。其次,可扩充性。人们可以按自己需求增加网络的性能,只需要增加处理器的数量即可,这就能够有效避免当工作负荷过大时出现的故障。

二、中小企业计算机应用现状

(一)中小企业计算机应用成就

现今中小企业对计算机应用一般表现在计算机成为办公工具。企业的局域网的建立实现了企业的各部门的时时有效沟通,并达到了企业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企业建立了局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实行计算机管理可以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计算机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领导者及时全面、完整的了解市场和企业运行情况,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中小企业计算机应用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收集整理问题不够重视。对于现阶段的很多企业而言,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不同种类的企业而言,所拥有的管理方式与发展途径不同,因此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外此,部分企业对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认识仍然只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发现计算机技术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与价值。因此,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发展途径,才能确保企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

2、缺乏明确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目标。不管企业对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发展持有何种态度,一个明确的目标是确保企业实现向信息化转变的根本条件。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持怀疑与观望态度,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没有明确的思路与目标,只一味追随形势,使企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各项事务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方针缺乏相应的竞争优势。

3、缺乏完善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模式。对于企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而言,依赖于企业网络的建设、技术开发与维护等各项工作的开展。而对于很多企业而言,缺乏一套较为完善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模式,使计算机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程序依据,从而使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监控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得不到有效保障。一套完善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模式能协助决策者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对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并且使管理人员及时认识到在企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各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漏洞。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三、提高中小企业计算机应用水平策略

(一)加大投入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必要的计算机设备,是学好计算机技术的基础,是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关键所在。如果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就要想方设法,多方筹资,把有限的资金用于购置设备上,确保广大职工有机会有时间操作使用计算机,这样不仅为学好计算机应用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还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国家对计算机保密管理要求非常严格,对设备的购置、维护、运行等要求更高,企业在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必须保证涉密信息安全,所以,加大计算机软硬件的资金投入,是企业提高计算机安全有效应用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重视企业计算机人才的培养

有成功经验的企业家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人才是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有不少中小企业花大价钱采购了计算机设备,但由于计算机人才的缺乏,使得计算机成为打字的工具,计算机功能未得到充分的开发,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企业应该尽早加强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因为培养懂计算机、懂管理而又熟悉本企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是需要花费时间。有些中小企业不愿花大价钱和时间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同时又不注重专门人才的引进,只是通过对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充实,事实上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能真正胜任计算机方面的工作。

(三)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是指导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并且能为决策者提供合理的建议,使企业的发展处于实时受控状态。因此,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各项事务的开展过程中,应从人事档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管理以及退休管理等各个方面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并严格按照管理模式进行各项工作的开展。为此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应重新梳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管理工作的流程,通过对管理流程的系统分析,对其中的主要信息流进行清理。例如在建立一个系统化的人才引进模式中,应围绕核心任务,首先制定出人才引进层次、方向以及管理考核等目标方案,并从目标分析、综合素质把握、教育培训、绩效考核等各个方面系统展开工作,从而建立起相对应的组织结构,准确完成岗位描述与职责说明书;其次,对引进的人才进行跟踪培训,在提升他们岗位适应能力的同时,建立起满足企业愿景的价值体系,以融入到企业核心文化之中。在此过程中,还应从工作量评估、薪酬与福利待遇等各个方面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分析与评价,以完成对各项事务的综合信息化处理。

(四)建立并健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库

为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管理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应以现有的数字化进程为基础,对现有的信息库加以优化与完善,实现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的动态查询与电子管理。同时,还应充分利用高质量数据库互联等计算机技术,提升资源利用率,加速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四、中小企业计算机应用前景

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言,有着非常广泛的前景,在今后的应用过程中应注重向以下几个方面迈进:(1)实现综合化网络管理。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操作平台,对各个子网络进行透视,实现对互联的多个网络的管理。对于该种管理系统的实现而言,有两种方案:一是针对已经建立的各个子管理系统的不同情况,建立一个综合的管理系统;二是直接建立一个综合的网络管理系统。无论选择何种管理系统,对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管理而言,须重点向综合化发展。(2)实现对业务的监控功能。对于传统的计算机管理而言,主要是针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并不能准确反映出系统故障对业务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对于今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言,应实现对进程的监控。(3)实现智能化管理。今后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言,应向智能化管理方向迈进,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维护、诊断,以提升计算机技术的运行状态。当运行性能下降时,应使用智能化的方法对涉及到的相关资源进行监控,并执行必要的操作。

