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0:53: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缺乏有效性和持续性。在传统集体经济制度下,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农村集体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全统一到集体经济组织中,农民既丧失了私人财产权,也丧失了独立经营权,在这种政策下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实行初期,农村集体经济实行承包、租赁、合资等经营方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数量和规模得以扩大,农村集体经济有了质的发展。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及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由于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落后、人才匮乏、技术落后,因而农村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逐渐失去了竞争力,也使农村基层组织处于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干部说话无威力、“有事无钱办”的尴尬境地,集体经济组织失去了对农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困难。
3、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够。各乡镇往往只强调村干部的带头致富作用而忽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没有认识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4、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要素匮乏。贫困地区农村几乎所有的村都把土地及生产资料分给了农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仅缺少土地这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而且农民也不愿把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到集体经济组织中来,生产要素的匮乏极大地限制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农村经济需正确认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有人干事,有钱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健康有序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立足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进一步解放思想,敢破难题,理清思路,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发展路子。
1、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是“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过程。大体上来说,发展前以外界“输血”为主,发展中以自身“造血”为主。经济薄弱的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都离不开政府及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资金帮扶,技术支持等多方面的帮扶,这属于“输血”的范畴。而在新条件下,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这就需要在“输血”的基础上,完善和健全“造血”机能,加大农业科技教育、技能培,重视新技术的就地转化和乡土实用人才的培养,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能及时解决在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并使之成为懂技术、善管理、会营销的农业新业主,大大提高了广大种养户科学种养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效益的增长。
2、农村经济要大发展必须由“小而全”向专业化、特色化转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模化生产完全不同于集体时代的大生产,以前的大生产是脱离市场的样样都有,样样都发展不起来的“小而全”的生产模式;而发展大农业就是要实现农业与工业的联姻,以市场供求杠杆调节农业生产,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所以,在贫困地区农村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必须突破过去的“小而全”思想束缚,实力大农业观念,用自身优势找市场,以市场需求定生产。要跳出狭隘的地方观念,着眼于全区域乃至更大的范围,统筹规划,兼顾本村实际,有差别的、有重点地发展一至二种产业,这样有利于经营的集中、管理的集中、技术的集中,容易做大规模,形成优势,从而培育成特色产业,凸现经济效益。
3、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关系,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分清主次关系,就是要解决好发展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是为了谁,依靠谁、以谁为主的问题。广大农民作为全过程的参与实施者和最终受益者,其主体性和自主性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政府特别是涉农部门要当好农民发展过程中的服务者。这就要求政府职能由过去单一的行政领导转移到既领导又服务上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致富上来: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了解他们渴望什么,急切需要解决什么;做好服务三农的后勤保障工作,为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做好鼓励农民创业环境和劳务输出组织工作,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安置和转移问题。为农民搭建好一个表演的舞台。坚持农民事农民办,强调农民的主力军作用,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选择,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特色养殖、优质水果、错季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走出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子。
一、当前先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特点
2016年,全街办8个村,总收入为1923.85万元,其中经营收入1371.02万元。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村村20万元以上,其中30-50万元的村2个,70万元以上的村6个。村组集体总资产为15139.7万元。
(一)村级经济收入增多。先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资产利用型。主要是盘活利用存量资产进行承包、租赁等,增加村集体收入;二是土地资源开发型。几个经济发达的村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土地租赁取得可观的服务性收入;三是服务创收型。主要是通过提供劳动、技术、信息等服务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四是借力发展型。通过拆迁新建小区,依托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兴建配套的店面出租取得收入。
(二)村级经济管理步入正轨。近年来,先锋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正逐步步入正轨。
(三)各村经济发展不均衡。村与村之间存在的不平衡不容小N,经济发达的村实力明显高于不发达村。
(四)村级收入难以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物质等多方面的需求。随着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许多村的集体经济支出水涨船高,收入难以满足支出需求。
二、制约村级经济发展壮大的因素
在集体经济总体快速发展的同时,仍有部分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趋缓,有的甚至出现明显的滑坡,给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要素的制约。先锋集体经济发展得较好较快的村,基本上都是利用土地发展起来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而今土地资源紧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地理环境的影响。村庄的自然条件、区位环境等自然的优劣不同,导致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思想观念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部分村干部缺乏发展意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责任感不强,创新性、专业性人才匮乏,还没有树立经营农村的理念,过分依赖上级有关政策补助而缺乏内在发展动力。