第5篇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精神激励;精神产品

现阶段国有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生存,最关键的是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本文是在对淮南市国有中小型企业精神激励方面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思考,针对淮南市中小型企业在精神激励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一、精神激励的概念和意义

1.精神激励的概念

精神激励是指企业以精神产品满足员工精神上的需求,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励,精神激励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是精神激励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为达到一定的目的,根据激励客体的精神需要,运用相关精神激励因素,通过一定的媒介,影响激励客体的精神结构,激发客体动机,并在动机驱使下使激励客体产生行为反应的过程。

2.神激励的意义

精神激励是在较高层次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也较长。在物质激励不可能完全到位的情况下,有效的精神激励可缓解某些特定时期员工的内心不平衡。作为与物质激励相对应的概念,精神激励的效果更加长久,对企业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加强精神激励,可以弥补制度约束、物质分配难以调节的激励不足,为降低企业交易费用提供了基础。[1]

二、企业精神激励现状分析及对策

下面将以某药业企业为例,分析企业精神激励现状。

1.企业发展现状及规划

X企业总占地面积25525.4,总建筑面积28473。总资产11321万元,净资产6757万元,资产负债率为40.31%,其中固定资产净值7138万元。未来三年的发展战略及工作目标为:第一步实现淮南第一,第二步实现安徽省首位,第三步位列国内同行业先进。“十一•五”期内由目前的安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1)年龄结构

从表1可以看出,企业的年龄分布较为合理,以青壮年为主。

(2)学历层次

从表2来看中专及以下的员工共有369人,占员工总数的69%,学历层次偏低较为严重。

(3)职务分布

该企业一线员工比重较大,因为生产线员工是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表3可以看出企业的层级分布较为合理。

2.企业现有的精神激励方式分析

(1)企业的精神激励方式现状

该企业的主要精神激励方式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①每个员工在生日当天都会收到一张生日贺卡和餐厅专门制作的一份生日餐,在员工生日当天由人力资源部员工亲自送到其手中;每年的中秋节和春节,员工会收到月饼、两袋大米、两桶食用油等生活用品。②每两年会举行一次员工运动会,表现优异者可以获得丰富的奖品。③企业会不定期举行摄影比赛,征文大赛等,对表现优异者给予奖励。④企业每年底会根据企业利润,结合员工的出勤及绩效考核情况给员工发年终奖金。⑤企业会根据每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在每年初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并在年内逐一实施,包括内训和外训,内训主要是相关负责人以及表现优秀员工为受训人进行讲解和指导;外训包括参加社会培训以及到兄弟单位进行参观学习。⑥产品淡季,企业会不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拓展训练以及挑选优秀员工去外地旅游。⑦根据领导者的领导风格不同,对其下属进行的赞扬、批评以及授权都属于精神激励的方式之一。⑧企业会在每年底举行新年联欢晚会,并推荐多才多艺的员工去上级单位参与表演。⑨鼓励员工进行各种职称考试以及学业深造,企业会为其报销学习费用。

(2)精神激励实施优点和缺点

根据其实施方式,可以看出该企业的精神激励方式主要是以情感激励为主的,企业很关心员工的生活以及兴趣,同时注重开发和培训,有利于员工提高自身技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2]但企业采取的激励方法过于传统且所有员工不论工作做得好或者差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待遇,因此不能产生明显的激励效果,具体可以将企业在精神激励方面的不足之处,概括为以下四点:

第一,企业管理理念落后,不注重企业精神的形成。企业管理层一味注重生产管理,对于员工激励,只注重表层现象,对员工的激励不到位。

第二,没有做到“以人为本”,责任意识不强。企业没有形成竞争氛围,员工之间没有竞争。当激励不能产生效果的时候,部分员工会丧失工作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

第三,精神激励方式过于传统,不够创新。长期对所有的员工采用统一的精神激励方式,员工对此麻痹,不能产生激励作用。

第四,企业管理层缺乏对精神产品生产的重视,采用精神产品激励员工的积极性的方法和艺术需要进一步提高[3]。

3.提高精神激励有效性的对策

国有中小型企业如果想要寻求更好的发展,需要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在积极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的同时去主动寻求高层次的发展,针对淮南市中小型企业的精神激励现状,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精神激励方式,提高激励的有效性:

(1)注重企业精神的铸就,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

企业精神反映了企业员工的共同追求和共同认识,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立场观点和精神支柱。各种激励方式能否发挥作用,以及作用的效果如何,说到底取决于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是否能够统一。企业要形成为员工所接受的价值观并使员工将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果的激励。

(2)改进传统方式,建立多层次的精神激励模式

企业需要使精神激励方式多样化,危机、荣誉、使命、竞争、沟通、生存、兴趣和空间等能带给人们最强大的行动力。企业可以开发出多种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精神激励产品,如采用新的竞争机制、工作任务承诺、组建临时团队、让员工参与决策,适当的放权增加员工的责任感等。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精神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精神激励机制时要考虑到个体差异[4]。

(3)重视目标激励,制订系统的精神激励措施

企业为员工设定合理可达到的目标能够激励员工采取有益的手段完成任务,同时能使企业充满活力,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企业应该制订详尽的精神激励方式组合,使精神激励和薪酬结构一样制度化,针对不同层级的员工制订不同的激励方式,精神激励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公布出来后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并且要和考核制度相结合,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5]。

(4)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精神产品的生产和应用能力

精神激励的效果是企业精神文化产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精神产品,简言之即企业文化的产物,许多人认为它仅仅体现在员工的精神风貌、文化素质上,或者更浅显的认为,企业的精神产品只是一台晚会或者一个员工运动会。其实,企业精神产品最终的表现形式是企业的产出和效益。相对企业的产品而言,精神产品是企业生产出的无形“产品”,企业在无形中把它传达给,让员工从心里上认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带来效益。在企业一定的物质性激励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精神产品的竞争。对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加大对精神产品的生产,学会如何把精神产品附加于企业的产品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振东.国有中小型企业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J].现代企业,2008(9):50-51.

[2]于国民.国有中小型企业改革的难点及对策[J].辽宁经济,2006(1):23.

[3]张鹤.精神薪酬[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5.

[4]姜丹,薛承会.企业科技人员激励因素强度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1(2):44-47

第6篇

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经济黄金时期,各方面的旧制度都得到了创新和改革,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一个新的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这一背景在给中小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新经济背景下,我国也确实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上做出了诸多创新,完善了其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文件,使其管理模式更加合理科学化。但是,在新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处于一个虚弱期,各方面工作仍然不够完善。因此,在此背景下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和现状进行探讨是极其有必要的。

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中小企业相较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其特点较为明显,例如数量较多、规模相对较小等,也正因为这些特点,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较为复杂、问题较多,尤其是在新经济背景下,这些问题更加显而易见。

虽然中小企业的数量较多,但是,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政府支持和扶持的主要目标,而中小企业则缺少政府的支持,在进行市场竞争时,中小企业完全处于劣势。此外,地方的中小企业往往会因为当地政府的政策因素,而迫使自己的财务管理短期效益化,以此来实现政府的短期经济效益目的,这使得中小企业根本无法进行长期的财务管理筹划。而且,中小企业自身的实力较弱、规模较小,其管理模式往往是家族式的存在,这使得其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度和认识都不高,财务管理意识、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人才都极度缺乏。

2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原因

21政府政策支持不够

政府政策的支持是中小企业在新经济背景下能否获得有效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当前我国政府在这方面的作为显然是不足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法律政策上的偏向。大中型企业以及国有企业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政府政策上对它们的偏向过于明显,这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尤为艰难。其次,贷款、税收和土地使用政策也青睐于大型企业。如中小企业的数量和产值占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但政府政策贷款给中小企业的比例却特别小。最后,中小企业的纳税税种和税费比较多和随意。

2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导致资金紧缺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仍然是当前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方式单一、渠道狭窄以及成本过高一直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所在,分析其原因主要有:首先,中小企业上市难,难以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其次,中小企业因为自身原因,难以直接从银行获取贷款;最后,市场上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机构。

虽然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源少,但是中小企业在我国占主体地位,而且需要资金的支持需要快速发展,不然很容易在经济多变的环境下夭折。但是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发展受限是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3中小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不善