(四)村集体融资难度大。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村可以盘活的固定资产少,缺少信用抵押,而金融部门在村集体涉农贷款方面数额有限,使村集体上项目融资困难,发展集体经济举步维艰。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积极在探索支持方式、寻找发展途径、创新管理模式上进一步下功夫、求突破,坚持“输血”和“造血”并举,努力培植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来源,努力打造经济发展强劲、经营机制灵活、财务管理民主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
(一)更新观念,努力打造一支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村干部队伍。要提高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在工作中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把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摆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充分调动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事。
(二)加大扶持力度,力求多措并举地发展。要发展村集体经济,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帮扶,因此在财政资金、政府投入等方面应给予优惠,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寻求财政支持的同时,力争做到帮扶多措并举。如村企结对,要探索村企双方合作开发共赢互利的共建形式,突出自愿结对,共赢发展。
(三)因地制宜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注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要进一步挖掘区位优势,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充分发挥农村生态资源优势,从市场需求出发,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引导村级集体通过建立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榕┟裉峁┎前、产中、产后的有偿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
关键词:农民经济收入现状;制约因素;建议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1
近年来,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受多方因素制约,农民收入增长趋缓。
一、目前农民的收入现状
1.农民收入主要构成。据了解,正常农民家庭其家庭收入构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大体分别占总收入的60%、25%、5%、10%。
2.农民消费支出大体情况。据了解,目前农民的人均生活、人情、教育、医疗等消费水平较高,而用于文化娱乐等消费较小。近两年来,由于近几年来物价上涨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农民的消费支出呈快速上升的趋势,部分农民入不敷出。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
(一)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制约因素
1.生产水平低、成本高。种地成本逐年提高,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情况。2.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3.农户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效益较差。
(二)农民增收面临的机遇
当前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城镇化进程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逐年加强,发展第三产业基础良好,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农民进一步增收仍有很大的空间。农民增收面临一些机遇和有利因素,主要包括:
1.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价格稳定上涨。几年以来,国际国内的粮食品价格都在上涨。一方面,农产品价格上涨直接增加了农民的现金收入;另一方面,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驱使下,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步骤加快,农民自觉组织起来,发展农民合作社,真正置身市场,减少了流通环节,农民更多的分享价格收益,经济效益会明显提升。
2.农民工工资上涨。几年来,农民工资性收入一直呈持续增长态势。2011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推动了农民工工资全面的上调。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进一步扩大农民就业,农民将获得更大的工资性收入,同时为农民返乡创业,发展本地经济创造更好的条件,必将去年人到推动农民的持续增收。
3.国家继续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增加中低居民收入水平,增加贫困群体收入水平,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同时,对农业的投入将逐年加大,特别是民生项目投入会更大,农民会因此获益。
4.城镇化步伐加快。日前城镇化建设的加快,给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创造了机遇。工业化、城镇化将进一步推进,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这为加速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创造了条件。按照依法有偿的原则,合理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也会提高在农村经营的农民的收入。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和对策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条件,要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把农民增收作为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断开拓农民增收新途经。
(一)引导农民发展非农产业
要打破城乡界限,多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实现多点增收目标。一是发展三产促增收。放弃传统的以发展农业促增收的理念,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大幅提高农民收入。二是提高技能促增收。针对新生代农民思想活跃的特点,从提高从业者的职业技能入手,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大力培养创业带头人,带动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实现转移就业。三是引导创业促增收。大力倡导全民创业,支持各类能人创办、领办各类企业,引导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实现增收。
(二)积极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
现在,我们仍处于“小而全”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必须集中精力搞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形成产业集群,壮大特色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现代农业。一是继续扩大粮菜畜产业规模。二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三是积极开拓市场。要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协会、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使农产品参与大市场流通。
(三)大力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借鉴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连片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发展规模设施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区域集中优势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四)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社
继续完善“合作社+基地+农户”联结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合作社在生产经营中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大、做强、做优农业产业,带领更多农民致富。加强合作社组织机构建设,为合作社提供人才、技术和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引导和扶持。积极探索合作社运行机制创新,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制度。
(五)创新农业发展方式
对已经确立的重点产业要给予持之以恒的扶持,确保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一是财政扶持资金要向种养大户和种养小区和专业村集中。二是改善农业投资环境。三是着力解决农业生产的资金问题。金融部门要创新支农方式,大胆尝试农民土地使用权、林地承包权抵(质)押贷,解决农业生产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六)提高村级组织凝聚力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否坚强有力,能否承担起领导农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村进步“主心骨”的重大责任,很大程度上就看集体经济力量的大小强弱。政府必须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帮助他们建立健全“造血功能”,特别是通过财政金融政策的调整引导与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创新,积极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兴旺发达。让农民生活中众多具体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涉及村内群众共同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等,都能够在自力更生的原则下逐步得到有效解决。集体组织的“钱袋”鼓了,提供公共服务的手段多了,发展生产的条件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宽了,村“两委”的凝聚力强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高了,农村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关系也就都顺畅了。
参考文献:
[1]伊敏.浅析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中华会计网校.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现状;问题;措施
近年来,各级政府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和抓手,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活动,突出抓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工作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环境安全保障。
1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城市环境与农村环境唇齿相依,农村环境保护不好,不仅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还会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
1.1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分析。(1)农业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有序推进。加强对农业土壤环境污染调查,开展高污染用地的环境监测和评估,通过法律、政策、技术、工程等多种手段防治污染,不断提升了土壤环境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2)农村饮用水环境逐步得到改善。高度重视农村饮水环境安全工作,合理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科学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加大风险防控工程资金投入,重点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问题,着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切实保障农村人畜饮水安全。(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管,科学规划养殖园区,突出抓好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现畜禽养殖由庭院式分散养殖污染向集约式集中治理污染转变,积极引导畜禽产业在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良性循环。(4)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效果明显。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生态建设活动,积极开展治理“三乱”(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堆杂物)、清理“三堆”(柴草堆、粪便堆、垃圾堆)、推广“三改”(改水、改厕、改厨)、美化“三口”(村口、路口、门口)活动,净化了农村环境。同时,通过大力开展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和绿色文明单位创建等系列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推进。
1.2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1)环境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农村水环境污染表现较突出,农村作坊式企业生产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农村生活污水随便倾倒,造成“二污合流”,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污染饮用水源或用于农田灌溉,严重威胁着村民生命健康和农作物安全。农村生活垃圾、废弃物基本上未进行无害化处理,“脏、乱、差”现象仍十分普遍,严重影响农民正常生产、生活环境。(2)化学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农业生产中化肥的过量施用,造成土壤养分比例失调,理性化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农药的高强度使用造成高毒、高残留,不仅会加重农作物生长环境污染,而且存在严重农药残留持续污染。非降解农膜碎片残留土壤后,滞留时间长,将严重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农作物吸收和根系生长,导致减产。(3)面源污染防治任重道远。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畜禽养殖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逐渐加重,“三废”排放很难有效控制,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污染,甚至导致部分水体、土壤功能丧失;农村生活垃圾的肆意堆放,垃圾解析、淋溶导致大量污染物渗入地下,将对农村地下水质量构成严重威胁。(4)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相对淡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十分薄弱,环境监管工作机制不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投入不足,导致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法制观念淡薄,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氛围尚需时日。
2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2.1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重视环境保护科技支撑。从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农药、化肥控制,坚决禁用超标农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扶持生产企业开发生产生物肥等新型高效肥料品种。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科技支撑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大力研究、开发、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将清洁生产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大力扶持并建设一批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化废为利的生物科技企业,通过“压小上大、扶优汰劣”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推广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视对塑料农膜的污染防治。采取适时揭膜技术,提高塑料地膜的回收率;要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鼓励开发农膜再生加工技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
2.2 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农村保护实际情况,抓紧研究、完善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规范、条例和制度等。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研究制定农村区域间、城乡间的生态补偿政策。推广应用农村污染防治适用技术根据农村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现状,研究、开发和推广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农村污染防治适用技术。