会计核算是保证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这严重妨碍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人员不足、会计核算工作标准不明确、制度不健全、一人多岗等都是当前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会计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以及有序化得不到保障。这些问题导致企业的一些账务无法被有效地核对,相应的财务工作无法被迅速落实。

24财会人员素质偏低

由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一般采取传统的管理形式,形成了传统而落后的管理意识,在新经济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难度较大,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意识和观念上的改变不够及时和迅速。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经济背景下,若是不对传统观念进行改变和更新,那么必然会落后。因此,必须改变和创新观念,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以一种新的姿态来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在新时期下的开展。此外,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也不合格,大部分会计人员无法全面把握和了解新会计制度,极大地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3促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加强政府的政策导向

政府在市场中有着宏观调控的作用,因此,在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政府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使用政策、制度来给予中小企业发展机制。尤其是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必须根据新经济背景来健全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定以及管理制度,从法律层面来规范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发展。此外,政府还要在税收、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提高其发展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

32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优惠政策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没有良好的资金链,企业随时面临瘫痪的风险。针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形势,我国政府在对中小企业投融资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国务院已《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很大改善。主要有: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环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对中小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加快调整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中小企业要切实利用好优惠政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33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为了促进企业在新会计制度下更好的发展,增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必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以及会计编制人员在新会计制度下对财务管理工作和预算编制工作的认识,增强他们的专业素质和适应能力,让他们树立一种责任意识。这种培训和教育可以采取周期制度进行,并对培训教育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此外,在各部门之间就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宣传,确保预算编制工作得到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支持。

34中小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要针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精细化管理模式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管理体系,而且还要建立一套能够有效运行的财务风险和日常工作监控体系,尤其在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风险评估时,要保证风险评估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和实际性,根据风险的影响将各类风险的前后顺序进行有效安排,并针对风险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利用完善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来做到预算、核算、结算以及企业资金分配工作的精细化,从而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第7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现状;途径

AbstractTaking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 for example,the actualities was analysed,combined actual situation,the way of cultivating and strengthening croe competitivenesse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were proposed to give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and grandness of them.

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core competence;cultivate;actuality;way

安徽是“中部崛起”的重要省份,其经济增长、产业转移及升级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前安徽省中小企业占总企业的99%以上,其所占比例庞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安徽的经济增长水平。因此,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徽省在“中部崛起”中的跨越式发展是中小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小企业必须通过核心竞争力,壮大规模,快步发展,为安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1安徽省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目前,安徽省共有17万家中小企业,与发达地区相比,具有数量少、密度小、发展慢、竞争弱的缺点。笔者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只有本企业具有的、而其他企业不能有效模仿或模仿成本较高的“优势”下的一种能够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强调的是对资源的综合配置能力决定于单个企业所体现出的群体优势,是产业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优质的综合反映,并最终体现在市场影响力、资源配置力、产业增长力、结构转换能力和企业创新能力上。

安徽省中小企业当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环境有待提高;二是企业融资困难,资金运转不稳;三是市场竞争激烈,秩序不规范;四是企业发展战略缺乏科学规划;五是企业在营销策略上注重不够;六是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有限。

2培养安徽省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2.1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

一是改善观念,营造环境。政府首先要创造全民创业的环境和氛围,激活中小企业对活跃市场的主导作用和对繁荣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改善人们的守旧观念,大力宣传国家对创业的支持力度以及相关政策,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使其能够很快地接受市场信息,及时研制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占领市场。二是解决融资,促进发展。一方面,通过建立以资信档案为基础的信用制度,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信用机制,缺乏抵押物。通过完善资信制度,建立企业的信用档案以及信用体系,可以科学地规划有关企业的融资贷款事宜。另一方面,政府可以进一步规划民间的资本市场,有计划、有组织地按照借贷程序科学管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1]。由此,既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问题,又给民间资本提供一定的科学增值,使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有了物质保障。三是加强扶持,规范市场。一方面政府要规范市场秩序,成为市场的监督者;另一方面,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在明确一部分重点企业的发展主攻方向后,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支持。通过适度放宽贷款门槛或者减少这些企业的税费等方式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也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扶持基金,对某些特殊的企业加大资金的投入支持。