2.3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升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扩大环境宣传教育领域,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危害,让群众了解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治理污染的紧迫性,提高村民环境保护意识、道德水平和环境保护法制观念,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新风尚,构建人人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新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4 推进环境连片整治,着力改善村容村貌。(1)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生态文明村镇创建是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立足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突出城镇规划与农村规划统筹考虑、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统筹考虑、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努力构建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新格局。(2)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大力实施农村连片整治工程,积极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3)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按照“硬化、净化、绿化、亮化、文化化、有序化”的“六化”标准,强化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集中整治,逐步建立起村镇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3)加强畜禽养殖集中整治。科学布局畜禽养殖园区,加强对畜禽养殖散养户的引导,积极推动集约发展,逐步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鼓励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3 结束语
保护农业资源和改善农村环境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深入研究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对策与措施,对保护农村生态,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一 、河南省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粮食产量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河南资源和能源比较丰富,是全国的能源、原材料重要基地。河南既是生产大省,也是消耗大省,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现状不容乐观。长期的石化农业发展模式在促进河南农业生产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环境恶化,如农村水源污染严重、土壤污染严重,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蔓延。
二、河南省农村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环保基础设计建设严重滞后。大部分地方缺乏基本的污水垃圾处理设备,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重,产品附加值低的产业模式,农村工业规划布局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药、化肥使用不科学,导致大量的资源消费、环境污染。二是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受到制约。现阶段,农村中基本的生态生产单位是农户,较为分散、孤立,缺乏普遍的组织与支持,直接影响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的组织。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发展低碳农业,核心是技术创新。但目前,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不高、农业科技人员断层、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直接影响到低碳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三、 河南省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其一,大力推广农业节能模式。一方面要从提高农资利用效率入手,减少能源消耗。要在全省农村普遍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不断扩大覆盖面,针对土壤状况和农作物生长需要,确定化肥的合理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粮食单产。另一方面要从耕作制度、农业机械、养殖等方面入手减少能源消耗。要改革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种植技术,探索建立高效、生态、节能的耕作制度。如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及多种形式的旱作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建造充分利用太阳能的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等。
其二,大力推广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在农产品加工产区,开展农产品下脚料制造高效燃料、加工成饲料进入养殖市场的循环利用。在粮食主产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采用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秸秆氨化后喂畜、秸秆替代木材生产复合板材、利用秸秆种植食用菌、秸秆生物气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畜牧业产区,大力推进畜禽粪便还田,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同时加强农村新型能源建设,充分利用畜禽粪便,积极搞好沼气工程创新研究和建设,扩大覆盖面,提高农村生活用能的燃气比例,减少农业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其三,大力推广高效种植技术。一是垄作免耕。垄作免耕可以通过保存土壤中的碳含量、减少耕作动力投入、提高土壤肥力等多方面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农作物全部推广“麦―玉米”、“麦―大豆”免耕栽培技术。二是科学合理施肥。通过对土壤增施有机肥,减缓土壤有机质腐烂,缩短有机粪肥的田间暴露时间,改善土壤水分管理。此外,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的使用数量,增加有机肥使用数量,改善农田土壤的通气条件和酸碱度;尽量减少农田土壤耕作,大力栽培地面覆盖植物。三是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害作用,全面普及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积极推广农药增效剂和农药替代品,加强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以恢复和保持农田生态平衡,达到控害、保产、保益、保环境、保安全、增效益的目的。
其四,大力支持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沼气作为生活能源,一般含有25%~30%的二氧化碳和50%~70%的甲烷,燃烧1立方米沼气,可产生0.975立方米的二氧化碳,相当于3公斤标煤释放的热能。多年实践证明,发展沼气是目前解决广大农民生活用能问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既发展了低碳农业,又增加土地有机肥含量,减少了化学农产品。河南省应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沼气工程的建设投入,以推进农村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制度
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产生的必然性:”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只有通过完善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制度,才能使土地可以适度集中用以达到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同时,只有通过土地流转,才能使土地资源得到更行之有效的配置。如果不进行土地流转,那么土地还将继续集中在多数,零散的人手中,无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效益。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流转形式多以转租、包出租为主,农民采取多种形式流转承包地是法律允许的。近些年流转的种类多: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多种流转形式均有。流转对象应该呈多元化趋势,一些工商企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作为受让方参与流转。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1、流转市场化程度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育滞后,严重影响土地流转的效率。很多地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没有形成,即使有,也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交易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育缓慢,缺乏相应的市场规则。价格的形成随意性很大,廉价流转较为普遍。这种自发性和分散性流转方式决定了流转的规模较小,制约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模和速度,影响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延缓了土地集约化经营的进程。另外,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相当匮乏。
2、流转程序不够规范: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程序很不规范,由此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关系混乱,制约土地流转的发展。农民在流转过程中以口头协议居多,大都不用书面合同,即使采用书面合同方式,条款也不多,内容极为简单,对于违约后责任的承担、权利义务设定、赔偿方式等缺乏明确的规定,由此带来了大量纠纷和隐患。
3、配套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忽视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农村地区社会保障项目少,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近年来我国开始探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是效果不尽人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宣传力度不大,农民的参合、参保意识不强。在实践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药品质量不高、报销程序过于烦琐、补偿水平低、基金监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对大多数农民而言,土地仍然是其最重要的保障资源,即使已经有其它收入途径,宁可粗放经营甚至抛荒,也不肯轻易流转土地。这严重影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导致土地利用率低下。
四、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建议
1、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
(1)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评估机构。
(2)积极培育流转中介服务组织。
2、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运作程序
农户在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时,可在合同法里增设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关合同,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必备条款,明确流转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同时,在实践中相关职能部门应对农民加强流转合同签订的指导,对流转合同进行审核并备案。审核过程中若发现改变流转土地的用途、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等问题应积极引导,提供帮助,消除纠纷隐患。不动产登记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法定公示手段。
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使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越来越松散,弱化土地的保障功能而强化其资本功能,消除农民放弃土地后可能产生的后顾之忧,减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改革的压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进而使整个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五、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完善的配套设施
相对于国家政策而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立法稍显滞后,相对于城市土地制度立法而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立法稍显不足,相对于行政立法而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民事立法稍显薄弱。笔者认为解决中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的问题需要三步走:(1)应当取消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统一收归国有,使得国家具有统一行使支配的权力,不在根据大多数的当地政策和习惯,而是由国家制定统一的流转法。
(2)避免现在农村熟人间的流转不签合同,尽量立法上确定,去统一的政府部门办理流转合同。
(3)建立非营利性质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媒介,可以为农民在自愿基础上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提供服务。
(4)完善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关的法律法规。法律应该明确的规定所有权归属及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法律保障。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现状困境思考
暑假在老师的带领之下调研了三个县城,分别是六安的舒城、黄山的休宁、淮北的濉溪。主要调查当地的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笔者在调研结束后对于这些地方的集体经济现状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在国家这么倡导发展集体经济的背景下,有些村镇集体经济薄弱甚至没有集体经济呢?怎样发展集体经济才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在调研的三个地方,有不少的“空壳村”、“负债村”存在,村级集体经济状况非常薄弱,发展经济无实力,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干部说话无威力,农村社会化服务功能大大削弱。据调查当地领导干部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意愿,但由于内外部条件的限制,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很困难,这样就不能起到带动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作用了。
一般而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自实行和双层经营体制改革之后形成的包括乡、村、村民小组和部分农民共同所有农村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它包括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等。其特征是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基础,以乡、村区域为范围,以村落或居住小区为单位,以农业为基础一、二、三产业综合经营,实行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具有集体性、地域性和双层经营性的经济组织。
集体经济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但是它并不简单的等同于计划经济。由上述的定义可以看出集体经济组织首先是由一部分人共同所有的经济组织,其次,它实行的是双层经营体制。
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困境
在调研的乡镇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村里剩下的都是妇孺,老年人。如何在农村全是老弱人口的条件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呢?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面临很多困难。
(一)收入少,债务多
在调查的对象中,大部分村集体收入都来自财政转移支付,集体经济收入微乎其微。有的村连正常的工作需要都难以维持,村干部的工资很低,因而工作积极性很难调动。另一方面村集体的债务很沉重,比如舒城县金桥乡平均每村债务50万元,教育费用267万元。有的村级债务更多,这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很重的一个负担。
(二)想发展,缺人才
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人才是竞争的核心。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非常缺少知识型、技术型人才。据调查村集体的干部大都文化水平比较低,没有技能,市场意识不强,对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积极性不高。这不能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1]
(三)有点子,筹资难
在调查的乡镇村中,大部分村集体都负债累累,而每年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有限,没有充足的资金创办集体经济。上级对村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也不够,不仅总体上数额小,而且扶温饱的多,扶根源的少,极易返贫。另一方面,银行贷款难,许多能人有点子、想发展,创办企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由于银行贷款条件严格,农民又没有担保人,因而筹集资金更加困难。