2.2着力培养企业的核心技术

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技术核心,所以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关键。常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一是切实增强创新意识[2]。只有拥有创新意识,培养良好的习惯,才能够积极破解难题,营造创新的氛围,产生更好的产品。二是努力创建创新体系。建立一系列的科研管理制度以及奖励制度来调动研发部门的积极性,加强与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或者与政府有关部门、一些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3],长期、稳定地进行下去,促进产品的研发,加强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4]。三是灵活选择创新战略。一方面因为中小企业运用技术创新降低产品成本所占比重很小,全国平均只有20%左右,所以企业应该灵活抓住时机,做好利用政府政策降低成本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选择技术突破点,促进形式的多样化,降低成本。四是坚持培养可持续创新思路。不断根据技术生命周期调整企业核心技术、整合技术以及企业战略,结合现实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培养可持续创新思路,依靠科技进步与自身结构的合理调整来全面、可持续地推进核心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2.3围绕核心技术对其他资源的协调能力进行综合培养

一是加强企业的战略管理。通过政府建立一些中介咨询机构,向企业提供一定的管理咨询。一方面,提高员工(最主要的是决策者)的综合素质,完善企业的决策机构;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信息,建立科学的信息反馈、收集控制机制,加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减少企业在信息不对称下决策的失误,同时缩减多元化经营,回归专业化。二是促进企业的组织制度建设。一方面,要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的兴衰与人力资源密切相关,而管理和技术的核心人才更为重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通过聘请一部分专家教授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组织一部分优秀员工参加学习,奖励一部分员工参加企业或者一些管理知识的培训,广泛地招纳贤才为企业所用,同时规范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改善薪酬结构,充分营造一个和谐的用人环境[5];另一方面,应该加大企业的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制度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通过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制度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三是完善企业的销售战略。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安徽省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拥有产品优势的中小企业,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改善营销渠道、调整产品价格、使用多元化促销手段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等方式全面促进企业销售水平的提高,做到在观念上与国际接轨,在方式上进行创新。四是增进企业内外部的合作。通过整合资源,加强企业部门之间的协作,结合优势,促进内部专业化分工,把企业资源集中于最有竞争力和市场的业务;通过购买、并购、合资等实现外部优势的内部化,同时通过与相关大企业建立企业联盟战略,实现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6]。五是加强企业的防变能力建设。一方面,为防止竞争对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仿,企业应该建立一系列备用措施,要时刻完善企业的创新体系[7];另一方面,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运用多变的外部条件,优化自己的技术结构,提升研发能力以及降低成本扩大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六是提升企业的文化水平。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它的最高级别影响是在企业发展到高规模时所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文化的构建与完善或者说企业文化的水平提升都应该作为核心竞争力培养中注重的一个方面[8]。

3结语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需要持续、稳定、有计划的投入,需要国家、地方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其他企业等多个主体之间的配合和扶持,同时企业自身的持续努力是不可或缺的。

安徽省作为当前“中部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发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以及合芜蚌试验区建设之际,小企业使命重、机遇多,只有通过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有效增强企业的防变能力,切实提高对资源配置的综合能力,最终才会在减少交易成本的同时加速安徽经济的腾飞。

4参考文献

[1] 唐艳.安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J].理论建设,2008(4):33-35.

[2] 王建淼,李金霞,阎福,等.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之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5,19(2):30-32.

[3] 周逢祥,胡耀辉.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特区经济,2010(2):195-196.

[4] 孙彩,张剑英,张剑虹.中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策略[J].科技与管理,2003,5(3):75-77.

[5] 宋冶萍.试论我国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消费导刊,2008(23):64.

[6] 彭传新,刘建清.论我国企业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中国软科学,2002(3):60-63.

第8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产业链;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

收录日期:2014年7月11日

一、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现状分析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大量中小企业依托地区特有的社会文化与环境,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既竞争又合作,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已成为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并促进了河北省经济的巨大发展。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群数量与规模逐渐扩大。到2012年底,河北省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一共达到了370个,其中10亿~30亿元的114个,30亿~50亿元的62个,50亿~100亿元的56个,100亿元~1,000亿元的以上66个,1,000亿元以上的1个。产业集群增加值占全省民营经济比重达到1/3,占全省GDP比重达到了21.46%。县域产业集群增加值占县域GDP比重达到了26.1%。

(二)集群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从地理范围上看,河北省产业集群涉及石家庄、沧州、邢台、保定、邯郸、唐山、廊坊、衡水、张家口、秦皇岛、承德11个市区132个县,占全省县市总数的97.8%,已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从集群门类上看,河北省产业集群涉及皮革、板材、冶金、陶瓷、纺织、橡胶、汽车模具、玻璃、家具制造等21个产业门类。

(三)集群综合实力与贡献率不断增强。从综合实力来看,在2012年,河北省产品市场占有率10%~30%的产业集群有29个,30%~50%的产业集群有17个,50%以上的产业集群有15个,其中有23个产业集群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为全国第一。从贡献率来看,到2012年底,河北省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达到了22,384亿元,占全省民营经济的29.2%,完成增加值5,701.8亿元,占全省民营经济的32.3%,上交税金504.3亿元,占全省民营经济的21.5%,专门出货值821.6亿元,占全省民营经济的57.7%,并实现从业472.6万人。

(四)集群支撑平台的建设逐渐完善。截至目前,河北省共有省级产业集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57个,为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检测等技术服务或信息共享、人员引进与培训、融投资等其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与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五)集群的产业网络建设基本形成。在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内部基本建成了专业化分工协作与竞争的产业网络,它是集群中的各种行为主体(如中小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等)在资源利用与共享过程中产生的竞争与协作关系的非线性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企业网络和社会网络两层网络。

企业网络处于产业网络的内部,以各类型中小企业等为节点,以基于产业链或价值链的经济技术等合作为纽带,处于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内核地位,可分为纵向网络与横向网络。其中,纵向网络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沿着产业链的上游与下游所形成的网络关系,主要包括各种原材料与辅料的供应商、大量的中小企业、分销商与客户。它们虽然在规模与实力上与大企业有差距,但凭借地理临近的独特优势,在合理与高度专业分工、技术互补、信息共享的基础上,生产商与供应商之间沟通方便、信息传递快,供应商能够及时把对原材料、零部件、生产设备等的详细要求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根据生产商的意见定制化提供,双方效率均得到提高。横向网络是以集群内的同类型企业相互沟通与合作所形成供应商之间、生产企业之间、分销商之间的网络关系。它们通过原材料的相互供给或生产设备、技术等合作外包或者销售渠道共用等方式,达到协作共生、参与市场竞争的目的。

社会网络处于产业网络的外部,是以企业外服务组织为节点,通过基于知识共享、产业关联、社会制度额的社会职能与企业联系起来,为企业网络提供有效的各类服务,从而降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融投资、信息追寻与甄别等成本,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集群内产业链不完善。河北省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分工属于自发行为,未能有目的地结合产业集群的整体目标与特点进行科学有效地分工与合作,因此导致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同质化高,产业集群企业内耗严重,无法形成合力对抗外部竞争。同时,产业集群内中下企业大部分处于产业链的生产制造环节,而产业设计、品牌开发等其他环节相对缺乏,使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隔离,不能有效地相互沟通与合作,影响产业集群整体效应的发挥。

(二)集群内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价值较低。河北省各地区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各有特色,但从产业链各环节的价值来看,产业集群大多数企业以资源开发、加工制造为主,这些环节产品主要依靠资源或劳动力,附加值低,获取的市场利润不大;而在产品设计、品牌营销等依靠技术、知识的附加值高、市场利润大的产业链环节却缺乏,导致河北省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以及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力不高,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集群整体创新能力不足。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大多是传统手工作坊出身,缺少核心技术,同时由于资本规模与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对人才引进、科研项目投入等都不够。同时,除衡水橡胶之外,大多数比如安平丝网、辛集皮革、玉田电子、高阳纺织、景县橡塑、昌黎干红等均分布在县域区域内,而作为集群创新主体的高等学校、科技机构均集中11个地级市之中,如石家庄、保定、秦皇岛等地级市,导致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与科研相关机构的联系不强。最终表现为河北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层次粗浅,竞争力弱。