(四)有意愿,缺信任
尽管有些村的干部有带动大家发展集体经济的意愿,但农民对他们缺乏信任感。据调查普通老百姓对基层政权有许多的不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支不公开,老百姓对钱的开支不清楚;二是大部分村民认为政府的钱被村干部吃喝消费掉了;三是村委会对提高农民收入没有尽责尽力,没有为农民做实事。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任何事情都无从谈起。因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缺乏群众基础,没有群众的大力支持,也是发展不起来的。
(五)有典型,不平衡
据调研发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象,有一小部分村依靠拥有的资源(如煤矿等),发展集体经济,积累了很多资金。如淮北市烈山区的洪庄村,村集体收入达2000万元,村居民人均收入达6000元。该村兴办了洪庄陵园、自来水厂、农民素质学校等便民设施,洪庄农民公寓一期已建成,已分到户。村里凡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生活补助100元,解决了老人们后顾之忧。而大部分村仅仅依靠财政转移支付,村集体非常缺乏资金,只能维持日常的行政开支。再加上有的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地貌比较复杂的话,更加不容易致富。因而发展集体经济更是难上加难。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的原因
(一)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动机不足
据调研可知,许多村民不知道何为集体经济,也没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大都认为集体经济与他们关系不大,实在的是找到一个工资高的打工机会。而村干部工资低、任务重,也没有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有的认为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困难重重,没有信心发展集体经济;也有不少村党支部书记整日忙于乡镇的中心工作,很少有时间谋划村里发展大计,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
(二)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条件不足
这是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内外部条件的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条件的制约有村干部能力不强、负债多,缺少资金技术支持、大部分青年外出务工,缺少人力资源等。
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条件的制约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规定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撑和保障;[2]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贷款困难,筹资难;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水利等设施不完备等。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农村的道路不发达,尤其是山区,这样即使是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也没办法借助自然资源富裕起来。
(三)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激励不足
有的县、乡镇只是在认识上赞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实践上没有足够的激励行为。譬如没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整体规划;没有将发展集体经济的任务落实到乡、村;对于发展好的乡村也没有奖励等。这样难以调动村干部以及村民的积极性,集体经济也难以有较快的发展。在调研过程中并没有看到政府的激励行为,许多村民甚至连有没有集体经济都不清楚。所以只有宣传,没有行动是不够的。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出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实现农村经济腾飞的重要路径选择。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认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为村集体经济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
(二)因地制宜,加快发展
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交通设施、资金技术、干部能力等方面各不行同,因而发展集体经济没有统一的模式。各村应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3]譬如休宁县就依靠自己的天然优势发展三大产业:茶叶、茶干、茶油,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经济,带动农民致富。当地政府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合作社55家,紧紧抓住两个原则:一是抓两头,源头和龙头;二是出良品,抓质量。因此各村应该明确自己的优势,并依靠自己的优势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三)激励扶持,营造环境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如此重要,政府应加大扶持与激励,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打破限制集体经济发展的种种障碍,使集体经济的发展畅通无阻。
针对村集体缺少发展资金的现实情况,政府应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专项预算,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启动资金和运行支持;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集体经营方式提供税收优惠(如免征所得税、减免营业税和增值税)和信贷支持。
在技术方面政府可以免费组织专业培训,引进专业人才,为广大农民传授技术,实地演示种植或养殖等方面的技术和注意事项。
四、结语
通过此次调研笔者了解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实际情况,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前景并不乐观,有些地方没有集体经济的影子。现在倡导现代化,而农村的现代化才是现代化的最终标志,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就必须直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困境,着力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这样才能突破阻碍,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参考文献:
[1]魏宪朝,于学强.发展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几点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5).
[2]陆晓云.集体经济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经济研究,2010,(15).
[3]王守智.集体经济组织在新一轮农村改革中的功能、困境及出路.长江论坛,2009,(3).
[4]杨静.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吉林蔬菜,2009,06.
[5]李艳聪.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8).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框架,培养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改变“空壳村”现状,使农村集体“手中有粮”,继而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群众共同富裕。
农村公共农产品投资的主体是集体经济。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和公共产品短缺是我国“三农”问题的突出表现。自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尤其是取消农业税和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村中公共事业费用不足,制约着部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然而在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其公共服务水平和公共事业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有增加。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人数的主要途径是加强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就业和增加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在集体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民在集体企业就业,是所有者和生产者的统一,是资金合作和生产合作的关系,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扩大就业途径。因此,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这一迫切问题,就需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二、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农村集体经济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管理队伍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经济管理队伍。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科技人才严重缺乏,因为农村条件艰苦,地理位置偏僻,很难吸引人才,大部分有管理才能和科技知识的人才不愿意离开大城市回到农村,这也是一大现实问题。甚至从农村出去的大学生在学成之后也不愿意回到农村为家乡服务。人才缺失成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一大难题。
(二)缺乏政策支持和扶持
集体经济发展不但缺乏总体规划,而且相关的集体经济发展基础数据也含糊不清,给制定相关政策增加了难度,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农村集体投资管理相对混乱、集体经济发展缺少规范指导等问题。目前,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政府给予土地使用和启动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落后,因为资金短缺,普遍感到起步困难;有一定规模的农村集体企业因为企业房屋产权问题,面临着强制拆迁的困境,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土地面临法律困境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动,对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快速减少,存量土地及其厂房、商铺租金等土地非农收益成了社区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经营土地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宪法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但作为下位法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只有在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或者乡镇、村级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的情况下,经依法批准才可以使用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对民间私人资本推动的农村工业化引起的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需求扩张估计不足;没有为私人创办企业留下合理的用地空间。自发、私下的农村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实施带来较大的冲击,并且由于村民集体出租非农建设用地不受法律保护,如发生争议,集体利益就要遭受损失。
(四)集体资产产权不清楚且管理体制不完善
农村集体资产形成时间长、结构复杂,当前大部分没有进行产权登记,产权不明,容易造成资产流失。当前主要由村委会成员对集体资产进行经营和管理,大部分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经营管理缺少有效监督,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少数依靠地理经济优势和土地征收发展的乡镇,没有及时进行量化固化,集体资产名义上平均分配,实际上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有的甚至出现决策失误、资产流失、审计发现违规现象等问题。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优化策略
(一)人才管理创新: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随着基础教育在农村的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应该积极扩大高素质村干部候选人的有效供应来保证村干部候选人的素质。通过引入市场观念,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为社会各个阶层有兴趣到农村发展的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所以,地方政府应该有计划地培养人才。因为农村复杂的地理位置、传统观念、文化背景的不同,政府每年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拔一批大学毕业生接受统一培训之后,分配到各乡镇参加基层管理建设,在治理村庄的过程中接受基层的磨炼,用全新的理念治理村庄,发展集体经济。适当放开干部、知识分子的身份限制,允许一些普通村民参加村委会选举;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者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其他优秀人才自愿到基层工作的,也可以参加村委会选举;部队、企业、行政单位离职退休、居住在本村的人,也可以参加村委会选举。这样可以改变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封闭型农村社区,让更多的人参加村干部选举,扩展村干部力量的来源渠道,为农村基层组织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组织载体创新: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继十六大提出“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要求之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推进制度创新,增强服务功能”,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双层经营体制的载体。坚持农村公有制,必须坚持不懈地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三)法律、政策方面明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
逐步修订和完善《民法通则》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把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的农村社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列入调整范围,确定农民合作社的法人地位,解决法人登记注册、缴纳税费等问题。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农村股份合作社示范章程》《农村股份合作社审计规定》和在股份合作改造过程中的财产清查、股份构成、股权配置、股权流转等操作层面的配套文件,保障改革正确的市场化取向和规范运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村现代流通体制,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联结市场和农民的纽带和桥梁。
(四)建立民主管理、社会监督及加强责任约束的管理机制
这些是保证和促进集体经济自我积累、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制定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把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穿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各个步骤,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民主决策,主要是指在选择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_定经营方法上,让群众广泛讨论、集思广益、科学论证,预防个别干部盲目决策,损害集体经济利益。加强民主管理,主要是指在集体经济内部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控制集体企业的开支,建立分配约束机制,严格执行财会制度,杜绝平分集体财产、占用集体资金和拖欠集体公款的现象出现。
四、结语
到目前为止,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仍存在很多的问题,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村民自身和行政事业单位及各个方面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为阳泉市郊区平坦镇政府经营管理站)
参考文献
[1] 卢文琦.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属性[J].金卡工程,2011,15(2):157.
[2] 姜红云.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
新常态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基于此,笔者对山西省运城市万荣、河津两县展开了为期两周的调研,通过走访群众和部分农业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同乡镇干部的友好座谈,更为深入地了解到当前该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与此同时,对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考和认识,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发展