(四)集群的可持续认识不够。在产业集群发展之初是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和支持的,随着集群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对产业集群的认识也应随着规模和形势的变化而调整。但是由于河北省产业集群多数在县域区域内,政府对产业集群的认识严重滞后,导致政策上的引导作用越来越弱,而干预作用越来越强。政府在对产业集群建设过程中,忽视了产业集群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忽视了市场机会与本地区的独特优势,加强了对规模与产量的重视,导致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过度开采与破坏,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五)集群内社会化的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社会化的中介服务体系是集群产业发展的保证和必然要求。在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中,已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服务支撑机构,如河北省已认定两批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共157个,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技术服务,解决它们的技术瓶颈与发展瓶颈。然而,在实际运行中,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与众多的中小企业如何沟通、如何协助还是个问题,中小企业如何借助这个平台来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太明朗。另外,其他中介服务机构,如金融机构、市场调研机构、行业协会等缺乏,一些服务功能还不健全,中小企业还无法利用这些中介服务机构为自己服务,利用率低。

三、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优化路径

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优化的基本思想,主要在于既要将不同产业链环节的相关企业加以整合,又要将集群内的政府、金融服务等相关机构加以整合,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体系。只有将产业链的相关组织建立成一个网络体系,使它们在目标与行动上达成统一,才能使中小企业集群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建立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产业链整合的网络体系,不仅需要市场规律,而且还需要结合各地区的具体特色与存在的具体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金融支撑体系。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关键瓶颈是资金的紧缺,而融资方法除银行贷款外,几乎没有其他途径。因此,一方面降低银行贷款的程序与难度,银行应减少中间手续,降低内耗,灵活运用利率杠杆,有针对性地对待特殊企业,增加银行贷款总额,健全信贷机制,提高县域金融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应做好投融资企业的桥梁,使资金流向最需要的地方,增加多种融资途径。

(二)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相连。因此,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应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培育具有科技创新的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同时招商引资,引导和扶持具有科技创新的企业发展壮大;其次,以农产品市场为导向,加强农业技术创新,使农村经济科技化,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再次,广泛进行科普宣传,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和信息体系,提高农民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文化水平。

(三)建设人才支撑体系。解决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内缺乏人才的根本途径是要做到重视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因此,第一,建立一套相关竞争激励制度,留住人才;第二,善于培养人才,给其一个上升的舞台。重视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给员工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壮大企业人才队伍,方能更好地使用人才;第三,采用人才流动机制,发掘农村人才。善于吸纳来自国内外的各方面人才,采用人才流动机制,建立相关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城乡人才双向流动,给不同人才提供大小环境锻炼的平台。

(四)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需以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前提,因此一是政府、各类中介机构应扶持引导中小企业的成长,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撑体系,同时延长产业链,增加合作与竞争,降低运营成本,扩大销售市场,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二是当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应由“投资导向”向“创新导向”转移,政府及各类中介机构应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培训、创新、融资平台,使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升级,县域经济竞争力自然而然也就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五)建设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平台体系。中小企业要想进一步壮大与升级,关键技术是瓶颈。但对于单一企业而言,自身综合实力难以克服关键技术的障碍,而对于存在相同问题的其他企业而言,因利益冲突而不愿参与合作。因此,建设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已是当务之急。一是应由生产力促进中心遴选共性关键技术;二是克服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经费问题。由于关键技术的研发经费对于单个企业而言相对较高,国家各级政府及有实力的企业应各出一点,共同筹措,研发经费终会解决;三是解决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问题。随着企业的发展,一项关键技术得到解决,另一项关键技术瓶颈又会出现,由此可见,共性关键技术平台处于一直变动的状态。创新平台的建设方案应从各地区实际出发,选择符合自己的创新平台建设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

[1]方琳.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成长的知识分析和效率改进.经济研究导刊,2009.

[2]李凯,李世杰.产业集群的组织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第9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竞争力;现状;机遇;对策

一、中小企业竞争力现状及问题

中小企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地加快和深化,由于技术落后、管理不力、资金短缺、缺少正确定位及长期规划等原因,给我们国家的中小企业带来了相对的困境。

1.没有核心技术,处于从属地位。改革开放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的诞生和发展,实施了众多的优惠政策来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但由于多种原因,许多中小企业却没有长足的发展,依旧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经营管理当中。他们的特点是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型,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沿海一带,这种模式非常之多;这种中小企业在市场上几乎都处于从属地位,没有真正的核心技术实力、没有可竞争的资本,受上游链条及外部环境制约较大,当外界条件发生恶劣变化时,往往这些企业承受不起市场打击而纷纷倒下。