众所周知,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课题,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需要对农村改革做进一步的深化,还需要不断增强党的组织战斗力、基层凝聚力和增强服务功能,夯实走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熟悉和了解集体经济的发展态势,探究怎样构建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框架是我们现如今亟待解决的难题。
1运城市农村地区集体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
从调研统计的数据情况来看,运城市农村地区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总结如下:1)底子相当薄弱,将近一半的农村集体经济仅仅是一副空壳。当前,山西省运城市共有3338个行政村,其中无集体收入的超过三分之一;而在有集体收入的村落之中,收益在八万元以下。2014年,运城市的农村集体经济收益约折合三亿元人民币,平均收益不足九万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两极分化情况严重,百万元以上收益的农村数目迅猛增长,而无集体经济收益的农村数量也急剧增加,呈现出较为的失衡状态。山西省河津市共有行政村148个,其中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占到24%;2014年,河津市的集体经济收益9856万元,平均每个村约合人民币66.5万元,与2013年进行比较,收益超过100万元的农村从2013年的11个增加到17个,收益介于50到100万元间的由5个增加到14个,介于30到50万元间的由6个增加到19个。山西省万荣县共有行政村281个,其中无集体经济收益的占到总数的56%,2014年万荣县集体经济收益仅为1143万元。2)集体经济呈现萎缩衰退之势。与2013年相比,运城市集体收益为零的农村增加了24个,占总数的比重也提高了3个百分点,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由原先的1335个减少到1034个,且从集体经济的收益状况上来看,也仅仅是能维持农村组织的正常运作而已。3)债务问题严重且日趋扩大。将近七成的农村都存在债务问题,根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运城市债务总额为18.34亿元,若从中剔除掉债权总额,净债务也有13.56亿元,每个村平均有40.6万元的债务。由于换届的频繁,上级强令修路等导致债务逐年累加。2014年的总额比2010年增长了44.6%。4)较单一的经济来源。经济来源涵盖集体财政补贴、资产租赁、征地补偿收入、发包收入等方面,然其中百分之八十的农村地区,集体经济收入仅仅局限于发包和财政两项。从统计数据来看,集体经济的收入呈现出“一取消两减少三增加”的趋势,简而言之,“一取消”就是指农民上缴提留全部取消;“两减少”是说村办企业和其他收入的减少;而“三增加”则分别是指财政补助收入的增加、发包收入的增加以及征地补偿和对外投资租赁的增加[1]。
2发展运城市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
面对如此现状,集体经济该何去何从。带着这个困惑,笔者有幸对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村干部和农民进行了座谈,在交谈过程中,各方普遍认为集体经济的发展迫在眉睫。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集体经济的发展有着成熟的条件,需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1)首先,作为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号召力和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从源头上增加了收入,才能使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群关系不断巩固。2)其次,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强支柱。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集体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新农村的建设,换句话说,唯有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起来,才有可供支配的资金来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3)再次,集体经济的繁荣发展,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换句话说,作为提高农民自治和集体公共事务能力的坚强后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愈加良好,村组织可供统一调配的资源就愈发雄厚,集体经济就愈容易呈现出良性的循环发展。
3运城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困惑
1)基层组织的创新能力严重匮乏。据调查显示,但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村落,其领导班子的决策执行能力也相对单薄,表现如下:一是基层组织的领导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年龄结构偏大。二是决策班子大多思想固化,缺乏紧跟时代潮流的创新精神。三是部分领导班子较为精神涣散,缺乏必需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难以发挥好带头作用。四是构成人员往往任期较短,因而造成决策总是缺乏长远的考虑。2)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不具备持续的发展后劲。具体表现在资金匮乏、集体资产有限、债务问题突出、融资过程艰难等诸多方面[2]。3)农村地区基础条件缺乏,可利用资源不足。在运城市,多数地区是传统的农业村,既没有矿产资源,又少见服务业,仅有的是少许的机动地。另外,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土地开发等软件和硬件上的不足导致招商引资的困难重重。
4运城市推进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务必组建高质、有力的领导班子正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3],如能组建强有力的决策班子,即使现状再有所不堪也能绝处逢生,转危为安。1)配好配强村级组织。重点选出一个好的领头羊,将会经营、懂管理、肯吃苦、敢担当的人才聚拢起来,齐心协力办大事。对于较为偏远和贫困的地区,可通过下派人才的方法解决。2)加强基层组织教育和学习。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大多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都渴望干出一番事业,应对他们有计划的指导和培训,或者送他们到先进的示范村落进行考察学习。3)完善激励机制。要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到目标责任制的主题当中,以此来作为村干部考核的依据。另外,要通过建立健全工作绩效和收益挂钩制度,制定误工补贴制度来充分调动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可推广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的做法,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促进村级干部切实履行自身职责。
4.2实事求是,寻求探索利于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新方法1)合理利用开发自身所处位置的资源,如工矿资源型地区就要合理利用周边工矿资源走工业兴村的道路。2)对于城郊地区就需要合理利用自身所处的地理区位优势,根据自身不同的优势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如交通沿线村落就可以多发展二、三产业项目及仓储、餐饮行业。3)对于传统农业就要靠土地资源发展农产品业,并招商引资寻求农产品的生产、包装、宣传、销售一条龙产业发展路线。
4.3持续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以促进壮大集体经济1)着力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经济作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合作经济的发展也是实现集体经济迅猛发展的有效形式。3)加强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的有效管理。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的积累机制,加强资产核查,构筑集体资产的增值机制。制定《运城市农村地区集体资产的管理办法》[4],对集体资产的占有、经营和日常的管理做出明晰的规定,做到定期公开账目。
5结束语
我国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在一个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还很长,这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发展新的道路。也有利于我国经济向更高一个台阶发展。所以促进引导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虽然坎坷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郭彦森.发展农村集体统一经营中的问题及思考[J].农业经济,1997,(5):32.
[2]涂维亮,左亚红.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化经营”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1,(8):5.
[3]李明秋,陆红生.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1,(12):19.