2.信息来源渠道狭窄,获取信息的手段落后。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资源主宰着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目前,国内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手段和途径,多半是自己调查研究、自己归纳整理;这种“亲力亲为”获取信息的方式,无论从宏观和微观的关系,还是从角度视野宽度上都无法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甚至有超过30%中小企业没有信息来源渠道。

3.管理水平不足,人力资源匮乏。在我国,中小企业尽管有些创造了诸多神话,但大多数企业却依旧是“中小”企业,没有多大的发展。很多中小企业现今依旧是老套的家族式管理,任人唯亲,参与管理的大多数是亲戚,不仅管理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成为通病:家长制。在没有民主决策的机制下、在没有科学化管理的机制下、在没有人才引进培养的机制下,势必对中小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带来阻碍,形成不了高效的管理和面对市场强有力的竞争。

4.无战略思想,企业导向错误。一般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多数处于从属地位,致使企业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战略思想,一旦市场发生向坏变化,就失去了独立生存的条件;这个时候,很多中小企业由于急于寻找出路,在没有对市场情况彻底了解,只看到市场表面的一些“商机”,便鼓足勇气进行跟风,殊不知这种带有浓厚盲目性质的“拼搏”,早早地为企业的崩溃埋下了伏笔。

5.不调查市场,不重视创新。市场变化莫测,沿用过去的经验来进行现在的判断,无疑是“刻舟求剑”。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源在于对信息的了解、对市场的把握而采取的“对症下药”的措施和手段;但是很多企业没有创新意识,不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企业战略来适应市场环境,失去了市场竞争的资格和条件。

6.不会竞争,不懂竞争。很多中小企业对竞争的概念不明确,对竞争的手段不清楚;不懂得何谓竞争秩序,也更谈不上竞争秩序的规范。在他们眼中竞争就是“硝烟弥漫的价格战”,要不就是“假冒产品满天飞”,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注重产品开放,不顾市场竞争秩序、不顾企业信誉、不顾形象,他们擅长“游击战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样不仅对正常的市场发展造成了损害,也同时对中小企业自身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1.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两个必要条件

中小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夺得一席之地,必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企业要有足够的资源优势,以及控制这种优势的能力;二是企业要有强大的管理水平和专有的管理技巧。满足这两个必要条件,中小企业就能从容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就能处乱不惊,其竞争力将会大大得到提升。

2.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1)整合内部资源。中小企业其实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途,通过内部的资源整合,可以有效地发挥己之所长,而避开短板。一是可以借助对公司各个部门优势的分析、总结,用实事求是的观点分析优势所能衍生的发展潜力。二是发挥正常的主观能动力,对每一个员工进行优势评判,激发员工的热情。三是通过内部各部门的调整和重新配置,使得配置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四是广泛发动员工寻找和调查市场信息和动向,建立统一的市场信息服务平台,使得市场信息被真实显现在决策者的面前。五是通过企业自身内部的培训机制,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管理素质,强化效率的重要性。

(2)整合外部资源。在市场竞争中,有很多外部资源有待于开发和利用;但由于中小企业底子薄实力不够,难以将全部的外部资源整合到企业当中。要想有效的整合外部资源,要利用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有目的将各类企业之外的资源进行沟通和共享,通过区域发展的特区的形式,建立和完善企业外资源的相互借鉴和利用,通过合资、合作、联合开发、技术分享等多种途径进行资源的整合;在其模式上不仅扩大了生产,明确了导向,而且强强联合使得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市场风险抵御能力也逐步提高。互助、互帮能加强中小企业优势的延伸和卸掉琐碎的包袱,使得在市场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舒畅、越走越轻松。

(3)中小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必须推行专业化发展 。多元化的发展能使企业抵御更多的市场风险,但是,由于中小企业技术力量不雄厚、资金力量不充足,产品和市场的多元化势必造成“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而往往进行多元化发展的都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公司。走“小而专”的路线,是笔者赞成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道路。由于小、由于专,这样才有可能在某一个领域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从国内外营销的一些案例来看,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的道路是明智选择;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企业都是首先确定自己的核心业务,并以此为基础,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达到辉煌的。盲目多元化不可取,等时机成熟、等实力大增,那时再不妨考虑多元化发展之路。

三、结语

市场竞争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只有找到这些制约的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才能使中小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使得中小企业得到长足发展,从而带动我们国民经济的持续飞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芳.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 2011(0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